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锻炼习惯研究

时间:2022-03-05 03:01:46

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锻炼习惯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领域不断改革深化,新课程标准中点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为更好地迎合素质化教育方针,现如今很多学校便着手于体育上展开教学改革。随着时展,小学生们的运动越发不规则、不合理,其身体素质逐渐弱化(主要体现在力量、耐力和速度上面),除了因为儿童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娇惯外,也有学校体育教学的原因,比如学校里的体育教学注重运动技巧、技术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小学生们终身意识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体育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在体育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有利于促进其体育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拥有强健的体魄。本文对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作出探究分析,用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意识;锻炼习惯

作为一门需要付出体力的学科,体育本身是极具特色和极需自制力和意愿的,加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意志力较薄弱、理解能力很有限,大部分小学生体育锻炼坚持起来相对困难,且提不起兴趣,最终导致无法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也难以养成良好的自律性。在此基础上,养成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有针对性地、有科学依据地开展教学对策,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促使学生全方面均衡发展。现代社会对于人才需求量大,如若能在小学体育教育上尽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制定针对性的教学预案,长此以往,就可以培养很多更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小学体育作为一门关键科目,在小学生成长道路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何让小学生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主动地参与锻炼,从而来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全方位地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运动能力,提高学生以后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这是现今体育教学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新一轮的课改在小学持续推进,教师们必须重视起对于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

一、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一)现实社会需求的背景。而今社会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对于人才的要求变高,不想坐以待毙被社会淘汰或被别人取而代之,拥有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是极为重要的。反之观察现教育机构,多数小学教学仍然注重应试教育,将分数和品性画等号,把成绩与能力混杂相谈,要求学生们对运动技巧多加练习,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却不够重视,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身体素质不够好,自制力和自觉性不足,以后的成就是有限的[1]。由此看来,小学体育虽然简单,但对于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启蒙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人生成就和生活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二)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作为生物链顶端的生物(人)而言,根据自身需求付出努力并能持之以恒就是主要特点之一,相比动物而言,人的思维更高级,自我约束力和自觉性更好,而如何来培养这些特质,通过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是一个极好的选择[2]。

二、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养成效果不好的因素

(一)普遍存在的学生自身因素。在儿童时期的学生都没有对坚持运动的毅力,不清楚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对自己的意义。在日常体育教学时,枯燥无味的体育容易被学生弃之如敝履,反倒是手机、电脑游戏更加吸引学生们,学生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运动上[3]。再加上很多小学生在偶尔一次偷懒之后就容易产生侥幸心理,认为少锻炼一次也没关系,学生对体育产生讨厌情绪以及对于不锻炼的舒适感受,导致的结局只有越来越坏。而且在长期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只对运动考核项目必须的技巧进行简单的训练,丧失了对运动的兴趣和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自信。(二)传统教育的弊端。应试教育弊端极大,而这不得不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模板下,少有人能大胆创新,大胆育人,填鸭式的教学在实际课程中每时每刻都在上演,此种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培养。体育本身就比较难以让人去长期坚持,如若不能变通,轻视新型教育模式以及新的教育思维,学生们是根本无法主动喜欢上体育的,又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呢?学生出现不喜欢坚持锻炼的情况和传统教育模式关系很大,在应试教育中,教师们已然习惯教导学生反复、大量地做技巧练习,如此才能更容易获取考试高分,这一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喜爱上体育运动的开发,导致了培养学生们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空间缺失[4]。

三、怎样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

(一)提高小学生们的体育意识以及培养其体育兴趣。运动兴趣是大多学生可以坚持终身体育的首要原因。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科技水平的提升是需要利用的,体育教师们可以将体育教学和科技融为一体,教学信息化,科技教育化[5]。实际背景中,许多课堂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生动有趣,画面和声音结合的效果比单纯口头描述要好得多。如此不仅仅吸引了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们快速掌握体育知识,提升小学生们的运动兴趣,以此来提高提高教学成效,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培养工作顺利进行。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在意志力和自我约束力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在这期间不乏对身体和心理的磨炼。体育教育者应该转变平时的教学思维,虽说教师要摆脱长久以来的教学理念非常不易,但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常常换位思考,想象学生视角是怎么样的,以此来设计教学的流程和进展。除此之外,基于现在很多小学体育教师仍然使用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将体育锻炼变成了技能训练,所以小学体育教师们应该让学生们更主动地参与进运动当中来,让学生有积极锻炼的意愿。把小学生们的“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把小学生们的“学会”转变到“会学”,在学生主动锻炼的基础上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事半功倍。提升教学的民主性,将主人公角色定位在学生身上。学生们在身心放开后运动天赋也会随之打开。在此模式下,学生才是主体,老师作为引导人,需要调动学生们的热情,营造积极、轻松有趣的氛围。被动锻炼和主动运动的成效对比不言而喻。体育教师们应该消除学生对锻炼和吃苦的顾虑、恐惧,结合教学举办活动,让学生们的运动兴趣、锻炼态度从活动的方式当中发生转变,当学生运动主动性增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空间自然大了许多。譬如,以往大多体育教学是将“跑、跳、投”以及篮球、足球、排球的训练和测试当作教学内容的主体,在教学中让小学生们进行反复的锻炼,将体育课变成了训练课,这对小学生们的运动兴趣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体育教师们应该从开展体育活动中对小学生们进行引导,充分发掘锻炼的内在乐趣,从组织、讲解和示范中用心设计运动的情境,吸引小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小学生们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来进行锻炼、运动,并对运动展开思考。(二)增加趣味性以及提供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锻炼习惯的环境。体育教师们在培养小学生们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时要根据学生们的年龄、心理情况等等来决定教学方式,可以进行科学严密的教学计划设计。我们生活中的体育无所不在、不胜枚举,教师如果可以借助生活实际来进行体育教学,其成果是可观的,通过生活中的体育运动对小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参与进来,以实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目的[5]。小学体育运动枯燥泛味,在传统教育下还将知识和技巧猛灌给学生们,这使得学生是极不易接受、消化的,小学生们反复失去耐心和信心,学生就没有了探究体育的兴趣,反而产生抵触厌烦心理。在此基础上,教师们要结合实际生活来设计、制定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尽快加入体育活动,有运动的欲望和运动后的思考,帮助学生提高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兴趣,拓展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养成空间。例如,跑步回家、超市里推购物车、楼梯间跳远等,给予小学生们充足的运动空间,让他们变成自主锻炼的指导者和运动锻炼的受益者,让学生们可以准确地掌握运动的要领以及细节,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动作到系列运动。(三)激发学生探究心,提高学习兴趣以问句的形式抛出这堂课将让学生锻炼的内容,让学生们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理,探究心能将知识点的记忆变得与众不同,加深小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兴趣永远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们想知道答案时才会费尽心思去考虑。比如老师们可以问学生们操场的周长,让学生们自己去用步数去测量,如此一来学生们也有参与感,对于氛围的烘托效果也很好。关注学生们的身心是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首要,小学生心智都未成熟,自身无法精确控制思想行为,老师们营造愉悦和积极向上的运动氛围、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给学生创造了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养成的空间和外在条件[6]。实践出真知,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加强记忆和理解,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成长。教师们也能在实践活动中因地施教,将复杂的问题和知识简单化。激发学生探究心就相当于激发了学生的参与运动兴趣,促进学生们能主动思考问题。多媒体是很好的教学工具[7],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运动动作展示出来,可以在教学跳远时利用多媒体将专业运动员的示范播放出来,或者把跳远动作生动形象地改变成青蛙跳远,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们。此类活动让学生对运动有更深刻的印象,也更方便理解和记忆,有了较为直观的思考和认识,也更能激发学习热情。

四、结语

如果小学生在体育上没有把锻炼态度摆正,同时还对运动产生不了兴趣、形成不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那么学生是没有办法掌握真正的体育技能和知识的,也无法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知识水平极为有益,小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也会大幅度提升,形成良性循环。而实际教学上,教师们也应该注重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将之与教学相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跟随时代不断更新,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打好基础,培养有终身体育的意识和锻炼习惯。小学体育教育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人公”角色,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丁宁.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科学咨询,2020(37):296.

[2]李祥操.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教育艺术,2020(8):48.

[3]王月胜.高中体育课堂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J].神州,2020(22):230.

[4]王岩红.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1):147–148+151.

[5]宋淑卿.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J].新课程,2020(26):204.

[6]张嗣瑾.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于“种植”[J].新智慧,2020(19):111+113.

[7]葛振华.初中体育课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20(18):16–17.

作者:陈丹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