行政总论第三章判断推理

时间:2022-04-30 03:34:00

行政总论第三章判断推理

这种题型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备选答案。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在演绎推理中,由于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的联系,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在解答此种试题时,必须紧扣题干部分陈述的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必须注意的是,此类试题的备选答案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即各个选项几乎都是有道理的,但有道理并不等于与这段陈述直接相关。正确的答案应与陈述直接有关,即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1】所有诗人都是文学家,有的文学家是诗人,张中是文学家,则下列选择正确的是()。

A张中是诗人B张中不是诗人

C张中可能是诗人D张中不是文学家就是诗人

解析:答案为C。这是一种简单的三段论式的逻辑推理。如果直接从已知条件入手,张中是文学家,而有的文学家是诗人,所以张中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回到备选答案中看,选项A,张中是诗人,这是不敢肯定的,同理选项B,张中不是诗人,也是不对的,所以A、B可以排除。C中张中可能是诗人,这是正确选项,而选项D的错误在于文学家和诗人的关系并非非此即彼的,是文学家同时也可以是诗人,所以D也是错误的。

【例题2】警方查询了三个可疑的人,这三个人中有一个人是小偷,讲的全是假话,有一个人是从犯,说起话来真真假假,还有一个人是好人,句句话都是真的。查询中问及三个人的职业,回答是:

甲:我是部门经理,乙是发型师,丙是教师。

乙:我是医生,丙是工人,甲呀,你要问他,他肯定说他是部门经理。

丙:我是工人,甲是教师,乙是发型师。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

A这三人中说假话的小偷是甲B这三人中说假话的小偷是乙

C这三人中说假话的小偷是丙D这三人中没有说假话的小偷

解析:答案为A。由于三个人的回答中,只有乙的回答有两句分别被甲、丙所肯定。因此,乙不是小偷;又由于甲、丙都说乙是发型师,从而证明乙也不是从犯,否则三个人的话都有真有假了,所以乙是好人。既然乙是好人,他的话句句属实,那么丙是工人,这与他本人的回答相符,所以丙是从犯,惟有甲的话句句是假,所以甲是小偷。所以A为正确答案。

【例题3】某厂产品的合格率为95%,今抽查其中的100件产品,发现只有两件不合格。

因此()。

A该厂的产品合格率大于95%

B该厂产品的合格率为98%

C再做一次实验,可能没有不合格产品

D如果抽查200件产品,必定有10件不合格

解析:答案为C。这道题的解答需要一点概率方面的知识。产品合格率是对一批产品整体的一个描述,如果随机地抽其中一个样品来看的话其合格率是不定的,因此会出现题中的情况,除了合格率外,题中给出的其他条件其实是无效的。产品的合格率是一定的,因此选项A、B都是不正确的,选项D显然也是不太可能的,正确选项应该是C。

【例题4】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已有1200多个,每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还要下发100多个新的政策文件。这些法律、法规和文件,已经覆盖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果它们都真正得到了切实的贯彻执行,就会有力地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健康地发展。因此()。

A应该继续制定更多的法律、政策

B应该采取措施切实地贯彻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C应该减少新法律的制定

D应该加强法律工作

解析:答案为B。演绎推理的前提在于找到其要推论的前提,而本题中其前提一半明白地给了出来,我国已经有了很多法律、法规;另一半却没有明确说出来,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这一点隐含在题中的最后一句话中。有了这两点前提我们自然可以推出应该采取措施切实贯彻、实施现有法律、政策的结论,所以B为正确选项。而其他选项则是从题目的陈述中找不到依据的。例如选项A和C,题中并没有指出我国的法律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因此不能选。选项D,应当加强法律工作,太笼统了,根本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肯定不会是最佳选项。

【例题5】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据此可知()。

A重婚罪要判处2年有期徒刑

B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重婚罪

C与有配偶的人结婚的是重婚罪

D有配偶而重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解析:答案为D。此题A、C项的错误是明显的。B项对于学过法律的考生干扰较大。演绎推理的要求中有一个重要的提示:正确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结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本题中从题目中的陈述并没有具体罪名的信息,故题目中的陈述在字面上得不出这样的结论:本题陈述的是重婚罪。故B项是不正确的。

【例题6】下列推理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只有启开电源开关,日光灯才亮,这盏日光灯不亮,所以没有启开电源开关

B只有意思表示真实的行为,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张、王二人的借贷行为是意思表示真实的行为,所以,他们之间的借贷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C如果黄某是本案作案人,那么他就具有作案工具;如果黄某是本案作案人,那么他就有作案时间。黄某既不具有作案工具,也没有作案时间,所以,黄某不是本案作案人

D作案人是熟悉现场情况的人;这个公司的人是熟悉现场情况的人,所以,这个公司的人是作案人

解析:答案为C。逻辑推理中原命题和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否命题和逆命题是等价命题。本题D选项中后一命题是原命题的逆命题,故D项是错误的;C选项中,后一命题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两者是等价的,故C项是正确的;A、B项中,“只有……才”构成的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或重要)条件,即该条件具备结论并不必然成立,相反,如果该条件不成立,则结论肯定不成立。即该条件只有该结论成立条件的必要的部分,故A、B不正确。

【例题7】王艳、李帆、张伟在一起,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现在只知道:张伟比教师年纪大,王艳和农民不同岁,农民比李帆年龄小。因此我们可知()。

A李帆是工人,张伟是农民,王艳是教师

B李帆是农民,张伟是工人,王艳是教师

C李帆是教师,张伟是工人,王艳是农民

D李帆是工人,张伟是教师,王艳是农民

解析:答案为A。已知“张伟比教师年纪大”,说明张伟不是教师,并且张伟的年龄大于教师,又知道“农民比李帆年龄小”,说明李帆不是农民,李帆的年龄大于农民的年龄。还知道“王艳和农民不同岁”,说明王艳不是农民。既然知道王艳、李帆不是农民,那么张伟一定是农民。三人年龄顺序是李帆、农民、教师。从这个顺序可知李帆不是教师,他只能是工人,教师就一定是王艳,由此可知A为正确答案。

要做好这种题,就要逐个分析条件,逐个去掉不可能的结果。最后就可推理得到正确答案。

【例题8】小王、小刘、小张参加了今年的高考,考完后在一起议论。

小王说:“我肯定考上重点大学。”

小刘说:“重点大学我是考不上了。”

小张说:“要是不论重点不重点,我考上肯定没问题。”

发榜结果表明,三人中考重点大学、一般大学和没考上大学的各有一个,并且他们三个人的预言只有一个人是对的,另外两个人的预言都同事实恰好相反。可见()。

A小王没考上,小刘考上一般大学,小张考上重点大学

B小王考上一般大学,小刘没考上,小张考上重点大学

C小王没考上,小刘考上重点大学,小张考上一般大学

D小王考上一般大学,小刘考上重点大学,小张没考上

解析:答案为C。要做好这种题,就要先分析好情况。根据题中的条件,我们知道只有一个人的预言是对的,另外两个人的预言与现实是相反的。先假定小王的预言是正确的,那么可以得到小王和小刘都考上了重点大学,这与题中的陈述是相矛盾的;再假定小刘的预言是正确的,则依次可以推知小张没考上,小刘和小王都考上了一般大学,这与题中的陈述也是相矛盾的;最后我们假设小张的预言是正确的,则依次可以推知小刘考上了重点大学,小王没考上,小张考上了一般大学,这与题中的各个条件都是不相矛盾的。正确的答案应该选C。

【例题9】某国经济以农业为主,2014年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国际有关组织号召各国人民向该国伸出援助之手。下面最可能的推断是()。

A该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低

B该国是一个经济发达国家

C该国国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低

D该国的经济受气候影响大

解析:答案为D。题目中已经交代:该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在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时,国际有关组织号召各国援助,因此可以推断该国的经济受气候影响大。A、B、C项均无法从题目中推断出来。

【例题10】某年中国移动通讯公司曾经投入巨资扩大移动通讯服务覆盖区,结果当年用户增加了25%,但是总利润却下降了10%。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中国移动新增用户的消费总额相对较低

B中国移动话费大幅度下降了

C中国移动当年的管理出了问题

D中国移动为扩大市场投入的资金过多

解析:答案为D。题目中交代了一个隐含条件“曾经投入巨资”,故可以直接得到答案D。A、B、C均没有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