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课余精神文化生活工作报告

时间:2022-04-21 09:52:29

中小学生课余精神文化生活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教育公平,不断丰富和充实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局按照年初部署要求,围绕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开展学校课余活动,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小学生课余精神文化生活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依托学校图书馆,开展学生读书活动。各学校每天课余时间(中午、放学时间)开发图书馆,由班主任组织,让学生通过读书,接受优秀中华文化,同时每年定期开展4.23世界读书日活动,让学生说读书的心得体会。

二是开展绿色上网活动,目前我县各学校均建设了计算机教室,通过学校组织,学生每天到计算机教室上网,收看各类信息。

三是各学校组建了体育活动小组、绘画活动小组、科技制作组、书法、音乐舞蹈兴趣活动小组、经典诵读活动小组、棋艺活动组等,活动小组提升学生艺术素质。

四是积极发掘藏族文化,加强本土传统文化进校园,发扬和传承民族文化,把民族舞蹈引进学校大课间。开足开齐美育、健康教育课程,将唐卡美术、藏文书法、藏族体育、藏族音乐、健康教育等统筹安排进课堂,将优秀传统民族戏曲、美术创作融入学校美育课程。

五是全力推进校园文化,近年来,我县投入3000余万元,实施了17所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了学校文化氛围。

通过课余文化活动的开展,全县3955名学生的课余生活得到满足,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

二、农村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短板及措施建议

一是我县地域广大,学生居住分散,走读学生放学后都不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而学校的文化活动安排在学生课余时间。

二是第二课堂中家庭课堂和社会课堂开发难。由于我县农牧民文化素质低,对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家庭无法给予指导,社会团体限于工作精力,也无法组织学生开展文化活动少。

三是覆盖面小、辐射力度弱。虽然学校有计划,有课外活动场地,但是学生参与人数比例不高(阳光体育除外),参与学生最多的是四五六年级,比例约60%,由于缺少专业教师和活动功能室,文化活动单一,活动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四是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过多在室内,活动范围窄小,缺少实践体验。在课余文化活动安排上,学生动多数在学校内进行,使学生课余生活面变得窄小。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项目只能帮助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缺少亲身的实践体验,不能获得直接经验,无法产生更广泛的个人兴趣和爱好,长期下去,青少年将丧失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机会。

需要依托当地自行解决的:主要发挥文旅广新局和县图书馆,开展文化表演、读书下校活动。各乡镇、学校要把学生课余生活纳入年度文化建设中。

需要国家层面解决的:进一步加大学校文化基础实施建设及设施设备的投入,解决校园文化阵地的问题。配齐音体美信息等学科教师,为开展文化活动奠定基础。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辍学儿童、轻度违纪违法行为儿童的工作帮扶措施

我县将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纳入了“民生工程”,为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健康、生活、安全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县政府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联席会议制度;各乡镇及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也积极参与此项工作,各中小学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关爱领导小组,为9名“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全县形成了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抓好辍学儿童的帮扶,一是关爱残疾儿童,对于不能上学的儿童,组织教师送教上门,能上学动员上学,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二是抓好教育资助,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除享受教育惠民政策外,还享受县级教育扶贫基金,确保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

做好轻度违法违纪行为学生的帮扶工作,针对学生情况,一是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邀请司法部门专家到学校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教育法宣传,提升学生法制素养;二是开展谈心谈话,学校领导、班主任把问题学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并做心理辅导,确保学生扭曲心理得到纠正,预防学生犯罪;三是开展家访活动,针对学生在校思想,经常与家长交流,通过家校帮扶,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四是通过警校共育平台,聘请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宣传,并针对问题学生的问题,做法制辅导。

不足之处:学校放假后,学校管理困难,同时农牧民缺乏法制意识,对帮扶比较困难。

四、加强和改善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一是狠抓学校安全工作,确保未成年人生命安全,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学校安全制度,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等措施,确保了学校安全工作平安无事;

二是依托活动大力开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利用清明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世界读书日、宪法日、12.9等节日,组织县中学、城区小学的全体少先队员在烈士陵园开展了“悼念英烈,我为英烈扫尘埃”的主题活动和网络祭奠活动。举办各学校的艺术节。结合法制建设、文明创建、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组织全县各学校开展“一月一读报”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纳入教育内容,深入开展。三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通过班级、团队等学校组织,以“专题班会”、“一月一读报”为载体,开放学校图书室,组织学生参加读书活动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开展读书征文活动。

存在问题:一是社会环境有待优化。一些不健康的传媒宣扬享乐主义,渲染暴力凶杀色情等信息,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二是家庭教育封闭隔绝。管教多、疏导少,说教多、实践少,“不许”太多,“允许”太少.孩子亲身实践、体验的机会少,相互沟通少,封闭式的家庭教育让孩子与社会隔绝。三是学校教育脱离实际。道德教育内容脱离青少年的实际,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从未成年人出发,而是把未成年人作为被塑造的客体。道德价值标准存在虚化的现象,在道德认识上都知道那么做,但道德行为却做不到。四是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没有好的书籍给孩子阅读。广播电视栏目的设置注重适应成年人的口味,忽视了未成年人的需要。

建议:一是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场所的建设、使用和管理,要对未成年人活动场所进行认真清理和整顿,认真开展网吧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声讯台等传播的有害信息以及所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成长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营造适宜未成年人发展的社会和文化氛围。二是要重点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重点抓住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环节,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养。在学校,将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纳入德育工作年度计划,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利用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仪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在社会,大力倡导和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勤工俭学、社会公益劳动和社会服务活动,让未成年人自主设计活动,开展“送温暖”、“志愿者服务”“手拉手帮扶”、“敬老助残”等公益性活动.在家庭,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家庭指导未成年人开展社会实践,当好家庭的“小帮手”,重点开展了“我为父母分忧”、“给父母一个惊喜”系列活动,让未成年人主动承包一项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三是要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要通过宣传栏、广播喇叭等多种形式,认真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精神,宣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播电台、电视台要开设未成年人德育工作专栏,以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出未成年人教育的内容,以真正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提高社会公众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