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2:11:54

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篇1

关键词:骨科;护理;优质护理服务

随着目前社会人群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疾病治疗和康复要求也日益增强。而目前医院骨科患者大多都是由于不可抗力而导致机体受到损伤的,损伤发生多属意外,其心理变化较为复杂[1]。加之骨科患者大多都失去了生活自理,需要更多的照顾,因此,骨科患者的护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2]。选取了112例骨科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对其实施了不同的护理服务,以期从各自的护理服务质量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找到一个最适于骨科的护理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的112例患者均属于2015年11月~2016年5月来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骨科患者,男62例,女50例;年龄为15~85岁,平均年龄为43.26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3.6d。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根据其自我意愿选择入组,行不同的护理方式。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无显著差异,可进行统计学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56例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后行常规护理,有专门的护理管理小组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和有效治疗,并在患者入院、住院和出院前后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56例患者除予以上述常规护理外,还给予优质化护理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入院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夜间护理等优质化的护理服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

1.3评定标准

满意度评定标准主要从患者对治疗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沟通交流、环境态度、病区环境及护理人员工作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定,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满意度等级主要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为保证研究数据准确,所得数据均取3次以上基于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算所得的平均值,运算应用描述性分析及推断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29%。说明相对于常规护理,优质化的护理服务,更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

2.2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了不良事故共计1次,而对照组有5次,说明了优质化的护理服务也可降低不良事故的发生。

3讨论

对医院而言,骨科科室是一个兼具有强大工作任务量及独特性质的科室,前来就诊的患者多是属于车祸性创伤或事故性创伤,患者的伤情较为复杂。加之大部分骨科患者都伴有大出血,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恢复、休息[3]。有研究表明:在患者术后恢复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随着“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深入,各种护理服务要求也不断提高。优质化的护理服务是一种贯彻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要求相关医护人员能够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既重视患者的医疗问题,还要意识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必要需求,力争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种较为全面、安全有效的优质化服务。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有效的优质化护理服务。①入院前的护理。在患者入院时其心理状态较为复杂,心理承受能力受到了巨大的考验,患者在入院时都会带有巨大的疼痛感,其入院的时间相对较为短暂,因此其很难适应医院内部的陌生环境。加之大部分的骨科患者在入院后都会进行牵引术、石膏固定等常规骨折处理,心理恐惧感会倍增。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在患者入院时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与患者之间的信任感,给予患者足够的安全感。护理人员也可以主动的为患者介绍医院的医疗资源情况,对患者现有的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及病情可能发展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记录,以方便医师进行有效诊断[4]。②术前护理。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应该对自我病情进行大致了解,医护人员应该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减缓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带着愉悦的心情进行手术。护理人员也应该尽量的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整个手术过程,要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主动向医师倾诉术中感受,以帮助医师做出准确治疗。③术后护理。对骨科患者而言,术后护理的重点在患者手术部位的处理,因此需要选用硬板床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部分四肢进行了手术的患者,可选择使用合适的支架和固定带以抬高患者患肢,帮助患者血液回流。在对患者进行石膏固定时,也必须反复确认外固定石膏的舒适度,以减少石膏对患者肢体的压迫[5]。相关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对患者的组织愈合新生情况进行有效观察。护理人员术后也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对手术较为成功的患者,应尽快告知患者于其家属,以增强其对自身疾病恢复的信心,同时也需要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尽量满足患者需求,以保障患者情绪稳定,促进疾病康复。骨科患者的术后恢复常常伴有复健,护理人员应该详细的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康复锻炼的意义,并告知其正确的训练方法,适当鼓励患者运动患肢,积极配合术后的后期治疗。④晚间护理。夜间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患者床铺的整理和检查,查看所有床边设施、设备是否都能够进行正常工作。夜间工作期间也可适当与患者进行交流,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6]。通过优质化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也相对较少。优质化护理服务的推广,不仅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也得到了骨科医师和护理人员的良好回应。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工作人员大都表示在研究期间,优质化的护理服务同样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它要求护理人员在高要求下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也能提高自我工作效率。将优质化的护理服务贯彻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得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就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增加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了解速度,护理人员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提高了整个科室的护理质量,对患者、护理人员、医师及医院等都是极其有益的。综上所述,护理工作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模式需要进行有效改进,以优质化的护理服务作为“人性化”护理的主要内容,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医患关系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对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骨科临床上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则能够让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系统的护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促进病情的良好恢复,增进了医患感情。

作者:张小华 刘玲 沈岑 单位: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吴焱,靳晚玲,赵海英.优质护理服务对骨科病房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3(13):103-105.

[2]陈帆,王春燕,罗雪玲,等.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老年股骨头置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4,12(15):1103-1104.

[3]徐丽,高宇清,孙艳杰,等.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医院门诊患者就医流程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12(10):1222-1224.

[4]张明,谢旖静,吴军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骨科老年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6):995-996.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篇2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护理;临床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不仅需要严格保证手术室的情节环境,同时也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以便在患者病情剧变时能够及时作出迅速反应,此外,手术室中医疗事故发生率较高,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手术室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文主要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手术室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所选患者均无精神障碍,能够配合相关调查。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均4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21~76岁之间,平均(37±1.25)岁;胃肠部位手术7例,肝胆部位手术11例,心肺部位手术10例,卵巢部位手术6例,子宫部位手术5例,脑部手术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19~78岁之间,平均(38±1.54)岁;胃肠部位手术10例,肝胆部位手术8例,心肺部位手术9例,卵巢部位手术6例,子宫部位手术6例,脑部手术2例;给予实验组患者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健康宣传等;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优质护理。由于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较大,许多患者在术前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针对此情况,护理人员对患者详细讲解相关手术知识,使患者了解开展手术的重要性,在提高其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为其手术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护理人员同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够获取患者信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术中优质护理。在安排患者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当实现调节手术室温度与湿度,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在手术开始前几小时,护理人员访问患者,事先进行手术沟通构建和谐关系,同时,护理人员为患者帮助患者执行导尿、吸氧以及输液等必要操作;护理人员在护送患者进入手术室的过程中,应当尽量保障运送速度的均匀性、保持平稳,避免出现碰撞等情况;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全程陪同患者手术,实时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便与相关医师积极沟通,并良好配合医师工作,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3)术后优质护理。在患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积极为其擦拭或者清洗皮肤,更换患者的衣物、床单,保障病房的干燥、舒适。另外,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状况,出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给相关医师。同时,护理人员应当积极同患者家属共同叮嘱其饮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亲切的态度获取认可。

1.3效果评定

采用我院自制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定,得分越高代表焦虑度越高。同时,对两组护理后的满意度进行调查,≥85分为基本满意,65分≤满意<85分,<65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珔x±s),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例数/百分比,(n/%)],当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为(41±1.23)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为(67±1.65)分,实验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后基本满意有19例、满意有20例、不满意有2例,总满意度为95.12%;对照组护理后基本满意有11例、满意有23例、不满意有7例,总满意度为82.93%;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院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手术患者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患者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恢复时间长,因此,对于手术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2]。近年来,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且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护理特点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具备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通常来说,优质护理模式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的护理,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对患者实行人性化干预措施,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病情状况,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优质护理服务的时间跨度较大。本次研究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验组,其护理后S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桑梅芳等[3]研究结果相符;提示,在手术室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提升护理水平。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了,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高达95.12%,与对照组的82.93%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还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而改善护患关系。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勇 单位: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秦洪波,高文燕,黄彩红.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开展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9(15):181-182.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本院接收的进行手术治疗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单号、双号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8.52±5.49)岁;手术种类:12例肝胆手术,10例胃肠手术,8例子宫手术,3例脑手术,5例肢体手术。研究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8.49±5.37)岁;手术种类:11例肝胆手术,8例胃肠手术,9例子宫手术,4例脑手术,6例肢体手术。组间手术类型、年龄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标准[3]:均由患者本人或者患者家属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②伴有意识、认知障碍者。③存在肝、肾及心脏等器官功能不全者。④拒绝参与本次实验者。⑤中途选择退出者。1.2方法。1.2.1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术前访视,为患者讲解术前、术中及术后需要注意的问题、禁忌、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等,术中严格按照医生嘱咐配合医生开展手术,将手术药品、器械及麻醉药品等合理管理,确保手术室内干净、安静;术后定期随访并开展相应的护理。1.2.2研究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①术前护理干预,在患者进入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从多个方面了解患者需求,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掌握其心理变化状况,以此为依据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尽可能的将患者负面情绪消除,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将术前评估工作做好,利用交流、沟通等方式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了解,例如身体功能、患病史、过敏史及各项指标等,合理制定手术护理方案,确保手术顺利开展;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手术流程、手术室环境、手术期间注意事项、禁忌等,帮助其做好术前心理准备,增强患者手术治疗自信心;术前开展心理护理,对患者负面情绪的来源进行了解,并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为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②术中护理干预,由护理人员为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做好以下护理工作:确保手术室内安静,合理调整手术室温度和湿度,为患者提供优质、舒适的环境,以便主动接受手术;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鼓励、安慰并支持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尽可能的将患者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消除;手术期间,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协助医生开展手术,同时也需要按摩患者身体,以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质量管理活动开展期间,通过小组方式调查疾病目前发展状况、手术期间遇到的问题等,明确因素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及对策;制定较为完善的安全质量控制制度,及时整改存在安全隐患的科室,确保手术顺利开展;对于单病种实施优质护理,对于非同种手术患者则开展对应的优质护理路径。③术后护理,结束手术后,由护理人员擦净手术中遗留的血迹,确保手术位置干净和卫生,然后小心将患者送回病房,防止其他损伤。术后,定期随访患者,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了解,包括血压、脉搏、心率等,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情绪变化;为患者制定合理饮食方案,确保其身体营养均衡,并告知患者术后及早开展床下活动,增强自身免疫力及抵抗能力。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焦虑状况、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焦虑状况判定依据为焦虑自评量表(SAS)[4];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手术流程、手术室环境及护理态度3个维度,每个维度10分;护理满意度[5]:总分值100分,总分值为8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总分值为60~79分表示较为满意;总分值于6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1.4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x±s)和计数资料(%)进行处理,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SAS评分比较(表1)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SAS评分均较术前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研究组与对照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表2)在手术流程、手术室环境及护理态度评分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表3)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与手术成功率存在紧密联系,科学、合理及安全的护理对策有助于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减轻其对手术的紧张及恐惧感,增强患者手术治疗的自信心。以往的常规护理模式,仅实施单一的手术护理,整体性欠缺,而且未加强对人文关怀和手术细节的重视,而且这些细小问题很可能导致手术失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弥补了以往护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将重点集中在人文关怀方面[6],在满足患者生理需求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患者心理的重视程度,从多个角度开展护理,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7-10]。经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SAS评分较术前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间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均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情绪,但是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较常规护理更优,其在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并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尽量将其负面情绪消除,使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护理工作;在手术流程、手术室环境及护理态度评分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是76.32%和94.74%,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结果可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开展有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更加满意护理人员工作,避免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篇4

【关键词】护理管理;新模式;优质护理服务

本组探究中选取56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护理管理新模式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患者中选取28例作为观察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8例、10例,患者年龄在69岁至28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45.24±5.32)岁;另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7例、11例,患者年龄在68岁至29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46.36±6.35)岁。本组探究中给予2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时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具体病情变化等,分析结果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采用护理管理新模式,具体措施如下叙述:给予护理人员实施责任包干制以及医护共同查房制度,给予护理人员实施分层次管理、质控管理、绩效管理,对护理记录进行创新和简化并给予护理人员实行弹性调配以及弹性排班。

1.3判定标准

利用自拟调查问卷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度。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参与探究的56例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软件名称是SPSS19.0软件,本组中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示,经x2检验后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对比分析

2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管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可得出明显观察组患者更佳的结论,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较为明显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多种疾病发病率呈现为逐年上升趋势发展[1],护理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日益增长,基于此,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提出了护理管理新模式,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科室需要充分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实际情况并给予合理工作安排以及实施责任包干制[2],每名护理人员可负责7名至8名患者并指派工作能力强以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服务病情危重患者,实施24h护理负责制并在交接班时确保认真、仔细并确保给予患者连续性护理干预。责任护理人员需要协同临床医生进行一起查房并在查房期间仔细聆听临床医生分析患者病情以及护理要点等[3],及时对临床医生反馈患者病情变化动态消息以及异常情况并确保及时沟通交流临床医生以及患者。科室需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年限等进行分层管理并实施护理能级对应管理[4],目标、手段分别是是科学化、规范化,将粗放型护理管理转变为精细化护理管理以有效避免资源不合理配置以及显著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小组成员是科主任、护士长以及质控护士等,质控小组需要定期巡视和调查监督护理服务工作情况并仔细记录护理人员的各种情况作为阶段性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挂钩奖金以及晋升等,约谈考核结果不佳护理人员。科室需要自行设计护理记录表格并上报给上级有关部门批复,批准后采用,通过创新简化护理记录来增加护理人员为患者护理服务时间并缩短护理人员书写护理记录时间。对护理人员实施弹性调配机制以及机动护理管理制度并根据科室业务量以及风险的大小实施护理人力合理配置,部分专科护士以及高年资护士实施相对固定安排,弹性调配低年资护士并及时抽调机动护士去往住院患者增加以及危重患者众多的科室,进一步确保护理安全。本次探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是3.57%、100.00%,显著性更佳。综合以上理论得出,护理管理新模式可显著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静 张新静 单位:新疆阿勒泰哈巴河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韩书香,韩东洋.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管理新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7):388.

[2]周鼓利.护理管理新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9):177-178.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篇5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应用价值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患者情况复杂,病种多样,受专业化特殊原因的影响,对相关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服务质量的护理理念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也成为手术室护理人员要面对和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手术室接收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对于存在语言认知障碍和转院治疗的患者予以排除,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30,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12~72岁,平均年龄为(42.6±3.7)岁,脑外科手术15例,泌尿外科手术18例,五官科手术4例,普外科手术10例,骨科手术3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为13~70岁,平均年龄为(42.5±3.6)岁,手术类型:脑外科手术14例,泌尿外科手术17例,五官科手术5例,普外科手术11例,骨科手术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手术方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严格按照手术室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术前、术中和术后整个护理环节进行优化,对各项护理内容进行深化,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2.1制定优质护理服务方案:重新修订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集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目标为“深化优质服务理念,提高专科护理水平”,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各层级护理内容,并进行层级考核。

1.2.2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内容:手术室患者病情较为复杂,病种较多,应确保护理服务的针对性和系统性,首先应加强基础护理,落实既定护理内容,满足患者基本护理需求,其中术前护理应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术中全程陪护,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情绪变化,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术后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以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患者的信任;其次是深化服务内涵,同时关注患者的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通过环境管理、健康指导、生活干预等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持续、优质的护理服务,要格外注重护理细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情绪变化,多与其进行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

1.3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随访调查,采用SAS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合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情况,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同时设定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分指标均以(x±s)表示,护理满意度则以n(%)表示,分别行t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定量分析: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平均SAS评分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定性分析: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面对的情况较为复杂,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较高,常规护理模式在实践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有必要对术前、术中和术后全过程护理内容进行深化,通过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来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3]。刘玲等[4]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发现该模式对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可用于指导手术室护理工作。本组研究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观察组50例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总满意率分别为(86.5±6.4)分、92.0%,而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50例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率分别为(75.8±6.2)分、8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得到证实。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付婷婷 单位: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大街院区手术一科

参考文献:

[1]毕湘蓉.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0(3):80-82.

[2]张露.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4,10(2):179-180.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篇6

【关键词】儿科;优质护理;护理服务;实施效果

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深入改革,各级医院全面开展国家提出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优质护理指的是通过制订一系列规范、制度、措施,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儿科是医院内相对特殊的科室,患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家属对临床护理有更高的要求。为此,我院儿科全面开展优质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96例患儿,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98例,男患儿51例、女患儿47例;年龄2岁~11岁,平均年龄(5.42±0.35)岁。观察组98例,男患儿53例、女患儿45例;年龄1岁~12岁,平均年龄(5.76±0.42)岁。组间比较儿科患儿的个人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落实层级管理制度。根据儿科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时间分成三级护理人员,从低到高依次为实习与分管护士、主管护士和主管组长,各级护理有不同的护理职责。1名护理人员至少负责2例患儿的护理,为其提供连续、无间断的全程护理服务。1.2.2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由于患儿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不具备自我护理能力,所以临床护理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儿的预后。护理文书为改善、制订护理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2],因此应规范书写,尽量省掉不必要、重复的护理记录;通过简化书写,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临床护理中。1.2.3规范仪容仪表。所有护理人员统一着装,学习礼貌用语,突出阳光、温暖的职业形象。在培训学习中加入儿童心理学内容,用儿童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语言与之沟通。专业、明确的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1.2.4营造轻松、和谐的病房氛围。根据患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用色彩温暖、鲜艳的卡通、漫画装饰病房,将玩具、儿童图书集中摆放在病区一角,让病房充满童趣,让患儿感受到家庭温暖;在病区走廊设置“文化墙“[3],将爱心标语、祝福、温馨提示等内容张贴在墙上;提供”传呼“服务,以便第一时间为患儿提供帮助。1.3观察评定标准。向两组患儿家属发放我科自制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问卷中每个条目均有3个选项: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新时期下,人们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评价,已经不再局限于疾病的治疗技术,更多的是关注医院的临床护理服务。“以患者为本“是优质护理的核心与宗旨,强调尊重患者的人格,对生命充满敬畏[4],让患者获得生理与心理的舒适、愉悦感,从而树立生活的希望。优质护理的顺利开展,需要护理人员主动发挥创新力,提高主观能动性,树立崇高的职业责任感,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学习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操作技术,勇于自我反省。本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98%与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优质护理满足了患儿及其家属的个体需求,促进了临床护理质量,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为患儿享受到科学、温馨、合理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智英,成守珍,吕林华等.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168-1171.

[2]吴娟.浅谈优质护理中儿科进修护士带教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z1):143-144.

[3]韩金芝,王燕,毛太生等.新型”3H”护理服务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病区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安徽医药,2013,17(10):1824-1826.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选取300名产妇作为实验对象,将她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名产妇,平均年龄21~45岁,所有孕妇均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签署协议,两组孕妇的基本情况,如年龄、妊娠情况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妇科护理服务,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模式,具体的内容如下:首先,护理人员需要提高工作积极性,当班护理人员不可工作懈怠,可以通过学习,提高护理人员个人思想觉悟,激发工作热情。其次,为了使孕妇可以得到最周到的护理服务,将医院的孕妇随机分配在妇产科内的所有医生名下,建立每名医生和护士为5~7名孕妇提供护理服务,归属于同一个医生的孕妇集中在一起,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医生管理和照顾,每名医生至少配置3~5名护士配合护理,同时组内的护理人员需要分工合作,任务分明。再者,护理人需要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学习护理技能,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与孕妇多沟通,仔细观察孕妇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变化,了解产妇的需求,以便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给予孕妇鼓励和支持,以稳定其情绪。在孕妇的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时刻陪护,全程监督,每个环节都要有专人负责,以确保婴儿顺利出生和孕妇的产后恢复。最后,为了保证每一名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要建立评价、考核制度,把护理环节划分成不同的分值,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比、考核,选出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分值过低的人员也要给予一定程度的惩罚,以此激励护理人员积极工作,禁止懈怠懒惰,所有护理人员齐心协力,共同为孕妇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每位孕妇离院后需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对问卷的内容进行统计、总结。

1.3护理效果评价

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计分标准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等四个等级,结合产妇的反馈意见,平时表现等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00名孕妇对护理服务的反馈意见经过统计后,结果如表1,发现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的孕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对照组孕妇的满意度比较低,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二者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篇8

关键词:康复训练;骨科护理,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是指以患者为中心,把基础护理作为护理的主要工作,全面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把护理工作落到实处[1]。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在骨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很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骨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03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41例,年龄11~76岁,平均年龄42岁。所有患者除了骨科疾病,其他方面均良好。

1.2护理方法

1.2.1入院护理: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患者,护送至床前,妥善安置并通知医师。主动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介绍治疗医师、管床的护士以及疗区的护士长,介绍该病治疗方案与治疗时间等。

1.2.2心理护理:患者在医院都会感到孤独,害怕,再加上是骨科疾病难免会有生活上的不方便,这些就更容易使他们产生恐惧、无助等负面心理。①术前心理干预。患者在术前一般会有害怕手术效果不好,手术费用过多,今后可能丧失劳动能力等担忧,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况。此时,一定要主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热情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理解,耐心的对患者提出的疑虑进行解答,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尽快接受治疗,以防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②术后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耐心讲解手术的结果,告知其术后锻炼对于恢复手部能力的重要性,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担忧,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自主锻炼的依从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2.3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①变被动为主动:以前患者输液时大多是等待患者的呼叫铃声响了,再去更换输液,这样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以后,护理人员开始主动输液、换液和加药,并且增加了对输液患者的巡视次数。②生活上关心:询问睡眠情况、对于不方便的的患者进行辅助口腔护理,对于病重病危的病室需要保留廊灯,便于观察患者的情况,适当关闭门窗,注意温差变化。

1.2.4疾病护理:骨科的患者大多是身体上的创伤,疼痛是在所难免的,减轻他们的疼痛对身体和心理的恢复有很大的作用。要根据患者的疾病身体特点设计方案,除了给予一定的止痛药外,还要通过一些物理止痛方法进行护理,冷热敷,按摩等等[2]。除此之外,还要密切留意患者的病情和各项检查指标,来帮助他们关注疾病发展恢复状况。不同患者有不同的病情特点、不同的身体状况,查房时要根据各自的体征着重巡视,并认真做好记录。如果有任何问题、特殊情况发生都要及时与医师沟通,尽早处理,以免耽误病情。如果患者有任何疑虑,也要积极回答,解决他们的疑虑,若无法解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平时做好基础和生活方面的护理,由于可能会长期躺卧于病床之上,有产生压疮、静脉栓的可能性,要告知患者及家属正确的防范措施,并保证周边环境的通畅,防止磕碰发生。

1.2.5康复训练:加强对患者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指导是骨折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患者在手术后要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肌肉、软组织、骨关节功能的恢复,对于促进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这是骨科患者恢复功能的重中之重。应当为骨科患者设计锻炼计划使患者早日康复。

1.3评定方法:护理满意度内容,有工作责任心、术后护理、服务态度、业务熟练四项内容,每项评分是25分,得分<70分为不满意,70~89分为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2]。

2结果

经过优质护理后,非常满意61(59.22%);满意32(31.07%);不满意10(9.71%);满意度90.29%。

3小结

临床护理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一门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临床护理是维护人类身心健康与促进人的身心疾病康复的工作,责任重大,要不断地完善与创新。要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转变,要适应时展的需要。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中的是采取“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综合的护理护理方案,每一个护士即能独立管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凸显出来,工作的主动性更高了,确保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要求以人为中心,做到合理化用人,充分发挥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达到人力资源效益发挥的最大化。本文通过改善医院环境、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情感管理、设立护理人员明确的奖惩制度等方面进行护理管理,不断为护理人员提供舒适、愉悦的工作环境,及时与患者沟通,同时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本文从通过改善医院环境、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情感管理、设立护理人员明确的奖惩制度等方面全面评估,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提高了。因此,优质护理模式在骨科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王春瑞 单位:长春市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篇9

关键词:优质护理;睡眠质量;生命质量;满意度

手术室是以治疗外科疾病为主的科室[1],手术室患者疾病的构成较为复杂,一般为危急、重症疾病,手术治疗普遍存在风险性,术后也可能伴随多种并发症[2]。患者受到疾病本身的影响,担心手术结果或对手术缺少正确认知,均会导致患者在围术期发生睡眠障碍,进而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影响。常规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存在局限,优质护理是基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优化升级的干预模式,重在强化质量监控,进行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与全方位手段干预[3]。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福建省莆田仙游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2.37±7.68)岁;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2.40±7.65)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1.2纳入标准1)符合手术治疗指征;2)精神、智力正常;3)自主意识良好;4)患者的一般资料齐全;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1.3排除标准1)排除沟通能力异常者;2)排除重症器官功能疾病者;3)排除合并传染病者;4)排除合并其他重症者。1.4护理方法1.4.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手术前进行常规的访视、宣教,向患者说明手术注意事项,配合医师实施手术等。1.4.2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干预1)完善制度: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完善护理执行制度,设置科学的操作标准,加强配套考核监督,多维度监控护理质量,持续完善护理职责内容,强化手术室安全质控,落实标准化管理,严格执行手术室管理秩序;2)专业培训: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度,要求护理人员全部掌握手术室护理风险,了解手术室患者护理需求,增强风险识别、干预、应急处理等专业技能;同时,要掌握心理评估方法,关注患者身心状态;科学制定培养计划,重视专科护理人才培养;难度较高、风险性较大的手术实施前,加强查房与会诊,由高年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管理;3)分层管理;在实际管理中,设置分层管理制度,根据年资水平和综合素质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在护理排班中合理分层搭配,执行专科组长负责制,实施专业质控;4)强化激励:优化激励制度,将患者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引导和激励护理人员能动性开展工作,切实关注患者需求,根据病房周转率、手术护理难度等科学分配护理人员,重点完善应急干预机制;5)优化流程:优化护理程序,采用全程负责制,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术前规范访视,提高护患沟通质量,加强人文关怀,对患者和家属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开展针对性宣教,促进患者和家属正确认知手术。1.5观察指标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统计患者下床活动、术后初次肛门排气、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4]。满意度:评分>90分,优;81~90分,良;71~80分,中;0~70分,差,总满意率=(优+良)/患者总数。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恢复效率比较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2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4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2.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遂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择期手术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18~70岁,平均(50.5±2.5)岁;对照组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8~70岁,平均(49.5±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与术后护理3项内容。术前准备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身体清洁、健康教育等内容。术中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室温度及湿度调节等。术后护理主要包括病情变化观察、康复护理等。

1.2.1术前访视

手术前1d,在护士长带领下对患者进行访视。访视过程中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评估其生理与心理状态,进而给予针对性的劝慰及护理。

1.2.2饮食护理

手术前需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指导患者积极补充高营养食物,改善虚弱体质,增强机体耐受性。

1.2.3心理护理

患者出于对手术的恐惧感,往往配合度不高。向患者讲解基本的手术流程及以往治疗成功病例,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可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使其能够逐渐平复内心不安情绪,顺利接受手术治疗。

1.2.4人文关怀护理

学会换位思考,给予患者更多的包容与鼓励。在生活上积极给予其帮助,对于孤寡老人,尽量陪伴以安慰患者的内心。

1.2.5术后护理

手术完成后,及时帮助患者穿着衣物,避免受凉。将患者平稳移至病房内,向患者家属讲解手术实施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获得家属的配合,并加强术后体征监测。

1.2.6出院指导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及整理打包相关物品,叮嘱患者不适随诊,注意修养。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SAS评分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于医院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3]。优质护理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护理原则,从病理、生理、心理3个方面进行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患者在院舒适度、内心满意度均得到了明显提高[4-5]。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在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S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价值显著,通过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值得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单位:

参考文献:

[1]唐葶婷.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71-72.

[2]杨雪.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5(26):368,370.

[3]毛玉娟.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3,22(2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