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4 17:15:14

幼儿美术知识

幼儿美术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教育模式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幼儿的教育更加重视,同时也发现了开展幼儿美术生活化教育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这时进行教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幼儿美术生活化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生活式的体验教学,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因此,探究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1.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有效结合生活,采取多种美术方法让幼儿真实地感受生活,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生活化教学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在教学中得到了推广。现在的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更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在教学中,教师以幼儿切身的体验为基础,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观察,充分认识周边的事物。具体来说,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是将美术教学和体验生活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旨在为幼儿创造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并结合美术教育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2.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特点

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具有生活性的特点。教育来自生活,很多事情的认知和学习要通过生活体验,对于幼儿来说尤其如此。幼儿虽然在头脑中有一些具体的符号,但在认知上还存在不足,因此更需要生活化教学。其次,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具有很强的游戏性。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时期的孩子更是遵从内心的感受。因此,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就要更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这样才更适合幼儿教育。最后,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心因性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幼儿在接受教育时,更注重的是自己的感觉意识,不愿一味接受教师的方式。

二、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1.增强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应用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因为它贴近了生活,挖掘了生活化材料,所以在幼儿的非智力因素提升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幼儿的爱好、精神意志等方面,因为不同的幼儿对事物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其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挖掘生活中的材料,发现生活中美的元素,这样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具有良好的作用。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对于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需要教师多加关注。

2.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美术将生活中的事物或创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画面表现出来,因此,美术教育具有相对较强的个性特征。幼儿对于外界的感知是比较敏锐的,其心理素质也处于一种待提升的状态。美术教育可以将具体事物通过画面展示给幼儿,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美术教育也是情感教育的方式之一,美术通过具体的画面表达创作者的情感,从而给幼儿带来美的体验。此外,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对幼儿心理素质的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时需要有耐心,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3.提升幼儿的智力

智力的提升可以为幼儿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于幼儿的心理稳定也有积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智力会逐步提高,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智力发展比较快,长大以后就会趋于稳定。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地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让幼儿进行实体的感知,从而提升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进而提高幼儿的智力。此外,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无数的生活事物中发现美,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施行的方法

1.提升幼儿美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程度

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了解和学习美术相关知识,也有利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美术知识的探究。因此,提升幼儿美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教师要努力挖掘生活中的材料,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艺术美,然后将生活材料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幼儿美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这样就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幼儿对美术知识和生活的了解与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动态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有效结合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动漫视频,将它们制作成教学材料,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进行引导式教学。如,结合现在比较流行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卡通动画,利用其中所展现的美术知识进行教育,进而丰富幼儿的美术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加强美术情境的设置

美术情境的设置是对原先美术教学内容的深化,有利于幼儿对原先的美术知识的复习。美术情境是教师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为幼儿设置的一个合适的生活化美术教学情境。通过美术情境,幼儿可以切实感受生活,从生活的各个角度体验生活的美。如,教师在给幼儿讲述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后,就可以引导、鼓励幼儿利用一些纸片和其他材料自制一条金鱼。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故事表演,实现美术情境的设置,从而增加幼儿的生活体会。相对于以往的统一教学模式,美术情境教学更具针对性,同时也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好地针对幼儿设置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此外,美术情境的设置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参与进来,在游戏和玩耍中学习知识,从而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积极开展生活化的美术课外实践

相对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生活化的美术课外实践更适合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以往的课堂教学多是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这样容易导致幼儿丧失自己的个性。而积极地开展生活化的美术课外实践,有利于幼儿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加深幼儿对于知识的理解。另外,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和自行探究的习惯,从而提高幼儿的生活技能,拓宽幼儿的眼界,为幼儿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的美术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带幼儿参加该地区的少年宫活动,让他们欣赏工艺作品,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培养他们的创作兴趣。

四、结语

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幼儿美术教学生活化使幼儿更加贴近生活,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为了保证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师可以从美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美术情境设置和美术课外实践活动三个方面着手,促进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应用,从而保证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开展。

作者:崔贺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江丽亚.幼儿美术教学生活化模式探析.美术教育研究,2015(5).

幼儿美术知识范文篇2

1.教育观念有待提高对幼儿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全面普及越来越大,公办、私立等幼儿美术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纵观幼儿美术班中的幼儿美术教学,不难发现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这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很难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因此,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待提高,与时俱进。

2.对幼儿情感的培养常常被忽视对幼儿进行美术方面的教学并不仅仅是教授画画的技能和审美的视角,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既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也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在美术教学中适当对幼儿进行情感方面的引导和培养,能够使幼儿不仅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同时能够使幼儿全面发展,形成全面的人格等。

二、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幼儿美术教学逐渐形成新观念、新意识,出现了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传统美术教学相比,幼儿美术教学目标逐渐由知识技能型向审美型、实用型目标转变;教学内容也逐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幼儿形成美从实际中发现并作用于实际、美化实际的美术思维;教学活动多样化趋势明显。结合教学经验及相关理论知识为依据,现提出如下幼儿美术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以供幼儿美术教育同仁共同探讨研究。

1.拓宽幼儿视野,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去积累素材、积累内容,学会擅于捕捉生活中一点一滴值得珍藏的闪光点,从而丰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同时也能够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生活之美的熏陶和美的体验。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多关注电视上播放的内容,并以留作业的形式实现亲子活动,展开讨论和资料收集,从而拓宽幼儿的视野,与社会相联系。这也是幼儿逐渐完成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将对幼儿的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更能够将幼儿美术教学的矛头指向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的目标上,突破单一的以美术知识技能教授目的,从而真正培养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为幼儿今后在美术领域能够更深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尝试开放式教学的运用传统美术教学在教室中进行,离不开各种画笔和画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也阻碍了他们想象的空间。随着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可以尝试走出课堂,在课堂以外的广阔空间带领幼儿尽情翱翔、随意驰骋。以蓝天白云为背景,让幼儿在美术的独特课堂中亲身去体验、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好,对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有促进作用。同时,并不是只有传统意义上的水彩笔、蜡笔、铅笔等才是幼儿创造美术作品时的画笔,现实生活中的树叶、棉签等都可以作为手中的画笔创造美好的作品。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到生活中去主动发现工具,充分展开想象并打开思维的禁锢,真正体验艺术的魅力。

幼儿美术知识范文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育;价值取向

幼儿阶段的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更要培养艺术气质。美术教育就是具体体现。通过美术教育,幼儿的审美观念得到初步培养,欣赏水平得到提高。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其教学效果起到了深远影响,同时也离不开具体实施策略的支持。所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一定要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同时实行有效的实施策略,这样才能够让幼儿美术教育的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

1、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包含在幼儿美术教育当中,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喜好和热爱。由于幼儿正处于以感性态度对待事物的成长阶段,往往对于喜爱的事物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产生更大的兴趣。美术教育就要妥善利用这一点,引起幼儿的兴趣,唤起幼儿对美术的喜爱之情。

2、创造教育

幼儿具有十分丰富的创造力,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的创造力予以肯定,并且进行充分挖掘。这是因为创造力的培养对幼儿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造力的培养能够让幼儿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进行创新,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改造和再利用[1]。3、操作教育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幼儿在接触美术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手、眼、脑等多个器官进行协调,眼睛负责观察,脑子负责构思和思考,手负责动作的执行。利用多个器官来表达自身的审美和思想感情,美术就成为了幼儿有意识的活动。这也是美术教育的内在价值之一[2]。

二、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误区

1、培养目标不明确由于美术教育属于艺术教育,教育指标不容易像文化知识一样进行量化,所以,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家长是很重要的原因。很多家长出于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心理送孩子去进行美术学习,但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意愿,引导孩子对美术产生热爱,而是急功近利,强迫孩子进行美术学习,自身又缺乏对美术的了解,不能给孩子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学习负。这种行为是与幼儿美术教育的自然规律是相违背的,容易引发孩子对美术的反感情绪,起到与家长预期相反的效果,压抑了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忽视审美感受

虽然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在幼儿期间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然而,大部分教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出现了错误,认为美术教育的重点在于模仿,在教育过程中只是简单地采取让幼儿模仿著名绘画作品的方式,这对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和审美意识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美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孩子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发自内心地热爱美术艺术,才能够真正融入到美术学习当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美术教育不仅仅要锻炼幼儿的绘画技能,更要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

3、采用科学知识教育的方式

目前,在我国幼儿的美术教育当中,仍然有很多人没有分清美术教育与科学知识教育之间的区别,仍然采用科学知识教育的方式去进行美术教育。但是,美术教育与科学知识教育教育不同,其重点不在于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锻炼上,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对于一些充满美术天赋的幼儿,如果采用科学知识教育的方式,就会大大抑制幼儿的天性,扼杀其在美术上具有的独特天赋。

三、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策略

1、生活化教育

一切文化艺术都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美术艺术也不例外。所以,幼儿美术教育也应当回归到生活当中去。将美术教育进行生活化,已经成为了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具备的共识[31]。幼儿美术教育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幼儿更多地观察身边的事物,从画自己身边的物品开始,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利用绘画来表现自身的情感。

2、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由于美术教育的特殊性,适当开展一些幼儿喜欢的课堂活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活动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既要保证幼儿的身体安全,不会具有危险性,思想上也要积极向上,带给幼儿积极的引导。比如为教师讲的故事画插图等活动,教师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措施,激励孩子们参与到活动当中,对每位小朋友的作品都进行积极评价,激发其创作热情,引起小朋友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不能单纯的用“好”“坏”来评价,要多多对孩子的长处进行表扬,挖掘孩子的优点,这样才能够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渗透其他科目的教学中

除了让美术教育与日常生活构建联系,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渗入美术教育。这一点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有所体现。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不仅包括了美术教育,也包括音乐教育、数学教育、语文教育等。在这些科目的教育过程中,同样可以加入美术教育的元素。比如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听到的旋律画出自己脑海中构想的画面,建立音乐艺术与美术艺术之间的联系,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实际绘画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艺术气质。

四、结论

美术教育在幼儿阶段的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绘画技能,也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高。然而,幼儿的身心特点与成年人截然不同,幼儿美术教育不能采取和成人美术教育一样的方式,更不能采取与科学知识同样的教学方式。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要正视教育过程中的认识误区,将美术教育逐渐生活化,在教育过程中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与其他学科建立起联系,全面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爱好,综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作者:刘玉恒 单位:石家庄市第三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

[1]樊越.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07:210-211.

幼儿美术知识范文篇4

关键词:民间手工;幼儿美术教学;审美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谈到教育问题时说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引申到幼儿美术教育中也是如此。任何领域的学习都应该从学生小时候做起,幼儿阶段是一个孩子初次接触学校、进行基础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很多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很多孩子在幼儿阶段初次接触汉字、算术、英语时,他们就会在脑海中形成一种认知:这些内容是需要努力学习的、是很重要的,因此,民间手工的学习也是需要被重视的,也需要在幼儿的认知中留下印记。此外,民间手工艺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国家文化的见证和载体,是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去传承和记忆的。文化传承更应该从幼儿教育阶段做起,起码要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文化传承的理念,这样才更加有助于幼儿培养正确的三观,更加茁壮地成长。

一、民间手工在幼儿美术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个幼儿教育体系对于民间手工的重视度较低。在幼儿教育阶段,社会对幼儿的教育定义普遍放在简单、引导、启蒙的定位上,说到民间手工,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那些知识对于幼儿的美术教学难度太高,且没有正式引入到教学中的成熟经验,因而会觉得民间手工和幼儿阶段的教育并没有什么关系。由于整个幼儿教育体系对于民间手工的重视度较低,就算将民间手工引入幼儿美术教育的课堂中来,也无法从根本上让民间手工的相关学习内容充分融入课堂,从而无法真正实现民间手工运用到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二)家长及教师对于民间手工的认识和理解太少。民间手工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真正去研究和学习时就会发现民间手工包含着很多的技巧和精髓。但由于教师本身对于民间手工的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状况,会让教师的教学进度受到影响,更会导致民间手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无法继续下去。除此之外,家长对于民间手工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也会大大影响教学的进行。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中,是想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的算术、汉字等,但民间手工引入课堂中,可能会令一些家长觉得这是不符合孩子年龄阶段的内容。(三)民间手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运用的教学方式比较。片面美术教学一般是通过教师直观性的示范来传授给学生知识的,但因为民间手工的内涵较深,所涉及的可能是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从幼儿的角度考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用在民间手工的教学中时,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不足以完全“消化”,这就会让处于幼儿阶段的小朋友感到无聊,甚至心生厌烦,无法对这些知识产生丝毫的兴趣。

二、民间手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运用的对策

(一)提高对于民间手工教学的重视度。民间手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运用范围也不是很广,甚至很多学校都没有考虑过引入这一方面的教学。因此,要想让民间手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得到较好的应用,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提高对于民间手工教学的重视度。所谓的“提高重视度”必须是提高相关群体的整体重视度,只有整体重视度提高,才能做到民间手工运用环境的协调,才能让民间手工正式被引入幼儿美术教学的课堂中。(二)做好教师在民间手工方面的知识培训。专业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合格教师都应该达到的目标。要想让民间手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得到更好的运用,一个关键的前提就是做好教师在民间手工知识方面的培训。在这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美术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由于幼儿美术教育的层次较低,因此教师们对于民间手工知识的培训学习也不会像专业学者那样要求严格。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主动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美术教学框架和新的教学内容。(三)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在民间手工运用到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也很重要。很多家长对于民间手工知之甚少,在很多家长的认知中,民间手工对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难度太高,根本不适合运用到幼儿美术教育当中。由于目前国内幼儿园教育阶段的成本太高,几乎所有家长都是抱着让孩子能够在起跑阶段学习到一些有用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心态将孩子送进幼儿园中的。如果无法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那么民间手工的引入肯定会遭到很多家长的反对。所以说,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地召集各位家长,统一进行民间手工知识的介绍和讲解,让家长对民间手工有一个大致的概念,然后再将传承民间手工文化的理念进行宣传,当然,教师也需要和一些有疑虑的家长进一步进行沟通,争取最大限度地获得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四)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民间手工运用到幼儿美术教学中时,更多的应该把重点放在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中来。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老师讲、学生听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辅助。老师可以找一些以动画片形式呈现的、主要内容涉及民间手工的视频材料,在播放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更会让他们产生兴趣。另外,教师可以找一些民间手工的样品让学生们观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带着学生们去一些民间手工艺类型的展馆,让学生们体会到民间手工文化的博大精深。(五)在校园中进行民族手工知识的渗透。为了让民间手工更好地运用到幼儿美术教育中,除了将民间手工引入课堂之外,还可以将引入范围扩大到整个校园中。幼儿的教学环境往往是装饰得五彩缤纷的,因此,学校可以抓住这一点,将民间手工的元素融入学校的装扮中,学校的宣传栏、教室墙壁等,都可以成为民间手工文化的“展板”,这样一来,民间手工的元素随处可见,在学生们的脑海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对于民间手工的认可。

三、总结

民间手工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的确应该从幼儿阶段就融入教育中。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学校也要根据现实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引入方式,在学习难度和深度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到幼儿阶段的接受程度,要做到既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成果,又要让民间手工能够充分地适应幼儿美术教育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传承民间手工艺、充实幼儿美术教育体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施少婷.民间美术在美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赤子(上中旬),2014(21):198.

[2]高博.浅析民间美术在美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0,29(24):210.

[3].试论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J].上海艺术评论,2011(6):98-99.

[4]宋志春.论地方民间美术资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1(7):140.

幼儿美术知识范文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创造力;想象力;培养

1引言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前教育也更加注重幼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学前教育各项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美术教育的应用是为了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在实际的美术课堂中,需要教师向幼儿传授专业的绘画知识,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探索和主动创造的意识,享受美术的魅力。

2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发展现状及重要性

美术教育本身是一门艺术的教育,但在当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美术教学课堂中仅仅采用手工、沙画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看似创新的教学方式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未真正引入艺术的体验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对圆球的认知和想象就只能停留在圆球层面,无法联想到其他圆球状的物体,例如:篮球、太阳等[1]。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还会泯灭幼儿的美术灵感,对美术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临摹阶段,无法实现美术的自我表达。传统的美术教育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美术教学往往是让幼儿了解绘画相关的知识,掌握绘画基本功,仅仅是在兴趣方面进行引导,对于幼儿来说,启发性较小。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发展,美术教学逐渐变成了美与文化的传输系统[2]。幼儿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的过程中,不再以画作与原物体的相似度来评判作品的好坏,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幼儿发挥对美术的想象与创造。因此,在学前教学美术教学中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引导幼儿主动实践与探索,并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美术探索到了不同的生活环境、接触到了新的事物,也能够深入挖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美术教育也是主观表达的一种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为后续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3]。

3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有效策略

3.1激发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激发幼儿对美术产生学习兴趣,幼儿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但想要引导幼儿对美术课程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引导教学,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发散幼儿的思维,选择合适的方式传授知识,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时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课堂不仅仅是传授基本知识的平台,更是学生兴趣培养的平台,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有好奇心,才能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利于他们后期的作品创作[4]。3.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际上,艺术是生活的延续,艺术的发展与认知是从不断延续的生活中汲取灵感和营养的,这也意味着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在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生活对于艺术的启发性作用,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使其获取艺术灵感;同时,灵感的发掘还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幼儿形成敏锐的感知力,摆脱传统的机械式教学模式,帮助幼儿走进生活,让幼儿将生活中观察到的点滴和对生活的感知反映在艺术创作中,使作品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幼儿的所思所想,又充满了生活气息,让美术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来说,幼儿存在着观察力不足但思维能力活跃的特征,教师要抓住幼儿的这一特征,在观察之前给幼儿传授美术基本知识,为幼儿在生活与创造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开拓幼儿的眼界,进而创造出更有深度的作品[5]。3.3积极开展情境教学。可以说,美术只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对于艺术的感知与学习中,理论知识的学习远不及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重要。但是,想象力与创造力无法通过平淡的语言进行传递,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渗透和训练式教学。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掌握教学侧重点和方法是尤为重要的。相较于其他一些以理论知识为教学活动开展基础的课堂,美术教师可以更好地应用情境教学的方式,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幼儿可以近距离地体验美术,这不仅仅包括绘画手法,还包括思维拓展的训练。例如:在教授幼儿学习绘画动物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以物画物”的方式,而是采用舞台表演的方法,要求幼儿在课堂上模拟表演自己熟悉的动物,表演的动物可以是小猫、小狗等,主要以动物的动作形态为主,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想象;同时,教师也可以带一些动物到课堂上进行实物教学,如:仓鼠、金鱼等,让幼儿能够面对面地观察动物的特性,开拓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出更具联想性的作品[6]。3.4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和创造。3.4.1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基础,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展现美术魅力为基础,注重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特征和认知能力的把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询问“太阳的颜色”这一问题时,很多幼儿的答案都是红色,但这时候教师要注意分别直观性观察角度和科学角度之间的差异性。为了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到太阳的颜色,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三棱镜等教学模具,将阳光的色彩分散为多种颜色,不仅能够调动幼儿的探索欲望,而且还能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再例如:在学习《春天的颜色》这一课时,教师应当引导幼儿走进生活和大自然,通过直观的视觉刺激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认识到美术教学是没有正确答案的,也是自由与多样的,使得幼儿能够更主动、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力。3.4.2想象力的培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就是引导幼儿探索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逆向思维的运用下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美术教学不再墨守成规。对于幼儿来说,其思维受外界干扰较少,思维较于成年人,更具有跳脱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狭隘的教育观念下,可能会影响幼儿的想象力。而画作如同文字一样,能够传递幼儿的思想感情,反映出幼儿的品性和德行。因此,幼儿常常会喜欢用“飞”来表达急切和渴望的心情,用深沉的颜色来表达忧伤、严肃的事物,但实际上幼儿对色彩心理学并不了解,也正是因为这种不了解,才使得幼儿所创造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趣味性。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感情,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都是美术教育的意义。可以说,美术不仅仅是艺术、不仅仅是技能,也是一种思维锻炼的方式。因而,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时,可以围绕着这一理念,在采用分阶段式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各个教学阶段的衔接,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深入幼儿的思想,摸清楚幼儿的思维曲线,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3.5加强课堂内外的联系。当前的学前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时,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就是绘画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二是手工实践制作;其三就是作品赏析,从而扩充幼儿的知识面。在实际应用中,首先,目前大部分学前教育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授课的方式为主,即教师进行讲解,幼儿进行吸收,这种方式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基于此,美术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式,将教学重心从知识点传递转移到幼儿身上,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导,教师发挥辅助和引导的作用,例如:确定一定的绘画主题,让幼儿自由发挥,给予学生一定的创作空间;其次,手工教学是美术课堂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式丰富课堂内容,例如:剪纸、折纸、布艺以及泥塑等实践内容,使得美术教学能够与生活紧密结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作品赏析是美术教学中经常被忽略的环节,但却是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作品赏析环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展览一些优秀的画作,或将幼儿的作品进行班级内赏评投票,将票数最多的作品张贴在展览墙上,不仅能够调动幼儿的创作热情,还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自我的审美标准,有助于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开发。

4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大的意义。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鲁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17(24):191.

[2]王晓燕.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探究[A]//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二)[M].2019.

[3]赵军生.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5(18):157-157.

[4]田雨欣.浅析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7(24):149.

[5]张书维,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方法初探[J].大众文艺,2016(18).

幼儿美术知识范文篇6

关键词:创新思维;幼儿师范;美术教学

幼儿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并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幼儿综合素质,而这也是幼儿教育开展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美术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现行的美术教学模式也是急需改革,首先就得明确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然后就是应该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并且还应该在实际的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引入更多的元素以及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有效丰富课堂内容,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幼儿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一些幼儿师范院校对艺术类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仅仅重视学生艺术水平方面的追求。但是,在幼儿教育中开展艺术教学并不是培养出专业的艺术人才,而是为了促进幼儿的更好发展。在实际的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个幼儿教师身兼多职,不仅仅需要教授专业的课程,同时还会担任儿童美术、音乐以及各种简单的艺术课程,而这对幼儿教师的艺术造诣的要求并不是特别的高。如果在幼儿教育中过分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那不仅会浪费学生的时间精力,并且还难以实现幼儿教育的教学目的,同时这使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方面也没能锻炼到。(二)单一的教学方法。当前的幼儿师范院校美术教学主要采用的就是课堂教学的模式,通过教师对一些美术绘画知识的讲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临摹或者是在图纸上进行绘画等等。这种教学的方法十分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也是不够活跃,从长远来看,会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程失去兴趣。同时,学生与自然的接触较少,没能对真实的场景以及真实的事物进行描述,这样严重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1]。并且长此以往,也会让学生觉得绘画内容太单调,进而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以及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三)教材不丰富。在幼儿师范院校的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介绍各种教材,并且对于学校中的多媒体设备等也是没能将其合理应用起来,教学道具也是很久都不进行更新。进而很难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需求,这样不仅不能激发起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并且也很难提升学生的美术艺术水平,严重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四)学时比较少,缺少实践活动。当前幼儿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各方面都没能给予美术课程充足的重视,没有意识到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在课程安排的时候,也是偏重于语文、数学等一些文化课程,而美术课程一般都是一星期1-2节,这也使得教师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忘记了,并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讲课的重点也是在美术知识点上面,而绘画实践则是非常的少[2]。(五)教学能力不足。幼儿师范院校艺术课程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提升学生艺术水平,同时还应该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3]。很多教师的艺术造诣都是很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懂得表达,不知道怎样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教给学生,同时应该以儿童绘画中的“喜欢不喜欢”“漂不漂亮”为评价标准,要考虑到儿童想象力以及严肃性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二、幼儿美术教学的创新思维要点

(一)创造力。创新思维模式的第一个关键是创造力。学生通常在日常学习中练习抄写。教师将选择一些模型供学生模仿,无论是学习素描,油画还是简单的笔画[4]。学生在长期的临摹过程中,会导致自己的思维凝固,失去了创造力。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绘画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不给学生提供蓝图和条条框框,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二)想象力。在幼儿师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也是绝对不能少的,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学生出去写生的次数十分少,并且美术教材中的内容又是不够丰富。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自己之前看过的风景、人物等进行绘画,或者是直接以此为基础将自己想象中没有见过的风景以及人物进行拓展,进而有效锻炼到自身的想象力[5]。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艺术造诣也是更加容易提升,并且思维也会更加灵活。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懂得培养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会提升学生自身的艺术水平,并且还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制作手工作品,然后带到班级里进行评比,让学生自己进行投票,并且准备相应的小奖品,如下图所示:(三)经常练习。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仅需要学习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更得多加实践。所以教师应该在美术课程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一些绘画任务,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巩固绘画技能,但布置的题目要开阔,使学生更有兴趣思考和创造,也能收获绘画中的新事物,学习新知识。

三、幼儿艺术教学改革措施下的创新思维

(一)明确培训目标。不论什么教学,首先就得将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孩子们通常都是通过观察事物的颜色、形状等来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幼儿美术教学的开展主要就是使得幼儿智力更好发展,并且引导儿童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个世界。所以,幼儿师范美术教学也是必须得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除此之外,还得要求学生必须得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以及理论方面的知识,只有学生充分的掌握了这些技能,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熟练应用出来。同时还应该教会学生教学技能,让其明白怎样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教授给孩子,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二)创新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这样学生也很难深刻记住课堂教学的内容。所以创新教学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例如,幼儿师范美术教师可以在开展课程之前结合相关内容合理设计一个小游戏,然后在游戏结束之后自然将课程带入进来,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使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进行美术学习,或者是直接在讲课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辅助,向学生多多展示一些美术的作品,并且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著名讲师讲学视频,以供学生参考,这样不仅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并且也是能够很好提升学生的教学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建立班级群,以供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知识的讨论和学习,教师在群里也能够经常性分享一些经典名著和艺术知识,以供学生欣赏和学习,并且给学生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平台,这样一些不善于当面表达的学生也是能够通过班级群和别人进行交流,进而有效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四)合理进行课程设置。美术课对少儿师范大学生非常重要,所以幼儿学校也是必须得重视起来,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合理安排课时以及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课时安排得足够,那学生才能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实践和学习。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艺术技能,并且还得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艺术课程包括艺术鉴赏、技能学习以及基础知识学习等等。从多个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好美术教学的能力。同时学校还得结合不同的情况来控制课程安排的数量,进而能够最大程度提升课堂利用率,不同的内容应衔接好,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师范教育艺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幼儿艺术技能,并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幼儿师范学校必须得明确自身教学的目标,合理制定课程设置,并且积极创新教学的手段以及方法,以此来更好地丰富幼儿美术教学课堂的内容,使学生更有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惠.基于创新性思维下的幼儿师范美术教学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6,(36):65-66.

[2]彭凌宁,聂虹.幼儿师范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华章,2012,(16).

[3]姜永梅.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思维及创造性绘画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2002,(02):132-133.

[4]马剑英.刍议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J].才智,2015,(05).

幼儿美术知识范文篇7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茶文化;生活化

茶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茶是人们生活中经常饮用饮品之一,其中蕴含丰富的艺术及文化信息,可为幼儿美术教育的良好实施助力。尤其是幼儿美术教育向生活化发展,以茶文化的生活气息、生活信息为导向,推助幼儿美术教育与生活之融合,借助生活信息,培养幼儿艺术素养,达到幼儿美术教育实施的有效性模式。基于此,在幼儿美术教育实施中,重视茶文化融入到其中,以茶文化的作用性,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提升幼儿美术教育实践的成果,彰显茶文化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实施的价值。

1茶文化的内涵

我国是茶之故乡,在茶叶、茶产品、茶活动的发展及开展进程中,形成完善的茶文化体系。茶文化体系蕴含丰富的茶思想、茶精神、茶思维、茶道主义等信息,为教育领域内容的丰富提供保障。例如:茶文化中,所提倡的茶德思想,对个体全面性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并以茶德认知茶文化的信息,促进茶文化的广泛传递。从教育层面而言,将茶文化融入到教育层面中,可依托于教育路径,更好提升个体对茶文化的认知,培养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使个体践行茶文化,促进茶文化的弘扬。

2茶文化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幼儿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才,其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祖国的强盛。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将茶文化融入到幼儿的教育体系中,从小使幼儿认知茶文化信息,以茶文化为导向,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思想意识,为幼儿今后发展与成长奠定基础。学前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启蒙阶段,在此阶段中,培养幼儿文化认知与认同感,可使幼儿立足于我国文化,吸取我国文化之精髓,在茶文化的正确引领下成为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实现我国伟大复兴之梦。同时,茶文化蕴含的信息与内容也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例如:多元性、趣味性的茶活动,包含茶花、茶话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茶文化的氛围,使幼儿融入到其中;获取茶信息,接触茶具,了解茶知识,促进幼儿进行茶活动,欣赏茶之美,体验茶之乐,从而将茶文化的精髓与内涵渗透到幼儿发展中,以茶文化培养幼儿审美能力。3~6岁的幼儿其好奇心较强,在其教育过程中,有意识的将茶文化融入到其中,为其构建文化的学习平台及实践空间,使幼儿在茶文化的引领下,规范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以茶活动为导向,模仿、学习泡茶动作,接受新鲜的事物,助力于幼儿的成长。例如:以茶文化为导向,开展茶艺、采茶舞等活动,使幼儿融入到其中,体验茶文化,丰富幼儿文化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幼儿教育实施的效果。

3茶文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实践的价值

3.1创新幼儿美术教育形式

在幼儿美术教育实施中,将茶文化融入到其中,促进幼儿美术教育形式及内容的创新。幼儿美术教育信息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幼儿而言认知与学习这些信息,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与辅助下进行。而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忽视了生活信息的融入,所开展的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元素缺乏,影响到幼儿对美术教育的认知。将茶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中,以茶文化的生活特性为导向,促进生活信息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中,在幼儿美术教育与生活化融合的同时,借助生活信息使幼儿美术教育信息生活化、立体化,幼儿借助生活信息可理解与认知美术教育素材。幼儿通过对美术素材的认知,可“听得懂”教师传达的美术知识,提升幼儿美术学习能力。同时,将茶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中,丰富了幼儿美术教育的素材,使美术素材更为多元化,拓宽幼儿知识层面,使幼儿依托于生活开展有效的绘画,达到良好的艺术教育成果,凸显茶文化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运用与融入的价值。

3.2增强幼儿美术学习兴趣

针对幼儿而言,对美术教育具有一定的学习、认知兴趣,可促进幼儿良好的学习美术信息,促进幼儿美育教育。而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实施,面临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而将茶文化融入到其中,推助幼儿美术教育向生活化发展,凸显美术教育实施的良好模式,也不断的增强幼儿美术学习兴趣。例如:以茶文化为导向,教师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幼儿展示茶文化的美术素材,教师提出相关的教学问题,引领幼儿观看多媒体的美术素材,从中获取图文并茂、生活化的美术素材,使幼儿在茶文化的引领下,增强美术教育学习的热情,之后教师引领幼儿进行绘画,将自身所看到及观察的生活信息运用纸本记录下来,从而实现幼儿美术教育开展的有效性模式。同时,以茶文化为导向开展的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也以生活素材为导向,不断的增强幼儿美术素材的认知能力,使幼儿对美术学习具有较高的兴趣。3.3培养幼儿艺术素养将茶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中,为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助力。首先,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3~6岁儿童处于美育教育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以茶文化为导向,促进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开展,向幼儿传达美育素材与信息,使幼儿在了解茶文化的同时,体验美术、实践美术,从中获取较多的美育思想与信息。其次,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提高,幼儿在发展进程中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助力于其发展与成长。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融入茶文化信息,以茶的思想、茶的精髓、茶的品质为导向,引领幼儿融入到多元的美术教育的茶活动中,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模式,使幼儿在美术实践的同时,在茶文化的引领下增强自身文化素养,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茶文化的引领下,幼儿尊师重道、礼貌待人,进而促进幼儿更好学习艺术信息。最后,培养幼儿文化自信,将茶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中,使幼儿从小认知茶文化,以茶文化为导向,深入探究我国传统文化,既增强其艺术教育能力,也培养幼儿文化传承意识。

4茶文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实践的现实困境

4.1教育理念落后

将茶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中,助力于幼儿美术教育向生活化方向进程,幼儿美术教育实施的效果。但从当前茶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来看,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影响茶文化在其中的良好运用,也不利于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实施。例如:在幼儿美术教育中,部分幼儿教师对素质教育理念认知不足,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未能够尊重幼儿发展的主体性,知识传递模式单一,未能够根据幼儿需求,向幼儿传递相关的美术素材及茶文化信息,使部分幼儿美术学习积极性不高。

4.2茶文化融入力度不足

将茶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中,增强幼儿美术教育的人文性、生活性的实施效果,使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既获取美术信息,也获取多元的艺术信息、文化信息,以此助力于幼儿的发展与成长。但从当前茶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中,存在茶文化融入力度不足的问题。例如:部分幼儿园机构虽然践行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并将茶文化融入到学科教育中,但未能够根据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需要,适当的选择茶文化素材,这使教育层面所传达的茶文化信息不能够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存在部分教师茶文化认知不足的问题,缺乏人文素养的教育能力,使茶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力度不足,也不利于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活动的开展。

5茶文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实践的原则

5.1“三贴”原则

将茶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中,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开展,应遵从“三贴”原则,即做到茶文化融入及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实施遵从贴近于幼儿成长、贴近于幼儿生活、贴近于幼儿学习的原则,从而提升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实施的效果。一方面,做到茶文化素材的选取以人为本,根据幼儿的生长需要,依据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实施的特性,促进针对性的素材融入到其中,诸如趣味性素材,通过茶活动的开展,打造趣味性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促进美术信息与生活的融合;另一方面,做到茶文化信息与幼儿生活、学习需求的融合,依据幼儿学习与认知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茶文化素材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中,从而为幼儿提供有效的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促进幼儿融入到其中,获取生活化的艺术信息,助力于幼儿艺术道路的长远发展,实现幼儿美术教育实践的有效性模式。

5.2显性与隐性衔接原则

在茶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中,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实施,遵从显性与隐性的教育衔接原则。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显性与隐性教育资源都发挥重要的教育价值。但一直以来,在幼儿美术教育实施中,多数教师重视显性教育资源的融入,忽视隐性教育资源。而将茶文化融入到其中,助力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实施,通过整合隐性与显性资源,实现两者的衔接与融合,在显性与隐性教育资源的融合下,给予幼儿全面性的教育,从而提升幼儿美术教育实施的质量。例如:以茶文化融入为导向,重视幼儿美术教育素材的丰富,也重视幼儿美术教育环境的打造,从而提高幼儿艺术教育能力。

5.3互动性原则

幼儿生性活泼好动,但自我约束与管理、控制能力低,时常会出现学习溜号的问题。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多数教师不愿为其提供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而将茶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开展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可通过遵从互动性的原则,促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教师有效的引领幼儿,使幼儿进行自主性的良好学习,从而在此教育过程中,也不断的增强幼儿自身管理与约束的能力,助力于幼儿的成长,使幼儿在茶文化的教育下全面性的发展。同时,在茶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中,生活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师生的互动,可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发展幼儿的思维,增强幼儿生活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从而凸显茶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6茶文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实践的路径

6.1转变教育观念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既促进茶文化融入到其中,也推助幼儿美术教育向生活化教育方向进程。首先,树立人本教育思维,认知到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促进茶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体系中,以此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活动。其次,树立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观念,以茶文化的融入为基点,开展多元的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活动,增强幼儿绘画学习兴趣与能力。最后,树立网络的教育思维,重视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开展,以网络技术促进茶文化素材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体系,进而提升幼儿美术教育实施的效果。

6.2增强幼儿茶具认知

茶艺是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实施中,以茶艺为导向,从艺术视角引领幼儿认知茶艺相关的茶具信息,使幼儿对茶具具有全面的认知,从而更好的践行茶活动,通过茶活动提升幼儿的美术实践能力。在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中,为了让幼儿认知茶具,教师以茶文化为导向,为幼儿开展与生活相关的美术艺术教育模式,向幼儿展示茶具等器具,让幼儿直观的看见茶具,在教师的引领下,引领幼儿观察茶具,知晓茶具的特点,使幼儿大脑中对茶具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之后教师以茶具为导向,引领幼儿进行绘画,从而增强幼儿绘画实践能力及实践兴趣。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有“以茶待客”的思想,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饮品,幼儿在生活中也常见,以茶具为绘画元素,可促进幼儿对茶具认知,传达茶文化信息,推助幼儿美术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并借助茶具,引领幼儿认知茶,知晓不同茶的益处,分辨茶叶颜色、气温、形状等等,增强幼儿观察能力,为幼儿绘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对茶具的认知,渗透一些茶的礼仪,从小教导幼儿知晓茶具的用途,培养幼儿茶道的礼仪文化,培养幼儿优良的品质。

6.3开展茶艺活动

通常情况下,多数幼儿喜欢绘画,通过绘画记录生活点滴。而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其不仅包含实践教学部分,也涵盖理论教学部分,幼儿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才能够更好的进行绘画实践。但绘画理论素材抽象性,幼儿理解存在困难性。基于此,将茶文化融入到其中,开展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可通过丰富多元的茶艺活动,传达美术理论信息。例如:通过茶艺活动的开展,促进茶文化与幼儿美术教育信息融入到其中,以茶艺多元化的活动展示,吸引幼儿融入到其中,获取较多的美术信息及茶文化信息内容。同时,在茶艺活动中,选用悠扬婉转的江南乐曲,促进美术素材与茶文化素材相融合,配合淡雅的茶艺表演,吸引幼儿参与到其中,使幼儿受到茶文化的感染,培养幼儿娴静、自然、悠闲的品质。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使幼儿以茶文化为导向,在今后生活中不急躁、不愤怒,从而做一个有静谧悠远气质的个体。

6.4创设茶文化情境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实践中,融入茶文化,推助幼儿美术教育向生活化方向进程,满足幼儿学习美术素材的需求。而以茶文化为导向,创设茶文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情境,可调动幼儿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以茶文化为导向,自主编排一些有关茶艺的游戏,包含采茶游戏、采茶舞、辨别茶叶等等,使这些活动与幼儿美术教育衔接,使幼儿在茶文化的引领下更加尊重茶文化,也为幼儿打造轻松、快乐、愉悦的茶文化教育氛围,从而提升幼儿美术教育实施的效果。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促进茶文化与幼儿美术教育融合,借助多媒体工具创设茶文化的艺术教育情境,使幼儿获取美术素材与技能信息,彰显茶文化融入到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中的价值。

7结语

幼儿美术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而茶文化是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幼儿美术教育实施中,促进茶文化融入到其中,可弥补幼儿美术教育实践的不足问题,尤其是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缺失的问题,以茶文化的生活教育模式,为幼儿美术教育模式、理念的创新助力,提升幼儿美术教育实践的成果,助力于幼儿的全面性、艺术性的发展。基于此,在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重视茶文化融入到其中,以茶文化为导向,开展有效性的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活动,培养幼儿艺术素养,助力于幼儿未来艺术道路的发展,彰显茶文化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实践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娟祥.论社区资源开发与幼儿美术素养培育的融合路径研究[J].考试周刊,2021(69):160-162.

[2]胡岩.“玉水毛尖”茶文化渗透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研究[J].福建茶叶,2021(08):113-114.

[3]郑倍倍.茶文化视域下乡镇学校美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方案研究[J].福建茶叶,2021(05):195-198.

[4]杨荔珊.浅析如何捕捉绘本美术元素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J].考试周刊,2021(16):165-166.

[5]李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美术教育的解读及感悟[J].新课程,2020(50):68.

[6]朱奕唯.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J].幸福家庭,2020(20):95-96.

幼儿美术知识范文篇8

摘要:美术教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美术技能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实际对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思路,为培养高素质幼师人才队伍贡献一份薄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幼教师资力量就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之一[1],同时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美术教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面对新形势下幼教专业学生就业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不断思考总结的问题。因此,本人在从事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也对教学改革提出几点认识。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传统

高职教育一直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服务型人才为首要目标,而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而言,重视美术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主导思想。但在日常教学中,传统而落后的单一式灌输和教师单一讲解等方法依然被广泛的运用,这就大大影响了美术课程的趣味性,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将这种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多欣赏观察、多互动思考的教学模式,就成为了迫切需要改革的突出问题。

(二)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不完善

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是保证教学内容顺利实施,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最直接途径。而许多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的教学重视不够,开设的美术课程课时有限,根本不能保证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较好的掌握美术技能,学习质量无法提高。在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主要表现在:(1)美术课程总体数量偏少,理论课和实践课无法统筹安排,常有重视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现象发生;(2)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类课程相比,美术类选修课的数量太少,且不够细化,有些高职院校甚至只把手工课单独开设,对素描、水彩、简笔画、线描画等均不细分。此外,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还不具有系统性[3],这导致在美术教学中所用的教材不完备,教材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材不是美术知识与技能要求太过专业,难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就是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就业需求脱节,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运用单一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主要包括绘画和手工制作两个部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紧密相连。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教学资源的运用仅仅局限于美术领域里,单一的从美术角度考虑问题,无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学生基础薄弱,对美术技能的掌握较差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偏低,文化基础普遍很差,学习能力不强,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美术基础,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几近空白。再加上入学后学习时间短,学生难以理解消化老师所传授的美术知识,从而制约了学生对美术技能的掌握。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浅见

(一)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对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均有不同,基本上都围绕着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时和授课时间。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模式也被大部分高职院校所认同[4],并也付诸于行动。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应该紧密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设置,同一门课程,其理论课与实践课要放在同一学期或者同一个时间段内进行。比如,就简笔画课程来说,可以将简笔画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融合渗透,在讲完理论的同时立马进入实践的绘画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夯实美术绘画基础。此外,对于难度较大的课程内容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就业需要来安排课时。在教学资源的运用中,美术教学完全能够与其他学科实现教学资源的互动。比如在简笔画的创作教学中就可以将绘画与音乐、故事相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手工制作的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建筑学、戏剧学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们勤思考了,其美术表现力就会增强,学习时会更加积极主动,作品也就更加丰富奇妙,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授课内容

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中前进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迟早会被淘汰。教育教学中也要有“思变”的思想[5]。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美术学的发展以及美术教学中所运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内容,充分了解国内目前幼教机构的需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做合理化调整[6]。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所教授的美术理论与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懂得美术不只是幼儿教育中的必需品,也与我们的生产实际息息相关,从而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灵感。在授课方法上除了采用PPT、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外,也可以参考法律教学中模拟法庭授课的方法,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职场化,模拟教授幼儿美术的现场,让学生们了解职场。还可以定期举办美术比赛,让学生们自己构思创作,以个人或者团队均可,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同时,在考核的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多样化,比如让学生们自己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鉴,这有益于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结合学生实际,实现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校时不仅基础普遍偏低,而且在学生之间还存在着高低起点不一致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慢;有的学生在入校前接触过美术,有一点基础,而有的学生则需要从零基础教起。这就使得在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对零基础的学生传授基础,还要有基础的学生在能力方面的提升,从而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实现因材施教。对学生们进行集体授课的同时,可以对个别基础好的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让有基础的去帮助零基础的,尽量缩小学生们的差距。

三结语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云: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科教才能兴国,而教育教学改革更关乎国情民生。美术教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培养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社会对具备美术技能的幼师人才的需求不仅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动力,也是“民生”任务之一。这就需要我们以培养高素质幼师人才为目标,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改革,求新,这样才能为幼儿教育事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作者:王涵平 单位: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05:94-98.

[2]王彤.关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2015,03:92-93.

[3]李小波.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探索[J].美术大观,2012,02:156-157.

[4]沈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美与时代,2009,10:72-74.

[5]刘燕.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探索研究[J].大家,2012,20:89+91.

[6]罗军,樊光矢.中职教师应如何看待艺术教育.艺术教育,2011,09:50-51+73.

第二篇: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水平思考

摘要:学前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单纯技能的传授,通过美术教育指导幼儿如何思考远比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要使自己能够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认识到学前儿童美术技能必须与创造力协同发展。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育;感知;天性

幼儿美术教学作为人类美育的启蒙,将影响到未来国民的综合素质,因此,如何提高学前美术教学水平,要走与时俱进,走个性化、特色化、系统化的道路,让教学更专业化,靠近实践,不断提高学前教师自身美术教育素质,明晰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合理地应用科学教育发展观去挖掘培养幼儿的综合美术素质,把幼儿培养成情感丰富、智力健全、人格完美的一代新人。作为一名学前教育美术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时代的开拓者,幼儿的发展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我国老一辈三代领导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都做了很精辟的论述。邓小平在《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一文中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四化建设的实现要靠知识靠人才。政策上的失误容易纠正过来,而知识不是立即就能得到的,人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①。1998年5月29日,同志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关于儿童电影事业的情况报告》上批示道:“儿童教育至关重要。童年时代所受教育的好坏,往往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希望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齐心协力搞好儿童教育。”②。美术,是学前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儿童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的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儿童大脑潜能的开发,有助于儿童智慧、想象和创造力的发展。趋向美的运动是生命的重要内涵。在人类和个人的生命运动中,追求美也是人的天性。学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来对美的天然趋向性,本身就是一种人的成长性需要的表现。作为学前教育美术教师,要深刻感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不仅是一种操作教育,以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操作,而且是一种情感教育,以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的需要,更是一种创造力为核心的教育。要深刻感知,学前阶段是美术教育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对儿童进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启蒙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幼儿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幼儿美术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上教师们对新的幼儿教育的理念的认识还欠透彻,因此,在目前,学前美术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美术教育目标的误区。首先是相当多的学前美术教师把美术教育等同于美术技巧的传授,教育重点放在了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上,把完整的一张美术作品或者一件手工作品当作终极的教学目标,其次是有的学前美术教师把美术教育仅仅作为实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之一,实质上美术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是培养儿童的审美心理素质,正确把握美的眼光树立世界观。教学过程中灌输成人化认知观。许多教师往往以成年人的审美观来评判幼儿美术作品,用成年人的思维代替了孩子们的感觉思考和想象,尤其强调创作者原意或批评家的观点的权威性,忽略幼儿自身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与审美体验,忽略幼儿与艺术原本所进行的平等的艺术对话,久而久之,幼儿除了被动认同教师审美情感体验,没有自己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和体验,使他们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失去了幼儿天真的喜悦,失去了孩子自己的语言和个性风格。在教学上采用学习科学知识的一套方法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使艺术作品成了一堆与幼儿鲜活的生命毫无关系的,被肢解了的“死”知识,应用大量的符合成年人思维和审美方式的范本要求幼儿进行临摩,扼杀孩子潜在的创造力和摧毁幼儿的自我意识。教学成果急功近利。许多教师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从事美术教育活动要出“成绩”,为了反映出师者水平,为了获取教学上的一些奖励和荣誉,运用“灌”、“仿”、“抄”等手段。这些短期行为和短视行为,搀杂太多的功利主义,将对幼儿行为、心理上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新时期学前美术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教学水平,以不断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幼儿教师要刻苦学习美学、美术理论知识,特别是关于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使自己认识到学前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单纯技能的传授,通过美术教育指导幼儿如何思考远比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要使自己能够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认识到学前儿童美术技能必须与创造力协同发展。依“范画”临摹式教学并不是美术教育的最佳起点。对幼儿的教育方式要日益社会化、合理化、因为教育主体幼儿来自不同的环境、背景,个体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差异,发展的程度也不同,要能深入了解幼儿,分析幼儿,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所需求的人才。幼儿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在工作中不断完善教学思路,增加教学方法,平日不断从事美术实践活动,不断创造美、欣赏美、不断地积累审美经验,使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美术教学水平。要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探索,让更多的儿童带着愉悦的学习方式,在愉快的美术学习环境中,习得美术技巧的同时,激活儿童审美创造力,使得儿童美术技能与创造力得到协同发展,进一步促进儿童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强化教学能力锻炼,提高科学教学本领

(一)要炼就学前教育美术教师正确欣赏、评点幼儿美术作品的真本领

幼儿期是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而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不仅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年龄为培养创造性表现提供了可能性。幼儿美术作品是朴素感情的外在表达,在作品中洋溢着充实的生命力,没有时间观念,不受任何规矩的约束,甚至违反常理,这种原始的创造品格,显现了人类生命意义的所在,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使某些成人的艺术作品相形见绌,但由于教师的不理解或其它原因对幼儿作品加以错误引导,违背了儿童心智发育规律,对幼儿美术教育带来了损失,对幼儿健全、健康发展不利,所以幼儿教师首先需能读“懂”幼儿美术作品,才能正确地欣赏、鉴定幼儿美术作品,科学地指导他们。要通过培训、自学、观摩教学等形式刻苦锻炼,理解幼儿美术作品,使其对作品的内涵有一定的认知,能客观地分析作品,并且能站在幼儿的角度欣赏作品,让幼儿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领略教师对作品的理解,而后从精神上跟随教师达到认知美的境界。其次,美术作品应多与其它形式相配合,在内容上相互交叉,如语言、自然、音乐、文学等等,把欣赏活动变成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这样能使幼儿在广博的知识环境中逐渐成长。

(二)要培养学前教育美术教师引导幼儿放开天性发挥创造力的能力

要大力培养学期教育美术教师运用各种方式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教育要求中提到:“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发挥主动性。主动性来源于兴趣,幼儿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就会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事物,感受也就深刻,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容易把握事物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结合自己的想象,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用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宽松式、游戏式的美术活动,比如到户外通过观察作画,也可以选择一些特殊的场所,比如在瓷砖上面自由作画,培养和挖掘幼儿审美创造力。幼儿心理常以自我为中心,凭直觉印象,原始思维、纯真的情感,往往创造出奇特的超自然形象,展示出无拘无束、自由而无畏的创造精神。教师可以让幼儿用小刷子、小勺子、小树枝做画笔;用萝卜、粉笔、橡皮、做刻模印章:可以让幼儿用碎布、糖纸、蛋糕盒制作手工,采用吹、泼、剪、贴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这样,幼儿会更轻松、更自由,思维更活跃,有助于幼儿更主动地进行个性化的表现。美术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改变幼儿单独作画、缺乏交流的活动形式,可以减少幼儿的枯燥乏味感,增加一定量的集体合作作画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使幼儿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他人的感受与经验,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分组活动、分区活动、不同班级混合分组的美术活动、不同年龄的混合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等,使幼儿通过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三、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动手作画的能力

(一)绘画能力的培养

绘画能力是美术教学的基本功,幼儿教师通过学习素描色彩的等基础课程的交替训练,学会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态、结构、比例、色彩以及表现立体感空间感与装饰性,从而培养幼师自身的观察力、表现力、思维力、审美力和教学的各方面能力。不断加强学前教育美术教师的继续教育,除了开展临摩、写生、速写、默写等绘画技能训练外,还应该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特点,开展故事绘制、创编绘制等绘画课程,有了把握物象形体与色彩的基础后,可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副构图完整,主题明确,形象生动,主次分明的故事画或是自创自编的画,培养具有兼备写实与装饰造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画面的整体协调能力,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动手能力的提高

通过手工教学了解手工的工具和材料,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手工课程要以绘画知识为基础,能把绘画中的形体与色彩知识充分应用到手工的各种材料中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制作布艺时,就要充分考虑布本身的颜色、肌理,用在不同的人物或动物上的效果。在实践课程中,还可以积极鼓励制作课堂以外的东西,比如,课堂中教师教学生以另类的方法和材料制作手工花卉,同时还应该鼓励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吸收。还有就是提高前教育美术教师动手布置个性化的幼儿教室和寝室的能力,把园内环境布置的有童趣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创造一个美丽、和谐、特色的幼儿学习乐园。学前美术教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智力的未来发展和发展人的智慧的社会活动,美术教育的目的将指向人的素质教育,幼儿教师作为人类美育的引路人,将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国民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学前美术教育教学要从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发展、充实和创造,让学前美术教师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社会重托的人民教师。

作者:刘芝慧 单位:闽清职业中专学校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美术教育是整个学前教育当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想以后更好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就必须拥有较高的美术技能。笔者从高职院校的美术学前教育教学现状出发,深入思考在美术学前教育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期待通过资料查询以及对问题的细致分析,能够将美术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脱离出来,以此来提高美术课程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最为基础的部分,为了迎合社会各界的要求,不仅仅是大学当中的学前教育专业需要提高水平,高职院校当中的学前教育也要加快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必修科目,美术教学关乎学生在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是否顺利。新时代的美术教学不应该只注重传统的技巧,更多的是应该注意艺术素养的提升。面对美术学前教育教学现状,教育体系应该针对美术教学的改革问题进行思考。

一、高职院校美术学前教育教学现状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在美术专业的教学方面还存在着遵循传统模式教学的现状。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高职院校当中的美术教学更加注重技能的学习。但该种方式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上都给人一种单一且枯燥的印象。不仅在思想上比较落后,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过程也趋于规范化。学生依赖教师的示范,整个美术课堂中充斥着严肃的气氛,学生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更是无法相互讨论观点。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当中还存在教学内容与学前教育高危脱节的现象。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是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一些技巧,忽略了学生在工作当中对美术技巧的使用。一些教学内容无法为学前教育工作提供帮助,缺乏实用性的教学内容,致使学生缺失培养艺术美感的机会。

二、高职院校美术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教学资源不科学

在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学资源利用不合理。在传统的美术教学当中,教学资源通常由学生共享,但该种共享方式仅仅是将美术方面的资源进行了分享,而不存在与其他方面资源的融合。新时代的学前教育要求美术教学全面发展。在美术教学当中所包含的手工制作与绘画都需要得到其他方面资源的支持。在美术教学中,因为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些绘画的灵感,散文与诗歌能够激发学生绘画的热情。从学生心理变化的角度来讲,有很多领域的资源都能够与美术资源进行完美的配合。

2.教学理论知识不全面

美术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关乎学生在未来工作当中的幼儿园服务意识。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美术教师来自于专业的美术院校。这部分教师在学生时代就已经接受了大量的技巧培养,但缺乏理论知识素养。在其任教过程中,同样将注重美术技巧培养的思想灌输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学生在院校当中所学习的美术知识都来自于美术技巧方面的练习。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具体概念认识不足,并且很少有学生愿意研究学前教育当中的美术教学理论,在教导幼儿时就会漠视幼儿的作品,甚至对其作品进行犀利的评判。

三、高职院校美术学前教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在美术学前教育教学方面的水平,高职院校有必要完善教学体制,从根本上解决美术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漏洞,从而打破了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限制。

1.优化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方面需要做出具体的教学实践,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什么样的资源适合运用到美术教学当中。学校领导应该转变传统观念,支持美术教学的改革。教师方面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发现现代所流行的教学方式并将之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在教学资源方面,不仅仅要分享美术资源,还要将音乐、诗歌等资源与学生共享,使学生适应美术学习当中的美感培养,提升其艺术素养,进而真正领悟美术的含义。

2.充实教学理论知识

在教学理论知识的积累方面,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转变观念,重视对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学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美术方面的涵养以及艺术美感。教师冲破传统美术教学的束缚,将美术教学当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不仅在美术技巧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在美术理论方面也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使学生在未来工作当中能够认真对待幼儿的作品,适时地夸奖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方面的兴趣。美术学前教育既然是高职院校当中学前教育学生所学习的必备技能之一,就应该受到高职院校的重点关注。高职院校在美术教学当中应进行适当的改革,以培养出更多有责任、有技能的学生。

作者:周维 单位:邵阳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薛正.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6(4):99.

[2]林玲.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8(2):98-100.

[3]黄夕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7(10):123.

[4]万莉.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3(4):69-71.

[5]冯丽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J].中国培训,2015,11(18):132.

第四篇:学前教育专业开放式美术教学探讨

摘要: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分为很多不同的科目,美术教学属于必须课的一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美术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各地区幼儿教育的要求,而开放式美术教学则逐渐成为学前美术教学的主流。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放式美术教学,通过分析美术教学的组成部分、核心原则、实施方案,给出美术教学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开放式美术教学

开放式的教学是符合时展的教学模式,开放式的教学也能够培养出开放性的人才。开放教育指的是将所有学科的知识整合到一起,形成一种杂糅的知识体系。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中,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这种教学模式强调自由、人性化,通过讲授与生活有关的教材来启迪学生,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而学前美术教学是在开放式教学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开放式美术教学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开放式美术教学的组成部分

(一)专业素养与师德培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教师的日常教学都是围绕着专业知识进行展开的。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感、美德的主要教学途径,学生能够从美术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审美品位。所以我们要在美术教学中加入情感教学,通过寓情于教的艺术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形成健全的品性与人格。我们在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自身的教学活动,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情感表现。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情感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指导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说美术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基础知识,还要向学生传递美术的美感,传递高尚的人格操守。幼儿在学习阶段没有清晰的个人定位,也没有形成自身正确的审美品位。教师有义务对学生的性格特征、审美观念进行方向引导,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师德培养同样在教师素质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能够对学生产生无形的感染,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行动。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以严格的标准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出好的表率。

(二)专业知识技能

开放式的美术教学包括多方面内容,各种内容共同形成美术教学的开放式特征。在开放式教学中要保证教学的灵活多变,要能够以多种形成的创造式教学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强调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学会必备的美术技能。开放式的美术教学更注重知识、技能的结合,注重综合的艺术感受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审美认识的培养。我国全新教育理念的引入,使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教育目标发生较大的改变。如今的美术教学提倡引导教学,提倡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感受美术教学中的美感,使学生创造出自身独具特色的美学形象。美术绘画的技能教学,是对学生专业绘画技能、雕塑技能、手工技能的教学。这些专业技术的学习内容枯燥乏味,专业技能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形成,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放式的美术教学提倡专业技能教学、美学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专业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插入各种生动有趣的个人感受、美学特征,最终使学生沉浸在奇妙的美学享受中。因此专业技能教学必须多元化,多元化的学习内容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专业能力培养

开放式的美术教学强调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只有能够灵活使用基础知识进行价值创造,才能说明美术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美术教学的专业能力培养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开展实践互动,还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完成美术的创造活动。美术教学的专业能力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能按照教学要求按部就班的教学。但若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则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讲授那些重要的学习内容;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学习内容,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解决。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2)其次教师也要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在学习完毕后,要投入到社会各个岗位的教学中去。而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学,又与其他方面的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最主要的区别为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学面对的群体是幼儿,幼儿在心智方面、知识技能接受方面,还没有完全的发展成熟。因此学前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学生教学。学前教育教师要选取那些启发学生心智的内容进行教学,重点是培养幼儿的美感与审美观念。

二开放式美术教学的教学原则

(一)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

开放式美术教学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进行适当的学习内容调整。目前的美术教学是一种动态教学,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没有硬性的规定。根据学生存在的基础知识、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别,对学生进行不同等级、不同内容的知识传授。通过分班制的方式,将基础好、基础差的两类学生分别分在不同的班级。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设置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在分班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及时的指导。同时要对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素质的优质人才。教师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进行区别指导,才能使每个学生的能力稳步提升。

(二)以实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

开放式美术教学需要教学实践的指导,在现实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才能看出学前教育教师的真正水平。没有专业的美术知识技能的支撑,学前教育美术教师就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工作。但若没有经过长久的教学实践,学前教育美术教师也不能将自身拥有的知识技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说教学实践与美术基础知识技能,两者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教师教学实验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四名在校大学生与四名在职教师,同时参加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学。结果显示他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不存在差别;而在教学节奏、教学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在职教师明显比在校大学生表现的更加淡定从容,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更好。

三开放式美术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制定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符合学生需要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计划。通过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符合自身需要的学习技能。例如:根据学生的不同职业方向,向学生传达符合社会需求的学习内容。在选取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要挑选那些近现代美术作品进行教学,带给学生一种亲近感。除此之外选取的教学内容覆盖面要广,要能涵盖美术教学各个方面的知识;但内容的讲述不能太深,太深的教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的就业没有任何帮助,而且无形中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在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中,还要注重学前美术教学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在学习完毕后,最终要从事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工作。因此开展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培训,对学前教师的美术教学具有极大的帮助。学前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天性、心智特征、学习习惯等,采取适当的方式开展自身的教学活动。学前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幼儿的艺术美感、审美观念,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成为学前教师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

随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招生人数的增长,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模式不能顺利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提出多种教学形式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应当缩减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长,主要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自主思考为主;同时还可以安排课堂训练,通过在课堂中进行美术欣赏、作业书写,来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课堂作业检测能够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指导。这样既节约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又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的力量,进行教学内容的播放与教学。多种教学形式的灵活组合,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客观思考的教育评价

开放式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测,来达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的。因此开放式美术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现实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的技能检测,来检查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不断的反思与否定自我,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客观思考的教育评价注重反思,注重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不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模式摒弃以往以老师为主的评价体系,使学生与教师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对话。同时学生也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做出的评价也会更加的客观具体。

四结束语

开放式美术教学在学前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前教育工作者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幼儿,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不只是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是美感、美学、高尚审美情操的培养。学前教师在学前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承担着启迪幼儿心智、保证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任务,所以学前教师的道德素养、审美品位,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只有学前教育工作者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专业的知识素养,才能完成学前教育规定的任务要求。

作者:刘洋 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松翠.农村幼儿教师艺术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141-143.

[2]侯宇杰.浅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有效策略[J].北方音乐.2014(17):111-111.

[3]孙玲.探讨怎样培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才智.2015(11):116.

[4]李万林.浅谈县级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3)79-80.

第五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探讨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投入今后的幼教工作。其中,美术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文章就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同时提出改善方案,以便更好地提高学前美术教育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立和对学生的培养,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幼教机构不断输送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做准备。近年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幼教机构对幼教工作者的美术专业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具体分析研究,并积极思考、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过于注重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主要还是采取固有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教师讲解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如,绘画课上,教师进行示范教学,学生只是跟着听,参与度并不高,缺少趣味性,这对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一定的影响。其次,对现有的教学资源没有进行充分整合与利用。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就具有绘画和手工制作的科目设置,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先对需要制作的对象进行绘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手工作品;反过来,手工制作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质量,使之更具立体感。但是,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将两者进行合理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最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幼教机构的岗位需求存在差异。高职院校考虑的往往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往往注重技能学习即“术”的需求,忽视了“美”的重要性,使得学生虽然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但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会产生不适应。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

各个高校对美术课程的学时设计虽然不尽相同,但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有共识。但是,以往的课堂教学通常是前半部分为理论教学,后半部分为实践教学,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对于这一情况,笔者的改革建议为:理论与实践尽可能地同步进行,达到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的目的。授课内容尽可能地丰富,授课形式更加职场化。学前教育美术涉及的美术知识有很多,不必局限于现有的课程分类,可以对其进行细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对学生进行职场化的教育,避免让学生长时间停留在学生的身份上,及早地对其进行社会观念的培育,可以提升其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能力。另外,考核应该更加多元化。目前,常见的考核方式为在学期末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作品好坏进行评定,笔者建议在考核方式上增加个人素质、创意、小组合作作品等方面的考核,以培养学生美术学科的综合学习能力。

2.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具备的专业素养会在教学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美术专业功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教师要对幼儿美术有足够的了解,熟悉幼儿视觉认知下的美,并且将其有效教授给学生。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对象,很大一部分都是将来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道德素养具有传播性,可能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体现,但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学校和教师都要重视这一点,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正确的道德观对学生进行引导。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可使教学工作在质量和水平上获得更大的提升,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很多高校在对各学科进行改革,而美术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所以,对其进行改革并加以完善,对专业的整体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不是教会学生绘画这么简单,学会绘画只是学习的基本目标。通过美术学习,学生应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能够发现美、欣赏美,当达到一定的审美水平时还能够创造美。同时,美术与其他艺术专业的知识有很大的联系,如音乐、文学等。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有效改革,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结语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是这一专业进行改革的重要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不仅可以为社会幼教机构提供专业性较强的新型人才,更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因为美术学习不仅是对基本的“术”的学习,更有对“美”的发现和创新。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在改革中不断寻求进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可以为整个教育事业带来更好的发展。

作者:黄夕恩 单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幼儿美术知识范文篇9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启发;创新性

幼儿都具有爱画画的天性,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他们都可以尽情地绘画。在幼儿园阶段实施美术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有效保障。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因为学龄前儿童在教学中的地位与日俱增。根据我的幼儿美术教学经验,谈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幼儿美术教学的现状

1.幼儿园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师。我国现在的幼儿园美术教学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师,许多课程都是由一个教师兼任,这种现象在小型幼儿园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教授幼儿美术绘画的教师通常都不是美术专业出身,不具备较强的美术技巧和专业素养,只会机械地教小朋友绘画,对于绘画技巧和颜色选取等知识就没有过多讲解。同时,幼儿园教师得不多相应的培训机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对幼儿智力进行启迪,达不到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目的。美术教师是指导幼儿绘画的主力,如果教师缺乏专业美术素养,那么就无法帮助幼儿提高绘画水平。2.美术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由于幼儿园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各不相同,就导致了他们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缺乏创新意识,还认为绘画就是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范画,然后让小朋友们跟着模仿,最后在由教师选出哪个小朋友画得好。美术教师在教学上没有创新,对于如何选择色彩和构图的方法并没有过多的讲解,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很多幼儿会对美术课产生厌烦。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从根本上限制了幼儿的个性发挥,不利于幼儿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代化教学的背景下,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美术教师。3.教师和家长对美术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幼儿园里,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他们往往注重的是幼儿在幼儿园中只要不出事故就行,至于绘画学成什么样都无所谓,上了小学以后还会再继续学习。这样的教学观念是错误的,说明了幼儿美术教师对于美术教学的不重视。幼儿的天赋都是要去激发的,要在教学实践中去挖掘,幼儿园的职责并不是只管照顾幼儿,更重要的是对幼儿进行智力启发,让他们能够养成学习的习惯。另外,还存在着部分家长对幼儿美术教学不重视的现象,他们往往只关心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了多少儿歌和算术。

二、提高幼儿美术教学课堂质量的策略

1.提高幼儿园师资力量以及软硬件设施。一个幼儿园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够教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在幼儿美术教学方面,需要幼儿园加大对美术教师的招聘和选拔力度,选择美术知识过硬和个人素质较高的美术教师。因为专业知识过硬的美术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绘画意识,开发他们的潜力。同时,幼儿园还需要在硬件设施上多下工夫,完善教学装备和幼儿活动设施,给幼儿安全又快乐的空间。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幼儿园的美术教师拿着五颜六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给学生画画,幼儿肯定是非常喜欢的,但是如果美术教师只用白色的粉笔给学生画画,幼儿就很难理解各种颜色的搭配。由此可见,幼儿园完善教学的软硬件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对幼儿负责的表现。2.转变美术教学观念,增强美术的趣味性。对于幼儿的美术教学,要求美术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天性。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避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在绘画上要多增加趣味性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比如,在教幼儿画卡车时,如果只把卡车模型摆在幼儿面前,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很难画出惟妙惟肖的卡车。如果美术教师先告诉他们卡车就是由一个圆形的车头和一个长方形的身子组成的,那么幼儿就会很快画出卡车的外形,美术教学要讲究方法,尤其是幼儿美术教学,要采用简单易懂的教学方式。3.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注重激发幼儿的创新性。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尽职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并确保幼儿在幼儿园里得到快乐。幼儿美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措施,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挖掘幼儿的创新意识。比如,平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激励手段,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成就感,让幼儿画春天的小草和大树的时候,要详细地给幼儿讲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应该用什么颜色涂色,用什么样的线条勾勒背景等。为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还可以给他们出一些开放性的绘画题目,可以让幼儿画自己心目中的爸爸,通过绘画不仅能增加幼儿的兴趣,还能够让家长了解到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这样有利于促进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教育设施,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在幼儿阶段进行美术教育,并不是要培养出多少个著名画家,而是要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幼儿的绘画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让幼儿在绘画中学会观察美和欣赏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和热爱学习,美术教师采取一种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方式,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

作者:何英娜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参考文献:

幼儿美术知识范文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法;实效性;“鹰架”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法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内容之一,是学前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具备从事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但目前学前专业学生依然不能通过课程学习完全掌握幼儿园美术教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时对美术教学法运用仍然非常陌生。研究者发现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课程目标与内容滞后于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法的课程目标和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操作性和针对性。第二,教学过程与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脱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法需要了解幼儿的美术表现能力,掌握幼儿听得懂的美术教学语言,但学生人数众多,无法充分开展美术教学实践,导致学生所学内容难以转换为真正的教学能力,使美术教学法课程缺乏实效性。第三,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法的学习缺乏兴趣。学生与幼儿接触较少,难以产生热爱之情,对幼儿美术作品缺乏探究兴趣,认为会画画就能上美术课,因此把更多精力放在美术专业技能上而非美术教育教学技能上。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认为应在职前教育阶段,提高学生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教学的专业能力,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法课程实效性提升的策略研究。

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法课程实效性的策略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法课程中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重构。《指南》指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法的课程目标应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进行设置,这是培养合格的幼儿美术教学人才的前提,也是提高美术教学法课程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例如,江苏武进遥观中心幼儿园进行了“开发创意美术,创建美术特色教育的行动研究”,旨在寻求充分激发幼儿审美情趣和创作快乐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研究者认为美术教学法课程目标可以被调整充实为培养审美情感,体验美术快乐。同时增设提升审美素养的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以及对审美文化的鉴别创造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帮助幼儿形成正确、良好的审美情感;其次学生的美术技能着重体现创意性,注重美术材料的灵活运用,而非单纯地强调美术技能和僵化的模仿;此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启发幼儿审美想象的方法,增加符合幼儿美术教学实际的课程内容,如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LOGO、宣传版面设计、创新幼儿舞台美术、废旧物品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创新与利用、幼儿园美术区角设置等等。(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法课堂活动实施的“鹰架”支持。美术教学法课程的实效性,最终要在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中得到体现。研究者认为,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通过“鹰架”支持提升美术教学法课堂的实效性。“鹰架”理论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人类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在社会互动过程,起初是由透过他人的调整,即社会协商,而渐渐内化为自我调整的过程。当学习者的语言、社会文化技巧、认知技巧和情绪的发展,经由教学引导达到最近发展区的目标时,教师的支持性协助将逐渐减少直到完全撤离。再次引导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支持性协助即为鹰架策略。[1]可见,鹰架理论认为,教育者应衡量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适当的协助但不超过所需,这样的“鹰架”能促进学生的学习。那么如何为学生搭起学习鹰架呢?首先评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评估学生在教师协助之下的表现和自己做的表现之间的差异。其次,了解学生的成熟度、起点行为、先备知能之后,根据教学目标,安排适当、可行、有用、有趣、多元的教学内容与活动,协助学生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构建起学生锻炼的“鹰架”,让学生及时进入幼儿美术教学实践环节,是保证美术教学法课程实效性的重要原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摒弃“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引导者的身份去感受、体验学生的思想认知,抓住教育契机;注重教学互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教师和整个课堂活动成为一个整体;[2]另外要增加学生们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训课程的份量。可以通过多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和理解,锻炼其实际组织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美术教学法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具体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法课堂活动实施的“鹰架”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设计活动方案。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方案分为美术教学活动方案和美术主题活动方案设计,是学生应掌握的重要职业技能。学生掌握美术活动方案设计可以从“抄、练、改”三个层面进行,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互动学习。“抄”即是参考优秀教师的美术活动设计并详细抄写下来;“练”即是根据优秀方案进行模拟教学;“改”是指模拟教学后师生共同评价分析,再次进行美术教学方案的修改设计。2.模拟教学。模拟教学可以是课堂上的美术教学片断模拟,或运用幼教模拟室进行完整教学过程的模拟。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片段的模拟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美术教学法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围绕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我的妈妈”,把导入环节的几种方式“谈话法”、“故事法”“观察法”“表演法”“欣赏法”等写在纸条上,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一人模拟老师,其他人模拟幼儿,按照抽到的题目组织美术教学导入环节模拟教学,最后进行讲评。还可以使用幼教模拟室进行幼儿园完整教学过程的模拟,根据课程拟定讲课题目,提前让大家备好课,确定好模拟教学人员。学生进行模拟教学后,大家交流各自的听课感受,讨论发现的问题,分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脉络,解剖每一环节中的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并讨论解决方案。模拟幼儿园美术课堂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与环境为展示的载体,不脱离教学环节,达到一定教学效果,让学生展示出成为一名合格美术教师的潜力。通过模拟美术课堂教学的锻炼,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3.观摩点评。观摩点评主要包括组织学生观摩名教师的视频并记录,进行分析评点,以及组织学生观摩模拟教学后的点评。在课堂教学中,观摩名教师的上课并点评是学生学习美术教学法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次是学生观摩模拟现场教学活动后点评。学习步骤包括观看记录、发表看法、问题解析。学生边看教学视频边把观看教学活动的感受、活动的优点、不足与建议等,用简短的文字写在纸条上。等教学视频看完之后,要求学进行归类整理,选取关键问题,分组进行互动式研讨,最后由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点评。观摩点评旨在促进学生把握幼儿园美术教学特点,认真思考幼儿美术教学,注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关注教学中的细节,达到提高幼儿美术教学实效性的目的。(三)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法课程中学生实践环节的提升锻炼。教师职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使得实践性与教师教育课程之间具有了胎生关系。教师教育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引导准教师深入理解、掌握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教法知识等专业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予以领会、运用,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能力的获取与提升。[3]学前专业美术教育的价值,最终要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美术教学法课程的实效性最终也要在幼儿园得到检验,实践课程在美术教学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让学生们走进教学一线,在亲身教学的实践中获得体验与提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具体来说,在美术教学法的实践环节中,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1.完整开展一个美术教学活动。每个学生在家附近的幼儿园完整地开展一个美术教学活动,并邀请所在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业务园长听课,并在课后进行点评。学生互相拍下教学录像,以便回到学校后进行展示和评析。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仅锤炼了美术教学技能,还能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促进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实践智慧的形成。2.设计一个美术区活动。美工区的创设需要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绘画、操作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是幼儿园教师需要掌握的美术教育教学重要技能之一。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美工区活动时,主要引导学生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提供哪些材料、如何分层次提供材料、如何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适时适当地鼓励支持幼儿活动。3.设计布置班级主题墙。幼儿园主题墙包含重要的美术元素,同时又是幼儿园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与环境、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家长之间交流的中介和桥梁,呈现幼儿的学习、再现教师的教学,能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学习过程和在整体中的发展水平。学生参与主题墙创设,经历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不仅追求美观,而且要听取幼儿的想法和需要,如实物的搜集、照片的布置等,让幼儿亲手所为才能成为主题墙的主人。学生学习设计班级主题墙,发现自己掌握美术技能是其次,关键要会教幼儿如何表现与创造,与幼儿园美术教学法的课程目标相吻合。此外,还应增加学生有关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实际经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作为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幼儿园教师应以能力为重,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4]“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5]教师为学生架构学习实践性知识的鹰架,可以大大提高美术教学法课程的实效性。学生应带着学习任务进入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现场接触幼儿,亲身感知美术在幼儿园的实际运用情况。例如,科学投放各类美术材料、美术创意与幼儿知识经验相容、以幼儿为本巧妙布置幼儿园环境、解读儿童美术作品、科学设置美工区等,学生增加对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感性认识,明确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关键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四)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法课程中教育评价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评价主要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为目的,重视评价等鉴定的功能。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个人的才能被赋予更大的价值,评价不应只是发挥鉴别和选拔功能,而是为教育而评价,强调评价的目的在于诊断和改进当前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促进教育活动的参与者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6]现代职业教育评价观认为,职业教育的评价应由功利性向人本性转变,从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从同一性评价向特质性评价转变,从终结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使评价本身成为学习者学习、诊断、改进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要转变传统的学前专业美术教学法评价方式,以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扬长避短。首先,在评价内容上,美术教学法的评价无法像测量跳远的距离那样规定一个精确的标准,它既有科学性、知识性的一面,更有艺术性、表现性的一面,[6]因此,在评价时,应根据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的可能与需要,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美术教学理论知识考核外,还应该包括学生美术教学实践水平测试。美术教学实践水平是学生指在教学实践中表现的学习习惯、思想品质、沟通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教学实践水平的测试不仅能让教师看到学生各有所长,而且能较大限度增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达到真正提高美术教学法课程实效性的目的。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化。除包括教师评价外,学生自己、学生同伴等也以进行评价,通过教师测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来自幼儿园的评价等多个评价主体体现学生的美术教学法实际水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发展的、动态的,通过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自评主要锻炼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和成果的认识;学生互评则是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看问题,在评价同伴的同时,自己也加深认识,甚至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来自幼儿园的评价完全是从职场角度看该学生是否符合职业要求,与学校的师生评价角度不尽相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既看学生学校表现,也看其在幼儿园工作的表现,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全面、详实。最后,建立合理的评价方式。由于教育活动极其复杂,使得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特点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因此,在评价方式上,可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质化评价方法和量化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就学前专业美术教学法课程评价方式而言,可具体分为书面考试、教学实践测试、美术教学活动的观察评价等,渗透于平时课堂、课后作业、教学实践等学生学习过程中,使评价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法课程要培养出合格的幼儿园美术教师,应以幼儿园美术教学实际需要为导向,根据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要求,与时俱进地更新观念,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上积极探索,让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发展、个性释放在教学中协调整合,不断丰富和调整美术教学法的内容,及时改进方法,为培养优秀的幼儿园美术教师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雪.鹰架策略之故事结构教学对学习困难儿童口语叙事能力之干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2]阮素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儿童发展研究,2014(1).

[3]刘天娥.高校本科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2011-12-12].old.moe.gov.cn.

[5]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