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意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5:33:32

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意识范文篇1

1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的关系

高校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培养终身体育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重要的一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最后一站。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是实施终身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终身体育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作用和长远效益。高校是培养学生实现终身体育观念的主要场所,必须要接受教育,终身体育的内涵是终身教育,其中包括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体育贯穿了人的一生。我们提及的终生体育思想是从人的一生角度来对体育问题的理性认识,它的出发点是以人为主,并从探讨人、体育、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塑造全面发展的群体。高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在当代体育发展的道路上指明方向,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中培养终身健身者,要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成为德、才兼备,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

2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仅依赖于有关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依赖对体育实践的情感体验,反复实践的过程是对情感的体验和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当感性认识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理性认识时,体育价值观念良好的形成时,就会发生质的飞跃。由于体育课具有灵活生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所以学生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并通过体育教学将其积极的延伸到体育课外活动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实践活动的情感体验的培养。因此,体育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其独特的作用。

3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公民体质逐年呈现下滑趋势,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众多原因中最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健康与体育意识淡漠。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培养这些人才健康体魄的关键环节。现阶段高校体育对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还不到位,也正好表明了现今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所以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他们能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深化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

4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传播途径

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学习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完成。要在高校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体育锻炼意识,应充分利用高校一切可利用资源,通过资源的利用宣传来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的了解,进而来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从而调动并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热情。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定期举办各种体育知识的讲座,通过体育知识讲座宣传体育理论知识,并通过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与其结合,同时配合各种竞赛活动提高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进而扩大学校体育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5培养兴趣和爱好

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从教育引导入手,要逐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逐步激发学生体育需要,并传播终身享用的体育保健知识与锻炼方法。我们只有充分地把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有效地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逐步形成体育意识和终身锻炼的能力。

自觉性和主动性是学生学习时的主要动机,我们在这一方面需要从教材、教法、教师这三个方面着手来解决。教材我们要选择内容丰富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教法要求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借助各种辅助设施来完成,而教师就是要通过选用优质的教材,并有效地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练习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体育项目产生了兴趣后,才能逐渐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我们就是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逐步运动起来,否则没有了兴趣爱好也就没有了锻炼,就谈不上让他们掌握各项运动技能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按照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完成体育课的选课,在兴趣的趋势下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锻炼的积极性。我们之所以动用一切可运用的教学及教学辅助手段就是为了将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能够持之以恒的保留,使其最终达到锻炼的作用与效果,并形成稳固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6培养自我锻炼能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也是当今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应注意将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讲解运动技能外,还要积极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识能力,使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及作用。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在独立锻炼过程中自觉性,对练习的次数、时间、强度、动作的自我调控能力,达到主动锻炼的意识得到体现,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7提高课外体育锻炼的能力

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场地,是实现体育锻炼的基本保证。所以学校要尽可能地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同时提供必要的体育器材,并配备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大学生自我运动能力比较强,课余活动时间较多,容易产生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学校可以建设各运动项目的俱乐部、社团、代表队,通过各种组织来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比赛和体育课余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来营造积极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体育兴趣,并将其激发出来,最终达到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课外体育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参与并组织不同内容,并且形式各异。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有所体现并可以独立探索,丰富发展并检验自身的参与能力,有效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终身体育意识范文篇2

一、营造教学轻松氛围

快乐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其心智未完全成熟,因此情绪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故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应面带微笑,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消除学生心理的恐慌及紧张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这样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便可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学生也因教师温和的态度从而提升体育学习兴趣,逐渐在内心中形成轻松愉悦的学习意识。同时教师还可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体育课堂中,使学生进行自主发挥,并锻炼学生的组织及管理能力,这样可使学生兴趣爱好得到充分体现,实现教学良好氛围建设。

二、增强学生的成功乐趣性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一项简单任务的成功都会使得其发自内心的快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并在学生成功后,予以正面积极的表扬,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更加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增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教师在具体体育项目教学时,可适当采用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全力以赴,在竞赛过程中还可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使学生更加重视团队合作,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三、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

终身体育意识范文篇3

终身体育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都要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与指导。终身体育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人体活动规律要求身体锻炼必须持之以恒才能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终身体育的含义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结束,一生中学习和参加身体锻炼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真正成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以体育的系统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考体育活动的实践过程。[1]

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作用

2.1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的大脑与肌肉的信息是双向传导的,神经兴奋可以从大脑传到肌肉,也可以从肌肉传到大脑,肌肉活动积极,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多,大脑的兴奋水平就高,情绪就会高涨。反之,肌肉愈放松,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少,大脑的兴奋性就降低,情绪就不会高涨,所以采用合适的体育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2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健康是体育的目标,体育是促进健康的最佳途径,人体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效率取决于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及相互协调,人体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运动对身体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现代科学证明,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这种适应能力。终身体育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强身、健心、益智、逸情与延年益寿。国民的健康是民族素质最基本、最具体的表现。终身健康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在生命的每一段旅程中,我们每一个人对健康都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2]

2.3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增强学生体质,而每周有限的体育课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以及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日积月累,才能够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完善人体的形态结构,达到强身键体的目的。在高校教学中只有培养好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才能达到体育教学最终的目的。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学生在学校阶段进行锻炼,而且是步入社会后,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都能自觉独立地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3]

3.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

3.2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

学校体育教学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这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我体育意识,就是从自身需要出发,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认识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特征、运动技术和与他人的联系。总之,自我体育意识就是对于自己身心状态的认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习,就是一种有明确目的,存在种种困难和障碍,需要意志参与的行动,因此教师应提高学生的认识,以指导其意识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支持他们的积极认识,这样可使意识对学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意识培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学生要自觉地去克服困难。意识培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强烈的自我命令、自我动员的过程。所以,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培养自我能力的前提。

3.2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体育课程与专业课无关,所以不重视体育,忽略了体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甚至出现厌学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用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改变学生对体育的错误认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行动和未来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3.3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的德、智、体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环节。[6]要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内容多样化的体育运动,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习惯。

营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突破传统思维创造新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才会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学会发现式的试探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认识问题情境或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考虑,从而产生不同的方法,利用方法的多样性,更好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4.结论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校体育长远效益的追求。也就是说不仅要把握学生在校期间的有利时机,锻炼学生的身体,更应充分利用在校的宝贵时间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学生毕业就业后,离开了教师,能否继续经常进行有益的体育活动,虽然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但其中自身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与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5.建议

体育课堂教学应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为主;课外体育活动应以学生的身体锻炼为主。两者既有侧重,又有机结合。在终身体育及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体育教师在终身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应成为终身体育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者和指导者,要努力做到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和顺畅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终身体育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保证终身体育在学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吴兆祥.现代学校体育科学[M].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56-60.

[2]成明祥.保健体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44-46.

[3]刘采豫,刘光荣.关于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16-18.

终身体育意识范文篇4

关键词:兴趣;自我锻炼;终身体育意识

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确,有了健康的身体,无病无痛,精神饱满,人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那么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外,同时也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因为只有健壮的身体才能使学生精力充沛,更好地完成学业。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锻炼的思想呢?我从以下几个观点加以研究。

一、教师的素质要求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教师广博的兴趣和才能会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困惑,得到学生的喜欢,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的兴趣和爱好,同样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活跃运动氛围,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示范优美的投篮动作,会调动学生模仿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在练习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和掌握程度,端正学生锻炼的态度、对锻炼成绩做出准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锻炼效果,易调动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培养运动兴趣,养成锻炼习惯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教学的新理念。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得到快乐,在运动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更大的乐趣和满足感,这需要体育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多安排一些比赛活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潜力,活跃氛围,充分展示学生运动天赋,这样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以后更会积极快乐地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将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主的锻炼习惯。只有对体育感兴趣,学生才会学习体育和进行体育锻炼。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例如自由活动时间增设学生喜欢的乒乓球、羽毛球或篮球,在学生参加这些项目活动中,不断体会到技能进步带来的快乐,同时增强体质,从而提高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而形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够将所学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例如,教师讲解要领和示范动作后,要求学生独立模仿动作,对于体质差或者不协调的学生给予帮助和保护,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指导和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在教学中实施自主锻炼也可以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允许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锻炼方法,教师给予技术指导,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活动,自己去锻炼,教会其如何更好地去活动,如何更好地去锻炼,加深其知识、技术的理解与感受。这样更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只有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才能有志气,有恒心坚持自主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的锻炼习惯。

四、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愉悦身心的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内容的补充和延续,它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它有强烈的教育性、自愿性和多样性以及丰富多彩的趣味性。课外活动中,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内容有早操、课间操,有些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否参加,比如课后的体育活动。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内容要开展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组织要灵活,不拘一格,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形式,愉悦健身,从而学生既可以自愿选择,又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从事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有利于排除思想杂念,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充实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保持热情乐观、精力充沛,使学习和生活充满生机。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校体育课程安排有限,所以只有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起到关键作用,体育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的健康状况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着,体质有强有弱,只有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拥有结实健康的体魄。体育属于文化范畴,体育运动属于高尚的文化活动之一,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不仅能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这就需要我们提倡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满足精神需求的目的。总之,培养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可以让学生认识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价值,生活当中不可缺少体育,体育让学生身心愉悦,其乐无穷。所以,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很重要。

参考文献:

[1]梁道松.体育与健康[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终身体育意识范文篇5

【关键词】中学体育;终身体育意识;意义;培养方法

中学体育教学中落实终身体育意识,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体育教育的重要使命。体育教育的这种改革,能够保障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更利于学生体制素养和心智的健全发展,也是中学体育教育创新发展的保障。因此,落实终身体育意识必须要落实在中学体育实践过程中。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

1.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据调查显示,目前的学生的健康状况普遍不是很理想,学生的体制情况明显不如从前。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多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学生生活中对现代工具依赖性很大,这样,在生活中就缺乏锻炼体质的机会,这就导致学生整体体能状况不理想,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要解决这种问题,必须要能够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体质状况才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学生的的健康成长和有效发展才有保障。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中学体育教育发展的保障。传统的体育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播,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不高,体育教育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目标也很难实现。传统的体育教育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是需要改革的。而在体育教育中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能够从心理层面引导学生发生改变,使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参与的自觉性,体育教育的成效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方法

1.加大宣传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在体育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能够加强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对体育的功能有充分的认识,通过这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运动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发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习惯。2.加强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在体育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形成运动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工作:做好体育运动的方法的引导教育。要引导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必须要能够先引导学生正确的运动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运动的效果。如果不重视科学运动方式的教育,学生没有掌握正确运动的方法,这样不仅不能达到运动的效果,学生甚至还可能会因为运动而受到伤害。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方式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教师要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并能够根据教育学的需要和情况,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督促鼓励学生坚持按照运动计划进行体育锻炼,能够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长期以往,学生会感到运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样,学生的良好的运动锻炼的习惯也能够得到培养。3.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体育设施建设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基础,体育设施质量优劣,品种是否丰富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工作,能够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运动需求。良好的体育设置能够为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不同的运动设施能够使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参与体育锻炼,良好的体育设施才能保障运动的质量,促进学生之间实现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对于强健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发挥教师教育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多是非常尊敬自己的教师的,他们喜欢模仿教师,因此,教师的表现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体育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形象,能够通过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有效引导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安排设计教育内容,要规范准确地进行示范动作,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方法的指导。不仅如此,教师更需要根据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需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教师是要规范每一节课的教育内容,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体验到运动成功的快乐。教师要能够通过引导使学生能够对终身体育进行正确的理解,并潜移默化地用这种教育理念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5.完善考核评价方式。体育教育考核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考核促进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考核指导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实践,进一步改善体育实践活动。因此,体育考核的重要性很大。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离不开完善的考核方式。完善体育考核方式,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方面的考核,还需要关注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关注学生个的运动参与情况,能够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努力程度及进步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考核。通过考核要能够帮助后进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达到一种激励后进生的效果,同时还需要使学优生看到自己的成就,激发学优生进一步发展的热情,要通过考核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从而培养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的持久热情。

参考文献:

[1]陈根苗.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5(09).

[2]洪旭.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4(16).

终身体育意识范文篇6

1.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强调四步曲

学生真正的练习从开始到准备、从整队到编队、从讲解到示范、从学习到复习,整个过程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教师本身陷入规定的教学模式之中。课上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学生也无法提起兴趣来,造成学生现在出现喜爱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局面。

2.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陈旧落后

在学科中心论的影响下,体育课必然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置于“被管理、被训练”的被动地位。考虑传统教法多,考虑学生主体活动中的方法少,强调程式化、成人化、专业化、训练化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体育课厌学情绪,使学生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的发展都受到限制。

3.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采用“填鸭式”

教师讲解、示范成为体育教学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教师讲解与示范反反复复,学生机械地按教师的要求练习,学生智力得不到开发,思维受到限制,心理受到压抑,创造力更是丧失殆尽。

4.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

传统体育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与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提高全面素质是相悖的。

二、现代体育教学要引进激励机制

体育教学模式即:“体现一定体育教学思想,并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的活动策略或简化的操作模型。”

1.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要彻底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不良局面,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近年来“音乐舞蹈进课堂”、“快乐式教学”、“能动式教学”、“成功式教学”、“发现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展被新教学方式所代替。

2.体育教学要把快乐还给学生

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活动气氛热烈、兴趣浓厚、自主性较强,教学要充分体现体育课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方法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3.体育课教学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就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好体育,有了爱好就能培养学生运动的特长,有了爱好与特长就能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真正使学校体育起到“终身体育”的作用。即:学校体育教学、兴趣、爱好、特长、(爱好+特长)、习惯、终身体育。

4.体育教师“有为才有位”

不吸引学生难以有作为,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全面增强学生体质,要加强学生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我们体育教学过程最终所追求的。

三、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势在必行

1.学校体育必须强调育人育体

学校体育必须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即:以健康为核心;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强调通过学生自己身体练习来完成;教学过程力求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情换情,以情育情,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每节体育课都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

2.创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发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模式,。其方式很多,无论是“动作教育”模式、还是“快乐体育”模式、“体适能”教学模式,都非常重视体育教学中的认知学习,并根据体育学习的学习动机、思维和人际交往的特点设计、实施教学过程,使体育学习的认知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情感体验、人际交往特点有机结合来优化教学过程。

同时,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合理借鉴国内外体育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将会对我们改造和完善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3.将无趣的运动项目变为有趣的体育活动

中长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体育项目,可调查表明在体育的延伸中参加长跑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是多数,只要采用适应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丰富多彩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懂得学习锻炼的目的、掌握动作的基本方法,使枯燥无味的运动变为有趣活动,这样学生都会乐意参加练习。

4.优化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

在教学方法模式的选择中,强调注意学生的情感需求。以学生乐学、自觉、主动为前提,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去实现各项的学习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可设为:总目标: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核心,进行全面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大目标:全面锻炼身体,学习和掌握“三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目标:完成各年级体育教学要求;小目标:完成各年级各类教材要求;具体目标:逐步掌握各年级教学各项技术要领和一定的技能;加强健康卫生知识学习。

体育教学方法(方式、途径、手段)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能否实现各项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考虑多种因素,以期取得最好的效果。

四、体育教学模式将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建立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的需要,从发展的角度看,突破课堂教学模式,也是教学的需要。

我国现有体育教学模式虽然有“发现式教学”、“快乐式教学”、“小集团式教学”、“成功式教学”等模式,发展的趋势由单一性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由“教”为主体向以“学”为主体教学模式、由向着演绎法与归纳法并举的方向教学模式、由向着更加注重概括性和可行性的方向教学模式、由短期行为向终身体育能力的追求方向发展教学模式等,但是我们建立的模式不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终极”模式,它还会并且应该随着我们对素质教育改革理解的深入,不断发展。

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突破教学模式,也是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建模”是为了“无模”就是这个道理。

“建模”表示一种成熟和稳定,“无模”是一种突破和发展。但是大部分体育教学课仍然以教师的权威性传授和发展身体方面的锻炼结合模式为主,这很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著名华人物理学家、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认为,创造是科学最重要的本质,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要从小培养和塑造。

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们应善于总结原有模式的教学经验,勇于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建立适合素质教育体系的教学样式。使我们体育教学的发展能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董晓春,王有庆,阎厚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教学新模式[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2).

终身体育意识范文篇7

关键词:体育强国;终身体育意识;阳光体育;运动

初中体育教育中,教师要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提升融入到实际的体育教学实践中,运动生理学曾对人体活动的基本规律进行过深入研究——坚持不懈地进行有序的体育运动方可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职责,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加强体育锻炼。初中校园的终身体育教育就是为响应阳光体育的号召,逐步开展并逐渐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投身体育锻炼的运动习惯,灌输给学生持之以恒的思想,让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能力得以提高。

一、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加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转变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要自上而下全面落实,首先要让学校领导接受并且认可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对学校领导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讲解,使领导对终身体育教育有深刻的认知,在校领导充分认可的前提下,任职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将大大提高,有利于终身体育教学的开展。其次,授课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随着社会的需求不断转变,传道、授业、解惑乃师之重任也,初中体育教师不仅是直接面对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技巧,更是启发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意识的先驱,因此,体育教师应清楚的知道培养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学生在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中逐渐体会终身体育的意义,加深学生对终身体育意识的认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体育素质[1]。

二、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随着新课改在我国初中教育中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上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广阔,自由制定教学内容,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可将学生的个性特点、身体健康情况、个人兴趣方向等进行整合归纳,在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创新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全新的体育教学策略,扩大教材范围,引导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逐步将终身体育意识认知强化,提升身体素养。例如,针对教材中《排球及软式排球》这一内容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为学生安排战术练习,包括传球、垫球和发球等,创建小组比赛的模式,培养初中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比赛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提升体育综合素养,包括力量、灵敏度、耐久力等方面。体育项目种类很多,初中生对于运动的兴趣也随时发生着变化,教师要根据实际的学生状态和兴趣方向,不断变换和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体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培养起终身体育意识。初中体育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进行自己喜欢的运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2]。

三、提升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综合素养

初中体育教学中,需要体育教师具备强大的综合体育教学能力,教师的综合实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能够影响学生对于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兴趣。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在巩固体育理论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创新教学手段,采取合理的表达方式进行体育授课,时刻在体育教学课堂上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综合能力较强,才能将学生吸引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创建起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培养和强化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升体育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教师应充分发挥耐心和责任心,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丰富的体育锻炼教学内容,创建和完善体育教学模式,保证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同时,落实初中体育的教学目标。妥善处理教学任务和学生兴趣之间的矛盾,让学生在锻炼中强化身体素质,对体育锻炼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产生明确的认知,形成规律、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要明确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以为国家未来需要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落实阳光体育的教学目标,强化初中生的体质,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身体基础保障。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强化自身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信念,不断为初中生传递终身体育理念,将终身体育教育渗透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逐步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强化初中体育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沈泉平.浅谈阳光体育背景下高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青少年体育,2017(07):82+108

[2]彭芳,刘勤.阳光体育背景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10):222+148

终身体育意识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体育;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

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性的理论学习的主要场所,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培养健康的身体素质,形成良好的终身锻炼的意识,是体育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高校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进行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和看法。这就给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以后的人生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1.影响高校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主要因素

1.1体育教学趣味性不足。对于体育课的教学来说,是否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对于学生的兴趣有着至为关键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参加体育锻炼的技能培训目的性增强,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因而也能够积极参加体育课,但是如果高校体育教师因此而忽略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只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技术性,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下降。尽管大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课对其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但是缺乏趣味性的体育课仍然难以吸引学生。在当前的高校体育课中,很多体育教师都忽略了趣味性教学,导致体育课请假人数增多,学生对教师安排的体育项目缺乏热情,敷衍的态度较为普遍,这给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2教学项目设置僵化。要想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首先应该采取措施让学生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这样才能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然而当前的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项目的设置上缺乏合理性,体育教学中符合学生锻炼需求的项目较少,很多体育项目的设置已经十分陈旧但是仍然在延续使用,导致体育教学的效率不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程度和课程设置的完整程度都需要提高。例如,很多高校在体育课中都设置了足球、篮球和乒乓球等,这些运动都是比较大众化的运动,除此之外的体育项目少之又少,在体育项目的设置上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个性化需求。课程的设置过于单调,也没有考虑到每个班级和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因此体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降低,更不用说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了。1.3评价机制不够合理。在高校的体育考核制度当中,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性、教学效果等进行评分,但是对于学生的考核形式较为单一。虽然体育课程的设置是由体育教师进行主导的,对教师进行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课程的设置。然而体育课的主体是学生,如果仅仅对教师进行评价,而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是考试这种单一的形式,会使得部分学生有蒙混过关的想法,不利于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评价机制的不合理是阻碍高校体育课发展的一大障碍。1.4理论教学严重不足。从形式上看,体育课的主要活动形式是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提升身体素质,但是要想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仅仅依靠体育项目活动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因此理论的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项目的锻炼,对于理论的学习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实际上理论教学也是体育课的教学环节之一,一个具有良好体育素质的学生不仅要精准掌握体育活动技能,还要有扎实的体育理论基础。

2.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

2.1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趣味性不足的现象,体育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体育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体育课程的趣味性是决定学生对体育项目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对体育锻炼较为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并自己学习相关体育知识,从而自觉树立起终身体育意识,在离开学校之后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要增加体育锻炼的趣味性,可以增设一些新的体育活动项目,如比拼、对抗等,教师也可以针对部分男同学喜欢武术的爱好,适当设置一些武术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对体育课程感兴趣,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魅力,才能积极自觉进行长期锻炼。2.2增加热点体育项目教学。为了使得高校的体育项目的设置更加多元化,可以在现有的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热点体育项目的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咨询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喜欢哪些体育项目,对收到的反馈进行汇总分析,选择一些受到学生喜爱,同时也适于在体育课程中进行教学的项目,丰富教学内容。在增加热点体育项目教学的同时,高校还应该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篮球、足球和乒乓球的课程较为普遍,相关的教学制度也较为健全,因而教学比较轻松,在增添热点体育项目教学之后,高校需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促进体育教师尽快找到一套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坚守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做好新项目的教学工作。2.3重置教学评价机制。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往往以教师作为主要的考核对象,通过考核教师的教学情况,跟踪课堂的教学质量,来规范高校体育教学秩序,矫正高校体育教学进度和内容。这种忽视了教学主体的考核方法,在今后应当进行改进和调整。首先,应当把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纳入到考核范围当中,针对其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和考察。对学生的学习锻炼情况进行监督和分析,确保学生的体育教学课程符合实际。其次,还应当对学生的考评结果进行系统的研究,这样就能够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制定出符合学生习惯和预期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喜欢体育课,并建立起主动学习的兴趣。2.4增加体育理论教学。体育教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主要以动作和形体练习为主,但是,仅仅掌握动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体育运动事实上也是一门关于身体的科学,如何科学有效地规划自己的体力,按照人体机能完成运动任务,这些都在体育理论的内容当中。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重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相结合,学生能够真正明白运动的要领和意义所在,在自行练习的过程中也不容易出错,真正实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不断累积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一整套符合自身的体育理论知识,这样更有助于构建科学的终身体育意识。2.5科学组织体育活动。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还能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升入大学之后认为体育课没什么用了,因而对待体育课的态度也越来越懒散。针对这种情况,高校体育教师需要科学组织体育活动,促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其重要性,强化其对体育课的认知。大学阶段的学生业余生活较为丰富,但是真正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并不多,因此体育教师就需要通过组织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唤醒学生的锻炼意识,增强学生体质,为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和参加其他活动打好基础。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具有对抗性的体育项目,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对羽毛球项目进行锻炼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羽毛球男女混双竞赛,并对学生的动作要领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羽毛球技巧,并通过这样的竞赛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观念。除了羽毛球,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跳绳、马拉松、拔河等体育比赛,这些体育活动不仅具有竞技性,而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养成坚毅的性格,提高自信心,这些对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都是有帮助的。

3.结束语

高校体育与中学阶段的体育课有很大不同,高校的体育课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更多的是促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体育项目的锻炼,向学生渗透终身体育意识,使得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对于高校的体育教师来说,要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制定科学的训练体系,同时加强体育理论的指导,促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王丽娜,亢瑾.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4):205-206.

[2]刘英.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03):46-48.

终身体育意识范文篇9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1前言

终身体育早在20世纪90年代体育改革就已经提出,终身体育突出强调个人一生中参与体育教育或体育活动。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不仅体现着良好的体育锻炼学习习惯,而且对个人健康的体魄也具有积极意义。终身体育意识是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重要前提,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不仅需要有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而且体育教育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校公共体育,作为多数人就业前的最后一堂体育课,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也起着重要的打基础作用,如何更好的发挥高校公共体育课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作用,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2高校公共体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价值

终身体育意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思想和行为作用。终身体育意识不仅是体育思维、体育认识、体育情操的体现,也是展现个人良好体育行为,打牢体育健身基础,增强身心健康的窗口。终身体育意识培养,除个人所接触的体育活动外,体育教育是系统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高校公共体育课,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体育习惯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是高校体育公共课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过程,就是改变不良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体育情操的过程,这是打下坚实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学生所接触的环境除了高校内部教育环境外,也收到社会多元环境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一些负面、消极的内容,对学生不良习惯、负面认识等方面起到了不好的作用。而公共体育能够在培养学生良好健身习惯,以体育所具有的积极健康、拼搏进取、阳光快乐等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以体育意识带动个人的生活认识,增强正能量。二是高校公共体育课对于学生而言,相比中学阶段,更加注重兴趣引导,学生在课程上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课程,课堂教学过程相比中学更有主体性的发挥,满足学生主动学习与自由练习的需要,使学生真正在体育课上形成兴趣带动学习,兴趣引导学习的效果,这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积极帮助。三是高校公共体育课是学生体育技能打基础的关键阶段。高校阶段,学习压力相比高中有所降低,学生的空闲时间也增多,在体育课方面,学生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能够获得一定的体育技能,这是学生今后参与体育活动的技术基础。而课外体育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水平,使学生将课堂学习内容过渡到业余生活中,逐步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强化体育锻炼意识。

3高校公共体育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途径

近年来,高校公共体育课在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教学创新改革,目的是更好的发挥体育功能,使学生通过公共体育课获得必要的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增强体育意识,这是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继续保持体育习惯,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保障。总体来看,高校公共体育课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可以重点通过以下途径实施。一是建立完善体育沟通机制,增强公共体育课衔接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过程是学生体育需求与公共体育课供给的有效衔接过程,衔接效果好,有效供给足,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才更有效果。增强衔接有效性,就需要公共体育课建立与学生的沟通机制,围绕学生需求与公共体育教育目的这一主内容,建立师生体育沟通平台,通过微信、微博、体育班委传递等途径,实现学生体育需求的动态推送,使公共体育课安排实施部门、教师等及时了解学生体育需求,并根据需求,在对接体育教育目的的基础上有效调整体育教学内容、形式等,使公共体育课的供给更加贴近学生需求,在这种体育环境下,学生的体育需求被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体育学习与锻炼积极性就会被激发,这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积极作用。二是丰富公共体育课组织形式,增强公共体育课乐趣。体育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兴趣引导,这就需要增强公共课体育乐趣,对此应该进一步丰富公共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一方面,应该在传统体育教育组织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活动创新,既要注重组织形式的灵活性,也要把握学生接受组织形式的内在需求性,因此在组织形式创新方面,多通过建立讨论与分析、演示与观摩、教学角色互换、游戏等组织形式,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通过丰富活动内容形式,以乐趣带动学生进入体育角色,逐步培养体育意识。另一方面,应该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注重校内公共体育课的同时,在公共体育业余指导、校外体育活动等方面进行创新丰富,业余体育活动指导注重对学生需求的针对性,通过教师、体育委员等排班指导,使学生在自我活动的同时,能够得到正确的技战术培养。校外活动注重比赛、锻炼的内容,通过鼓励学生参加体育类项目比赛、体育锻炼活动,使学生从课堂体育走入社会体育,扩展视野的同时,增强体育的参与感与新鲜感,以乐趣带动体育意识的强化。三是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增强公共课学生主体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好的体育教师。因此,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公共体育教师应该根据现实教学需求,不断充电,增强综合素质,以更好发挥角色职能。体育教师应该突出增强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教学能力建设,要围绕突出学生主体,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沟通、教学创新等方面,积极进行岗位学习、岗位练兵、外出交流、研讨提升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根据教学实际,把落实学生主体性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以增强学生主体性的理念,检验教师教学素质情况,是否存在教学短板,并针对教学短板进行素质学习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综合素质提升与学生主体性需求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以学生主体性需求推动教师教学素质提升,为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增强体育意识等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以较高的体育教学素质,也能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释放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够充分体验到发展的满足感,以此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打下基础。四是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纳入教学考评体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重要目的之一,为了提高体育课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的作用,需要通过考评教学方式,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一方面,要合理设计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考评指标,例如学生上课的兴趣度、技能掌握情况、练习情况等,通过合理设计一些考评指标,反应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情况,来评判教师是否能够落实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要建立动态调整考评机制,对于不同的体育课程,不同的授课对象,不同的教学环境等等,要科学调整考评内容,特别是要根据学生反馈信息,针对性的调整考评内容,以考评来回应学生需求,使考评既能反应客观实际,又能发挥激励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4结束语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离不开学校体育教育,而高校公共体育课是重要的一环,为更好地发挥高校公共体育课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的作用,应该注重学生兴趣、主体性的把握,重点在增强教学沟通、丰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增强教师教学素质、优化教学考评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增强学生体育参与度,为体育意识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高校公共体育课要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研究,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研,了解学生体育需求,以需求带动公共体育课改革,以提高公共体育课的授课水平,进而为学生终身体育培养打基础。

参考文献

[1]戚俊娣,钟嘉奎.关于高校体育课堂学生自主能力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8(12).

[2]张士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初论[J].农家参谋,2019(03).

[3]李光敏.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02).

终身体育意识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意识;锻炼习惯

作为一门需要付出体力的学科,体育本身是极具特色和极需自制力和意愿的,加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意志力较薄弱、理解能力很有限,大部分小学生体育锻炼坚持起来相对困难,且提不起兴趣,最终导致无法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也难以养成良好的自律性。在此基础上,养成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有针对性地、有科学依据地开展教学对策,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促使学生全方面均衡发展。现代社会对于人才需求量大,如若能在小学体育教育上尽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制定针对性的教学预案,长此以往,就可以培养很多更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小学体育作为一门关键科目,在小学生成长道路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何让小学生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主动地参与锻炼,从而来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全方位地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运动能力,提高学生以后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这是现今体育教学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新一轮的课改在小学持续推进,教师们必须重视起对于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

一、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一)现实社会需求的背景。而今社会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对于人才的要求变高,不想坐以待毙被社会淘汰或被别人取而代之,拥有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是极为重要的。反之观察现教育机构,多数小学教学仍然注重应试教育,将分数和品性画等号,把成绩与能力混杂相谈,要求学生们对运动技巧多加练习,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却不够重视,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身体素质不够好,自制力和自觉性不足,以后的成就是有限的[1]。由此看来,小学体育虽然简单,但对于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启蒙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人生成就和生活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二)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作为生物链顶端的生物(人)而言,根据自身需求付出努力并能持之以恒就是主要特点之一,相比动物而言,人的思维更高级,自我约束力和自觉性更好,而如何来培养这些特质,通过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是一个极好的选择[2]。

二、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养成效果不好的因素

(一)普遍存在的学生自身因素。在儿童时期的学生都没有对坚持运动的毅力,不清楚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对自己的意义。在日常体育教学时,枯燥无味的体育容易被学生弃之如敝履,反倒是手机、电脑游戏更加吸引学生们,学生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运动上[3]。再加上很多小学生在偶尔一次偷懒之后就容易产生侥幸心理,认为少锻炼一次也没关系,学生对体育产生讨厌情绪以及对于不锻炼的舒适感受,导致的结局只有越来越坏。而且在长期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只对运动考核项目必须的技巧进行简单的训练,丧失了对运动的兴趣和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自信。(二)传统教育的弊端。应试教育弊端极大,而这不得不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模板下,少有人能大胆创新,大胆育人,填鸭式的教学在实际课程中每时每刻都在上演,此种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培养。体育本身就比较难以让人去长期坚持,如若不能变通,轻视新型教育模式以及新的教育思维,学生们是根本无法主动喜欢上体育的,又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呢?学生出现不喜欢坚持锻炼的情况和传统教育模式关系很大,在应试教育中,教师们已然习惯教导学生反复、大量地做技巧练习,如此才能更容易获取考试高分,这一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喜爱上体育运动的开发,导致了培养学生们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空间缺失[4]。

三、怎样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

(一)提高小学生们的体育意识以及培养其体育兴趣。运动兴趣是大多学生可以坚持终身体育的首要原因。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科技水平的提升是需要利用的,体育教师们可以将体育教学和科技融为一体,教学信息化,科技教育化[5]。实际背景中,许多课堂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生动有趣,画面和声音结合的效果比单纯口头描述要好得多。如此不仅仅吸引了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们快速掌握体育知识,提升小学生们的运动兴趣,以此来提高提高教学成效,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培养工作顺利进行。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在意志力和自我约束力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在这期间不乏对身体和心理的磨炼。体育教育者应该转变平时的教学思维,虽说教师要摆脱长久以来的教学理念非常不易,但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常常换位思考,想象学生视角是怎么样的,以此来设计教学的流程和进展。除此之外,基于现在很多小学体育教师仍然使用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将体育锻炼变成了技能训练,所以小学体育教师们应该让学生们更主动地参与进运动当中来,让学生有积极锻炼的意愿。把小学生们的“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把小学生们的“学会”转变到“会学”,在学生主动锻炼的基础上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事半功倍。提升教学的民主性,将主人公角色定位在学生身上。学生们在身心放开后运动天赋也会随之打开。在此模式下,学生才是主体,老师作为引导人,需要调动学生们的热情,营造积极、轻松有趣的氛围。被动锻炼和主动运动的成效对比不言而喻。体育教师们应该消除学生对锻炼和吃苦的顾虑、恐惧,结合教学举办活动,让学生们的运动兴趣、锻炼态度从活动的方式当中发生转变,当学生运动主动性增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空间自然大了许多。譬如,以往大多体育教学是将“跑、跳、投”以及篮球、足球、排球的训练和测试当作教学内容的主体,在教学中让小学生们进行反复的锻炼,将体育课变成了训练课,这对小学生们的运动兴趣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体育教师们应该从开展体育活动中对小学生们进行引导,充分发掘锻炼的内在乐趣,从组织、讲解和示范中用心设计运动的情境,吸引小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小学生们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来进行锻炼、运动,并对运动展开思考。(二)增加趣味性以及提供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锻炼习惯的环境。体育教师们在培养小学生们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时要根据学生们的年龄、心理情况等等来决定教学方式,可以进行科学严密的教学计划设计。我们生活中的体育无所不在、不胜枚举,教师如果可以借助生活实际来进行体育教学,其成果是可观的,通过生活中的体育运动对小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参与进来,以实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目的[5]。小学体育运动枯燥泛味,在传统教育下还将知识和技巧猛灌给学生们,这使得学生是极不易接受、消化的,小学生们反复失去耐心和信心,学生就没有了探究体育的兴趣,反而产生抵触厌烦心理。在此基础上,教师们要结合实际生活来设计、制定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尽快加入体育活动,有运动的欲望和运动后的思考,帮助学生提高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兴趣,拓展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养成空间。例如,跑步回家、超市里推购物车、楼梯间跳远等,给予小学生们充足的运动空间,让他们变成自主锻炼的指导者和运动锻炼的受益者,让学生们可以准确地掌握运动的要领以及细节,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动作到系列运动。(三)激发学生探究心,提高学习兴趣以问句的形式抛出这堂课将让学生锻炼的内容,让学生们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理,探究心能将知识点的记忆变得与众不同,加深小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兴趣永远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们想知道答案时才会费尽心思去考虑。比如老师们可以问学生们操场的周长,让学生们自己去用步数去测量,如此一来学生们也有参与感,对于氛围的烘托效果也很好。关注学生们的身心是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首要,小学生心智都未成熟,自身无法精确控制思想行为,老师们营造愉悦和积极向上的运动氛围、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给学生创造了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养成的空间和外在条件[6]。实践出真知,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加强记忆和理解,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成长。教师们也能在实践活动中因地施教,将复杂的问题和知识简单化。激发学生探究心就相当于激发了学生的参与运动兴趣,促进学生们能主动思考问题。多媒体是很好的教学工具[7],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运动动作展示出来,可以在教学跳远时利用多媒体将专业运动员的示范播放出来,或者把跳远动作生动形象地改变成青蛙跳远,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们。此类活动让学生对运动有更深刻的印象,也更方便理解和记忆,有了较为直观的思考和认识,也更能激发学习热情。

四、结语

如果小学生在体育上没有把锻炼态度摆正,同时还对运动产生不了兴趣、形成不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那么学生是没有办法掌握真正的体育技能和知识的,也无法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知识水平极为有益,小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也会大幅度提升,形成良性循环。而实际教学上,教师们也应该注重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将之与教学相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跟随时代不断更新,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打好基础,培养有终身体育的意识和锻炼习惯。小学体育教育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人公”角色,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丁宁.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科学咨询,2020(37):296.

[2]李祥操.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教育艺术,2020(8):48.

[3]王月胜.高中体育课堂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J].神州,2020(22):230.

[4]王岩红.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1):147–148+151.

[5]宋淑卿.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J].新课程,2020(26):204.

[6]张嗣瑾.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于“种植”[J].新智慧,2020(19):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