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线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23:39: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在线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在思政教育的运用

伴随国内信息技术不断趋向成熟,教育资源日渐丰富,为追逐国内教育发展步伐,理应通过教学改革加强国内思政教育。在当前新形势下,思政教育的方式及理念已趋同且不断衍生出新的教学方式。在此背景下,在校教育以及翻转课堂成为当前国内课程改革的主流方式,在高校中得到广泛应用。就在线教育教学方式而言,利用网络信息化,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拓展到随时可以在线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言,一改往常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由被动传授改为主动学习,继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此实现教学目标。然而笔者在研究分析相关文献时,发现部分学者仅对单一在线教育或翻转课堂模式进行研究,尚未结合二者进行综合梳理。就此,笔者对二者结合的信息化综合教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进行研究,以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快速发展。

一、“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创新应用的必要性

(一)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本身涵盖范围及课程较为广泛,同时具备实践性、理论性、政治性三种特征。通过在线教育以及翻转课堂的双重教学模式,实现两个方面思政教育资源共享。一是教学资源与他人的分享。通过在线教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双向互动,教师能够通过教学平台将思政观念以及思政教育的资源分享到平台上,学生主动观看学习,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率。二是教学资源共享。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广泛,在进行理论教育时往往需要引入个例,而此种案例可以循环使用,如此可以实现教学资源自身共享性。(二)提升教学内容丰富度。在线教育可以扩展高校思政教育广阔度,具有更多的网络学习资源,促使学生高校的思政教育中的政治领悟、思想指导等方面具有学习便利性。而翻转课堂则可以让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效率,为促进思政教育开展夯实教学基础。如此,在线教育和翻转课堂结合能够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中的政治性,丰富政治教育的内涵。此外,可以让学生作为在线教育的主体,利用在线教育的便利性学习相关讲座、观看思政教育红色影片等。通过学生主动学习的形式,利用信息化促使学生学习更多的思政知识。(三)提高教学积极性。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方式仍然是以传统教育为主,因此即使单一性采用在线教育或翻转课堂,也并未具有显著效果。是以,为进一步提升教学积极性,应当促进在线教育以及翻转课堂的有机结合,继而将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两者充分结合以后,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当中,并将教师的作用由主导者替换为引导者,以此充分激发高校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且利用在线教育的广阔知识面,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学习思政教育,改善学生对于传统的思政教育死板化、固化,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创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具有局限性。当前在教育部极力推动下,多数高校针对“在线教育+翻转课堂”模式已经对应构建思政教育网络共享平台。然而多数平台仅对本校师生开放,并且设置校园网登录这一局限性操作,使用互联网则无法登陆查询。依据部分研究人员的调查研究表明,高校学生最常使用网站的地方是学校的宿舍,部分学生会在回家后登录,而这也成为大学思政教师的监督盲点。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权,但是部分学生也会拒绝学习,使在线教育以及翻转课堂这一形式流于表面,并未发挥“在线教育+翻转课堂”的真实作用,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与此同时,由于网络具有复杂性,学生极易偏离,对思政教育的新模式也提出较大挑战。(二)网络复杂性导致学生注意力偏离。伴随智能手机的深入普及和在学生中的广泛应用,并深入到学习、生活各个领域,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极易使得学生思想重心偏移。在线教育中,诸多学生会浏览背离正确思想的网络内容。大学生处于塑造期,在接触到这些错误内容时,会好奇观看,最终使得自身思想开始偏离正确发展,促使自身人生观与价值观发展畸形,与思政教育的教学思想背道而驰。虽然翻转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积极主动性,但部分学生的自控力不足,使“在线教育+翻转课堂”这一模式成为自由的学习模式,学习效率较低的同时,也无法体现思政教育以及“在线教育+翻转课堂”这一模式的最终好处。“在线教育+翻转课堂”与网络复杂性的斗争迫在眉睫。(三)在线教育平台缺少维护实施。“在线教育+翻转课堂”这一教学创新项目,对于学校平台开发要求较高,特别是在思政教育这一课程当中,需要上传视频、文字、案例等各种学习资源,需要平台稳定运营。目前多数高校已经听从教育部改革方针,开始建立自己的思政教育平台,但负责运营或管理的人员却相对较少。且当前多数高校并未针对思政教育设置负责平台内容管理的教师,使得平台仅在表面运营,运营内容针对思政教育方面的较少。此外,部分高校虽然考虑到在线思政教育的困境,设置专业思政教育教师负责运营,但是思政教师并不擅长网络技术,往往由于技术匮乏,影响到思政教育的发展。

三、“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创新应用路径

查看全文

疫情后智能在线教育研究

1“肺炎疫情”给全球与中国高校带来的挑战与思考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袭扰全球,给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带来极大不便,也给高校按期开学带来巨大挑战。据国际劳工组织2020年8月11日公报,全球超过70%正在上学或产学结合的青年因肺炎疫情受到不利影响,65%的青年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学习时长有所减少。疫情对低收入国家的教育影响更为严重,因为高收入国家65%的青年有条件接受视频教学,而低收入国家仅有18%的青年能够长期在线学习。对于国内来说,2020年春季学期,上千所高校开展了大规模在线教学,维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千余万名大学生通过在线课程完成了春季学期的学习任务,在线教育教学取得了斐然成就,大部分师生感到满意。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引人反思:此次在线教育教学给高校与师生带来了哪些变化?如何总结在线教育的经验与教训、得与失?随着秋季学期的开学,大批学生返校上课,那么疫情过后的高校课堂会是什么样?如何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何保障大规模在线教学能够达到传统课堂教学的等效效果?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新常态应该是什么样的?新一轮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浪潮会对高等教育带来哪些影响?本文将通过对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的回顾、总结与反思,提出疫情后新常态下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智能教育新形态以及智能在线教育的发展途径。

2中国高等教育界应对疫情的在线教学

2020年1月底和2月初,教育部先后关于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和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的一系列文件后,我国众多高校和教师纷纷行动起来,开展了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在春季学期,全国1450多所大学108万名教师开设了1700多万门次在线课程,有1770多万名共计35亿人次大学生在线学习,其中,一大批前期建设的慕课,尤其是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各个在线教育企业和互联网公司也积极做贡献,提供了110多个在线教学平台或网络平台,与高校联合推出了4万多门慕课。各慕课联盟组织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高校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及时了“关于支持高校疫情防控与开展教学的倡议书”,推动23个联盟成员开展“中国慕课在行动”活动,加强优质慕课推荐与推广应用、在线教学行动、师资培训等。此次在线教学实现了各高校大学生时时处处的学习,保证了新学期正常教学秩序。最典型的基本教学模式有4种:MOOC+SPOC混合式教学、在线直播教学、基于录播方式的教学、远程指导式辅导教学。在此基础上,广大高校教师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混合型在线教学模式,包括基于MOOC/SPOC的跨校“1+M+N”协同教学、MOOC+SPOC+线上翻转课堂、MOOC+线上课堂+答疑指导、自建MOOC+线上指导与翻转课堂、自建SPOC+直播+线上指导、异步/同步SPOC教学+录播教学、在线教学平台/工具+在线直播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直播实验教学、在线会议平台+远程指导、录播+短时直播+线上指导、广播式远程直播+线上互动教学、数字教材/讲义PPT+远程异步指导等。曾获得过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跨区域跨校在线开放课程‘1+M+N’协同教学模式”在此次在线教学中大放异彩;还有许多智能化在线教学工具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在线教学与在线实验的实施与质量评价提供了很大支持。这些在线教学模式与智能化在线教学工具是针对不同的高校、专业、课程类型、学习者群体和各处不同网络条件所实施的,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非凡成效。除了课堂教学的改变,许多高校还对毕业设计项目与答辩进行了调整与改变,转换成为侧重理论与建模的项目、基于数字环境的实验项目、基于智能化虚拟仿真的研究项目,更有把小微型实验元器件或仪器快递至学生家中做实验的打包邮递式实验项目,甚至还有由教师或研究生先在实验室按照毕业班本科生思路指导取得实验结果,再由学生完成分析的翻转式毕业设计项目。有许多高校的毕业生答辩是通过在线答辩或线上线下混合分布式答辩来举行的,还有不少高校的毕业典礼也是以在线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的。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里讲一个高校应对疫情开展在线教学的实例。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在1月底就提前对新学期应对疫情的在线教学工作进行了部署,调整了春季学期教学安排与网络教学实施方案,选择了在线教学精品慕课、平台与工具,开展了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培训、在线教学课件与资料、在线课堂学生班级组织、学校网络环境改善等工作。教师们迅速适应在线教学挑战,采用“一课一案”甚至“每人一策”制定在线教学方案。在春季学期,全校区有597位教师在云端开课625门(达1124门次),开课率达100%;选课学生超过110万人次,学生到课率98.6%。教师们选用了校本部与国家级精品慕课300多门次,在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慕课平台上开设了上百门MOOC/SPOC课,采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QQ群、钉钉会议、雨课堂等网络平台进行了数百场录播和直播教学,还组合使用MOOC/SPOC、录播、直播、线上指导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混合教学、在线交流研讨。上万名学生迅速适应和掌握在线学习模式,联网上线,通过云端参加在线课堂、在线组班、在线慕课、在线实验、在线答疑、在线指导、在线测验、在线考试、在线督导、在线学习智能分析、在线毕设、在线答辩、在线会议、在线就业招聘与网上签约等活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学习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2020春云端在线教学的故事》一书记录下了这段令人难忘、不平凡的教学实践的历史时刻。这是我国高校应对疫情,开展在线教学的一个成功缩影。

3在线教学给高校带来的变化

此次应对疫情的在线教学给高等教育带来了许多变化,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课堂的形态,也使政府、企业、慕课联盟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转变。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讲者转变为网络课堂主播与学习教练,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有效模式与方法,组织学生在线交流研讨;学生角色发生了转变,由听众转变为网络演员和运动员,全力投入在线学习,主动自学、互学、群学、研讨,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形态发生了转变,传统课堂变成线上课堂空间,既有MOOC/SPOC特色教学,又有翻转课堂,教与学、问与答有序并发,气氛活跃,精彩纷呈;大学角色发生了转变,由管理者转变为协调者与支持者,协调各种在线教学资源与平台,组织在线教学,在线监控课堂教学质量,并基于大数据分析及时进行精准管理与改进;政府角色发生了转变,由管理者转变为引领者与支持者,引导在线教学模式创新与规范管理,组织各界在线教育平台与资源,为高校在线教学提供多方支持;企业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教育资源的提供者转变为在线教育教学服务者与高校的好伙伴,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和周密,相互依存度更高;在线教育与慕课联盟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协调者变成了在线教学的倡导者与整合者,引导各慕课联盟成员积极开展在线教学,并整合联盟内外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培训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可以说,“互联网+”与“智能+”的在线教育改变了全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形态,使各个部门、高校、企业、组织和师生快速跨进了网络化、智能化在线教育世界。应该说,这是一次可喜的变化与进步!在此次应对疫情的在线教学过程中,各高校同样关注教学质量与效果,采用了各种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措施,包括在线集体备课、智能工具辅助教学、在线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在线教学研讨交流、与学生在线沟通与反馈、学生学数据智能分析等。从多次调查结果看,学生对于在线教学的满意度还是较高的。

查看全文

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实践

摘要:肺炎疫情时期大规模开展在线教育,得到了学习者的广泛认同和接纳,使在线学习成为与面授学习并行的常态化教学模式,做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线教学,高校校外学习中心大有可为。校外学习中心是高校网络继续教育发展壮大的有力助手,做好校外学习中心在线教学,必须认识到位、明确方位、准确站位、科学定位、提高品位“五位一体”。做到遵规守矩办学、坚守继教初心、合作探索创新、科技建设先行、丰富文化底蕴,才能提升校外学习中心办学水平,办出党和人民满意的高质量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关键词:网络教育;在线教学;学习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0年春夏肺炎疫情时期的“停课不停学”催生了在线教育“井喷式”现象,在线学习已经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在后疫情时代,高校网络教育已经由部分高校的试点成为广大高校的普遍行为,成为广大业余学习者乐于接受并优先选择的学习方式。由局部而普遍、由特殊时期到常态化时期,目前高校在线教学已经成为常态化的教育教学模式。作为高校网络教育合作单位的校外学习中心,经过疫情时期的“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考验,在常态化时期如何更好地发展在线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对此,笔者做了一些思考和有效的实践探索。

一、认识到位,做有理想守规矩的继教促进者

网络教育相对于全日制正规教育有其自身特点,业余性、碎片化、职业性、实用性、学历文凭取向性,决定了其招生和办学的特殊性,特别是在线教育的广泛开展给学习者提供了随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极大便利,但是也给网络教育招生和办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不正当竞争、招生虚假宣传、学习流于形式、考试徇私舞弊等不规范乃至违规现象屡见不鲜,教育教学质量受到社会关注和质疑。对此,济南金科培训学校学习中心按照政府主管部门《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做好驻鲁高校函授站、学习中心检查和调整的通知》《关于开展全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巡考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山东省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规范办学自律公约》要求,做到招生宣传遵规守矩,不为经济利益所驱使;做到一切为了学习者,做其学习和发展的热情服务支持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规范,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志存高远,做建设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忠实践行者;坚持契约精神,认真履行与合作高校达成的各项约定,做与高校合作的忠实伙伴。无恒心则无恒志,无恒志则事无成。济南金科培训学校学习中心在多年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循规蹈矩、规范办学和质量至上的职业恒心,同时,坚持放眼长远,将继教工作做成一个体系,而不单单是一个招生办学单位。而高远志向的核心点在于狠抓质量,根本方法是深化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关键点是运行高效的办学组织体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上的到位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我们的事业得到了不断发展壮大,短短几年就初步建成了遍布全省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与山东省内企事业单位合作,为齐鲁大地培养了包括本专科学生在内的近3万名各类应用人才。

二、明确方位,做继续教育的初心守望者

查看全文

高校法学专业在线教学趋势分析

摘要:高校法学专业开展在线教育,既要遵从高等教育和在线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契合本专业的学科特色与实践需求。以分类设计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资源建设为保障、以多样互动为方法、以案例教学为途径、以法理阐释为引领,是法学专业开展在线教学的六个要旨。未来,法学专业开展在线教学,将呈现基础课程均质化、前沿课程个性化、教学平台市场化、教学资源网络化、培养模式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法学;在线教学;高校;法理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在线教育成为新兴领域,在线教育市场成为互联网的一块重要版图。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使得居家办公、在线学习成为2020年中国和世界的流行词与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如何开展在线教育,如何把在线教育开展好,是迫切但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就高校法学专业而言,开展在线教育既要遵从高等教育和在线教育的一般规律,学习其他学科专业开展在线教学的成功经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又要契合本专业、法律实践领域和法治建设要求的学科特色与专门需求,设计好在线教育模式,保障在线教育质量。从未来发展看,既要考虑近期特别是肺炎疫情期间法学专业教学要求,也要思考法学专业在线教学的中长期趋势和发展规律。本文拟结合近年来在线教育的发展态势,以高校法学专业在线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为分析对象,就高校法学专业在线教学的要旨和趋势,略抒己见。

一、法学专业在线教学的要旨

1.以分类设计为前提。高校法学教育涵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其中,本科又可以区分为低年级、高年级和第二专业等类型,硕士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硕士又区分为本科为法学专业和本科为非法学专业两种类型。和其他学科专业一样,高校法学教育的课程有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扩展课程等区分。就能力培养目标而言,除法律人所需具备的法律技能和思维方式外,法学专业教育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还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考虑学业压力负担[1]。基于此,本文认为不同年级和类型的法学教育应当凸显各自的重点,法学在线教学必须深入分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和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本科低年级侧重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传授,注重开展法学经典阅读和法治国情教育;在线教学应引导情境设计和语境转换,帮助学生迅速完成从高中向大学、从外界压力型学习到自主激励型学习的转换。本科高年级着重法学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着力加强从材料中提炼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线教学应注重训练学生搜集整理法治实践素材,运用法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提升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法学硕士侧重本学科核心文献和理论脉络,围绕本专业的核心问题、重大问题、前沿问题开展学习研究;在线教学侧重对学生研究进展、阅读深度和理论梳理的指导和考察,着重引导和指导学生培养法学研究能力。法学专业硕士学位(法学)侧重实践能力培养和法学素养进阶;在线教学应围绕网络资源平台,培养锻炼资料检索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实践应对能力,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法学专业硕士学位(非法学)注重建立法学知识框架、形塑法律思维方式,强调知识迁移能力对法学专业学习的作用;在线教学亦应当围绕网络资源平台,培养锻炼综合运用本科知识和法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基础课程,更为侧重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的传授,在线教学要注重通过讲授和作业确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法学专业扩展课程,更为侧重知识运用和专业拓展能力培养,在线教学要注重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把已有知识扩展到新的知识域和问题域。2.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在线学习不仅意味着师生所处物理空间的变化,更在于教育理念的变化。从物理空间看,囿于互联网技术目前的发展阶段水平,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比,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即时互动还有差距,特别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和心理情绪的即时综合表现的把握还存在障碍。线上学习,弱化了教师的即时观察判断,更多依赖个体辅导、作业考查,在线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2]。从教育理念看,在线学习意味着教育理念从知识理论传授传播到知识理论创新建构的转变,更为强调学生通过在线自主学习并开展创新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因此,疫情防控情况下,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得更加突出,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转换[4]。就法学专业学生而言,构建自主学习能力,意味着以下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和锤炼:一是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学术文献、法律法规、裁判文书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应当设计相应的阅读指引和阅读书目指导辅导学生。二是知识重述能力,即对某一个知识点以自己的语言和逻辑加以重述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三是提炼问题能力,要能够从学术文献和法律资料中自主提炼具有价值的问题,结合所学法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是沟通交流能力,能够与教师、同学、亲友乃至陌生人交流,具备更强的沟通能力,综合民众感受,结合专业知识讨论问题。五是时间管理能力,在居家学习、线上教学的情况下,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处理好自己的学习时间与家务时间、休闲时间等之间的关系。3.以资源建设为保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下教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同时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当前,开展线上教学的可行性和优点,就在于互联网空间的充沛教学资源和优质教学平台。仅凭一本教材教授一门课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如何真正利用好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还在探索之中。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放大了这个问题,各教学平台限免开放教学资源和学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不足的问题,但仍值得我们结合各学科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做深入探索。与其他学科专业相比,法学专业在线教学的外部资源相对丰富,但属于法学教育自身的教学资源还比较有限:一是法学核心课程还未形成系统的、品牌化的线上课程资源,部分优质课程零散地分布于各教学平台;二是尚未形成具备重要影响力的法学教育线上平台,即无论是独立的法学专业线上教学平台,还是现有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法学教育板块,均需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权威性;三是法学教育所需网络资源缺乏高质量整合性平台,网络数据库之间的壁垒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构成了障碍;四是对法学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缺乏发展规划和质量标准,特别是对法律文本、裁判文书等类型法律资源,应当制定权威质量标准;五是各方面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还不够,特别是针对法学专业线上教学的专门投入还不够。就法学专业在线教学的外部资源而言,除了需建设将外部资源引入法学教育的有效机制和平台之外,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例如裁判文书网有近一亿件裁判文书,法学教育对其系统利用还很不充分;其次是法律实务人才的有机参与还不够,缺乏将实务人才规范有序引入在线教学的机制;最后是实习实训平台建设落后,法学人才的实习实训应当在全国层面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由中央政法机关和教育部协调推进建设。4.以多样互动为方法。在线教学意味着把大量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留给学生自主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独自学习、闭门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乃至学生与其亲友之间的多样互动和对话[5],应当成为在线学习的主要方式方法。由此,诸如翻转课堂之类的教育教学改革,将因为线上教学大力推广和外在环境约束(例如肺炎疫情),得到进一步深入实施[6]。通过较为周详的教学设计及其实施,学生将在多次互动中反复温习重要知识点。这些在互动中反复接触和思考的知识点,相对于教师讲授,学生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一是加强师生互通,包括所有学生在场的互动,规定答疑时间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小组)的互动,通过Email的答疑和互动,等等。师生之间的互动与精心设计的互动主题和作业方案分不开。就法学专业而言,后文将要讨论的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和法理阐释,均是设计互动主题和作业方案的切入点。师生互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去提炼和琢磨法律文本、案例、生活实践和阅读文本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重视学生互动,通过建立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班级竞赛等学生之间分工合作乃至竞争的方式,推动学生利用社交工具开展自主学习、交换学习资源[7]和沟通学习体会。实践中,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对同一知识点或者理论问题,收集若干裁判文书进行比较,从不同理论视角展开分析讨论,从不同诉讼参与角色展开思考等,都意味着在互动中对该知识点或者问题可能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对学生互动中的分歧点和共同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相关问题。三是互动形式多样,包括课堂讨论、留言互动、电子邮件沟通、作业批改等。互动过程的可记录性和教学过程的可测评性是在线教育的重要特点[8],教师可以通过更为便利的方式组织、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互动过程,并予以评价。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观评价性相对更高,多样化的互动能够对学生专业能力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从而尽可能避免单一测评方式的局限性。四是模拟具体情境。法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应当注重以实务情境为模拟,但这不意味着法学教育只关注诉讼情境的模拟,而是应该展现法律实务的多样性和全貌,对不同情境各有侧重。诉讼情境模拟,注重学生的角色扮演作用,强调角色间的争辩;非诉情境模拟,注重理解交易本质和合作需要;生活情境模拟,注重引导理解社会民众不同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立场。5.以案例教学为途径。案例教学是法学的特色。在线学习更为强调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和情感触发。法学教育不缺乏事例和案例,难点在于如何选择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事例案例和承载重要知识点的事例案例,如何帮助学生形成从事例案例中发现问题、提炼要点、展开分析的专业能力。一是重视发现生活世界中的代表性事例。以肺炎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为例,疫情防控要求减少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这意味着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来自互联网。教师需要及时关注互联网动态,从中发掘提炼好的事例和问题,引导学生从浩瀚的互联网信息中发掘其感兴趣并与学习直接相关的事例,从中提炼问题并加以讨论。学生日常使用的微信、支付宝、淘宝、抖音、微博等应用,日常接触的快递、垃圾分类、高铁、地铁等,都有可供讨论的丰富事例和裁判案例,关键是如何将其与所学习课程的知识点形成有机联系。二是关注法治事件,深入了解重大法治事件、重要制度变迁、热点案件背后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互联网为教师指导学生收集法治事件资料、分析理解背后的问题提供了便利。其中,整理分析法律法规的立法史资料,有助于培养法科学生的历史意识;系统分析巡回法庭、专门法院、机构改革等制度变迁,有助于培养法科学生的制度意识;研讨分析热点案件的法律问题及其社会反响,有助于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增强其社会意识。在线教学语境下,应当推动学生把更多精力和时间花在类似问题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之上。三是强化裁判文书研读。线上学习的弊端之一,是师生之间面对面研讨案例只能通过线上方式进行,缺少线下交流的即时性、“冲突性”,从而对知识点的深度掌握可能是不够充分的。但从另一方面讲,也为更加理性缓和地研读裁判文书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裁判文书所覆盖知识点,以及裁判文书中法院的立场和处理方式,都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入和鲜活地看待理论和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裁判文书需要相当的数量和深度,才能避免学生被个别或者少数裁判文书的立场所局限,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认知。6.以法理阐释为引领。在线学习凸显了研究性学习、深层次学习的重要性和优势。对法学教育来说,研究型性学习有助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9],对法学、法律、法治现象背后的法理加以追问和思考。法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应当是阐释法理。从具体教学方法来看,阐释法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阐释法谚中的法理。法谚是法律思想和法律智慧的重要载体,经由法谚,可以发现法理、传播法理、阐释法理和证成法理。围绕法谚开展教学,可以培养和检测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和分析运用能力。关键在于选择与知识点高度相关的法谚、设计针对性考查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谚中的丰富思想及其承载的具体法理。二是阐释法典中的法理。当代中国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法律中设计了总则部分,而总则部分的法律原则又是法理的典型载体。阐释法典特别是法典之法律原则部分的法理,对于掌握该领域基本的法律理论、法律精神、立法目的、核心问题、历史脉络乃至理论热点,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三是阐释典型判例中的法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公布的指导性案例,各级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是法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对象和素材。法学专业线上教学,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公开的、易获得的教学资料,组织学生研读思考,阐释其中涉及的法理。四是阐释生活中的法理,“由生活发现法理,以法理透视生活”。上文已经论及从生活世界中发现线上教学的素材,更进一步的工作则是阐释其蕴含的法理。应当逐步收集整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事例,将之体系化、规范化,将其与理论文章、裁判案例相关联,注重深入研讨那些对阐释法理、发展法理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活事例。五是阐释经典文献中的法理。经典具有温润心性、启发新知的独特魅力。法学专业学生阅读经典的对象应不限于法学文献,而应广泛阅读各学科经典。对于本科高年级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法学学科来说,研读经典、阐释经典中的法理,有助于其最快速度接近法学思想的高维层面。悉心阅读、反复讨论经典中的法理,是线上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法学专业在线教学的趋势

查看全文

线上教育发展前景探析

摘要:对线上教育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疫情防控期间,在线学习成为教育的重点抓手。线上教育的凸起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客观原因是网络发达,硬件设施完备,即将迎来的全面5G时代也将进一步改变教育方式。主观原因是人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这不仅是他们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的体现,更是高效率、快节奏的大时代给他们的鞭策。直接原因是国家政策的引导,规定了数字教育要迎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根本原因是源自强大综合国力的民族自信心,能够在疫情防控期间给人带来希望。对线上教育发展前景进行了若干思考,认为线上教育成为常态学习方式不现实,因为海量的网络资源鱼龙混杂,不少家长对在线学习的实际教育质量存疑,学习者和施教者隔着屏幕,仅透过网络难以实现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一刀切”的授课模式难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诉求,学校还是会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育更适合成为主流的辅助学习方式。

关键词:线上教育;发展前景

线上教育(Onlineeducation)也叫远程教育、在线学习,是利用信息互联网技术和科技实现跨时空内容传授的学习方法,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更方便快捷。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互联网平台的打造,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传统的教学模式正悄然发生变化。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从2016年的1.04亿猛增至2019年的2.59亿。2011-2018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短短8年时间,从574.9亿元增长至2600亿元。受年初肺炎疫情影响,学生不能如期开学,在线学习便成为了教育的重点抓手,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1线上教育访问量激增的背景

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发文,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此号召下,几乎所有教育机构或平台都展开了激烈竞争,学而思网校、新东方在线等资深网校依托自身优势狂揽生源,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也顺势而起,促进了在线教育行业的大发展,上百项公益课程全面上线,加速了整个市场的变化。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年初至今,我国13家在线教育公司的市值已累计上涨近800亿元。今年春节期间,使用腾讯课堂进行在线学习的师生人数较以往增长了近128倍。

2线上教育凸起原因

查看全文

建筑学专业线上教育开展研究

摘要:2020年疫情的发生改变了人类的日常生活,传统教育方式发生改变,教育模式从线下转为线上,各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日常教学工作,保障基本的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本文基于疫情背景下华中地区高校建筑学线上教育模式通过统计学方法整理华中地区各高校线上教育开展情况,探讨各高校建筑学教育线上教学效果,探究线上教育对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影响,为建筑学专业建立线上教育模式提供建议。

关键词:在线教育;统计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

一、建筑学专业在线教育发展

中国信息化基础设施覆盖面广、设备先进、使用效率高,且互联网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技术和载体支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等学校建筑学教育对优质、灵活、个性化的教育资源的需求较大,为在线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目前国内的在线教育大多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欧美国家线上教育早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已开展线上学位教育,其中美国的线上学位教育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美国大学中三分之一的注册学生通过完全在线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完成其学业,全美大学里有超过60%的大学提供纯线上学位,如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等。国外大学在线教育发展成熟体现了对于教学技术手段的全方位引入和支持。目前国内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高校组织教学水平的提升。对建筑学专业而言,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可基本确保高校的正常教学工作。随着教学工作不断推进,加之建筑学教育的鲜明特色,如何保证线上教学质量是线上教学面临的难题。课程教学组织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从已有成熟的经验来看,线上教学有着自身的教学规律,对于线上教学的大纲设计、备课、授课、考核、评价、反馈等教学环节与线下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上主导作用趋于弱化,而课后的作业、辅导、答疑、讨论及反馈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占了较大比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

二、建筑学专业在线教学——以华中地区为例

1.建筑学专业在线教学相关分析根据华中片区建筑院校提供的教学资源等基本信息以及在线教学总体概况,2019-2020春季学期华中片区26所调研建筑院校首批开课共973门,包括既有的线上课程215门与新建线上课程718门。2.不同类型课程的在线教学情况分析为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各院校教学团队采用多种网络授课平台与教学辅助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课程类型灵活调整教学方案,既保证了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稳定性,同时为长期化、弹性化的在线教学做好准备。总体上看,华中地区包括处于疫情中心的湖北武汉,在疫情期间专业在线教学基本稳定。(1)理论课:课程以授课教师借助网络平台直播讲解(PPT)为主,以既有的线上教学资源为辅。利用互联网平台授课,教学灵活高效。各校均以直播、录播和在线答疑等方式结合授课。教学资源以高校自建为主,利用网上慕课资源为辅。理论课线上教学较为成熟,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反馈较为满意。(2)设计课:网络授课对设计类课程教学影响较大,疫情对实地调研等原定课程安排产生较大影响,各高校以居家抗疫为布置学习任务的前提,对课程授课方式及工作内容做出相应调整。线上教学可以满足线上图纸分享、实时改图和师生互动的需求,但教学过程中,基地调研、模型制作环节比较难以开展,受网络不稳定的影响,现场互动及体验感稍显不足。湖北院校如华中科技大学设计课联合其他兄弟院校(如文华学院建筑系一年级)进行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同步开放线上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反馈效果。据相关调查统计数据可知,设计类课程线上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新颖性、反馈及时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线下教学,毕业设计各高校均正常开展,采用与设计课类似的线上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平台保证教学效果。(3)美术课:作为更加注重观察和实践的美术课,华中地区院校普遍反映依靠线上各个平台进行美术教学、评图是可行的,相比线下教学受众面更广,信息传递更为高效,学生作品通过网络呈现效果不佳,不如现场教学直观。但线上教学可提供课程回放,给学生提供了反复学习、加强学习效果的机会,也有助于教师自我审视、反思和改进教学。(4)实验课:由于线上教学条件所限,华中地区部分院系选择将实验课教学调整至返校后集中进行。少量基于计算机的实验课程不再进行集中上机辅导,改为学生分散自主上机实验。河南各院校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利用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在线教学资源和虚拟实验室,结合教学进度进行实验课程的开设。江西部分院校的建筑物理环境课程中的实验环节采用网络视频动画模拟的方式进行,返校复课后再组织学生补做实验。湖北院校将多数需要在现场以及试验设备操作的课程结合直播和虚拟仿真实验在线上进行,不具备教学条件的院校,调整教学计划,推迟开课时间。(5)实践课:建筑学专业实践类课程大致分为三类:课程设计类:配合设计类课程安排的集中课程设计周,按照原教学计划与进度,有组织地进行,教师通过视频会议室进行设计的辅导与疑问解答。实习类:包含素描实习、模型实习、色彩实习、计算机实习、古建筑测绘实习。由于该类型实习独立性较强,且对课程前后顺序没有过大影响,需要结合现场完成,所以该部分课程调整至暑假学生返校后开课。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重视教学创新、大力推进开放式教学,结合此次疫情,以网络为纽带积极推进多方参与的毕业设计。要求选题结合科研与实践追踪中国发展热点问题,强化选题的开放性,推行校内指导教师与行业执业建筑师共同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利用网络师生共同互动交流、互相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沟通、指导、检查和考核,通过具有高效、即时、异地、互动、共享特征的新型教学手段,探寻基于技术变革和融合发展的教育生态优化道路。目前华中地区部分院校受场地、工具限制,疫情期间各校实习、实验、实践课程基本暂停,相关学校计划返校后集中补上实践课程。3.师生线上教学信息反馈——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此次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共收集数据639份,其中本科生484份,研究生112份,教师43份。(1)学生对在线教育的反馈:问卷对上课前的准备时间、上课状态、上课时间、教学效果、空间选择及线上授课方式等方面向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展开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由于居家进行线上教学减少了日常通勤时间,增加了睡眠时间,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上课良好的精神状态。学生普遍认为线上教学过程中设计课教学效果较差;理论课教学效果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评价不一致,本科生认为理论课线上教学效果良好,产生差异的部分原因是授课老师对网络教学不熟悉所导致(图1)。对于线上线下教学空间的选择,学生对两者态度基本持平,其中对于有小组分工的课程学生更倾向于线上教学(图2)。相比网络慕课学生更倾向于本校老师以直播或录播的形式授课,相比本科生,研究生更倾向于直播授课,有利于与老师交流讨论问题(图3)。在部分高校不能开展某课程的网上教学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愿意采用其他高校的同等课程替代,同时希望教学过程中本校老师提供相关指导。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支持在疫情结束后的日常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教师对在线教育的反馈:针对高校教师对线上教学相关问题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在教学过程中最大困难在于线上教学与学生互动不便、反馈不及时。2/3以上的老师倾向于直播(图4),这与学生的需求相同。在已经开展的网络教学中发现,相比线下教学,学生在线上教学中的互动交流有所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所提升。在今后教学中,对于理论课可采取线上教学为主,线下网络教学为辅(图5),设计课、实验课及实践课可采取线下教学为主,线上网络教学为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图6)。

查看全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分析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因大学生既是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最主要的群体,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以便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从而为社会输送出大量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在线教育背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措施

创新既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所以,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理应担任起这一重任,及时的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从而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含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等多种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而来的全新教育理念,其主要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实践活动以及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职业岗位,从而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其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教学活动,其主要观点可以分为:生产新的想法与整合所需资源来探求和鉴别时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组建企业的管理能力。

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

查看全文

疫情下在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2020年春节期间爆发的肺炎疫情给中国乃至全世界各行各业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教育行业也不例外。疫情时期无论是教育方面还是非教育方面都给在线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同时网络的不流畅、软件平台的不熟悉等也成为在线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面临这些挑战,主要从教师角度提出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从网络、平台、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后疫情时期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肺炎疫情;在线教育;线上学习;5G网络

肺炎的肆虐使得社会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从教育方面来看,教学模式的“被迫”转变就是此次疫情所带来的“副产品”。在此期间,线上学习、在线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成了此阶段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流,这很好的解决了疫情期间教育教学的问题,也使得广大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对在线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这对在线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机遇。但随着参与者的增多,教学活动的开展,在线教育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该如何应对也成了后疫情时期在线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1研究背景

1.1肺炎疫情概况。2019病毒病是2019年12月开始出现的,继“非典”之后的又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据互联网“肺炎实时疫情追踪”的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5月26日13:10中国累计确诊84543例;累积死亡4645例;累积治愈79767例。从疫情开始出现后,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感染者已经蔓延到全国各地,又恰值春节期间,扩散速度更为迅速。2020年1月20日,对肺炎疫情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全国人民听从安排,不拜年、不出门、不聚众,居家防疫。1.2在线教育发展现状。我国在线教育从出现至今,依次经过了萌芽期、中断期、恢复期、战略革新和起飞期。可以说中国在线教育的发展整体呈上升状态,尤其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线教育的发展更是得到了质的飞越。白胜楠在其“远程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中从文献发文量、关键词共现情况、机构及作者合著共现情况、文献引文分析情况这四个方面对2001-2017国内远程教育领域移动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后,得出远程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的发展处于持续增长态势。经调查及众多资料、数据显示,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现今的发展状况较为可观,其在未来也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疫情下在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查看全文

高校在线教学建设与实践探讨

摘要:肺炎疫情造成高校开学延期,在线教学在本次疫情阻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有目共睹,然其不足与短板亦集中显现。回顾高校课程信息化建设历程,理性审视在线教学的优劣,将疫情下短期的、被动的危机应对方案化为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契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创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或将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发展新路向。

关键词:肺炎疫情;课程信息化建设;在线教学;教学改革;民族地区;高校

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令全国高校不得不延迟正常开学时间,影响了常规课程教学。各高校针对疫情防控需要,全面落实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根据校情学情制定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实施方案,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优势,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改革创新,引导教师择优选用适合的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以及校内在线课程资源开展在线教学。在线教育也称在线学习,是指基于网络的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教学与学习活动。在线教学具有跨时空性、学习自主性、师生交互性等优势与特点。在线教学是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的自身变革。2012年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顶尖名校掀起慕课教育风暴,2013年慕课之风传入中国,并以其优质的教学资源,较强的互动性,学习进度自主等特点得到认可。随后中国高校、企业等开始建设慕课和课程平台,并成立了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推动慕课建设与共享。由此,2013年被称为“中国在线教育元年”[1]。近年来,虽有企业、高校的参与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与推动,但限于网络环境、传统教学习惯等因素,在线课程存在开发建设火热但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占比不高的局面。而延期开学使在线教育重回大众视野,尤其是高校在线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热度。然而在线教学是否仅为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热度退却后又将何去何从。本文旨在回顾高校课程信息化建设历程,对延迟开学期间内蒙古7所高校在线教学数据加以分析,以期为在线教学突破难题、破解障碍,实现疫情期间集中发力后的蜕变寻找突破口。

一、课程信息化建设历程:在线教学井喷式发展的根基

“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本科教学改革若干意见[2],这是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直接针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被称为“质量工程”。“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质量工程”提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全面推广和广泛使用“国家精品课程”,加强高等学校之间学分互认等,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并逐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稳定化、常规化。信息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高等学校要在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本科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质量工程”后,教育部组织“985工程”,高校先行启动了视频公开课建设试点,首批4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在“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及网易等3个网站免费向社会开放,这些课程是单向度的课程,没有师生互动内容。教育部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通知中强调:“这是我国高水平大学率先向社会推出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展示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大学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和社会责任、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历经5年,共8个批次99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陆续上网。“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3],这是在实施“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各项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具体举措,简称为“本科教学工程”。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基础上,“本科教学工程”提出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知识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组织高校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一批资源共享课。为推进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从2012年起,教育部将具有鲜明学科特色优势的非“211工程”高校纳入建设[4]。教育部从2017年起开展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认定范围是境内高校在全国性公开课程平台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完成两期及以上教学活动的全日制本科和专科层次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并提出以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创新创业教育课、教师教育课程等为认定重点。2017年认定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成都宣言”指出:深入推进“互联网+高等教育”,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推动高等教育“变轨超车”。加大慕课平台开放力度,打造更多精品慕课,推动教师用好各种数字化资源,实现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全球视野下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只有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核心使命,造就一大批堪当大任、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才能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要推动优质资源开放共享,重塑教育教学形态,紧紧抓住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变轨超车”。

二、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理性审视在线教学的优劣

查看全文

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在线教学探索

摘要:分析西藏地区高校计算机类专业面临的挑战,提出西藏地区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线上教学需要从模式设计思路、平台选择原则与平台方案确定3个方面做好顶层设计,介绍西藏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在线教学实践经验,给出藏区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在线教学建议。

关键词:线上教学;计算机类专业;西藏高校;教学改革;新工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高校在线教育教学改革将是必然趋势。在国家大力推动建设发展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是新工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专业课程尤其是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更是天生契合在线教育的实施。学术界和教育界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在线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文献[1]中认为推动计算机教育需要高度关注实践能力培养,并系统阐述了大规模开放在线实践(MassiveOpenOnlinePractice,MOOP)的概念、模型和体系;文献[2]中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工科应采用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混式教育”在线教育模式;文献[3]中通过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阐述引入信息化平台对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总之,学者们一致认为新工科教育势必要将传统教育与在线教育相结合,并提出了建设性方案。西藏的高校是中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是美丽新西藏建设,尤其是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受西藏地区地理、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西藏高校人才培养能力与中东部地区同等高校相比较为落后,特殊的区情决定西藏高校不能直接照搬照抄其他教育发达地区高校的线上教学模式。如何在有限条件下有效开展线上教学,成为西藏地区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

1西藏地区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在线教学工作面临的挑战

1.1西藏地区网络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在线教育的基本形式是通过网络进行教育和学习,良好的网络设备是在线教学的硬件基础。西藏自治区信息化建设起步晚,与中东部地区相比差距明显,部分地区的居民并没有实现百分百的互联网接入,一些偏远地区手机信号弱并且非常不稳定,同时受高海拔等恶劣自然环境的限制,西藏部分地区的电力供应极不稳定。1.2在线教学平台建设和资源储备滞后。虽然藏区各个高校都已引进一些在线教学平台,建设了一批在线课程,如西藏大学引进了智慧树平台,但是仅局限于开放通识性课程的应用。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学,缺乏针对性较强的核心课程。此外,计算机专业课程对交互性、实践性要求较高,而目前藏区高校引进的多数在线教学平台缺乏教师在线互动教学模块、实践模块等,主要依靠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书籍等方式自主学习,不能满足计算机类专业的授课需要。计算机类专业在线教学平台建设的相对滞后,导致各学校没有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相关线上教学资源储备。1.3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及经验不足。西藏地区网络信息技术及教学管理水平较之中东部地区发展迟滞,网络设施建设的相对落后和在线教学平台建设及资源储备的滞后,使得整个藏区高校的教学工作只能以传统线下教学模式为主,鲜有教师尝试在线教学,导致教师队伍在线教学能力和经验明显不足。线上教学工作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能够及时适应并使用好在线教学平台资源和工具;其次,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思路,打破传统线下教学的惯性思维,适应线上教学课前准备、课中授课、课后反馈的新要求;最后,教师需要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储备与专业技术提升,以满足线上教学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灵活性需求。1.4学生基础薄弱,能力参差不齐。西藏高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服务于西藏地区的建设需要,因此高校学生构成中藏区的学生占多数。藏区学生的文化基础整体偏低,高考录取分数也非常低,对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弱,知识需求相对不高。另一部分来自非藏区的学生相对文化基础较高,对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强,需求也就比较高。以往的线下教学模式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往往按照统一进度安排教学内容,存在一部分学生“吃不下”,而另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矛盾现象。线上教学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自觉性、自律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也给线上教学工作带来更大挑战,如何灵活安排教学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西藏地区计算机类专业在线教学模式设计与平台选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