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会的讲话

时间:2022-12-07 05:03:00

中小学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会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省、南通市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会议精神,研究分析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全面动员和部署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工作,着力健全和完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下面,我主要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今年4月,教育部召开了“加强学校管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现场经验交流会”。5月31日,罗志军省长在“全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按照“省级统筹、政府推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强化督查、严肃问责,标本兼治、务求实效”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采取得力的减负措施,真正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把健康快乐还给学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省教育厅于6月12日召开了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会议印发了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转发的《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监察厅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沈健厅长就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作了动员部署。南通市教育局6月19日也召开了专项推进会,缪建新局长对南通市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作了全面布置,全市中小学校长参加了视频会议。

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全市广大中小学校和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与要求上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违背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是一种狭隘教育观念的反映。这种忽视全体学生、全民族和全社会长远根本利益的行为如不根本改变,势必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影响我国亿万劳动者素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深刻认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任务。当前,我市基础教育已经处在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新的历史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一些学校存在的违背教育规律、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偏离了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正确轨道,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目前,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更多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为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开发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第三,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衡量教育部门行政、学校办学、教师执教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事关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事关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成为教育的“老大难”问题,破解这样的难题,不仅需要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真正将其纳入政府行为,充分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创新的策略、更加得力的措施,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用更多的精力,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上下工夫,在强化督查执行力上下工夫,在构建长效机制上下工夫,敢于破难点、打硬战,常抓不懈,综合治理,强力推进,真正解决好这个“老大难”问题;同时也需要全市各中小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上下齐心,模范遵守上级有关会议、文件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严以律己,坚决杜绝违法违规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更加信任人民政府,更加信任学校,才会密切干群关系,密切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关系,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和家长的支持,才能做得更好。

二、直面现状,勇于剖析我市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市幼儿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前三年入园率超过95%;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取得新进展,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9%;普通高中发展迅速,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0%以上,形成了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在内的比较完备的现代基础教育体系。

在推进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把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紧迫任务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导教师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二是切实规范学校管理。根据省教育厅制订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负担的十项规定》、《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文件精神,结合*教育实际,积极推动中小学依法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三是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始终坚持把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作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制度。重点加强农村薄弱初中建设,促使初中学校均衡发展,推动“择校热”逐步降温。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中考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将热点学校部分统招生指标按比例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学校。

尽管我们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由于高考指挥棒和大环境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我市仍然较多地存在办学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过重,超出了其身心承受的范围,严重侵害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过重。中小学办学行为不够规范的现象主要集中反映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上,目前我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过重,中小学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有些学校加班加点、节假日补课,有些学校组织统考联考、一模二模、月考周练等名目繁多的考试,严重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和心理负担,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现在为数不少的小学生每晚的作业量在3个小时以上,初中、高中的作业量就更多了。部分学校学生在校活动时间过长,有些高中的学生在校活动时间超过14小时,严重挤占学生休息睡眠时间和锻炼时间,严重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国家课程计划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一是周课时总量超规定。小学基本上能严格按照规定将周课时控制在30节以内,部分中学存在学校总课表、班级课表与学生手中实际使用的课表不相一致的现象。许多初中总课表排的是每周34节课,但每天增加一节自习课;高中学校每天排8节文化课,另外还增加午自习和晚自习课是普遍现象。二是部分学校不能按要求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有些学校的课程、课时、教学内容安排随意性大,只重视考试科目的教育教学,忽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综合素质养成性课程。一些学校为了应付督导检查,甚至搞两套课表,一套应付检查,一套真正实施。有些学校对一些考核、考查科目如历史、地理、生物不加重视,平时不正常开设课程,在考查前搞突击。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不少学生体质下降、患神经衰弱、脊柱弯曲、近视眼等疾病。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一些少年儿童对学习、对学校、对教师、对家长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酿成了一些悲剧。这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扭曲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剥夺了少年儿童的童心和乐趣,严重阻碍着少年儿童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制约了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长此以往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造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很多,从根本上讲,是教育总体水平偏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结构、教育规模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劳动人事制度和招生考试制度存在着缺陷,就业竞争引发了升学竞争等;同时,狭隘的教育价值观、片面的质量观、陈旧的人才观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部分社会媒体片面宣传甚至恶意炒作,使育人教育变成了升学教育,分数价值高于人的价值,升学目标取代了人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三、端正态度,牢固树立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

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召开以来,各方反响强烈,议论纷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反对,认为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在当前的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下,怎么推进素质教育?况且高考制度依然存在,你怎么能搞成素质教育?二是怀疑,认为推进素质教育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但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施。“减负”也不是第一次提出,但哪一次不是越减学生负担越重?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什么时候真正实施过?三是支持,认为素质教育早就应该抓了,再不抓不行了。对江苏推进素质教育举双手赞成,希望尽快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系列举措。今天参加会议的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校长,作为基层学校的管理者,我们的认识、态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这次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成效。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牢固树立坚定信念,切实破除错误认识。

(一)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战略之举,并非权宜之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关乎到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民族的未来,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对此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教育部4月16日至17日召开了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现场推进会,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社会反响强烈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保障学生全面发展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在全国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现场推进会以后,省教育厅先后召开了厅党组会、厅务会和厅长专题办公会,专题研究我省的具体贯彻意见。先后分别召开了各市教育局分管局长、基教处长、中小学校长和厅有关处室负责同志等4个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完善操作要求。5月31日,罗志军省长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门研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问题,在充分听取了教育局长、师生和学生家长代表的意见的基础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我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6月5日,省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和省监察厅联合递交了《关于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批转〈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6月12日,省教育厅在南京召开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省厅对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目标明确、态度坚决、规定刚性、手段强硬,体现了动真碰硬的信心和决心。江苏教育改革这一新政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未来的战略之举,是应对国际竞争,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应时之举,绝非权宜之计。

(二)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自觉之举,非消极应对。

近年来,我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爱生、服务、创优”的*教育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逐步形成了“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思路清晰,投入力度较大,办学水平较高,师资素质较强,学校管理规范,教育氛围浓厚,教育质量领先”的教育特色,学科竞赛、科技发明、少儿艺术等领域业绩显著,*教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名片”。“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通过前一阶段“常规管理百校行”督查,我们发现中小学校还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极不相称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形象,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距甚远。所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政治任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宣言,我们一定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和积极追求,让教育真正回归到国家教育方针上来、回归到教育的基本规律上来、回归到国家的课程设置和办学要求上来,努力做好教育应该做好并能够做好的事情。

(三)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这是破解“瓶颈”,引导*教育和谐发展的主动之举,非被动选择。

近年来,由于社会大背景和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秉承“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人生”的理念,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日益强烈,一方面升学指挥棒的“魔力”下择校热持续升温,严重破坏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广大家长抛家舍业的陪读书风气愈演愈烈;违规补课、有偿家教等屡禁不止,教育乱收费时有发生,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在“题海战术”中疲于奔命,完全扭曲了教育的本来面目,使教育陷于绝境,走入“死胡同”;另一方面我市目前教师队伍面临编制总体超编与实际需求不足之间存在矛盾,结构性缺失的矛盾突出,教师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优质师资分布不均衡。这些现象和矛盾动摇了我市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基,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瓶颈”因素。

沈健厅长在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上明确提出“五严”要求:严格禁止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指出争取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严肃治理学校办学不规范行为,确保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明显下降,不规范办学的现象明显减少,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所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必将使我们学校和教师能从“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解放出来,有更充裕的时间在“减负”增效上做文章,在教学科研上下力气,在校本培训上见成效,在特色兴校上求发展,在内涵发展上求突破,必将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的“瓶颈”,引导*教育走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内涵发展的道路,实现*教育的再次腾飞。

(四)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促进之举,非短期行为。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各级各类学校在加强学校管理方面问题不少,在提升办学水平上方法不多,我们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也经常是以质量为幌子,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犹抱琵琶半遮面”。我们常为少数学校教育质量老是得不到提高而头痛,也为师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而心痛。想在规范办学行为和执教行为上有所突破,但一校一地的变革受制于大环境,一次次的努力都成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遗憾。现在全省高力度推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以“铁的心肠”、“铁的手段”、“铁的纪律”积极响应,这绝非教育系统自娱自乐的作秀,这是下了决心动了真格。我们*教育要想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勇立潮头,我们就不能阵发性落实运动式贯彻。在座的各位都应当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当以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的评价制度改变以后,我们该用怎样的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去接受社会的评判。

我们一定要以本次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活动为契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素质教育的方向不动摇,立足高起点办学,切实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到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学校管理和实践活动之中,大力改进教学方式,探索创新“减负增效”途径,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还学生以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主动、全面、个性化的发展,使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活动成为我市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催化剂”、“助推器”。

四、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可能遇到的难题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探索、摸索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和阻力,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裹足不前,要对可能碰到的困难看得准、想得透,善于集思广益,善于攻坚克难,有效化解难题,扎实推进工作。

(一)领导不理解,社会不认可,家长不支持。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经济发展要看GDP,教育发展要看升学率。”在急功近利的教育政绩观驱使下,部分学校领导有理解上偏差,把抓学生成绩当成了教育的一切。在工作推进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学校尽管不公开排名了,但是受传统思维方式、社会公众舆论、学校生源吸引和管理模式影响,学校仍将升学率当作唯一关心的指标。另外,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望子成龙”思想,找工作时“惟文凭论”,以及用学生考上什么样的大学来看待学校的社会评价等,也给推进工作带来困难。尤其是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因为我们教育资源短缺与受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长期将存在的原因,家长一方面希望搞素质教育,让他们的孩子轻松愉快地提高素质,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送孩子到升学率高的学校,而不多计较学校是否实施了素质教育,甚至会出现学生在学校里减负了,但家长他们不管学生有无兴趣,让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家长的这种实际不支持的心态和行为,将考验我们全市学校领导的执行力。

(二)教师观念陈旧,以对学生负责为由依然走老路。

教师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因素。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陈旧观念的影响,我们有些教师还不能够真正的理解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质,看不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口里讲素质教育,手里抓应试教育,无法根除传统教育观念中“成绩即招牌”的教育观念。喜欢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对素质教育持观望态度。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抱着以对学生负责为由,运用老观念旧方法进行教育,只抓成绩,轻视学生的德育、美育,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教学观只立足为学生的学习、升学负责任,“为教而教”却不作长远发展的规划。这样,认识与工作实际的脱节,必将大大阻碍素质教育深入课堂、全面推进。对于这些教师,更应加强对他们的宣传教育,彻底转变他们的教育观、知识观和人才观,要将他们从传统中的“教书匠”向承担“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有的使命”转变过来,使他们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素质教育的舞台上,成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积极因素。

(三)教师认为不要质量了,将素质教育变成不负责任的托辞借口。

在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学校可能会出现机械式甚至赌气式贯彻落实:教师像卸了“包袱”一样,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质量的教育、没有负担的教育、无需教师的教育、取消考试的教育、提倡自由发展无须管教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少了必要的学习负担,不知刻苦为何物;少了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指导,让其放任自流。也一定有许多教师将素质教育等同于艺术教育或娱乐教育,就是蹦蹦跳跳、拉拉唱唱、写写画画。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认真备课了,认为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就是讨论或争论,不需要教师讲解,学生自己理解并得出结论就行了。课堂上花去大量时间让学生无休止无边际的讨论,看似气氛活跃,却收效甚微。这些不负责任的做法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不会天生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也将会是一句空话。

(四)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配套措施跟不上。

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还面临着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和措施还不完善的困难。如减负增效的教育管理机制不优,怎样在做好减法的同时做好加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教育评估在教育管理中还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导向作用,没有建立起全方位、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育评价制度,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建设不全。腾出了素质教育的空间,没有应有的填空准备。在全省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上,南京外国语学校对该校实施素质育的做法进行了介绍,该校有八类选修、九大节日、十多个社团、四组行动,搭建了丰富的载体,培育学生七种能力(学习动力、能力、精力、潜力、创造力、求知欲、求异思维能力)和十二种素养(责任感、自信力、约束力、感受力、影响力、诚信、合作、无私、热情、幽默感、人际交往、领导才能)。我觉得我市很多学校在这个方面花的精力还很不够,学校特色创造的准备很不足,离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多校一品的企愿有较大差距。另外,随着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工作的推进,新的考核制度还很缺乏,教师绩效考核制度需要制定,教师违规处理的细则有待进一步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以及与家庭、社会教育的衔接还不到位。校外教育贫乏,公共教育资源的开放、企事业单位对实践教育的承担、社区对校外教育的责任等,都缺乏科学、合理、完善的制度安排。

五、勇往直前,全面展开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教育系统也即将全面铺开学习实践活动。可以说,当前的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正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我们一定要勇于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将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真正做到确保“三个明显”,即确保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明显下降,确保不规范办学的现象明显减少,确保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力求在全市建立起稳定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步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校规范办学、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学习,坚定信心。各校要将省、南通市及本次会议精神认真传达贯彻,要精心组织教职员工学习上级有关精神,做到“目标更明,思路更清,干劲更大,信心更足”。要结合学习实践活动中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为什么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怎样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如何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中做到知责有为、尽责有情、负责有效”等进行充分讨论,以形成共识、明确思路,确立目标、增强信心。全体教育工作者要按教育规律做好教育应该做好并能够做好的事情,真正做到“三个还给”,即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推进“三个全面”,即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实现“三个回归”,即教育真正回到国家教育方针上来、回归到教育的基本规律上来、回归到国家的课程方案和办学要求上来。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为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规范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大力宣传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做法和先进经验,大力宣传强化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积极主动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教师代表,在全社会着力营造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浓郁舆论氛围,引导全社会和广大学生家长了解、理解并支持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并使更多的学生家长参与监督,全社会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教育》杂志、*教育网和全市学校的网站要开设专题专栏,编发系列文章,举办系列节目,扎实做好政策宣传、理论阐发、释疑解惑等工作。

(三)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要抓住关键环节,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省教育厅对此次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改过去减负从义务教育阶段抓起的做法,而是直指要害,从高中抓起,以四星级高中为突破口。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认真坚持四条工作原则,即坚持省级统筹、政府推动;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坚持强化督查、严格问责;坚持标本兼治、长效治理;必须认真贯彻“五严”规定。在这里,我想将省厅提出的“五严”规定作一下重申:

一是严格禁止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和质量观,按照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和质量监测制度。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不得以高(中)考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进行排名和奖惩,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高(中)考成绩、升学率等情况,不得炒作“高(中)考状元”。

二是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坚持“健康第一”,切实保证师生法定休息权利。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和8小时。不得组织非住校学生上晚自习,住校生晚自习每天不超过2课时,并严禁用来组织文化补习或考试。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以内。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保证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严禁中小学组织任何年级学生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

三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编制标准配齐配强中小学各科教师,督促所有中小学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各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教学进度,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违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学校课表要上墙、上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高一年级必修课结束前,不得提前分科分班。

四是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规范考试科目,从严控制考试次数。小学、初中不得组织市、县(市、区)统一的文化课考试。小学每学期考试原则上不超过1次,科目不超过3门;初中每学期考试不得超过2次。严禁组织高中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统考、联考或月考。严格规范招生管理,普通高中一律不得在中考前招收、录取学生,公办普通高中不得跨市招生。加强对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籍管理,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网络管理平台。加快高考招生社会化改革步伐,尽快推行网上报名,高考成绩由招生考试机构直接发放给考生本人。各市、县(市、区)和学校、班级不得统计、公布考生个人或集体的高考成绩、名次、上线率等信息。

五是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深入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各种名义设重点学校、分快慢班,已经举办的要清理取消。任何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转制为民办学校,原有体制改革学校要按规定要求限期清理整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得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不得以各种学科竞赛成绩、特长评级作为录取依据。

(四)全力攻关,完善配套。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减负”,而是要做到既“减负”又“增效”,这是一个值得长期深入探讨、认真研究的课题。要实现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要上下齐心,步调一致;必须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必须要全力攻关,完善配套。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一是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新途径。要不断进行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的改变,会直接改变学校的教育思想、教师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家长的心态和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二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要针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制订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制度、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师违规处理细则等,为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三是要开发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努力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四是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五)明确责任,强化考核。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对学校校长和教师而言,责任要求更强,能力要求更强,奉献意识也要求更强。我们一定要科学理解其内涵,全力以赴,务求实效。一是要加强市级统筹与管理,整体提升我市中小学管理水平。市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中小学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月不少于四次对基层的督查指导。二是坚持依法治校,科学规范学校内部管理。全市各中小学校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形成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要依法落实校长负责制,健全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各校要加强统筹力度,确保政令畅通,主动废除不科学、不规范的制度和规定要求,不折不扣履行好减负增效的责任。三是实施行政问责制。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采取“正面宣传,典型引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方针,及时充分地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展示*教育的良好形象。但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单位和个人,市局将严肃惩处,决不姑息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