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时间:2022-10-13 08:50:00

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全会精神,全面实施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快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9号)和《**“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我区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对做好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健全机制、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创新载体,全区上下呈现出了大力加强人才工作的新气象。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区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没有得到充分落实;人才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流失的现象仍然存在;现有人才资源分布不够合理,结构性积压与短缺并存,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等。切实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全区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持续、坚强的人才保证,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二)加强我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区人才工作,紧紧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必须牢固树立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四不唯”的观念,牢固树立人才市场化、社会化的观念,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流动观念;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建设各类高素质人才队伍,通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流动、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等政策体系和关键环节,使全区上下人才观念进一步解放,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人才数量进一步增加,人才结构进一步改善,人才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才作用进一步发挥。

二、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促进各类人才健康成长

(三)继续加强义务教育,着力稳定和充实山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实施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工程,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格局。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巩固和提高“两基”水平,提高初中毛入学率,降低辍学率和青壮年文盲率。到“十一五”末,全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0%%,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9年。全面落实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活费等措施;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工作,保障城市流动人口、贫困人口、有特殊需求适龄人口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加强优秀教师高层次研修,推进骨干教师培养成长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全区农村中小学校长轮训工作。充实基层教师队伍,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任教、支教和担任志愿者。努力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对自愿到川区乡镇、宁南山区八县和红寺堡开发区政府所在地任教的高校毕业生,在被正式录用后,可提前执行转正定级工资,高定一档工资标准;到宁南山区八县乡镇和红寺堡开发区乡镇任教的高校毕业生被正式录用的,高定二档工资标准。实施“名师培训工程”和“名校长培训工程”,选派中小学校长到东部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理念,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四)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基地作用。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大学与部级重点科研院所合作和创建大学园区等形式,创建具有我区特色的“强校”,推进**大学进入“211”工程,办好其他大中专院校。要紧贴我区经济发展需要,以整合现有学科为主,大力发展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新兴学科,鼓励和支持高校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将高等院校学生就业率、科研成果转化率以及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情况,作为对学校综合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本科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建设一批自治区试验教学示范中心,设立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名师奖。建设一批由学科带头人领军的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团队。支持高校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国内外进修或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采取用人单位出资和财政资助等方式,每年在全区选拔一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高级管理人员到国内高校深造,赴国(境)外进行短期培训和研修。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博士、硕士奖学金”,对攻读学位和继续深造并愿意回**或在**服务的全日制研究生进行奖励。

三、加强分类指导,加大培养力度,大力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五)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全面提高党政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认真落实《**—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科学素质的教育,努力提高政治理论、党性修养。加强公共管理核心课程及公务员九种通用能力的学习,以增强各级机关公共服务能力和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采取组织点名调训的方式,每年脱产培训厅级干部300人次左右;坚持组织调训与单位自主培训相结合,每年安排培训县处级干部及中青年后备干部2500人次左右;重视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增强针对性,每年培训2000人次左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每年培训普通公务员不少于15000人次。适应境外培训的需求,每年举办英语强化培训班1期,每两年从中选择20—30名赴境外培训1年。同时加强乡镇、街道干部及村党支部书记、社区党组织书记等基层干部的培训。加强干部实践锻炼,加大交流轮岗、基层挂职和外出挂职学习的力度。逐步在区内外党政机关、干部培训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乡村、社区建立一批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基地,针对干部不同层次和类型,安排到不同的培训基地开展实践锻炼。

(六)依托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项目立项、评审、验收和综合绩效评估的重要考评指标,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大社科研究课题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力开展各类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实用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的培训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回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开展以拓展知识面为主的各学科间相互交融的综合知识、相关学科发展前沿动态以及创新能力等为基本内容的公共科目的继续教育,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整体业务水平。每人每年脱产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覆盖面达到90%以上。突出抓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快实施“653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重点加强对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贴和自治区特贴、进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以及优秀科研项目主持人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争取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安排到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进修等方式,对50岁以下的人员普遍轮训一遍。加大对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继续配合中组部实施“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完成访学人员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基层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自治区每年安排50名基层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到首府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教育等单位研修,指定优秀导师,建立“一带一”或“多带一”的培养模式。同时,市、县两级和各行业也要组织实施“基层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最终建立区、市、县纵向联动和部门行业横向互动机制,使“基层之光”培养计划成为推动全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有力杠杆。

(七)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提高他们的市场开拓能力、竞争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突出抓好自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及后备人员的培训,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素质好、市场驾驭能力强、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的优秀企业家。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自治区国资委负责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工作,每年安排培训区管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成员50人次、中层管理人员400人次。组织实施区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及后备人员到中央企业挂职锻炼,做好中央企业人员到区管企业挂职工作。区管企业党委负责本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组织实施“企业之星”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分别组织一批企业中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新经济组织人才、新社会组织人才赴东部发达省区考察培训。组织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百万中小企业上网培训”,每年安排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000人次左右。各市、县(区)有关部门落实国有中小企业、集体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和非公有制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每年至少培训200人次。

四、努力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八)用活用好现有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改进、完善、落实稳定和使用人才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优化人才的舆论环境、政务环境、创业环境、人际和学术环境,大力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充分释放人才队伍的活力。

(九)建设人才高地和创新团队。围绕我区优势产业和学科,争取利用5年时间,造就30个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创新团队,到2010年前至少建设10个层次较高、优势明显、环境良好的人才高地。加大资助和扶持力度,入选人才高地的首席专家申报科研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参与项目招投标时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在使用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公务用车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和自主权;在工作、学习、生活上遇到问题时,单位要优先帮助解决;受资助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十)完善专家服务团制度。继续发挥自治区煤炭开采及深加工、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及新材料、旱作农业、枸杞种植及深加工、葡萄种植及酿酒产业、生物制药、轻工业等行业专家服务团和各市、县(区)专家服务团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要制定考核方案和奖惩措施,不定期对每个分团和每个专家进行督查和考核,进行奖惩,充分调动现有专家服务团成员的积极性。同时,再选拔聘任一批优秀专家,包括吸收部分区外优秀专家,充实专家服务团的力量。将中央驻宁各单位的优秀人才纳入自治区各类人才选拔和服务范围。继续发挥高级专家联合会凝聚作用,为地方和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各地各部门都要建立党(工)委、党组联系专家制度,制定比较完善的专家遴选办法,不断充实专家库,努力改善专家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待遇,尤其要注重发挥专家的传帮带作用,提高基层和一线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十一)加快创新基地建设和组织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自治区创新基地建设工程”和“自治区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到2010年,新建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0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大力推动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设研究实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等5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展20家自治区创新型企业试点、选择10个各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进行示范;培育建设10个各种类型的自治区产业化基地,新建20—30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5个部级企业技术中心,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华、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创造条件。继续深入推进“2+2”科技计划体系实施,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制度。由“重物、重成果”向“以人为本”转变,在组织自治区科技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中,大胆启用青年人才,强化中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在科研实践中提升科技人才队伍水平,锻炼、培养、汇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加强博士后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制定工作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争取到“十一五”末期,我区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科研工作站和留学人员创业园有较大发展。充分发挥专业学会、协会等在社会团体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为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信息咨询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服务。

(十二)规范表彰奖励制度,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以社会和各行业、各部门奖励为主的激励机制。在人才的表彰奖励上,既要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也要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既要重视公有制单位的人才,也要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既要重视国内和本地人才,也要重视外国专家和留学归国人才;既要重视自然科学人才,也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定期开展自治区科技奖评选工作,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类优秀人才的选拔表彰工作。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区“新世纪313人才工程”和政府特殊津贴等专家选拔制度。每两年开展一次专家选拔,将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非公有制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纳入选拔范围,并给予一次性奖励。每年组织安排部分优秀人才代表到区外休假考察。

(十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对有特殊专长、特殊贡献人员,要打破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的限制,疏通流通渠道。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为重点,推进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制度改革,通过加大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力度等,把大批优秀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扩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范围,以转换用人机制为重点,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完善配套政策。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取向,不断拓宽选人视野,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市场中介机构推荐等方式,把企业内外、体制内外以及国内外能够整合生产要素、利用社会资源和集聚各类人才积极创业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来。要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在政治上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一视同仁,在政府奖励、职称评定等人才政策上统一安排,在面向社会的资助、基金、培训项目、人才信息库等公共资源运用上平等开放,在改善企业环境和工作生活条件上积极提供服务。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逐步实行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鼓励探索完善高层次科技人才中长期激励措施。抓紧制定《**回族自治区人才市场条例》,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五、突出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医疗卫生人才和应用开发型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十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抓住枸杞、清真牛羊肉、牛奶、马铃薯、淡水鱼、蔬菜、牧草及秸秆饲料、玉米、优质稻麦和酿酒葡萄10大优势产业,以现有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和各类培训基地为基础,以应用性培训为主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到“十一五”末期,使45岁以下村组干部全部具备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培养和造就2万人的农村事务管理人才队伍;通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职业技能培训工程”的实施,培养和造就5万人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队伍。进一步建立健全能工巧匠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鼓励能工巧匠传播技艺与技能,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和体育,并通过承包、创办经济实体,组建专业化劳务队伍和民间文体组织等多种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学习实用技能和改善文化生活,壮大能工巧匠队伍。到“十一五”末期,争取全区能工巧匠人才总量达到1万名。积极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创办各类龙头企业,在技术培训、农业产业化项目等方面给予农村实用人才“优先、优待、优惠”等政策。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建立农村商品营销网络,发展各类农产品营销合作组织,推动乡镇企业与营销合作组织不断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壮大农村营销管理人才队伍,“十一五”末期,全区农村经营人才总量争取达到1万名。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选拔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农技推广队伍。积极探索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继续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促进人才、技术、资金、信息与农民和农业生产的结合,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中长期培训工程等项目,把农村职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受训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和农村技术职称评定标准和程序,区、市、县、乡四级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库。抓紧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十五)以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重点,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50个乡镇卫生院和全区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率达到100%%,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城市大医院与乡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实施医疗卫生系统“基层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自治区、市、县、乡人才培养四级联动机制,做好对基层卫生人才的传帮带工作。积极配合卫生部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建立中高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自治区级医疗卫生机构每年选派200名、市级医疗卫生机构每年选派400名中高级医疗卫生人员到农村和社区开展巡回医疗和技术指导服务。做好南部山区乡镇卫生院定向招生工作,开展全科医学教育。鼓励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服务,经过乡村医疗机构工作考核合格的,才能选拔进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建立乡村和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制度,加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骨干培训力度。到**年,为全区撤乡并镇后的187所乡镇卫生院培训600名“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医疗、妇幼、防疫骨干。到**年,完成乡村医生的强化培训,培养550名乡村中医药临床技术骨干。用3年时间,开展对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培养一支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高素质社区卫生服务队伍。通过以上措施,乡村、社区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乡镇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医生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村医达到中等专业以上学历(或相当于同等水平)并取得助理执业医师资格。

(**)以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质量为重点,加快培养应用开发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宁党办〔**〕17号)。大力宣传应用开发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提高其社会地位,营造有利于应用开展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着重围绕我区能源化工、新材料、数控技术、生物制药、先进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以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对象,从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奖励、合理流动和社会保障等环节入手,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生产、服务和工作一线既懂设计、又懂操作,善于解决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品更新换代、覆盖城乡与全区经济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开发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注重办好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和职业中专学校,加快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职业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每年有计划地对100名专业技术和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强化提升培训。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扩大东西部合作办学规模。到“十一五”末期,全区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持平。积极争取国家各类职业教育资金,自治区财政每年列入预算,重点支持壮大一批技师学院和职业院校,有计划地培训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和观摩研讨、技能竞赛等活动,拓宽技能人才选拔渠道,在各行业和职业领域不断发展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每年经过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和技能比赛,至少培养800名高级工、200名技师、高级技师。加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并保证每年有所增加,主要用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激励。重视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鉴定和职称评定工作。提升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放宽各类职业学校吸引高技能人才从事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政策,提高高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落实企业中获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员享受助理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同等福利待遇、岗位津贴的政策。

六、建立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吸引急需紧缺人才

(十七)积极吸引各类急需紧缺人才是人才开发工作的重要环节。要优化引进人才环境,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政府人事部门牵头设立“一站式”人才引进服务窗口,实行人才引进限时办理,引进国内高层次人才随到随办,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依照规定即时办理。积极推行网上办理各项审批事项。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需要,加强对紧缺人才的预测预报,定期人才需求目录,提高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方面的主导作用,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及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各类国际化人才。

(十八)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建立开放型科技发展战略。积极做好海外和留学人才的吸引与使用工作,可以采取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等方式,聘用符合条件的优秀留学人才担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领导职务;聘任优秀留学人才担任行政管理部门的顾问或咨询专家。积极搭建企事业单位与国外专家和专家组织进行项目、智力、人才对接平台。加强与周边省区、长三角省市、福建等省市的联系合作,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建立健全人事争议解决机制,切实保障人才的合法权益。

(十九)充分发挥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和党政机关等用人单位在凝聚人才方面的主体作用。引导自治区国有大型企业加强研究开发机构建设,加大对技术创新、人才开发的投入,力争到“十一五”末期建成若干个在国内同行业具有先进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使其成为吸引和使用好优秀高新技术人才的基地。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和创新基地建设,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形成。选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技术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单位,在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强科研能力等方面,成组配套聘请国外专家攻关。重点支持自治区高等学校聘请高层次外国专家来校讲学和从事科研合作。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由用人单位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根据《公务员法》要求和工作需要,区级党政机关在编制限额内,接收急需或紧缺专业全日制博士,市、县、乡党政机关在编制限额内,接收急需或紧缺专业全日制博士、硕士,经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按特殊职位考录,简化程序,分别享受副处级和正科级工资福利待遇。无编制又确需紧缺专业全日制博士的,拟接收单位提出申请,由自治区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积极争取赴宁挂职干部和“博士服务团”成员的名额,合理安排、放手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建立回访制度,继续发挥返岗挂职干部和“博士服务团”成员的各种优势资源和桥梁纽带作用。

七、进一步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二十)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统一领导。要更好地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地方、部门、领导、人才四个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建立起有效的人才开发协调工作机制,真正形成合力,确保人才开发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研究制定《**回族自治区人才资源开发条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认识人才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摆上重要日程,根据各地各部门实际,制定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决策部署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

(二十一)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尽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基础、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自治区人才资源开发专项经费在现有900万元的基数上,视财政收入增长情况每年要有相应的增加;各市争取每年筹集200万元,各县(市、区)每年筹集50万元,并保证每年有所增加。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不少于单位工资总额的2.5%。要通过税收、奖励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机构、国际组织和个人捐款,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强对人才资金的使用和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定期对人才开发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二十二)要把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各级宣传部门和**日报、**广电总台、**新闻网以及各地主要新闻媒体都要开设固定的“人才工作”专栏(专题),加大科学人才观、人才工作政策、人才工作和优秀人才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十三)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市县两级党委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五市党委组织部要组建人才工作专门机构,至少配备2—3名工作人员,县(市、区)党(工)委组织部也要至少配备1人专门负责。各部门也要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有效的工作载体,开展各具特色的人才和智力支持项目。

(二十四)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要切实加强“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一把手抓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共同抓人才队伍”的机制建设,结合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人才工作的目标责任落实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形成制度。各地、各部门都要深入开展“三争三创”(争做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创一流人才工作环境;争做人才工作先进个人,创一流人才服务质量;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优秀人才,创一流工作业绩)活动,由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创建活动进行督促检查,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和促进全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