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5:38

音乐实训总结

音乐实训总结范文篇1

刚进入校园,就被优雅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风气深深的吸引住。每一个学生都那么纯真可爱。初到班级里来自学生热情的欢迎掌声,我真的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听指导老师的课,每一幕,每一个瞬间,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对我来说都是那样的深刻,至今还记忆犹新。指导老师非常关心我,细心指导,每次师范讲课之前都要认真备课,上课前把她课上的重点,特点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提示让我牢记。应该用怎样的语言对学生说话,如果与学生沟通,真是面面俱到,着实让我学到不少东西。

听课实习完成之后,指导老师让我一个走上讲台对着整个班级的学生。我一直都很紧张。直到走上讲台,我才发现一切并不是我想像的那么可怕。从低头一个人讲,到很自信的自如的和学生沟通,是一个有点小困难但是完整也难忘的过程,就像一朵花,从含苞待放到正直花期一样,是一个美好的过程。同学们很配合我的工作,上课认真听我讲,认真唱歌,积极回答我的问题。作为一个新人,真的让我感动。

不过,在这样一个怀有叛逆的年龄阶段,难免有一些孩子是不喜欢服从的。对于这样的学生,身为教职人员是不可以用暴力或是过激的语言的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或许会起到反作用,后果不堪设想。在这样一个法制社会里,人人有权利,人人有利益,学生也不例外,如果不尊重学生的利益,他会用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也就会反作用与教师。所以,不尊重学生,不善待学生就等于毁灭自己。不过善待也总是要有度的。对于如此顽皮恶作剧的孩子,同样也要对症下药。最重要的是,不能轻易的放弃他们。

我在初一年级。这些刚刚小升初的孩子,都还是站在童年的尾巴上对着父母撒娇的宝贝。在众人面前却以为自己已经是大人的无邪的天使。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会抑制不住自己兴奋的情绪,多变的思想,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说话欲。所以上课中维持纪律是早在意料之中的。我喜欢用一些显得自己比较人性化的道理压制他们亢奋的情绪。偶尔也会选用一些蕴涵道理的小故事指点他们。这样便会有一个好的开始,整节课下来也有不错的效果。

在讲课方面,我选择了欣赏课类型,这样的课型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视听唱等直观的手段吸收他们应该掌握了解的知识。同样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从动画片入手。因为动画片一直以来都深受孩子的喜爱。国外的一些动画在我小的时候就很受欢迎至今还在热播。说明他们真的很经典,不过这样经典的动画片在现在孩子的眼里不过就是一些没有语言对白的搞笑剧,真的让人心寒,也应该反思一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想不只是这样的,就算一是一部动画片也应该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斟酌,我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就是引用动画片中所用的西方古典时期音乐片断,通过展开让同学了解一些西方古典时期伟大的音乐家及其相关知识。

其实,只一支曲子,让人获得的知识也有多方面。比如曲式知识,让学生了解曲子的框架结构;比如作曲知识,告诉学生简单的作曲手法,让同学也试着写写属于自己的旋律;比如配器知识,让学生认识管弦乐队中的乐器及其声音特点和声部安排等等,这样再欣赏管弦乐曲的时候,就不会盲目,稍加提示对曲子会有更多更新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但最直接的还是西方音乐历史类的知识,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接受掌握。

据调查,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书的内容,15%的学生只喜欢个别章节,5%的学生没有态度。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大的环境,那么我们只好通过改变自己的方式来改变现状,这样就需要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交流,多思考探索更新的教学方式以及灵活运用拓展的外界知识素材。

音乐实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声乐;能力提升;现状;对策

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影响幼儿教师教学质量决定因素的能力提升问题再一次成为焦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的出台,使幼儿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理念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要想幼儿教育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不仅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还要注重教师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声乐课程如何与能力提升相结合,是我们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们应该与幼教的其它相关课程相结合,以此来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要做到综合实训,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程就是“音乐活动课”,声乐课的教学正好与音乐活动相结合,共同来实现幼教学生的能力。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一)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是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16级学生,16级学生已在学校学习第四个年头,学前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也涉及较广,单科课程都已相继学习完毕,但是在综合实训,能力提升方面还有待加强。本次问卷采取网络答题,调查对象较广,调查简便且实效性强。(二)调研方法。1.文献收集法。本次问卷主要是收集查阅声乐课程与学生组织音乐活动的结合问题,通过查看书籍、文献资料、网络平台、文章等,总结出7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2.问卷调查法。自编问卷《学前教育声乐课程与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调查》,问卷调查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在校学生声乐课上对于能力提升的学习情况,在比较广的范围内发现声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问卷统计采用网络调查的方法,将调查问卷编制成网络版,利用网络调查系统进行统计,16级大专学生都可以参与填写,确保问卷的广泛性与真实性,问卷发放1个月时间,共收到问卷138份,且问卷保质保量,达到了研究的效果。

二、调查报告结果分析

(一)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认知情况。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掌握音乐技能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专业能力的重要条件。对于声乐课程教学,涉及儿歌即兴伴奏与弹唱表演,钢琴、演唱、乐理与视唱练耳、伴奏,这些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这些技能恰恰又是开展学前教育音乐活动必备的能力,音乐基础技能的综合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重的能力。因此,声乐课中,综合实训,开展音乐活动是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一个有效途径。从表1可以看出,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一词的理解,学生明白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表现,占96.38%,可见,开展音乐活动也是声乐课需要涉及的内容。从图1圆形图可以看出,排在第一的是专业能力,占95.65%,其余依次是专业知识、教育理念和专业精神,确实,目前的学前教育发展,需要与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出发点。声乐教学迫切需要改革,以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能力,即综合性和实用性一体,培养技能型高学历应用型人才。(二)声乐课程中能力提升的途径。传统的幼教声乐课程只涉及幼儿歌曲的演唱与艺术歌曲的演唱,学会唱一首歌便完成了教学,即没有学会专业的演唱方法,也没有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来开展教学,为适应学生将来从事的幼儿园工作的特点,声乐课程中能力提升的途径也应结合实际特点来开展。从表2可以发现,学生已认识到自己学习的方向,能够意识到在声乐中,组织音乐活动、弹唱技能、掌握科学发声方法、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前教育的课程学习,不能培养单门课程的拔尖人才,而是要综合实训,音乐活动的教学在传统的学前教育课程中是艺术领域单独开设的一门课程,音乐活动也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欣赏活动,因此,声乐课程通过组织音乐活动,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相互渗透,从而提高专业能力。(三)对音乐活动的认知情况。学生已经接触过幼儿园歌唱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对于课程的学习内容都有一定的掌握,音乐活动是幼儿园开展较多的一个活动,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智力开发、激发兴趣爱好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歌唱活动中能够体验、感受美与快乐。从图二一目了然,可能学生对于音乐活动的概念和特征还是有些模糊,所以,必须加强学生的具体实践,找出学生在组织音乐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学生学习的课程较多,但是怎样相互结合,综合实训,是我们教师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所以,声乐课程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有待改进。从图三可以看出,音乐技能不够扎实、教材不完整、不懂实施方式、资源环境不完善这些问题,看来都是学生有所顾虑的问题,学生给出的疑惑也是声乐课程和教法课程需要改进的地方。表3的数据显示,学生对于自身能力提升很重视,能够意识到组织音乐活动,对于能力提升的促进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实践能力、愉悦心情都有程度相当的帮助。(四)开展音乐活动的相关知识。音乐活动开展的内容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欣赏活动,图4显示,学生开展较多的为歌唱活动,不难看出,歌唱活动开展较为方便,比如打击乐活动,需要学生掌握很好的节奏技能,掌握乐器的特点,这些在平时的课程中很少涉及,欣赏活动对于音乐的理解分析能力也要求很高,韵律活动一般需要借助舞蹈,在声乐课堂也有涉及,因此,对于打击乐活动、欣赏活动,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

三、调查结论与对策

通过调查及数据分析,学前教育声乐课程,在以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本次调查的基本结论归纳总结为:1.存在职前和职后教育仍落后于幼儿教育实践的需求。2.音乐基础技能的综合能力,音乐技能教学不能紧跟学前教育领域对幼儿教师音乐技能复合能力的发展需求,多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3.学生成长需要及未来岗位相适应的各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实际训练,以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实用性一体。综合这些结论,试提出以下对策:(一)顺应专业的特殊性,使声乐课程幼教化。秉承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需要掌握所有的艺术技能,这些课程在专业院校里都是独立研究学习的课程,目前很多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的老师都是从专业院校毕业而来,思维和方法都是以专业要求,属于拔高性质的“技巧性”训练,专业艺术院校的招生生源和我们是不一样的,培养模式也不一样,所以,造成声乐的教学脱离学前教育的培养模式,声乐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要使声乐课程幼教化,这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声乐课程的幼教化必须以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为目标,课堂上除了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辅助儿歌的演唱,还要结合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需要,在课堂上组织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指导在活动中关于演唱、弹奏、表演唱方面遇到的问题,与幼教相关课程紧密相连,即学习了演唱,又运用到了实践。比如儿童歌曲《小红帽》的演唱教学,对于歌曲的演唱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如果根据这首歌再组织一个音乐游戏,那效果更佳,学生可以通过故事引入,再加入角色扮演,再加入歌曲的演唱,一个音乐活动就组织成功了,以后去幼儿园可以应用到教学。这样的方式,也促进了声乐课程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二)多渠道展示音乐知识技能。声乐课属于实训课程,所学知识必须要实践才能提升,音乐知识技能需要学生大量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首先可以采取加强实训活动,比如“以演促学,以赛促学”,锻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校范围内经常有很多活动,歌唱比赛、合唱比赛,社团活动等,这些平台都是学生音乐技能得以展示的好机会,通过反复的演唱练习,技能技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次,与园所合作,组织学生去幼儿园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的提升学生能力发展,最终促进学生与幼儿的双边发展。声乐课教师应与教法课教师多相互沟通联系,努力与地方幼儿园形成共建模式,建立声乐课程的相关实践实训基地,每学期计划性的安排学生去幼儿园实践学习,观摩优秀的园所组织的特色课程与一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幼儿园实际的教学需要,掌握幼儿园的最新动态,学生的各项能力也随之提升。比如声乐课堂上学习的艺术歌曲,包括“大海啊故乡、映山红、天路等”,这些朗朗上口的歌曲,可以在比赛中演唱,课堂上学习的儿童歌曲,包括“小红帽、爷爷为我打月饼、洗澡歌等”,这些有教育意义的儿童歌曲,则可以在幼儿园进行歌唱活动,声乐课程中学习的内容,多渠道运用与展示,使学生专业能力突飞猛进。(三)声乐课程资源建设。建设声乐课程资源,是对于教学的积累与总结,从学生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从学生能力提升为目标,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建设。首先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根据《幼儿园教师职业标准》及学生的实际等,修订《声乐》课程标准,引领声乐课程与音乐教育活动相结合。其次编订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与幼儿园实际岗位对接,建立《声乐》课程技能结合实践的课程内容体系,学生真正使用的教材。最后与教法老师探讨组织音乐教育活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突破课堂循规蹈矩的教学局限,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歌曲的表达能力,以及能够综合多种知识和技能,实施学前教育音乐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到幼儿园见习的机会,把学到的技能运用到组织音乐活动中。把学生的实践记录下来,成为有效的资源。目前,学前教育的声乐课程教材还有提升空间,我校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在编写教材,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在课程标准上,也重新得以修订,老师们的努力,也旨在培养提升学生的能力。此次调查研究表明,学前教育《声乐》课程能够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并且能够与幼教实际相结合,能够多渠道提升学生能力。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各地兄弟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多交流,吸取好的经验,并且借鉴推广,使学前教育声乐课程的发展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王媛媛.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许卓姬.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音乐实训总结范文篇3

(一)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目前,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大都是按照中师院校制定的,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学校过于重视课程的深度和难度,没有对课程之间的联系和互补作用进行考虑,严重忽略了音乐教学与其他艺术专业之间的联系,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知识面较窄,音乐专业能力过于单一,不能够做到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也没有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的能力,以目前比较普遍的问题为例,现代幼儿音乐教师缺少伴奏的能力,音乐的专业素养比较低。想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专业素养强的毕业生,幼儿师范学校首先应该改变现有的课程设置,提高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结合实际的社会需求,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进行设置,以保证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临场发挥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线,教师只是将乐理知识一股脑儿的倒给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情况,更别说在课堂上创设相关的情境,营造一定的艺术氛围来帮助学生进行消化吸收了。原有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倾向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凭借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的方式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没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交给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

(三)严重忽略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目前的音乐教材中过于老化,与实际的应用严重脱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的设计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学生毕业之后才发现,在学校所学的内容根本用不上,工作中需要的东西自己又没学过,感觉自己严重缺少实践能力。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多的涉及一些实践的内容,尤其是教师在准备课堂教案之前,应该针对相关幼儿学校的实际需要进行考察,然后再将实际需要的课程内容交给学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的能力。

二、如何在尊重个体差异的情况下,做好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

(一)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个体情况设置合理的音乐课程

新课标中强调,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展开一切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了更好的完成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幼儿师范学校应该对音乐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对学生的人体差异、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建立一套既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课程,同时还应该注意课程之间的联系,选择具有互补作用能够相互促进的教材。对于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课程设置的重点,受到扩招的影响,学生进入学校时自身的音乐素养是存在一定差别的。首先,应该按照学生的音乐水平进行分组,不同组学生的教学进度不相同,以便学生都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

(二)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于观察学生的优劣势和性格特点。然后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在技能练习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表演的机会,然后根据表演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三)设置适当的实践课,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音乐实训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音乐教育既要教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突出音乐教育独特的情感教育和素质培养功能。在当今社会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前提下,我国音乐教育也面临着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沿袭旧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方法上有待创新,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以至于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在进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整合,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进行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本文对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尝试总结影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效果的具体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定位

音乐教育兼具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以服务社会需要。

(一)提升综合素质

一定时期内,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更需要综合素质的提升。在高职院校系统开展音乐教学,不仅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品位,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通过参与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可以陶冶性情,发展身心,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文化修养,进而提高综合素养[1]。

(二)培养技术技能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还承载着职业培养的需求,以期培养对象有服务社会的劳动技能。因此,高职音乐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岗位培养目标密切联系,以契合学生的就业指向和技能要求,打牢就业基础,形成工作能力。以实践指导音乐教学改革和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同样用实践来检验音乐教学成果。

二、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到目前影响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提出适合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发展策略,找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方法,从而实现高职院校音乐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教师创新意识缺乏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高素质音乐教师的支撑。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音乐教师队伍,才能有效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部分音乐教师,责任意识不强,创新意识较弱,对教育对象没有足够的热情,对教学工作没有远景规划,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陈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音乐也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一些潮流的音乐唱法以及音乐创作方式,都在快速更新和发展,如果音乐教师没有创新意识,不能将新的音乐理念和音乐技巧与教学实际相联系,依旧按照固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培养的高职音乐人才就不能掌握最新的音乐内容和创作技法,也就不利于学生的个人音乐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一支有创新意识、有责任能力的高层次音乐教师队伍,以推进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

(二)教学设备有待更新

随着教育科学的改革与进步,新的教学手段与课堂容量和教学氛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数学科都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习兴趣。但是在音乐课上,部分教师习惯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法,很少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技术。在部分高职院校中,由于教学设施不完善,没有适合音乐教学的相关设备,音乐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教学辅助手段,从而影响高职音乐教学的效果。目前,流行音乐快速发展,音乐设备也趋于多样化、自动化和电子化,借助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否则将会影响音乐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

(三)实践实训教学不足

高职院校中,任何一门学科都要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用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际,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才能更快地获得技术技能。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学习,需要实践实训教学环节,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音乐理论学习,而不参与实践活动和实训学习,学生的音乐素质很难提高,尤其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综合提升[2]。但是目前在高职教学中,音乐教学大多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基本不了解学生的课下练习情况,这样就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把握,况且,有些学校并不具备开展实践活动和实训教学的条件,因而,不利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方式亟需改进

高职院校的音乐课堂,同样需要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契合学生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但是在目前的高职院校音乐课堂中,部分教师还在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只负责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固定的音乐教学任务,不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难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适合今天的高职院校音乐课堂,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音乐的熏陶,也达不到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要尽快革新,否则将会严重影响高职音乐学生对音乐技能的学习。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一)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来说,音乐师资队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音乐教师教学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高,通过学术培训、挂职锻炼、进修学习等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现有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学水平;可以通过思想交流和学术研讨的方式,引导音乐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师考核制度,增强教师的进取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可以酌情与教学业绩和教学能力结合,还可以定期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的意见反馈。对教学素养低、教学效果差的教师,要及时予以调整,不断更新教师队伍,努力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借以激发教学热情和创新活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提高高职音乐教师的教学素养,促进高职院校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二)增加设备投入

高职院校要积极配合音乐教学改革的需要,配置适合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鼓励教师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应用,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高职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促进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发展。首先,必须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教学设备设置,促进课堂教学设备的更新与应用;其次,教师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借助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助推高职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学生学习到潮流音乐知识,促进高职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再次,要提高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了解,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进行相关的音乐训练,促进音乐知识的学习。

(三)强化实践实训教学

高职院校教育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要想更好地推进高职音乐教学方法改进,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提高音乐水平,通过实践来辅助音乐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根据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可以尝试开设音乐产品设计、音乐产品制作等课程,促进音乐理论知识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3]。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改进的过程中,只有注重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与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推进高职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4]。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师来说,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推进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整体素养的综合提高。通过启发式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的思考和分析,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提出问题、解疑答惑的核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将所学内容不断升华,就会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音乐教师必须进一步完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为音乐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还存在着诸多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本文对其中部分因素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有利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改革,推进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作者:华芷晗 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涛宏.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定位与教学改革[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85-86.

[2]陈聪.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5-29.

音乐实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音乐素养;实践训练

一、概述

(一)全科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意义及能力结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水平摆在了突出位置。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提出实施“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要求的理念,旨在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推动师范院校深化教师培养观念、机制、课程、教学、师资、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努力培养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故此,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内涵要求则是: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

(二)小学教育师资音乐素养培养的意义及目标要求从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内涵及要求出发,艺术素养的培养成为“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理念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是高素质小学教育新师资至关重要的必备素质。那么音乐素养的培养也必然成为高素质小学教育新师资至关重要的必备素质之一。根据“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培养理念的目标定位及实践取向分析,笔者认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全科型”乡村小学教育专业师资应具有的音乐素养的培养目标具体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和音乐、舞蹈技能的训练,具备识谱歌唱、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等基本能力;第二,在基本技能素质形成的基础上,应具有能够结合边疆各民族地区的音乐、舞蹈艺术风格特征,进行歌曲、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再加工、创编或是推陈出新的创作能力;第三,应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评价及教学的能力;并能够具有开展小学相关音乐类及运用音乐元素开展小学班、队等活动,且能够对活动过程、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的能力。

二、现阶段小学教育专业师资音乐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本课题的研究以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实际情况为例,结合课题组师生在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及训练体验,以及师生在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乡村小学校园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开展音乐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存在问题总结如下:首先,不适应乡村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实施音乐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不足,应变能力较弱;其次,学生教、学、练不能够形成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将音乐、舞蹈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成因分析通过对上述的存在问题的分析,得出以下的成因分析:首先,目前的课程设置大部分都是分科设置,缺少跨学科、综合性的课程内容,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低下,应变能力较弱;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多年来的以学科教学、系统知识学习及教师为中心、为标志的传统教学理论的习惯影响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其次,本专业小学教师音乐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基础乐理》、《钢琴弹奏基础》、《声乐演唱基础》、《舞蹈基础》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与训练来实现,教师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教师人数和精力有限,即使再饱含高涨的教学热情,也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再次,学生们在入学以前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音乐和舞蹈的训练,处于音乐素养基础几乎为零的状态。而对于往往已经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的成年学生,学习钢琴、舞蹈的、钢琴存在较大难度,大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较多学生只能够是勉强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学习、训练及考核目标,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进而造成该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实践及运用能力较弱,课堂组织管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较差,创新能力不足的状况存在。最后,音乐、舞蹈艺术的学习和提高,实践是最重要的保证。尽管该专业的管理者和授课教师均努力地为同学们创造诸如舞蹈专场演出、器乐大赛、小学教育专业汇演、毕业晚会、迎新晚会等等的实践平台,同学们也确实是能够得到相应的实践和锻炼。但是舞台上的展示,毕竟是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有质量的作品。故而,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作品的质量上,都没有办法做到全员参与。这样,不可避免的地有大部分同学仍然是没有实践锻炼的机会的。

三、实践训练对策分析

(一)扎实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边疆民族地区“全科型”乡村小学教育教师的培养,应根据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和乡村一线小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所需要的职业素养需求出发,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人才培养。以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小学教育师资。因此,笔者认为就该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及能力的培养方面,无论是从学校办学管理者、教师、还是该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承认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学师资中音乐教师尤其匮乏,导致乡村少年儿童音乐学习质量难以保证的现实。以此对“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音乐素养及能力的培养能够形成共识,明确培养目标的同时,扎实地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对该专业学生培养理念的落实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教学、训练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影响到学生在乡村开展音乐、舞蹈教学及校园活动的质量。笔者认为,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应从教师、学生专业认同两个维度予以落实:首先,教师应该在观念上进行调整,认同乡村小学教师音乐、舞蹈素养的培养与音乐、舞蹈专业培养要求的区别;落实不需精、专,却求全面的教师音乐素养成要求。其次:从学生认识层面出发,在学生大一进校时,应结合新生始业教育培训安排,以及结合学生见习等平台,培养学生乡村教师职业素养中音乐素养培养的认同感。改变学生不清楚作为小学教师,尤其是乡村小学教师具有一定的相对全面的音乐、舞蹈素养的意义。

(二)以“职业取向”为核心,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教育教学不能脱离实际要求,应根据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需求调整、构建合理的教学大纲、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合理构建该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课程体系。在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笔者认为,应结合目标导向的“OBE产出教育”理念,具体分析小学教师开展学校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活动所需的音乐、舞蹈素养,构建职业取向为核心的音乐学科课程、训练体系。具体为:第一,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对于该专业的学生,面对他们还有其他学科繁重的学习及训练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保证音乐学科知识及训练的现实。笔者认为在对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方面的要求,应主动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方面进行调整。课题组通过相应调研发现,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在音乐理论知识的设置方面,可以不用与音乐专业学生等同。例如,在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着重让学生掌握音、音高,音乐中的速度、力度记号,装饰音,音程、和弦,调式等基础理论即可,对于移调、转调、和声、曲式等不太容易理解的知识,则可以在社团、活动课程、展演比赛等教学活动环节中进行渗透。这样在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则可以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保证学生弹、唱、跳实践操作的训练上,以保证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质量。第二,应减少分科课程,增加综合课程,丰富课后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丰富和拓宽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强化学习动机。而且,跨学科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比较适合学生的未来发展。第三,结合地域优势,凝练地区特色,注重构建多元的化音乐教学体系。既要学习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要注重我们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尤其是边疆地区丰富和深厚的人文环境共同孕育了独特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这些民族乐、舞元素的融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在舞蹈素养方面的培养,基本功练习模块,我们主要采用芭蕾舞基训的体系进行软开度、形体塑造等的练习,而在舞蹈组合训练、作品学习及创编的能力培养模块,则注重运用我国尤其是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元素进行学习训练,其目的是运用学生较为熟悉的舞蹈元素保持激发、保持学习兴趣的同时,以便加深理解,便于巩固,已保证学习质量,达到教、学、训练目标要求。

(三)合理构建实践训练体系第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社会实践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完善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完善由学习理论知识、练习、见习和实习和总结反思等环节,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完善校内练习基地和设施设备,满足学生校内实习实训需求,强化实践能力训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第三,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注重实践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构建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修订各实践环节质量标准和规范,完善规章制度,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评分方法和总结评估等各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定期对实践练习,见习,实习进行督导检查,考核实践教学效果。

(四)构建实训、实习一体化平台实践性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教师教育必须要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我校的见习与实部分放在大三大四,导致学生们在进校时一方面对于自己的职业素养的构成理解不够全面,不明白自己学习音乐、舞蹈等技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小学教育的现状和需求不明确,以至于对音乐素养的培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应该从大一开始,就为学生参加见习实训和实践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校与小学的密切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怀和精神、以落实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边疆“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培养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以“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要求的小学教师。诚然,音乐素养的培养,必然是乡村小学教师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音乐教师缺乏的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而落实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美育教育的要求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的通知[M].2014.8.

[2]楚雄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版)[S].中国国家教育部,2015,9.

[3]刘径言.小学卓越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J].教育科学究,2015,12.

[4]杨思帆,梅仪.卓越教师计划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目标[J].新教学研究,2013,05.

[5]谢国忠.卓越小学教师:内涵、特征与职前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5,04.

音乐实训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

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越来越重视,如何提升歌唱教学适应性与有效性是学前教育专业应长期努力的方向。传统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如何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改善歌唱教学现状,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本文所探讨的。

一、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现状

幼儿园歌唱教学需要专业化师资队伍的支撑,一方面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歌唱素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流畅表述情感的同时还要放声地歌唱,做好范唱,许卓娅教授曾强调教师榜样作用的重要性,即教师榜样是提升歌唱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渠道,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素养,主要包括歌曲鉴赏能力、文化修养与生活感受能力等;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综合能力,幼儿园歌唱教学涉及多方面内容,是集歌曲教唱、舞蹈指导、乐器讲解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对教师音乐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相较于幼儿园教学而言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一是对幼儿歌曲有所忽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存在重民族、美声歌曲轻幼儿歌曲教学的现象,幼儿歌曲仅仅体现于弹唱教学之中,不利于学生声乐概念理解、歌曲文化认识、歌唱能力培养;二是对音乐综合教育有所忽视,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过于注重声乐课程教学,对综合教育存在一定的忽视,不利于学生综合音乐素养水平的提升。

二、如何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改革与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

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过于注重教师地位,强调单向授课,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课堂参与较低,不利于教学发展与学生进步。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依据现代教学理念与要求进行歌唱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歌唱教学改革首先要进行教学思想与理念改革,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教师不再局限于教育者、管控者的角色,而是要扮演思考者、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等多种角色,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相处模式,主动了解学生需求,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换言之,教师需要认清自身职责,肯定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理解学生、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互相尊重、互相激励、共同进步,这种具有创造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提升歌唱教学创新与发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与重要意义。

(二)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策略进行创新

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策略进行创新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所以结合实际合理创新并应用教学策略至关重要。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既要尊重教师主导地位,又要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尝试性教学自然也需涉及教师教学改革试验与学生学习改革试验两方面,所以,加强学生声音练习是首要环节,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声音训练,师生共同探讨声音训练新型方式与途径。一方面,教师要做好表率作用,保证声音的流程性与准确性,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声音训练过程中的难题;另一方面,尝试音色鉴听整合,所谓音色鉴听指的是强化学生听觉训练,在鉴听自身声音的同时鉴听同学或教师的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概念,为提升歌唱能力铺垫基础,促进歌唱学习与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学习改革试验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渠道。

(三)提高对实训实践的重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强化实训实践不仅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还是学前教育专业优势特征的主要体现。歌唱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其他课程教学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想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需要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训练,积极培养学生实践训练参与。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及办学规模的拓展促进了学前教育进步与发展,为校园文化构建提供了保障,丰富有趣的文化活动对歌唱实训实践教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分析与总结,可以发现歌唱实训涉及多样化形式,其中引导学生参与歌咏比赛或文艺晚会演唱是具有较强仿真性、良好影响力的实训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实训并非一蹴而就的,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在引导学生巩固与训练所掌握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活动改编,以此达到提升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目的,所以,强化实训实践也是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面。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是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水平、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认清自身岗位职责,转变自身教学角色,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采取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适应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艳彬,吕东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声乐困难成因及对策[J].理论观察,2017,06.

音乐实训总结范文篇7

当前高职艺术专业教材暴露出的不足

(1)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的编写依然以本科学科理论体系为基础。很多时候高职教材只是对本科教材的简单压缩,强调理论性研究,始终把内容重点放在学科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层面上,往往造成理论知识过于深奥,过于宽泛,而对其中相应的技术性实操性知识点触及较少,导致学生不由自主的沉迷于文字段落中,忽视了其实践性的一面。学生毕业后达不到企业和社会的用工标准,不具备相关能力而仅具有理论上的认知,造成形而上学,最终学生没有出路,学院的声誉也受到影响。(2)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内容过于理论化,其实践性不强。众所周知的原因,由于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在很多情况下要求教师编写教材,以及出版各种书刊,学术类论文等等作为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这就造成高校教材大多都出自高校教师之手,由于很多高校教师的文笔不错,甚至形成了一批职业教材,这些现象反映了高校职称评定方法的弊端与很多无奈。由于高校教师大都不具备企业一线工作能力,长时间被学校的单一环境和书本知识所包围,严重缺乏相关专业的实践能力和实操能力,造成对相关经验的空白。他们的大多数不了解企业、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情况,不能准确掌握新技术、新经验、新设备、新工艺、新标准,在教材编写时不去企业调研,不做市场调查,缺乏对职业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科学分析,随之而来的就是教材内容与实际相脱节,对实际操作和运用不具指导作用。随着企业、行业以及全社会的高速发展,教材落后与知识技术的快速更新这一矛盾将更加显现无遗。(3)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过多体现概念性理论性知识,而对教材内容在实践性、启发性、案例分析性上有所不足。目前无论是艺术设计类还是音乐表演类的教材在内容上普遍充斥着概念性知识点。对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案例分析确实少得可怜。例如《广告插图设计》一书的内容都是些简单的概念性介绍,或者是一些深奥、宽泛的理论,对具体的插图案例却鲜有点评和分析,没有体现差图案例对教材的实际意义。这对还未接触实际广告工作对广告插图还没有实际经验的学生来说就像是雾里看花,看看热闹罢了;又比如音乐表演专业教材《世界名曲欣赏》,很多时候只是对世界名曲的简单罗列,配以作者、国籍、生平及作品诞生时代进行介绍,而对该作品反映的情感以及创作方法和技巧上很少有所剖析。(4)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在形式上不够丰富。现在的艺术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教材都集中在一本书上,内容过于单一,趣味性和启发性不强,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对高职教育来说,实训是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动手和实操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然而现实是大多数高职艺术专业没有专门的实训教材,学生不能完全明白实训的目的,没有把所学知识完全进行实践,造成学生不能对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进行准确定位。(5)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在编写上没有固定的标准,没有和相关的职业标准,从业资格,行业技能等级相挂钩,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在教材中得不到充分体现。教材的编写不能紧跟就业资格要求和标准,相当于造出的子弹不适用枪支,学生的所学不能满足用人方的需要,高校人才培养出现偏差。

对当前高职艺术专业教材建设的一些建议

(1)艺术专业教材内容应体现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高职艺术专业教材的编写应处理以下问题:1)理论性基础性知识与学以致用的关系。通过以往大量事实证明,艺术专业教材过于强调理论和基础性知识,而缺乏对职业技能和岗位标准的针对性,造成我们的毕业生不具备直接上岗能力,还要经过用人单位的培训和再造。因此我们教材编写要以实际应用为主旨,强调学以致用,尽量避免出现大量繁琐空洞的理论概念。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都应成为教材编写的依据。根据艺术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所应具备的上岗能力,把具体的真实的项目案例详细的编入教材,把岗位上经常遇到的工作难题和主要业务都要有所体现,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潜移默化的进入半工作状态,较早接触岗位任务。3)教材内容应涉及行业历史背景,行业的特点以及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对所要从事行业有整体的认识也可激发行业自豪感和学习动力。4)教材应提出学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包括尊重企业行业文化,保守企业秘密,尊重客户隐私,树立服务社会和服务国家的信念等。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应该是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综合体。(2)艺术专业教材应编写专门的实训教材指导科学实训。实训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起到了学生从学校进入工作岗位从书本知识到亲身实践的过渡作用。这一阶段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帮助学生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者转变为一个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者,可以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成果,把课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实践活动,在实际的操作中把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实训在最大程度上提供和模拟了真实的工作岗位状态和要求。实训作为重要的实践学习阶段,必须建立健全专门实训教材,针对实训学习阶段的特殊性尤其是过渡性特点,实训教材内容应有意识地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操作技巧,安全意识,生产流程,以及艺术专业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的独特性上着重强调,起到“指导实践、规范操作、动手训练和角色过渡等作用”。(3)艺术专业教材建设应参考国外先进高职教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要科学分配。教材的理论教学部分的篇幅要适度,做到“必要、实用”能够为学生今后的专业深造起到铺垫和支持;实践性教学,要突出实践性、案例分析性、发现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探讨为重点。从国外先进的高职艺术专业类教材中,明显体现出教材结构和教学思路的特别之处。例如,《GraphicDesign》(图案设计)一书作为众多英国高职院校艺术类平面设计专业的选用教材,其特点表现在:1)教材内容只编写必要的理论性知识和概念。2)启发性观点和问题在每一章节都有所涉及。3)教材内容融入了大量的人文精神、社会科学、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体现了一本教材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窗口。4)结构上以图片为主,对每幅图片都有较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从设计思想、设计思路、表现技巧等方面剖析案例。5)以真实案例(项目)作为教材练习章节内容,引导学生在原有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设计创新。6)教材内容具有强大的引导性、逻辑连贯性、循序渐进性和完整性,可以保证无教师状态下的学生自学需要。(4)艺术专业教材建设队伍的构成应讲究科学性广泛性及时代适应性。教材编写在人员的组成上要充分考虑各方因素,第一,要融入用人单位的领导、带头人、技术人员以及行业骨干、带头人,他们应对教材的编写起指导和引导作用。第二,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教师应为首选,因为他们不但有一线教学经验,还有在企业和行业的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他们对教学和用人市场有较全面地认识,具有教材编写上的优势。第三,在校生和已毕业学生,他们是教材的使用者,对教材的感受是最全面最客观也是最重要的,只有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教材才能更有说服力。(5)艺术专业教材建设应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教材的编写应该以企事业单位中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和导向。艺术专业学生应该明确未来工作岗位的任务和工作流程。比如装饰设计人员就要求具有实地勘察,摄影取景,草图勾画,空间合理分割,制图软件操作,平面图制作,电脑效果图制作,装饰材料选取等能力。在教材编写上应做到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上加深对工作流程的认识,对所应具有的能力有清楚的认知,也就深化了教材的职业特性。(6)艺术专业教材建设应建立教材审查机制,把好教材选择关。加强艺术专业教材建设,还应建立科学,严谨的教材选用制度。从审查,评价,研讨,论证等环节进行逐级把关,把教材内容的实践性,先进性,科学性,与职业岗位的结合性作为教材评判的主要标准。保证教材能够发挥从学生到从业人员顺利升级的保障作用。审查人员的构成上要做到合理,广泛,公平,实效。高职高专艺术专业教材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知识载体,具有传授知识,指导实践,开发思维,强化专业等重要作用。教材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培养目标,教学成果,知识传承,学生成才,学生创业就业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艺术专业教材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以科技发展,人文发展,社会发展,就业趋势作为依据和导向,并要不断借鉴和吸收欧美发达国家教材的长处和经验,建立一套完整科学使用的教材建设体系,为我国的高职高专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作者:王振宇工作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音乐实训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基础》;职业性;实践训练;教学法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如何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培养出具有某项技能的职业人才是当下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需要面对的问题。而教材作为学习某种专业技能的重要媒介与载体,它的水平和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否。本文对当下高职类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及教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三年制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基础》教材建设为例,思考并实践如何将职业性、实践性以及教学法融入到钢琴教材的建设之中。

一、钢琴教学与教材的现状

从2016年伊始,在省教育厅和市财政的大力扶持下,我校开始了实训室以及教材的建设工作。其中,钢琴实训室与钢琴教材建设工作是重点项目之一。在准备阶段,钢琴实训建设团队对全省近十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考察与调研。调研中发现,学历层次的变化虽然为钢琴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也暴露出了目前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问题最为突出。钢琴作为音乐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奏技能并能适应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为目标。所以钢琴教材必须体现职业性,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演奏技能,还要从中获得职业技能的训练。而如今的该专业的钢琴教学却更强调向音乐院校、本科院校办学汲取经验,将哈农练指法、拜耳练习曲、车尔尼599练习曲等练习曲作为教材来使用。无可厚非,这些教材都是钢琴基础教学中的优秀教材,它们通过进阶式训练学生的各项技术技能非常有效,但是如果将这些教材完全运用到音教专业的钢琴教学中就会显得水土不服。因为这样的生拉硬套”会导致培养模式、教学方式、考核与评价方式都更加倾向于技能教学,而作为音乐教师应有的职业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这是目前该专业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此外,从全省范围内的来看,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基础较本科院校来说普遍偏弱。受学生钢琴基础所限,目前所使用大多数教材都显得难度高、跨度大。以我校2016年招生情况为例,音乐教育专业共招生115名,其中仅有18名学生有过1-2年的钢琴基础。在剩余的97名学生中,仅有23名学生曾经接触过钢琴,其余74名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钢琴,而这样零基础的生源要占到生源总数的64%。以现有水平和实际学时安排来看,如果按照学院派教材来上课的话,仅仅通过三年的学习让学生在技术技巧达到一定层次很难,而应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的职业技能也不会得到训练。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职业能力和竞争力显而易见。针对当下教材的使用情况和生源实际问题,可以看出:积极建设既符合生源实际特点,又能体现职业性的教材,是高职类钢琴教学改革的首要环节。

二、《钢琴基础》的内容架构及其特色

一本教材首先要解决结构架构和内容选择与安排的问题。教材结构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而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则决定了“教什么”的问题。这二者构成一本优秀教材的关键因素。《钢琴基础》自2016年9月建设之初在总结以往教材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将结构布局和内容选择安排作为首要任务。始终以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不仅遵循了钢琴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更是力图体现职业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经过建设团队的反复推敲、几经易稿,终于于2017年6月顺利完成。现对《钢琴基础》一书的结构内容与特色之处做简单介绍。(一)结构内容介绍。教材内容由五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主要介绍了钢琴的基本历史、钢琴演奏的基本姿势、手型、指法;第二单元为基本弹奏方法,主要训练非连奏、连奏和跳奏三种基本弹奏方法;第三单元为基本弹奏技术,主要训练五指练习、音阶、琶音、双音、和弦五种基本的弹奏技术;第四单元音乐的层次,主要训练对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层次的掌握;第五单元为练习曲与乐曲的选编,本单元从练习曲、复调、大型乐曲、中外乐曲中精心选择了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并具有一定练习价值的曲目进行综合训练。每个单元基本理论介绍后都配以相应练习,使学生将所学技术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练习。每条练习曲或乐曲后附有的演奏提示,将训练目的、曲式结构、训练重点与难点以及解决办法进行详细提示,帮助更好的提高了学习效率。(二)特点及创新之处。《钢琴基础》教材注重职业性,实践技能与教学法的训练,体现了高职类音乐教育的专业特点和一般规律,可操作性强。1.突出体现职业性。教材从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学生能获得怎样的能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主要就业面是小学音乐教师,那么教材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内容必不可少。本教材曲目中有一部分作品根据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曲目改编而成,如《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布娃娃弹奏》、《牧童谣》等作品。这些改编后的作品虽然结构短小、内容简单,但是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通过钢琴演奏的方式感知到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精选出了不同风格的练习曲并巧妙地编排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技术技巧的同时还能够学会为不同风格的作品编配伴奏。例如:车尔尼599练习曲第25条是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车尔尼599练习曲28条是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乒乓变奏曲中不同乐段使用了不同的伴奏音型等等,这些练习曲都是学习钢琴伴奏的优秀范例;精选了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社会水平考级中的优秀曲目,例如《斯卡拉蒂诙谐小步舞曲》、《八音盒》等,这些作品的增加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曲目积累,在教材的最后,还精选了《运动员进行曲》、《共产儿童团歌》、《长江之歌》三首四手联弹。这些曲目难易适中可以锻炼学生艺术实践能力。这些曲目的编排符合培养目标,突出了音乐教育专业的职业性,具有鲜明的特色。2.突出体体现实践技能训练。在汲取以往优秀教材的基础之上,《钢琴基础》中避免冗长的理论介绍,更加强调实践技能的训练。专门为每一种的弹奏方法与技术选取针对性练习。例如在第三单元第五节和弦的训练,首先对和弦弹奏的基本要领进行简明扼要的陈述,然后选取了C、G、F大调以及a、e、d主三和弦原位及转位练习、车尔尼599第12条、车尔尼练习曲25条、斗牛士之歌、叙事曲。这些练习曲都是专门针对和弦技术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将和弦技术掌握。3.突出体现教学法训练。教学法是教师职业教育的必修课。《钢琴基础》将教学法的训练落实到每一条练习曲或乐曲的演奏提示中。每一条练习或乐曲后均附有演奏提示。演奏提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音乐性质的分析。在演奏之前,首先要把握乐曲的整体性质,比如音乐风格、速度、力度、节拍特点等等。这些音乐要素的把握是乐曲演奏的基础。在对学生职业教育的训练中,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分析作品的音乐性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二是曲式结构的分析。是否能够正确判断作品的乐句段落的结构特点、调式调性影响作品的弹奏。学生如果能对乐句、单乐段、单二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有初步的辨别和认识,能够对乐句及乐段的调式调性有准确的判断,对于钢琴弹奏的呼吸、音乐表达、艺术处理、情感层次把握等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三是弹奏方法的分析。乐曲的练习目的、重难点及其解决办法的提示有助于学生正确、有目的的弹奏,并且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教学、如何掌握一首作品正确的弹奏方法。例如在第三单元第三节的琶音训练中,例3-15布格缪勒的天使的歌声这一作品演奏提示:(1)音乐性质:本曲以琶音形式写出,从标题看这首乐曲要尽量弹得和谐、圆润,柔美。Armonioso意为悦耳、和谐;Plulento意为更慢的。(2)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A段1-8小节,G大调;中部B段9-16小节,e小调;再现部A’段17-33小节回归G大调。(3)弹奏要求:双手交替的琶音要弹奏流畅、连贯,富有歌唱性,但是在最高音上不要加重音;尾声部分右手和弦分别奏出,用连音线合成。《天使的歌声》这一作品通过演奏提示的说明,会使学生对作品的形象、结构、及重难点及其演奏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清晰明了。

三、结语

如何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材建设之中是钢琴教材建设中一直面对的问题。《钢琴基础》在对当下音教专业的教学现状和教材使用情况的市场调研后,以培养目标为建设依据,汲取以往教学和教材使用的经验教训,始终以体现教师职业特点为主线,突出实践性和教学方法的训练。如果能让学生从《钢琴基础》中同时获得演奏技能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双重训练,便是本次教材建设最大的成功。

作者:王玲 单位: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戴蕾,胡琳琳.专科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课教材建设.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07.

音乐实训总结范文篇9

近年来,该专业在教学建设的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高标准规划专业建设

(一)高标准制定专业建设目标

1.努力创建“三个基地”。提高综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水平与质量,把本专业建设成省内一流、全国闻名的综合型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扩大专业的影响面和幅射范围,为地方的幼儿园、小学及社区儿童艺术培训机构提供业务支持,把本专业建设成为综合型艺术人才的培训基地;研究与探索专业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新举措,及时总结和推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经验与成果,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培养综合型艺术人才的研究基地。

2.力争成为“龙头专业”。加强师资与设备建设,规范和健全管理制度,及时总结教学与管理的经验和成果,提供艺术教育专业建设和发展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努力把艺术教育专业建设成为龙头专业,为省内、国内高校同类专业的建设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二)明确专业建设思路

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三、五年内,在专业改革与建设过程中,努力实现四个“一流”。

1.培育一流的师资。通过内培外引,使艺术教育的师资在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上更趋合理,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加大研究型、实践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打造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教学团队。

2.配建一流的设备。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专业教学设施的投入,完善教学与科研条件,进一步加强对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产、学、研”一体提供一流的场地与设备保障。

3.强化一流的管理。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规范和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积极创设“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氛围。坚持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管理更趋完善。

4.追求一流的质量。培养既能站稳讲台、又能站稳舞台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艺术教育精英;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专业改革与建设中,创造有省级以上影响力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努力打造一流的教学质量。

(三)科学拟定专业建设方案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规格与要求,对课程体系与结构进行优化与重整,使课程设置与结构更趋合理与科学。

2.优化考核方式与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对教学运行过程的检查与评估,采取考评结合的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3.优化办学条件。(1)师资的优化。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和缺门学科师资,如艺术表演、艺术教育理论方面人才;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强实力的学术梯队和教学团队。(2)教学设备的优化。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新建电脑音乐制作室、专业录音录像棚,加强图书音像资料、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3)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化。加强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将音乐舞蹈馆、美术馆建设成为省级以上艺术专业重点实训基地,在校外建立1-2所省级优秀实习基地。(4)课程与教材的优化。实施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工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相关专业的交流,在选用优秀教材的基础上,鼓励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自编《音乐基础》、《综合艺术活动设计与指导》等教材。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思路

(一)社会人才需求分析

1.小学推进新课程改革需要大量的综合型艺术教师。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小学设置综合艺术课,提倡艺术综合教学。《全国学校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中指出,至2010年,农村学校艺术开课率达到100%,处境不利地区的学校达到80%。湖南省的目标是:至2010年,处境不利地区的学校艺术开课率达到85%。目前,湖南省绝大多数的乡(镇)以下小学没有专职艺术教师。从我国艺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看,基础教育培养的目标将从专才向通才过渡,而适应课程改革的综合型艺术教师匮乏,需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湖南省培养小学艺术师资的院校中,大多以音乐教师、美术教师为主要培养目标,学科比较单一。长沙师范学校艺术教育专业第一个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

2.学前教育也需要综合型艺术教师。学前教育以儿童的整体发展为教育目标取向,实施不分科的综合性教育,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不强调单一技能的获得,培养儿童综合素质。儿童艺术素质的培养,需要通过各种艺术感觉、知觉、经验、知识、智能相互衔接、融合贯通的体验来获得。实施这样的教育,以教师自身素质为前提。教师良好的艺术素养和较强的教育能力,是实施儿童艺术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目前各地幼儿园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综合型儿童艺术教育人才缺乏,旨在培养儿童素质的综合艺术教育无法得到落实。因此,应加强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

3.艺术自身发展规律要求对人才进行综合培养。艺术本身是综合的,每一艺术门类的学习都需要其他艺术形式的联觉和通感。音乐、美术、舞蹈三大艺术门类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艺术就是整体的感受、综合的呈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综合性的艺术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如雕塑、戏剧、广告、影视等等。它们的发展需要受众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而综合传授艺术的方式可以提高受众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有力地推动艺术的发展。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和确定中,通过全面的分析和广泛的论证,我们逐渐明确了思路,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掌握儿童艺术教育基本理论,具备各相关艺术门类的基本技能和先进教育理念,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艺术教育应用性人才。这样的定位牢牢把握两条线:一是儿童艺术教育。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新世纪的开拓者,他们的发展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今天对儿童的教育,必须有助于将来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成长。对儿童实施艺术综合教育,其目的在于从审美艺术教育入手,推进儿童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审美创造型人格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条线上,本专业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入手,在了解儿童审美心理、艺术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践儿童艺术教育技能,渗透儿童艺术教育职业理想。二是综合艺术教育。音乐、美术、文学(表演)等艺术形式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审美要素,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审美直觉、情感同构而相互迁移、渗透和沟通。用艺术综合教育的形式,加强艺术情感教学的力度,将促进综合性智慧的发展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因此,在这条线上本专业选择美术、音乐、文学(表演)三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构建相关课程,力争让学生在了解这些艺术门类、掌握基本表现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整体艺术素养,获得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具备将相关艺术门类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创新的能力。

(三)人才培养方案

1.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钢琴、声乐、音乐理论、舞蹈、美术、文艺美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获得各种艺术感觉、知觉、经验、知识、智能相互衔接、融合贯通的基本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总体设计上形成“一个特色,三线并行”的教学理念,实施“多能一专”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一个特色”指突出儿童特色;“三线并行”即艺术素养、教育技能、综合创新三条线同步发展。在课程体系中通过课程模块组合,加强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充分体现师范性、综合性、应用性的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上,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包括艺术素养类课程、教育基础类课程、儿童认知发展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四个模块。每一课程模块与能力分解中的某一项能力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负责具体模块教学的教师有明确的责任。

3.人才培养规格。(1)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儿童艺术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较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基础理论和儿童艺术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3)懂得儿童艺术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进行艺术教育科研的初步能力,具有从事儿童艺术课程教学的能力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同时在某一方向有所专长;(4)能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集唱、弹、跳、画、写等各种技能于一身;(5)能较熟练地进行英文会话和阅读,达到普通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通过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一级;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普通话国家标准化考试,获二级乙等证书;(6)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合格标准,具有锻炼身体的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遵循综合型与多层次化的原则,本专业研究探索整合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知识结构。首先,对专业技能和理论课程进行筛选,确定适合儿童艺术教育所需的内容。其次,在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中选取与艺术、儿童结合紧密的内容,整合成新的课程进行教学。同时,增设实践课程和儿童认知与发展方面的课程,形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习实训课等构成的多层次、非线型序列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

这一课程体系从比例上看减少了理论课,增加了实践课,压缩了必修课,增开了选修课(开课共计2418学时,其中必修课1848课时,选修课570课时。必修课中,公共必修课9门,计510课时,占总课时的23.57%;专业必修课22门,计1338课时,占总课时的55.33%。选修课占总课时的23.57%)。从内容上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在艺术教育方向的核心课程中,将音乐欣赏与音乐史进行整合,开设为“艺术简史”课;把“乐理”、“钢琴”、“视唱”、“声乐”、“声乐与合唱指挥”五门课整合为三门课;增开美术类课程;增设“综合艺术活动设计与指导”二门新课;在公共必修课中增设“戏剧表演基础”,在专业理论课中增设“艺术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学”二门新课。此外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内容涉猎到艺术、文学、商务、体育、管理、人文、社科等多个领域,从而形成了立体化、多层次、开放性的课程内容与体系结构。经过几年的论证、实验、完善,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实践教学建设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努力构建以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效果显著。

(一)加大实训场馆建设

艺术教育专业建有一栋设备现代化的艺术大楼,其中:音乐实训室7间,数码钢琴、电子琴教室7间,多媒体音乐欣赏教室1间,奥尔夫音乐实训室1间,钢琴练习房320间,钢琴283架,144平方米大的舞蹈训练室8间,语音实验室1间,能容700多人的实验剧院可供学生演出实践,面积300多平方米、在湖南省可称一流的多功能合唱排练室1间,MIDI制作设备1套,并配备计算机房2间、电脑110台。电脑音乐制作室,录音、摄像棚正在完善中。学校美术动漫实验室、玩具制作等实验室,为本专业美术教学提供最先进的教学场所。校内还建有全国首创、设施设备完善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实验中心。实验实训室管理规范,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所有仪器设备由实验人员负责保管与维修,大型精密仪器建有技术资料档案,仪器设备使用维修有保养记录,钢琴由调琴师专人管理。

(二)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加强横向联系,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动态,建立了高水平的校外教学基地,已与长沙市大同小学、育才小学、盼盼小学等五所小学以及湖南省机关第一、第二、第三幼儿园以及深圳银鹰、深圳海关、珠海政府机关一幼等10多个幼儿园签订合作协议。这些小学和幼儿园均是一级一类基础教育单位,完全能满足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要求。

(三)逐步形成实践教学特点

1.实践教学课时充足、形式多样。实践课总课时25周。第一学年3周(艺术实践1周、教育见习2周),第二学年5周(艺术实践2周、教育实习3周),第三学年17周(毕业综合实习8周、教育调查4周、撰写毕业论文5周)。在开设实践课过程中,我们深入研究实践内容的特点和行业的工作方式及规律,采用课堂训练、专题研讨、社会调查、技能竞赛、基地实习、项目实践等不同的实践形式,将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的方式结合起来,很好地保障了实践课学时。

2.实践教学目的明确、内容丰富。根据教学进程和实践教学大纲,安排艺术观摩、表演实践、儿童艺术教育见习、儿童艺术教育现状调查、儿童心理调查、儿童艺术教育单项技能教学实习、儿童综合艺术活动教学实习等实践内容。这些实习内容有单项的,也有综合性的,各种项目相互补充、层层递进、形成系列,切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儿童综合艺术活动设计与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都是非常明确的综合性实践项目。

3.实践教学条件良好,效果显著。本专业在校内有专门的音乐舞蹈馆、美术馆以及儿童发展教育实验中心,校外有实习基地20余个。通过实践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较好的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技能,体现出较好的艺术表现力,80%的学生有较为突出的艺术特长,能独立登台表演。教育教学动手能力强,100%的学生能独立设计完整的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教案,96%的学生能独立组织儿童艺术教学活动。

五、探索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努力改进学生学习评价方式,丰富评价手段,尽可能多地关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本专业的各类课程都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

(一)理论教学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调整考试模式,建立健全试卷库。考试试卷从试卷库中随机抽取,分为A、B卷;试卷评分根据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分步计分,以便清楚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考核内容上,由考核知识点转变为知识考核与应用分析能力相结合;以论文、报告考核为辅,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宏观理解,提高考试的含金量和实效性。在成绩评定上,变一次考试的终极评价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察相结合、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系统考核模式,平时成绩占40%、期终成绩占60%,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二)专业技能考核

技能训练课程以面试考核为主,积极推行技能等级考核制度。将过去的随堂考试改为等级考核方式,结合舞台表演的形式,教师按等级考核评分标准集体打分并当场亮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舞台实践中接受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公开的横向比较中得到监督。本专业还借鉴了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

(三)综合训练课程考核

为提高学生实际综合能力,综合训练科目考核直接与学生实习见习挂钩。根据学生在实训基地的见实习表现和实训基地指导老师对学生见实习评价,从教学方案、总结实习、单位评定成绩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分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充分考虑了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六、培育专业办学特色

艺术教育专业秉承“以儿童艺术教育市场为导向,以拓展学生就业岗位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综合艺术能力为核心”的办学思想,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模式,采用层级多样的教学形式,突出“多能一专”,培育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道路。

(一)确立了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和《全国学校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以及对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可以推测:儿童教育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高素质的文艺工作者和能唱、能画、会跳的综合性社区工作者需求潜力强劲;基础教育培养的目标将从专才向通才过渡,而适应课程改革的综合型艺术教师匮乏,需要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据此,本专业明确专业定位:第一,立足儿童教育,做到能站稳讲台;第二,立足综合艺术,培育能歌善舞、能写会画的实用性通才,做到能活跃舞台。这一开创性的定位,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认可,因而“艺术教育”这一新专业得以特批。

(二)形成了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一般的专业设置中,文学、音乐、舞蹈和美术单独设置专业与课程。艺术教育专业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在优化课程结构中,强调理论够用、技能突出,开足必备的专业技能课,增设综合艺术活动设计与指导课,强调各艺术学科融通,艺术形式互鉴,艺术精神互渗。如音乐课将音乐教学中的乐理知识结合到钢琴教学中、将视唱结合到声乐教学中,将声乐结合到合唱教学中,等等。

(三)建立综合型的技能课程教学方法

在专业技能课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倡导“感知、体验、探索、创新”四段式教学。感知阶段,运用图像呈现、艺术欣赏手段,采用示范、讲授、发现、概括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艺术特点及其表现形式,形成感性认识;体验阶段,通过对音乐、动作、生活、情绪、情景等的认识与模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对比、重复、再现等手法,对音乐、舞蹈、绘画进一步理解、掌握、领悟和玩味,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探索阶段,运用导学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评定,探索音乐、舞蹈、绘画表现的特点与内在规律,精讲多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阶段,在感知———体验———探索的基础上,培育学生审美创造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欲望,并形成成果。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节目———群舞《小老鼠》,就是《幼儿舞蹈赏析与创编》课的教学成果。艺术教育专业的特色办学造就了大批综合性艺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采用综合型的课堂教学形式

改革课堂教学形式,采取大课与小课结合,因材施教。通过大课使学生全面把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技巧,通过小课加强专业技能的提高,发展个性,突出特长。

音乐实训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高校教育;音乐实验室;管理策略

高校音乐实验室是提高专业学生理论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场所,管理成效直接关乎实训教学质量。对此,还需根据实验室管理实际,提出优化管理对策,通过多元化与高效化管理体系,为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一、实施制度化管理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确保组织集体行为协调性、规范性的重要机制;对此,落实音乐实验室管理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势必不可少的,确保音乐专业实训有序展开。(一)使用制度。音乐实验室用途广泛,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声乐与钢琴等必修课教学,都需要用到实验室。尤其是在考核前,学生都会扎堆实验室进行乐器练习;对此,完善使用制度意义重大。使用制度涉及琴房续借与琴点分配等内容,这些都是实验室管理人员与师生明确掌握的。(二)纪律制度。音乐实验室内的琴房都是相互独立的,确保专心练习互不打扰。为实现琴房高效利用与练习效率,应进一步完善纪律制度,包括禁止大声喧哗与嬉戏打闹、钥匙转借等,实现练习时间充分利用。(三)安全制度。为减少噪声干扰,琴房内通常会安装隔音板等特殊材料,但属于易燃物品;对此,加强安全管理意义重大。安全制度内容涉及电器正确运用、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离开关闭门窗与水电等。(四)卫生制度。乐器进入杂质将直接影响音色与使用寿命,实验室不注重卫生,会使得乐器缝隙进入纸屑与灰尘等杂质。对此,要求学生注意环境卫生清洁,禁止在实验室内吃东西,更不能在实验室内与吸烟,尤其是乐器上禁止堆杂物。液体不能直接与乐器接触,避免出现故障。

二、实施责任制管理

(一)技术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实训教学与练习过程的监督管理,维护保养乐器与教学设备,记录实验室人员与状态、经费等信息,调动各种资源确保实验室规范建设。参照实验室利用率与管理成效等指标,定期考核评估技术管理人员,确保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解决各工作人员的进修与待遇问题,提高技术原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通过带教等方法,加强实验队伍建设,解决年龄断层、年轻工作人员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实现新老实验教学骨干有效衔接[1]。(二)琴房管理员。琴房管理员辅助技术管理人员工作展开,分组实验室设备,记录琴房使用时间、乐器外借与学生身份等信息,监督负责琴房纪律,确保安全通道顺畅,负责实验室卫生与日常安全检查等工作。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应当对乐器设备负责,以规范自身行为。自觉遵守实验室制度。(三)实验室负责人。作为实验室负责人,专业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当定期组织琴房管理员开会,讨论实验室运行的问题,细化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学期开始前,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合理安排琴房使用时间、配置乐器设备,落实打卡计时管理机制的同时,加强对年轻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学生管理,确保实验室高效运行。实验室负责人通过统筹安排,更利于规章制度落实,以此营造出安全舒适的教学与练习环境[2]。

三、实施精细化检查管理

充分执行日检制度,实验室各教室的日检工作由学生负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琴房管理人员进行周检,检查保修等情况。实验室负责人进行月检,收集实验室数据,向学院上报维修情况。钢琴结构复杂且属于精密乐器,日常维护力度与环境条件都会直接影响乐器使用寿命、声学品质;对此,加强钢琴保养维修与调律意义重大。一是保持钢琴整洁。钢琴使用后盖上琴套,减少灰尘侵入。清洁过程中,需要用软绵布小心擦拭灰尘,防止锐器划伤表面。针对于亮光琴面,可使用抹亮液清除难擦拭污渍,哑光琴面需要用<50%浓度的酒精溶液擦拭污渍。擦拭键盘时,顺着键盘方向竖向擦拭。钢琴外壳属于铜质金属物件,可蘸取少许的亮光剂、汽车腊擦拭,防止金属件长时间放置出现氧化。长时间不使用的钢琴,应适当放入防虫剂与干燥剂,套上琴套。二是保持适宜湿度。钢琴包括皮革、木材、毡呢与金属等部件,对所处的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对此,要求合理控制琴房湿度(40%-70%)尤为关键。环境湿度较大的气候条件下,应当关闭琴房门窗,安装防潮管或放置干燥剂,防止部件受潮生锈。环境干燥情况下,可适当放入水盆,防止部件干燥收缩变形。三是定期维护。踏板与键盘等部件的整理精度,直接影响演奏效果,通常需要半年调律一次。调律与维护由专业技术人员展开,防止钢琴受到损害。

四、实施信息化管理

实验室管理应当加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确保管理成效。如琴房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琴房设备动态化与常态化监管,是未来实验室管理的必然。主要由实验室管理员与系统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系统操作,对师生提供优质音乐实验室服务。实验室管理系统可登记查询、统计教师教学及学生练习等信息,师生能够通过网络了解实验室使用情况,并实现线上预约,实现教学资源高效利用。尤其是在琴房分配方面,采用刷卡开门方式,防止出现杂乱无序使用的情况。同时记录了学生练习时间与应用的设备等,可根据练时数进行排序。为了让学生都能得到练习,规定每个琴点时间,超时系统会自动提示。每个学期期末,根据系统考评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或管理人员提出表扬,设立优秀考评奖金,鼓励师生参与到实验室优化管理体系中来,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设立实验室义务管理员岗位,让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学费负担,参与实验室管理事务,展开轮守与卫生等工作,减轻管理人力负担,加大素质教育力度。

五、结语

只有专业化与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才能更好的面向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为音乐教学与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保障。完善各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还需加强意见反馈与参观学习,切实发现与解决管理不足,最终实现音乐实验室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黄小军.“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策略研究[J].时代农机,2017,04:169-170.

[2]安优佳.新常态下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管理策略优化研究[J].长江丛刊,201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