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8:31:50

文化课论文

文化课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中职升本;选拔制度;会计专业

201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由广西师范大学等四所本科试点招收1200名32所“国家示范校”建设学校及重点建设专业的毕业生,广西中职升本制度由此正式实行,后续各年中试点招生的本科学校、试点中职学校陆续扩大,2017年有9所本科学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计划招生2250人。

一、2012年的选拔总体框架制度

首先,试点各中职学校按毕业生总数10%的名额确定推荐名单,由校长实名向试点本科高校推荐,并统一组织推荐学生参加高考报名。其次,由试点本科院校采取自主招生办法择优录取,并报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审批。

二、会计专业中职升本选拔制度

会计专业(含后增加的财务管理专业)中的“中职升本”选拔由广西师范大学牵头,到2017年止已实行5年,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的选拔制度。2013—2014年为第一阶段。此阶段的选拔基本依据2012年的文件规定,由各中职学校校长实名推荐后,各学生参加文化课考试后,根据成绩排名予以从高到低进行录取。2013年是第一次试点,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学生数量和素质差强人意。①生源数量不足。由于政策出台时间仓促、宣传时间短,中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在各地的单位顶岗实习,对政策不了解,无“升本”的思想准备,导致2013年的招生计划并未完成。会计专业原计划录取80人,实际录取74人,实际报到69人。②生源质量不佳。报考学生系各中职学校推荐,本科学校无决定权,导致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大量报名并入选。③学生思想波动大。很多同学对大学生活不了解,思想准备不足,入学后有流失现象。还有同学对会计专业不了解,进校第一次与专业教师见面就提出转专业。[1]2014的选拔吸取了上一年的经验教训,把招收专业只限定在了会计和电子商务专业(很多中职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际上是按会计培养),但还是只考核文化课。这一年出来的最大问题是很多学生专业技能不强但文化课相对强,导致进入大学后专业基础不行,理解能力也比不过普通高考生源,导致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困难。2.第二阶段的选拔制度。2015年后为第二阶段。选拔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措施如下:①各中职“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经本科院校审核,通过的学校(专业)才能报名;②增加技能测试环节,文化课的语文、数学、英语为300分,技能测试也为300分(包括上机仿真操作200分和面试专业知识100分,如获得专业技能竞赛区级三等奖及以上者免试技能,直接给予300分),按综合分[综合分=文化考试成绩(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40%+职业技能考试成绩×60%]从高到低录取。

三、中职升本选拔制度效果分析

2015年起实施的选拔制度改革效果明显。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在总体上达到了要求。1.入学时会计证获得率。中职学生会计证的通过率总体不高,能考取会计证的都是专业基础相当好的学生。各年度入学时的会计证获得率,呈逐年提高的趋势,表明选拔相对合理,达到了要求。2017会计证停考,2017级学生入学时较2016级少考了2次,如果能继续考证的话数据还会更高。如表1所示。2.《会计学原理》的考试成绩。《会计学原理。这门课是进校第一学期即开设,且大学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少,考试成绩能较好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适度,从侧面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本门课这五年中一直由同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任教,考核的知识点基本不变,卷面成绩能充分反映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掌握适度。从平均分、高分比率、不及格率各种数据来看,都反映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是一年比一年强,选拔的学生总体上达到了要求。但无论如何,还是有部分同学低于80分,甚至仍有不及格现象的存在,这意味着经过中职、本科两次学习,仍有不合格学生,表明这些学生素质仍未达到要求,选拔制度仍有改进必要。具体如表2所示。3.免试生的文化课成绩分析。由于获得专业技能竞赛区级三等奖及以上者免试技能,他们的文化课的平均成绩统计如下表。2015年人数太少不具代表性,从2016、2017年度来看,平均分低于全体学生,在最低分20人中的比例较高,表明文化课总体上偏弱,如无免试条件,可能有一半左右的免试生无法“升本”。反之,对于想“升本”的中职学生来说,如文化课基础较弱,争取获得专业技能竞赛区级三等奖及以上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表3所示。

四、现行“中职升本”选拔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中职院校的变相高考问题。部分中职院校为了提高本校“升本”人数,有弱化专业技能培养、举办变相高考升学班主抓文化课、提升文化课成绩的现象,与“中职升本”制度招收技能好的学生的初衷有所偏离[2]。目前来看,中职生的文化课再怎么提高也不可能赶上高考生源的学生。2.报名人数多,组织压力大。2017年,有368名考生参加会计专业的技能测试,由于共有文化课考试、技能机度、面试三个环节,且面试需要一个个进行,对于组织测试的学校来说压力很大。从现场表现来看,部分考生在面试时一个问题都回答不出,表明他们的准备工作很不充分,参加测试的意义不大,费时、费力、费钱,这些考生完全可以不参加升本测试。

五、改进对策

1.允许地级市比赛获奖者加分。广西师范大学一年招收对口“升本”名额为90人,如前所述,2016、2017年的免试入学生较多,比例分别达到33.3%、21.1%,表面上比例很高,但由于广西中职学生技能竞赛两年才一次,一个学校一个项目只能出一个代表队,可以代表学校参赛并获奖的学生比例很低,总体上免试技能人数仍然不多[3]。为提高中职院校对专业技能培养的认识,免试政策可继续执行,并允许地市级比赛获奖者加分,减少文化课的影响。为避免各地级市为了“升本”而额外举办比赛,比赛项目可以指定为区赛的选拔赛,加分分数为10—30分。2.考初级会计师证加分。为了突出技能基础,抵消变相高考问题,减弱文化课的影响,可以鼓励学生考初级会计师证,根据学生的不同分数加不同的分,例如,可以按两科总分除以10,小数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3.控制报名参考人数。“中职升本”制度已实行多年,各中职学校“升本”人数已有历史数据,各中职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历年升学人数,适当控制报名人数,如会计专业成绩排名前10%、历年最好升本人数的3倍以内才能报名等,不赞成所有有兴趣的学生都去报名。

六、结语

由于文化文与技能分的比例由上级统一规定,各专业在选拔时只能考虑加分等对策,无法脱离政策框架,但加分措施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执行中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廖宏伟.广西普通本科院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的现状分析———基于中职升本生的视角[J].广西教育,2016,(1).

文化课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文化课;文艺;音乐生

笔者一直是以文化学习为主的,从高中到大学,学的都是文化科目,但是不妨碍笔者对于音乐的热爱,从小学习乐器,大学里面在乐团身兼要职。在考研的时候更是回到了音乐领域,并且结交了一些音乐生,发现有不少的音乐生在文化课上面有所欠缺。

一、音乐艺术生的文化学习现

笔者通过调查普通高中学生和艺术(音乐)类中学学生之后发现,两者在本科时期都是走的音乐道路,但是之前的路程却不相同。一般来说,音乐生在上大学之前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基本上从比较小的时候(小学时期)就决定长大之后要读音乐类的专业。这一类学生的学习成长道路一般比较有目标和针对性,这一类学生从小时候开始每天至少花两三个小时去练习专业,并且从高中甚至初中开始就想方设法地进入音乐类院校的附中进行学习。这一种学生专业基础是很扎实的,决心走音乐道路的学生,在高二、高三的时候就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高考之前的音乐统考上。音乐统考范围很广泛,涉及到乐理知识、视唱练耳、中西方音乐史等各方面,这些课程在音乐系本科生的学习生涯中,每一门都是独立的必修或者选修课程,有的甚至要花几个学期才能够把相关课程学习完。因此,音乐生就把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专业知识学习上,相对来说,文化课的学习就松懈了。笔者采访过很多同学,他们大部分都反映,高中班级里面的音乐班,文化课老师的管教是十分松懈的,布置很少的作业或者干脆不布置作业,对于学生的迟到旷课行为也是视若无睹。因为对于文化课疏于学习,使得音乐生在大学平均文化素养偏低。在这个人都离不开手机的时代,许多音乐生写个请假条或是入党申请书,无一不是通过手机百度[1]。

二、文化课的重要性

文化课对于许多音乐生来说可能没有这么重要。近年来,随着音乐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种音乐类的院校和音乐类专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开花,音乐生已经成为大学生里面一个比较普遍的群体,但是因为音乐生高考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的文化课水准比较低,以江苏省为例,文化课的一本分数线基本要比音乐高考分数线高上百十来分,平均一门功课就有几十分的差距,非常明显。诚然,很大程度上,高考的特殊性使得广大的音乐考生只能用这样的应对学习方法。但长期不学习或者很少学习文化课,滋养了不少音乐生的惰性和散漫,高中的时候因为准备音乐统考落下的文化课,很多学生也选择了忽视而不弥补,等到了大学之后也只是一味练琴、练歌,逐渐成为一个专业的“演奏机器”而非一个专业的演奏家。文化课对于音乐生,真的不重要吗?古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追溯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们,很多文豪,比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无一不是精通音乐和律学,古代的诗词曲,都是可以用歌来唱的,直至现在,声乐专业中的民族唱法,也基本都是以古代的诗词曲为歌词配以旋律。由历史上的人物就可显而易见,文化课对于音乐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论文艺之间的不可分割性。音乐,总的来说是艺术领域下的一个分支,而艺术与文学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1.“文艺”一词的由来文艺,一开始就是指的字面意思,文就是文学,艺就是艺术,或者有时候可以认为是文学和表演艺术,这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富足之余,为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而对物质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表达。文艺最开始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在这个时期重新意识到了人格的伟大,在满足温饱之余发现了人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提出人要养育人格,通俗来讲就是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恰恰相反,人吃饭是为了活着,文艺复兴的时候人们发现自身个性应该智慧;要有追求一致幸福的求实精神,对自身首先要研究个透,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自身或者其他事物只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要有乐观进取的精神,为了创建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奋斗,所以文艺复兴彻底把人从历史、民族、宗教、地域等诸多划分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不仅是中文这么解释,在英语中,“art”这个单词一般情况下是解释为艺术,但是在做学科义的时候,art这个单词却解释为文科,这也间接反映了文化和艺术的不可分割性。在汉语字典之中,对于“文艺”这一词有着两种不同的定义,第一定义是指将文学与艺术分离,即文学与艺术不能同一而论,而西方对于文艺的定义是不同的。在西方对于艺术分类的传统概念中,音乐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音乐、绘画、舞蹈、歌剧、建筑、戏曲以及新时代出现的电子音乐和电子游戏等。文学依旧属于艺术类下面的一个子项目。而这一层语义则是将文学和艺术完全并列,从艺术的范畴之中分离出来。在第二语义之中,文学,既可等同于艺术本身,也可延伸作为文学之艺能,强调了文学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客观属性。2.“文艺青年”一词的起源与发展“文艺青年”一词,最早的含义就是指喜欢文化艺术的年轻人。这些青年人的产生与发展有一定的艺术基础,同时城镇人口的比例一定程度上高于农村人口。举例来说,两个青年人年龄相仿、性格相近,但由于他们接触文化艺术的经验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同,其中一个可能被称为文艺青年,而另一个却不可以。但现在,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文艺青年”这个词似乎是要被玩坏了,如果称呼一个人叫作“文艺青年”,那多多少少听上去有点贬义。网上对于文艺青年通常有不同的理解,网友笔下的文艺青年通常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文艺青年爱好文艺,他们大多喜爱文艺的各种表达方式,比如电影、音乐等;紧接着是生活能力较差,工作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挣钱能力较差;最后,对理想执着追求,但是对自身没有准确定义,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对目标太过于固执。可能这就是互联网的大肆发展导致的不良后果吧,文艺青年一开始的意思就仅仅是指喜欢文化艺术的年轻人,他们有文化、有情怀、有审美,注重精神世界的发展,不把俗世的升官发财定义为人生目标,而是追求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2]。再说到文艺青年的另一种含义,那就可以解释为一种永远的青春,引用王蒙的话:“因为人的生命相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太过于短促了,而美丽的时刻则是更显得如同昙花一现。”我们都知道,万事万物都是处于不断运动、不断发展之中的,每个人的生命相比于整个大千世界都是很短暂的。写作在某种意义上会延长作者的生命,让某些刹那的东西变成永远。比如《红楼梦》,书中写的永远都是年轻人的故事,他们的青春永远固定在那里[2]。但是无论是对于“文艺青年”一词褒义还是贬义的解释,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泛指爱好文学和艺术的青年们,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文学和艺术之间的不可分割性。(二)学好文化课对音乐生的帮助。1.使得学业更上一层楼。通常音乐生的文化课成绩都是偏低的,如果音乐生能够在文化课方面不落下太多的话,整体成绩肯定是比一般人好出不少。以研究生考试为例,当时笔者作为一个文化生,跨专业考研考到音乐类专业。笔者的英语基础比起一般的音乐生来说要好,笔者也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进行了英语的学习,所以到最后的考试,笔者的政治和英语平均每一门都要比一般的音乐生高出了几十分。音乐专硕考研一共要考四门功课,除去政治、英语之外,还需要考一门音乐理论课和一门音乐表演课(因为笔者自身是音乐表演的学生,就以此为例),理论课都是大家一样背诵知识点。笔者在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后才听导师说,专业表演课一共150分的满分,以5分为一个档次,如果听起来演奏水平相差不多,那么两人的分数差距不会超过5分,如果要甩开20分,那绝对是发挥得天差地别或者是二人水平相差过大,如果要甩开40分那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基本就是一个业余初级选手和一个大师级演奏家的差距。由此可见,文化课领先的这几十分,想要从音乐的专业课上面弥补差距,对于一样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基本是不可能的。换而言之,如果专业课被别人拉了40分的差距,那这样的专业水准,也是远不符合一个音乐表演专业研究生的最基本的要求的。对于音乐生的高考,笔者采访一些同学朋友以及在校的高中学生以及高中老师后,大致了解了音乐生的高考模式与录取方法。常见的音乐统考录取计分方式有以下几种:(1)在自己的文化课达到目标学校的最低分数线之后,按考生们的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择优录取。(2)将文化课计入总分,综合算法:赋予文化课和专业课一定的比重,相乘之后再相加,按照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不同的学校,它们对于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比值也是不尽相同,所以考生一定要仔细查看每个学校的招生简章中的录取方法和分数计算方法。这种录取方式也是目前最为主流的录取计分方法。(3)还有一少部分的学校比较注重文化课,在考生的专业课分数达到学校的最低分数线之后按照考生的文化课分数排名进行择优录取。由此可见,除去第一种情况,只需要文化课过关,按照音乐类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之外,其余两类,文化课成绩都是要进入总分来算,所以文化课对于音乐生的重要性则是不言而喻的,学好文化课,远的不说,在综合类考试中就可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此外,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都不是音乐生的终点,换句话来说只是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达成之后要有更多的追求。在学术领域,都是要靠论文来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音乐类也不例外,各类核心报刊杂志都是只承认文章的有效力,而非这个学生多么会演奏,当然演奏作为一种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所以音乐生要学好文化课,学会将自己平时的演出、比赛心得用文化学术类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才能形成最后的科研成果,使自己的学业真正更上一层楼。2.陶冶情操,对于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如果说,让音乐生学好文化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让自己在众多考生中有竞争力,那就太过于肤浅了。须知,音乐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用哲学的话来说,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也不例外,和很多文化学科都有着联系。以音乐为例,首先,音乐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就是节奏、旋律、音色、音高、力度、和声、曲式等。就拿音色、力度和音高来说,声音的产生来自物体的振动,发出的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材质;发出的力度,也就是响度,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发出的声音的音高,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这是物理学中的内容,音乐和物理学是有联系的。其次,音乐是非常抽象的内容,如果要记录下来,必须用谱子才可以将音乐记录下来,我们所了解的五线谱、简谱、工尺谱等的谱例,都是用来记录音乐的,因此也与图像学密不可分。最后,对于音乐中情感的表达,仅仅用音符不能完整表示出其具体情感,要通过文字甚至一些华丽的辞藻来描绘,这样音乐就与文学也联系上了。不仅如此,学好文化课,还能陶冶音乐生的情操,对音乐有着更深的理解。笔者是竹笛演奏专业的,以现代竹笛作品《燕归来》为例,作者在创作《燕归来》完毕的时候就曾经写下这样一段话,“乐曲源于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其中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乐曲刻画出作者看到了南燕归来时候的心理情愫,面对时光的流逝,人们难免会产生惋惜的心情,而当季节交换,归来的南燕却能将作者的这种惋惜与欣慰相交织,乐曲婉转流动、秀润醇厚、含蓄内敛,充满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希望”。因此在演奏《燕归来》之前,必须要对晏殊的《浣溪沙》里面要表达的情感与意境进行探索,并且再进行推敲与斟酌。不仅如此,一个好的音乐表演者绝不仅仅是对一幅作品的无休止地模仿,音乐表演也绝对不是无休止地重复,否则还不如去一次次地播放录音带。演奏者在对曲子深入理解之后,又要加入一定的二度创作,使作品包含自己的元素,注入自己的血液,展现演奏者的活力。二度创作作为作曲家与欣赏者之间的中介,经过演奏者这个节点,将音乐适当予以变化,从而将作曲家的心灵与生命通过音乐与欣赏者连接起来[3]。由此可见,文化课对于音乐生至关重要,不仅能陶冶情操,更加能够帮助音乐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更好地表演音乐。

三、音乐艺术生文化课学习的策略

文化课论文范文篇3

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两者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层次,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如何将中职与高职的培养体系融为一体首先应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课题组教师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工作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高职的关系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目标不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相同点都是为国家地方企业培养所需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不同点就是中职主要是培养企业一线加工、操作、装配及维修等人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普工,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运用机械加工及相关工程技术,以计算机和CAD/CAM软件为主要信息工具,从事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和数控编程及机床操作、夹具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岗位工作,具备爱岗敬业、细致严谨等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课程设置不同。依据各自的培养目标,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主要有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但是中职文化课程与高中文化课程难易程度差别较大,中职文化课程较容易、国家未实行统考,这就造成中职文化课的最终学业成绩差异较大。而高职学生招收的是高中毕业生,众所周知,高中文化课程实行统考,必须达到国家及格线才能毕业,所以中、高职文化课程成绩差异较大。而高职文化课程设置起点高,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文化课程表现为听不懂、学不会。专业基础课程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有很多课程设置相同,但是中职阶段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所以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学习起来就比高职学生入门容易。专业课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因基础较差,学习起来较为吃力。3.课程标准不同。由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职与高职阶段因原来培养目标不同,所以该专业课程标准不同。在中职课程中,课程标准中以认识、理解、了解某些课程知识、会操作某种技能为主,中职课程标准表现为重实践、轻理论。高职课程标准中以熟悉、理解、应用课程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某些较小技术难题,要求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高职课程标准着重培养车间技术员,或者小微企业设计人员。4.评价体系不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职阶段的学习方式为边理论边实践,实践实习时间占到总学时的40%,学生实习操作为考试性质,毕业时需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资格证书才能获得企业认可。高职阶段学习方式以理论为主,金工实习等操作实习课程比例较低,学生评价方式以理论考试为主,考试性质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两种,操作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这样就造成高职毕业生在理论方面比不上本科生,实践方面比不上中专技校毕业生。该专业两者评价体系明显不一样,如何制定中高职贯通培养统一的评价体系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首要解决的标尺问题。

二、中高职贯通培养瓶颈剖析

通过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现阶段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大,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原有人才培养方案是为适应在我国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历史条件而制定的。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属于技能教育,主要为企业一线培养所需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学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企业技术人才、管理者等。那么中职高职教育贯通培养如何打破这些瓶颈障碍,培养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技能呢?笔者认为,现阶段制定统一人才培养方案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顺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并能适应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学习方式、评价标准是每一所中高职院校教育者首要解决的问题。

三、建立贯通人才培养方案

1.重新定位培养目标。中职的培养目标不适应高职的要求,目标太注重对学生实用技术的传授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出现了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重操作的现象,培养出的学生只会操作,不明白原理。这样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要求。那么贯通培养目标该是什么样呢?课题组成员通过走访调查大中型企业后进行了总结,得出了初步结论,那就是依据地方经济发展和规划,结合学生成长认知规律,既考虑学生将来职业发展规划,又兼顾学生高技能的培养,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所急需的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会操作一项专门技能,爱岗敬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针对中高职贯通培养的目标,需要制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2.调整课程设置。从原有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设置来看,有很多课程设置不衔接,这主要体现在文化课脱节、专业基础理论课重复、专业技能课倒挂等现象。中职学校轻理论和文化课知识的学习,课程设置上以专业课、实习课为主,那么在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设置上,文化课课程及学时都必须增加,特别是与专业联系紧密的课程应重点加强。文化课课程应该重点设置在前,由易到难地循序渐进。教材方面,中职教育应多采用中职教育的国家规划教材,高职教育应以普通高等教育教材为主突出职业特征和专业特点,尽快编写一套中职与高职教材连贯、知识章节设置不重复,克服“难、偏、深”等方面缺点的教材,经过企业及职教教育专家认可评审后选取一批学校的学生试验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专业基础课课程如机械制图,中职阶段应突出基础知识,高职阶段重点学习计算机CAD二维绘图和三维绘图,这样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重复无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学生,中职阶段专业技能课除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应尽可能地再增加一项技能作为拓展技能。例如中职生数控专业学生除了学习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外,还可以选修焊接、机械维修、电工等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操作与实习。这样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就会根据个人爱好向专业方向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样也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高职阶段专业技能课的设置还可以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应用型项目化教程,因为学生通过中职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操作,通过高职阶段项目化课程将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点串起来达到技能的升华,使学生通过这些典型项目训练学会解决将来工作岗位上的实际问题。3.修订课程标准。不能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简单地分成两部分进行培养,课程标准既不能将中职的标准拿过来借用,也不能将高职的课程标准放在中职作为其课程标准。中高职贯通培养应作为一个整体,依据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调整后的课程设置修订每门课程的教学标准。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标准应根据中高职学生的基础特点、职业特点等情况兼顾岗位能力要求。4.引入综合评价体系。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应根据该专业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文化基础课程主要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形式多样,如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结合等形式,要求理论知识考核合格。(2)专业基础课程因概念和工程公式计算较多,可采用半开卷的考核方式,即允许学生带手册或归纳、整理的提纲进入考场,要求理论知识考核合格。(3)专业基础课程采取理论考试和项目课题运作相结合,闭卷、开卷、撰写工作提纲或论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项目课题运作环节采取查找资料、现场问题分析答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包括开卷、撰写工作提纲、现场答辩。要求理论知识考核合格,项目课题答辩通过。(4)技能课程以操作考核为主,辅以理论考核,要求操作考核合格,理论知识考核合格。(5)顶岗实习考核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占总成绩的60%;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论文)报告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40%。考核方式为等级制,分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级,要求学生考核合格。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方案的研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任务,作为衔接核心工作的教学实施更是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体制的逐渐健全,在广大职业教育教师和致力于指导职业教育的企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中高职贯通培养必将走向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l]郑建梅.浅谈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J].现代企业教育,2007(18).

[2]刘海峰,梁舸江.中职学校学分制教学如何与高职及普高衔接和沟通[J].职业教育研究[J],2007(12).

文化课论文范文篇4

在国外,微课雏形见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化学教授LeRoyA.McGrew提出的60s课程。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TerenceKee教授对学生提出的一分钟演讲。2008年,微课概念由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Penrose正式提出。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构建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音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六十秒课程。国内研究者对微课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解读:胡铁生,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焦建利,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方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在线教学视频。黎加厚,“微课程”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从以上各位专家对微课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微课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说法,但研究者都注重微课与课程标准、资源等内容的结合。

2物理实验中微课开发、应用现状

2.1以2015年“凤凰杯”江苏省职业学校微课大赛为例

参赛作品共986件,高职261件(其中物理2件作品),中职725件(9件物理作品),具体分布见表1:表12015年“凤凰杯”江苏省职业学校微课大赛作品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在微课作品大多集中在专业课中,中职组专业课作品接近文化课作品的2倍,高职组中专业课作品接近文化课作品的4倍。文化课中微课作品又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无论是中职组还是高职组,这三门课作品总比例都达到60%以上。其中物理微课作品所占比例非常小,中职组占比3.1%,高职组占比3.4%。11件物理微课作品中只有2件与物理实验相关,可见物理实验中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较少,进展相对滞后。

2.2以知网为例

在中国知网中以“微课”为篇名或关键字,对2011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的文献进行高级检索,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对微课的研究最早在2011~2012年,当时还未引起广泛关注。2013年开始关注人数上升,2014~2015年爆发式增长,对微课的研究也从最初的概念界定、理论探讨转变为微课的开发、设计、资源建设、应用等方面。以“微课”篇名模糊搜索为例,在2011~2015年,总篇数为4569篇,其中与物理相关的有95篇,与物理实验相关的20篇,占比图如下(见图1)。以该20篇文章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加以对比、分类,发现与物理实验相关的微课主要涉及两方面:①微课的理论研究,包括微课的来源、定义、特点、应用、注意事项等;②微课的实践应用研究,包括微课的开发、建设及应用等。统计分析发现与物理实验相关的微课研究主要特点如下(见图2)。①研究人员少,成果不佳,论文成果占所有微课论文比例为0.4%。②物理实验微课的实质性开发与应用研究的较少,而理论包括应用探究、可行性等研究的较多。20篇物理实验相关论文中2篇微课设计与制作类,比例为10%;5篇微课应用实例,比例为25%;其余13篇均为理论研究类,比例高达65%。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虽然微课研究的越来越多,覆盖了了各个学习阶段的各门课程,但发展的并不成熟,还处于征集评选阶段。就不同学科而言,发展并不同步,尤其是物理学科,物理实验类微课资源较少,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的更是极少,所以对物理实验微课的开发、应用方面的研究空间还很大。

3微课辅助物理实验教学展望

3.1物理实验微课资源

个人创意毕竟有限,如果互联网中有更多更好的优秀资源,教师们可以收集整理,参考加工形成自己的资源库。丰富课堂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建立个人微课课堂

除了课堂上观看微课,物理教师建立起微课课程,利用微博、蓝墨云班课等互联网手段,在课前、课后通过微课视频进行预习、复习及相关练习。让教师能够及时得到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对物理教师而言,微课将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使物理实验更具直观性和趣味性。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物理实验的个性化学习,既能查漏补缺又能巩固旧识,成为物理实验课堂的重要补充[3]。微课和物理实验的结合,必能将物理实验课堂变得通俗易懂、直观生动,让学生变得乐于学习。

作者:杨凤琴 单位: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平,张学军.基于“微课导学”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重构--以“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9):89,92.

文化课论文范文篇5

一、配合“高祖庙会”,抓好一年一度的“高祖庙会”唢呐比赛

2000年之前,沛县民间唢呐比赛都放在元宵节前后,2000年以后,沛县的唢呐比赛安排在5月18日前后的“高祖庙会”暨“刘邦文化节”。“高祖庙会”上的唢呐比赛,不仅丰富了庙会文化生活,同时,比赛也促进了民间唢呐艺人之间的艺术交流。唢呐艺人们为参加唢呐比赛。都要作充分准备,从演奏曲目、乐队伴奏、表演服饰等各方面都要经过一番“包装”,每次庙会过后,沛县唢呐艺人的演奏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连续5年的唢呐大赛,使这一民间艺术活动走上正轨,形成惯例。因此,抓好“高祖庙会”唢呐比赛,是提高民间唢呐艺术的重要措施。沛县文体局分管民间艺术工作的同志,继续与“高祖庙会”办公室保持联系,保持庙会唢呐比赛年年列项,民间唢呐演奏水平不断提高发展。

二、以文化馆为主,抓好青少年唢呐培训

沛县的民间唢呐培训,也和沛县武术一样,正逐步向产业化发展。民间唢呐班是农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唢呐艺人的就业生活渠道,目前沛县民间唢呐正从过去个人拜师学艺向集体办班学习上发展。讫今为止,沛县已有唢呐培训班(校)6个,学员400多人。它们分别是县文联举办的“文艺学校唢呐班”、文化馆唢呐培训班、栖山镇曹河南艺校唢呐班、沛城铁西唢呐培训班、郝寨刘强班、大屯云鸽唢呐艺校。沛县的唢呐培训班为一代唢呐乐手的培养作出了贡献,沛县小唢呐多次参加省市文艺演出,这和唢呐培训班的举办密不可分。在肯定办班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培训班不断提高发展,需要文化主管部门所做的工作是:

1、帮助唢呐教师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以保证唢呐班培育出更多的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

2、帮助唢呐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3、对于中小学生唢呐学员,要求唢呐演奏乐理水平和文化课齐头并进。民间唢呐艺人的优点是:具有丰富的演奏经验和气息上的功夫,不足之处往往是不识谱,文化水平低。在培养新学员上,要克服艺人的缺点,在提高学员演奏水平的同时,要求学员必须学习好文化课,学好文化课,打好乐理基础。

三、责承沛县汉文化研究会,加强对沛县吹打乐民间艺术的挖掘

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一曲《大风歌》在沛县传唱了两千多年。由此可见传统音乐在沛县由来已久,沛县汉文化研究会已成立10年,收集了300多篇论文,出了三本论文集,至今还没有涉及沛县民间吹打乐的研究文集。下一步准备约有关方面的研究者,对沛县的民间唢呐与汉代的吹打乐的脉系、沛县吹打乐与汉代婚丧礼仪及《汉高祖武功大成曲》等作系列研究,写出有一定份量的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文化课论文范文篇6

一、基本情况

现有中专教学班24个,在校生1150人。其中,一年级幼师班9个,二年级幼师班8个,一年级计算机班2个,二年级计算机班2个,一年级艺高班1个,二年级艺高班1个,对口升学班1个。有任课教师70名。其中音乐专业课教师16名,体美专业课教师9名,计算机专业课教师7名,专业理论课教师3名,基础文化课教师39名。

二、常规教学,井然有序,效果良好

本学期教务科很好地落实了常规教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中心地位,狠抓了常规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并采取了有效的促教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完成了《教务科工作计划》中的相应目标。

(一)、在教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中考和期考成绩均达到或超过了期初同任课教师签订的《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中的质量目标。

中专有学生1150人,按1:13配备教师,须88名教师,而现任教师只有70名,缺教师18名。教务科充分挖掘教师中的教学潜力,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而教师们也以高度的责任感勇挑重担,超负荷教课。其中数学、语文两学科,每位教师均教三个班,计算机学科,每位教师每周均达18节以上。教师均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均能认真备课,精心讲课,细致批改作业。课堂教学秩序良好,学生学习情绪较高。期中考试学科及格率、优秀率均达到或超过期初教师同教务科签订的《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中规定的质量目标。从每月的评教结果来看:95%以上的教师的教学是学生满意的。

(二)、重视专业课教学,专业课教学质量高,成绩彰显

教务科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明确确立中专生的培养目标为专业加特长。为此,加大专业课的课时量,提高专业课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待遇,保证了专业课教学的稳定性。同时,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管理,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以老带新,互帮互学,教学研讨,教学交流,师德教育等形式,来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责任感,提高其教学水平。从学生评教显示: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学生满意率普遍高于基础文化课教师,出现了学生喜欢学习专业课的良好局面。从文艺汇演来看,本学期音乐专业课教学成绩裴然。从计算机班学生参加计算机技能比赛来看,计算机教学成绩也是瞩目的——我校计算机二年级60名学生参加了平顶山教育局和劳动局组织的计算机技能大赛,全部获取计算机技能中级以上证书。

(三)、促教杠杆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本学期很好地利用和发挥了促教措施:1、加强了教案、作业的检查工作。每月对教师的教案和作业检查一次,共检查作业教案三次,这项工作的持续化、经常化、制度化,促进了教师在平时认真备课,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查看结果,教师的备课和批改作业均达到了教务科的要求标准。2、加强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项工作每月一次,共进行了三次。这项工作的持续化、经常化、制度化,促进了教师提高平时的教学水平,使教师不忽视每一节课的教学。因而,出现了95%以上的教师的教学学生满意,25%的教师的教学学生非常满意。3、在专业课的教学上推行了“三定”和“分块教学,达标平时”的管理方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重视平时教学,保证了平时的教学质量。

三、活动课教学取得瞩目成绩

本学期坚持以活动课形式培养特长生、优秀生取得了较好成绩。普通话训练及其各种竞赛活动,既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对该科的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普通话训练常抓不懈,有辅导,有检查,训练秩序良好,训练效果显著。在今年省语委组织的普通话等级测试中,二年级参加395名学生,340名学生的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合格率86%,在平顶山各中专学校中,达标率位居第一。

(二)、本学期建立了三个钢琴、两个声音、两个舞蹈、一个军乐队,两个美术、一个手工、一个文学社等十一个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活动正常,参加活动的学生在本专业上都有较大的提高,成为该科的学习带头生。参加音乐类兴趣小组活动的学生,在文艺汇演中都有较突出的表现。尤其军乐队在杨光涛老师的带领下,吹奏水平迅速提高已能在舞台上和在升旗仪式上演奏。文学社在董晓丽及语文组全体老师辛勤组织和培养下,开展了不少的有益活动,提高了成员的写作水平。所办校报《芳草地》在校内外影响很大。

(三)、本学期举行了迎“”作文比赛、计算机操作比赛、书法绘画比赛、爱国主义教育演讲比赛、音乐专业课竞赛、进行了三次美术书法作品展及计算机平面设计作品展,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在该科上的学习水平。

四、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学期组织了二年级五个幼师班的幼儿园见习活动,学生在幼儿园中,亲眼目睹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亲身感受了幼儿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幼儿的爱心,深深地体会到自己距离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还相差很远,明确了今后学习和锻炼的方向和目标,激起了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热情。在安排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严密,方法得当,有计划、有任务、有总结、有座谈,教育见习效果显著。

五、教学改革迈出了新步子

教务科从来没有中断过中专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地探讨适合当今中专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不断调整开设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在这方面的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学期在专业课教学上仍然实行“分块教学,达标平时”的办法。改革了专业课的考试办法:教务科统一命题,互换考试老师,将考绩与班级平定和教师业务考评挂钩,以促进专业课的教与学。

对于基础文化课,改革了考试方法:首先在语文和数学两学科中实行学校统一命题,将考绩和班级考评和教师业务考评挂钩,以使学生重视基础文化课的学习。

六、进一步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教务科本着以学生为本,一切服务于学生的观念,双休日期间,对学生开放琴房、计算机房、图书室、阅览室等,改善了学生的课外学习环境,为有志者学生创造了较好的自学条件。

七、教育教学研究取得显著成绩

坚持了一月一次的科研例会,达到了交流教学体会、探讨教学方法、总结教学得失、布置教育教学任务的作用,使得教育教研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

有4个立项课题研究结题,通过了平顶山市教科所的评审,并获得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

教师共撰写教育教学论文120篇,其中在CN级刊物上发表20篇,在部级论文交流活动中获奖38篇,在县级论文交流中获奖11篇,在校级论文交流中获奖16篇。

新成立了7个课题研究小组。

八、在教育教学上,本学期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教

学秩序良好,学生学习情绪稳定,提高了我校的可信度和美誉度。但是,教育教学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漏洞。

1、没有很好地落实听课制度。

2、部分教学活动没有按时开展。

3、师资建设落实不到位。

努力方向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工作仍须进一步加强。

2、深入探讨教学改革,大胆实施改革措施,开创教学新局面的工作不能放松。

文化课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中等艺术学校素质教育探索思考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中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艺术教育更应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但目前,全国大多数中等艺术学校的发展遇到了较大困难,招生持续滑坡,生源素质下降,规模开始萎缩等。在这种形势下,中等艺术教育该如何摆脱困境,快速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乃是强有力的措施。

一、加大思想品德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艺术学校的学生年龄大致在10—18岁之间,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是独立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肃校风校纪,并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日常活动中去。第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成立德育委员会,由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学科设专职支部书记主抓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志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第三,活跃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使学生有进取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第四,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遵守纪律的观念、文明的行为习惯、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强化文化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由于中等艺术教育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薄弱,给他们的升学和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若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第一,要调整课时比例,细心研究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在遵循文化部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的不同,调整文化课程比例。目前,艺术类中专大多采用全日制普通初、高中教材。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时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科学地精选、取舍,尽快建立符合自己实际的文化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第二,注重教研,探讨艺术学校文化课教学的方法和途径。组织文化课教师参加“新大纲、新教材”及各种教学改革研讨会,定期到重点中学听课、观摩,积极撰写教改、教研论文,研究艺术类文化课教学如何在课时少等条件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新方法。

第三,要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之外,开设各种文化辅导、补习班。对文化课基础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对入学后文化成绩较差的部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以小班形式补课,使之尽快达到中等生水平;对参加高考的毕业生开办高考补习班,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升学成绩。

三、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

从一定意义上讲,未来人才质量和水平如何,关键在于学习了什么课程,从所学课程中获取怎样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因此,中等艺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一,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在课程体系中,根据实用、实效的原则,形成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专业技能为核心、专业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为专业技能服务的课程体系结构。这就需要适当压缩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加强文化课和专业课,以适应学生升学就业的需要。

第二,加大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大部分艺术学校都是以戏曲专业起家的,可以把戏曲专业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从而积极推进各学科的专业课程改革。戏曲专业课程改革首先要以京剧表演专业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推进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调整部分专业课的设置,遴选规范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强教学研究,强化集体备课,博采其他艺术门类之长为京剧教学所用。在实施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研组、学科和学术委员会的积极作用,认真论证、抓住重点、举一反三、务求实效。积极倡导教学方式改革,使学生从“要学会”向“要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方式转变,使学生从纷繁的灌输教学中解脱出来,留给学生更多的消化吸收空间,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他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要以京剧表演专业改革的思路为指导,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加强教研,及时总结,扩大积累,特别是新专业要尽快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

第三,建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要建立校、科两级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学科评价机构由科主任牵头组成,学校评价机构由校学术委员会组成;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对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各学科的专业主课;并把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科主任及个人,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职、晋级及岗位工资的重要依据;还要逐步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以保证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全面素质的稳步提高。

四、重视青春期教育指导,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中等艺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虽然好于中小学和其他中专学生,但继续提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美术、器乐等专业做到保证体育课时、有专职体育教师、有体育设施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加强疏导教育,使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前途、家庭、社会、荣誉、人际关系等。

综上所述,中等艺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摆在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并积极落实的重要工作。只要艺术教育工作者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就一定能使艺术教育走出困境,快速健康地发展,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0-28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文化课论文范文篇8

一、加大思想品德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艺术学校的学生年龄大致在10—18岁之间,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是独立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肃校风校纪,并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日常活动中去。第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成立德育委员会,由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学科设专职支部书记主抓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志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第三,活跃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使学生有进取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第四,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遵守纪律的观念、文明的行为习惯、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强化文化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由于中等艺术教育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薄弱,给他们的升学和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若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第一,要调整课时比例,细心研究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在遵循文化部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的不同,调整文化课程比例。目前,艺术类中专大多采用全日制普通初、高中教材。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时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科学地精选、取舍,尽快建立符合自己实际的文化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第二,注重教研,探讨艺术学校文化课教学的方法和途径。组织文化课教师参加“新大纲、新教材”及各种教学改革研讨会,定期到重点中学听课、观摩,积极撰写教改、教研论文,研究艺术类文化课教学如何在课时少等条件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新方法。

第三,要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之外,开设各种文化辅导、补习班。对文化课基础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对入学后文化成绩较差的部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以小班形式补课,使之尽快达到中等生水平;对参加高考的毕业生开办高考补习班,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升学成绩。三、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

从一定意义上讲,未来人才质量和水平如何,关键在于学习了什么课程,从所学课程中获取怎样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因此,中等艺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一,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在课程体系中,根据实用、实效的原则,形成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专业技能为核心、专业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为专业技能服务的课程体系结构。这就需要适当压缩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加强文化课和专业课,以适应学生升学就业的需要。

第二,加大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大部分艺术学校都是以戏曲专业起家的,可以把戏曲专业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从而积极推进各学科的专业课程改革。戏曲专业课程改革首先要以京剧表演专业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推进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调整部分专业课的设置,遴选规范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强教学研究,强化集体备课,博采其他艺术门类之长为京剧教学所用。在实施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研组、学科和学术委员会的积极作用,认真论证、抓住重点、举一反三、务求实效。积极倡导教学方式改革,使学生从“要学会”向“要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方式转变,使学生从纷繁的灌输教学中解脱出来,留给学生更多的消化吸收空间,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他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要以京剧表演专业改革的思路为指导,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加强教研,及时总结,扩大积累,特别是新专业要尽快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

第三,建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要建立校、科两级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学科评价机构由科主任牵头组成,学校评价机构由校学术委员会组成;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对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各学科的专业主课;并把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科主任及个人,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职、晋级及岗位工资的重要依据;还要逐步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以保证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全面素质的稳步提高。

四、重视青春期教育指导,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中等艺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虽然好于中小学和其他中专学生,但继续提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美术、器乐等专业做到保证体育课时、有专职体育教师、有体育设施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加强疏导教育,使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前途、家庭、社会、荣誉、人际关系等。

综上所述,中等艺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摆在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并积极落实的重要工作。只要艺术教育工作者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就一定能使艺术教育走出困境,快速健康地发展,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文化课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管理

新时代,体育高考愈加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尤其是伴随着各大体育院校的扩招,体育逐渐成为体育爱好者关注的焦点,成为其进入到象牙塔的主要途径。但是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受到本身特点的制约,对其训练和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难度,不仅牵扯到学生的受训时间、个人天赋、场地器材等,还涉及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基于此,唯有共同管理、关注体育特长生训练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管理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和管理现状

第一,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之所以走体育特长生的道路,是希望通过体育这条道路走向大学。但是很多体育特长生常常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体育训练上,用在文化课堂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致使文化课的成绩越来越低。第二,心理压力比较大。与普通的高考生相比,体育特长生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体育训练,致使其在完成训练之后,身体逐渐产生疲惫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文化课学习时常常出现走神、精力不够集中的现象,在文化课学习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体育特长生在学习中常常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第三,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状态不佳。当前,高中学校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训练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采用“大锅饭”式的训练方式,并未结合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在这种体育训练模式下,难以突出不同体育特长生的个体优势。同时,在当前高中体育特长训练中,训练内容呈现出极强的考试性,基本都是围绕考试内容进行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导致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氛围沉闷,难以真正提升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效果。

(二)原因分析

导致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和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比较多,集中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多数高中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培养的时候,忽视了其全面发展,更加关注其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基于体育特长生的特殊性,由于其人数比较少,只占一小部分群体,其文化课教育常常被学校忽视,因此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并未得到科学的管理、培训等。从高中体育教师角度来说,由于其对体育特长生认识和研究不够全面,过分关注其体育成绩,忽视文化课教学,甚至导致其产生缺位的状态,严重制约了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训练和管理的时候,常常以机械化管理为主,经常借助直接粗暴的形式进行,并未与体育特长生进行亲密无间的沟通。同时,高中体育特长生正处于思想、情感发展的高速阶段,部分学校在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不够到位,甚至处于空白状态。长此以往,致使高中体育特长生容易出现多种心理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全面发展[1]。

二、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和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体育特长生方面

依据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部分学生在日常的文化课学习中通常表现出较为散漫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表现不勤奋、不努力,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自身的认识不足,对于未来的认识也不够透彻。因此,需明确体育特长生的定位,并促使他们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将会从事怎样的工作,如从事社会体育的教育或学校体育教育的工作,或是成为专业运动员。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到自己的奋斗方向,才会端正自己的学习和训练态度,从而使学生实现学习和锻炼的双重收获。

(二)学校方面

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与学习都是在学校内部开展的,这通常也是对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与管理效果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这就需充分重视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影响因素。首先,体育特长生不仅需面对平时的体育训练,还面临着较大的学习任务。相关调查表明,部分学校在面对相关体育特长生的时候,无法准确地把控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关系,过于关注文化知识的学习,这就会影响到体育特长生的训练质量。过于关注体育训练,就会影响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难以真正满足体育特长生高考的要求。其次,教师与体育特长生都过于关注应试成绩,无法准确地把握体育特长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目前,许多体育教师以及教练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都存有较强的应试性,也就是考试的内容是什么,就会反复训练些什么,而不在考试范围内的就不被列入到训练科目中,这种状况下,就会使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缺乏针对性,并影响到体育训练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与管理方法研究

(一)转变观念,重视文化课教学

学习体育特长并不意味着文化课程不够重要,为了全面提升体育特长生的综合素养,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训练和管理理念,重视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教学,将其置于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校、体育教师必须要明确告知体育特长生文化课的重要性,使其明白文化课与体育成绩同等重要,只有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课成绩,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同时,还应指导体育特长生立足于当前文化成绩现状,必须提起足够的重视,也不能自暴自弃,必须要及时利用空闲的时间,主动学习、补充学习。另一方面,从学校和教师的层面上来说,也要从传统的体育特长生训练观念中解放出来,将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教育纳入具体的教学计划中,教师也不能占用文化课时间进行训练,学校的文化课教师还应结合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文化课教学。

(二)加强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

体育特长生作为高中学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训练和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品德和心理问题。基于此,为了实现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还应关注其思想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一方面,体育教师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训练的时候,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结合体育教学的内容,采用多种途径,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促使学生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关注体育特长生的心理教育。教师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肯定体育特长生的拼搏能力,并帮助其正确看待体育比赛的成绩,以及体育训练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等,帮助其进入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强化体育特长生心理教育的同时,还应为其加开专门的心理辅导课,或者建立心理咨询室等,解决其在训练、学习中出现的不良情绪等;也可以在体育训练之余,给其提供参与各类比赛的机会,使得其在实战中经历失败,在逆境中逐渐成长,并逐渐克服自身在平时训练中出现的不良心理障碍,最终引导其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2]。

(三)制订训练计划,科学训练

为了真正提升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还应结合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针对性训练计划,采用科学的训练手段。首先,全面了解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在对体育特长生开展训练之前,必须要“吃透”学生。具体来说,有的体育特长生有一定的体育基础,也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的体育特长生则是文化课成绩一般,而是抱着侥幸的心理通过体育训练走进大学;也有的体育特长生文化课、体育成绩都一般,但具备极强的学习欲望等。可以说,教师唯有全面了解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思想动态,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和态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的训练计划。其次,科学设计训练计划。通常,学校基本上都是在高一年级的时候,就将体育特长生选拔出来,对其进行技能训练。具体来说,在对其进行训练的时候,上午应以“柔韧、灵敏、耐力”三项基本素质为主,下午可以球类项目训练为主,旨在提升体育特长生各项身体素质;到高二年级时,进行更加系统化的训练,对其进行专门训练。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要具备大目标、整体目标,还应对具体的训练目标进行分解、细化等,使其成为若干个小目标,结合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切实在训练初期就对其进行高难度、高强度的训练。另外,在制定训练目标时,还应关注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个体情况,确保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最后,因人而异,科学选择训练方法。体育特长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唯有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其进行科学合理训练,才能真正提升体育特长生的成绩。在整个体育训练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节,结合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灵活性的手段进行训练,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功能性,确保体育训练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展。同时,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还应防止学生出现过度疲劳、意外伤等现象,及时管理学生的行为,科学安排体育训练密度、强度等[3]。

(四)实施科学训练方法

在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还应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确保体育特长生训练的科学性。一方面,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应科学合理控制运动负荷,使其与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相契合,切忌按照运动员的训练方式进行。唯有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学生所选择的项目进行训练,才能更好地满足高考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训练的时候,还应灵活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比如,在1000米和800米动作速度训练中,就可借助牵引跑、顺风跑的方式进行训练,之后再开展练习,使得体育特长生在上下坡跑、托重物跑、逆风跑、持哑铃快速摆臂等进行训练中提升成绩。另外,在落实体育特长生训练计划时,还应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免体育特长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出现过度疲劳、运动损伤等现象。否则,一旦忽视这一点,就会导致体育特长生在训练时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严重影响其正常的体育训练和学习等。

(五)细化训练时间安排

为了提升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还应做好明确的时间安排。这主要是因为高中体育特长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如何才能从文化课中抽出时间进行训练,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达到既定的目标。一方面,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结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规划。由于高考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较低,学校应分配相关的教师做好文化课基础知识教学,避免过度拔高训练的情况,以免浪费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人体机能,为日常训练时间进行科学安排。在早上空腹的时候,可对其进行一些耐力训练;上午学生身体比较疲惫,大脑却进入到兴奋状态,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下午三点,可开展政治、地理等思维能力要求不高的课程;四点之后,可再次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只有做到这一点,对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才能真正提升训练效果,实现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4]。

(六)强化体育特长生管理

首先,强化招生管理。当前高中招收体育特长生的渠道主要是体育考试,这些特长生在各个项目分布上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有的体育专项开展相对比较容易,参加的人数比较多。这就给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学校应认真做好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招生管理工作,促使其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其次,加强体育特长生的纪律管理。为了强化体育特长生训练和管理效果,学校还应制订出更加严格的管理方法,尤其是针对上课迟到、睡觉、不听讲等体育特长生,无法按照管理办法执行的学生,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适当的处罚教育等。最后,加强体育特长生的生活管理。在对高中体育特长生进行训练和管理的时候,还应全面加强生活管理,结合学生的训练强度、内容等,指导学生进行正确饮食,平衡营养搭配等。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服用一些高营养的食物,切实提升训练效果。另外,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生活管理时,还应教会其学会受伤后的应急处理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体育特长生的特点,在以往的训练和管理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忽视文化课、德育,训练不科学等,严重制约了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学校唯有转变观念,重视文化课教学、思想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结合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训练计划,科学安排体育训练时间,强化体育特长生管理等,才能真正提升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崔文,靳友杰.探析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与管理方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8):61.

[2]杨永.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的有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0):115.

[3]霍小卫.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机制与选育培养研究[J].体育视野,2020(11):95.

文化课论文范文篇10

论文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职学生对对语文教学却表现出渐次的淡漠,许多人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或多或少地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了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分析中职学校语文教育中的逆反心理表现,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语文课程是各类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工具性、综合实践性特点。语文教学对于提高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他各学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造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文化课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中的特殊地位。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职学生对对语文教学却表现出渐次的淡漠,许多人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由于消极逆理的存在,或多或少地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了系列的负面影响,如何处理好青少年对语文教学的逆反心理,已成为中职语文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逆反心理表现

(1)对语文老师的抵触态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中职老师发出感慨,现在的中职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难管了”。的确,在语文老师眼里调皮捣蛋、喜欢闹的学生,不是今天犯个错,就是明天犯个错。老师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有的是表面顺从,实际上一跨出办公室的门就忘,照犯不误,有的则很干脆地直接和老师顶嘴,甚至破口大骂,全然不顾后果。这是我们发生一个中职学校一个班主任与一个学生的对话。

一天学习委员反映,班上有位男生在课堂上骂语文老师。事后,我找来了这个学生,与他进行了一番谈话。我问他当时为什么这样做。这个男生说:“语文老师问我为什么作业没写完?我说,不会写。老师就说,为什么别的同学都会写,就你一个人不会写,肯定是你没用心,你就是想偷懒。这个学生说,当时我一听老师的话,感到自己受了很大的冤枉。其实我用心做了,实在是因为基础太差,上课没听懂才不会写的。我希望老师能理解我,可是老师的话让我很受伤。他越说,我越气,于是就对老师说了脏话。”经调查,发现这个学生经常和语文老师对干,在和同学的交谈中也流露出对老师的讨厌,甚至发展到对语文课的厌恶。

(2)学生对现有教学方法的反感

逆反心理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综合产生的,其动因之一是“好奇驱力”,即对新事物、新方法的浓厚兴趣,对旧事物{日方法的厌倦。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存在这种“喜新厌旧”的心理因素。中职语文课教学手段、方法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硬件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各职业中学纷纷斥巨资购置大量的实训设备,但对文化课的投入则相对落后。尽管许多学校也组织了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也建成了数个多媒体教室,但一方面多媒体教室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为了上一节多媒体课,要预先订好教室,还要排队等候。另一方面,由于课件制作需要耗费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许多教师虽然也明知多媒体课件对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受时间、精力所限,不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先天不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落后,使教师无法更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教学,面对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生当然提不起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也就在所难免了。

2中职语文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矫正

(1)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

前面所述,学生的学习容易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因此,消除学生学习语文的逆反心理的第一个要素就是如何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摒弃单纯从名著名文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的应试教育,树立“生活处处有语文”的大语文观。要从生活和工作需要出发,在生活中学语文、在专业学习中学语文,将范文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将语文能力培养与生活、专业结合起来,注重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学与专业融合就是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整合,是文化基础课内容与专业知识达到“零距离接触”的途径和方法。融合专业的中职语文教学,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专业知识、生活知识去摸索、去感悟。中职语文植根于生活、立足于专业走协同教学之路,必将帮助语文从知识走向和能力的结合,从文本走向和生活的融合,从而提高整体效应,实现了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例如,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有餐巾折花课,把餐巾折成各种形状是学生的拿手好戏,根据语文教学需要,要写一篇说明文,于是老师可以出这样一个题目:XX的制作》。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致,介绍五花八门,说明顺序清楚,说明方法多样,因为她们都觉得有熟悉的东西可写。这样,既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温故而知新”。公务员之家

(2)语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