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优质中学体育模式新探索

时间:2022-03-05 03:03:52

新优质中学体育模式新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跟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融合,互联网跟教育也是一样越来越融合。“互联网+”通过其自身的优势,对教育行业进行优化升级转型,使得教育行业能够适应当下的新发展,从而最终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我们正处在“互联网+”、大数据、5G、信息技术……的时代,而这些已经慢慢深入到我们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一些发达地区的优质中学,它们有着更现代的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但是作为我们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外部资源可能并不丰富,但是我们也应该想办法,让这些现代技术引进来并融入到我们的体育课程中,让我们的学生也可以跟主城区的学生一样,学习到最新的理念,得到最权威的解答和体验最高质量的课。“互联网+”与体育课程结合起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技术要领,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同时这种整合也有利于在教学中渗入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讲授,最终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体育教学为了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教师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体育也是学校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体育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培养学生完整个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体育课堂教学;新探索

1、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材,激发运动兴趣

“互联网+”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信息技术也给体育课程带来了历史性的进步。体育课虽然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但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要让信息技术的优势融入到我们的体育教学当中。到目前为主,我们很多老师仅仅凭借几本教材和一些教学经验来应付上课,但是如今科技的进步、物质水平的提高,以及运动热潮的加剧,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不断出现在普通大众的身影之中,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果仅仅是对一些传统项目有所了解,对新事物不知道,那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也一定会被淘汰的,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体育教师就必须用信息技术自己先学习起来,并带领学生们运用信息技术查找新兴体育项目,让他们积极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并加以了解。例如,让学生了解攀岩、滑板、花样跳绳、帆船等运动项目,使这些项目也可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冰雪运动也不断兴起,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先了解冰雪运动,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在学校进行一些简单地教学。这样,我们的体育课也不仅仅是跑步、踢球和打球了,会有更多的运动进入我们的课堂。现在体育明星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也是学生模范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比如,苏炳添、易建联、王霜等,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观看他们的比赛和训练视频,让学生学习他们的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的心,既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参加体育锻炼。

2、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互联网+”融合体育课程,为广大体育教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如今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的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把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探索新型教学方法,改进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健身性、开放性、娱乐性等特征,才能营造一种适合现在学生和当下社会所需要的一种运动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快乐的体育环境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强健自身体魄,使信息体育也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体育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或更多的运动技能,并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一种习惯。一个动作的学习,必须通过思、看、练、模仿等来感知,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一个过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在课上通过投影、体感等方法,可以让学生更享受和更主动的进行练习,并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改变练习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3、尝试线上教学和培训,为体育课程添砖加瓦

今年寒假因为肺炎疫情,放假时间格外之长,开学时间也一拖再拖,全国的大中小学学生,统一在家上网课,这是之前所不敢想象的。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尤其是在5G方面,所以今年线上网课,全国几千万人同时在线上课,基本没有卡顿和延迟,让所有人对线上教育的未来充满了信息。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因为面临体育中考,作为初三体育任课教师的我,利用钉钉软件,在寒假期间给学生上了体育网课,相比之前的线下课,我们在学校过多地的是练习、指导、纠错、改正的循环,但是因为时间少和人数多等原因,还有很多细节没有讲透彻。但是我们的线上体育课就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我们根据我校的学情,在线上讲了一些体育健康知识和中考体育项目训练内容,并分析了一些学生的易犯错误,并用视频和照片的方式直观的体现出来。我们也根据需要,讲了居家期间如何预防肺炎的一些方法,让学生足不出户,在这个超长的寒假可以很好的学习到有关体育知识和一些体育小练习,又能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带来的温暖。然而对线上授课过程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可以在课后就进行回放,及时进行一些修正,保证在下一次的直播课中避免同样的问题发生。最后,我们也可以利用平时的时间,针对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在网络上跟全市甚至全国的体育同仁一起进行研究讨论,也可以在线向名师请教,这样既不受地点限制又能很好地改进并适当修改补充,达到优化、提升体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4、运用多媒体教学,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体育教学中,多媒体作为很多学科的教学工具和手段,但是在体育学科中的运用往往会被人忽视,但是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很好的整合,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比如: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快投掷、跳远、短跑等运动,学生很难一次或多次看清或看全,这样就很难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我们传统体育教学时,教师只能通过多次示范和讲解分阶段跟学生说,最终的结果不仅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和疲劳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也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比如:投掷实心球,学生挥臂较快,示范动作也不够直观,我们可以通过制作体育教学课件,把整个投掷动作通过动画、影像等方法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提前发给学生看,提前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在课上可以先看大家的完成情况,再根据课上的完成效果进行有针对的讲解/示范,这样可以缩减时间,也可以提高效果。

5、结合摄像和摄影技术教学,自我发现和纠正不足

现在的体育课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老师教和学生简单的学,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信息技术中摄像和摄影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和认识技术动作,这样比以往学习技术有更好更快的效果,比如:在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解示范、分解动作等方法,让学生直观的进行模仿和练习,但是如果我们加上并结合利用照片和视频的加入,会让这节课效果更佳。老师用手机拍下传接球动作,然后用视频将标准动作和学生的动作进行一个对比和展示,这样学生就会察觉出自己的问题,并自我改正,老师也可以结合慢动作跟学生讲解重难点和易错点,避免学生再次犯错,让学生可以建立建全正确的动作观。回到家,也可以喊家长帮忙,让家长拍一些学生的练习视频进行练习并提高技能,渐渐地,课堂当中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有限的课堂也可以多一些时间进行更多的学习。这就是摄影和摄像技术为体育教学带来的明显变化。

6、利用电子器材,提高课堂效率

如今的体育课已经不仅仅是体育老师一个哨子,学生一个球,自己练习的时代了,现在的体育中有很多器材,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也已经进入体育课堂之中。比如说ipad在课堂上的使用,投影设备的使用,大屏幕的显现都慢慢成为常态。一节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课,老师在课前设计好,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技术要求存入iPad里面,可以让学生4人一组上课时通过平板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又可以减少老师过多的讲解,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习效果比以前有很大提高。现在的体育课,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融入,学生既感兴趣,又没有局限性,提高课堂效率。

7、通过可穿戴设备,及时评价学习

现在的体育课对练习时间、练习密度、平均心率和练习强度都有不小的要求,以前要测量这些数据,要安排老师在课上不停的去测学生,还需要听课老师动笔去计算,在课后交流探讨才把数据分析出来,这样既浪费时间也影响课堂,会有明显的滞后性,很可能这节课学生的运动量偏低。现在,有了可穿戴设备的加入,可以避免这样的结果出现,课前,学生把运动手环戴在手腕上,学生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心率,加上显示屏的同步显示,听课的老师和上课的老师,都能实时看到每个人心率,练习时间、练习密度的实时波动,这样有利于上课老师的现场教学和现场评价,如果发现大家的心率没达到自己的预期,可以临时加一些强度和密度,如果过高,可以适当调整一下,也可以通过大屏幕,点评一下学生的练习情况。听课的老师也可以清晰的知道,上课的老师是否达到预期。再比如,一些体感运动也进入我们的体育课堂。我们可以把一些练习动作存入显示器,学生穿戴上一些设备,对着我们的显示器练习,显示屏会提示动作的完成度,这样老师的任务会轻松很多,学生也不会偷懒,并且,每个学生都会及时得到评价和表扬,学生也会越来越感兴趣。

“互联网+”与体育课程融合是一个漫长和艰巨的过程,新优质初中的发展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信息技术给体育教学添砖加瓦,起到了助推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都需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强化先进的网络教学意识,不断创新,先让自己的课堂融入信息技术,并让信息技术起到推动作用,这样,才能慢慢的实现真正意义上体育教育现代化,新优质中学也会越来越让社会信服。

参考文献:

[1]仝东峰.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模式效应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9).

[2]向洁.体育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6(9).

作者:汤宇文 单位:南京市板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