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毕业生心理特征分析与教育

时间:2022-05-07 09:22:00

中学毕业生心理特征分析与教育

初中毕业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每个学生都面临升学与就业的选择。分析毕业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升学与就业,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毕业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毕业生主要的心理特点是焦虑、紧张、困惑、迷惘及失落。

1、焦虑紧张的心理。具有这类心理的毕业生,平时学习成绩都比较好,他们对自己的升学问题满怀信心,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非常迫切,学校的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把提高学校升学率的“赌注”全押在这些学生身上。毕业前夕,这些学生到了“100米的冲刺”阶段,夜以继日地复习,一心想考上重点中学,而对学校其他活动则置之不顾;家长和教师对他们施加的压力也不断增加,这些学生一方面自信能考上重点高中,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落榜。这种十分矛盾的心理导致心情非常焦虑和紧张,随着升学考试的到来,这种焦虑紧张与日俱增。

2、惊慌迷惘的心理。具有这类心理的毕业生,小学到初中成绩一般,没有大起大落,一帆风顺地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心理一直保持平衡。到毕业阶段,这种心理平衡倾斜,产生了种种困惑和迷惘,如毕业后能不能被高中录取?到底会被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录取?如果不能录取待在家里怎么办?如果就业,选择什么职业好?这些学生既担心自己不能升学又希望自己侥幸被录取,经常被这种矛盾心理困绕着,因此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甚至惊慌不安。有些学生甚至在临近毕业时用纸卷和掷硬币等方式来预测自己到底是升学还是走向社会,这些现象正是现代大部分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DD惊慌迷惘心理的反映。

3、失落对抗的心理。这些学生由于智力或者基础的原因,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厌学情绪严重。平时在教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些学生还能跟着学习,一旦到了毕业阶段成绩的差距就拉开了。这就象100米赛跑,在起跑阶段差距还不明显,但到了冲刺阶段成绩的差距越拉越大,即使竭尽全力再也无法赶上去。另外有的教师对这些学生也越来越失去信心,越来越缺乏耐心,甚至认为他们是提高学校升学率的障碍。而这些学生对自己升学也感到毫无希望,于是有的成了流生,有的坐在教室里混日子等着拿文凭。这些学生心理上有一种严重的失落感,认为自己已被教师、家长、学校、社会所抛弃,并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抗心理,对同学、老师和家长非常反感和对立,甚至用骂人、打架、故意违犯纪律、故意破坏公物等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种失落和对抗的心理如果没有及时疏导,发展下去还会导致对抗社会的行为,甚至导致违法乱纪,后果不堪设想。

二、毕业生心理特点的形成因素分析

形成初中毕业生各种心理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因主要有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外因主要有教育因素和社会因素。

1、生理因素。学生的初中时期是生理发育的高峰期。如果说初中一、二年级学生还脱离不了童稚,那么一到毕业班就春机勃发,蓓蕾绽开,出脱成一个个婷婷玉立的少女和翩翩风度的小伙子。对这种生理上突然变化,中学生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心理还无法很快适应,因此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障碍必然会产生。对此,教师首先要对他们进行青春期的教育,讲解一些卫生知识。同时,热情地帮助、指点,讲明白人人都有第一青春期,它也是人成长的必然结果,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尽快地适应。消除焦虑、紧张的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心理因素。初中毕业生十四、五岁年龄心理上叫做人生第二次断乳期也叫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状态飞跃发展,自我意识增强,心理上会产生独立、交往、尊重、职业选择、调节适应环境等种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往往与社会、家庭现实发生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情绪发展的不稳定,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青春心理情绪困惑问题,再加上毕业时升学的压力会使不少毕业生失去心理平衡,以致无法自控自制。

3、教育因素。学校和家庭教育方法的不当是导致毕业生各种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转变教育思想并不是一朝一日的事,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在学校还是根深蒂固的。特别对毕业班学生学校更是争分夺秒抓成绩,认为分数升学率这是硬任务,学校的成败与荣辱在此一举,社会上的干部群众、家长、学校师生眼睛都盯在升学率上,关于思想教育是软任务可暂时松一松,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可有可无的任务,很少有人去认真研究实施,甚至有些教师说,毕业班复习时间那么紧,抓复习还来不及,其他问题让学生毕业后由高中或社会去负责解决吧!毕业生的家长希望子女升学的心情非常迫切,对子女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方法偏急,教育过偏。这些教育方法的不当,必然会加剧毕业生心理不平衡。

4、社会因素。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现在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意义重大。但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事业发展实际情况,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矛盾,一是初中普及与高中计划招生之间的矛盾;二是初中毕业与社会就业的矛盾。因此无法升学的初中毕业生只能在社会上流荡,形成教育上的盲区。

三、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1、教育毕业生正确认识社会。毕业生在九年中小学学习时间里,每天从家门到校门再从校门到家门,过的是平静的校园生活。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一切都不用操心,两耳不闻社会事,一心只读书。这些毕业生接触社会竞争缺乏起码的感性认识。教育毕业生正确认识社会,最主要的是帮助毕业生认识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性。现在的社会各个领域都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经济竞争、市场竞争、军事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有人在竞争中崛起,有人在竞争中沉沦,这是毫不奇怪的。要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各种活动,开展各种教育,增强毕业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和激烈竞争意识,如组织各种座谈会报告会,开展社会调查,参观工厂、农场等。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劳动和集体公益劳动,增强毕业生的劳动观点、集体观点和群众观点。毕业生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性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就不会对激烈的升学竞争感到大惊小怪了,为今后参与社会竞争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教育毕业生正确估价自己。每人对自己都要有正确的估价,过于自信和自暴自弃都是不对的,要帮助毕业生树立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在我们的国家前途都是无限光明,要帮助毕业生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美好的前途还要靠自己去积极争取,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折不挠的精神,不被眼前暂时的困难和挫折所征服。教育毕业生要相信自己,正视现实,要现实地对待自己的人生选择,同时要教育毕业生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有些人学习成绩并不出色,但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却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3、教师家长要正确对待毕业生。学校教育要从升学第一分数挂帅的桎梏中彻底解放出来,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材。教师要关心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而不能只关心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要共同做好毕业生家长的思想工作,教育家长要从自己子女的实际出发,不能盲目地向自己的子女提出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升学能成材,自学也能成材,只有自己孩子各种素质全面提高,才能在将来胜任各项工作,才能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作出有益的贡献。

我们现在培养的初中毕业生是为本世纪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服务的,只有重视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心理健康、适应良好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