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资产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8:36

有效资产管理

有效资产管理范文篇1

高校资产管理必然要走法治之路,这是“依法治校”管理目标的具体要求.依法治校是根据“依法治国”战略提出来的,是法制社会对我国高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已成为高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理念.从法律意义上说,高校的管理制度是国家意志力在高校的集中体现,是维护高校正常运作的重要方面.这里的“法”要做广义解释,既包括教育规律,政府制定的教育法律、法规,还包括大学内部制定的规则制度等.强化资产管理,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是当前高校资产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建立合乎法律规定的高校资产管理制度并使之沿着法治化轨道运行是高校资产管理法治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充分实现依法治校目标的重要保障.

2资产管理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之所以要制定制度与规则,目的即要为组织与个体的行为提供明确的指南并能够形成其行为的预期[3].资产管理制度是资产管理活动的重要机制和载体,其设计不是行为主体随心所欲的自我意志的产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2.1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是高校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前提.从法律意义上来讲,高校资产管理制度是一种准行政行为,应该属于“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范畴,是国家意志力在高校的集中体现,是维护高校法律地位和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因其依据法律、法规而制定,因而也可以说是法律、法规的延伸,或是将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的具体化.具体说来,高校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首先必须符合高校的法律地位和身份,制度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的程序及其效用发挥都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只有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合乎法律法规规定的资产管理制度,将学校资产的购置、管理和使用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才能从制度上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2.2效率原则

一个好的资产管理制度应该是有效率的制度,这里的效率主要是指制度运作的效率.首先制度本身应该合理、完善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由于制度设计中存在“路径依赖”现象①,因此初始制度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信息不完全、设计者的理性局限和某些无法预知的情境使得初始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漏洞,同时当其运行的环境变化后应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更新能力.其次,制度应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由于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并不必然带来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矛盾.一项资产管理制度若能对每一个参与者都能产生激励就会使参与者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满足该制度的目标和要求,使个人的利己行为结果与给定的资产管理目标相一致.第三,在进行制度设计不能简单地照搬和移植.单纯地照搬和移植某项制度而不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只会降低制度运行的效率.虽然制度移植可以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但要与制度环境和制度系统相配套,制度安排的效率极大依赖于其他有关制度安排的协调[4].

3资产管理制度设计的具体要求

为确保资产管理制度及整个体系能够有效运行,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3.1资产管理制度设计的内在逻辑指针法政策学②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用以指导制度设计的逻辑,即从目的到手段的思考模式,从这一角度看资产管理制度设计的过程可分为问题的形成阶段、建立对策方案阶段和问题解决阶段[5].具体说来,在确立资产管理目标并弄清现状后才能发现问题,通过查找目标与现状的差距而确认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并对预案进行探索、预测、评价和选择,最后进入方案的实施阶段.由于在确立资产管理制度目标时将会蕴含着某些矛盾和冲突,因而在进行资产管理制度设计时要穷尽各种问题存在的可能并充分考虑资产购置、管理及使用等不同环节制度之间的各种关系,针对各类问题提出解决预案并加以选择,还应尽快出台相关配套制度以使该项制度能切实发挥作用.

3.2制度的内容要合法、合理

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要坚持合法性与合理性相统一的原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立学校规章制度的普适性和权威性,确保得到各类行为主体的自觉遵守和执行[6].

3.2.1权利、义务、责任明确

制度本身首先要合法,能体现公平与正义,在内容上权利义务对等,责任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才会有较好的实效性“.在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公正的最基本内容是公民间在平等的基本自由权利基础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统一.”[7]首先,一个“好的”制度可以增强主体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表明,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被认为是进行任何活动的原动力[8].在资产管理制度设计时,应更多考虑如何很好地协调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即一方面通过禁止个人的某些行为使其不能损害其他人乃至整个集体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要给追求个人利益的正当行为提供一个活动空间和保护机制,使行为者的个人利益乃至整个集体的利益都可以通过个人行为得到实现.其次,制度的失灵某种程度源于责任分配的失灵.只有责任明确,制度结构中各个位置的责任者才有可能去完成整个责任体系中分解下来的应该由其承担的应尽的责任,惟有如此,才能实现整个制度目标.

3.2.2在管理制度中融入伦理内涵

合理性原则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管理效率公平的价值取向,也将直接影响高校资产管理的效能及管理目标的实现.资产管理制度应坚持人性化服务的原则,充分尊重行为主体的权利,维护行为主体的利益.在学者们看来,制度与伦理是融为一体的,学校管理制度是会渗透伦理精神的,制度的语言描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制度的伦理化程度.如果在资产管理制度化条例中出现命令式或者强制化的语气词,如“不得”、“不准”“、严禁”、“必须”等,不仅容易给人带来一种压抑感,还很有可能引起抵触和对抗情绪,对教职员工的学习、工作状态产生负面影响.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高,管理活动进入了管理的现代阶段,其显著的标志是,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中心的“软性”管理[9].高校工作者的管理意识应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局限于运用行政权力和权威话语去灌输的传统管理模式,以苛刻的制度来加强管理只会反映出管理者观念上的落后和认识上的片面.

3.3注重程序性规定的设计

法学观点认为,程序性正义是立法程序的首要价值和核心价值.高校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理,关键要看其是否建立了比较严谨的程序性规定,包括制度的立、改、废程序和制度的执行程序.通过严谨的制定程序和科学的执行程序可从根本上保证资产管理制度的实质公正和制度的权威性,可兼顾对教职工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的保护.

3.3.1制定程序要严谨

首先,制定制度前要进行必要的调研.在确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目标后需要大量的实践作为基础,通过调研才能准确掌握资产管理过程中的物、帐等基础数据材料,才能为制度制定提供详实具体的参考数据.那种通过互相借鉴,“闭门造车”而制定的制度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不高.其次,需要进行必要的沟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要充分尊重并体现各个群体的利益,从起草到颁布都应该建立充分的沟通渠道,集思广益,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赢得他们对学校管理制度的认可和遵守,从而降低制度执行的成本.第三,需要专业的法律审查.那些关乎学校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等的管理制度是否合乎法律的要求,需要由专门机构、人员负责审查.这对资产管理制度效力的发挥,最大限度维护各个主体的合法利益有着重要意义.

3.3.2执行程序要科学

有效资产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对接;策略

1引言

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各界对行政单位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须在改革中谋发展,为社会做好公共服务,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的趋势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只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在财政改革中获得强有力的支持,提高行政单位的发展活力。国有资产的类型及数量较多,因此,为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未能与预算管理形成有效配合,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较少,容易造成较大的风险问题,限制了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为此,应该结合行政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找到二者对接过程中的阻碍性问题并予以解决,构建切实有效的对接机制,以满足国有资产配置及管理的要求,促进行政单位的健康发展。

2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对接的意义

公共财政改革工作的实施,可以创造更好的财政环境,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行政单位作为国家重要的机关单位,其国有资产数量在逐步增长,如何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提高资产利用率,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及社会价值,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对接,可以为建设节约型政府提供可靠保障[1]。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行政单位能够编制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预算方案与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实现精细化管理,真正提高财政工作水平。无论是在资产购置还是运维环节,财政支出越来越大,行政单位应该以实物费用定额为标准对各个关键节点实施控制,避免出现超预算的情况,解决过往工作体系下的资源浪费问题。二者的有效对接,可以促进行政单位资金利用率的提升,以更少的投入获取更高的价值,消除各个部门之间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使行政成本得到全面控制。其次,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对接,有利于增强公共财政改革的动力。在过往的改革工作中,对于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在资产配置和管理中存在混乱问题,不利于资金利用率的提升。随着预算管理体系的融合,可以解决改革不到位的情况,综合考量资产和资金的实际情况并制定科学决策,在改革进程中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3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对接存在的问题

3.1认知程度较低

行政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工作的认知程度不足,这是影响实际对接成效的主要原因,多头管理问题较为严重,而且各个部门之间未能做好明确分工,彼此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清晰,对接工作的推进十分缓慢。部分行政单位对国家相关规定的研究不到位,在工作中凭借经验实施管理,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形式化问题仍然存在。部分行政单位对本地区大环境的了解程度不足,没有从当地财政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等角度出发实施综合分析,对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较为模糊,限制了实践工作的高效化实施。行政单位对于资产申购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忽视了其管理和维护过程,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部分单位没有找到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的契合点,缺乏完善的组织机构,影响了实际工作成效。

3.2制度体系缺失

行政单位在发展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制度要求,这是保障管理规范性及合法性的关键。然而,在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中的制度体系不健全,影响了具体工作的推进。部分行政单位没有从法律层面出发对当前制度实施优化与调整,导致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较大阻力,没有针对国有资产配置和处置、预算方案编制与执行等过程采取精细化管控措施[2]。部分制度存在滞后性问题,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行政单位的工作特点,特别是在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中的责任不够明确,限制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交流。

3.3重预算、轻资产

部分行政单位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关注度较高,但是忽视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行政单位在实践工作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单位中资产配置标准不够明确,因此,在资产数量及类型核算中面临较大阻碍,审核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难以获得可靠的审核结果。部分行政单位的顶层设计缺失,各个管理环节存在脱节的情况,管理流程较为混乱。在编制资产预算的过程中没有结合行政单位的实际情况,各项内容的精细化程度较低,难以在实践工作中有效落实和执行。

3.4信息化建设不力

行政单位虽然逐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但是实际成效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及设备在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中的作用,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影响了管理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对于人工操作的依赖性较强,数量统计、变动情况记录等工作的效率较低,而且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难以保障数据信息的准确性[3]。在信息技术的投入上相对不足,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利用率不高,以资料存储和收集为主,无法满足数字化及自动化分析的要求,审批流程较为烦琐,影响了二者的高效化融合。

4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对接的策略

4.1提高重视程度

行政单位管理人员应该从思想上提高重视程度,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对接的现实意义,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以便在未来工作中逐步提高对接成效,为本单位创造更高的效益,避免造成严重的浪费问题。在内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明确各部门在对接工作中的责任,促进彼此的协同交流,确保全体工作人员能够参与进来,共同构建良好的工作风气,落实精细化管理和全程化管理的要求。此外,应该制定明确的对接目标,从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入手,制定完善的对接计划和方案。近期目标以3年目标为主,在该阶段主要是提高工作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工作的认识,全面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推进对接工作;逐步解决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中的不均衡问题,防止在对接过程中出现形式化问题;增进行政单位与财政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加快对接工作机制的创新与优化[4]。中期目标以5~10年目标为主,在该阶段主要是提高工作机制的运行成效,确保各项规定及管理措施得到落实;在预算体系中明确新增国有资产配置预算情况,运用各类报表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支持。长期目标以10年以上目标为主,除了要对二者的管理方法和体制实施创新,还应该构建专业化的组织机构,增进行政单位和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的交流,从而达到集约化和法治化管理的目的。

4.2优化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是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关键性工作,行政单位应该在全面了解本单位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配置标准,解决过往工作中的盲目性问题,降低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的难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在明确通用类资产配置标准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工作范围,以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同时,为积累更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在相关部门开展试点工作,掌握实物费用定额制度的编制方法,在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资产配置成效,避免在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中引发较大的风险。在审核单位新增资产配置预算时,除了要体现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还应该协同财务部门共同实施审核,确定合理的预算控制标准,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情况。

4.3健全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可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工作的规范性,从而在工作中形成强大的约束力,提升二者的融合度。行政单位应该构建更加完善的组织机构,通过顶层设计的方式为对接工作提供指导,增进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预算管理部门的密切合作,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的情况。在资产配置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应该确定不同部门的职责并做好明确分工,提高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的可行性。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对当前制度体系实施全面细化,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避免在实践工作中出现形式化的问题[5]。国有资产配置标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同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加以调整,包括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房屋、车辆等,并且确保各项标准的明确性并实施核定,为资产配置提供可靠依据。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获取相关资产信息,而且有助于本单位自觉接受监督,防止在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中出不合规问题,为廉政建设创造可靠条件,推动行政单位健康发展。以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为依托,可以明确国有资产的具体存量情况并对未来变化趋势加以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预算管理措施,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及资金利用率。以权责发生制为依托,对当前会计核算制度实施优化,帮助管理人员获取更加精确和真实的会计信息,评估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4.4加强绩效评价

为达到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工作的预期目标,应该加快绩效评价机制的建设和实施,对于对接实施情况采取科学的评价措施,以明确其中的问题及原因,提高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首先,明确绩效评价制度的相关标准和具体的评价流程,确保整个评价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预算管理部门的工作情况加以总结,而且能够起到良好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使其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其次,在编制资产管理计划及预算管理方案时,应该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结果的作用,以便在决策中获得更多信息支持,保障决策的正确性[6];再次,提高绩效评价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素养,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情况对评价标准和方法加以创新,使其更具实效性,增强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最后,为确保本单位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应该引入专家组实施评价,对当前评价标准加以丰富和优化,同时,在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中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绩效评价指标应该以相关性、经济性和层次性、可比性等为基本原则,确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反映工作情况。

4.5引进先进技术

行政单位应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为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对接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在预算管理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更具针对性。行政单位要了解当前对接工作的目标及基本内容,对系统功能实施优化和拓展,满足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提高系统及相关软件的利用率,为数据采集与存储、自动化归类与分析等奠定技术保障。以数据库为依托,实现对各类国有资产信息的全面收集与整理,更加真实地反映本单位的资产状况,并根据其变动情况对数据库实施更新。督促各个部门及时上报相关信息,防止数据时效性受到影响[7]。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自动化分析,了解资产状况及其存在的风险,以便对预算方案加以及时调整和优化,确保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的透明性。此外,应该运用防护技术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重要信息泄露和丢失,维护本单位利益。

4.6实施监督与审计

采取监督和审计的方式,可以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中的不规范问题。行政单位应该明确财政监督和审计、检查等工作的重要作用,提高新增资产配置预算工作实施效果。单位应对资产配置预算的执行状况加以定期检查和分析,了解执行中的具体问题及影响因素,只有通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才能购置相应的资产[8]。同时,由于业务工作呈现出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预算方案执行中会出现追加预算的情况,对此,应该遵循相关规程实施申报,针对资产购置的合理性及必要性实施评估后才能开展购置工作。强化财政监督和审计工作的协同配合,严格检查预算状况并明确其中的财务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如果在工作中违反相关规定,则应该及时进行查处和纠正。

5结语

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对接,可以对行政单位内部资源实施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为节约型政府建设奠定基础,推动公共财政改革进程。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方法,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包括认知程度较低、制度体系缺失、重预算轻资产和信息化建设不力等,导致二者的对接效果不佳,限制了行政单位的转型发展。为此,应该通过提高重视程度、优化资产配置、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绩效评价、引入先进技术和实施监督与审计等途径,有效发挥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在行政单位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二者的融合度,共同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规避未来发展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黄弘.构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新格局———绍兴市“四个统筹”齐发力[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21):121-123.

【2】崔炜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齐鲁珠坛,2021(5):56-60.

【3】杨娟.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投资与创业,2021,32(17):166-168.

【4】周海民,程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融合实践[J].财务与会计,2021(16):79-80.

【5】谢永浩.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1(13):54-55.

【6】文宗瑜,李森,王桦宇,等.依法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J].财政监督,2021(7):38-46.

【7】吴丽瑶.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2):67-68.

有效资产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结合途径

我国多数高校为事业单位,其资产管理属于国有资产管理范畴,通过将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加以结合,能够对高校资产管理水平及高校的预算管理效率形成同步拉动提升[1]。纵观现阶段高校资产管理实践,其中暴露出的资产管理质量不高,资产增值效果不佳等问题较为普遍,在此背景下,探究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途径,就更显其重要性。

一、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必要性及作用

高校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及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覆盖及延伸到高校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高校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能够对高校的资源配置加以集中优化,借此节省高校各项成本开支,并增强高校预算执行质量及效率。其次,高校资产缘起于财政预算及其发展过程,高校资源配置状况显现了高校预算管理的质量,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呈现出彼此交融,互为促进的内在关联。

二、现阶段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实施现状

首先,高校基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高校资产配置不尽合理。高校资产管理需要明确的资产配置指标作为引导,受制于长期的计划经济时代高校资产管理理念,我国众多高校管理者并未能对资产管理基于高校发展的作用有一正确全面的认识,一方面在资产配置标准上不系统,不完整,另一方面出现的注重资金管理,忽视资产管理的现象会引发高校资产的闲置或浪费现象。其次,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职责分工。高校资产管理牵扯面较广,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过程中,需要涉及到高校众多的职能部门,并借助各个职能部门间的密切配合,以充分发挥出预算管理在高校资产管理中的作用[2]。但随着规模的扩大,高校在组织架构上也趋于复杂,而在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会使各部门难以有效进行职责分工,在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职责较为模糊的状况下,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也就收效甚微。第三,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常态机制及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致使高校预算编制及执行质量不佳。从现阶段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上看,相应的工作常态机制及管理制度尚未健全,一方面在预算编制中,由于欠缺较为科学规范的预算编制体系,使高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极易与高校资产存量产生差异,引发预算分配不均或预算失控;另一方面在预算执行质量的监督及评价上,由于欠缺相关的制度规范及指标参数,也容易使高校资产处理过于随意,导致高校资产及高校预算出现舞弊及浪费现象。

三、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途径探究

(一)建立健全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夯实两者有效结合的基础

高校资产管理者要顺应高校资产管理实践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高校资产管理的观念意识,结合高校实际状况,建立健全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夯实两者结合的基础。首先,针对高校资产,要在全面开展资产清查的同时,在账实相符原则的指导下,对高校资产的数量、规模、年限、价值、保管信息等加以整理及归纳,对高校资产的总体信息加以全面掌握,为后续的预算编制做好铺垫。在对高校资产信息加以全面把握后,借助资产产权登记、资产清查盘点、资产造册等途径,建立高校资产详细账单[3]。其次,要根据整理得出的高校资产配置状况,在结合国家及颁布实施的相关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并在动态衡量监督中,对高校资产的配置情况、资产流向、预算计划等进行动态了解,一方面保障高校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能够做到合法合规,另一方面使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能够在高效的保障机制下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建立健全高校资产预算编制机制,强化预算管理的质量效率

在高校实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要保障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完善的高校资产预算编制机制不可或缺。而从高校资产管理的实践中看,预算管理的质量水平也直接制约影响到高校资产利用率的表现。在高校资产预算编制机制的构建及完善上,要着重把握如下要点:第一,高校预编编制在内容上要涵盖高校资产的清查、预算的分配、财务资金的收支管理、预算计划的实施等众多流程,这就需要高校各职能部门应明确各自的预算管理职责,通过多部门联动,使高校各部门人员都能够共同参与到预编编制中,以提高高校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第二,高校预算编制要突出科学合理性,应将预算编制的覆盖范围延伸到高校资产存量及高校资产投入等多个环节中,并在预算编制实施中,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对高校资产加以全面清查,以保障高校资产能够达到账实相符;二是要秉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预算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提高高校预算编制的精准性;三是要制定相应的预算执行监督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

(三)依托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深化高校资产管理力度

在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针对预算执行质量及资产利用状况要通过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来实现动态的监督考核,以深化高校资产管理的力度[4]。在构建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时,要立足于高校资产的配置及使用状况,围绕高校资产的使用,将之与高校预算管理的目标加以结合,以此来对高校资产管理及高校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隐患加以分析排查,借助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机制中的相关措施及时进行补救。此外,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高校预算编制、高校成本管控及高校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还应通过完善相应的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激励奖惩机制,最大化地调动高校各部门人员参与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使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能够在全员重视及参与的基础上,助推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本着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信息共享的目标,建立完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需要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借助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预算编制、执行及监督的效率。相比于其他社会企业,高校作为教育科研部门,其财会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而且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组织架构也趋于复杂,相应的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的对象及范围也有了大幅提升。针对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这些新变化,高校资产管理部门除了要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意识上予以强化,在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体系机制上加以完善外,还应本着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信息数据共享的目标,依托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建立完备的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在对各类信息数据加以有效调用的同时,使高校资产配置能够更加合理,使高校预算编制能够在精准度及精细化程度上得到有效提高。在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人员的考核上,应将其掌握及熟练应用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通过提高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及预算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使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及标准化程度得以提高。

四、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对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结合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及不足,应在强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意识的前提下,从管理制度的完善、资产预算编制机制的健全、考核机制的跟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等方面入手,在多方保障下,切实提高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质量。

作者:李静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计财处

参考文献:

有效资产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制度建设;绩效评价

一、引言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投资规模正在快速扩大,资产的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管好、用好高校资产,保证高校资产的保值、增值是高校必须重视并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但是目前,各大高校对于资产管理仍然缺乏有效的手段,并未形成成熟的管理体系,将预算管理引进资产管理中是高校完善资产管理方法的重要一步。如何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推动高校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是研究领域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提升高校资产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一)缺乏较为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

高校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为指导,导致后续管理容易出现管理乱、效率低等问题,在制度方面,高校资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缺少完善的资产管理配套制度;第二,缺少在预算管理方面的编制制度;第三,对于资产的配置标准缺乏相关的制度标准。具体分析,首先,在资产管理的配套制度建设方面,各大高校针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制度并没有落到实处,相应的配套制度并不完善,一味的追求形式化,在具体制度建设上并未形成科学专业的制度。其次,在预算制度的具体编制中,各大高校并没有将专业科学的编制制度引入预算管理中,比如,在进行资产的预算编制中,应该将存量资产考虑到编制中,而事实上这一过程并未得到实际执行,大部分高校过于强调对经费的分配控制,而存量资产往往被忽视,从而,高校的预算编制不能真实反应存量资产及其分配情况,这样预算编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高校在资产配置方面也缺乏相关的标准制度建设,各项资产如何分类,如何安排,如何进行配置,标准是什么,这些情况的解决都需要有完善的标准配置制度作为前提,例如,某些高校在资金项目的配置方面虽然已经有了一套实际的标准,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方案会造成管理工作混乱和重复,增加管理成本,建立一套基础的、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制度非常重要。

(二)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缺乏全局意识

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人员普遍缺乏资产管理的全局意识,主要体现在在资产管理中,各个部门专注于自己部门的资产,对各自的资产过于重视,缺乏宏观格局,对整体的资产管理重视不足,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在资产管理中各自管理,无法站在高校的层面进行资产管理。同时,在预算管理中,各个部门的人员各自进行预算编制和管理,导致了实际资产和与预算差异过大,后期对资产的核查缺乏科学性,管理人员对预算和执行的整个过程没有统一的规划,总体上仍是缺乏集体管理意识,导致了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工作的不足,可见加强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的全局意识至关重要。

(三)缺乏科学的资产管理评价体系

我国各大高校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资产管理评价体系,现阶段,各大高校的资产使用仍旧是采用资产相关单位各自无偿使用为主,这样大量的资产无法得到高效使用,大量的资产被占有产生出的效益低下,此外,高校的资产管理评价体系并不完善,不同的部门已经可以占有足够的资产,导致各部门之间竞争缺失,只专注于自己部门的资产使用,也不利于资产整体的配置,在此过程中,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资产管理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并且在相关资金的使用中,使用者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模糊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对资金使用后效果的评价也难以进行,使得资金得不到继续的配置,很容易导致各类资产无法发挥自身作用,浪费现象愈加严重。

三、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职能部门管理职责

要想实现良好的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在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各职能部门的职责。需要建立协调管理部门,负责对各项资产管理进行统一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结合学校整体情况进行资产预算编制和资产配置划分,在执行中进行监督和把控,在年终进行预算和资产核查,了解预算和资产管理的效果,对资产的后续整理盘查中明确各项资产管理部门的责任,做到权责明晰。其次,要加强高校对预算编制的管理,在编制过程中应该根据高校资产存量情况,加强存量资产的审核和资产增量的预算编制之间联系起来,并不断在实践中进行修正,将结果反馈到预算编制部门,为相关人员的预算优化工作提供最原始的数据,提高高校管理人员对预算工作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效率,进而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使预算编制不断得到优化。

(二)树立资产管理理念、增强资产预算优化

要想实现良好的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首先,要加强资产管理的理念建设,这需要管理层和各级员工充分认识在当下的环境中,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同时也必须了解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是目前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要加强对二者结合的认识,将这种观点贯穿在具体的工作中,领导层要更加重视对资产管理理念的推广,积极动员工作人员加强相关的学习和锻炼,完善相应的培训工作,让各级教师和工作人员了解高校推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工作,这一理念的建设和推广能够为具体工作的展开建立思想基础。其次,高校要加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必须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增强资产预算优化,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高校要在资产管理中根据管理状况制定预算管理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预算管理的精确度,具体来讲就是根据各个高校的自身情况在资产的基础上制定和高校发展方向一致的预算管理方式,由于面临着复杂的资产管理局面,管理人员应该制定不同层次的资产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工作的实施进行指导,不同的层次应该划分清楚管理层、执行层和核查层这三个层次,管理层应该根据高校的宏观状况为资产管理制定决策,作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主导,其他层的管理者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积极的总结工作中的信息,更加准确的判断预算管理工作的合理程度,从而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科学性。高校资产管理人员要根据指定的资产配置准则进行资产配置,在此基础上做好预算编制工作,突出预算管理能够和资产管理结合从而发挥二者结合的及时性,能够及时反映出资产管理的情况,在管理过程中,要考虑到高校各部门的自身资产状况和利益,不断完善相关的审核程序,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更合理的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三)基于预算管理对资产绩效进行考核评价

高校的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需要高校的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其他基础性的工作,而基于预算管理对资产绩效进行考核评价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具体分析,在进行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工作中,需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这样能够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并且基于绩效评价的管理还能够及时收到各项工作效果的反馈,为后续完善提供依据。同时还应该在绩效评价中引入信息技术,完善资产管理的信息化,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更好的进行结合,这样更有助于相关数据的准确,也减少了很多人工,提升了工作效率。此外,在进行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工作时,应该坚持以资产的使用效益为前提,对资产产生了良好的效益给出积极的绩效评价,并且在后续的绩效工作中对资产的实行情况进行完整的分析,目的是为了寻找到在不同的项目中资产配置情况、资产使用和预算的差异情况、资产使用中有何不专业的地方导致了浪费现象等等,从这些问题入手才能找到解决的手段,进行相关工作的提升,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紧密结合,不断推进基于预算管理对资产绩效的考核评价,建立相应的资产管理奖励手段,利用多样的激励措施来激励各部门积极推动资产管理工作,全面推进高校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工作,提高高校资产的使用效益。在高校资产管理过程中,将资产的使用情况主动纳入到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体系,将资产使用情况和预算管理有机结合,从而有助于提升预算执行效果。

四、结论

高校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是当前高校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向,但是这个结合管理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个管理层和广大师生共同协作,也需要不同的高校之间互相借鉴经验,顺应市场发展潮流,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将预算管理更好的融入到日常的资产管理中,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不断修正完善,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让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工作得到积极的推进,使预算管理更好的为资产管理发挥积极的作用,来提高高校的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廖耀焜.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策略[J].财会学习,2018(15):180-182.

[2]曾世峰.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J].内江科技,2018,39(3):17-28.

有效资产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建议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容概述

在我国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当中,明确规定了资产的概念,要求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单位资产管理的需要,提升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保证国有资产不会流失,积极促进各方面事业的发展。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资产,所涵盖的内容各有不同,大致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种,其中有形资产是指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例如固定资产、存货等;无形资产是指不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产,例如知识产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二、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不够规范。当前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仍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制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在资产核算工作等方面未能做到精益求精,账目核算不规范,使得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到人,或者部分资产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水准不高,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够规范;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尽管按照政府部门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资产管理的相应调整,但其实没有办理相关的资产管理的交接手续,事业单位没有进行账目核算,也影响到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导致单位内的核算项目无法正常进行。所以,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时应重点对上述环节进行整改,配备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资产管理人员,规范财务核算,完善资产交接手续,同时将其制度化,将资产管理纳入规范的流程之中。2.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目前而言,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如:资产管理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只注重预算和资金等方面的管理操作,却忽略了资产管理的工作;对各个职位没有进行明确的职能分工;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审批管理;资产的分配得不到严格的制度监督管理;缺乏专门的台账,使得资产的购进具有盲目性;缺少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这些都需要引起领导人员的重视,制订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来进行规范管理。同时,资产的管理离不开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与方法,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也不能少,这种激励约束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工作人员及领导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不到位。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事业单位不能够直接参加接触市场的经济活动,因而造成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及领导人员对于资产管理或者是财务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从而轻视对后续资产的管理,没有在资产管理方面下足功夫,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手段,容易导致资产管理出现混乱的现象。4.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虽然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在逐步改善,但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没有对相关的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对于工作中的账目明细等情况无法进行详尽的后续的管理监督,导致资产的管理都是毫无章法的、混乱的,一旦缺乏相应的监督机构,没有能够明确职责的规定,管理力度减弱,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监督力度大大减弱,不利于工作的进行。而且尽管行政事业单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但是人民群众监督机制并没有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的重要因素。

三、提升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建议

1.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首先要按照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管理,明确相关的职能,确立分级管理以及资产的管理。因此我国的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来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执行过程。同时,相应的管理约束机制也应该逐步完善建立起来,相关监督机构应当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行为进行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只有将内部的机制约束制度管理建立起来,再加上外部的监督机制,双管齐下,才能够有效避免财产的损失,同时相关领导人员应该积极对各个层级管理人员进行指导,保证事业单位的工作进行得规范有度。2.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作为事业单位的直接执行者,相关的财务人员的工作素质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是否可以畅通无阻地进行。首先应该由上级领导人员重视财务工作,招聘具有专业水平的财务工作人员,在招聘新员工的同时,除了需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应聘者进行一定的道德品质测试,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才能够保证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公正公平,不会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同时,相应的奖惩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以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对本职工作的热情。3.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在保证有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任何一项制度的执行,都必须要有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一定的判断评价,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能够对资产管理的执行工作进行有效检测,因此,要求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够准确实现资产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可运行程度以及有效程度。提升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任重道远。首先需要的就是单位领导要提高认识,保证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道德水准进行提升,还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使得资产管理的执行过程更加公平公正更加透明,利用相应的管理奖惩激励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才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谭静.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李正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11).

有效资产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清查管理

1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事业单位资产的主要比例。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资产,带动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支持行政任务的顺利完成。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经济效能,保护国家固定资产不受损失。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2.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不细致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其特征性质进行分类,如果分类不妥当会导致管理混乱无章,管理起来无从下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分类: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其中通用设备又以调度指挥系统及车载终端系统为主,包括指挥和移动信息子系统升级改造、车载信息终端、综合指挥调度平台软件、人工筛选合同设备系统、软件与移动信息子系统、视频会议子系统、通用计算机平台系统、网络通信子系统、无线数字集群子系统、指挥调度台与座椅子系统。按资产的来源可分为三类:购买建设、受人捐赠和部分融资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种类繁多,同时在型号方面也千差万别,管理固定资产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烦琐、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如果对固定资产划分不清楚,就会对统计工作增加工作量,同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够到位,责任不明确,很多管理问题处理不妥当,很多问题慢慢浮出水面。虽然有些事业单位已经着手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关的日常管理,但是管理方法不是很妥当,也不是很全面。固定资产的事业环节目前存在很多问题,使用固定资产购买工作、分发工作和使用当中大量问题涌出,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事业价值。这些问题的来源主要就是因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没有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2.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务登记不翔实

很多家事业单位都存在着等级不翔实的现象,在认证清查账目时就会发现,有些账目存在很多问题,如账目不够完整、来源不清不楚、替代性账目、记账不规范等。这是固定资产流失和使用不当的根本原因。使固定资产失去了它的有效性,不能够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数目及使用情况。长此以往,将会是很严重的问题。这些不规范、不明确会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方向不明,盘点固定资产总价值时模棱两可。有真实明确的账目才能有效地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利用和增值,账目不详尽的问题是急需解决的,也是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值的首要条件。账目登记不详尽不仅仅涉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更有可能触犯法律,带来严重的后果。现在我国已经开始着手调查国家各个事业单位的违法违纪现象,账目清查是必要的关口,很多个人或者部门因为账目被查处,可见,账目登记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多么的重要。

2.4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后续管理不到位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不能只注重事前管理,后续管理也要随时跟进。但是,现在很多事业单位完全忽视了后续管理的重要性,前期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后期的管理又跟不上去,更加加快了固定资产的流失速度和保值效果。使用固定资产进行采购等行政任务时,前期是做好规划和对比工作,当采购等行政任务结束时,要做好后期的账目整理等一系列的后续工作,后续工作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详尽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所以,不能只注重前期管理而忽视了后续管理。

3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有效策略

3.1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工作

现在很多事业单位在使用固定资产进行购置工作时,都是先制订采购计划。采购计划要经过相关部门进行上报,上报的采购计划要经过整个部门人员的商讨,再逐层上报。审批采购计划时要严格坚守审批程序,决不能越级上报,或者漏报、多报等。采购计划经相关领导审批签字以后才能着手进行采购。在采购时,要有专人跟踪检查,不能耽搁部门进行采购,要进行对比询价,保证采购不能超过限制价格。采购结束后,要有专人进行检查盘点,直到资金、物品全部验收合格以后才能入库。相关的发票和收据要收好,相关的凭证等要有专门人员签字并留存。这样会为后期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节省很多工作。固定资产的购置也是将固定资产升值的一种手段,但购置的程序一定要严格遵守上报计划—审批—购置—审查—登记—留存的程序,为以后的账目清查等工作创造便利的条件。

3.2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管理工作

固定资产的相关采购和使用是时刻发生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从采购计划到采购,再到入库等,都会发生数量和资产的变化。要应对这种变化我们就要制定相关的资产清查的制度,在每一次的固定资产的购进和使用结束后,都要进行清查工作,保证固定资产在使用和购进结束后,相关的金额和数量都能与剩余的数量金额相符。固定资产的清查要专门设立一个部门,清查人员要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状况十分了解,并时刻跟踪固定资产的去向,每当固定资产发生变化时,都要进行清查。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查计划,可以根据清查时间划分,也可以根据清查资产的种类划分。一切清查工作要按照计划行事,当然,一定要有抽查计划,抽查可以督促财务人员的账目登记,促使他们提高积极性和责任心。

3.3强化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监督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核算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中之重,核算能够及时监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动向。对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时效性和增值保值有很重要的作用。核算监督要设立专门的机构,设立专门的负责人,明确核算监督的责任、任务、权利等。加强对于核算人员的管理强度,一定要有专业人员核算,并有专业人员进行复核。保证时时跟踪固定资产的动向。核算监督制度能够有效的控制固定资产的流动,使相关部门和人员形成良好的核算意识。有了高度的认识和核算意识,才能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监督工作有效地进行。

3.4优化事业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事业单位的首要任务,首先,必须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很多单位现在没有这样的意识,觉得固定资产不会自己流走。其实不然,固定资产管理不但会影响固定资产的流失,更会影响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没有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事业单位要及时把管理制度制定好。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要及时完善和补充。制度的制定要有针对性,尤其是细节方面。固定资产在购进和卖出时,会有相关的差价和折旧费。进行核算监督时,要注意这些方面。从细节方面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促进固定资产的增值和保值。

作者:张妙妙 单位: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公路管理段

有效资产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中小学校;资产管理;实践研究

一、中小学资产管理的意义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资产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维护资产安全与完整是资产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产利用率,充分发挥资产的实际效能成为学校资产管理的重要任务。中小学校资产管理通常来说是指对国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其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所指的固定资产是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1500元以上)的设备,也包括单价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学生桌椅、图书、服装等都属于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由于学校资产种类多,数量多,存放地点分散,管理难度较大,这也对中小学校的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中小学校来说,资产投入主要靠财政拨款,如果没有科学合理地使用资产,就会造成资产闲置浪费;如果重复购置就会导致经费资金紧张,无法有效支持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教育事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对中小学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能显得尤为必要。

二、中小学资产管理的现状

1.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体系

中小学购买资产的大部分资金由国家提供,但购买后却没有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中小学校领导一般是教师出身,往往更加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对资产管理认识不够。许多学校资产管理是由后勤部门人员兼管,有的是由学校里工作能力较弱的人员负责,在资产管理中只统计登记。还有的学校虽然有资产管理制度但并没有严格执行,没有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更没有切实可行的考核管理办法,导致监管不到位,甚至管理混乱。

2.资产使用效率较低

不少学校在资产购置时,往往只是根据管理人员的决定而购置,或者只是跟随其他学校的做法而购置,没有因地制宜的分析自身学校的需求,对其可行性以及所能够产生的最大效益进行认真深入研究,使购置的固定资产本身就不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这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在购置了相关固定资产后,学校没有统筹规划,只被一个部门使用,或多个部门同时配置同一类资产,重复购置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甚至出现闲置的情况,导致固定资产的作用和价值降低,所以中小学校资产需要合理配置,理性配置,高效利用,发挥其实际效能。

三、加强中小学资产管理的措施

1.建立高效的资产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校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已经引入了许多国有资产管理软件和模式,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有利于简化学校资产管理的工作量,有利于及时完善资产增加、使用、处置的变动信息,实现资产动态化管理。但这同样对资产管理队伍和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资产管理人员要熟悉掌握计算机软件应用以及信息处理的技术,还要熟悉学校资产的特点及管理知识。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规定,应设置资产管理部门,配备资产管理人员。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队伍,中小学的领导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应当正确看待资产管理工作,认识到资产管理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改进不合理的管理方式。除此之外,在进行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时,应当因地制宜,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科学的资产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成立校领导分管的资产监管小组,负责监督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定期清查各类资产,明确各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定的考核办法要切实有效,如将资产管理工作进行量化,纳入学校绩效考核,提高考核力度,同时安排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负责资产管理,从上到下贯彻执行资产管理制度,以此建立高效的资产管理体系。

2.优化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能

作为基础教育学校,经费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要求,实施现代化教学模式,学校往往需要更多的资产投入。在既定的经费收入情况下,学校应该合理有效地配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率,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实现资产最优化,学校首先应配置能充分发挥效能的资产。学校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立足长远,组成采购小组对资产的可行性及能达到的经济效益进行充分论证分析,对于投入资金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可由相关机构进行专业评审,使其配置的资产能够实现最大效能。另外,对于投入资金大,操作技术要求高,使用次数不是很多的资产,在对其购置成本、维护成本和使用期限等各方面数据进行充分论证比较后,学校可以考虑租借或者外包服务方式,从而更有效地节约资金。

3.信息化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在资产管理中,建立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对资产的增减、使用、调配等情况进行及时处理,有利于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实时了解资产状况,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挥资产的最大效能。资产报修、申请更换等都可以在平台完成,便于后勤服务部门及时了解,更快捷地提供维修调配服务,确保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通过网络化管理,学校对各部门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监管,也有利于促进各部门重视资产管理,增强责任意识。资产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有效的资产管理是现代化教学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能不仅能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还能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卢桂珍 单位:日照市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刘金易,王佳.关于中小学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建议研究.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7).

2.杨海泉,马永忠.不断完善中小学资产与装备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教育技术装备建配管用规范化水平.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7).

有效资产管理范文篇8

1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1.1深化资产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理念。中石油股份公司内管理人员由于对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工作理念缺乏了解,在发展战略方面的重要性与作用也缺乏准确认识。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单位内的管理观念较为陈旧,存在“重占有,轻效益,轻流动”的管理现象,导致公司内资产运营效率较低;同时管理人员无资产效益意识,也使得管理格局呈现狭窄与粗放问题。上述问题均提示,中石油股份公司资产全过程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深化,改变传统管理理念,构建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新理念。1.2资产价值、实物和专业管理的衔接。中石油股份公司存在资产量多,涉及面广泛,专业复杂等问题,同时职能部分之间的管理模式多为“条块分割式管理”,导致各部门间无法实现多环节的有效衔接,在企业资产信息流、实物流与价值流等方面均缺乏协调性,使得常纯在转账不及时、账实不相符等现象,导致资产运营效益缺少真实性,使得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在运营、维护、增加及退出等资产管理环节中缺乏有效衔接,资产实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缺乏统一协调,同时也存在转账不及时,账实不相符的现象,严重影响着资产运营效益的真实性,同时也增大了公司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难度。因此,中石油股份公司在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中必须重视资产价值、实物与专业管理之间的有效衔接。1.3有效提高资产管理基础数据质量。部分单位对信息数据录入时随意性太强,导致资产记录缺少完全性,同时打包录入整体资产、资产记录分类不规范、数据信息变更维护不及时等各种问题,使得基本资产管理部分数据缺少,数据变得不全面,无法客观真实反映单位内单项资产的价值,对于同类资产折旧提取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使得财务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较大影响,且增大了管理分析难度。基于此,应进一步加强单位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录入、资产分类、数据变更、更新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进而提高基础数据质量。1.4需提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少数中石油股份公司财务现有资产管理系统管理平台在虽已增加实物管理功能方面但无法满足实际的管理需求,无法实现信息数据在计划、基建、生产及运营等环节中的信息共享,同时资产管理系统管理平台除了本部门财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在广泛应用时外,实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技术管理部分的应用较少,且系统功能较少不完善,无法有效开展资产全过程管理。基于此,应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功能,实现各部分对资产管理系统的有效利用。为了使上述要求得到满足,应加强培养提升资产管理核心能力、建立系统化、统一化资产管理理念,良好利用流程管理、价值管理与全生命周期三个管理方面的管理理念。同时,合理科学运用信息化手段,使资产管理全过程中完全贯穿落实信息化、数字化,实现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体系构建

对于中石油股份公司而言,围绕发展公司战略,基于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所发展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模式,公司近远期发展规范加以把握,对于资产设计规划、建设采购、运营生产、报废退役等过程中,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开展,使职能部门资产业务管理得到纵向贯通与横向融合,使公司资产管理效率大幅提升,进而促进公司顺利达成战略目标。2.1部门之间强化合作。公司部门间职能化管理转化模式朝着流程化管理模式进行,这也是中石油股份公司实施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合理科学利用统一信息管理平台,使业务设计流程变得更加流程化、专业化、标准化,导致增加资产、运行资产、退出资产等各种管理方面的业务固化系统,整合资源方式变得合理有效,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业务整合,使生产、计划、物资、财务、基建以及审计等资产管理方面,全方面实现资产管理部门协作,使资产管理在深度与广泛层面均得到最大拓展。2.2资产管理指标考核体系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成就得以保障的关键推动力就是资产管理指标考核体系。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应最大化实现资产价值,大幅度提升资产运营实效性,合理对资产配置进行有效资源优化,并制定考核细则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有效实现三方面管理目的源头管理资产、过程投资合理化控制、提升结尾效益。建立标准、完善以及奖惩明确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全生命周期管理资产可全面有效覆盖到各业务各环节的资产管理。同时,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对于全生命周期管理各项工作效果与效率对资产管理进行科学化衡量,持续性优化改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并完善相关资产管理业务流程。2.3创建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目前,公司各职能部门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散性,缺乏统一性,使得各职能部门的资源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各系统间数据也缺少有效衔接。由于,现行ERP系统对于采购物流与财务系统方面的集成更为重视,但是对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实际需求无法满足。基于此,公司现有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具有重要意义,可使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与集成得以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需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立足实现,在设计方面应对投资规划、工程项目两项内容加以重视,同时更需要重视对于工程项目及设备运营维护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合理化衔接备品备件与运营维护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需重视工程项目及设备运营维护二者间的有效衔接,备品备件与运营维护管理之间的合理化衔接,使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实现跨部门、跨业务数据共享,更加有效顺畅的完成流程工作,使各级管理人员可随时获取各业务各环节的成本信息应用工作过程,加强控制资产价值链上业务流程与关键节点,可显著增强资产管理业务的控制水平,实现实时监控与实时分析数据资料,使公司资产的综合创造效能可显著提高。2.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由于,中石油股份公司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工作涉及部门较多,且管理内容较为复杂,也是公司企业一项全面性、长期性的管理工作。公司总部应重视对资产管理的统筹规划工作,对相应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加以完善,并制定与落实推行标准化管理规范与操作手册,使可充分发挥专业公司的职能,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技术指导与日常管理,良好结合地区公司层面与实际业务开展,同时对管理细节加以丰富实施,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完善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方面,使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工作行程拥有一个长效的有效机制。

3结语

总而言之,实施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对于中石油股份公司而言,有利于公司全面性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对于提升公司创造力价值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基于此,中石油股份公司应重视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并科学利用统一化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将部门间的业务协作能力与融合能力实现进一步强化,进一步完善与构建公司资产管理指标以及资产管理考核体系,加强重视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形成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更进一步促进中石油股份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刚,樊昊.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简述[J].环球市场,2017(5):31.

[2]谢燕玲.构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基于A企业的管理实践[J].管理观察,2016(7):179~181.

有效资产管理范文篇9

一、医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作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是民生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构建中国特色医疗体制,是新时期医院体制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在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医院积极推进资产管理,是优化内控管理建设,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的重要保障。因此,从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等视角而言,医院资产管理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1)资产管理是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保障。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医院固定资产规模大、数量多,是医疗技术保障的重要基础。为此,发挥资产管理的有效职能,能更好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资产的科学化管理。一方面,医院资产涉及面广,有效管理机制的建立,能够避免国有资产因管理不当而发生流失等问题;另一方面,医院在资产管理建设中,资产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特别是固定资产的体量大,管理工作更加强调工作的全面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在医院内部管理建设中,应重视资产管理的重要地位,从实际出发,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2)资产管理是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医院在资产管理中,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资产管理的重要出发点。资产管理应立足医院的特色,在资产经营管理中,强化资产保值增值,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经营能力,对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期,医疗体制改革要求医院应坚持医为本的发展基础,提高国有资产在医疗服务中的有效应用,发挥各医疗器械的重要作用。因此,医院全面开展资产管理是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体现出资产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应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3)资产管理是盘活医院资产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提高医院资产配置效率,是发挥资产应用价值的重要途径。为此,资产管理建设的有序推进,能够进一步盘活医院资产配置效率,有效避免资源闲置造成的浪费等问题。由于医院有大量医疗设备,设备的合理管理使用,是盘活资产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资产价值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构建,为医院资产的管理及配置使用,创设良好的条件。对于医院而言,要注重资产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避免资产闲置、浪费等问题的发生。

二、医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在资产管理中,面临诸多问题与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从实践来看,医院资产管理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到位、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影响了资产管理在医院内控管理建设中的重要地位。(1)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欠缺。医院在经营管理中,注重医疗技术及经济效益,资产管理表现出较大的滞后性。首先,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的规范与引导力欠缺,导致资产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不到位,浮于表面,难以体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如,资产购置审批制度、资产清查制度不完善,影响资产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其次,监督约束机制欠缺,内部审计力度不足,资产管理工作随意,出现资产底数不清、账实不符等问题,影响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是提高管理效率、规范管理建设的重要保障,应在管理工作中充分落实。(2)管理措施不到位,资产清查、处理不规范。医院资产管理涉及面广,要求管理措施的科学有效。但从实际而言,医院在管理中存在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资产未能定期清查,以至于出现账实不符等问题。医院在设备购置方面,存在重采购、轻使用等问题,导致资产闲置等情况的出现。特别是资产存在重复购置,在资产清查、购置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在资产清理、报废等处理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等情况,以至于资产管理不到位,资产出现变相、随意变卖等问题。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不强,未能严格依照资产管理制度,实现各资产的有效管理,影响资产的利用效率。(3)会计资产账目分离,影响管理效率。医院对资产管理缺乏重视,以至于资产账与会计账处于分离状态,在账目核对等过程中,难以实现账账核对,影响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在实际资产管理中,出现家底不清等问题,影响资产使用效率。首先,资产账目管理不规范,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库房资产出入数据不匹配,导致库房资产核对不符。其次,财务管理在资产管理中处于被动状态,对资产账的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以至于资产的真实价值难以体现。因此,在规范化的资产管理中,应注重资产账务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保障资产的科学有效管理。

三、医院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

在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医院应积极转变思想、以创新发展的思维视角,构建资产管理的新模式。面对当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医院应提高资产管理意识、优化资产管理环境,通过制度体系的构建、考核机制的完善,从本质上扎牢资产管理的内外环境,提高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在笔者看来,医院资产管理的优化,应从以下几点展开。(1)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强化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医院要提高资产管理意识,通过转变思想观念、落实管理措施,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首先,医院要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资产管理建设,优化医院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及价值,确保资产增值保值。其次,资产管理责任意识要提高,要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机制,规范资产管理工作开展,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再次,要提高财会等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医院应强化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了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全面学习新政府会计制度,更好落实资产管理工作。(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优化资产管理环境。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现资产管理制度化的重要基础。对于医院资产管理而言,制度体系的构建,主要在于:一是要建立资产购置、处置审批制度,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当前,医院在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建立从资产处置到审批等系列制度机制,能够有效保障医院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提高资产管理的科学有效性。二是健全医院资产核算制度,强化对成本构成要素的真实反映。三是建立资产对账与清查制度。如,资产使用部门需要管理好本部门的资产,并实行资产专人负责制;运用条形码技术,实现资产清查等。资产管理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并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高医院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四是建立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力度,确保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医院要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并切实保障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3)完善资产考核体系,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资产管理随意性大等问题,影响了资产价值的体现。为此,医院在资产管理中,应完善资产考核体系,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首先,医院要针对资产管理需求,建立完善的资产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考核机制的导向作用。如,固定资产使用率、保值增值率等,都是资产考核体系中的重要指标,能够提高资产管理以及配置效率。其次,强化激励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职务晋升等挂钩,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避免管理工作松散、流于形式等情况的发生。特别是对于工作松散等问题,要强化奖惩力度,形成积极的工作氛围。再次,医院应在现有管理的基础之上,积极建立三级管理模式,形成院长分管后勤副院长科室负责人的三级管理机制,提高医院资产管理力度。因此,考核体系的构建,优化了医院资产管理环境,提高了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意识,有效提高了医院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总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管理机制要求医院在资产管理中,应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模式,以新的管理机制,优化资产管理环境。在本文的探讨中,医院资产管理的优化与调整,应着力于内外环境的创设,通过资产管理意识及责任的提高,提高资产管理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管理制度、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优化医院资产管理环境,切实保障资产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李霞.当前时期下医院固定资产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山西农经,2015(02).

2.于红峰.完善医院资产管理的策略探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2).

3.高霞.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策略.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0).

4.韩英.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探究.财会学习,2017(04).

有效资产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现状;改进策略

在高校日常的运营和发展的过程当中,资产管理是高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高校合并所造成的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高校资产管理方式、方法已经很难有效地促进新时期高校资产管理的发展。因此,本文探讨了高校资产管理现状以及今后优化高校资产管理的相关策略,对于促进高校资产管理等相关领域研究的完善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高校资产管理内涵

高校资产管理主要是围绕高校发展目标,以高校资产为管理目标所进行的相关管理活动的总称。在高校资产管理的过程当中,逐渐地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资产管理的全面化。在当前的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关注有形资产的管理,还需要关注无形资产的管理。如何有效地做好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制定和应用良好的资产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其次,资产管理的目标性。在当前的高校运营和发展过程当中,不仅需要考虑高校资产的数量,还应该考虑资产的综合价值体现。这就意味着,在进行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要以目标为导向,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方法。最后,资产管理的合规性。在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我国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的相关方法及章程以及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进行管理。合规管理是高校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与底线。

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资产管理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资产管理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资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的高校在自身的资产管理过程当中,其所秉承的理念、管理的方法、管理的载体有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高校资产管理的效果。如何有效地平衡好高校资产管理方式,促进高校资产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是当前高校管理领域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其次,高校资产管理集团化。在当前的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很多大型的高校开始注重集团化的运作,通过成立后勤管理集团,运用企业化运营方式,统筹高校资产管理方式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最后,高校资产管理规模日趋扩大。目前,我国诸多高校资产管理规模都已经突破上亿元。尤其是对于一些重点高校而言,其资产规模提升速度日趋加快。如何更好地管理好高校资产是当前我国诸多高校需要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

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当前我国一些高校进行资产管理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首先,资产管理的服务意识有待提升。高校和企业不同,高校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当中,应该将服务高校发展、服务师生、服务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理念。但是,一些高校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当中,过度注重效益和效率,资产管理的服务意识相对不足。这就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高校资产管理服务性价值的凸显,需要在后续的发展中进一步地进行提升。其次,资产管理的方式方法有待优化。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当中,不同的方式方法其所产生的作用也是有所差异的。尤其是,在数字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资产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很多高校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些高校在资产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需要在后续的发展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再次,无形资产管理有待强化。最近几年来,我国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形资产流失的现象。这不仅给高校的资产带来了损失,也影响了整个高校资产管理的进程。如何从高校无形资产的特点出发,进一步地优化无形资产管理的理念与方式,提高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最后,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素养有待提升。高校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只有以法规为基础开展资产管理,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资产管理的效能。从一些高校所出现的资产管理漏洞以及后勤贪腐问题来看,在资产管理的监管方面以及资产管理人员自身的素养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一点也直接影响了整个高校资产管理的效果。总之,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当前的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围绕资产管理的服务理念、资产管理的方式方法、无形资产管理以及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这些不足也为今后的高校资产管理优化发展指明了提升方向。

高校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上文主要对高校当前在资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原因层面来看,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观层面重视不足。之所以在高校日常的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漏洞与不足,与高校的主要管理者或负责人在自身的思想意识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今后的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还应该在思想方面进一步地提高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外在环境的影响。在进行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资产管理的环境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围绕高校自身的发展定位以及其所在周边的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也会对高校自身的资产管理方式、方法、理念产生影响。如何统筹资源以有效地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是高校优化资产管理需要思考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总之,无论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还是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今后的高校资产管理发展过程当中都应该进行系统地应对与解决。

高校资产管理优化策略

为了更好地统筹高校资产,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本文立足于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尝试探讨未来的优化改进策略。首先,提高高校资产管理的服务意识。在今后的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资产管理者应该在自身的服务意识方面进一步强化。围绕相关的教学设备的引进以及相关教学设备的维护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管理的服务意识。只有以服务为宗旨来促进整个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凸显出高校资产管理所具有的价值。在进行服务意识提升中,应该在高校资产管理的专业性以及高校资产管理的效益方面进行综合提升,以此来形成良好的高校资产管理局面。其次,优化高校资产管理方式。在今后的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相应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必要的资产管理技术系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专业的资产管理系统的引进力度。运用新技术、新系统来整合高校资产管理资源,在有效地杜绝高校资产管理流失的同时,也提高高校资产管理的综合性水平。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资产管理技术以及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中,还应该在资产管理系统的选择标准以及应用环境的安全性方面进一步进行构建与完善,以此为基础,发挥出高校资产管理系统的作用。再次,加大无形资产管理力度。在高校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着巨大的无形资产管理压力,为了有效地避免高校资产由于管理不当而造成的无形资产的损失,高校相关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组织来科学地核算高校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同时,在无形资产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进行系统的优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一方面,高校可以借鉴国内外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方法和经验,有效地减少自身在无形资产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诸多误区;另一方面,还应该围绕无形资产的产生、无形资产的流转等诸多过程,建立健全相关的环节和制度,从而有效地提高无形资产管理的综合效益。最后,提高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在今后的高校运营和发展过程当中,为了有效地提高现有的资产管理水平,还应该对整体的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提高。一方面,制定资产管理岗位拣选制度,通过严格的岗位准入制度来为高校资产管理提供合格人才;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地建立健全岗位培训体系,通过更加完善的岗位培训机制来有效地弥补在当前的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要将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素养作为评估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高校资产管理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框架体系的完善。总之,在今后的高校资产管理过程当中,需要围绕高校资产管理所需要的环境、方式、方法、人员、无形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提高。只有这样高校资产管理的效果才能得到更好的彰显。

结论

在我国高校的发展过程当中,高校资产管理所扮演的角色正在不断地凸显。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未来的资产管理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促进我国整体高校资产管理研究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晓宁,李倩.高校资产管理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03):17-18.

[2]李莉.智慧资产管理模式在高校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企业,2021(02):70-72.

[3]王升.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