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策略分析10篇

时间:2022-01-24 09:43:12

中学历史教学策略分析10篇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高中历史的教学工作,教师们也应该不断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同时掌握们历史的发展。历史是我们研究世界的一个独特视角,透过历史我们可以更好的看到王朝的兴衰和更替,让我们在现在的今天更好的回首历史,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慑。这篇文章针对探索新的历史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新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对高中历史教师进行历史教学提供相关有益的指导,切实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历史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义务知道我们的国家在之前经历了什么,也有权利知道,世界的历史上发生过什么。关于历史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下,不少人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让历史在新的时代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教学发展状况,虽然教师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在教学思路改进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着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应该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不断地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历史方面的教学,从而使学生爱上历史。这篇文章主要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希望可以对广大教师进行历史教学有所启示。

1探索新的历史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

时代是在发展,人的思维也是在不断进步的,不同的时代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孔子便指出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因为时代不同,社会氛围不同,学生的思维也是不同,因此教师们应该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与此同时,历史是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历史带给我们的强大魅力。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历史教师,就应该不断探索新的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爱上历史,乐于学习历史知识是历史教师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加强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2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师教学方法存在偏差,课堂有效性低: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教师们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时之间难以转变过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广大教师依然把成绩看作是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管学生是否可以接受,便将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课后采用“题海”战术,给学生布置大批量的作业,使原本繁重的高中学习更加累,学生们在作业的压制下,不再是积极地接受知识,而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不再为学习知识而感到快乐,课堂积极性下降,从而导致了课堂的有效性较差,难以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

2.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应付心理: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和高考的重压下,学生们依然唯成绩至上,唯高分至上。历史作为一门副科,相比较语数外而言,历史分数没有主科多,因此学生们往往会选择忽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认真仔细,只是在快考试的时候突击一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不管是关于哪一门功课的学习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想将功课学好,就必须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学清楚弄明白。还有一部分同学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独立完成,存在抄袭现象,这些都是不利于我们对于历史方面的学习的。

3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3.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一门课程有兴趣,才能更好的学好这门课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独具匠心,设计有趣的教学过程,在课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真正掌握学生想要什么,学生期待怎样的教学模式,在怎样的学习氛围中可是实现学习知识的最大化,让同学们乐意去接受知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以及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提出相关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知识,同时教师给予相关评价。例如: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混战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当时的历史场景还原,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3.2跟随时代脚步,运用现代科技进行课堂教授:时代是不断发展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融入现代因素,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将一些难懂的历史知识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录制或者在网上搜索一些与所学教材知识有关的趣味视频,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关于历史上发生的各种故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独特的魅力,爱上历史这门学科。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内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3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转变学习观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抛弃传统的偏科现象,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是经过教育部的研究决定的,都是对我们的成长有所帮助的,就比如历史这门学科,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让我们更加真切的体会到我们时代的进步。在学习近现代史时我们还可以更真切的看到各种侵略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因此,学生应该加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从主观上接受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课下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咨询老师,询问同学等方式学到更多的知识。

4结束语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历史教师就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共同交流,真正明白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氛围,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爱上历史学习。这篇文章对加强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索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详细的阐述了几点具体的教学建议,希望可以对高中历史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提供有益的启示,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感受到历史的强大魅力。

作者:马明娜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刘田庄中学

第二篇: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多媒体技术对于图片、文字等信息的表现功能,让教学手段变的更加丰富。在多年以前,这种教学方式就已经在国内教育体系中出现了,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从实践情况来看,它还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特征。合理的在历史教学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多媒体教学含义

多媒体教学主要是指,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为出发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程的合理设计,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作用到教学过程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法。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在丰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还让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2高中历史教学应用多媒体的优点

2.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作用其中,能够让各种知识点更直观、生动的表现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多数是以照本学科的方式向学生们进行知识传授。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学生对于教学方式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出现成绩下滑现象。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则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它将知识内容以图像或者是视频等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其不仅能够让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更加几种,同时也增加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2.2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多媒体教学还能够给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提供了便利性。在传统的历史课程学习时,基本都是老师根据课程内容照本宣科,学生在练习本上记录各个学习要点。由于历史课程涵盖的知识点数量众多,很多时候一节课还没有讲完就已经下课了。多媒体教学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它用影音和图片的表现形式,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另外,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难点知识时都显得非常吃力,有些重点内容也不能理解透彻,导致学习成绩出现下滑。但当多媒体教学出现以后,图声并茂的表达方式,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且能够增强他们的记忆能力。

3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3.1存在两极分化问题:近年来在该项教学手段发展过程中,高中历史老师们在对其进行使用时出现了两极化的特征。一种是有些老师在教学阶段,完全放弃了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使用,教学内容全部由多媒体完成,其认为从多媒体教学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来看,完全放弃传统教学是完全可行的。还有一种是,很多老师指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历史课程和多媒体之间的融合度并不明显,即便是不适用这种方式,也足以让历史教学顺利的进行,这种观点表现出了部分老师缺乏对多媒体教学的正确认知,以及对传统教育方式的过度依赖。

3.2有违相关规定: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在选择历史教学内容和相关素材阶段存在一定问题。第一是历史素材偏离学科内容,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偏离。还有就是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播量,而忽略了对重点问题的讲述,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导致教育效果下降。

3.3课件制作上存在问题:还有部分老师只关注与课件的展示,而忽略了对相关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因为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而相应的减少。老师的正确引导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另外还有些老师过于追求课件的美观程度,在教学知识点的重要性没有体现提出来。导致学生的注意点都在课件上面,知识要点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

4解决多媒体教学问题的有效对策

4.1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作用:要明确多媒体教学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要分清主次才有利于他们的高度融合。多媒体仅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明确这一概念。并对其合理的进行利用,为学生创造很好的学习条件。另外在制作课件时,一定充分确保课件内容和知识要点的结合,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同时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4.2正确使用多媒体:有选择性的对该种教育方式进行使用。该教学方式的使用要建立在有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过程中适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过分的依赖,将会逐渐丧失老师的引导作用。在一些完全不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放弃对其的使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

4.3认清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不能主次颠倒:前文中提到多媒体仅是一种辅助性的教育方式,因此老师应该明确它的适用范围,这样才能在教学阶段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历史课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某个时期的社会背景,老师可以搜索一些历史图片让学生观看。这样就可以把历史背景的特性更好的表现在学生的面前。还有就是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艺术》等类型的课程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我国古代艺术珍品,让学生们从中感受我国特色艺术的魅力。另外还要明确学习教材和多媒体素材之间的关系。前者才是我们要学习的知识点,后者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两者在高度融合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提升。为了能够有效避免上文中所说的一些问题,老师们对该教学方式应该有选择的使用,对主次关系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历史学科。

作者:乌日古娅 单位: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蒙古中学

参考文献:

[1]杜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困惑及实践研究[J].学子(理论版).2016(17)

[2]余志明.不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18)

[3]龙璟瑶.浅谈“讲古”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14)

[4]赵相衡.论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做到与时俱进[J].新课程(下).2016(08)

[5]罗桂菊.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2016(28)

[6]张芳.错误有时也是种美———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利用[J].学子(理论版).2016(19)

[7]辛惠萍.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6(09)

第三篇:影视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改进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现代的教育基于手段被不断的应用到高中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而历史影视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让整个高中的历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1影视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意义

1.1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改进,使得学生们已经成为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在尽心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的发挥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教师们通过历史影视作品来进行教学,能够给学生们带来视觉与听觉这两方面的冲击,并借此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高中生们的求知欲一般都比较强烈,而通过历史影视作品来进行历史教学,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说,利用历史影视作品来进行高中历史的教学,有着充分增强学生们历史学习兴趣的意义。

1.2加强学生们的情感态度:在我国教学新课改的背景,历史教学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们的任务不再是让学生们去记住那些历史名人或者历史事迹,更多的是增强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并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历史的学习中对自身进行反省,来进一步的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而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知识教师在单纯的讲解课本内容,这就无法充分的发挥历史课程所应有的思想教育功能。而通过优秀的历史影视作品来进行教学,能够更好的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并且让学生们通过一些历史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增强自身的情感态度,并且不断的反思与提升自己。

1.3视觉感官教育的优势:利用历史的影视作品来进行高中的历史教学,能够有效的摒弃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枯燥与乏味,并极大的促进学生们进行历史学习的兴趣。而随着V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中的历史教师们也可以借助VR来进行历史教学,这样就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视觉感官教育的优势,并让学生们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历史的学习。

2影视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方式

2.1引进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影视作品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而通过有影响力的作品来进行课程资源的充实,并在讲述某一历史事件时,教师们可以借助一些影视作品来寻找整个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的融入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比如在进行西方国家进行大航海的教学中,能够借助于《大航海》这部影视作品来进行教学,;来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的认知到西方国家的现展史。而这种采用历史影视作品进行教学的方式,能够改变传统历史教学那种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并使得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

2.2呈现出历史的探究情景,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教师们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来给学生们设立一些问题情景,而学生们会在问题的吸引下来充分的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而且这样的做法也能够提升高中生们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往往是根据教师的思路来进行学习,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们的问题分析能力与解答能力较弱。而教师们通过一些影视作品的特点来创设历史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教师们在进行中国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可以借助《集结号》这部影视作品来进行教学,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深切的认知到抗日战争的残酷,并让学生们能够对那些革命烈士们怀有感恩之心。教师们可以就影视作品的特点来提出几点问题,并且鼓励每个学生都谈谈自身对这个问题的想法。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从而推动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3影视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运用中的教师要求

3.1做好历史影视作品的选择:当今屏幕上的历史影视题材十分丰富,这也就导致了历史影视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而因此教师们在进行历史影视作品的选择过程中,应当选择那些能够充分的尊重历史史实的影视作品来进行教学,并在选择过程中应当注意所选择的作品与历史教材相衔接,这样才能够将一个真实的历史展现给学生们,否则学生会将失实的内容与历史知识进行混淆,从而导致一些负面影响的产生。

3.2采取影视教学要适度:历史影视教学不过是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辅助阶段,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增强教学效果而进行服务的,但一般的历史影视资源篇幅都比较长,而且内容也比较多,如果全部使用不但过度占有了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还会冲淡教学的中心。因此在选择历史影视作品时,应当选择十分钟左右这种长度适中的历史影视资源。教师们就需要根据教学的重点以及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把握程度,来选择相对典型的影视资源,而只有选用的资源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才能够起到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在进行历史影视资源的选择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的难度要适度,并且能够充分的符合学生们的历史认知水平,并且能够便于学生理解。因此应当尽量避免选择一些学术性过强的纪录片,必要情况下教师还应当对影视作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来帮助学生们更好理解。

4结束语

充分的利用历史影视资源来进行历史课堂的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很好的提升整个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因此,高中的历史教师们可以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一些影视资源来进行历史教学。本文就影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运用历史影视资源进行教学的实践方式以及分析了在进行影视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作者:钱英 单位: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学

参考文献:

[1]冯李媛.影视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师大学报.2014(S1)

[2]郑丽园.影视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漫谈[J].亚太教育.2016(17)

[3]王忠梅.历史题材影视信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4(03)

第四篇:初一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引导学生对这门科目快速产生兴趣,打消其初始的陌生感成了初一历史教师最应该重视的问题。为此,树立学生对于这门科目重要性的认知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入手,探究如何帮助初一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引导学生树立认知观,意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初一历史是以后历史学习的奠基之笔,是为将来更好地学习高中历史,专业研究中外历史、古今历史打下的伏笔。因此,在学生起初接触历史这门科目时,教师要进行正确的认知观念的引导,引导学生意识到历史是一门涉及广泛、博闻广识的学科。历史就像一部书籍,记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发展的历程。如果去一个国家旅游,对于这个国家具有历史气息的建筑、城市、地名,都可以运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深刻的解读,从自身的文化素养来讲,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对于中学生来说,初一历史是以后历史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其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认知观。

二、改变固有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开发新的学习方法

历史是一门文科学科,很多学生都会认为只要通过考试即可,因此,很多学生都死记硬背,忽略了理解的过程。历史是有脉络的,是有一条时间的线条将历史背景、事件及体现的文化特征穿插起来,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只会陷入僵硬、古板的学习中去。因此,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必须改变固有的学习方式,开发新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导语作为一堂课的导入性语言,具有引导探究及学习的作用,所以,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导入上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在学习唐朝统治后期,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的内容时,可以引用语文课本中曾学过的诗词进行导入。如运用杜牧的《泊秦淮》中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进行引入,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玩的场所,灯红酒绿、靡靡之音不绝于耳,歌女们不知国家日渐衰败。由此引出唐后期国家统治的衰落,进而进行历史学习。再如,在秦朝时,我国有一位变法大家,想要推行改革,但是他担心自己的公信力不强,于是他就在城门口树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说:“谁能将这根木头从城南门扛到城北门,我就赏三十两黄金”。不一会儿,走来一位外地的商人,他扛起木头就向城北门走去,结果真的得到了三十两黄金。由此事件,他也取得了当地百姓的信任。这个人就是秦朝著名的改革者———商鞅,从而引出所讲的历史内容:商鞅变法。

(二)影音播放,加深印象

在多元文化和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既能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那么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也可使用多媒体的教学媒介,引导学生学习。在学习著名的历史事件时,也可以提供相应的影视资料进行深刻的学习。例如,学习南京大屠杀时,即可提供当时南京人民被屠杀的图片、纪录片;学习西安事变时,可以进行超链接,播放一段《西安事变》的电影,熟知的导演和演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

(三)内容重现,亲身体会

教师在历史课的教学中,也可以加入学生的表演元素。例如,抗战胜利,中国作为战胜国却遭到了不平等的待遇,一些学生和代表上街游行,喊出口号。针对这段历史的学习可以请学生自发组织进行历史模拟,用白纸做成标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反对21条”等,并由拿着标语的学生负责讲解标语中所含的不公平条约定的内容以及包括的事件,由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角色替换,故事演讲

对故事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可采取让学生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授课。例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这是学生熟悉的历史,影视剧中比较常见。课程开始前可以让学生先讲解武则天的历史故事,其他学生做补充,这样人物的形象和经历就会更加饱满,有利于课程的深入学习。

四、结语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于一门新接触的学科,培养学生对其重要性的认知和教师多元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这能为以后的历史科目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樊琳 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晓宁.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2015(5):89-90.

[2]赵玉慧.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2003(5):10-11.

[3]郑倩.历史名师解读新教材为初中历史教学出谋划策[DB/OL].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历史教学中被热切关注的问题,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极具研究价值的重要议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历史教学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历史教学的意义体现的日益明显。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历史教学也要基于这一目标开展,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创新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真正达到“以史为鉴”的效果,推动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实现民族兴旺,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要求。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意识

历史这一学科涵盖丰富的内容,囊括了各朝各代及古今中外人们在做人做事等方面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历史可以使人更加智慧,因此,历史的学习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历史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体验到创新的乐趣。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活用历史图片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材也在逐步改进。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历史图片,这些历史图片无疑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材料。但很多教师对教材中的历史图片不够重视,不能灵活地借助历史图片辅助课堂教学,这是对这一宝贵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历史图片能够将历史资料简单化,引导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获得更为直观形象的体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联系能力,这些能力是创新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可以说,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十分重要,同时活用历史图片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与文字这一表现形式相比,历史图片在反映不同空间和时间等历史内容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例如在学习《统一国家的建立》时涉及秦王统一六朝的内容,单凭教师讲述,学生很难对秦朝的疆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教材中《秦朝的疆域》这一历史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学生对秦朝的领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学运河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大运河的分布图片,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

二、借助信息技术

教师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历史课堂的“动静结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高效。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口述为主的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当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需要为历史教学注入新鲜活力,增添趣味性的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动态播放”静态的历史知识,以此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一些视频时应当谨慎,注意这些视频是否与历史事实相贴近,避免为学生播放不符史实的内容,以免学生混淆历史现象。例如在学习“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节选《汉武大帝》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片段供学生观看,这种方式能够发挥视频的形象性,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同时“看电视”这种形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的机会,还可以减轻教师的讲解难度。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体会张骞一路的艰辛和其为中国通往西域做出的卓越贡献,进而激发学生思考的活跃性,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借助信息技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加强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够为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一个发挥的空间,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活化历史,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学生在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正是丰富课堂,使历史教学缤彩纷呈的重要因素,同时是创新意识产生的源泉。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教师首先要对小组进行合理划分。总的来说,分组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使小组学习满足学生的群体需要,照顾学生的个性需要。我们较为推崇的是小组成员“参差不齐”的方式,也就是保证每个小组的多元性,每一组都有成绩较高的学生发挥领头作用,同时有成绩不一、能力不同的学生,以此实现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实现团体共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小组合作不仅能够使小组成员取长补短,还可以为学生缓解学习压力,释放紧张情绪,让历史课堂焕发生机。学生只有在这种宽松氛围中身心得到放松,思维才能活跃,新颖的想法才能源源不断。

四、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正因为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学生学习历史时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无法对所学的历史事实产生真切的感受,始终存在一种距离感。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法,模拟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虚拟的情境能够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研究一些难度较大又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时,情境教学法的作用体现的愈加明显。针对初中历史课程中的一些教学内容,教师完全可以采取这一方法“再现历史情境”。例如在学习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时,教师可以对全班学生做一个“历史设定”,假设全班同学都是唐朝人,根据教室格局,不同的学生分别代表农民、商人、官吏等角色,然后在每种角色中选出几个代表,让学生表达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当时的经济状况,引导学生大胆表述,例如代表农民的同学可以说:“我是唐朝的农民,曲辕犁是我使用的主要农耕工具,筒车是主要的灌溉方式,这些工具是我们的生产效率有所提高。”这样代表农民的同学在表达中复习了很多历史知识点,这也正是我们创设历史情境的目的。

五、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教学背景下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更加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国家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谷炜 单位: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李良选.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8):109-110.

[2]何苗.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7).

[3]马晓牧.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4):68.

[4]陈志斌.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9):104.

第六篇: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在当下的历史教学中极为重要。现在的学生,一方面是不爱学习、厌学,而另一方面则是喜欢一个人学习。虽然能够静下心来钻到其中,但是一旦遇到问题就需要自己冥思苦想,然而有时并无结果。合作学习是进行灵感与灵感的交流,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在合作学习交流中有些问题会迎刃而解,有时也会产生新的想法、新的思路。

1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及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与所有的教学一样,历史教学也存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进行大胆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这是所以教学的通病。现在的学生已不是以前的学生,学生的特点也已不同于以往,那么以往的教学方式就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学生。如今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追求更大的自由,是新式的学生,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再仅局限于老师,所以教师要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的方式,采用更适用于如今学生的教学模式。同时,现下的学生不爱思考,玩心较大,“寒窗苦读”已经不再适用。那么。当今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很显然,既然一个人无心学习,那么,几个人合作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不错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得到解决问题的信心。而且增加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也获得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举三得的教学方法。

2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2.1“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这样的教学策略加入了奖励机制,对于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而言无疑是极为有用的。几人一组的小组会为了竞争奖励而更加认真地去学习,这对于学生的高效学习是有利的,会促使他们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不知不觉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2.2合作学习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历史的特性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理科课程,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实际经验的获取。教育部大力倡导要改变高中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式学习的现状,加强教学与学习中沟通交流的能力,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注重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之间对于新知识的探讨与交流。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影响下,当前高中历史课程颇为重视教学中,尤其是高中历史实验教学中观察自然、互相讨论等强化知识、认知实效性机会的提供,进而为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实施环境。高中历史的学科特性也要求学生通力合作进行观察、讨论,参与实验过程,共同解决实验中的各类问题。同时,合作学习对于改善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包括个主要的方面:第一,学习动机适应。即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等引发并维持历史学习活动的动因。第二,学习环境因素适应。学习环境适应是指能适应历史学习的场所、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问题。第三,学习能力适应。学习能力主要是指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也包括学习方法。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强调实效性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的影响不仅在其成绩的高低,也影响其适应能力。在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是使生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其次,小组内的学习不是单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起面对困难,那么就需要学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要齐心协力的面对困难。小组成员也学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合理的分配学习内容,那么就需要学生去适应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能力与时间。最后的评判标准是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依据的,所以小组成员就必须通力合作已取得满意的成绩。

2.3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的重要方法:合作学习打破的以往面对黑板的课堂模式,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交流讨论。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呢?首先,学生要有自觉意识。如果合作学习中,学生仅仅只是用于聊天,谈天说地,那么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无效的。其次,学生之间要相互包容与协调。合作已不再是一个人的学习,学生需要迁就别人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时间以及学习能力,这样便不能遵循自己以往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之间会出现摩擦或一些别的问题,这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包容,通力合作。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的每一位都参与其中,这样才会起到想要的效果。除了学生之外,老师在合作学习中也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于指导作用。老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解答,并且尽可能的加以引导,但不能将解决思路全部的讲出来,需要使学生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消极怠工的情绪,或者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或者争论问题的时候恼羞成怒,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这都是有可能出现的,这都需要老师进行调解。当然,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分组讨论,它需要学生的自觉与老师的负责,否则也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都应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合作学习策略才能起到想要的效果,才有可能会成为今后教学中的重要模式。

3结束语

合作学习是极为成功的学习策略,当然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只要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也有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那么合作学习策略就是成功的教学及学习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机制,避免出现副作用,逐步的完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作者:石常亮 单位:山西省文水县第二高级中学

第七篇:具象材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学,简称史学,广义上来说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狭义上来说是一种精神产生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统一体。初中历史学习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了解人类过往社会的发展以及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前者变动比较少,后者则随着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时有变动。诚然,目前的初中历史教材总体变动不大,然而就初中生的认知状态来看,如何解喻历史事件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困难,更遑论课本中的内容都属于过去范畴,学生本身并没有经历过。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多运用一些具象材料,例如历史地图、历史照片、历史视频、历史实物或模型等等,不管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学习兴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使用具象材料可以突出教学重点、淡化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一节课上的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看它有没有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传统式的照本宣科一般很难达到这个目的,利用具象材料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容易突出重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难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八年级下册11课《民族团结》,根据教参解析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教学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按照一般顺序的思维方式来讲,原因、内容、意义,首先这节课就面临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如果简单的空泛的教师讲解就是: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已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符合历史传统。那么这些内容最多是在学生耳朵里一过,既没有理解更不可能记住。此时,具象材料的应用,就显得相当重要了。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标示简单的居住格局,学生通过历史地图就能直观感受到了。关于符合国情这种说法其实在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甚至一度成为一种既定公式,在学生的答题卷上经常出现。然而如果仔细去剖析这个问题是极为复杂的,除了前面提到的民族成分的复杂以及目前的居住格局外,还应让学生了解民族的差异性。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名词不同,而是包含了日常生活、思维模式等多方面的。在课上,笔者就展示了自己在恩施土司城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拍的照片,通过对比苏州本地的风俗风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差异性,这样就淡化了难点。而关于历史因素方面,则主要是通过和学生一起回顾七年级古代史的相关内容来突破。当突破了难点问题,本课的重点方面内容也就变得迎刃而解了,一节课活了起来,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2使用具象材料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形象、直观的具象材料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象、声音,紧扣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朱海蓉老师了,每次听朱老师的课都觉得受益匪浅。在八年级上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这一课中,朱老师选取了“南京大屠杀”的大量历史图片配合音乐、默片创设情境,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对祖国强大的渴望。在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课中,朱老师通过电影黄飞鸿的视频片段截取,重新串联成一个故事,让学生走进近代生活,感受到了火车、轮船、电报等交通通讯技术的出现对人们生活的改变。使用具象材料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笔者也多有尝试。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火烧圆明园”这一段时,一方面,引用计算机复原的《圆明园的海晏堂》图片,让学生想象圆明园曾经的辉煌,联系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对圆明园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相见”。另一方面,引用书本图片《圆明园残迹》,面对残垣断壁,它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就会挨打”的证明。在整个过程中,配合音乐和教师富有感情的诵读,将学生深深引入到情境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近代中国列强侵华的罪行、对中华文化的破坏,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动静结合,声音形象的双重展示,也让学生更愿意去学习历史,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3使用具象材料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用具象材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础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从而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诗词美象,是诗词的意境,历史具象,是历史的情境,两者同样是具体的、真实的。许许多多的诗词作者在其作品中咏史喻今,使隽永传诵的诗词记录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表达了诗词美象与历史具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诗言志”,“歌咏言”,文史互通,诗史相融,在历史教学中适当的借助诗词歌赋的审美功能,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素质的培养。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这一课中,为了能让学生理解战国末年楚国屈原的文学成就和爱国政治活动,感悟其爱国精神,笔者展示了湖南汨罗玉笥山屈原祠的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湘江人”。通过文学意境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屈原,进而思考问题,显然屈原把爱国报复寄托在《离骚》当中,而《离骚》又开创了一代楚辞体诗风,其爱国精神激励着“湘汉”民众。而七年级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关于大运河的评价则尤具典型性,皮日休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胡曾则认为“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李敬方却说“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因此河”。同为唐朝诗人,对大运河的看法却截然不同,形成对立的意境。在课堂上引出,可以激发学生的议论和思辨,去探索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在以上教学过程中,适当的配合屈原祠、粽子、赛龙舟、大运河等图片,将诗词与具象材料有机结合,更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空间,融合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现代教育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变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日益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而具象材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也日益频繁。只有多维的、灵活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才能让课堂多生精彩、更有生命力。与此同时,传统的诗词歌赋正与现代技术产生激烈的碰撞,孕育出新的革命,未来教学、未来教室理念层出不穷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这是一个大变革时代,历史教学也将被赋予新的生命力。

作者:赵莉 单位: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学

第八篇: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探讨

一、引言

中学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收获具体的历史知识,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至为关键。因此,教师应该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不足

1.脱离实际。目前部分初中教师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系统看法,对前人的理论进行开拓创新。在这种认识下,历史学习的难度加大,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事实上,这种要求是对历史的专业研究者提出的,不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没有结合学生实际,切实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导致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教学任务失败。

2.忽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也不例外。初中的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强化知识训练,让学生长期处于演绎推理的思维模式中,造成了学生的思维僵化。学生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视野被局限,降低了课堂效率。

3.空洞说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初中教师仍然束缚于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桎梏中,空洞说教,缺乏时代感。面对学生提出的难题,教师常常采用回避方式,或者只是进行理论的灌输,让学生无法用历史之鉴解决当下问题。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1.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首先应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来看待历史问题。古今是有联系的,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问题,能收获新知,加深理解。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意分析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各方因素,并引导学生找出主线。比如,在讲红军长征的过程中,想让同学更好的理解“长征精神”,教师应该先从当时的背景讲起,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红军选择长征,一路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种种磨难。教师在讲长征的路途艰辛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重走长征之路有多困难,从而让学生对红军的“长征精神”加深理解。

2.开拓思维。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开放课堂问题设置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拓。传统课堂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本上的重点问题。比如,教师在讲斯大林时,应当让学生根据斯大林的事迹进行自主评价。斯大林对俄罗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也使得苏联体制逐渐僵化,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自主评价,不受前人的影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把学生分成小组,对斯大林的形象进行评价。小组内的同学意见碰撞,有的认为斯大林功大于过,有的认为斯大林过大于功。经过一番讨论后,学生总结小组内的评价,得出一个较为辩证的答案。

3.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把学习历史变为学生的一种兴趣爱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发挥历史知识的魅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己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可以让学生表演与课本有关的短剧,教师对课堂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进行表演,如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学生上街游行,反对“二十一条”、工人罢工等等。学生表演的短剧揭示了课程内容的背景,可以将其他学生迅速带入课本之中。学生进行表演时,挖掘自己的表演天分,在演绎历史事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兴趣,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4.爱国主义。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营造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氛围,然后再展开讲解。将爱国主义引入教学中,可以深化学生对祖国的情感,对历史的情感,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下产生适当的联想,进入到当时的历史事件中,从而培养了历史思维能力。比如,教师讲解“七七事变”的过程中,可以列举日本人的残暴恶行,他们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使中国人民受到了巨大的摧残。学生在愤怒之中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能更加深刻。教师在讲解之后,可以播放一段与当时事件有关的视频,在日本侵华的过程中,曾经有两个日本军官进行杀人比赛,报纸上刊登了他们的罪行,这些军官却把杀人当作荣耀,没有任何怜悯之心。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进入历史事件中,学生在爱国主义的驱使下学习历史知识,反思历史事实,促进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在考查学生的内在需求,响应时代的呼唤后,对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索和挖掘,启发学生用自身联系实际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水平。

作者:何晓玲 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一中

参考文献:

[1]林彩英.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徐敏.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谭广兵.论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3.

[4]张文凤.论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D].陕西师范大学,2012.

第九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摘要:思考能力是学习历史的核心能力,启发思考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考,不仅要要讲究教学方法,根据思考的内容、特点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还要从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重视传授思考的方法。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其历史思考的品格,启发思考的难度要适中、量度要适宜;要做到因人循序、反馈强化,还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思考活动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思考能力;历史;途径

教师的历史知识的教学必须要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下打基础。在教学中既不能单纯讲知识而不培养能力,也不能单纯培养能力而脱离知识,而应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贯彻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现代的教学,不是要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做一个“复印机”或“复读机”,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勤于思考,大胆提问,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不再拘谨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阵地,一个老师表现的综合知识,总是能最直接最有效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有的知识点明明讲过多次,可学生就是记不住,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根本就不是主动获取知识,他们或许是迫于教学环境的长期“高压”态势,被迫接受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主动,知识就不会在脑海是长久储存,接着会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受到限制。如果在历史教学中,出现让学生对历史厌烦、害怕的情绪,那么学生就会愈来愈远离这个学科,为了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绘声绘色的讲解知识点外我还会关心学生的成长,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上总会提出各种问题,与学生一起积极地探讨,想方设法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2要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探索能力

对于学生来讲,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知识是一种能力,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鼓励质疑问难,更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思考。在课堂上,学生提出了问题,就会对问题进行探索,就会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因为质疑提问是探索的开始,而好奇、质疑真是青少年的天性,比如:讲解“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什么提示”这个问题时,我给的答案是:“远离战争,珍爱和平”,但是学生叽叽喳喳,讨论不停,最后,有的学生说:“‘战争是残酷的,我们不能让战争的悲剧重演’也应该是答案吧”;另一些讲:“‘团结就是力量,联合才能胜利’也对么?”……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最后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发现学生的答案几乎都是正确的,在学生质疑提问的过程中,师生相互启发,互相补充,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不断的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探索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最后使得学生成绩也得到提高。

3让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思考完成问题,有些老师却总以为学生不能独立思考得到正确结论,于是就会想方设法把学生朝老师所谓的正确答案的方向引导,这实际是错误的方法,这会扼杀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萌芽。让学生独立思考,就要允许有不同见解,对于学生的分析,不要一棍子打死,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比如,评价历史人物秦始皇,为了让学生得到所谓的“正确评价”,我就会旁敲侧击的说:他政治方面有什么成就,经济方面有什么成绩,文化方面有什么贡献,不好的方面又有哪些……实际上,正是老师的对学生的这种不信任培养了他们思考的惰性,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内存及积极性,从本质上说,人都喜欢思考并有独立的见解,而这些往往是被老师所忽视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我们要保持学生思考的独立性,鼓励学生把自己内部自然的思考状态表达出来。

4培养学生历史思考能力主要途径

第一、课堂讨论。讨论是思考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开辟群众讨论,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如在讲二战中“敦克尔克大撤退”,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交战双方的胜负,一部分学生片面认为“大撤退就是大逃跑,打败了才逃跑呢,当然是英法联军的失败。”经过一番激励争论,加之老师的点拨,要从整个战局的发展变化,用战略的长远的眼光来看此事。于是最终使同学们对此战役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于双方都有胜负,但德法西斯企图将英法联军主力消灭在法国的阴谋破产。英法为以后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保存了实力。在讨论中,同学们获得各方面的知识,还学会了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看问题的思考方法。第二、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以典型习题为范例,仔细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第一步,要先读懂材料,通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材料选自××文章或哪一年的谁的讲话,通过材料里边提供的时间、人物、事件来判断是课本中的哪一部分内容。第二步,联想课本中内容来解题。第三步,有的问题要弄清问什么,通过看材料,能否直接找出答案。经常找一些材料题,并逐渐地由易而难布置一些解析题,让学生练习。第三、通过练习提高能力。历史教学中练习,不仅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还能培养运用技能技巧解题能力,使思考具有灵活性和准确性。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如一题多练,一个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可当成4道题来做,又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能使他们某一种思考得到训练的题型,如像选择题可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对比、理解是否准确等,材料题可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问答题可训练学生的归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要有的放矢。根据重点难点来讲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另外,总结归纳教材内容、知识结构,对旧知识加工梳理,也是锻炼思考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对所学内容提炼要点,找出规律,清理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清晰的印象。通过小结学习心得的方式进行这方面思考训练。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方向。思考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将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努力打造充满思考活力的历史课堂。

作者:李毛小 单位:新疆阿图什市克州第三中学

第十篇:高中历史教学中探究合作教学模式分析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历史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方法做出优化和改进,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合作探究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征,对探究合作教学做出合理的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

1巧妙选择话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高中历史教材中大多以年限和历史事件的学习为主,部分学生觉得历史内容枯燥无味,在课堂上很难集中精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可以有效地选择历史话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合作,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历史学习。教师在选取话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去,使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得到提升。话题的选择要符合教学目标,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理解和探究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发散。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教材当中的内容,教师在选择探究话题时要结合历史教材,从课本出发,以教学大纲中的学习目标为主,促使学生展开高效的探究。例如,在教学“苏联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与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政策提出的原因以及意义让学生之间进行探究,让学生对历史内容有独特的见解。为了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历史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背景,让学生进行探究和交流,比方说:在苏联内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对以后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启发?这些探究话题,既紧密联系了历史教材当中的内容,还能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教材内容,让学生的历史成绩做进一步的提高。

2进行小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高中历史教师在实施探究合作教学时,进行小组探究会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慢慢养成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同时学生还可以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激发学生的历史思考思维。在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学会怎样倾听和尊重他人,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进行“开辟新航路”的教学时,关于“新航路”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的教学任务让小组之间进行探究:(1)首先让学生进行阅读和自护在探究,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表达。(2)其次进行小组探究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回答:地理大发现对西欧有怎样的影响?(3)最后让全班的学生进行讨论:地理大发现对人类历史的进程、文明以及世界市场的出现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学生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小组之间的成员发挥出自己不同的优势,有的学生擅长表达可以担当小组发言人;有的学生掌握的历史内容比较丰富,可以对教师提出的内容积极思考;有的学生敢于质疑,可以及时向教师提出小组当中存在的问题。小组之间通过合作探究,既发挥了每个成员的特长也让每位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得小组成员在学习上都有一定的提升。在小组发言时,教师可以让小组之间评选“最佳发言”的人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发言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氛围得到活跃,既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历史视野,让学生灵活掌握合作探究的方法。

3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活跃学生历史思维

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学生的发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的历史思维得到活跃。在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历史想法。有的学生在发言时,不是偏离主题就是不能运用历史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教师应想办法提高他们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发言过程中积极思考,在学生发言完毕后勇于指出发言者的错误和自己的疑问,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生学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让学生观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像,在观看完影像后鼓励学生思考:德国为什么不先进攻苏联而先进行英法?美国投放原子弹有必要吗?盟军第二战场的开辟为什么选在诺曼底?学生可以先自己进行考虑,学生自己考虑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然后小组之间进行公开讨论,让成员之间的思想得到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为了激励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踊跃发言,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发言的重视,提升学生发言的热情让学生敢于发言,将自己的历史见解表达出来,也有助于学生之间对历史知识进行合作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开展探究合作教学有大的帮助,学生只有顺利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才能作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从而起到活跃学生历史思维的作用。高中历史课堂中采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在给学生带来帮助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便利,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还让高中历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产生思维生的碰撞,让学生的历史思维得以形成和发展。

作者:琪布日 单位: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房恒如.教师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教育探索,2015,(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