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6:07:10

幼儿发展

幼儿发展范文篇1

1、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譬如:一位老师教幼儿舞蹈,要求幼儿做出优美挺拔的舞姿,她提醒幼儿把重心放在右脚上,右脚在前,由于她熟悉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和善于模仿的特点,所以她边说边做,语言生动形象,示范具体直观,幼儿委快就学会了这个动作,而且姿势优美挺拔。另一位不懂儿童心理特点和幼儿教育基本原则的老师,当众指责一幼儿“左”嗓子,唱歌难听,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他学唱歌的积极性,这个孩子从此再也不愿唱歌了。还有一位老师掌握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他认真调查了解到儿童唱歌音不准的原因,针对某一孩子由于音域偏低,在集体唱歌时音域与其他小朋友不合,有些较高的音唱不准,于是老师为他安排单独唱歌的机会,有些较高适合他的音域的调,为他定调唱歌,解决了他唱歌的具体困难,调动了他学唱歌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2、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与其他科目一样,有向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能力。各个科目只有在充分发挥其科目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各有所长地发挥其教育作用。而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任务。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与丑、悲与喜、崇高与卑下而领悟到事物中的是非、正误、美丑。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作者在音乐作品中反映客观的同时,总是表达着作者对该事物所持有的鲜明态度。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现出这些思想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有的音乐作品也出现丑恶的反面形象,这些反面形象对正面形象起反衬作用,让儿童在比较中鉴别,更容易识别美与丑、是与非、正与误。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譬如:教儿童学唱《一分钱》(潘振词曲),歌曲的教育意义是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没有直接说出拾金不昧的词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儿童语气、音调的旋律、愉快的情绪,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的具体情节,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节术形象,给儿童以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东西,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样的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3、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4、音乐教育的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二、在实践中使用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XXXXXX)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XXX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喔唷哇喔唷哇”老爷爷拔萝卜时“哎唷嗬哎唷嗬”地用力等。告诉幼儿什么是切分节奏,引导幼儿尝试在木琴上敲奏切分节奏。弹奏歌曲《布娃娃》,引导幼儿重点寻找其中的切分节奏并听着音乐拍打。启发幼儿创造性地用跺脚、转圈、摊开双手等动作把布娃娃着急处的切分节奏表现出来。引导幼儿运用木琴、铝板琴等乐器为《布娃娃》伴奏。

此外,我还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瓶子、碗或盒,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ol、la的音高,获得良好的音准感;在自由活动、区角活中,让幼儿试着在木琴上敲奏熟悉的歌曲。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眼看木琴,耳听音高,动手操作,用脑思考,表现出专注的学习态度,幼儿的独立性、自控能力和责任感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也得到培养。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像、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音乐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分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如用作画形式表示mi、sol、la的音高时,有的幼儿画了一台电视机,其中天线是la,开关是sol,机脚是mi;有的幼儿画了一条吐泡泡的小金鱼,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la,它们唱着356356356356的歌……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

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创造,展示自己的才能。从改编歌词、敲奏简单乐句开始,发展到为图片故事配音乐、创作乐曲、编动作等,激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如我引导幼儿运用不同音色的乐器为熟悉的图片故事《猴子学样》的配音,以表现老爷爷和猴子的不同特征和情绪;又如欣赏乐曲《天鹅》时,我启发幼儿进行配乐朗诵。其中有个幼儿是这样“朗诵”的:“一只小天鹅受伤了,我轻轻把它抱回家,给它养伤。可是天鹅很寂寞,它准是想妈妈了。我明天一定把它送回天鹅妈妈的怀抱。”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发挥想像力和独创性。尽管幼儿的表现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幼儿发展范文篇2

在蒙氏美术教育的环境中,孩子是自己的主人,课程是随着孩子的发展而安排的,一切的学习与生活设施均与孩子的需要而设置,一切顺从孩子的自然法则进行,教师在此环境中所担任的角色是环境的维护者、教学的观察者及为孩子提供安全心理成长环境的支持者和资源库。在不干扰孩子专注工作的原则和尊重孩子自由选择的立场上,与孩子建立和谐而积极的互动关系,让孩子拥有安全的心理成长环境,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自己。

在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时代,召唤着敢于开拓创新的新一代建设者,培养幼儿勇敢的品质和开拓的性格,这就要求为幼儿建立一个安全的心理成长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幼儿的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容易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

蒙氏美术中幼儿的心理环境,是教师行为的产物。为幼儿创设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教师必须淡化权威意识,多创造机会启发引导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判断、建立民主平等的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尊重幼儿的大胆创新;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民主、公正地评价幼儿作品。教师以宽容之心来看待幼儿的各种创新行为,使幼儿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并且要经常地、及时地给予幼儿鼓励和支持,创设安全、宽松、理解、鼓励支持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创新人格的发展。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指出:“只有在自由的社会中,人才有所发明,并且创造出文化价值。”因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民主环境是蒙氏美术为幼儿创造的普通班所远远不及的环境氛围。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老师与幼儿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特别是尊重每个幼儿的思维个性。

畅畅是我班大年龄的幼儿,他选择了简单的线画工具,弹珠滚画的材料后,用三种颜色的弹珠滚出了好看的浅画后,把弹珠滚画的用具送回去,又取过来剪贴的工具和材料,剪出了6辆形状各异的车后,又将车粘贴在弹珠滚画的作品上,这样,一幅栩栩如生的现代化的立交桥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他将用具巧妙结合创造,受到了教师的赞扬和鼓励,他的创作意识更强了,他有了这样安全的心理成长环境,在今后的美术活动中,他就会越发大胆创新。他曾用废旧纸杯制作出娃娃、狮子和灯笼。美术活动区越发符合他身心发展所需,更促进他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蒙氏美术教育,给幼儿创设充足的物质环境,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玛利亚·蒙特梭利曾说过:“一种环境,塑造一种性格。”蒙氏班美术教学所创造充足的物质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这是因为蒙氏美术教育环境的创设需符合以下三点要求:

(一)创设的物质环境丰富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美术区最少提供有4个0.86米高,1.16米宽的柜子,柜子的尺寸正符合幼儿的年龄身高,便于幼儿拿取用具。柜子里共摆有36种包括美术八大类的用具。八大类指的是1、线画(即短线、长线、曲线和不规则的线),2、彩画(即水彩画和水粉画),3、版画(即印章、蔬菜印、小手印和吹塑板印),4、墨画(即水墨画),5、雕6、塑7、贴(即色粒贴、基本图形贴画、创意贴画、种子贴画)8、工艺画。我们将包容每一类的用具,分别装在托盘里,如线画,我们提供并命名有:彩笔画、棉签画、弹珠滚画、拉线画等,除此之外,我们还提供有辅助材料,围裙和套袖和分类成本的美术欣赏册。为幼儿自由选择提供了便利,同时也能更进一步地激发幼儿大胆创作的愿望,使幼儿每天下午随时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扩散性思维,通过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把用具材料与自己已有的表现联系起来自由进行创作。

(二)教具摆放的具体要求

近36种包容美术八大类的多种用具与材料,教师都要将其由易到难,有浅入深的分别编号、命名,由柜子的最底层开始摆放,也就是把最简单、最适合低年龄幼儿选用的用具放在最下面,摆放时柜子上、托盘里都要贴有相应的编号和命名,便于幼儿自由地选取用具和归放用具;摆放回位时,托盘编号与柜子上编号对应摆放整齐,便于使幼儿自律行为的养成。每种托盘里都放有具有自我校正的订正卡,幼儿取来用具,最基本的是照着订正卡自己独立完成一幅作品。待用具会熟练使用后,创新活动便开始了。这就充分地为幼儿提供发展示自我的平台,尽情地进行创作。

(三)延伸教具的提供

教具柜子里所陈列的用具,并不能完全满足幼儿的创造,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创新需要,除教具柜里摆放的36余种工具材料外,我们在挨着美术区的储藏室里还整齐地摆放有六个鞋盒和三个大纸箱,六个鞋盒里分别准备有1、毛线2、金属线3、布4、药瓶5、化妆品瓶6、各种纸盒。那三个大纸箱里就又装有1、各种饮料瓶2、各种不同大小的盒子;3、各种广告、宣传单和卡纸等,充足的物质环境创设好,幼儿就如鱼得水,可以在创作的空间里畅游。如同样是“树”的题目,有的幼儿选择布的材料来贴树;有的幼儿选用毛线来拼贴树;有的幼儿用水果网贴树干,再涂色;还有的幼儿选择用橡皮泥塑造树的外形。这样一幅幅具有创新意识的“树”的作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一定会为幼儿创新而精叹、喝彩!

儿童能充分选择不同的工具、材料,尽情地预备好的环境平台中,尽情地展示自我,从而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地发展。

三、蒙氏美术教育能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是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的关键

在幼儿已建立安全的心理成长环境和在预备好的环境中自由展示自己的基础上,培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就成了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发展的关键了。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用不尽。”叶老的这段话道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幼儿能够自由选择用具并自觉归放原位的生活习惯已经养成,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仍需培养。

(一)小组演示活动,培养幼儿主动专心学习的习惯

蒙氏美术教学的小组演示,要正确有趣、要能吸引孩子,促使孩子主动专心学习习惯的养成。当幼儿出现不专心学习时,教师可停顿一会再讲,或用眼神或动作暗示孩子,提示孩子能继续专心学习,久而久之,幼儿专心的习惯会逐渐养成。如多层刻纸《花瓶》的工作,如不专心会划破手,会将自己的辛苦之创会因一时不专心而损坏,幼儿使用刻刀是会专心地工作的,并努力使画面花瓶外形的创设奇异,花的刻画色彩艳丽变化多。

(二)个人工作时,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

当幼儿完全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用具时,教师要及时鼓励,使孩子明确自己做的是对还是错,促进幼儿进一步养成自立选择适合自己的用具,教师在指导时,在幼儿能够完成的基础上恰当地指导,使幼儿对此用具百做不厌,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的创新。如拓印画时,小小最初先是将车身与车轮胎涂抹成一种颜色,经提醒小小又涂抹一张车身与车轮颜色分开,比第一张作品色彩鲜艳,小小在拓印好的车身上添加了上花纹。最后小小能达到自己用硬纸杯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剪刻好自己制版来拓印。幼儿自主学习的习惯就这样一步一步逐渐形成。

(三)大带小的相互学习,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蒙氏班的幼儿是混龄的,当大孩子带领的小孩子选择了美术区不适合的用具时,大孩子会耐心地为小孩子示范,并手把手地教小孩子学会用具的使用,大孩子在教小孩子的过程中,自己自主学习的习惯行以升华,如小羽选择了橡皮泥后,就团了一些糖豆,然后就不想再做,急忙收用具时小羽的姐姐驰驰看到这种现象后,忙说:“别收用具,姐姐和你一起工作,姐姐教你做个大雪人吧!”驰驰又从材料盒中取来冰糕棍、牙签,将一个小圆球和大圆球插接在一起,又搓了两个手臂,捏了一顶小红帽,小羽高兴地拍手叫“好!我爱小雪人。”于是也动手做了一个不如姐姐的雪人。她的自立学习在姐姐的影响下又继续了。

幼儿发展范文篇3

首先端正教职工的思想,树立主人翁的精神,使大家意识到自己是大家庭中的一分子,要为家的兴旺贡献自己的力量,关心、关爱、关注这个与自己命运紧密联系的大家庭。其次,注重外在形象的宣传,加大宣传的力度与频率,开办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幼儿园的美誉度与声誉度。再次,教育要求教师要有爱心、耐心、关心、责任心,把幼儿园变成幼儿的乐园,教师成为幼儿的朋友、伙伴,并不断更新观念,转化教育行为,变灌输为启发,变说教为引导的教育方式,促进教师技能的提高,从而使保教质量有个新的飞跃,同时要保证每一个幼儿每一天开心、快乐、健康、安全的成长。最后做好家长工作,提高家长满意度。家长对我们的肯定与支持,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也是最好的宣传方式。细致全面的家园联系,及时多种的沟通方式拉近了距离,加强了沟通。一本本手册,一个个电话,一封封信都代表着我们对家长的尊重,对孩子的关心,让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若幼儿园忽略形象的建设,会失去许多宝贵的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你,选择你,更加影响幼儿园的发展。

合作与奉献精神是影响幼儿园发展因素之一

精神是行动的指南,理念是坚定的目标,幼儿园要里有向上的积极的精神与理念,幼儿园才具有生命力,才有创造力。二十一世纪是个信息时代的社会,它需要合作精神,我们是为二十一世纪培养人才做准备的教师也必须有合作意识,包括班级教师的合作,年级组教师的合作,全体教职工合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要创设合作的氛围,提供合作的机会,这样才能体现集体的凝聚力、才会有超凡的成绩。教师的工作是清贫的但却又是最富有的,它所带给我们的是辛苦是平凡,但当我们“桃李满天下”时,却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俗语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烛泪始干”说的就是教师的一种奉献精神。只有在我们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才能体会教师工作的真谛,只有奉献才不会埋怨,只有奉献才有收获,只有奉献才能感到工作的快乐,生活的美好。如果幼儿园中少了合作与奉献,那将出现何种局面:教师们孤军作战,强调个人英雄主义;面对加班斤斤计较,谈条件,牢骚抱怨,试问这样的幼儿园具备战斗力吗?教师能安心工作吗?家长能放心吗?回答是肯定的——不会。

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设平等、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也是促进幼儿园发展的因素之一。

了解每位教职工,主动热情的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相信尊重每位教职员工,知人善用,激励教职工各尽所能,各尽其职,给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将赏识教育引用到管理中,营造民主管理气氛;学习依靠每位员工,善于征求员工意见,采纳建议,依靠教师的群策群力促进幼儿园的发展。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的责任感和工作效率,而实现这一目的关键是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树立管理向服务转变的思想,使教师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因自己的创造性工作而带来的喜悦和满足,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若在幼儿园中实行“权威式”“命令式”管理,园长独断独行,以我为尊,不听取教师的意见,不尊重教师的人格,必将造成负面的效应。久而久之,幼儿园会因员工的消积与被动影响发展。

师资队伍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为保持优势和创造生命力奠定基础

幼儿发展范文篇4

关键词:美术;幼儿;教师;家长

1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1.1美术教育愉悦幼儿心情。我们知道美术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专家做过实验婴儿时期3到4个月的时候,幼儿就开始对色彩鲜艳的红色、蓝色,有很强的视觉观察能力,能根据球的转动而转动眼球,由此可见,幼儿很小就开始对色彩产生了很大的敏感度。幼儿喜欢在纸上涂鸦、在沙地里画画、堆城堡,在有格子的地方涂色、画出头大身小的小人,美术教育是幼儿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活动中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有时兴奋、有时活泼、有时激动、有时安静,完整地体现了幼儿对美术体验的自由,大胆表现美术创造过程中的愉悦心情。1.2美术教育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美术教育能够增进幼儿大脑的正常发育,促进幼儿大脑健康发展,研究表明,人脑对新奇信息有益于提高人的思维,提升人的智力,而艺术恰恰是这样一种信息源,美术创作有利于提高人的创新能力。而对于幼儿大脑发育的成长,美术教育更是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原因之一是大脑皮层处于迅速发育之中,即需要新异信息的刺激以利于开发智力。

2幼儿美术教学要突出幼儿主体地位,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2.1美术创造的主人翁。幼儿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幼儿活动的主体,是美术创造的主人翁、享受者和创造者,所以在美术创造过程中要关注幼儿“回归童心”让幼儿在美术创造过程中畅所欲言,自由发挥,让幼儿大胆表现大胆感受美术创造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做到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提升的能力,如何做到这些关键性的发展,教师及成人要从平等的角度看待幼儿,尊重幼儿独特的创作方式。在幼儿最需要的时候,用适合的方式给予支持和帮助,美术创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自我探索、相互启迪、主动交流,在丰富经验中获得发展。成人要做到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和表现,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体性。2.2享受美术创造过程。艺术创作过程是主体甚于自己对现实形象及内心印象的重新组合与变形美化而经历的一种对象化虚构、理念预演、意象映射和具体体验形式表达活动,它体现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造性审美品格和虚拟象征的特质。幼儿在美术绘画活动中对影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幼儿通过不断发现探索尝试,一般画家在画影子时,会选择那些深沉的颜色,如褐色、灰色或黑色,可是在绘画过程中有个幼儿选择了,绿色、蓝色、紫色。可是你仔细观察真实的影子,你就会发现影子有时变成绿色、有时变成蓝色、有时甚至变成紫色。由此可见,艺术创造过程中所生成和运作的物象形貌是根本不同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形象。艺术的审美魅力与创新特质,都集中通过艺术创造过程中的意象———概象———表象形态之产物而次第折射出来。

3幼儿美术教学中,要注重环境的创设和幼儿品质的培养

3.1为幼儿创设幼儿喜爱的美术环境。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从兴趣出发,创设幼儿喜爱的美术环境,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提供宽松、自由、多选择、材料丰富的环境,如:在美工区了投放丰富的美工材料,开设“材料超市”“我的购物车”“材料收集屋”等幼儿自由选择、自由命名的活动材料等,活动方式上可以引导幼儿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加活动的设计布置摆设,亲身体验自己和同伴还有教师作为班级成员的权利,发展幼儿自主、主动、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动手能力。3.2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创作的能力。在绘画活动中鼓励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意识想象,引导幼儿大胆创作,并不断提升他们个人发展水平,充分挖掘幼儿潜意识创造力。开放的提问可以让孩子把感受发现的视野放大,能够激发幼儿知识经验的联想和迁移,以中班美术活动《潜水艇》为例,活动中提问“你设计的潜水艇有什么特意功能?在外形上有哪些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地方?潜入水中在水了发生了什么事?”一系列的开放式的提问,之后。让幼儿进行想象画潜水艇。孩子的设计非常创意,就轮廓设计也须忙活一阵子,然而,小朋友们花了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简单的设计:有的是战神潜水艇,有的牛头潜水艇,有的是房子式潜水艇等,孩子们的作品妙趣横生。所以,教师积极地调动幼儿创造的兴趣,幼儿才能更加主动,在绘画活动中才能让绘画内容更加的丰富、有趣、富有生命力。

4家长要重视幼儿美术教育,注重对幼儿进行指导

4.1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一出生直接接触的就是家长,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有影响力的人。作为和孩子最亲密的人,家长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模仿,生活中处处能够接触到美术,幼儿玩具的选择、图书的选购、家长的穿衣搭配、家具的选择摆设、都能直接地影响着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和体验。随着早期教育的发展,美术在不断的推动幼儿心智和全面发展,家长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家长角色意识的要得到认可,在孩子的教育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2家长如何更好地指导幼儿。幼儿在家绘画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幼儿,最重要的是耐心和尊重。幼儿的发展需要成人极大的耐心,因为幼儿喜欢反复,重复绘画同一事物,对新鲜事物的探索需要时间从不同角度尝试。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有很大的个性化的表现,在学习探索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新鲜事物,家长要及时地引导教育,对幼儿在美术创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是,家长不要过多的干扰和打断幼儿的思路,应该尊重幼儿行为表现,支持和鼓励引导幼儿。

5结语

幼儿发展范文篇5

“无为而治”的课堂管理策略,往往发生在刚刚大学毕业踏入教学岗位的职初教师身上。他们在大学系统学习了很多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灵是非常敏感的、脆弱的,需要特别呵护,所以要无条件地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信任儿童。在这种教育信念的驱使下,不少职初教师在课堂上看到一些幼儿“窃窃私语”、“东张西望”“推推搡搡”等“小动作”,甚至看到个别幼儿“欺负别人”“故意撒谎”等恶意行为时,他们往往采取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课堂管理策略,要么是假装看不见敷衍过去,要么是不痛不痒地批评几句。之所以出现这种“无为而治”的课堂管理策略,是因为受到学习的儿童发展理论的影响,他们担心过于严厉的批评,会伤害到儿童幼小的心灵,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在这个时候,这些职初教师往往会对这些行为不良的幼儿更加容忍,目的是企图通过这样的“宽容和爱”感化这些顽劣的幼儿。教学案例:在一次公开展示的活动中,我听了一位职初教师的小班音乐活动“我爱我的小动物”。活动中,老师布置了草地、花、树的环境,场景非常逼真,幼儿仿佛在公园里一样。教师和小朋友进行了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们完全沉浸其中,都“严严实实”地藏了起来,非常兴奋。但到了学唱歌曲的环节,基本上幼儿没有围坐在老师的身边,而是在树木和花草的旁边追赶打闹,只有老师一个人在一边弹琴一边唱歌,整个课堂显得非常混乱。这名职初老师见到小朋友在课堂中没有任何秩序却束手无策,在众多听课老师面前只好硬着头皮把活动上完。这位新老师在活动前对幼儿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任其自由活动,对于幼儿课堂的表现没有进行语言提醒,“高估”幼儿的表现,由于过于“宽容”,过于降低对幼儿的要求,压不住阵脚,导致课堂管理秩序的混乱。“无为而治”的课堂管理策略,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整个课堂氛围“过于活跃”,幼儿开始“乱哄哄”“吵嚷嚷”“闹翻天”,教师“压不住阵脚”,使课堂走向“一团乱麻”的失序状态,最终当然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主动和有效。在这里,我要讨论的不是儿童发展理论有错误、有偏颇,之所以出现上述的情况,是因为职初教师往往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存在机械化、表面化、狭隘化的倾向。事实上,一旦职初教师感到自己“管不住孩子”,立即就会受到来自于幼儿园管理者及老教师非议的压力,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很强,立刻就会采用老教师惯用的“高压控制”的课堂管理策略。

二、“高压控制”课堂管理策略面临的“怪圈”

在幼儿园班级生活中,为了维护课堂管理秩序及教师权威,我们常常能够听见教师说“在教室里不能乱丢玩具”、“吃午餐时不许大声说话”、“在课堂活动时不要东张西望”、“你们给我站好”、“你们给我闭上眼睛,马上睡觉”等限制性话语。这些包含“不能”、“不许”、“不要”等指令性字眼的言语,鲜明地反映出教师以“高压控制”为主旨的课堂管理策略。这种课堂管理策略,更强调步调一致、整齐划一,教师为了维持严明的课堂管理纪律和维护教师的尊严,主要采取“防备式”,即教师处处防备幼儿,生怕幼儿做“错”什么,对于课堂中的任何风吹草动,动辄就会给予惩罚。“你们给我站好”、“你们给我闭上眼睛”,又反映出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地位。教师企图通过采取高控制的“维稳”手段,不敢放手让幼儿自主地活动,以求得表面的“井然有序”、“天下太平”。教学案例:中班幼儿天天是个活泼好动的小朋友,在一次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小朋友天天在教室里面跑来跑去,一不留神把玩具架上的积木撞翻了。老师看到非常生气,要求天天将玩具捡起来,天天不捡,于是教师痛斥天天,不允许其参加任何活动,并坐回自己的座位上反思自己的行为,天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没有再跑出来。表面上看似天天已经安静下来,而且彰显了老师的威严,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实际上,这样做不仅不能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而且起不到发展幼儿责任意识的作用,反而会伤幼儿的自尊心,造成教师和幼儿的对立,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也会限制幼儿的自主性。“高压控制”的课堂管理策略,教师更多地用权威的、统一的、规范的尺子看待幼儿,更注重课堂纪律的严明与行动的整齐划一,长此以往,就会使幼儿失去思维的自主性和行为的主体性,缺乏幼儿园课堂应有的活力和朝气,幼儿的个性受到严重的压抑,让幼儿容易形成“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性格。这种课堂管理策略,其效果之所以不尽如人意,是因为它仅仅把课堂管理看成了维持课堂秩序、促进有效教学的手段,反映的是一种教学实践中的“工具理性”。另外,高控制的课堂管理也很容易陷入难以走出的“怪圈”:高压控制形成了幼儿对教师的依赖,幼儿的行为处处要得到教师的“批准”,很容易使幼儿的自主性和规则性丧失殆尽,从而导致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差,而这种状况又为教师强化对课堂的控制提供了不容质疑的借口、无可争辩的理由。

三、基于幼儿发展的课堂管理策略

课堂管理策略不应单纯地具备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服务的功能,也不是仅仅为教师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活动提供便利,而应为幼儿个体服务,应该是基于幼儿发展的。

1.“关怀生命”意识是课堂管理的前提

华东师范大学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教授提出:“课堂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人生中的重要生命历程,是他们个体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生活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可见,课堂生活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都具有个体生命的价值。从个体生命价值的角度看待课堂管理的策略,我们就能很清楚地认识到,尤其对于幼儿园的课堂活动,“如何焕发幼儿的生命活力”,应该是课堂管理的永恒主题。“焕发活力”的课堂管理策略,就是让幼儿回归课堂的主体地位,成为课堂管理的主人,教师充分信任幼儿、理解幼儿,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管理氛围。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提问时,常常有一些积极的幼儿举手回答,另外一些幼儿总是坐在一边,无所事事,充当旁观者,明显两极分化。在课堂中,我会注意到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幼儿,会请他们回答问题。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他们基本上站起来也不肯讲话。我思考他们不举手的原因,尝试采取不同的对策。例如,陈然小朋友胆子小,性格内向,在集体面前不敢表现。于是我在平时活动中就多多给予她说话的机会,多和她交流,让她和老师、和同伴说,在集体的活动中鼓励她大胆表现,并在集体面前进行表扬。对待自尊心较强、不想说、怕说错的小朋友许华骏,在个别指导中,我有意识地请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及时肯定他正确的回答,并鼓励他将话说完整。就是在这样多次鼓励下,增强了他的自信心。无论幼儿在课堂中的回答是否正确,我都会以鼓励的方法肯定他的这种行为,然后从他的角度补充或者纠正他的回答,尊重幼儿,使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人。“高压控制”的课堂管理策略,最严重的危害就是教师仅仅将课堂管理策略作为获取教学效果的工具,漠视课堂生活对于幼儿个体生命成长的价值。这样的课堂管理策略,将幼儿仅仅看做“沉默的羔羊”、“黑压压的一群”,直接忽视幼儿主体性的存在,换来的必然只是课堂秩序表面上的“天下太平”,付出的代价就是幼儿自主性的丧失殆尽。因此,基于幼儿发展的“主动•有效”课堂管理策略,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生活是幼儿生命的一段宝贵旅程,是童年生活中一种难能可贵的经历,树立“关怀生命”的教育信念,才能实施基于幼儿发展的课堂管理策略,实现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成长,教师教学有效率、有效果的愿望。

2.培养规则意识是课堂管理的核心

基于幼儿发展的课堂管理,并不排斥良好的课堂秩序对于教学效果的价值,更不主张“放羊式”的课堂管理思想。“高压控制”的课堂管理策略要不得,“无为而治”的课堂管理也要不得。恰恰相反,我们认为,课堂管理的根本价值和终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规则作为社会和集体组织对个体的行为要求,有了课堂规则的约束和指导,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才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增强自身行为的目的性与意识性,发展必要的自律能力,增强幼儿的责任感,从而使课堂管理秩序有条不紊,教学效率提升。尽管教师可以利用“高压控制”的课堂管理策略,让幼儿勉强地接受、遵守某些课堂规则,但这并不能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和执行能力。“无为而治”的课堂管理策略,更是无法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能力。教学案例: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小朋友之间会磕磕碰碰发生许多事情,每天来告状的小朋友很多,为了减少告状的事情,我和小朋友一同制定了课堂管理规则。至于是什么规则呢,我让幼儿自己说说看。小朋友们说了很多,可是又遇到问题了,这么多的规则记不住怎么办?于是又有小朋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画出来,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规则。如床代表午睡表现不好的幼儿、嘴巴代表上课喜欢插嘴的幼儿、碗代表午餐表现不好的幼儿、脚代表运动时候没有排好队的幼儿,等等。幼儿根据自己的一日表现将自己得来的动物贴纸贴上去,最后在每周的周五我们会一起来统计。这些标记对幼儿来说起到了督促作用,无需老师多说,逐渐地幼儿就建立自己的规则意识。教师实施“高压控制”的课堂管理策略,往往是采用恐吓手段,直接要求幼儿遵守大量行为规则,没有帮助幼儿理解规则是如何产生的及内在的规则需要,从而造成幼儿“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的懦弱心理状态。基于幼儿发展的课堂管理策略,就是教师需要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由一味地限制转变为积极的期望、鼓舞和指引,支持幼儿对规则的主动建构,帮助幼儿体验到规则或纪律为自己带来的乐趣。少说包含“不能”、“不许”、“不要”等指令性字眼的言语,多说“你能做到……”“如果你能……我们都会为你感到高兴”“你会……”。如果是这样,那么幼儿在课堂生活中怀着的将不再是一颗惶惶不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而是在一种安全感的驱使下自信满满地自主活动,他们会将自己对规则的直观感受表达出来,他们的规则意识会积极地生长。由于“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幼儿发展范文篇6

【关键词】幼儿歌曲;创作;发展历程

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幼儿也如此,唱歌是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甜美、清脆的童声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同时也能从中获得演唱时的成就感。儿童歌曲的创作及历程前人有过一些研究,但是研究方向更多的还是把幼儿、儿童、少年期混为一谈,对于学前儿童歌曲的研究并不深入和具体,本文主要从分析儿童歌曲创作历程入手,分析其中属于幼儿歌曲创作的部分,通过创作历程研究得出有利于幼儿歌曲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一、20世纪初期幼儿歌曲创作

这个时期幼儿歌曲创作受学堂乐歌的影响开始萌芽。学堂乐歌主要是指20世纪初学堂中传唱的歌曲,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受时代环境影响,这些作品均采用西方一些国家的经典曲目。音乐教育家沈心工作为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在音乐教育中倾尽了毕生心血。他是最先针对中小学生及学前儿童特点,以接近口语式的新词来编写乐歌教科书的音乐教育家。由于他十分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在歌曲创作和教学中都紧扣孩子的心理特点,编写的歌词意浅而不俗。他从描绘孩子的现实生活入手,呈现出平易近人的特点,创作出的《竹马》等歌曲都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学堂乐歌时期,幼儿歌曲的创作秉持中西合璧的原则,推动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随着接踵而至的五四运动,幼儿歌曲创作又发生新的变化。在歌曲创作的过程中,民族元素的应用成为这个阶段重要的特征,走出西方音乐形式的束缚,推动了幼儿歌曲民族化的发展。黎锦晖是这个阶段幼儿歌曲音乐创作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歌曲创作中把握了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将舞蹈与歌曲创作相结合,创作出儿童歌舞剧。黎锦晖所编写的歌词大多数都通俗易唱、非常口语化,剧情的发展也很适合儿童的理解力,音乐语言比较简练、生动、明快,他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沈心工等音乐教育家在学堂乐歌方面重视儿童特点的优秀传统。他创作了不少儿童歌舞剧。例如《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这使得幼儿歌曲创作的发展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20世纪30—40年代幼儿歌曲创作

本阶段中日战争影响着国内局势的发展,但幼儿歌曲向前的步伐并未被打断,反而因为民族情绪高涨而激发了国内音乐家们的创作激情。这些音乐家将音乐创作与自身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希望能利用音乐来鼓舞人民,也期盼能通过音乐教育深刻影响国家的年轻一代。因此。这个阶段的音乐教育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音乐家聂耳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1933年,聂耳创作了《小工人》《卖报歌》等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聂耳一直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将复杂的局势与孩子的纯洁形成鲜明对比,将自己对孩子炽热的情感作为歌曲创作的铺垫。聂耳非常了解儿童的内心,也用真诚的心对待儿童,在他的笔下孩子们的形象生动富有社会意义。另一位优秀的音乐家麦新,也在儿童歌曲创作中有着重要贡献。他的儿童歌曲对象明确,主要针对抗战时期劳苦大众的孩子们,反映的内容大多是抗战爱国主义思想。在这一阶段创作出的幼儿歌曲,主要从开朗的人物形象入手,例如《保育员院歌》《勇敢的小娃娃》《儿童哨》等,充分考虑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热爱集体活动的特点。他创作的歌曲节奏明快趣味性强,考虑到了幼儿演唱音域不宽的特点,试图通过音乐教育达到鼓励孩子的目的,希望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保卫祖国的种子。由上可见,这个阶段幼儿歌曲的创作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将对孩子的希望与歌曲创作相结合,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同时,这一阶段涌现的音乐家很多,都是幼儿歌曲后续发展的保障,也为幼儿歌曲的创作提供了活力。

三、20世纪50—70年代幼儿歌曲创作

抗战胜利,幼儿歌曲的创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新中国成立,我国声乐艺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歌曲创作进入到一个稳定时期,为幼儿歌曲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许多音乐家在国家的支持下纷纷投身于音乐创作之中。在此环境下,幼儿教育中开始融入丰富的艺术形式,过往的儿歌已经难以满足这个阶段幼儿的成长需要,音乐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将迎来新生活的喜悦融入其中,挖掘此阶段鲜明的时代气息。作曲家李群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例如《快乐的节日》等。在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她在作曲时将自己对新中国的希望融入其中,期盼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可以健康快乐地长大。李群所创作的歌曲以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为主基调,在创作过程中选择坚持儿歌口语化,这样歌曲的整体旋律十分轻快,所传达的感情很明朗。除此之外她也写了不少幼儿歌曲,例如《剪指甲》《摆积木》等,她捕捉的是孩子们多层次多角度的最基本的生活侧面,以小见大,寓教于乐。1954年1月,教育部聘请苏联专家玛努依连柯领导北师大学前教育教研室的教师编写了《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指南》附件部分的音乐教材是由我国幼教工作者编写的第一套幼儿园音乐教材,这套教材选用的许多优秀低幼儿童音乐作品流传全国,至今仍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被广泛使用,深受幼儿的喜爱。60-70年代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几乎崩溃,教育领域更是重灾区,儿童歌曲创作进入了停滞不前和作品匮乏的阶段,幼儿歌曲的创作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四、20世纪80—90年代后期幼儿歌曲创作

这个阶段幼儿歌曲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进入到一个瓶颈期,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艺术之风又重新吹进了人们的心里,唤醒了人们的创作热情。在此发展背景下,幼儿歌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这个阶段,中外文化的交流是影响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再加之宽松的创作环境,许多作曲家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幼儿歌曲的创作迎来了一个小高峰。例如寄明、谷建芬、王付林等人都在幼儿歌曲创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创作出《小螺号》《种太阳》等传唱至今的歌曲。这个阶段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为儿童歌曲的传播提供了载体。儿童动画片的出现使儿歌的传播更为迅速,例如《黑猫警长》主题歌等,在当时红遍全国,甚至在今日仍被孩子喜爱。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中前期相比发展速度有所下降,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与社会思潮的转变有关。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有的作曲家甚至一周可以创作出几首歌曲,这样的歌曲虽然迎合了大众的喜好,但却会出现音乐本体雷同的情况。有的创作者将这些创作方式应用到幼儿创作之中,不仅体裁没有亮点且歌曲调式也只是发生了轻微的变化,曲式结构自然也就十分类似。这样创作出的幼儿歌曲虽然凝聚了创作者的经验,但却未从学前儿童的角度出发,忽视了孩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这种只为“完成任务”的形态也严重影响了儿歌创作的质量。随着音乐界对儿歌创作的问题引起重视之后,这一时期也产生了流行一时的歌曲,例如1996年的《健康歌》,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演唱后,火遍了海峡两岸。此阶段的幼儿歌曲与传播媒介的联系更为紧密,歌曲的风格也更为活泼,主要反映的内容也是对于孩子的关爱,注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五、21世纪初期幼儿歌曲创作

21世纪以来儿童歌曲创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些音乐家为了拯救儿歌的发展空间,纷纷提出了一些意见和举措。例如在2004年中央召开的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会上,谷建芬曾说“要为孩子写一些歌。”于是,她决定为中国的古典诗词谱曲,提出创作为孩子们演唱的“新学堂歌”,例如《春晓》《长歌行》等,这些古诗词被谷建芬配乐之后,既丰富了儿歌的表现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作用。随着声乐比赛的兴起,涌现了大批优秀儿童作品。其中“快乐阳光中国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成绩较为显著。该比赛创办于1995年,至今已创办了17届。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快乐阳光”童歌赛也将总主题定为“东方最美的红”。除主题歌《东方最美的红》以外共发行188首儿童歌曲,其中幼儿歌曲有13首,虽然和儿童、少年歌曲比起来总量不多,但是能坚持专门从幼儿的角度去编写歌曲,创作适合幼儿歌曲的作品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六、幼儿歌曲创作的特点及发展对策

(一)幼儿歌曲创作特点

幼儿歌曲的创作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性格特点与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幼儿歌曲很多都带有民族特色,和当时的国家政治形式相结合,侧重于主旋律的思想教育,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幼儿歌曲创作兼顾了教育与娱乐的特点,更加关注幼儿内心,符合幼儿演唱特点。幼儿由于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感性的事物吸引,因此写给他们的歌曲要有动作性、情节性;幼儿会对自然现象感兴趣,会有各种各样奇怪的幻想,因此便会对童话的歌曲感兴趣,在幼儿歌曲中加入童话人物或者童话故事,也会让幼儿更加喜欢;幼儿也会因为生活里的点滴感受产生心理的变化,他们不会像大孩子一样完全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创作者通过研究幼儿心理,创作出的歌曲让孩子能够更好地抒发情绪;幼儿年龄小,语言、音乐能力都在萌芽阶段,对于歌词和旋律都不宜过于复杂,音域适中,一切以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为创作目的。2006年由彭野创作的幼儿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一经发表就获得幼儿的极大喜爱与传唱。他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他和女儿相处的点点滴滴。在女儿要求他多陪陪自己的时候,让他很受触动,他觉得除了物质,孩子更需要的是亲情,以此为灵感,创作了《爱我你就抱抱我》,这首歌曲之所以非常流行,传唱度高,就是因为它抒发了孩子渴望陪伴的心情,歌词简单,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非常适合幼儿演唱。

(二)幼儿歌曲创作发展对策

1.完善创作者队伍培养重视创作者专业素养在儿歌创作中的重要价值,通过“以老带新”等手段来提升创作队伍的整体素养。儿歌的主要对象有不同智力、年龄和性格的孩子,在进行幼儿歌曲创作时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特点,这样创作出的歌曲才能符合孩子的实际需求,从而能发挥出歌曲在幼儿成长中的内在价值。幼儿歌曲的创作者应该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加强与艺术相关知识的学习,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由内而外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使自身所创作出的歌曲有底蕴,能在传播中升华艺术的价值。2.处理好儿歌商品化问题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儿歌创作急需解决、处理好商品化与精品化之间的关系问题。首先提升儿歌创作的质量,通过创新儿歌创作的方式,应该将成人化严重的现象最大限度地避免,同时要创新和尝试各种形式的创作,更新观念,不断拓展创作手法,因此新时期需要彻底净化少儿歌曲,特别是幼儿歌曲市场,在不断筛选中产生更多优秀的幼儿歌曲作品。

七、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歌曲在历史长河中被保留下来有一定意义和价值,需要国人认真对待和高度重视,贴合儿童内心兴趣和生理特征等创作出更有意义的作品,不断壮大少儿歌曲创作队伍,吸引更多人加入其中,在新时期符合素质教育内涵,深入挖掘,融合不同元素,懂得创新,潜移默化影响儿童内心,净化儿童心灵,确保幼儿在儿童歌曲的熏陶下受到感染,发挥特长,促进其高度发展,同时也为幼儿歌曲在未来留下坚固地位。

参考文献:

[1]龚耀年.儿童歌曲创作十讲[M].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2]蔡海波.儿童歌曲创作的理论与实践[M].河北大学出版社,2015.

[3]马松青.儿童歌曲创作及传播的困境[J].北方音乐,2018,(1):13-14.

[4]蒲方.聂耳的儿童歌曲创作[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5,(4).

[5]谢艾伶.论麦新儿童歌曲的创作特点[J].四川戏剧,2017,(03):134-137,141.

幼儿发展范文篇7

2005—2007年发展规划

现状分析:

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在2004年的9月彻底转型为幼儿园,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要进行转型。新楼的建成使我园的硬件建设以逐步完善,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但我园现在的软件建设还相当薄弱。

首先,我们在目标管理、计划管理上还没有形成幼儿园的管理体系,在保教工作方面存在着轻游戏重上课,轻德重智等倾向,忽视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忽视对幼儿多元智力潜能的开发,幼儿社会性发展较差,在课程改革上还刚刚起步。我们的教师队伍在不断的学习中精神面貌已有所转变,但还存在着一些潜在的消极因素,大部分教师在思想上还很陈旧,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更新,另外大部分教师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还没有经验,实际工作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我园现在的大环境以初步完善,但内部环境如走廊文化、家园联系、班级环境、墙刊设计等还需进一步完善。为了使我园能以最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在较短时间内能走向正规,成为市级、省级一流的示范园,特制定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

总目标:

沿着一条主线:实现科学规范的幼儿园管理,争创省级示范园;

创建两大特色:课程生活化、管理特色化;

遵行三个第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健康第一

瞄准四个目标:建立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协作型团体、以全面实施和谐教育为主线,努力打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注重幼儿多元智力潜能的开发、三年内达到市内创示范、地区争排头、省内有影响的一流幼儿园水平。

分步实施目标与计划:

2005年3月—2005年7月

阶段目标:全面的实施和谐教育,完善生活课程建设,进一步完成新楼的内部环境布置,提高教师自身建设,逐步完善幼儿园的管理体系,建立起我们自己特色的协作型团体,

措施与计划:

一、搞好生活课程建设,生活课程是幼儿园基础中的基础,所以要放在首位.

二、搞好教师的队伍建设,要建立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协作型团体.发挥每位教师的潜能,为我园的发展释放能量。

三、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各种规章制度上墙的同时要求全体教师还要把规章制度牢记在心,用它时刻的约束自己。并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四、完善园内内部环境,如走廊文化、家园联系、班级环境、墙刊设计等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五、走课程改革的第一阶段,把主题活动全面的引进来,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六、组织教师进行“纲要”培训,深入学习《纲要》解读的第三章、第四章理论部分。吃透“纲要”精神,转变教育观念。用自己培训自己的方法,用各种交流活动或每月一文、案例分析、教育随笔等来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

七、做好家园联系工作,设计好每月一次的“家长园地”栏目,包括教师承诺、家长须知、育儿知识、各种计划、安排等,做到家园教育相互配合。

八、带领教师深刻领会其和谐教育实质、掌握其和谐教育内涵,让全体教师都尽快把和谐教育引入幼儿一日生活中,使幼儿学会独立思考、自由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快乐的获取知识,结合落实新课程标准,使我们的“和谐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化,以实现我们的办园宗旨。

2005年8月—2006年7月

阶段目标:提高保教质量,进行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注重挖掘幼儿的多元智力潜能,进行多项课题的试验与研究,完善内部环境,健全、修改完善各项制度,抓好园风建设和教师自身的提高,扩大我园教师在省、市的知名度,争创省级示范园。

措施与计划:

一、进一步健全、修改完善各项制度,尤其是教师和幼儿的评价制度,把各项监督机制落实得更细更实。

二、提高保教质量

1、进行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进行主题探究活动的全面开展,以"科研为突破口"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研究,创幼儿园课程的研究特色。学期末召开主题探究活动的汇报会、总结会。

2、根据我园幼儿的特点按小、中、大制定不同班次幼儿教育目标。从各个方面注重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争取把我园建立成全语言幼儿园。

3、加强班级管理扩展特色课程的实施,争取做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色。特色课程增设微机课,并加大英语课的比重。

4、注重挖掘幼儿的特长,开展英语、美术、钢琴、舞蹈各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双语教学,创办、舞蹈、美术、英语特色班,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5、坚持保教结合,抓好膳食管理、园内清洁、班级卫生、环境创设、餐眠护理、健康检查、病幼照顾、放学候接等工作,做到分工名确人人有岗、人人有职、奖优罚劣,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

6、认真做好预防、接种、体检等卫生工作,重视安全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幼儿开展各项活动,做到安全,无事故发生。

7、抓好园风建设,重教师和自身道德行为的示范性,不断完善各个中心的职责,要求人人明确规范,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的氛围,增加教育和发展自身活力。

五、继续开展“绿色教育”活动,做到课程“绿色”化、生活“绿色化”、环境“绿色”化,并在年底开展“绿色教育”的展示活动。

六、做好教师培训计划,重点放在“纲要”第三章、第四章的实践部分。

七、加强家园合作,在提高自身建设的同时用多种手段来转变我们身边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搞好我们的主题探究活动的研究。

八、从不同方面为我园争创省级示范园做充分的准备,争取在本学期达到省级示范园的标准。

2006年8月-2007年7月

阶段目标:形成我园系统的管理体系,继续进行我园的课程改革,注重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挖掘幼儿的潜力,开发幼造力,用网络系统把幼儿园的档案材料信息化,建立我园自己的网站,不断创设一流的办园条件,推进幼儿园的发展,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措施与计划:

一、加强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并形成系统的幼儿园管理体系。

二、进行课程改革的第三阶段,具有我园自己特色的主题探究活动逐渐形成,完成生活课程、特色课程及主题探究活动的整合。

三、运用网络系统把幼儿园档案材料信息化,进一步管理、加工、利用、建立适宜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并建立起我们幼儿园自己的网站,扩大我园的知名度。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园内生活和社会活动,创设一个宽松、愉快、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形成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五、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完善园本课程。在实践中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的精神。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六、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家庭、社会的联系,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形成相互发挥积极影响的“一体化”教育思想。

幼儿发展范文篇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等技能。”这就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使得早期阅读倍受提倡和重视。

在社会和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的阅读能力被视为主要的具有很高价值的能力。因此,教育也面临着挑战和选择,教育不仅要培养有知识、会思考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会学习、会探索的创造型人才。然而,会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就是阅读能力,只有学会阅读才会吸收,有了吸收,才会有创造。而要使儿童能够尽早阅读,就必须先解决认字问题,在幼儿阶段就开始实施认读活动。

根据“最佳期实施最优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同时科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发育过程中,存在着“最佳期”的现象,错过了最佳期,儿童的智力和心理发展都会受到影响。研究还表明:口语发展的最佳期是2~4岁,书面语的发展最佳期是5~6岁,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化的关键是认识和掌握汉字。因此,牢牢把握最佳期,充分开展科学认读活动,让幼儿认字,发展书面语言,是可能和必要的。

二、研究的目标

我园自2004年9月份起,参加了“科学认读——发展儿童语言及思维”的课题实验,几年来,我们确立了以“开展科学认读,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为题,将科学认读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其目的:

1.让幼儿在没有压力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认读汉字,激发兴趣,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2.以科学认读为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具体措施

(一)创设认读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为此,我们非常注重良好环境的构建,从利用、优化、开发幼儿园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入手,通过环境的刺激作用,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关注汉字,主动认读。

1.幼儿园认读环境创设。

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让幼儿感受书面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有关方面的文字信息。首先,在幼儿刚入园时,我们为实验班的每个幼儿制作一个姓名牌挂在幼儿的身上,使教师对幼儿、家长对幼儿、幼儿对幼儿能尽快建立人与汉字的对立关系。其次,对各实验班的所有玩具、用品等物品进行标名,使幼儿经常有机会与这些“汉字宝宝”接触。第三,每个实验班都专门开辟了一个阅读区角,墙面布置成“字宝宝乐园”,贴挂幼儿在活动中接触过的字、词、句;角落摆放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字卡等,让幼儿自主翻阅、自由交流,阅读区的读物做到两周更换一次,以保持新鲜感。

2.家园合力,营造亲子阅读的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我园在开展科学认读活动时,积极做好家长工作,密切家园关系,努力做到家园一致。每年在招收小班新生时,我们都要通过现场咨询、交流,由家长自意选择“科学认读”实验班,幼儿入园后,我们组织召开家长会,聘请专家对家长进行家教知识、早期阅读指导等讲座,要求家长能为幼儿创设与幼儿园教育一致的阅读环境,要求父母每天最少抽出十五分钟时间和孩子一起开展阅读活动。

(二)通过集体语言活动,进行认读

有计划、有组织的阅读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认读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我们利用语言活动时间,先让幼儿自主阅读,仔细观察画面中人物(动物)的表情、形态、动作等,并运用语言讲解画面内容。在幼儿初步阅读之后,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要求幼儿注意倾听教师讲述画面的文字说明,帮助幼儿理解这些画面的语言信息,在幼儿基本理解画面内容后,教师再朗读,幼儿跟随教师用手指着画面的文字说明,帮助幼儿逐步建立口头语言和文字的转换关系,最后归纳阅读内容,认读相关的字词。

(三)激发幼儿认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导读入题”,引导幼儿去观察画面,发现问题,找寻汉字,如故事《小鸭和小鸡》,采用“感知——探索——发现”的方式,教师出示玩具小鸭和小鸡并给它们脖子挂上相应的汉字牌子,从“小鸭和小鸡长得什么样子?”“它们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小鸭和小鸡有什么本领?”层层设置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索、发现。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轻松愉快地认识了“小鸭”“小鸡”“朋友”等汉字。其次,为了引发幼儿认读兴趣,我们还巧妙地安排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将儿歌、故事的画面和阅读材料轮流出现,使幼儿在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获得不同语言经验时,感受认读的兴趣,获得阅读经验。同时,我们还不断创设有趣的情境,巩固幼儿的认读内容,如我们有时把字卡做成果实形状,把它们挂在“果树”上,用“摘果子”的游戏来认读字卡;有时把字卡做成各种各样的花朵,玩“采花”游戏来认读字卡。调动幼儿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认读字卡。

(四)扩展认读空间

如果把科学认读仅仅局限于幼儿园语言活动,那是远远不够的。广阔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等都是幼儿获得有关阅读知识的大舞台。我们在认真抓好家长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幼儿参与社会活动,将幼儿带出幼儿园,先进社会大家庭,从而进一步解放幼儿的双手、头脑、眼睛、嘴巴、时间及空间,在幼儿踏青找春天、秋游、参观超市等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认读商场、游乐场所及各种花卉、蔬果的名字,如“桃花”“蔬果超市”“翠湖公园”等,提高了幼儿的认读能力,陶冶了情操。

四、课题实验的主要成果

1.科学认读活动有效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我园参加实验近六年来,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对汉字的敏感性增强了,他们看见电视里屏幕上、马路上有认识的字都会大声读出来,见到不认识的字也能主动向家长教师提问。幼儿求知欲增强了,喜欢看书读书,大班的孩子还能主动阅读报纸,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家长或连顺带猜的读,有的会在看书读书中发现新知识,提早开启了幼儿的自学之门,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

2.促进了幼儿情智的发展。

随着实验的深入开展,我们逐渐发现实验班的孩子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善于表述,对于某些问题敢于提问,并能发表自已独特的见解,其认知能力也明显提高了。同时,早期阅读也是一种情感的教育,每首儿歌、每个故事、每个字词都是丰富幼儿情感的重要纽带。认读实验班的孩子情感丰富,热爱父母、友爱同伴,有的性格活泼开朗,有的喜欢静静地思考,每个幼儿都能富有个性地发展。

五、思考

1.进一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认读和阅读环境,做到书本环境和非书本环境同步,做到幼儿园环境与家庭环境一致,使幼儿像说话一样,自然习得汉字,提高阅读能力。

幼儿发展范文篇9

【关键词】示范师资优势引领

随着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整个社会、党和政府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就连我们山区小县幼儿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较大成就。从2006年起,我县就开始在各乡镇建立乡镇中心幼儿园,旨在全面普及农村孩子学前教育。几年来,我县乡镇中心幼儿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一定规模。如今,乡镇中心幼儿园成了我县幼教系统一支强大的队伍。如何促进建好后的乡镇幼儿园逐步实现规范化办园,成为幼教管理工作者探讨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

我园是全县唯一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承担着指导全县乡镇中心幼儿园业务、教师培训的工作任务。示范园如何发挥好自身作为正规军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乡镇园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引领下不断走入正轨,成为我园领导班子着重抓办的一项主要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尝试实践,我园总结出这样一条路子:充分发挥示范幼儿园的师资优势,引领乡镇中心幼儿园又好又快的发展。

1资源共享、互帮互学

在探索“发挥示范幼儿园的师资优势引领乡镇幼儿园快速发展”之路上,我园始终秉承一个理念: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幼教发展的坚实基柱,指导乡镇园规范发展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要“从我做起”。资源共享打开了对话的大门。不管是教具、教材还是活动道具,只要示范园有,乡镇园只要需要,可以随时来借,各位老师都极力热心的找寻、推介。如:开学要布置教室了,乡镇园的教师就到示范园各班来参观、讨教;示范园搞大型活动,她们也会主动来帮忙、观摩。县上组织“全县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乡镇园教师提前来我园观摩学习、熟悉环境等。除此之外,我园还经常给乡镇园送去《幼儿成长记录手册》及《幼儿园园本教材》等教学资料,受到乡镇园领导、老师和幼儿家长的热忱欢迎。另外,网络为幼儿教师交流学习、共享资源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一方面借助县教育信息网、县教研网交流园本教研研究方案、阶段小结与活动开展情况;另外,我园还利用自己的校园网页,将我园工作动态、教研成果及其图文资料张贴上网,为兄弟园幼儿教师能最快获得信息提供保障。

2送教上门、帮困解难

我园还通过“送课下乡”、“送教上门”的方式,即从示范园选派骨干教师到乡镇幼儿园送课,同时进行跟踪指导,以促进乡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实地解决乡镇园的难解之题。示范园骨干教师送课后,及时对所送的课进行研讨,结合《纲要》及工作实践,积极主动地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相互研究,讨论后,指导小组教师针对乡镇幼儿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辅导和交流,使她们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几年来,我园在注重自身办园质量不断提高、办园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主动与富水、青山等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结对帮扶”,开展“送教下乡”、教育心得座谈会、相互听课等交流、学习活动,使乡镇园的教师和孩子们不出门就接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和便捷培训,受益教师达100余人。

另外,在乡镇园中普遍存在违背《纲要》精神、教学活动“小学化倾向”的现象,这是他们为迎合家长,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我们成立了示范园讲师团,送教上门,逐园开展家长课堂。内容涉及《纲要》解读、各年龄段孩子发展的规律、如何做好幼儿班主任、幼儿园家长工作新思路等等。这些活动感悟了家长,也让乡镇园的老师们学到了如何召开家长会,如何组织亲子活动等。我们还现场讨论如何布置环境,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教育等问题。示范园以诚相待、手把手的帮困解难行动,敞开了乡镇园交流的心扉。

3群策群力、示范引领

以《纲要》为依托,以促进乡镇园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努力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加强对乡镇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指导,引导乡镇幼儿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以缩小城乡之间教育水平差距。为有效激发示范园与乡镇园之间团结互助的情感,我们尝试了如下几个方法。

1)树典型----及时抓住正面典型,树立榜样,弘扬团结互助精神。如,每学年在幼儿园一线教师中评选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幼教工作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并组织表彰、联谊活动,在教师中形成“热爱幼教事业、致力专业成长、全心服务幼儿”的良好精神风貌。

2)搭平台----结合培训内容,积极搭建各园教师交流的平台。近年来,全县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幼教组赛点都设在我园,我园每年暑期都承办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班,一期一个主题,一年一个重点,促进了全县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业务技能的提高,同时,对我园教师素养、保教水平的提升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每次示范园开展的中大型教研活动都会邀请乡镇幼儿教师参加,为乡镇幼儿园的园本教研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幼儿发展范文篇10

一、依托课题研究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认真组织

我省幼教学会“十二五”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并推荐优秀、有价值的课题参加中国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课题的申报工作。

2.对通过立项的课题进行分类分片,注重不同类别、不同片区课题的过程指导。

二、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的指导,推进我省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1.积极协助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指导各地按照下发的《省乡镇中心幼儿建设基本标准》要求建设或改建一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加快乡镇幼儿园的建设。

2.积极协助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以结对帮扶、教学观摩、跟班培训等不同形式,组织开展全省第三届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

3.继续协助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做好省级示范幼儿园结对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活动,及时发现典型经验,进行推广,让全省农村幼儿能享受优质教育。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全面提升办园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

1.开展2011年度教师案例和论文评选工作,并推荐优秀论文参加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组织的“学习和贯彻《纲要》实践经验征文评选”活动。

2.积极协助省教育厅基教处开展优秀省级示范幼儿园、省级示范幼儿园的评估和复评工作。

3.协助省教育厅基教处开展全省第五届幼儿教师技能技巧竞赛活动。

4.协助省教育厅基教处开展全省幼教行政干部和省级示范园园长的培训工作,推进幼教队伍建设工程。

5.组织开展《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与培训,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的指导。

6.协助省教育厅基教处继续开展以公办省级示范幼儿园为依托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试点工作。

7.继续协助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做好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重新统计、新会员发展和会费的足额收取工作。

四、加强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规范全省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