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质量问题分析

时间:2022-06-02 14:40:12

高职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质量问题分析

[摘要]儿科护理学是一门集应用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护理学科,其实训教学质量关系到儿科的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分析高职儿科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儿科实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对策,旨在提高儿科实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关键词]高职;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质量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儿童保健、常见疾病的防治和护理的综合型应用学科,也是我们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重点科目之一。因而儿科护理学是每位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学科。众所周知,儿科是对操作要求非常高的科室,也是综合型医院必须设立的临床科室。因此,儿科护理学中实训教学质量对于儿科医务人员尤为重要。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标,以实践为主心骨,紧密联系当代儿科护理模式,协助学生适应临床,更好地为我国医学事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但目前高职医卫类院校的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未能进入医院开展。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是我国高职院校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临床经验不足

教师临床经验不足是儿科护理实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师主要从院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没有医院任职的亲身经历,导致其儿科护理临床经验匮乏,这就很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医学素材,难以开展生动的临床案例教学。同时,很多高职儿科护理专业教师常年从事理论教学工作,没有重视专业能力的提升,长期脱离医院,导致其专业知识得不到更新,与实际临床操作脱轨,对高职儿科护理专业教学造成了不利影响[1]。

(二)实训教学课程设置不足

在教学课时上,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训不平衡的问题。受传统观念、就业压力以及成果认定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儿科护理学仍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训课程为辅,理论课学时占比远远超过实训课占比。在教学形式上,受限于设备条件等因素,实训操作内容较简单,更多实操内容以观摩为主,导致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这与我们的实训教学目标严重不符。在教学内容上呈现滞后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儿科的疾病谱也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很多疾病并未在儿科护理学教材中有所体现,实训内容自然也未包括这些新型疾病。

(三)实训设施设备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许多高职院校儿科护理专业的实训设施设备不完善,环境简陋,器材较单一,仅仅是一些简单的皮尺、体重秤、毛巾、浴盆,而且多数较陈旧。在教学条件、设施以及软环境等方面,很多高职院校还存在欠缺,这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不相适应。相比于临床上的医疗设备的更新快,学校的实训设备因经费不足,仪器设备落后的问题难以解决,很多实训室的主要仪器设备十几年不更新,大多数已不能用于高水平的实训教学与科研,只能开设普通实训,学生接触不到现代化的仪器设备,这造成了教学与临床脱离。同时,近年各类院校大规模扩招,增添的新设备数量却未相应扩大。

(四)实训考核设置不合理

由于实训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不高,重理论、轻实训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情况下,实训课的成绩依附于理论课,考核成绩仅占该课程总成绩的10%~20%的现象常有,甚至有的不考核。现阶段的课程考核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实践能力,这就势必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现行的实训考核以技术操作为基础,考核内容大多单一,考评标准固定,致使学生为成绩而生搬硬套地练习,机械而重复地完成某些动作,过程中缺乏主动思考。然而现实中,儿科护理面对的服务对象是小孩及家属,可能会有突发情况及人际沟通的问题,现阶段的儿科实训教学难以解决这些问题。

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为保证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提升实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加强对教师的相关培训,使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够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从而达到培养高专业能力学生的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教师的来源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招聘开始,应注重教师的临床经验,建议招聘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儿科护理人员,招聘的教师具有在大医院从事儿科相关工作的经历,这样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素材来支撑教学过程的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学校也可聘请临床护理人员担任部分实训教学,手把手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2.定期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高职院校需要组织教师定期学习儿科护理专业知识。比如可以与当地各大医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利用教师的寒暑假休息时间深入临床进修学习,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从而提高实训教学的总体水平。3.邀请行业专家来校举办讲座积极地邀请专家到高职院校进行有关儿科护理专业的讲座,这样既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又能让一线教师接收专业知识的最新进展,得到更多的知识培训。通过高专业的、高水准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以达到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进步的目的。

(二)实现实训内容与临床实际的对接

儿科护理学实训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等一线教师通过深入临床一线开展详细调研,对儿科临床护理操作的内容以及最新技术进行充分了解后,及时修订符合当代医院对儿科护理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制订相应的授课计划,以达到教学和临床有机结合的效果,使得儿科护理学的实训教学对接临床护理的操作,最终培养出一批实际操作技能强的综合型护理人才。此外,实训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鼓励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掌握实训操作步骤,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三)增加投入,完善实训教学设施

高质量的实训教学离不开实训设施设备的完善,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础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建设,推进儿童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更新实训设施,制订合理的培养目标,全面保证实训的质量。高职院校可以参照医院儿科病房环境设计儿科护理实训基地,模拟新生儿病房、沐浴室、治疗间等,根据当下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不断更新护理教学的新型仪器,为学生创造模拟的医院环境。同时,可以与附属医院进行资源共享,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校就能了解最新的医疗技术,降低实习时对医院的陌生感,从而和岗位达到无缝对接。此外,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结合专业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应积极地引进虚拟仿真技术,为医学教学提供安全、可靠的实训项目,从而大大提高儿科实训教学的条件,突破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形成虚实互补的新型教学模式[1]。

(四)优化实训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实训课程是提高学生儿科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合理应用可提高其教学效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可不断提高学生对儿科实训的热情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减轻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压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2]。下面介绍两类有效的教学法。1.临床案例教学法教师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向学生展示一个儿科临床案例[3]。某先心病患儿,年龄1.5岁,性别女,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就诊门诊后以“上呼吸道感染”收入院,体温38.7℃,呼吸为27次/min,心率133次/min。既往多次因支气管肺炎入院,病程中伴有发绀,素日无此症状,但平时活动较少,活动之后有气促、心率增快。为了减少发绀情况的出现,预防并发症心力衰竭,我们作为儿科护理人员应该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案例展示完后让学生预习并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进行讨论,然后各自汇报护理要点及护理方案,教师根据不同小组总结出的不同护理方案,并鼓励学生探索更科学合理、更显人文关怀的护理方案。最后详细解析护理要点,强调注意事项。2.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通过模拟某真实场景,学生扮演工作环境中的角色,真实感受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经历包括情感和认知的转变,从而获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4]。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理解患儿或家属的心理,有助于学生理解对病人及家属的需求,增强对儿科护理工作的认同感[5]。近年来,角色扮演法的研究日益增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形式包括两种,即老师引导和学生主导;可以是教师借助道具为学生做示范,也可以是学生站在患儿角度去演练并学会揣摩护理需求。儿科护理的服务对象不仅有儿童,还包括患儿的家属,既要根据儿童的自身特点学会与其沟通,又要急患儿家属所急。学生应学会通过点头、倾听、抚触、微笑等言行举止向患儿表达情感信息,从而缓解患儿的疼痛和恐惧,同时安慰家属的焦虑心情。合理加入一些肢体语,也可为患儿提供更体贴的语言,虽是小儿也应让其感到被尊重和被关心。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护理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人文关怀和儿科护理学实训的相互渗透的状态。最后,教师对整个过程中表现好的学生予以鼓励和表扬,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实训学习的主动性。

(五)改革考核方式

高职院校应提高对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传统的实训考核多由任课老师个人开展,教务未能像理论考核那样起主持的作用。建议院系教务参与制定实训考核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对考核过程进行监督。考核指标的制订应全面,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要求学生注意仪表仪容,穿戴整齐,修剪指甲,不随意佩戴首饰;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技巧;人文关怀等。通过考核不断增强学生对儿科护理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儿科护理专业操作技能。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训的常态,建议提高实训课考核分数的占比,可以由原来的10%~20%提至45%左右。在儿科实训技能考核时,首先,内容的选择上可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这样就避免了单一性,对于无菌操作,应该侧重强调学生的无菌观念,对接医院的无菌观念。实用性操作如婴儿抚触、沐浴等,应强调操作流程的熟练程度以及人文关怀的体现,从而避免了学生为应付考试而生搬硬套,仅仅是按操作步骤机械地完成护理操作,以达到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为患儿所想、急家长所急的职业道德,灵活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式的目的。其次,考核方式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可根据学生的态度、问答、操作考核,并结合实训报告、学生互评等多方面给出最终的合分。最后,实训报告的书写同样也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在评改时应避免“一刀切”的模式。仅仅是对着原文照抄,建议给合格分;而对实训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加分,甚至给出“优”等级。这样的评分有利于学生在实操过程中主动思考,提高儿科实训教学的质量。

(六)加强实训室制度管理

为了能充分地利用好实训设施设备,必须建立合理、规范的实训制度,否则就算是增加投入也是无益的。在建立实训基地时,需安排实验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实训室管理,严格地执行规章制度,以达到儿科护理实训基地管理规范化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训基地长久、稳定地发展。三、结语实训教学是儿科护理学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在观念上要重视,在实训室建设上要支持,并鼓励教师在实训教学上创新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质量提升,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争取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儿科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爱华,冯先琼,刘春娟.基于在线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护理学基础》在线实践教学[J].护士进修杂志,2021(16).

[2]黄锦绣.关于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的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6).

[3]张永梅.情境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8).

[4]郑良芬,陈英.不同角色扮演法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7(30).

[5]陈济安,徐辉,石凯,等.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军队健康教育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6(4).

作者:江晓丽 向琳 单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