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调查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5:53

文物调查报告

文物调查报告范文篇1

蓄水前阶段验收作为一个中间验收,建设项目在蓄水前阶段验收其间,尚有未完成工程内容,但其主要的设计工作、开工所需的行政手续均已全部完成,为了明晰整个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该蓄水前阶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内容和重点与项目整体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相近。综合上述法律法规和工作中的经验,竣工验收调查单位接到任务后,应在项目枢纽下闸前完成包括调查单位的现场调查和编制调查报告工作,并获得环保部门的下闸允许(即阶段验收批复)。其中为获得环保部门的下闸许可批复文件,递交调查报告书后的工作还包括现场检查、专家评审、调查报告审查、等待项目批准四个主要环节。技术上,由于导则中缺乏行业指引文件,调查工作中基本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对项目蓄水阶段所要求的具体措施落实情况、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进行一一对应的落实情况调查。如有发现未落实的环境保护措施工作,则需要立即向建设单位提出补充或整改意见,引导建设单位完成环保措施,以满足相关环境保护要求,并待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达到环评阶段预期效果后,方能向审批部门递交调查报告,申请蓄水前阶段验收。以下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水利水电项目验收的重点和内容进行介绍:1.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要求《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水利水电》(HJ464-2009)中4.6小节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中4.7小节,在总体上对验收重点进行描述,而项目具体、细化的调查内容,就必须依靠调查人员对项目的熟悉和对审批要求的把握。1.2环评文件及其批复对验收内容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虽说竣工验收工作中,重点是对着环评及批复要求“照单捉药”,但由于分项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某些环保措施不一定达到其建设阶段,比如施工营地仍在用不能进行拆除等,这种情况下,应参考“三同时”原则,对已开工建设的工程内容,必须进行相应配套的环保措施,并评判其运行效果是否达标。总结实际工作,蓄水阶段验收调查时,重点调查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实际建设工程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内容、规模、地理位置,取土石料场、弃渣场的实际情况及与环评方案相比的变化情况。(2)规划的符合性规划方面主要是项目建设是否符合流域发展规划,附有发展改革部门同意开展建设工作的意见作为附件即可。(3)占地由于蓄水前阶段调查并非竣工调查,现阶段未有准确的征占地情况汇总,在后期工作中,也会有部分规划外新征地或者临时征地归还的,因此现阶段验收主要为整体征地占地的合法性,需要出具的文件包括有土地使用证、取弃土场使用合同、施工营地租赁合同等。(4)生态调查、保护和补偿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对所在地的生态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项目的生态保护措施包括有:下泄低温水的减缓措施、鱼类保护措施和方案、陆生珍稀动植物保护、生态流量的下泄设施和计划、珍稀植物移栽、珍稀动物人工培育和放养等。当以货币形式作为生态补偿时,需要调查补偿资金的落实情况。(5)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6)移民安置环境影响报告及其批复文件中,关注点在于当采用建设安置区形式集中安置移民时,安置区的水土保持、污染治理措施落实情况。因此工作中,除需要调查移民情况、安置方式外,还需要针对移民安置区的水土保持和环境污染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当以货币形式补偿时,需调查赔偿资金的落实情况。(7)库底清理1.3其他需调查的工作内容除1.2节中环评及其批复中常见的环保措施要求外,为满足阶段验收调查报告要求,针对水利水电类项目,还需要进行以下内容的调查和汇报:(1)建设过程的环境监测落实情况及其结果汇编(2)监理制度的落实情况(3)风险管理调查(4)环境保护设计(5)污染物处理及排放情况(施工生活营地、作业面、仓库、机修)(6)征地赔偿、林木、青苗赔偿情况(7)文物迁移的方案及其落实情况(8)施工期水土流失监测结果(9)施工对下游的影响(包括下游水文情势变化及其生态影响,下游用水户受影响情况及其处理措施)(10)施工期间,周边居民的投诉反映情况及其处理方案。

2可获得的材料及信息

调查单位进行工程项目整体验收时,必须了解整个水库工程的施工建设内容、过程、步骤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建设管理文件,以便获得相关的信息。整体验收其间,可参考(HJ464-2009)中5.1章节内容出列的资料清单进行资料调查,但蓄水阶段的调查中,以上资料清单中的内容可能是未编制(或收集)的,甚至需要调查单位代为提醒建设单位补充部分资料。由于水利水电项目为大型建设项目,建设过程参与设计、施工、建设、管理、安全、质量监管等参建单位多,涉及的大小事项均有记录,文件众多,格式不一,不可能一一研读,加上建设过程文件不一定能及时归档,作为调查单位,并不能只单靠与建设单位接触解决所有文件和材料的获取问题。下文就某水电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概述项目在下闸蓄水时的工程进度,对下闸蓄水时已有材料进行汇总,为以后同类型项目材料收集工作提供参考。2.1该水电工程项目蓄水前阶段环保竣工验收工作中需要关注的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有:(1)工程的筹建(水文、地质、文物、矿产勘查,可行性研究及专项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征地,移民安置规划等)(2)工程施工准备(“三通一平”工作、施工工厂设施、生活及办公房屋、场内公路)(3)部分主体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主坝和副坝填筑及库周防渗、导流泄洪洞的建设、生态放水管的敷设、电气及金属结构、水道及厂房工程土建工程)(4)厂企拆迁、移民安置(5)枢纽工程导(截)流验收(6)库底清理(7)库内地形的测量其余工程内容和进度要求可参见《水电站建设工程蓄水验收管理办法(试行)》(水电规计[2007]0009号)。2.2对应上述工程进展,调查单位可采用材料有:(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含附图、附件)及其批复;(2)当地环保部门关于项目采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资料;(3)可行性研究报告(含附图)及批复;(4)初步设计及批复(如有,含附图),其他设计文件(包括六大专项报告:水资源、地质灾害、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施工总布置规划、移民安置规划);(5)征用土地批文及附件;(6)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协议;(7)下游用水户补偿合同;(8)环保措施建设、管理合同,垃圾收运合同;(9)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测、监理合同;(10)主要材料采购合同;(11)生态补偿协议、合同;(12)(蓄水阶段)工程建设报告(或蓄水阶段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13)水土保持监测(月/季/年)报告、水土保持监理(月/季/年)报告;(14)环境监测(月/季/年)报告、环境监理(月/季/年)报告;(15)已完成工程的施工总结(主要为公路系统、库底清理);(16)库底清理专项验收意见;(17)征地移民专项阶段验收报告;(18)当地环保部门收集到的居民投诉、意见;(19)应急预案及环境管理体系说明;(20)施工期间施工、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等相关视频、照片影像资料。需要说明的是,配合工程下闸蓄水进度需要,下闸蓄水前,应当取得环保部门的阶段验收批复。因此,计算现场调查、报告编制、开展评审会及等待批复的工作时间,按照经验,最晚在下闸计划时间的6个月前,调查单位就必须进入工程现场。因此,调查单位初次进驻时工程施工进度和相关文件材料的编制进度都未达到下闸蓄水要求。同时,蓄水阶段也未编制工程变更总结,调查单位需要就工程实际建设内容与环评阶段建设方案进行一一比对,认真校核。

3验收常见的存在问题及建议

3.1建设单位施工过程无专人负责环保方面的监管

现时,工程建设过程,建设单位更为注重工程建设进度,一般建设单位的环保工作安排安质环部门监管,实际上建设单位更为重视安全与质量,对于环保工作,大都没有设置专业的专责管理人员,难以在日常工作中监督建设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针对该情况,建议建设单位应设置环境保护专责人员,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环保工作进行监管,并定期编制环境保护工作自查报告。

3.2施工过程打包施工

由于现时工程大多采用分包方式,对单项施工工程内容进行总承包。而现时监理工作中,基本以工程进度为唯一进度评判,对环保工作的落实及效果未有实际监督,即使施工方未有落实环保要求,也不影响其进度款项的收取。最终到了验收阶段,建设单位需要对施工单位造成的环境污染背负责任。建议:将环保水保工程内容及施工期间管理落实状况一并纳入施工承包合同,监理签发工程进度款项时也必须同时监管环保水保工程落实情况,并把环保水保落实情况作为考核,纳入施工的阶段费用签发中去,对于管理不到位,以至于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施工单位单项工程,需待整改完善后才发放相应工程款项,做到真正落实“三同时”。

3.3重要生物物种保护的移栽、收集放养和增殖放养问题

对于珍稀濒危陆生植物,首选的保护措施是通过优化设计,避开该植物生境。实在无法将工程线路或施工面转移需要进行移栽时,由为保证成活率,应邀请专业的林木公司或植物研究机构,对植物移植选点、移植办法和后期种植维护要点进行指导。移植后,也应邀请当地林业部门对移植效果进行验收,并对移栽现场及过程拍摄记录。对于珍贵野生动物,一般要求在施工前将野生动物进行驱赶,部分行动缓慢的动物,例如龟类、蛙类等,需要进行收集后放养。调查实际工作,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能做到施工前驱赶动物,施工期间对部分误入工区的动物进行救治放养,但环评提及的珍稀动物难以搜集到。对于某些环评文件中建议增殖放养的珍贵鱼类,也存在增殖成本太大、未有稳定的人工增殖技术等问题。这些都导致验收工作难以完成。为解决以上的动物、鱼类保护措施存在问题,建议环评单位在编制环评文件时,对同一保护目标提出多个生态保护措施,不至于过于限制建设单位的生态保护工作,同时注重措施的可行性;建设单位在落实生态保护工作时,应多采用视频、照片保留影像记录,加强工作落实程度的说服性。

3.4征地移民工作

文物调查报告范文篇2

考察报告是作者亲自参加实地观察考核的基础上完成的而调查报告是作者进行采访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完成的文章以《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题,简括地说。而不以“农民运动调查报告”为题。理由就在于此。

考察离不开调查,考察与调查的关系极为密切。调查也离不开考察。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考察侧重在观察、考核基础上的研究,调查侧重在采访、解基础上的研究。因此,考察工作者必须亲自对考察对象进行实地的细致深刻的甚至是长期的观察,进而搜集考察对象的标本、资料、数据以供自己研究,必要时也可通过采访了解有关情况,以促进考察活动的开展。而调查工作者往往在接受任务进行调查对,调查的第一对象已消失,即事件、问题等已成往事,必须向目睹、或亲自参预某事、某问题、某工作的第二对象进行采访了解,收集有关资料、数据供自己研究,必须时也可以“蹲点调查”蹲点调查”实质上就是考察。

实地考察,是考察报告写作的重要基础。

既是考察活动的必备条件,丰富深厚的专业知识。也是写出有分量的考察报告的必备条件。

目的就是要抓观察对象的特征,考察重亲自观察。但没有专业知识作指导,观察就是两眼一抹黑了结果一无所获,或者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一个没有地质地貌知识的人站在西藏打加拉山坡上,看到一个高于一个的平台会无动于衷,但对搞地质地貌的考察队员来说,面对这种地貌马上就能判断:所有这些平台的存在都表明高原在上升过程中是间歇性的运动时快时慢,交替更进,每个平台代表着或长或短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见《地理知识》年第6期)对一个没有林业知识的人来说,面对卡马沟谷里茂密整齐的林子只能发出“真美呀”感叹,却说不出各类树木的名称,更不懂它价值,但对有专业知识的考察队员来说,就能马上发现:250平方米的样方内,竟有22种高大的乔木,占优势的科属是壳斗科的栲属、石株属、青冈属,槭科的槭属…片马行》见《地理知识》年第1期。可见,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作指导,考察队员才能耳聪目明,迅速捕获到考察对象的种种特征,发现考察对象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考察报告是专家们写作。像综合考察就必须由各门科学的专家们联合组成考察团,容不得“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综合考察任务,最终完成考察报告的写作。

2.定体则无大体须有

考察报告的写作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法”、模式,但需要遵循它的基本格局。

不同类型的考察报告,可以有不同的结构样式,概貌介绍型的考察报告,常常采用散文体或日记体的结构样式。《片马行——横断山科学考察散记》、《瀚海腹地考察记》、《青山翠林行思——康塞普西翁林区考察记》等都采用散文体的结构样式。《内蒙古野外考察札记》采用的日记体结构样式。

考证型考察报告采用的是“正宗”的应用体结构样式,既“三段式”:开头、正文、结尾。

论证型考察报告则采用应用体与议论体相结合的结构样式。即报告的“前言”部分是应用体样式,扼要交代基本情况,而正文部分又是议论体样式,或并列式、或递进式、或分总、或总分等。

学术型考察报告,由于注重规律性的探讨,内容丰富,篇幅较长,所以结构样式也复杂些,或结论→本论,或本论→结论,或绪论→本论→结论等等。

不同类型的考察报告有不同的结构样式,就上述所言,也不是某种类型的考察报告一定要采用某种模式的结构样式。

《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结构布局,从整体上看,就很难将它套在上述哪种样式中,它别具一格,自成一体。

考察报告的结构样式应与考察报告的宗旨相谐调,同时要考虑读者的思维习惯,即要依循它自身的一些规律。

第二,前言要明确交代考察主体,考察地点、时间、对象、任务等。如《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前言:“我这回到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从一月四日起至二月五日止,共三十二天,在乡下,在县城,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这段“前言”将考察主体、地点、时间、对象,以及要达到的目的都简明扼要地交代清楚了,让读者阅读后一目了然。

第三,正文部分要将考察经过,考察得来的事实、数据和考察结果叙写清楚。论证型考察报告与学术型考察报告在这部分则要加强论证分析,阐明正确的观点或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

考察报告的结尾很灵活,既可以单独有结尾段,又可以将正文部分的结尾作全文的结尾。

考察报告表达方式的选择和语言的运用也很灵活。不同类型的考察报告,由于偏向于某种文体,因此,表达方式的选择和语言的运用也往往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叙述说明,语言简洁准确;有的既可以叙述,也可以描写,语言简洁而又生动形象;有的则偏重于议论,语言要清晰准确。表达方式的选择及语言的运用,如同结构样式的选择一样,都要注意与考察报告的写作宗旨相谐调。

四、考察报告阅读提示

考察报告同调查一样,实用性很强,因此,适合采用记忆阅读法。通过记忆阅读,吸收其中于自己有用的信息,以推动自己工作的开展。由于考察报告各类型之间有不同的写作特点,因而除采用记忆阅读方法外,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写作特点,采用其它不同的阅读方法。

像概貌介绍型的考察报告,由于它具有很鲜明的散文体特点,表现出许多优美质朴的自然美,因此读者还应该采用赏析式阅读法来阅读,充分享受报告奉献给读者的散文美。

考证型考察报告、学术型考察报告的专业性、针对性很强,因此,在采用记忆阅读方法的同时,还应采用评判式阅读方法。如果读者的目的就是评判它们的价值,那幺评判式阅读则应该是主要的阅读方法。

论证型考察报告,因为旨在对错误的结论或言论予以驳斥,给人们以正确的引导,作者在论证时往往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论证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这类报告应采用“多侧面”阅读法。“多侧面”阅读法也被称为“八面受敌”读书法。

“八面受敌”读书法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阅读法。苏轼说:“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似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曾对这种力法表示赞许,并将其推广到研究中国社会这一部活的巨著之中去。他说:“古人说‘文章之道,有开有合’,这个说法是对的,苏东坡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历史。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宋朝,也是对的。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社会,也要用‘八面受敌’法,把它分成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四个部分来研究,得出中国革命的结论。”

“八面受敌”(或曰“多侧面”)阅读法的特点是: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一篇报告,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阅读,“各个击破”,从而达到读懂弄通全文的目的。这种阅读方法的好处是有利思考研究问题,增加知识,提高认识。

文物调查报告范文篇3

一、开课设疑,激发学生兴趣,开拓思路,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课题是每一节课的眼睛,抓住课题设疑,就能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例如在讲授七(上)第18课《三国鼎立》这一课时,首先释题设疑:"三国鼎立"是什么意思?这个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有哪些?当学生了解到这个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后,接着就重点介绍曹操的生平情况: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然而这么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在官渡之战中获得大胜,却在赤壁之战中遭到惨败,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一抛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大增。引导学生解读阅读课本教材内容,从中寻找答案。

二、充分利用教学教具,融知识性、趣味性、直观性于一体,活跃课堂氛围

历史课堂教学讲授的是古今中外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精华和成就。要上好一节历史课,光靠历史老师的一张嘴来讲述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这包括物质环境,如文物、挂图、相关历史资料、幻灯投影、影视录像、计算机等,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幻灯投影、影视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教具辅助,巧妙地把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新奇性和信息的形象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感受作用。同时,教师要适当给予学生开辟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不要板起面孔来上课,应该微笑愉快教学,轻松面对全体学生,排除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畅通师生反馈渠道,推动学生成为进入历史课堂学习的主角。如以讨论、辨析、讲述历史小故事、历史知识抢答竞赛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学习角色之中。教师还应该允许学生对教师讲课提出的观点和教材的疑点提出质疑,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的潜在智能。

三、鼓励参与,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不像化学、物理课那样有专门的实验课,但历史教师也可以做到少讲多练,采取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灵活多样,融知识的传授、理解于学生的参与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师可以进行以下的教学实践:

1.开展实地调查,参观当地文物、古迹、遗址。教师可以有计划带领学生到本地的历史古迹或革命老区走访调查,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并指导学生撰写相应的历史调查报告。

2.模型制造,古书画摹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历史文物模型,如制作殷墟的龟甲、兽骨模型;制作指南针模型;制作青铜鼎泥塑模型等。鼓励爱好书法绘画的学生临摹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加深学生对我国文字发展演变历史的了解;或者临摹王羲之、《兰亭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著名书法绘画。学生在选取材料,模具制作和书画临摹的同时,加深了其对我国历史文物的印象和对历史人物的掌握了解,体会我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内涵。

3.编辑报刊,出版黑板报、墙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定期收集编辑历史知识小报、手抄报或出版黑板报、墙报、历史知识宣传栏等。还可以鼓励学生写一些历史小文章向全国各报刊杂志投稿,这就不仅激发学生除了学习掌握课本知识外,还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历史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文物调查报告范文篇4

一、开课设疑,激发学生兴趣,开拓思路,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课题是每一节课的眼睛,抓住课题设疑,就能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例如在讲授七(上)第18课《三国鼎立》这一课时,首先释题设疑:"三国鼎立"是什么意思?这个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有哪些?当学生了解到这个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后,接着就重点介绍曹操的生平情况: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然而这么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在官渡之战中获得大胜,却在赤壁之战中遭到惨败,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一抛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大增。引导学生解读阅读课本教材内容,从中寻找答案。

二、充分利用教学教具,融知识性、趣味性、直观性于一体,活跃课堂氛围

历史课堂教学讲授的是古今中外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精华和成就。要上好一节历史课,光靠历史老师的一张嘴来讲述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这包括物质环境,如文物、挂图、相关历史资料、幻灯投影、影视录像、计算机等,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幻灯投影、影视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教具辅助,巧妙地把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新奇性和信息的形象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感受作用。同时,教师要适当给予学生开辟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不要板起面孔来上课,应该微笑愉快教学,轻松面对全体学生,排除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畅通师生反馈渠道,推动学生成为进入历史课堂学习的主角。如以讨论、辨析、讲述历史小故事、历史知识抢答竞赛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学习角色之中。教师还应该允许学生对教师讲课提出的观点和教材的疑点提出质疑,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的潜在智能。

三、鼓励参与,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不像化学、物理课那样有专门的实验课,但历史教师也可以做到少讲多练,采取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灵活多样,融知识的传授、理解于学生的参与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师可以进行以下的教学实践:

1.开展实地调查,参观当地文物、古迹、遗址。教师可以有计划带领学生到本地的历史古迹或革命老区走访调查,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并指导学生撰写相应的历史调查报告。

2.模型制造,古书画摹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历史文物模型,如制作殷墟的龟甲、兽骨模型;制作指南针模型;制作青铜鼎泥塑模型等。鼓励爱好书法绘画的学生临摹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加深学生对我国文字发展演变历史的了解;或者临摹王羲之、《兰亭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著名书法绘画。学生在选取材料,模具制作和书画临摹的同时,加深了其对我国历史文物的印象和对历史人物的掌握了解,体会我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内涵。

3.编辑报刊,出版黑板报、墙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定期收集编辑历史知识小报、手抄报或出版黑板报、墙报、历史知识宣传栏等。还可以鼓励学生写一些历史小文章向全国各报刊杂志投稿,这就不仅激发学生除了学习掌握课本知识外,还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历史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文物调查报告范文篇5

﹙姓名﹚,﹙性别﹚,中共党员,1969年10月8日出生,1991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文博专业。现但任阿拉善博物馆馆长。自1991年8月踏上阿拉善左旗文物管理站工作的那天起,我就立志要出色地干好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一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感,争分夺秒,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执着地追求着人生的理想,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不计得失,勇挑重担,以进取的开拓精神,无私的高尚情操,求实的工作作风,默默地奉献自已的力量。扎实完成各项本职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年被评为。

考古工作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来完成。考古工作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工作。同志,数年来踏遍了各旗调查地点。他2006年5月开始,在左旗,花了3年时间,踏遍了13个苏木镇,144个嘎查等所有苏木镇、嘎查,总行程近150000公里,调查不可移动文物390处,记录文字40万余字。在额旗,花费3年时间,顺利完成野外调查工作。调查的范围很广,遍及三镇三苏木和13个嘎查,文物普查覆盖率达100%,普查队总行程11800公里,记载的文化遗址共355处。在右旗,经过500天的艰苦努力,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点505处,行程76000多公里。这些年,他以坚强的毅力,走遍全国各地,总共行程237800多公里,共记载文化遗址1250处。

现将主要的先进事迹介绍如下:

一、立足信念,坚持学习,不断提升知识面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学习增长才干,知识改变命运,勤奋走向成功,能力成就事业。作为博物馆管理工作者,我们深知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唯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才能强身固本不辱使命。一直以来,他每天都要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他在学习上一丝不苟,坚持不懈,阅览了很多专业资料与书籍,增加自身知识面。他平时工作虽然很忙,但是他还是不忘学习,在百忙之中继续读研究生,在知识方面需求他就像车轮一样,永不止步。

二、竭诚奉献、勇挑重担,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

有人说,考古是勇敢者的战场;还有人把文物考古员的工作称为“刀尖上跳舞”。文物考古员随时要奔走各个地方,面临各种环境恶劣,曾经在2001年参与头道沙子新石器时代遗址挖掘工作时突然遇上沙尘暴,沙子漫天发扬,眼睛根本无法睁开,但是为了保护挖掘现场,他一直坚守岗位,与沙尘暴斗争了整整5个多小时。由于事前没有预料到会出现沙尘暴,因此没有采取任何防尘措施,待沙尘暴停止后,早已变成面目全非了,经历了这次事件后,他还患上了轻度的尘肺,不过他还是没有放弃对文物考古事业的热爱。面对这样的重重困难,他勇于担当,消除畏难心态,坚守考古发掘阵地,保护文物。为了抢救性保护居延遗址与黑城遗址,就必须申请保护经费,我们做了很多相关的数据调查报告和信息收集工作,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终于申请到1000万的经费补助,其中黑城遗址共争取专项维护资金900万元和居延遗址争取专项维护资金100万元。经过全力的赞助保护居延遗址与黑城遗址。他为了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迎难而上,尽职尽责,不失斗志,不辱使命。

三、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

同志经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他为考古事业,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同志家务事很多,但它能很好的平衡个人与单位、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这是做好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尤其是场馆建设期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经常加班,有时候节假日也不休息。他一直坚守岗位,多次连续三四天不眠不休的工作,以致于累出了病还坚持在施工现场工作。他的付出是有成果的,建盟30周年献礼工程在预期中顺利完工。他总是义无反顾,毅然决然的冲在第一线。组织上考虑到他的情况都叫他量力而行,可是他总是笑着说:我是一个中国共产党员,更是文物管理员,为考古事物做贡献是我的职责,我不努力做到,怎么能给其他同志带好头呢?”

四、爱岗敬业,引领先锋模范

阿拉善博物馆,是阿拉善历史文化的窗口,他为了宣扬文化特色,积极开展了文物交流工作,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仅宣传了阿拉善,也服务了阿拉善,为弘扬阿拉善历史文化开拓了崭新的局面。为了让阿拉善博物馆更好的发展,他引进先进的技术,不断培养专业优秀人才,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好文物挖掘队伍。作为阿拉善博物馆的馆长,他以身作则,带头学习业务知识,为全部员工树立好榜样。要加大对员工进行文物知识的学习培训力度,完善覆盖全员的知识培训体系,深入推进实践练习,提高学习成果培训效能。这样提高了员工的素质和党建文化。

五、坚持原则、积累经验

俯瞰大海方知海之浩淼深邃,登临五岳乃觉山之雄拔伟岸。他积累了丰富的考古经历,根据学术研究与探考,出版了一系列论文与书籍,他在2011年主持完成了《瀚海凝珍》的编撰工作,独立完成了书籍文字稿撰写工作。目前,正在主持编撰《阿拉善蒙古族节庆礼俗》和《阿拉善盟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汇编》两部书籍,已完成文字撰稿和初样设计工作,年内出版。他出版的书籍积累了他丰富的经验,把科学、准确性高研究结果展现给文物爱好者。出版的书籍深受广大学者热爱。

文物调查报告范文篇6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早在1950年政府颁布的《文化财保护法》中,就独树一帜地提出无形文化财(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它的范畴和保护办法,而对那些造诣颇深、身怀绝技的艺人和工匠,日本媒体称其为“人间国宝”。从1955年起,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不定期的选拔认定“人间国宝”,将那些大师级的艺人、工匠,经严格遴选确认后由国家保护起来,每年发给他们200万日元(约14万人民币)的特别扶助金,用以磨练技艺、培养传人。如今,经文部省认定的“人间国宝”已累计360位。日本已有1000项无形文化遗产成为部级保护项目,其中能、歌舞伎、文乐等3项已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除呵护“人间国宝”外,日本政府还积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用”创造条件。位于东京皇宫护城河畔的“国立剧场”,是上世纪60年代政府专为歌舞伎等传统艺术表演而修建的一座现代化艺术殿堂,有些演出场次甚至要提前一年预定才能排上。

韩国

韩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着力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并于1962年制定了《韩国文化财保护法》。半个世纪以来,韩国已经陆续公布了1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文化财保护法》根据价值大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不同等级,国家确定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给予100%的经费保障;省、市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给予50%经费保障,剩余由所在地区筹集资助。

韩国政府制定了金字塔式的文化传承人制度,最顶层被授予“保有者”的称号,他们是全国具有传统文化技能、民间文化艺能或者是掌握传统工艺制作、加工的最杰出的文化遗产传承人,共有199名,国家给予他们用于公演、展示会等各种活动以及用于研究、扩展技能、艺能的全部经费,同时政府还提供每人每月100万韩元的生活补助并提供一系列医疗保障制度,以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舆论监督体系完善,确保了各项制度实施的公平、公正。国家成立了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由来自大学、研究机构、文化团体的专职专家以及政府聘请的50多名非专家包括普通群众组成。由各省长、市长及国家文化财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交由他们论证,委员们将进行项目调研并撰写提交调查报告,通过审议后最终确立国家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立的名录要公示一年,期间接受社会民众的监督并听取各方意见,如果没有被公众接受的项目将重新进行调研论证。

法国

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国家。1840年,法国颁布了《历史性建筑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保护文物的法律。法国在制定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法律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且随着人们对保护工作意识的不断增强,保护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展。

目前,法国有1.8万多个文化协会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全法国已划定了91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保护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达4万多处,有80万居民生活在其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将其封闭保护,法国政府采取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敞开大门,使之成为人们了解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窗口。

“文化遗产日”是法国人的首创。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所有博物馆向公众敞开大门,公立博物馆免门票,像卢浮宫、凯旋门等著名博物馆和历史古迹也在免费开放之列。私立博物馆门票减价,它们可以得到税收优惠。法国设立的“文化遗产日”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欧洲对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意大利

意大利人曾不无自豪地说,全世界大约4%的历史艺术品出自意大利。也有人说,整个意大利就是一件大文物。作为希腊文化重地、罗马文明的中心、天主教的核心、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保存下来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多得数不胜数。1996年,意大利当时还只有9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迄今意大利的世界遗产数目已发展到37处。

文物调查报告范文篇7

[论文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已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焦点和难点,在“十五”期间,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应当认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紧迫性,确立保护原则,利用市场机制,探索新的保护方法,同时对现存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调查,以便为夸后的保护工作提供依据,为后人留下资料

1面对“第四次浪潮”的挑战

半个世纪以来,北京的历史风貌保护工作走过曲折而艰辛的历程,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受到过四次大的冲击。虽然在50多年前北京的和平解放使这座古都完整地保留下来,但由于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缺乏文物保护的观念,没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意识,北京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一度遭到较大的破坏期间,为大炼钢铁形成冲击金属文物的浪潮,许多珍贵文物消失在冶炼炉中。初期掀起对“封资修”文化的批判,文字的和图案的文物、街景受到巨大冲击,大量碑刻、雕刻、经卷、书画毁于一旦,许多重要的文物建筑受到极不合理的使用,形成以破坏文化标志物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浪潮”。在此期间被当作封建帝都标志的城墙被最后拆除,北京的历史风貌受到很大破坏。“”以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出现了以破坏文物建筑本身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浪潮”,王府大院内见缝插针式的建设和各处对文物建筑的拆改,破坏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从9o年代初期起,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城市的开发方式发生变革,由对单座文物建筑的拆改破坏演变成对成片街区的剃头式改造,许多文物建筑被拆除,一些很有保留价值的街区化为乌有,“第三次浪潮”演变成为“第四次浪潮”,即破坏历史文化区域的浪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受到严重挑战。

在北京的历史风貌经历一次次破坏的同时,人们为保护文物和历史风貌的努力也在加强从1957年北京确定了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作为对的反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许多重要的古迹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越来越多的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尤其是在80年代,保护历史区域的观念开始流行,1982年北京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90年北京公布了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并在2000年完成了保护区的详细控规。人们不再满足于文物的点状保护,而要实现历史文化区域的面状保护,历史风貌保护的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尽管如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任务却仍然十分艰巨,“第四次浪潮”正袭面而来,严峻的挑战并未结束。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紧迫性

实际上“第四次浪潮”造成的挑战不仅表现在北京,在全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许多地方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都在消亡之中,它是一个时期的现象,是当前历史风貌保护问题的争论焦点,是我们这个时代所不能回避的紧迫问题。

北京是全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历史街区保存最多、其历史文化价值最高的一座城市,它的重要性是其他城市所不能比拟的。北京作为首都对于全国也有着示范、引导的作用,它应当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面成为全国的表率。北京虽然完成了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划,并升始制定相关的法规,但像北京这样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仅仅保护现有的25片街区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多的街厩和更多的建筑得到保护,需要在那些无法保留的街区中留下必要的标志性建筑.以便尽可能保持和延续古都的历史风貌。

目前北京在历史街区保护方面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房屋的自然老化在不断侵蚀着古都的风貌,由于缺乏必要的维修与更新机制和超负荷使用,使许多百年老屋濒临危境。另一方面,在北京城市发展战略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仍未提到应有的位置。在90年代初开始的旧城危旧房改造中,在没有对危旧房与历史风貌作出明确界定和认真调查的情况下仓促上马,形成大面积剃光头式的旧城改造局面尽管这次大规模改造由于成本过高.在1997年以后减缓下来,但大片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已被拆除,众多文物遭到破坏,北京的古都风貌受到严重影响。

晟近北京市提出要在5年内完成“危旧房改造”的目标,同时降低了拆迁补偿标准,如果一切顺利.5年后,除“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外,其他古老的街区、院落,以及那些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都将不复存在,一些有保留价值的文物、四合院和街区可能会在我们尚未认识它的时候就被匆匆拆除,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北京历史风貌的保护仍然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保护工作艰巨而紧迫,北京能留下多少历史风貌,关键就看今后的5年。

3确立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的基本原则

要在今后5年中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使尽可能多的历史风貌得到保护,不但需要转变过去点状保护的观念,树立区域保护的意识,而且要确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历史街区整体保护的原则:像北京这样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必须坚持街区整体保护的原则,将街区整体保护与个体文物保护相结合。因为只有个体保护,没有整体保护,就留不下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有风貌。整体保护包括保留城市的基本轮廓、格局和街道、胡同系统。

第二,坚持历史风貌保护优先的原则。在北京旧城范围内,开发建设应以不破坏原有的历史风貌、文物古迹为前提。城市的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以及城市道路改造、商业中心建设等各项详细规划都要体现这一原则.应将其做为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加以确定:

第三,坚持文物原地保护的原则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本身具有历史文化的价值,它还是原有城市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文化体系的标志物。离开了原有的空间.它的文化价值将大大降低因此不论是新建建筑还是道路.在规划设计上都应尽可能绕开文物,个别实在绕不开的.只可在原地做短距离的整体移动,不可做长距离的搬迁。

第四,确立保留历史标志物的原则。对于旧城区的改造,应摈弃简单的“剃光头”式的改造办法,在不得不拆除的旧街区内,应规定老建筑的最低保留数量,保证在原地留下少量标志性的历史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包括文物保护单位,还应包括保存较好的非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和其他标志性物体,如四台院、会馆、衙署、小庙、碑刻、水井等,以保持历史文化景观的地域延续性

第五,实行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的原则。在旧城区内,不论是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历史文化保护区,都是北京城市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他们的保护应与使用相结合,尽可能加以开发利用,通过利用实现保护。

4建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新机制

目前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争论和冲突最大的,是旧城改造中实行的剃头式改造,用舍弃历史风貌的代价换取市民住房的解困,从而陷入解困必拆房的窘境。然而,市民住房解困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之间并非是绝对排斥的关系,能否找到既解决市民住房问题又能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办法,是当前北京城市建设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从北京过去数百年来城市发展演变的历程可以看出,大量的住宅建筑在数百年问维持不衰,甚至能为我们今人服务,主要不是靠官府资金的支持,而是由于有大量民问资金的投入,有一套自我更新的机制。解放后形成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房屋所有制形式和低房租政策,使得大量四台院失去了自我维持和更新的机制,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今天要想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中的四合院,就应该利用市场机制,利用灵活的政策,吸引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包括外省市乃至海外的资金,投向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维护中来,使历史街区走上有机更新的良性发展轨道上来,从而摆脱解困必拆房的怪圈。

目前,将四台院投人市场的条件已渐趋形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扑始对传统建筑产生兴趣,看作是理想的生活、工作环境,欲将其作为未来可以保值增值的财富。为此,可有步骤地进行公有四合院的改制试验,将房管部门改为房地产公司,将四台院投入市场,在不改变其原有风貌的前提下进行出售,同时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以鼓励人们投资于四台院的修缮和保护。为配台四台院的改制,可设立一个政府出资为主的历史文化区整治基金,例如在”十五“期间每年可投人2亿元,5年共投入10亿元,专门用于历史文化保护区居民的外迁和历史建筑的修缮。然后将修缮好的或实现原住户迁出的房屋出售或拍卖,以收回成本。对于私房应积极帮助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帮助一些占房户搬迁,逐步提高房租,准许自由买卖,使房屋所有者有能力对房屋进行维护和修缮。政府刚应将重点放在街区内市政设施的更新改造上,为改善生活环境创造条件为保证在房屋买卖中历史风貌得到有教保护,需要制定一套详细的法规,对房屋买卖和使用过程中的文物与历史风貌保护做出严格规定。公务员之家

5对城历史街区进行全面的调查

随着北京旧城改造速度日益加快,大量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在没有来得及做全面记录的情况下已转瞬间化为平地,这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十分不利。城市建设中出现的许多与历史风貌保护有关的争执,都与历史街区的家底不清有关何况,对于北京这样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来说,也应该有一套精确的档案记录,以便于后人的研究为此应尽快展开对历史街区的全面的调查,以便摸清家底,留下资料。

历史街区的调查不同于以往的文物调查,它的调查范围应包括每一座房屋.涉及每一座房屋的建筑历史、建筑形制、建筑布局、原有的内部装饰、使用状况、居住者状况、相关的历史事件、口述史料民间传说等,同时也包括胡同、街道的立面景观特征,通过文字记录、照片、录像和图纸等形式记录下历史街区和建筑的洋细资料,进行全面的调查,还可以发现一批新的文物和有保留价值的历史街区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历史风貌保护提供依据,并弥补以往文物调查的不足调查可以分区、分阶段地进行,首先调查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外的街区,尤其是那些马上就要拆除的街区。调查经费在初期可完全由政府承担今后则应要求开发单位在进行改造项目的设计之前,先要对该街区进行详细调查,并向有关部门提供调查报告,这应成为旧城改造工程的必备程序。

文物调查报告范文篇8

一、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民工向城镇集聚的基本情况

镇政府所在地大盂村,南距县城13公里,北距忻州市30公里,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也是商业、集市贸易的枢纽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是以建材业为主、农副产品加工和畜产品养殖加工为辅的新型小城镇。2001年进行小城镇规划建设以来,大盂村硬化了两条主街道,凿了一眼深井,扩建了一栋小学教学楼,新建了镇中学教学楼,镇中心卫生院,信用合作社和居民楼,依托深井水建了45栋节能温室。

经济发展的支撑依赖与项目建设,群众增加收入依赖项目建设。大盂镇一手抓现有项目的发展壮大,一手抓新项目的引进落户。全镇的两个支柱企业喜跃发公司、百城钢铁成为全县的亮点企业,喜跃发公司承揽县首邑西路等多项县级重点工程,承揽太佳线等多项省级重点项目,公司业务迈出国门,群众务工到了非洲。百城钢铁成为全县的税收支柱企业,全年上缴税金2000万元,但目前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影响,面临效益下滑的不利局面。与此同时,经过积极协商联系,投资在千万元以上水泥粉磨站项目即将投产,将成为全镇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几年随着小城镇建设力度的逐渐加大,交通、通讯、医疗、教育、水利、电力等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镇容镇貌得到很大改变。

(二)人口不断聚集,就业结构不断完善。小城镇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小城镇人口就业结构呈多元化,主要以商业、服务业为主。

(三)集镇建设对产业化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民营经济发展和集贸市场扩大提供了平台,二、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大,一改过去冷清、沉闷的景象。

二、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民工向城镇集聚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效果

(一)理清思路、科学规划。镇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和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全局,以加快创新为主题,以项目产业建设为主线,以城效经济为主导,着力构建“一带三产业”,即构建大运经济带,发展林牧、果蔬、生态旅游三个主导产业,显著增强经济实力,富裕农民群众,建设太原北部经济强镇。大盂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抓紧抓好太原工业新区规划建设的机遇,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引进建设民营项目,使民营经济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主力;壮大大运经济带,抓紧抓好省市规划建设大运经济带的机遇,依傍大运路的优势,加快项目建设,发展相关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紧抓好国家大力投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搞好试点,以点带面,建设生态美、实力强、人民富裕的新大盂。

(二)突出重点、壮大龙头。在全县“生态建设年”活动大力促动下,把主要精力放在投产项目即百城钢铁的达产达效上,把税收目标的实现全部寄托在百城钢铁上。通过外部环境的创造和内部企业的努力,对供料系统、除尘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在融资、原料、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得到改善和开拓,生产效益有效提升,仅百城钢铁一家纳税就达1600多万元,仅次于龙辉、三兴、东铝,连续两年位居全县第四纳税大户,为全县财政税收做出突出贡献。把发展后劲放在研发项目即喜跃发彩色沥青的开发上,新建生产车间,购置稀浆封层和沥青洒布车辆,该公司承建了县城新阳大街改造工程,出资为阳曲公园修建了聚仙阁第一景观,为大盂增光添彩。与此同时,不失时机地争取到并配合好,顺利完成和推进了一批重点基础项目,争取投资800多万元,改造中低产田近20000亩,顺利完成了建于移动新村投资达640万元的富士康敬老院,建于大盂中学投资达400余万元的文物古迹慈仁寺。顺利推进了一期投资700余万元的大盂中学扩建工程,二期投资200多万元的移动新村建设工程,全镇重点工程项目显著推进。

(三)夯实基础、提升功能。从事关群众长远发展的水、路、田入手,下大力气抓好基础建设。积极向市县交通部门争取,年内新修三条乡村路,分别是卷子头――三畛――大盂,大运路――大泉沟――张家沟――李家沟――大盂,大运路――南高庄――大盂——辛庄。至此,大盂镇将形成环形路网结构,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以此为契机,硬化卷子头、大盂、南高庄、张家沟等村主街道,新建铁猫公园、绿化大盂村主街道,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稳步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改造大盂村农田1400亩,新打深井1眼,修整田间路5公里,栽植田间林6000余株,铺设灌溉管道6000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优化产业,形成特色。巩固优化传统产业,以景庄、北家庄小杂粮专业合作社为带动,在景庄、北家庄、金家岗等村规模发展小杂粮种植,以砂河、棘针沟养猪专业合作社为带动,发展农户规模养猪,以中低产田改造项

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现状调查报

“认知企业”实践报告

乡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

09年大学生手机市场的调查报

大学生人民广播电台实践报告

入党积极分子社会实践报告

手机市场调查报告

关于白色污染研究性调查报告

文物调查报告范文篇9

*年联合国科教委组织启动了“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研究”项目。*年正式提名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年,中国积极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中心接触,正式表明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立场。

*年8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吐鲁番召开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协商会议,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意大利等中亚五国的专家学者共50多人出席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将丝绸之路的源头定位为洛阳,国内涉及*、*共六个省(自治区)。*秦函谷关被列入丝绸之路相关遗产点。*市随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年8月,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对丝绸之路国内各遗产点进行实地考察,专家组由国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安家瑶女士带队,深入秦函谷关及函关古道进行调研。10月份,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抓紧做好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函》,初步确定了国内48处遗产点名单。*包括郑州的巩义石窟、洛阳的白马寺、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新安县汉函谷关与陕县的崤函古道等6个文化遗产点。文件明确指出:*函谷关暂不列入申遗名单。据专家们讲:主要是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史料记载较多,文物遗迹较少。文件建议“应继续努力,争取列入下一批申遗名单”。

之后,*省和三门峡市文物局多次要求我市采取补救措施。为此,我们于*年9月,安排省市文物研究专家学者组成联合调查组,对秦函谷关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文物调查。经过钻探和发掘,发现了汉代古道路基,确认了函谷关战国城池的走向、范围及面积。并在鸡鸣台、瞻紫台及东西两个瞭望台下发现了大量夯土层。

*年2月,*省和三门峡市文物局邀请国内有关文物机构专家学者,在紫金宫召开了秦函谷关考古调查汇报会。会上,大家一致呼吁要努力做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希望能搭上首班车。会后,我市文化文物部门及函谷关管理处负责人赴郑向*省文物主管部门汇报了*的想法和国内专家的意见。但终因时间、技术等各种原因被搁置。

*年5月14日,国际古迹理事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巡视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郭旃等专家在洛阳召开的评议会上,认为*秦函谷关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关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应列入推荐名单。省、市文物局立即通知*抓紧赶报申遗材料,重新启动申遗工作。

*年5月16日,三门峡市副市长赵艳代表市政府召开会议,我市文化局和函谷关管理处负责人参加。会上,赵艳市长要求*抓住机遇,抓紧落实申遗工作。并对*应提交的各种申报资料做了时间上的安排。

*年6月24日,三门峡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树平主持召开三门峡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市市委副书记、市长乔长青和陕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牛兰英分别汇报了*、陕县的申遗工作。杨树平市长强调:“申遗工作意义重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成功了是功臣,失败了,我们就是三门峡市人民的罪人”。并督促*市要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抢抓机遇,务求成功。

二、我市申遗工作开展情况

*年以来,在*省和三门峡市文物部门的关心支持和督促下,我市高度重视秦函谷关的申遗工作,将其作为丰富*文化底蕴,提高*知名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扎扎实实地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一)加强了与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沟通。为做好秦函谷关的申遗工作,我市文化文物部门和函谷关旅游区管理处多次进京赴郑汇报工作、提交资料,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

(二)颁布了保护法规。为了更好地保护秦函谷关的历史原貌,保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结合当地实际现状,我们以*市人民政府令的形式颁布了《函谷关遗址保护管理办法》,为今后秦函谷关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递交了申遗文本。我们组织文化文物专业人员经过实地考察、查阅史料、座谈论证,编制了数万字的《秦函谷关》的申报文本及补充资料,及时上报*省文物局。并向国家文物局递交了《关于积极争取丝绸之路(*函谷关段)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函》。

(四)组织了考古调查。我们重点组织了两次考古调查。一是*年8月,组织我市文物专业人员沿着*境内的丝绸之路展开调查,历时15天,拍摄制作了申遗电视专题片《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函谷关》。二是邀请省市文物专家学者对函谷关及函关古道进行拉网式调查,并通过钻探发掘,发现了大量历史遗迹遗物,撰写了《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文物钻探调查报告》。

(五)开始了规划编制。按照申遗要求,申遗单位要上报两个规划和一个方案,即《申遗规划》、《遗产保护规划》和《文物本体修复方案》,并要求必须由国内资质单位编制。*年7月8日,我市市长乔长青亲自率领文化局局长张建华、函谷关管理处主任杭建民赴北京落实规划和方案的编制工作,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初步达成了编制协议。

(六)保护了生态环境。为了有效地保护秦函谷关的生态环境,确保在开发利用中使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我们重点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原制定的《函谷关遗址保护规划方案》和《函谷关风景区规划方案》的基础上,邀请清华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于*年重新编制《函谷关景区保护开发总体规划》。*年,又委托*省古建研究所编制了《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文物保护规划》,目前规划文本已经做出。二是组织实施了函谷关周边大环境绿化工作。累计筹措资金3200万元,栽植侧柏、刺槐等多种苗木4万余亩900余万株,绿化了函谷关周边环境,基本再现了函谷关深险如函、浓荫蔽日的景观。

三、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虽然我市秦函谷关的申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问题和困难与优势并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还没有完成。按照申遗工作的有关要求,必须有申遗规划、遗产保护规划和文物修复方案,而后,依照这两个规划和一个方案,对遗产点划定一定的保护范围和环境景观缓冲地带,进行环境整治、绿化、整修道路,修建保护和管理所需的必备建筑,对文物本体进行修复、加固和保护,建造符合规划并有利于对外展示的设施等。

(二)缺少有一定规格的申遗专门工作机构和申遗成功后的管理机构。

(三)缺少经验。从全国来看,一条线路跨国、跨地区联合申遗,都是第一次,不仅缺少经验,还缺少专业人才,我市更是如此。

(四)立法不全。按照世界遗产申报和管理的相关要求,一个遗产点申报世界遗产从申报到管理,除按照有关国际标准和程序进行工作外,所在地政府必须要公布权威性的法律法规,用以对遗产保护的强制性法规管理,还要制定遗产所在地的村规民约。

(五)基础性研究工作不深不细。在前一阶段开展的工作中,我们虽然对秦函谷关和函关古道进行了两次考古调查,但是资料还是太少,不够深入细致,文本内容不够丰富。这些将直接影响对申遗价值的定性和评估。

(六)经费投入不够。按世界遗产申报和管理的惯例,申遗的主体是遗产所在地政府,当地政府应将申遗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七)时间短。到2009年5—6月国内专家将对相关遗产点进行考察验收,我们的有效工作时间已不足一年。由于我市秦函谷关被正式列入推荐名单时间较晚,所以,任务更重,时间更为紧迫。

四、对我市下一步申遗工作的建议

目前,与国内丝绸之路其他遗产点相比,我市秦函谷关的申遗工作已经相对滞后。时间紧、任务重、要求标准高、工作内容具体,专业性强,因此,我市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全力以赴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成立领导小组。为切实做好秦函谷关申遗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按照申遗工作要求,我们建议成立以市委副书记、市长乔长青为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根友、市政府副市长冯俊珍为副组长,文化、公安、财政、发改委、建设、土地等14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秦函谷关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申遗工作,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具体任务。

(二)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要将秦函谷关申遗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日程,作为全市一件大事来抓。申遗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会议,与有关单位签订责任目标,落实目标任务,排出时间表,定时间,定任务,定人员,定经费,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划拨专项经费。市政府应划拨专项经费,用于申

遗工作。并抽调业务骨干,充实申遗机构,做到有专门班子,有专人办公,有办公经费。组织申遗业务人员赴外地学习考察,利用成功经验以提高办事效率。并要科学管理申遗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档案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等,购置相应设施,明确专人负责。

(四)编制规划方案。要确定专人,进京跟踪督促编制单位,按时提供各种资料,确保两个规划和一个方案按时完成,按时递交。

(五)组织考古调查。要邀请国内知名文物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继续地对秦函谷关进行考古调查。特别是对函关古道的路线、函谷关古城布局、年代及军事设施与古城的关系等,继续进行考古调查,全面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增加函谷关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申遗工作提供更多的文物依据。另外,对考古调查的成果,应利用沙盘、图片、影像等各种方式,及时予以展示,以增加秦函谷关的文化底蕴。

文物调查报告范文篇10

一、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我州把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建设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组织和动员全省力量,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面推进“二次跨越”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是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环境已经具备。4月份全州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州委州政府决定从年起州级财政每年安排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经费,用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机构正常工作运转和文化产业发展。各地、各部门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明显提高,文化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推动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二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进展顺利,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深化。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的意见》,加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建设,从全州选调了一批精干的工作人员,执法效率明显提高,执法成本大幅度下降,为净化文化市场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机制保障;三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改革方案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文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四是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并切实做到了做到“免费不减服务,免费不降质量”。

二、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完成了州县及2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任务。同时,以“农家书屋”为基础,加强村(社区)文化室建设,覆盖了277个行政村、城镇社区农家书屋,建设工程通过验收,进一步向省里申报了3个边境县37个农家书屋的设备配置,确保了全州每个行政村、社区都有图书室,基本满足了基层群众的需求,实现了文化资源覆盖面的最大化,从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农村文化事业进一步呈现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认真推进文化重点工程的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第三批项目实施完成,截至目前,在全省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中,我州达标的1级文化站有5个、2级文化站6个、3级文化站15个,达标率为89.66%,位列全省第一。基础设施的加强进一步改善了基层文化建设事业的整体面貌。二是广泛开展文化服务活动,积极发挥文化娱、育、惠民的作用,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就是要通过一批具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项目,将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整合资源,开展送文艺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春节期间开展了文化“送戏下乡”,组织文艺工作者对农民、学校师生、部队官兵和基层机关干部群众进行慰问,演出70多场次,服务干部群众80000余人次。各级图书单位服务读者11435人次,借阅图书9570册,向全州家庭免费发放《中国家庭应急手册》30000册向全州家庭免费发放《中国家庭应急手册》30000册,为贫困在校学生无偿提供新华字典2700册。各类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今年来我们着力丰富文化服务内容,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力度,努力提供适合群众实际需要的文化产品,大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今年我州选送新编排的大型民族歌舞剧《•人》参加全省新剧节目展演,得到7名部级领导的高度赞誉并荣获展演金奖。另外,广泛开展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以州、县城为依托,使群众文化活动成为的一道亮丽风景。举办了“边疆民族感恩党”——州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澡塘文化旅游节、白族“二月会”、普米族“吾昔节”等民族节庆文化活动,举办了元旦、“三八”及“激情工作,快乐生活”等专场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农村业余文艺团体和群众积极参与,极大地带动了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此外,针对少儿群体开办了少儿美术、电子琴、舞蹈特色培训班各一期,派出专业人员定期到老年大学进行培训授课,培训老干部105人。1月份以来共派出文辅人员165人次,排练文艺节目22个,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等进行辅导,切实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文物(考古)事业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加强了业务培训。选派人员参加了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编制大纲培训,并在六库举办了全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编制大纲培训班,对四县业务骨干进行了培训。二是实施了一系列文物考古活动。开展中缅边境文物考古调查,对我州与缅甸接壤地区地下文物分布和文化内涵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进一步开展这些地区的文物考古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提供依据。对泸水县听命河水电站建设等工程项目进行文物前期勘探调查工作,及时将文物调查报告上报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了全州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三是加大了项目申报力度。顺利完成县翁里段和兰坪县老姆井茶马古道项目的申报和我州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项目申报工作,此次我州共申报了10个项目。此外,顺利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基本信息、数据整理工作。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石岭岗古文化遗址保护范围内违法建设行为进行了处理。

四、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扎实推进

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国家重点文化项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今年来我局按照国家、省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全面加强了文化遗产宣传力度,营造出了文化遗产保护浓厚的氛围。结合实际,我们站在发展的新高度,按照“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切合实际,效果明显”的要求,加强立意和策划,广开思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了融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多种形式的系列宣传活动,增强文化遗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了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半年来我们着力开展文化遗产政策法规知识的宣传,广泛发放宣传资料,向社会公众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省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政策性文件和文化遗产知识。文化部门在城镇街道放置了20多块有关文化遗产和第一批部级保护名录和省级保护名录单位的展板,内容涉及我州国家、省、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各级文物保护点,有文字介绍,有图片展示,有音像资料,并安排了专业人员进行讲解;同时在全州各城镇主要街道、文物景点设置、悬挂了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展板、标语和横幅60多条,发放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知识问答》等宣传单10000多份,工作人员对于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其有关知识进行现场讲解并答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演)30多场和文化遗产知识讲座10多场、吸引了大量群众的观看和参与。为增强宣传效果,福贡县还组织民间艺人到宣传现场展示传统歌舞表演,吸引了众多民众争相观看。为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宣传教育,县邀请民间艺人到学校授课,对青少年进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教育,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年以来全州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共服务群众5万多人次,成效显著,取得了圆满成功,公共文物单位业务素质与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得到明显增强,提供更加方便和高效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