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绘画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2 10:16:30

少儿绘画教学

少儿绘画教学范文篇1

一、情景教学法概述

情景教学法是运用较为典型的画面情景进行画面知识的传授,在少儿创想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为少儿营造一个融视听说画于一体的学习环境,有目的地引入或创造具有一定色彩的、形象的、生动的场景,以帮助少儿完成一定的生活体验,从而帮助少儿理解和获得画面的相关知识,让少儿身临其境的去体验、理解、创想后进行绘画等一系列的实践性教学方法。总之情景教学法最重要之处在于还原整个创想画面场景,使少儿能够在学习的使少儿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同深受、身临其境。情景教学法在少儿创想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不但能够使少儿能更好的感受到情景中所提供的景物、场景、事物与情感,更重要的是将创想美术教育提升为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开阔少儿的视野、培养少儿的创造性想象力以及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少儿绘画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因此,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和组织教育的外部条件,通过画面和辅助工具及手段,使少儿创想美术教育中涉及到的情景得以还原和重现,使少儿能够感同身受,最终能够达到提升绘画表达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少儿创想美术教育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在少儿创想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为少儿营造一个融视听说画于一体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少儿创想美术教育中进行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手段有三种:以图片展示和还原创想环境的场景,也就是“视”;以音乐、音效等渲染创想环境的场景,也就是“听”;以教师语言营造绘画氛围,也就是“说”;最后就是师生共同作画了,也就是“画”,这就是情景教学中视听说画于一体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之图片展示及还原

图片展示及还原主要是通过真实图片或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将所要创想绘画的画面场景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是少儿能够直观的观察到相关的事物、景物等等。观察是创想美术教育的基础,少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但是,因为生活环境的限制,他们接受的事物、景物、人物及场景等有限。例如,南方的孩子没有实地的看过下雪的场景,内地的孩子没有见过大海的场景。城里的孩子没有见过各种蔬菜、稻谷、野花卉、田野的场景等等,可以利用童话故事中的插图,启发想象。童话故事插图往往是和文字一起组成,少儿还未具有阅读能力的,教师要指导少儿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有一些看图比较弱的少儿,可以在旁边用一些语言帮助引导一下,让他们大胆地想象一下这个童话故事的内容,可以自己续编故事,要多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挥想象,用多种思路编故事。这样可以有助于对少儿想象力的培养,同时也会得到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帮助少儿完成故事的续编,在讲故事时,为他们准备一些图片、玩具和实物。可以边讲边让他们看图片,听模拟的声音,触摸有关的实物,这样童话故事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明的图像,他们就会浮想联翩,使想象的触角伸得更深、更远。这些现象都限制了少儿的创造性想象力的拓展。通过图片、立体画面等手段让少儿看到的东西越多,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创想美术教育就越有坚实的基础。所以通过图片展示能使少儿在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图画中感受到各种不同的美好场景,打开对大自然的创造想象力的大门。这种情景教学的方法非常直观又能激发少儿对创想美术教育的兴趣,是情景教学法中最常见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2、情景教学法之音乐、音效等场景渲染

听音作画,展开想象的翅膀。音乐与绘画是相互融会贯通的,在少儿创想美术教育活动中,采用绘画活动与其它领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少儿的情绪体验,让少儿听音作画,把绘画与音乐相结合,调动少儿的听觉,根据听到的引起联想和想象,展开孩子想象的翅膀,将音乐转化成形态,伴随着音乐优美的旋律,少儿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并把所听所感画下来。有了前期的图片、画面等场景的还原及想象力的拓展,少儿会各自运用不同颜色的点、线、面、体的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一张张作品中不同的形状、丰富的线条与五颜六色的色块组合出不同的画面,正是少儿在音乐的渲染下对图片、画面的场景还原的不同理解。充分利用外界丰富的条件,加深想象。让少儿边听故事边看书,或边听音乐,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因为少儿的脑细胞十分娇嫩,对感知的对象十分敏锐,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

3、情景教学法之语言解说与引导

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以温柔优美的言语对创想环境的情景进行渲染,使画面的场景、景物再现还原。例如,画面中要求少儿画“金鱼”时,让孩子听儿歌帮助少儿掌握作画技巧,“先画一笔做身体,再画四笔做尾巴。画出两只大眼睛,红色点出大脑瓜。勾出肚皮和鱼鳍,同时加上小嘴巴”这样一只美丽的金鱼就画成了。少儿都喜欢听故事,利用这一爱好,要求少儿听完故事后,回忆故事情节及主要角色特征、动态,起到语言对场景的再现作用。然后,鼓励少儿大胆创想,创造性的表现故事内容,使画面生动,使故事得以延伸。并且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进行言语渲染时,在高潮部分稍稍停下,引导孩子想象下面将会发生什么,鼓励多种设想。这样,孩子们的绘画创想更加丰富,孩子们的绘画表现更加积极的投入,而所表现的内容丰富奇妙,充满想象力。在教师温柔优美的言语对创想环境的情景进行渲染时,其中的人物、情景、情节均能很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幼稚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激发智慧的火花。丰富少儿的感性经验,让少儿多看多听,使少儿获得一些能进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而听故事想象就是一种符合少儿想象特点的、能有效促进少儿想象发展的形式。选择适宜孩子想象的童话故事,运用多种方法,让孩子在优美的童话故事中体会生活的美好,多而大胆想象。要让孩子在听故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时采取对故事结尾作进一步的推理想象,有时对故事情节变化做出新的编排,有时还可以对故事中的角色关系作不同的设想等。有感情地朗读童话故事,激发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还包括分角色朗读,或者是角色表演。都能帮助少儿具体而清晰地想象出童话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的人物形象。每一个童话故事都会有不同的情感气氛,而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根据里面的情感气氛气伏不定,把少儿带进你所讲的童话故事中去,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借助自己的生活和体验,发挥自己的想象,丰富故事里的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抓住童话故事中的空白,丰富想象。每一篇的故事不一定都要讲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充,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少儿故事的主要引导人最终还是少儿教师为主。在读故事的同时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另外,在教师用语言对少儿创想美术教育进行引导时,应注重培养少儿的散发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突破单一、固有的定向思维模式。例如:孩子们在画云朵时总是给它涂上白色,教师可针对这一情况用提问的语言方式引导少儿“晴空万里时的云是什么颜色的?”“快下雨的乌云是什么颜色的?”“太阳照射在云上会有什么颜色?”这洋,孩子们笔下的云朵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所以在引导少儿绘画时教师应根据情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语言对少儿进行解说和引导,使少儿在绘画时有犹如身临其境之感。

三、结束语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创造活动。”一切想象都源于生活,所以,只有通过情景教学弥补孩子们所不能亲近的自然、生活等画面场景,为培养孩子们绘画的想象力形象的基础。情景教学法中的情景讲究“情绪”和“意象”,教师要善于发现少儿感兴趣的、贴近少儿生活的、符合少儿生活经验的绘画表现内容和题材,创设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入浅出或引起少儿情绪共鸣的情景,使教学成为少儿乐意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

少儿绘画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美术教育;办学类别;调查研究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临滔滔黄河,与郑州市、洛阳市隔河相望,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朱载堉、许衡及竹林七贤山涛、向秀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在这里人文气息浓郁,近几年美术培训机构也是发展迅速,相较于其他培训机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办学规模不一,层次分化

焦作地区美术辅导机构品类繁多,参差不齐,根据调查,我按着以下层次分类:(一)高端品牌类。这种以连锁品牌加盟方式的培训模式,是当下较为活跃的辅导机构类型,据考察,焦作地区现有以连锁品牌形式经营的美术辅导机构有5家(不包含正在筹建)。以笔者考察的X绘画机构一店(分南北两所校区)为例,机构面积较大,活跃在城市人口学校集聚较多的中心商业地带,地理位置优越。该机构专门以教授少儿美术为主,倡导少儿触觉绘画理念,除相关美术课程的学习外,不再培训其他科目。这种少儿美术机构目的性强,自有统一的课程体系,设施先进,可以满足3~12岁阶段少儿的美术学习需求。这种培训机构费用相对较高,但是受到了对环境及服务有较高要求的家长青睐。(二)特色组织类。是一种专业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也是焦作地区少儿美术培训机构中占有率较高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辅导机构往往规模不大,学科针对性较强,以特色少儿美术培训为主,没有其他学科的教授,目的明确,口碑较好。以考察的Z美术机构为例,机构位置在学校周边,相对较有生源优势,但不会选择租金较高的办公楼或者商业区,设备相对齐全,全年开课,课程丰富多样,以少儿绘画(油画棒、彩铅),手工制作、创意美术、国画等多种美术课程为主,但相对师资薄弱,没有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不过,相对的价位优势,也是受到大多数家长的欢迎的原因之一。(三)社区综合类。这种培训机构里边除了美术科目的培训外,还兼顾其他学科的培训,如焦作地区的L艺术培训机构里面设置有音乐、钢琴、舞蹈、美术、语言等多种科目,美术仅作为该培训班机构中的一种。由于该类机构学科设置多,所需班级较多,机构位置往往选择租金较为低廉的场所,如多家培训机构集结在一起的写字楼或者紧邻社区的商住楼。机构涉及学科较多,对师资和设备的考验较高,有些机构难免存在不专业及落后的现象。(四)家庭教师类。根据走访发现,这种类型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部分有专业特长的美术工作者或者爱好者会在家庭开设“小课堂”,这类少儿美术培训以单一专长为主,如国画、素描、彩铅画等,相关专长突出的美术工作者往往会收纳慕名求学的学生,规模较小,术业专攻,本次走访遇到这种类型的家庭课堂,它是介于培训和师承两者之间,往往利用画家自己的画室或者工作室,不需要专门开辟课堂形式,画家画,学生学,为少儿建立大师级的现场教学。第二种是家教上门教学,这种培训方式是一对一授课,往往多见于急切出成果的需求,但层次高低不等,家长选择时也多以参考口碑为主。

二、班级设置

焦作地区儿童美术机构班级设置往往基于本身的办学规模,受办学条件不一、教学师资等因素影响,其班级规模差于显著。但多数以学生的年龄阶段、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和学生实际情况划分,如X连锁品牌绘画机构,该机构加盟成立于2012年,提倡少儿触觉绘画理念,主攻创意思维美术,通过儿童的美术体验,引导3~12岁的少儿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其班级设置种类较多,根据年龄分段位排课,如5~6岁思维绘画班,3~4岁触觉绘画班,9~12岁国画班、10~12岁书法班等,里面有专用学生教室8间,国画教室1间、书法教室1间等,属于规模较大的培训机构。而Z美术机构,现分为两个校区,一个主攻高考美术,一个主攻少儿美术,其中少儿美术机构校区现有79人,美术专任教师3人,学生的上课教室只有三间,分班情况如:5~6岁少儿绘画班、7~10岁少儿国画班、9~12岁少儿素描班。综合类型的机构往往只有一个教室,开设一个少儿绘画班。焦作地区其他的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班级规模大小不一,差距显著。

三、生源情况

由于机构规模不一样,所以自主招生的生源也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实行的自由宣传,自愿参与。各个机构有自己的宣传手段,自主招生,有的美术机构以家长的口碑为优势,为其建立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以焦作市Y美术连锁机构为例,机构实行自主宣传,一部分会利用宣传单页分布在机构附近的社区,吸引附近社区内的孩子加入,另外还会通过网络宣传推送到关注人群,实现对机构的广告宣传效应,吸引本区以外的全市学生。另以新成立的S美术机构为例,在商场一楼公共区域开设免费少儿手工与创意体验,吸引孩子与家长的关注,为其机构的推广做出了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

少儿绘画教学范文篇3

固有教育观念的转变基于对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深入认识。基础美术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能力,更要通过美术让他们了解生活与文化。固有的美术教学评价标准用“像”与“不像”进行衡量,这显然是偏颇的,会磨灭学生的艺术天分与直觉认识,容易导致他们的艺术思维停滞不前,学成以后成为“画匠”,而不是拥有灵魂的艺术家。当代美术教育融入了素质教育思路,纠正了以往美术教育存在的误区,将少儿的心理、情感及人格融入美术教育,实现其全面发展。如,在《春天的颜色》主题绘画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颜色,然后通过这种直觉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与创造力,正如艾斯纳说过的:“任何一个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的答案,而可以作多种解释,没有什么法则能确切地告诉学生空间是他还是她的解释才正确。”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扩展受教育者的思想与认识,美术教育是自由的、多样的。创造力的培养依赖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以激发少儿的创造力并培养他们的兴趣为基础。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展现美术的魅力,注重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与把握能力相适应,努力点燃少儿的探索欲,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少儿因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对世界的认识是短浅的,教师正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科学的媒介。如,问学生“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多数学生都会回答红色,从直接感知的角度看,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探讨,就不能认为是红色。为了进一步揭示规律,让学生认识到太阳颜色的科学事实,教师可以搭配三棱镜,将阳光的色彩分散为七彩,这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利于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并为美术创作提供更大的发散空间,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绘画更是如此。绘画的素材源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它不是单凭想象创造出来的,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找到其创作原型。当然,艺术创造力源于理解与认识。在认知方面,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分析事物对象,通过局部的解析再融合;若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取其内在的联系是一种方式,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也是一种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只要我们敢于创新,不墨守成规,尽力发挥发散思维,善于运用逆向思维,一切都将成为可能。少儿的思维没有定式,极富想象力而不被外界牵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维却逐渐受制于大人的影响而变得狭隘起来。画由心生,从画作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品性、德行。少儿不懂得掩饰自己的内心,少儿眼中、思维中的事物往往和现实距离遥远,这种遥远不仅是现实距离的遥远,而且是心理距离的遥远。所以,少儿喜欢用“飞”表达一种急切、渴望的心情;用较深的色彩表达严肃的人或事物。少儿虽然不明白什么是色彩心理学,但正因为不懂而更显真实,其创作的作品就显得有趣、活泼。他们借绘画抒发和宣泄情感,通过绘画表达内心深处的渴望,从而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些都是对少儿的成长十分有益的。美术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思维。教育工作者对方法的研究应当紧紧围绕这个理念开展。对于每个学期的课程,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阶段性教学,施教时应注重每个阶段的衔接;在每个阶段性教学中,要制订详细的课程教学计划。通过这些工作,更多的少儿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所收获,从而积累知识,打下基础。少儿绘画虽看起来较为肤浅,没有什么技巧可言,更比不上成人的意境,但是这些创作足以体现他们的情感,而且往往能够打动人心。

三、结语

少儿绘画教学范文篇4

一、注意保护儿童美术的原创性

儿童的美术活动是儿童步入人生的早期精神活动。创造艺术符号表达情感是人类具有的原始本能。

儿童的绘画创作主要依靠意象。意象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是在印象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更完美、更理想的头脑中的形象。儿童绘画中的原创性是指创作中的想象力。其特点是:

1、不受真实和观念的束缚,表现得纯朴、天真。

2、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以人性的态度对待自然中的一切,表现出天趣。

3、以虚幻和荒诞的幻想力表现美感。儿童常用拟人、夸张、虚拟、表现性手法进行创作。

儿童在自身内在的驱动力下,自发进行的美术活动,产生的原生态作品,它反映人的心象、意象和潜意识中的幻象。

儿童在5岁前绘画创作基本靠意象表现,6岁以后他们学会观察,依靠知觉进行表现。知觉不是被动地获得印象,而是随眼睛活动选择视觉目标,然后通过想象组织成象。这一时期的儿童画从程式化表现中走出来,画面更为生动,有意味。

二、鼓励儿童观察生活,学会用艺术语言表现生活感受

艺术源于生活,对生活的敏锐感受与体验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儿童美术创造的主要特征是情感表现,其情感的内容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绘画的形式,诸如形象、轮廓、对称、重复、渐变、节奏、色彩、运动这些形式要素的运用,也来源于生活中对美的直觉。这正是儿童美术中原创性的源泉。儿童绘画形式只有符合了美的规律,才具有审美价值。我们不能满足于让儿童只停留在审美本能和想象力的原创阶段,要通过美术教育不断提高儿童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儿童美术中的想象力表现也源于生活的积淀。儿童通过想象把不可视的形象变为可视形象,如把风、雨、声音、速度等创造视觉符号表现出来。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事物组合在一个画面上,他们把黑夜和白天放在一起表现,把室内和室外同时展现在画面上……这种超自然的想象力不是通过技能教育能够获得的。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是培养感悟力、记忆力、理解力、吸收和变革能力为基础。

三、探索各种适合儿童运用的表现形式,形成不同的教学特色

儿童绘画的表现技能从成人化、专业化的传统中走出来,总结出各种教学方法,使儿童逐渐从临摹发展为创造性表现。

1、卡通画教育。改变了让学生被动学习形象技法的教学,发展为运用形象进行组合创作。通过各种构图形式教授创作方法。

2、装饰画教学。根据地区文化特点,吸取民间纹样中的风格特点,让儿童掌握基本的装饰方法进行变体创作。

3、版画教学。版画技法易于儿童接受和掌握,作品形式显得更完美。通过多年总结,创造出许多儿童便于掌握的方法。如吹塑纸粉印版画,独幅撕刻画、纸版画、木刻等。

4、国画教学。国画教学从技法临摹走出来,使儿童能运用中国画笔墨技法,自由表现生活感受,创作出生动有趣味的绘画。

5、彩色水笔、色粉笔教学。色彩教学摆脱了用固有色概念化表现色彩的习惯,能让儿童自由运用色彩去画,画面色彩明快、强烈、大胆。此外,在材料运用方面也有创新。近年来如用彩色纸、黑卡纸、细砂纸等材料,使儿童易于表现色彩效果。

6、水粉画教学。水粉画材料运用自由、轻松、畅快,易于儿童自由挥洒表现。儿童的表现性色彩在绘画中被肯定后,充分调动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使色彩教学提高了一个新层次。

7、油画教学。目前,油画教学运用还不普遍,由于受条件限制,还不能得到普及发展。但就目前的教学效果证明,它对儿童掌握和认识色彩有其独到的优势,色彩表现更自由、丰富。

8、线画黑白画教学。线画黑白画是儿童造型创作的基础,使儿童学会运用造型基本元素,如点、线、面的组合;线的排列;黑白灰的对比等。大大提高了儿童绘画的审美趣味和造型水平。此外,儿童速写能力培养普遍受到重视。这对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能力都十分重要。

少儿绘画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多元智能;视域;少儿;美术教育

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下,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也产生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与成果。特别是在少儿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儿童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要接班人,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基于此,教育部颁发了儿童学习与发展方面的指南,该指南中的教育理念与美国教育家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一致的。即:关注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然而,当前,少儿美术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少儿的健康成长。

1少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大脑拥有8种智能,包括语言、节奏、空间、活动、人际交往,感情控制等。从少儿的角度来讲,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在多元智能理论下,要求尊重少儿的天性,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以此来对智能倾向进行保护与开发。同时,我国少儿发展指南中,也提出了少儿教育方面的要求。即:家长与教师遵循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可以看出,这两种教育理论的本质是相同的。然而,如果利用这两种理论来审视当前的少儿美术教育,就会看见少儿美术教育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部分家长都希望通过美术教育来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在各方面的能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往往并没有从少儿的发展特点以及需求出发。另一方面,市场上的美术培训教育班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少儿教师没有对儿童的成长发育做详细的研究,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对高校教育模式照搬照抄。在这种模式下,必然引发了少儿美术教育质量的低下,无法满足少儿的身心发展。

2我国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少儿的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以简单的技法代替儿童美术教育目的: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少儿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然后培养他们在审美方面的情操,激发在生活方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然而,很多家长与美术教师则认为美术教育就是让少儿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熟练的掌握其中的技法。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学生只是学会了简单的绘画技能,比如把直线画的更直,把跳线绘制均匀等。同时,由于这种简单的技法代替了美术教育的目的,从而无法满足学生在感情、认知、个性方面的发展需求。教育学家认为,简单的技法只是美术教育的一种基本工具,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将技能代替教育目的的方式,终究会造成教育的本末倒置。比如,中国的家长在指导孩子绘画时,孩子往往会反驳说:“我理解你的意思,但是我更喜欢选择自己的方式。可以看出,少儿在美术绘画中,不仅是一种简单技法操练,更是一种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也就是说,儿童在涂鸦的过程中,利用书面语言符号,阐述了对世界的看法。采用这种美术教育方式,能够促进少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2.2教学的内容以简笔画为主:当前,很多少儿美术课中,设置了大量的简笔画内容。当少儿掌握这种简笔画技巧后,就可以很快勾画出不同事物的形象。然而,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少儿在绘画中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满足在个性特征方面的发展。比如,在少儿美术简笔画练习中,被模仿的素材通常包括老虎、大象、狮子、猴子、熊猫等。虽然很多儿童能够利用现成的模板,但是他们在现实中并未看见上面的动物,而只是在教师的指引下,机械的完成临摹。在这种情况下,画出来的形象也只能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久而久之,不仅阻碍了少儿在绘画方面的发展潜力,而且使他们对这种方式产生了厌倦的心理,从而降低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该组织丰富、生动的艺术活动,让少儿在现实的环境中,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培养在审美方面的情操。

2.3过分标榜儿童中心理论:儿童中心理论是在美国盛极一时的理论学说。该理论强调,在少儿教育当中,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的思想,让他们自由的发挥在教育中体现的本能。同时,不要做任何的打扰。然而,这种理念没有考虑到少儿发展的身心规律,以及他们在知识、技能方面的需求。随着少儿年龄的增加,他们的心智发展就会不断健全,并产生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如果一味的以某个阶段的儿童表现为中心,就会阻碍并限制儿童在后期的更长和发展。所以,这种理论是非常错误的。与此同时,儿童中心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少儿教育指南也是背道而驰的。

2.4采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少儿作品:在少儿美术作品评价中,出现了很多成人的评价方式,包括美术大赛、评奖活动等。固然采用以上方式可以激发少儿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一味采用成人的标准,很不利于少儿的身心发展。儿童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心智尚未全面成熟。所以,过早的给他们一种对与错的是非标准,就会造成负面影响。比如,如果少儿的美术作品得分低,没有进入获奖名单,就会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打击,从而降低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同时,与数学、语文课程不同,美术课程本身并不存在严格的对与错标准。因此,采用以上标准,不仅会对学生在评价上造成误导,而且限制了他们在艺术方面的发展潜力。鉴于此,应该在美术教育中,结合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促进少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得到发展。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在多元智能教育理念下,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从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真观察事物,通过绘画的工具,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美术教育,真正培养少儿在情感、认知方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结束语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国家在少儿教育方面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在少儿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由于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少儿美术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限制了少儿的艺术创造力。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多元智能视域与指南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实施上述理念后,能够遵循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宋彦坤 单位:通化县文化馆

参考文献:

[1]慕德春.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21).

少儿绘画教学范文篇6

人人都喜欢美的事物,但每个人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而孩子们在平时生活中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却是很少,但孩子对美的感受却是很直观的,并且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已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喜欢样子很奇特、颜色很鲜亮的事物。而我们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点,让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去打动孩子的内心,比如:在春天,可以带孩子去郊外野炊、放放风筝,在果园里摘摘水果,让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夏天,让孩子去池塘边,观察荷花荷叶,或是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让孩子尽情玩耍,释放自己的情感;在秋天,去感受落叶,感受金灿灿的田野,感受丰收的季节;在冬天,去发现大雪纷飞的美,带着孩子打打雪仗,堆堆雪人,在这四季里,感受不一样的美。利用大自然以及生活中的美,对孩子进行美的认识和启迪,并且进行美的教育,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孩子对美的感受更加深刻,从而为自身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与表现,让孩子将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情感,通过创作表现出来,从中去体会快乐。在美术实践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去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感受力、理解力以及表现力。孩子更容易接受,更直观感受。通过欣赏好的作品,去感受不同风格的艺术美,去理解不同风格的艺术所抒发的情感,去理解画中所带来的不同感觉。在不断欣赏的过程中,培养了少儿的审美意识,提高少儿的理解力。在生活中,少儿可以通过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体会美,从而去理解美,在理解的过程中去表现美。

二、美术教育能培养少儿的想象力

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教育,只是单层面的教,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去理解其中的美,只要孩子画的像,画的逼真,才认为那是一种艺术美。在美术教育的活动中,开始我们以培养孩子的想象意识为主,让孩子去明白什么是想象。想象是任何事物的限制,也是可以打破一切陈规的思维,绝不是现实的照搬过来的产物,而我们也绝对不能用“像”与“不像”去判定孩子画的好坏。有的家长和老师会让孩子去学习简笔画,在学的过程中,只要孩子形似,却忽略了孩子情感的表达。而还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画的很好,让其孩子照搬学习,孩子没有兴趣,就用一些奖励的方式,让孩子去学习,孩子变成的“机器人”。还有的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将那样东西画出来,没有自己一丝一毫的情感,就像写日记一样,只是简单记录自己所看到的,画显得刻板没有生机,缺乏想象和艺术夸张手段的运用。还有些孩子绘画,画的并不是自己内心所想,只是简单的照搬加组合,就形成了一副画。这样下来的后果就是孩子一味去模仿,去追求照片效果,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孩子该有的童趣。而真正意义上的美教,是让少儿靠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周围的世界。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真正的美术教育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发展思维的一个有意义的活动,而真正的美术教育,通过孩子的感受,让孩子随心所欲地画出自己的想法,在生活的基础上,让孩子进行夸张和想象,让孩子的画更具有生命力。同样的,这样的美术教育中,孩子才是热爱喜欢的,对孩子天性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更多地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美术教育有利于少儿创造力的发展

学前美术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创新意识的灵感,而不是教学的技巧。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还要求少儿手脑并用,通过动手操作去培养孩子大脑的灵活性,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通过绘画,手工操作来引导孩子如何思考,比知识技能更重要,要比言语还要雄厚。比如在手工制作康乃馨实践教学课程中,让孩子们将不同大小的圆剪出来,然后将圆进行折叠、展开,然后剪出不同的长形条,再粘贴,缠绕。经常这样练习,孩子的想法就会变得更丰富,构思越来越大胆,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的智力,更加发展了少儿的创造力。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创造的活动。孩子不管是在绘画还是做手工,首先要进行观察,观察事物的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等,让这些都能够深深刻在自己的脑海里,然后再凭着记忆、想象去动手进行创造。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少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前美术教育中,观察创造力是极为重要的。外观需要感知,但感知不能离开观察、记忆和想象创造。人的大脑浮现不同的形态、细节、场景,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创造力,更加锻炼了孩子的记忆力。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观察,经过观察将物体的形象记在脑子里,这样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力得到更多的发展。少儿在表现美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创造美,而这一切都是离不开观察,而观察力恰恰就在这些美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

四、美术教育能形成少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个性心理素质是指学前儿童心理特征稳定、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这是一个人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实践形成和发展。在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绘画是孩子对情感的表达。少儿总是能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画面丰富,充满想象。他们画的抽象画,绕线、图形、没有规则,画面虽然凌乱,但表示他们的想法和事情不同的情绪。通过绘画,孩子发泄自己的感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画,说他们的想法。而且通过孩子的画,能够去感受孩子每个时间段的情绪变化,大人也可以通过孩子不同变化,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成长。成年人不妨听听孩子是怎么说的,说什么,用孩子的眼睛去欣赏他们的作品,多给孩子肯定和鼓励,不追求画的像不像。这样,会发现孩子们画的更当真,更自信,而且更快乐了。罗恩•菲德所倡导的“让孩子不同,其独特的思想和感受其他人的表达,并建立信心”的自我表达。少儿美术教育,重在强调对感受美与审美经历。不管教孩子画画或教孩子做手工,离不开对儿童和对儿童审美的审美情感体验的情感需求。因此,可以有效地促进少儿社会情感的发展,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将有利于提高整个学习质量。同时,让他们积累了一些愉快的学习经验,并帮助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因此,良好的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而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总以成人为中心,总想教给孩子点什么,总让孩子学成大人的模样,只会将孩子变成小心谨慎,不敢大胆创造,或是为了讨好大人而违背自己的意愿,从而失去自主的人格。在专家看来,孩子的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孩子的天性,多给他们一些自由表达和游戏时间。美术是一种自我抒发和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形式。教育界应重视孩子学前美术教育,美术是反映孩子对世界的理解以及他们对自我认识的表达。而老师应该去利用这一手段,去培养孩子的性格。美术教育实践活动恰恰能够为少儿提供在愉快的情绪中发现和创造的最好机会,提供培养毅力等有利条件,增进少儿优秀天性品格的构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基良好的底子。

五、结语

少儿绘画教学范文篇7

少儿美术教育,从来都是一个民族共同关注和重视的课题,它关系着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少儿是文化传承的核心。有人说,少儿美术教育是“培养艺术家的摇篮”,其实不然,对少年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几个未来艺术家,而是一个如何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提高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能力”具有多方面的含义:一是健康成长的能力;二是获得文化、技能和分享社会文明的能力;三是不断创新,改善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能力。美术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就少儿美育中的几个实际问题来进行分别阐述。

一、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

古巴比伦以及两河流域文化受到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西方霸权主义的冲击后,已出现文化断层,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现在还在延绵流长。优秀的文化传统是生物链,需要我们一代代的薪火相传,文化血脉的传承,应该从儿童抓起。当然,我国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带来了以利益为偶像的物质时代,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变得浮躁和焦虑不安,缺乏一种对生命意义进行探寻和追求的精神。全球一体化的风潮,使得多样化的文化变得非常尴尬,不少年轻人追求时尚,对本土文化淡漠,甚至质疑。没有判断力的儿童群体,对自己的文化血脉的传承可能更是一片茫然,这对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一种负面影响。因此,国家适时地提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及时地抢救和保护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做为少儿美育工作者,我们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贯穿到儿童美术教育全过程。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中重视人的和谐发展。承认人自身具有发展的潜能,顺应少儿的发展规律,在教学内容中加进较多的文化色彩,介绍艺术文化发展史和美学内容。让孩子们在游戏状态中进行创作,更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传统历史文化的博大和神奇,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孩子成长的生命轨迹中,留下颇为深刻的文化记忆。

(2)要注意民间艺术对孩子的熏陶和启发。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比如对秦汉石刻,民间剪纸、皮影,木版年画,民间泥塑的借鉴,通过参观、讨论、书写感受,搜集素材,加深对本土艺术美的发现和认知,使得少年儿童对家园和乡土充满了感情,也使他们产生了对自己和民族的自信并充满了希望,这是一种艺术气质上的积淀,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3)让少年儿童感受大自然。在孩子们领略了都市工业文明的基础上,让他们了解自然生态环境、动植物、天文、科技等知识探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开阔眼界,拓展创作思维,从乡土风情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中汲取灵感。

二、版画是培养少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

什么是少儿版画?少儿版画指利用简便的、适合于少儿又便于少儿操作的材料进行绘制并拓印的艺术形式。其取材广泛,操作方便,版味浓厚,效果独特,为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我们的邻国日本,版画教育作为他们成功的教学经验,在当今世界倍受注目。日本儿童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制作版画。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少儿版画教育能更多地培养儿童意志方面的品质,养成锲而不舍的毅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一丝不苟的严谨风格。版画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绘画和技巧,少年儿童普遍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当今发达的信息社会,我们更不能忽视少年儿童潜在的能力和执着的精神。他们年龄虽小,但对身边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都有他们自己的见解,而且非常希望能通过动手、动脑来表现自己的创造力。少儿版画就是要追求自由、自觉、随心,有序的创作状态,不能把少儿版画创作定位为专业版画创作。其特点是:

(1)版画需要很强的动脑动手能力。画、刻、印三位一体,制作过程一环紧扣一环,缺一不可,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手工劳作形式,是培养孩子协调、平衡和预见能力及严谨的品格的极好手段。

(2)可以让孩子怎样感知美,以及美的差异。哪些美是版画特有的,比如:印痕美、刀味美、纸纹美等。不同版种表现的美感是不一样的,比如:凹、凸、平、漏,等各具的不同材料形式美。受过美术教育的孩子,通过他们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知美和发现美。“艺术是增加感知能力最强有力的手段。”(鲁道父·恩海姆)。感知力是儿童美术创作的思维与发展的源泉,敏锐的感知力是人进行创造思维活动的基本能力。

(3)少儿在制作版画时,材料的丰富性、新颖性、多变性促使儿童迅速地触摸材料、操作材料,在创作实践中对各种材料的运用和认识过程正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过程。对孩子进行版画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动手能力、感受能力、整体把握能力,最终要表达对美的认识,对美的创造,张扬每个孩子的独具魅力的个性。

三、切实提高教师的辅导能力。

我们在观看一些少儿绘画展览时,大家会有一种不约而同的观感,有些作品一眼就可看出是老师捉笔代刀的,画面中弥漫着浓浓的成人意识,构图和技法成熟而平庸,缺少儿童率真、生动的造型和图式内涵,是小大人画。另外一些作品大家看了认为语言图式和内涵是孩子的,只是画面精致的制作程度好像儿童达不到,应该是老师辅导的结果,但是总体感觉还是名符其实的儿童画,这就是不同的辅导水平在儿童绘画创作中的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即是自身修养和辅导水平获得提高的过程。我们要善于抓住儿童的思维模式,充分尊重儿童独特的视觉语言形式,保护儿童美术的原创性,按照儿童的心理生理机制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总体把握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运用“顺水推舟”的辅导理念,引导孩子们把潜藏在幼小心灵的艺术灵感用绘画形式表达出来,虽然在画面制作过程中贯穿着老师的精心辅导,但画面的语言内质是孩子的。

少儿绘画教学范文篇8

作为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所有的进步和问题都会在文化和教育事业中得到反映,急功近利和快餐文化的泛滥、应试教育和陈旧理念的影响,会使所有具有人文精神和长远目标的理想追求如逆水行舟般艰辛,但即使这样,少儿美术依旧是硕果累累。

1999年教育部规定:美术作为人文学科,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心智开发、真、善、美的启迪和参与全面素质的培养。此后,少儿美术教育的理念、方向和教学成果都有了质的提升,社会各界也逐渐改变观念,给予艺术教育改革以更多的认同和支持。

但是,少儿美术教育的改革之路仍是“任重道远”。

我认为在面临的诸多问题中,观念更新、方向把握仍是重中之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国际视野的开拓方面,应该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们曾有一个少儿水墨巡展团到欧洲作交流和展示,所到之处,各国师生无不为中国少儿水墨画的童趣和神韵所倾倒,也引发了西方孩子了解中国的浓厚兴趣,而巡展团孩子们的自豪感中也有了祖国传统文化的沉甸甸的分量。但是,目前我们大部分中小学的中国画教学,还未能按课改要求加以普及,在很多重要的少儿美术比赛中,我们找不到几幅既富创意又有中国绘画语言特色的作品,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在几乎所有知识技能都可以数字化一体化的当下,只有植根民族、积淀深厚的文化艺术传统无法替代。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历史渊源,艺术语言、文化品质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笔墨技法等相比素描、色彩等外来基础造型学科也更具东方文化的特质。因此,研究如何在美术课中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诠释传统精神,探索中国独特的基础教学方法,让广大学生(不只是未来的美术家,也包括未来的企业家、科学家、政治家及各种岗位的中国公民)能自然地亲近传统血脉,提高审美修养,体验心性陶冶,是具有传承和开拓的双重使命。虽然中国经济地位在世界已举足轻重,但文化软实力至今仍需提升,只有在教育战线重视本土优秀文化的弘扬和拓展,才能以自己的独特性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在文化上也享有和世界平等交流的地位。

少儿绘画教学范文篇9

零起点教学设备齐全,教学环境舒适,教学服务周到,坚持以培养青少年儿童的绘画兴趣,提高少儿的艺术素养,培养美术新苗为宗旨。画室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画室老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现有的水平设计内容,采取小班教学及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易主管给我安排的是第一、二周听课当助教,我经常是在她班上听课的,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开朗、干练。年纪轻轻就当上主管,并且在教学上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听课阶段,我认真听课,作记录,学习老师引入问题的技巧,讲解分析的方法上课的停顿,学习根据学生程度、接受能力调整讲课速度和难度,易老师的课,思路清晰,安排紧凑,衔接自然,听她的课,时间过的很快。经过两周的学习,终于有机会走上我向往已久的讲台。毕竟是在这里第一次面对学生,第一次单独站在讲台上,有些紧张,不过更多的是兴奋。我是接替欧阳老师的课,我提早五分钟到教室门口。在走廊站了两分钟,这两分钟太漫长了,时间一秒一秒地挪动着,我的紧张情绪也是一点一点的增加着。为了缓解紧张的情绪,也为了不使学生觉得太突兀,我提早3分钟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小朋友们果然议论纷纷,这是谁啊,不过,等到上课铃响,他们已经安静下来。随着“1、2、3”的喊出,我紧张已去了一半。我精心准备的第一节课,反复试讲的第一节课,也是易老师耐心指导的第一节课,让我越讲越从容,越上越镇定。面对一双双的眼睛,我明白了他们的困惑,接着的绘画练习让我更明确,学生吸收了什么,还存在的问题。第一节课很快结束了,学生也比较熟了,画面效果也不错,让我觉得信心百倍。这节课让我明白,课前充分的准备,课上自然发挥自如。

现在的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新生,心里的底气也比之前更足了。因为我可以充分的了解他们,教案就是讲课的书面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深度、难度、速度。我同时上两个班级的课,启蒙班和国画班,启蒙班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是三、四岁,在之前都没有过绘画基础,所以第一节课主要是教他们认识颜色及画最简单的线条。后面就慢慢增加了难度,不过我是以手工跟绘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也相互穿插。国画也是一样,从最基本的握笔姿势,认识材料工具开始,再然后是基本笔法及墨法。教案虽然是规定好的,但是人的思维是灵活的,所以我一般都要在不改变课题的基础上自己再调整,这样的话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在完成课堂练习的基础上,补充进一步的思考题,引发思考,探索求解,适当的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能“吃的饱”。

在接下来的教学当中,我都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了解和学到更多的东西。在课堂上我一般都会提问,尤其是针对那些腼腆的学生,以此来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

有主动发言,给予表扬,当学生回答完之后,多用“非常好”,“很好”,“不错”“很棒”等激励的字眼。也可请其他同学补充,这样,课堂就变的更活跃了。

少儿绘画教学范文篇10

“我们应该更多地期待教师们了解学生已学会的内容,他们力所能及的方面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艾斯纳21世纪的中国处于信息时代社会,信息多渠道传播,少儿所接受的各种信息量超越了过去任何时代的信息范围。教育要承认特定时代的少儿所拥有的独立世界。当少儿对卡通世界的关注可能会远远多于课堂上教授的教育内容时,少儿教育便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教育者应该引起重视,并及时了解少儿的生活状况。

1.1卡通媒介的多渠道传播对少儿生活的渗透

电视成为卡通影像的主要传播媒介。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电视已在中国城乡家庭普及,看电视成为了家庭日常生活、娱乐的主要形式。对于多数少儿而言,看动画电视节目几乎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少儿对动画片信息接受自觉量化为卡通化渗透奠定了视觉认可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动画片生产数量迅猛。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片的总产量近4000分钟,而1995年仅一年就达到1500分钟……2000年全国实际完成的动画征生产大约为13000———比1995年翻了三番!笔者对中央及省级卫星电视台17:00-19:00时段动画片播放量进行调查,以2003年4月14日为例,该时段有16家电视台在播放动画片节目。作为传播媒介的网站、电视台、出版社也越来越多地选择卡通形象广告(平面、FLASH动画、三维)来宣传推广栏目和活动。而日常栏目的FLALH动画广告是大人司空见惯的广告内容。由于各社会群体不间断地积极卡通信息,少儿可以无需主动寻求,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足量的卡通信息。

1.2卡通信息多渠道传播使卡通渗透入少儿生活各个层面,成为少儿日常信息量的一部分

卡通造型的突出特征对少儿视觉经验的影响。卡通造型的特点,促使少儿视觉经验重组。卡通造型具有特征突出的特点。鲁道夫•阿思海姆认为“当这些突出特征能唤起各种敬畏、好奇、蔑视、有趣、羡慕等反应时,同样也会被记忆保留和歪曲,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会比真实的样子更大、更快、更丑或更讨厌。”正是这种突出的图形特征在少儿视觉感知中留下强烈的刺激景象,形成了感知真实形象时所不能获得的符号化视觉印象。少儿将记忆中强化的卡通造型特征与自然观看图形所获得的愉悦感相结合,在美术活动中很自然地会选择卡通作为表现主体。视觉选择最多的是环境中变化的东西。卡通造型强化了对象的某种特征,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被视觉从众多物体中选择出来。夸张的卡通造型,深化了少儿对卡通艺术形式的趋同感,他(她)们审美观因此发生了改变,开始偏好于那些具有卡通特征、卡通化风格的美术作品。因此,由对卡通视觉的认同感充实了少儿以往的视觉经验构造,丰富了少儿视觉经验的内容。卡通日常给少儿生活体验带来了全新的感受,直接促使新的心理经验形成。卡通形象是虚拟的视觉形象,但它具有一定意义的真实性。卡通形象与现实生活物体一样都是在人的视膜成像,它在感觉阈限内的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具有相同的真实性。在经过观看的初期阶段时少儿对卡通图形排异心理(明确区分卡通形与现实的物体形),少儿会逐渐接受卡通形象构成的世界,将自己假设成剧情中某一角色去体验“真实的”卡通生活。这种与现实生活体验截然不同的心理经验让少儿体会到了创造感和控制感。卡通形象构成的是虚拟世界,少儿虽然无法真实进入,但在他(她)们头脑中已积极地把另一个“我”投入到这个影像世界里生活。这种角色的转换给了少儿极大的满足感。少儿能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创造成为任何在现实不可能实现的角色,完成自己的设计假说,这种心理经验的视域结构是开放性的。由于卡通影像可以通过电子系统的控制实现所期待界定的事物场景,少儿可以控制现实生活中无法改变的情节,控制产生了新的时空观念体验,在少儿心理下形成了新的冲突体验。虚拟时空在随意切换对旧有时间经验(现实中不可能生来)的冲击。产生了错觉体验。

2卡通日常化现象在少儿活动中的体现

卡通在少儿生活中的日常化趋势影响了少儿审美观的形成,审美观通过美术活动的直接操作体现出来,我们要了解卡通对少儿教育的各方面影响。以绘画为例,低幼儿童在表现自己想象的形象时会添加一些明显具有卡通影视片形象特征的内容:如符号化的道具,程式化的五官等。小阶段中、高年级儿童侧偏向于再现卡通片中的情节性场景;初中、高中少年偏好表现个性风格的卡通形象。2003年3月在一项针对13-17岁初、高中、师范生审美倾向调查中,86%的少年选择以卡通形象来作为自己喜欢的形象。3/4的女性选择日本式动画的“美少女”形象,其基本形象特征为:占据面部1/2的眼睛,翘鼻子、小嘴。男性选择了武士、怪兽形象,特征是美国式漫画技巧与日本式动画形象的组合。少年选用视觉图像为作为自己审美心理意象的代表,包含了他(她)对“美”的概念所做的解释,包括了审美成分。对程式化图式过于集中的选择,反映了卡通日常化对少儿的负面影响———单一的造型思维方式。这种少年的审美观取向状况与我们的教学中培养少儿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观念相悖,不利于少儿对其它绘画造型式的探索和发现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