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的几点启示

时间:2022-03-24 09:53:00

新公共管理的几点启示

今年6至8月,我参加了中组部在北京大学举办的2007年全球公共政策高级培训班的学习。培训班共有厅局级学员52人。其中,中央国家机关20人,部分省市28人,新加坡学员4人。

此次公共政策培训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国巴黎政治学院与北京大学一起共同进行教学。由于授课教授来自不同国家,各有优势,各具特点,整个教学以全球为背景,教学案例涉及广泛,视野十分开阔。同时,培训班学员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岗位,大多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专业阅历,学员之间以及学员与教授之间课堂上的互动和观点上的差异性,丰富和深化了教学内容,补充和扩大了信息量。对于教学中涉及的每一个问题,都会有不同的思路和观点,多元信息交互融合,使学习研究深入全面。教授们除了传授知识,也在传授与探讨更加完善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看待问题的角度,这对于工作特点不同的地方和中央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来说也是最为实用,感到收获最大的地方。除主干课程外,校方还组织了十六场专题讲座。

一、公共管理知识和理念的系统更新

短短九周时间,来自不同国家的教授和专家,发挥各自优势,从西方经济学、统计经济学、公共政策与市场治理、新公共管理创新以及法律与公共政策、贸易与规则、中国经济、自主创新等不同的角度,介绍公共管理领域的新理论、新经验和现代管理技术。

在研究本国问题时,教授们总是提醒我们要把问题放到国际大环境中去考虑,这大概也是一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吧。在研究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增长,面临大量的反倾销问题时,除特别强调了WTO规则的作用外,还要求我们分析相关法律规定的作用,如国家贸易、投资、税收、合同等方面法律,甚至还有劳动就业方面的规定,提示我们要能从法律的角度切入反倾销这一问题,并逐渐深入地看到反倾销背后的经济、政治乃至社会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讲授中国经济问题时,并没有简单地就经济现象谈经济问题,而是从我国社会制度的变迁,经济体制的转换,与国外相比的经济优势,以及经济改革方向等方面,特别是将中国经济问题放到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阐述,使我们在由衷地感受到现代经济学魅力的同时,更加坚定了对国家渐进式经济改革的信念,并进一步增强了立足本职工作的参与热情。

另一方面,在论证一个方案的优势和可行,或者探讨一个观点的正确和权威时,教授们也总是提醒我们注意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目前西方倍加推崇的新公共政策,教授在肯定这一政策更有利于对部门和所属人员的激励、可以降低行政成本、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提供更好的服务等的同时,也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这一政策在人事更替方面可能存在的缺乏连续性、与私人部门签定合同时可能产生的腐败、对私人部门缺乏控制、在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可能出现分工不明等问题。再如,在学习统计经济学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时,教授一方面一再地强调统计分析和预测对于行政管理者的重要、统计资料来源准确性的重要、统计推论对于行政决策的重要。但也特别指出了,由于观察现象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观测误差,也要注意在公共管理中要将统计理论与其它管理理论结合起来运用,“防止滥用统计的魔力”。

通过学习也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事物都存在着利弊的两面性。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主体,通过积极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国家也正在积极溶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其间,为了适应全球激烈的竞争,政府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方面正在不断改进,肯定需要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但是,再好的经验也不能直接地照抄照搬,因为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领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政准则。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做法时,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了解外国理论和实践成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必须牢记,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学会立足于中国特殊的行政生态,并在此基础上对以往习惯了的思维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进行重新的审视,真正汲取西方好的做法并大胆进行管理创新。另外,目前在学术界、甚至是政界,有些人过于推崇西方的管理理论、行政制度,感觉只要是外国的做法就好得无以复加,就可以照抄照搬,这种观点和做法是错误的。如果因此对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系和社会制度产生怀疑,简单地加以否定是非常危险的。

结合自己的工作认识到,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办事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建设法治国家、大力推进教科文卫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为委员会领导决策服好务是我们的重要职责。要做好领导的“高级参谋、得力助手、合格顾问”,除必须不断提高个人的理论和专业水平外,必须注意完善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思辩能力。应当学会跳出法律看法律,处理好教科文卫法律规范与国家其它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国际条约一致性的关系,处理好法律条文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注意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对于一些涉及教科文卫领域的热点、敏感问题,要从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发挥政府部门间行政管理的综合效能、维护国家整体利益、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并提出我们的意见。

二、关于对立法及法律作用的再认识

法治是规则之治。在进行法律与公共政策课程中,教授们分析了法律与立法者的意识形态及决策者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不仅要关注规则,还要关注规则制定的过程。由此,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法律作为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规则,其实质表达的是具体化的利益。由于立法过程中方方面面利益上的差异、视角上的冲突,法律的制定过程也是方方面面从协商、妥协到认识一致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立法过程中应当牢牢把握社会现实和社会背景,进一步推进科学化、民主化的立法进程,注意在教科文卫立法工作中进一步扩大公众的参与程度。对于关系管理相对人切身利益或社会关注程度高的法律,应广泛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或者公布法律草案等方式向社会、特别是向相对人、行业协会、学者及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通过教授们介绍欧美推行的新公共政策、实施新公共管理的一些情况,使我对西方社会人们的法治观念,特别是他们给予法律由衷地尊重、坚定地信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什么是“法律的约束力”、什么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当前,我们国家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各个方面也都在积极推进法治化进程,法律对于社会生活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简单地、随意地夸大法律条文的作用,必须要特别关注法律的实施,尤其要关注“法律条文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异”,掌握好法律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另外,我国在行政执法中仍然存在着有的领导一谈到加强管理,就是写规定,而不是着力抓好现有法律、法规的执行和落实。似乎有了法律、有了规定、就有了法治。现在政府规制越来越多,而有些规制明显地带有部门利益的色彩,有违行政管理的目的。另一方面一旦遇到问题,有的执法者就会对法律制度产生抱怨,总觉得规定有问题,很少有人检讨自己对法律规定的信念及理解力。其结果是数不胜数的规定频频出台,但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得以贯彻和实施的规定却不多。鉴于执法是实施法律的核心环节,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到执法上,资源的配置也应当首先保证执法的需要。在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作为行政管理者应当正确的认识法律的作用,以更加有效的措施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并以此追求法律价值的最大化。

在法律与公共政策课程中,特别介绍了欧盟注意发挥“标准”等“软法”的作用,我认为这对加强政府管理职能还是有一定借鉴作用的。在现代社会中,法律规则是政府非常重要的规制手段,但不应当也不可能是全部的治理措施。从纯粹法律的角度看,“标准”等“软法”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标准”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却是毋庸质疑的。

三、关于做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应当具有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方法、灵活的应对和有效的管理。合格的管理者不能被动地适应环境,而应积极主动地去改造环境,这其中包括通过学习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本次培训学习,给予我们大量的新公共管理理念、方法和经验,并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引发我们思考和探索,使我们受益非浅。虽然培训班讲授的一部分管理知识,过去我们或多或少有所接触和了解,但通过本次深入、系统的学习研究,自己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1、对于政府公共管理的再认识

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政府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体系在创造和提升国家竞争优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政府具有处理公共事务的合法地位及权力。由于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的压力,政府部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正在经历着根本性的变革。加之社会各界对于政府部门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期望,政府部门的工作较之以前有着更加重大的意义以及更加广泛的影响。目前,由于一些公务员行为的失范,一些部门管理的失误,使社会对公务员及公共管理部门评价不高,甚至认为“政府无能”、“政府无用”,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政府作为社会规制的制定者和社会秩序的守护者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在我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管理不应当被简单的削弱,而应当积极发挥作用,管好那些份内的事情。另外,通过学习,也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一个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因为,“管理者组织员工获得最高生产力,其目的在于取得一种成效,实现组织的持续生存”。从这个角度看各个层级的管理水平与事业的兴衰成败、长治久安是息息相关的。管理对于我们个人就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是安身立命的饭碗,更是现实赋予我们的责任。

2、对管理创新、管理技术和技巧运用的认识

“公共部门的职业不仅是值得追求的,而且公共部门的职业必须富有开拓精神”,即管理作为一种实践,其必须不断创新。对照所学的内容,我感到自己作为教科文卫委员会办事机构的负责人,在工作中除了身体力行外,尤其不能坐等上级布置任务或者迫于外界的压力而变化,应当主动思考如何把教科文卫委员会的具体工作融入到法治建设的大目标之中;应当主动采取措施使办事机构日常工作在教科文卫事业中起到基础性、保障性的作用。

在学习行政管理技术和技巧时,对照自己以往的工作方式方法,感到受益非浅。如制定战略计划、怎样培养团队精神、如何与上级发展有效的工作关系、怎样进行责任授权、如何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怎样改变不能解雇但又不称职的员工、如何与属下进行有效的沟通、怎样实施绩效管理等等。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领导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而获得。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管理是科学,更是影响人的艺术,“影响的主要对象是为你工作和你为之工作的人”,“管理可以定义为使人们做事的艺术”,“有效的管理是使人们做正确的事情”,“管理者通过机制的建立,要使属下愿意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我理解“影响为你工作的人”,首先,就是要求管理者除了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为人表率的示范作用外,深厚的理论功底,娴熟的行政管理技能,高超的行政管理手段也是必须的。尤其是要能够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本,最大程度地发挥属下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实际工作中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对自己的属下有足够的了解,将属下视为平等的主体,尊重他们的人格,重视他们的发展,并适时给予适度的激励。其次,是要求自己的属下具有职业的忠诚,并了解上级的管理风格、尊重上级的工作安排、保持与上级的沟通、认真的执行上级的决策。具体到本职工作,就要注意运用法律的理念、原则、方法,为委员会集体行使职权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使委员会的决策符合法律的要求。那种以法律专家自诩,事事说不,不仅无法在法制的岗位上做到有为有位,也无法对上级的决策产生良好的影响。

通过在北京大学为期九周的学习培训,不仅拓展了个人的知识视野,也使自己进一步认识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学习进取的重要性。只有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不断提升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