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起源十篇

时间:2023-05-15 15:45:20

翻转课堂起源

翻转课堂起源篇1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德育;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信息技术

作者简介 王世光,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文科编辑室,副编审

近十年来,翻转课堂在美国兴起,并引起了我国教师翻转德育课堂的热情。大家关注的主要是操作层面的问题,例如,德育课堂中翻转什么、如何翻转、翻转需要哪些技术等,而对于翻转课堂与德育课程改革的契合点在哪里,翻转德育课堂可能出现哪些偏差,探讨较少。笔者对此略陈己见,以求教于方家。

一、翻转课堂与德育课改理念的契合点

就一般的理解,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是由“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转变为“课前在家里听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而在具体实践中,翻转课堂的呈现形式各不相同。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指出,所有形式的翻转课堂有一个统一的特征,那就是渴望调整课堂的重心――把注意力由教师转向学生及其学习。[1]如果没有实现这样的转换,课前学习和传统的预习之间,课上练习与传统的讲授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列举了15条翻转课堂的理由,如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这些都是我国近十年来德育课程改革中耳熟能详的说法。可以说,实现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翻转课堂与德育课程改革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在努力实现教学方式转变方面,已经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从课程标准层面来说,各学段德育课程标准都积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教科书编写层面来说,德育教科书在内容设计上,力图由“教本”向“学本”转变,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说,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于以探究驱动课堂,打破传统德育课堂的时空限制,让学生课外进行预习、搜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等活动。

可以说,近十年来德育课程改革中教学理论、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方面的巨大变化,早已形成了实施翻转课堂的良好环境。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未传入我国之前,我国中小学德育课堂已经采取了很多类似于翻转课堂的实践,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反过来讲,现在以翻转课堂为名义的德育课教学案例,如果把教学设计中涉及“翻转”的字眼去掉,单纯看教学流程,大多与我国近年来流行的探究教学设计、情境教学设计等没有本质的区别。

既然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与我国德育课改所倡导的理念相比并没有什么理论上的创新性,那么,大家又何必翻转德育课堂?从现在翻转德育课堂的实践来看,其中的奥秘不在于它的教学理念有多“新”,而在于它是一种混合教学模式,融合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兼顾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与现在流行的探究教学法,并以信息技术为桥梁,提高了教学效率。

对于侧重讲授教学的教师来说,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课前在家里通过视频先了解基本知识,然后进行课堂学习,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2]对于侧重探究教学的教师来说,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先扫清探究的知识障碍,从而缓解有限时间内知识传授与探究学习之间的矛盾,提高课堂上探究学习的效率。实际上,我国德育课堂的探究教学早已习惯于采用学生课前准备、课上探究的教学方式,只是学生的课前准备并不一定以视频学习为中心而已。

我国德育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理念一方面强调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又强调不能把讲授与探究对立起来。但在实践中,两种方法很难兼顾。翻转课堂不仅兼容这两种教学方法,而且教师在操作中,具体侧重哪一方面,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这是翻转课堂受德育教师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翻转课堂与德育课程信息化的

契合点

如果说,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翻转课堂与德育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上的契合点,那么,注重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翻转课堂与德育课程改革在信息化方面的契合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强调,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秀教学资源共享。课程标准对德育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也有明确的规定。例如,“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用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等信息媒体。”“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等。”[3]这些表述主要是从开发课程资源的角度来讲德育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在德育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德育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首先,翻转课堂拓宽了德育课程资源的种类。最初,翻转课堂的课程资源中最具特色的是教师自制的教学视频,随着翻转课堂的发展,供学生课前学习的教学视频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的,也可以是别的教师制作的;既可以是教师集体制作的,也可以是师生联合制作的。后来,翻转课堂又与微课、慕课、电子书包(数字化教材)相结合,各种不同的组合,可以适合不同的需要。这些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德育课程资源,一旦大规模推广、使用,实现共享,会产生巨大的规模效益,有力地推动德育模式的变革。

其次,翻转课堂可以从不同层次上实现德育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翻转课堂对信息技术环境的要求门槛不高,但拓展空间很大。从低层次来说,教师录制或者选择的教学视频,既可以放在网上供学生下载观看,也可以让学生用各种存储设备复制下来回家在电脑上观看,甚至可以刻入DVD让学生用电视观看。从高层次来说,翻转课堂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微课、慕课、数字教材等充分融合,广泛运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线练习、在线评价等。这反映了翻转课堂在融合信息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拓展性。我国德育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还处于低层次,可以借助翻转课堂向高层次推进。

第三,翻转德育课堂,有利于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个性化的德育问题。德育课堂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所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往往不是知识性的,而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甚至有一部分是十分个性化、情境化的,学生未必愿意公开探讨这些问题。此外,由于性格的不同或学习成绩的差异,有的学生对于德育课堂上分组讨论、表演、辩论等形式的探究有恐惧感,他们更希望用一种比较隐蔽的方式向老师咨询或探讨这些问题,或者借助网络平台来展示自己。这些问题在传统的以教室为空间的面对面的课堂上很难得到很好的解决。而翻转课堂这种教学形式,为德育教师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一个选择。

有学者认为,这种非面对面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的交流,无法替代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容易使学生产生被抛弃感。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只是翻转课堂的一部分,课上学习仍然有足够的面对面交流时间。另一方面,当今的学生属于网络时代的“土著”,网络思维已经渗透到他们的灵魂,透过网络交流,本来就是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所谓的“被抛弃感”,实际是网络时代“移民”的感受和想象。在翻转德育课堂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这不是德育的技术化甚至异化,而是向学生生活实际的贴近。

三、翻转德育课堂的可能偏差

有学者指出,翻转德育课堂时,教师在自身能力与素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手段、学习时间安排、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都会面临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导致翻转课堂的实践偏离翻转课堂的理想。这种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前学习、课上练习的模式有可能割裂讲授学习与探究学习。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决定哪些教学目标最适合通过探究实现,哪些教学目标最适合通过直接讲授实现”。[4]这样,把最适合直接讲授的内容制作成视频让学生在家学习,课堂上处理那些最适合学生探究的内容。这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设计。讲授教学和探究教学的二元对立是理论上、逻辑上的划分,而非实践上、事实上的对垒。在德育课堂中,我们很难将二者截然分开――这部分是纯粹的讲授,那部分是纯粹的探究。有经验的德育教师能够自觉地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在优秀的德育教师那里,二者之间的融合可以说是浑然天成,无法割裂。如果过于拘泥于翻转课堂的程序,很容易造成课前讲授学习与课上探究学习“两层皮”的现象。这也是一些德育教师怀疑翻转课堂的一个理由。

第二,翻转德育课堂时,应关注德育目标真正的实现。在翻转德育课堂的实践中,课前往往以视频讲解为中心,课上往往以练习为中心,无论课前视频讲解,还是课上探究,都是以知识为中心,对于学生的实践并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因此,翻转德育课堂也有可能加重德育智育化的倾向,一些德育教师热衷于运用翻转课堂进行复习,就有这样潜在的危险。特别是有的德育教师热衷于展示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得课堂教学的重心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学生,而是以教学视频为核心的各种信息化的德育课程资源,翻转课堂成了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资源的秀场。这是传统的以课本知识为中心的课堂形态的升级版,不仅远离了翻转课堂的宗旨,而且也在无形中忽视了信息化课程资源之外的其他类型的德育课程资源,这也是翻转德育课堂所要注意防范的一个倾向。

第三,翻转德育课堂时,需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有些德育教师热衷于总结、归纳翻转课堂的步骤,这样很容易将德育翻转课堂带入死胡同。伯尔曼和萨姆斯指出,把课堂的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及其学习有很多种教学模式和工具,翻转课堂只是其中的一种。[2]而且,翻转课堂的理论和实践,仍然在不断改进和完善过程之中。在他们看来,翻转课堂不一定都需要视频,视频也不一定都要在家看。最重要的是能否实现课堂重心的转移。[2]我国的德育教师在尝试翻转课堂时,有的就明确把翻转“设定为在校内翻转,即自学和课堂教学都在学校内完成”。[5]可谓不拘泥于特定的翻转模式,领会了翻转课堂的精神。翻转课堂既是教学理念,也是教学模式。就德育课程引进翻转课堂来说,认真思考教学模式背后所蕴含的教学理念更为重要。如果仓促地依照某种模式来生硬地翻转我们的德育课堂,那么,我们可能还没有来得及认识、吸取翻转课堂的精髓,便已将它教条化。这样做,不免招买椟还珠之讥,甚至有邯郸学步之虞。

参考文献:

[1]Jonathan Bergmann,Aaron Sams.Flip Your Classroom: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M].Eugene & Washington,DC: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2.

[2]沈碧倩.高中思想政治课“翻转课堂”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24.

翻转课堂起源篇2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2-0074-03

近年来,慕课成为全球热门话题,国内外学界已经对此展开了诸多研究。许多学者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慕课的开发流程及教学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索。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并开始掀起课堂教学革命。张金磊等研究了国外教学实践案例,构建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指出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钟晓流等研究了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理念的教学设计。刘小晶等探讨了如何在高校数据结构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教学活动过程中各要素的流程控制。

慕课资源为大学英语的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平台。利用国内外一流慕课教学资源,运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学习理念,探索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尝试。

一、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著名的认知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维特罗克在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成学习理论(generative learning theo-ry)。他指出,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信息相互作用,使学习者主动地选择信息、注意信息和主动地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在1983年,他提出了“人类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型”。在此模型中,学习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以及认知策略对当前环境中的感觉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获得选择性信息并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而建构该信息的意义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经验的过程。这一系列过程无疑会有助于更好地调动学习者思考、应用并且同化已有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和举一反三,进而更有效地学习、使用外语。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课前事先观看由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课上师生一起解疑答惑,通过小组讨论、协作互助、交流互动的形式完成整个教学活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通过使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信息(例如通过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来学习词汇)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选择信息,自主思考问题并积极建构信息意义。因此,生成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基于慕课资源的大学英语翻转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总学时、学分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减少教师课堂讲授,增加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扩大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范围,并逐步向校内外推广,努力实现英语学习在本科教学阶段的不断线及个性化学习。同时,增强《大学英语》课程在国内的影响力,在课程改革日趋完善时使之成为国内高校同类课程中的品牌课程,使国内各高校学生共享基于慕课的优质教育资源。

(一)大学英语翻转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借助于时下流行的碎片学习、移动学习等学习理念,巧妙地将面对面学习与在线学习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变成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相互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可以以这一创新举措为指导,在教学中突出英语语言学习的实用性,进而构建出“自主学习―答疑解惑―效果反馈”的教学模式。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 Talbert教授在多年的教学积累基础上总结出了翻转课堂的结构模型,简单地描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翻转课堂的学习流程被重新构建,即在课前通过教学视频等进行信息传递,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协作主要吸收、内化学习内容,并且通过总结和反馈了解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相比传统的课堂讲授,翻转课堂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较好地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基于Robert Talbert教授的翻转课堂模式,本文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特点以及本校学生和教材教学情况,探索了更为具体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

如图所示,学生在课前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学习,观看视频并查阅相关文献,这不仅可以督促学生主动思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课堂中教师以讨论交流等方式集中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课后在实践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测试、问卷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反馈,以查漏补缺,进一步制定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案。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会加强与同学及老师的交流与沟通,获取更多有益的学习资源,学会自己思考或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逐步构建新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另外,大学英语翻转教学更应强调以评促学,通过评估反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简而言之,翻转课堂就是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从根本上影响并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听课转变为课前观看视频、课上讨论互助的形式。因此,互联网和多媒体设施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必备条件,慕课则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将语言交际教学理念和内容作为载体,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从听、说、读、写等方面着眼,经过2-3年的课程学习,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达到能够在英语国家生活和学习的水平。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实践能力,而不是应试技巧,充分利用慕课和翻转课堂这些新兴资源和教学模式为他们创造性地提供新的英语学习条件和文化氛围。

(二)大学英语翻转教学的组织策略

1.开发学习资源

翻转课堂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计算机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建设信息化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实现翻转学习所倡导的个性化学习。大学英语的翻转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下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实施翻转教学的关键在于网络学习资源库的开发。资源库通常包括学习清单、主题学习(概念、原理、方法、技能)、问题设计、在线讨论、在线作业(自测试题库)、资源上传、学习拓展等模块,进而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网――“知识地图”。教学资料设计通常由课前教学内容设计、课堂互动设计以及课后作业设计几个主要环节构成。教学内容一般以视频形式依照知识点进行切割,视频要求短小精悍。视频制作可以以讲解一组词汇、一个语法点或一个主题为内容。互动环节则贯穿课前、课中、课后、视频及社区讨论。课后作业设计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译能力为目标,鼓励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来更好地了解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因此,慕课视频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2.整合学习方式

大学英语翻转教学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从之前单纯的知识接受与传授发展成为丰富的教与学协作互助的共同体,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丰富的慕课资源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资源整合为共同体;通过移动学习、碎片学习等方式将学生的知识习得、能力提升、问题解决与个人发展整合起来。自主学习也将以往课堂的面对面讲授与网络自主学习整合起来,促使学生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通过开发个性化的开放学习环境,翻转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自由、丰富的学习机会,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好奇心及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主动性。

3.开展教学评估

翻转课堂起源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代化教学手段;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42-02

近年来,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脱颖而出,翻转课堂便是其中一种。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译自“Inverted Classroom”,于2000年起源于美国。该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课外通过教师的视频学习知识,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和拓展等。翻转课堂,如今在美国广受推崇,甚至被称为大势所趋的课堂革命,在我国则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及起源

1.翻转课堂的概念。通俗地讲,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上讲授、课下作业”教学模式的翻转,是教师课前创建视频,学生课外观看,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这种教学形态,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讲授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看视频、阅读电子书等获取相应知识。

2.翻转课堂的起源。关于翻转课堂兴起的时间,文献大多认为是2007年美国某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他们为给无法正常上课的学生补课而进行的教学视频录制与共享。其实,在更早之前,美国哈佛大学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便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其他教育者甚至在更早时便已经有了与翻转课堂相关的一些想法[1]。但真正使翻转课堂得到高校及中小学校重视并纷纷力推施行的,是前面提到的两位化学教师。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和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它的最显著特点是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过程组织方式,把“教”与“学”的顺序做颠倒。此外,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各自承载的角色功能,将教师从知识讲授者翻转为学习伴随者,学生从被动接受者翻转为主动探究者。而且,翻转课堂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教师要投入大量精力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组织讨论,而学生需要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过程,在课堂上参与讨论作业[2]。那么,翻转课堂为何如此备受关注?这是因为翻转课堂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视频短小精悍。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一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数的视频只有几分钟时间,较长的一般也不超过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针对一个特定问题,视频长度一般控制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

2.教学信息明确。翻转课堂的教学信息清晰明确。就拿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来说,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是他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其他干扰因素几乎不出现在视频画面中。

3.重新建立学习过程。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建。知识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教师不仅提供视频,还提供在线辅导;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有较充足的时间给予学生有效辅导,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时间,有助于促进他们知识的吸收与内化。

4.复习检测方便快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视频后会紧跟几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判断。如果发现哪个问题掌握得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再看一遍,便于自己检测是否已理解学习内容,方便,快捷。

三、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在实施中体现出来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不同。翻转课堂承认学生的差异,以学生为主体,并能真正实现分层教学,让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速度来学习,安排学习,完成与之匹配的作业。

2.增加课堂互动。翻转课堂改变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时间。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比传统课堂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此外,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多。这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3.改变课堂管理。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为了在计划学时内授完相应知识,总是在“赶”课。而一些学生稍有分心就会跟不上进度。翻转课堂后,学生可进行讨论或小组协作,改变听课沉闷无聊的现象,无形中改变课堂管理。

4.可以帮助忙碌的学生。翻转课堂最早之所以出现,就是要帮助那些不能按时上课的学生。翻转课堂能提供很好的机会,学生可以很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提前学习或事后补课,对学习更具主动性。

5.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翻转课堂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谁学习有困难,尽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四、翻转课堂在组织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考虑到并不是所有专业和内容都适合应用翻转课堂教学,从中医院校组织学教学而言,器官和系统适合翻转教学,但四大基本组织的内容相对较抽象,更适合传统教学。以下就翻转课堂教学在组织学教学的应用可行性做一简单探讨。

1.学校具备引进翻转课堂的基础设施。学校拥有比较完善的网络设施、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源,且教研室也开设了网络课程,录制过教学视频公开课,建立了相应的网络资源平台,这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丰富的公共教育软硬件资源和平台。

2.授课对象容易接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对于中小学学生,我们的授课对象是医科院校的本科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理解能力和自觉性,也有了初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决定高等学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应用具有可行性。

3.教师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教研室担任一线教学的教师的知识和学历层次较高,容易接受新理念,对现代教育及网络信息技术掌握较好,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娴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能够保证制作出来的教学视频达到预期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组织学大多内容适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除了四大基本组织的内容相对抽象外,器官和系统等内容适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因为教学视频需要做到短小精悍,时间最好限制在十几分钟内,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一个器官最基本的结构讲清楚。简单举例,制作“胰腺”器官的教学视频。首先,花一分钟时间简单介绍它的结构,然后课件展示的同时讲解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的结构,最好控制在12分钟内,最后举临床例子,进行知识拓展,布置课后作业,控制在3分钟内。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视频前,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把握时间。

五、翻转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思考

从整体上看,翻转课堂的思路是非常好的,这种全新的体现个性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现实意义[3]。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肯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这种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如何实施,还有很多的路要走。翻转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点。

1.大量视频制作考验教师的能力。翻转课堂的第一步是要求教师课前创建教学视频,这对教师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教学不能不说是一大考验,因为做视频对教师而言,是非常耗精力的事情。就拿笔者自身经历来说,单是做一个胰腺内容的教学视频,除了常规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外,接着就是和学校联系好“微格教室”,找好工程师进行视频拍摄,进行后期剪接等。这些过程需要学校的全面配合,有时还要涉及经费支出问题。

2.翻转课堂可能会降低教师授课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直接面对学生授课,这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教师可以结合肢体语言更加声情并茂,而翻转课堂录制的视频,教师没有面对学生,这样的讲课效果有待评价。

3.如何把握课堂的时间。课堂上要求教师要有足够宽的视野去引导学生,有足够的经验和气场把控整个课堂节奏。因为在碰到学生讨论问题热烈的时候,就存在拖堂的可能,在特定的学时中很难把握课堂时间。如果这个内容没有解决好,每次都拖到课后,那问题就会越积越多,这样就会和初衷有些背道而驰。

综上所述,我们在积极引入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同时,不能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模式,应视具体情况,将这两种模式充分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齐军.美国“翻转课堂”的兴起、发展、模块设计及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5,(1):23-27.

翻转课堂起源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 微课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有力的支撑了教育教学改革。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媒体的数字化升级与更替;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兴起,促进了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也促进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随着各界对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视与创新,近年来兴起了MOOCs、微课等课程资源建设风潮。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兴起与发展,有力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索和实践。翻转课堂和微课亦成为学界的研究重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如何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与融合,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改革和资源创作,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翻转课堂的兴起与发展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也译成颠倒课堂,是近年来兴起了一种基于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新教学模式。2011年还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1]2007年,翻转课堂由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两位化学教师首创。具体做法是用录屏软件制作讲解PPT的音视频,然后把录制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下载后复习或补课,教师通过在线辅导、解决同学们的自学困难。逐步发展成为学生课下学习知识,课堂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的模式,这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课下作业的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立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翻转课堂于2011年成为风靡全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虽然翻转课堂引发了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浪潮,但如何给它一个精准的定义、系统阐释它的本质与优势,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美国的FlippedLearning Network网站认为,“翻转学习即直接教学从面向群体学习空间转向面向个体学习空间,而群体学习空间则转变成为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其中应用概念和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则在身旁进行指导。”[2]范德堡大学的教学发展中心认为:“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翻转,学生首先在课外接触课程即将学习的新材料(通常是阅读文献或观看视频讲座),然后在课堂时间通过问题解决、讨论或辩论等策略完成知识的内化。”[3]国内的学者针对相关课题也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等多个角度探求翻转课堂的过程和效果,以秦炜炜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翻转学习是学生利用视频为主的教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探究、合作、研讨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学习的学习方式,而翻转课堂正是基于翻转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4]综合中外多位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和学习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在教学方式、资源创作、教与学的模式、师生关系等方面有了大幅创新,是新兴的网络化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作为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发展,对研究信息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其有着显著的优势:

1.促进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能

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对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育传播模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始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国内建设了大量的公开课、精品课程、名师名课等一系列的课程资源;尤其是近年兴起的MOOCs、微课,更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在资源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一直困绕着教育界与教育领导机构。翻转课堂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教学资源的利用问题,对于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

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资源需求也有着鲜明的特点,这与传统的课程建设有着显著的区别。翻转课堂的视频多是基于知识点的讲解与实操,而非传统的课堂录像。课程制作的方式与理念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数字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飞跃、教育媒体和工作也有了|的变化,最初的翻转课堂是录制的PPT演示与讲解、形式单一,多媒体技术可以实践视频、动漫、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的跨平台传播,丰富了教学视频的形式。翻转课堂的视频以微视频为主,时间长度一般在10分钟以下。翻转课堂的出现,提高了教学视频制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作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意义重大。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更加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学习者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深入的学习和分享相关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赋予了学习者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力,根据需要,学习者可以进行协作式学习、探索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翻转课堂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传统课堂基本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模式,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受教学时间和环境限制,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翻转课堂的出现,克服了上述缺点,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时空,学习者可以自由支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资源或辅助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互动,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和深度,提高学习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将疑难问题带回课堂由教师解答,促进了新型师生有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3.促进网络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移动终端的功能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图形、图像、动漫等多种信息载体的跨平台制作与传播,丰富了信息形式、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增强了信息交互功能。为信息的分众化、精准化传播提供了较好的媒介工具。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

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网络化学习模式,在数字化、智慧化学习环境的支持下,可以更深入的应用和推广。教师可根据课堂计划创作教学视频、上传到信息平台,供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自由支配时间的学习,通过论坛、公告板、朋友圈等多种渠道交流和互动,进一步拓展学习时空、不断创新学习实践。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如虚拟现实技术等,可实现体验式学习与探索,进一步提升学习的效能,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二、微课的发展与应用分析

微课的兴起代表了新型教学视频的创新,有力的推动了教学改革。微课成为近年来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和学界、教育界高度关注的新理念、新实践,各级教学单位大力推进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微课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早在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 提出了“60秒有机化学课程”,可视为最早的微课理念;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于1995年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 OML),为微课雏形。而现今热议的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是则是由美国胡安学院的DvidPenrose在2008年提出。[5]国内学者对于微课的关注始于2010年,相关概念最先由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提出,他认为: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6]

2010年开始,国内兴起了微课建设浪潮,为促进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提高,举办了大量的微课比赛。无论是中小学校,还是高等院校、职业院校,都跃跃欲试,纷纷组织教师录制微课。很多机构和公司也都快速响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组织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比赛等活动。[7]资源建设推动了资源的应用,微课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广泛应用到教育和商业领域,甚至一些网络商城为推销产品都制作了大量的精品微课,微课的网络共享也促进了资源共享和知识的分享,为促进教学改革、探索多种教学与学习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媒体的数字化有力支撑了教学资源的创作与传播,既丰富了资源的种类、又丰富了资源的形式。与微课几乎并行的还有一个概念――微视频,而且经常被视为等同的含义,这也表明学者对于微课的概念和应用还有着较大的分歧、微课也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学者关于微课的认识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微课和微视频的概念相近,强调微课是一种视频载体的教学活动,时间大致在5-10分钟;二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范畴,认为微课是数字化的在线学习资源;三是从课程的角度审视微课,认为微课应该包含课程的计划、目标,及配套的其它辅助资源(课件、视频等)。从教育对象、学习模式、应用方向等因素综合考虑,不同观点均有较强的实践意义,考虑到正在实现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模式,则微课应同时具备以上三种属性。从翻转课堂的角度思考,微课应该首先满足“课程”的概念,其次是网络化学习资源的概念,因此从翻转课堂的角度研究微课的建设与应用,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微建设与应用分析

翻转课堂是一种比较成熟和流行的教学模式,教学视频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知识点讲解与演示、学生特征分析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微课又是特殊形式的教学视频,特点就是时长非常短、知识量丰富、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所以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微课制作与应用,需要考虑教学计划、资源、平台、策略等一系列的因素,具体如下:

1.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微课资源库建设水平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需求,提高微课的应用水平,首要问题是做好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以教师为主体的设计、以学生和教师双主体(适时切换)的设计。教学设计需要依据教学目标、课程规划、教学计划、课堂活动设计、学生认知特点、学生的知识基础、师生互动等多种因素做出综合性的判断,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程序。其次要依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知识点进行分解和梳理、根据授课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从而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文字、图像、图像、视频、语音等),满足多数学生的认知需求,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再者,要对课堂做好系统性的规划,选好适合做成微课的知识和内容、提炼信息精华,适宜用短小的视频片段清晰传达信息,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微课的制作水平。最后,为更好的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方便他们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知识,课程视频资源库的建设必不可少,高水平的微课资源库是翻转课堂及其它自主学习模式的前提和保障。

2.推进微课平台建设、规范微课制作标准

微课资源的创作与建设如火如荼,各类微课比赛、信息技术比赛也日益增多,但微课平台的建设相对滞后,至今没有良好的微课教学平台广泛应用,这限制了微课的推广和应用,也不利于微课的长远发展。平台的功能除了满足参赛教师上传、修改、微课作品的需求,还要满足参赛教师针对微课资源展开的交流、共享、评价、技术培训等需求,应该为参赛教师提供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8]缺少平台的支持,微课建设将囿于教师的专业建设和发展,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生、课程资源的共享,也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初衷背驰。由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微课制作工具非常丰富,微课的制作方式也多样化,如录屏、视频录制、多媒体素材剪辑等,不同来源的微课、技术层面的差别非常大,一些微课的音视频质量非常不理想、难以达到信息传播的需求。因此,学界应加大研究力度、拟定微课的技术标准,为微课的创作和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指导,保证微课等教学视频的质量。

3.探索网络化教学模式、促进微课有效利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或工具进入教育领域,如虚拟现实技术、微传播平台、仿真技术等,提升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层次,对新教学模式和新型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新兴的网络学习模式日常成熟,为微课带来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促进微课的有效利用,首先要建设良好的微课建设与应用平台,及相应的软件、硬件设施,为实践新兴的网络教学与学习模式提供优良的信息化环境。其次要提高教师的新兴教学资源的创作与应用能力,通过技术培训、比赛、项目、科研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其次要提高学生的网络化、自主性学习能力,泛在学习的发展将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以便有效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实现终身学习。

综上,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网络化教学与学习模式对视频教学资源(微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的建设与应用为实践网化教学模式提供了理想的资源,二者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信息化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由于翻转课堂的推广还受到诸多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微课的有效利用,教育界仍需做大量的工作才能推动微课的建设与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2]Flipped Learning Network.What is flipped learning?[EB/OL].(2014-03-12)[2015-05-19].http:///cms/lib07/VA01923112/Centricity/Do-main/46/FLIP_handout_FNL_Web.pdf.

[3]Vanderbilt University,Center for Teaching.Flippingthe classroom[EB/OL].2013-01-22)[2015-07-16].ht-tp://cft.vanderbilt.edu/guides-sub-pages/flipping-the-classroom/.

[4]秦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5]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6]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2014(4).

翻转课堂起源篇5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大学英语教学;应用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机遇和挑战

2015 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 +”的概念,这意味着互联网将实现中国传统行业的重构,也必将重塑教育领域崭新的格局。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未来移动学习将成为大势所趋,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也成为“互联网+ ”时代大学英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大学英语的教学也要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在线平台、移动工具搭建课外学习平台,让学生借助 WIFI 在移动终端上随时随地学习,使“互联网 +”时代下大学英语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

随着“互联网 + ”时代的到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平台的兴起,教师的主体地位被颠覆,传统教学中,专业素养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只要懂得简单的课件制作和电脑操作就可以完成授课,但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很高的资源提炼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还需要娴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仍然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推动者。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自此,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1]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授业传道解惑”,还要与时俱进地不断提升个人的计算机应用与技术能力。

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1、“翻转课堂”的概念

近些年来,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在国内外非常流行,引起了各学科、各阶段老师的强烈关注。而所谓的“翻转课堂”,各位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金陵把“翻转课堂”通俗地理解成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W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形成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在课堂外完成知识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2]而钟晓流等则认为,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3]一般意义上,人们认为翻转课堂就是教学流程的变化,而赵兴龙(2014)则认为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还需要添加另外两个要素:技术要素和环境要素。技术要素是指翻转课堂需要微视频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要素是指翻转课堂需要持续系统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问题,以真正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4]

传统情境下,教学过程应该包括知识传授(Transition)和知识内化(Internalization)两个阶段。教师通过课堂面授讲解完成知识传授,通过布置家庭作业或者课外实践完成知识的内化。从教学程序上看,“翻转课堂”把课堂传授知识和课外内化知识的结构进行了翻转,从而形成学习内化在课堂、传授知识在课外的全新教学结构。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准备好的视频、音频资源,通过某种交互平台使学生课前完成知识的吸收,而通过课堂的答疑,讨论,辩论等不同形式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其次,从师生角色看,传统课堂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是课堂的中心,而互联网+时代的“翻转课堂”则撼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根基,极有可能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终结者。[5]在翻转课堂里,教师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和监督者,而学生则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了主动的学习者。再次,从教学资源看,传统课堂里学生以书本以及参考书为主要的知识获取资源,而在互联网+时代的翻转课堂里,微课则成为了教学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和时间,通过媒体播放器个性化的定制自己的学习策略。总之,互联网+时代的“翻转课堂”不仅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2、“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比,翻转后的课堂比传统课堂有明显优势。在课前、课中及课后教与学的活动安排中,翻转后的课堂更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翻转课堂”的优势是和其本身的理论依据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教学设计理论。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美国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为代表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盛行,该理论侧重研究人脑学习加工知识的过程和规律。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行为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建构主义的影响下,到了九十年代,教学设计理论开始强调“问题情境”、“真实任务”、“技术支持”等理念。[6]进入二十一世纪,受到建构主义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国际教育资源开放的多重影响,教学理论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代表。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单向知识传输,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待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就会给出不同的知识经验。这种情景下,学生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如交流、讨论、辩论等,共同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通过监督和指导来帮助学生们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去建构意义并内化吸收新知识。而翻转课堂的教学就是遵循了建构主义才有了教师与学生角色的翻转,课堂和课下的翻转以及学习环境的翻转。

再次,游戏化学习理论。王大平( 2005) 指出,游戏化学习就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在培养目标与发展、评价手段等方面,根据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在教学策略等方面借鉴游戏中的概念或规则,选择适当的发展工具、评价方法和教学策略,以达到一定的目标。就课堂教学而言,它指的是把网络游戏中的概念和规则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或某一个教学环节之中。[7]在游戏化学习理论支持下的翻转课堂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游戏里常见的通关、升级等游戏规则将知识趣味化,再利用游戏里的日志、论坛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还可以利用网游排行榜等激发奖励学生,总之,游戏化理论就是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快乐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最终达到新知识的内化吸收。

三、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而语言课程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需要学生在课下反复进行大量的操练。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就可以突破“上课听讲记笔记,课下复习写作业”的传统模式,打破时空限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实现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1、基于慕课、微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获取途径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学生利用互联网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慕课和微课就是近年来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在线学习平台。只要具备智能终端和网络连接,学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多次反复的自主性个性化学习。而基于慕课和微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就要求教师首先为学生发掘优秀的慕课、微课资源,成为资源的提供者,资源可以是国内外优秀的教育资源,也可以是校本资源,只要符合大学英语的课程设计,都可以拿来作为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和语言输入。学生利用前期的语言输入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并提出质疑和问题,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而教师在课堂上也转换身份成为了组织者、协调者、答疑者和评价者。课后,师生可以继续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交流和分享。

2、基于微信+移动网络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微信是腾讯公司的一款免费软件,它通过网络为终端用户提供即时通讯。由于其准入门槛低、产品功能多、传播快、受众广而深受网民欢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大学生群体也成为了微信用户的重要组成。从教育学角度出发,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有利于个体的发展,而基于微信的群功能以及朋友圈功能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就恰好符合该原理。首先,微信群的建立,把学生和老师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师生可以随时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在课前在微信群里相关英语学习的信息或者链接,学生反复阅读和思考相关内容,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延伸,课下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群里进行沟通和相互学习。其次,朋友圈的应用。在学生和老师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大家会发现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彼此加为好友,可以长期结对,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不定时的给学生推送一些和学习有关的公众号,比如,中国日报双语新闻,每日学英语等,并且在朋友圈发送和英语有关的学习背景资料等,在特殊节日,比如感恩节、圣诞节,发送相关的权威背景解读,帮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实现学习的自主化。

3、基于移动APP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是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比较著名的APP商店有Apple的iTunes商店,Android的Android Market,诺基亚的Ovi store,还有Blackberry用户的BlackBerry App World,以及微软的应用商城。而在智能机时代,用手机可以随时学习的优势,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特点,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优秀APP资源。比如,听说类课程的APP有朗易思听、沪江听力酷、Omegle等,阅读类的有Reeder、Papership等,翻译类的比如有道词典、欧路词典、Urbandictionary等,未始且淅嗟挠邪俅收丁⑼卮省⑸缺吹取H绻教师可以利用这些APP,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程内容来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应该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四、结语

在信息化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加快推进课程改革。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利用现代媒体新技术,推动互联网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推进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5] 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

[4] 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3][6]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9.

[7] 王大平.基于游戏化学习的网络教学交互设计研究[D].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2005.5.

翻转课堂起源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 词频分析 研究热点 发展趋势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于2012年第3期策划专题,由重庆聚奎中学教师和台湾邹景平教授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介绍了“翻转课堂”相关理论和学校实施“翻转课堂”的经验和做法,至今在国内已有三年的发展历程。三年来,“翻转课堂”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层面都成已为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各级各类教师关注的热点。2014年8月由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汪琼教授主讲的《翻转课堂教学法》MOOC课程在网易公开课上线,更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了“翻转课堂”在国内迅速发展。翻转课堂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课堂教学改革的象征性符号,及时地把握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对翻转课堂在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据与方法

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目前国内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库――中国知网(CNKI)为主要数据来源,以篇名=“翻转课堂”OR篇名=“反转课堂”OR篇名=“颠倒课堂”为检索式,统计年限不设限制,截止日期为2015年2月1日,共检索出989篇相关文献,通过人工方法对数据进行过滤会议通知、征稿简则、重复发表的文章等处理,共得到有效文献973篇,中国学术期刊库918篇,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5篇,报纸23篇,会议论文7篇,抽取关键词、作者、作者单位、发文期刊等字段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方法

对学科领域的研究总结有多种途径,如根据论文综述、专家访谈、调查问卷、课题立项等。其中通过学术期刊专业论文统计分析是一个最常用的可靠途径。因为学术期刊有科学研究成果公布、传播、积累、评价和学术导向等功能[1]。文章主要采用词频分析法,词频分析法是利用能够揭示或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方法[2]。

二、统计与分析

1.时间分布

某领域文献数量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2012-2014年间国内共发表文献973篇,如图1所示,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近三年呈直线上升趋势,文章数量由2012年的16篇,上升到2014年的822篇,翻转课堂研究受到国内教育界高度关注,为了反映教育界对翻转课堂的重视程度,研究计算了三年来的论文增长率,如表2所示。翻转课堂研究领域文献的增长率远远高于CNKI全部文献的增长率,分别高出729个百分点和520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教育界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关注在这段时间内迅速膨胀,多年来国内尝试了各种教学改革,但任何一场教学改革的力度和规模,都没有当前翻转课堂研究力度和规模强大。表2中,翻转课堂文献增长率=当年翻转课堂文献数/去年翻转课堂文献数*100%,CNKI文献增长率=当年CNKI文献总数/去年CNKI文献总数*100%[3]。

文献计量学的奠基人之一普赖斯(D.S.Price)提出科技文献增长四个阶段的理论。第一阶段:学科刚刚诞生,绝对论文数量少,增长不稳定,很难通过统计的方法求得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第二阶段:学科进入大发展时期,专业理论迅速发展,论文数量急剧增加,较严格地服从指数增长;第三阶段:学科理论日趋成熟,论文数量增长减缓,演变为线性增长,仅维持固定的文献增长量;第四阶段:随着理论的完备,学科文献日趋减少,曲线逐渐平行于横坐标,或出现不规则各类振荡[4]。结合图1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翻转课堂研究似乎已经处于第二阶段,进入领域的快速发展期。

2.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

高频关键词可以很好地反映某一领域的关注热点,特定研究领域一段时间里面大量研究成果的关键词集合,有助于确定该领域的发展脉络、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等[5]。高频词选择的标准一般为截取的高频词累计频次达到总频次的40%左右[6]。研究通过BICOMB书目分析软件统计提取文章的关键词,其中关键词总量是2091个,在统计过程中,合并了意义相同的关键词,如“微课”、“微课程”、合并为“微课”。选择词频大于等于10的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占总关键词频次的37.41%,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除去“翻转课堂”主题检索词外,排在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分别是教学模式(170次)、自主学习(102)次、课堂教学(92)次、微课(69)次、学习过程(64次)、教学视频(61次)、教学设计(54次)、信息技术(54次)、知识内化(44次)、课堂模式(38次),排在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反映了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本质、关键要素、支撑环境等。

“教学模式”国内翻转课堂研究最关注的热点,其词频最高,达到170次,由此可见国内研究者比较认同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的说法;其次是“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分别是102和92次,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中的“课堂教学”是翻转课堂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传递部分,课中教师通过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来辅助学生的知识内化。第三是“微课”、“教学视频”也是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二者作为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载体成为研究热点并不意外,研究重点关注“微课”、“教学视频”在翻转课堂中的作用地位、设计与开发等。第四是“教学设计”,词频为54,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区别其他学科的核心课程,是一切教学和教学资源设计的理论基础,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基本保障。“知识内化”、“教学效果”分别表现出研究者对翻转课堂的本质及其科学性、教学应用效果的关注。

3.各年度高频关键词分析

对所要进行研究的文献按照年度分类统计分析,用同样的方法,使用BICOMB2.0提取当年发表文献的关键词,并进行高频词词频统计,分别提取2012年大于等于2的高频关键词,2013年大于等于4的高频关键词,2014年大于等于13的高频关键词。表4展示了近三年翻转课堂领域研究高频词的变化,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研究热点变化,从而把握未来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的趋势和方向。

4.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热点分析和趋势预测

根据郑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周爱民先生的研究,他将2006年知识管理领域的热点关键词分为4种类型,并对其变化作出了分析[7]。参考以上研究思路,在这里我们将国内近三年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分为以下3种类型:恒星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在近三年的翻转课堂研究领域一直处于热点状态,出现在文献中的相对频率比较高和稳定,这类关键词称之为恒星关键词;流星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在近三年的翻转课堂研究领域,一开始处于研究热点,后期对其的研究下降或者停滞不前,出现在文献中的频率呈递减趋势或者停止状态,这类关键词称之为流星关键词;新星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在近三年的翻转课堂研究领域,前期出现在文献中的频率较低,甚至比较冷僻,而越往后对其研究越深入,其出现在文献中的次数和频率激增,这类关键词称之为新星关键词。

(1)恒星关键词

如表4所示,三年来在高频词汇表中都有出现的关键词主要包括:教学视频、学习过程、课堂模式、信息技术。文章将以上关键词称之为恒星关键词,此类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且每年呈递增状态,如图2所示。从翻转课堂的起源、内涵、特征等方面分析可知,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关键要素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教学视频就没有翻转课堂,因此教学视频作为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恒星关键词是研究的必然。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翻转课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对翻转课堂概念的界定更多的是从学习过程的角度和学习本质过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8],即学习过程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翻转课堂是由信息技术触发而且靠信息技术支撑的新的教学模式[9],在其研究初期,课堂模式和信息技术成为恒星关键词也毋庸置疑。教学视频、学习过程、课堂模式、信息技术作为翻转课堂研究恒星关键词,即反映了翻转课堂研究的内涵特征,发展所处的阶段,同时表现出翻转课堂产生背景和技术条件。

(2)流星关键词

化学课、在线课程、教学流程、化学教师、科罗拉多州等五个关键词,其中化学课、在线课程、教学流程3个关键词是2012年的高频关键词,其中化学课和在线课程没有出现在2013和2014年的高频关键词中,而教学流程在2013年词频有所上升之后,同样没有出现在2014年的高频关键词中,因此我们可以将以上五个高频关键词称之为翻转课堂研究领域的“流星关键词”。通过文献分析可知,化学课、化学教师、科罗拉多州是在翻转课堂研究早期出现在对翻转课堂起源研究的文献中,在线课程和教学流程体现了国内研究者在翻转课堂早期对其概念和模式的理解上。

(3)新星关键词

翻转课堂从引介到发展,在国内需要经历引介、消化、吸收、创新等发展阶段。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知识内化、微课程、学习活动等六个高频关键词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上述六个关键词没有出现在2012年的高频关键词中,而到了2013年,它们都变成翻转课堂研究领域的关键词,从频次上来看,课堂教学频次(16次)最高,其次是自主学习(10次)排在第二,依次是教学设计(9次),知识内化(7次),微课程和学习活动各(5次)。而到了2014年,各关键词频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主学习(91次)、课堂教学(75次)、微课程(60次)成为2014年翻转课堂研究的热点,教学设计(45次)、知识内化(37次)、学习活动(16次)较2013年频次有较大提升。

2014年新增的三个高频关键词是教学效果、MOOC、应用,如图5所示。随着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和教学效果成为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这样一个变化既反映了我国翻转课堂研究从起源、概念、特征等基本理论的研究转向教学应用和教学效果的探讨上,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翻转课堂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从关注是什么的引介阶段,进入为什么、怎么做以及效果怎样的消化和吸收阶段。关注应用和应用效果是研究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标志性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具有高效课堂的特征,推动各级各类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教学效果的实证性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也是发展趋势。

MOOC也成为2014年度翻转课堂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尽管MOOC和翻转课堂在起源上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却是相通的,它们都满足了网络时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MOOC支持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学习,翻转课堂是在线和面对面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因此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研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以华东师范大学MOOC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团队积极探索“MOOC+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0],并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MOOC+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是未来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教学形态,也是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

三、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趋势预测

文章通过恒星关键词、流行关键词、新星关键词等三个维度的分析,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出我国翻转课堂研究近三年的发展演变,并可以对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趋势做出以下预测。

1.从流星关键词分析来看,翻转课堂起源、概念、基本特征等主题的研究会逐渐减少或者消失

翻转课堂是一种来源于美国的教学模式,在国内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引介、吸收、消化、创新的过程,翻转课堂在国内发展速度之迅速,是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种教学思想都无法匹敌的,短短三年时间,国内的研究快速经历了引介、吸收、消化、创新的所有阶段,尽管吸收、消化、创新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疑惑,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几个阶段在国内发展过程中确实是交叉进行的,从流星关键词的分析来看,国内翻转课堂研究已经顺利完成了引介阶段的任务,未来研究中,翻转课堂起源、概念、基本特征等主题的研究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翻转课堂是什么、从哪里来的问题已经解决,接下来的研究重点是为什么、怎么做、做的效果等更深层次问题。

2.从恒星关键词分析来看,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国内翻转课堂未来研究重点内容

尽管翻转课堂研究规模越来越大,文章数量激增,但是翻转课堂毕竟起源于美国,它是为了满足美国教学实践的需要,有适合它生长的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尽管从理论上讲翻转课堂有它的教育科学性,但是我们也不能无视以上因素的巨大影响,直接照搬,机械模仿。因此,我们要想科学有效地使翻转课堂本土化,必须全面深刻地研究它的建构之“本”,发展之“脉”、成功之“道”,而不能肤浅地只在物质化层面搞形式主义的模仿[11]。从恒星关键词分析来看,从教育学、学习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视角设计和研究教学视频、学习过程、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支持的有效性等基本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依然会扮演着重要角色。

3.从新星关键词分析来看,各层次教育领域的应用及教学效果研究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翻转课堂和MOOC、微课的融合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从新星关键词分析来看,应用和教学效果是2014年新出现的高频关键词,这表明教学应用和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国内翻转课堂关注的新热点。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直接指向教学应用,从文献分析来看,高校和中小学是翻转课堂应用的重要领域,其次是高职院校,但现有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探讨、教学案例、可行性分析”等浅层次的应用研究中,而具体教学情境中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通过实证研究可以较客观地检验教学效果,进而对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做出客观的检验和评价。而MOOC和微课也成为2014年的高频词,从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翻转课堂、MOOC、微课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三者都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重要途径和表征,因此翻转课堂和MOOC、微课的融合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随着翻转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翻转课堂起源、概念、基本特征等主题的研究会逐渐减少或者消失;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是未来研究重点内容;各层次教育领域的应用及教学效果研究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翻转课堂和MOOC、微课的融合研究也是未来研究关注的重点。由于翻转课堂研究时间短以及文献数量的局限性,使文章分析还存在一些不足,随着翻转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会在日后研究中持续关注并深入挖掘加以补充。

参考文献

[1] 邱均平,刘思洛,刘敏.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J].图书情报研究,2009(1).

[2] 储节旺,王龙.近10年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热点)[J].情报科学,2013(9).

[3] 邱均平,苏金燕.我国竞争情报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08(12).

[4] 邱均平,刘思洛,刘敏.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二)[J].图书情报研究,2009(2).

[5] 侯海燕等.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计量分析[J].科学管理,2009.

[6] 陈瑜林.我国教育技术主要研究领域的历史演进――基于CNKI“两刊”关键词、主题词的类团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8).

[7] 周爱民.从2006年中文文献关键词看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热点的变迁[J].现代情报,2007(10).

[8] 宁本涛.“翻转课堂”的基本途径与问题审视[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

[9] 李允.翻转课堂中国热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翻转课堂起源篇7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被称为影响课堂教学的一项重大技术变革,是目前全球教育界前沿的教学理念。它的出现,被认为是变革传统课堂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在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和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理论,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界限。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翻转课堂起步早发展成熟的现状相比较,我国的翻转课堂模式尚处于理论研究和试验阶段。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其科学性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实践主体地位得以突出,由原来教学活动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则由原来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导学者、助学者、督学者和评学者。课前,教师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在教师有步骤的逐级引导下,高效地甄别和利用资源,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较好结合。

其次,教学流程更为优化。传统教学中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后完成作业的模式较为死板,缺乏灵活性。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它将理论知识讲解过程放在课下,把学生对知识深度理解的过程放在课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作业答疑、学习小组的交流研讨以及师生间的互动等。

最后,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教师精心编排、图文并茂的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便捷性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对理论难点和重点可以实现回放和重放。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及巩固。而且,学生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方法更加灵活,学习氛围也更为轻松。在遇到问题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寻求帮助,与同学进行研讨和交流。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的“翻转”型教学模式设计

通过将翻转课堂的特征与理念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目标相融合,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1.课前教学准备阶段。授课教师需要准备多种类型的课程教学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电子教案、相关微视频、参考书籍、相关专题的学习网站等,并将采用专业件制作翻转课堂的微视频课程上传,方便学生随时下载观看。此外,教师还需设计包括主题任务、活动指南、评价规则等在内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资源和学习时间,观看教学视频,并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反馈给教师,或通过组内研讨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2.课中理解应用阶段。课中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教学过程起始于教学目标的导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课件,对网络资源进行甄别选择、分组讨论辩论等,能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相关课程内容。教师综合采用个性化指导、总结点评、参与小组合作等方法,明显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之后,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小组项目等学习活动,做到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之中。

3.课后综合评价阶段。课后,结合理论知识学习特点,学生可通过学习笔记、实践报告、小组辩论、组内互评等形式,展示学习效果。通过综合评价既能发现教学准备阶段的不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评价的结果表明既定教学目标已经实现,则可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如果评估的结果不甚理想,则需要重新回到原来的教学目标导入,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实践途径。

参考文献:

[1]邵霞.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20-121.

翻转课堂起源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 应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16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也译作颠倒课堂、颠倒教室)是一种新出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伯格曼(Jon Bergmann)和萨姆斯(Aaron Sams)这两位化学老师,他们将结合实时讲解和PPT 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而引起众人关注。到2011 年,由于萨尔曼・汗(Salman Khan)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里程碑式推动作用,翻转课堂开始为众多教师熟知,并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刚刚起步,仍处于引进、介绍的阶段,且多集中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探讨,涉及高校教学的应用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图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的可行性进行探索和思考。

1 翻转课堂的理论特征

翻转课堂的出现既是以伯格曼和萨姆斯为代表的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实践的结果,也是现代课堂教学发展的历史必然。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翻转课堂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翻转课堂自身也融合了多种教/学理论的比较优势,既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又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

1.1 信息技术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前提条件

纵观翻转课堂的历史渊源,不难发现,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翻转课堂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无论是迈阿密大学的“翻转课堂”实验,还是伯格曼和萨姆斯发起的翻转学习改革,信息技术对翻转学习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对教育教学系统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也为创新教育模式提供了方便快捷、无所不在的技术保障。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对传统的“课上”讲授活动进行录制,然后通过网络转移到“课下”进行,实现翻转学习的第一步,为课上教学时间的重新设计和高效使用奠定基础。当下,以Web2.0 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无疑为新时期翻转课堂的实际操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支持。

1.2 建构主义是实现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学生的学习是在实践、交往活动基础上的“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如果说传统课堂中只有“课下”活动(如写作业)是学生自主完成的,那么翻转课堂中,无论是“课下”还是“课上”都是学生自主建构、协作学习的过程。首先,学生在课下对教学视频、电子教案等教学材料的学习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进度,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其次,在“课上”学习阶段,翻转课堂又是一个自由、真实、协作的高参与性学习环境,没有教师的“主讲”,只有学生的自主协作,学生要么在课上完成作业,要么同伴协作进行项目实践,要么分组探讨学习专题。教师则成为不离学生左右的“旁观者”和即时指导者。较之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学生的高阶能力, 强化知识的理解,增强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协作的学习能力。

2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翻转课堂的优势

当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此举被一些教育界人士看作是“中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时代正悄然来临”。面对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命题,各大普通本科高校开始思考如何迎接应用技术大学时代的到来?其实根本问题在于转变办学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使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发展的大学功能得到充分彰显。而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无疑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力量,展现了翻转课堂在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目标中的有利一面。

2.1 翻转课堂实现学习方式个性化

传统的大学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差异,漠视学生的个性需求,学生课堂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压制了学生质疑、批判、探索、创造能力的发展。而翻转课堂则秉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前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性地阅读、理解教学内容,安排学习进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拓展学习,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习内容的强制性和思维过程的依赖性。在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只是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学习,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作为学习成果检测、知识巩固的平台,减少了知识传授环节,为课堂师生互动交流、生生协作学习预留了富足的时间,在提出疑惑、陈述观点、互助竞争中,学生语言表达、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2.2 翻转课堂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翻转课堂为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开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技能、素养、意趣及性格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合适的教学思路,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充分展现个人魅力。为了确保学生“课下”学习,教师除了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及要求学生提问题外,还可以借助学习软件、平台查看学生的学习轨迹,比如 Moodle 平台能够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参考这些记录,容易得知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效果,从而设计出更恰切的教案。课堂中,当学生应用他们所学知识时,教师更容易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判定他们是否需要额外的帮助,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所在,并做出针对性的辅导。

2.3 翻转课堂实现师生深度互动

较之传统大学课堂,翻转学习的另一变化是师生互动机制的不断增强和互动层次的不断深化。众所周知,传统课堂中,教师始终处于课堂的中心位置,主导和引领着教学的进度、深度和方向。尽管许多现代教育理论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宰。翻转课堂虽然没有旗帜鲜明地指出以学生为中心,但课上丰富多元的学习活动,如提问答疑、合作讨论、同伴协作、项目实践和做作业等,无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学生身边的观察者和指导者,随时准备与学生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就个别问题对全班学生进行补充讲解。可见,翻转课堂中的“课上”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而教师又始终伴随左右,从而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和深度互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3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翻转课堂面临的问题

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具有先进性,值得推广,若将其引进高校教学,必定受固有的传统教育文化、教学条件的制约,需要高校引起足够的重视。

3.1 受教师的传统观念制约

在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乃至学生都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主义观念。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就是一种以眼前教育利益的获得为最大追求目标的价值取向,它包括学校为了获得好声誉、好生源和好效益而一味追求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毕业生的就业率;教师为了晋升职称,无暇顾及课堂效果,学生为了找份好工作,更是一味追求考取各类证书。同时,翻转课堂还处于探究阶段,特别是在我国高校运用的研究,还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研究成果有待丰富,教学实践甚少,怀有功利主义、保守主义倾向的大学教师固然不敢尝试。

3.2 班级规模的局限

在高校,班级授课制有三种形式: 常规班级、小班教学、超大容量的大班教学。尤其是公共课,班级规模过大,人数过多,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学生个性差异和独特性被忽视,因材施教只能是空想。翻转课堂提倡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练习,教师针对性地解答每个学生的疑惑,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方式受大班教学的限制,难以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频数减少,难以达到翻转课堂所追求的深度互动。

3.3 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持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课下观看教学视频到个性化与协作化学习环境的构建都需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自主学习需要丰富的资源作支撑,要求网络不受地域限制,能最大限度地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共享。在我国远远达不到每个学生家庭配备计算机及网络,部分学生无法观看视频教学资源,课外自主学习资源受限制。再者,一线教师大部分不通晓教育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存在困难。

3.4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翻转课堂中知识传授以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事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纸质资料及多媒体资源,学生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观看教学视频、文本、动画及图片,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独立完成课余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对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寻找问题。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高要求。学生大多习惯于传统课堂中依赖教师的指导,习惯教师的监控,不愿意去自主学习。

4 翻转课堂在高校发展的路向选择

翻转课堂作为“舶来品”,要在我国教育界生存,需要结合高校的教育现状,对其进行本土化改进,寻找适合应用型翻转课堂教学的发展路向。

4.1 大学生教育实施翻转课堂

目前,我国大学教学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仍需加强。首先,相对中小学,大学生自我调控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拥有计算机及上网条件的比例高。其次,大学教师到国外访学进修的机会多,更容易接受、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再者,大学没有升学的压力,故大学具备翻转课堂实施的优越条件。在大学生教育阶段实施翻转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4.2 培养并提高教师的素养

翻转课堂的真髓在于改变教学模式,但它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愿意改变,是否愿意放弃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因此,给教师灌输翻转课堂的理念,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变得尤为重要。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建立教育改革的信心,让他们对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关键点、操作模式等有系统的感性认识,鼓励他们进行教学尝试、分享体会和介绍经验。骨干教师再向其他教师传达培训信息,组成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共同研讨翻转课堂基于本校实施的细则,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动教师队伍的发展。

4.3 信息技术软硬件的加强

信息技术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基础条件,决定性地影响着学生课外学习的深度及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学校应配备信息技术硬件设备,机房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方便学生观看授课录像自主学习。学校应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会他们信息搜索、加工的基本技能,教学视频的录制,教学平台的使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及教育技术能力。教会学生在课外,没有教师的帮助下亦能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有效学习。

4.4 适合高校教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

构建适合高校教育的翻转课堂模型是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该模型除了提供翻转课堂开展的一般方法外,要致力于解决以下棘手问题:我国班级规模大、人数多,如何有效实施翻转课堂;学生自控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如何监控学生课外学习,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信息技术条件不足的情形下,如何确保翻转课堂所提倡的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高校教师对翻转课堂的长期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等.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2,(2):12-14.

[2]周德金.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变革[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8-9.

[3]郝双才.制约我国教育行为的观念因素辨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30-131.

[4]郭婧.改善大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6):92-93.

[5]张金磊,王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50-51.

[6]黎加厚.由“翻转课堂”看课程改革[EB/OL].http:∥.cn/s/blog_624df0fc0102dy0g.ht-ml, 2012-12-25.

[7]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翻转课堂起源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

近些年来翻转课堂以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死板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率,从而得引起大家的关注,也让一些急于突破传统教学的教育人士看到了希望。

1起源与发展

现在大多学校的教学模式太过于传统,学校忽视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几乎不以学生为核心,都太在乎教材的内容,让教材引导学生,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开始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学习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翻转课堂”作为一大热点出现在教学应用中。它以微视频的方式实现了老师高质量的教学和学生高效率的学习。翻转课堂的起源于美国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他们将教学内容以视频的方式上传于网络,供学生下载观看学习,一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的反响,成效非常显著,得到很多老师的认可与效仿,从而开始在课堂上广泛的实施。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上就区别于,传统课堂完全以老师为主要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改善这种尴尬状态的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打破这个规律,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同学们对学习的态度有了新的转变,使学习氛围又活跃了起来。老师从主导性变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有了更多的自发性,从而使得学习更加的高效,课程进度展开更加顺利。翻转课堂改革传统教学思路的同时将信息化教育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翻转课堂的特点

2.1教学视频碎片化

所谓的碎片化教学视频是指,将长时间教学内容精简化,在依然保证课堂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的同时取其精华部分。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内容一般都控制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时间之内,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是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期,翻转课堂把学习时长调到最小,这样既提可以高学习效率加快学习进度,同时减少学习疲劳。方便学习,非常生动且形象,时间短而内容精。翻转课堂在视频教学期间学生可以自主调节,在听不懂的地方可以选择暂停或者回放,增加学习自主性而不是被动型,因此学习效果会更佳。从而学生放下手机,爱上课堂。

2.2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学生在教室学习,往往会被学习内容以外的因素影响、分神,例如教室内杂音、物体等干扰。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只有知识点内容的画面和画外音,这样可以避免了对学生任何因素的信息干扰,使注意力可以完全集中于视频学习,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这也是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视频之间的差别之处。

2.3学习过程自主性

学习的主动性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在自动学习的时候学习效率远高于被动学习。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地点、学习时间,学习环境相对轻松愉快。对于一些学习吸收较慢的同学,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认真分析学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分段学习是翻转课堂的一个特点,在每个小节过后都会对这个阶段的学习做一个检验,会通过前面的视频提出几个问题,若答对可以继续学习,若依然存在着疑问可以通过回看继续学习。

3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3.1翻转课堂学习模式

课前自学直接影响本节课学习进度以及学习内容是否可以快速掌握,因此课前自学在学习吸收中起到了的重要的因素。然而在翻转课堂中就有一个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课前自学模式。它会在课前明却指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内容,并提供相关书籍、视频供大家观看参考、预习,在提高大家自主学习之后,同学们学习兴趣高涨,大家就会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因此学习较为认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这样有助于提高同学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更加高效。有了翻转课堂的课前自学,学生学习起来不那么吃力,学习内容可以更好地吸收,在加快学习同时可以留有更多时间供老师、学生交流与探讨。翻转课堂在增强课堂趣味性同时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积极性。这样大幅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本节课结束后,用课后测试来检验本节课的内容是否完全掌握,用来巩固学习内容。由于课中学习内容完全内化,因此课后多加练习便可以来巩固知识点,不用担心课后遗忘,最好的学习时间也就是在课堂中高度集中时间段,翻转课堂也很好地抓住了这一要点。

3.2实践性较强

在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多数学生听从一位老师讲课,听课较为吃力,而在课堂上不懂的问题老师不能及时的一一做出解答,使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效率也相当低下。久而久之学习成绩落后,从而对学习丧失学习兴趣。而翻转课堂中,是一对一教学模式,中间会有大量时间供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讨论、实践、互动,并在学生开始学习之前明确树立学习目标,使得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起来更有方向。翻转课堂在提高学习同时培养实践能力,真正地达到“教有所重,学以致用”。

3.3翻转课堂教学资源

翻转课堂是现代化教学,在实施时必须是在具备稳定快速的网路条件下进行,学生也必须拥有可以连接网络的设备,这是翻转课堂学习的前提条件。而翻转课堂的老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也要具备专业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制作生动、高效的学习视频,吸引同学观看视频兴趣的效率。学生也必须会熟练地操作网络软件,才能有更好的实践性。

4小结

翻转课堂是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门教师创建视频,并有针对性的把学习内容分个总结,供学生在课后、家中观看,创造了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翻转课堂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让学生不仅可以自主学习的同时,还可以更好激发学习兴趣满足个性化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它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一些自觉性不高的同学是否能高按时学习等,这都是翻转课堂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但我国现处于翻转课堂初步推崇阶段,只有不断学习实践积累才能更好弥补其中不足之处。传统教学已经受到翻转课堂影响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顺序。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主导性,相反老师成了辅助。计算机基础教学,使得网络、学生、老师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达到学习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红.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18).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3]兰春霞.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5(23).

[4]李晓红.空间教学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9).

翻转课堂起源篇10

[关键词]翻转课堂;基础会计;应用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翻转课堂开始颠覆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改变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给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教学中,教师不再需要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交流信息和讨论问题的场所,学生也不必局限书本上教授的知识,而获得了更深层次的信息理解。翻转课堂是互联网背景下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与混合式学习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有一定重叠,是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更好地记忆知识,参与课堂互动,由此,凭借其优势特点引起了国内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变革。

1翻转课堂概述

1.1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是一种通过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讲解,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交流和问题讲解的新的教学形态。在课上,学生可更好地利用宝贵时间,专注于课程项目的学习。在课下,学生可进行自主学习,包括听讲座、与同学讨论交流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这种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掀起了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管理模式和课程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变革。

1.2翻转课堂的兴起及应用

“翻转课堂”理念最早兴起于美国一所高中,该校的两名化学老师利用录屏软件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录成视频,并上传到网络给学生用作补课的教学工具,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可在课堂完成作业并解决疑惑,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很快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011年,教育家萨尔曼汗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理念,使“翻转课堂”顿时成为教育界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各个高校都加入到了翻转课堂的队伍,涌现出了大量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翻转课堂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资源支持。随着国际教育之间的交流,“翻转课堂”的理念也逐渐影响到了国内的教育界,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都在采取“翻转课堂”这一教育模式。此外,我国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如网易、百度等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和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存在许多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教师角色,教师不仅是学习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指导者。二是创新学生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的同时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更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创新教学结构,高校教学从“先教后学”的模式转变成“先学后教”,加快了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化。四是创新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进行问题的探究。五是创新评价方式。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信息也不够不明确,而在翻转课堂中,高校建立起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评价。

2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理论较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涉及大量的会计专业词汇,这些词汇普遍存在复杂难记、理解困难的特点,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很难理解每个概念的意义和其间的联系,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多是被动接受,课堂上缺少必要的互动交流。许多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往往会认为会计课程枯燥无聊,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低,这也是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2.2实训课时及实训教室有限,学习效果不佳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问题,也存在教学课时和场地方面的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实训课时和实训教室有限。在实训课时方面,“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通常是对大一新生开设的,然而新生在进行军训后,只剩下14周的上课时间,有些学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是每周4个课时,但即使是学校安排“基础会计”每周6个课时的时间,教学时间也十分有限。此外,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训课程,这大大压缩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许多教师不得不在最后将实训内容作为作业安排给学生,导致学生的许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训教室方面,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没有配备相应的会计实训教室,即使有,教室的数量也有限。会计是一门操作与理论结合的学科,实训教室的建设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会计实践的每个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对会计操作有更深的了解。然而,有限的会计实训教室导致多数学生的实训课程都被安排在简陋的普通教室里进行,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训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阻碍了基础会计学科教学的发展。

3“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3.1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部分,新的教学内容必须借助相关网络平台,否则就无法顺利的实现“翻转课堂”。整合网络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持。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许多视频网站都有相关的学习视频,然而这些视频良莠不齐,并且面向所有人,缺乏针对性,甚至可能会和教师的教学计划产生较大的冲突。因此,教师和学习网站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择优秀的视频进行教学,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二是制作“基础会计”教学视频,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视频,教师有时需要将每个项目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织,制作一个微视频,并在每一个视频的最后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这种做法不仅可将视频微小化,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到视频上,还可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三是课堂下学习网络平台的支持。教师制作完视频资源后,需要放在平台上供学生学习、使用,教师可自行选择优秀的教学网站,并根据教学计划陆续在学习平台上上传制作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可在课后登陆学习平台,观看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另外,教师可在平台上设置视频观看时间和作业时间,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看完视频并提交作业。借此,教师可检查学生的登陆情况、学习时间和讨论次数等基础数据,做好学习监督,促进“翻转课堂”更好地开展。

3.2安排多元考核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基础会计的课程考核一般都是采取闭卷考试和课堂考勤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因此,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校要积极和课程网站相联系,安排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校要携手课程网站,重新安排基础会计的考核体系。首先,学生在课后学习情况的考核数据主要来源于课程网站平台上的个人记录,其中包括学生个人的视频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完成情况及问题讨论次数等相关数据。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课上学习数据进行综合评分,针对学生的考评成绩,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等条件来进行综合评价。再次,学生实训时完成的作业也是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的作业成绩都可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最后,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同样可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二是结合实际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工作的重要凭证,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要开始进行资格证书的考试。在这一时期,高校不应再单独安排课程期末考试,而要将社会考试与学习考试创设性的结合在一起,将社会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这种做法可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推动翻转课堂的建设,促进国内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3.3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机制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实现翻转课堂常态化,高校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体制。首先,课程网站和高校要对学生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分析网站后台数据统计掌握学生的登陆次数、视频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数据,课程网站将这些信息提交给教师后,教师就可根据已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课前知识提问和小测试,以此来测试和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没有及时完成学习进程的学生提出批评,督促他们完成自主学习活动。另外,教师在课上进行的案例讨论和实物操作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基础都是课前的视频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进行自主视频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参与到课堂操作中去。通过上述三种学习及监督手段,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将更加真实有效。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和会计核算制度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越来越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降低在实训课程中的错误率。因此,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霞,黄倩.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过程设计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5(8).

[2]陈安.基于同伴教学法的翻转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以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曹文芳.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5(4).

[4]陈宏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7).

[5]夏迎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15(6).

[6]廖国升.基于微课背景下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出纳实务课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15(7).

[7]张晶.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商科课程教学研究——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