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8:40

终身教育论文

终身教育论文范文篇1

本文作者:杨丽丽工作单位:铁岭卫生职业学院体育系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对高校体育教育的促进作用现阶段高校体育的授课内容和形式都不够新颖,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使大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此外,高校体育运动教育中将体育技术和技能的传授放在了首位,而对趣味性教育则比较忽视,这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创造精神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高校体育运动教育中必须注入新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之路,使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能够朝着更加宽广的方向迈进。终身体育思想的渗透可以吸引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可以将高校体育从竞技技术为主的道路转到全民健身的道路上来,为高校体育教育教育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因此,终身体育思想对高校体育教育授课形式和内容的改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一,高校体育课堂可以从理论上教导学生投身于终身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实例,使学生能够在主观意识上重视终身体育这个观点,并将其铭记于心。第二,从课堂内容上看,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开发出每个学生喜欢的领域,使其产生兴趣,从某个体育运动项目兴趣的养成来培养终身体育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体育运动锻炼给人们身体和心灵带来的益处,使学生主动的感悟终身体育精神存在的必要性。第三,高校体育教育中,除了增强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之外,更要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这个重要目的。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才是高校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要要素之一。

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有着很重要并且十分深远的特殊地位,高校体育改革的成功,对终身体育有着重大的影响。高校体育课程在课堂内容上的改革课堂内容上的改革标志着高校体育个性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自主学习体育技巧、锻炼方法的开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专长的平台,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有不同运动喜好和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运动特长和运动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内容,这就改变了小学和初中死板的应试教育模式,使体育教育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为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健康的提高而努力。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被分到不同的班级,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也可以更好的保护运动水平相对较低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学生也更容易确立学习目标,无论能力高低都会取得不同程度上的进步,从而使自信心不断增强,有利于学生从运动中得到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愉悦。在体育课程的考试过程中,除了对体育课程本身做考核以外,高校体育也应增加一些与终身体育知识有关的考核内容,这样,终身体育的精神才能更加深入人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终身体育对人一生的巨大影响,为今后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高校体育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上的改革在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自己的学习兴趣,把有着共同爱好的学生组合成为一个全新的班级,在这个班级中有相同志趣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但可以使体育运动锻炼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而且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理论和实践技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身体素质也变得更强,这样高校体育的最根本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体育课程,掌握体育知识,终身体育也就变得不那么令人难以接受了。

不知不觉中,终身体育这个原来看似不可能的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相信无论是谁都不会拒绝终身可以给其带来快乐,对其身体健康有益的事。高校体育在增强延续性上的改革以往的高校体育课程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以及其他主要科目课业的繁重而变得越来越少,甚至被一些专业课所代替,失去了体育课程的延续性。学生在校期间,到了高年级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体育课程,这对今后的终身体育是十分不利的。一旦停止锻炼,好不容易形成的体育锻炼习惯就会被破坏,体育运动技能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退化,学生对某种运动所产生的兴趣也会逐渐的衰退,这对终身体育精神的伤害是致命性的。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无论学生的课业多么的繁重,也要抽出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身体健康如果不能保证,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势必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高年级的学生每周也要保证两节以上的体育课程。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体育锻炼给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促进作用,学生尝到了甜头,这样才能让他们懂得今后即便是离开了学校也要找机会坚持体育锻炼,将体育运动终身化,让体育锻炼伴随其一生。高校体育课程在学校资源利用上的改革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倘若再想接受到系统性正规的体育运动技能培训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参加社会体育培训课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以后,拓展出了很多当今社会上时髦的运动锻炼项目,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的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自己与自己兴趣吻合,与自己身体状况匹配的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可以利用的免费资源。课程选择更具多样性,课程的设置更加人性化,不再是走形式,真正满足了学生日后参与到终身体育锻炼中的需求。例如,瑜伽、健美操、有氧舞蹈、游泳、力量训练、形体训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课程,都是学生可以在毕业后持续使用的用来改善其身体健康状况的可伴随一生的体育锻炼项目。能够在校园中接受免费训练,学生何乐而不为呢,这就使得终身体育思想真正的深入大学生的内心,终身体育在大学生内心变得不再枯燥、不再艰难、不再抵触,学生自觉自发的努力将终身体育的思想融入生活。综合以上,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确立,应成为高校体育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拥有正确的体育锻炼思想,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终身教育论文范文篇2

一、农村教育硕士的发展与问题

农村教育硕士计划即通过推荐免试入学和免费攻读学位等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到部级和省级贫困县的学校任教。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采取“1+1+3”的教育方式。2006年,教育部又出台了“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教育硕士培养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扩大了实施地区,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扩展到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学校;新增了培养单位,增加了4所师范大学开展专项推荐免试工作;调整了培养方式,由“1+1+3”变为“3+1+1”的模式[1]。具体培养方式为:前三年,取得农村教育硕士入学资格的学生(以下简称为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生),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签约农村学校任教;第四年,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生到培养学校注册研究生学籍,脱产学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第五年,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生回到任教学校,边工作、边学习,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等方式继续课程学习,并撰写学位论文。通过论文答辩后,由高校授予教育硕士学位并颁发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目前全国试点省份均有一至两所大学承担了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任务[2]。农村教育硕士学位的设立顺应了我国教育发展趋势,有助于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差距以及农村教育的复杂性,使现实中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培养出真正满足中国农村实际需要的教师。农村教育硕士是教育硕士的分支之一。教育硕士最先产生于美国,是美国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专业学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对专业型人才需求的增加,教育硕士被引进中国,并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教育硕士实施时间还比较短,因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还直接脱胎于教育硕士,缺乏与中国农村实际的有机联系。二是如何使这些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能真正为农村服务。农村教育硕士从教的地方都是部级和省级贫困地区,缺少发展的机会和资源,这与教育硕士接受高等教育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使农村教育硕士在服务期满后仍有志于从事农村教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世纪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其中的真知灼见对今天的农村教育仍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二、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乡村教育改革。他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民族解放、大众解放、人类解放的武器。同时他又指出教育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而培养教师的关键则在于师范教育和师范学校。他强调“有生活力的国民,是要靠有生活力的教师培养的;有生活力的教师,又是靠有生活力的师范学校训练的”[3]。针对中国的现实状况,他明确提出师范教育要面向广大农村,为农民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村培养师资[4]。他不仅在思想上重视师范教育,而且身体力行实践着他的师范教育思想。1927至1930年间他开办了晓庄师范学校,致力于乡村教师的培养和乡村教育的改造。在实践中,他结合教育发展规律以及我国乡村的实际情况,形成了独具特色又极富指导意义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早在20世纪初陶行知就认识到中国教育必须联系中国国情的问题。他指出中国教育界不是乞灵古人,就是仿效外国,缺乏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5]。中国乡村教育包括乡村师范教育的问题在于脱离农村实际,以城市为导向,他认为我们的师范教育必须是从自己的亲切经验里长上来的[3]。除了重视教育联系实际之外,陶行知还非常强调对教师进行终身教育,他认为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人不应以从学校毕业作为教育的结束。只有教师自身得到充实,才能真正有益于学生。此外,陶行知也十分重视师德建设,他不仅以身作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而且鼓励青年教师要有“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开拓精神,要投身于最需要教师的贫困地区。总之,在有关乡村教师培养的论述中,他强调教育联系农村实际、突出中心学校的地位,主张教师教育的终身性并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这对我国当前开展农村教育硕士计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如何培养出真正满足中国农村实际需要的教师以及如何使这些教师能真正为农村服务这两个问题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三、启示

(一)实现签约学校与高校之间的互动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硕士培养中一个鲜明特点是强调师范生必须先在农村实际锻炼3年,之后再进行系统理论学习。可见,农村教育硕士实际上是由签约学校和高等院校共同培养的,且签约学校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村教育硕士培养中的签约学校实质上与陶行知一再强调的中心学校(承担师范生实习任务的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有着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是师范生实践锻炼提高的主要场所。陶行知非常重视中心学校的作用,他指出“我们要从乡村实际生活产生活的中心学校;从活的中心学校产生活的乡村师范;从活的乡村师范产生活的教师;从活的教师产生活的学生,活的国民”[6]。他强调要运用中心学校之精神及方法去培养师资,认为师范学校和中心学校之间的关系是有机的。但在我国农村教育硕士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签约学校的建设却往往成为被忽视的地方。签约学校不仅是师范生最初开始工作的地方,而且也是他们不断学习提高的基地。师范生有效融入农村学校之中,才能真正扎根农村、服务农村;也才能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使3年后的理论学习更有意义。只有高等院校与签约学校的有机互动才能真正有助于高校、师范生以及签约校三方的共同进步。因此,在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强高校和签约农村学校间的沟通与互动,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如下举措。第一,高校应邀请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向研究生传授教学实践经验。同时,高校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活动中也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密切联系农村实际[7]。陶行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楷模,在师范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他形成了“生活教育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在教学内容上,他主张要面向生活、联系社会、联系大自然。在教学方式上,他主张教学做合一,指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不然便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这些都值得高校借鉴与学习。第二,签约学校要及时吸收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成果。通过经常性地聘请高校教师来讲学或座谈,签约学校可以不断获取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农村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农村学校的整体进步。特别是对于农村教育硕士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思考的问题,高校更要注重从理论上给予引导和解答。

(二)加强农村教育硕士的终身教育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就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这一思想实际上是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的一种延伸[8]。他的“生活教育论”强调生活即教育,因此教育不仅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包括生活的各个阶段。他认为教育在纵向上应是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在横向上则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他设想的终身教育体系中各级各类教育纵横沟通、灵活多样,涵盖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教育,其中他非常强调师范学校的继续教育的职责。他指出内地有许多师范学校对毕业生毫不关心是最不好的现象,强调学校对毕业生有继续培养的责任。农村教育硕士取得学位、结束5年的学习生活,只是其整个教育生涯的一部分而已。在他们正式踏上工作岗位后,只有继续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同时,只有国家为农村教育硕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也才能更好地调动起他们服务农村的积极性。因而,农村教育硕士的终身教育成为一种必然,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育内容要联系实际。陶行知强调成人教育要以成人生活为中心,因此,农村教育硕士的继续教育内容应紧密切合农村教育和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要以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境为出发点,以现实问题的解决为落脚点。对农村教育硕士的继续教育可以不以学科而以问题为单元组织内容,这一方面有利于受训教师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农村实际教育问题的解决。第二,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陶行知为了适应成人生活的需要,在成人教育方面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小先生制”、“艺友制”等。虽然在今天的继续教育中我们不必直接采用这些方式,但其背后的指导思想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农村教育硕士正式开始工作之后,再对他们实施系统的教育会变得比较困难,因此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成为必然。在教师培训上,长期、短期,面授、远程,半脱产、全脱产等都可以成为重要的形式,关键是要做到因地、因时、因人制宜。

(三)重视农村教育硕士的职业道德与城市相比,农村生活环境一般比较艰苦,发展机会也相对较少。要使农村教育硕士这些优秀人才能真正为农村服务,除了物质上的鼓励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精神修养,加强职业道德。陶行知非常重视师德的培养,他曾对教师提出五点希望,即:信仰心、责任心、共和精神、开辟精神以及试验精神[9]。联系今天农村教育硕士的实际,我们尤其应该强调师德中的信仰心和责任心。因为一名教师只有真正热爱教育,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对学生倾注爱心,他才能在相对艰苦和不利的条件下,依然坚守岗位、乐教乐业。如何使农村教育硕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应注意以下几点。

终身教育论文范文篇3

九天日月开新运,万里风云起壮图。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全校教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向全省电大分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向参加今天团拜活动的示范性县级电大和优秀毕业生代表,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家属致以新春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

今天我们聚集一堂,回首2009年,感慨良多。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抢机遇,抓改革,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2009年是团结奋进的一年。我们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与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我们牢牢把握时代契机,积极破解发展难题,坚持以示范性电大建设项目、发展援助项目拉动系统建设,全省电大凝聚力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我们成功举办了30周年校庆,充分展示了学校创办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拼搏求索、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扩大了电大的社会影响,创造了良好的事业环境。我们胜利召开了第五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和纪委领导班子,确立了创建国内一流开放大学的奋斗目标,为学校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2009年是辛勤劳作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一项任务接一项任务,一件大事接一件大事。挑战严峻,危机四伏,竞争激烈,工作浩繁。全省电大缪力同心,密切配合;广大教职员工任劳任怨,不畏艰辛,完成了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克服了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特别是一线教师、技术和管理人员呕心沥血,顽强拼搏。许多骨干经常加班加点,节假日很少休息,全部心思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为学校建设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做出了卓越贡献。

2009年是固本培元的一年。我们以2009年为内涵建设年,全面实施质量工程。进一步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了教学过程监控,健全了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了毕业论文、平时作业全程网络化管理新形式,举办了远程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和终身教育论坛,突出了精品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攻关。特别是教学基本建设受到高度重视,成效显著。一年来,全省电大系统引进了五十多骨干教师,投入一千多万元资金,改善教学条件,新添计算机四百多台。省校又有3名教师晋升正教授,2名教师评为省级专业带头人,15名教师入选中央电大专业与教学团队、7名教师担任中央电大通识课和非统设课主持教师。内涵建设进一步夯实了事业发展基础,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009年是开拓创新的一年。我们以完善体制、活化体制为突破口,严格实行内部绩效考核。出台了绩效考核办法,实行学校与部门两级考核,部门与部门交叉考核,重实绩,比贡献,有效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我们主动请缨,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由我校设计承建的××省终身教育学习平台——湖湘学习广场正着手进行前期开发。社区教育正在陆续启动,长沙、岳阳等分校已经挂牌成立社区大学。我们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对电大事业的重视与支持。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率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来学校现场办公,解决了目前事业发展中一些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同志7天之内,两次来我校调研和出席建校30周年庆祝大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我校的办学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进一步强调在推进我省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要发挥电大的独特作用,同意立项建设湖湘学习广场,明确指示将一村一大项目纳入农村劳动力培训,给予每生1000元的学费补助。开拓创新使我校办学路子越走越宽,前景无限美好。

2009年是喜获丰收的一年。我们今年开放教育招生50480人,创历史新高,招生人数居全国省级电大第二,增长幅度排在首位。其中“一村一大”招生13273人,在四十四所省级电大中遥遥领先。目前我校高等教育在籍学生规模达到12.78万人以上,是学校创办以来高等教育在籍学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办学效益最好的一年。教学科研硕果累累,今年全省电大系统共获得省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百余项,其中省校获得的奖项有: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6个,第七届全国成人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个。8篇论文在中央电大教学反思征文活动中获奖,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高职学生获得省职业院校冬季技能大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和三等奖6个,第八届大学生旅游论坛一等奖1个,第五届高职院校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二等奖2个。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离不开全省电大师生员工的团结拼搏和无私奉献,离不开离退休老同志的关心支持。在此,我向各位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分校的各位书记、校长,向老师们、同志们表示深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辞旧岁豪情满怀,迎新年信心百倍。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做好这一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集全校之智,聚系统之力,乘势而上,和谐共进。新的一年,我们要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教育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创新,切实解决好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些瓶颈因素;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夯实事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凝聚系统,打造系统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真抓实干,与时俱进,为全面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为建设国内一流开放大学打好开局之战,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实施富民强省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终身教育论文范文篇4

一、认识的提高

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长足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教育主管部门探索的永恒主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教师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是关系到教师教书育人质量的大事。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我们教师在思想和业务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我在参加教师继续教育中,特别重视自己师德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作为教师的核心素质来提高。在培训中,真正做到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两手抓、两手硬,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在培训过程中,首先时间保证;其次,我采取“稳扎稳打”,让学习内容化整为零,为了加强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我与其他老师互相交流,一起研讨,我对在线学习也有了很大的信心。

二、具体收获

1、参加培训,使我对教科研方面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能自觉地参与课堂的教学研究,积极参加课改研究,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撰写教育论文。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使我意识到教学课程的改变我们必须跟上新的教育理念,所以在下工夫熟悉新教材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很快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提高了自己课堂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公务员之家

2、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师德方面的修养,我坚持把师德建设当作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来抓,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知、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依法治教、廉洁从教成为自己自觉的行为,积极争取做一名“师德双馨”型的教师。

3、重视交流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过去,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通过继续教育网上培训,我有了长足的进步,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为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如饥似渴的追求新知的摄入。今后我会努力并不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终身教育论文范文篇5

1、由教授讲授的新课程理念更新。

2、由教授讲授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此模块内容,让全体学员耳目一新。

3、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师,上好每一节课。

下面,我将本阶段的具体学习作以下简要小结:

一、认识的提高

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长足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教育主管部门探索的永恒主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教师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是关系到教师教书育人质量的大事。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我们教师在思想和业务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我在参加教师继续教育中,特别重视自己师德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作为教师的核心素质来提高。在培训中,真正做到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两手抓、两手硬,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在培训过程中,感触最深的部分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第一个关键节点,框架问题修改是研修重点和关键,可以说不完成框架问题的修改,其他方面的修改,也会受到影响。为了不使框架问题修改影响其他,我在学习时对问题修改时间段做了特别处理.首先时间保证;其次,我采取“稳扎稳打”,让作品修改内容化整为零,为了加强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我共享了其他学员的作品,互相交流,一起研讨,使框架问题的修改在下一模块学习开始之前及时完成。

对此,能够完成,我对线面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信心。

二、具体收获

终身教育论文范文篇6

1、由教授讲授的新课程理念更新

2、由教授讲授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此模块内容,让全体学员耳目一新。

3、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师,上好每一节课

下面,我将本阶段的具体学习作以下简要小结:

一、认识的提高

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长足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教育主管部门探索的永恒主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教师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是关系到教师教书育人质量的大事。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我们教师在思想和业务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我在参加教师继续教育中,特别重视自己师德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作为教师的核心素质来提高。在培训中,真正做到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两手抓、两手硬,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在培训过程中,感触最深的部分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第一个关键节点,框架问题修改是研修重点和关键,可以说不完成框架问题的修改,其他方面的修改,也会受到影响。为了不使框架问题修改影响其他,我在学习时对问题修改时间段做了特别处理.首先时间保证;其次,我采取“稳扎稳打”,让作品修改内容化整为零,为了加强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我共享了其他学员的作品,互相交流,一起研讨,使框架问题的修改在下一模块学习开始之前及时完成。

对此,能够完成,我对线面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信心。

二、具体收获

终身教育论文范文篇7

年社区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的两大功能,确立“人文化、数字化、多元化、优质化”社区教育发展目标,把握“丰富内涵,创新载体、提升层次,打造品牌”社区教育发展主线,努力构建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型社区教育体系,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为打造“三大中心”,构建和谐发挥应有作用。

二、主要工作

(一)抓宣传工作,夯实社区教育宣传平台建设

1、拓展社区教育网功能。依托区社区教育网,进一步做好社会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区社区教育网新开辟培训机构栏目,使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成为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进一步及时更新社区教育网各大栏目的信息内容,及时增添“网上课堂”的学习内容,把社区教育的新理论、市民普遍关心的新政策以及其他各类知识放在网上,特别要把市民喜闻乐见的生活常识放在网上,供市民随时点播学习,使其成为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进一步拓展区社区教育网宣传功能,广泛宣传开展社区教育的积极意义,宣传社区教育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丰硕成果,引导市民重视学习,使学习成为单位和个人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

2、办好两月一期的社区教育报。对现有社区教育报进行改版,在原有版面基础上,增加市民生活常识新版面,同时每期有选择地介绍我区办学较规范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确保各类信息实效性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报的信息量和发行量,增加报纸可读性,吸引更多人关注社区教育报,让社区教育报成为对普通市民进行普及社区教育常识、推广社区教育好的做法的又一个有效窗口。

3、编印社区教育论文集、学习型组织风采集等书刊。鼓励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联络员、社区教育专职干部、社区教育兼职辅导员、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在推进社区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认真撰写社区教育论文,在此基础上,开展年社区教育论文评比活动,并完成年社区教育论文集编写。回顾我区六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历程,总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经验,完成全区首本学习型组织风采集编写。

4、做好社区教育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我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典型及经验,提高市民对我区社区教育的知晓率、认同率和参与率。积极参加全国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第六届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和全市第四届终身学习宣传周活动等,进一步扩大我区社区教育的影响力。

(二)抓基础工作,夯实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1、改善三级社区教育基地办学条件。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区社区学院办学条件。鼓励和支持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筹措经费,用于添置多媒体、计算机等先进教学设备和图书阅览室,切实改善本单位职工的学习硬件环境,以及7所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72所市民学校的办学条件。

2、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分别对社区教育专职干部(含社区教育社会工作者)、社区教育兼职辅导员、社区教育志愿者开展三期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社会工作知识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组织社区教育专职干部和社区教育工作者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开阔工作视野。根据《区社区教育兼职辅导员队伍管理办法》,调整部分社区教育兼职辅导员,进一步规范、提升社区教育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吸收有能之人、有志之士,不断壮大“区社区教育师资库”和社区教育志愿者的数量和质量。对社区教育信息员开展两期业务培训,提高他们采集新闻的能力。

3、做好社区教育教科研工作。积极发挥教育科研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的先导作用,针对我区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努力探索社区教育的发展规律,以解决社区教育发展的难题与瓶颈。积极选送社区教育教科研成果,参加省市教科研成果评比,加大教育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力度。

4、完善社区教育评价、督导机制。完善街道社区教育评估指标、学习型组织评估指标等评价机制,正式实施区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和街道教育助理社区教育工作年度目标管理制度。加强对街道、社区的教育培训档案“数字化”工作指导,做到教育培训档案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行全区各类教育资源无偿或低偿向市民开放,促进公共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抓载体创新,夯实社区教育内涵提升工作

1、继续抓好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在全区开展学习型城区创建活动的决定》文件精神,继续精心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同时积极创建、培育学习型团队,丰富学习型城区创建内涵底蕴。

2、推出“社区大课堂”新的教育载体。教育局和宁波晚报合作共同推出“社区大课堂”新的公益性教育载体,“社区大课堂”将从广大市民的实际生活需求出发,开设居家装修篇之“专家教你识别装潢材料”,夏日清凉篇之“简单甜品制作和饮料制作”,色彩展示篇之“教你化妆、服饰搭配”,传统艺术篇之“扎彩灯、做风筝、剪窗花”等一系列生活课程,满足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学习需求。同时还将继续充分发挥区社教委各成员单位积极性,通过“学习共享、活动联搞、培训合办”等方式,完善“区假日教育培训超市”活动载体,供市民自主选择学习,为居民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提供方便。

3、抓好街居特色创建工作。积极发挥街道开展社区教育的自主性,以点带面,引导社区立足实际,从社区居民关注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入手,培育具有本社区特色的优质社区教育品牌,逐步形成“一街数特、一社一品”社区教育发展格局,今年争创1-2个市级首批社区教育示范街道。

4、开发社区教育新课程或新培训项目。根据我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秉承“源自社区、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理念,借用项目管理思路,调动各方面力量,逐步进行适合我区社区建设的本土化、特色化、人文化的区域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形成3-4门社区教育新课程或新培训项目。

(四)抓教育培训,夯实市民终身学习网络建设工作

1、大力发展0-3岁的早期教育。加强区早教实验中心和区早教指导中心建设,定期开展早教工作交流活动,加强早教师资建设,为创建特色型早教指导站奠定基础。教育局、计生局、妇联等部门要共同探索社区—家庭—幼儿园相互协作的早期教育基本模式,举办第三个早教宣传周活动,确保常住人口中50%以上的0—3岁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员每年能接受4次以上的早期教育指导。办好《启程报》,新增社区早期教育指导站1—2个。继续办好“胎儿大学”。

2、大力发展青少年校外教育。立足构筑“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教育体系,教育局、科技局、团区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要积极寻求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点,大力发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抓住“奥运”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文明”、“奥运”为主题开展暑期青少年社区教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实践机会。加强对“四点钟学校”的服务与指导,编制区“四点钟学校”标准化工作方案,逐步提升“四点钟学校”规范性、科学性,实现“四点钟学校”在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拓展、延伸和弥补功能。

3、大力推进成人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积极发挥行业培训、部门培训、区社区学院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标,加快引进开发新的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项目,为各类群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创造条件。依托发改局、民政局、区人事局、区贸易局等部门,通过形式多样的职工技能培训、技能大赛等,积极开展本系统、本单位的成人教育。依托区劳动局,强化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拆迁失业人员、企业在职职工的职业技能,深化下岗失业人员的“ABCD”分级就业管理机制。依托“1772”三级社区教育阵地,广泛开展各类成人教育,特别是社区学院要在巩固发展原有计算机三级培训、会计电算化培训、学历教育等强势成人培训项目基础上,开发计算机模块培训、安全培训等新的培训项目。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成人培训学校做大、做强,建立健全办学质量保证体系,提升培训机构的水平和质量,努力满足全区紧缺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需求。鼓励企业建立培训基地,在全区逐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运行规范、成效优良的成人培训中心。

终身教育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医学职业教育教育改革教学质量

面对21世纪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的挑战,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应转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育思想以及过分专业化、单一模式化的观念,在注重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等符合现代社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总体要求,构建起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能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及综合提高的,开放式、多样化的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模式。

一、加强基础教育。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医技人才,强调实用性,但如因此而忽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片面强调实用性,则不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科技日益发展的21世纪,个人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点在中等医学职业教育中普遍认识不足。在国内的中等医学教育中,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数、理、化、语文等基础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基础文化教育环节十分薄弱。特别是近两年来,由于过于强调实践教学,各专业的实习时间大大增加,而基础文化课时则一减再减。基础课程本身就具有系统性,在系统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及自身素质的提高,这对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科学文化教育的不足,会对学生的理解、分析、思考及判断能力产生影响,妨碍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另外,由于医学科学的高速发展,每个医学生毕业后仍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唯有这样才能适当不断发展的社会卫生事业的要求,而这需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自主学习能力是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一个人一生不断发展的基本能力。但由于基础知识教育的不足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中职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有限。因此,从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中等医学教育应体现终身教育观念,不仅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还需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基础文化教育。

二、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从课程体系和结构上看,现有的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缺乏专业结构层次特点,在课程安排上追求专业化、基础化,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占主导地位,学生基本上是知识被动接受者,其动手能力、创造性较差。面对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要求,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围绕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当今课程改革的趋势为:加强综合教育并与劳动结合,对个体的全面发展目标不仅是重视名次发展,还重视情感、意志、思想道德的发展;课程内容日趋合理,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中等医学教育改革也应朝着综合、多样化方向发展。社会的发展要求中等医学教育应造就医德高尚、知识面广、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医疗保健、预防医学人才和具有全面思维能力的医生。因此,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应注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以及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趋势,围绕面对21世纪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首先,应抛弃那种过分基础化和专业化的倾向,取消那些知识已老化的课程,不断增添具有新知识的课程。其次,在课程设置中尽可能打破学科间界限,加强教学内容的渗透性和融洽性。再次,应遵循认知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学科间的有序性和连贯性。基础学科是专业的基础,改革基础学科如不断加强优化组合,势必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因此,优化基础学科应从系统、科学、整体的观点出发,加强学科间的广泛联系,删去那些重复、繁杂的内容,增强实用性内容,改革前后课程分离、基础与临床脱节的课程结构,应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社会。最后,应增设人文学科和文献检索等内容,以培养学生从事社会活动、处理人际关系、卫生宣传教育等能力。

三、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1世纪的人才规格,要求必须确立新形势的培养目标,而要达到新的培养目标则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调乏味,只片面强调知识传承,教师只起知识传导的作用,没能起到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作用,也不太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只是被动地接受,很少有人去主动研究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材料和书籍,自学能力也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差。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中等医学教育进行系统改革、整体优化,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是今后中等医学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为此,应提倡创造性教学,即应废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采取启发式、探索式等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创造力放在首位。教师要做到创造性地教学,首先,在知识的传授上,应加深面向过程,即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其产生的基础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等。教师引导学生以面向过程作为学习重心,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创造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必然能使学生获得一种创造精神,有效地促进智力的发展。其次,在教学上,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应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影响,以唤醒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并针对学生间的差别开展多侧面、多层次的诱导,以满足不同的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再次,形象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教师应善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善于选择带有情绪色彩的教材,避免公式化地表达自己的判断等。最后,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素质和水平,开展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有效训练。

四、加强毕业后的教育,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高科技时代的发展,对传统的医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从学校教育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会变得陈旧,以致越来越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继续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日益突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个人的发展历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加强毕业后教育和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多渠道地建立培训基地,采取灵活多样方式,可脱产进修,也可在职培训,时间可长可短。在培训内容上应强调学以致用,讲求实效,根据培训对象的需要、培训目的以及学习基础,设计各种各样的“搭桥”课程,在课程组织上可根据内容及其他因素采取小讲座、讨论、案例分析、求教与实习等多种形式。另外,培训者在培训中应针对地区实际,提出切合本地需求的操作,按照人才需求来进行设计、安排课程并组织教学,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学习,并与工作实践相衔接,使被培训者能够结合本职工作,对培训的目的、意义和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并能转化为工作、学习中的自觉行动。通过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上的再教育、技术上的再提高、能力上的再培养,是加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中等医学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遵循医学教育理论,以创新提升实践,以实践取得突破,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观、可持续发展观、终身教育观等关键问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便使中等医学职业教育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永松,吕世亭。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课程的改革研究报告[J]。医学教育,2000,(5)。

终身教育论文范文篇9

一、取得的工作成绩

(一)综合楼的扫尾工程通过校领导的积极努力、协调、完善了相关手续,于3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教师职工已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办公。

(二)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1、干训处: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宣传十七大精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把“解放思想”、“构建和谐新景谷”等思想贯彻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不断更新完善教学专题,使各位教员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不断增强。

(2)深入农村进行调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干训处抽调6名教员于4月1日——6日在永平上迁毛参加烤烟移栽实践活动,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打成一片,了解了农民的辛苦和艰辛,体验老百姓的生活,了解到老百姓的疾苦,感受劳动的光荣。也得到了在办公室了解不到的东西。通过基层实践学习积累了很多材料,教员在撰写调研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和论文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也锻炼了意志。

(3)为满足培训需要,学校抽调两名教师到西双版纳参加全省安全生产教师资质培训、抽调一名教师到省委党校培训一个月。通过培训系统的学习了专业知识,开拓视野,增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4)完成了干部理论培训工作

①抽调2名教员参加县宣讲团,到全县各机关、单位宣讲我县十一次党代第二次会议精神,共完成了17场2050人次参加培训;

(2)积极完成县委交给的宣讲建国61周年成就及六个“为什么”的宣讲任务,干训处的所有教员参加了县委组织的宣讲团,深入到全县各乡镇、县属各部委办局、企事业单位、省市、住景谷等105个单位进行宣讲,共宣讲38场2465名党员干部职工及离退休老同志参加了培训。由于县上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各位教员的积极准备,今年的宣讲很成功,取得明显的成效。

(5)加强学历班的教学管理,处理好干训处的日常事务。

现在就读的有5个班,共166人,其中两个本科班共61人,三个大专班共105人,一个大专班于今年7月毕业,共19人;一个本科班于12月毕业,共44人。目前,在校学员虽然不多,但是为了搞好学历班的扫尾工作,坚持“从严办学、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健全管理制度,使教师教学管理有章可循,保证了学历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师训处工作:

(1)提高培训者政治思想素质

全面参与多种政治学习活动,全员参与学校组织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个人认真研读、学习相关资料,书写心得体会,查找存在问题,分析研究整改,形成客观性、规律性、全面性、整体性、和谐性、可持续发展思想。

(2)提高培训者业务素质

①于3月,选派两名教师到昆明参加新一轮“继教”骨干者培训。

②于6月,选派一名教师到普洱市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3)自主研修,内强素质。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高标准,严要求,形成学习型培训团队。坚持自主研修,网上学习交流,制作课件,书写培训讲议,撰写教育论文等。

(4)切实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

①于2月组织初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五个班,共161人。

②于2月组织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三个科目共330

人,其中《新世纪教师素养》科目培训66人;《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对策》科目培训208人;《教师职业与发展》科目培训56人。

③于5月组织到各乡校进行小学教师骨干培训三(语文)、四

(数学)期实践考核和课堂实录工作,培训对象120人。

④于1至2月,开展学历提高教育,组织考前辅导和论文指导。小学教育本科班一个8人,指导、修改、完善、提交本科班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报告76篇。小学教育专科班两个,15人,指导、修改、完善、提交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报告30篇。法学专科班一个,28人。“一村一”大学生两个班共78人。

⑤于8月,组织开展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4个班次,共培训教师112人;组织开展“履职晋级”培训1个科目,培训教师485人。

⑥于8月至11月,组织开展“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⑥教师培训”1个班,共100人。

3、医训处工作:

为社区居民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进行健康常识宣传,未发生任何医疗事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提高业务技能,今年派出两名医生到玉溪学习,所有医生参加中医院组织的全科医生考试。

4、其它方面:

今年是建国61周年,全国上下以不同方式庆祝祖国61华诞,我校也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参加党校系统61周年论文征集活动中,我校教师撰写的《新时期加强党员自身修养的思考》获三等奖,参加的文艺汇演获优秀奖。

二、学校存在的问题

1、综合办公楼欠工程教48万元。

2、老教学楼因缺乏拆除资金尚未拆除。

3、学员食堂、公共厕所、活动场地等需要重建。

4、四校整合后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

5、教师学科设置配备不合理,专业技术职称职数太少。

6、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调整提高教师素质的培训费用紧缺,外出学习机会没有。

7、班子成员未备齐,需尽快配齐。

三、2010年工作要点

1、干训处:

(1)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严格按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开展好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认真完成各阶段的各项任务。

(2)坚持在县委的直接领导下,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精心组织举办好干部培训和公务员培训班;积极配合好县委,完成2010年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的任务。坚持探索主体班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协助学校完成2010年村干部培训任务。

(3)继续坚持从严管理,确保质量,搞好在校3个班的学历教育。努力搞好级经济管理大专班的毕业论文辅导、组织好答辩工作和加强其它班级的教学管理工作;加强跟班辅导和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员的考核,规范有关程序和常规管理。

终身教育论文范文篇10

以美育为先导

凭着对素质教育的全面理解及他个人的良好专业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他把美育摆在了首位,并始终围绕“美”大做文章,形成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成功典范,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参观刘老师的美术活动室、工作间以及学校宣传栏、校园文化等,无不发现处处洋溢着美。环境是无形的教师,为了做好环境育人,他可操了不少的心。记得他上《花瓶设计》一课时,为了搞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他竟花了好几天时间亲自画了20多张大范图挂在教室四周,渲染气氛,供学生欣赏,使学生上课就像走进了艺术殿堂;还记得他上《探索水墨的世界》一课时,为了准备不同的工具材料,刘老师竟跑偏了邻近几个镇区。有人说,“上一节美术课用的着这样吗?”可在他眼里却认为“教育观念是教师教学之首要,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和发展。”几年来,刘老师自行设计制作的教具范图近200件,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市教育局教研室决定让刘老师承担“全市美术创新教育现场观摩活动”公开课,向全市宣传其成功教学经验,导向教学,反响热烈,在全市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其教学事迹先后在《河南日报》、《常平报》登载。

给学生发展自我的舞台:刘老师曾参加过“百千万工程镇级百位名师培训”两年,也参加过“国家新课程标准省级培训”等,教学观念新,课改主动坚决。为了实施“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实践转变,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为了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发展和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付出了不少心血和汗水。刘老师每天上完课后,均要拿出一小时来辅导学生画画,每天如此,年年不变,他已奉献了无数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99年他辅导的学生作品在“全国首届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交流会”上,便代表河南市和河南省在新疆参展并以获得一等奖2幅、二等奖2幅、三等奖3幅的好成绩荣获指导教师一等奖;在“中南六省(区)第十届美术教育交流会”上,学生美术作品又获得一等奖3幅、二等奖3幅、三等奖4幅的好成绩,刘老师再次荣获指导教师一等奖;此外在“2001年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绘画作品比赛”、“2000年省第二届青少年美术作品设计比赛”、“省青少年科学幻想绘画比赛”、“2001年第十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河南省宣传画比赛”、“99年河南省儿童画作品展评”、“市迎香港、澳门回归,建党八十周年,保护环境、创建美丽校园,珍爱生命、远离……”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中均获得良好佳绩。学生们体验到了成功感,在活动中充分发展了自己的才能。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一次次教学,一次次活动,刘老师都紧密围绕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来展开。到自然中体验美,到生活中感受美。在他的感化下,校园里总是有学生拿着画板画凳去写生画画,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节假日他也经常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写生,体验地方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艺术素养和正确的审美观,受到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以科研促教学

马亚茹老师勤于钻研,善于学习,理论水平较高。他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儿童绘画心理学、美学、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中外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等书籍。他在教学实践之余,撰写了许多教育教学论文,短短几年中就有获奖论文部级2篇,省级2篇,市级6篇,科研成果4项,其中新课改教育论文还发表于《河南教研》等刊物,其它教育教学文章达数百篇。他现为河南市教育科研课题组副组长,市学科带头人,他已逐渐从一名普通的教师转变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识:科研意识是其教学改革成功之道,敢想敢做是其一贯作风。在教学实践中,传统教学一直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为了寻找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主动展开探索和研究。他搞了三年的实验班,作了大量的教学调查,并拜访了许多专家和教师,终于他主持研究的《美术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向市申报并正式立项,他立马组织美术科教师全面展开研究。为了这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学校门卫常说:“我几乎每晚都要等刘老师走才能锁门。”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来其课题研究的科研成果便荣获“河南省第十一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黄华奖”二等奖和“河南市第五届普通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的好成绩。其中他研究提出的“美术自主探究训练模式”教学,在实践中起到重大的作用,它的实施完全扭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使学生能真正体现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美术教学中独树一帜。此外,他还主持参与了两项省子课题研究和一项市子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也分别荣获省二等奖和市一等奖。

具有过硬的教学能力:有了系统的科学研究和丰富的理论指导,他在教学上如鱼得水,大胆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其教学生动活泼,别具一格。马亚茹老师在全市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就曾获过一等奖,自身素质良好,在参加全市青年美术教师优质课竞赛中,他以娴熟的教学技能和独到的软件开发能力,从镇到片再到市,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获得全市第二名,他研究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参加过省级交流。刘老师中师毕业,在河南教育学院修完大专,在河南教育学院修完本科,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几年来他所辅导的学生美术作品近万幅,作品源于生活、童真童趣、色彩艳丽、风格独特,在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竞赛中便有50人次获国家奖励、18人次获省级奖励、60多人次获市级奖励、镇级竞赛获奖无数,出版作品集《艺萃》,刊登作品30多副于各级各类刊物。其刘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便有部级3项,省级奖1项,市级奖6项,镇级奖5项。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与他获得的成绩是分不开的。

具有敏锐的教育观念:刘老师今年才29岁,年轻灵活,思维敏锐,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把握新的教育动向和教育理念。国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实施中,他勇当先锋,主动承担一年级的新课程,在教学中认真探索改革。他一有新的教育感受便写成文章与同行商讨,在新课程实施中他撰写了《谈新课改环境下美术创造性活动的开展》一文并在《河南教研》发表,阐述了时下美术活动的开展情况,受到同行赞许。辅导学生创作出的好作品也相继在《中国中小学美术》、《少先队》、《第二课堂》、《小艺术家》、《河南教研》、镇报校刊等刊登发表,便于相互交流。他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美术教育特色。

具有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刘老师出身农村,为人诚恳,他纯朴、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深受同行们的称赞和领导的高度评价。他一直认为美术艺术教育在小学的重要作用,他从没放弃,从没失去信心。在工作上雷厉风行,兢兢业业,一边认真抓好教学,一边组织落实工作,一边探索教育科研。担任学校艺术科科组长期间,他积极组织教学教研和学科竞赛,使学校艺术教学工作有条不紊;他还担任了市美术教研会理事,负责市美术教育科研相关组织工作;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协助镇科教办组织落实美术教学工作。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刘老师还要兼职这么多事情,难怪值勤教师会这么说:“有一次我半夜去巡校,发现艺术科组办公室还亮着灯,以为他们粗心,当我去关灯时,竟发现刘老师还在那工作,这心里不知道是惊吓还是惊奇。”是这样,刘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他的事迹曾在报纸上登载,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一个美术教师能这么快评为“河南市优秀教师”也就不足为奇。

以师德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