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图书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8-27 15:23:13

规范图书管理

规范图书管理范文篇1

图书管理创新工作的真正落实,首先要创新图书管理理念,可以说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开展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图书管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图书管理质量,需要从三方面创新理念:第一,加强特色图书管理。在图书管理现有资源基础上,重新组合优化配置,在共享资源下实现多方合作共赢;第二,创新图书馆传统发展模式,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更多是封闭式的经营管理,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信息建设需求,需要强化图书馆区域合作交流,在社会领域共谋发展;第三,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按照信息化建设规则,对图书馆功能进行重新定义,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

2.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对制度体系创新提出全新要求,可以从四方面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第一,创新图书管理综合制度,如图书管理工作内容、图书管理人员编制、图书管理职责执行、图书管理岗位设置、图书管理权限等;第二,创新图书管理行政制度,如图书管理人员的考核、晋升和奖惩;第三,创新图书管理业务制度,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重新界定图书管理工作的操作规范、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馆藏资源的采编等;第四,创新图书管理服务规范,基于图书读者的需求,界定读者权利和义务,创设舒适的读者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为读者服务至上,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提高读者图书借阅率。

3.创新人员管理制度

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为满足图书管理创新需求,应同步创新人员管理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第一,将市场竞争理念引入图书人员管理工作,创设开放竞争的工作氛围,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制定人员发展规划和管理计划,加强人员技能培训,提升人员工作技能,完善人员管理培训机制,在图书人员管理制度内构建良性竞争体系,实行终身培训机制,为图书管理提供人才支撑;第二,基于图书管理的人员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并稳步推进员工考核机制,强化员工工作危机意识,提高员工图书服务能力,确保图书员工相对稳定性。另外,图书管理应鼓励员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研究图书管理知识,培养优秀的工作员工。

4.重视安全建设

图书信息化管理的新要求下,不仅要求优化图书硬件,还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创新模式,意味着图书管理硬件设施的优化建设,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利于图书馆优化阅读资源,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但是,在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中,应时刻具备危机意识,时刻关注工作中的风险,高度警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防止发生信息被盗、信息丢失等现象,定期检查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督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及时发现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管理漏洞,避免系统危险发生,做好图书安全管理工作。

5.创新技术应用

规范图书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图书管理;优势;应用

一、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图书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图书管理的实际效率和管理质量,还可以极大提升图书的利用率。由于阅读图书对于课堂教育的延伸,现代人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图书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在图书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管理系统非常必要。(一)显著丰富了图书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纸质资源的载体媒介形式,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以电子形式传递和交流,以往的图书信息都以纸质状态存在,不仅浪费大量的空间,而且为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搬运和照看困难,因此为加强图书信息管理,同时进一步丰富图书资源的储备数量。图书管理在不断丰富纸质资源的同时,还加强对电子文献的建设力度,减少了图书资源存放空间的投入,而且信息形式的存储空间极大,还能够实时共享和传播,不会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非常便捷。(二)合理整合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是利用网络技术传递信息的一种手段,现代科技的进步速度与日俱增,科技水平的不断升级优化,可以对网络信息资源产生更为严谨的规范和限制作用,与传统的信息技术相比更加容易操作。但是数字信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就难以避免一些无用信息的出现。因此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对冗杂、重复的信息进行过滤和整理。同时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更为人性化、科学化、针对化的图书管理服务工作,为图书管理的质量提升创造了条件。(三)有效提高了管理安全。图书资源是非常珍贵的文献资料,需要细心管理与保存,要避免图书资料受到破坏和污染,但是大量的图书资源叠放,存在偷盗、粘连、晕墨、倒塌等诸多危险,对图书管理的效果非常不好。而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出现,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图书资源的管理安全性,可以实时对图书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校正,有效避免盗窃行为的发生,保证图书资源安全。而且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得每本图书都有了专属的记录,缺少哪本图书可以及时确定,使得对图书的管理更加高效。如果在查找图书的时候人工检索,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浪费精力,难度非常的大,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使用,就可以通过信息检索,用极短的时间确定图书位置。

二、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一)提供专业信息技术咨询。网络信息是虚拟的存在,对于信息的承载能力较大,而且在网络世界中信息的管理毫无秩序可言,这就需要专门的人员对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进行整合和梳理,将珍贵的图书和信息资源进行留存保护,对垃圾信息、重复信息进行过滤和删除,在整合信息资源前提下,管理人员可以为读者提供专业的信息技术咨询和查询服务,通过信息手段获取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这样可以满足各类读者的实际需求,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管理的时效性。(二)完善管理设备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以往的图书管理将人作为了中心,而现代技术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得图书管理进入了全自动化的阶段,可以提高图书管理的服务质量,将图书管理转变为了自动化阶段,以提高图书管理服务质量。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图书管理方式的自动化、信息处理能力的自动化、信息传递自动化等,将所有的图书信息录入、归档,借阅信息和手续可以在计算机的支持下进行,要定期对图书管理设备和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以确保各项系统工作的正常,以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推动信息技术管理在图书管理中的进一步应用。(三)更新技术管理硬件设备。硬件设备是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发展和优化的基础所在,但是现阶段图书管理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很难满足现代读者的个性化要求,再加上图书后期的维护环节不够健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设备的正常操作,提升了硬件设备的维修成本,因此图书管理的信息技术转变核心,就是要更新硬件设备,加强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工作,避免因为设备损坏和老化影响图书管理的正常运行,阻碍图书管理的有效开展。因此在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硬件设备的采取选取过程中,要结合图书管理实际,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优势。同时图书管理人员还要提升专业素养,规范操作流程,适应图书管理形式的创新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对图书管理系统操作的培训力度,确保员工图书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双提升,进一步满足图书资源信息化的转变速度和质量。

三、结论

传统图书管理方式制约了对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传统的图书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图书管理的需求。因此想要让图书管理工作实现科学、规范和体系化管理,就要对图书管理有正确的认识,要为图书管理工作提供人力、资金和技术保障,要有效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技术的现代信息管理手段,进一步优化图书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图书管理质量,使图书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同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使其掌握更为先进的管理技能,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占民.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J].现代国企研究,2019(10):82.

[2]田红伟.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3):148-149.

规范图书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图书管理;应用价值

图书管理程序非常复杂,对管理质量要求较高,图书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图书进行登记、分类、藏书、阅览等,需要工作人员有足够的耐心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1]。计算机的处理数据等信息能力十分强大,效率高,因此我们把计算机技术引入到图书管理信息化工作中,这对图书管理具有划时代意义。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复杂的图书管理工作变得直观且简单,通过把图书管理的所有内容建立到一个系统中,从而实现随时查询、检索及调阅[2]。建立一个包含图书管理所有内容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显著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图书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1图书管理基础工作任务繁杂。图书管理的基础工作十分繁琐。图书馆是有关单位的资料库。在处理图书的工作中,包括对图书进行个别登记、总括登记以及注销登记,我们日常需要对图书分类,设立书名、分类目录。同时要做好图书的流通工作。图书的流通环节包括有图书借阅、借阅归还、图书收藏等。同时要注意图书的保养,例如防火、防晒、防尘等,保持图书的清洁完整。图书的管理工作贯穿图书管理的整个过程。1.2人为因素造成项目混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因素质水平的差距,对图书管理工作等操作也有所差别。在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人为因素造成的编目错误、分类错误以及资料检索错误。人为因素很多时候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错误有时会对图书管理造成严重后果,使图书管理项目混乱。1.3图书服务的局限性。图书馆管理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对员工的图书服务。人们到图书馆都是为了有目的的理论学习,每个人查阅的内容一般都有明显区别。图书管理的重点是图书馆的服务性。对学习资料、期刊等往往有不同的管理规范。因此,面对借阅人的要求,工作人员应该明确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和服务。而图书管理不恰当就会严重影响图书服务水平。

2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优势

2.1计算机管理系统广泛储存图书资源。计算机有庞大的资料存储功能,这正符合图书管理的要求。在图书管理过程中,需储存大量的资料信息。计算机系统可以系统地将这些内容存储。计算机系统可以把不同种类、形式、年限的图书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实现图书的规范化存储。2.2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准确识别用户查阅的信息。计算机系统在图书的管理中实现了统一的格式、精细程度、查询路径。计算机进行图书管理是采用数学方法,利用模块整理信息,迅速地识别各个用户所查阅的内容。系统不仅提供所查资料,还可以延伸到相关的词条,让用户得到具有广泛的价值信息。2.3计算机管理系统具备超大的信息处理功能。计算机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器,对各用户的要求具体、有效地管理。信息处理器能够保存和加工信息资料,实现有效地控制存储的资源。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直观的搜索界面给用户,使用方便,通过输入关键词,即可给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帮助。信息处理功能可以改善图书管理的程序。2.4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图书管理数据化。图书管理数据化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图书管理的重要途径。数据化是通过建立图书属性,采用控制软件,按窗口设定类型选择菜单。数据化管理就是将图书的相关具体项目编号,具体的程序对应具体的内容。大大减少了管理员的工作量。管理数据化将图书管理的原理、过程和结果统一整合,以达到数据的组织形式,按照一定格式显示不一样的风格。2.5计算机管理系统解放人力管理。在传统的图书管理中,借阅和归还工作非常复杂和盲目。借阅工作人员多而效率非常低下。这使得在借阅过程中经常容易发生矛盾。借阅之后的归还工作同样容易出现差错。而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避免图书查阅过程中的弊端。系统设立了查询窗口、借阅人库维护、书库维护、还书期限等多种窗口,因此实现了图书管理的人力解放。2.6计算机管理系统可节约工作时间。采用图书开架借阅管理方式,大幅度节省了工作人员取书时间,而读者可直接进入书库选取想要的图书,节省了读者查找目录时间,提高了图书流通率。除此之外,开架借阅方式有利于工作人员更快地查找图书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工作人员可有充分时间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计算机技术对图书管理工作中的流通管理环节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电脑端的借书系统可以快速清楚地完成借书登记以及还书注销工作,完美取代传统繁杂的借书步骤。而且,对于相关图书过期不还的现象,电脑管理系统可以及时地打印催还书通知,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图书馆内图书的使用效率。

3结论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建立适当的图书管理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使图书管理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对图书管理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3]。本次研究我们分析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是为今后的图书管理事业提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军雄.简析影响图书馆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因素[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4,30(2)7-10.

[2]姜河.基于RFID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J].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规范图书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图书管理;优势;应用策略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已经逐渐显现,同时还被广泛应用在很多行业领域当中,作用巨大。同时,很多企业、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其中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着人们正常学习。为了改善当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状况,相关人员不断应用信息技术,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建立现代化的图书管理系统。

1图书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1落后的图书管理机制。落后的图书管理机制是当前图书管理工作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该问题的出现与内部工作中管理规范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内部管理人员出现职责较差、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影响着图书馆的运行效率。与此同时,为了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电子图书被引进,但是相关人员并没有对其展开正确管理[1]。1.2低水平的图书管理效率。图书管理工作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为:①图书管理的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管理能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②具体的管理工作上没有切实可行的规范,以致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③办理图书证、借阅书籍等方式比较传统、落后,也影响着工作效率[2]。1.3员工责任心缺失。有责任心是一个员工的重要品质,由于图书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管理人员更加需要培养自身的责任心,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大多存在着责任心较差的问题,仅将图书馆看作借还书籍的地方,忽视了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特征。除此之外,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待加强,在展开管理工作的时候,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限制了其综合素质的提升[3]。1.4单一的图书管理数据库。建立数据库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拥有一个完善、全面的数据库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信息的共享。当前的图书管理工作中,缺乏建立数据库的认识,同时已有的数据库呈现出信息内容不全面、单一的特点,影响人们的体验效果[4]。

2图书管理工作的改进办法

2.1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作为图书管理工作的主体,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和专业能力占有很重要位置,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管理人员需要坚持提升自我,以更加过硬的本领来完成图书管理的工作。同时,在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时候也应该注重加强责任意识,拥有强烈的责任心,用心展开图书管理工作[5]。2.2加强图书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是一个潮流和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已经习惯了信息化技术的存在,因此图书管理工作必须要进行变革,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从而进一步促进管理方式的改变和效率的提升[6]。2.3改善图书管理工作的服务品质。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中的服务内容只包括借还书等,然而随着海量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资源和信息进入到图书系统中。为了减少人们在借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不断提升管理服务的品质。管理服务品质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图书管理体系的变革、图书管理服务内容的增多和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三方面。

3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优势

3.1推动传统图书管理服务工作方式的变化。传统意义上,人们将图书馆作为一个借还书的服务平台,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图书馆已经是一种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它不仅为人们提供借还书服务,还不断为人们提供跨平台的多样化网络信息查阅和获取服务。3.2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和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人类进入海量数据时代,在这些数据信息中仍然存在一些毫无营养的信息,这个时候,图书管理人员就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和识别,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专业的资料,促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3.3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图书管理工作中花费的人力和物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可以不再手动对信息进行分类和整合,能够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放在重要工作中。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图书管理的工作方式,提升图书管理人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水平。3.4转变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在人们传统的认知中,图书管理员就是负责图书的借还记录和图书整理工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化的设备可以代替图书管理人员展开记录工作,同时管理员本身的工作内容也在改变,逐渐朝着信息的提供者方向迈进,当前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信息也是其主要工作。3.5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图书的内容。在图书管理的工作中,书本、报刊、杂志等是信息的主要承载方式,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内的馆藏内容逐渐多样化,电子书、光盘、互联网等都可以作为信息承载的方式。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图书馆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中问题

4.1建立信息库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难点。很多高校都将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作为改革的目标,但是在具体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信息库的建立就是一个难题,建立信息库就是要求相关人员将现实中的所有资料和信息转化成电子版,然而,这方面的技术还不太成熟,同时对相关人员的要求也较高,这就使得建立信息库的难度不断增加。4.2信息资源及时传递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图书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保证图书资源和信息的先进和及时性,及时的信息动态有着十分重大的价值,但是图书馆能否对最新信息动态进行掌握需要满足很多条件,除了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之外,对于具体的管理软件和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资源能否及时传递是主要的问题。

5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的具体措施

5.1图书馆信息设备配置水平的提升。当前,图书馆内部的工作设备十分落后,还存在软件和硬件不匹配的现象,基本上不能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为了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相关人员需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图书管理设备的质量,使其可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工作,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服务。5.2图书管理工作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实现。图书馆的互为独立特征使得信息资源的共享难以实现,但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图书馆中,可以为图书馆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和能力,主要可以表现为它能够实现图书馆之间的网络远程服务,这样图书馆就可以展开信息的交流工作,从而弥补自身的缺陷,发扬自身的优势。5.3图书管理网络远程服务的提供。随着人们信息需求的多样化,某地区内部可能会出现当地的图书馆无法满足其需求的现象,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远程服务来解决,该种方式主要是将不同地区的信息服务终端连接起来,这样各地的用户都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从而实现现代信息的广泛交流和共享。5.4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为了正确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对先进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提升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习惯了传统管理方式的图书管理人员,其自身的认知、工作能力、管理方式等都停滞不前,而引入新技术可以激发其提高管理能力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6结束语

文章将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里中的优势和应用策略作为叙述的主要内容,对当前图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叙述,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并指出了图书管理应用现代化技术的优点,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难点,最后指出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希望从配置、共享、远程服务和素质4个方面促进图书管理工作进步,不断推动图书管理系统向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民.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J].明日风尚,2018(4).

[2]张熠.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J].科技尚品,2017(9):176.

[3]任咏梅.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8(5).

规范图书管理范文篇5

1信息化视角下的图书管理模式

1.1内涵

所谓在信息化视角下来创建图书管理模式,可以简称为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该种模式实际上就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技术来实现图书管理。该种模式与传统的模式相比,加入了信息技术的使用,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推动管理人员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的智能化、信息知识储存方式多样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其根本就是将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与图书管理相结合,使得我国当前的图书发展,可以与科技信息的发展形势相匹配。从而推动我国整体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发展。

1.2特征

将信息技术引入图书管理中,自然可以得到与传统图书管理不同的效果,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应该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图书借阅服务的“便捷性”。在图书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让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同步化,在借阅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以面对面的形式,还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第二,图书储存的“无限性”。传统的图书管理,纸质图书管理,需要多少对应的空间场所,才可以实现图书的收藏。而信息技术下的图书管理,它是以虚拟网络作为储存场所,因此,图书馆的可收藏容量将会大幅度上升。第三,图书内容的“共享性”。传统图书管理模式下,各个图书馆的信息内容都是以纸质为媒介,在借阅的过程中,需要以实际馆藏来作为基础。然而,信息化图书管理,可以有效地将多个图书馆连接起来,使得其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不必太拘泥于信息的需求,从而最大限度的去寻找信息。

2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建设的必要性

2.1提升图书馆的存在价值

受到信息技术的冲击,使得传统的图书馆存在受到严重的质疑,甚至有不少呼声,都希望可以直接关闭图书馆,从而实现资源的节约。然而,图书馆的存在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是文化的象征,具有不可取代性。因此,图书馆必须存在。然而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使得其使用价值降低,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其存在价值。

2.2整合图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图书馆作为信息的收纳中心,在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信息地位。然而,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相对滞后,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整合我国当前的图书资源,使得原本相对较为分散的图书资源集中化,然后再将其存入网络之中,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

3如何建设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

3.1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

在传统的图书管理中,图书管理人员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管理技能相对较差。信息化图书管理,必然会引入新型的技术来作为支撑,因此,在图书管理人员的选择上,需要适当地提高其素质,对其管理技能与信息技术相关技能需要有所要求。

3.2引进信息管理技术

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必须要信息技术来作为支撑。因此,在建设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时,需要引进信息管理技术。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图书管理整体滞后的状况下,笔者认为可以统一引入,以提高其应用效率。

3.3改善图书管理的设备

设备是信息技术实现的载体,信息技术的实现需要对应的设备。传统的图书管理,需要一定的空间来作为支撑,而信息化图书管理则需要对应的硬件设备。这些在我国当前的图书馆中配置较少,且质量缺乏,面对该种情况,笔者认为需要对其加以改进,适当购入信息设备。信息设备的购入需要与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一致就好,不可过于追求先进化,避免提高不必要的图书管理成本。

4结语

规范图书管理范文篇6

一、正视图书管理工作,热爱本职工作

资料室的藏书量与日俱增,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程序、科学的管理方法是不可能管理好的,因为图书管理所包含的技术含量也非常高。新旧更替更加频繁,各种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图书管理者面对这样一个浩瀚的、不断变化的书籍的海洋,掌握它、发挥它的作用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而绝对不是简单的机械劳动。每个图书管理者必须理解这一点,认识到图书管理的重要性,正视图书管理事业。称职的图书管理员必须把图书管理当作自己的事业一样精心经营。热爱本职工作是空口而谈,要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去研究,积极地开展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图书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从而推动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态度和技能

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谢拉说:“服务,这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要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坚持贯彻“两心原则”———细心、耐心。

1.图书管理需要细心

首先,要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包括采购、编号、借阅、归还、流转、销毁等程序以及各个程序应该注意的问题、事项。模板的作用在于规范工作行为,指导工作开展,尽量避免出现错误,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要不定时的对库存书籍进行清点,核对电子台帐,确保对每本书的跟踪控制。尽量避免丢书、书籍破损的现象。

第三,及时补充货源,注意对书籍的有效性控制。确保每本书籍都有一本库存,满足日常的查找、参考。尽量做到新旧书籍及时更替和新书目录的及时。

第四,加深对书籍的记忆,熟悉图书大概使用内容,当新书入库时,应该尽可能地将其前言、目录浏览一遍,掌握其概貌,提高利用率。对旧书也可以利用排架、整架、修复、办理借阅、归还的机会,有意识地加深记忆,便于查找迅速,提供便捷。

2.读者管理需要耐心

图书管理的服务对象复杂多变,每个读者的读书目的也不尽相同,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这时候就应该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例如,对于不按规定办理手续的读者,要耐心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办手续,而不是只告诉他要怎么做,这样就会便于读者理解流程,而且也不会误解你是在故意刁难他,以后再借书就会按流程来办。

三、过硬的专业知识

1.专业知识的学习

工作之外,还要利用闲暇时间研读一些图书管理论文,了解图书管理的最新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对管理有所改进。

2.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图书管理从横向来看涉及到很多学科与领域,从纵向来看则应有各层次人才,因此要胜任这一岗位必须要加强相关专业的学习。

3.计算机专业的学习

图书管理软件的应用不仅方便了读者的借用,还简化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流程,使图书管理工作更加专业。虽然目前有的图书管理还没有达到这一水平,但这是大势所趋,要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规范图书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资料;信息化;策略

一、图书管理工作概述

图书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图书馆是专门储存图书资料的场所。长期以来图书管理主要靠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人工完成图书的收集、借阅、维护工作。首先需要对馆藏图书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分别整理,这样不仅有利于图书的日常管理,也方便读者查找借阅。目前馆藏图书资源数量日益增多,形式趋于多样化,资源信息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传统的管理模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效率低,易出错,无法快速便捷处理大量的资源数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图书管理中引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以信息管理为主,人工管理为辅,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模式的缺陷,而且将大幅度提高图书资料的管理效率,提高服务读者的能力。

二、目前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现状

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馆藏图书的保管和日常维护工作,二是为读者提供图书资料的查询及借阅等工作。目前在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都相对比较落后,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书资料管理相对封闭

基于多种原因,馆藏部分图书资料不对外借阅,因此形成了图书馆相对封闭的管理形式,被动式服务于读者。互联网时代,这种管理模式使资源更新严重滞后,妨碍图书馆的进步与发展,不利于图书馆向广大读者进行知识的传播和资源共享。

(二)图书管理缺乏规范,管理制度不甚健全

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缺乏经验,整个图书管理信息化工作开展比较缓慢,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管理模式。实体图书馆中存在诸如图书摆放混乱,电脑搜索图书位置不准确、工作人员效率低下、用户体验差等问题。部分网络图书馆存在图书划分依据不明确,归档不细致,出现重复划分,疏漏划分等问题,影响了读者借阅的便利性。

(三)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

传统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在于图书资料的借阅,模式单一,被动服务为主。这导致图书馆功能逐渐下降,工作人员缺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没有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搜索客户需求图书资料,从而导致图书馆客户量日渐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四)缺乏高素质图书管理信息化人才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必须有足够的对信息化理念具有较深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的管理人员,也就是说,要想建立起一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图书管理队伍,就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图书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懂得多方面的知识,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有效推进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阶段,很多图书管理工作者的知识素养并不高,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很多图书单位也没有树立较强的图书管理意识,所以资金的投入力度也很小,不能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所以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很难提高。

(五)缺乏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比,我国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水平还很低,要想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还需要做出很多努力。除此之外,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一些图书馆受能力限制,很难投入充足资金建设图书管理信息化,所以建设水平可想而知。这一问题正是我国目前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

(六)在管理工作中缺乏创新

现阶段,我国的图书资源非常丰富,可是图书馆对图书管理的水平却高低不同,有很大差别。一些图书馆并不重视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还是运用传统的管理方法,造成管理水平很低,没法提高工作效率,还使大量图书资源产生浪费,使管理成本和难度都大大增加。

三、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图书数量日渐增长,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大量非书资源的冲击,对图书信息的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图书资料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才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服务,达到知识传播,资源共享的目的。实现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是图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保护及共享图书资料

纸质资料在阅读和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纸张磨损,资料缺失,降低信息完整性。特别是一些重要而不可复制的资料的缺失,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图书资料信息化,可将资料保存至网络数据库,既不会因人为、时间等因素丢失,也不会在传播中损坏,从而实现图书资料共享。

(二)加快信息传递,更快更准获取资源

互联网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及利用率,读者可以在图书服务平台中,运用图书馆信息系统检索所需的图书资料信息,快速、准确地获取目标图书资料信息。

(三)服务模式被动变主动,提高图书馆服务大众的能力

在信息化管理中,图书馆工作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深度挖掘读者数据,详细了解读者需求,由原先的被动服务读者转变成主动服务读者,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利用信息技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还可以确定图书采购重点,实现图书资源的优化和合理布局,使图书资料服务工作得到本质的飞跃,提高图书馆服务大众的能力。

四、互联网背景下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体系

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应以系统管理为先导,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现代图书资料管理应全面引进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以系统论为主导,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把整个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视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实现系统的最优化,保证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二)提高管理人员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信息服务水平

传统图书资料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所以,首先要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信息化培训。工作人员除了需要掌握图书资料管理的学科知识外,还应掌握网络资料的收集、筛选,电子图书的归纳、整理以及网络图书馆使用维护等相关知识。图书馆可通过组织相关讲座﹑学术研讨﹑进行短期培训、在职进修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

(三)建立各种类型文献数据库,实现图书管理数字化

图书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必须构建通用性和标准化的图书资源数据库。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就是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各类型文献数据库,逐步实现文献资源数字化,增强文献资源的共享性、兼容性、易检索性和可传递性。加强纸质文献的电子化管理,对馆藏纸质资源进行分类,收藏价值高的纸质资源可通过扫描、文字识别等转变为数字或者光盘资源,提高其可储存性,实现资源管理的数字化。

(四)加快网络化建设,加强馆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单个的图书馆不可能馆藏所有的图书资源。要实现资源共享,图书馆必须加强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在实现馆内共享的基础上,加强各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合作。打破不同图书馆之间的隔阂,将图书资源的作用在读者中间得到最大化发挥。

(五)强化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

要想收到较好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果,就一定要拥有具有较强信息管理素质的人才。因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有着较高的系统性、综合性、技术性,因此对于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高的要求。相应单位必须重视此项工作,并投入相应资金强化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保证图书管理工作者具有比较强的设备维护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此外,还要积极培养相应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从而使员工树立较强的分享、互助、合作的工作意识。

(六)积极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新技术涌现出来。因此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候,相应的管理者必须及时关注信息技术发展,这样才能及时地引进前沿设备和技术,从而有效提高信息化水平,进而向读者提供更为人性化和方便的服务。在日常工作中,新书上架后相应的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在网络上更新信息,还要使其处于置顶位置,这样读者才会更加及时方便地了解这些信息。

(七)积极创新管理方式

图书管理工作者必须全面了解有关图书管理方面的信息,实现与时俱进。能够按照以往图书馆发展历史及当前信息化建设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提出有效建议。此外,图书馆必须积极引进电子书,从而跟上时展步伐。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图书肩负着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的使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能力,培养专业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更好的为用户提供全面、贴心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彩霞.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190.

[2]刘兴华.网络冲击下的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探讨[J].信息化术,2013(5):188.

[3]韦金飞.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24)47-48.

[4]鲍先琬.现代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基本设想[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124-125.

规范图书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典藏;图书馆;图书管理;管理制度

一、引言

为了能够方便读者更好地利用馆内各项图书资源,高效开展各种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还需要正确认识典藏及其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价值作用。并主动立足自身实际,探寻更多行之有效的图书典藏工作路径,使得图书管理成效得以进一步优化。

二、典藏的简要概述

在图书馆常规业务流程当中,图书典藏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旨在方便读者快读、准确地获取各项所需知识信息。并通过切实结合读者需求,在积极引导其提高对馆内藏书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对藏书范围、来源去向等进行相应控制并科学处理馆内藏书。具体来说,图书典藏工作主要包括图书排架、倒架与储藏、图书验收校对、归整审核馆藏目录等[1]。通常针对图书典藏工作,馆内会专门设置相应的典藏部门,其通过积极与馆内其他部门进行协同合作,共同深入落实图书馆图书管理。

三、图书馆图书管理中典藏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信息反馈对接读者。在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中,需要构建完善的图书信息资源,使得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馆内典藏部门需要调查统计读者借阅量,以此为基础对读者阅读喜好、阅读需求及阅读行为习惯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及时将得到的分析结果反馈至采购部门,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采购图书,既可以有效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同时也可避免出现图书资源浪费的情况。以笔者所在图书馆为例,馆内典藏部门通过长期对馆内读者的阅读类型、阅读行为等进行认真观察,在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掌握读者借阅量,把握其最感兴趣的图书类型和借阅需求后,将最受读者喜爱的图书放置在馆内显眼位置,便于读者随时翻阅并有效激发其阅读兴趣。针对部分学生读者群体经常需使用的工具书、教辅书,原本典藏人员统一将此类图书存放至库藏室内,但在发挥典藏信息反馈作用与该类读者群体直接对接下,典藏人员直接将工具书和教辅类图书调配至资料检索处。学生只需利用馆内信息检索系统键入相关关键词,即可快速查阅、浏览所需图书。而图书馆也可立足读者的实际阅读量,对图书采购量进行相应调整。(二)有助于优化配置图书资源。典藏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另一大重要价值作用,体现在有助于实现馆内图书资源的优化配置。典藏部门在管理馆内图书前,需要采编部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规范完成图书采编,而后由典藏部门对所有完成采编且符合规定要求的图书,对其数量、名称、序列号等进行统一登记[2]。以笔者所在图书馆的采编部采购一批新书为例,当新购图书数量较多时,典藏人员将依照图书具体类型及内容将其科学分类,分成两部分分别用于典藏和供读者任意阅读。当新购图书量不多时,典藏人员将主要调配此类图书资源供读者自由阅读,以充分发挥图书应有价值作用。在此过程中,馆内典藏人员需要对新购图书进行编号,该编号相当于图书的“身份证号”。读者在查找所需图书时,只需利用馆内信息检索系统输入该编号进行有效索引,准确获取所需图书。同样,在验收图书时,典藏部门通过根据读者据图需求,将各类图书放置在有文献检索之处,不仅可实现对馆内图书资源的合理调配,也可为读者查找、阅读所需图书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图书管理服务成效。(三)有助于图书除旧更新清点。图书馆图书管理当中,典藏所具备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有助于馆内图书的除旧更新与全面清点。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逐渐发展和愈发多样化,馆内图书资源也需要及时更新更换,否则将影响图书资源价值作用的有效发挥。这也要求在图书馆进行图书管理时,工作人员需有意识地更新馆内典藏图书,保障其具有较高时效性和多样性[3]。针对馆内存在严重破损或过于老旧、利用率极低的书籍,也需要工作人员将其及时提出,并将利用率更高的最新图书放置在原位置上。在这一过程中,馆内典藏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及时、认真登记各项图书资料,并对其质量情况进行全面清点。如笔者所在图书馆中的典藏部门,通过详细调查统计图书借阅量及其他相关信息,确定其中利用率较低的上架数目,将其及时换下而后放置采购部门按照读者最新需求及其借阅量较高的书籍类型所采购的新书。在切实满足读者阅读需求之余,也有利于优化馆内典藏图书结构布局,提升整体典藏工作质量与图书管理服务质量水平。

四、关于典藏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重要性发挥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为使得典藏能够更好地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作用,本文认为图书馆首先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典藏管理制度。一方面,典藏管理制度中需要对包括典藏部门、采购部门在内的图书馆各部门工作人员,在典藏工作与图书管理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进行统一明确,将责任落实到位,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典藏,并充分了解其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自觉配合典藏人员共同完成图书馆各项图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典藏管理制度还需要对图书分类与图书编码的具体标准、方式以及图书采购渠道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化和明确统一。为图书馆规范化、标准化地完成典藏管理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指导依据。最后,本文认为在典藏管理制度中,图书馆也应当有意识地将相关奖惩措施列入其中,例如对于馆内装帧不合格或是盗版图书,需要在及时将其剔除的同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责任追求和相应惩处。而针对读者满意度较高,能够主动为读者提供个性化、高质量图书借阅等服务的工作人员,则需要对其给予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以此有效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内在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图书馆典藏管理工作中,为全面优化图书馆图书管理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二)灵活运用多项先进技术。在信息化时代下,图书馆典藏图书资源总量越来越多,为了能够高效完成图书管理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典藏在其中的优势效用。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主动转变自身保守的管理理念,在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更多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引入其中,从而有效加强图书馆典藏管理信息化建设。例如笔者所在图书馆,典藏部门人员在进行图书编码录入与归整审核时,通过对馆内现有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与局域网等优势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利用,而后运用专门的数据库与编码工具软件,配合使用扫描仪等其他现代化设备。使得典藏人员能够快速、精准地完成海量图书编码工作,所有图书编码将根据图书类型等自动进行分类整理,并妥善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馆内工作人员与读者用户,可直接运用数据库中的检索引擎,键入相关图书编码即可快速获取其想要的图书信息。(三)严格管控图书资源质量。根据上文可知,典藏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对于图书资源的除旧更新与全盘清点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基于此,图书馆有必要加强对图书资源质量的严格管控,典藏人员需要定期对馆内图书进行查询、审核,及时淘汰馆内破损、老旧的图书以及盗版图书、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的图书。在根据典藏部门调查统计得到的读者借阅量等相关信息数据,对读者阅读喜好、阅读行为等进行分析后,有针对性地采购新书时,相关工作人员同样也需要利用正规采购渠道完成新书采购。所有采购的新书还需采用抽样检验的方式,对其装帧情况、纸张质量、文字清晰度等各方面进行严格审核。图书馆还可以鼓励广大读者参与图书资源质量监督管理中,引导读者利用馆内微信号、意见簿等途径,及时举报其发现的馆内劣质图书资源。在读者与馆内工作人员的通力配合下,使得馆内图书资源始终具有较高质量水平。为深化图书馆图书管理及各项阅读推广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图书馆需要主动根据自身实际,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尽快制定出规范完善的图书管理制度。并通过灵活运用更多的先进管理技术手段,重视加强对图书资源质量的严格管控,使得典藏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重要价值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图书馆在新时期下真正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曲才慧.典藏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作用[J].长江丛刊,2017(07):182.

[2]刘方方.图书馆图书管理中典藏的作用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7(08):196.

规范图书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图书管理;高效;JAVA;工作效率

1研究背景

图书馆管理是校园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业务,图书的阅读和学习是高校广大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源泉[1],目前学校图书管理系统存在工作效率低、安全性低、管理不规范等缺点[2]。因此,本文采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SpringMVC+Spring+Mybatis作为开发框架,开发出一套攀枝花学院图书管理系统,旨在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需求分析

本系统有用户和管理员两个角色。管理员的系统权限最高,管理员主要管理用户、图书、公告和借阅等信息。用户登录系统前需要先注册账号,登录后,可对个人信息进行管理;可对图书信息进行浏览及搜索、借阅及归还操作;用户可在留言板进行留言;可查看借阅图书记录,当图书到期时,系统发出短信提醒用户图书即将到期。

3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本系统的需求,可将图书管理系统分为用户管理、图书管理、公告管理、借阅与归还管理以及系统管理五个模块。1)用户管理模块用户主要对个人基本信息进行管理,用户需要先注册账号,然后才能登录系统对自己信息进行更新、查看。管理员可对用户执行搜索、添加、删除及重置密码等操作。2)图书管理模块图书主要由管理员进行管理,管理员可对图书基本信息进行录入、删除、查询及查看,管理员可通过图书信息进行模糊查询。3)公告管理模块管理员执行、更新、删除和查询公告信息,用户主要是查看、搜索公告信息。4)借阅与归还管理模块管理员可对图书进行借阅与归还操作,用户向管理员提出借阅图书的请示后,管理员对图书进行借阅操作,系统将产生借阅记录,用户可对借阅记录进行查看及搜索操作,管理员可对借阅记录进行搜索、查看、修改及删除操作,当图书即将到期时,系统向用户发送图书到期提醒的消息,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归还图书或者续借图书,若用户在借阅期间归还图书则不进行罚款,否则进行相应的惩罚。5)系统管理模块管理员可对系统进行简单的维护,可通过系统对用户进行密码重置,为用户分配权限。图书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1所示。

4系统实现

1)用户管理模块在用户列表界面中,管理员通过编辑操作可执行对用户信息更新,通过删除按钮,执行对用户删除操作,用户列表中可以进行批量删除,还可通过搜索框对用户进行模糊查询,用户列表界面如图2所示。2)图书管理模块管理员可管理所有的图书,进入图书列表页面后,可输入图书名或图书作者对图书进行查询,可通过查看、编辑按钮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管理员还可对图书状态进行修改,启用表示图书此刻可外借,禁用表示图书暂不外借,图书列表如图3所示。3)图书借阅与归还用户借阅图书时,管理员通过图书名或图书编号判断图书状态,若状态为“启用”则添加借阅信息,否则无法借阅图书。用户归还图书时,管理员通过图书编号或图书名查询图书是否超过借阅期限,若图书超过借阅期限,则对用户进行罚款,否则,点击归还按钮则完成归还操作。图书借阅与归还界面如图4所示。4)到期提醒当用户借阅的书籍离借阅到期日小于5天时,系统则会自动生成借阅到期提醒,提醒用户归还图书。借阅到期提醒如图5所示。

5结论

攀枝花学院图书管理系统采用SpringMVC+Spring+Mybatis进行搭建,实现了用户管理、图书管理、公告管理、系统管理、借阅与归还及到期提醒等功能,达到了高效管理图书的目的,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滢月.高校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9.

[2]欧阳志忠.基于ASP.NET技术的图书管理系统开发[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3]曾国清.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7):101-103.

规范图书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图书数字化;质量;安全;保密

图书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信息获取途径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是企业的重要信息资源和资产,它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中型企业具有组织规模大、职能部门广、下属单位多、层次复杂等特点。对企业而言,构建企业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是企业图书管理的最佳解决方案。完善企业图书管理,充分发挥图书资源价值,是企业开展经营分析、安全生产、人力资源、财务预算等管理分析和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为企业提供高层次科学决策服务的主要信息支撑,会间接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随着我国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图书数字化建设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建设工作的议题,是未来图书数字化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顺应新时展潮流和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举措。目前,图书数字化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我国大中型企业的图书基本上都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并且一些图书在数字化管理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与此同时,在图书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对于此问题企业必须给予格外重视。

1图书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企业对图书管理工作的日益重视,图书数字化管理逐渐走向成熟,图书数字化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图书数字化就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虚拟化技术、数字化设备、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专业技术,对传统的纸质图书信息内容进行收集、管理、保护等处理,再将处理后的图书采用电子文档的方式进行保存。而所谓的数字化则是通过计算机处理将图书信息、纸质信息转化为电子文档的一种技术手段。简而言之,就是一种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管理融合处理技术。当今,数字化图书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存储信息,而是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产生形成了诸多作用。首先,图书数字化的建设可以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图书管理工作中应用数字化,有益于图书管理的规范化。图书数字化建设,需要将原有纸质的图书文件的内容输入保存到计算机中,再对储存到计算机中的图书内容进行数字化管理。因此,图书数字化的管理需要企业的图书管理部门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将纸质图书储存到电脑中,并建立电子图书数据库,为之后数据资料的提取和使用提供方便。用数字化技术,图书数字化工作人员可以更准确和便捷地查询图书信息的完整与否,确保了图书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其次,利用数字化技术管理图书可以有效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运用数字化技术管理图书不仅有益于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整理和储存,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管理的错误,还有利于图书使用者的查取和储存,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质量。最后,图书数字化与传统图书管理工作对比可以显著降低工作成本:图书数字化的又一大优点就是降低成本、节省资源。传统图书存放需要大量的纸张和空间,对于图书的维护和整理分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但是图书数字化打破了这一约束,只需要有足够的计算机内部存储空间,同时对于图书后期的维护,只需要几个甚至只需一个专业人员就足够了。除了以上的优点,图书数字化还具有提高经济效益、可长期保存、增强图书保护等优势。所以,在追求快速、效率和质量的今天,充分利用数字化图书,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图书数字化质量保障的提升

2.1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新时代下的图书数字化管理对图书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图书数字化工作的最终成果好坏往往是由工作人员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决定的。为此,企业在招募和选拔相关工作人员时,应设置相应的门槛,有针对性地考察其职业素养,提高人才利用率,并且贯彻图书数字化管理“三审”责任制,坚持做好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确保图书数字化的质量。对于在岗职工,需要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活动,使其能熟练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图书管理工作,如此才能有效促进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提升。2.2选择合适的图书数字化管理软件并不断完善。企业应联系实际,选择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MIS系统等信息化软件,加强对软件的引进和利用,有序推进图书数字化工作。对于数字化图书管理软件,人们对其的认识层次不一,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图书管理人员在利用软件进行图书管理时,应多注意软件的工作流程,以避免在以后管理中经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人为性质的工作错误。当然,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注意对硬件设备的维护,对软件进行实时更新,保证应用软件的先进性。

3企业图书数字化安全保障的提升

3.1制定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图书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有价值性和保密性的信息,因此,企业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保密规章机制。在图书数字化过程中,不同的工作和程序交由不同的小组或人员进行,并制定相应的约束制度,例如制定保密规定,设置信息管理场所的保密措施,对图书整理场所人员的身份验证等。3.2加强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数字化为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为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图书数字化管理工作安全性和保密性的重要依靠。应该通过举办相关网络和信息化安全教育讲座、举行相关网络和信息化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以此杜绝在图书数字化过程中管理上存在安全隐患,人员上出现泄密行为。3.3设置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奖惩机制。企业建设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图书内容的安全及信息获取的便捷。面对重要的图书信息工作,企业应该明确图书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和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避免出现工作推诿做不到位、工作交叉相互干扰、工作衔接存在漏洞等情况,职责应落实到细节当中,必要时签署相关保密协议。在图书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并发挥企业有关管理制度,加强实施过程监管力度,确保图书数字化工作的安全。3.4进行定期图书备份工作。利用数字化进行图书管理工作具有高质、高效、节约成本等优点,但是,储存在计算机中的信息容易受到病毒、不法分子侵入、计算机损坏等因素导致丢失。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应在服务器配置安装专业安全防护软件,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解决图书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数据、应用、数据存储、隐私保护等方面安全问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该进行图书信息数据的定期备份,不仅要将数据进行更新,使图书数据不断扩充,还要将原图书与备份图书信息分别储存,避免图书数字化信息丢失。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网络和信息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图书数字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建设工作中的一项关键任务,图书数字化工作不仅要追求速度和效率,保证图书数字化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更是重中之重。企业应当加强对图书数字化工作的监督管理,实时完善相关软件系统及硬件设备,综合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保证图书数字化管理工作的保密性、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安全性,成功建设企业图书数字化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缪军.企业图书及档案数字化质量及安全保障问题探讨[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8(7):161,163.

[2]张璐.简述图书及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及安全保密控制[J].经营者,2015(7):34—35.

[3]刘涛.浅议我国图书及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8(13):69.

[4]周雪玉.图书及档案数字化的质量与安全保密控制研究[J].决策探索(中),2020(01):13.

[5]罗天香.图书及档案数字化的质量管理和安全保密工作的措施[J].卷宗,2019(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