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7:57:51

少儿教育论文

少儿教育论文范文篇1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三、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为他们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基矗经过舞蹈训练的少儿,能让人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少儿教育论文范文篇2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三、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为他们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基矗经过舞蹈训练的少儿,能让人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少儿教育论文范文篇3

2~12岁的少儿主要分为两大阶段:1.2~6岁的学前阶段;2.7~12岁的小学阶段。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2~6岁)和小学教育(7~12岁)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模式化的束缚思想以及填鸭式教育仍然存在,偏重教育的知识性,强调结果的惟一性,成年人的浮躁心态对孩子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于第一阶段,目前学前教育“知识化”日趋严重,家长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培养”孩子,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有很多“愚蠢”的家长由于攀比心理的作怪,违背了孩子的心理特征,拔苗助长,使得孩子从懂事开始便有学习压力,产生厌学心理;对于第二阶段,由于小学教育重视“知识教育”,学校和老师急于拿出能让家长看得到的教学成果,变向地形成仍然重视“应试教育”。学生的天性没得到很好的引导和发掘,相反,起到相反的效果。小学生从小学写虚假作文———千篇一律的谎话、一个模版的的作文模式。在孩子们正是对世界充满疑问、充满好奇时,压抑其思维,最终导致其缺乏创造性思维培养,缺乏学习以外所有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学校的“道德教育”更多地是在试卷上、文字里、口头上体现。

二、“消极教育”具体内容

卢梭指出,从婴儿出生起,就该在他心灵周围筑起一道围墙。因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因此,自然人的培养和教育,不是积极的教育,而是要阻止去做某些事情,让自然说话。这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显然,这个法则是损益而不是获得,是减法而不是加法。在卢梭看来,不用向2~12岁的孩子灌输道德和知识,而是防止孩子们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若什么都不教反而会创造教育的奇迹。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锻炼孩子的身体、器官、感觉和体力。在孩子达到理性的年龄之前,不用接受观念,而只需接受形象。消极教育的基本准则是不按成年人的要求和期望来管教学生,要顺其自然地在孩子2~12岁这一儿童理性睡眠期让他们的心灵顺应自然的法则而不是顺应认为制订的法则。

1.没有道德教育

卢梭提出的第一点———“没有道德教育”,并不是不注重道德教育,相反,他很注意道德教育,但更看重实际的效果。如果孩子在12岁前,在他们理性开启之前被成年人用大人的思维和想法去强迫,去命令式地教育,则会起到本末倒置的效果。对于孩子们来讲,学拳容易改拳难。在孩子的心灵还未发展到理性的能力之前应以“不教”为“教”的方法去让孩子自然地发展,防止他们染上大人的偏见或不良习惯。

2.没有知识教育

卢梭提出的第二点———“没有知识教育”,认为孩子在达到理性的年龄以前,是不能接受观念的,只能接受形象。记忆和理性(形象和观念)的思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力,只有把两者共同相互结合才能使孩子的理性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学到的知识才能真正地被掌握被吸收,而在此之前进行知识教育是徒劳的。如果在这时教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很容易,似乎孩子已经记住了,但只是记住了老师或家长的话语,却把观念给反射掉了,也就是似懂非懂,没有一点是透彻理解的,最后什么也没明白。在《爱弥儿》中,卢梭分别从学习语言、地理、历史、寓言、读书识字来说明“没有知识教育”比传统的书本教育重要有用得多。他鼓励孩子用眼睛去学,反对学校用所谓的“知识”去压迫孩子们稚幼的心灵。他觉得即使孩子不学书本知识,他们的记忆力也不会因此闲着。在少儿期间,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有见识、有性格、身体和头脑都健康的人远比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有用。

三、“消极教育”对中国现代少儿教育的启示

1.少儿教育要顺应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应顺应孩子在特殊年龄阶段的身体发展规律。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发展当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是发展孩子潜力、能力和培养其健康心理和身体素质、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树立科学教育观,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论去认识和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对教育孩子尤其重要。

2.少儿教育应重身教轻言教

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少儿教育的教育者都应该使自己的身教重于言教,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尤其是在道德教育方面。要想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拥有良好行为举止的人,教师和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先规范自己的行为,与其给孩子讲无数的大道理,不如什么也不教,做好自己,孩子自然而然会学好。在这个方面,最忌讳的就是父母自身做不到的却要求孩子去做到,这样会引起孩子极大的反感,也会让孩子无意中学会了言行不一。

3.少儿教育要让孩子在做中学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未打开,所以太多的关于道德的大道理、关于科学的知识理论、概念灌输给他们也是徒劳的,应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做中学。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进行学习,在做的过程中为孩子们提供的学习材料是一系列的问题,他们的任务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学会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从而达到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动手做事,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非刻意学习,最终真正长见识,最终真正学到东西。

4.少儿教育要尊重孩子

少儿教育论文范文篇4

(一)少儿音乐教育有助于其综合能力提升

人的综合能力以能够熟悉及适应环境为基础,音乐则能够帮助少儿更快更好地熟悉及适应环境。少儿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主要以简单的音乐和肢体动作为主,并以此感知旋律,一方面不自觉中培养了对音乐的直觉,另一方面有助于其克服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对少儿的音乐教育内容以兴趣教育为主,着重引起少儿的喜欢与参与,进而提升其综合能力。

(二)少儿音乐教育有助于其智力发展

相关研究表明,少儿的智力水平与其身体运动有密切的联系,通常年龄越小身体运动对智力的影响就越大。人从出生以来不断成长,从最初的四肢运动,到翻身坐起,后来的蹒跚学步,运动的能力越来越高,智力水平也在不断成长。人的成长进步以模仿为基础,音乐是可供少儿进行模仿的好选择,从简单的节奏,到易学的曲调,少儿在习惯中感知,随音乐而模仿、运动,进而促进其智力发展。

(三)少儿音乐教育有助于其个性养成

少儿音乐教育与运动息息相关,而运动又可以带给人诸多好处,使人心情愉悦、精力充沛,而少儿时期的运动更是有助于其个性的养成。少儿的自我概念受其运动能力影响,通常其运动能力越好便越自信,反之,运动能力弱则易引发自卑心理。久而久之,由运动能力的不同少儿的个性也拉开差距。少儿音乐教育能较为有效地提升少儿的运动能力,有助于少儿养成坚毅、乐观、有创造力等正面个性。

二、家长在少儿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家长在少儿音乐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少儿对音乐的学习需要其主观上的兴趣,还需要学校和家庭客观上的辅助。学校主要是教授少儿音乐相关的知识,并为少儿创设适合的学习氛围。而家长同时也是学校的助手。家长可与少儿一同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能与少儿共同感知,也能很好地督促少儿在此方面的学习。少儿音乐教育会有课堂作业,这是音乐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中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少儿年龄偏小,自觉意识较差,在作业方面需要家长合理的鼓励,这也有助于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少儿音乐教育需要家长为少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前者包括学习的机会,学习用具及学习的花费;后者则很宽泛,氛围既包含家庭外界环境所营造出的氛围,又包含家长的审美、知识、情趣等对少儿产生的影响。

(二)家长在少儿音乐教育中的负面作用

凡事皆有合适的度,只有掌握好分寸才更容易获取成功。在少儿音乐教育中,家长也有着需要把持尺度,避免过多的干涉,也避免不闻不问。家长的负面作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盲目型、高压型及应考型。盲目型家长通常根据个人兴趣来要求其孩子,不考虑孩子是否适合,是否喜欢,使孩子被动接受而并非主观意愿的学习音乐知识。往往,这类家长会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爱好班,使孩子在忙碌中难以分清主次,没有兴趣的学习极易转于应付,使学习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高压型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急切的希望孩子取得成绩,而没有顺应孩子自然的成长和学习规律,使孩子承受过高的压力,易造成孩子行为的机械化,大大降低了孩子的创造力,拔苗助长而起到负面作用。应考型家长主要以考级或有利于升学为让孩子学习音乐的主要目的,通常是突击学习,强化训练,带有过多的功利目的,使孩子处于疲惫的状态,并不利于其成长和学习。

三、如何促进家长在少儿音乐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首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勿起到上述反面作用。其次,音乐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少儿音乐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长的参与,一个人在音乐上的成功也通常与其家长有紧密的关系,家长对音乐有所了解并热爱,将有助于其子女在音乐上的提高。音乐并非是死板的,而是活跃的,是建立在懂得的基础上的,而父母对音乐的热爱和了解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氛围,增深其子女的乐感。同时,家长应掌握与少儿心理学相关的知识,能够以少儿容易接受的方式鼓励其学习,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少儿教育论文范文篇5

实践中有这样三大主题内容供教师们参考与选择:一是从少儿与大自然角度出发的“我的绿色朋友”主题。这个主题内容的重点是带领儿童走进大自然,真正跟自然“在一起”,启动孩子们的感知觉,体验和发现自然的智慧与奥秘,领略大自然的教谕。这类活动重视儿童在自然中的观察、体验、发现,感知人类是自然中的一员,是相依相存的关系,培养尊重、平等与热爱自然的情感和行为。二是从少儿与生活角度出发的“我的绿色生活”主题。这个主题的内容重点是引导儿童去发现和思考自己生活(家庭、学校)中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观察、调查、探讨以及寻求方案等活动,得到生活中的“自然生态”教谕。这类活动重视儿童对自身生活的反思及探讨,从生活的角度了解能流物复、时空有宜、承载定额、协调稳定等生态特质和规律,激发孩子们去思考和改进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节约、珍惜、低碳等价值观,养成过简单生活的行为习惯。三是从少儿与社会的角度出发的“我的绿色责任”主题。这个主题的内容重点是引导儿童走进社会生活中,用“生态”的眼睛去看自己居住的小区和城市,启发和鼓励孩子们去关注社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这类活动的重点放在社会生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探究、学习、提出改进方案及宣传等,增长少儿对生态规律的认识,从而培养保护(生态环境)、承担(公民责任)的情感态度及行为。少儿生态道德教育在环境教育已有的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及对“环境保护”探索的基础上,以生态的眼光来组织和设计环境教育时,收获就不仅限于环境问题的解决或环境保护的成效,而是帮助少儿从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角度,在反思、体查和行动学习中培养合乎于现代文明人应该具备的生态知识、情感、态度和行为。

二、少儿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

1.培训少儿生态道德教育指导教师

教师作为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是实现教育目标与教育对象连接的重要媒介。生态道德教育的理念与方法需要通过教师们的内化与创造性的工作,作用在儿童教育活动中,因此,教师的意识开发及能力培养是实施少儿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首先在培训策略上设计了团体培训到个案指导的模式。通过每年定期举办两次团体培训及建立“种子教师培养计划”,对教师进行普及性的意识开发、能力培养及针对性的个案跟进指导。每年共有60多名来自全国各省市、地区的儿童中心或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参与培训,他们主要是校外机构负责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的教师(通常他们开展的活动并不以生态环境类为常设主题),其中约30名教师进入“种子教师计划”,接受个体指导及对其活动的个案督导、评估。团体培训中,以参与式培训及体验式教学为主,在对教师的生态道德教育素质及其教育能力进行基本调查后,即设计和安排生态道德基本理论及教育活动指导的相关系列课程。参与式的培训方式强调以教师知识与能力为出发点,最大程度地唤起和连接他们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架构出通向更高知识与能力需求的道路;体验式教学重视学习中教师的思行合一,以案例分析及实地的情景教学演练开展,指导和协助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反思、学习和总结。种子教师培养中,以其指导的教育活动为主线,进行了从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活动评估等较为系统和针对性的指导。这个过程中激励教师形成学习型小组,将要组织的生态教育活动做成教育中的行动研究,指导他们将教育活动中的难点、疑点问题作为主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与质量,长久以往会使教师们成为教育活动主动的反思者和促进者,促进教师的成长。在对种子教师的调查和访谈中,教师们纷纷谈到了“生态项目”带来的“洗礼”,主要体现在生态意识提升以及教育能力提高上。教师的能力成长,保证了教育活动始终有新鲜的血液。

2.设计少儿生态道德教育活动

少儿生态道德教育的活动设计,在“儿童为本”的主旨下从教育指导策略、教育方式及教育目标上统筹考量。首先提倡“儿童参与”的教育指导策略。“儿童参与”一词来源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儿童的四项基本权利之一,即“儿童自由自愿地投入表达观点、进行决策或实施行动以实现自身或其他儿童的利益并确保其权利的实现和保护”。在少儿生态道德教育活动中我们将“儿童参与”进行了教育化的应用———少儿有权以“主人”的身份始终参与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行动及后果管理,保证了教育中儿童的主体地位以及教育过程儿童的兴趣和能力能获得更多更自主的表现和发展,避免过多的教师“特权”阻碍了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经典的“儿童参与”的教育活动是指从活动主题的产生、活动的组织安排、活动的过程、活动成果的表达及应用,都要听取和最大程度地采纳儿童的意见,并根据他们的身心、年龄特点,最大程度地给予他们自主学习、探讨和创造的机会,教师成为协助者、陪伴者和指导者。其次,教育方式上强调从老师传递示范式转为学生体验探究式。传统的小学德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道德教育脱离儿童生活、灌输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等。这说明被灌输与被教导的“道德”是不为少年儿童喜欢的,有效性也不高。儿童身心及道德发展的规律也揭示了一个从“自律”到“他律”的过程。因此开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要重视少儿在其中获得真知与真感,活动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儿童亲身的体验与发现、学习与探索、思考与感悟上,教育方法上更多地使用启发、探究、讨论、表演等手段,使得儿童能够有认知与情感交互、思想与行动相行,统合自身知、情、意、行的整体过程。再就是教育目标上从单一封闭型(学习知识或练习能力)转为系统开放型(知、情、意、行的统一)。不强调要传递给儿童多少知识、懂得多少道理、学会多少技能,而是关注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亲身体验、学习融合及转化应用,关注是否能做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的多元性、相互联系性和后期启发性,这样的教育活动其成效的显现可能“慢”一些、耗时“长”一些,但更深刻更持久。

三、少儿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效果及展望

少儿教育论文范文篇6

本文作者:何苹工作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教师的职责1.教学语言通俗化。调查表明,绝大数钢琴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过度使用专业术语,导致学生尤其是刚刚接触钢琴学习的少儿理解上的困难。根据少儿心理发展特点,处于此阶段的儿童的具体思维能力明显强于抽象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弱化专业术语的使用,并设法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动形象的日常用语,以易于儿童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在讲授过程中采取比喻、夸张、故事等形式。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2.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我们看来,要培养少儿钢琴学习兴趣,必须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改变传统的课堂文化,建立有利于儿童钢琴学习兴趣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宝库,而成为与少儿对话的伙伴,成为少儿不断成长的促进者和帮助者。3.合理选用教材。长期以来,对于钢琴初学者来说,多以《拜厄钢琴就出教程》、《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作品599)》、《巴赫初级钢琴曲集》等,不可否认这些教材的权威性及有效性。但是,就钢琴学习的低龄者来而言,此类教材显得枯燥和呆板,缺少趣味性,不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材选用时,应力争少而精,并根据儿童的学习进度与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增减内容。

(二)家长的职责1.培养儿童的意志。意志指个体为了一定的目标,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学习中的每个人,不论成年人还是少儿,为了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必须克服种类各异和程度不同的困难。2.创设利于钢琴学习的生活空间。勒温认为,生活空间就是与个体的需求相结合在人的头脑中实际发生影响的环境。家长力争创设有助于儿童钢琴学习的生活空间,对其兴趣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3.给予儿童表现的机会。儿童有很强的可塑性,儿童期也是气质形成的关键期。儿童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应鼓励儿童在公共场所自我表现。钢琴演奏是一种表演艺术,为儿童提供适当的表演机会,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在公众面前表演的勇气,同时也可以检验儿童钢琴学习的成效。儿童在此场合得到赞赏后,将强化他们对钢琴学习的兴趣。

(三)少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自出生之日就带着一定的潜能、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的同时,忽略了儿童的体会,所教授的内容便可能导致儿童厌烦情绪。为此,应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为儿童提供趣味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在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消除负面情绪,而且大大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使耐心的形成。可见,在教学过中,适当变更教学内容,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乐理知识,更为他们兴趣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兴趣是少儿学习钢琴的原动力。在少儿钢琴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少儿钢琴教学应有爱心、童心、责任心,将激发与培养儿童的兴趣置于首位,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对儿童钢琴的学习将大有裨益。此外,兴趣的培养只有教师与家长地共同合作,以及儿童创造力的发挥为条件,才能使少儿走近钢琴,始终保持钢琴学习的兴趣,走好学琴的道路。

少儿教育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少儿服务;少儿教育

一、少儿群体特性与我国少儿教育现状

(一)少儿群体特性。1.我国少儿数量呈增多趋势。我国目前约有3亿儿童,占总人口的20%,由于我国之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0—14岁人口一直增长缓慢,增幅仅在0.1%—0.5%。2013年,我国局部开放二孩政策,新生婴儿数量高速增长。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启动实施后,中国出生人口显著增加,预计到2020年左右约有1700万新生婴儿出生。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实施,预示着未来中国儿童的数量和比例将大幅增加。2.少儿时期是大脑发育与学习的最佳时期。据研究,人类的智力呈阶段性的发展:大脑3岁以前发展最快,5岁以前已完成大脑发育的80%;7—8岁的儿童大脑继续发育,脑容量接近成人;9—16岁儿童,脑容量增加不多,智力发育逐渐停止。同时,研究表明,0—3岁是人类学习说话的最佳年龄;3—12岁是人类认知的阶段;12—18岁是人类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所以,早期开发和培养少儿的智力并引导少儿教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3.少儿接受教育比较被动。出于人类的本性,儿童一般都对简单并感兴趣的事物投入更多的精力,爱玩是人类的天性。而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这个过程难免有些枯燥无味。因此如果没有成人的灌输与引导,儿童很难选择主动接受教育。4.少儿辨别能力较差,需要成人的引导。人类只有在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时候,才能更好地辨别是非。少儿往往无法分辨是非,而是根据天生的模仿能力去学习周围人们的行为,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使少年儿童混淆是非,做错事情,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误入歧途。(二)我国少儿教育现状。1.我国家长更加注重校园应试教育。在我国,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是最重要的两种教育方式,尤其是校园教育,很多家长把希望寄托于老师,认为只有老师教授的知识才是孩子需要的,其他课外的知识都是对学业和未来的职业没有帮助的。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未来有更多的专业和职业选择,给他们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和专长班,殊不知,大部分孩子对这些“专长”和“兴趣”并不是真正感兴趣,而是迫于压力去学习,这些兴趣班和专长班也渐渐成为孩子的负担。家长们过分重视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对孩子们的素质教育。2.我国家长对公共图书馆少儿教育资源认识不足。据调查研究,美国家长更加热爱图书馆,并陪同孩子一起享受图书馆资源:“一份由PewInternet&AmericanLifeProject提供的ParentsChildrenLi-brariesandReadingStudy调查报告显示,在美国相对于其他成年人,作为父母的家长们更热爱并了解图书馆,对于图书馆的服务也更为热衷,他们多是在陪同孩子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同时爱上了图书馆,94%的家长将图书馆视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84)而在我国,成年人对图书馆利用的意识在逐渐增强,但对图书馆少儿资源的意识性较差,只有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能够较好地引导少儿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而大部分家长都忽略了公共图书馆的少儿资源。

二、公共图书馆对少儿教育的重要性

(一)公共图书馆资源丰富。我国公共图书馆近些年来也在快速发展与转型,从传统的纸质文献读者服务发展到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和智能化服务兼备。在图书馆内,不仅有各种类型的书籍,还有智能化设备与网络服务,读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各种信息与资料,并通过图书馆的电子设备下载或在线传输。而对于少儿读者,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建立了独立的少儿图书馆或少儿阅览室,在少儿区域,不仅有与成人区域一样的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服务,还有很多有利于开发少儿智力与潜能的智能化终端设备,通过这些设备,少儿可以做各种益智游戏,或进行语言、科技等方面的视、听、说。同时,公共图书馆每年都有很多针对少儿的活动,比如讲座、电影、征文比赛、绘画比赛、科技发明大赛等,这些丰富的资源对少儿的成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二)公共图书馆有利于引导少儿的素质教育。区别于校园教育的应试性,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更加有利于少儿的素质教育。校园教育传授的知识多是枯燥无味的,许多少儿都不感兴趣,渐渐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而公共图书馆资源丰富,各式各样的活动与资源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相结合,寓教于乐,跳出应试教育死板的框架,使少儿更加感兴趣,有利于少儿的素质教育[2](31-32)。(三)公共图书馆是家庭教育、校园教育的延伸与补充。公共图书馆由于资源的丰富性和活动的多样性,不仅使少儿补充学习校园文化以外的知识,而且还能促进少儿的德育教育。许多在家庭、校园、社会学不到的知识,可以通过公共图书馆的培养与教育获得,因此公共图书馆不仅是“成人学校”,对于少儿也是如此。(四)公共图书馆可引导开发少儿潜能和智力少儿阶段潜能和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公共图书馆在强化知识获取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少儿活动,少儿可以在活动中通过玩来思考问题,提高智力,也能在玩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开发出对某些事物和领域的潜能。

三、公共图书馆少儿服务与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年龄的限制使低幼儿童无法享受公共图书馆资源。少儿是一类特殊的群体,低幼儿童是少儿群体中更特殊的群体,许多公共图书馆由于低幼儿童的自制力差、无法阅读相关纸质文献、难以管理等原因,把低幼儿童拒之门外,使他们无法享受公共图书馆的相关资源[3](243-244)。(二)特殊儿童很难享受图书馆服务。残障儿童、留守儿童、贫困儿童也是特殊的儿童群体。残障儿童在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比正常人困难,为了避免引起外人异样的眼光,他们一般都不愿在公共场所出现,长期自闭导致他们产生不愿与外界交流的心理障碍;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由于家庭情况的特殊也会产生不愿与外界接触与交流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这些特殊儿童无法跨越的鸿沟[3](243-244)。对于残障儿童,一方面,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缺少相应的文献,比如供眼盲儿童使用的纸质文献、聋哑儿童使用的视听文献等;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也缺少相应的专业设备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他们大多不愿自己走进公共图书馆,但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很少能做到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与上门服务,从而导致特殊儿童无法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三)公共图书馆少儿活动创新不足。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少儿活动类型大多都比较相似,例如讲座、观影、征文比赛、绘画比赛等,这些活动过于单一与刻板。公共图书馆应开展更多互动性更强的有利于增强少儿交流能力、开发少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活动[4](127-128)。(四)智能化时代公共图书馆电子设备与网络为。少儿教育带来隐患网络与电子设备是把双刃剑,对于成人如此,对—于自控力较差的少儿群体更是如此。许多少儿从小依赖电脑、手机等设备,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对视力、智力等生理上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网络中一些暴力等不健康资源也在心理上荼毒少年儿童。公共图书馆向智能化的转型是时代的需求,在少儿服务中也不可避免地应用电子设备与网络资源,因此若不加以有力度的正确引导,很容易对少儿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带来教育隐患。

四、公共图书馆少儿服务与教育未来趋势

(一)多区域设置,满足不同类型少儿的需求。少儿是一类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少儿服务和教育时应根据不同类型和年龄段少儿的需求,合理划分区域,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公共图书馆可以单独划分出低幼儿童亲子阅读服务区,一方面使低幼儿童在家长的陪同下可以享受到图书馆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亲子教育,吸引成人读者,使他们认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同时,公共图书馆对于特殊儿童的服务也应该加强,应开辟专门的残障儿童服务区,购置相关盲文阅读器、轮椅、拐杖;配置会手语的馆员引导服务;加强与残障儿童的交流,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等,使残障儿童能方便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对于贫困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应加强对他们的上门服务与心理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让他们主动走入公共图书馆,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二)少儿活动更加开放化和多样化。公共图书馆应在开展传统模式的少儿活动基础上增加少儿活动的种类,使少儿活动更加开放化和多样化。比如开展故事会,增强少儿的语言沟通能力;开展手工作业,增强少儿的动手能力,开发少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户外活动,与图书馆资源相结合,增加少儿的见识,开阔少儿的视野,让少儿爱上大自然;开展志愿活动,让少儿积极参与,体会自己的价值,树立少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127-128)。(三)合理引导少儿使用电子设备和网络,培养良好学习方式。公共图书馆在向少儿提供智能化服务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少儿正确使用电子设备和网络。公共图书馆可以设定电子设备利用时间,比如,电子设备每运行一小时需要休息10分钟,以便帮助少儿合理用眼;开发少儿网络安全绿色健康通道,屏蔽暴力游戏等不健康网页链接,保障少儿上网安全;开展网络实名制,以便家长及时监督孩子的网络利用情况等。公共图书馆只有采取这些措施才能更好地开展少儿智能化服务,培养少儿在智能化时代的良好学习方式。(四)加强少儿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教育是少儿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很多学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忽视了少儿的安全教育,而很多家长也对安全知识一知半解,无法给少儿正确的教育。公共图书馆在安全教育中应弥补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不足,加强少儿安全教育与培训。人身安全、日常生活安全、财产安全、公共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以及对自然灾害和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等,都是少儿从小应该学习的知识,在关键时刻能发挥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讲座、演练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对少儿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五)与学校资源共享,联合引导少儿全面。学校资源大多为应试教育资源,而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更加全面,更注重少儿素质的教育。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打破各种区域与格局限制的自由、便利的世界。公共图书馆也应加强与学校合作,形成教育联盟,达成资源共享,扬长避短,联合引导少儿的全面教育。(六)加强馆员少儿教育专业化培训。由于少儿群体的特殊性,从事少儿教育的人员需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兼具童心、爱心和耐心。公共图书馆在做好硬件、文献方面工作的同时,更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立,对少儿读者的服务更加应该做到“以人为本”,让少儿读者感受到公共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和友好氛围,更加有助于他们优良人格的培养和对公共图书馆的热爱。

参考文献:

[1]葛梦蕊,杨思洛.美国州立公共图书馆少儿服务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6(14).

[2]杜露露.转型中的公共图书馆对少儿教育的探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12).

[3]程岩.公共图书馆少儿读者的延伸服务工作[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6).

少儿教育论文范文篇8

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做好少儿读者的素质教育工作,少儿图书馆首先要配备业务素质全面、有童心、爱心、并有较强使命感和责任心的工作人员,在做好日常阵地服务的同时,要经常与家长、学校沟通,随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及重大节日等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多样的读书活动,鼓励吸引更多的小读者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努力发挥小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大胆创新、充分挖掘和展示自身的潜能。在此过程中,我们少儿图书馆要努力做到针对新课标对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和小读者自身的阅读需求和能力,掌握好阅读辅导的尺度,综合利用图书宣传、阅读辅导和参考咨询能服务手段,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阅读能力的读者,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工作,要努力做到集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一体,并贯穿于形式新颖多样的读书活动之中,让小读者通过这样有趣读书活动,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参与动手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少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和创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2利用馆藏资料优势,激发小读者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少儿图书馆配合学校做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引导小读者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阅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它既可以帮助小读者学习新知识,还能帮助小读者更好的理解和巩固课本知识。通过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而优秀的政治与历史读物又是对中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地理书箱会让小读者领略祖国的名山大川;天文知识会让小学者对浩瀚的宇宙产生无限的遐想……如此这些会让小读者对少儿图书馆充满向往和深深的眷恋,他们会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而流连忘返。这些愉快的阅读活动会极大的丰富小读者的知识结构,扩展他们的认知视野,而此时我们少儿图书馆工作者要努力做好的是引导小读者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去有选择地进行阅读,使小读者通过阅读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人文素养。

3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的做好参考咨询工作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少儿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主要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小读者和家长关于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查找图书和选择图书、如何利用工具书及如何参与各类读者活动等方面工作,更重要的参考咨询工作应是服务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需求。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自身因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旨在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创新求异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为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大量的相关知识和资料,并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少儿图书馆可经常与他们合作,为其快捷、准确、系统的提供所需的专业知道和文献资料,可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编辑二次、三次、四次文献,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让他们精力充沛的投身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齐心合力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

4在读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小读者的个性特长

少儿教育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多元智能;视域;少儿;美术教育

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下,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也产生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与成果。特别是在少儿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儿童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要接班人,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基于此,教育部颁发了儿童学习与发展方面的指南,该指南中的教育理念与美国教育家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一致的。即:关注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然而,当前,少儿美术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少儿的健康成长。

1少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大脑拥有8种智能,包括语言、节奏、空间、活动、人际交往,感情控制等。从少儿的角度来讲,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在多元智能理论下,要求尊重少儿的天性,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以此来对智能倾向进行保护与开发。同时,我国少儿发展指南中,也提出了少儿教育方面的要求。即:家长与教师遵循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可以看出,这两种教育理论的本质是相同的。然而,如果利用这两种理论来审视当前的少儿美术教育,就会看见少儿美术教育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部分家长都希望通过美术教育来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在各方面的能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往往并没有从少儿的发展特点以及需求出发。另一方面,市场上的美术培训教育班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少儿教师没有对儿童的成长发育做详细的研究,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对高校教育模式照搬照抄。在这种模式下,必然引发了少儿美术教育质量的低下,无法满足少儿的身心发展。

2我国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少儿的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以简单的技法代替儿童美术教育目的: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少儿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然后培养他们在审美方面的情操,激发在生活方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然而,很多家长与美术教师则认为美术教育就是让少儿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熟练的掌握其中的技法。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学生只是学会了简单的绘画技能,比如把直线画的更直,把跳线绘制均匀等。同时,由于这种简单的技法代替了美术教育的目的,从而无法满足学生在感情、认知、个性方面的发展需求。教育学家认为,简单的技法只是美术教育的一种基本工具,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将技能代替教育目的的方式,终究会造成教育的本末倒置。比如,中国的家长在指导孩子绘画时,孩子往往会反驳说:“我理解你的意思,但是我更喜欢选择自己的方式。可以看出,少儿在美术绘画中,不仅是一种简单技法操练,更是一种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也就是说,儿童在涂鸦的过程中,利用书面语言符号,阐述了对世界的看法。采用这种美术教育方式,能够促进少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2.2教学的内容以简笔画为主:当前,很多少儿美术课中,设置了大量的简笔画内容。当少儿掌握这种简笔画技巧后,就可以很快勾画出不同事物的形象。然而,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少儿在绘画中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满足在个性特征方面的发展。比如,在少儿美术简笔画练习中,被模仿的素材通常包括老虎、大象、狮子、猴子、熊猫等。虽然很多儿童能够利用现成的模板,但是他们在现实中并未看见上面的动物,而只是在教师的指引下,机械的完成临摹。在这种情况下,画出来的形象也只能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久而久之,不仅阻碍了少儿在绘画方面的发展潜力,而且使他们对这种方式产生了厌倦的心理,从而降低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该组织丰富、生动的艺术活动,让少儿在现实的环境中,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培养在审美方面的情操。

2.3过分标榜儿童中心理论:儿童中心理论是在美国盛极一时的理论学说。该理论强调,在少儿教育当中,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的思想,让他们自由的发挥在教育中体现的本能。同时,不要做任何的打扰。然而,这种理念没有考虑到少儿发展的身心规律,以及他们在知识、技能方面的需求。随着少儿年龄的增加,他们的心智发展就会不断健全,并产生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如果一味的以某个阶段的儿童表现为中心,就会阻碍并限制儿童在后期的更长和发展。所以,这种理论是非常错误的。与此同时,儿童中心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少儿教育指南也是背道而驰的。

2.4采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少儿作品:在少儿美术作品评价中,出现了很多成人的评价方式,包括美术大赛、评奖活动等。固然采用以上方式可以激发少儿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一味采用成人的标准,很不利于少儿的身心发展。儿童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心智尚未全面成熟。所以,过早的给他们一种对与错的是非标准,就会造成负面影响。比如,如果少儿的美术作品得分低,没有进入获奖名单,就会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打击,从而降低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同时,与数学、语文课程不同,美术课程本身并不存在严格的对与错标准。因此,采用以上标准,不仅会对学生在评价上造成误导,而且限制了他们在艺术方面的发展潜力。鉴于此,应该在美术教育中,结合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促进少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得到发展。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在多元智能教育理念下,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从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真观察事物,通过绘画的工具,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美术教育,真正培养少儿在情感、认知方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结束语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国家在少儿教育方面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在少儿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由于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少儿美术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限制了少儿的艺术创造力。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多元智能视域与指南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实施上述理念后,能够遵循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宋彦坤 单位:通化县文化馆

参考文献:

[1]慕德春.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21).

少儿教育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舞蹈;活动;培养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就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习惯、意志、性格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学校少儿舞蹈活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动机的明显与模糊、兴趣的高涨与低落、情感的丰富与单调、习惯的好与坏、意志的坚强与薄弱、性格的开朗与弧僻都会直接影响少儿舞蹈兴趣活动的效果。因而在少年儿童进行舞蹈兴趣活动中不仅要重视形体、技能、技巧、身韵的训练,而且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为此,在长期的具体实践中,笔者摸索出几条在少儿舞蹈活动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下面就谈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树立学习舞蹈的信心

信心是动机的产物。少年儿童在学习舞蹈过程中积极性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学习的动机。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行动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在整个舞蹈兴趣活动中逐渐发展和形成的。

1、要启发少年儿童把舞蹈基训看成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使他们从心里愿意进行这种活动。若发现少年儿童在基训时感到厌烦、乏味的情况,教师要及时调节基训时间,增加趣味性活动和补充一些新内容,使他们感到基训有趣味,保持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状态。

2、提倡微笑教学,多鼓励,多表扬。使少年儿童在训练中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练好基本动作的信心。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和蔼可亲,看到有点滴进步就鼓励表扬,碰到困难就耐心指教,热心帮助,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基训是轻松愉快的。心理上的放松必将是导致生理上各个部位的放松,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训练,积极性高,主动性强,信心足,效果大。

二、培养学习舞蹈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识别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唤起少年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是调动少年儿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前提。怎样培养并发展少年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呢?

1、创设音乐舞蹈环境,让他们多接触音乐舞蹈活动,如:看演出、听音乐、跳舞等,使他们在音乐与优美形体动作的氛围中,产生学习舞蹈的欲望。

2、挖掘教学中的快乐因素,探索兴趣教学的方法,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少年儿童心理特征,采用形象的、直观、比喻的和对比的方法进行技能、技巧、身韵的讲解和练习,帮助提示解决难点、克服困难,提高学习少儿舞蹈的兴趣。如:在排练少儿舞蹈《春韵》时,让孩子们用充满情趣的眼光来看世界,在儿童眼里,山是仙山,水是灵水,星星眨着眼,月儿开口笑;小鸟鸣叫是在唱歌,花儿怒放是在冲他笑,树枝摆动是在向他招手;小鱼可以做梦,萤火虫可以有烦恼,白云可以有翅膀,小泡泡可以在天上自由玩耍。这些有趣的事情可以打动感染少年儿童的心灵,培养与开拓少年儿童“艺术思维和舞蹈兴趣。

3、提倡交流,鼓励竞争。当学生的舞蹈模仿、表现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要给他们创造和提供表演的机会。如:参加市文艺演出比赛,参加全体性学校演出、组织班级舞蹈专场比赛,不拘形式地邀请群众观看表演等等,并组织他们观摩其他学校同行的演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产生竞争意识,激发练习舞蹈的兴趣。

三、诱发体现舞蹈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应。舞蹈主要是通过形体语言的艺术形象及丰富变化的表情在音乐中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所以舞蹈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感艺术。舞蹈作品正是通过形体、表情、音乐的鲜明艺术形象来诱发学生情绪,引起美感,产生共鸣的。因此,在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音乐艺术形象。在讲解和示范表演中设法创造一个情感境界,指导学生欣赏或表演,都要从启发、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出发,使他们在音乐的思想情感诱发下,自然而然地溶化于舞蹈艺术之中,达到“以情动人”、“以动感人”。如:在表演情节性舞蹈《娃娃的娃娃》前,引导孩子们在音乐背景下听故事:“淘气的男孩用枪把玩具娃娃打坏了,其他小娃娃用力把淘气男孩的裤子拉了下来。当男孩知道自己错了,并向玩具娃娃敬礼,表示赔礼道歉后,玩具娃娃原谅了男孩,并调皮地亲吻了淘气男孩地脸颊!”用拟人化地手法,使玩具娃娃有了感情,有了行动,符合儿童的心态和想象能力,使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孩子们真诚朴素的童心在表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四、培养良好的练舞习惯

习惯是指一个人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培养良好的舞蹈训练习惯是经常性的,有意识的,是具体的,始终贯穿于舞蹈训练之中的。良好的练舞习惯可以从“听、看、想”几个方面去培养:

1、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有意识地去听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养成在感受理解音乐形象、思想情感后才去发现和动作,并在手舞足蹈中力求动作的优美性与准确性。如:在第一次欣赏完歌曲《嘀哩嘀哩》后,请孩子们谈谈自己对音乐地理解;第二次听音乐,请孩子们联系现实生活,说说春天到来的景象;第三次听音乐,再请孩子们用舞蹈表现出春天刚刚探出头儿的小花小草、泉水丁冬、桃红柳绿等春的形象——有的用肢体巧妙地表现叶子在使劲地长呀长,充满着一片生机;有的三三两两次第地出现了一群小花朵,以预示春天的片片嫩绿孕育出花儿朵朵;有的运用大、小波浪组合表现春水汩汩。春天的精灵们啊!此时,他们的动作与音乐早已融为了一体。

2、培养认真看示范再练习的习惯排练时,手位、脚位、手型、表情、节奏快慢、力度、舒缓、紧凑、内韵等都要看清记准,待基本动作练习到位后,才能要求去整体演练。

3、培养会动脑筋,触类旁通,多想问题的习惯。舞蹈技能技巧性、动作规范性强,有的动作组合复杂,这就要求少年儿童在舞蹈训练中多动动脑筋,多想想动作、姿势、手位、表情、节奏、身韵、速度等是否符合音乐的节奏与艺术形象,切忌盲目地、机械地一遍又一遍的“过”动作。

五、锻炼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自己的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学习舞蹈是一门动作性很强的艺术,少年儿童学好任何一种舞蹈都必须刻苦练习,多练多跳,尤其是舞蹈中的基训部分,必须坚持天天训练,身韵感觉才能找到,技艺才能提高,动作才能到位,体现舞蹈的优美、舒展。在这甘苦而又漫长的学舞道路上,坚韧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行动中逐渐形成的。在训练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压腿、下奇妙之类基训中怕吃苦、心不静,不是敷衍了事便是磨磨蹭蹭,有的遇到困难、挫折、失败就半途而废。这些表现都是少年儿童意志薄弱的反映。因此在舞蹈基训、排练、表演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困难作斗争,帮助克服难点,获得成功的欢乐。并从学习习惯入手,有的放矢的进行毅力教育,帮助他们确定合理的要求,并有检查、有鼓励、持之以恒,渐渐地锻炼出坚强的毅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培养活泼、开朗、豪爽的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表现。性格不是天生的,它是从小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的培养和自身实践的长期塑造而形成的。从小对少年儿童进行舞蹈训练可以给他们创设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环境,少年儿童通过舞蹈的基训、身韵的练习、各民族舞蹈的学习,以及成品舞蹈的演出,不但培养了对舞蹈艺术美的感受、爱好和表现,而且陶冶了情操。逐渐形成开朗、活泼、富有激情的良好性格。有些学生刚进舞蹈兴趣小组时沉默寡言、性格孤僻,不爱答话,不愿与同伴一起玩,不肯给大家表演节目等等,但经过一个学期的舞蹈兴趣活动后,绝大多数都变得活泼可爱,豪爽大方。舞蹈兴趣活动不但培养了良好的性格,而且为以后良好个性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以上诸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还有自制力、自信力、专注力、适度感等。它们在舞蹈兴趣活动中,都占有一定地位,我们也应该注意培养它和维持它。

参考文献:

[1]金亚文.音乐教育论文的基本结构.音乐教育论文选题与写作(九)[M].中国音乐教育出版社,2008(03):33-36.

[2]黑格尔.美学[M].第三卷上册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332.

[3]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和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