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村级两委关系不协调问题

时间:2022-07-13 05:56:00

解决村级两委关系不协调问题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旗委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依法开展了村民自治活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年村民委员会第四届换届选举之后,部分村“两委”之间工作不协调、关系不理顺等一些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削弱了村级组织的整体战斗力,直接影响了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摸清村“两委”关系的现状,*年初,由旗委组织部牵头,抽调人大、民政等四部门人员组成联合调研组,用1个多月的时间,对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之后村“两委”关系现状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全旗150个村中有45个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占全旗行政村总数的30%。其中“两委”班子明显不合的村有1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6%。全旗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主要表现出三种类型。一是“对立型”。两个“一把手”为权利勾心斗角,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有一套班子,工作干不到一起;有的村委会与党支部公开对立,并以村民自治为借口,拒绝接受党支部的领导。二是“包办型”。村书记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工作上缺少与村委会的沟通,大权独揽,主观武断,搞一个人“说了算”。三是“软弱型”。“两委”一把手能力素质差,统御全局能力低,工作上不敢碰硬,遇着问题绕着走,村“两委”的工作陷于瘫痪状态。

上述这些现象的存在,究其原因,一是个别乡镇党委在不团结的“两委”班子面前束手无策,不能因人因村施策,对症下药。二是部分村党支部战斗力不强,致使在领导村委会时理不直、气不壮。三是部分村级管理制度落实不好,致使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之间工作不规范,相互之间争权夺利。四是部分村民民主意识淡薄,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民主权利,使一部分素质较低的人选进村委会班子。

情况摸清之后,旗委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因情施策,对症下药,狠抓落实,认真解决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抓领导,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意识。乡镇党委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对正确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负有直接的责任。为此,旗委狠抓了强化乡镇党委领导责任这一重要环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把理顺村“两委”关系工作纳入乡镇党委和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目标管理责任制,经整顿仍有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乡镇党建工作和党委书记、副书记年末工作评定时下调一个档次。二是建立乡镇党委督查村级班子建设情况制度。要求乡镇党委每年至少研究、探讨村班子建设工作4次,紧密结合村班子建设的实际,抓住带有影响村班子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加强领导和具体指导。三是要求乡镇党委指导村级开好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村级民主生活会必须坚持“四不开”原则,即没有上级领导参加不开;没有村民代表参加不开;不写好对照检查材料不开;没有征求意见函不开。四是实行组织部干部责任区制度。把几个乡镇划为一区,组织部干部几人一组,重点督查“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村“两委”关系的理顺情况记入组织部责任区干部的日常工作档案,做为年终考评干部的依据。

二、抓教育,提高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在调研中旗委发现,有许多村“两委”成员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如有的同志认为,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行使职权,村党支部无权监督,排斥党支部的领导;有的同志对村党支部核心领导作用的发挥存在片面认识,认为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就是体现在抓党建上,只要开好党员会,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就行了,其它的权限都属于村委会;还有的同志认为,村党支部是领导核心,就是包揽村里的一切事务,搞以党代政,把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理解成村里的事不论大小、巨细都要由党支部说了算,进而包办代替村委会的工作。针对这种状况,旗委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一是提高认识,抓好集中培训。近两年,旗委把如何处理好村“两委”关系作为集中培训的重点,结合“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抓教育,抓引导。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对搞好村班子建设重要性的理解,增强自愿理顺“两委”关系的自觉性。二是通过与村“两委”成员个别座谈、交心,进一步加强了对村“两委”干部的教育。通过这些措施,使村干部进一步摆正了各自的位置,明确了“核心”与“自治”的关系,在工作上形成了合力。如六合镇太平桥村“两委”的“一把手”在换届后关系一直不合睦,特别是在去年春季机动地发包过程中,两人意见产生分歧,由此引发班子出现大裂痕。镇党委了解情况后,党务书记、包村干部多次到村里找他们谈话,分头做思想工作。镇里召开工作会议,镇党委有意责令两人“双进双出”,促成两人多接触,多沟通,多谅解。经过镇领导的多次做思想工作和各自的反思,二人在“掰”了半年后,认识到“两委”之间的职能是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又重归于好,形成了思想统一、工作同步、团结协作的工作局面。

三、抓机制,规范选人、育人程序。解决村“两委”关系不和的问题,关键是要有一个规范的选人、育人机制。两年来,旗委在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拓宽选拔渠道,逐步推行“两推一选”制度。去年,旗委在部分乡镇开展了“两推一选”村党支部书记试点工作。今年,旗委要求大力推行此项工作。前不久,针对音河乡新建村合村后原村书记工作不能很好地团结村委会开展工作、内耗严重的问题,乡党委在该村进行了“两推一选”改选村党支部委员工作,原工作能力较强、群众信赖的村委会主任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选举结果达到了党委满意、党员满意、群众满意。二是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旗委充分利用旗乡两级党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教育阵地开展村干部上岗培训工作,新进村“两委”班子成员由旗乡两级党校分级培训。同时,采取脱产、函授等形式与有关部门联合办学,加强对村干部的学历教育。三是建立完善村干部任期和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村干部任期和年度工作目标量化为若干具体内容,实行“三挂钩”,即与党建工作目标、村级经济发展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挂钩,年终由乡镇党委进行考评,届末组织群众进行评议,对连续三年前三名的支部书记给予重奖;对连续三年后三名的自然淘汰。四是完善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每年对村干部进行一次述职和民主评议。完善述职评议的程序、方法和步骤,在形式上扩大了群众的参与面,尤其是“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重点对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经济发展思路、履行职责等情况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档次,让广大村民作出评价。村干部第一次评议排在末位的,组织学习培训,并扣发奖金;连续两次评议排在末位的,依照程序撤换或罢免。霍尔奇镇在今年的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中,对被评为基本称职的2名村干部实行了诫勉谈话,并扣发了半年奖金。五是推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增强工作合力。旗委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提倡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其他委员经过法定选举程序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民委员会其他成员是党员且具备条件的,要按照党内选举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充实进党支部班子。红花梁子镇红荣村去年在没有选出合适的村委会主任的情况下,村主任由村书记兼职,并实行了“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共减少班子成员职数4人。六是推行村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目前,全旗已经实行“一肩挑”的村有1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6%。计划到2003年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全旗实行村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达到50%以上。七是实行村干部待岗工资制。在全旗推行了村干部岗位工资制度,对村民选上来的但工作能力较差、不能完成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交办的工作任务的村民委员会成员,实行待岗,不发工资和各项补贴。这项措施的推行,解决了海选上来的村民委员会成员“在其位不谋其政”、“光拿补贴不做事”等问题,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

四、抓管理,规范村级事务管理程序。在调研中旗委发现,许多村“两委”关系不和的主要原因是村级事务管理程序不规范,使村干部“争权夺利”,闹不团结。为此,两年来旗委狠抓了村级各项制度的完善与落实,从制度上规范村“两委”关系。一是建立和完善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旗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凡是村里的重大问题,都要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民主决策。只要经过讨论决定的事项,村“两委”都要认真组织实施,抓好落实。二是实行村委会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制度,使村委会接受党支部的领导形成习惯,形成自觉。三是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村书记和村主任在财务上的职权。村里重大开支、固定资产的使用和处置,都要经过“两委”联席会议讨论研究,由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村财经支出实行“四支笔”签字制度,即经办人、村书记、村主任、村会计签字,否则,不允许下帐报销。查巴奇乡河西村“两委”的“一把手”,过去常常为财务方面的事搞得关系紧张,村里的各项支出最高时一年竟达4万余元,集体资产流失,影响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实行“四支笔”签字制度后,明确了责任,减少了矛盾,“两委”班子的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四是规范村级会议程序、内容。要求村级要特别开好“五会”,即支委会、村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议。五是在认真总结“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阿荣旗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对村民代表的产生、职责、议事内容、议事原则、议事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使村民代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六是进一步加强了以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每季度最后一月20日为全旗的村务公开日,村务公开做到了“四有”、“五规范”、“一满意”。“四有”即有组织、有制度、有阵地、有具体措施;“五规范”即公开的时间、内容、程序、阵地、监督管理措施规范;“一满意”即村务公开达到了群众满意的程度。村务公开的实行,把村干部的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七是推行税费改革制度。确定了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的征收标准。农业税按照农作物的常年产量和规定的税率依法征收,农业税率统一规定为7%,三项附加分别是正税的20%,主要用于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办公经费三项支出。确定了农村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向农民筹资筹劳,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阿荣旗逐步解决了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使绝大部分村“两委”之间统一了认识,增强了整体合力,不但促进了农村经济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诱发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诸多方面的变化:

第一,巩固了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通过理顺村“两委”关系,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到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之中,化作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真正体现了党的领导的本质意义。通过推行“两推一选”等方式选拔任用村党支部成员,把党内民主与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把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选为“领头雁”,提高村党支部成员的群众公认程度和整体素质,为党的领导打下了坚实的干部基础。

第二,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全旗各级党组织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以“三级联动四带四创”为载体,围绕“抓队伍,强班子;抓培训,强素质;抓机制,强管理;抓整顿,强帮扶”的“四抓四强”的工作思路,不断夯实农村党建工作基础,取得强基固本,强力带动的可喜效果。目前,全旗累计实现“六个好”乡镇党委11个,其中建设高标准“六个好”并达小康乡镇党委10个,占全旗乡镇党委总数的66.7%;实现建设高标准“五个好”并达小康村党支部110个,占全旗村党支部总数的73.3%。

第三,提高了村级事务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按照村党支部领导村委会,村党支部管方向性、政策性、全局性大事,村委会管事务性、技术性、具体性事情的要求,村里的大事,都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由村党支部提出初步方案提交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后,交由村委会讨论并由村民讨论审定后实施。这样,既使村党支部在重大问题决策中始终处于领导地位,又使村委会成为村民自治高效运转的工作机构,从而实现“两委”决策的程序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第四,转变了村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思想认识的转变带来了工作作风的根本转变。通过整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内在要求越来越强。干部和群众产生了强烈共鸣,形成了党员干部想着群众、为着群众,广大群众拥护干部、爱戴干部的喜人局面。如三道沟镇羊草沟村“两委”关系经理顺后,村“两委”干部主动到黑龙江、辽宁、通辽等地考察马铃薯和发展畜牧业,带回了很多的订单项目,该村今年的订单面积达到了2800亩,为群众实实在在做了一些好事。

第五,推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进程。班子抓好了,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会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通过理顺村“两委”关系,村“两委”班子成员树立了大局意识、整体意识,有力地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拓展,占主导地位的大豆、马铃薯、柞蚕、乳品、种业、粉丝、瓜籽、山野菜、蔬菜、畜产品等“10条龙”产业结构链不断发展拉长,一、二、三产业比例日趋合理。今年,全旗的订单农业超过了100万亩,较去年增加了70多万亩。全旗牲畜年度存栏总数达到了78.22万头(只),较上年增长了31.9%,畜牧业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两次生态建设大会战中,全旗共完成退耕还林9.54万亩,超过任务数的6%,完成灭荒造林11万亩,一年的造林量相当于过去10年的造林量。全旗依法治旗的步伐加快,社会治安良好,全旗的信访总量也由去年同期的349件减少到219件,减少幅度为37.2%。全旗各级党组织以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深入开展了星级文明村镇创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不久召开的呼伦贝尔市“三个代表”总结会上,阿荣旗被市委授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