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2-05-23 15:02:49

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

课堂学习分为两个环节,即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巩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基础知识的学习通常是在课堂完成,而巩固环节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往往会被安排到课下,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很难得到保障。为了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完成学习,教育工作者研究出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主要完成对重难点的攻克和探究。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环节实现翻转,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得到保障。

一、课前预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占据主体的角色,此时的主体并不是说学生数量能够在课堂上占据一定比重,而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由学生控制课堂的进度,完成一项项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真正发挥主动性,势必就需要学生课前预习,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互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课前预习环节的设置,这是翻转课堂实现的根本,也是在课堂学习时学生成为主体的保障。例如,在学习“数据的分析与可视化”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去了解数据可视化表达的方法,以实现在面对数据时能够选择恰当的软件工具或者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数据,那么学生对这些数据应该如何观察,对其如何判断以实现其可视化呢?这就是对学生能力的考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提前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数据可视化处理的方法、操作平台和软件。当下学生已经掌握了Python语言的模块,对基础的数据设计分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在利用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时,学生接受程度也相对较好。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采用传统的模式,让学生按照教案的引导去完成课前预习。但是不管是哪种模式的课前预习,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完成基础的知识点学习以保障课堂探究的效果,教师需要通过问题引导和考核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学生看过微课视频以后,提出几个问题,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微课视频中的重点问题。在教案导学模式下,学生除了需要在教材中寻找教案题目的答案之外,还需要脱离教案完成对知识点的总结和回顾。

二、课堂探究,让学生完成重难点攻克

翻转课堂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课堂探究。在知识点教学时教师需要区分教学的重难点,这样学生在课下完成基础知识学习以后,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具体的实操和对重难点的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重难点的攻克会更加有效,学生在学习时效果也会更加理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课堂探究环节的设置,通过问题引导、情境创设等不同的环节,让学生在探究时能够按部就班地攻克重难点,达到理想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数据分析报告与应用”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了对数据报告的分析,并完成数据报告的撰写。数据是分析的基础,在获取数据以后,如何让数据发挥其最大效用,就需要撰写分析报告,以供他人分享。从报告中能够提取怎样的信息,能够分析出怎样的结果,这都是对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考验。针对数据分析,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只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了数据分析报告的几个要点,但是学生在具体撰写报告时仍然会出现一些误区和部分不足。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下已经完成了对数据分析报告基础要素的学习,在课堂上就可以对某一数据进行具体的挖掘和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数据报告。因为在小组团队成员的合作探究下,学生容易整理出更加完善的数据分析报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数据来源,让学生先搜集数据,然后完成数据报告的撰写,如有些学生访问了国家水利局的网站,然后在网站上查阅了某一时间段内某一项目的数据,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分析报告应该包括哪些部分的内容?数据分析结果应该从哪些方面展示,并进一步地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治理方案等。在数据分析报告中,有些学生会选择运用条形图,有些学生会选择运用柱状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将数据报告呈现得更加完善,对数据报告撰写的注意事项了解得更加清晰、透彻。

三、资源整合,让学生拓宽视野

翻转课堂的实现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在基础知识学习时势必要借助其他资源。很多情况下,教师会选择利用教材作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的主要依据,但是在这种模式下教学资源很可能是不够用的。教材资源较为精简,不能够面面俱到,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时就有可能出现知识较为碎片化、不成体系、理解不够彻底等情况,也会影响学生在课堂讨论时的进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资源的整合,教授学生搜集资源的方法,为学生寻找更多与学习相关的资源,让学生在知识学习时可以更加全面、更加具体,使学习效率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认识人工智能”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需要知道人工智能究竟为何,初步了解图灵测试等相关知识。人工智能近年来发展迅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未来它将继续发展。人工智能属于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论知识相对较多,需要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资源。在学习这一部分时,不管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的探究,都是一个知识扫盲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知识,对人工智能的了解更加深入。翻转课堂的实现主要是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对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初步了解,知道人工智能的具体定义,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相关材料。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即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出自己在课下所搜集到的材料,供更多的学生去认识和了解人工智能。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一部分内容学习就可以重点去分析其发展历程,让学生从发展过程中体会人生哲理,这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也将会有一定的帮助。人工智能是多个学科的结合,它包括了数学、计算机、心理学等学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适当地整合以上学科的相关知识,可以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知识积累逐步丰富。

四、资源开发,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翻转课堂的实现也需要一定的资源作为支撑,仅仅通过网上搜集资源,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是相对较弱,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翻转课堂效果的实现也会受到阻碍。资源开发就是指在传统模式下搜集到的资源,将资源的贡献者转化为学生。这样一来,学生成为具体的参与者,在课前探究时,也会更加投入、认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资源开发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资源设计过程中更有参与感。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明显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有较大进步。例如,在学习“利用智能工具解决问题”时,学生在之前已经对人工智能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智能工具具体包括什么,它又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就需要完成对这一部分问题的探究。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需要完成对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对智能工具有更加清晰而又全面的认知。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探究时有更加深刻的见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资源开发的环节,即在课前完成对相关资源的整理和分析。例如,在录制微课视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源,然后将其录制成微课视频。学生之间相互交换自己录制的微课视频,以供其他同学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扮演了教师的角色,对于自己录制的成果、搜集的资源,他们在学习时也会更有参与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人工智能,并在微课视频中具体讲解。如在车站刷脸进站、刷脸支付,那么此类人工智能的使用有哪些利弊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展开具体的分析。不同学生在资源开发阶段的关注点是不同的,开发的程度也各有不同,通过相互交流分享借鉴,能够让学生在资源开发时的见解更加有深度。

五、课后反思,让学生回顾所学

反思就是对课堂探究的情况进行总结,考虑自己在课堂探究活动时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获得了怎样的成果,以此考查翻转课堂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翻转课堂模式的考核,让学生通过课后反思了解课堂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课堂参与的成效,以保障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程序设计基本知识”时,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程序设计拥有无限的魅力,程序编写者能够设计出不同的程序便于他人使用。这是非常神奇的过程,但是对初学者来说,程序设计也是非常困难的。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需要掌握visualbasic环境下编写程序的方法,掌握信息处理的过程,并掌握在VB环境下编写程序的步骤。有些学生对此类学习比较感兴趣,而有些学生却感到手足无措,这时候课前预习可能并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只能够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在课堂学习时又完成了对相关教学任务的突破和探究,掌握具体编程的方法,但是在探究以后学生的程序编写又达到了怎样的水平呢?这时候就需要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又存在哪些不足?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这部分内容学习的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罗列出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脉络。当然,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实际操作才是重点,教师也可以通过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让学生完成简单的程序编写,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总之,在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时,教师应该关注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翻转课堂能够让课堂探究、重点知识学习的过程转移到课堂,更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及时突破学习瓶颈,找到学习方向,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和学习效率。

作者:张海霞 单位: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