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线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9 17:04:59

高校在线教育

高校在线教育范文篇1

一、“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创新应用的必要性

(一)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本身涵盖范围及课程较为广泛,同时具备实践性、理论性、政治性三种特征。通过在线教育以及翻转课堂的双重教学模式,实现两个方面思政教育资源共享。一是教学资源与他人的分享。通过在线教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双向互动,教师能够通过教学平台将思政观念以及思政教育的资源分享到平台上,学生主动观看学习,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率。二是教学资源共享。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广泛,在进行理论教育时往往需要引入个例,而此种案例可以循环使用,如此可以实现教学资源自身共享性。(二)提升教学内容丰富度。在线教育可以扩展高校思政教育广阔度,具有更多的网络学习资源,促使学生高校的思政教育中的政治领悟、思想指导等方面具有学习便利性。而翻转课堂则可以让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效率,为促进思政教育开展夯实教学基础。如此,在线教育和翻转课堂结合能够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中的政治性,丰富政治教育的内涵。此外,可以让学生作为在线教育的主体,利用在线教育的便利性学习相关讲座、观看思政教育红色影片等。通过学生主动学习的形式,利用信息化促使学生学习更多的思政知识。(三)提高教学积极性。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方式仍然是以传统教育为主,因此即使单一性采用在线教育或翻转课堂,也并未具有显著效果。是以,为进一步提升教学积极性,应当促进在线教育以及翻转课堂的有机结合,继而将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两者充分结合以后,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当中,并将教师的作用由主导者替换为引导者,以此充分激发高校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且利用在线教育的广阔知识面,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学习思政教育,改善学生对于传统的思政教育死板化、固化,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创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具有局限性。当前在教育部极力推动下,多数高校针对“在线教育+翻转课堂”模式已经对应构建思政教育网络共享平台。然而多数平台仅对本校师生开放,并且设置校园网登录这一局限性操作,使用互联网则无法登陆查询。依据部分研究人员的调查研究表明,高校学生最常使用网站的地方是学校的宿舍,部分学生会在回家后登录,而这也成为大学思政教师的监督盲点。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权,但是部分学生也会拒绝学习,使在线教育以及翻转课堂这一形式流于表面,并未发挥“在线教育+翻转课堂”的真实作用,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与此同时,由于网络具有复杂性,学生极易偏离,对思政教育的新模式也提出较大挑战。(二)网络复杂性导致学生注意力偏离。伴随智能手机的深入普及和在学生中的广泛应用,并深入到学习、生活各个领域,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极易使得学生思想重心偏移。在线教育中,诸多学生会浏览背离正确思想的网络内容。大学生处于塑造期,在接触到这些错误内容时,会好奇观看,最终使得自身思想开始偏离正确发展,促使自身人生观与价值观发展畸形,与思政教育的教学思想背道而驰。虽然翻转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积极主动性,但部分学生的自控力不足,使“在线教育+翻转课堂”这一模式成为自由的学习模式,学习效率较低的同时,也无法体现思政教育以及“在线教育+翻转课堂”这一模式的最终好处。“在线教育+翻转课堂”与网络复杂性的斗争迫在眉睫。(三)在线教育平台缺少维护实施。“在线教育+翻转课堂”这一教学创新项目,对于学校平台开发要求较高,特别是在思政教育这一课程当中,需要上传视频、文字、案例等各种学习资源,需要平台稳定运营。目前多数高校已经听从教育部改革方针,开始建立自己的思政教育平台,但负责运营或管理的人员却相对较少。且当前多数高校并未针对思政教育设置负责平台内容管理的教师,使得平台仅在表面运营,运营内容针对思政教育方面的较少。此外,部分高校虽然考虑到在线思政教育的困境,设置专业思政教育教师负责运营,但是思政教师并不擅长网络技术,往往由于技术匮乏,影响到思政教育的发展。

三、“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创新应用路径

高校在线教育范文篇2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袭扰全球,给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带来极大不便,也给高校按期开学带来巨大挑战。据国际劳工组织2020年8月11日公报,全球超过70%正在上学或产学结合的青年因肺炎疫情受到不利影响,65%的青年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学习时长有所减少。疫情对低收入国家的教育影响更为严重,因为高收入国家65%的青年有条件接受视频教学,而低收入国家仅有18%的青年能够长期在线学习。对于国内来说,2020年春季学期,上千所高校开展了大规模在线教学,维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千余万名大学生通过在线课程完成了春季学期的学习任务,在线教育教学取得了斐然成就,大部分师生感到满意。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引人反思:此次在线教育教学给高校与师生带来了哪些变化?如何总结在线教育的经验与教训、得与失?随着秋季学期的开学,大批学生返校上课,那么疫情过后的高校课堂会是什么样?如何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何保障大规模在线教学能够达到传统课堂教学的等效效果?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新常态应该是什么样的?新一轮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浪潮会对高等教育带来哪些影响?本文将通过对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的回顾、总结与反思,提出疫情后新常态下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智能教育新形态以及智能在线教育的发展途径。

2中国高等教育界应对疫情的在线教学

2020年1月底和2月初,教育部先后关于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和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的一系列文件后,我国众多高校和教师纷纷行动起来,开展了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在春季学期,全国1450多所大学108万名教师开设了1700多万门次在线课程,有1770多万名共计35亿人次大学生在线学习,其中,一大批前期建设的慕课,尤其是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各个在线教育企业和互联网公司也积极做贡献,提供了110多个在线教学平台或网络平台,与高校联合推出了4万多门慕课。各慕课联盟组织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高校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及时了“关于支持高校疫情防控与开展教学的倡议书”,推动23个联盟成员开展“中国慕课在行动”活动,加强优质慕课推荐与推广应用、在线教学行动、师资培训等。此次在线教学实现了各高校大学生时时处处的学习,保证了新学期正常教学秩序。最典型的基本教学模式有4种:MOOC+SPOC混合式教学、在线直播教学、基于录播方式的教学、远程指导式辅导教学。在此基础上,广大高校教师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混合型在线教学模式,包括基于MOOC/SPOC的跨校“1+M+N”协同教学、MOOC+SPOC+线上翻转课堂、MOOC+线上课堂+答疑指导、自建MOOC+线上指导与翻转课堂、自建SPOC+直播+线上指导、异步/同步SPOC教学+录播教学、在线教学平台/工具+在线直播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直播实验教学、在线会议平台+远程指导、录播+短时直播+线上指导、广播式远程直播+线上互动教学、数字教材/讲义PPT+远程异步指导等。曾获得过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跨区域跨校在线开放课程‘1+M+N’协同教学模式”在此次在线教学中大放异彩;还有许多智能化在线教学工具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在线教学与在线实验的实施与质量评价提供了很大支持。这些在线教学模式与智能化在线教学工具是针对不同的高校、专业、课程类型、学习者群体和各处不同网络条件所实施的,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非凡成效。除了课堂教学的改变,许多高校还对毕业设计项目与答辩进行了调整与改变,转换成为侧重理论与建模的项目、基于数字环境的实验项目、基于智能化虚拟仿真的研究项目,更有把小微型实验元器件或仪器快递至学生家中做实验的打包邮递式实验项目,甚至还有由教师或研究生先在实验室按照毕业班本科生思路指导取得实验结果,再由学生完成分析的翻转式毕业设计项目。有许多高校的毕业生答辩是通过在线答辩或线上线下混合分布式答辩来举行的,还有不少高校的毕业典礼也是以在线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的。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里讲一个高校应对疫情开展在线教学的实例。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在1月底就提前对新学期应对疫情的在线教学工作进行了部署,调整了春季学期教学安排与网络教学实施方案,选择了在线教学精品慕课、平台与工具,开展了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培训、在线教学课件与资料、在线课堂学生班级组织、学校网络环境改善等工作。教师们迅速适应在线教学挑战,采用“一课一案”甚至“每人一策”制定在线教学方案。在春季学期,全校区有597位教师在云端开课625门(达1124门次),开课率达100%;选课学生超过110万人次,学生到课率98.6%。教师们选用了校本部与部级精品慕课300多门次,在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慕课平台上开设了上百门MOOC/SPOC课,采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QQ群、钉钉会议、雨课堂等网络平台进行了数百场录播和直播教学,还组合使用MOOC/SPOC、录播、直播、线上指导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混合教学、在线交流研讨。上万名学生迅速适应和掌握在线学习模式,联网上线,通过云端参加在线课堂、在线组班、在线慕课、在线实验、在线答疑、在线指导、在线测验、在线考试、在线督导、在线学习智能分析、在线毕设、在线答辩、在线会议、在线就业招聘与网上签约等活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学习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2020春云端在线教学的故事》一书记录下了这段令人难忘、不平凡的教学实践的历史时刻。这是我国高校应对疫情,开展在线教学的一个成功缩影。

3在线教学给高校带来的变化

此次应对疫情的在线教学给高等教育带来了许多变化,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课堂的形态,也使政府、企业、慕课联盟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转变。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讲者转变为网络课堂主播与学习教练,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有效模式与方法,组织学生在线交流研讨;学生角色发生了转变,由听众转变为网络演员和运动员,全力投入在线学习,主动自学、互学、群学、研讨,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形态发生了转变,传统课堂变成线上课堂空间,既有MOOC/SPOC特色教学,又有翻转课堂,教与学、问与答有序并发,气氛活跃,精彩纷呈;大学角色发生了转变,由管理者转变为协调者与支持者,协调各种在线教学资源与平台,组织在线教学,在线监控课堂教学质量,并基于大数据分析及时进行精准管理与改进;政府角色发生了转变,由管理者转变为引领者与支持者,引导在线教学模式创新与规范管理,组织各界在线教育平台与资源,为高校在线教学提供多方支持;企业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教育资源的提供者转变为在线教育教学服务者与高校的好伙伴,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和周密,相互依存度更高;在线教育与慕课联盟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协调者变成了在线教学的倡导者与整合者,引导各慕课联盟成员积极开展在线教学,并整合联盟内外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培训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可以说,“互联网+”与“智能+”的在线教育改变了全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形态,使各个部门、高校、企业、组织和师生快速跨进了网络化、智能化在线教育世界。应该说,这是一次可喜的变化与进步!在此次应对疫情的在线教学过程中,各高校同样关注教学质量与效果,采用了各种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措施,包括在线集体备课、智能工具辅助教学、在线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在线教学研讨交流、与学生在线沟通与反馈、学生学数据智能分析等。从多次调查结果看,学生对于在线教学的满意度还是较高的。

4我国在线教育与慕课应用的经验与反思

4.1我国在线教学的成功经验。(1)坚持并实施了“政府引导、高校主体、企业支持、社会参与,师生行动”的原则和举措,有效组织了全国大范围跨区域跨界的政产学研协同在线教学活动。前几年对慕课“建、用、学”的推动工作,为此次应急在线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2)坚持结合中国实际,共建共享优质慕课,建设了一批国家与省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精品仿真实验课,以慕课示范引领在线教学,带动了全国许多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活动,优质慕课与智能化教学手段在在线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慕课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线上线下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促进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使得此次在线教学模式多样,在线教学平台多种,教学内容丰富,在线翻转课堂空前活跃。(4)坚持跨域、跨校慕课协同教学模式,以优质慕课资源与跨校教学组织,较好地解决了东西部和地区间的差异化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性,也使得西部高校在此次在线教学中借力不小。(5)坚持慕课与在线教学的系统性发展。通过立标立规,建立慕课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许多学校迅速适应在线教学,组织在线教学与在线质量监控及大数据分析,并采取了有效政策条件,保障了教学质量和在线教学的顺利实施。(6)坚持构建社会化慕课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企业与社会的参与为在线教学提供了可靠的在线教学资源、平台工具与服务支持。全国范围或地区慕课联盟/联席会为加强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密切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构建了全国范围的慕课生态体系。4.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反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高校信息化基础不好,仓促上阵,管理不力,应对混乱;不少教师平时的网络教学能力差,不熟悉在线教学,比较被动;有些学生不适应在线学习,主动学习能力不够,影响了学习效果;对于广大高校而言,慕课普及程度和对专业课的覆盖度还是有限,对有些课程支持度不够;有些在线教育平台难以承受巨大并发流量压力,出现卡顿现象;有些在线教育企业存在服务能力不足与不够规范问题;各地网络状况不同,有些流量受到局限,还有农村与偏远地区存在网络通信困难等。面对这些问题,应当成体系地建设和丰富我国高质量线上课程资源,支持各高校各专业的线上线下教学;不断建设与改进在线教育平台及其服务能力,发展智能在线教育技术,为在线教学提供有力支撑;系统化推进高校教学管理机制改革,建立适应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管理体系;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逐步形成我国在线教学的良性发展生态体系;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整体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激励教师与学生开展在线教与学的主观能动性;政府应继续发挥引导、支持与评价作用,激励高校在线教学的常态化发展。

5疫情后新常态下在线教育及其智能化发展前景

高校在线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网络教育;在线教学;学习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0年春夏肺炎疫情时期的“停课不停学”催生了在线教育“井喷式”现象,在线学习已经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在后疫情时代,高校网络教育已经由部分高校的试点成为广大高校的普遍行为,成为广大业余学习者乐于接受并优先选择的学习方式。由局部而普遍、由特殊时期到常态化时期,目前高校在线教学已经成为常态化的教育教学模式。作为高校网络教育合作单位的校外学习中心,经过疫情时期的“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考验,在常态化时期如何更好地发展在线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对此,笔者做了一些思考和有效的实践探索。

一、认识到位,做有理想守规矩的继教促进者

网络教育相对于全日制正规教育有其自身特点,业余性、碎片化、职业性、实用性、学历文凭取向性,决定了其招生和办学的特殊性,特别是在线教育的广泛开展给学习者提供了随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极大便利,但是也给网络教育招生和办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不正当竞争、招生虚假宣传、学习流于形式、考试徇私舞弊等不规范乃至违规现象屡见不鲜,教育教学质量受到社会关注和质疑。对此,济南金科培训学校学习中心按照政府主管部门《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做好驻鲁高校函授站、学习中心检查和调整的通知》《关于开展全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巡考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山东省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规范办学自律公约》要求,做到招生宣传遵规守矩,不为经济利益所驱使;做到一切为了学习者,做其学习和发展的热情服务支持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规范,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志存高远,做建设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忠实践行者;坚持契约精神,认真履行与合作高校达成的各项约定,做与高校合作的忠实伙伴。无恒心则无恒志,无恒志则事无成。济南金科培训学校学习中心在多年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循规蹈矩、规范办学和质量至上的职业恒心,同时,坚持放眼长远,将继教工作做成一个体系,而不单单是一个招生办学单位。而高远志向的核心点在于狠抓质量,根本方法是深化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关键点是运行高效的办学组织体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上的到位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我们的事业得到了不断发展壮大,短短几年就初步建成了遍布全省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与山东省内企事业单位合作,为齐鲁大地培养了包括本专科学生在内的近3万名各类应用人才。

二、明确方位,做继续教育的初心守望者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由学历补偿为主到服务终身学习发展,发生了教育理念的深刻变化。当今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正是终身教育理念指引下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而且教育需求侧空间很大,发展前景广阔。以山东省为例,2018年至2020年,全省成人高考报名数量分别为47.88万人、57.71万人、60.08万人,2021年、2022年全省全日制高职高专毕业生将分别有35.03万人和45.49万人,加上往届毕业生,今后两年成考人数会给我们带来很好的需求预期。但是,就高校校外学习中心而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对不能以不择手段的招生行为招徕学习者,而必须始终保持清醒认识,不忘继续教育初心,牢记继续教育使命,不辜负继续教育责任。继续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支撑。针对仍然存在的有些成教办学机构办学动机不纯、良莠不齐、社会质疑依然存在的状况,必须坚持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办学方针,把广育英才作为继教工作的目标和追求,把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作为办学责任;坚持把高等教育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信息、新技能传授给学习者,把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拓扩视野、改善结构、提高学历层次和能力、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职业工作需要作为合作办学的任务。应该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吸引学习者报名考试,帮助学习者坚定业余学习信心,提供优质学习资源,服务学习者学习过程需求,以坚定不移的继续教育初心和使命担当履行继教办学合作机构和继教工作者的责任。只要坚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终身教育的坚定守望者,不断强化办学主体责任,加强办学的事中事后服务与监督,积极宣传高校继续教育先进办学理念,用扎实的办学成果彰显继续教育办学特色,就一定能够打造出继续教育的优质品牌。

三、找准站位,做勇于探索创新的合作建设者

作为高校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在与高校合作中还必须做到站位准确,这就要勇于探索和创新,做建设性的共享共赢的合作者。作为探索、创新、建设性的合作者,不能平平庸庸、碌碌无为,不能习惯于被动地执行,而应该秉持真诚合作理念,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勇立潮头不退缩。几年来,金科培训学校校外学习中心加大建设力度,成为合格的高校建设性合作者。一是搭建高等继续教育信息化平台。济南金科培训学校既是电子科技大学校外学习中心,同时也与山东省内本科高校、高职院校进行了学历继续教育合作。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发现,部分院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长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用于在线学习的教学资源十分匮乏,而如果各校各自建设起专业门类齐全的学习资源,不仅经费投入大,而且建设周期长,短期内无法满足在职继续教育在线学习的需求,成为制约继教信息化进程的障碍。济南金科培训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技术整合各校专业优势,通过分工合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专业课程资源的建设工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更优质的学习平台,得到了合作高校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二是探索“学历+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办学模式。为了发挥新常态下在线教育的优势和功能,济南金科培训学校积极探索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远程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广大学历继续教育学员提供优质、灵活而便捷的学习支持服务,搭建了职业技能在线培训平台,提供教师资格证、健康管理师、会计证书等培训课程,同时与合作办学的企业、单位进行深度合作,有针对性地推介毕业生到各企业就业,既为学员提供了优质的学历教育课程和培训课程,提高了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也为企事业单位输送了高质量新型实用人才,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教育供给侧服务。三是以建设性举措做好招生。电子科技大学拥有以“双一流”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领衔的15个国内一流学科和众多高水平专业,这些都是招生办学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金字招牌”。由于激活了建设性合作的办学思路,把电子科技大学等合作高校的学科专业优势精心细致地向广大考生宣传介绍,吸引了众多考生,激发了广大考生的报考愿望,达到了真实可信的招生效果。

四、科学定位,做在线教育的科技先行者

顾名思义,在线教育就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开展的网络在线教育教学。从常态化在线教育发展趋势来看,进一步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将是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经历了二十年试点的高校远程网络教育,随着近年来慕课等在线学习模式的构建,其成效和管理手段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因此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在线教学模式实现继续教育的质量提升和质量管控将是实际可行的。其中,在线教学不仅需要高校自身具有高水平师资队伍,还需要具有网络设备先进、应用软件先进、网络技术管理科学、网络技术运用娴熟的校外学习中心加以支持。没有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校外学习中心就起不到为学习者有效服务的作用,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校外学习中心,在互联网新技术常态化应用、在线教学呈现常态化局面的后疫情时代,这样的校外学习中心势必会被时代淘汰出局。为了主动适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济南金科培训学校在原有教学技术设备和专业人员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更新增加硬件设备,增聘网络技术专门人才,组建过硬技术团队,开发运用新技术,有效运用新媒体,建成了高等继续教育信息化在线公共学习平台“成才在线”。“成才在线”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在线课程资源,结合主办高校提供的课程资源,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形成了在山东全省范围内的优质资源生成、管理、应用的良性生态,有效提升了在线公共开放课程建设水平,扩大了优质在线课程资源覆盖面,降低了在线公共课程资源建设及平台建设的重复投入。“成才在线”以较强的科技实力为支撑,在疫情期间和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较好地完成了网上招生宣传、网上报名、网上授课、网上教学管理、网上教学服务等各项办学任务,并为后疫情时代更好地开展在线教育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实施过程中,工学矛盾、知识更新、优质资源共享等问题尤为突出,今后基于互联网开展的远程学习及培训将越来越普及,全国各大高校及培训机构纷纷在互联网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随着高等继续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能够接触更为广泛的学科,获取更全面以及高质量的学习资源,网络教育的不断改进也就为学生摆脱以学校为边界的学习范围束缚,通过公共平台获得更多的学习路径,为学生的个人成长提供更多个性化方案。以科技为支撑,做在线教育的科技先行者,这既是济南金科培训学校当前的办学定位,也是今后进一步努力探索和发展的方向。

五、提高品位,做有文化底蕴的继教工作者

高校在线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法学;在线教学;高校;法理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在线教育成为新兴领域,在线教育市场成为互联网的一块重要版图。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使得居家办公、在线学习成为2020年中国和世界的流行词与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如何开展在线教育,如何把在线教育开展好,是迫切但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就高校法学专业而言,开展在线教育既要遵从高等教育和在线教育的一般规律,学习其他学科专业开展在线教学的成功经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又要契合本专业、法律实践领域和法治建设要求的学科特色与专门需求,设计好在线教育模式,保障在线教育质量。从未来发展看,既要考虑近期特别是肺炎疫情期间法学专业教学要求,也要思考法学专业在线教学的中长期趋势和发展规律。本文拟结合近年来在线教育的发展态势,以高校法学专业在线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为分析对象,就高校法学专业在线教学的要旨和趋势,略抒己见。

一、法学专业在线教学的要旨

1.以分类设计为前提。高校法学教育涵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其中,本科又可以区分为低年级、高年级和第二专业等类型,硕士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硕士又区分为本科为法学专业和本科为非法学专业两种类型。和其他学科专业一样,高校法学教育的课程有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扩展课程等区分。就能力培养目标而言,除法律人所需具备的法律技能和思维方式外,法学专业教育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还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考虑学业压力负担[1]。基于此,本文认为不同年级和类型的法学教育应当凸显各自的重点,法学在线教学必须深入分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和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本科低年级侧重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传授,注重开展法学经典阅读和法治国情教育;在线教学应引导情境设计和语境转换,帮助学生迅速完成从高中向大学、从外界压力型学习到自主激励型学习的转换。本科高年级着重法学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着力加强从材料中提炼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线教学应注重训练学生搜集整理法治实践素材,运用法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提升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法学硕士侧重本学科核心文献和理论脉络,围绕本专业的核心问题、重大问题、前沿问题开展学习研究;在线教学侧重对学生研究进展、阅读深度和理论梳理的指导和考察,着重引导和指导学生培养法学研究能力。法学专业硕士学位(法学)侧重实践能力培养和法学素养进阶;在线教学应围绕网络资源平台,培养锻炼资料检索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实践应对能力,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法学专业硕士学位(非法学)注重建立法学知识框架、形塑法律思维方式,强调知识迁移能力对法学专业学习的作用;在线教学亦应当围绕网络资源平台,培养锻炼综合运用本科知识和法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基础课程,更为侧重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的传授,在线教学要注重通过讲授和作业确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法学专业扩展课程,更为侧重知识运用和专业拓展能力培养,在线教学要注重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把已有知识扩展到新的知识域和问题域。2.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在线学习不仅意味着师生所处物理空间的变化,更在于教育理念的变化。从物理空间看,囿于互联网技术目前的发展阶段水平,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比,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即时互动还有差距,特别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和心理情绪的即时综合表现的把握还存在障碍。线上学习,弱化了教师的即时观察判断,更多依赖个体辅导、作业考查,在线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2]。从教育理念看,在线学习意味着教育理念从知识理论传授传播到知识理论创新建构的转变,更为强调学生通过在线自主学习并开展创新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因此,疫情防控情况下,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得更加突出,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转换[4]。就法学专业学生而言,构建自主学习能力,意味着以下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和锤炼:一是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学术文献、法律法规、裁判文书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应当设计相应的阅读指引和阅读书目指导辅导学生。二是知识重述能力,即对某一个知识点以自己的语言和逻辑加以重述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三是提炼问题能力,要能够从学术文献和法律资料中自主提炼具有价值的问题,结合所学法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是沟通交流能力,能够与教师、同学、亲友乃至陌生人交流,具备更强的沟通能力,综合民众感受,结合专业知识讨论问题。五是时间管理能力,在居家学习、线上教学的情况下,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处理好自己的学习时间与家务时间、休闲时间等之间的关系。3.以资源建设为保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下教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同时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当前,开展线上教学的可行性和优点,就在于互联网空间的充沛教学资源和优质教学平台。仅凭一本教材教授一门课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如何真正利用好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还在探索之中。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放大了这个问题,各教学平台限免开放教学资源和学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不足的问题,但仍值得我们结合各学科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做深入探索。与其他学科专业相比,法学专业在线教学的外部资源相对丰富,但属于法学教育自身的教学资源还比较有限:一是法学核心课程还未形成系统的、品牌化的线上课程资源,部分优质课程零散地分布于各教学平台;二是尚未形成具备重要影响力的法学教育线上平台,即无论是独立的法学专业线上教学平台,还是现有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法学教育板块,均需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权威性;三是法学教育所需网络资源缺乏高质量整合性平台,网络数据库之间的壁垒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构成了障碍;四是对法学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缺乏发展规划和质量标准,特别是对法律文本、裁判文书等类型法律资源,应当制定权威质量标准;五是各方面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还不够,特别是针对法学专业线上教学的专门投入还不够。就法学专业在线教学的外部资源而言,除了需建设将外部资源引入法学教育的有效机制和平台之外,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例如裁判文书网有近一亿件裁判文书,法学教育对其系统利用还很不充分;其次是法律实务人才的有机参与还不够,缺乏将实务人才规范有序引入在线教学的机制;最后是实习实训平台建设落后,法学人才的实习实训应当在全国层面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由中央政法机关和教育部协调推进建设。4.以多样互动为方法。在线教学意味着把大量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留给学生自主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独自学习、闭门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乃至学生与其亲友之间的多样互动和对话[5],应当成为在线学习的主要方式方法。由此,诸如翻转课堂之类的教育教学改革,将因为线上教学大力推广和外在环境约束(例如肺炎疫情),得到进一步深入实施[6]。通过较为周详的教学设计及其实施,学生将在多次互动中反复温习重要知识点。这些在互动中反复接触和思考的知识点,相对于教师讲授,学生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一是加强师生互通,包括所有学生在场的互动,规定答疑时间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小组)的互动,通过Email的答疑和互动,等等。师生之间的互动与精心设计的互动主题和作业方案分不开。就法学专业而言,后文将要讨论的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和法理阐释,均是设计互动主题和作业方案的切入点。师生互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去提炼和琢磨法律文本、案例、生活实践和阅读文本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重视学生互动,通过建立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班级竞赛等学生之间分工合作乃至竞争的方式,推动学生利用社交工具开展自主学习、交换学习资源[7]和沟通学习体会。实践中,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对同一知识点或者理论问题,收集若干裁判文书进行比较,从不同理论视角展开分析讨论,从不同诉讼参与角色展开思考等,都意味着在互动中对该知识点或者问题可能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对学生互动中的分歧点和共同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相关问题。三是互动形式多样,包括课堂讨论、留言互动、电子邮件沟通、作业批改等。互动过程的可记录性和教学过程的可测评性是在线教育的重要特点[8],教师可以通过更为便利的方式组织、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互动过程,并予以评价。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观评价性相对更高,多样化的互动能够对学生专业能力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从而尽可能避免单一测评方式的局限性。四是模拟具体情境。法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应当注重以实务情境为模拟,但这不意味着法学教育只关注诉讼情境的模拟,而是应该展现法律实务的多样性和全貌,对不同情境各有侧重。诉讼情境模拟,注重学生的角色扮演作用,强调角色间的争辩;非诉情境模拟,注重理解交易本质和合作需要;生活情境模拟,注重引导理解社会民众不同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立场。5.以案例教学为途径。案例教学是法学的特色。在线学习更为强调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和情感触发。法学教育不缺乏事例和案例,难点在于如何选择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事例案例和承载重要知识点的事例案例,如何帮助学生形成从事例案例中发现问题、提炼要点、展开分析的专业能力。一是重视发现生活世界中的代表性事例。以肺炎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为例,疫情防控要求减少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这意味着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来自互联网。教师需要及时关注互联网动态,从中发掘提炼好的事例和问题,引导学生从浩瀚的互联网信息中发掘其感兴趣并与学习直接相关的事例,从中提炼问题并加以讨论。学生日常使用的微信、支付宝、淘宝、抖音、微博等应用,日常接触的快递、垃圾分类、高铁、地铁等,都有可供讨论的丰富事例和裁判案例,关键是如何将其与所学习课程的知识点形成有机联系。二是关注法治事件,深入了解重大法治事件、重要制度变迁、热点案件背后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互联网为教师指导学生收集法治事件资料、分析理解背后的问题提供了便利。其中,整理分析法律法规的立法史资料,有助于培养法科学生的历史意识;系统分析巡回法庭、专门法院、机构改革等制度变迁,有助于培养法科学生的制度意识;研讨分析热点案件的法律问题及其社会反响,有助于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增强其社会意识。在线教学语境下,应当推动学生把更多精力和时间花在类似问题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之上。三是强化裁判文书研读。线上学习的弊端之一,是师生之间面对面研讨案例只能通过线上方式进行,缺少线下交流的即时性、“冲突性”,从而对知识点的深度掌握可能是不够充分的。但从另一方面讲,也为更加理性缓和地研读裁判文书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裁判文书所覆盖知识点,以及裁判文书中法院的立场和处理方式,都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入和鲜活地看待理论和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裁判文书需要相当的数量和深度,才能避免学生被个别或者少数裁判文书的立场所局限,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认知。6.以法理阐释为引领。在线学习凸显了研究性学习、深层次学习的重要性和优势。对法学教育来说,研究型性学习有助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9],对法学、法律、法治现象背后的法理加以追问和思考。法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应当是阐释法理。从具体教学方法来看,阐释法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阐释法谚中的法理。法谚是法律思想和法律智慧的重要载体,经由法谚,可以发现法理、传播法理、阐释法理和证成法理。围绕法谚开展教学,可以培养和检测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和分析运用能力。关键在于选择与知识点高度相关的法谚、设计针对性考查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谚中的丰富思想及其承载的具体法理。二是阐释法典中的法理。当代中国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法律中设计了总则部分,而总则部分的法律原则又是法理的典型载体。阐释法典特别是法典之法律原则部分的法理,对于掌握该领域基本的法律理论、法律精神、立法目的、核心问题、历史脉络乃至理论热点,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三是阐释典型判例中的法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公布的指导性案例,各级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是法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对象和素材。法学专业线上教学,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公开的、易获得的教学资料,组织学生研读思考,阐释其中涉及的法理。四是阐释生活中的法理,“由生活发现法理,以法理透视生活”。上文已经论及从生活世界中发现线上教学的素材,更进一步的工作则是阐释其蕴含的法理。应当逐步收集整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事例,将之体系化、规范化,将其与理论文章、裁判案例相关联,注重深入研讨那些对阐释法理、发展法理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活事例。五是阐释经典文献中的法理。经典具有温润心性、启发新知的独特魅力。法学专业学生阅读经典的对象应不限于法学文献,而应广泛阅读各学科经典。对于本科高年级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法学学科来说,研读经典、阐释经典中的法理,有助于其最快速度接近法学思想的高维层面。悉心阅读、反复讨论经典中的法理,是线上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法学专业在线教学的趋势

1.基础课程均质化。在线教育兴起带来的变革和挑战之一,是优质教育、优质课程及其提供者的优势地位,将因在线教育而放大,一流课程、一流师资将被受众普遍采用,不具备竞争优势的课程、师资乃至大学有可能面临淘汰命运[10]。这种变革和挑战体现了在线教育对教学质量、授课师资的高要求,作为一种可能趋势应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课程是在线教育的基本单元。易复制易传播,是在线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这也就意味着,具有优质属性的课程,可以很方便地被亿万受众拿来学习。疫情中,中国不少省级教育行政机关组织了统一的中小学课程供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也就不局限于某一个学校和地区。如果说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较为简单和定型,建设一门广泛采用的统一课程更具有知识传授意义上的可能性,那么对高等教育阶段来说,更适当的理解方式是:基础课程应当按照学科发展要求定型化,在线教育课程建设将出现基础课程均质化的趋势。同一门课程指向的知识体系,在不同教师、不同教育机构制作的在线课程中,应当具备可比较、可衡量、定型化的质量标准。当然,这种质量标准也应当是随着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而适时更新、与时俱进的。基础课程的均质化、定型化,保障了专业教育质量的基本和底线。对于中国法学在线教学而言,基础课程均质化的特殊意义在于,立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法学学科核心课程应当培育高水平、定型化的在线课程,供全国各法学院校选用。这既是提升法学人才培养质量、缩小法学教育区域间差异的需要,更是利用在线教育蓬勃发展机遇完善法学教育质量体系的需要。考虑到全国600多个法学本科专业之间的差别,应当鼓励具备条件的法学院先行推动核心课程在线化,通过教学实践检验遴选出优质在线法学基础课程、确立质量标准。考虑到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法治建设常有新法、新案、新事,要推动在线课程建设单位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更新课程内容。2.前沿课程个性化。在基础课程均质化固基础保底线的同时,也要大力提倡和鼓励前沿课程个性化、百花齐放。高等教育和在线教育共享一个特点,即把知识和理论的探索性、创新性通过课程教学展现给学生。在学生具备相应基础研究能力的条件下,尽早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在线教育需要适应的特点。体现于在线课程建设,个性化、探索性的在线课程是在线教育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所在。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世界各个高校的优质前沿课程,探索科学和理论的新领地。对于法学专业来说,前沿课程个性化十分迫切和急需。受制于客观条件,大多数法学院系的开设课程,主要侧重于法学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特色性课程开设有限、力量不足、影响力不够。这与全面依法治国实践要求和学生多元就业去向不相适应。我国法学教育涉及的二级学科、三级学科和专门领域为数繁多,前沿交叉学科领域更新迭代迅速。或许,没有哪个法学院或者政法大学能够以一己之力覆盖所有学科领域。而学有余力的在校生乃至实务工作者,对专门化、精细化、前沿化的课程,又有着现实需求。在线课程提供了回应上述需求的机遇。值得期待的是,身处边疆的法学教师和法学院系,能够以优质的前沿特色课程获得全国各地学子的好评。3.教学平台市场化。在线教育依托于互联网,因此将遵循互联网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尽管“教育市场化”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但是“在线教育市场化”却是必然趋势。互联网产品的便利复制性和快速传播性,将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和大多数教育用户集中于少数服务商,但这些服务商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运作,重视教育资源的具体提供者和学习接受者的多元化存在和现实利益需求。即便是由高校开发的课程和在线教育平台,在突破一校一地的局限同时,也就超越了单纯的教育机构属性,成为一个市场主体,需要按照市场规律要求运作。或者说,按照市场化要求来运作的教学平台才是最有效率的。只有这样,才能吸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质师资和技术人才,建设优质在线平台并稳定提供在线教育服务。对法学教育而言,教学平台市场化面临的问题是:(1)法学在线教学是否需要独立的平台?这一问题需要市场来回答。法学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性,但法学人才培养又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对所有学科开放。通识教育和法律实践所需的宽口径知识结构,需要多学科支撑。即便有独立的法学在线教学平台,也需要与其他综合性、专门性在线教育平台互补。(2)法学在线教学是否需要特殊设计?答案是肯定的。需要在深入认识法学教育规律和法治实践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符合法学在线教学需求的特殊功能和技术支撑,建设相应的资源支撑。就此而言,需要研究制定法学在线教学的技术需求和技术标准。4.教学资源网络化。在线教育需要综合性教学资源平台和整合机制。在线教育教学将改变教育资源的生产和分发模式。如果说从私人教育到公共教育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共化,那么线下教育到在线教育则有可能实现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公共化:信息技术突破了教育资源曾经受到的空间限制,其载体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平台。纯粹在线教育可能吗?当然是可能的,但这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在线化。如果不是肺炎疫情,在线教育所需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供给问题可能还没有那么突出和明显。疫情期间,行政机关、学校、出版机构等纷纷免费提供或者限期开放教学资源,供在线教学使用。这反映了下列问题:一是教学资源网络化还不够充分。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很多必备资源,还只存在于纸质形式、线下形式。二是部分网络化教学资源有收费机制,在社会处于正常状态下存在准入障碍,不同学校之间的“贫富差距”还比较明显。三是教学资源应当和教学平台结合,为在线教学提供全过程服务。这既印证了上文所说的在线教学平台将不可避免地集中化、“巨头化”,同时也提示在线教学要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方面的浪费。就法学教育而言,如上文所说,互联网端的外部教学资源较为丰富,缺陷在于不够系统和集中、缺乏加工。互联网端的“权威法律资料”,例如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裁判文书,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商业数据库和公共信息库。但是,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料还处于探索之中,尚没有形成全国范围内法学教育的成熟模式。更为重要的是,丰富的互联网法律类资源,需针对法学专业学生理论和实务能力进行专门设计,并和法学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同一份裁判文书,不同课程的关注点和切入点可能是不一样的,需要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测试方案,帮助学生确实掌握相应知识点。同时,还需要将更为丰富的、尚未网络化的法学教育资源及时数字化、网络化。目前,中国裁判文书网所刊登的裁判文书主要来自2013年之后,大量的裁判文书还只存在于档案之中。即便是已经以公报和其他图书方式整理出版的案例,也有待于进一步数字化。更多的法学图书资料、统计数据等,同样也需要数字化。同时,把应当公开、能够公开的法学教育资源尽可能信息化,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掌握法治国情,认识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坚定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5.培养模式信息化。在线教学是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侧面。在线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市场需求和教学资源的多样化。长期以来,教育模式如何适应和回应学生兴趣和能力的个性化、特殊性需求,一直是有待系统解决的问题。影响这一问题的一个核心因素是教育成本制约下的教育教学方式有限选择。由于其信息化特点,在线教育理论上可以调动全网资源,为某一群体甚至某一个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选择喜欢或者需要的课程。在线教学培养模式信息化是和培养模式多样化联系在一起。就法学专业而言,培养模式信息化又意味着什么呢?一是适应法治工作者队伍多样化的特点,提供特色化、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下中国对法治工作者队伍的理解,已经不局限于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而是“举凡在党政军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队、社会各领域专职从事涉法工作和法治工作的人员,都可称为法治工作者,都隶属于法治队伍和法治职业共同体”[11]。法学教育的信息化和多样化,意味着在培养学生法学学科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要能够通过在线教育汇集全国各法学院校的师资课程,把上文所述的个性化前沿课程组合成为一个科学合理的特色培养方案。基于信息技术的在线教育提供了此种技术可能,法治实践也存在着此类人才需求。二是教师资源运用信息化。在线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授课成果的复利化。教师的授课成果,包括但不限于讲义、试题、授课录像、重点问题解答等,可以通过网络保存并重复传播。教师的一次讲授,不再局限于一堂课、一门课程、一个院系、一个大学,并将会因此重复使用重复获利。由此,教学中主讲教师、辅导教师、技术支撑人员、学生管理人员等之间的分工差别将更加明显。正因如此,在线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自己的专长和“绝技”,才能够参与到在线教育变革之中,成为有一技之长并因此重复获利的主讲者。三是过程考核和质量保障信息化。法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的难题,既在于质量标准如何设计确定,也在于培养过程如何管理又不至于增加额外负担。在线教育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教学效果的可测评化,其目的应当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可测评化不应当增加教师教学管理负担和学生学业负担,而应当减轻教师教学管理负担,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为了解决法学专业存在的突击式复习、背诵式应考的弊端,应当通过过程考核和质量保障上的技术设计,提供教学过程评价的基础设施支撑。与上文所说的几个发展趋势相结合,法学专业的过程考核和质量保障应当突破院校束缚,由第三方平台提供,其内容包括教学大纲审定、练习题和试题设计评价、学生作业和考试批阅、教学质量分析等,并由第四方对第三方提供的服务进行质量考核。

参考文献:

[1]李文昊,祝智庭.改善情感体验:缓解大规模疫情时期在线学习情绪问题的良方[J].中国电化教育,2020(5).

[2]王晓莺,于涛.现代网络教育平台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

[3]穆肃,王孝金.在线学习中深层次学习发生策略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9(10).

[4]郝祥军,王帆,彭致君,董吉玉.群体在线学习过程分析:学习者角色的动态转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3).

[5]闫欣芳,邱慧.互动对话模式的在线教育如何可能[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9).

[6]谢幼如,邱艺,黄瑜玲,王芹磊.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方式的特征、问题与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20(3).

[7]张思.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行为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7(7).

[8]葛文双,韩锡斌,何聚厚.在线学习测评技术的价值、理论和应用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6).

[9]张文显.法理思维的基本特征[N].法制日报,2019-03-20.

[10]王文礼.MOOCs对非世界一流大学的挑战与机遇[J].比较教育研究,2017(12).

高校在线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线上教育;发展前景

线上教育(Onlineeducation)也叫远程教育、在线学习,是利用信息互联网技术和科技实现跨时空内容传授的学习方法,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更方便快捷。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互联网平台的打造,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传统的教学模式正悄然发生变化。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从2016年的1.04亿猛增至2019年的2.59亿。2011-2018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短短8年时间,从574.9亿元增长至2600亿元。受年初肺炎疫情影响,学生不能如期开学,在线学习便成为了教育的重点抓手,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1线上教育访问量激增的背景

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发文,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此号召下,几乎所有教育机构或平台都展开了激烈竞争,学而思网校、新东方在线等资深网校依托自身优势狂揽生源,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也顺势而起,促进了在线教育行业的大发展,上百项公益课程全面上线,加速了整个市场的变化。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年初至今,我国13家在线教育公司的市值已累计上涨近800亿元。今年春节期间,使用腾讯课堂进行在线学习的师生人数较以往增长了近128倍。

2线上教育凸起原因

2.1客观原因:网络发达,硬件设施完备。线上教育的崛起绝非偶然,而是多个量变积累引起的质变。纵观网络发展历史,2G用来发短信,打电话,到了3G,网速明显提升,但网络不稳定、不流畅,发展到现在,4G信号覆盖进一步完善,为线上教育开展提供了必要前提条件,即将迎来的全面5G时代也将进一步改变教育方式。在硬件方面,智能手机和平板的普及也为线上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据统计,平板销量近两年呈持续上升趋势,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其销量更是翻倍。从购买目的来看,主要是家长买给孩子供其学习,这也折射出了在线教育发展的上升态势。网络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对实体教育产生了一定冲击,在这次“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全面凸显出来。2.2主观原因:人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目前,各行各业及每个人之间都高度融通,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人们更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核心竞争力,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立足未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尤其是新生代的学生,他们是民族的未来,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即使无法开学也要坚持学习,持续打卡。这不仅是他们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的体现,更是高效率、快节奏的大时代给他们的鞭策。学校既然不能如期开学,那就要转换视角,转变学习方式,于是线上教育就成为了不二选择。2.3直接原因:国家政策的引导。早在20世纪末,我国就已提出科教兴国的理念,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21世纪以来,更是对教育信息化频频提出要求。2015年,国家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力促我国高校建设特色在线开放课程,加快推进高校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优化。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再次对网络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提出要求,规定了数字教育要迎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拓展网络学习空间,创新教学新模式,将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课堂教学相结合。这些政策的出台均反映出国家对网络教育的重视,注重“线上教育+线下教育”(O2O模式)的建设,这也是科教兴国教育理念的横向延伸。教育部不断出台相应文件,要求各省教育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切实开展“停课不停学”活动。例如,广东省教育厅发文称,全省2月底前不开学,3月2号起开展线上教育。截至当前,教育部已组织了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2.4根本原因:源自强大综合国力的民族自信心。不管正在经历怎样的困境,都是暂时的、短暂的,发展才是主流的、向前的,常态的生产生活终会回归,这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在线教育不是一个新概念,在此之前就有,当下只是呈流行化发展,凸显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与向往。这种与网络的不断互动,能够在疫情防控期间给人带来希望,这希望源于强大的综合国力带来的民族自信心,也是线上教育如火如荼进行的根本原因。未来,不论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的市场竞争如何激烈,市场份额怎样改变,学习的本质都不变,线上教育会继续发展。

3线上教育发展前景的若干思考

线上教育迅速崛起,作为线下教育的有效补充,可以且应该存在,但线上教育因为自身的种种局限与不足,未来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3.1线上教育成为常态学习方式不现实。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在线教育用户的暴增,更多是因为学校、教育机构等不能如期开学开课,用户选择线上教育是为了应急,它能否真正成为学生的常态学习方式,大多数教育者、学习者、家长仍持怀疑态度,因为线上教育的弊端显而易见:海量的网络资源鱼龙混杂,让很多学习者无从下手。以腾讯课堂为例,输入关键词“小学语文”,竟有34页的搜索结果,共800门不同的课程,叫人无从下手。学生没有一定的经验,很难从这么庞大的资源中选取到自己想要的。不少家长对在线学习的实际教育质量存疑,认为使用电脑、平板等移动通讯设备学习对孩子视力伤害较大,极易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线下课堂人对人的集中互动和把控更具有真实的体验感。线上教育采取“一对多”的授课模式,学习者和施教者隔着屏幕,仅透过网络难以实现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即使学生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作业,也不能说明他们就掌握了新知识,因为作业是不是由学生亲自独立完成尚有待确认。线上教育“一刀切”的授课模式难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诉求。不管是线上教育还是线下教育,怎样把握学生特点、张扬学生个性、做到精准投射,这一直都是线上教育的难题。有教育家认为,短期内线上教育用户暴增只是加速了其发展,提高了家长对它的认知,但很难影响教育市场未来的格局变化,在全面复工后,教育仍会返回线下模式。3.2线上教育未来会成为主流的辅助学习方式。3.2.1学习平台更完善,网络更稳定。2020年2月10日,武汉市中小学正式开始网络授课,全市约90万学生按要求登录武汉教育云空中课堂进行网络课程学习。武汉教育云空中课堂由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等有实力、技术过硬的科技网络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各类线上教育平台由于短期内访问量暴增而导致网络崩溃的不占少数,这一问题极为普遍。各平台需及时补救,逐步完善升级,使用户使用起来更稳定流畅,操作更便捷,拥有更好的体验感。3.2.2教师线上教育技能日渐娴熟。线上教育虽非新事物,但毕竟属于新教育媒介。很多老师,尤其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单是教学需要的硬件设备调试、网络设置等前期准备工作就已经让不熟悉网络操作的他们望而却步了,再加上授课过程不能像线下课堂一般实景实现,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巨大挑战,需要时间磨合。教师需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逐步积累经验,保证日后能够更娴熟地利用线上教育开展教学工作,扬长避短。3.2.3学生对线上学习逐步适应。最开始很多学生不接受,甚至排斥线上学习这种方式,比如对某线上学习App打出1分差评。这是学生自我保护的条件反射,他们把线上学习当成了线下教育的转移和延伸。但线上教育的出现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他们会慢慢接受新事物。3.2.4家长对线上教育的认可。虽然线上教育存在很多弊端,但这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家长应学会接受和适应。线上教育还有很多突出的优势,比如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满足了学生和家长的多样化需求,辅导孩子学习可实现转移,家长能抽身做自己的事情。线上教育方便快捷,学习成本、人力、物力和精力都大大降低,更多的家长会选择督促孩子进行线上学习。3.2.5学校支持利用线上教育弥补不足。资料显示,目前已有近万所学校的数千万师生选择了在线试课。除了接入学校,几乎所有教育机构或平台都选择开启线上免费课程的推广,如阿里巴巴、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爱奇艺、网易有道智云平台、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新东方在线等多家科技网络公司,实现强强联合、深挖市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携手知名教育机构和名师团队为学生提供免费线上教学服务。这显示出了疫情防控期间教育界对线上教育的鼓励和支持。

4结语

线上教育的凸起只是个信号。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日益加深,在线教育在教育服务体系中的份量越来越重,它的成熟必将改变未来的教育格局与学习方式,会面临更多挑战。未来,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一定会更成熟、更优质。

参考文献:

[1]赵亮,陈韵,等.智慧教育视域下普通高校线上教学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30):162-163.

[2]王娟,张晶蕊.智慧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5):134-136.

[3]王韬,周玉新.基于“互联网”背景下O2O教育模式的探讨[J].人才培养,2019,(09):69,86.

[4]杨邦秀.O2O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02):185-186.

[5]朱晓亮,杜旭,李浩,等.基于MOOC的高校移动云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7):20-26.

[6]秦青琴.互联网时代移动线上教育的发展前景———以大学生接受线上教育为例[J].中国商论,2017,(01):180-181.

[7]董宝莹,邵星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线上教育模式探讨———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9):172-173.

[8]刘大可,宋贤龙,闫浩,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线上教育浅析[J].青年时代,2018,(36):155-156.

[9]张雅楠,李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模式比较及改进策略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8,(01):59-64.

高校在线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在线教育;统计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

一、建筑学专业在线教育发展

中国信息化基础设施覆盖面广、设备先进、使用效率高,且互联网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技术和载体支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等学校建筑学教育对优质、灵活、个性化的教育资源的需求较大,为在线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目前国内的在线教育大多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欧美国家线上教育早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已开展线上学位教育,其中美国的线上学位教育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美国大学中三分之一的注册学生通过完全在线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完成其学业,全美大学里有超过60%的大学提供纯线上学位,如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等。国外大学在线教育发展成熟体现了对于教学技术手段的全方位引入和支持。目前国内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高校组织教学水平的提升。对建筑学专业而言,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可基本确保高校的正常教学工作。随着教学工作不断推进,加之建筑学教育的鲜明特色,如何保证线上教学质量是线上教学面临的难题。课程教学组织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从已有成熟的经验来看,线上教学有着自身的教学规律,对于线上教学的大纲设计、备课、授课、考核、评价、反馈等教学环节与线下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上主导作用趋于弱化,而课后的作业、辅导、答疑、讨论及反馈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占了较大比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

二、建筑学专业在线教学——以华中地区为例

1.建筑学专业在线教学相关分析根据华中片区建筑院校提供的教学资源等基本信息以及在线教学总体概况,2019-2020春季学期华中片区26所调研建筑院校首批开课共973门,包括既有的线上课程215门与新建线上课程718门。2.不同类型课程的在线教学情况分析为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各院校教学团队采用多种网络授课平台与教学辅助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课程类型灵活调整教学方案,既保证了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稳定性,同时为长期化、弹性化的在线教学做好准备。总体上看,华中地区包括处于疫情中心的湖北武汉,在疫情期间专业在线教学基本稳定。(1)理论课:课程以授课教师借助网络平台直播讲解(PPT)为主,以既有的线上教学资源为辅。利用互联网平台授课,教学灵活高效。各校均以直播、录播和在线答疑等方式结合授课。教学资源以高校自建为主,利用网上慕课资源为辅。理论课线上教学较为成熟,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反馈较为满意。(2)设计课:网络授课对设计类课程教学影响较大,疫情对实地调研等原定课程安排产生较大影响,各高校以居家抗疫为布置学习任务的前提,对课程授课方式及工作内容做出相应调整。线上教学可以满足线上图纸分享、实时改图和师生互动的需求,但教学过程中,基地调研、模型制作环节比较难以开展,受网络不稳定的影响,现场互动及体验感稍显不足。湖北院校如华中科技大学设计课联合其他兄弟院校(如文华学院建筑系一年级)进行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同步开放线上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反馈效果。据相关调查统计数据可知,设计类课程线上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新颖性、反馈及时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线下教学,毕业设计各高校均正常开展,采用与设计课类似的线上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平台保证教学效果。(3)美术课:作为更加注重观察和实践的美术课,华中地区院校普遍反映依靠线上各个平台进行美术教学、评图是可行的,相比线下教学受众面更广,信息传递更为高效,学生作品通过网络呈现效果不佳,不如现场教学直观。但线上教学可提供课程回放,给学生提供了反复学习、加强学习效果的机会,也有助于教师自我审视、反思和改进教学。(4)实验课:由于线上教学条件所限,华中地区部分院系选择将实验课教学调整至返校后集中进行。少量基于计算机的实验课程不再进行集中上机辅导,改为学生分散自主上机实验。河南各院校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利用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在线教学资源和虚拟实验室,结合教学进度进行实验课程的开设。江西部分院校的建筑物理环境课程中的实验环节采用网络视频动画模拟的方式进行,返校复课后再组织学生补做实验。湖北院校将多数需要在现场以及试验设备操作的课程结合直播和虚拟仿真实验在线上进行,不具备教学条件的院校,调整教学计划,推迟开课时间。(5)实践课:建筑学专业实践类课程大致分为三类:课程设计类:配合设计类课程安排的集中课程设计周,按照原教学计划与进度,有组织地进行,教师通过视频会议室进行设计的辅导与疑问解答。实习类:包含素描实习、模型实习、色彩实习、计算机实习、古建筑测绘实习。由于该类型实习独立性较强,且对课程前后顺序没有过大影响,需要结合现场完成,所以该部分课程调整至暑假学生返校后开课。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重视教学创新、大力推进开放式教学,结合此次疫情,以网络为纽带积极推进多方参与的毕业设计。要求选题结合科研与实践追踪中国发展热点问题,强化选题的开放性,推行校内指导教师与行业执业建筑师共同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利用网络师生共同互动交流、互相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沟通、指导、检查和考核,通过具有高效、即时、异地、互动、共享特征的新型教学手段,探寻基于技术变革和融合发展的教育生态优化道路。目前华中地区部分院校受场地、工具限制,疫情期间各校实习、实验、实践课程基本暂停,相关学校计划返校后集中补上实践课程。3.师生线上教学信息反馈——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此次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共收集数据639份,其中本科生484份,研究生112份,教师43份。(1)学生对在线教育的反馈:问卷对上课前的准备时间、上课状态、上课时间、教学效果、空间选择及线上授课方式等方面向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展开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由于居家进行线上教学减少了日常通勤时间,增加了睡眠时间,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上课良好的精神状态。学生普遍认为线上教学过程中设计课教学效果较差;理论课教学效果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评价不一致,本科生认为理论课线上教学效果良好,产生差异的部分原因是授课老师对网络教学不熟悉所导致(图1)。对于线上线下教学空间的选择,学生对两者态度基本持平,其中对于有小组分工的课程学生更倾向于线上教学(图2)。相比网络慕课学生更倾向于本校老师以直播或录播的形式授课,相比本科生,研究生更倾向于直播授课,有利于与老师交流讨论问题(图3)。在部分高校不能开展某课程的网上教学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愿意采用其他高校的同等课程替代,同时希望教学过程中本校老师提供相关指导。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支持在疫情结束后的日常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教师对在线教育的反馈:针对高校教师对线上教学相关问题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在教学过程中最大困难在于线上教学与学生互动不便、反馈不及时。2/3以上的老师倾向于直播(图4),这与学生的需求相同。在已经开展的网络教学中发现,相比线下教学,学生在线上教学中的互动交流有所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所提升。在今后教学中,对于理论课可采取线上教学为主,线下网络教学为辅(图5),设计课、实验课及实践课可采取线下教学为主,线上网络教学为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图6)。

三、高校建筑学在线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工作问题

1.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保障情况为保障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各高校组织成立教学工作组整体把控各个环节,对教学平台搭建、教师线上技术辅导、学生课堂监督以及课后教学评估等工作严格把控,环环相扣。中南大学疫情期间参照高质量在线课程倡议计划(QualityOnlineCourseInitiative,QOCI)推出了“线上教学质量框架(试行)”,融合“课程思政”的要求,从教学设计、沟通互动、教学评价、学习支持和反馈改进等几个方面提出线上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观测点,提前制定在线教学计划和要求。对线上教学平台选择、教学资源使用、教学计划开展执行、教学效果考察考核等方面,做好线上教学工作预案。各院系与信息中心联合保障,集中完成录播教室的硬件改造与系统建设,营造有利于在线教学的良好环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每周采用周报形式对学校各系开展的网络课程教学情况进行总结,传授优秀案例经验,及时发现不足,调整教学计划。同时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结合多个网络平台有序开展教学工作。在线教学管理,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加强教师横向教学交流,组织教师进行线上座谈,对线上教学的实践和思考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把控课程进度和要求。鼓励教师之间开展线上听课评课活动。2、 建筑学专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在线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教育平台种类繁多、特点不一,高校在前期过程中耗费了大量时间选择和适应相适配的平台,使用过程中由于时空差异、网络差异、设备差异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干扰。长时间录播视频文件容量大,数据备份存在一定难度。线上教学师生交流产生一定障碍,造成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的情况无法被及时发现,学生上课学习质量不受控,同时学生缺乏相互学习交流。华中地区各院系普遍反映线上教学准备不足,自建课程由于经验、设备、资源的不足,可直接利用资源有限,慕课课程与各校具体情况匹配不佳。授课教师缺少网络课程教学经验,导致教师备课时间增长,教师普遍较为疲惫。教师缺乏直播经验,对教学平台运用不熟悉,增加了教学压力。理论课在线教学导致闭卷考试无法有效进行。相较于往常线下教学,线上教学应该体现更多优势,如联合教学、资源共享、社会联动、教学数据信息化等,但迫于突发疫情及线上教学的被动介入,未完全发挥线上教学的相关特点。部分院校如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在毕业设计中通过线上方式组织四校联合设计、大健康联合设计等,在前期开题以及中期检查汇报中推进顺利,体现了跨时空、反馈及时、高效低成本的线上优势。

四、结语

高校在线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在线教育背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措施

创新既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所以,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理应担任起这一重任,及时的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从而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含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等多种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而来的全新教育理念,其主要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实践活动以及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职业岗位,从而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其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教学活动,其主要观点可以分为:生产新的想法与整合所需资源来探求和鉴别时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组建企业的管理能力。

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

(一)符合国家建设

在新课程理念中有明确的指出: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要扩大就业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学生创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大高校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的十分迅速,也就意味着就业任务逐渐加重,就业率也逐年递升。为了提升高校的就业率,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积极地鼓励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并且还应该跟其他公司签约,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确保高校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进而为国家输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以推动国家建设。

(二)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完善,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源泉,尤其是目前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大,我国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刚好符合这一特点,其主要就是以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教学目的。高校作为输送人才最重要的场所,各个教育者应该站在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上来看待创新创业教育,理应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力度,并且还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三)促进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既要有新的内容,也要有一个新的生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和人才培养理念,其主要功能就是引导学生从白色的象牙塔走出后如何成为了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继而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创业,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性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给学生教授大量的创新技能和创业技巧,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面对社会,认识社会,能够掌握和驾驭市场经济规律,能够学会分析当前的经济情况,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让学生找到自身优点,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给自己创设一个更好的未来。

三、在线教育理论的定义

在线教育也称e-Learning,其主要就是指,在基于网络技术的一种学习行为。在线教育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技术,而是是一种本身以及通过学习而产生的教育改革。在线教育主要是以网络作为介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在线教育,可以使教师的教学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材料,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般来说,目前的在线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其主要包括:环球职业网校、101网校、黄冈网校、新华网校以及冬奥会等在线教育,其主要就是针对在校学生以及各个上网人员进行的技术学习,以便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总的来说,在线教育是基于网络基础上的教育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实现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欠缺的主要原因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够科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严重忽视了学生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盲目的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为社会培养创业者和企业家,大部分的教师更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作为大学生毕业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也让学生认为只有创业意愿的才可以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不感兴趣,也不积极参与各种实践创业活动,从而导致教学气氛不够融洽,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没有一个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大学创新创业教学还是没有一个合理的教育模式,其主要表现:教育模式过于零散、不成熟、缺乏一个系统的教育体系,随意性非常强,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不高,这种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下的学生是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般都是在不改变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具有创新型、创业型的课程,并没有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合理的设计课程内容,使得这些课程跟专业学习没有直接的联系,严重脱节。如果没有专业教育作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就成为了空谈,使其变成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技能教育,完全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体现出来。

(四)缺乏相应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由于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最直接的途径,然而,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过于匮乏,部分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以讲授理论知识为基础,只是停留在创业计划书的完成上面,并没有开展相应的教育实践活动。虽然,在新课程理念的带动之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了一些创业实践教育,但由于受时间、资金以及条件的限制,使得创业实践教育的层次下降,学生的参与度也依次下降,进而影响了教育的有效性。

(五)师资队伍不够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是需要才能兼备的教师队伍来完成的,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理论和实践的教师队伍。具体来说,在理论知识方面,需要教师有浓厚的理论基础,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来更新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是缺乏对创新创业理论的系统掌握,没有跟上时代。而在实践方面,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创业经历和经验,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实践和经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增强学生对创业的理解,但是,大部分的高校老师还是缺乏相应的创业经验,只知道给学生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在线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理念即人们对教育现象,规律与特点的理性认识,其具有稳定性和连续等特点,可以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进行创新创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的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还应该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并且还应该通过多项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最重要的就是应明确知道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而且还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进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对象的有效性

1.加强学校条件保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健全并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重视教育的开展工作,同时还应该投入大量的教育设施。譬如:可以在校园内开展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以及就业中心等。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开展创新创业方案比赛,选择出最棒、最具有价值的创新创业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加强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营造出良好的教与学氛围,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教师太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完全忽略了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使得教学气氛过于枯燥,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尊重创新创业,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态度表示肯定,同时还应该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诚信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得以提升,全面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3.加强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多次的教育实践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创新实验的开展工作,同时还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外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与各个企业签合同,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实习工作,开辟出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进而让学生抓住目前经济规律以及发现和把握创新创业机会,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真正从参与创新创业到自主创新创业的转变。

(三)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有效性

1.提高重视程度,健全并完善保障制度

在传统的教学中,各大高校并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只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这一认识完全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工作。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创新创业教育中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的投入,并根据目前的经济情况广泛地引入一些社会资源,必要时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从而构建出更为合适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支持教师改革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同时学校还应该聘请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来担任导师等方式,只有这样既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构建出最为合适有效的教育教学体系,进而提升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2.改革与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现阶段,以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需要教师改革与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应该以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从而构建出合适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为社会输送出大量的优秀人才。譬如: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建立起与专业核心课程想呼应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实际的教学内容健全并完善监控和激励机制,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与学氛围。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区域较广,人员较多、形式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提高高校就业率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进行创新创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基于在线教育背景之下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加大教育实践的开展工作,同时还应该合理的利用网络优势,并尊重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让学生从参与创新创业到自主创新创业,以确保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作者:冯诗淇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昊.在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

高校在线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肺炎疫情;在线教育;线上学习;5G网络

肺炎的肆虐使得社会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从教育方面来看,教学模式的“被迫”转变就是此次疫情所带来的“副产品”。在此期间,线上学习、在线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成了此阶段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流,这很好的解决了疫情期间教育教学的问题,也使得广大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对在线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这对在线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机遇。但随着参与者的增多,教学活动的开展,在线教育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该如何应对也成了后疫情时期在线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1研究背景

1.1肺炎疫情概况。2019病毒病是2019年12月开始出现的,继“非典”之后的又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据互联网“肺炎实时疫情追踪”的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5月26日13:10中国累计确诊84543例;累积死亡4645例;累积治愈79767例。从疫情开始出现后,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感染者已经蔓延到全国各地,又恰值春节期间,扩散速度更为迅速。2020年1月20日,对肺炎疫情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全国人民听从安排,不拜年、不出门、不聚众,居家防疫。1.2在线教育发展现状。我国在线教育从出现至今,依次经过了萌芽期、中断期、恢复期、战略革新和起飞期。可以说中国在线教育的发展整体呈上升状态,尤其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线教育的发展更是得到了质的飞越。白胜楠在其“远程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中从文献发文量、关键词共现情况、机构及作者合著共现情况、文献引文分析情况这四个方面对2001-2017国内远程教育领域移动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后,得出远程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的发展处于持续增长态势。经调查及众多资料、数据显示,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现今的发展状况较为可观,其在未来也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疫情下在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机遇。2.1.1非教育领域(1)远程会议、远程办公的使用。疫情期间,为减少人员接触,降低肺炎疫情的传染率,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都选择暂时关闭,停工停产,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生活的不运动、信息的不交流。小到公司,大到政府,远程会议的大范围使用支撑其疫情期间重大决策会议的召开与上传下达;远程办公的运用使得各行各业得以实现疫情下公司的调整及运营。(2)远程医疗的运用。疫情的快速蔓延使得武汉及周边疫情严重地区面临着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境况,2020年春节前夕,来自全国各地援鄂医务人员加入抗击肺炎疫情队伍中。在此次疫情中,解放军总医院充分发挥自身的医疗优势和远程医学快捷、无地域限制的特点,通过远程医学服务平台为疫区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疗的运用打破了空间限制,以一种快捷、高效、安全的形式为疫区提供了优质医疗服务。2.1.2教育领域(1)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撞击。受疫情影响,下至学前教育,上至各大高校均延迟开学,各教育机构也面临着长时间空窗期,这无疑对我国教育事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在线教育模式代替传统教育模式对疫情下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此之前,相比传统教育模式,在线教育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小,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学和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疫情的影响使得教学模式“被迫”转变,在线教学替代传统教学,使没有接触过在线教育这一模式的师生、家长开始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使不常涉猎的师生加深对其的认识,也使专门研究在线教育的教育者方便对其进行完善改进,这对在线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是其发展普及的一个重大机遇。(2)在线教育观念普遍进入中小学。疫情的影响使得在线教学模式不再仅广泛应用于高校,中小学也开始大范围接触,像使用钉钉、腾讯会议、一起中学、ZOOM甚至QQ、微信视频聊天等进行远距离教学以解决当前教育的燃眉之急。这使得较少接触到在线教育领域的中小学学生乃至家长深入了解到在线教育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并切身体会到在线教育对教育事业的重要影响。2.2挑战。2.2.1网络流畅度不尽如人意面临在线教育参与者数量突增的情况,首先显现出来的问题就是网络流畅度问题。例如大班上课时,如果多人开启音视频就会出现卡顿甚至宕机的现象,阻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减少网络不流畅的影响进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原因有以下几点:(1)上课期间随机开启部分学生视频,既维持教学情感又能实时收集学生反映情况;(2)建立学习讨论小组线下对不清楚的学习内容进行交流讨论;(3)直播、录播相结合,分时段进行教学,通过直播形式在线授课、答疑解惑,通过录播实现重点难点的反复学习观看。2.2.2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高在线教育的开展使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很多教师在实施在线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尤其像传统教学过程中不常接触网络技术的中小学教师和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弱的中老年教师。软件操作不熟练、误操作、花费大量时间在软件调试上、忘关麦克风摄像头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改善这种情况,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就变得至关重要:(1)教师自身在平日除了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之外,还应该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2)学校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定期组织安排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课并进行考核,提升教师整体的信息素养水平。2.2.3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受网络限制,大班授课时,师生不能全都开启视频,这就使得教师不能实时收集到学生的情况,不能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对具体课堂活动进行调整,大大减少了师生互动。同时由于老师看不到学生,很多学生偷工减料,打着学习的名义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致使在线教学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老师授课过程中注意多与学生进行言语交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启视频,实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情感;(2)建立各科老师—课代表—小组长—组员的学习体系,将大班化小,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在小团体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氛围,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3)家校合作,班主任组织建立家长群,从老师、家长两方面督促学生的学习。2.2.4在线教学平台参差不齐,功能不完善相关软件、平台的使用对实现疫情下的在线教育必不可少,但现今的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实现水平参差不齐:消息提醒、用户体验、学生评价、个性化教学、平台交互性等方面不够完善。对此,软件、平台的开发者应该对产品进行不断创新与改进,相关部门对在线教育要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除此外,教师面对现状也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加以调整:(1)了解掌握多种在线教学平台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在线教学平台,择优而用,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2)对于那些注重过程、方法,需要操作演示且居家可以实现的学习内容,例如“利用全等三角形量树高”“模拟讲课”“一套体育或舞蹈动作的完成”,老师可以先自制教学视频提前发给同学们预习,正式上课时可以采用视频直播形式在线检查学习效果;若班级人数多,网络受到限制时老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将学习结果拍成视频上传平台,老师对上传的视频进行检查指正后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3后疫情时期在线教育的应对策略

3.1网络的研发与普及。网络的研发与普及是在线教育发展的关键一步,对实现教育公平至关重要。如今,5G网络已进入实用阶段,一旦正式投入使用,其对教育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后疫情时期应加快对5G网络的研发完善,争取早日普及应用以适应在线教育的学习需求。5G网络除网络传输速度较之前应该有飞跃提升外,还应该遵从试错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安全性原则以适应教育事业的特殊性。3.2平台的创新与开发。若没有平台的支撑,发展在线教育就是纸上谈兵,所以平台的开发与功能实现决定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与进步。经调查,学生在实际对在线教育相关平台、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有待完善的问题,例如,某些软件不能实现对老师布置作业的及时提醒;某些软件对一次开启视频人数的数量有限制;体育、舞蹈专业和实验课等具有特殊要求的教学过程,大多数平台、软件虽能够满足理论教学但对实操性的学习内容则有一定的限制。在线教学无法与常规体育教学的延伸对接和产生对等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开发者应及时收集用户使用体验及建议以便对平台或软件进行改进完善。对于具有实际操作要求的学习内容,平台应允许使用者自建线上教学资源并上传。甚至未来平台的开发中可以融合VR、AR、MR等技术实现有针对性的虚拟实验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3.3加大在线教育建设力度,实现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由于在线教育、线上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得授课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效果、教学秩序的管理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后疫情时期应该加大在线教育的建设力度,可以融合大数据技术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与分析,注重学习评价和反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今,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基础上,有部分学校已经开始组织学生返校并采用全封闭式管理,实体课堂授课逐渐回归,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线教育、线上教学等形式的“下线”,相反,要想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线上教学必不可少,只有传统教育与在线教育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3.4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不只针对受教育者,对教育者而言同样适用。“要想给别人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作为教育者应该具备的,但现今,作为教育者只拥有一桶水远远不够,应该具有活源水以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疫情期间的全面在线教学对于教育者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除研究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尽可能多地学习非专业相关知识,跟上时代步伐,多了解先进技术,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尤其教育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只有多了解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与时代接轨才能做到“先有活源水再给学生水”。

4结束语

此次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是对社会的一次大考验,虽然在全面打好防疫战的过程中显露出来许多问题,但没有问题如何进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社会前进的过程。单看教育事业方面,人们对传统教育模式与在线教育模式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此次疫情使人们既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必要性也认识到在线教育的重要性与优势所在,加深了社会各界对于在线教育的认同,必将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参考文献

[1]白胜楠.远程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3(06):36-40.

[2]张震江,杜超,徐昊淼,等.远程医学在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0,41(02):108-110.

[3]马原.基于5G网络背景时期教学改革的思考[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182+184.

高校在线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疫情;线上教学;网络教育;

近年来,我国教育规模不断发展,肺炎的突然爆发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这次疫情反映出平时被忽视的问题,教育是国家的未来,开学季的到来,全国依然处于疫情期间,开学的日期不得不延后。根据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要求,中小学、幼儿园2020年春季开学时间已推迟。为保障“推迟开学不停教、不停学”,在疫情的防控期间全国中小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学工作。在正式恢复上课后,再对已在线讲授的课程进行系统梳理和复习,以此来减少对教育的影响。

1疫情推动网络教育

在疫情时期,网络教育有了发展空间,当大部分产业还在观望时,网络教育产业迎来时机。疫情的爆发虽然影响了现有的传统教育,也让教育出现了“拐点”,促使着理想化网络教育早日到来。1.1政府机关积极参与指导工作。在疫情的防控期间,各个省都了有关这段特殊时期关于开展网络教学的指导意见。各个地区按要求展开网络授课,让中小学生在家开启了新的学期。各市教育局做好各地各校的网络教学的指导工作,结合互联网技术为中小学师生提供在线直播授课、师生课堂互动、教学内容回看、课后作业、课堂测试、考试等服务。为了保证网络教学质量,一个可靠的网络平台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选择不同的线上教育方式,提高网络教育质量。2020年2月17日中小学生开始了网上学习,老师开始网络授课,“停课不停学”工作也是打赢防疫阻击战的一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源,充分备课,最大的限度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1.2网络教育平台提供技术支持。阿里旗舰的产品钉钉提供直播授课平台,慕课、网易公开课等提供教学资源。除了中小学生的正常教学外,许多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纷纷开放了网络教育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例如清华大学搭建网络环境为大家提供免费的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教育部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在线教育教育资源等。由于学校不能复课,新东方、好未来、猿辅导等一批在线教育平台迎来爆发的春天。雨课堂打破课时教室的时空限制,实现翻转课堂。教师可以将预习习题、微课视频等在课前推送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完成基础知识点的梳理,由此,课堂的时间就释放出来让教师可以进行更多课堂互动,激活课堂教学。[1]

2网络教育效果评估

线上授课已有一段时间,主要以两种形式为主,直播、录播。授课内容的结构大致为PPT+教师讲解+慕课等平台资源+课堂考核。在上网课时,经常会有学生迟到或早退,学生对网课的时间观念较低,对课程的专注度不高,很容易走神,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利用电子产品上课易对其他的软件产生兴趣,老师无法实时掌握学生情况,并且大部分家长表示无法对儿女进行监督。普遍认为在线复课学习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重在基础,学生的自制力差,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但网络教育,学生、老师在网上的互动基本靠文字,降低了课堂的互动效果。如何提高学习质量成为当下大热的话题,充分利用开放的教育资源,形成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的体系,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线上复课必然有效推动在线教育的进一步普及,但后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成为发展的关键。

3网络教育优劣势

在线教育平台最大的优势是名师优势,疫情之后加速市场调整,听过名师讲课的学生,将再很难将就普通老师,在线教育必然迎来一波爆发期。未来线上教育与线下融合也是必然趋势,网络教育的优势和劣势并存。3.1网络教育的优势。在疫情下,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尽全力为广大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网络上授课在保证学生教师安全的同时又可以进行教学工作,减少了疫情对教育的影响,以及一系列涉及的考试等方面。网络教育学习方式灵活,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网络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依靠网络技术为基础,结合学校的优秀教育资源,将好的教学课程共享,方便学生们的学习。网络教育沟通方便,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和课程的老师进行沟通、解惑答疑。网络教育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特有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跟踪,督促同学学习。现代在线教育是一种基于融媒体的在线教育,一种“在线+”教育,其独特内涵是:用适合教育内容特征的方式来选择信息媒体与网络平台,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来表达教育内容把教育内容搭载到最具吸引力的媒体载体中去,努力创造出一种基于“人———机”交互原理,多主体、多媒体、多界面互联互通的在线教育共同体。[2]3.2网络教育的劣势。学生的自制力有限,对课堂的专注度不够,降低了学习效率。硬件设施问题,虽然现在每个家庭都有电脑,但是电脑配置、网络质量、电脑配件设施等问题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并且与课程相对应的作业习题需要学生们自行打印,并不是每个家庭都会配备一台打印机。学生上网课的同时还需要家长的协助,家长复工忙于工作,没有办法参与孩子的学习。老师习惯传统的授课模式,授课形式的转变,平台软件的使用,备课的内容等都出现了问题。在线教育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高,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这都成为了如何教好一节网络课的问题。[3]网络不稳定、同一时间网络拥挤、学习环境等不理想,由传统的授课方式转变为网络授课,延长了屏幕使用时间,对学生的视力产生影响。农村网络设施的不完善,特别是偏远农村网络信号弱或有线电视未通达地区。客观讲,网课教育适合职业教育,而不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面对的是总想偷懒的学生,部分学生骨子里不想学习,没有动力,基础教育只能面授并督促。但职业教育是职业进修,有动力驱使,重视教育不能因噎废食。3.3网络教育的改进建议。授课方式、授课时长和课表做到灵活的调整,确保不增加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负担。网络授课延长了教师和学生们面对屏幕的时间,对视力造成了影响,为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视力保护,控制好在线的时长,降低对视力造成的伤害。在线课堂期间,我们需要加强与教育平台的联系,最好能建立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对平台的动态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及时的发现在教学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教学工作的稳定运行。疫情考验着教育培训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次科技对教育方式的助力。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手段的刷新,由单纯的录播无法实现与学生实时互动到现在的直播。老师通过教师端为在家的学生直播上课,线上可以批改作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借助语音连麦、视频互动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课堂。线上教学有别于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的课堂氛围与面授存在差距,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听课状态,师生互动交流受到限制,因此需要设计灵活多样的线上教学方式,引导和督促学生学习,保证教学的实效性和互动性。[4]线上课堂可以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将学生个人的课堂表现、课堂测试及作业等信息,对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评估学习成绩。面对网络教育存在的弊端,需要考虑的是对现有的网络教育进行升级,扬长避短,发挥其具有的优势,对劣势进行改进,在线教育能够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习者可以高效、便利地学习,这种对原有授课方式的改变,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在线教育,也能够帮助学习者主动开展学习,提升学习质量。通过创新在线教育质量的管理途径,让其在发展中追求创新,也能为提升在线教育质量贡献力量。[5]

4疫情后网络教育未来展望

共享教育是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有效手段,要做到教育资源共享,网络教育平台是重要的手段,模块化教育也是继续教育和教育资源共享的其中一环。加快构建网络教育平台,是加快教育发展的产业化、规模化、革命化的重要举措。未来的世界将是网络教育大爆发的时代,若看不到这一点,将落后于时代的步伐。网络教育还可实现一些课堂上难以操作的物理化学实验,通过互联网的模拟技术实现实验的操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在更大范围、更多人群中被接受和应用,但教育规律决定了在线教育实现质的飞跃还需时日。在2010年,我国提出建立国家教育资源库。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长期研究未来教育的发展,他再次呼吁建立国家教育资源库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本次疫情,让我们更快一步的接近网络教育。网络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将真正优质的教师资源共享,从而真正的实现以低成本提供优质教育,最大程度实现教育公平。疫情既是危机也是变革,它凸显出平时被忽略的问题,网络教育在过去应用范围小,受益人群较少,经过这次疫情,希望政府牵头成立一个共享资源、技术,打造统一平台,推进国家教育资源的共享服务,从而真正实现网络教育的理想化。

参考文献

[1]吴丹.雨课堂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J].科技风,2020(10):69-88;

[2]龙宝新.疫情背景下中小学在线教育高效化的行动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0(11):26-28;

[3]付卫东,周洪宇.肺炎疫情给我国在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2):14-18;

[4]李克寒,刘瑶,谢蟪旭,王了,张凌琳,罗恩.病毒肺炎疫情下线上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04(16):1-3;

高校在线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在线教育;教育信息化;发展困境;路向

“人类塑造了媒体,媒体也塑造了人类。”[1]21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深刻嵌入社会各个领域,重塑着社会形态和社会空间,诸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点和着力点,我国也希冀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水平抢占未来的教育发展高地。为此,政府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和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应然之举,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强调,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服务样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可见,未来已来,信息技术正在从促进教育发展的外在力量转变为内生动力,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来实现教育的重大结构性变革,在线教育作为新兴的教育形态逐渐受到关注。2020年肺炎疫情暴发,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号召下,我国在线教育获得空前发展。从高等教育领域看,截至2020年5月8日,全国开展在线教学的高校达1454所,103万教师开设覆盖12个学科门类的107万门在线课程,总计1226万门次课程,在线学习的大学生人次达23亿;[2]从基础教育领域看,2020年2月17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开通,27个省份相继开通省级网络学习平台,截至2020年5月11日,云平台浏览人次达17.11亿,浏览次数累计20.73亿次,[3]在线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情境下,在线教育的地位更加举足轻重,而要真正促进在线教育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正确研判在线教育的价值,深刻反思在线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应对之策。

一、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的价值意义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在线教育并非是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更不是传统教育模式之下的次级教育模式,而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4]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在线教育具有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学资源、教学时空、教学流程等,这使其在有效教学和个性化学习中呈现诸多优势。1.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追求每个公民基本受教育权利的实现。随着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教育的要求逐渐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后,党的再次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上好学”的高位均衡上升为国家的教育理想。然而,在传统线下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聚集了大量教师的学校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学校间的竞争以及对生源的争夺使得教育资源具有唯一性和封闭性,教育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往往被部分学校垄断,教育公平性无法得到保障。不同于传统教育,在线教育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且开放共享的线上资源。在线教育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移动设备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打破知识的垄断,从而使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能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均衡。据iiMeidaResearch(艾媒咨询)调查显示,43.4%的受访用户认为在线教育平台的优势在于其共享课程资源。通过实施在线教育,传统封闭、单向的知识循环体系开始转向互动、开放、包容的共享网络体系,教育发展相对薄弱地区的学生也就能够接触到更高质量的教育和更全面的知识,从而改善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2.突破传统教育时空的局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伴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不断加快,学习逐渐被要求超越传统的学校场域,终身学习和泛在学习日趋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学习形态。对此,2015年在发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5]在此建设逻辑之下,党的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在线教育通过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促使知识表征方式越来越丰富多元,教育教学资源也更加凸显出无限的可复制性和广泛的通达性,[6]从而实现对传统学习时间和空间界限的突破,显著增加了人们的学习机会。学习者不再受限于固定的时间地点,也不再被绝对的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所束缚,而是真正衔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学习成为贯穿人类整个生命周期的持续性活动,没有边界、无处不在。疫情以来,很多高校利用ZOOM、钉钉、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室等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和学术研讨,学生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即可在任何地方进入全球的任何课堂开始学习,并结合自身实际安排学习进度。如2020年4月以来,我国依托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英文版、高教出版社的“爱课程”国际平台向世界推出了500多门课程,中国驻外大使馆也将我国最好的大学、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课程向100多个国家推广。可见,在线学习真正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时空,学校场域不再是学习者接受教育和开展学习的唯一正规场所,[7]学习者也不必被固定的学习时间和教师预设的学习节奏所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进程随时进入课程,灵活调整学习进度,真正获得终身学习和无缝学习体验。3.革新传统教育流程,带动教学的结构性变革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制的搭建是以传统权力模式为蓝本,关注中心权力,强调自上而下的运作,而边缘权力往往被忽视。[8]这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权威,所有的教学活动基本都处在教师权威和绝对权力的控制之下,学习者的自主权和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缺失状态,所有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必须接受教师预设的相同的教育内容和教学进度,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相反,在线教育则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个性化的自适应学习。所谓的自适应学习即强调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偏好和认知水平为学习者生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以避免所有学习者使用相同的课件,从而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9]在线教育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云储存、数据挖掘等技术能够精准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并形成一种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模式,其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保障下,使学生与教育服务提供方形成一种双向选择的状态,在线教育系统能够基于学习者相关学习经历的大数据分析而精准推送适合学习者的教育内容;同时,学习者也能够拥有自主选择权,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和感兴趣的教育教学方式,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由地对知识点进行拓展,不用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在线教育的智慧性和自适应性赋予了学习者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可能,使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教育流程再造。

二、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困境

近年来,得益于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融合现实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线教育也进入了高效智能的发展阶段,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感和获得感,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在这一时期,无论是专业教育机构还是商业性机构,都开发出了大量的在线教育产品,除了以数字教材、电子教案、课堂实录为代表的传统单向性在线教育资源外,还出现了大量以虚拟仿真技术为依托的师生双向互动在线教育资源,在线教育资源从单一化走向立体多元化,O2O、OMO、双师课堂等新兴教育业态不断催生,在线教育工具越来越方便快捷,在线教育平台也日趋开放、个性和智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变得无处不在,更加个人化和泛在化。目前,我国在线教育发展已形成较大规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占网民整体的34.6%。[10]相应地,在线教育行业也获得长足发展。据艾瑞《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统计显示,2020年教育行业累积融资1164亿,其中在线教育占比89%。疫情使教育行业业态不断进化,2016—2019年,教育行业整体线上化率由8%—10%提升至13%—15%,增加了5个百分点;但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整体线上化率升至23%—25%,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达2573亿,同比增速35.5%。此外,在线教育已从最初的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成人教育领域不断下移,K12学科培训、低幼及素质教育线上化率都得到明显提升,中小学联网率高达99.7%,在线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纵深推进。后疫情时代,在新兴技术的大规模涌现和带动下,我国的在线教育将更加彰显移动化特征,在线教育资源的开发、使用和管理将更加颗粒化、精准化和统整化,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将更受关注,个性化学习将会成为关键目标和亮点,同时,在线教育中的搜索引擎也将更加专业,并能为用户提供更多免费资源。[11]与传统教育相比,在线教育有着诸多优势。肺炎疫情暴发后,线上教学在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有效保证了“停课不停学”,2亿多中小学生通过在线方式顺利上学,这是史无前例也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12]然而,我国的在线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值得反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1.面对新型教育生态的学习者学习能力和身心健康困境首先,学习者的在线真实学习能力受到挑战。肺炎疫情的爆发极大地加速了教育变革,教育的方方面面正在经历全新的技术塑造。虽然在线教育和居家学习替代不了传统的线下教育,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经历此次冲击之后主动拥抱在线教育,必将引发更多积极的改变,从某种程度而言,在线教育和居家学习在未来教育发展历程中必将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13]无论是在线教育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其变革的终极价值追求都是让更多的学习者能够真正投入学习,经历真实的学习,尽可能减少不学习、无学习、假学习的现象。[14]对在线教育而言,要真正实现“在学习、真学习”,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在线教育营造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生态环境,学习者要更好地应对这种新型的学习形式,必须具备三种能力,即自我控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资源利用能力。[15]在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在线教学中,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管控和监管,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分心,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如调查显示,疫情期间52%的学生觉得自己在在线学习中容易分心。[16]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在线教育是一种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偏好进行自主学习、自定策略、自我调控,但部分学生的知识体系尚未构建,认知水平相对有限,无法产生主动自觉的学习行为,很难实现“想学”、“会学”和“坚持学”的统一。据统计,疫情期间29%的学生对在线教学表现得不太积极,30%的家长认为子女不太适应或完全不适应在线学习。[17]在资源利用能力方面,部分学生不具备分析、评价与管理资源的能力,面对海量的线上教育资源常常无从下手。可见,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规训与监管,在线教育为学习者营造了一个陌生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学习者在线是否真正参与学习、是否有脑力投入、是否能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自我监管和开展自主学习,已成为在线教育发展过程必须直面的现实难题。其次,学习者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一定冲击。在进行线上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长时间观看电子设备带来的视觉疲劳、视力下降、坐姿不规范等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发育。据教育部2020年6月对全国9省14532名中小学生的视力调研数据发现,对比2019年年底,小学生近视率增加15.2%,初中生近视率增加8.2%,高中生近视率增加3.8%。[18]除对视力的影响外,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挑战,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学生在居家学习过程中学习成效不理想或与家长矛盾加剧,又没有得到及时纾解,都会助长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2.高质量在线教育供需矛盾衍生的教育质量困境首先,在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较大程度地制约了在线教育的质量。在线教育迅速发展,但名师资源相对有限,开放的在线教育平台准入门槛低,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教师的身份边界,任何人都能以个人身份教学视频,成为互联网中潜在的“教师”,但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尚未达到标准,这就导致了线上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其次,教育信息化水平不够高,使在线教育的纵深推进面临极大挑战。在线教育对网络环境和信息化设备的要求较高,但部分中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弱势阶层子女,以及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因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网络设备相对落后,导致在线教育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网络卡顿、平台崩溃等问题频发,难以支持常态化的在线教学,学生的高质量在线学习更是无从保障。最后,在线教育资源研发相对薄弱。线上教育的学习方式、路径、习惯等均与传统教育不同,但目前不管是用MOOC还是直播教学,基本都属于将线下教学搬到线上的“课堂搬家”,没有针对线上教学的特性进行教育资源的创新和优化,尤其是高质量、个性化的在线教育资源较少,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高效的在线教育资源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在线教育效果。3.在线教育爆炸式发展下的管理困境随着在线教育的井喷式发展,大量在线教育平台涌入市场,部分学校也纷纷参与在线教育。为更好地推进在线教育良性发展,近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但由于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监管依然面临多重困境。其一,监管理念尚未厘清。在线教育作为互联网和传统教育融合产生的新业态,其行业结构、服务模式、构成要素、教学产品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线教育治理既是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治理的线上延伸,又与线下治理有着明显的区别,成为政府、社会、行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19]“谁来监管、监管谁、监管什么、采取什么方式监管”等问题的解决正在研究和探索之中,在线教育监管的目标、原则、指导思想、体系等理念还不清晰。其二,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在线教育活动涉及多部门的事权交叉,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虽明确了教育、网信、公安、电信、广电等部门的监管职责,但监管尚在起步阶段,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还不够清晰,部门联动和协作机制还不完善,监管流程和执法手段等也不明确,难以形成管理合力。其三,监管模式相对单一落后。目前,各地主要采取备案审查、排查整改、建立黑白名单方式对在线教育机构进行监管,但在线教育平台存在体量巨大、服务隐蔽、冲击学校教育系统等特点,[20]对政府监管提出了巨大挑战。如对在线教育内容的管理,可能面临讲授内容与备案内容两张皮的现象,且一对一的课程监管难度更大,难以有效避免忽视或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资源涌入市场;对在线教育师资的管理,尽管教育部规定从事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但实际上,教师资质问题并没有真正成为基本门槛,加之在线教育缺乏对教师的考核机制,这也使得在线教育师资管理难以实质推进。

三、我国在线教育实践的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