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探析

时间:2022-09-21 06:39:31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探析

【摘要】高校综合素质教育对“以德树人”人才培养观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支撑作用。公共艺术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制度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非遗文化进课堂、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艺术性、公共艺术教学与专业的融合等方面进行探究,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路径和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全面或全方位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具有丰富性、独创性、情感性、形象性、开放性、实践性等诸多方面的特征,对人的成长过程中所需人文要素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就好像人们离开空气便无法生存,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的发展就无法得到长久的生存,我们可以想象到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是科学教育无法代替的。公共艺术教育旨在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发创新能力,丰富情感,提高心理素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公共艺术教育的保障机制,改进教学方法,推进地方非遗文化进课堂,加强公共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

一、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重视程度不够。公共艺术教育的普及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才能看到成效的工作。近几年,很多高校也按照《方案》成立了公共艺术教育机构,但是政策要求不明朗,因此在其工作职责划分上不明确、发展定位上不准确、相应政策上不给力,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甚至,很多高校有“取消”或者“做得过多”的声音出现,特别是理工科高职院校,更多的认为:“理工科高职要姓理、姓工,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专业课程更重要些,学生完成必修的学习任务已经有很多的挫折了,公共艺术教育只要当作选修课程,只要能完成必要的学分就可以了”。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必须得到学校的政策扶持、条件支持、保障经费的投入,才能得到长久持续的发展。

2.缺乏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部分院校存在着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由于认识问题,导致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缺乏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甚至存在多头管理的无序状态。工作中存在间歇性、随意性等情况,甚至更多的学校存在重视部分艺术特长生而忽视艺术教育公共性的要求。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很难认清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性质和功能,同时也很难把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

3.缺乏专职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由于高校重视公共艺术教育的程度不同,情况各异,大多数高校都配有专门的艺术教师进行教学,但是也有少部分高校并没有专职的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更多是让部分辅导员来兼任相关艺术类课程。由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都是选修课,对教师的专业授课水平,都有相当高的要求,所以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压力也很大。而有的高校在仅有的教师中,很少有长期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同时这些教师只是具备单一的艺术知识,缺乏公共艺术教育的综合素养。

4.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有待提高。根据多个高校调研数据来看,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开设的数量、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上也是五花八门,并没有按照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方案》的相关规定,很多公共艺术类课程都是由老师根据自己的喜好开设,并没有根据学生特点和客观需求进行开课,所以在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和取消上都是随着教师的申报情况而变化着。公共艺术教育这支队伍也相对比较年轻,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形式上都是全校的选修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艺术活动违背“普及教育”的初衷。艺术的普及教育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创新理念之一,但就目前来看,高校举办的各类艺术活动中更多的是由大学生艺术团及艺术特长生来进行汇报演出,无论校内还是校外的艺术活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于他们,广大普通大学生的艺术活动则是少之又少。公共艺术教育就不能面向每一位学生,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得不到提升,广大普通大学生就更没有机会和平台去展示自己。

二、提高公共艺术教育质量的举措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公共艺术教育保障机制。高校要高度重视素质教育,而公共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也要高度重视起来。在工作中要将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格养成紧密结合。高等学校要成立领导小组,要有校级负责人分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并明确设置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机制建设、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管理工作。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建设制度,从教学组织机构、场地、器材、经费等各方面为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保障,这种制度层面的设计无疑从根本上解决了公共艺术教育的难题。

2.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为保证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各高校首先应该考虑建立一种机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不断提高公共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以满足公共艺术教育的要求。根据《方案》中的规定,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这样的教师结构,学校可以通过专项项目鼓励公共艺术教师积极参加进修、培训,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个人的综合素养。这其中既要整体提高教师的艺术专业知识水平,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要学会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掌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方法,具备优秀的课程设计能力,将审美教育融入到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同时,加强教师的现代化信息教育的培训,能够运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设计教学内容、课程实践,培养和引领学生的艺术修养,真正地培养出具有艺术修养的技能型人才。同时还可以柔性引进或者外聘非遗大师进校园,完善公共艺术教师的队伍结构。

3.改进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公共艺术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专业性质和艺术教育的特点。在公共艺术教育中,激发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将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比如,公共艺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知识讲解时可以讲化学的反应之美。化学反应产生的独有美丽,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以化学的审美准则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化学之美,同时还能增长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带给学生不一般的视觉享受。教师要在艺术实践中,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项目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从课堂走向校外的实践基地,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之美来源于自己的日常生活。

4.推进地方非遗文化进课堂。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除了要重视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外,还要把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作为增补,所以要强化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针对大学校园,可以结合现有人文素质课程的设置,以“非遗”保护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切实可行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承,常规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在高校校园中的参与者多为学生社团成员,但学生社团的活动多存在自发性,缺少理论性和系统性的思考与研究,只有常规性的教学活动才能持续和深入地将学生的兴趣引向文化的学习与传承,让高校的人文课堂不再虚设。高校可以积极开展多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国传统艺术、地方传统文化等活动进课堂,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活动,追求积极向上的良好校园育人环境。

5.加强公共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学校应建立“基础理论教材+自选教材+校本教材”的公共艺术教育教材体系,除教育部规定的《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等8门课程外,学校还应开设任意性选修课程。公共艺术教育要有意识地将艺术教育结合专业课程的特色和学科的优势,开设富有特色的艺术类课程,例如《化学美》、《机械与音乐》等。这些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艺术思维,而且还能促进科学思维。真正把人文艺术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实现技术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紧密融合。公共艺术教育是高等学校的一个热点、重点问题。虽然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种种困境,但是唯有脚踏实地、寻找出路,才能把公共艺术教育事业推向深入,才能充分认识到艺术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公共艺术教育,吸取其他高校艺术素养教育的成功经验,认真地分析高校艺术教育深入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措施并积极有效地落实改革措施,所以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进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将其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公共艺术课程发展的要求,要构建面向广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艺术素养教育课程的多元化,构建有效的艺术素养教育的实践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王春生.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问题探究[J].音乐时空,2015,(07).

[2]王增.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03).

[3]李顺庆.安徽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究[J].艺术探索,2008,(01).

作者:卜春艳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