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记叙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7:13

中学生记叙文

中学生记叙文范文篇1

当然,刚入写作之门的中学生与之无法比拟,但这些名士伟人的个性张扬却值得我们借鉴。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①这句话不仅内涵丰富,而且适合时代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为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现实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千人一面、人云亦云之弊端:题材陈旧、结构呆滞、语言贫乏、抒情生硬等,状况令人担忧。记叙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文体,它是学习写作其它文体的基础,写好记叙文对于学生来说,意义深远。因此,记叙文写作个性化教学势在必行。如何精心雕琢习作园地中的这珍“瑰宝”,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拙见如下:

1、真实是根本。

真实,即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要胡编、乱造。真话、实话不仅要求学生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写,还要求有客观的标准,即准确性。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准则。

学生作文现状却与之背道而驰。《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六十多位同学写亲身经历的寥寥无几,抄袭、编造现象屡见不鲜。针对此现状,本人一方面予以抑制,另一方面极力赞赏写真实之事的小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有位同学这样写道:

在学校综合教学大楼后面,有一条小水沟,由于多年无人清理,那里杂草丛生,是螃蟹繁殖、生长的好场所。也不知是谁发现了,开学没几周,每到星期天,我们几个班友便结伴到这里来捉螃蟹……

在作文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写作遵循真实原则,本人极力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先有感性认识,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才让同学们动手去写。如教同学们写《我喜欢的一部电视剧》。我首先要学生根据要求回家选择一部精彩电视剧,在看中知晓剧中情节、内容。通过几天的正面接触,然后再召开一个座谈会,小组分组讨论,各组分别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述说,让学生作文做到看、说、写的统一。通过训练,本次作文同学们都能将情节描绘得如临其境,将作文写得明明白白。

2、“新颖”是关键。

题材是作文中所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如果别人已用过多次的材料,别人一看就知其庐山真面目,如果学生仍套用,即使感情很真挚,也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初中课文《驿路犁花》一课,以其新意突破窠臼。作者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断发扬、不断传播的过程加以展示,展现了这种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并且把方便过往客人的深山茅屋作为雷锋精神的见证,把洁白、朴素的梨花作为雷锋精神的象征,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技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结合课文,讲授作文的选材、构思等,学生便容易接受,学得也就轻松。于是乎《童年忆趣》这篇作文题材新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上树捕鸟雀,下水捣龙虾;野外当家家,户内扮鸡妈……奇景异趣,妙处横生。

为了使学生写出具有立意标新、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的文章来,本人不仅将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而且亲自写一些下水文章,让学生去模仿,当然此举不是叫他们去抄袭,不是束缚他们的思维。相反,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去创造,创造出更加别具一格的新作品来。另一方面,让学生多阅读优秀作文,吸取间接经验。凡同学间发现有创新的文章,都拿到作文课上来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多方面吸收。

3、描写是技巧

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段,而文章写得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的主要手段却要数描写,它是把对象的状貌、情态进行具体、细致、形象的刻画和描绘,把描写对象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学生作文不生动,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了细腻的描写,叙述的成份占大多数,究其原因缺乏对人、事、景的细心观察,没有抓住其特点,语言枯涩、陈词滥调、空洞无物。看上去都是些叙述不像叙述、描写不像描写、议论不像议论的话。要使描写成功,必须抓住特点,围绕中心,贯彻“具体、生动、形象”原则。如有位同学在写《快乐的一天》中,是这样描写景物的:

八月十五,一个让我难以忘却的日子。清晨,在和煦的微风中,我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好香啊!一阵浓郁的香味飘来。我循香望去,只见学校跑道两旁十几棵碗口粗的桂花树上绽放着耀眼的小花朵,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挤过了叶子:嫩黄的、雪白的、褐色的布满枝大。

由于小作者表达了母亲因长年在外做生意,今日全家团聚这一中心,因此开头这段描写衬托了人物兴奋的心情,做到了情景交融,把全文的“乐”渲染出来。

为了指导学生提高描写水平,我常利用时间组织全班学生来共同完成一篇文章。通过学生的口述、补充、筛选而运用一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对事物进行准确细腻的描绘,老师同时将学生对事物或过程的描述展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去体会,是否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此做法,将过去一人作文转变为全体学生共同作文,寓教于乐,寓描写于讨论,积极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描写技巧。

4、抒情是灵魂

“作文归根到底是抒情”②适当的抒情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但其情必须是真情,绝不能牵强附会;是水到渠成,而不是无情之处乱点情。作文教学成功人士任小艾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第一次》时,一段录音录相本人至今记忆犹新,大致内容如下:任老师指导学生作文不是在课堂上纸上谈兵,而是带领全班学生亲临体验。她精心组织了一次登飞机活动。由于是第一次登陆飞机,所以同学们都很紧张。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种,但是同学们个个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当飞机安全着陆时,有一位同学突发感想,以至于他在作文最后写到:“高悬天空不如脚踏实地。”此点睛之笔,可谓水到渠成,是真情的自然吐露。如果没有亲身体验,绝对是点不出这样绝妙的龙睛来。

感情的抒发,必须以真实的事例为基础,如果没有亲身体会,那么情感所发将变为“无源之水、无本这木”。同样写《母亲》这篇文章,境况不同,情感的流露就完全不同。

有母爱的同学们大多写一些顼碎之事,认为母亲是那样的平凡,母爱是那样的普通,然而对失去母爱的人却不是这样的。

我班有一位父母离异的女孩子,她在写母爱时是这样来表述的:

当我还是上三年级时,有一天,常不在家的妈妈,突然回到了家。这一天也许就是我们最后一次享受天伦之乐。她把我和弟弟带到了饭店,给我们端来了好菜;带到了服装店,给我们买来了新衣服;跑到了玩具店,给我们买来了布娃娃;带进了公园,与我们一起玩电车,骑木马,看老虎……我们尽兴地玩啊乐啊,盼望着时间慢点跑,当我们游兴未尽时,天已晚了,回到家后,精疲力尽的我俩偎依在妈妈温暖的怀中做着甜蜜的梦,梦见她还带着我们去了苏州儿童乐园。然而当我们醒来时,床头上除了妈妈留给我们的礼物外,再也没有妈妈的踪影了。她已经完完全全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爸爸,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去了,我们整天只能以泪洗面。

妈妈呀,妈妈!您回来吧,哪怕您不给我们买东西,不带我们玩,只要能天天看到您,我们就足够了。

此段描写将一个失去母爱的孩子盼望妈妈回来的情景写得如临其境,将一对被母爱遗忘的孩子思盼的情景展现得活灵活现。我们似乎看到那对孩子整天倚着门口,盼望妈妈归来的情景,真可谓情深意切,摧人泪下。

综上所述,记叙文写作的个性化,如同一件艺术价值极高的艺术品:真实是其土壤,新颖是其造型,描写是其色泽,抒情是其神韵……只要我们精心设计,真情呵护,定能将习作园地中的这匹“马踏飞燕”雕琢好,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适合时代潮流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中学生记叙文范文篇2

关键词:写作教学;记叙文写作;说明文写作;议论文写作;应用文写作

朱自清称写作“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1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可以帮助中学生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提高思想觉悟、培养高尚情操。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训练。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可以帮助中学生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提高思想觉悟、培养高尚情操。

一、中学写作中的共性问题及写作类型、要求

写作教学,分为口头作文教学和书面作文教学。这里所说的口头作文,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是一种更高级的口头表达。这种高级的口头表达是在学生一般说话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构思成文的能力。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并且可以与所学课文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书面作文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写作文”,是中小学阶段训练写作能力的主要方式。写作教学是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大事,所以我们常说语文教师教得好不好,就看学生作文写得好不好。目前在中学生写作上存在着基础差、实践能力差、找不到新颖题材,作文思路不清晰、布局谋篇能力不高等共性问题。一般来说,中学语文写作类型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简单的应用文;要求有正确的观点、具体的内容,文章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无错别字。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要求有鲜明的观点、充实的内容,文章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语句流畅优美。

二、中学语文各类写作教学方法

一般来说,中学语文写作类型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在中学的不同阶段,写作教学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也不同。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具体各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表达方式密不可分,是通过各类文章的写作实践锻炼出来的。(一)记叙文写作教学方法。记叙文是通过记人、叙事、描景、状物来表达思想的文体。中学生写作的弊病就是内容空泛或者“套话连篇”,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加强对“中学生记叙文怎样才能写得具体生动”方面的指导。要想把文章写具体,就需要教给学生一些具体有用的记叙方法,比如:侧重法、类概法、鸟瞰法、移进法。侧重法是说记叙的内容有多方面时,应选择最贴近题目重点的部分详细记叙。类概法是说如果你要记叙的内容不能有所侧重的时候,就应该分类记叙。分类记叙时应包括事物所有的部分,分类的性质应平等、不排斥。鸟瞰法,就像鸟在天空中俯视下面的事物一样,去记叙事物的全貌和事情的全部经过。移进法,就是说随着时间或空间的推进去记叙。叙述不清也是中学生作文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要使学生作文做到叙述清楚,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叙述人称的训练、叙述顺序的训练、叙述线索的训练、叙述详略的训练。这里重点讲讲叙述顺序的训练,就是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学会用顺序、倒叙和插叙等方法安排选择的写作材料(或素材)。我在实习课堂上结合中学生熟悉的数学中的数轴知识,制作如下“叙述顺序图”,起到了一目了然、印象清晰的教学效果:顺序:倒序插叙补叙(二)说明文写作教学生文体的比较。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说明文写作,主要是引导学生区分说明与记叙、议论的不同。我们可以给学生出示一篇典型的说明文章、一篇典型的记叙文章和一篇典型的议论文章,用“兴趣引导法”让学生放在一起去读去感受去比较,然后使学生明确:就写事物来说,记叙主要是通过具体叙述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反映某种现象;议论则是说理论事,直接抒发自己的见解;而说明,则需要解说该事物的形状、大小、性质、结构、用处等,并能解释为什么这样的深层原因、原理或本质。只有区分清了说明与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区别,才能更好、更准确地进行写作训练。(三)议论文写作教学重在说理。议论文是一种说理论事、直接表达自己观点与主张的说理性文体。许多中学生不喜欢写议论文,他们普遍认为议论文写作枯燥无味,说理论事既抽象又不好把握。面对现实,我认识到:议论文写作教学,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即“兴趣激发法”。从生活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比如设计“有些同学认为追星没有好处,所以中学生不应追星”,“有些同学认为追星有好处,所以中学生追星不应该打压”,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讨论交流。在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能激发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四)应用文写作教学重在格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应用文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文写作也愈发受到“教”“学”“研究”多方面多视角的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常见应用文的格式和注意事项上。应用文与其它一般文章有很多共同之处,写作内容上并不难,重点是各类应用文的格式问题。

三、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的综合

中学生记叙文范文篇3

关键词:作文;素材;积累

初中学生的作文,以记叙文为主,也可以是议论文等。现在,强调淡化文体了,也可以写成诗歌、小说等。一个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作文的好坏。也就是说,学生作文水平上不去,肯定达不到优秀的成绩。因此,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如何写好作文,仍是一个难题,不好把握,也无法量化、系统化。因为学生的作文水平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绝非一朝一夕之力。一名初中学生要从小学的时候,并开始积累素材,培养观察力,加上长期练笔、读书等,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

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杰作首先要有内容有较为雄厚的素材积累;其次是要有一个较好的完整的结构安排。我们先分析一下写作素材的积累,这关系到作文的内容,是作文的核心,也是一篇文章主旨表现的载体。那么,如果提高作文素材的积累能力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

一、要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你想要表现的内容

文学艺术讲究“真、善、美”第一位是“真”。只有真的,才是善的,才是美的。因此我们要发现的是另人感动的,赞美的东西。所以在生活中找到我们要发现的主旨载体,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语文教改后初中语文教材中,就选取了大量的与学生同步的生活题材。因为只有这样,教材才能与学生生活相同,才能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作文也如此,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选出来,写成文章表达中心,才会感动人,才会收到中心鲜明、内容充实、喜闻乐见的效果。作文水平才会提高,成绩才能上去。

尤其是记叙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写日记,观察生活中所有的发生过的现象,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把它们写成文字,在心底留下一个影像。待到作文时,把作文的中心与曾有的影像一对,以生活写“中心”,文章肯定充实而有意义。初中议论文,相对讲有些简单。生活中的例子发生过的事情,比如那些英模人物的事迹,那些罪恶的轨迹……也是学生写作文中典型有说服力的例证。这些例证好似法官手上的铁证,运用到文中非常有力度。总之,作文素材的积累,第一位要向身边事,生活中索取,这是最好的取道。公务员之家

二、要多看书籍、报刊、电视、网络或其他媒体来提高素材的积累

学生生活毕竟简单,范围小,哪有那么多的材料可以获取呢?因此,我们虽然提倡写生活,但写起来,仍然觉得窘迫。那么我们就要挖掘第二条取道,从书刊、电视、网上来探寻、收集,积累作文材料。应该说学生作文的素材积累,这条道路是阳关道,道上风景更多、更美,所以学生多读书,多看有益的、有价值的网络作文素材,搜集一些有用的东西,对提高作文素材积累,提高作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说写文章要引经据典,这里的“经”与“典”就是历史上有价值、有说服力的东西。古人教学就是读书,反复读,直到会背诵,教师也没有怎么讲解,不像现在老师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解释。但古人的作文水平却很高。这说明多读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在前两个内容基础上,会演绎,也就是会虚拟一个材料

生活中没有,但却合乎逻辑,也可以叫做“编”一个材料。这一点做起来比前两项要难,真的在生活中发现的,我们可以用录像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作文中。在书本中、电视上、网上看到的,我们可以把它拷贝在作文上。而这种方式,让我们去创造材料,以生活为基础。加上想象联想,塑造一个新材料就不好说了。这就要求一个学生前两项的基础功上非常扎实。

当然,这三点是相互关联的,第一项是第二项的同步,第一、第二是第三项的基础,第三项是前两项的飞跃。

中学生记叙文范文篇4

关键词:作文素材积累

初中学生的作文,以记叙文为主,也可以是议论文等。现在,强调淡化文体了,也可以写成诗歌、小说等。一个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作文的好坏。也就是说,学生作文水平上不去,肯定达不到优秀的成绩。因此,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如何写好作文,仍是一个难题,不好把握,也无法量化、系统化。因为学生的作文水平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绝非一朝一夕之力。一名初中学生要从小学的时候,并开始积累素材,培养观察力,加上长期练笔、读书等,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

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杰作首先要有内容有较为雄厚的素材积累;其次是要有一个较好的完整的结构安排。我们先分析一下写作素材的积累,这关系到作文的内容,是作文的核心,也是一篇文章主旨表现的载体。那么,如果提高作文素材的积累能力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

一、要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你想要表现的内容

文学艺术讲究“真、善、美”第一位是“真”。只有真的,才是善的,才是美的。因此我们要发现的是另人感动的,赞美的东西。所以在生活中找到我们要发现的主旨载体,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语文教改后初中语文教材中,就选取了大量的与学生同步的生活题材。因为只有这样,教材才能与学生生活相同,才能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作文也如此,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选出来,写成文章表达中心,才会感动人,才会收到中心鲜明、内容充实、喜闻乐见的效果。作文水平才会提高,成绩才能上去。

尤其是记叙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写日记,观察生活中所有的发生过的现象,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把它们写成文字,在心底留下一个影像。待到作文时,把作文的中心与曾有的影像一对,以生活写“中心”,文章肯定充实而有意义。初中议论文,相对讲有些简单。生活中的例子发生过的事情,比如那些英模人物的事迹,那些罪恶的轨迹……也是学生写作文中典型有说服力的例证。这些例证好似法官手上的铁证,运用到文中非常有力度。总之,作文素材的积累,第一位要向身边事,生活中索取,这是最好的取道。

二、要多看书籍、报刊、电视、网络或其他媒体来提高素材的积累

学生生活毕竟简单,范围小,哪有那么多的材料可以获取呢?因此,我们虽然提倡写生活,但写起来,仍然觉得窘迫。那么我们就要挖掘第二条取道,从书刊、电视、网上来探寻、收集,积累作文材料。应该说学生作文的素材积累,这条道路是阳关道,道上风景更多、更美,所以学生多读书,多看有益的、有价值的网络作文素材,搜集一些有用的东西,对提高作文素材积累,提高作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说写文章要引经据典,这里的“经”与“典”就是历史上有价值、有说服力的东西。古人教学就是读书,反复读,直到会背诵,教师也没有怎么讲解,不像现在老师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解释。但古人的作文水平却很高。这说明多读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在前两个内容基础上,会演绎,也就是会虚拟一个材料

生活中没有,但却合乎逻辑,也可以叫做“编”一个材料。这一点做起来比前两项要难,真的在生活中发现的,我们可以用录像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作文中。在书本中、电视上、网上看到的,我们可以把它拷贝在作文上。而这种方式,让我们去创造材料,以生活为基础。加上想象联想,塑造一个新材料就不好说了。这就要求一个学生前两项的基础功上非常扎实。

当然,这三点是相互关联的,第一项是第二项的同步,第一、第二是第三项的基础,第三项是前两项的飞跃。公务员之家

中学生记叙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议论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议论能力既能衡量一名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又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议论文写作学生可以培养和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认识水平。议论文初始阶段教学要注意深入浅出,掌握常识;鲜明扼要,提炼论点;提供论据。分析论据;取题课文,模仿名作。

论文关键词:初中语文议论文初始阶段教学教学策略

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学生或许爱听好文章,爱看好文章,爱学好文章,但就是怕写文章,尤其是谈议论文即色变,觉得“无话可议”或“有话不会议”。议论文教学是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初三是学写议论文的初始阶段,只有更好地掌握议论文写作技巧和方法.才能为高中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因此,初始阶段的入门指导十分关键。

一、初中学生因何怕写议论文

初中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触最多、练习最多的是记叙文。对于写简单的记叙文,他们已经驾轻就熟。而议论文与记叙文虽然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它们在反映客观事物的方式和方法上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议论文是陌生的、生涩的,甚至是乏味的。那么,议论文与记叙文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在写法上,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叙述、描写,或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而议论文则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论证和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其次,记叙文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和刻画的人物形象总是个别的、具体的、生动的,这种个别形象和具体事物中往往体现着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和本质:而议论文虽然也必须用丰富的、个别的材料作为基础,但它在论证客观事物的真理时,却总是作概括性、抽象性、一般性的论述,从大量的具体的事实中直接引申出普遍性的结论来。最后。记叙文要求以情感人,它不仅影响人们的理智,而且影响人们的情感,激发人们强烈的爱憎之情;而议论文则主要是以理服人,虽然有不少议论文也蕴藏着充沛的情感,但它更重要的仍然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以无可争辩的道理说服人。正因如此,对于习惯了写记叙文的学生来说,议论文写作是个陌生领域。加之许多学生平时阅读面窄,缺少材料积累。缺少自己的个人体验和认知.所以要从原来记叙文的“有事说事”到议论文的“因事而议”大都会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自然会产生惧怕和畏难的心理。

二、初中议论文初始阶段教学策略

初学议论文写作,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采用“拆骨剥皮”分开教学、“先说后写”逐个击破的方法,让学生对议论文有一个逐步认识、逐步掌握的过程.

这样能较好地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使之尽快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由浅入深地进行引导,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深入浅出.掌握常识。

议论文教学首先是讲授写作议论文的基本常识。一般要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议论文和立论、驳论两种形式,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引论(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论述之间的联系;掌握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典型事例论证法、科学道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等。我在教学理论知识时的做法如下:

首先。用谈话的方式引出话题。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春节开学到现在,我们班级的垃圾桶里天天会有同学们吃了一半丢掉的面包、火腿肠、巧克力等,今天我们就来关注学校中的浪费现象,请同学们来谈一谈。

生1:我认为这种现象很不应该,我们现在还是学生,没有经济收入,浪费食物就是浪费父母的劳动,是对辛苦培养我们的父母的不尊重。

生2: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反对浪费之风,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坚决抵制校园里的浪费现象……生3:我们国家是一个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种资源紧缺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如石油、森林、煤、水等等。作为21t!~纪的中学生,我们不能染上这种浪费的坏习惯,要珍惜粮食、水、电等生存资源,珍惜我们的生存环境,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我用身边的鲜活事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浪费现象”学生既熟悉又有话可说,大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实际上学生的这些发言就可以看作是议论文的引论部分,包含了论点。接着,我继续将话题引向深入。

师:刚才同学们都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要反对浪费、提倡节约。那么下面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呢?

学生思维敏捷,举了很多例子,有、、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也有雷锋、焦裕禄等时代楷模的生活榜样;还有的举了商纣王酒林肉池而亡国、秦朝大兴土木而衰亡等反面事例:有一位学生还引用了的一句话:“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他们的精彩发言,为后面讲授议论文基础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

最后,进入正题——讲授议论文基础知识。实际上,学生刚才的发言已经包括了议论文的各个元素:论点、论据、论证,事例论据、道理论据皆有,还运用了对比论证法等。在此基础上,我只稍作点拨,加以补充,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起单纯的理论化教学快得多、容易得多,也更激起他们学习议论文的兴趣。为以后议论文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鲜明扼要.提炼论点。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要阐述的观点和主张。在文章中回答“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议论文最忌讳的是在文中找不到鲜明的论点。所谓“鲜明”,一为作者态度鲜明,褒什么,贬什么,泾渭分明。二为语言表现形式鲜明,一般都用简洁明了的短语或者句子来表述。例如用句大多使用判断句,如“近墨者黑”、“近朱者未必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论点要自己去提炼,许多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时,觉得“论点”二字听起来有点高深。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明白,“论点”相当于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不同之处在于论点要简练,并且准确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如《谈骨气》的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谈谦虚》的论点:“满招损.谦受益。”等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提炼论点的方法.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专门的提炼论点训练。比如在课堂上出示一段文字。让学生阅读后想一想,如果要以此为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论点是什么。经过多次专门性的训练,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点拨和梳理归纳,学生就会茅塞顿开,思路畅通,掌握提炼论点的方法。

3.提供论据。分析论据。

论据是作者在文章中为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而选取的证据,在文章中是解决的“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则是作者使用论据对自己的观点用各种方法进行阐述证明的过程,在文章中是用来分析、解决“论点为什么正确”的问题。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而论证从本质上说就是分析论据,把论点和论据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说服力的文章。所以。在教学中我通常把论据和论证的教学统一起来,要求学生使用论据时不但要精选,而且要精简,即所选论据要有代表性,且叙述时语言要简练,不仅用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而且要阐述自己对材料的看法,重点放在议论上,使材料与作者观点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突出文章中心。

4.取题课文。模仿名作。

中学生记叙文范文篇6

何为宏观,何为微观呢?从作文教学的内在特点的可控性程度相对的来说,凡是需要广泛联系的即为宏观,凡是需要具体规范的即为微观。宏观需扩展,微观能把握。为了具体可感,下面进行一些例举。

先说宏观:

1.正确的思想来自科学的世界观。

这一点有关写作的教科书和理论著作已说得挺多的了,自不待多言。但在作文的教与学的实践中,这一点的指导作用并未显示出来,相反,恰恰在这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最突出的现象是,很多学生表现在作文中的思想与自身的真实思想认识水平不一致,他们写作文总喜欢写一些空话、大话、套话、假话,搬用一些政治性的词句,什么“让人间充满爱,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吧”,什么“让我们沿着社会主义大道,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吧”,什么“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吧”等等之类。这些话如果是由文章实际自然而生的,倒无可非议,问题是这些话与文章思想内容没有什么联系,甚至根本沾不上边。这表明学生作文中的思想尽管合乎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但这些思想不是从客观现实中合理得出来的,他们只是用了时兴的观念去对应所有的客观实际。换言之,这些学生还没有打牢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世界观在根本上就是不够科学的。其实,这种现象早在1991年就有研究者著文指出并分析过。说:“为什么一些考生把小学生攀折树木同‘’的罪行混为一谈?为什么不少考生把‘先忧后乐’的思想说成是‘建设四化的指南’,‘是区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试金石’?为什么许多文章在述例之后,只能发些‘这是极其伟大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之类的千篇一律的口号式的议论呢?为什么许多文章东说几句,西说几句,而不能围绕一个中心一层一层地论述下去呢?此无他,皆由考生政治觉悟不高,是非界限不明,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不强所致。”[1]看来,作文的第一关,关于人的思想问题,所涉的绝不仅是语文的知识和能力的问题,而是关涉到人的整体素质问题,显然与人所受的综合教育和环境影响有关。教师要清醒地从一定的高度从一定的广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更要让学生懂得这样去做,使他们自觉地多方面地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培养唯物辩证观。没有这一点,是无所谓作文的,哪又谈得上作文的好坏高低呢?

2.丰富的材料来自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与第一点一样,学生不懂得这一点或没能得到有效的训练而存在着一种带有普遍性、顽症性的现象:不少的学生作文没有鲜活的材料,写好人好事就是帮人推车、给人让座之类,写社会变化就是盖高楼、起大厦之类,阐明什么事理,往往是古有司马迁,今有张海迪,中有陈景润,外有爱迪生,有些学文科的学生还总是搬用、滥用概略的中国革命史。这样,许多学生的作文、一个学生在多数情况下的作文,都是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没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的。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作文不反映现实也就没有新意,只能是旧事重提,老调重弹,所以学生越写越没兴趣,甚至越写越害怕,怕自己“理空词穷”。这都是没有关注社会、思考社会带来的后果。由此还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了一种主观的偏见:说好就好得不得了,说坏就坏透了顶,特别是后者。不少的学生常常随心所欲地、不负责任地夸大社会中的阴暗面,如说:“像这种腐败现象比比皆是”、“如今的社会是一个金钱万能的社会”、“现在的中学生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垮掉的一代”,诸如此类一些偏激之词,显然是主观片面、不合实际的。长此以往,许多学生养成了一种恶习,一要论理就绝对化、简单化,如有的同学在《有钱就有幸福吗》作文中说:“有钱就有幸福吗?否,我们说只有斗争才是幸福……把金钱看成幸福的人是十足的拜金主义者,是金钱的奴隶,是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2]实乃不分青红皂白,偏执一端,一棍子往死里打,让人难以接受。

文章的思想和材料是作文最基础、最根本的方面。长期以来,中学生的作文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不能不从这两个基本点上找问题,确实应该提高学生对这两个基本点的认识,让他们树立一种宏观思想,训练和培养一种广泛联系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使他们学习写作不仅在语文课中学,也注意在其它课中学,不仅在学校里学,也注意在其它时间地点学,随时随地注意观察、思考和积累,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

3.合理的表达与日常说话的极大相关性。

如果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和相当的材料,怎样表达应该是不困难的,但仍有一些学生一接触到写作文,就特别摆开一种架式,似乎要精妙绝伦,成一家之言,流传后世,结果连平常最熟悉的话语也写得文绉绉的或疙里疙瘩,弄巧反拙了;有的甚至写得不成文章,把记叙文写成流水帐,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之间油水分离,写说明文不懂得如何着手写清楚。关于表达,固然有技巧可言,但倒不如归之于“说话”。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说是用嘴写”,“写是用笔说”,把说与写在本质上统一起来。当然,先生的“说”接近于有意的口头表达训练,而这里的“说”更靠近我们的生活原形,因为生活原形给我们更大的真实性和启发性,“文章本天成”嘛。如,当你给他人叙述一件事情时,你必然会说清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其中会有场面、细节等描写)、结果,同时你自然会流露出自己的感情倾向、观点态度,这本身就具备了记叙文的几个要素,本身就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手段。再如,你要给人家说清一段道理,或劝勉人家,或争论是非,你怎样让自己的理儿立起来,令人信服呢?你没有一定的事实、理论行吗?你不讲究一定的说理方法行吗?这本身不就是论据、论证方式等议论文的知识体现吗?所以,书面的表达归根结蒂是出自于日常说话实际的。如果懂得了表达的根源,多从这个根源出发,怎样表达其道理是很容易琢磨出来的。现代中学生,由于受现代化多媒体传达形式的影响,说话、口头表达具有了一定的机会和基础,老师完全可以点拨他们将此联系到作文的表达上来,以促进书面表达。

4.几种常见文体的写作要求和思路的相似性。

中学生记叙文范文篇7

关键词:作文素材积累

初中学生的作文,以记叙文为主,也可以是议论文等。现在,强调淡化文体了,也可以写成诗歌、小说等。一个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作文的好坏。也就是说,学生作文水平上不去,肯定达不到优秀的成绩。因此,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如何写好作文,仍是一个难题,不好把握,也无法量化、系统化。因为学生的作文水平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绝非一朝一夕之力。一名初中学生要从小学的时候,并开始积累素材,培养观察力,加上长期练笔、读书等,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

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杰作首先要有内容有较为雄厚的素材积累;其次是要有一个较好的完整的结构安排。我们先分析一下写作素材的积累,这关系到作文的内容,是作文的核心,也是一篇文章主旨表现的载体。那么,如果提高作文素材的积累能力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

一、要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你想要表现的内容

文学艺术讲究“真、善、美”第一位是“真”。只有真的,才是善的,才是美的。因此我们要发现的是另人感动的,赞美的东西。所以在生活中找到我们要发现的主旨载体,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语文教改后初中语文教材中,就选取了大量的与学生同步的生活题材。因为只有这样,教材才能与学生生活相同,才能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作文也如此,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选出来,写成文章表达中心,才会感动人,才会收到中心鲜明、内容充实、喜闻乐见的效果。作文水平才会提高,成绩才能上去。

尤其是记叙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写日记,观察生活中所有的发生过的现象,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把它们写成文字,在心底留下一个影像。待到作文时,把作文的中心与曾有的影像一对,以生活写“中心”,文章肯定充实而有意义。初中议论文,相对讲有些简单。生活中的例子发生过的事情,比如那些英模人物的事迹,那些罪恶的轨迹……也是学生写作文中典型有说服力的例证。这些例证好似法官手上的铁证,运用到文中非常有力度。总之,作文素材的积累,第一位要向身边事,生活中索取,这是最好的取道。

二、要多看书籍、报刊、电视、网络或其他媒体来提高素材的积累

学生生活毕竟简单,范围小,哪有那么多的材料可以获取呢?因此,我们虽然提倡写生活,但写起来,仍然觉得窘迫。那么我们就要挖掘第二条取道,从书刊、电视、网上来探寻、收集,积累作文材料。应该说学生作文的素材积累,这条道路是阳关道,道上风景更多、更美,所以学生多读书,多看有益的、有价值的网络作文素材,搜集一些有用的东西,对提高作文素材积累,提高作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说写文章要引经据典,这里的“经”与“典”就是历史上有价值、有说服力的东西。古人教学就是读书,反复读,直到会背诵,教师也没有怎么讲解,不像现在老师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解释。但古人的作文水平却很高。这说明多读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在前两个内容基础上,会演绎,也就是会虚拟一个材料

生活中没有,但却合乎逻辑,也可以叫做“编”一个材料。这一点做起来比前两项要难,真的在生活中发现的,我们可以用录像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作文中。在书本中、电视上、网上看到的,我们可以把它拷贝在作文上。而这种方式,让我们去创造材料,以生活为基础。加上想象联想,塑造一个新材料就不好说了。这就要求一个学生前两项的基础功上非常扎实。公务员之家

当然,这三点是相互关联的,第一项是第二项的同步,第一、第二是第三项的基础,第三项是前两项的飞跃。

中学生记叙文范文篇8

何为宏观,何为微观呢?从作文教学的内在特点的可控性程度相对的来说,凡是需要广泛联系的即为宏观,凡是需要具体规范的即为微观。宏观需扩展,微观能把握。为了具体可感,下面进行一些例举。

先说宏观:

1.正确的思想来自科学的世界观。

这一点有关写作的教科书和理论著作已说得挺多的了,自不待多言。但在作文的教与学的实践中,这一点的指导作用并未显示出来,相反,恰恰在这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最突出的现象是,很多学生表现在作文中的思想与自身的真实思想认识水平不一致,他们写作文总喜欢写一些空话、大话、套话、假话,搬用一些政治性的词句,什么“让人间充满爱,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吧”,什么“让我们沿着社会主义大道,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吧”,什么“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吧”等等之类。这些话如果是由文章实际自然而生的,倒无可非议,问题是这些话与文章思想内容没有什么联系,甚至根本沾不上边。这表明学生作文中的思想尽管合乎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但这些思想不是从客观现实中合理得出来的,他们只是用了时兴的观念去对应所有的客观实际。换言之,这些学生还没有打牢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世界观在根本上就是不够科学的。其实,这种现象早在1991年就有研究者著文指出并分析过。说:“为什么一些考生把小学生攀折树木同‘’的罪行混为一谈?为什么不少考生把‘先忧后乐’的思想说成是‘建设四化的指南’,‘是区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试金石’?为什么许多文章在述例之后,只能发些‘这是极其伟大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之类的千篇一律的口号式的议论呢?为什么许多文章东说几句,西说几句,而不能围绕一个中心一层一层地论述下去呢?此无他,皆由考生政治觉悟不高,是非界限不明,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不强所致。”[1]看来,作文的第一关,关于人的思想问题,所涉的绝不仅是语文的知识和能力的问题,而是关涉到人的整体素质问题,显然与人所受的综合教育和环境影响有关。教师要清醒地从一定的高度从一定的广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更要让学生懂得这样去做,使他们自觉地多方面地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培养唯物辩证观。没有这一点,是无所谓作文的,哪又谈得上作文的好坏高低呢?

2.丰富的材料来自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与第一点一样,学生不懂得这一点或没能得到有效的训练而存在着一种带有普遍性、顽症性的现象:不少的学生作文没有鲜活的材料,写好人好事就是帮人推车、给人让座之类,写社会变化就是盖高楼、起大厦之类,阐明什么事理,往往是古有司马迁,今有张海迪,中有陈景润,外有爱迪生,有些学文科的学生还总是搬用、滥用概略的中国革命史。这样,许多学生的作文、一个学生在多数情况下的作文,都是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没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的。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作文不反映现实也就没有新意,只能是旧事重提,老调重弹,所以学生越写越没兴趣,甚至越写越害怕,怕自己“理空词穷”。这都是没有关注社会、思考社会带来的后果。由此还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了一种主观的偏见:说好就好得不得了,说坏就坏透了顶,特别是后者。不少的学生常常随心所欲地、不负责任地夸大社会中的阴暗面,如说:“像这种腐败现象比比皆是”、“如今的社会是一个金钱万能的社会”、“现在的中学生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垮掉的一代”,诸如此类一些偏激之词,显然是主观片面、不合实际的。长此以往,许多学生养成了一种恶习,一要论理就绝对化、简单化,如有的同学在《有钱就有幸福吗》作文中说:“有钱就有幸福吗?否,我们说只有斗争才是幸福……把金钱看成幸福的人是十足的拜金主义者,是金钱的奴隶,是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2]实乃不分青红皂白,偏执一端,一棍子往死里打,让人难以接受。

文章的思想和材料是作文最基础、最根本的方面。长期以来,中学生的作文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不能不从这两个基本点上找问题,确实应该提高学生对这两个基本点的认识,让他们树立一种宏观思想,训练和培养一种广泛联系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使他们学习写作不仅在语文课中学,也注意在其它课中学,不仅在学校里学,也注意在其它时间地点学,随时随地注意观察、思考和积累,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

3.合理的表达与日常说话的极大相关性。

如果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和相当的材料,怎样表达应该是不困难的,但仍有一些学生一接触到写作文,就特别摆开一种架式,似乎要精妙绝伦,成一家之言,流传后世,结果连平常最熟悉的话语也写得文绉绉的或疙里疙瘩,弄巧反拙了;有的甚至写得不成文章,把记叙文写成流水帐,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之间油水分离,写说明文不懂得如何着手写清楚。关于表达,固然有技巧可言,但倒不如归之于“说话”。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说是用嘴写”,“写是用笔说”,把说与写在本质上统一起来。当然,先生的“说”接近于有意的口头表达训练,而这里的“说”更靠近我们的生活原形,因为生活原形给我们更大的真实性和启发性,“文章本天成”嘛。如,当你给他人叙述一件事情时,你必然会说清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其中会有场面、细节等描写)、结果,同时你自然会流露出自己的感情倾向、观点态度,这本身就具备了记叙文的几个要素,本身就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手段。再如,你要给人家说清一段道理,或劝勉人家,或争论是非,你怎样让自己的理儿立起来,令人信服呢?你没有一定的事实、理论行吗?你不讲究一定的说理方法行吗?这本身不就是论据、论证方式等议论文的知识体现吗?所以,书面的表达归根结蒂是出自于日常说话实际的。如果懂得了表达的根源,多从这个根源出发,怎样表达其道理是很容易琢磨出来的。现代中学生,由于受现代化多媒体传达形式的影响,说话、口头表达具有了一定的机会和基础,老师完全可以点拨他们将此联系到作文的表达上来,以促进书面表达。

4.几种常见文体的写作要求和思路的相似性。

中学生记叙文范文篇9

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无论是词句、文体、结构等知识要点,还是观察、思考、表达等运用能力,巨细无遗地都会在作文中显示出来。由于这样一个特点,作文教学就自然关涉到宏观与微观两个大的方面的问题。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要想教人作文很难,但他又曾写文,介绍自己如何写小说,有杂取种种之说。大概先生所说难的就是一些作文的宏观方面,而教人做的则是一些微观方面吧。早在1982年全国语文教改会上,一些语文教学工作前辈就主张借用古代的作文方式,意思也在于在作文这个广阔无边的领域中,找到一些可以具体操作的方面。现在,关于作文作法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可参见本文最后一节),使一度令人茫然和头疼的作文教学一下子兴奋了起来。但是,别高兴得太早,当我们的学生都按照某种格式去作文的时候,有两个严重的后果产生了:一是作文千人一面,二是许多作文只有一个空架子。于是,有人站出来大声反对说,不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规范,而应该教给他们活的东西。今年2—6月份《语文报》上开了一个“与中学生聊作文”的专栏,两种观点即针锋相对。这些又一次表明,作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宏观与微观的问题,如果只注意到宏观方面,作文教学未免显得空洞,如果只注意到微观方面,则又会陷入死板。所以,我们有必要完整的认识,全面的展开。

何为宏观,何为微观呢?从作文教学的内在特点的可控性程度相对的来说,凡是需要广泛联系的即为宏观,凡是需要具体规范的即为微观。宏观需扩展,微观能把握。为了具体可感,下面进行一些例举。

先说宏观:

1.正确的思想来自科学的世界观。

这一点有关写作的教科书和理论著作已说得挺多的了,自不待多言。但在作文的教与学的实践中,这一点的指导作用并未显示出来,相反,恰恰在这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最突出的现象是,很多学生表现在作文中的思想与自身的真实思想认识水平不一致,他们写作文总喜欢写一些空话、大话、套话、假话,搬用一些政治性的词句,什么“让人间充满爱,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吧”,什么“让我们沿着社会主义大道,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吧”,什么“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吧”等等之类。这些话如果是由文章实际自然而生的,倒无可非议,问题是这些话与文章思想内容没有什么联系,甚至根本沾不上边。这表明学生作文中的思想尽管合乎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但这些思想不是从客观现实中合理得出来的,他们只是用了时兴的观念去对应所有的客观实际。换言之,这些学生还没有打牢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世界观在根本上就是不够科学的。其实,这种现象早在1991年就有研究者著文指出并分析过。说:“为什么一些考生把小学生攀折树木同‘’的罪行混为一谈?为什么不少考生把‘先忧后乐’的思想说成是‘建设四化的指南’,‘是区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试金石’?为什么许多文章在述例之后,只能发些‘这是极其伟大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之类的千篇一律的口号式的议论呢?为什么许多文章东说几句,西说几句,而不能围绕一个中心一层一层地论述下去呢?此无他,皆由考生政治觉悟不高,是非界限不明,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不强所致。”[1]看来,作文的第一关,关于人的思想问题,所涉的绝不仅是语文的知识和能力的问题,而是关涉到人的整体素质问题,显然与人所受的综合教育和环境影响有关。教师要清醒地从一定的高度从一定的广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更要让学生懂得这样去做,使他们自觉地多方面地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培养唯物辩证观。没有这一点,是无所谓作文的,哪又谈得上作文的好坏高低呢?

2.丰富的材料来自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与第一点一样,学生不懂得这一点或没能得到有效的训练而存在着一种带有普遍性、顽症性的现象:不少的学生作文没有鲜活的材料,写好人好事就是帮人推车、给人让座之类,写社会变化就是盖高楼、起大厦之类,阐明什么事理,往往是古有司马迁,今有张海迪,中有陈景润,外有爱迪生,有些学文科的学生还总是搬用、滥用概略的中国革命史。这样,许多学生的作文、一个学生在多数情况下的作文,都是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没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的。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作文不反映现实也就没有新意,只能是旧事重提,老调重弹,所以学生越写越没兴趣,甚至越写越害怕,怕自己“理空词穷”。这都是没有关注社会、思考社会带来的后果。由此还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了一种主观的偏见:说好就好得不得了,说坏就坏透了顶,特别是后者。不少的学生常常随心所欲地、不负责任地夸大社会中的阴暗面,如说:“像这种腐败现象比比皆是”、“如今的社会是一个金钱万能的社会”、“现在的中学生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垮掉的一代”,诸如此类一些偏激之词,显然是主观片面、不合实际的。长此以往,许多学生养成了一种恶习,一要论理就绝对化、简单化,如有的同学在《有钱就有幸福吗》作文中说:“有钱就有幸福吗?否,我们说只有斗争才是幸福……把金钱看成幸福的人是十足的拜金主义者,是金钱的奴隶,是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2]实乃不分青红皂白,偏执一端,一棍子往死里打,让人难以接受。

文章的思想和材料是作文最基础、最根本的方面。长期以来,中学生的作文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不能不从这两个基本点上找问题,确实应该提高学生对这两个基本点的认识,让他们树立一种宏观思想,训练和培养一种广泛联系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使他们学习写作不仅在语文课中学,也注意在其它课中学,不仅在学校里学,也注意在其它时间地点学,随时随地注意观察、思考和积累,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

3.合理的表达与日常说话的极大相关性。

如果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和相当的材料,怎样表达应该是不困难的,但仍有一些学生一接触到写作文,就特别摆开一种架式,似乎要精妙绝伦,成一家之言,流传后世,结果连平常最熟悉的话语也写得文绉绉的或疙里疙瘩,弄巧反拙了;有的甚至写得不成文章,把记叙文写成流水帐,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之间油水分离,写说明文不懂得如何着手写清楚。关于表达,固然有技巧可言,但倒不如归之于“说话”。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说是用嘴写”,“写是用笔说”,把说与写在本质上统一起来。当然,先生的“说”接近于有意的口头表达训练,而这里的“说”更靠近我们的生活原形,因为生活原形给我们更大的真实性和启发性,“文章本天成”嘛。如,当你给他人叙述一件事情时,你必然会说清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其中会有场面、细节等描写)、结果,同时你自然会流露出自己的感情倾向、观点态度,这本身就具备了记叙文的几个要素,本身就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手段。再如,你要给人家说清一段道理,或劝勉人家,或争论是非,你怎样让自己的理儿立起来,令人信服呢?你没有一定的事实、理论行吗?你不讲究一定的说理方法行吗?这本身不就是论据、论证方式等议论文的知识体现吗?所以,书面的表达归根结蒂是出自于日常说话实际的。如果懂得了表达的根源,多从这个根源出发,怎样表达其道理是很容易琢磨出来的。现代中学生,由于受现代化多媒体传达形式的影响,说话、口头表达具有了一定的机会和基础,老师完全可以点拨他们将此联系到作文的表达上来,以促进书面表达。

4.几种常见文体的写作要求和思路的相似性。

中学生记叙文范文篇10

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无论是词句、文体、结构等知识要点,还是观察、思考、表达等运用能力,巨细无遗地都会在作文中显示出来。由于这样一个特点,作文教学就自然关涉到宏观与微观两个大的方面的问题。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要想教人作文很难,但他又曾写文,介绍自己如何写小说,有杂取种种之说。大概先生所说难的就是一些作文的宏观方面,而教人做的则是一些微观方面吧。早在1982年全国语文教改会上,一些语文教学工作前辈就主张借用古代的作文方式,意思也在于在作文这个广阔无边的领域中,找到一些可以具体操作的方面。现在,关于作文作法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可参见本文最后一节),使一度令人茫然和头疼的作文教学一下子兴奋了起来。但是,别高兴得太早,当我们的学生都按照某种格式去作文的时候,有两个严重的后果产生了:一是作文千人一面,二是许多作文只有一个空架子。于是,有人站出来大声反对说,不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规范,而应该教给他们活的东西。今年2—6月份《语文报》上开了一个“与中学生聊作文”的专栏,两种观点即针锋相对。这些又一次表明,作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宏观与微观的问题,如果只注意到宏观方面,作文教学未免显得空洞,如果只注意到微观方面,则又会陷入死板。所以,我们有必要完整的认识,全面的展开。

何为宏观,何为微观呢?从作文教学的内在特点的可控性程度相对的来说,凡是需要广泛联系的即为宏观,凡是需要具体规范的即为微观。宏观需扩展,微观能把握。为了具体可感,下面进行一些例举。

先说宏观:

1.正确的思想来自科学的世界观。

这一点有关写作的教科书和理论著作已说得挺多的了,自不待多言。但在作文的教与学的实践中,这一点的指导作用并未显示出来,相反,恰恰在这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最突出的现象是,很多学生表现在作文中的思想与自身的真实思想认识水平不一致,他们写作文总喜欢写一些空话、大话、套话、假话,搬用一些政治性的词句,什么“让人间充满爱,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吧”,什么“让我们沿着社会主义大道,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吧”,什么“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吧”等等之类。这些话如果是由文章实际自然而生的,倒无可非议,问题是这些话与文章思想内容没有什么联系,甚至根本沾不上边。这表明学生作文中的思想尽管合乎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但这些思想不是从客观现实中合理得出来的,他们只是用了时兴的观念去对应所有的客观实际。换言之,这些学生还没有打牢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世界观在根本上就是不够科学的。其实,这种现象早在1991年就有研究者著文指出并分析过。说:“为什么一些考生把小学生攀折树木同‘’的罪行混为一谈?为什么不少考生把‘先忧后乐’的思想说成是‘建设四化的指南’,‘是区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试金石’?为什么许多文章在述例之后,只能发些‘这是极其伟大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之类的千篇一律的口号式的议论呢?为什么许多文章东说几句,西说几句,而不能围绕一个中心一层一层地论述下去呢?此无他,皆由考生政治觉悟不高,是非界限不明,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不强所致。”[1]看来,作文的第一关,关于人的思想问题,所涉的绝不仅是语文的知识和能力的问题,而是关涉到人的整体素质问题,显然与人所受的综合教育和环境影响有关。教师要清醒地从一定的高度从一定的广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更要让学生懂得这样去做,使他们自觉地多方面地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培养唯物辩证观。没有这一点,是无所谓作文的,哪又谈得上作文的好坏高低呢?

2.丰富的材料来自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与第一点一样,学生不懂得这一点或没能得到有效的训练而存在着一种带有普遍性、顽症性的现象:不少的学生作文没有鲜活的材料,写好人好事就是帮人推车、给人让座之类,写社会变化就是盖高楼、起大厦之类,阐明什么事理,往往是古有司马迁,今有张海迪,中有陈景润,外有爱迪生,有些学文科的学生还总是搬用、滥用概略的中国革命史。这样,许多学生的作文、一个学生在多数情况下的作文,都是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没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的。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作文不反映现实也就没有新意,只能是旧事重提,老调重弹,所以学生越写越没兴趣,甚至越写越害怕,怕自己“理空词穷”。这都是没有关注社会、思考社会带来的后果。由此还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了一种主观的偏见:说好就好得不得了,说坏就坏透了顶,特别是后者。不少的学生常常随心所欲地、不负责任地夸大社会中的阴暗面,如说:“像这种腐败现象比比皆是”、“如今的社会是一个金钱万能的社会”、“现在的中学生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垮掉的一代”,诸如此类一些偏激之词,显然是主观片面、不合实际的。长此以往,许多学生养成了一种恶习,一要论理就绝对化、简单化,如有的同学在《有钱就有幸福吗》作文中说:“有钱就有幸福吗?否,我们说只有斗争才是幸福……把金钱看成幸福的人是十足的拜金主义者,是金钱的奴隶,是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2]实乃不分青红皂白,偏执一端,一棍子往死里打,让人难以接受。

文章的思想和材料是作文最基础、最根本的方面。长期以来,中学生的作文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不能不从这两个基本点上找问题,确实应该提高学生对这两个基本点的认识,让他们树立一种宏观思想,训练和培养一种广泛联系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使他们学习写作不仅在语文课中学,也注意在其它课中学,不仅在学校里学,也注意在其它时间地点学,随时随地注意观察、思考和积累,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

3.合理的表达与日常说话的极大相关性。

如果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和相当的材料,怎样表达应该是不困难的,但仍有一些学生一接触到写作文,就特别摆开一种架式,似乎要精妙绝伦,成一家之言,流传后世,结果连平常最熟悉的话语也写得文绉绉的或疙里疙瘩,弄巧反拙了;有的甚至写得不成文章,把记叙文写成流水帐,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之间油水分离,写说明文不懂得如何着手写清楚。关于表达,固然有技巧可言,但倒不如归之于“说话”。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说是用嘴写”,“写是用笔说”,把说与写在本质上统一起来。当然,先生的“说”接近于有意的口头表达训练,而这里的“说”更靠近我们的生活原形,因为生活原形给我们更大的真实性和启发性,“文章本天成”嘛。如,当你给他人叙述一件事情时,你必然会说清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其中会有场面、细节等描写)、结果,同时你自然会流露出自己的感情倾向、观点态度,这本身就具备了记叙文的几个要素,本身就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手段。再如,你要给人家说清一段道理,或劝勉人家,或争论是非,你怎样让自己的理儿立起来,令人信服呢?你没有一定的事实、理论行吗?你不讲究一定的说理方法行吗?这本身不就是论据、论证方式等议论文的知识体现吗?所以,书面的表达归根结蒂是出自于日常说话实际的。如果懂得了表达的根源,多从这个根源出发,怎样表达其道理是很容易琢磨出来的。现代中学生,由于受现代化多媒体传达形式的影响,说话、口头表达具有了一定的机会和基础,老师完全可以点拨他们将此联系到作文的表达上来,以促进书面表达。

4.几种常见文体的写作要求和思路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