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德育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7-17 17:19:16

校园德育管理

校园德育管理范文篇1

此外,优化集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在教师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敬业爱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课外文化是指学生课外文化活动。如第二课堂活动、课间活动等等。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商品经济促进了市场文化的发展,使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商业的特征。千姿百态,复杂纷繁的社会文化对学生产生着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吸收社会文化信息中积极有益的因素,充实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给校园文化注入时代色彩和生机。在学生身上反映出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学校德育只能因势利导,教会他们正确辨析社会文化的“香花”和“毒草”。近年来,各级学校举办的“三百活动”,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双休日的兴趣班,对增强学生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德育因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做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提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启发引导,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近年又推广“乐学”经验,归根到底是要求教育者要同教育对象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学习主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

改善课堂气氛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老师在继承和借鉴传统的和国内外的有益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要勇于改革创新,适应时代要求。其中,中老年老师惯于坚持传统观念,接受新事物也比较迟缓,同学生的代沟比较深。在社会观念、社会行为、生活方式的评价和取向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因而付出的气力要大一点。

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作用

学校的校园文化表现在学校校风与课外文化活动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校园德育氛围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风包含学校管理、师生精神状态、行为作风、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等。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结果,也是德育的手段。学生每天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时间生活在校园里,他们时刻受着学校各种纪律制度的约束,师生的言行,校园的一草一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环境制约的作用。

这是因为校园与环境在德育中同时具有潜在性、渗透性和感染性的特点。

最近的德育工作检查中发现,各校都十分注意德育的经费投入,优化育人环境。我区规模最小的渔业小学,用于美化、绿化环境,建造宣传栏等主面就用了6000多元。各校都十分重视校园美化、环境绿化,并按照上级要求,做到学校1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机室,无小摊贩摆卖零食。注意管理学生的仪表、环境卫生。扎实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活动。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以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文化形成新颖多样,龙蛇混杂,对青少年儿童适宜与不适宜问题,学校要通过自身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能力,并引入健康的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内容和形式,充实发展校园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外文化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黄岐中学组织歌咏队、管弦乐队,定期组织演唱会和音乐欣赏会活动。不少学校鼓励学生文艺创作,投稿《黄岐文艺》,写影评、社会调查报告,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给予学生健康的熏陶。全区培养了一批小歌唱家、小画家、小书法家。1996年市艺术花会的各项文艺比赛,全部夺得了金奖。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了学校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凝聚力,有助于培养朝气蓬勃精神,增强了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自觉抵制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的侵蚀。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健康地成长。

建设校园文化要注意形成学校特色

校园文化是校园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在于德育渗透。

对于校舍不足、场地窄小的学校,从整体美的角度出发,有计划地安排设置各种活动场室,完善各种制度,提高校舍和场地的利用率十分重要。各办学单位在近几年的教育投入中,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有四所学校已顺利通过市一级学校的验收,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在办学条件已上等级的学校,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更要注意布局的合理,总体协调,富有特色,兼实用性与艺术性;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合各类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

校园德育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智慧校园;平台;德育;管理;方案

高中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德育工作属于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校在管理中,可将德育工作作为入手点,通过德育实现潜力的挖掘以及质量的提升。但是,德育与教学质量通常无法形成正比,学校的生源好,其各项成绩都较为突显,相反,办学质量就会下降,产生“大小年”的状况。对其原因分析,还是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缺乏实效性与针对性。因此,想要使高中学校的德育工作实效性得以提高,学校就需立足于智慧校园,创建德育管理的平台,通过网络、计算机、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将学生的行为量化,经过数据分析与诊断,形成相应的教育方法,以此对高中德育的工作问题进行解决,突显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从而使高中生形成适应社会与自身发展所需品格与能力的同时,促进高中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

一、智慧校园及其特性阐述

(一)智慧校园概述

所谓的智慧校园,其主要指通过虚拟化、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技术转变学校的资源、环境、人员的交互形式,以促使校园的管理、教学、服务等相关资源实现智能化整合,促进应用交互的灵活性、明确性以及响应速度,最终构建出个性创新、以人为本的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校园模式。从手机消费、手机开门、手机点名、未来教室、智能选课等,实现网络学习、创新网络科研、高效透明的校务治理、多彩丰富的校园文化、便捷的校园生活的智慧校园的特征。依据业界与教育界达成的共识,智慧校园是校内智能化运用,不能只是局限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学校的服务管理,还需促进知识转化、教育质量提升,以达到教育公平,并促使学校教育实现信息化、现代化。

(二)智慧校园的特性

首先,技术创新以及理念更新。智慧校园平台的构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是将学校培养人才以及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的,因此,在程序设计、功能服务、模块配置上和学校的管理、教学、服务等都具有密切联系,特别是着力在学校的远景规划以及办学定位。同时,宽视野、高标准、大格局地做好相应的配置工作,学校可在理念与技术相结合上做文章。其次,整体规划以及系统应用的效果明显。智慧校园平台的构建,其更关注整体的协同管理,依据科研、教学、服务、管理、学生活动等各方面资源的调度,系统化、规划性地达成信息化管理目标,并实现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查询以及业务协作,以此为全校的师生都提供多维度、个性集成、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这通常是智慧校园关注整体、系统的主要体现。最后,智能化水平与个性化服务的提升。目前,智慧校园广泛运用移动互联、智能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知识管理、数据挖掘等技术工具,更关注以人为本、用户参与的创新,尤其是把人性化服务观念渗透到技术创新中,并构建相应的制度环境,从而达成智慧技术的高度集成、智慧服务的高效便利、智慧业务的高端发展的一种智慧校园。

二、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学生德育管理方案

(一)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德育氛围营造

只有将通过时间与实践检验而形成的精神凝练于高中教育与发展的各方面,才能促使高中阶段的教育水平与质量提高。想要做好相应的德育工作,就需将高中的精神培育以及定位明确作为基础,构建智慧校园中的“智能化”。德育的本质就是提倡个人价值观念的追求,将现代化高中精神所遵循的人文科学以及德育完美相结合,在判断、思考、落实、执行德育工作理念时,经过高中学校的精神及定位发展相统一,构成共同的价值,以促使德育内容实现“智能化”。因此,高中学校在具体教学实践以及德育活动开展中,注重以生为主、以生为先,通过该氛围,构建中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的认知,并构建在学生的自我认同以及学校发展的自我定位规划上,只有将相关脉络梳理与落实好,才能找出德育工作的开展支点,并构建相应的德育氛围,实现教有所得、教有所获。

(二)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管理队伍建立

智慧校园通常涉及各个方面,其管理队伍也包含了多领域的学者,特别是虚拟化技术、云技术、网页制作、软件开发、网络安全、物联网、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专家。对于智慧校园而言,其好处随处可见,大部分学校都认识到了其重要性,但是,只有部分学校开展了智慧校园,对智慧校园的发展造成阻碍的重要因素是缺乏专业人士,而优秀人员的缺乏会影响到智慧校园的管理队伍发展与完善。因此,高中学校需积极地借鉴先进的经验以及数据分析,在学校中构建专业化数据分析的队伍,经过校园数据的分析,对学校的运转状况进行判断,以促进高中学校的发展与完善。除此之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还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三)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云课堂

云课堂对于现代化教学带来的方便性、性价比、易维性都是极其重要的,学校可经过购买授权的座席数,获取到终端的操控数量,云课堂可胜任许多基础课的要求,但由于其技术是以分时复用的效率、链路响应的速度、大储存空间为基础,因此,课堂应用超出某个参数时,就会对课程范围造成影响。同时,云课堂的开展,不仅需考虑到硬件设备的升级,还需考虑到软件的优化,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

(四)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智慧教室构建

智慧教室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化的课堂体验,其将课程与教师作为中心,不受地点与时间的限制,能随时随地开展学习。通常而言,智慧教室组成的部分包含了开放式的教学系统、答疑辅导系统、学习评价、电子作业等。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主要是开放式的教学资源系统,想要确保智慧教室具备的价值实现,就需相应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其中,教室资源既有传统资源,也有多媒体资源,而电子作业既包含了作业布置、完成提醒、统计与批改等功能,这就能够使学生及时完成各学科的作业,并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状况进行智能组卷,提供给学生个性化习题库。另外,学习评价主要指经过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对其实施客观评价,其不仅能掌握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状况,而且能实现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与质量的完善。答疑辅导则能促进师生彼此的交流互动增强,以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升。

(五)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德育监督机制构建

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德育工作开展,其更注重多方力量以及各种资源的整合协调,以全员联动实现网格化合力,构建长效的监督与管理机制,以确保德育工作实现良性互动。首先,需注重大传播、大数据、大德育、大信息的教育理念,在智慧校园下,构建大德育的具体发展视野,把学校的德育工作融入学校发展中,促进各方力量的充分发挥,以形成大德育的工作形式以及科学化的德育氛围。其次,构建良好沟通与协同的机制。尤其是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联动,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格。依据智慧校园具备的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各方资源实施有效联结,促进第一、第二课堂的优势充分发挥,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等活动进行学生的人格塑造、意志锻炼、情操培养,从而促使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最后,注重智慧校园中的人文关怀发掘,形成网格化的监管机制。将信息、网络作为主体的技术革命运用于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中,就会使学生出现人际交往变异、认同偏差、价值混淆等主观困境,并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造成相应的影响。因此,通过智慧的发掘转变为监督机制的建立,促使德育机制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校园平台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学校教育者通过德育工作的分析形成相应的教育方法或者策略,在教育实践当中,启发学生的思维,纠正学生在学校的行为以及人生方向,发展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步入实际生活,从内心深处对于真、善、美产生渴望,从而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安立魁,王一定.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的路向[J].教学与管理,2018,739(18):50-53.

[2]吴鲁方.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的路向[J].新智慧,2020,000(005):36.

校园德育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智慧校园;中学德育;德育工作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再局限于可视、可触的传统校园,虚拟校园、网络空间的构建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和成长的空间。新课程增加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提升中学德育工作质量。在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依托虚拟空间和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依托智慧校园,中学德育培养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技术手段得到丰富,管理方式更加灵活,这些都推动了中学德育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智慧校园为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和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发挥智慧校园对中学德育的实际效用,推动中学德育工作朝着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完善化方向发展,教师应当加强对智慧校园特征、内涵的切实把握,弄清楚智慧校园与中学德育的关系,探究在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的具体路径。

一、智慧校园与中学德育的关系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依托智慧校园,教师能够为中学生提供更完善、更具时代特征的教学管理服务、科研服务和生活服务。中学德育工作致力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智慧校园背景下的中学德育有助于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一)智慧校园为中学德育建立框架。中学德育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具有社会性的培养环境。智慧校园作为中学德育的主要阵地,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智慧校园为中学德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也有助于促进中学德育内容、方式、体系的创新和完善。相较于传统的中学德育工作,依托智慧校园且充分运用信息科学技术的智慧德育,有助于提升中学德育的灵活性和提高学生对德育的接受程度。可以说,智慧校园凭借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为中学德育框架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二)中学德育进一步完善智慧校园。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智慧校园作为重点战略正以更为迅速的态势深入实施。智慧校园的高效、平稳运行,需要有科学的人文精神的引导。中学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其蕴含的德育文化、价值观念、培养政策都有助于智慧校园建设和完善。通过德育的有效理论指导,教师能够使智慧校园发展得更加完善,使智慧校园更有生命力与活力。(三)智慧校园与中学德育都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中学德育的价值原点,是支撑中学德育的核心支点。中学德育坚持以人为中心,坚持培养人、引导人、发展人。因此,“人”是中学德育的本质部分,是中学德育发展的基础内容。智慧校园作为中学德育的重要阵地,无论是初始建设还是日常运行,都要为人服务,为人提供便利。因此,智慧校园具有鲜明的人性化、秩序化特征。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满足教职工的科研需要,为管理工作者提供便捷。智慧校园的运行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由此可见,智慧校园与中学德育二者之间存在同样的价值引领———以人为本。

二、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的发展路径

(一)借助智慧校园深入把握和灵活应用德育规律。现阶段,如何在智慧校园的基础上提升德育的整体质量,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主观的相应转变,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这个原理对中学德育工作同样适用,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即在智慧校园的基础之上,如何深入认知和把握德育规律成为现阶段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步骤。“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中学德育工作在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拥有更丰富的发展资源的同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困境。如果在面对工作困境时,教师出现德育价值感的动摇,德育工作效果不仅不会有所提升,还会造成严重的反噬[1]。造成现阶段德育工作者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德育工作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人们对于德育规律的认知并未没有更新,所以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佳。因此,在智慧校园深入发展的同时,中学德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客观环境展开对德育规律的全新探索。智慧校园凭借其敏锐的感知功能和较强的针对性,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科研理论成果和广阔的科研探究空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完善对德育规律的认知和把握[2]。中学德育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好大数据时代下的德育规律,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对德育的研究和实践,致力于推动德育工作向科学化、完善化方向发展。(二)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合作的德育机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中学德育工作的发展带来机遇,但其中的消极因素也带来相应的挑战。由于学习生活环境与互联网的联系日益密切,学生有意识无意识地接触到网上的一些消极思想、理念,容易产生德育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良好的德育环境的构建成为当前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相关研究人员认识到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职责,更需要社会、家庭的大力配合和支持[3]。学校、家庭、社会构建起协同联动机制和全方位的德育体系,对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许多学校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进行家校协同合作。但整体而言,由于在信息传达方面的缺陷,家校协同合作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智慧校园的建设,为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合作创造了便利条件。智慧校园为各方提供了用于信息收集、传递、交流、整合的数字化平台,学校、家庭和社会不仅能够在数字化平台上进行相关信息的实时分享、实时交流,还可以通过数字信息平台针对某一德育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的策略。传统校园的围墙不再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障碍,通过多方力量的协同合作,智慧校园扩大了中学德育工作的格局,实现了多方资源在德育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中学德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除此之外,学生作为德育的主要对象,也应该借助智慧校园很好地参与到德育培养机制中。针对相关的思想价值问题,学生可以在指挥平台中积极提问和主动思考,及时接受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一些不确定的、不良的信息也能够在信息平台中得到澄清,很大限度地减少了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这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认同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还能够通过智慧信息平台与其他同学、专家展开交流,这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具有很大作用。(三)构建融合信息时代特征的完善的中学德育体系。智慧校园为中学德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智慧校园将信息时展的实际需要和具体要求很好地融入德育目标的确立过程之中,对丰富德育目标的内容构造、推动德育目标的层次化意义重大。智慧校园为中学德育提供的大数据分析能够推动中学德育培养目标的清晰化、明确化,有效提升中学德育培养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德育培养需求[4]。例如,借助互联网,丰富的专业课程资源和德育培养资源能够融合到中学德育之中,进一步完善中学德育的内容。中学德育内容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又融合时代的发展特征,推动中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发展和教育功能的增强。智慧校园还为不同学校、不同德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科研空间,德育工作者借助大数据信息和网络信息技术,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德育管理的能力,让德育工作者的理论知识更扎实。德育工作者之间的有效交流和资源共享,为建立完善的中学德育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借助智慧校园,中学德育培养目标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科学的定位,德育工作能够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德育培养模式得到有效的创新,从而实现中学德育效果和质量的显著提升。

三、结语

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海量的德育资源、有效的数据信息平台都为中学德育内容的完善和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德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智慧校园的分析和把握,灵活设置中学德育工作策略,致力于实现中学德育质量和效果的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培养中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促进中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推动中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安立魁,王一定.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的路向[J].教学与管理,2018(18):44-47.

[2]吕伟,张祥云,叶逢福,等.“智慧校园”浪潮下的高教变革展望[J].高教探索,2014(4):27-30.

[3]秦晓慧,倪烈宗.“立德树人”融入中学德育实践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11):10-13.

校园德育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网络视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策略

1引言

在当前网络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高等教育工作当中。网络化教育给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而在网络视域下开展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能够让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入反思工作实践当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从而较好地体现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因此,深入研究在网络视域下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网络德育工作的现状

在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当中,如何有效地发挥网络视域下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是当前教育界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网络化德育工作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2.1高职院校官方网站整体运行不通畅,缺乏网络链接功能。现今,在高职院校官方网站当中,专门开设德育教育专题版块的院校较少,即使有一些高职院校建有德育教育专题版块,但是所链接的德育教育专题版块运行状态不佳,难以正常浏览。同时,相关的德育信息与内容较少,缺乏教育的针对性,其更新的速度也较为缓慢,难以充分满足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2.2缺乏利用网络开展交流的机制,难以形成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当前高职院校大都还未能构建起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网络交流机制,学校管理层、师生之间较为缺乏网络交流与沟通,学校与教师难以实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德育认识发展的情况,因此,未能起到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效果,也未能有效地体现出网络视域下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2.3网络教育队伍力量较为薄弱。当前一些高职院校较为缺乏德育师资力量,由于缺乏专职德育的辅导员,只能由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来兼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难以体现出高水平的德育教育。由于当前高职院校的网络运用水平不高,难以通过大数据来分析与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的各种道德发展问题,因此,难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有效地开展网络化的德育教育工作。2.4尚未建立高效的网络交流模式,未能体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在开展网络德育教育工作当中,未能有效地通过网络来与学生开展平等和谐的交流与沟通,还有一些院校在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未能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德育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未能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德育问题进行及时的回复,也未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难以充分体现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在网络视域下开展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策略

3.1建立健全学校网站管理制度,增强校园网运行的安全性。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有效地确保校园网的正常运行,是开展网络化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强化校园网站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学校网站管理制度,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让学校网络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并能够进一步做好分工与协作,从而有效地提升网络管理的效率。学校管理层也应重视学校网站建设,并部署落实好学校网络化德育工作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推进成效、工作总结等各项工作。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校园网运行的安全性。由于网络是一个多元化思想意识交流与汇聚的平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学校放松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就必然会让学生受到不良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有效地屏蔽由外部入侵到校园网当中的各种不良的信息。同时,学校必须利用网络来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有效地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也要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学校要在校园网中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意识,充分立足于学校的党建工作,在校园网中弘扬主旋律,提倡正能量,有效地加强学生的“红色意识”,通过网络行之有效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网络“免疫力”,学校应通过校园网以及日常德育教育,指导与帮助学生树立起网络安全意识,并构建起正确的政治思想,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抵御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腐朽思想与意识的侵蚀。校园网必须严格对网络信息的监控,有效屏蔽各种不良的网络信息,从而真正的做到“正本清源”,在确保校园网络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开展网络德育教育,来进一步体现网络视域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接受德育教育,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学习丰富的德育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2拓展校园网的德育教育内容,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的作用。在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网络化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必须在校园网中增强其教育性,首先要充分体现出校园网自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让校园网站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高职院校的校园网必须构建起多样化的栏目类型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要有校园的内容,还必须要有国内国际的内容,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利用网络开展交流的机制,要让学校管理层、师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平等和谐的互动交流,只有强化交流与沟通,才能有效地形成共识,同时,也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实际需要,让学生能够更加关注校园网的发展。增强校园网德育版块的链接功能,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打开网络链接学习与掌握德育知识。在网络德育教育的内容方面,校园网的德育版块涵盖了学校党建工作、政治思想教育、时事政治、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心理辅导、社会舆论,就业指导、学习案例等多样化的内容;在宣传形式方面,涵盖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宣传内容;在宣传渠道方面,涵盖了学校管理者、师生交流窗口、网络咨询窗口、学校德育论坛窗口。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互动交流,能够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己所存在的相关问题,来选择相应的栏目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有效地理解与掌握德育知识,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展校园网的德育宣传力度。高职院校可通过网络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活动,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与奖励措施,激发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当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增强学生的道德能力。例如,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青年志愿者活动、举办“网络德育与我”征文比赛活动、开展“网络德育”辩论赛、“德育在我心中”的演讲赛。针对各种生活化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当中的道德问卷调查,广泛征询学生对于德育工作的意见或建议等。从而有效地拓展校园网的德育教育内容,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的作用。3.3构建正确的德育观念,提升教师网络化德育工作的效率。高职院校在网络视域下开展德育工作,首要的一点在于,必须建立起一支具备网络专业水平的德育教育的教师队伍。对学生开展网络化德育工作,教师是关键因素。第一,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校园网络化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并由这一工作小组来有序推进校园网络化德育工作,并对校园网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控;第二,高职院校各个系的“校园网络化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应对学生做好具体的管理与教育工作。第三,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引领带头作用,由学生干部组织学生文明上网与安全上网,学生干部应做好对学生的宣传与引领,让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学校也应定期对学生干部开展网络知识与网络技能的培训工作,提升学生干部利用网络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水平,全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的意识,将思想教育有效地融入网络教育当中,将思想教育工作与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依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一步整合与调整德育师资力量;强化对德育专职教师的网络知识与网络技能的培训,有效地提升教师应用网络开展德育教育的能力,提升德育教育的效率与质量;建立健全学校网络化德育教育的工作管理与实施制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网络化德育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并逐步推进实施。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依据具体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并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在日常教学工作与生活当中适时地解决好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

4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当中,充分应用网络化德育教育高效便捷、针对性与实效性较强的特点,学校以及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在工作当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工作新思路,有效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从而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开展网络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让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世伟.高职院校德育实践中的网络应用研究[J].中国培训,2016(8):52.

[2]单庞君.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困惑与对策[J].才智,2014(34):12,15.

[3]李晶.谈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89-90.

校园德育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新时代;民办高中;德育教育;创新研究

党的精神最鲜明的特征便是时代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民办高中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民办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现就改进和加强民办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提出了如下意见。

一、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中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管理队伍素质不一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民办学校办学的特色,还是提高民办学校教学水平,以及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必然条件。换言之,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多样的,这也为民办高中德育教师的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但是由于社会地位不高,民办高中在福利待遇等问题上存有一定的缺失,以至于德育管理岗位缺乏一定的吸引力[1]。

(二)德育管理方式形式化

民办高中学校德育管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德育管理评价上。简而言之,民办高中学校举办的德育管理活动,不仅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而且吸引了很多家长的关注,然而部分民办学校常会忽略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效果。以至于民办高中学校虽然时常组织这些活动,却很少会对这些活动的成效进行反思,尤其是在德育管理评价方面。民办学校在管理评价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核;2.对学生得分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说,这种积分方式德育管理评价,大都表现在学生品行上,看似公平,其实并不全面[2]。

(三)重智育轻德育思想较重

德育和智育两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支柱,学校应该将两者的关系重视起来。然而,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智育却成了学校和家长主要关注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民办高中的校领导,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提升办学的宗旨,确认学生能力最直接的表现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利于民办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德育管理未与时俱进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得以快速发展,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各式各样的知识。因此,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自媒体可以向他们传递各式各样,丰富多彩,涉及面更宽、更广的知识。这些知识,已经超出了教师所能掌握专业知识的范畴,以至于学生比教师接触的价值观更加的新兴,从而产生矛盾。

二、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中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

(一)创新民办高中德育体系

1.创新德育管理理念民办学校德育教师,应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原则,在此基础上约束学生的行为,这是德育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德育管理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德育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期思想的一个工作。教师只有从根源上改变学生的不良观念,引导他们正视自身的缺点,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3]。2.创新德育管理方法当然,民办学校也应积极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管理方法,创造出新的德育管理模式,以满足当前高中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民办学校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应该重视对学生个体差异性,懂得怎样真正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其着想,将每一名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不断激发他们自身的潜力,培养属于他们自己的特长。这就要求学校首先要明确开展德育管理教学的主体,即学生。其次要清晰地掌握当今学生对外的交往方式,困扰,喜好等行为习惯。因此,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匿名式的调查问卷,让学生无压力、无顾忌地反馈对学校的意见和看法,只有学校切实掌握了学生的内心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全新有效的德育管理方法。

(二)创新民办高中德育管理队伍

1.德育管理队伍需持续稳定建立一支稳定的德育管理队伍,是完善高中德育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民办学校要想创办德育管理队伍,需要从能力、待遇、效率三方面着手。详细地说,民办学校可以选取一支德育管理能力强,在学生中有较强号召力的教师团队,让其专门负责学生的德育管理,使学生在与教师无压力且充满兴趣的基础上,改正自己的道德行为上存在的缺陷。另外,民办学校还应该注重教师的利益,在此基础上为他们制定相对应的工资制度,教师取得的德育教育越好,相应的奖金越高,借此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快速稳步地提升德育管理队伍的工作效率。2.提高德育管理综合素质民办高中学校,应该重视对德育教师综合素质发展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注重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经验,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聘请专业的教师作为学校的咨询服务人员。另外,学校还应该定期对学校的德育管理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弥补民办院校的德育管理队伍专业知识上的不足,从而提升德育管理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4]。

(三)创新民办高中办学模式

1.创新办学模式目前,对民办高中学校来说,多数办学者都认为学校的社会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升学率。因此,只有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上去,才可以使其思想得到全面地发展。然而思想才是学生行动的基础,德育教育可以说是民办高中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思想。换言之,民办高中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办学的理念,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使学校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鉴于此,民办高中根据当下的时局,更新办学理念,注重从学生的品德教育出发,切实提高德育管理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办学的综合实力。2.强化民办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庭,高中学生除了每天在自己的家庭中度过,其余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学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以及师生无时无刻的教导,都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更是在无形中给学生带去美好的精神需求[5]。对此,民办高中学校要想创新德育教育,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1)校园精神。校园主要由精神和文化两部分组成,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一种认同。这种精神主要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是否融洽。因此,学校应积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使学生可以在这种氛围下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校园精神。(2)校园物质环境。校园中的物质环境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除了有校园的校容,还有校园的校貌。民办学校应该保持自己校园的物质文化优势,努力将校园物质环境打造得更好。可以在学校绿色植物上下手,例如可以尝试将篱笆栏安置在校园的小路旁,或者在每个班级中设置“绿化角”。这种花园式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缓解学生学习时的严肃教学环境,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爱心,情趣,还会对学校德育管理产生积极性的影响。(3)校园活动。高中阶段的学生,总会因为繁重的学业,使精神长期处于高度集中的一个状态,无法得到有效的放松。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的精神状态之中,那么就会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民办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举办校园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身心得到放松。例如,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志愿者活动。使学生在参加活动时,可以真正地理解德育对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让其有效地缓解因长期处于封闭的学习环境产生的压抑情感。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除了可以优化校园整体环境氛围,还可以丰富校园活动,力图使校园文化对德育管理产生的积极影响。

(四)创新服务核心

1.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民办学校德育教师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如果只是将维持课堂纪律看作是一种方式,不在意学生的实际情绪变化,无疑会导致出现学生敢怒不敢言的局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此外,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高中阶段的问题学生在逐步增加,青少年犯罪的数量也越来越多[6]。加之,民办高中学生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复杂多样,问题学生数量相比公办学校而言更多。对此,做好高中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尤为重要。鉴于此,民办高中学校在德育管理中,应该注重多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切勿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况,而是应该加强对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同时,学校也可以专门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室,学生通过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纠正和修缮,既可以帮助学生将无法消化的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又在学生思想心态向恶劣的方向发展时,被心理教师及时矫正回来,进而促使其心理健康得以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2.加强学风建设德育管理的最终目的便是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风,但是如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风,则是民办学校完善德育管理的重要内容。(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俗话说,一个人成功与否,需要看这个人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对此,民办学校要想创新德育管理,就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了解自身的价值,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使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加以为之奋斗。(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入民办学校上学的学生,很多都是学习成绩不出色、偏科的学生。这类学生通常不受教师的重视,久而久之,他们在学习上的成就感就会丧失。因此,民办学校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播放一些励志的影片和纪录片,在日常交往中也要积极地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借此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3)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叶圣陶曾说:教育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民办高中学校的学生因为家庭环境特殊,使得他们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学习精力不集中,不专注等问题。因此,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详细地说,民办高中学校可以从纠正学生学习习惯着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为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他们从实践活动中发现自身和他人的优缺点,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总之,就高中民办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来说,学校只有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做到思想追求更高,将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带给学生,充分发挥德育管理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程鸿宇.民办高中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2]胡红绒.民办高中加强德育教育的对策研究[J].教育艺术,2012(3):73.

[3]张成友.当前我国民办高中德育实效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5.

[4]万天亮.关于高中德育进课堂的实践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2018:6.

[5]孙健.推进民办高中德育教育体系建设的新举措[J].东方企业文化,2011(8):209-210.

校园德育管理范文篇6

校园硬件设施是高校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总和(包括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等各种设施)[2]。当前各高职院校的校园硬件建设存在严重趋同现象,普遍重视硬件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比重过大,校区规划建设急功近利。走进校园,没有大学底蕴气息,找不到职业院校的文化特色,更没有营造出浓郁的德育氛围。“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校园环境育人功能的形象比喻,这启示我们要整理总结学校的历史经验,打造具有独特高职特色的德育育人环境。(一)“墙壁会说话”。校园硬件设施是德育建设的基础载体,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校门、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宿舍、实训场所、道路、雕塑、广场等既要大气整洁,又要饱含大学精神[3]。高职院校的建筑一定要体现学校的专业特色,校内的道路要有人文气息的命名,对于学校的历史发展和特殊贡献人物一定要广泛宣传。这样校园硬件建设才会有精神统领,学生在校园中学习生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校史等内容的德育熏陶。此外,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历史,在校园重要场所用模型或雕塑为载体传达学校特色;图书馆、礼堂、广场可以用人名或企业名来命名;对于校园的园林景观,应寻找它与学校历史或职教理念的契合点,统一给予标识和介绍[4]。(二)“空中有声音”。校园广播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理念、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先进人物的事迹报道都可以通过广播站传播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让每个学生在行走中得到教育,在电台声音中找到归属。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校园广播建设上明显滞后,如果校园广播没有起到引领作用,学生在课余时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就没有一个引领方向。推动校园广播建设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全面引导学生践行真善美,远离假丑恶;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三)“言论有载体”。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交流欲望强烈。如何把学生对社会和校园热点问题的看法转化为文字,并为他们提供交流平台,这就需要学校重视学生刊物和网络交流平台的建设。学校学生刊物的种类和活跃度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内涵和品位,也是高职学生内在精神升华的重要平台,要做到让学生的德育言论有思想、能转化、有平台。同时,高校必须加速信息化校园建设,加快校园网站、学生论坛、微信公众号等方面的建设,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发出自己的声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网络化潮流,并打造符合青年学生思维特点的德育教育网络平台[5]。

二、增强校园文化认同感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载体,通过历代师生的传承和创造所积累的精神成果和蕴涵这种精神的物质成果的总称。共同的文化才能造就强大的团队,统一的步调才能凝聚学生的力量。学校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互相渗透,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强化校园文化认同。(一)以校风建设为核心。校风建设要以学生的学风建设为重点,强调学生要认真学习,按时上课,勤俭节约,团结合作。同时,教师也应该率先垂范。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过:“大学之大,非大楼2017年9月之大,乃大师之大。”高职教师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升人格魅力,以自身的道德品质、教学态度、行为方式去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育示范作用[6-7]。行政和教辅工作人员要以学生为中心,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为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学院高层领导要把行政的执行力、教学的号召力、学生的实践力拧成一股力量,营造人人尽展其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校风环境[8]。(二)以校史教育为抓手。加深校园文化认同理念,就要注重校史的精神积淀。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文化积累先天不足。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前身都有着辉煌的办学历史,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高职院校应着力做好对校史的发掘、整理和传承工作。高职院校的教职工和学生来自于不同层次的学校,他们缺乏对学校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在校园文化上呈现出无序性,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有些学校没有自己的文化认同理念,不能将不同思想、文化、专业背景的人凝聚在一个目标下,升华为一种独特的具有包容亲和力的校训精神。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强化校史、校训、校歌等共同信念教育。(三)以职业素养的养成为落脚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德育工作要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并融进更多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9]。目前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间已经有了比较频繁的合作,但这些合作主要集中在学生教学培养方面,在德育方面的沟通和交流还不够,致使高职德育工作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未能体现专业特色。高职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要把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作为校园德育的核心价值理念,把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作为落脚点[10]。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德育建设过程中除了培养师生努力学习、力争上游的品质外,更要立足学校实际,着力塑造学生诸如爱岗敬业、忠实诚信、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职业素养[11]。因此,高职德育工作必须与企业文化相连,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相融,突出操作性、技能性、职业性。

三、完善德育工作体系

高职院校的师生在德育工作中责任感不是很强,许多高职院校把校园德育建设局限在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框架中,把它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因此,我们要倡导全员参与、全面开展的德育工作新理念。(一)德育工作全员参与。首先,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其思想和行为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因此,要转变教师队伍的育人理念,培养教师对学校历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对自身职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其次,教辅职工也要在各自岗位上转变工作观念,提升服务水平,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对德育建设发挥春雨润物的作用。最后,德育建设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是校园文化最广泛、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要充分激发他们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提高自己。(二)德育活动全面开展。活动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活动可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学校的德育工作理念,促进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我们要注重打造德育活动品牌,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12]。首先,搞好“五四”“一二九”系列活动。“五四”青年节和“一二九”爱国运动是大学生自己的节日,通过表彰活动我们要树立一批典型,激励学生珍惜荣誉、创造荣誉,把“五四”大会等仪式类活动办成学校的德育工作品牌。其次,定期开展各类德育讲座,邀请一些知名学者和先进人物到学校开展高水平的德育讲座、论坛或报告会,就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塑造他们的优良品质。最后,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庆之际举办主题活动,在学生中进行爱国、爱校、爱家等理念教育。

总之,德育工作是高职院校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职业教育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重大问题,所以高校一定要夯实校园硬件设施并充实其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校园文化认同,形成广大师生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最后完善德育队伍活动体系,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力量共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努力。这三个方面要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成为高职教育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德育网络的基石,这是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思想保证。

作者:曹三月 单位: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汪盛科.数字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4(4):74-77.

[2]蔡立彬.大学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5(6):61-62.

[3]吴志斌.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引导[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158-160.

[4]沈琪芳.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探[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27-30.

[5]夏鹂.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61-63.

[6]皮海峰,张丽超.德育视域中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6(2):64-65.

[7]雷久相.试论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J].教育与职业,2006(9):13-15.

[8]郭广银.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52.

[9]贺继明,蒋家胜.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8.

[10]戴维海,黄春,高振华.高职教育文化引进融合企业文化的认知与运作:以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引进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为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4):89-93.

校园德育管理范文篇7

一、校园新媒体应用过程中的德育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通常意义上是指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多媒体终端,以固定或移动为形式,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形态。校园媒体则是指在校园范围内,由各级官方的组织和部门、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或其他组织和个人主管或运营的,用于向校园范围内的师生及其他人员传播信息的载体或传播媒介。区别社会媒体和校园媒体的关键即于其传播空间通常定位于校园内,传播对象主要针对高校大学生,传播内容经过整合和编辑,集中传播校内的新闻、资讯、活动等方面的内容。校园新媒体以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以微博、QQ、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为代表,其特点是传播信息快捷、操作使用方便。因此,它们能够在广大师生中较快地获得被接受、认可和使用。校园新媒体在实际的运用中往往呈现出极强的两面性,这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一定挑战的同时,也给予了高校德育创新与和谐校园建设巨大机遇。一方面,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在监管上存在的漏洞,导致一些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健康思想借助校园新媒体这一平台得以迅速蔓延。相对而言,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的自由度更高,信息容易、信息使用自由、信息传播几乎无障碍。这非常容易就导致了“无时间屏障、无空间屏障和无资讯屏障”的不良信息传播“三无”状态。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发挥舆论导向过程中陷入被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难度更大、环境更复杂。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校园新媒体完全可以作为宣传校园内先进人物和其典型事迹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从而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在大学生中迅速传播并及时发挥影响力,迅速地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还能够全方位、多角度、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思想素养进行提升,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此外,校园新媒体的监督职能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它能使校内违背国家法律、校纪校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正之风无立锥之地。这不仅能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空间,还可以使德育工作更接地气,更能够源于高校学生的生活又在经过加工后更好地融入高校学生的思想。

二、校园新媒体的德育功能探讨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小信鸽”自设立以来,就一直在校园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了高校教育中的许多重要的德育功能。

(一)弘扬正确价值理念,矢志德育立德树人

弘扬和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当代大学生在信息社会的影响下,自身的智力和视野得到了一定的拓展,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得到了提升。但个性化思维不可控性会使之蔓延和扩大,这极易滋生了功利主义、自私和偏执等诸多不正思潮和不良观念。“小信鸽”具备传播信息丰富多彩、传播内容生动形象、传播语态平易近人等易于被广大师生接受和认可的特点,以线下活动和线上资讯实时联动为机制,通过“我心目中的十大好老师”、“校园十大青春人物”等人物专访宣传典型,依托校内讲座、座谈、辩论和丰富的专题讨论等多种活动,在线上线下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各领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格局,努力使学生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在无形中强化,帮助树立广大学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终培养出具备较高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子。校园新媒体是高校重要的舆论教育阵地,高校要有远见、有智慧、有方法地通过营造主流舆论氛围来制约和引导舆论。校园中的舆论导向可以通过校园新媒体的使用以创造有利于主流价值观传播的优势条件,一方面,我们必须把校园新媒体运作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手里,从而使之具备一定程度的可控性。另一方面,我们要使校园新媒体大力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净化校园精神文明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主流价值观始终处于校园舆论的绝对优势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主流价值观的顺利传播,最终在校园中形成广泛深入的影响,是高校德育工作立德树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二)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引领校园良好风尚

营造优秀校园文化,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润物无声春有功”,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培育大学生优秀品德、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作用和效果。在优秀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纳入校园新媒体,加强延伸校园文化功能,将虚拟和现实有效结合的原则严格地加以遵循,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信息化努力地促进,最终认真协调高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新媒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促使校园文化更为生动健康。“小信鸽”这一校园新媒体平台积极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等师生参与度高的活动作为资讯的重要来源和宣传的主体内容,综合形成积极传播校园文化的新潮流,散发正能量,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德育资源优化中展开。得益于校园新媒体与线下活动的有效融合和不断优化,“小信鸽”持续推送的“校园十大歌手”、“校园一站到底”等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立信“小信鸽”的关注量超过8000起到了重要作用。“小信鸽”还构建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对话平台和便捷高效的咨询平台。在其主页中,关注者不仅可以评论各类资讯,还可以在界面栏目中查询考务安排、考试成绩、图书馆信息等诸多与同学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学校在“小信鸽”上的开放态度,主动使学生了解到了学校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这使学校管理层和学生形成了有效互动。“小信鸽”还会定期征集同学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同学们所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向学校加以反映,并且把学校对这些意见、问题的解决措施、解释说明简明、便捷地传达给广大同学,这缩短了学生与各部门的距离,成为搭建学校和学生、老师和学生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沟通之桥。

(三)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小信鸽”为代表的校园新媒体事实上对传统德育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深刻地变革。传统高校德育因循守旧,模式化、教条化和过分依赖课堂的现象一直存在,这使得高校德育不仅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还引起一些学生一定程度的反感。而以交互性为主要特点的校园新媒体,为大学生自主参与德育活动、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意见提供了更宽的平台和更大的空间,这将有效激发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互助性。大学生的生活因为校园新媒体而超越了现实空间的局限,延伸到了广大社会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校园新媒体帮助大学生拓展了社会关系范围。另一方面,校园新媒体使校园范围内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这无疑为现实社会中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技巧的培养、社会角色的定位提供了有利机会,这将极大促进大学生社会关系健康发展。这些特点无疑都提升了德育工作的水平。校园新媒体“小信鸽”还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建功立业。“小信鸽”的使用帮助大学生知识技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作为校园新媒体的代表,“小信鸽”信息传播量大和信息更新快的特点,使其具有了传播新知识和新技术条件与优势,尤其是学生运营团队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同学走进新技术、了解新技术最终使一部分同学掌握和运用新技术。学生通过“小信鸽”能够获取新知识,使知识结构更为全面。同时,在“小信鸽”平台上的信息判断、信息选择和信息交流中,客观上也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校园新媒体“小信鸽”还具有开放、共享、兼容的特点,它在不违背基本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情况下,汇聚了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这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开放包容、独立自主观念的形成。“小信鸽”帮助大学生的培养了自身的公民意识,它在许多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发表的评论和观点,有效激发着大学生爱国荣校意识、责任意识和崇尚平等、维护人权等公民意识。

三、校园新媒体德育功能实现过程中的问题和思考

从根本上看,新媒体平台所推送的信息大多源于校园生活,对线下活动、实际生活中所反映的信息等依赖度较高。“立信小信鸽”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较早的新媒体宣传平台之一。它打破了传统宣传模式,在提高内容质量的同时,整合其他组织、部分和多个传播平台,集中提供了广大师生关注的重要信息,集中反映了广大师生的利益诉求,为服务广大师生,打造和谐校园文化,是确立校园新媒体平台的重要性和树立校园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的先驱者之一。这些特点集中表现在许多成功的信息传达中。但在新媒体平台的运行中,我们也发现其存在着一些问题,新媒体平台很多时候仅仅只是现实信息的集中、宣传者,这使得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在思路和实际操作上都有非常多的掣肘。从内容上看,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和原创内容的缺少对比非常鲜明,新媒体平台需要持续地推陈出新来变革自我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校园生活,当前,包括立信小信鸽在内的许多校园新媒体平台都还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即使新媒体平台满目琳琅,从许多方面上看仍旧是同质化,这不仅使信息的重复性提升、新闻的独创性减弱、整体内容的新颖性不足,还严重影响了宣传效果,甚至造成关注者流失。校园新媒体建设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进一步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全面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仍旧大有可为。从运营上看,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校园新媒体团队是校园新媒体建设的重点。当前,校园新媒体的优秀人才仍旧没有得到集约化的利用,一些校园新媒体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也没有很好地出台和落实,校园新媒体团队本身的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创新新媒体平台中德育理念的表达方式和德育内容的表现方式,使德育内容更喜闻乐见,德育理念更深入人心,德育工作更顺畅无庾。进一步规范新媒体平台的组织建设,更重视提升运营团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有效整合和合理规划高校的德育工作资源,其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立体化的领导组织机制,使新媒体平台建设拥有组织制度保障;其次要强化新媒体运营团队的建设,努力提升运营团队的综合素质,尤其要重视新媒体平台策划人才的使用和培养,努力提升新媒体平台的运营水平。此外,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者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认识和能力,有效鼓励高校思政团队对新媒体平台团队进行工作指导,可以使新媒体平台的德育工作更加专业化,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总体的德育工作水平。总体上来看,当前校园新媒体的运用,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有利于高校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一支顺应时展的德育工作队伍、培养一批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校园新媒体在运用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合理、有效地使用校园新媒体必将使高校德育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作者:魏康婧 欧阳照 单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校园德育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德育教育;学校文化;规划建设;实践探究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受到时间、地点、精力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多方面的兼顾。在进行常规教学以外,学校可将德育融合进学校文化的建设中,使其成为素质教育与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成为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德育融合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推进学校与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学校需要根据其实际教学的需求,以“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与“制度文化建设”这三大关键点出发,积极为教师创设一个健康愉悦的工作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勤奋拼搏的学习环境,使校园文化具有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体现学校文明程度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深远的影响与积极的含义。

一、在物质文化建设中融入德育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转型,千禧年代出生的孩子,其生活水平、思想观念、道德制约、价值塑造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二孩政策开放后与家长的普遍溺爱式教育的影响下,与前几代人相比,其自我核心价值观的取向更趋于自我化、个性化以及自由化。但是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其教育模式与方法并未及时做出相应改变,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缺少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缺乏师生互动,仅以教师所设想的问题进行教学,使德育校园建设方案“假”、“大”、“空”。教师与家长在进行常规教育时,更为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得学生在教育上呈现“偏激化”发展[1]。而物质文化作为实现德育渗透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是一种绝佳的“载体”,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支撑,同时亦是校园内文化建设的必要基础以及前提。在物质文化的建设中,学校应结合校园“硬件”系统,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进行培育。例如学校可以为学生设计有德育元素在内的文化长廊,孩子们每天上学和放学都会经过道德文化长廊,与拥有德育元素的文化长廊朝夕相对,每天都会感受到道德文化长廊的魅力,通过文化长廊每天的熏陶,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培养学生的心志,所谓《礼记•大学》云:“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也可以利用优美、整洁、规范、富有教育意义为宗旨的班级墙报来教育学生,让学生通过选题、策划、编排班级的墙报的过程中,不经不觉就能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也可以评选“礼仪之星”、“读书之星”等优秀同学,把他们的优秀照片和优秀事迹展示出来,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里能利用的地方,树立各种名人的雕像,悬挂各种名言警句,把德育教育源源不断地渗透到校园各个角落,形成榜样的力量,正如《论语》所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同时也可以将学校的开学典礼与一年级新生的“开笔礼”结合进行,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从而把德育不断渗透进学生和家长的脑海中。每个班级的墙报和校园内的广告宣传牌,是德育渗透很好的帮手,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的德育教育不经意就融入校园文化之中。通过物质文化,可有效提高德育融合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在精神文化建设中融入德育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将起到极大的影响。在日常交际生活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相互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均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交际关系,学生的精神样貌、学习信念的形成,以及生活积极性的发挥,均与人际关系起到很大作用。正如《礼记•学记》所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老师在教育中,扮演的不仅是施教者,同时也跟学生一样,亦是受教者。德育融合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常规知识体系的传承,更是其学习思想、品格行为与心智想法等因素成熟稳定的过程[2]。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精神文化一直便是其最高层次,包含了师生共同认可的教育信念,校园文化、价值观念、生活理念等重要的意识形态,是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本质、个性、精神等关键点的集中反馈。在进行渗透教学时,教师应注意结合“校园风气建设”、“教学风气建设”、“学习风气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建设”这四大建设理念。例如让学生以校园为主题进行板报创作,内容可分为“生活感悟”、“学习经验”、“校园管理建议”等板块,学生可以此进行创作,并在创作结束后进行学校展览,增加校园风气。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把德育元素融入到校歌的创造中,学生在唱校歌的时候就能耳目渲染的提升德育水平。同时教师可让学生“自拟”班训,例如将学生喜欢的名言警句进行综合起来,使学生可以在精神文化建设时融入德育教育。此外,也可以设立有特色的校园节日,如书香节、德育节等,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德育元素源源不断地融入校园各个方面。

三、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融入德育

在德育融合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及教师应改进教学经验与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二者进行结合,实现“二合一”的教学原则。积极开展相关的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借助活动收集教学想法,使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同时针对校园文化,举行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学校可以利用制度来保障德育教育能够顺利融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更加有效地让学生端正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通过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融入德育,能够不断地升华学生的德育水平,有了德育的融入,学生就会对学校更加有感情,更加容易打动学生。例如棋类、歌唱赛、诗朗诵比赛以及书画活动等陶冶教师和学生情操的活动,通过举办这些活动,不但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让学生更加热爱学校的校园文化,达到一箭双雕的教育奇效。同时,还可以举办以“德育”、“教学”等相关的讲座,邀请有相关特长和经验的家长到学校来,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从不同的方面引入德育元素,在与家长们交流中吸收彼此的教育理念。通过这些积极有效的活动,在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亦对制度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培育作用[3]。在进行制度文化建设的同时,应及时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学校的秩序、传统与仪式的正常实行。在管理中建立“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队伍建设”三大方面,可有效改善学校的学习风气,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增加校园自身的文化底蕴。可以增加校本教材辅助德育教育,校本教材是宣传学校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可以利用半年的时间组织全校老师共同参与,遵循科学性原则、主题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以及由浅入深的原则编写图文并茂的校本教材,教师使用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德育教育,使学生上起课来又有自豪感又接地气,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相关有经验的专家做班级德育文化建设的相关报告,从源头上提高学校德育的文化水平,通过教师的继续教育、或者到其他优秀的学校去参观学习,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增加教师师德主题的培训,学科专业能力的培训,教育技术的培训和班主任培训等,不断提升教师的素养与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在德育融合校园文化建设时,应注意规划其自身的理念,完成教育者与受教者之间的转变。在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与制度文化建设时,要集中表现出其创造力与凝聚力,在校园文化中赋予师生独立人格、思考精神、自我反思、不断超越的优秀能力,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迸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周瑶.学校德育与当代青少年文化研究[J].中小学校长,2018

[2]曾潇.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浅谈校园文化在学校德育中发挥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0(5):210-210.

校园德育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主要指校园中的各种文化及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校园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体活动。校园文化的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另一类是精神文化。

一、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一)提高学生认知的功能。有利于小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并能够对国情有简单地了解,同时在生活中也能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引导学生的功能。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小学校园通过开展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向上。(三)实践锻炼的功能。在校园文化中,学生是主体,同样也是校园德育工作的主体。学生在校园中接受德育的同时,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从而使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具有了实践锻炼的功能。例如,学生在参与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四)陶冶情感的功能。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不是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建立具有特色的校园生活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组织各种文化活动的方式展现的。不同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引发学生不同的情感,通过墙报、小报、壁画等形式把德育内容展示出来,学生通过阅读观看,从而被校园文化所展示的内容感化,进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1]。

二、发挥小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措施

(一)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文化活动建设过程中,小学校园应当积极成立各种艺术团、文化学社及书画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学校领导应当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条件,例如,开展活动的合适场地、一定的资金投入、活动开展的时间等,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从而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学校应当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会等,使学生参与活动,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道德水准。文化活动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必须要加强引导,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二)加强学校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苏霍姆斯林斯基针对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工作曾经说过“无论是种植花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者是利用校广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在目标。”小学校园的领导者要不断优化学校的各种建筑和设施,并进行合理的布局,不仅要在建筑上体现艺术美,更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使学生能从中受到教化[2]。加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校园建设,学校要从校园设施的建设上为德育工作提供良好的氛围。(三)净化校园网络环境。现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信息已经渗入学生的生活,这对小学生的成长既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资源,但弊端是当小学生习惯于通过网络世界对外界进行了解时,就有可能会出现其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摆脱虚拟世界的问题,并且网络环境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给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3]。因此,小学校园应当加强对校园网络的重视,清除其中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将良好的德育知识加入校园网络,从而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结语

在新时期的发展下,小学校园要积极建设校园文化,并将其德育功能有效发挥,这也是现如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小学校园中,学校应当积极为学生建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空间,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杨吉有.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积极发挥德育功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2):200.

[2]粟正伟.浅析小学校园文化与艺术在育人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7):8.

校园德育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学德育;方法;途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德育工作逐渐成为了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小学各科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也要加强对学生德育的重视,保证学生的智力发展、专业发展和的德育发展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本文就小学教育应该如何较强学生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简单分析。

1创新学校管理模式

德育的发展与学校的内部管理是分不开的,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必须要求学校能够从内部管理着手,创新内部管理理念,重视小学的德育工作。在过去的学校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学校采用的均是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的特征是固定化管理、效率低。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为了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学校必须要创新“低重心运行,高效率工作,走动式管理,近距离服务”的管理理念,转变内部管理模式,实现扁平化管理。而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学校不仅要加强对教学的重视,做好后勤管理工作,还要将德育工作当作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学校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决策系统、监督系统和执行系统,即创建德育处,使德育处和教务处对各班级和年级的德育工作进行实时监督,要求各年级和各处室必须要严格按照新的管理思想进行教学,同时建立完善的反馈系统,方便年级教师或者处室人员进行德育相关信息的反馈。只有做好以上这些方面的管理工作,德育工作才能够真正取得实效,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德育的必要条件,教师和领导在教学和管理中应该要充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文化熏陶,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我的道德素质。校园文化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反思文化。反思文化主要是针对各科任教师而言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压将反思的精神和思想贯穿于教学中。每堂课上,教师均需要做好反思工作,如做好案例的编写和教学记录工作,要形成习惯,逐渐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让教师能够更加客观的看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效果;其次,合作文化。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教师均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但是,要打造优质的校园文化不能够仅仅将各教师的力量进行简单的相加,而是要将每个教师的力量相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认识到合作的力量,在合作中实现学校师资力量的乘积。因此,各教师一定要强化自我的团队意识,在教学中和日常的管理中要相互合作和交流,优化资源整合,提高校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再次,学习文化。学习文化的建设主要指的是让各教师和管理人员均能够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打造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就教师队伍而言,教师应该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的学习,认真严肃其中关于师德方面的内容,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此外,就管理队伍而言,学校应该要加强对管理队伍的专业培训,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使管理人员能够不断接受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在培训之外,各管理队伍还应该要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如每周进行一次学习交流,交流大会中可以为管理队伍推荐管理类的书籍和文章,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做好必要的记录;最后,做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营造书香环境文化,进行布置校园,通过将文化、景观和绿色相结合的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营造书香校园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

3举办多样化的主题活动

充分利用法定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节假日,如历史重大事件发生的日子、传统的节日、校庆日等,举办多种多样的校园主题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活动的举办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保证学生德育的发展。例如,开学的第一周组织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定期让学生观看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以“孝顺、敬老”为主题举办多样的专题活动等,当然也包括“学习雷锋”、“环保”为主题的黑板报活动、竞赛活动等。这些主题活动的设计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够使学生在校园活动的参与中接受道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为了加强对德育的重视,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以德育为中心的校本课程指的是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独立的科目进行教学,如教授学生关于我国的景点诗词和传统文化礼仪,让学生在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低年级学生可以以礼仪教育为主,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本原则,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景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快乐的学习,提高德育的效果。而对高年级学生,校本课程则应该以诗词朗诵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诗词朗诵中加强德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结语

德育是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求各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时要求学校能够通过校园管理念的创新和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完成奠定扎实的外部环境基础,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作者:娜拉 单位:呼和浩特胜利街小学

参考文献:

[1]魏民.积极探索德育途径不断创新德育特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7).

[2]师瑞军.小学德育途径的开发与整合[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Z1).

[3]赵兴明.浅谈新形势下小学德育途径的创新[J].新课程学习(上).2014(07).

[4]关洁馨.浅议思想品德课的说理教学[J].教育导刊.1994(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