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程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5:46:43

书法课程总结

书法课程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选择性;中职;书法教育;思考

一、中职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必要性

1.中职学生的书写能力薄弱笔者曾对本校的中职学生做过汉字书写能力的问卷,经调查发现:一个班级里接触过毛笔书法的同学只有1—2个,这1、2个同学也只是小时候学过1、2天,八成以上的学生毛笔执笔方式不正确,毛笔字基本不会写,书写能力低下。很大一部分同学连水笔字也写得歪歪扭扭,无行无列乱成一堆,难以辨认,临近毕业书写的水平还是不尽人意。2.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中职学校开展书法教育,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踏实稳重、坚韧耐心的良好品质;更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对就业和发展的一种技术技能、文化素养的体现。

3.中职学校的书法教育缺位严重今年,笔者在开设书法公开课之前,了解了一下本地区中职学校开设书法课的情况:中职学校开设书法课的情况不乐观,很多学校在工艺美术、广告设计等专业课程中也没有开设书法课,连专业需求要开设的书法教育都没有开展,更谈不上对全体学生进行书写能力的训练。有的学校虽以社团的形式开设了书法课,但常常因为学校、教师、场地等原因,没有科学安排和系统教学。今年教育系统举办的教职工书画大赛,在书法类获奖得17件作品中,中职学校只有两所学校的3位教师榜上有名,中职学校书法教师的获奖比例低,也体现了中职书法师资的薄弱。

二、中职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背景

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不过从本地中职学校的现状来看,情况不容乐观,课程设置没有到位,师资力量存在较大缺口,教材没有配套和到位等等,诸多困难导致学校开展书法教育较冷谈。但相反社会上的一些书法培训班倒是搞得红红火火,这个现象反映出社会有需求,家长有愿望,学生有热情。在选择性课改的背景下开展书法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推动中职层面的书法教育工作急需我们教育相关部门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宁波作为浙江省职业教育走在前列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对书法教育非常重视。近几年,宁波开展了中职书法教育试点学校评选,举办了宁波市书法教育论文评选活动,在市技能(才艺)比赛中设立书法比赛项目,对书法试点学校的典型经验汇编成书并正式出版等等。大大推动了中职学校书法教育的开展,掀起了中职学校开设书法教育,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良好氛围。宁波镇海职教中心成立政协书画院传承基地和书法创作教育基地,多年来坚持书法特色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校良好的书法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平台,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书法人才,"以书怡情,以书铸品,以书立信",也使得这些爱好书法的中职生全面地发展,成为社会优秀的建设人才。四明职高——《带领学生走进书法艺术的殿堂》,古林职高——《以人为本,构建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职高书法教学体系》,象山职高——《职业高中进行书法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宁波水产学校——《立足书法教学,培养审美情趣》,宁波经贸学校——《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教育的思考和尝试》等等一批成果脱颖而出。

三、中职学校开展书法教学的思考

选择性课改正呈现出全面、积极推进的良好态势,学校的课程整合和学生的课程选择全面开展,书法教育可以借机登上舞台,让那些有需求有愿望学习书法的学生来选择书法教育,走进书法课堂。在具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为使学生获得书法知识和书写技能,需要我们从事书法教育的工作者加强教学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开展职业体验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办法,举办书法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各级各类书画展览,欣赏书法家的现场表演,走进社区书写春联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激发兴趣,让学生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作为书法教师,要利用一切手段加以引导,把枯燥无味的书法课变成寓教于乐的“兴趣”课,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建立多元选择,实行因材施教。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开展书法教育,给学生提供选教师、选班级、选书体、选程度的机会,既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又能进行因材施教。让对书法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使他们成为书法的骨干,让他们在班级中起到带头作用。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首先肯定他们的选择,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从基础抓起,用心去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他们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耐心指导,提出改进方法,使们不断进步。

3.安排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根据中职学生的具体实际,作为非专业性、普及性的中职书法教学,应将中职书法课的教学内容分块化、系统化,使每个年级有各自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并将每个教学内容细化到每一堂课。中职一年级,重点讲授书写的基本知识,包括“文房四宝”、执笔方法和基本笔画的写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基本笔法和间架结构,达到运笔自如;中职二年级在正确书写楷书的基础上,重点学习行楷字的基本规律,掌握行楷字的基本笔画和间架结构,使学生书写正确,线条流畅,结构合理;中职三年级重点是书写技能的训练和提高,要不断地临摹和创作,达到字形美观,结构合理,章法正确。这样分模块、分阶段、有计划的教学,不仅便于教师操作,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教学效果的实现。

4.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倡导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体现参与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在实际的书法教学中,可以采取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同步的教学方法,同讲同练,相辅相成,使毛笔字和硬笔字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学生在临摹字帖的过程中,要把握对字帖用笔、结体、风格的理解,提高对字帖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帮助、引导学生总结书写的规律,通过规律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书体的认识,把握不同书体的不同特点和规律,有利于书写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学习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书法教学要精讲多练,积极示范,对新授的知识点,先给学生做整体示范,或在黑板上集体示范,或以小组为单位示范,把书写的技巧展现给学生看。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并对学生进行巡回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练习存在的不同问题,及时地指出并给予个别辅导。通过这种示范和指导,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消化所学内容,并自觉地在实践中练习,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优化评价机制。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积极进取、全面提高。作业批改和点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书法教师精炼、中肯、形象的作业批改,不仅能把作业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对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通过沟通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中职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教学是中职改革育人模式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激发学生自身潜能、搭建健康成长的重要平台。培养中职学生书写基本技能和书法艺术欣赏水平是有效提升综合职业素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探索,可以进一步树立并牢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认同和传承的执着信仰。

作者:徐飞波 单位:嘉兴市秀水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茂虎.关于中职书法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的思考.科学咨询,2015,第20期:6-6.

[2]王炳维.关于中职生硬笔书法教学的思考.速读旬刊,2014.

[3]郭东兵.书法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现状分析与研究.

书法课程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书法教育;德育;渗透对策

我国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落实这一根本任务,2017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将育德树人工作落小落实,大力推进德育工作规范化、实效化,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指南》总体目标中提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尽管我国推行素质教育有一段时间,但就当前来看,重技轻道、一味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依然是当前教育的普遍现象。2021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又提到了教育真谛的问题,其中说到“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如果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会没有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学生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这一席话又印证了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人类宝贵的财富,2013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总体目标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而这一目标正好和德育目标相映衬,两个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因而在中、高职书法教育中进行德育价值的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德育和书法教育也是相辅相成的。

1概念界定

1.1中、高职书法教育的内涵

书法教育是一门蕴含中国丰富传统文化的艺术教育,它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种技能的学习,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个体精神的陶冶。书法教育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书写、作品鉴赏、从事与书法相关的其他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实践活动[1]。书法教育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识字写字教育,这是书法教育的最浅层次。这一层次是初级书法教育,目的是实用和写好字,因此采用硬笔与软笔兼修的方式;第二层次主要是情操教育或者美育,具备一定艺术素养;第三层次是以艺术学为目的高层次教育,目标是培养艺术学的专家。中、高职书法教育是前两个层次的教育,以书法基本知识、欣赏感悟和操作体验教育为主,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通过书法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中、高职书法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写字教育、鉴赏教育、书法文化教育和书法实践活动。

1.2德育的界定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重视礼仪,以道德教化为主要教育内容,强调社会规范和人性修养。顾明远教授将德育界定为“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2]。《中、高职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了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并且根据不同的学段给出了具体的目标。低年级和中高年级的目标,可以概括为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3]。

2国内研究综述

在万方数据库中以“中、高职书法教育与德育”为主题进行搜索,关于书法教育与德育的专著比较罕见;关于中、高职书法教育和德育相结合的论文有35篇,其中期刊论文31篇,学位论文3篇,会议论文1篇。从图1中可以看出文献量的发表与政策的颁布有关,2013年教育部制定了《中、高职书法教育指导纲要》,2015和2016这2年文献数量明显增加。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中、高职德育工作指南》,可以看出2018和2019年这2个年份文献发表量达到峰值。从作者单位来看,可以看出60%的文章作者为中、高职教育工作者,大专及以上院校仅占40%。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中、高职书法教育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中、高职书法教育现状;书法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中、高职书法教育的德育功能。就现有研究统计结果来看,大多数文献是在理论层面进行的研究,缺乏实证分析,研究有待深入。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概念内涵及外延未得到清晰界定,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二是研究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包括问卷设计不全面,数据收集缺乏严谨性等。

3实证分析

3.1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

在国内专家学者及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中、高职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和《中、高职德育工作指南》文件为蓝本,参照文件中的目标与内容、实施要求、评价建议等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书法老师对书法育德的认知,对书法育德的途径及方法的运用,书法教师的素质培养,学生学习书法后品德变化的认知4个方面,共18道单选题和10道多选题。为了调查中、高职书法教育育德的现状,且考虑到数据收集的便利性和数据的有效性,笔者通过会议或者活动的机会向参会的中、高职书法教师发放问卷。笔者于2020年12月参加了北京市中、高职书法教育现场会,会议形式以听评课为主,并在会议过程中伴有大型书法笔会。笔者在会场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为80%。笔者在2021年3月参加了河北省书法教师基本功大赛网络培训会议,通过会议群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27份,有效回收率为90%。

3.2数据分析

教师素质决定着教学质量,也影响着《纲要》中目标实现与否。调查结果显示,兼职教师所占比重过高,达63.4%,且兼职教师大多不是书法专业背景,由美术教师或语文教师兼任,书法教师的数量不足,专业不对口,这也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为了提高书法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定期对书法教师进行培训。调查数据显示,78.3%的老师本学期参加了三次及以上培训。通过调查和实地考察,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书写能力、教学技能、育人能力和书法文化。从表1中可以看到,书写技能培训所占比重最高,育人能力所占比重最低。在中、高职阶段的教育中,由于自身的特点,学生更倾向于听从教师的教导,因此学科育德不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并且中职阶段已经开始上书法课程,需充分发挥书法课程的德育功能。对问卷中的书法教师育德认知与实际育德进行对比,如图2所示,老师非常赞同育德是书法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做到,书法育德认知与实际教学存在显著差异。中、高职书法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比较隐晦,不像德育教材那么明显,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将德育内容渗透到书法教育的方方面面。依据调查数据(见图3),由于一部分书法教师自身对书法育德理念认识不清晰,因而没有形成书法育德认同感,导致育德实践和认知出现了很大偏差。书法育德效果也具有隐性特征,由于汉字搭配中蕴含了哲学、美学的意蕴,因而选择教师讲解汉字搭配频率和学生的反馈进行对比。根据图4的数据,可以看出教师的认知和学生的反馈出现了明显差异,教师认为在平时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解汉字搭配,而学生印象却不深刻,对汉字搭配掌握不牢固,原因可能是老师的讲解方式不恰当,导致学生兴趣较低,注意力不集中。良好的书写习惯,也是书法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书法训练中教师需强调正确的手型坐姿的重要性,并时刻矫正和提醒学生书型和坐姿。100%的老师选择“经常”“总是”提醒学生的手型坐姿,但是学生反馈却与老师的回答存在明显差异,在实际访谈中仅有20%学生认为自己的手型坐姿比以前规范多了。在当前书法教育中,虽然比较侧重写字教育,轻视书法艺术教育,但是写字教育依然没有达到理想目标。书法文化不仅包含书法技能和书法鉴赏,还需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书法名家的生平。57%的教师表示经常或者总是给学生讲授书法家的生平及名作的创作历程,但学生反馈这些都稍显枯燥,不感兴趣。

3.3中、高职书法育德存在的问题

3.3.1实用性的写字教育占绝对优势地位在现场听评课的过程中,学校及教师更偏重写字教育,忽视具有艺术性的书法教育,因此导致书法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其育德功能。比如某中职学校书法课教学大纲中,仅仅安排了两节书法鉴赏课,其余都是写字课。但就写字课而言,教师大多指向技能训练,即如何写好字,对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却很缺乏。再比如书法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评分标准更多指向教师如何教好字,评判标准有偏颇,没有充分考虑这节课的综合育人价值。3.3.2书法教育中的德育资源挖掘不充分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校在安排教师培训内容时,更多侧重书写教育,而忽视育人教育。有部分老师对书法育德认知不清晰,即使大部分教师承认书法教育的育德功能,但是真正实践起来却很难。在问卷题目中关于书法教育中应该渗透哪些德育内容,许多老师把握不准确,认识有偏差,没有认识到书法对学生人生发展的意义。教师不擅长运用已有的德育资源,如汉字搭配、手型坐姿、书法文化等德育要素,导致书法育德效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3.3.3书法育德的方法单一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可以发现,书法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教学生写好字,但对培养学生的品德发展很少采用专门的方法。书法课程一般采用诱导启发法、教师或榜样示范法,书法家生平经历一般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虽然这些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作用,但是对书法育德来说收效甚微。虽然很多教师认为参观书法展览、书法文化交流等课外实践活动对书法育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学校和教师却很少组织或举办此类实践活动,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4渗透对策

4.1改变重技轻道的书法教育导向

意大利教育家但丁说过:道德能弥补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却永远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由此可见,品德在个体教育中的重要性。在调查问卷中,有一个题目是“书法育德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大部分老师选择了学校的定位和导向。因此教育部门、学校、书法教育者应该从思想源头上改变重技轻道这一观念,书法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写好字,更多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当前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情下,书法教育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拥有正确审美观,学会用美的眼睛来赏识周围的事物,提高学生的修养,养成博爱的情操。在河北省邯郸市某普通学校,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一个中职一年级男孩,在学习书法课程之前,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和信心,每天沉迷在游戏当中,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要么自己趴桌子上睡觉,要么和其他同学讲话,让班主任和家长很是头疼。但是通过本校书法教师的12节课的引导和教授,该男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虽然字写的没多大进步,但是该生思想和行为发生了很大转变。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团结同学,感觉生活充满了阳光,课下时间主动向老师请教,并且上课纪律也好了很多。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书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一种技法的传授,更大层面上提升了学生的品德水平。

4.2加强专兼职书法教师培训

当前书法教师育德的认知与实践明显不一致,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关注书法教师的培训问题,以此来提高书法教师素养。首先,培训内容多元化。不仅要对书法教学大纲进行解读,更要阐释书法教育应包括哪些内容。在实际走访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对应该在书法教育中培养学生哪种道德品质认知不清晰。因此在教师培训中,首先应充分阐释书法教育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及书法教育和育德作用机理,让书法教师有清晰的认知。其次,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形式要符合教师职业特点和时间安排,例如学校可以采用集体学习和教研的方式,先让教师了解显性和隐性德育因素的资源分布,再由各教研室组织讨论,对德育资源进行分类,最后研制教育方案。此外,要对教师进行书法文化的熏陶,比如参加书法名家座谈会,参观书法展览和各种笔会等。

4.3改革书法育德的方法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书法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诱导启发法、教师或榜样示范法,学生对此兴趣较低,且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适度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比如多组织学生参加书法实践活动,参观书法展、参加书法文化交流会等,一来学生兴趣浓厚,参与性高;二来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书法育德的目标。比如当学习文房四宝知识时,书法教师可以拿出提前准备的笔墨纸砚依次让学生回答名字,学生说出名字后,教师可以随即问“大家知道这些物品的制作过程吗?”然后书法教师带学生去毛笔制作工坊参观,来现场观察毛笔的制作过程,前提是书法教师与附近毛笔制作工坊联系好。学生在参观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井泉.小学书法教育中的德育研究——以北京市小学书法教育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14:10.

[2]顾明远.教育大辞书•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97.

书法课程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中小学;篆书教学;书法课堂

蒙学阶段的书法教学历来以培养书写习惯与识字为主,且与科举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时至今日,中小学阶段的书法教学仍以书写的美观为主要目标。由于楷书的日常书写比较多见,为了方便平时使用,故书法的日常教学多以楷书为基础,也有少量的隶书和行书练习,但篆书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却极为少见。

一、篆书教学在中小学书法课堂中的处境

篆书在历史上的发展相较其他书体显得异常薄弱。篆书书写速度与结构的复杂性造成了识读与记忆方面的局限,这就让很多不懂古文字系统的教师无法顺利教学,也让学生望而生畏,导致篆书难进中小学课堂,不受师生欢迎。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蒙学书法教育中也很少有篆书教学。除了在以篆书书写为主的先秦时期和书法考据学兴盛的清代,其他历史时期如汉、唐、元都是将篆书作为书法现象,由个别书家进行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很难形成从小就学习篆书的社会风气。由于文字的实用需求,楷书和隶书历来是蒙学阶段学习的主要书体,尤其是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更是形成了以端庄的楷书为规范字体的社会风气,其目的便是应对科举考试。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私塾教学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也逐渐吸取了西方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私塾的教育功能转向了最基本的识字习文,书法所用字体也以社会广泛使用且方便快捷的楷书和行书为主。[1](P.234)由此可以看出,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私塾书法教学基本上是以楷书为基础,适当教授行书,其目的也无非是为了加强文字的实用性和书写的审美性。再看现代教育体制下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其课程根据学年安排,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学习不同的书体,需要学习的字体依然以楷书和行书为主,虽然高年级阶段也会适当增加草书的学习,但篆书学习仍然没有影踪。只有到了更专业的大学阶段,才会设置篆书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也使学书者越来越认为学习书法应以楷书为基础。在这样的学习意识影响下,篆书自然就遭到了学书者的冷落。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文字的简化改革,书法教学也相应地有所变革。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篆书就更不可能成为蒙学基础了,社会要发展,文字要简便,一切以实用为诉求。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书法教学才重新兴起。进入21世纪后,国家针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接连颁布多个文件,逐渐明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迫切性,使书法教学的模式和内容变得丰富起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全面贯彻,全国的中小学及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也逐渐认识到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在学校及校外培训班开设书法相关课程。学校的书法教师队伍也逐渐建立起来,大学也开始招收书法专业的本科及硕士生,但书法教学所用字体依然以偏实用的楷书和行书为主,其本质和科举时代的需求相似。虽有个别教师会教授隶书,偶尔也涉及篆书,但篆书的整体教学依然步履维艰。

二、篆书教学在中小学书法课堂中缺失的原因

当前,很多高校教师、研究生,乃至中小学的专、兼职书法教师,都在积极关注并思考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未来发展。2013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小学5~6年级即可进行五体的欣赏学习,感受各种书体的美;初中阶段,就可以尝试书写其他书体以及篆刻。”由此可见,篆书的教学在初中即可提上日程。由此也可以看出,《纲要》中涉及的书法教学内容与21世纪以前相比有了变化———它表明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即可认识、欣赏篆书,并可在初中阶段开始练习篆书及篆刻。但是,为什么开设篆书课程的学校寥寥无几呢?为什么教师不去主动开设篆书课程呢?篆书教学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为什么没有开花结果呢?笔者尝试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逐一分析。(一)社会层面。社会的氛围和需求会影响人们的学习选择。虽然国家政策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指明了方向,但是传统文化也需要社会功能的促进方能更加繁荣。书法在传统文化中属于六艺之一,但在现今科技发达的社会中,书法变成了人们休闲时修身养性的艺术性娱乐活动,其实用性大大减弱,而篆书作为结构最为复杂、繁琐、难识、难记的书体,其社会实用功能就显得更为弱小。(二)学校层面。学校一方面践行国家的教育主张及相关政策,另一方面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所以学校以服务应试教育为主,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辅。中小学书法教育相关政策颁布以后,全国中小学开始积极响应,设立专、兼职的书法教师。但大多数学校只是给“弘扬传统文化”披上了一件外衣,实际考虑的仍是如何让学生以美观大方的书写提高成绩。在这样的情况下,篆书的教学就显得不合时宜,跟不上学校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当然,也有一些书法特色学校重视发展学生的书法水平和审美能力,对书法五体皆有涉及,但其篆书教学依然是浅尝辄止的。(三)教师层面。篆书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书法教师必须经过对篆书的长期学习和深入研究,通晓篆书的发展源流及技法,才能在课堂中自如讲解并示范。前些年,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鱼龙混杂,各科教师兼课的现象比比皆是,要想成功教授篆书是不现实的。近几年来,学校逐渐引进了一些书法专业的人才,这才让篆书教学有了一丝希望。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主动去触碰篆书,教学基本还是以学生更能接受的楷书和隶书为主。(四)学生层面中小学生一般是以汉语拼音来识读汉字,多年来,他们一直是楷书简化字的学习者,基本上没有接触过繁体字,对于篆书字体更是难以接受和识读,必须依赖教师的讲解方能入门,所以篆书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文字障碍。通过上述各个层面的简要分析,我们总结了篆书教学缺失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进一步探讨篆书教学的意义。

三、篆书教学在中小学书法课堂中的现实意义

(一)篆书教学的文字学意义。清代大书家何绍基认为,楷书以源自篆、隶才是正轨,因此他对由篆、隶演化成正楷的北碑极为尊崇,并当作自己习字的典范,他坚持书法须以篆、隶为起点,这也构成他评论书迹的标准。他强调书法要有“朴”的面貌,而“朴”就是篆体和隶体的古雅意味。学习篆书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写字技巧,更可以从文字的角度去识字。中小学的书法教学,除了练习技法,更应从文化角度渗透书法思想。梁漱溟先生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2](P.188)所以在给学生教授篆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篆书的源流及文化,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书法文化的世界。我们在古人的书法论述中发现,他们特别善于从天地、星象、鸟兽等大自然造化中汲取书法灵感,这与古人特别重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师法造化”的艺术创作传统有密切关系。蔡邕在《篆势》里对篆书的推崇和描述,基本上也是采用师法自然现象的方式,所以在他的文章里,出现了龟文、龙鳞、黍稷、虫蛇、水露等自然界的动植物及景观,他要求习书者掌握其动、静、长、短、颓、蕴、凝垂、纵横等精彩而细微的变化,故而造成篆文千变万化、多姿多韵的艺术美感及视觉享受。[3](P.223)《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应努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但由于应试制度的影响,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很难培养对汉字的兴趣。笔者认为,篆书教学正好是个契机,它既可以让学生脱离一般的文字思维,进入另一个文字系统重新认知汉字,又可以通过古人造字的故事及篆书的象形性来拓展学生思维,最终让学生重新理解汉字的意义。这样不仅完成了书法教学,更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也贯彻了《纲要》的精神。(二)篆书教学的心理学意义。清代何绍基认为,只有以篆书作为书法练习的基础方能对其他书体有益。而台湾心理学家高尚仁在其心理学实验中也证实,学书应从篆书开始是有道理的。高尚仁在肌电反应实验中证明,篆书适合书法初学者掌握。其研究结论如下:若以肌电反应的强弱来说明书写各种书体时的肌肉活动量,那么书写篆书时的肌肉活动量最低。这就是说,篆体书法对肌肉活动的要求最低,所以最便于初学书法的人掌握。篆书同时也是经常练习书法的人运笔时最感轻松的书体,其次是隶书,再次是楷书。如果用肌电的强弱来代表书法学习及练习的难易程度,那么篆、隶两体应是最易入手的书法形式,也是书法入门阶段最应鼓励学习的书体。[4](P.190)高尚仁还认为,不同的书体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的难易程度是有区别的。篆、隶二体较草、楷二体易于操作,篆隶之间则以篆体最为轻易。整个书法入门及练习时的操作简易度排序,应该是篆、隶、楷、草,而这个实验结论与传统的看法迥异。高尚仁在实验中还发现,书写篆、隶二体时不但手臂肌电量比书写楷、草时要低,同时呼吸比率也长过楷、草书体。这两项结果结合在一起,说明在书写篆、隶两种书体时,能够同时造成呼吸转缓(吸气时间加长)和肌动量要求较低两种身体现象。以这种理论观点来看,篆、隶二体的优越性就更为突出了,而在两者之间,篆体的优势显然更胜一筹。[5](P.190)所以在课堂实践中,篆书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心神安宁,呼吸匀静,这对中小学生的心态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篆书教学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学校与培训机构应大力支持书法教师进行篆书的教学。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摆脱一般书体教学的惯式,除了字体练习之外,更应逐步渗透篆书文化,让学生从文化的高度认识、了解篆书,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从而进一步提升篆书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曹建,徐海东,张云霁,等.20世纪书法观念与书风嬗变[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2]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高尚仁.书法艺术心理学[M].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3.

书法课程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汉字文化;通识教育;课程群

汉字文化通识教育课程群是指高校师范类专业开设的以立德树人为目的,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汉字蕴含的文化信息与产生的文化现象为学习内容的一组课程。汉字文化通识教育课程群的开设对师范类专业学生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自觉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汉字文化通识教育课程群的构成

汉字文化是指汉字在产生、发展和使用过程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和产生的文化现象。汉字文化主要包括三个亚类:一是汉字形体内涵文化,指在造字过程中字形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制度规范、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二是汉字使用行为文化,如硬笔书写技能、书法、篆刻、汉字艺术设计等;三是汉字使用结果文化,如字谜、对联、拆字诗等。按照汉字文化的内涵和分类,汉字文化通识教育课程群也分为三组,每组有九门课程,分别是汉字形体内涵文化类的汉字与生产文化课程、汉字与生活文化课程、汉字与社会文化课程;汉字使用行为文化类的硬笔书写与书法课程、篆刻文化课程、汉字艺术设计课程;汉字使用结果文化类的灯谜编制课程、对联编制课程、拆字诗赏析课程。

二、汉字文化通识教育课程群的目标厘定

第一,知识目标。通过汉字文化课程群的学习,学生要了解汉字的来源、发展及演变,了解汉字形体中所蕴含的中华先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了解对联中的人文掌故,掌握书法的内涵、特征、风格及发展,掌握篆刻的内涵、特征、构成及分类,掌握汉字艺术设计的知识,掌握灯谜及字谜的内涵、构成及分类等。第二,能力目标。通过汉字文化课程群的学习,学生能编制对联,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行书及草书等不同的书体,能运用汉字进行不同风格的艺术设计,能编制和猜射字谜、灯谜,能运用汉字知识分析民俗特点。第三,素养目标。学生可以通过汉字形体分析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识字、写字等行为提高文化认同感,通过对联、诗词等文化样式丰富情意素养,通过书法、篆刻文化样式提高尚审美品位,通过字谜、灯谜等民俗文化样式培养高雅情趣。

三、汉字文化通识教育课程群的教学内容

(一)汉字形体内涵文化类课程内容。第一,汉字与生产文化课程。课程通过对“社、稷、稼、穑、锄、犁、耕、耘”等字的字形解析,使学生体会我国传统社会以农立国的社会特点;通过对“金、铁、铜,陶、瓷、釉,棉、丝、布、帛”等字的字形解析,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社会手工制造业的特点;通过对“宝、贝、钱、币、贵、贱、集、市”等字的字形解析,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商业贸易活动的发展轨迹。第二,汉字与生活文化课程。课程通过对“稻、黍、麦、菽,烹、煮、焖、涮,锅、碗、钵”等字的字形解析,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饮食特点;通过对“衣、裳、冠、冕、纨、绔、鞋、履”等字的字形解析,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服饰特点;通过对“道、路、行、阡、陌,舟、桥、车”等字的字形解析,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交通情况。第三,汉字与社会文化课程。课程通过对“家、祖、婚、姻、嫁、娶,父、母、夫、妻、姑、舅”等字的字形解析,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婚姻家庭观念;通过对“君、臣、官、宦、士、宰、民、奴、隶、仆”等字的字形解析,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分层;通过对“教、育、学、校,兵、战、卫、弓、箭、征、伐,刑、罚、罪”等字的字形解析,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教育军事法令制度等。(二)汉字使用行为文化类课程内容。第一,硬笔书写与书法课程。硬笔书写与书法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概况,主要书体的基本特征,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风格特点与代表作品,隶书、楷书及行书的简单作品创作,楷书、行书、隶书及草书相关作品的欣赏等。第二,篆刻文化课程。篆刻文化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文字的演变与篆书,篆书的基本技法与小篆的六种结构,名家篆书赏析,治印的工具及步骤,印稿、冲刀、切刀、朱文、白文的刻法,古印、名家印记肖形印的临刻,边款刻法与边款的拓印等。第三,汉字艺术设计课程。汉字艺术设计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汉字笔画及结构特点,汉字形体演变过程,黑体美术字的特点、设计方式及黑体美术字欣赏,宋体美术字的特点、设计方式及宋体美术字欣赏,创意美术字的特点、设计方式及创意美术字欣赏,创意美术字在广告、装饰及生活中的运用,创意美术字的设计比赛等。(三)汉字使用结果类课程内容。第一,灯谜编制课程。灯谜编制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灯谜内涵与特点,灯谜与谜语的区别,灯谜分类,灯谜发展过程,灯谜功能与作用,灯谜制作赏析,灯谜活动展示等内容。第二,对联编制课程。对联编制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讲授对联的内涵,对联的分类,对联与修辞,对联的历史发展等知识,赏析顶针联、叠字联、拆字联、谐音联、同韵联、歇后联等趣联,培养对对联的能力和赏析对联的能力。第三,拆字诗赏析课程。拆字诗赏析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拆字诗的内涵,拆字诗的发展过程,拆字诗的教育功能,拆字诗赏析等。

四、汉字文化通识教育课程群的教学策略

书法课程总结范文篇5

在欣赏每位书法家的作品时,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我们学习了各种笔画的具体写法,但这些笔画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写法。这是因为每个书法家的常识、修养、人品、阅历、气质、个性各不相同,所以所写字的精神气质、思想情感、审美意识既不可能同于古人,也不可能同于同一时代的另一个书法家,甚至是同一个书法家在不同时期书写同一个内容时,也经常会有不同的味道。作为写字课教师,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最后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掌握字体变化原因以及方法,体会中国书法特别之处。一般性的做法是采用比较的方法,即先用自己写的字与字帖上的字做比较,观察出入大不大,出入在何处;再研究范字的特点,为什么要写成这样,为什么只能写成这样。此外,也可把不同的字帖进行比较,看每个字帖不同的特点和风貌,比较不同帖本的迥异,以便临帖时更好地把握。比如练结构,汉字的结构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指导学生书写的同时,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悟”出汉字的书写特点及每个字各部分之间的搭配关系。再如练习运笔时,要仔细体会不同字体和不同风格作品的起收、行笔特点。

二、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我们知道,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不同的书写工具能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的书法幅式表现出不同的情趣味道,不同的章法布局洋溢着不同的精神向往,不同的书体记录着不同时代的审美追求。同时,书法又是一门表现美的艺术。它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人的情操,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因此,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时,应该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积极学习和应用适合现代书法教学的教学方法。比如,我们可将多媒体应用于我们的书法课堂上,将历史上的经典名帖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将自己的讲课内容制作成课件,使书法教学呈现出图、文、像并茂的生动景象,并通过对点画、用笔的分析,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和研究,对章法布局的思考,使学生深入体味不同的书法作品所流露的不同的艺术魅力。我们在写字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多角度体会书法艺术,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简单地进行判断。沉雄厚重是美,筋骨坚硬也是美;刚强丰盈是美,安稳方正也是美;高雅稚拙是美,秀爽清俊也是美;健壮整洁是美,虚实枯润也是美……这样,在对古今书法作品的欣赏感悟中,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会逐步提高,对其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有很好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写字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了解汉字的笔画、笔顺及结体规律,知道书法章法布局的基本要求。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书法比赛,在比赛中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创作。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形成学生的个性书法。个性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受诸多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性格特征。在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写字教学必须规范、端正、干净、大方、易认、有力度的原则下,教师不应抹杀学生的个性风格,而应不断进行鼓励,因势利导,培养和创造学生各自不同的书法风格。此外,教师不能因学生的作品不规矩而大加责备,抹杀其创新的火花。

四、结语

书法课程总结范文篇6

大家好。

我是***,小学高级教师。1986年毕业于山东省**师范,1991年——1993年在**教育学院进修。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任教语文、数学、体育与健康等几乎小学所有学科。2004年9月来**任教。自2009年9月开始,担任本班书法校本课程。

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工作,请给予批评指正。

任职以来,我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安心本职工作,服从领导安排,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依法执教,言传身教,对教学一丝不苟,对学生平等相待,与同事友好相处。

一节课,我一般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1、指导。首先引导观察笔画或字体的形态特点,然后逐字逐笔讲清要领。分析笔画后,指导学生运笔,掌握正确的运笔方法。

2、示范。教师的示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示范时,注意提示学生看清每一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以及运笔时的提、按、快、慢。对相似的笔画和字形,在示范中进行比较,指出可能出现的不正确的写法。如,教学垂露竖时:学生最易出现的有起笔过重或没有逆锋、顿笔过长或没有顿笔或没有回锋,从而形成“拐杖”或“细棍”。为此,我提示学生中间部分(行笔)要写得像青松那样垂直挺拔,下面的部分(收笔)要写的像“露珠”一样圆润。通过形象的比喻,学生轻松地记忆住了该笔画的形状。

3、练写。学生练习书写前,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范字书空,作为过渡。学生习字时,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立即在全班给予纠正。对写字较差的学生及时给予个别指导。

4、批改。我注意及时批改学生的写字作业。对写得好的字打√,不规范的笔画或字用红笔圈出,并要求其重写。

5、讲评。有时我当堂批改部分作业,然后讲评;有时课后批改,下次上课再讲评、示范;有时指导学生小组互评,有时全班共同评议。

书法校本课程是我校为了适应创建特色学校、丰富学校内涵、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特长而自行开发的一门课程。书法教学,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学习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书法课课时较少,每周一节。为了充分用好每一节课,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训练的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和重点;注意充分利用书法家学书练字的趣闻轶事等资源,激发学生训练兴趣,丰富课程内容。

上学期重点指导学生摹贴,本学期重点是临帖。初学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笔墨纸砚的选择、执笔的方法和永字八法(点画、横画、竖画、撇画、捺画、提画、钩画、折画等八种基本笔画)的起笔、运笔和收笔;然后教学常用部首的写法,独体字和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合体结构字的书写规律;最后教学篇章布局和创作练笔。

为了达到一定的训练量,我要求学生每天都写,至少也要达到两天一页,大约15个正楷字。每周的一、三、五早晨是收书法作业的时间。为了督促学生及时交作业,我设计了《书法作业记录表》(及时认真完成的得1分,忘记带来的打○,带来后再打1分,没写的打×),记录表每月统计一次。

同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书法竞赛和交流活动,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创造机会增强他们书法训练的成就感,持久保持书法训练的浓厚兴趣。

通过教学,学生的书法兴趣越来越浓,涌现出了许多书法爱好者,他们中的佼佼者加入了学校书法特长队,学生的书写水平普遍有了明显进步,各科作业情况都有了很大改观。

为了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我积极实践终身教育理念,认真钻研现代教育理论,积极参加各级教学教研活动,多次执教办事处教委组织的公开课,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极撰写各种教育教学论文、稿件,多次代表学校在办事处教委组织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上介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先后有10余篇论文、稿件获得国家、省、市、区级表彰奖励。2009年5月,我顺利通过了山东省书画等级考试教师组二级,指导的王云凤、贾秋芳、王志娜、王佳强等同学顺利通过了小学组二级、一级。

书法课程总结范文篇7

一学期来,我校立足课堂教学方式变革、考试改革、评价改革、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这五个课改小组,紧紧围绕着课改理念,全面、有序、扎实地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校的教育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课堂教学方式变革1、课改漫谈,推进观念转变。课改能否深入推进,关键要看实施者观念的转变是否到位。经过上学年请进来、走出去等外因推动之后,本学期,我们抓住外因与内因的联系,把重点放在调动教师思考与实践上,开展了课改漫谈活动。课改漫谈分备课组漫谈和中心组漫谈。备课组漫谈即各备课组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对每一次公开课、观摩课开展漫谈,对一周来实施课改过程中的思考、困惑、得失进行漫谈。中心组漫谈由学校教导处在学期初安排好组织者和周次,组织者通过备课组酝酿、与教导处协商后确定议题并提前一周分发到中心组内每一个教师手中,让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备课组教研时间充分思考、讨论,经过一周思考后,第二周进行集中探讨,先由组织者阐述选题的原因,然后分组讨论,再代表发言,自由漫谈,总结陈词。本学期语、数中心教研组各组织了八次课改漫谈。教师在参加“漫谈”前一周通过查阅有关信息以及对议题的实践感悟、理性思考后蓄积待发,每一个教师都产生了想谈、想论的欲望,漫谈中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连平日较为沉默的教师也被卷入热烈的发言、激励的争论之中,教师们常常感到言犹未尽。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课改漫谈是集体互动的论坛,是智慧迸发的场所,观念在讨论中更新,方向在争执中辩清,一次漫谈一次收获,一学期的漫谈,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生成和发展,促进了教师以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学至今,我校教师所撰写的论文在《实验研究》、《赣南教育教学研究》、《大余教育简讯》等教育刊物上发表5篇,在县教育年会上获奖30篇,在市教育年会上获奖11篇,在电教论文评比中获市级奖4篇、县级奖13篇。不仅获奖面大,而且层次高,一学期来教师论文获市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10人次,获县一等奖9人次、二等奖20人次。2、每人一课,促进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本学期,学校将语、数中心组各分成四个听课小组,每个教师面向所在组上一节公开课或探讨课,学期结束前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评价,各小组按比例推选出了3—4名教学能手。从一学期的开课情况看,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得到提高,我校教师参加县优质课比赛得到较高评价,参加市数学、英语、录像课比赛均获得较好成绩。大多数教师也实现了角色转换,能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使“教师问、学生答”的简单输出模式变为师生间、同学间的多向互问互答、探究实践方式,把解决问题方案的唯一性、标准性和封闭性同多样性、创新性和开放性融合起来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教学原则,还给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权利,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改革考试改革是实现课堂教学方式彻底变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本学期我校多次召开了命题小组会议,加大了对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的考试改革力度。继续改变了笔试内容,进一步减少了死记硬背题、机械训练题,加强了试题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加了能力性、思维性和开放性题,低年级还注意适当地增加了试题的趣味性,使学生活学、活用、乐考、乐学。另外,本学期侧重改变了纸笔测试的单一形式,以开放性、多元性为原则,将动手、动口、动脑结合起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素质,改变了仅由书面分数判定学生学业成绩的局面,促进了学生全面、均衡发展。1、语文:作文评卷将作文分为语言表述能力、文章的材料选择、文章的层次结构(包括内容的具体、感情的真实、层次的清楚)三个单项,每项各10分,三个单项的分数总和为学生的作文总分。语文还进行听、说、读、写几种形式的测评,即听力、口语交际、朗读、写字。由各备课组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确定听、说、读、写的测评内容及形式,各班利用临近学期结束的一个月时间进行测评,并倡导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评价。学生的语文总成绩由平时测评、单元测试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构成,其中平时测评即听、说、读、写各占5%,单元测试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终考试占40%。2、数学:实行了口试、听试、笔试、实际操作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口试由备课组内统一命题,任课教师和学生所在小组共同评定。一、二年级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来评定,三至五年级通过卷内操作能力题来评定。听算测试均要求不带稿纸,不打草稿,不使用计算器。一、二年级听试和笔试合卷,听算题由学生听算式三遍后(本部通过校园网点播,分部用录音机播放),在相应的空格里直接写出得数,听算结束后,接着完成笔试题。三至五年级听算和笔试分两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进行计算能力的测试,主要有听算题和笔算题,时间为15分钟,中途学生退场休息10分钟后再入场进行第二时段的综合能力测试。3、自然对教师进行了实验抽查,要求教师说清实验器材、完成实验步骤、解析实验原理,还加强了对学生分组实验能力的考察,从每班学生中任抽了6名学生完成指定的实验内容,并将动手操作能力列为自然成绩的构成之一,促进了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创新的能力。4、英语成绩由口语交际、听力、笔试三部分构成,口语交际50%,听力30%,笔试20%。其中口语交际由教师给出会话情境,学生抽签后自由组合,师生共同评议。听力题与笔试题合卷,听力题通过校园网点播(分部用录音机)。评价改革1、集体备课情况检查取代个人教案检查。本学年,取消了教师个人教案检查,致力于抓好集体备课。由若干人合备一个单元,先在备课组内说课、讨论,经集体通过后再形成教案、印发各人,其他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教案或课件进行改进。一学期下来,各备课组均形成了“教案库”、“课件库”,学校由检查教师个人备课情况改为检查备课组教案库、课件库建设情况,并将此作为评选优秀备课组的条件之一,充分地利用现代化设备发挥了分工合作的效能,促进了共享、互动、富具创造性的劳动。2、“综合评定”代替“以分定教”。教师的评价必须看分数,但不能唯分数。这学期我校的教学奖,改变了以分数为单一指标的惯例,增加了课堂教学能力、育人态度、教研教改能力三个指标。其中学生学科成绩占50%,课堂教学能力占30%,工作态度和教研教改能力各占10%。学科成绩的评定仍按原教学奖办法计算;课堂教学能力即看教师对中心教研组开课情况,由听课教师全体参与评价,按比例评选出教改能手;工作态度通过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感受以及教师遵纪、爱生等方面的情况;教研教改能力依据教师课件制作、论文获奖、教学竞赛、辅导学生等教育教学成果。这种评价思路符合课改要求,既有终端评价,又关注过程、内容多维,旨在倡导教师走出分数的指挥棒,站在促进每一个学生成长、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角度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促进自身专业成长。3、自制《东门小学学生成长评价书》。本学期学校自制了《东门小学学生成长评价书》,内容有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其中语文增设了听力、口语交际、朗读、写字栏目,数学和自然增设了操作能力栏目,英语增设了口语栏目。操行评语由教师一人评改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均实现了多元化。本月中下旬,在明确了目的要求之后,各班按要求开展了听、说、读、写、操作能力的测试,三至五年级组织了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由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一学期来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小组评价也重在反映小组成员对受评者校内、校外的了解,扩大了评价范围和评价内容,培养了学生客观恰当地评价自我的能力。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综合化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该课程,三至五年级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为综合实践课,由班主任老师上,将综合实践课与中队活动相结合,依托中队活动这块主阵地,广设岗位,细化目标,主体实践,使综合实践课程阵地化、经常化、制度化。1、内容上强调多种体验。我们依托校内和校外,结合综合实践课本,开展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大自然等各方面,创设不同的体验岗位、实践项目,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所涵含的教育目标,细化为学生可操作、可体验、可实践的形式,通过实践培养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如,我校通过开展“星期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在家庭中体验父母的角色,该活动分组织、实施、交流、评价四个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使学生了解了每个成员对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学会与家人进行交流与沟通,感受了亲情的温馨,还培养了热爱劳动、孝敬长辈、自立自强的品质。2、实施方法上注重活动过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综合实践课的特点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凸现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综合实践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用大教育的观念去重新认识校内外的教育资源、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目的,作好活动准备,了解活动方法,主动设计活动方案,在实践中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再调整、再加工、再提高和再学习并及时整理总结活动中的点滴体会。校本课程本学期,我校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学校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尽可能地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课程资源,实现学科之间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我们结合部级课题《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开设了电影课;利用学校电脑、电视、VCD遍布每个教室,建成大余县首个校园网的优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书法课;针对小学生健康成长、与时俱进的需要开设了心理素质教育课、综合实践课、口语交际课。本学期,我校将所开设的校本课程纳入了课程表,其中电影课一周长课(两课时)、一周短课(一课时);书法课每周4节,每节20分钟;心理素质教育课逢单周一节;口语交际每周两节;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每周各一节;增加了学生课间活动时间,由原二操(眼保操、课间操)共25分钟,改为二操一舞(课间舞)共45分钟。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的关注,构建起了我校新的课程模式。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能精心设计教案,在实践中做有心人,注意积累教学感悟,总结教学得失。其中电影课在实践过程中开展了电影探讨课教学研究,挑选出了适合各年段学生观看的影片,积累起了各年级电影导看教案。书法课转变了上成语文抄写课的观念,抓住小学生可塑性强的时期,通过校园网接受名家的规范指导,并通过老师的引导系统、正确地进行练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希望的改革,我们将在上级领导下积极实践、大胆革新,确保实验工作科学、有序、快速、平稳地推进。

书法课程总结范文篇8

学校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处下设专门的艺术教研组,以加强对艺术教师的管理,定期开展艺术活动,以研究和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艺术教育网络的构建不仅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使之进一步规范化,也在全校形成全员德育,全员育人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挖掘教师的艺术教育潜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美的心灵的传播者,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与教师有直接关系,因此,培养我们的教师队伍,加强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我们认真学习《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在艺术类教师的培养上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送教师外出学习,积极引进优秀艺术类教师,为了尽快提高我校艺术教师的素质,学校决定艺术教师寒暑假可不参加任何形式的培训,专门进行艺术培训和进修,极大地提高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工作热情和水平。目前学校共有艺术类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10人。

三、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的艺术美

广大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艺术美。我们初步把课堂教学艺术划分为教学设计艺术化、板书设计艺术化、情境创设艺术化、教师语言艺术化、教师着装及表演艺术化,学校已培养了一批具有我校教学特色的教师队伍。例如:在器乐课上教学《阿佤人民唱新歌》过程中,先让学生欣赏优美的云南民俗风情画卷,再欣赏著名歌唱家关牧村老师演唱的歌曲和葫芦丝独奏曲,最后让学生学唱歌曲,上台表演,从而体会阿佤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素描课上,教师首先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特别是能力目标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明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培养哪些能力,然后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理解作品,最大限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采用合作形式消除学生恐惧心理和失败感,培养学生的自信乐学能力。完成作业后,让画的较好的同学上台展示,增强了成就感和荣誉感。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求其他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因地制宜培养学生的艺术美。

四、贴近学生实际,开发艺术教育校本课程

为了进一步使艺术课规范化,学校制定了校本德育课程管理制度,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要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培养目标,教导处在组织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程的同时,将校本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目前,我们开设的艺术课程有素描、国画、毛笔书法、硬笔书法、二胡、葫芦丝、电子琴、舞蹈等。校本课程同其他课程一样,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反思,上课前必须进行点名,检查学具,学校领导不定期推门检查,各艺术课教师定期进行成果汇报,并将优秀学生的作品向相关刊物积极投稿,或者张贴在校内橱窗栏上。

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风格的教学之路,使校本课程成为我校最具有特色的、充满活力的亮点。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求教师首先编写三年规划,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各学年教学内容要衔接,有梯度,相互组合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系统。如在书法课上,其教学内容包括执笔姿势、基础知识、基本笔划、间架结构、书法欣赏等,通过各学段的学习,最终培养写规范字,写好字,以及勤奋乐学、坚韧顽强、吃苦耐劳等良好品质。

为确保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还制定了统一的课程实施纲要,其中包括课程名称、授课年级、教学内容和学时、时间安排、目标和要求、教学评价与反思、对艺术教师的考核及对学生的评价等。根据此安排,七、八年级每周上两节,九年级每周上一节。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写了艺术教育的校本课程研究系列教材,并将我校师生的优秀作品编辑在后,发表了艺术教育的校本课程研究系列论文,总结出“引领———实践(参与)———交流(展示)”的艺术教育的校本课程教育活动模式。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1.学校每年举办艺术节一次。

2.定期开展艺术小组活动,每学期举行现场的绘画比赛一次,声器乐各一次等。每月对学生特长展示一次。

3.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级艺术节、文艺汇演和书法绘画竞赛、青少儿书画大赛等。

书法课程总结范文篇9

一、班子自身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

1、加强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把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通过学习贯彻学校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危机感和责任意识。2、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3、巩固美术系团结干事的大好局面。系领导班子率先垂范,顾全大局。同志们之间友爱互助,在全系形成了一个祥和、民主、团结、求实的人际环境4、做到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学生评优、入党、评定奖助学金等方面的不正之风。强化学风,量化管理,民主评议,从渠道上杜绝不良风气的产生。

二、加强专业建设,增设美术学专业书画学习方向

根据美术系“规划”,我们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积极创办新专业方向;随着中小学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在教学中愈来愈重视对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并加强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书法教育教学在中小学得到了愈来愈普遍的开展。基于此,在美术学专业原有的两个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本学期又申报了“书画专业”学习方向。我们地处脚下,书法课程与的历代碑刻结合起来,依托丰富和深厚的书法碑刻人文财富,开展书法人文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开设有文化特色的课程,为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大门类,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美术系发挥专业优势,将文化与美术学、艺术设计课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自然和文化资源,用当代美术语言解读,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建设逐步呈现特色。本年度我们开设了山水画创作学习与研究、油画风景画学习与研究、花鸟画学习与研究、旅游纪念品开发与研究、岱庙壁画临摹、书法碑刻学习与研究等6门专业选修拓展课程,将作为艺术大课堂和教学基地,特别是教师们将研究课题及成果与课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岱庙壁画、碑刻书法、古建筑和古松柏等资源,传承和发展中国艺术文化,正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每次课程完成之后,都举办作业展览,并进行点评和总结,收到良好的效果,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响应学校的公开教学活动,我们从上学期末开始,利用暑假,先后在系内进行了三轮集中公开教学。全系教师集体听课,课后立即集体评议,对老师们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及时的给予反馈。互相取长补短,结合美术专业特点,重点研讨了专业技法辅导课的教学方法,努力探讨适合美术专业特点的课堂教学规律和教学新方式、方法。通过此举,老师们不仅对于常规的新授课程在教学过程设计、教态、教学语言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范画示范等等教学环节的把握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收获。在第一轮公开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对部分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的青年教师,又进行了第二轮、第三轮公开教学,甚至于逐字逐句的帮助他们。有付出必有回报,在本学年下学期学校组织的公开赛课抽测活动中,本学科的老师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学术交流领域广阔

围绕年的教学,组织了多次学术活动。先后邀请台湾教育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简英智先生等七位专家教授,分别为师生作了《从汉隶线条美谈中西美学理念》《文化与山水画研究》等学术报告;我系教师王文君为师生作了《装置艺术研究》的学术报告。我们还利用“讲坛”让学生聆听了著名书法大师欧阳中石学术报告《经石峪研究》和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岱庙壁画研究》的学术报告。这些学术交流活动,极大的活跃了师生的艺术创作思维,开阔了师生的学术眼界,有力地推动了我系师生的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的开展。

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支持教师们参加学术研讨会,参加了“省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等8次;成功举办了“学院50年校庆书画展”、“届艺术设计视觉传达毕业创作展览”等展览20余次。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了我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激发了师生创作及教研热情,对我系的教学科研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六、科学研究成果丰富

年我系的科学研究成果丰富多彩,出版画册专著3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5篇(其中核心2篇);多位教师在专业杂志发表美术作品30余幅;美术作品入选全国画展8幅,其中卢东作品《访荷》入选“和谐家园全国工笔画展”获优秀奖并被收藏。

在今年省教育厅主办的“省首届高校美术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中,我系教师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八项,三等奖六项及优秀奖12项,学生获奖25项,总成绩在省同等高校美术专业中名列前茅,并获得优秀组织奖。获省文化厅艺术科研立项3项;获学院科研立项2项;1项课改立项顺利结题。

七、加强教学条件建设

书法课程总结范文篇10

根据学校总体工作安排,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打造高效课堂。全面落实教科研在教育发展中的先导地位,为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教学研究工作,以课题为龙头,以活动为载体,以课堂为核心,努力做到科研管理科学化、科研组织网络化、科研资料信息化、课题管理规范化、课题研究全员化、科研队伍层次化,使教科研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树立实验小学教科研的品牌。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开展“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高校课堂”为主的学习研究、实践运用活动,在规范教学的背景下创造性的指导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充分发挥省级骨干教师、宜昌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3、认真做好课题的申报、实验研究和总结工作,抓好具体的实践和操作,注重过程,完成2个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⒋加强教师的理论进修和实践能力提高,加强校本培训,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5、继续抓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编写出适合我校实情的特色校本教材,办特色、名牌学校。

6、抓好各教研组、课题组的校本专题研究,研究课题要有价值、有针对性、实效性。

7、组织学生开展优秀作文(美术、书法作品)征集评比活动。

8、做好论文征集活动,提高学校教师科研水平。

三、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建设,规范教研管理。

健全名师、骨干教师的培养、使用、管理机制,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发挥名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选出业务能力强的教研骨干担任课题、教研组成员,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负责抓---教科室指导抓----课题、教研组抓落实”的科研管理网络,教科室成员,课题、教研组长职责分明,积极投身教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效益。

2.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构建基础理论工程。

本学期教科室将根据教师理论学习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教师学习制度,把教师的理论学习作为学校科研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来做。通过单周集中学习、双周自主学习的形式,让教师进一步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把握高校课堂的实质,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构建高校的课堂教学。

⒊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施。

围绕《市中小学创建高效课堂“五三二”工程实施方案》和《市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学校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开展活动。邀请专家来校作学术讲座,积极发挥校本资源优势,发挥学校骨干的专业引领作用,每周开展专题讲座、主题沙龙、教师论坛等活动。

4.加强课题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管理体系。

目前我校已承担二个省级课题(体育课题和书法课题)要认真制订本学年(期)的课题研究计划,进行深入研究,重视教科研资料的搜集、整理,及时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的研究任务,整理相关课题研究材料。我室将全面推行教师课题研究申报制:要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党员教师、青年教师挑担子、定目标,人人参与教育科研,打造科研型、反思型教师团队;这里的科研可以是参与学校总课题的研究,可以是市级教师个人专项课题的研究,也可以是校级教师小课题、小问题的研究。课题申报将在每学期第一个月完成,每学期最后一个月教师上交研究成果(总结、报告、论文、案例等)。本学期教科室将推荐一些教师研究三级子课题,供老师们选择,教师也可以自定课题。课题范围主要是学校总课题下的三级子课题和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小课题。

5、创新校本课程,办特色加名牌学校。

依托校本课程,进一步加快特色创建的步伐,让特色更显,品牌更响,充分发挥名牌效应作用,促进学校全方面工作迅速发展。一是抓好写字特色,树立特色立校、品牌强校的基本理念,进一步强化书法教育特色建设,继续坚持师生同练并举,切实提高师生的书写水平,让写字成为实验小学一张响亮的名片。二是重视课外阅读,广大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读书兴趣的激发和读书方法的指导。本学期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抓好对中华经典诵读的指导和督查工作。三是积极推广普通话,创省级示范学校。

6、展示科研成果,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鼓励教师积极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组织力量将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册,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征文、论文比赛;选送一些文章、案例、随笔、活动设计等教科研成果,向各级各类杂志、刊物投稿,争取有一定数量的发表率。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及时归纳、总结和推广,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加大推广与宣传力度,展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成果

四、工作行事历

九月份:

1、各课题组与个人课题研究者拟定本期课题研究活动计划。

2、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

3、开发校本课程,确定课程内容、授课老师并开课。

4、召开课题组长和各年级学段教科研组长会议。

5、各教研组负责本月的教育教学交流平台的布置。

6、教师培训,专业引领。

7、围绕“高效课堂”开展“课内比教学”系列活动

十月份:

1、围绕“高效课堂”开展“课内比教学”系列活动。

2、课题组正常开展课题实践研究。

3、各教研组负责本月的教育教学交流平台的更换。

4、校本课程按要求开展活动。

5、教师培训,专业引领。

6、组织各班积极将学生的优秀作文投稿到教科室,并上传到网站。

十一月份:

1、各课题组、教研组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科研活动。

2、分课题组织专题研讨活动。

3、聘请有关教育教学专家进行讲座。

4、各教研组负责本月的教育教学平台的更换。

5、校本课程按要求开展活动。

6、教师培训,专业引领。

7、市第四届小学骨干教师评选。

十二月份

1、召开课题组成员第二次全体会议,总结前阶段课题研究情况,并指导下阶段的研究工作。

2、各教研组负责本月的教育教学交流平台的更换。

3、课题组进按计划进行研究,并做好资料的收集。

4、教师培训,专业引领。

年元月:

1、收集、整理教科研资料。

2、召开各课题学期工作阶段性小结会

3、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4、检查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笔记”、“教研工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