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6 17:21:04

少儿教育

少儿教育范文篇1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三、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为他们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基矗经过舞蹈训练的少儿,能让人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少儿教育范文篇2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三、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为他们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基矗经过舞蹈训练的少儿,能让人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少儿教育范文篇3

(一)加快身心发育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好动的、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性,所以舞蹈动作这种肢体语言很符合他们的特性,并能激发他们的联想能力,开拓创造新思路。科学的舞蹈训练能提高少儿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促进生理机能发育,还可及时纠正少儿的不良姿势。

(二)锻炼意志品质少儿舞蹈基本都是以群舞的形式来表现的,通过锻炼不但可以培养其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还可以激发其表现欲望,克服胆小、内向的心理,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三)培养审美观念舞蹈中活泼可爱的人物、动物形象,配以悦耳的音乐,可以使少儿通过具体形象来认识世界;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也可以使少儿了解各民族传统文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肢体、情感体验能真实的认识美、感受美。

(四)增进情感交流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交流方式,每个作品中除了美的展现,更着重在于情感的表达。例如少儿舞蹈《爱我你就抱抱我》就是通过直观的动作语汇来表达少儿内心情感,用他们所理解的陪伴、亲吻、夸奖、拥抱这些爱的表达方式,使父母感受到少儿的情感需求,从而增进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家庭氛围更加融洽。

二、现阶段少儿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难度大,措施待完善近年来,少儿舞蹈教育呈现出火热趋势,各类舞蹈学校、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很多人把开办舞蹈培训班当成是一种盈利手段,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虽然能通过办理办学许可证和年审手续对办学机构进行监督,但对于未办证先办班、注册登记后改变教学场所及对于各类从事教学工作的艺术团体等缺乏有效监管,是导致违规办学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家长选择存在盲目性调查发现,将孩子送去舞蹈培训的家长有四种动机:一是父母总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替自己实现年轻时的舞蹈梦;二是家长间攀比成风,认为只有多掌握一门技艺才能保证今后足够的竞争力;三是通过舞蹈训练培养孩子高雅气质和优美的形体;四是为考艺术院校打基础。家长大多对舞蹈教育培训方法知之甚少,认为只要是舞蹈班就能训练好孩子,这也为违规办学、无证办学提供了生存土壤。

(三)硬件、软件水平有待提高少儿舞蹈教学场所除了教学应有的设施外,还要考虑少儿身体健康成长这个重要因素。首先教室面积要足够大,且通风、采光适合;其次考虑到儿童骨骼发育和舞蹈训练弹跳动作多的特点,舞蹈教室地面设施应当有一定的弹性和防滑处理,否则会对少儿骨骼发育产生破坏性作用;另外。四、如何使少儿舞蹈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少儿作为“璞玉”,在舞蹈教育这个特殊而又复杂的环境下,逐渐陷入了被动,而少儿舞蹈老师如何去“琢”,怎样去“琢”,让每一块“玉”都能绽放其自身最美好的光彩,这才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少儿舞蹈教育者面前的问题。

1.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教学质量考评标准,对各类培训学校进行年度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予以张榜公布;二是监督少儿舞蹈教材使用,制定教学目标和大纲,对于没有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予以处罚;三是将业余艺术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管理,定期组织教学旁听、评比等;四是成立教育执法组织,加大对违规办学、无证教学人员的违规处罚力度。

2.加大少儿舞蹈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少儿舞蹈教育的积极作用。一是强化少儿舞蹈教师的基本素质。少儿舞蹈老师应该注意自己的仪态和言行举止,不应佩戴过多的首饰或是浓重的彩妆;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用激情和肢体动作去感染他们,带领他们进入欢乐的舞蹈世界;勤学敬业、品德高尚,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更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二是提升少儿舞蹈教师的综合艺术教育水平。

少儿舞蹈不仅有独立的专业性,也具有综合性,少儿舞蹈教师也应具备多面、丰富的少儿艺术知识。形象鲜明具有儿童特点的音乐,充满幻想和情感的童话故事、童谣,都能让少儿舞蹈教育者从不同的角度去捕捉这个专业的闪光之处,对儿童舞蹈进行补充、启示。

少儿教育范文篇4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三、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为他们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基矗经过舞蹈训练的少儿,能让人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觉

少儿教育范文篇5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三、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为他们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基矗经过舞蹈训练的少儿,能让人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少儿教育范文篇6

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有相同的规律,都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但与成人舞蹈相比,少儿舞蹈的动律更为欢快明朗,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体会。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三、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为他们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基矗经过舞蹈训练的少儿,能让人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少儿教育范文篇7

2~12岁的少儿主要分为两大阶段:1.2~6岁的学前阶段;2.7~12岁的小学阶段。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2~6岁)和小学教育(7~12岁)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模式化的束缚思想以及填鸭式教育仍然存在,偏重教育的知识性,强调结果的惟一性,成年人的浮躁心态对孩子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于第一阶段,目前学前教育“知识化”日趋严重,家长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培养”孩子,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有很多“愚蠢”的家长由于攀比心理的作怪,违背了孩子的心理特征,拔苗助长,使得孩子从懂事开始便有学习压力,产生厌学心理;对于第二阶段,由于小学教育重视“知识教育”,学校和老师急于拿出能让家长看得到的教学成果,变向地形成仍然重视“应试教育”。学生的天性没得到很好的引导和发掘,相反,起到相反的效果。小学生从小学写虚假作文———千篇一律的谎话、一个模版的的作文模式。在孩子们正是对世界充满疑问、充满好奇时,压抑其思维,最终导致其缺乏创造性思维培养,缺乏学习以外所有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学校的“道德教育”更多地是在试卷上、文字里、口头上体现。

二、“消极教育”具体内容

卢梭指出,从婴儿出生起,就该在他心灵周围筑起一道围墙。因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因此,自然人的培养和教育,不是积极的教育,而是要阻止去做某些事情,让自然说话。这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显然,这个法则是损益而不是获得,是减法而不是加法。在卢梭看来,不用向2~12岁的孩子灌输道德和知识,而是防止孩子们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若什么都不教反而会创造教育的奇迹。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锻炼孩子的身体、器官、感觉和体力。在孩子达到理性的年龄之前,不用接受观念,而只需接受形象。消极教育的基本准则是不按成年人的要求和期望来管教学生,要顺其自然地在孩子2~12岁这一儿童理性睡眠期让他们的心灵顺应自然的法则而不是顺应认为制订的法则。

1.没有道德教育

卢梭提出的第一点———“没有道德教育”,并不是不注重道德教育,相反,他很注意道德教育,但更看重实际的效果。如果孩子在12岁前,在他们理性开启之前被成年人用大人的思维和想法去强迫,去命令式地教育,则会起到本末倒置的效果。对于孩子们来讲,学拳容易改拳难。在孩子的心灵还未发展到理性的能力之前应以“不教”为“教”的方法去让孩子自然地发展,防止他们染上大人的偏见或不良习惯。

2.没有知识教育

卢梭提出的第二点———“没有知识教育”,认为孩子在达到理性的年龄以前,是不能接受观念的,只能接受形象。记忆和理性(形象和观念)的思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力,只有把两者共同相互结合才能使孩子的理性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学到的知识才能真正地被掌握被吸收,而在此之前进行知识教育是徒劳的。如果在这时教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很容易,似乎孩子已经记住了,但只是记住了老师或家长的话语,却把观念给反射掉了,也就是似懂非懂,没有一点是透彻理解的,最后什么也没明白。在《爱弥儿》中,卢梭分别从学习语言、地理、历史、寓言、读书识字来说明“没有知识教育”比传统的书本教育重要有用得多。他鼓励孩子用眼睛去学,反对学校用所谓的“知识”去压迫孩子们稚幼的心灵。他觉得即使孩子不学书本知识,他们的记忆力也不会因此闲着。在少儿期间,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有见识、有性格、身体和头脑都健康的人远比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有用。

三、“消极教育”对中国现代少儿教育的启示

1.少儿教育要顺应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应顺应孩子在特殊年龄阶段的身体发展规律。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发展当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是发展孩子潜力、能力和培养其健康心理和身体素质、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树立科学教育观,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论去认识和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对教育孩子尤其重要。

2.少儿教育应重身教轻言教

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少儿教育的教育者都应该使自己的身教重于言教,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尤其是在道德教育方面。要想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拥有良好行为举止的人,教师和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先规范自己的行为,与其给孩子讲无数的大道理,不如什么也不教,做好自己,孩子自然而然会学好。在这个方面,最忌讳的就是父母自身做不到的却要求孩子去做到,这样会引起孩子极大的反感,也会让孩子无意中学会了言行不一。

3.少儿教育要让孩子在做中学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未打开,所以太多的关于道德的大道理、关于科学的知识理论、概念灌输给他们也是徒劳的,应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做中学。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进行学习,在做的过程中为孩子们提供的学习材料是一系列的问题,他们的任务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学会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从而达到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动手做事,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非刻意学习,最终真正长见识,最终真正学到东西。

4.少儿教育要尊重孩子

少儿教育范文篇8

少儿美术教育,从来都是一个民族共同关注和重视的课题,它关系着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少儿是文化传承的核心。有人说,少儿美术教育是“培养艺术家的摇篮”,其实不然,对少年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几个未来艺术家,而是一个如何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提高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能力”具有多方面的含义:一是健康成长的能力;二是获得文化、技能和分享社会文明的能力;三是不断创新,改善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能力。美术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就少儿美育中的几个实际问题来进行分别阐述。

一、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

古巴比伦以及两河流域文化受到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西方霸权主义的冲击后,已出现文化断层,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现在还在延绵流长。优秀的文化传统是生物链,需要我们一代代的薪火相传,文化血脉的传承,应该从儿童抓起。当然,我国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带来了以利益为偶像的物质时代,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变得浮躁和焦虑不安,缺乏一种对生命意义进行探寻和追求的精神。全球一体化的风潮,使得多样化的文化变得非常尴尬,不少年轻人追求时尚,对本土文化淡漠,甚至质疑。没有判断力的儿童群体,对自己的文化血脉的传承可能更是一片茫然,这对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一种负面影响。因此,国家适时地提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及时地抢救和保护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做为少儿美育工作者,我们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贯穿到儿童美术教育全过程。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中重视人的和谐发展。承认人自身具有发展的潜能,顺应少儿的发展规律,在教学内容中加进较多的文化色彩,介绍艺术文化发展史和美学内容。让孩子们在游戏状态中进行创作,更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传统历史文化的博大和神奇,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孩子成长的生命轨迹中,留下颇为深刻的文化记忆。

(2)要注意民间艺术对孩子的熏陶和启发。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比如对秦汉石刻,民间剪纸、皮影,木版年画,民间泥塑的借鉴,通过参观、讨论、书写感受,搜集素材,加深对本土艺术美的发现和认知,使得少年儿童对家园和乡土充满了感情,也使他们产生了对自己和民族的自信并充满了希望,这是一种艺术气质上的积淀,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3)让少年儿童感受大自然。在孩子们领略了都市工业文明的基础上,让他们了解自然生态环境、动植物、天文、科技等知识探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开阔眼界,拓展创作思维,从乡土风情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中汲取灵感。

二、版画是培养少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

什么是少儿版画?少儿版画指利用简便的、适合于少儿又便于少儿操作的材料进行绘制并拓印的艺术形式。其取材广泛,操作方便,版味浓厚,效果独特,为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我们的邻国日本,版画教育作为他们成功的教学经验,在当今世界倍受注目。日本儿童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制作版画。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少儿版画教育能更多地培养儿童意志方面的品质,养成锲而不舍的毅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一丝不苟的严谨风格。版画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绘画和技巧,少年儿童普遍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当今发达的信息社会,我们更不能忽视少年儿童潜在的能力和执着的精神。他们年龄虽小,但对身边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都有他们自己的见解,而且非常希望能通过动手、动脑来表现自己的创造力。少儿版画就是要追求自由、自觉、随心,有序的创作状态,不能把少儿版画创作定位为专业版画创作。其特点是:

(1)版画需要很强的动脑动手能力。画、刻、印三位一体,制作过程一环紧扣一环,缺一不可,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手工劳作形式,是培养孩子协调、平衡和预见能力及严谨的品格的极好手段。

(2)可以让孩子怎样感知美,以及美的差异。哪些美是版画特有的,比如:印痕美、刀味美、纸纹美等。不同版种表现的美感是不一样的,比如:凹、凸、平、漏,等各具的不同材料形式美。受过美术教育的孩子,通过他们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知美和发现美。“艺术是增加感知能力最强有力的手段。”(鲁道父·恩海姆)。感知力是儿童美术创作的思维与发展的源泉,敏锐的感知力是人进行创造思维活动的基本能力。

(3)少儿在制作版画时,材料的丰富性、新颖性、多变性促使儿童迅速地触摸材料、操作材料,在创作实践中对各种材料的运用和认识过程正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过程。对孩子进行版画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动手能力、感受能力、整体把握能力,最终要表达对美的认识,对美的创造,张扬每个孩子的独具魅力的个性。

三、切实提高教师的辅导能力。

我们在观看一些少儿绘画展览时,大家会有一种不约而同的观感,有些作品一眼就可看出是老师捉笔代刀的,画面中弥漫着浓浓的成人意识,构图和技法成熟而平庸,缺少儿童率真、生动的造型和图式内涵,是小大人画。另外一些作品大家看了认为语言图式和内涵是孩子的,只是画面精致的制作程度好像儿童达不到,应该是老师辅导的结果,但是总体感觉还是名符其实的儿童画,这就是不同的辅导水平在儿童绘画创作中的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即是自身修养和辅导水平获得提高的过程。我们要善于抓住儿童的思维模式,充分尊重儿童独特的视觉语言形式,保护儿童美术的原创性,按照儿童的心理生理机制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总体把握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运用“顺水推舟”的辅导理念,引导孩子们把潜藏在幼小心灵的艺术灵感用绘画形式表达出来,虽然在画面制作过程中贯穿着老师的精心辅导,但画面的语言内质是孩子的。

少儿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美术教育;办学类别;调查研究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临滔滔黄河,与郑州市、洛阳市隔河相望,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朱载堉、许衡及竹林七贤山涛、向秀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在这里人文气息浓郁,近几年美术培训机构也是发展迅速,相较于其他培训机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办学规模不一,层次分化

焦作地区美术辅导机构品类繁多,参差不齐,根据调查,我按着以下层次分类:(一)高端品牌类。这种以连锁品牌加盟方式的培训模式,是当下较为活跃的辅导机构类型,据考察,焦作地区现有以连锁品牌形式经营的美术辅导机构有5家(不包含正在筹建)。以笔者考察的X绘画机构一店(分南北两所校区)为例,机构面积较大,活跃在城市人口学校集聚较多的中心商业地带,地理位置优越。该机构专门以教授少儿美术为主,倡导少儿触觉绘画理念,除相关美术课程的学习外,不再培训其他科目。这种少儿美术机构目的性强,自有统一的课程体系,设施先进,可以满足3~12岁阶段少儿的美术学习需求。这种培训机构费用相对较高,但是受到了对环境及服务有较高要求的家长青睐。(二)特色组织类。是一种专业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也是焦作地区少儿美术培训机构中占有率较高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辅导机构往往规模不大,学科针对性较强,以特色少儿美术培训为主,没有其他学科的教授,目的明确,口碑较好。以考察的Z美术机构为例,机构位置在学校周边,相对较有生源优势,但不会选择租金较高的办公楼或者商业区,设备相对齐全,全年开课,课程丰富多样,以少儿绘画(油画棒、彩铅),手工制作、创意美术、国画等多种美术课程为主,但相对师资薄弱,没有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不过,相对的价位优势,也是受到大多数家长的欢迎的原因之一。(三)社区综合类。这种培训机构里边除了美术科目的培训外,还兼顾其他学科的培训,如焦作地区的L艺术培训机构里面设置有音乐、钢琴、舞蹈、美术、语言等多种科目,美术仅作为该培训班机构中的一种。由于该类机构学科设置多,所需班级较多,机构位置往往选择租金较为低廉的场所,如多家培训机构集结在一起的写字楼或者紧邻社区的商住楼。机构涉及学科较多,对师资和设备的考验较高,有些机构难免存在不专业及落后的现象。(四)家庭教师类。根据走访发现,这种类型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部分有专业特长的美术工作者或者爱好者会在家庭开设“小课堂”,这类少儿美术培训以单一专长为主,如国画、素描、彩铅画等,相关专长突出的美术工作者往往会收纳慕名求学的学生,规模较小,术业专攻,本次走访遇到这种类型的家庭课堂,它是介于培训和师承两者之间,往往利用画家自己的画室或者工作室,不需要专门开辟课堂形式,画家画,学生学,为少儿建立大师级的现场教学。第二种是家教上门教学,这种培训方式是一对一授课,往往多见于急切出成果的需求,但层次高低不等,家长选择时也多以参考口碑为主。

二、班级设置

焦作地区儿童美术机构班级设置往往基于本身的办学规模,受办学条件不一、教学师资等因素影响,其班级规模差于显著。但多数以学生的年龄阶段、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和学生实际情况划分,如X连锁品牌绘画机构,该机构加盟成立于2012年,提倡少儿触觉绘画理念,主攻创意思维美术,通过儿童的美术体验,引导3~12岁的少儿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其班级设置种类较多,根据年龄分段位排课,如5~6岁思维绘画班,3~4岁触觉绘画班,9~12岁国画班、10~12岁书法班等,里面有专用学生教室8间,国画教室1间、书法教室1间等,属于规模较大的培训机构。而Z美术机构,现分为两个校区,一个主攻高考美术,一个主攻少儿美术,其中少儿美术机构校区现有79人,美术专任教师3人,学生的上课教室只有三间,分班情况如:5~6岁少儿绘画班、7~10岁少儿国画班、9~12岁少儿素描班。综合类型的机构往往只有一个教室,开设一个少儿绘画班。焦作地区其他的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班级规模大小不一,差距显著。

三、生源情况

由于机构规模不一样,所以自主招生的生源也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实行的自由宣传,自愿参与。各个机构有自己的宣传手段,自主招生,有的美术机构以家长的口碑为优势,为其建立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以焦作市Y美术连锁机构为例,机构实行自主宣传,一部分会利用宣传单页分布在机构附近的社区,吸引附近社区内的孩子加入,另外还会通过网络宣传推送到关注人群,实现对机构的广告宣传效应,吸引本区以外的全市学生。另以新成立的S美术机构为例,在商场一楼公共区域开设免费少儿手工与创意体验,吸引孩子与家长的关注,为其机构的推广做出了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

少儿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舞蹈教育少儿舞蹈创造力模仿探索即兴

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生活的发展。英国科学家黑克舍说过:“在每一项伟大发现的背后总是伴随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创造力在人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儿童时期是人的生命进程中思维、学习与创造最活跃的时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一切未知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善于幻想和想象,是进行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创造力的培养需从少儿开始。

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涵盖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学科内容,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尤其在发掘人的创造潜能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的作用。通过舞蹈教育,让孩子参与舞蹈情境和情节的设定、动作的编排以及表演,表达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想法,激发孩子们发现、探索的欲望。这对少儿创造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一、我国少儿舞蹈教育的现状

从学龄儿童学习舞蹈的情况看,年龄越大,学舞蹈的人就越少。每个正常的人一出生就会手舞足蹈,在学龄前常会在大人的欢笑中伴着音乐高兴地跳着自编的舞蹈。“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这门综合艺术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自从接受正规舞蹈教育后,本对舞蹈感兴趣的孩子逐渐害怕上舞蹈课,甚至在舞蹈课上失去原有的信心,以致不再对舞蹈感兴趣而放弃进一步的学习。这是什么原因?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两点:第一,现行的少儿舞蹈教育方法是“口传身教”,其主要表现为对动作的模仿,同时贯穿着强化式、强制式、封闭式训练,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上行下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个动作、一个组合。这种教育方法虽然是舞蹈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教育者也习惯将舞蹈作为一个固定要领灌输给学生。但殊不知这一切可能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展,使他们渐渐地丧失了主动性而滋生了依赖性,不知不觉地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单一的模仿让孩子感到枯燥,尤其对于模仿能力和舞蹈条件较差的孩子来说,动作不及别人快,舞姿不够优美,容易使他们丧失对舞蹈的兴趣。第二,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学习舞蹈就是为了锻炼形体、培养气质。当他们把孩子送往舞蹈培训班学习后,希望老师在训练中对他们的孩子严格要求,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基本功有没有长进,上过几次舞台。若孩子在这方面表现不佳,家长可能就认为孩子不行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丧失学舞蹈的信心。传统的舞蹈教学过多倚重于动作模仿学习的接受学习方式,忽视了孩子发现学习的方式,这种偏向影响了孩子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学习的兴趣。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位于主体地位,并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力的形成。通过创造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它比一味地模仿更能让人心情愉悦。

二、少儿舞蹈教育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我们需要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而是唤起创造的热忱,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境界。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新世纪的社会变化。

传统的舞蹈教育重点在于动作的模仿和训练,但模仿不等于创造,模仿会让孩子们渐渐产生依赖的惯性,不勤于动脑,不善于动脑。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在被动状态下,大脑易于疲劳,思维相对迟缓,并易于产生抵触情绪。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舞蹈教育者们真正需要思考改变目前陈旧的、不合理的舞蹈教育观念,消除舞蹈教育的种种弊端,改革不适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少儿舞蹈教育,将少儿舞蹈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三、在少儿舞蹈教育中进行创造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一)营造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在愉快的心情下、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应充分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创造潜能,让他们学会表现自我,敢于表现自我。无论学生表现得怎样都应该给予鼓励,这种敢于表现的精神,最终将引发蕴藏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创造天性。

(二)让孩子回归自然

被誉为“现代舞之母”的邓肯对少儿舞蹈教育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我让孩子们到我的学校来就学时,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意识到蕴藏在自身之内的这种力量,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心中强大的热情,激发这种实际存在的美的因素。”她称这种方法为“唤醒灵魂”。为此,她经常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海边奔跑、跳跃,到自然中去感受浮云的飘动、禽鸟的飞翔、林涛的起伏、树叶的摇曳,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这些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难以遏制的内心冲动,从而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这种创造冲动正是融入自然、感受自然的结果。

(三)进行“即兴”舞蹈训练

“即兴”是在人的无意识过程中,瞬间对“客观事物”的感触而发生兴致,进入表现的状态。所谓“即兴舞蹈”是舞蹈者随自己的兴致所至而手舞足蹈。它的艺术表现如同诗人的即景叹吟,画家的即席挥毫泼墨,在艺术表现的内因上是一致的。即兴对人的行为而言,是人的本能,是人感受“客观事物”的最初本性,即行为手段。如:当孩子还在母亲的怀中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那些在幼儿园的孩子们听到动听的音乐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舞动全身,这些都属即兴舞蹈。即兴是创作的伴侣,创作往往有某个即兴引发。在即兴状态下能让人意外地发现新东西,并通过感悟到的新发现,由身体语言表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挖掘创造潜能。那么如何进行即兴舞蹈的训练呢?方法很多,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种方法。

1.引导孩子通过=对舞蹈元素的运用,调动出他们自身的动作

舞蹈是一门传情达意的艺术,而任何风格的舞蹈的情感表现都借助于动作的时间、空间、力量三要素的变化来帮助完成。让学生在理解并把握三种元素在动作中的运用过程中,培养投入的状态和探索精神,挖掘创造潜能,并为他们在即兴中做到传情达意打下基础。

(1)时间元素:体现在节奏和速度上。节奏在音乐中常见的有2/4拍、3/4拍、4/4拍,可以让学生配合节拍的长短用跺脚、扭臀的方式表现,也可两人一组相互用相同或不同的身体部位碰触,来把握身体的节奏感。速度指动作的快慢,训练中可让学生配合有巨大反差的音乐进行运动,也可通过启发学生不同情绪的表达来训练他们动作速度的运用。如:做一组动作,当表达情绪较平稳时动作速度会较平缓,表现兴奋、高兴或激烈时动作速度会较快。

(2)空间元素:空间划分按身体不同部位与地面的接触可分为一维空间、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让孩子认识三维空间,可通过做静态舞姿的方式,一维空间用膝部及膝部以上部位着地做各种舞姿;二维空间则脚着地做任何舞姿,身体离开地面的舞姿在空中为三维空间。待学生认识三种空间后,通过限制在一种空间里的运动训练挖掘他们自身尽可能做到的动作。如:要求只在一维空间做流动,运动过程中老师不断启发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接触地面,并体会接触时其他部位能产生的动作,这样训练的结果,学生能发现无数的一维空间动作。每种空间分别得到训练后再综合训练,即空间变化的训练。让孩子感悟动作在空间的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

(3)力量元素:动作的力度也是舞蹈的重要表现方式。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微风、强风和台风的不同,感受力的不同,也可启发学生以生活中的各种用力的感受来进行变化,如:尝试客气地向对方伸手表示“请给我”时动作柔和,而表现生气或命令时,同样的伸手动作却干净、有力等等。让学生体会到对力度的把握可使动作产生出不同的质感,在舞蹈中表现不同的情感张力。

有了分组练习作为基础,再让学生进行综合变化练习。在即兴过程中,老师在适当的时间提醒学生三种元素的变化,让学生对舞蹈三元素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清晰。同时,学生们为自己发现了如此丰富的动作而心情愉悦,并对本身能力产生了自信感,从而增强创作的欲望。

2.道具应用练习

让学生将一个普通的司空见惯的物品做道具,进行充分运用。如:用一件长袖上衣做道具,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穿在上身,脱下来后用手拿着。通过尝试和探索,发现它能遮在头上当帽子和伞,可套腿上,脱下来可用两腿夹着,也可一个袖子套手臂另一个袖子套腿,还可以两个人每人穿一个袖子等等,方法应有尽有。同样,用不同样式的凳子做道具,通过与凳子不同的接触方式可做出各种意想不到的造型和流动动作等等。学生们通过训练,从一种司空见惯的道具中发现了意料之外的用法。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了不断有新发现需要积极思考、探索和尝试,无形中发展创造思维,开发了创造潜能。

3.情境联想练习

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感觉进入设定的情境中,用形体将老师提示的情节表现出来。如,在山上玩,突然天下大雨,进入一个很黑的山洞避雨,一只蝙蝠飞过被吓了一跳,凉风吹到身上,又冷又害怕。第一遍老师先不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进行即兴表演,不管学生表现怎样,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接下来老师以设疑方式,带领学生通过想象对每个小情节进行深入地分析。如,老师问:在山上玩得非常开心时突然下起大雨,此时的心态怎样,会怎么做,山洞那样黑进去时会不会作思想斗争等等。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然后让学生再通过即兴表演展示自己的所想。此时,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在瞬间迸出来的动态和形象的舞姿,及时表扬,及时再现,及时总结,以好带差,以强带弱,共同提高。

4.音乐即兴练习

刚会走路的孩子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时,毫无约束毫无限定,这种音乐即兴叫“非限定性即兴”。若舞者根据某个音乐和某个要求的限定,在未经构思的情况下,即刻用舞蹈动作做出反应,这种即兴就叫“限定性即兴”。“限定性即兴”需要孩子们对舞蹈元素有初步认识后才能运用。我们面对天性好动不喜受约束的孩子们,在进行音乐即兴时既要运用“非限定性即兴”方式,又要运用“限定性即兴”方式。训练方法为,首先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有特色的,能刺激他们舞蹈的欲望和创造冲动的音乐。第一遍,由学生自由表现由音乐带来的感受和冲动——“非限定性即兴”;第二遍,在老师的情感启发和要有元素变化的要求下进行即兴——“限定性即兴”。在“限定性即兴”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启发学生把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情感变化与舞蹈动作时的时间、空间、力量三种元素的探索有机结合。有音乐的刺激、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启动自己一切感知器官,在快速的思考中,去想象、寻找、表现。

5.不同场景的即兴练习

当孩子们在排练厅已得到一段时间的即兴练习,学会探索挖掘新动作后,将他们带到不同环境,在老师有意引导和启发下,激发他们进行即兴舞蹈。如,带他们到大自然中放飞心情去感受自然,此时,因愉快心情的驱使和老师的诱导,他们会毫无顾忌地以舞蹈的方式表达心中的快乐。此时林中的花、草、树,海边的沙和浪花都是他们借以表达心情的道具。不同的环境能给孩子不同的刺激,带来不同的感受。通过即兴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敏锐的思维和反应能力,并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四)在编排节目时让学生参与思考和创造

编舞是对舞蹈知识技能的重组,是建构和解构的过程。这一过程要经历舞蹈整体构思到舞蹈形态的捕捉,主题动作的提炼到舞蹈画面构图处理等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思考与创造无不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编排节目时已有自己的构思,孩子们的想法可能不同,不管怎样先给孩子们的想法予以肯定,再谈谈自己的构思和这样构思的原因,让孩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也让孩子懂得如何构思一个完整舞蹈。在编排动作过程中,教师有意安排学生参与创造,创造中教师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可让孩子从一个点、一个事物、一个动作联想到多方面的事物或动作,如,编排舞蹈《扯笋笋》,有一段是表现孩子不同的扯笋状态和动作,老师先让孩子自己编,然后再整理。过程中老师设疑:在扯笋时的状态怎样,笋多吗,在哪个方位,怎样扯?等等。通过启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动作的创编中。结果孩子们编出来的神态、动作各异,非常新颖,有些动作竟是老师意想不到的。孩子们也因为参与了动作创编,因而在自我表达和表现方面得到了满足,体会到了创造带来的乐趣,这样自然就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

结语

在这个知识经济竞争和人才科技竞争的21世纪,各行各业都在呼唤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组成部分的舞蹈教育若能将孩子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索和发现,变技能技巧训练为潜能开发训练,变纯模仿为创造,那么舞蹈教学将不仅会受到更多孩子的欢迎,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孩子创造潜能,增强孩子的创造力,这对孩子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