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研究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2 10:16:30

生命科学研究

生命科学研究范文篇1

党的十六大指出,对于我国来说,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应当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一次实现科技创新和社会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一、当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无论是科技界还是产业界,都基本认同这样一个重要判断:在新的世纪里,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日益成熟的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以及正在加速发展的基因组学技术和蛋白质组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干细胞组织工程等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生物技术产业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医疗卫生、农业、人口和食品状况。尽管世界各国对高科技领域范围的界定不完全相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为世界各国医疗业、制药业、农业、环保业等行业开辟了广阔发展前景。

作为“对全社会最为重要并可能改变未来工业和经济格局的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进入新千年后,生物技术产业显示出强劲发展势头,成为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01年美国生物科技投资占到风险投资总额的11%,2002年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投入研究开发资金已高达157亿美元。日本政府2002年已明确提出生物技术立国战略,强调把“科研重点转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并计划五年内将政府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预算增加一倍,达到8800亿日元,力争使日本生物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欧盟已成立生物技术委员会,继在第四个研究开发框架计划对生物技术研究大量投资后,又在第五个研究开发框架计划中专门制定了“生命科学计划”,进一步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努力。在软件领域成就斐然的印度,早在1995就提出“人类基因组——印度起点”研究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发展生物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这些都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发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选择。

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仍然集中在基因组学、蛋白质学等领域。继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水稻、疟原虫、蚊子和老鼠的全部DNA序列测定也在2002年完成,这些研究成果都直接与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有关。老鼠和河豚鱼基因序列的测定,将可能为人类提供关于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线索。特别是科学家们已经把目光投入到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Genomics)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这两个极富挑战性的领域,这将带来更多与人类自身发展密切关联的重大研究成果。

生物技术方面的进展则更为迅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与发酵工程、组织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干细胞研究、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等等,将大大加快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制,以及推进对重大疾病新疗法的研究进程。总体来看,生物技术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医药和农业,但在食品、环保、化工、能源等行业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1997年为150亿美元,2000年为300亿美元,预计2003年将达到600亿美元。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尽管人们对基因改造生物的讨论和疑虑仍然存在,但200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仍然比上年增加了600万公顷,达5867万公顷。据有关资料分析,转基因食品市场的销售额201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破译,将有力地促进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到2020年,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将达到3000种左右。这将对提高人类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水平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值得强调的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正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技术融合趋势。特别是生物技术与其他高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生物芯片、生物信息、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光电、生物传感器等高技术领域,产生了生物技术群。比如,生物芯片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将在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研究、疾病诊断、新药开发、食品、农业、环保等广泛领域中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改变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式,革新医学诊断和治疗。据GoldmanSachs最新技术报告显示,美国的IBM、Sun、康柏和摩托罗拉等公司都已与生物技术公司达成了广泛合作意向,内容涉及到DNA敏感基因芯片、通过计算机模拟药效等各种技术领域。据有关专家估计,到2010年全球仅生物芯片的市场就将达到600亿美元。科技发展的这一突出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深层次变革,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

当然,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目前在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和基因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存在涉及生物安全、生态环境和对人类传统伦理、道理方面的争论,并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然而,各国在加强生物安全性研究和加快生物安全立法的同时,并没有停顿或放慢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步伐,而且在国家层面上,从争夺未来科技及产业制高点出发,都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了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力度。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新的生产力发展在社会思想和体制方面总是呼唤变革,寻求支持。通过加强科学研究,积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可以实现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战略机遇

在近代历史上,中国曾经几次与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机遇失之交臂,留下诸多遗憾和教训。今天,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作为新兴的尖端科技领域,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选择,这对我国来说更是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可以认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成为我国最有希望后来居上并实现跨越发展的高科技创新及产业领域。

实现上述的目标,我们已具备独特的优势和条件。首先,我国是一个生物资源大国,拥有全球10%的生物遗传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拥有动植物、微生物约26万种,其中植物3万种、动物20万种、微生物3万种。我国还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有着其他国家少有的丰富的人类遗传资源。目前我国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料种类达30余万份,位居世界第一。所有这些资源都为我国发展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提供了丰富材料。相对于世界上许多国家来说,这种优势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具有独占性的。

其次,广阔的市场需求也为我国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农业领域,我国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农业大国和农产品需求大国,必须努力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如杂交优势利用、转基因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技术,都将在我国未来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和显著的作用。在医药与健康领域,如何利用生物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国13亿人口的医疗与健康,始终都将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科技命题。目前,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发展基因治疗、组织工程、干细胞治疗、生物芯片等新兴诊断和治疗技术已显得日益重要和紧迫。在能源领域,利用生物技术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包括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沼气技术、利用玉米等生产燃料酒精技术、利用废弃油转酯化生产生物柴油技术、生物制氢技术等,将为解决我国的后续能源,展现出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环保领域,生物技术将成为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最具潜力的手段。目前,利用微生物对城市垃圾和污水、海洋石油污染等有害物质进行降解日趋广泛,生物脱硫、生物漂白、农药残留的生物降解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富集和清除等技术也将为环境保护带来重大效益。此外,生物技术在轻工、化工业领域也都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无论是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还是生物技术产业本身的发展都极具潜力和前景。

第三,中国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理念将对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产业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先秦诸子的天人同流、齐一之辨,到汉代董仲舒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之说,再到宋明理学家的“万物一体”之论,强调整体、和谐、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全过程。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同志就曾说过:“在自然科学方面,我们也要做独创的努力,并且要用近代外国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整理中国的科学遗产,直到形成中国自己的学派。”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上,中国只有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自身的特色,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占领一席之地。

第四,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我国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形成一支水平较高的研发队伍和相当的工作基础,创新和开发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70年代,我国首创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中国粮食需求做出了重大贡献;80年代,我国又在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tRNA及其酶学、生物膜和蛋白质立体结构研究的部分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又取得了一批令世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在生物技术基础研究方面,中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高效、准确地完成了1%的测序工作。中国科学家还独立完成了杂交水稻父本9311(籼稻)的基因组序列草图;在国际上首次定位和克隆了神经性高频耳聋基因、乳光牙本质Ⅱ型、汗孔角化症等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已经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化,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已初具规模,人工血液代用品即将进入临床研究,体细胞克隆和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B型血友病等6个基因治疗方案已进入临床疗效研究,肿瘤免疫治疗等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我国首创的杂交水稻技术已经推广到20多个国家,累计增产粮食3500多亿公斤;超级杂交稻研究又取得新的突破,每公顷产量突破1.2吨,率先实现了国际上提出的超级稻指标;转基因抗虫棉花种植面积已近70万公顷,占棉花种植面积的40%,五年来累计为农民增收50多亿元;植物组织培养和快繁脱毒技术、动物胚胎技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正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之,我国目前已经在国际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部分领域中占据了一定的有利位置,具备了冲击国际前沿,争夺“制高点”的基础和实力。

三、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对策思考

虽然我国在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整体创新能力、科技投入、人才队伍、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还有较大差距。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一严峻挑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关系到我国能否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

为此,我们应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支持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促进生物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首先,我们必须树立把握重大发展机遇的战略意识。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下,抓住机遇对于一个国家加快发展至关重要。积极推进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决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份额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和国家根本利益,关系到我国能否拥有未来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其次,我们必须树立勇于争先的创新意识。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前沿领域,如果一味地步人后尘,就只能永远受制于人。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寻求新的突破和跨越,这是我们发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追求所在。第三,我们必须形成协调一致、贯彻始终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扶持体系。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涉及到许多部门和地方的宏大事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应当把这一领域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全社会相关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形成持续稳定的良好政策环境。

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我国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三点基本方针:一是大力加强研究开发;二是积极推进产业化;三是高度重视并切实保障生物安全。今后5~10年,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将实现如下目标: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技术创新体系;造就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科学技术队伍;培育和扶持一批新兴产业,使生物技术产品的年销售额达到3000亿元以上;使我国生物技术总体研究和开发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若干重要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切实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优先支持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学科及其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重点支持生长发育的基因调控,外源基因高效表达调控、定点整合技术,生物多样性,人类重大疾病和重要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2)大力发展关键技术和平台技术,积极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先支持优质、高产、抗逆动植物分子育种及关键技术,生物技术药物等重要生物制剂研制,干细胞及组织(器官)工程、生物芯片和生物信息、动植物生物反应器、高通量药物筛选、生物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平台技术及关键技术,农业、环保等微生物制剂、生化工程及大规模发酵产物分离纯化等生产工艺及平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3)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开发重大生物技术产品,培育一批企业或企业集团,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我们必须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需求,优先支持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并具有我国优势和特色的技术成果转化,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产品及设备、装置的开发。

(4)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从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我国生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和健全国家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服务体系。

具体行动措施包括:一是实施专利战略,在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通过国家重点科技计划的实施,努力产生更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强化知识产权意识,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专利;遵循国际惯例和中国加入WTO后应承担的义务,尊重和保护国外的专利和知识产权,同时利用我国自身优势,通过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取得一批专利。二是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队伍。制定激励措施,加速国内人才队伍培养;进一步加大对海外优秀留学人员的吸引力度;扩大国际合作,引进海外智力资源。通过以上方式,凝聚一批生物技术的拔尖人才。运用国际通行的管理办法和机制,构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科学研究机构,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和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三是实施标准战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国际惯例的生物技术产业标准体系。针对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以新兴产业和产品为重点,研究制定相应的产品标准与生产工艺规范。同时运用GLP、GCP和GMP等国际标准,对现有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体系进行更新改造,提高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实施竞争力战略,培育在未来生物技术前沿领域能够有所作为的龙头企业。发展生物产业,开拓新的产品和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国家发展生物技术的重要目的。通过机制创新,培育一批具有现代企业机制的,既有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和盈利能力,又有较强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五是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拓中国生物技术的国际合作渠道和国际发展空间。本着“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遵从国际惯例”的原则,进一步拓宽生物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范围,引进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理论、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面向国际市场开发新产品,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新兴生物技术产业。

生命科学研究范文篇2

1.1空间功能设计分析

这座建筑地下2层,地上5层,包括研究室实验室、办公室、教室和餐厅以及公共区域。主要的设备以及研究用房呈一字形排布,凸出“T”部分为2层,主要是报告厅、教学及共享空间。学生和教师通过公共空间的楼梯到达上下层。每一层中庭都有布置舒适的桌椅供师生们交流,这也是与设计者的协作精神不谋而合。实验室主要在第2层~第4层的“一”字部分,是由不间断连续的空间组合而成,这就是考虑到多个研究小组之间的交流而产生的平面布置。实验室需要采光以及大型设备的运输,因此条形走廊同实验室的布置相平行。中庭部分大量使用自然采光的天窗并同时观赏到室外运动场地而采用的玻璃幕墙,将室外景色引入室内,同时也将室内景色延伸到室外。在大楼中安装使用声控灯能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机械系统装置和低振动试验室布置在地下室,功能分区合理安排,能有效的减少噪声的相互干扰。

1.2场地设计分析

建筑的设计充分与场地设计相结合,推广绿色交通的实施和公共交通的发展。建筑场地附近有5个公交站点,在场地内设有30个自行车位,大楼的内部设有60个淋浴头,供骑车师生使用。在这种短距离出行模式大力提倡下,进一步强调了低碳交通和低碳出行,满足师生交通需求的同时也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该设计减少硬化土地比例,与生态协调发展,师生积极参与,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措施。因此,从康奈尔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设计中的种种细节可以看出设计者对环境的崇高敬意。

2建筑节能技术

2.1屋顶绿植与节水

在屋顶设计方面,迈耶在屋顶上种植绿色植物,这些是当地松软的、具有良好吸水性的植物,它们的优点在于可以保持低温隔热,减小屋顶雨水径流时间,降低排水系统压力,同时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释放氧气康奈尔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拥有一套高效的废水回收系统和节约用水的模式,有32%的用水使用低流速设备,配合使用高效的废水回收系统,使得大楼减少废水排放高达40%,与同等规模建筑相比每年节水约170万L。

2.2环保建材及湖水冷却系统

康奈尔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在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方面,有超过65%的建筑废料可以再回收利用,同时有超过60%的木材或者木制品来自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的再生林。建筑工程中使用所有的绘画材料、密封剂和含有粘合剂的地毯含有的有机物都是低挥发性的,这对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令人瞩目的是大楼使用了康奈尔大学拥有先进的湖水资源冷却系统,充分利用卡尤加湖(CayugaLake)地理优势,减少污染性的制冷装置,并且减少对矿物燃料的依赖,大大节省了制冷能耗。与传统制冷相比,大楼每年节水333万L。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仅仅是康奈尔大学中的一个缩影。高效的冷却系统是一种更具成本效益和可靠服务的措施,从长远来看,在提供优质环境的同时,也为校园制冷方面减少了80%的能源消耗。湖水冷却系统与之前的制冷相比平均每年节电2000万kWh,这些节省下来的电量足以供应2500户家庭使用。在夏季提供制冷的同时,冬季也可以供暖。事实已证明,校园水系统和湖水冷却系统配合的很默契,二者协同合作且不会相互干扰,通过热交换器将湖水能量传递给校园水系统,热水自然流动,同时从热到冷释放能量,无需额外压力去驱动。湖水冷却系统有独立的监测装置,保证在从湖水中获得能量的同时不会破坏湖水环境,在得到能量的同时也不会干扰校园正常的用水。

2.3冷梁技术应用

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空调通风系统对于整个实验室亦是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将湖水冷却系统和空调系统结合在一起,运用新技术,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在实验室中使用冷梁系统,有助于实验室空气温度均匀分布和有效节能。简而言之,冷梁系统是一种对流冷却技术,把经过处理的新风送入冷梁后,通过喷嘴高速喷射,在冷梁箱体内部形成局部负压,驱使室内空气进入冷梁,经冷却水盘管线冷却以后,从两侧送风口送入室内。冷梁是由一系列被动的或者主动的设备组成。主动式可以通风、除湿、制冷或者制热,被动式的只能通过物理原理制冷。水路方面一共是两个过程:一方面从制冷机到空气处理机,并且最后再流回制冷机的冷冻水循环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流经主动式冷梁制冷水的循环。其中冷冻水循环中的冷水低于制冷水循环中的冷水的温度,两个水循环系统通过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最终将室内热量排放到室外。主动式冷梁冬季则通过空调系统和湖水系统与热交换器持续为室内供暖。可以看出,冷梁技术具有舒适节能、空间小、低噪声、易于操作维护简单的优势。

3结语

生命科学研究范文篇3

1生物类专业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3-4]。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最受关注的基础性自然学科之一。生物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指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生物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实践能力为基础,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形成生物科技创新的综合能力。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本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以生命科学研究为专业基础,对生物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影响生物类本科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以期对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裨益。

2生物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基础实验内容滞后,难以适应学科的发展。基础实验内容滞后,一方面是由于实践课时减少及设备陈旧、匮乏。自从国家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后,全国高校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各高校通过减少实践课时来压缩总课时,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失衡,使实践育人的目的难以达到。例如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PCR是很经典的技术,但是由于经费的限制,使得本科教学用的PCR数量极少,同时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使得很多学生没有实践操作的机会。由于生物技术发展迅速,行业中兴起了多种PCR,如RT-PCR、梯度PCR、反向PCR、实时定量PCR、巢式PCR等,学生很多情况下只是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过这些PCR,但是没有机会进行实践,陈旧的设备和实验内容已经难以适应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偏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生物类专业包括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园林园艺等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课时为24或32课时,设置8~10个实验,每个实验3课时。开设的实验内容多属于验证性内容,综合性实验占比例比较小,缺少设计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非常少,这样的实验教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多年来,针对生物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实验内容改革力度不大,当今生命科学前沿研究领域所用的现代实验技术,如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体外细胞培养等实验在教学中都没有涉猎,导致实践教学内容滞后,实验技术相对落后,难以适应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2.2学生参与意识不浓,难以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一般包括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和社会实践,它是深化理论认识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平台。高校中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只求修够学分、考试及格拿到毕业证,将实践能力的锻炼置之脑后。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偏重于理论期末考试,实践考核比重偏低;另一方面,是存在大量的验证性实验,致使学生对实践失去兴趣。2.3专业实践环节管理不灵活,不利于综合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践训练,通过专业实习可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实践训练时间,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由于省内外相关的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公司接收本科生实习的单位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各地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接收学生实习的需求,因此,学校应根据每年各地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实习的时间或采取学生部分分流实习,拓宽实习平台,以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能力培养。

3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1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3.1.1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生命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实践教学,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调整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两者的课时比例约为1.25∶1,以坚实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学习并举的原则,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针对生命科学的特点和相关内容,整合课程内容,设置了4层次实践教学模块(见图1),体现不同阶段学生在生命科学实践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3.1.2开展实践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通过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方法过于僵化,使得抽象理论教学难以形象化,不利于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2-5]。验证性实验是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学会验证理论知识的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目前的生命科学各专业的课程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课前学生应通过预习实验指导了解相关仪器设备、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过程,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实验过程中检查学生是否规范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提高学生基本实验能力[6]。(2)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开展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在综合性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7-8]。如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将原本的孚尔根核反应染色法和显微摄影技术2个独立实验合并后更改为综合实验,让学生对洋葱根尖进行培养,秋水仙素预处理、HCl水解、希夫试剂染色,以获得理想中期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并对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这样的实验加深学生对相关细胞生物学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如植物的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实验,可以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外植体、不同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及其激素水平,从而找出最佳实验条件,交流实验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或教训。这样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或改进实验[7]。学校要求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各专业每门实验课至少有1~2个设计性实验或综合性实验,以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为出发点,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生命科学的特色课程体系,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3)拓展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生命学院以“黑龙江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在校内设立实践基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二年级就陆续进入实验室,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安排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形成本科生—研究生—导师链锁式管理模式[9]。在校外与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拓宽实践教学平台。目前已经建立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科院北京动物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较为完善的实践基地,加强与校外的交流合作,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扩展,部分学生将在实习结束后由用人单位招聘或继续在前实习单位工作,为本科生展现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开辟了舞台,实现校企共赢、优势互补的效果。3.2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为了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实验过程中注重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现行的教学计划中将实验课单独设置为一门课程[10],对每门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综合测评。例如每门实验课总成绩为100分,其中每个实验占10~12.5分。每个实验的考核成绩又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课堂考勤和课堂提问占10%,第二部分为实验操作占50%,第三部分为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占40%。在实验课程考核中,制定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详细的评分标准,教师可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态度和完成的效果给予评价,最后给出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成绩,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3.3开展各种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3.3.1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高校实验室的功能主要是进行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学校增加了在生命科学实验室建设的投入,重点改进实验室的功能,增加了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投入,如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凝胶共聚显微镜成像系统等。重视实验室开放系统的建设,并通过开放实验的建立,为学生提供创新实验操作平台。此外,学校为各实验室定期提供学术讲座平台,为提高大学生科研素质营造学术氛围,鼓励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学生能够正确站在学习者和创造者的角度,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3.3.2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本科教育阶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阶段,学校已建立了4个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实践教学均依托于生命科学实验室为平台,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及教师科研项目为驱动,师生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学生在本科阶段参与科研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学生加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及教师科研团队学生逐年增加,近3年获得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部级、省级和校级,多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部级中文核心期刊。3.4以科研促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以往实验教学包括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2种,经过本轮实践教学改革,增加自主性设计实验,由学生根据实践教学计划自主设计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和实验方法等,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对获得的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科研基础。学校在生命科学实践教学领域,除进一步改革实践教学计划外,拓展到大学生的创新项目领域,与大学生的创新项目相结合,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能力培养提供了条件。科研与实践教学改革相结合,在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继续深化和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以科研成果充实和更新实验教学内容[11-12],如学生通过系统地掌握载体构建和质粒转化、荧光和共聚焦显微镜使用、生物信息学对基因功能分析等技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刻认识到科学实验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很好地促进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4结语

生命科学研究范文篇4

关键词:生物化学;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创型”高素质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1-3]。2014年9月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引领了全国各普通高等院校的双创教育改革新方向[4-5]。常州大学是具有“产学研”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协作品质、国际视野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国内加强双创教育的背景下,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和药学三个专业调整了培养方案,将教学目标从传统单一的知识讲授转向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的方向转变,增加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培训模块,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及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涉及到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一门交叉学科。生物化学作为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与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及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能源化工、食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分子水平上探索与解释生物体生长发育与遗传等复杂现象,具有内容抽象难懂、知识体系复杂、学习难度较大等特点[6],同时,生物化学是现今发展最为活跃的学科,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不断涌现,并支撑其他学科的发展,因此,在生物医药类及生物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7]。在国内外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立足于我校的实际情况,促进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1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1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在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中一共包括三大模块:一是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功能,包括糖、脂类、蛋白质、核酸、酶、激素、维生素及抗生素等,叫做结构生物化学或静态生物化学;二是这些生物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及调控方式,叫做代谢生物化学或动态生物化学;三是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结构特征、生物信息传递及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叫做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医药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有分子生物学课程,儿生物化工类课程对分子生物学知识依赖较少,因此,将原来生物化学课程中分子生物学部分并入分子生物学课程当中,这样避免了讲授内容的重复性,在同样的课时下可以对结构生物化学与代谢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讲解,此外,重点突出蛋白质化学、酶化学与代谢化学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更加贴切生物化学的特点,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接触学科前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知识的接收者,学生作为“学”的主要执行者,学的效果直接反应教学成效,因此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充当主导作用,但现今的教学模式却是以教师为主体,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的过程中,由教师布置有关生物化学的学科前沿的学习内容,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汇报,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一方面,在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同学讨论的方式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学生物化学方面的学科前沿可以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科研与应用相联系,更加了解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奠定理论基础。1.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方面,教师根据我校专业培养方案与学生的就业方向,编撰适合我校专业学生使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指导手册,并且合理安排相对应的实验,使学生在生物化学实验操作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我校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生物工程创新实验”课程,该课程共3学分,要求学生须在大三结束之前由相应教师进行指导完成课题项目,并在大三学期结束时进行答辩,由专业课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题情况进行打分,可将生物化学课程与该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完成酶、代谢等方面的研究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入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参加科学研究可以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对科研的重要性,成功的实验结果也会加强学生的成就感,增加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科研来反哺教学。

2以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为导向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改革探索

2.1教师指导大学生学科(科技)竞赛。通过开放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促进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药苑论坛”等竞赛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实验流程,指导学生撰写项目申报书,并及时提供详细的修订意见,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创新创业实训。2.2科研项目驱动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生物化学是生物医药类及生物化工类专业的基础学科,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都需要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为支撑,学生通过参加科学研究,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应用于实际的科研中去。学生可以通过加入教师的研究室,从事相关项目的科研工作,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项目,在实验过程中利用课堂中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达到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衔接。同时鼓励学生根据科研成果撰写科技论文、申明专利,教师提供详细的修订意见,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2.3打造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与辅助教学团队。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与教辅教学团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通过搭建由专任教学、学长及企业家共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促使生物医药类专业学生形成创新计划与创新项目。同时,我院生物医药类专业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组建了由专任教学、学长及企业家参与的教学工作委员会,定期修订培养方案,符合具有鲜明创新创业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2.4教学成效。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生物化学的教学取得了部分成效。生物化学的理论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并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了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生物化学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近年来,学生发表的各类研究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竞赛等省级以上体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大赛中获得各类奖20余项,2名同学获得国外知名高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显著提升生物医药类专业及生物化工类人才培养质量。

3结语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解决了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双创”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就业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可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小越.“互联网+”视域下校企合作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J].科教文汇,2019(9):60-62.

[2]王芳,宋瑛琳,田明,等.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生物学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7):105-108.

[3]张艳,金刚,曲小姝,等.基于创新创业模式下的药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36(8):21-23.

[4]杨灿明.新时代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7):3-7.

[5]张微娜,侯佳苗,张锦鹏.“四轮驱动”推进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27):195-196.

[6]张晓云,张红印,顾香玉,等.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农产品加工,2018(5):92-94.

生命科学研究范文篇5

关键词:研究热点;学科问题;DNA损伤修复;创新性;自主性

实验教学是细胞生物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细胞生物学理论课程的重要支撑,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训练探索科学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相关课程实验教学教师应长期关注和探讨的课题。进入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取得了巨大进步和迅速发展,已经成为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大量研究成果的出现及相关知识和信息的井喷式增长,不断地革新着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1-4]。这些不断出现的新成果和新知识,不仅为生物学教学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素材,也是对教学工作者的挑战,只有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工作跟上生命科学发展的步伐[5-7]。为了跟踪生命科学研究前沿,将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热点引入课堂,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中引入“DNA损伤修复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1将科学研究热点与一流教学平台结合

DNA损伤修复是细胞内DNA分子在受到外源或内源损伤后,在多种蛋白共同作用下自我修复从而恢复结构的过程。DNA损伤修复研究对研究基因组不稳定性及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关键信号分子的靶向小分子药物研究,对于肿瘤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例如,在临床中运用PARP1抑制剂来抑制PARP1介导的DNA修复,对于肿瘤尤其是BRCA1/2基因突变引起的肿瘤,具有极好的治疗效果,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8-9]。由于DNA损伤修复研究在肿瘤研究和肿瘤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各国重点投入的热点研究学科。201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托马斯•林道尔(TomasLindahl)、保罗•莫德里奇(PaulModrich)和阿奇兹•桑卡(AzizSancar),就是表彰他们在DNA修复机制方面的研究贡献。将DNA损伤修复研究引入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切身体会和感受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激发他们探究生命奥秘的信心。我校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是我国首批建设的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一流的实验教学设备和实验教学队伍。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中心改变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教学的模式,全面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中心目前已建成多个综合型实验教学实验室,实验设备先进、功能齐全,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已经具备供学生进行系统性科学实验探索的能力,是本项实验教学改革工作的坚实保障。

2教学改革目标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本项实验教学所提出的问题是开放性的,在课程前期主要是让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实验方法学习DNA损伤修复研究的主要手段。在学生理解相关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主要研究方法之后,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课题,解决关于DNA损伤修复方面的科学问题。这一学习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的能力。(2)在教学中添加研究元素。原有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经典的实验技术和手段,每个实验都相对独立。本项实验教学则使学生在掌握DNA损伤修复经典研究技术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3)引入细胞信号转导教学内容。目前,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而原有实验教学基本不包括细胞信号转导方面的实验。本项实验教学将使学生直观感受细胞在受到损伤信号后所发生的变化,并检测DNA修复蛋白在DNA损伤位点的迁移及所形成的foci结构。

3实验设计

3.1实验原理。DNA损伤修复是指生物细胞内的DNA分子受到内源或者外源损伤后结构的恢复现象,是机体细胞内的多种酶和信号分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当DNA发生损伤时,组蛋白H2Ax的Ser139位点会被磷酸化修饰,并且会将DNA修复蛋白招募到细胞核内DNA的损伤位点,从而对DNA损伤进行修复。DNA损伤有多种形式,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是DNA双链断裂(DNAdoublestrandbreak,DSB)。DSB发生后,细胞需要快速采取措施停止或推迟细胞分裂,为DNA修复提供足够时间。真核细胞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修复DSB:同源重组(homologues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链接(nonhomologuesendjoining,NHEJ)。其中,修复蛋白53BP1能够在DNA损伤发生后被快速招募到DNA损伤位点,从而介导NHEJ修复过程。DNA损伤诱导53BP1的招募,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从而检测DNA损伤修复过程的发生[10-12]。3.2实验材料准备。HeLa细胞,2cm细胞培养皿,1.5cm细胞爬片,DMEM培养基,PBS,青霉素和链霉素,DAPI染料,荧光显微镜,载玻片,喜树碱(CPT),抗体,抗癌类药物或者小分子化合物。所需实验材料由学生决定,实验教学中心帮助解决。3.3实验步骤。(1)准备细胞(HeLacell),每个小组2位同学,准备3皿细胞(提前一天种细胞爬片,由教师负责);(2)DNA损伤修复实验原理和研究前沿介绍(在普通实验室完成);(3)在细胞无菌操作室将CPT或各自准备的化合物按照各组自行设计的方案加入细胞中;(4)将细胞培养皿交给教师,放置于细胞培养箱培养2h;(5)细胞培养皿用1mL的PBS洗3次,2min/次;(6)将0.3mL、4%的甲醛(用磷酸盐缓冲液PBS配置而成),室温孵育10min;(7)用1mL的PBS洗3次,2min/次;(8)用0.1%的TritonX-100(用PBS配置而成)在室温孵育5min,300µL/片(注意滴加在盖玻片上,下同);(9)用1mL的PBS洗3次,2min/次;(10)用马血清(用细胞培养缓冲液PBST配置而成)在室温孵育15min,300µL/片;(11)一抗抗体1∶500稀释(用PBST配置而成),200µL/片,室温孵育1h;(12)用1mL的PBS洗3次,2min/次;(13)二抗抗体1∶100稀释(用PBST配置而成),200µL/片,室温孵育40min(此步骤及以后步骤均需要遮光处理);(14)用1mL的PBST洗3次,1min/次;(15)将50%DAPI溶液(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50%抗荧光淬灭封片剂)25µL滴于洁净载玻片,反扣;(16)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3.4结果与分析。图1为CPT诱导细胞DNA损伤修复的观察,其中上、下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加入CPT的实验组,左侧为53BP1荧光显色图,右侧为DAPI核酸染色图。如图1所示,CPT处理HeLa细胞2h后,能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53BP1foci的形成,说明CPT对诱导细胞DNA损伤的形成具有很强的作用。在没有通过CPT处理的HeLa细胞中,部分细胞能够检测到53BP1foci的形成,说明在正常的细胞中,有源发性的DNA损伤发生。实验还检测了其他药物或化合物,发现很多化合物都不能促进DNA损伤修复的发生。实验还发现,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能引起细胞的凋亡或死亡,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和药物作用特异性引起学生关注,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在本项实验中,学生基本上都能顺利完成所有实验,取得了比较好的实验效果。但也有学生由于所加药物毒性太大,或药物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大量死亡,而无法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今后将增加细胞药物耐受性检测,使学生能够在适当的药物浓度下进行实验,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引入DNA修复实验,不仅让学生接触了学科前沿,而且使学生又一次得到无菌操作技术、免疫荧光技术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技术,为未来读研或快速开展科研打好基础。

4结语

生命科学研究范文篇6

大家好!

我叫*,是联合基因科技集团所属的*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首席芯片专家,是1999年从美国留学回国的“海归”学者。回国后,自从有了从事研究生命科学的舞台后,我的人生突然开始变得灿烂;我的生命也仿佛融入了新的内涵。我高兴的是,我用最短的时间,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不仅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同时,这些科研成果用“中国速度”,跨入世界科学前沿的行列。

八年来,我主持和参加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内第一个基因芯片技术平台的创建,开发了寡核苷酸芯片等一系列基因芯片产品,生产出国内第一块基因芯片,4项技术成果通过*市科委成果鉴定委员会鉴定,4项成果被认定为*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在我国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虽然我只是做了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可是党和政府却给了我许多荣誉:从*市十大工人发明家、到全国职工创新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市劳动模范的崇高荣誉。为此,我衷心地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感谢*人民对我的信任。

我出生在四川的一个教师家庭,曾是一个山里的女孩,1982年来到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学习,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完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业,当上了一名大学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更好地掌握现代生物学的一些尖端技术,我于1997年6月辞去复旦大学的教师工作,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做博士后深造。在美留学期间,我专心致志学习,得到了指导老师的帮助和赞赏。当时国内正发大水,我参加了当地留学生团体组织的捐款赈灾活动,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我觉得身在异国他乡,就像浮萍一样,找不到根的感觉,只有回到祖国,回到亲人身边,心里才能有一种踏实感。我的内心总是在想,我真正的事业应该在祖国,在*这块热土。

1998年10月的一天,我接到了我先生的越洋电话,他告诉我复旦大学刚刚开始搞人类基因组研究,复旦的老师也希望我能回来,从事这项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事业。这一夜,我失眠了。斗争了一夜,最后我决定回到祖国,接受这个生命科学的挑战!1999年1月,我毅然放弃了在美国获得工作签证、2万多美金年薪和可以申请到绿卡等优厚待遇的机会,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回到了*,为我国生命科学而探秘和攻坚!回国以后,出于对人类健康事业的追求,我在回到复旦大学的同时加入了联合基因科技集团。联合基因是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成立于1997年,它以人类新基因为核心,通过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功能,并实现产业化,造福人类。

基因芯片技术是随着基因组计划而产生的新技术,已成为功能基因组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一上任便受命负责基因芯片技术平台的组建和技术攻关,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驱使我带领一群年轻技术人员风风火火地干开了。基因芯片技术平台的组建和研发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仅凭过去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当时在国内又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指导人员,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其间遇到的困难和坎坷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我一面埋头于图书馆和资料室,废寝忘食地查阅文献资料,一面想方设法与国外同行建立联系,虚心向他们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芯片研发工作开始有了新的进展。然而,要想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光有文献和靠别人的介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自己亲自去摸索和实践,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那些日子里,早上我骑车带着女儿去上学,可我一路上还在想着“芯片”研究,最后竟然多次把女儿带到了我公司门口。

怀着对科学的一腔追求,我日以继夜,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有时灵感上来了,半夜也会立即起身连夜研究。就这样,我边实验,边研究,边攻克难题,在吸收消化国外技术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一次次实验的失败,没能阻止我们研究的步伐;一次次难题的破解,增强了我掌握尖端芯片技术的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苦战,我们的研究工作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个国内首创、国际一流的基因芯片技术平台在我们手中建成了。一时间国内各大媒体都竞相报道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人攻克基因芯片技术平台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在国外一般至少要一年以上时间才能完成。“*速度”,让国际同行也为之震动!美国cDNA微阵列基因芯片创始人之一MarkSchena博士曾先后两次到联合基因参观交流,对我们所取得的成果表示惊讶和赞赏,回国后,他立即向国际基因组织发出呼吁,要求即将召开的国际大会增加一个来自中国*女学者名额。*年11月我被邀请参加了在美国费城召开的“chiptohits*”国际大会。

如果说,基因芯片技术平台的建立为基因芯片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那么,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我又开发了表达谱系列芯片等十多种基因芯片产品,这些科研成果,在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医学诊断、个性化治疗、疾病易感基因检测、药物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研究开发的基因芯片技术及衍生的产品不仅推动了基因技术产业发展,同时还为功能基因组学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打破了高端科研试剂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外汇。因为我们研究的成果有着科学的前瞻性,因此我们的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博星基因芯片公司也由此成了国内生物技术领域里一颗耀眼的新星。

*年以来我又投身于全民健康系统工程,把基因技术直接用于普通百姓的疾病易感基因检测,促进了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现在无论是生病的或是没病的,通过我们的基因“芯片”,即可检测出各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探知自己生命的全部奥秘。

作为一位知识女性,我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家人对我的研究工作非常理解和支持。为了钟爱的事业,为了跟上生物技术发展的步伐,我放弃了个人的爱好,牺牲了大部分业余时间,一心一意地扑在科研工作上,丝毫不敢怠慢。近三年来,我完成了国家“十五”863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8项。申请国家基因发明专利3项,获得授权专利3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六完成人)。由我负责开发的*市火炬计划成果转化项目——“表达谱基因芯片”的用户单位达到近千家,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在*年的一次全球招标中,我们以过硬的技术赢得了挪威三文鱼基因组的合作项目,提高了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几年来,我培养了一批博士生、硕士生,并走上了工作岗位,有不少成了公司的技术或管理骨干。

生命科学研究范文篇7

(一)调整实验课与理论课的设置

根据课程的需要,申请加大了试验课的课时数,加开了基因组DNA提取和RNA提取及RT-PCR试验和体外重组转化试验,使学生完全接触到了分子生物学中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毕业设计时就可以独立的进行相关的研究。为了使理论紧密联系实践,加深对基因工程技术的深刻理解,我们根据基因工程课程内容,每一单元授课完毕后安排相应的实验课。调整后的课程安排对同学们加深技术理解起到了重要辅助作用。比如质粒载体讲完后安排了质粒提取和酶切实验。核酸提取技术讲完后安排了大分子DNA提取和RNA提取实验等。每讲授完一门基因工程常用技术即设置一个独立的实验。这样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课程设置,极大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授课内容的印象,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实验课动手操作的主动性较初始明显增强。此外,前期基因工程教学中由于时间限制,往往分大组实验,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试验,课时调整后,加了实验考核环节,要求每个实验学生必须亲自操作,从而保证每个人都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同时加深理解理论课内容,这在后期的课程结课考试时学生对理论知识尤其与试验相关的部分内容的掌握方面效果非常明显。

(二)设立综合大实验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路线,依据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在学生毕业前的第六学期,开设了以重组体的构建、转化、筛选和检测以及诱导表达为主线的基因工程综合大实验,锻炼学生整体实验能力。实验中包括目的基因的分离、质粒提取,酶切、目的基因片段的回收等实验操作。通过这一连续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因工程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且对基因工程基本操作路线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这一整套试验可以锻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且能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根据理论知识调整试验的体系,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根据学生的反馈,综合大实验的系统的实验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基因工程课程的热情和兴趣;很多学生因为在该课程教学中对基因工程相关领域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课外参加了相关的创新实验研究项目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理论内容及讲课方法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生命科学领域功能基因组时代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基因工程技术处于飞速发展的前沿,因此在讲授基因工程主要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国内外研究动态,贯穿于相关的教学内容中。比如基因芯片、基因表达等内容;当前医学领域里应用基因敲除进行一些疑难杂症的疾病治疗;RNAi技术进行功能鉴定等,从而使学生能学习课程的同时了解基因工程当前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状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通过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将基因工程的整个过程融于教学中。如观赏园艺因为其功用主要用于观赏而不涉及大家所关注的对人体健康及伦理学的影响,其中花期调控是一些观赏植物的主要育种方向。而利用基因工程实现花期调控的第一步是克隆控制花期的目的基因。在得到目的基因后进行载体的选择和构建,连接转化、表达分析等。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基因工程的一些概念抽象,难懂,全英文教学并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而全中文形式的教学不利用学生的学术交流,因此教学模式采用中文为主的授课形式,同时对一些专业术语附加英语对照,从而使学生理解专业内容的同时,掌握大量基因工程中的专业术语,如,基因工程(Geneticengineering)、载体(vector)、限制与修饰体系(restrictionandmodification)重组(recombinant)、反转录PCR(RT-PCR)等。对学生阅读相关专业学术文献,有效地把握科研动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具有很大的帮助。在课程学习中鼓励学生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并提交课程报告,参与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接受基因工程相关的新观念,而且推动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检索和自学一些基因工程的新技术、新成果,增强学习兴趣与能动性。

生命科学研究范文篇8

一、建设人体生命科学馆的意义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于2006年集中办学来,校园面积比原先扩大几倍,相应的学生人数也由原来的3000人增加到8000人。学生人数的增加给解剖实验教学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实验标本严重短缺,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机会减少,学习兴趣大大降低。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建设人体生命科学馆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首先,人体生命科学馆内标本是经生物塑化技术处理,不需要液体防腐剂,具有一定弹性。标本能够得到长期应用和保存,提高标本的利用率,大大节约了教学资源。其次,人体生命科学馆内制作精良的各类标本能满足不同专业教学和实验。如影像专业用的断层标本,临床专业用的局部解剖标本,护理专业用的应用解剖标本等。使学生能够在人体生命科学馆内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反复观察,细心研究,加深记忆,促进人体解剖学教学。还有人体生命科学馆可供各位老师和临床医生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对不同标本,不同层面的观察和测量,为科研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最后,人体生命科学馆对开展科普教育,普及医学知识也有着重要作用。作为重要的科普展览教具,可以近距离观察,使公众对自身的正常结构有了了解,对机体的一些异样变化有了初步认识。

二、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课程,具有很强的概念性、实践性和直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多采用的学习方法是直观教学方式。由于人体解剖学内容繁多,名词术语难以记忆,加上学生相对基础薄弱,空间立体及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降低了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人体生命科学馆建成后,在实验教学中用实物标本解答了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实验标本丰富的种类、多样的形式、翔实的内容增大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学习解剖学提供了直观的形象教材。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的标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老师在实验课示教时,可直接接触标本,原来标本刺鼻的气味没有了,学生与标本的距离又进了一步,学生变得更加主动,能很快融入到实验教学中,紧紧跟随老师讲授节奏,学习效果大大提升。人体生命科学馆内除有系统解剖标本及局解标本、铸型标本、生物塑化标本、断层标本、胚胎标本外,还配备有电脑和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即可进行解剖学的理论教学,也能进行实物标本的展示,在讲述理论知识时如需展示实物标本,馆内有丰富的标本储备随时可演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讲述运动系统骨连结膝关节标本时,除讲述正常结构组织外,在结合半月板损伤,给同学们展示膝关节在由屈到伸并伴有旋转的运动时,内侧半月板在股骨髁与胫骨之间受到旋转压力而致半月板损伤。标本演示中使抽象化的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还有在讲解内脏系统(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时,各器官的名称、形态、位置及功能系统性连接紧密,难以直接描述,而在生命科学馆内结合大体标本、塑化标本、断层标本、病理标本等实物标本讲解时,可以理论知识与实物标本紧密结合。这样从标本的直观上加深了印象,产生的教学效果大大增强。还有在讲解脉管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时,实物标本的动脉、静脉和神经用红、蓝、黄等染料对其进行着色,使标本更加生动形象。在实验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人体生命科学馆可作为人体解剖学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实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而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发挥继续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作用

以往学生在学习完人体解剖学课后,就失去人体解剖结构知识的平台。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人体生命科学馆作为开放式实验教学场所。学生在晚自习时间可进入馆内,复习以前的解剖学知识,为后续的临床课学习提前进行预习和巩固。另外每年新生在参观完校园环境后就到人体生命科学馆参观,提前了解相关的人体结构知识,初步建立感性上的认识。在以后的临床课程学习过程中,如病理学、外科学、内科学、影像学等学科关于人体结构知识的复习也在科学馆内进行。这样在上临床课以前对解剖学知识学习是温故而知新的,对学生预习、复习、和巩固等都能起到很好的帮助。可见人体生命科学馆在发挥继续教育的作用,为以后的临床学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人体生命科学馆在展示人体结构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深刻领悟所从事事业的高尚,扩大了人体生命科学馆的意义和内涵,从而理解医学在维护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实现了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和职业素质教育共融。

作者:师哲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

参考文献:

[1]刘湛,牛家锋,李松奇,张从海.人体生命科学馆建设初探[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4.81-82.

[2]冯培勤,白勇,刘起颖,赵建伟,王明鹤,程明亮.人体塑化标本在人体生命科学馆中应用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387-388.

生命科学研究范文篇9

摘要:根据21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中重点突出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只有定性的结论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实现生物科学结论定量化是人们长期追求探索的目标;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论与方法,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现象中普遍存在着随机现象,大到森林陆地生态系统,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随机现象,而生物统计学正是从数量方面揭示大量随机现象中存在的必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学科,它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时,生物统计作为数理统计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大胆探索。

二、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训练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生物统计学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学生学好用好这门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学生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挖掘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能力。

精品课程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作为精品课程的载体,应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与之相比,我们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才刚刚起步,今后还要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将生物统计学建设成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何风华,李明辉。生物统计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4,25(6):25~27

[2]洪伟,吴承祯,陈辉,等。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学科、队伍建设与科学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6:50~51.

[3]崔相学。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素质的实践与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2):67~68.

[4]邓华玲,傅丽芳,孟军,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4,20(1):34~37.

生命科学研究范文篇10

一、举办市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意设计作品巡回展,搭建市与高校大学生科技交往平台

从年起,市参加了由福州市科协、中华创意发展协会发起,国内近20个大中城市科协和有关学术团体共组织开展的“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意设计作品巡回展”。

年市第三届巡回展由市科协主办,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承办,省内19所高校参加活动,共征集了作品80件、省外作品598件、省内作品494件,作品涵盖海报招帖类、产品设计类及动漫类三个专业方向。参展作品的创作体现了大学生打破常规哲学,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深度情感和理性的思考与实践结合,体现了创意与生活的完美结合。月日市“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意设计作品巡回展”开幕式暨优秀作品颁奖在艺术学院举行。市原政协主席、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张绪明,原市人大副主任,省科协副主席,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等有关领导参加开幕式。开幕式上对参加巡回展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对获奖作品作者进行了表彰。

年市的巡回展加大宣传和组织力度,根据参加活动大学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建议,通过我们积极工作,巡回展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大力支持,年市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意设计作品巡回展由省教育厅、市科协共同主办,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研究中心承办,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省内外29所大学协办,共征集作品2220件。年市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意设计作品巡回展”开幕式暨优秀作品颁奖在9月份科普宣传日期间举行,出席开幕式的省政协主席巴音朝鲁、市委书记高广滨、省科协主席刘淑莹等领导为290名获奖作品代表颁奖,省市科协领导还参观了优秀作品展示。

巡回展的举办为省高校与国内及地区大学生创意设计思想的交流打造有效的平台,使大学生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来自国内及地区最优秀的创意思想和成果,为大学生展示自己最新作品和自身风采提供了最直接的舞台。巡回展还促进了大学生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为毕业后走向社会成功就业起到很大帮助作用。巡回展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规模和影响力逐年扩大,活动受到省内高校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组织科技代表团,赴开展科技交流

年月,应日中科学技术文化中心邀请,市科技代表团一行三人,由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博士联合会理事长孙国庆带队,对日中科学技术文化中心和全中国人博士协会等海外科技团体进行了友好访问。访问期间,代表团回访了全中国人博士协会等海外科技团体。全中国人博士协会副会长、神奈川大学理学部情报科学科张善俊教授;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会长杨克俭博士;岗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吴景龙博士;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部、部长米山春子博士;国立大学女子学院人间文化创成科学研究科盖迪博士等参加了会见。代表团听取了全中国人博士协会、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等科技团体的情况介绍。会谈期间,代表团向博士们发出了邀请,诚挚地欢迎他们到来,为的学术繁荣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会谈结束时,代表团与有关海外专家达成3项合作内容。

1、岗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吴景龙博士应代表团的邀请,决定年来开展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新发现成果方面的学术交流,并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实验室为依托,组织一次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

2、为加强中日双方大学交流与合作,促进中日两国大学间产学合作、人才交流,由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等部门共同举办第二届中日大学展暨中日大学论坛,将于今年在东京召开,届时将有50所中国高校,50所高校出席这一盛会。为宣传省高校,为高校参加中日高校间科技交流搭建平台,市科协邀请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部、部长米山春子博士年到访问,市科协将协助米山春子博士到省高校考察,推荐省高校参加第二届中日大学展暨中日大学论坛,米山春子博士愉快接受邀请。

3、国立大学女子学院人间文化创成科学研究科盖迪博士结合自己正在攻读的生命科学博士后课程,关于贫困山区孩子如何注意个人卫生的研究成果,为代表团提供了图文并茂的适合孩子们阅读的科普小册子(征求意见稿),希望国内孩子们读后提出修改意见后反馈给她,以便帮助这项研究更加切合实际,代表团愉快接受协助请求。

在对等大中城市考察期间,代表团对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兴国理念有了深刻理解。一致认为,对待事物的科学精神值得借鉴,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及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理念值得学习。此次出访,增进了与海外科技团体的相互了解,学到了的先进理念。

三、邀请留日专家,来长举办学术报告会

年月日,市科协邀请了岗山大学教授和京都大学乾敏郎教授来开展学术交流。

两位教授在长期间分别在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和东北师范大学作了心理医学方面的学术报告,参观了东北师大心理学实验室,并且和两个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广泛学术交流。

四、支持中国科协海智基地建设,促进海智计划深入开展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建立以来,基地工作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一直得到国家和省市领导、市科协领导及海外留学人员的关心、重视和支持。目前基地共吸引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领办创办近20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企业,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相继落户基地。留学人员创办企业正迅速成长为省及市相关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和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年,基地从稳固基础、整合资源、深化服务、创新突破等方面精心谋划,以现有资源为依托,以提高基地网络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为目标,以建立高水平的专业服务队伍为保障,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原则,科学整合现有创新资源,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

在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中,坚持“整合资源,扩张功能,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创新思维,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指导思想,形成了“创业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项目服务、人才服务、导师服务、平台服务、融资服务、文化服务、商务服务”十大类三十项服务功能组成的独具特色的留学人员服务体系。在运用政策性资源中,年为企业争取到各类政府性资金超过2470多万元。在深化服务内容方面,全年组织各类活动20次,活动参与人数达到1000多人次。全年累计走访企业400余次,征集和挖掘创业项目220个,为企业邀请创业导师17名。在创新突破,谋求服务新形式中,基地与团市委合作共建了“青年创业园”,并启动了“市首届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征集各高校优秀大学生项目160余项,为其中的36项累计提供120万元的天使资金。利用省科技厅的资助资金,加强与有关专业培训机构合作,针对创业企业需求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全年累计培训人数超过2000人。

五、发挥示范效应,宣传表彰突出贡献的海外归国留学人员

计划开展以来,为宣传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科研成果和创业精神,市科协协助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举办两次留学人员创业成果展,国家和省市领导多次参观成果展,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年市科协、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第二届市“十大杰出科技英才”和“百名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我们积极组织海外归国科技工作者申报材料,经由院士等组成的评委会评审,百克药业孔维博士再次被评为市“十大杰出科技英才”,中软吉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学文、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原主任蒋小铭等6名海智计划的企业代表和组织者被评为“百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在表彰会上,孔维代表受表彰的科技人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