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4:38:51

幼儿美术论文

幼儿美术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欣赏不是简单地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进行认真的观察体会,理解作品的内容形式,不断提高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其自身素质是影响幼儿欣赏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民主、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是我们倡导的宗旨。

一、美术欣赏在幼教活动中的意义

美术欣赏作为一项基本的美术教学活动,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的教学中存在着,是学习美术不可缺少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美术欣赏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了解人类不同历史阶段的绘画种类、绘画特征及每个时期的美术创作背景,了解作品的风格。美术欣赏对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养,拓宽创作视野,弘扬人类正义精神,确立开放、宽容的审美心理,重构知识结构有着积极意义。

美术欣赏可以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同样,美术欣赏也是对幼儿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它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能使幼儿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欣赏内容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教育。

幼儿美术欣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育中,欣赏与绘画、手工、玩具等内容有机结合,构成美术教育的完整体系。我们必须了解幼儿的欣赏接受能力和范畴,才能为幼儿欣赏教学做好前提准备。首先,幼儿认知美和欣赏美是需要时间和方法的。美的欣赏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生活中美的形象、美的形式随处可见,但幼儿对这些美不一定能直接感受到,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帮助其提高审美能力,达到审美目的。其次,幼儿美术欣赏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视野。人们既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也可以用艺术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前者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后者是具体的形象思维活动。三至六七岁幼儿的思维特点就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是需要用艺术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因此,在美术教学欣赏中,幼儿通过欣赏教学可以了解许多个人经历无法得到的丰富知识。

二、幼儿美术欣赏的范畴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快的、思想上无拘无束的探索。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美术作品中美的理解,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儿童的审美敏感性,使其在生活中更加有信心,能主动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儿童的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儿童充分调动他们的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因素可以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及其意味进行充分体验和认识。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有选择性的,什么样的物象他们可以感知、接纳,接纳到什么程度都受其感知能力和内在情感结构的制约,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不尽相同。因而,我们进行美术欣赏活动前需要了解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状况,了解不同年龄幼儿对生活中美的物象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以便能使欣赏活动真正达到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效果。

实际上幼儿在出生2-3个月时就对生活中的光和声有了明显的感知,并能够逐渐熟悉某种形象和声音,过了4个月,它就会主动寻找光源和声源,5个月后就可以有意识地去伸手抓摸自己感兴趣的物件,并能通过手足舞蹈和咯咯的笑声来体验人生最初级的审美乐趣。

2-3岁是幼儿能够欣赏具体形象和感知具体情节的阶段,幼儿情感是单纯的,他们为之陶醉的事物都带有某种幼稚的特征。简单的形状、单纯的颜色以及单纯的情节都能引起这个阶段孩子的共鸣,而一些深沉、含蓄的表现很少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的经历有限,他们的内在情感比较单纯、自然,审美体验也是单纯的,已有经验的参与比较少,也没有成人那么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他们的审美体验更多的是对物象感知的认识及伴随着的感性愉快。

幼儿过了6岁以后,大脑机能日趋完善,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标志,就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了明显增强。精力的充沛给幼儿的审美提供了足够的能量,他们的审美能力已相当成熟,艺术才华也逐渐显露。历史上许多驰名世界的伟大艺术家都在幼儿阶段表现出了惊人的才能。

一般来说,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大致包括3类:

1.经典性的美术作品:包括古今中外各种题材的美术作品、雕塑及工艺美术品,这些作品有着较高的艺术性,对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最有帮助。

2.儿童画家创造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是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创作的,深受幼儿喜爱。

3.幼儿的绘画:包括国内外的优秀幼儿作品,同园同班孩子较好的、富有创意的作品,这些作品距离幼儿情感最近,最容易被他们接受和理解。绘画作品的欣赏,在幼儿的欣赏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美术作品是人类情感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使幼儿欣赏到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物象的美,使幼儿的审美层次不断提高、不断延伸。而对好的欣赏作品,要使幼儿产生美的感受,产生更丰富的联想,并能够用艺术的语言和词汇表达出来,还需要教师掌握正确的指导方法。正确科学的方法和富有情感的语言,能够使幼儿、教师和欣赏作品融为一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似与不似的审美评价

幼儿对美的感受是阶段性的,每一个阶段对形象和色彩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在造型方面,幼儿一般喜欢看一些具体的、简练的形象,在色彩方面,他们也总喜欢鲜艳和绚丽的色彩。就单一色彩的物象与五彩斑斓的物象来说,幼儿一般喜欢后者,因为后者的色彩对视觉的冲击力较强,并且能够激发幼儿多方面的联想,也最能使他们感到兴奋和愉快。这种凭借好听好看韵标准来判断对象的美丑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幼儿在审美力发展提高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是审美毕竟是一种宽泛的精神活动,它的内涵并不局限于这种初级的标准当中,粗犷的造型、滞重的色彩在绘画当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也从不同角度传达着美的信息。如果要使幼儿能够真正切实地欣赏这样的美就要跳出初级标准的束缚,向更高层次升华才行。

似与不似的审美标准是幼儿美术欣赏中一个很重要的层次。在艺术观念上,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是以道德为价值判断准则的。中国传统历来讲究作道德文章,把绘画的功能也定位于“明劝戒”、“著生沉”这一辅翼道德的层面上。中国传统绘画虽然在技法上是注重笔墨的,但在作品的内涵上也是借物咏怀,抒写胸中逸气。因此,历代的绘画作品中大多都能看出作者表达兴趣和情绪的痕迹。幼儿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可以从似与不似的角度,由教师悉心引导去观察,去扩展自己的思维,抛开具象的束缚,主观地去理解作品。因为幼儿的思维还处在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一时还不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时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总之,让幼儿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必须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作品须接近生活才行。因此,欣赏美术的似与不似不能以对错的观点来评价,不能随便否定,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逐步提高。

四、教师审美素质的提高

在幼儿欣赏活动中,涉及美的内容是宽泛的、多彩的,而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幼儿美术欣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调查显示,幼儿园课程中美术欣赏活动开展得并不理想,有的幼儿园甚至没有把这种活动列入课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公务员之家

幼儿美术论文范文篇2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美术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带给人美的感受,就幼儿美术教育来说,其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水平,并能够拓宽孩子的视野。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少有学校会将教学重点放在美术教学上,这就导致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陈旧滞后,无法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对于幼儿美术教学来说尤其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幼儿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类行为,教师都应该本着多赞美少批评的原则,以积极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而不是以严格的绘画理论知识来要求孩子。为此,当今的幼儿美术教育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还需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配合,以不断改善美术教学氛围,为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造性思维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

首先,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用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上,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有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场景开展教学,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美术教师要想提高美术教学成效,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摒弃枯燥的教学方法,注意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幼儿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产生更多的兴趣,进而不断培养幼儿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最后,创造性思维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幼儿时期的各种行为大都是以情感为导向的,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幼儿的情感,加深幼儿的审美体验,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幼儿视作完整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应用

首先,幼儿美术教师必须创新美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幼儿美术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要对幼儿的思想行为进行过多的干涉,允许并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不断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幼儿在教学中为幼儿设定固定的绘画模式,影响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美术教师在向幼儿讲授基本的绘画技法的同时,必须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创作,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幼儿园应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美术教学体制。美术本身是幼儿思想表达的重要方式,为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用色彩、笔触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鼓励他们自由创作,勇敢的表达情感,避免让幼儿在课堂上对固定的事物长期描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可能限制幼儿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对幼儿园来说,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美术教学机制,为幼儿教师和幼儿提供更多的美术材料,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以不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再次,幼儿美术教育还应该注意营造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会给幼儿的美术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尤其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主动性,但是受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是有限的直接的,为此,幼儿美术教师应该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充足的美术材料,以引导幼儿去更好的观察,对于幼儿的好奇心教师也应该对其加以保护,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当然美术材料的选择也应该注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注意不要用成人的观念去判断幼儿的思想,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自由借助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结语

创造性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创造性思维引入幼儿美术教学中,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丹 单位:武汉市直属机关曙光幼儿园

参考文献:

[1]丛荣.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J].美术大观.2009(06)

[2]叶如柯.创造力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现状和策略[J].吉林教育.2009(11)

[3]张庆.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宁夏教育.2009(04)

[4]孔艳芳,刘清海.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04)

第二篇:学前美术教育中如何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学前美术教育是幼儿最基础的启蒙性美育教育的载体,无论是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健全幼儿基本的审美观念、塑造幼儿基本的美术知识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幼儿家长往往认为需要在自己孩子的人生起步阶段就“赢在起跑线上”,纷纷将自家孩子送到一些较为专业的美育机构进行培养教育,也催生了一大批专业程度较高的美术教育机构。为此,笔者以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为理论研究来源,从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出发,谈谈现阶段学前美术教育中如何提高幼儿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更新教学观念是提高学前美术教育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观念是影响教师教学最重要的因素,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学前美术教育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想要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就必须要更新传统的学前美术教育理念,让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师教学。当下学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纯粹通过自己成人化的观点灌输给学生,采用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大多数都是通过直接借鉴国外模式,缺乏对当地教育背景和具体情况的分析以及对传统文化继承。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具体实施地区的情况以及幼儿本身的特点结合起来培养幼儿的美术创新力、想象力就要求幼儿教师一方面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另一方面不断将教育观念和学前美术实践教学相融合。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尝试一些新材料甚至是一些较为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向幼儿展示一些富有想象力和创新力的美术创作形式,引导幼儿挖掘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的剔除成人化的教学观念,以幼儿为中心,从幼儿的角度来实施美术教学。同时,要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新的美术创作形式和方法,在尊重幼儿基础上,开展科学合理的美术教学活动。尤其是一些在大人看来是比较“过分”的行为,授课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不能一概禁止。例如,在幼儿学习简单的人物简笔画的时候,往往会根据自己理解从局部开始绘画,并不注重整体意识,最后结果往往是人物重心不稳或者是人物完全走形。这样的绘画方式虽然会延迟幼儿对于画面整体意识的掌握,但是本文认为教师都应该适当鼓励这样的行为,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必带着枷锁绘画。这样既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能够充分培养幼儿的个性,而培养个性就是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

我们现阶段的大多数学前美术教育中都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论的指导,使得很多孩子只会模仿,可以试想一下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就开始这样的演练式的教学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何从谈起?学前美术教育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现阶段学前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合理造成的。因此,我们急切的需要转变我们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完成学前美术教育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为此,笔者认为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幼儿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幼儿能够在自主美术学习中挖掘自身潜能,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和内在活力才是最佳的教学方式。以下为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的几点常用教学方法来提高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

(一)鼓励式+奖励式教学

每位幼儿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鼓励和奖励,这代表教师对幼儿的认可和重视。因此教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能够使用鼓励加奖励的方式来教学,那么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度会大大提高,自我能动性能够得到最大发挥。教师可以先根据美术教育活动提前制定相应的奖励标准,在实施美术教学活动中,找到每位幼儿优点给予鼓励,幼儿得到教师积极的反馈后,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当幼儿美术作品达到教师制定的标准后,教师应该给与适当的奖励。通过不断积极的反馈,让幼儿一直保持一个正能量的学习动力,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启发式+示范式教学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且对美术教育活动的相关材料、绘画技法、手工制作步骤、以及工具使用等不了解,所以幼儿园的常规美术教学活动很多时候需要教师示范。但是部分教师在示范过程中重视示范过程,忽视幼儿的自主能动性。在大部分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往往通过课堂演示教学让学生模仿美术作品,让幼儿跟随教师步骤和方法来完成美术作品。这样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既枯燥又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限制了幼儿想象力的迸发,也禁锢了幼儿的美育思维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启发式教学和示范式教学结合起来,先通过图片、故事、音乐、模型等等引起幼儿的兴趣,讲授本堂美术课的任务。再给幼儿示范绘画或者是制作过程,在示范过程中要积极的与幼儿交流,示范启发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临摹式+改编式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简单的鉴赏一副美术作品,在鉴赏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作品的特点,然后让幼儿结合观察到作品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来改编美术作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然,点评要结合幼儿自身优势和缺点。同时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些较好的建议,让幼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美术创新能力。

(四)多种材料的实践式教学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也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必要措施,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教学方式和多种材料来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运用比较多,这首先要求幼儿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例如: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制作剪纸、超轻粘土玩偶、玩具泥沙,以及各种玩教具等。通过材料的多样性和幼儿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来激发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造活力。

三、创新学前美术课程设置,编制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学前美术教育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对现有的美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创新,引进一些更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如何创新学前美术课程内容设置,编制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首先,在课程设计上可以借鉴一些国外学前美术教育美术课程内容设置,结合当下我国现有的学前美术课程设置以及不同地区特点做一个综合型的改进。将学前美术课程设置由重视幼儿技能培养转变为重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美术课程中加入游戏、音乐、阅读等元素,增加美术教育的活动空间和材料投放。同时适当增加美术欣赏和美术户外活动,将学前美术教育融入幼儿实际生活,在实践中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到多样化的生活实践中,将绘画、手工、美术鉴赏等融于生活。条件允许可以带幼儿参观一些档次较好、较为符合幼儿美术教育目的的画展、美术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丰富幼儿对世界的认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让幼儿能够更好的根据所接触到的事物进行美术上的创新。当然,在组织幼儿参加各种美术展示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稳妥的安排好活动规划事宜,制定科学的行动规划,活动的后勤保障也一定要跟得上。除此以外,学校、教师也需要做好应急事件处置准备工作,制定科学的应急响应机制,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安全的参与到户外美术欣赏活动中。最后,学前教育中幼儿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其认知体系的构建和行为方式都还处于最为基础的模仿、学习及构建阶段。幼儿一般会根据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教师就是幼儿的榜样。因此学前美术教育也应该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的规范和引导,感知就成为幼儿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感知也是学前美术教育的基础,让幼儿在日常美术教育中更多的去感知我们的世界、全方位去接触身边的事物也是幼儿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学前美术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应遵循以幼儿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幼儿行为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总之,学前美术教育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前教育工作者会遇到许多前所未遇的棘手问题,也会面临诸多的挑战。本文认为需要从教学观念的转型、教学方法改进、学生学习方法论的培养、学前美术课程设置、以及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必要创新是保障幼儿创新能力前提,五大主体有机的构成了学前美术教育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的要点,全方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培养幼儿的个性,从内心深处激发幼儿的潜能和活力,引导幼儿积极关注美术创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学前美术教育中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

作者:龙雪梅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华.让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专业成长———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体会[J].学前教育研究.2002(2)

[2]李季湄.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几个基本观点的理解[J].学前教育研究.2001(6)

第三篇: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研究

一、基于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要素

1.美术材料生活化

生活化的美术教学要从材料入手。事实上,生活中可以运用的美术材料并不多,但是不一定局限于美术用品店里的材料,可以挖掘幼儿生活中会接触到的其他材料达到一定的美术教育效果。例如河边的鹅卵石,可以在石头上利用颜料画出各种图案,鹅卵石本身的形状也会引发幼儿的想象力。它可以成为一只猫咪,也可以成为一只猫头鹰,也可以是一个苹果和梨,等等。在一些水果比较盛行的季节,教师可以买一些水果作为美术的材料,利用水果的色彩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例如红红的苹果可以是一个孩子的脸,葡萄可以成为眼睛。这些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丰富教育形式。

2.美术经验生活化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幼儿的成长环境特点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将幼儿的生活实际与美术教育相结合,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美术教育环境,一改以往从课本上找寻素材的教学方式,让幼儿的美术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可以让小朋友想象平时妈妈经常使用的工具,将它们画下来,并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认为这些工具有哪些用途?孩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即使看到妈妈平日里戴的帽子也会想象到天空的飞船,将扫把想成魔法杖,等等。在这样无穷无尽的想象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进一步得到开发,同时提升了对生活实际的感悟体验。

二、实现幼儿生活化美术教学的策略

1.创造生活化教育环境

幼儿正处在一个没有太强主观意识的发展阶段,往往产生的心理机制是一种条件反应,产生于周围环境的刺激,这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方式。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教育通常要比任何阶段的教育显得重要。幼儿园环境的生活化美术氛围创设,随时都可给予幼儿美术的熏陶,增加幼儿对于美的认知。例如可以在幼儿园中展示一些名家名作,让幼儿在观赏、体验中积累一些美术素养。定期举办一些幼儿的作品展示,让幼儿从中获取一定的成就感。在一些主题活动,例如“运动会”的创作设计中,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运动会的知识,收集相关资料,形成一个专题性的美术“运动会”,让幼儿参与运动员标志的创作、奖牌的创作,这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陶冶幼儿的心性,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幼儿在美术创作中的成就感。

2.重视家庭环境构建

家庭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家庭环境的构建当中,也可以成为鼓励幼儿创作的源泉之一。鼓励幼儿创作“我的小天地”“装饰点缀”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参与到家庭的装饰美化中,让幼儿在点点滴滴中感悟美术的作用和美感。

3.利用自然因素

大自然作为一个五彩缤纷的宝库,其中有山有水,有着千姿百态的各种食物。大自然中的一些天然素材,例如树叶、果子、石头、花草,等等,都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唤醒他们的创造动力与热情。教师和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在不同的季节对大自然进行参观和享受,从中汲取一些素材,并引导幼儿将收集到的素材制作成精美的艺术品,进而进行展示或保存。

4.创新教育形式

幼儿的美术教学,更是对幼儿早期思维教学的一种启发,它通过一种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幼儿有对艺术形式的审美意识,通过美术形式培养幼儿对生活素材的掌握能力,更容易取得显著效果。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建立并保持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必须让学生产生美术表现的需求,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展开美术教学活动。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注重情景的设置,情景通常能够感动幼儿,让幼儿有更强的绘画意识和参与意识。例如在进行“水果沙龙”的美术活动中,教师会设置一个情景说:“今天妈妈下班累了,如果是你,你会给妈妈准备什么样的水果沙龙呀?”然后让幼儿在一张画布上,画出想给妈妈吃的水果,并在水果中加一些冰激凌、豆沙、糖等材料。幼儿这样的情景设置中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以自身为切入点,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而可以更好地感受美术的乐趣。这样的教育,不是可以安排幼儿画什么内容,而是在一个特定的主题下,幼儿可以充分地表达“我想画什么”的内容。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可以充分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作力,帮助幼儿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好地了解世界,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立足于生活之美进行的美术教学,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幼儿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其今后的成长与生活有很好的帮助。

作者:钱雪 单位:常州市刘海粟美术幼儿园

参考文献:

[1]侯艳春.让美术教育无处不在———浅谈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模式的构建[J].学周刊,2015,25:205.

[2]吴丽芳.自由•个性•审美———关注“审美型”人格发展的美术教育[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126-129.

[3]叶艳.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技能与表现关系的几点思考———以大班美术活动《线条拖印画》为例[J].学周刊,2013,06:166-167.

第四篇:电教媒体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运用

电化教学就是指应用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方式。在美术教学中,电化教学媒体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电化类、影视类、电脑类。这三类的作用各有不同,其中,电脑类可以容纳前两类的所有功能且具备数据信息搜索查找功能,使教学内容得到扩充,可以很好地开阔学生的眼界。电化教学的作用有:一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三是可以拓宽教学视野,四是可以扩大教学规模。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电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使美术课堂教学脱离了以往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课堂的主体,以掌握学生的情感、兴趣、态度为基础完成课堂教学,而且电化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层层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电化教学的可视性与可听性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受,也契合了美术丰富多彩的学科特性,是对美术教学方式的完善与突破。

一、优化教师的教法

以往的美术教学往往是教师的包办式教学,教师在课堂开始就直奔主题,讲述本节课的画法与技巧,待讲完必要的理论后,在黑板上画出本节课作业的示范图,然后让学生参照示范图完成作业,或者是让学生直接画一幅完全一样的图完成作业。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没有给予学生符合其认知规律的引导,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上课时容易心不在焉,对于教学作业只是想着快速完成,失去对美术的热忱和兴趣。尤其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如果继续采用固有的教学方式,会使幼儿美术教育变成一种形式,没有实际作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幼儿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模仿的形式进行学习,这就要求美术教师重视幼儿的学习特性和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美术教学。在教幼儿绘画某一物体或形状时,首先应该让幼儿充分观察和感知这个物体或形状,也就是说,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能够具有表现物体或形状的能力。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时,应该注重制订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活动计划,制作或选用生动直观、活泼形象的课堂教学软件,这样可以吸引幼儿的目光,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便于让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与认真的思考。之后,对所教内容进行逐步深入的展示,使幼儿跟随电化教学媒体的展示进行观察与感知,并及时与幼儿交流,加强引导,为幼儿的创作做好铺垫,这样,幼儿的作品会表现得更加生动有趣、充满童真,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人们做一件事情,会因为对这件事情的兴趣,而决定这件事情的完成效率。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想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就必须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幼儿阶段是感知、认知的发展阶段,幼儿往往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也没有进行意义记忆的能力,只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知进行直观的判断与记忆。在应用电化教学媒体时,可以通过图像与声音的展示为幼儿带来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这既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升幼儿的美术学习效果。如,在《美丽的沙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通过触觉感知沙子,然后再通过视频展示简单的沙画画法,可以从画小鸟、大树、小花和房子开始。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幼儿会被沙画的神奇所吸引,对于用沙子作画的兴趣会有极大的提升,会忍不住用沙子绘制自己想画的东西,这就使整节课的教学气氛高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提升幼儿美术素养

以往的幼儿美术教学只是通过绘画课本、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实物展示等方式进行,很难在对造型、色彩与画幅的表现上达到欣赏水平。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如果涉及各种美的形态与法则,并且让幼儿体会到多种艺术风格的美术作品,会使幼儿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得到极大的扩充与丰富。而电教媒体在这一点上就有着极大的优势,它可以把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以很好地揭示美的本质特征及其内在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符合幼儿认知结构的作品制作成课件,让幼儿欣赏,如画家齐白石的《虾》等。这些作品构成简单、表现生动,可以使幼儿很好地理解与感受。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演示,使原本单调、枯燥的美术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从而让幼儿可以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精神和情感都得到放松,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体会到了造型与构图的奥妙,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促进幼儿对美术进行更深入的追求。

四、结语

电化教学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合理利用电教媒体,不断优化美术教育,使幼儿的美术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作者:张晓蕾 单位:南充市教育技术装备所

参考文献:

[1]汪靠斌.教育技术整合多元智力式教学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张春来.中学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第五篇: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画家为目的,它对幼儿进行心理、人格和情操的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也是一种全面育人的教育。幼儿美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术活动,因为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借助美术活动,如画画、做手工等,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还可以培养人格,陶冶情操。文章从美术教育中的绘画方面探讨其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人们可以从一幅幼儿的画中看出他想表达的东西,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都会表现在他的画面中。有一件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一次一位学生画了一幅关于他一家三口的画,他拿给笔者看并说:“老师,你看这是我,我今天很开心,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妈。”一开始看到这幅画,笔者觉得很普通,可是仔细一看,画面中有两个很小的房子在两边,笔者就问他为什么旁边还有两个房子,他告诉笔者,今天爸爸和妈妈带他出去玩了,所以他才很开心。后来笔者了解到,他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没有住在一起,只有偶尔在周末时爸爸妈妈才会一起带他出去玩。其实,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的时候,绘画就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要更好地了解幼儿,帮助幼儿健康地成长,就要掌握幼儿美术教育这把钥匙。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记忆力、想象力与观察能力的提高

对于幼儿毫无“艺术感”的绘画,我们往往会觉得是一种涂鸦,看不出画的是什么。其实,如果幼儿绘画的画面符合大人的审美观,那就不是幼儿绘画了。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可能几根线条就是一棵树,一个圆圈就是一朵云,我们不能理解幼儿的画面是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古时的甲骨文就和幼儿时期的涂鸦很像。幼儿在涂鸦时,也是将自己脑海中对于一些事物的记忆用自己的方式抽象地表达出来。有时候大人之所以看不懂幼儿的画,是因为两者的想象力和认识能力有差别。大人世界里的事物一般都是中规中矩的,而幼儿不一样,他们的世界里太阳会唱歌、小猫会跳舞、电视机会长出脚,这正是幼儿想象力的表现。当你的孩子拿着自己的画说:“看我的超级奥特曼。”这时请不要说画得不像或者画得不好,因为这是幼儿自己通过观察画出来的事物,有时生活中大人不屑一顾的事物在幼儿眼中会以特别的形象出现,这也是提高幼儿观察能力的一种方法。

二、幼儿情绪的及时宣泄

教育家迪斯特•韦赫指出:“画1小时获得的东西,比看9小时获得的东西还多。”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心理学家在治疗时让病人先画一幅画的原因。在儿童心理学中也有这么一项内容,即通过幼儿的绘画看出幼儿心理疾病的根源。幼儿有着天性的童趣和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在纸上,当他们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时,会通过手脑结合的方式来画画,可以说,每一幅画都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写照。如果幼儿涂鸦的线条生硬、重叠,颜色暗淡,说明他当时情绪不好;相反,如果幼儿涂鸦的线条丰富、柔和,色彩明亮,则表明他当时的心情还不错。

三、使左右大脑同时“开工”

在平常生活中,动手能力主要开发的是人的左大脑,而在画画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画什么东西、应该怎样画,并对双手进行控制,这些会促进左右脑的智力开发。在绘画时,对颜色、形状和构图等的思考,无意间培养了幼儿的判断、认知能力,这对幼儿右脑的开发也是很有好处的。绘画可以让幼儿同时活动左右脑,在绘画过程中,幼儿会不断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和方式,让左右脑同时工作。2至3岁的幼儿绘画基本上属于涂鸦,3至4岁的幼儿对事物的描绘逐步有了一定的形,5至8岁的幼儿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可以自己掌控画面了。从简单的涂鸦开始,幼儿就在不断创新,从大量的儿童绘画作品及其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如,让幼儿创作出一张游泳的绘画,幼儿如果游过泳,肯定对游泳有一定的了解,他会回想游泳需要注意什么,自己在游泳时穿的是什么衣服,游泳池旁边还有什么其他东西,潜水时眼睛不敢睁开,或者水进眼睛时自己是什么感觉,等等,幼儿只有亲身经历过游泳才知道这些,同时这也是对幼儿记忆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游过泳之后,幼儿自己心里肯定有了对游泳的看法,是喜欢还是讨厌,要是喜欢,他画这幅画时可能就会用比较明亮的颜色,要是不喜欢,可能会用暗淡一点的颜色,这正是幼儿情绪的一种宣泄。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在幼儿的发展和成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丁琪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第六篇: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模式的构建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熏陶幼儿心灵的过程,成功的美术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美术绘画能力,还有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提升,使幼儿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这将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一、挖掘生活中的美术元素,丰富幼儿美术教学的内容

正如罗曼•罗兰所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的美术指导,将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与生活相联系,使幼儿能够感受到生活与美术学习的关系,并形成美术学习的习惯。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绘画能力,尽量选取与幼儿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增加幼儿对美术学习的熟悉感。例如,在指导幼儿学习“画太阳”这一项内容中,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太阳。阴天的太阳会隐藏起来,天空布满暗黑色的云彩;晴天的太阳是非常耀眼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并将自己所观察的景象运用到实际的绘画过程中,降低幼儿美术学习的难度,丰富幼儿美术教学的内容。

二、注重幼儿美术实践活动,提升幼儿的美术绘画能力

生活中充满着美好,大自然中秀美的风光,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湖面,无不充满着美,使人心情舒畅。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引入美术学习活动中,展现幼儿的美术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幼儿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并通过自己的想法将所学习的美术知识灵活运用到美术实践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把家中用完的鸡蛋壳带到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仅仅在鸡蛋上方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小石子放入其中,这样便成为一个“不倒翁”。在幼儿感受生活中趣味和神奇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制作“不倒翁”。再如,教师可以在指导幼儿学习“脸谱”的绘画方式之后,引导幼儿在鸡蛋上画脸谱。生动、形象的脸谱能够使幼儿感受到美术实践活动的乐趣,一只只“不倒翁”在幼儿的桌子上,使幼儿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富含趣味性,有助于幼儿美术学习能力的提升。吹肥皂泡泡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教师可以将这些生活中富含趣味性特点的事物融入幼儿美术学习活动中,营造灵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幼儿能够在玩闹的过程中体会生活的乐趣,并通过泡泡在阳光下七彩的颜色,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术。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心地吹泡泡之余进行泡泡画,即用吸管蘸取加入了洗洁精的颜料对准自己作画的白纸吹泡泡,泡泡破碎之后就在纸上留下了一道道优美的彩色弧线,有意识地排列整合即可完成一幅优秀画作。

三、拓展幼儿美术教学平台,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适当拓展幼儿美术学习的平台,如教师可以将美术课堂延伸到教室之外,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幼儿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景色,春天可以带领幼儿在观察发芽的小草,秋天欣赏落叶的美等,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与幼儿一同唱歌跳舞,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拓展幼儿美术教学的平台,能够使幼儿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观察校园中的风景,欣赏校园中的艺术。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临摹。再如,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临摹校园中教学楼的场景。教师需要放低临摹的要求,重点在于鼓励幼儿进行美术创作,使幼儿能够真正喜欢上美术,为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收集校园中的各类瓜子皮、小石头。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清洗小石头和瓜子皮,使之能够成为幼儿美术实践活动中的材料。如幼儿可以借助小石子搭建门前的小路,借助瓜子皮进行创意拼接,并通过填充适当的涂料,使这些小石子或者瓜子皮也成为艺术品,在提升幼儿美术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总之,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幼儿美术教学活动需要基于幼儿的实际性格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在充分调动幼儿美术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为幼儿未来美术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中的美术元素,丰富幼儿美术教学的内容;注重幼儿美术实践活动,提升幼儿的美术绘画能力以及拓展幼儿美术教学平台,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等方式,将生活与幼儿美术学习完美联系,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术和美术中的生活,不断发散幼儿思维,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陈春丽 单位:丰县示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陈玉婷.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指导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2):101-102.

[2]景清华.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教育:综合,2014(13):128-128.

第七篇:幼儿绘画意义及美术教育的价值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政策改革的主要方向,而幼儿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也成为孩子早期IQ和EQ开发的重要手段。幼儿绘画教育对其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幼儿特指1-6岁儿童。

一、国内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1、教育目标方面

对于美术教育的目标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通常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幅很相像的画,或者让孩子制作出了逼真的玩具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把技能技巧的培养放在了首要位置。

2、教学内容方面

幼儿作品的模式化过于明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往往采用简单的临摹方式,没有正确引导幼儿特殊年龄阶段童真童趣的激发,造成幼儿的思想模式统一,没有真正体验到画画的乐趣。

二、幼儿绘画的意义

1、有助于净化儿童心灵

幼儿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通过绘画的方式将他们见到的动物、人物、大自然表现出来,有利于将儿童的内心情感和认知利用最自由的表达方式展示出来,成为了儿童和自然、环境等等交流的渠道,也使家长更加掌握了幼儿的思想变化。孩子在绘画中,容易发泄自身的各种情绪,同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充分释放了儿童的童真。

2、有助于儿童观察能力的提高

在进行绘画时,往往要先对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辨别出物体的大小、颜色和形状等,这样引导幼儿绘画必然就锻炼了儿童的脑、眼、手等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也逐渐培养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和持续性,对于儿童的成长及观察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创造能力

幼儿在画画时,往往会对他们看到的事物进行夸张的表现,由于年龄尚小,对于自己的绘画成果并没有评价意识,心理上都存在满满的自信和快乐感,希望身边的人都给予赞扬,所以通过画画有助于儿童的展示自我个性能力的培养,在自由发挥、自由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潜能。4、有助于儿童求知欲的增加幼儿本身的知识面就窄,他们的想象能力有限,在绘画过程中,为了解决各种各样的困惑,就会促使幼儿的好奇心被加强,这样当孩子们日积月累的知识或者是请教老师、家长得到的答案被应用到绘画中时,儿童会觉得很有意义,相应地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

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精神世界的展示窗口,幼儿美术教育促进了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儿童的发育成长又离不开丰富的绘画活动,可以说两者是相互助益、相辅相成的。结合幼儿的绘画发展阶段及美术教育活动的特点,主要给我们带来了几点启示:一是美术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绘画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引导幼儿绘画时,幼儿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也慢慢被激发,对生活的体验及情感越来越丰富,才能使幼儿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点,自由自在的在美术世界中遨游;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绘画的内容及表现方式会发生变化。幼儿的成长经历起初会对动作最感兴趣,然后慢慢地将自己的认知反映到绘画中,充满了童真童趣;三是图式期是幼儿绘画创作中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阶段,幼儿指导老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独创能力,尊重、引导儿童这个阶段的绘画技巧,不要消除儿童天真的绘画世界,将成人的眼光思想来左右幼儿的绘画内容。这样,才能保护儿童的思想世界;四是幼儿美术创作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感性认知、智慧经验、知觉能力及美感经验,当然,在逐步积累丰富的过程中,幼儿的美术素养将不断增强。根据尹少淳老师的《美术及其教育》书中对美术教育的价值划分,主要包括情感价值系统、智力价值系统、技术价值系统、创造价值系统。

1、情感价值

美术教育的情感价值体现,主要以美术作品及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展现,通过观察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从而感受画家的精神思想,及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教育,对于幼儿基本道德情感有了明确的判断标准。

2、智力价值

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右脑机能的开发,因为右脑在人体机能中主要有储存和加工形象信息的功能,控制着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的形成。而绘画过程中,大脑的两半球通过不停的运转,促进了两脑的协调配合,大大促进了儿童的智力发育。

3、创造价值

美术教育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贡献最大,创作使美术作品留存于世,同时成为各学科领域都关注的内容,以及科学家和艺术家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平台,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不断加快了创新创造的步伐。

4、技术价值

幼儿早期美术教育价值还体现在对于绘画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这是建筑、设计等领域都所需要的技能,即便不是专业的人才,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起到了支撑作用。

四、对幼儿美术教育改革的思考

1、注重培养深层次的审美能力

幼儿对于美术的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审美需要,在进行创作时,形成了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在提升审美感知的同时,不断完善着审美心理的整体结构系统。经过长期的艺术熏陶、艺术实践及审美坏境的耳濡目染,使得幼儿的审美个性逐渐被培养,从而具备了一定的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今后的美术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对幼儿审美个性的培养和挖掘,为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活动

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美术教育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乐在其中,给予他们与其他小朋友学习合作沟通的机会,让他们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各种快乐氛围,同时对他们的绘画作品进行评选,让孩子们共同成长进步。

五、结语

通过对幼儿绘画意义的总结,可以得出早期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儿童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美术教育所体现的正是情感价值、智力价值、创造价值及技术价值,美术教育让孩子们真正获得了对于人物、动物、环境等各种事物的认识,通过画画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宣泄,尽管我国的美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结合存在的小问题,我们提出了两点改革的思考,以便使美术教育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作者:余锐 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余玲.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浅谈绘画活动与手工制作对幼儿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性[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4,(6):91-91,116.

[2]张丽萍.浅论幼儿早期绘画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2):149.

[3]李红梅.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激发幼儿的绘画情感[J].才智,2016,(6):118.

第八篇:陶行知思想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推行,以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很多学校和家长对幼儿的美术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高的重视程度。在教学过程中,陶老先生的教学思想是非常适合现在的幼儿教育的,本文从陶行知的思想入手,深刻分析了陶老先生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陶老先生解放教育思想以及创造思想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所说的陶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指陶老先生所说的“用生活来教育”的教育思想。幼儿阶段,正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也不能一下子理解那么深奥的美术思想和美术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比如我们在校学习的时候可以以生活为背景,如我们可以在班级上设计一些美术活动,如小袜子活动,袜子是幼儿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的物品,而且幼儿的小袜子,往往都色彩丰富,有各种图案,花纹各异,我们通过先让学生来描述自己平时所穿的袜子的颜色、线条、花纹儿,以及所包含的卡通图案,能够让学生一下子对生活中的美术就产生了初步的了解,就可以为下面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美术教学是一项艺术教学,我们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因此,尤其是幼儿阶段,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我们将生活教育的思想应用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并不仅仅是说我们可以举出生活中的物品来让学生进行描绘,我们还可以让生活中的物品成为我们的美术素材,因为美术教学不仅仅包括绘画,还可以包括雕刻、拼接等活动。我们还可以让幼儿收集一些废弃的纸盒或者是旧物品进行拼接让学生尽情地展开他们的想象力,通过拼接设置各种具有特色的作品,如他们可以利用一些小纸盒子制作一些他们想象中的大房子,还可以利用种子等创作一幅美丽的画作。这些都是通过生活教育的思想来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实例。这样我们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教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愉快自信地成长和发展。

二、陶行知先生解放教育思想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陶老先生解放的思想是源于陶老先生认为要把学生放在森林式的大学校中,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上,而是教学生学的思想。幼儿教学中,幼儿本来就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往往他们独立表达和独立思维的能力都较弱,为了培养学生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及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自己对美的感觉,我们就要解放思想来开展教育。首先,我们必须要解放幼儿的头脑来激发他们对美术的想象和创造的欲望。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我们问学生的时候,学生可能会给出我们很多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可能说,这是一个太阳,有的学生说这是零,而有的学生会说,这是一个鸡蛋,这时我们不能说我们画的这个圆就是某种特定的物品,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和对美术的想象。其次,我们要解放幼儿的双手,我们不能因为幼儿的动手能力差,就去否定学生的动手能力,要让学生去操作去动手,美术本来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我们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画,亲自动手去雕塑,亲自动手去摆拼,才能真正让学生知道他们能够创造出什么样的美术作品,在他们眼中,叶子可能是红色的,也可能是绿色的,还可能是彩色的,他们的天空不再只有蓝色而是五颜六色的,他们的飞机不是在天空翱翔的,但是我不能因此去责罚他们,要让孩子们解放思想,他们的世界往往比成年人更有趣,更生动。

三、陶行知先生创造思想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陶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是指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等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具有很好的创造力,是我们很多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十分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只有具有很好的创造力才能够创作出更多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将眼中和心中的世界,转化到绘画和雕塑上来的本领。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敢创造,教师要能够善于理解幼儿眼中的世界,不要一味地否定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及它们对物体的想象能力,要鼓励他们,敢于去想象,敢于去动手,敢于去创作。其次,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还需要多多带孩子们走出去,让他们认识更丰富更精彩的世界,让他们能够多多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和认知,艺术往往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对生活有一个很好的认知才能够去创造更伟大的作品。总之,陶老先生的教育思想历经时间的考验而延续下来,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在幼儿教育中是应该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尤其是他的创造教育思想,解放的教育思想,以及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希望能够为以后的幼儿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蔡卉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幼儿园

第九篇: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很多问题,有些教师摆脱不了传统陈旧的美术教学方法,如过度使用范例、示范画法,最后要求幼儿临摹,或者是过于强调绘画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学习,等等。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很多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想象力受到教师范例的影响,美术作品出现雷同的现象,班级中大部分幼儿与老师画出来的作品是一样的,如老师画了一只蝴蝶风筝,很少有幼儿画老鹰风筝、燕子风筝等,这样,幼儿的创造性就在一点点地消失,这种范例示范过多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扼杀了幼儿潜在的创造力。教师范例示范过少或是没有范例,直接让幼儿尝试,等幼儿画好了教师再进行评议,这种方法实际上会让幼儿显得很茫然,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甚至会引发幼儿间无意义的争辩。幼儿争辩到最后没有结果还是会请教老师,最后顺从教师。这样,幼儿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发挥,原本教师想发展幼儿创造力的目的没有达到。然而现在部分教师对于幼儿美术作品的指导,大多注重作品中事物的真实表现,总是以幼儿画的像不像为主要标准。

二、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创造是一种综合能力。一个人的绘画技术再高,不能创造,只会模仿,不过是个匠人而已,因为创造力的培养是绘画教学的核心,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是幼儿绘画教学的最高目标。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我想,这应该是每个幼儿老师必须研究、必须学习的。在一次意愿画课上,钟思涵小朋友画的《我们的幼儿园》,拔地而起的三棵绿色大树,每棵树上托一座宫殿式的楼房,真是与众不同,问她,我们幼儿园是这样吗?她说我想让幼儿园变成这样。整幅画的背景是橘红色,加上构图新颖,想象丰富,且有创意,使人看后难忘,当时我抑制了纠正她要如实画的念头,让她按自己的想法画下去,整个绘画活动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这个孩子拥有多么可贵的创新思路。

三、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爱,培养其创造性

美术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和途径。每个孩子在对美的憧憬中用脑思考、用心观察、用手操作,心情是非常愉悦的,这个愉悦的过程就是开放孩子潜能的动力。

(一)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喜欢画画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孩子的绘画兴趣和创造能力反而降低了,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过于强调对幼儿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过于强调技巧的训练,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的培养,没有了解孩子们作画的想法和感受。二是幼儿认识客观事物主要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幼儿学画时成人将头脑中一成不变的观念强加给孩子,缺乏科学的引导和培养,极大地扼制了他们创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创造自由、宽松的氛围,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可以请小朋友将家里物品带到幼儿园进行作画,如:旧报纸,塑料袋,一次性杯碟,碎布条,饮料瓶,包装袋等,它们都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可利用各种资源丰富幼儿美术创作表现的途径。而“美术活动材料的生活化”就是让幼儿在废旧材料上做做、玩玩、剪剪、画画、贴贴,使他们容易接受启示,充分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功能,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形、色、材料等美术基本元素和造型规律,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同时,美术教育活动不能孤立地进行,只有与其他各学科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融入到日常生活活动中,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四)教师评价。教师要对每位幼儿的作品作出评价,对每个幼儿的评语中要以肯定性评语为主,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幼儿的作品教师更应予以认可,评价他们的进步并给予表扬,改变过去的横向评价。

四、把生活引入课堂,进一步丰富生活经验

幼儿所接触的生活圈子狭小,家里和幼儿园是他们活动最多的地方,他们累积经验很局限。特殊的氛围、浓郁的特色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会在幼儿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充分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豆芽是幼儿经常吃的一种蔬菜,有很大的营养价值,对幼儿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很多幼儿都不喜欢吃。问幼儿豆芽到底长什么样,很多幼儿都说不出,更不要说画豆芽。教师把豆芽引进了课堂,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它,它的颜色、形状和味道等,这使他们有了进一步的感性知识,对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有很大的帮助。幼儿用蜡笔画出幼儿的样子,用撕纸、粘贴的方法表现豆芽的细长,还用橡皮泥搓豆芽。不同豆芽的形态在幼儿的手中出现,使幼儿获得了更多、更丰富的生活经验。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功能,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形、色、材料等美术基本元素和造型规律。美术活动形式要突出综合性特点,强调教育应当与幼儿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和扩展幼儿现实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从生活实际的层面上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幼儿的实践活动与其生活经验相结合。美术教育活动不能孤立地进行,只有与其他各学科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融入到日常生活活动中,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作者:刘欢 单位:昆山开发区晨曦幼儿园

第十篇:家园合作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运用

一、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家长的美术教育观念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教育,而家长的观念也决定着幼儿的美术发展水平。因此,要利用家长学校这一载体,向家长宣传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及指导思想,并通过讲座、咨询、分发问卷、宣传栏等方式,让家长了解美术教育的新目标,新思想,引导家长提高认识。帮助家长学会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画,学习正确的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方法,及时扭转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和态度、行为,帮助家长学习、掌握一些对幼儿进行美术培养的良好方法。同时要让家长走进班级。通过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班级,真实地了解幼儿园开展的美术活动,也真切地感受幼儿的美术活动情况,促进家园合作的信心;还利用早晚接送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活动情况,也获得幼儿在家的美术活动情况,及时沟通,及时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指导;要不定期举办幼儿美术作品展,让幼儿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看到孩子的成绩,增进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孩子和家长的自信心。通过以上形式,增进了学校、家庭,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增进了家长之间的交流,能更快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孩子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推进儿童美术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二、家园一致,营造良好美术环境

优美的环境传递给幼儿各种信息和刺激,使幼儿受到一种文化艺术氛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因此,与幼儿共同布置墙饰;收集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丰富“美工坊”;在区域中投放各种各样的创作材料。一切的设备、材料,环境都精心布置,和谐优美,体现出美的原则和规律。同时还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有意识地在家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美术环境。如:引导家长在家中内外墙壁上安些搁板架,陈列一些用泥、木、石、金属、石膏等材料制成的雕塑作品,发展儿童的空间感觉,使幼儿随时随地都能观察、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在家中,家长给幼儿提供可作画的磁砖墙、水泥墙、黑板或大张画纸或者给儿童提供小画板、小画夹,利于幼儿室外作画;开设“绘画角”,为幼儿提供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的材料,儿童通过自己选择材料、工具,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粘贴、造型,发展自己的感受能力,加强对各种材料的认识;布置“展示区”,定期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信心,以激发幼儿更多的创作兴趣和能力。

三、家园合作,丰富幼儿感知经验

观察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就难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就能难以创造出理解的作品。因此,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有了丰富的感知经验,幼儿才能进行创造性地表现,而这同样需要家长的合作。在平时要引导家长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带幼儿外出,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观察生活中的种种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带幼儿参观展览会,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并结合主题活动,引导家长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直觉感知。如:在绘画《美丽的春天》时,请家长带孩子去郊外感受春天的气息,发现春天里的变化,欣赏春天的美;在创意画《未来的车》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参观车厂,了解车的外形、颜色、构造、原理、种类等,还有意识引导幼儿观察马路上的车,以丰富幼儿对各种车的感知经验,为美术创作活动打下基本。

四、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活动

“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学会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这个理论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确实,家长资源是一块宝地,要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美术学习的空间,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美术成长。充分挖掘家长的职业优势,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来配合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如:开展水墨画、油画等美术活动时,请专门从事美术工作的家长来助教,有了更专业的知识,能产生倍增效应,使活动生动有趣;开展《树》的主题活动,请园林处的家长带幼儿参观各种植物,给幼儿做讲解,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家长可以运用各自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美术能力。如制作《美丽的风筝》,采取亲子制作的方式,在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中,通过家长对幼儿的指导,来发展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有了家长的配合,比起教师的统一指导,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幼儿的作品更富个性化。

幼儿美术论文范文篇3

一、当今幼儿美术现状

幼儿美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幼儿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它通过激发人们对应于世界的感受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它对于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都有促进作用。当今社会,幼儿的美术教育已经得到家长和幼儿教育老师们的重视,但是这些重视又夹杂很多其他的复杂的成分。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希望孩子们可以全面发展,注重素质的培养,但是他们在对孩子们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时候,又希望这个可以作为孩子们一个保障,以后在进行升学考试的时候也许可以作为一个特长考入一个好的高中甚至是大学。这就在幼儿们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家长们渐渐更加重视的是孩子们是否绘画出一个出色的作品,因此将孩子们送往各个出名的特长班学校,希望他们的孩子们最终可以成龙成凤。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当今幼儿园的教师们大部分是幼师专业毕业的,有比较优秀的专业基础,试析“自然发展”理论视阈下的幼儿美术教育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幼儿园吴益香但是,幼儿美术教育这部分却没有得到优秀的素质培训,因此美术教育这方面还是幼师相对薄弱的地方。当今的幼儿园教学中主张在娱乐之中进行教学,但是如何将美术教育与娱乐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娱乐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老师们往往经验能力不足。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上生硬,一味地让孩子们画出老师一笔一划教的作品,而不是充分发挥幼儿们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力。

二、用“自然发展”理论指导幼儿们的美术教育

(一)“自然发展理论”的宗旨

“自然发展理论”更重要的是充分尊重和发挥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对于自己进行的绘画自己构思、自己想象,老师们只是简单进行点拨,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亲近自然,探索社会。激发孩子们对于世界万物的想象和好奇,幼师们全部注重的不是绘画技巧而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标,注重孩子们素质教育。

(二)尊重幼儿自然天性

幼儿心理学曾经指出,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经过亲身实践所得到的对世界的感知和认知,要远远比书本或者老师们教的要深刻得多。其实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这段期间真是幼儿们的知觉迅速发展阶段,四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对时间、对空间有了辨别能力。如果在这个时候充分调动他们的感知能力,那么对于孩子们一定是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能力相对来说比较空洞,因为它看不到摸不着,培养起来也比较有难度。在实践过程中,因为家长对孩子们的期许,老师如果更多地教孩子们绘画作品技巧,那么家长会看到孩子们的成绩,对于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更加信赖,但是如果更注重孩子们想象力的培养,可能在短时间无法让家长看到教学成绩。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师们往往会选择前者进行教学。但其实,绘画技巧只是皮毛而已,在这时对于幼儿们想象力的培养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重要,这个对于孩子们终身受用,在今后一生的学习以及创作过程中都会发挥重要作用。幼儿教学并不是高中、初中教学,幼师们应该侧重的应该是综合素质教育,幼儿们的想象力往往不固定、不集中,很容易从一个话题想象到另外一个毫不相干的话题,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幼师加以指引,这样逐渐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孩子们正确的想象力。

(三)老师教育方法的转变

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已经渗透到各个幼儿教育机构,但是只是停留在表面,也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现在的孩子们数量减少,幼师们要依据孩子们的个人情况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实施相对不同的教育方法。“求同存异”其实也是注重孩子们个性的发展,以孩子们为中心,尊重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其实对于幼儿美术教育来说,所有人更加注重的不仅仅是教育结果,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孩子们自我成长的过程,让孩子们的左右脑都得到锻炼,具体的课程其实是可以随着孩子们具体情况不断调整的,这就需要老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幼儿美术论文范文篇4

***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这种过程是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由外延到内涵的演变过程。随着我国10年来在幼教领域改革的加深,幼儿美术教育从指导思想到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幼教改革中,综合性的整体改革和各科教法的改革从两个方面推动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幼儿美术教育提出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由于我国美术教育理论方面的薄弱,使得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尚不能在广大教育者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例如,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特性的问题,就是一个阻碍人们正确认识幼儿美术教育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的研讨,无疑会促进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

教育实践中的很多问题都和教育指导思想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思想的教育目的有关。笔者在从事10余年的幼儿美术教育工作中深感教育目标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因此提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如何阐述的问题,希望通过研讨,获得共识。

幼儿教育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作好各种准备的教育。它的教育范畴包括身体、智力、情感、思维、语言、品德、美感等很多方面。它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各种各样具体的教育活动实现的。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幼儿教育总目的的手段。所以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传授艺术而进行的教育,也不是为少数有艺术天分的儿童而存在,而是在总目的指导之下的具体目的,所以可称之为目标。

目标是教育思想最典型、最集中、最概括的反映,美术教育发展到今天,其教育指导思想也有一个演变的历史过程。

将图画、手工等活动纳入教育课程之内开始于一个世纪前的英国和德国,由于产业革命的发展,人们深感工艺教育的需要。在当时,美术被认为是可以培养观察能力,使头脑细密,又能掌握很多知识和技术的学科,所以初期的美术教育都是以技能教育为出发点的,而且都从几何形入手,然后进入写生,对幼儿也以同样的方法去教,只不过难易不同罢了。

20世纪初,很多心理学家对儿童的美术研究开始兴盛,如凯尔仙修泰那(Kerschenstener)等,他们积累了很多儿童绘画的研究成果,结果使欧美的美术教育开始了变革。奥地利的法郎兹·西泽克(Cizek)提出了革命性的主张,提出不要给儿童强加成人的思路和方法,要按照儿童的发展阶段进行教育,并使儿童的创造性得以实现。在以后的年代里,英国的赫伯特·里德(Herbertread)和美国的罗温菲德(Lowenfeld)也对美术教育理论作出突出的贡献。里德指出“儿童艺术是人的表现方法之一,模仿成人的想法是错误的,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通过美术来发扬光大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是美术教育应有的基本态度。”罗温菲德也认为艺术教育“不是为传授艺术而进行的教育”,而是通过艺术来塑造人格。在艺术心理学的领域里,美国的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IfArnheim)对视觉与认识与思维的深入研究为通过美术教育培养人的创造力奠定了基础。正如阿恩海姆指出的那样“艺术乃是增加感知能力的最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敏锐的感受力,任何一个领域的创造思维都将是不可能的。”

与创造性的美术教育相呼应的是以德国包豪斯(Bauhaus)造型设计学校为代表的现代造型艺术潮流。包豪斯将一切造型领域里共同的基础内容作为学习内容教授给学生,取得了效果并推动了“构成”的发展,这不但对生产和造型艺术有极大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美术教育。图案、手工这些教育内容被重新加以认识。抽象化、象征化的表现在造型中的重要性也逐渐被认同。美术教育同人的生产和生活愈加密切,美术教育的范畴广为扩展。

综上所述,今天世界上的美术教育已由写实和抽象两个方向发展而来,并和心理学、教育学相结合,成为以艺术施教,借艺术来培养智力、创造力、人性与社会性的教育。“通过艺术而进行教育”成为大多数国家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

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美术部分的阐述上:

“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

对于这一阐述,可以认为是我们过去对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的认识。笔者认为,首先应肯定这一阐述的意义,它在促进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将具有参照意义。同时也应指出,时展了,认识也发展了,这一阐述已不适应今天我们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解以及未来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需要,主要意见有以下几点:

(一)未脱离以成人对美术的理解来看待幼儿美术活动,以客观反映论对待幼儿美术活动,因此不适合幼儿美术活动的心理特点与表现特点。必然将幼儿美术引入写实的模式之中。

(二)文字表述抽象和概括不够,反而使活动范畴受到局限。如“绘画、手工(纸工、泥工、自制玩具等)”这些形式都可以用造型活动来概括。再如“观察力、想象力”,我们知道,幼儿美术活动会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智力中就包含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多种因素,因此,可以用智力来概括。

(三)创造力是区别于智力的一种能力,也是美术教育最为突出的一种功能特征,但在表述中因平列的关系,难以清晰地认识和记住这一重要的目标。

对于以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三个领域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幼儿美术教育中的美育内容重要的是对幼儿进行形式美感的教育,即视觉对形式美的认识与理解,这是区别于其它美育形式的主要特征。另外,用“欣赏力”一词,是过高的目标,幼儿的美育主要在于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知觉与感受,尚难达到欣赏力的程度。

根据以上几点意见,笔者认为,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应重新修正。

为使目标及其阐述更为科学,我们首先必须对幼儿的美术活动的性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众所周知,幼儿美术不同于成人概念上的美术,和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也不同,这并不是难易程度或循序渐进的问题,而是由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所决定的。他们不会按眼睛看到的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去表现,而是用心灵对知觉样式的把握和理解去表现。幼儿美术如同原始人类的艺术活动一样,是他们认知和表现的一部分,可以说它是一种混合体,它既是幼儿自身本能的欲望的表现,又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既是体质、智力的体现,又是情感、态度的表达,既是游戏、又是学习,既有模仿,又有创造。幼儿美术教育正是基于幼儿美术活动的这种混合体的特点,因此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功能特性。它的作用包括诸如培养美感、促进认知、发展智力、提高手、眼、脑的协调性和手的灵活性。促进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等等。在这些作用中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具有培养创造性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造形活动实现的。造形是幼儿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幼儿美术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如语言、数等)最重要的内涵。

造形活动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活动领域。从原始社会的石器、陶器到现代社会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人类的造形活动随处可见,它和人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种基本能力。人类的造形活动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够按不同物种的标准和美的标准进行有目的的创造,具有求新、求美的特点,它是人的本质需要,也是满足这种本质需要的本质能力不断发展的表现。创造性的造形活动源于人的手和脑的活动,视知觉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视知觉本身具备着一种思维的本领,具备着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尤其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它是经过知觉的选择作用生成的意思进行的。而造形活动为视知觉提供了具体的感性材料,又有通过造形活动的过程,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使想象现实化。因此,造形活动有助于人的创造力的发展。

人的造形活动离不开实践,科学家为大脑机能定位的研究和认识规律的研究表明,大脑与外界存在着某种一致的关系,大脑皮层的活动取决于脑细胞与外界的交互作用,形成自身的代码(图式),用来译解和反映对象世界,这样,经常接触某一事物的人就形成了对该事物的代码,例如,经常听音乐的人,就形成对音乐的代码,而不接触音乐的人头脑中缺少编码,自然就难以解码,也就只能听见,而听不懂音乐。创造性的造形活动也是如此。对于幼儿来说,只有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才能建立起创造性的代码,因此,尽管说造形活动有助于培养创造力,但美术教育中模仿为主的模式并不能达到这一目标。因为在活动中对技术的追求已经束缚住了自主性的探索性的表现的可能性,使其不能形成创造性的代码。

造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造型艺术,与美术互用。广义则泛指无论有无美的要素,凡人类利用一切可视可触的材料在空间或平面上做出看得见,摸得到的形象或物体。如果我们从广义的意义上去看待幼儿美术活动,则除了图画和手工以外,幼儿的很多游戏活动都是造形活动,例如,孩子在雪地上用脚踩出花样、用插塑积木摆出各种形态,在下过雨的水沟上筑坝,在沙子堆里造城堡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创造性的造形都是具有意义的。因此,广义的造形应是我们对幼儿美术活动所持的态度。由此出发,也更为容易拓展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并与其它教育活动结合起来。

幼儿的造形活动是与游戏分不开的,他们对随手搭合的树叶、纸片、小棍极感兴趣,对能够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改变一种材料的形也极感兴趣,如果我们把孩子看成是小小的原始人,就容易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对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那样感兴趣了,他们的活动中不仅满足了游戏的需要,而且得到了关于物质世界的真实信息以及自己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每一种新材料或新式样的接触和体验都会使他们形成深刻的记忆并影响久远,所以增强幼儿对各种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造型材料的体验,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工作,从这种体验中就培养出造型艺术的基础感觉。

幼儿在造形活动中的表现可以分为“意象表现”和“机能性表现”。这两种表现在活动中都是依赖视觉形式实现的。也就是说,幼儿在造形中的着眼点是美术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只对“形”(形状、色彩、构成要素等)以及由“形”引发的联想感兴趣。例如,当孩子在涂鸦期能画出圆形时,他并非要画什么东西,而只对这种最简单的能把图与底区别开来的“形”感兴趣。在以后出现的象征性符号和各种各样的形象样式及组织形式中也是以形的变化和关系为基础的。他们对手工活动的态度也是如此。他们对泥工、折纸等活动的兴趣在于这些可变形的材料能够实现他们造形的意愿,从而体验到创造“形”的快乐。

幼儿在造形活动中表现出的创造性也离不开他们对美的认识和感情,他们对美的认识是肤浅的,但却是基础的,因为美的内涵是通过形式体现出来的,造形艺术为幼儿对美的认识,尤其是视知觉对美的形式的认识提供了条件。因此,美术教育本身就含有美育的内容。当然,美育不仅通过造形活动,它还需要其它教育活动才能实现,但造形活动中的美育作用是重要的,因为它为幼儿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可以现实化的视觉的美感表现形式。

幼儿在造形中表现出的创造性也离不开他们自主的活动,自由地表现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条件。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是幼儿主观欲望和想象的产物,如果在活动中是为了自己的表现而做或画,他们会自然地将心里的美的情感流露出来,从而产生自然、诚实、大胆、朴实、直率、稚拙的特点,尽管这些作品在一些人眼里是幼稚可笑的,但它所具有的个性和心意是明确的,而模仿成人的艺术的作品则失去这些最宝贵的东西。所以,幼儿美术活动应更多地给予孩子自生性,教育者的工作是为他们提供条件并启发诱导使其实现这种创造,而不是简单地教他们照猫画虎。

综上所述,创造性的造形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质。以此为中心来考虑就容易展开其它教育功能。所以应重视通过这种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来培养幼儿潜在的创造力。

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特性的研讨有助于教育目标的阐明,而教育目标的阐明有助于更新人们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并以此为指导进行教育内容、方法的改革,使幼儿美术教育能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天地,对以往行之有效的教育经验和方法也能以新的认识去总结出规律,予以继承和发展。

幼儿美术论文范文篇5

1.好奇心理。儿童与成人的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就是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儿童相对于成人来说,有着更为强烈的视觉渴望。同样,对于美术作品来说也是如此,儿童对表现手法夸张的绘画作品有着更为浓重的兴趣。这种人类的天性造成的好奇让儿童对未来的事物有着迎合的接纳性,是人性的一种体现。2.审美直觉。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在进行审美活动的时候通常无法形成客观而又准确的评价,所以他们对作品的第一印象,也就是直觉,发挥着较大的影响。对于儿童来说,直觉源自于自己的想象,是他们审美意识存在的最初形态,所以在通常的审美活动中,儿童喜欢的绘画作品往往是意义比较单纯的那种。3.主观联想。用“主观的艺术家”可以形容儿童的本性,他们的审美天性比较直观,并且知觉方式也有些特殊。儿童在审美中所感受到的是他们通过快乐的联想从而形成的主观意象。对于他们来说,在审美过程中他们的所想所感或许不是原作者真正的表达意图,但这是一种新的创造,是审美理解活动中的一种具体体现。

二、基于儿童审美经验建构的幼儿园美术教学策略

1.生活化教学,激发审美兴趣。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活,绘画作品也是如此。想要引起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就必须采用趣味创作的模式,生活化的作品应该占主流。只要作品来源于生活,就会使幼儿易于理解,也能够引起他们的审美兴趣,激发审美潜能。并且能够在高效性审美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作,同时也培养了儿童独立自主的优良品质。例如,在幼儿园的沙画作品《饼干》的教学中,教师就非常注重生活化的条件。在完成美术作品所选择的材料上面,教师不会选择儿童平常根本难以见到的材料,因为如果选择了这样的材料,会平白无故的增加教学的难度。所以教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一般的会选择平常比较常见的彩沙,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它们进行绘画,直到完成学习目标,画出各种各样形状不同的饼干。在自己的作品完成后,儿童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赏析,并从客观的角度来找出一些不足之处,并和老师一起商讨该怎么样修改,才会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神气活现。这样一来,儿童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参与的,不仅培养了美术的兴趣,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审美能力。2.引导发现,学会寻找美。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不仅仅只有一些绘画之类的作业需要完成,还有一些手工制作等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都需要在进行学习之前对一些需要使用的材料进行收集准备,在通常的情况下,这些都是需要教师自己单独准备,有着繁重的工作量。在师生合作中,幼儿可以和教师一起参与学习之前的准备工作,不仅能够轻松愉快的完成任务,还会给幼儿带来巨大的新鲜感。例如,在美术活动《最美的秋天》中,教师可以带领着幼儿一起走到户外,在保证安全的环境之下,让他们自己去收集他们认为的最美的落叶。然后带回学校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粘贴,做成一个最美的树叶标本。这种教学方式能够造成的效果十分的显著,幼儿们都对这项活动充满了兴趣,他们会兴致勃勃地走在树林里收集树叶,大自然的美景引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并且他们都有着积极的参与性。在另一方面来说,这样带有鲜明的户外色彩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们敏锐的洞察力,还充分地训练了他们的创造力,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师生之间紧密合作的新型教育模式。3.启发思考,形成审美知识。对于幼儿来说,课堂上教师向他们进行提问时问到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关键。所以,要想使幼儿们的成绩在课堂中逐步的提升,教师就应该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用心设计。在提问时务必要考虑到幼儿们普遍存在的情况,以及需要特殊和重点照顾的对象,争取做到全面照顾。提问时问题所覆盖的幼儿越广,课堂上的积极互动程度就会越高,可以使他们从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可以对儿童进行开放式的提问,问题并不一定非要拘束于问题的本身。如果教师只知道在一个问题的周围来回地绕,并且这个问题又有些难度的话,那么课堂上产生的教学效果将会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或许可以略微的改变一下自己提问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将气氛调整的轻松愉快,让幼儿因为问题的趣味性而认真的思考,而不是因为问题的严肃性而不敢回答问题。例如在《手指造型想象画》这堂课中,教师不需要先急着让幼儿根据手的造型来作出绘画作品,而是可以先巧妙地设计一个小小的课堂提问。比如可以让他们发挥想象力,根据手的形状来猜测它们像什么。这样一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顺利的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4.多角度评价,培养审美心理。在美术欣赏课堂中,评价的方式有着很多种形式。这其中有幼儿之间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也有着教师在其中的评价。并且评价也分为各个方面,比如说对于欣赏水平和创作水平的评价,还有对幼儿创作态度的评价。在幼儿的年龄阶段,创造作品的态度是相当认真的,并且在完成作品之后,他们也会对别人对自己作品持有的看法非常重视,在作品上交到教师的手中时,他们会十分期待教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扬,以此来获得老师的肯定。所以教师在对幼儿的作品进行批注时,首先要考虑到的应该就是儿童的这种心理,先对他们的作品进行鼓励和表扬,随后再适当性地给予一些建议。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他们未来的个性化发展。比如有位教师在儿童完成一幅作品时,并没有先把它们收上来自己批改,而是先让幼儿们将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换,在教师的指点下相互批改。之后教师在根据幼儿们相互批改的结果,对他们做出表扬。先总体说明一下所有同学存在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对他们提出一些改善性的建议。并把每一个幼儿都叫到自己身边,和他们讨论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这样一来,幼儿的美术成绩也就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教师和幼儿之间应该营造一个十分和谐的评价环境,使老师和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共同进步。评价对于教师来说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在对幼儿的作品作出评价时,要在鼓励中还不失客观和公正,并且评价出的结果要求是综合的。对动手能力很强的幼儿,要给予适当的肯定,保护他们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儿童审美主要由好奇心理、审美直觉和主观联想组成。因此,幼师应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儿童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儿童寻找美培养发现美的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增强儿童审美意识,通过多角度看待作品培养儿童美术欣赏心理。

参考文献:

[1]卢六一.幼儿园审美型美术教育之我见[J].丽水师专学报,1995,12.

[2]朱晓红,白乙拉.蒙汉幼儿美术审美偏爱心理特点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

[3]张松浅.谈幼儿美术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培养[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

幼儿美术论文范文篇6

面向21世纪的幼儿教育,面临着如何把环境教育纳入现代科学教育,又

儿教育,面临着如何把环境教育纳入现代科学教育,又如何把握好幼儿环境教育特点,这些是值得我们讨论研究的问题。幼儿对于美术绘画活动具有极大的兴趣爱好。在绘画教育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

正文:

在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之际,世界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绿色教育,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等观念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全球正掀起绿色浪潮,21世纪将是“绿色世纪”。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我国政府已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教育则是贯彻落实这一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

爱因斯坦说:“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生命,没有兴趣或丧失了兴趣,幼儿的知识获取和智能开发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也不例外,从培养浓厚的兴趣入手,在感兴趣的学习中渗透环境教育,让幼儿快乐、轻松、自然地接受教育。所以,幼儿园应把环境教育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力争把幼儿园建成培育绿色种子的摇篮——绿色幼儿园,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将决定下世纪我国环境状况的好坏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进程,同时儿童环境意识的增强又会进一步促进当代成人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使整个社会形成良性循环。我

国是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以上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民众的环境意识的提高,无疑对增强全世界人民的环境意识、改善全球环境的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增强儿童的环境教育,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为热爱地球、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地球人”、“中国人”是一项伟大的教育工程。

幼儿时期的儿童有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要把这样一个属于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展示给他们,就需要教师在复杂抽象的环境科学与轻松、形象的儿童活动之间建立一座桥梁,让幼儿对环境活动产生兴趣,在兴趣活动中加深对环境教育的理解及它的重大意义。

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对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个崭新的课题。下面谈谈我在教育中的一些尝试与体会。

一、多角度渗透环境教育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它们对于渗透环境教育各有所长。

1、在绘画课中渗透环境教育。

首先,在绘画课中利用范画进行教学,能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在绘画《家乡的小河》这一课时,我准备了这样一张画。画的内容是:在一条小河里,河水乌黑乌黑的,河上还飘着一大片污物,散发着一阵阵恶臭,一群群鱼儿在水中痛苦地挣扎着。看完这张画,我提了一个问题:“鱼儿为什么在痛苦地挣扎?”学生们都抢着回答:“因为河水被污染了,鱼儿不能呼吸,快要死掉了,所以鱼儿在痛苦地挣扎。”通过对这幅画的欣赏,让幼儿知道小鱼喜欢生活在清澈的水里,如果水被污染了,鱼儿就会死去,只有我们不向水里乱丢乱倒脏物,保护好水的清洁,这样才能让鱼儿有美好的生活环境。通过这堂绘画不仅使教学目的达到,并增加了幼儿环保意识和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其次,我们进行绘画教育不仅仅只是通过绘画课、各种的绘画主题活动也能达到教育目的,而且加之环境教育的渗透,更能使绘画主题活动变的丰富多彩。

如,开展环保主题画展“美丽的春天”“小鸟的乐园”等通过幼儿的想象、创造,采用剪、贴、画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内容表现人物、风景、花鸟的不同,使主题画展表现形式多样,在描绘春天万物、红花绿草、蓝天白天,表现大自然美丽风景,鸟儿欢快、自由飞翔、茂密森林、鸟雀共鸣的同时,环境教育就渗透在了其中,并且使画面变的更加生动、多彩,充满生机。

开展“让未来的世界更美好”的幼儿想象画比赛,使幼儿们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描绘孩子们心事的理想环境:地球是个绿色的大地毯,到处是万紫千红的鲜花。人们乘着绿色的宇宙飞船,飞向那遥远的星空,将每一颗星球都铺上了绿色,每天晚上,满天都是绿色的星星。

再者,还可利用绘画课中的写生课渗透环境教育。写生课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绘画形式,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倾向,我经常带小朋友们到外面去欣赏感受美丽的风景,知道美丽的环境能促进人们的健康,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但同时他们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的存在,如乱丢垃圾、砍伐树木、工业污水、烟囱冒黑烟等与自然境致极不和谐的景象。通过直观的对比感受,使幼儿主动意识到创设一个美丽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幼儿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2、在手工课中渗透环境教育。

手工课是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既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手工课中渗透环境教育,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手工课中的《纸盒沙发》、《撕纸画》、《蛋壳拼贴》、《瓦梭纸贴画》、《树叶贴画》等等。在发展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教育幼儿懂得利用废物,变废为宝,并使幼儿亲身感受废物利用的乐趣,有最初的成就感。同时教育幼儿不应随意乱扔垃圾,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在美术欣赏课中渗透环境教育,也能起到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专题美术欣赏中有许多课题,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非常有利。教师可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关环保的作品,如《画家笔下的动物》、《大海的歌唱》、《美丽的天空》、《收获的秋天》等等,既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受到了美的熏陶,又激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这对从小培养幼儿保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美术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美术教学和环境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应该是恰当的,有机的,不能生搬硬套。美术教学和环境应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将这两方面分裂或对立起来,应是让小朋友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

2、注意不应反客为主。美术毕竟不是思想品德课和单纯的环境教育课,环境教育仅仅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方面,是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进渗透这种教育。如果把环境教育的时间花得太长,就可能完不成其他的教学任务。所以在美术课中应把握准教育的时机和时间的长短,不应喧宾夺主。

3、将教师教育,幼儿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三种教育形式巧妙的结合起来。在环境教育中,教师的教育仅仅是一个方面,在教师主导作用下,还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环境知识素材,这样才能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在课堂中让小朋友把自己收集的环境知识讲出来,又可起到相互教育的作用。这种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形式,往往比教师的教育效果还要大。三、初具成效

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增强了环保意识,他们不再让爸爸、妈妈买青蛙吃;看见爸爸、叔叔吸烟,会主动表示“吸烟会污染气候,有害健康,你们不要吸”。他们还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节约

用纸;把可再生利用的垃圾堆放到一起等;有的还会利用易拉罐、纸盒等制作一些玩具,并带到幼儿园和同伴一起玩。在外出游玩的时候,幼儿都能自觉的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摇晃小树、不折树枝、不摘花草等等,环保意识和行为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21世纪已扣响我们的门环,我们的地球能否在21世纪永葆绿色的青春,取决于今天孩子们心灵绿意的深浅。知识就是力量,绿色的知识就是绿色的力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我们应站在时代的前列,顺应时代的发展,把课堂中落实环境教育这项工作做好。为保护环境,拯救地球而积极行动,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为我们的地球缔造一个绿色的明天!

参考资料:

1、《幼儿教育》。

幼儿美术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罗恩菲尔德教育理念教育现状教学方法

20世纪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是进步主义美术教育运动的核心和领导人物。他倡导以儿童为中心的美术教育模式,主张通过教育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其美术教育模式的思想来源于法国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并深受杜威的实验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著作《创造与心智的成长》阐述了他对儿童艺术发展的观点,至今仍对当代美术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一、罗恩菲尔德《创造与心智成长》的主要内容

罗恩菲尔德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实现,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避免让儿童使用着色画本,也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这样,每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他鼓励个性和创造性,认为情感、社会、感观方面的发展应该与认知、美学方面的发展相一致。

罗恩菲尔德认为从儿童的作品中,可以窥见儿童的发展是生理的、感情的、社会的等多个领域的整体发展,而创作过程对儿童整体发展最为重要,因而,罗恩菲德强调创作过程,忽视创作结果,明确指出“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制作过程而非完成品。”

在说明儿童美术的特征时,罗恩菲德特别提出了知觉的视觉模式和触觉模式这组概念。罗恩菲德认为,知觉有两种反应模式——视觉型和触觉型。由于儿童中有两种创造类型——视觉型和触觉型存在,因而对美术教师的教学指导提出了要求。“我们必须在我们的刺激中更加注意这两种经验。假如我们用主观经验、感情性质或者身体的经验来刺激他,我们将会挫折一位‘视觉型’的人。同样地,假如我们只用视觉经验来刺激主观的人,我们也会妨碍他。既然传统的艺术教育主要只是基于视觉刺激,儿童的一大部分不但受到忽略,而且还会受到挫折。许多艺术教育者在中等学校里使用视觉刺激,却未曾认识到:现代的表现艺术也是今日生活中非视觉性的一种刺激。”所以,写实的表现方式不应该作为唯一的批评标准。教师应把经验世界的态度与视觉型视觉接触的方式一视同仁。艺术刺激应同时包括触觉感应和视觉经验,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

二、罗恩菲尔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

2.1我国目前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罗恩菲尔德从心理学、教育学和美术教育哲学三个角度论证了美术教育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培养人的创造潜能和人格的完善。他的儿童发展阶段论、艺术治疗理论、视觉—触觉理论以及启发式教学论都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为中心来论证的。针对目前我国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以传授为主的教学仍然占很大比重,以及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无法充分得到发挥的现状,罗恩菲尔德的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儿童是最富于幻想的,地上的花草、树木、河流等都会令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然而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现行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儿童的想象力。传统的美术教育重视构图、透视等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儿童的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一开始就把儿童对美术的兴趣让枯燥的绘画专业术语挡在了美术天地的大门。现行教科书上习惯标出绘画的具体步骤,老师也习惯规定儿童应怎样构图、怎样理解透视,最后达到怎样的画面效果。这样的规定太多,无形中导致儿童被动的跟着书本和老师的思路走,造成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毫无创造性的作品。

尤其在当代社会信息社会,杂志、电视、广告、网际网络上各式各样的视觉影像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其强大的影响力同时也左右着儿童的生活。研究表明,人在信息量过剩的环境中不如在资讯不足的情况下更能发挥想象力。在现今的情况下,如何更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公务员之家

2.2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具体实施

儿童的创造力的培养是儿童美术教育的中心内容。在对儿童的素质教育中,美术教师应积极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教学方法尤其应该引起重视:

承认儿童的世界。“教育”一词的语源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引导,另一层指传授。我国目前的教育方式就是“传授型”的教育,采用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法,孩子们照样画出的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优先考虑教师的观念,儿童自身的世界与主体性受到忽视。要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必要将儿童从大人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将“传授型”教育方式引向将儿童放在学习主体上的“引导型”教育方式上来。承认儿童世界,承认儿童自身拥有的自然能力,如发现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等。儿童的世界得不到承认,儿童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就得不到培养。教育要倡导尊重儿童,把儿童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培养儿童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教学结果体现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多种答案,没有唯一的标准。教师要善于引导儿童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的思维习惯和模式,有意识地促进儿童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从而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

鼓励儿童善于观察生活。儿童美术中的想象力来源于生活的积淀,儿童通过想象把不可视的变为可视的形象,如把风、雨、声音、速度等创造视觉符号表现出来。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事物组合在一个画面上,他们把黑夜和白天放在一起表现,把室内和室外同时展现在画面上等等这种超自然的想象力不是通过技能教育能够获得的。儿童的情感表现是儿童美术创造的主要特征,其情感的内容也来源于与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儿童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再根据教师的适当指导,凭自己的直观印象和丰富的想象,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把对事物的感受用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这便是他们的创造,这也正是儿童美术中原创作的源泉。“教育工作者必须鼓励学生体验这个世界的丰富性,赋予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自由,向他们提出挑战,激发他们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性。”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儿童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的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其发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营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调动无意识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有利于儿童敞开心扉,渲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的创新精神,鼓励儿童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儿童在这种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

鼓励儿童用多种方法进行美术创作。现代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提供儿童运用多种材料来创造的机会,鼓励儿童根据自身的条件大胆涉猎更多的材料,大胆尝试更多的画种,积累更多的创作经验。让儿童自由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艺术表现,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力。同时,尽可能的引导儿童多接受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等艺术门类的熏陶,全方位的拓展儿童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真正提高儿童创造作品的能力。

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正在积极地推行基础教育改革,我们应挖掘罗恩菲尔德美术教育思想的精髓,摒弃他所认为的“反对成人干涉”,否认成人经验对儿童的有效性,忽略教师系统化的教导能启发学生探索时所需的相关知识的观点,“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以助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恩菲尔德,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

幼儿美术论文范文篇8

(一)提高幼儿观察力,有助于开发智力

幼儿教师在向幼儿讲解美术的时候,不自觉的对幼儿进行视觉与听觉上的锻炼,培养其独特的观察能力,同时,听觉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

(二)丰富幼儿生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色彩斑斓的世界对于心智尚未健全的幼儿来说,处处充满了好奇与魅力,幼儿的脑力与语言限制其准确的表达出内心的想法,而绘画能够有效缓解幼儿迫切的想与世界交流的欲望,丰富其日常生活。

二、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的方法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美术教育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幼儿美术能力提高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幼儿园美术教学中,通常是幼儿自己拿起画笔完成一副简单的作品,缺乏新意,长此以往,幼儿的兴趣必会大大降低。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丰富教学环境。首先,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多去室外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引导其联想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自然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之创作于绘画当中。其次,幼儿教师可以创新课堂教学,例如将画具与材料放置于讲桌,让幼儿自行选择自己满意的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待完成后将作品贴于教室的墙上进行展览交流。幼儿在此过程中都是自己亲身完成,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与做事习惯,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又能有效培养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幼儿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鼓励幼儿进行创新,变废为宝,例如绘画用过的废纸,可以用来折纸,废弃的易拉罐可以做成精美的小花瓶等,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改善教育模式,注重因材施教

当前,我国的幼儿园教学多数均采用小班化教学,幼儿教师在注重对幼儿的悉心教导的同时,也要防止过度干涉,确保儿童拥有自己的“小空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儿童眼里,所呈现的东西也不一样的。教师应鼓励儿童多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此外,幼儿教师还应结合不同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对其进行要有针对性的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增进师生交流,提高学习热情

幼儿园的平均儿童年龄在3岁到7岁之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其特殊的心理发展状况使得幼儿教师必须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沟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便于教学工作的开展。美术活动是需要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交流的一门教育活动,幼儿时期的儿童,内心比较脆弱,幼儿教师应对其多加鼓励,不断引导儿童完成当下的任务,对任务完成较好的儿童,适当进行物质奖励,增强儿童的上进心,提高其对美术的学习热情。

(四)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幼儿心理体验

幼儿美术论文范文篇9

[关键字]绘画;教育;教学

序言

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从而使幼儿体验到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方式感受美、表现美和创作美的自由和快乐。为此,幼儿园组织老师对幼儿绘画教学实践中都认为:要冲破传统“依样画葫芦”的写实樊篱,就要大胆“放手”,要让孩子由“学着画”转变为“画着学”,让孩子在自由表达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发展他们的良好个性,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然而,单纯的“放手”是不是真能发挥孩子更多的主动性,激活孩子更大的创造性呢?是不是“放手”了孩子就真能表现出自己富有个性的独特的作品呢?本文以理论和举例进行了阐述。

1幼师带动幼儿绘画能力的几种方法

1.1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选材上要下功夫,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绘画特点来选择内容,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如幼儿喜欢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等,可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把绘画的内容串编成故事情节,并跟随故事情节展开来作画,这样可以提高幼儿作画的兴趣。这些题材幼儿既感兴趣又乐于接受。

1.2运用多种绘画形式、绘画工具,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求异、好奇是儿童的重要的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和绘画形式,只会使幼儿感觉索然无味。在美术活动中,通常使用的绘画工具都是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绘画形式单一,幼儿缺乏对多种绘画工具交替组合运用的能力,画面单调。因此,应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如手指画、印章画、吹画、蜡笔水粉画、粉笔画、水画墨等,这些作画形式幼儿易学、色彩鲜艳、效果好,能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设计美术活动时,必须采用富有情趣的表现形式,把画、折、剪、粘贴结合在一起,使画面多姿多彩。例如:在“画果树”这一绘画教学中,教师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用不同的画法、不同的工具来画,采用撕、剪、贴的方法来画果树,幼儿不但剪贴出各种各样的果树,并在果树周围画上了太阳、小草、小花等,形式多样,画面丰富多彩的。这样,幼儿更容易对绘画产生兴趣。

1.3多鼓励,少批评,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幼儿需要鼓励和赞赏,当他们作出一幅画时,教师要适时说些肯定和鼓励的话语,帮助幼儿树立对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要尽可能避免指责的话语,如:“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乱七八糟”等话语,这样容易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因此,教师评价幼儿的画,要尽量找出好的地方,表示你的赞赏,一旦幼儿作品受到老师的承认和赞许,他们会表现出更大的创作热情,从而增强自信心,对绘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就会越画越多,越画越好。

1.4走进大自然,激发幼儿表现美的兴趣

对幼儿而言,来自现实生活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有效得多。因此我们常常通过参观、散步、郊游等活动,带领孩子们欣赏荷塘、园地、陶艺工艺等,以丰富孩子们的创作热情。我们还可以利用所处环境的有利条件,将孩子带入大自然,让孩子与花草、树木对话,与蜜蜂、蝴蝶嬉戏和审美对象融为一体,学习捕捉事物的个性美。例如:春天来了,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寻找春天、感受春天。首先让幼儿尽情感受、欣赏春天的美景,然后可以提问:“你们看春天到了吗?”“春天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让幼儿先用语言把春天描述出来,再用纸和笔把春天的美景描绘出来,看谁能把春天描绘得更加美丽,以此来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表现。又如: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赏落叶的景象,回到活动室后,可鼓励幼儿绘画落叶,还可以引导幼儿用落叶做美术粘贴画。做什么贴画呢?让幼儿大胆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如用树叶做成有趣的动物画,还可以用树叶做出喜怒哀乐表情脸谱等,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象后,亲自动手做一做,然后欣赏幼儿的作品,张贴到墙上去,让幼儿充分体验美的感受,充分感受自然物的趣味性。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感受自然美景,发现美的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观察力

2借鉴以下案例领会幼儿教学(案例借鉴书籍)

1.1案例----《如何培养幼儿绘画兴趣》J黄兵著湖北小学教育出版社

那天,中班徐老师正好在组织一个绘画教学活动,主题意愿画:长颈鹿。徐老师是个工作才一年多的青年教师,但她好学习善思考,能经常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写教学反思、和同事交流等方式来提高自己,因此在几次的论坛和教研活动中都有不俗的表现。活动开始,徐老师就引导孩子回忆有关长颈鹿的经验:你们看到过长颈鹿吗?你看到的长颈鹿长得怎么样?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长长的脖子,有四条脚,身上有一点点斑点,有一条小尾巴,还有一些孩子讲了长颈鹿的一些更为细微的特征如小冀角、眼睛等。徐老师就再次引导:故事中长颈鹿做了哪些好事?(早上老师讲过有关长颈鹿的故事)除了这些,长颈鹿还会帮小动物做哪些事呢?引发孩子根据长颈鹿特征进行想象。不负期望,孩子们说的也真不赖:它会帮小兔子摘果子,帮小鸡过河,帮胖小猪拎东西,帮掉地的小麻雀送上窝,给哭泣的小山羊当滑梯,给年老的刺猬奶奶荡秋千等等,看得出孩子思维很活跃活动也很投入。于是老师提出要求:长颈鹿为大伙做了那么多好事,大伙都很感激它,于是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忙给做好事的长颈鹿画张像。接着徐老师就“放手”让孩子自由表现,大胆发挥了。可这时徐老师注意到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的兴趣似乎变了,一些孩子拿着笔好象无从下手,一些孩子干脆四处观望,于是她走到一位正在左右张望的小朋友身边鼓励他:露露,加油画呀!可那孩子却摇摇头说:老师,我不知道画什么。看得出徐老师没有预料会出现这种情景,所以显得有些着急,她一再的给那些孩子鼓劲:试着画画看,画错了也没关系;你们刚才是怎么想的就可以怎么画呀;可还是有几个孩子显露出茫然的样子,于是徐老师就一一走到他们身边引导提示:你觉得长颈鹿会做哪些好事呀?对呀,那你就可以画长颈鹿帮小鸡过河呀,你可以画长颈鹿帮小动物摘果子呀。在孩子作画时,徐老师走了一圈,发现很少有孩子表现刚才所表达的生动情节,也很少有独特富有个性的作品,有近三十个孩子的画上的长颈鹿都是昂着头吃枝叶状。而后,她在让孩子交流了“我的长颈鹿在干什么”后匆匆地结束了活动。

2.2通过此案例幼师应该领会假如是“你”应该怎么做。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徐老师在孩子自主表达出现困境时,即认知发生冲突的关键时刻,能及时进行适宜的“出手”,对表现不同姿态的长颈鹿所需的相关经验进行启发和诱导:如引发幼儿思索:长颈鹿会怎样帮助小鸡过河呢?让孩子做一做通过自身的动作进行体验和感知,让孩子讲一讲通过形象的语言进行回忆和再现,让孩子看一看通过提供图片引导观察和概括,那么孩子对动态的长颈鹿表象一定会更加清晰,经验一定会更加丰富;如果老师能对孩子的表现技能进行引导探索:如提供孩子一只会活动的长颈鹿玩偶,启发孩子边操作边观察长颈鹿帮助小兔子摘果子、帮小鸡过河、给小山羊当滑梯时的动态变化规律,发现表现不同形态的方法,那么孩子在表达时一定会更加流畅,作品一定会更赋个性和创意;如果在活动中,让孩子互相欣赏彼此作品的同时,老师展示具有不同姿态长颈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那么孩子一定会自我发现问题,他们的经验也一定会有很大提升。

幼儿美术论文范文篇10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积极性的重要心理动力,有了兴趣,才能对美术活动感到愉快,化被动为主动,使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提高。所以,作为老师应尊重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一次,我让孩子们画意愿画,我给孩子们讲29届奥运会在中国召开,外国的小朋友非常想知道中国的事情,可他们不认识中国字,希望我们能画一幅画告诉他们中国小朋友的事情,孩子们听了积极性很高,王都小朋友画了一幅天安门和长城,他介绍说:“我叫王都,我们中国有天安门和长城,美极了,欢迎你来玩”。刘乐画了一位跑步运动员,他说:“这是中国的刘翔叔叔,他可棒了,虽然将运动员的手臂和腿画得像管子似的,鞋子又画得特别大,但这并不妨碍他笔下运动员的跑跳动作。这一幅幅图画虽然看不出什么惊人的发现,也没有高超的技巧,但他们都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全班28个孩子的作品,从造型构图、色彩选择,都是按他们自己的体会、理解及意愿来画的,表现了不同的形式,发挥了它们潜在的创造力。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内因。

2.充分理解幼儿,给他们一定自由自在的作画时间、空间,启发幼儿创造力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孩子的创造,只有当他有时间,从事自行选择和喜爱的劳动才能得到发展。”幼儿绘画的过程是游戏的过程,也是表现他们情感和想象力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主题是《小帆船》,豆豆小朋友画得非常好,画好了帆船,画面上还画有人捕鱼,画得有太阳、蓝天、小鸟,鸟中还有一只大孔雀,这幅画虽然违背常识,但充分表现了他的认识、想象和创造力,他画的速度较快,色彩随意,线条自由,虽然画得相当不错,但我还是让他自由添画一些东西,等我巡视一圈回来时,他的画已经面目全非,纵横交错的线条,画满了一张纸,画面给破坏了,我非常生气,但忍住了,就问他为什么这样时,他说:“渔船碰到了海盗,他们打起来了,这些道道是枪炮的痕迹。”他很满足,并不觉得他这张画被破坏。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没有指责他,因为他这种大胆自信,敢想敢画富有创造性的能力是难能可贵的,作为教师要特别的加以保护和启发,不能伤害他。记得在小班一次春游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画一幅画,甜甜小朋友说“老师,我要自由自在的画画”,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我笑笑说:“可以”。见他随手用彩笔在纸上画了各大半圆,说是公园,接着画了一个女孩、一个男孩,画上了五彩缤纷的花朵和小树,又画上蝴蝶、蜜蜂、蜗牛、和小鸟,还在左上角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并边讲边画,听他优美动听的讲述,看着美妙的画面,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孩子在自由绘画中,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观察世界,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和大自然的美,以他们天真的眼光,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图去创造真正的儿童艺术,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3.在美术活动中,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开发幼儿的创造力

以儿童为主体,在美术活动中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主动选择材料,主动提出目标,独立操作,完成任务,如在活动《有趣的表情》中,教师先品尝,辣、酸、甜的味道,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感知,老师表情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亲自尝其中有味道的水。尝一尝是什么味道后再照镜子把自己的表情画下来,给幼儿提供创造机会,整个活动体现“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彩笔画、蜡笔画、水粉画是孩子们经常画的,有的孩子因能力有限提高较慢,有的孩子就失去了兴趣,是否能采用一些是绘画又像游戏的活动呢?我对我班幼儿采用了泼墨和吹墨两种绘画教学收到很好教学效果。其实,泼墨顾名思义是将墨泼在纸上作画。泼墨在孩子手持的宣纸上时,孩子还来不及晃动,墨已在纸中央形成了一个大饼,黑乎乎的一团。“老师这是什么呀?”“你慢慢想想,如果在这添上几笔会像什么呢?”在一来一去的两个问号中,孩子得到了启示。寥寥几笔,一只毛茸茸的小鸡诞生了。然而这蕴含其中的是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孩子不怕困难的精神得到了体现。例如:有个小男孩,由于动作又快又大,泼的墨四处流淌,他呆住了,“这是什么呀?”左看不像,右看不是,小朋友都画完了,他也不放弃,突然他拿起笔,这里添几笔,那里画几下,一只熊猫在吃竹子的画出来了。孩子开心地笑了,这次成功的体验让他对绘画充满了自信。还有我让幼儿用粉笔在地上涂涂抹抹,这对孩子来说也是较好的游戏性绘画方法,孩子特别喜欢,幼儿可以自由交谈,自由走动,边画边观察别人的画,并要求幼儿画有故事情节的画,幼儿的主动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作画,而且画面丰富,线条流畅,生动有童趣。

4.在美术活动中,注重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