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启蒙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5 17:42:19

少儿启蒙教育

少儿启蒙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创造性舞蹈;动作语言;表达性;创造性

创造性舞蹈的本质是在教育者的启发下,经由学习者身体感官与思维的全然投入,深度关注身体的觉察力、理解身体的语言表达,在当下的情境中自发自然地创造身体动作的一种舞蹈的方式。创造性舞蹈是基于身体与心灵全面发展的“身心舞动”教育模式。艺术教育在青少儿阶段最重要的使命是自信心、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只有在舞蹈启蒙阶段将这三种能力植入孩子的素质中,这三种素质才会具有一种扎根于泥土的坚定,并陪伴孩子一生。

一、创造性舞蹈与舞蹈启蒙教育

舞蹈之于孩子,是融身体和心灵于一体的教育。动,是孩子的天性,是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法则。孩子都好动,那么怎么样的“动”算是在跳舞呢?情绪促发的身体律动?对自然界的模仿?应当说,不仅优美的律动是舞蹈,只要是符合人类情感输出的律动都是一种舞蹈的运动。这是进行创造性舞蹈教育首先要认清的概念,也是创意舞动模式区别于传统舞蹈教学的关键。由此可见,创意舞动认可的是一种广义的舞蹈概念,在这种概念下,不分年龄、不分身体条件,任何人都可以接受创造性舞蹈的教育模式。虽然说,在作何年龄段都可以接受创造性舞蹈的教育,但是在青少儿舞蹈启蒙教育中开设创造性舞蹈课程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创意舞动课程之于孩子,是用舞动这种形式将孩子很多天生的特质保留下来,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其想象力、创造力、社交能力等的形成和提高;创造性舞蹈课程之于成年人则更多的是找回身体原本就具有的(但在后天成长中又忘记了的)“动”的多种样式,打破每个人身体不同程度的僵化,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更多创意的可能。前者是利用教育使人的身心发展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延续下去,可以说是为将来打下基础;后者是对身心的再教育,更多是对之前已经形成的身体舞动模式进行反思和再发展。人的身体和思维,只有处于开放状态才会接收和产生更多元的信息,才可能在无数次的信息交换中突如其来地碰上“灵感”这位贵客,进而产生艺术的火花,实现美的创造。

二、创造性舞蹈的教学理念与形式

教育的改革首先体现在教育观念的革新。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是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前提。较之传统的舞蹈教学理念和方法,创造性舞蹈教学模式的不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重视自然动作的价值、以促进个性发展为宗旨、坚持身体语言的创造性而非统一性、强调动作与思维的结合、注重表达性而非表演性等。基于教学理念的改变,自然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得教学活动实际、有效,从而达到教学预设的目标。在创造性舞蹈的课堂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学生创造力为核心,通过多种途径与策略,带领学生开展以身体为主要媒介去创造属于自已的舞蹈课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里,逐步开发肢体动作,促进身体、头脑和心灵的共同成长[1]。

(一)教育者的教学理念

鼓励创造性行为的发生,最核心的教学方法就是启发。启发,是对知识的点拨,就像是递给孩子一根火柴,通向前方的路由自己去点亮。在启发中,植入孩子对自身主体的认知,而后不断地深化这种认知,直到思考模式养成一种习惯,即“觉察—体知—认知”这种稳定的模式,孩子就具备了充分自我思考与自我表达的基本能力。一个人的主体性认同是形成自信心的基础。良好的身体觉察力是自信心生长的土壤,启发是为了更好的觉察,一个人如果对自己都不够了解,是没有自信的源头的,好的觉察力是自信心的铺垫,自信心是创造力强有力的后盾。相对于传统舞蹈的教学理念,创造性舞蹈课程的组织者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动作作出反馈。教育者看待动作、评价动作不再仅仅针对美观和技术的层面,在这里要对美的内涵做一个提升,承认每个个体所能做到动作能力有差距;承认每个个体对动作的美感认识有区别;接纳每个个体由心而发,并真实呈现的动作。课堂上针对不同的练习,一定的规则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对过程的创造性寻求,所呈现的结果和衡量的标准是多元的,接纳动作的不同表达方式,鼓励个体按照自己的个性去表达和创造是教育者应当保持的初衷。

(二)创造性舞蹈的教学形式

创造性舞蹈课程以匈牙利舞蹈思想家——鲁道夫·冯·拉班的“动作语言”体系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构架。其宗旨在于打开学生个体的想象空间,引导其自主、积极地通过身体语言表达艺术内容,并由此获得身体感知力、动作审美力、艺术想象力、思维创造力等素质能力的提高。基于以上理念,体验与认知、开放性设置、学科融合性是创造性舞蹈教学的基本形式。第一,体验与认知。“动作语言”是创造性舞蹈教学的核心内容,“动作语言”的要素包括身体部位、时值、空间、力效、动态形式、情感等。以上要素的学习均需要通过身体实践来体验、理解才能认知并获得。例如,针对身体部位元素的学习,并不是在人体解剖学的角度上去建构生物医学的知识,这里的身体部位学习除了对身体结构的了解之外,更强调的是对该身体部位可以怎么去动的思考,以此类推,如果有两个身体部位同时动可以有怎么样的形式?当有多个身体在动的时候,是同时发生?还是连续发生?这些内容无法凭借头脑就有答案,这些关于动作的感受必须经由身体去体验。又例如力效元素,它指向动作发生时个体所选择的内心态度,它关注的点是怎么去完成动作?就像手臂轻轻抬起,脚强有力的落下,这些与力量有关的内心态度与控制需要身体一遍又一遍的历练才能表现得准确而富有情感性。由此可见,创造性舞蹈是以“动作语言”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而其学习内容是通过具化的体验和认识而获得。第二,开放性设置。与很多传统的舞蹈科目不同的是,创造性舞蹈并未形成像芭蕾舞、现代舞、中国舞等科目的严谨、系统的教学体系和方法。创造性舞蹈课程在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体系上依然是具有开放性的科目。正因为如此,创造性舞蹈的课程设置可以容纳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科知识、不同生活经验的教育者的思路,在不同的地域生发了不同的本土化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形式,使不同学生个体受益。此外,创造性舞蹈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其教学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创造性舞蹈提倡人人皆可跳舞,并从舞蹈活动中受益,重视舞蹈动作的个体化实践与经验,因此其教学形式可面向所有学生个体。创造性舞蹈以拉班的“动作语言”为主要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也因此输出为对动作元素的认知、理解、表达与创造上。由于这些能力都是身体与思维综合在一起的呈现,根据个体的身体素质与思维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相同的教学过程后教学结果会有所差异。因此,在教学评价上教育者要有相对开放的态度和标准,在相对客观的目标下也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第三,学科融合性。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依托于一个人广阔的视野、综合的素质和活跃的思维。一个思想局限,知识结构单一的人很难具有创新的能力。当代社会看重的人才都是在专业领域中具有综合性素质的人。若希望学生是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个体,那么其所接受到的教育形式应当具有充分的学科融合性。创造性舞蹈课程的关键就是创造性,这里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教学形式上的新颖和创意,同时也体现在学科内容和教育者素质上。因此,创造性舞蹈课程的开设要依托综合性的学科视野,融文学、绘画、数学、音乐、戏剧等多种学科的内容于自身的教学中,冲破单一学科的思想局限,将对不同学科的研究和思考转化到创造性舞蹈的课堂上来,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不同的学科元素有机整合在一起,赋予其美的规则和意义,并最终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表达和创造。最终实现通过其他学科的优势提升动作教育的效果,促进对个体“身”“心”“大脑”的全面建设。

三、创造性舞蹈启蒙之于青少儿“身心”成长的特殊意义

(一)在动作中觉察“身心”

觉察力是青少儿舞蹈启蒙教育阶段身体开发的首要素质,因为任何身体素质的训练均要建立在一个有丰富觉察力的身体之上,才是切实有效的。觉察力的获得跟运动感觉的灵敏度紧密相关,运动感觉是身体在运动中的本体感觉,是一种内在的、具身化的经验。它包括身体每个部位的结构位置和功能,以及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强度、灵敏度、协调度等多种信息的调适,体会这些因素在运动中的参与,是一种融“身、心”于一体的生命经验的探寻。身体的觉察能力、“身”与“心”的紧密联系是一个人自我觉知能力与思维活跃的基础。

(二)在动作中促进身体语言的表达力

基于自我表达的动因,动作没有统一的套路,每一个人对于同一种情感、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都可能不同,于是每个人所选择的动的形式也会很不一样。在创造性舞蹈的课堂上,规则是可以制定的,但是标准和结果却是因人而异的;动作没有统一的套路和程式化的规定,动作的任何一个小的方面都具有创意的空间。由于对组成动作的各种因素很少限定,甚至没有限定,动作的趋势是自由的,动作的发展变化都是创意中实现,这样可以有效抵制身体的惰性,避免身体律动形式千篇一律。趣味的思考、自由的表达是创造性舞蹈课堂的精髓,伴随这样的理念则需要一个积极的全然投入的身体。动,则必动全身,在下意识的指导下,牵动全身拥有自由舞动基因的细胞,尽情畅快地在空间中流动、舞动。在主观思维引导下启发自己、悦纳自己、敞开自己、接纳其他。这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个人能量场的建设与他人能量场的共融,每个个体不仅能从中获得自身能量感的提升,更能体验到与他人能量传递和共振的快乐以及动觉共情下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在动作中激发创新思维

不论对于哪种舞蹈教学的方式来说,“怎么开始动?”永远是实施教育的第一步。孩子天生就会舞动,这是一个健康人的“动”的天性使然,也就是说孩子本能地会通过舞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心思。那么,既然这是孩子的一种天生的能力,教育者在身体教育中该做的第一步应当是让这种能力持续发展,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将其约束起来,并给予其统一的、克制性的“动”的形式。创造性舞蹈教育中启发孩子开始“动”的那个动机,是让孩子自然舞动起来,这个动机源自孩子,由孩子决定怎么“启动”,这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初心。这种启动点的决定权归属,有一个前提,就是教育者需要弄清楚,孩子是要“为什么而动”?这种“动”是从心里刻意“演”出来的,还是从身体里自然“流淌”出来的?孩子在“动”的天性下所表现出来的必然是基于内心情感情绪而自然“流淌”出来的律动,这是一种基于“身心合一”的主动性的表达,是情感和能量的传递。在这个动因的驱使下,孩子将在舞蹈中建立“心”与“身”的第一道连接,即“随心而舞”。在这样的模式下,孩子会去寻找舞动的发源地,实现第一次身心对话,而后自发、大胆、自信地表达出来。基于创造的动机和表达的动因,孩子在学习过程是具有充分的主观能动性的,由于动作的发生方式取决于孩子的思考方式以及个体的身体敏感度的差异,每个孩子都在积极地思考每一个动作将起源于何处,运动部位可以怎样去言说和表达,这种伴随于课堂的未知感,刺激着大脑不断进行信息的处理和转化,经过多次尝试和体验,最终被孩子创造出来的律动,是那个多种信息在他的大脑和身体中磨合得最完美的动态,而孩子则在这种律动中收获着创造的喜悦和美的享受。

四、结语

传统舞蹈教学由于其教学理念是以培养向专业型舞蹈人才靠近的目标为核心,因此其教学目标的构成以身体的技术能力和表演能力为主。创造性舞蹈的教学理念是以个体的“身心”发展和动作思维的建构为核心的,那么其教学目标的构成不仅包含动作语言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层面以及“身心”关系的综合影响。自信心、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协作互助等能力在现代青少儿的身心发展教育中是很重要的素质。艺术教育应当为这些人文素质的培育创造系统、科学的学科体系。舞蹈,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参与舞蹈则须通过‘动感’去付诸实践。应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兴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实行认识身体、感知身体、解放身体的训练,以期提高控制、支配、和谐运用‘工具’——自身形体的水准,领悟如何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创造美好形象[2]。”实际上,在有效启发和引导的前提下,舞动是一种最亲切自然,并且没有障碍界限的交流方式。舞动绕过了文字言语交流的层面,以最直接和直观的身体律动体验当下,发现自己和他人。这种现实的存在感让每个个体在生命经验的表达中想象和创造生活的模样;反思自己本身、自己与社会、自己与他人等多种关系的相处;也在对自己的不断认识、思考和肯定中树立强大的自信心。总而言之,舞动是一种生命之间的对话和诉说。在青少儿舞蹈启蒙教育中,明确青少儿阶段核心素质的培育方向,树立适当的身心教育理念,形成系统的身体教育方案。注重于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力避以形式模仿束缚创造力。在青少儿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植入个体重要的、核心的人文与科学素质,是舞蹈启蒙教育适应且必要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孟佳.翻转舞蹈课——创造性舞蹈初学者学习与实践经验之探索[J].艺术教育,2015(3):36-39.

少儿启蒙教育范文篇2

一、少儿科技活动能向少年儿童进行科普知识教育,培养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起到科技启蒙教育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少年儿童早期进行科技启蒙教育,对于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幼苗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来。要从小培养科技人才幼苗,首先就要从小培养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爱好,而少儿科技活动就是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兴趣、爱好、普及科学知识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科技活动中,可以针对少年儿童的年龄、智力等特点,选择有关内容,对少年儿童有系统、有计划地进科普知识教育。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科学常识,各种自然现象及天文、地理、生物、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讲身边处处有科学的道理;从现代化战争、未来科学的应用,讲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讲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科学家、发明家的成长过程,讲从小学科学、用科学、参加科技活动,注意观察、勇于探索、大胆进行科学小实验的重要意义。在活动中,还可以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能力等特点,进行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小制作。如:“风向标”、“潜望镜”、“太阳钟”、“明暗灯”、“小喷泉”、“电磁铁”、“空瓶吸水”、“隔瓶吹火”、“秘密文件”、“奇妙的纸圈”、“烧不着的手帕”、“吹不翻的纸桥”、“会飞的螺旋桨”、“小收发报机”、“中国飞板”“海、陆、空模型”等等。通过讲解科学知识和进行各种有趣的小实验、小制作,引起儿童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他们探索知识的动力,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中,逐步认识事物、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揭示他们探索奥秘的心扉,起到科技启蒙教育的作用。

二、少儿科技活动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扩大知识领域,促进各科教学

兴趣是发展智力的重要因素,它能使学生智力开足马力,推动儿童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科技活动内容广泛,包括数、理、化、天、地、生各个学科,以及课堂之外现代科技新领域,如:激光、导弹、核武器、太阳能、电脑、超导技术、空间技术等等,进行这些教育时,都离不开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也都与各学科教学紧密联系的。如:在科普知识讲座中讲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科学家的故事”、“中国一百个世界第一”、“速算妙方”、“怎样使你更聪明”、“祖国之最”、“复习的方法”等知识,不仅与思品、语文、数学、地理等学科紧密结合,而且还与心理学有关系,这些都为学习这些学科知识打下了基础。又如:“电磁小鸭”、“蜂鸣式小收发报机”的实验与制作,使他们进一步加深了电磁铁特性的理解和应用;“空杯吸水”、“覆杯盛水”的实验,使他们懂得了大气压力;“飞机模型”的制作与调试,使他们懂得了机翼产生升力的原因;“水上燃烧”的实验使他们懂得了如何调整重心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等于这物体排开同体积水的重量的道理;“灵敏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实验与制作,使他们不仅认识了什么是导体、半导体、绝缘体,而且形象地观察并亲自进行了“人体是导体”的演示--这些都是与小学自然教学密切联系的。通过这些实验与制作,既可以使高年级学生巩固自然课中所学的知识,又可以使低年级学生为今后学习这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科技活动普及科学知识,进行各种有趣的小实验、小制作,激发了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推动他们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人人动手,大胆实践,学会了进行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本领。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少儿科技活动确实能起到开发儿童智力、培养能力、丰富学生知识、促进各科教学的作用。

三、少儿科技活动有利于组织开展小发明创造活动,有利于早期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幼苗

少年儿童有一种揭示大自然奥秘的强烈愿望,他们对许多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敢于提出大胆的设想和意见。根据少年儿童的这一特点,利用科技活动指导少年儿童开展小创造发明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多年来,我们在科技活动中,针对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小创造发明内容,系统地对少年儿童进行小创造发明教育辅导。通过讲解小发明的意义、方法和事例,启发他们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寻找日常生活中使用不方便的物品,大胆设想,提出改进方法、意见,动手动脑搞小发明、小创造。同时指导他们填写小发明提案表,写好小论文,做好小发明作品。在此基础上,选出优秀提案、论文和作品在少年儿童中指导讲解,进一步启发他们动脑思考,开阔思路。对提出有重要价值的小发明提案,在科技小组活动中给予重点辅导制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几年来,他们写了上千个小发明的小提案、小建议,制作了几百件小发明作品。有五十余件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其中有两件作品分别在全国第六、第七届青少年创造发明竞赛只获二等奖,一件作品还获全国第八届发明展览铜牌奖。

此外,由于科技活动内容丰富,需要动手动脑、操作实践,所以在科技活动中还容易发现科技人才幼苗。许多心灵手巧和有特长的儿童,可以在科技活动中逐渐显露出来。这对于早期及时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幼苗是非常有利的。如:在给儿童进行了“蜂鸣式小收发报机”的实验和制作后,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在指导他们制作中,发现原四年级张辉同学心灵手巧,他制作的小收发报机,线包绕的非常整齐。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形状独具一格,非常灵巧。吸收他参加科技小组后,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很快成为科技小组中的骨干。他制作的科技作品和小发明作品多次在区、市获奖,制作和调试的飞机模型多次在区航模比赛中获第一名。又如:在给儿童系统地讲解了小发明的方法及事例后,在发动他们人人动手动脑搞小发明活动中,发现原五年级徐佐君同学思路开阔、设想大胆。他提出了好几个小发明提案都很有实用价值,其中利用自然课中学到的“水的浮力”的知识,提出的“安全方便蜡台”的设想,很有新意,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制作,获得了全国第六届青少年创造发明二等奖。

少儿启蒙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互联网;音乐教育;调查;分析

一、调查背景

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我国儿童音乐教育主要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形式。隐性教育主要利用家庭环境熏陶等培养儿童音乐欣赏及活动技能;显性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开设音乐艺术类课程进行儿童音乐技能的训练。儿童在接受音乐教育时,最明显最直观的方式是显性形式,但在学校教育中,音乐课程的主要载体还是课堂,在形式上呈单一化倾向。儿童在学校接受音乐教育的形式也主要是歌唱律动、简易器乐演奏,儿童身心的日益成长,简单的课程已经难以吸引儿童兴趣,使学校音乐课程出现“边缘化”危机,单一教育载体让优秀音乐在儿童间的传播显得举步维艰。因此在新信息时掘更适合儿童音乐传播、发展及创新的途径,是推进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二、调查分析

作为音乐的传播媒介,音乐课程资源应该要有开放性。课程教材、师资、家长、社会公益活动等都应当成为充分可挖掘的资源。儿童音乐教育要走进现实生活,因此音乐教育须防止落入功利化的狭隘陷阱,要杜绝出现程式化,积极主动整合多样化资源,创新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有效传播媒介,为学校教育增加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由调查报告显示,近70%的家长都对子女进行音乐教育。在中国,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庞大的市场。实地探查后我们发现,大型机构一般由正规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的培训部门等组织成立,传统机构院校只占市场的不到3%。剩余97%的机构其实都是零散发展的小机构。这些机构一般发展上有两个极端:1、普通师资、教学环境差:学生少,口碑不好,续费学生很少;2、有名师、场地好,但成本高,有“名牌老师带走”风险。因此绝大多数的机构都是由这种“小作坊”组成,而今遇到教育机构正规化的“严打行动”,难合格就是自然现象了。很多这样的培训机构,为了取悦家长,而放弃真正的音乐启蒙原则,放弃个性化教学,转而进行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一般的枯燥训练。在近350份调查问卷中,有75%的家长意识到音乐启蒙教育并非简单学习器乐演奏,但只有不到30%的音乐教师能够补充教学以外的知识,如基本乐科、音乐文化、音乐史等知识。音乐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硬件是很先进的,然而由于激烈的升学竞争,人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评价以及对音乐教学的盲目、不理解,使得人们对音乐课的探索不及其他科目深入,从而影响音乐教育。如今新课标教育要求已将艺术类学科明确规定为必修甚至升学加分项目,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有84.2%的家长愿意投资孩子的音乐启蒙,64.6%的家庭愿意并已经接受了音乐教育。“少儿艺术教育”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的少儿达到2.56亿,按照城镇家庭每月为孩子艺术教育投资50元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少儿艺术教育消费额可达700亿元。从家庭经济收入来看,调查结果显示,67.4%的家庭月平均收入为8000元以上;在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或者兴趣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上,58.95%的家长选择了500-1000元,31.58%选择了1000元以上。由消费能力一项分析也可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文化投入十分重视,对文化产业市场的需求依旧是伴随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作为一项新的消费热点,音乐教育行业整体是一个火热的市场,因此如何在音乐教育行业里寻求新的产业突破点,如何将传统行业与新元素融合,是音乐教育行业亟待完善的问题。以音乐电台作为主要载体,与知名广播媒体合作,如:“喜马拉雅FM”、“荔枝FM”等新兴付费广播形式进行儿童音乐文化的启蒙是“互联网+”音乐教育的探索。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或固定网络端就可享受到优秀的音乐启蒙式教育。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文件,抓住“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契机发展,实现互联网创新与传统音乐行业的相互融合促进,加快行业间技术交流,推动产业链的形成。据调查,在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大环境下,线上消费已成为消费主流,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经济发展方向,线上音乐教育具有物美价廉、与时俱进、更新及时等优势,对大多消费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如此优异的发展前景与政策扶持,儿童音乐教育可以牢牢把握这些机遇,以发展儿童音乐文化产业为有效途径,实现了商业运作平台的创新打造。

三、结语

网络电台与传统广播相比,无论是在传播手段还是途径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线性播出的传统广播电台音频节目信息稍纵即逝,而网络电台可随时回顾、。除音频外,图文、视频动画等几乎所有的媒体形态都方便获取。同时,多媒体信息的传播更全面,网民的阅读更深入,网络电台强大的互动特性则可以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提供平台。与传统广播电台相比,网络电台具有精确的受众优势。“互联网+”模式下的儿童音乐发展需要抓住信息化时代的契机,实现传统音乐行业与网络媒体融合是新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张艳.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策略的探讨[J].音乐时空,2015,12.

[2]赵留会.浅析“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D].云南师范大学,2016.

少儿启蒙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少儿舞蹈;素质;教育;重要性

一、舞蹈就是美育

中国的美育理论,早在西周就已形成。“乐论”可以说就是最早的美育概念。“乐教是儒家美育的基本形态。当然,乐教并不是音乐教育的简单指称,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音乐、诗歌、舞蹈不用说,绘画、雕镂、建筑等造型艺术也包含着。”中国现代引进西方美学第一人王国维和中国当代第一代教育家蔡元培二位先生的美育观自然受到了席勒的影响。但他们显然也受到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影响。如王国维在《孔子之美育主义》一文中,就根据孔子的“兴于诗”“立于乐”认为孔子的美育观是“始于美育”而“终于美育”。我们还可以看到,蔡元培先生在当时风靡文坛的有关“艺术的起源”的研究中,对舞蹈艺术的先知先觉。他在《艺术的起源》一文中直接讨论了舞蹈的美育意义:“舞蹈的快乐,是用一种运动发表他的情感的冲刺。要内部冲刺得非常,外部还要拘束就觉得不快。所以不能不为感情的运动。但是这种运动,过度放任,很容易疲乏,由快感变为不快感了。所以不能不有一种规则。初民的舞蹈,无论活动到何等激烈,总是按着节奏,这是很合于美感上的条件的。”舞蹈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动作、表情、姿态,这些行为可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所以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对于美的追求,是少儿乐于接受的。所以舞蹈可以用具体的形式让少儿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美,通过不同的舞蹈类型,孩子还能接受到一些少数民族的传说,这些传说一方面可以让少儿增长知识,还能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进而陶冶情操。不同区域的美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少儿还能进一步的增强动态美感。所以,面对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更能发挥独特的作用,舞蹈更能增强孩子对美的感受和对美的认识。

二、舞蹈可以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舞蹈三大理念:1.教育对象:全体学生优点:教育观的转变,素质教育舞蹈队当代每个学生都是有益的。作为一门面向全体同学的课程,“面向全体同学就不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时时处处不能离开全体学生这一轨道。2.教育内容:以素质培育为主优点:素质教育舞蹈拥有人文性、愉悦性、整合性、创造性。3.教育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优点: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教育内容乃“醉翁之意不在舞”,教育目的是“让人成为人”。少儿在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简单记忆和模仿,可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而舞蹈最具独特的地方是需要少儿通过不断的想象才能得到更多的表达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少儿需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不断进行思考,才能对舞蹈有更多的感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让少儿释放天性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可以更好地开发他们的创造力。舞蹈是一种需要不断创造的艺术表演,它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思维模式和观察能力,可以提高孩子的感知、幻想、想象能力,从而促使有少儿的全方面发展。

三、舞蹈可以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

孔子的“六艺”,其教育思想是一致而统一的,六艺的本质在于德教。彰明考道,论常大道。西周的“六舞”,是歌功颂德,观其舞,便知其德,以舞咏德。《乐记.乐施》曰:“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敦,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德舞相融,古人早就是这样认识的。所以《礼乐.乐记》说:“乐者,德之华也。”朱熹说:“有德者,英华发外。”德于内,而乐则形于外,内外想通,互为表里。道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认知,对于少儿来说,道德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在少儿舞蹈中可以添加进教育性的故事内容,让少儿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感受更多的美好事物,学会了关心,可以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引导他们对家长、同学和社会都有一个美好的感情。孩子在学习舞蹈过程中,要克服排练的辛苦,培养了更多的艰苦意识同时还磨练了他们的毅力,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不仅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观念,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四、总结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素质教育舞蹈独特的魅力,围绕“观察模仿、即兴表演、交流合作、创造求新、综合融化”五项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最为突出的亮点与创新点,极富原创精神,是对舞蹈教育本质的诠释和彰显。在中外教育史上,虽然很少有教育家使用综合课程这样的概念,但他们的教育思想却闪烁着综合性特征的光芒,那就是对每个学生的整体人格的关心和关怀。它不仅适应孩子的天性,更容易被少年所接受,无形中就树立少儿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由于舞蹈的表达方式大多数都是通过肢体表达,所以需要少年有一个好的身体状态,那么在训练中就会涉及一些体能锻炼,少儿的身体状况自然会变的更好。而想要将舞蹈表达的更加灵性,就学要少年不断的加入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不断的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模式又很好的开发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可见,普及素质教育舞蹈的重要性。

作者:邓倩如 单位:贵州省歌舞剧院

参考文献:

[1]郭沫若.郭沫若文集[M].第十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蔡元培全集第七卷[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少儿启蒙教育范文篇5

最近一些年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不断朝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艺术创作有了良好的环境,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机会增多了,带动了幼儿书籍设计方面的一次时代性的跨越,使儿童书籍形式的设计有了更多的创作构思。幼儿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幼儿认知、学习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以科学的方法开展教育,对于环境氛围的营造及教材的辅助是分不开的。

儿童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及国家的未来,设计给儿童看的读物是非常重要的任务。随着时代的进步,针对幼儿教育读本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和创新,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幼儿教育丛书和范本,由于文化和地域水平的不同,各地的儿童教育也有相应的实施特点,因此教材的利用率和操作性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延伸性。据了解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出现了大批新类型的幼儿辅助教材,大大改变了以往教材的类型,以新的思维和方式引导教学,扩展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认知力。

关于儿童书籍的演化在悄然改变着,各地开展了儿童读书周活动,召开专门的探讨会等形式。现在市场上的儿童书籍已经是改变了以往单纯的模式,已由单向性的信息传递向立体化多维的机构方式传递。从形式上来看,摆脱了完全意义上的平面印刷物,此读物不再那么平淡无味,更显得趣味性浓,没有多余枯燥的文字罗列。幼儿认识外部世界是根据环境的观察开始的,认识的一大特点是活动性,儿童的学习和思考离不开活动,这本书也就根据儿童年龄层次来进行设定,从图形、图形的选择到颜色的变化完全满足当下小朋友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在充分根据小读者的心理,图形信息经过设计处理让图形语言的表现更加简练、准确;色彩鲜艳醒目;具有节奏变化文本结构,同时还具有互动性和操作性,开发儿童学习能力,更加人性化,操作简单,在一边玩、一边看的过程中锻炼小朋友观察与注意、观察与联想观察与探索的能力,在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感知外界事物,从实践中去获取经验。现在必须把握新时代儿童书籍的特征,要提高书籍形态的认知性(即小朋友易于发现的内容);可视性(为小读者一目了然的视觉要素);可读性(便于阅读功能);掌握信息传达的过程(全书的节奏层次,剧情化的展开延伸);掌握信息的操作性(书的视、听、触、闻、味五感),总之,当代的儿童读本将是用感性和理想的思维方法构筑完成完美周密,又使读者不为之心动的。这一环节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实际的使用功能和阅读感受,是实现书籍本体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设计师固有的思维模式中有些还不能完全转变过来,社会的适应程度和大众的审美意识也有待提高,但是这必是现代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新情感的表达,新思维的、新方式的呈现。根据不同的图案和呈现方式,再根据设定好的关节,折叠和拼接。作为卡片试的小书,给小朋友介绍凸透镜的呈现原理,要配合相应的图片引导的同时,在整个册子的结构上要完成成像的原理,具有生动活泼的感觉。给儿童一本能玩的书,此书的目的就是学习、成长,让阅读的生活方式就是游戏的过程。书籍正是陪伴他们成长最好的朋友。具有场景式的立体书,工艺美巧只凭单纯的视觉形象来传达信息的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书籍设计已经由单一的对封面、版式的进行的装帧设计,扩展到了此案料、工艺,为一种综合的造型艺术。此书是平面向立体空间的转变,先进的设计观念把创意比作设计的灵魂,创意重在意识、文化根源与社会生活的表现强调创造性思维模式。

因此,好的设计必定有一个新颖的创意,有独特的个性。由此可见外形美和内在美的珠联璧合,才能产生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既要把握材料的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又要把握材料的性格与表达内容的统一。具有一定的实验性,其意义已超越书籍构造的本身,由此也能萌发少儿想象力的智慧力。

儿童书籍并非是书物的表皮化妆,也不是仅限于平面色彩、图形和文字之上的,它能是营造一栋容纳知识的存在,当小朋友拿起书籍,不仅手的接触,还用心感受,上下左右,前后翻转,书与人之间产生具有感动的交流,立体形式的书更能让小朋友产生共鸣。书籍艺术的感性和理性的表现关系是我们要斟酌并研究的。根据每一张图、每一行字、每一条线、每一个点、每一色块、每一页材料、每一个记号、每一个不同的主题来深入思考,这样一本流动的、具有生命体的书在材料和制作工艺都有了新的挑战在。一方面要虚心的向前辈们学习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大胆更新观念,创造崭新的少儿读本,再生不可思议的新的书籍形态,“有意味的形式”少儿读本的设计内涵无疑是丰富生动的。

少儿启蒙教育范文篇6

一、我国少儿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事业百废待兴,少儿图书馆事业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北京市立图书馆、西南人民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等都相继开辟了儿童阅览室,并对社会开放。198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等单位《关于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座谈会的情况的通知》[国办发1981(62号)]。以此为指导,北京、天津、上海、杭州、重庆、沈阳、兰州七个省市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迅速恢复,许多地方新建了专门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据统计,截至2000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达到了2675家,其中独立建制少儿馆数量达到84家。此后,少儿图书馆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数量有所增加,2004年达到105家,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均新增或加强了对少年儿童的服务。在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方面,近年来,为推动少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不少图书馆完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管理模式,积极开展流动图书馆、流动图书站点、流动图书车等流动服务,与阅读、讲座、培训等阵地服务相结合,使图书馆服务惠及更多的基层小读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很多少儿图书馆积极开发特色数字馆藏,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展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数字化服务。

二、与发达国家少儿图书馆事业发展对比

经过不断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规模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少儿图书馆服务的规模、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整体发展还相对滞后。美国学者Thomas曾提出儿童图书馆服务的五个组成要素:专门馆藏、专门空间、专业人员、针对儿童的服务与活动、合作网络。这一观点被学界普遍认可和接受,成为衡量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工作的重要标准,以此考量,我国少儿图书馆事业发展还有较大差距。1.专门馆藏。以美国为例,截至2013年,美国大小公共图书馆突破12万所,所有图书馆均提供儿童服务,且各个图书馆均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设有与其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相符的馆藏资源,如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将儿童馆藏资源分为婴幼儿馆藏书目、儿童馆藏书目、青少年馆藏书目,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均可找到适合自己的馆藏书目。除此之外,波士顿图书馆儿童馆藏资源的类型十分丰富,从人文科学到社会科学无所不有,且馆藏资源载体具有多元化特征,音像制品、视频资料、有声读物、纸质读物应有尽有。相比而言,我国公共图书馆中开设儿童服务的仅占总数的20%左右,也就是说其余80%的公共图书馆几乎不具备儿童馆藏资源。且这20%的公共图书馆中,儿童馆藏资源的数量、规模也相对较小,涉及学科有限,不能满足各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求。2.专门空间。美国几乎所有的公共图书馆均设有专门的儿童服务空间,用以为儿童提供休闲、交流、娱乐、阅读服务。甚至有的图书馆还为婴儿和3到6岁的低龄儿童配置了各种玩具,这些做法使公共图书馆成为儿童与家长都十分喜爱的活动场所。我国设有儿童服务空间的公共图书馆仅有20%左右,且多数只设有儿童阅览室,仅东莞图书馆等极少数的公共图书馆设有儿童休闲、娱乐设施和婴幼儿活动场所。据统计,我国公共图书馆近10年来总坐席数增加了33%,而全国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览室总坐席数仅增加了14%,远远低于公共图书馆总坐席数增长率。3.专业人员。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ALSC)为规范图书馆的儿童服务,对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馆员素质做出明确的规定。并早在2009年就了《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馆员的能力要求》,对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馆员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要求。除此之外,美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还规定儿童服务工作者必须有两年以上的咨询与监督工作经验,4年以上的儿童服务工作经验,才能担任儿童服务主管一职,此举确保了公共图书馆儿童主管队伍的专业素质,为后续儿童服务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我国目前很多图书馆因经费不足,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不够,无法满足图书馆少儿服务的基本要求,也并未就儿童服务馆员的考核与聘任设立相应的认证制度,对儿童服务馆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工作也不够重视,即便有些公共图书馆开展过儿童服务知识培训,多数也未取得实质性的培训效果。4.针对儿童的服务与活动。美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工作历史悠久,在相对较长的发展历程中探索了多种服务形式,因此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儿童活动和多元化的服务内容。且美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的阶段化特征较为明显,对学龄前儿童主要以启蒙教育为主要服务内容,对学龄儿童以阅读和专项活动为主要服务内容,很好地适应了每个年龄段儿童的发展需要。虽然我国有80%以上的公共图书馆曾开展过儿童活动,但多数未建立儿童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活动的开展层次不一、内容零散、计划性和系统性较差,多数仅仅在“世界读书日”、“寒暑假”等节假日开展少儿阅读活动。5.合作网络。在儿童服务方面,美国公共图书馆十分注重与各个相关机构的协调合作,尤其是与社区、健康中心、学校等机构合作十分密切,这样就拓展了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服务的途径,丰富了儿童服务资源,使更多儿童享受到了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除此之外,美国部分公共图书馆还十分注重与儿童父母的交流。图书馆通过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了儿童父母对图书馆儿童服务的认识,增强了其引导孩子阅读和参与公共图书馆儿童活动的意识,为各类儿童活动与服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公共图书馆也十分重视与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共青团等相关机构的协调合作,经常联合各个相关部门开展儿童活动,如2009年的“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活动,吉林省图书馆发起的“学生书房”活动等。

三、存在的问题

少儿启蒙教育范文篇7

(一)优化德育理念

艺术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应当立足于以艺术的“校本”特色,要求学生学习书、画、音、舞等艺术大师德艺双馨的美德内涵。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德育从个人修养、人际伦理、爱国为民等三个基本方面充分挖掘,进行重点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艺术学校道德启蒙教育的新路子。学校力求给每一名学生享受艺术与美的机会,使学生的智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智力潜能在特定的艺术文化情境中不断被激活、释放,学生能充分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感受到自己才智的力量。

(二)挖掘校训含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和而不同”,“德艺立人”,“教学相长,德艺双馨”等观点相继提出,艺术学校的校训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一些旧的学风虽然易记、好懂,但因与缺少个性化的内涵,立意措辞已不能体现时代精神,不免淡化了学校教书育人的本质属性,其文化启迪作用也随之泛化。因此,将校风调整到位,挖掘校训含义,既能保持原校训赋予时代感的特色,又能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价值观念。

(三)建设制度文化

德育制度制定的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一所学校德育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准,它能反映学校领导和文化素质,也反映学校德育管理的水平。我们可以依据教育规律,参考上级领导部门颁发的法规、条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艺术德育章程》、《教师德育工作考核制》等制度。在规章制度中突出目标追求、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文化方面的条款,注重把“软文化”与“硬文化”熔为一炉,给制度以灵魂。

(四)独特环境文化

我们可以把优秀的古典文化跟传统艺术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处、每一景。如在教学楼的厅堂设置“书画吧”,让书画艺术的文化,由静态向动态发展;设置“戏曲、器乐吧”,置戏剧文化的精华于展厅,让学生耳濡目染艺术大家的风范,使学校的书香文化由一元向多元发展。我们还可以在学校的每条走廊上,布置古代书画名家如王冕、王曦之、智勇等书画大家的生平与艺术作品,这不仅让更多的孩子有了接触艺术文化的机会,更使每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知识文化、艺术文化的熏陶。

二、以阵地搭建体验平台

(一)“主题班队活动”阵地

充分利用班队课的特殊地位,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模式中解脱出来,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十佳,确立主题鲜明、富有时代特色和童趣的班队课,巧设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许多模拟场景,让学生原有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多次撞击,多次体验。

(二)“校园艺术节”阵地

利用“校园艺术节”这方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节”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三月“生态节”,让孩子学会保护生态平衡,自觉维护自然美;四月“读书节”,让孩子从阅读中感受中华民族的语言美;五月“科技节”,让学生动脑、动手,体验到做一个勤于探索、善于钻研的“小问号”的乐趣;六月“书画节”,为孩子搭建一个展示自己书画艺术才能的舞台。

(三)“微型社会”阵地

1.服务社区,走进社会

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的地理环境,积累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能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的问题,并能尽自己的能力给予帮助和解决,形成对社区生活环境的良好情感和积极态度。

2.珍惜环境,保护生态

通过亲自参与环保宣传、你丢我捡、绿色行动、爱鸟周等形式的活动,体验环境保护对于人类自身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提高环境责任意识。

3.善待自己,感恩亲情

通过校内外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奥妙。发现自己的优点与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了解自己的情绪特点和类型,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为适应各种社会角色,正确理解个人价值奠定基础。''''三、以奖章引领德育内驱

(一)依托活动定奖章,让奖章引领“爱与美”的体验

根据浙江省少工委主编的《雏鹰争章手册》,确定有主题的基础章和特色章,让奖章作为育人的评价方法,使争章的过程体现在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努力构建教学的评价新体系。

如一、二年级的主题为:感受艺术文化,体验养成教育;三、四年级为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提问,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五、六年级的主题为在研究中学习、能够有所发现,提出独立见解引导学生在共同研究中探究、创新。''''

根据操作过程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我们要规范雏鹰争章的过程,根据少工委提出的争章五步(定章,争章,考章,颁章,护章),在定章中体验选择中学自主,在争章中体验实践中求感悟,在考章中展示中强自信,在颁章中体验激励中有内化,在护章中体验持久中有品质,注意争章活动的完整性,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努力提升队员争章的积极性。

四、以社团内化道德行为

充分发挥社团的功效,各团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儿童在学习和时间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既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又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审美与艺术鉴赏能力。

如书法分团可以分为低、中、高段三个教学组:

低段小分团的艺术教师上课时不仅指导学生进行摹写练习,更多的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书写姿势和强调正确的执笔方法,并通过用毛笔画直线、压圆点等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段小分团,要求学生在临帖的基础上,用所学的书体进行创作。其次,艺术教师要创造学书法气氛,帮助学生形成专注心境,让学生临帖、创作时排除杂念,做到平心静气、专心致志。

高段小分团,则注重挖掘中国书法的艺术性、广泛的实用性,和自身蕴藏着的丰富的德育因素。艺术教师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如通过讲述书法渊源和字体演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书法艺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我们看到,许多艺术学校通过不断的摸索,与时俱进,立足现代教育,坚持先进文化和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全面构建学生德育文化,形成了富有个性化特点高品位的德育文化。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实践中,艺术学校更应坚持创设动态的德育,积极构建德育文化,用爱与美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改善学生的生存状态,促进学生的协调持续发展。艺术学校的德育艺术化,既美化了学生的心灵,又完善了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了他们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摘要】时下,每个地区都有一所甚至几所以艺术为特色的小学,我们统称之为“少儿艺术学校”。少儿艺校的诞生,是一个城市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要求。在如此特殊的学校里,德育建设也应该根据学校的艺术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艺术化处理。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德育文化,开辟德育通道,搭建体验平台等做法,使艺术学校的德育艺术化。

少儿启蒙教育范文篇8

一、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把校外大课堂建成“青少年之家”

南山社区地处四方区的行政、商业、交通以及文教卫生事业的中心区域,周边聚集了四方区政府、理工大学、市人民三小等众多的教育资源。社区关工委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努力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开办了“校个大课堂”。一是开辟专门的活动场所。针对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紧张,导致未成年人在课余时间特别是放假期间无人看管,甚至有些孩子因疏于管理沾染了不良习惯的实际,社区不断加强青少年室内基础活动阵地建设,教育场地从零散的共计不到100平方米扩大到300平方米,开设了图书室和读书角等固定学习场所,配备了电视机、录像机、VCD等宣传教育设备,通过定期播放远程教育家庭教育讲座等电教片,极大地改善了青少年教育活动条件。近年来,在扩大青少年活动场所设施方面,投资就达10万余元,为青少年教育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不断扩大“五老”志愿队伍。南山社区居住着相当数量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授等,这些老同志不仅有为社区服务的热情,也有为社区作贡献的能力。为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社区成立了“五老”志愿者队伍,人员从最初的20人增加到目前100余人,下设十个教育活动指导组,才艺组教师王兆瑞多年来坚持开展国际象棋免费启蒙教育,先后培养出100多名小棋手获得“中国国际象棋棋士”称号。同时,围绕道德、技能、文化艺术、法制、科普等教育培训内容,新增社区小学生托管班和素描速写培训班,吸引了社区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参与。三是努力实现学校社区家庭教育的无缝衔接。针对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大、学习时间不固定的特点,社区与人民路三小联合创办了家长学校,以提高社区居民少儿培养教育能力、促进学习化家庭建设为重点,定期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每年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10余次,发挥了社区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运用鲜活的教育形式,增强校外大课堂的吸引力

在校外大课堂的创办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生性好动、求知欲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特点,努力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逐步发掘社区教育的深度,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和家长参与大课堂教育活动的热情。一是运用网络平台联系青少年。开办了区内第一家社区博客,通过互联网及时和更新校外大课堂的教学情况、活动信息,居民们可以及时地了解社区家庭教育活动的动态,交流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解决了居民不能在固定时间、地点进行沟通交流的问题,营造了社区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让社区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受益,也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来自新疆、东北、上海的社区工作者前来参观交流,甚至外国友人也慕名前来。二是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青少年。我们利用节、端午节等节假日开展民俗活动,邀请辖区青少年积极参加,不断深化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社区每年在端午节举办的“包粽子大赛”,参赛人数已达800多人次;发起的蒸馒头大赛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紧紧围绕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感恩教育,邀请北航原参谋长、市讲师团成员姜凯同志在社区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报告,通过读、看、讲、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达到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良好效果。三是完善文化平台凝聚青少年。考虑到青少年大多喜欢丰富的活动,我们就开阔思路,开展各项特色活动等团结一些青少年。如开展了以掌握基本社交礼仪,塑造良好个人形象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在社区家庭中广泛宣传文明礼仪教育;围绕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亲子活动,使家长与孩子共同进步;每年联合人民三小共同开展的“大手牵小手爱绿护绿”活动,发动辖区青少年一起动手捉虫蛹护绿树,倡导全民环保、爱绿护绿的理念,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三、开辟特色服务项目,提升校外大课堂的教育成效

少儿启蒙教育范文篇9

进入世纪后,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各级学校教育领域中的现代技术教学也得到迅速发展。在小学英语课上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势在必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采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从德智体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儿童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点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生对周围事物迷惑不解的各种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开动脑筋,努力探索,逐渐学会自己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

现代技术教学主要依靠多媒体系统、计算机软件、音像资料、影视以及教师自己制作的各种课件等等,在课堂上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英语的情景与氛围,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声与像、动与静、远与近、表与里、虚与实相互结合转化等特点,突出英语学习的形象性与动态感,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断激发他们听说英语的兴趣,利用反馈原理训练学生的听说英语的能力,增强记忆,培养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众所周知,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人们的思维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现代技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直观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学习环境与条件。由于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创造学习英语的情景,就可以在课堂上尽量排除用汉语讲解的干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小学英语课始终要以听说领先,这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系统、音像资料、影视作品等中说英语的标准发音与优美语调、声情并茂的动画等,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模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只有在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记忆力就能明显增强并且思维敏捷,而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则可以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在进行小学英语课的现代技术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情感参与、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真正达到动脑、动口和动手。在教师的耐心细致的示范与指导下,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操作演示,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反馈原理来选择不同的演示方式与次数。

我从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少儿节目、正大综艺等中得到不少启发,在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在教这个句型时,我精心设计了一套多媒体的游戏。在课堂上,学生最先是看到荧屏上出现无数个问号“?”重叠在一起,我按一下播放键,当荧屏的右角上显示出一只长耳朵,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用英语说出这个单词,但它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呢?于是我引出这个英语句型,启发学生努力去猜测,并且通过轮番地按下播放键与暂停键,分层次地在荧屏上展示这种动物的各个部位,逐渐从局部到全部,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边看边猜边说英语,还不时地发出笑声,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现代技术教学的乐境与奇境,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各种智力因素。现代技术教学展示的形象既能对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提供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剌激,又能让学生积极地动脑筋,发挥想象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克服死记硬背英语单词的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

现代技术教学展示的画面灵活多变,节奏快,有利于在创设学习情景时把学习过的旧单词与正在学习的新单词巧妙地组合在一个句型中,反复进行操练,便于学生利用旧知进行理解,加强记忆,同时学习新知,建立“温故知新”的教学程序和知识结构。比如,在进行现代技术教学时,我就事先设计一个饶有兴趣的画面,把“苹果”、“硬币”、“猫”、“狗”等等英语单词隐藏在屏幕上的无数个问号的后面,随着画面的逐层次展开,竞猜游戏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在欢乐中达到英语单词与句型的最佳教学效果。

通过英语课的现代技术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个英语教师,要上好现代技术教学课,除了不断提高英语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之外,还必须认真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现代信息技术,这样才能适应世纪的数字化时代的英语教学改革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的需要。

英语课的现代技术教学与素质教育

育才学校刘蓉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创造,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我们作为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接班人的重任,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启动、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摆在首位。创造是一个人富有才智的体现,需要进行积极的智力劳动。人的智力不完全由先天的遗传性因素所决定,更主要的在于后天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一个人后天所受到的启蒙教育。

进入世纪后,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各级学校教育领域中的现代技术教学也得到迅速发展。在小学英语课上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势在必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采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从德智体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儿童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点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生对周围事物迷惑不解的各种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开动脑筋,努力探索,逐渐学会自己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

现代技术教学主要依靠多媒体系统、计算机软件、音像资料、影视以及教师自己制作的各种课件等等,在课堂上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英语的情景与氛围,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声与像、动与静、远与近、表与里、虚与实相互结合转化等特点,突出英语学习的形象性与动态感,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断激发他们听说英语的兴趣,利用反馈原理训练学生的听说英语的能力,增强记忆,培养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众所周知,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人们的思维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现代技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直观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学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习环境与条件。由于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创造学习英语的情景,就可以在课堂上尽量排除用汉语讲解的干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课始终要以听说领先,这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系统、音像资料、影视作品等中说英语的标准发音与优美语调、声情并茂的动画等,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模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只有在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记忆力就能明显增强并且思维敏捷,而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则可以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在进行小学英语课的现代技术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情感参与、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真正达到动脑、动口和动手。在教师的耐心细致的示范与指导下,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操作演示,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反馈原理来选择不同的演示方式与次数。

我从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少儿节目、正大综艺等中得到不少启发,在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在教这个句型时,我精心设计了一套多媒体的游戏。在课堂上,学生最先是看到荧屏上出现无数个问号“?”重叠在一起,我按一下播放键,当荧屏的右角上显示出一只长耳朵,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用英语说出这个单词,但它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呢?于是我引出这个英语句型,启发学生努力去猜测,并且通过轮番地按下播放键与暂停键,分层次地在荧屏上展示这种动物的各个部位,逐渐从局部到全部,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边看边猜边说英语,还不时地发出笑声,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现代技术教学的乐境与奇境,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各种智力因素。现代技术教学展示的形象既能对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提供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剌激,又能让学生积极地动脑筋,发挥想象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克服死记硬背英语单词的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

少儿启蒙教育范文篇10

(一)优化德育理念

艺术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应当立足于以艺术的“校本”特色,要求学生学习书、画、音、舞等艺术大师德艺双馨的美德内涵。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德育从个人修养、人际伦理、爱国为民等三个基本方面充分挖掘,进行重点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艺术学校道德启蒙教育的新路子。学校力求给每一名学生享受艺术与美的机会,使学生的智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智力潜能在特定的艺术文化情境中不断被激活、释放,学生能充分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感受到自己才智的力量。

(二)挖掘校训含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和而不同”,“德艺立人”,“教学相长,德艺双馨”等观点相继提出,艺术学校的校训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一些旧的学风虽然易记、好懂,但因与缺少个性化的内涵,立意措辞已不能体现时代精神,不免淡化了学校教书育人的本质属性,其文化启迪作用也随之泛化。因此,将校风调整到位,挖掘校训含义,既能保持原校训赋予时代感的特色,又能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价值观念。

(三)建设制度文化

德育制度制定的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一所学校德育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准,它能反映学校领导和文化素质,也反映学校德育管理的水平。我们可以依据教育规律,参考上级领导部门颁发的法规、条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艺术德育章程》、《教师德育工作考核制》等制度。在规章制度中突出目标追求、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文化方面的条款,注重把“软文化”与“硬文化”熔为一炉,给制度以灵魂。

(四)独特环境文化

我们可以把优秀的古典文化跟传统艺术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处、每一景。如在教学楼的厅堂设置“书画吧”,让书画艺术的文化,由静态向动态发展;设置“戏曲、器乐吧”,置戏剧文化的精华于展厅,让学生耳濡目染艺术大家的风范,使学校的书香文化由一元向多元发展。我们还可以在学校的每条走廊上,布置古代书画名家如王冕、王曦之、智勇等书画大家的生平与艺术作品,这不仅让更多的孩子有了接触艺术文化的机会,更使每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知识文化、艺术文化的熏陶。

二、以阵地搭建体验平台

(一)“主题班队活动”阵地

充分利用班队课的特殊地位,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模式中解脱出来,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十佳,确立主题鲜明、富有时代特色和童趣的班队课,巧设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许多模拟场景,让学生原有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多次撞击,多次体验。

(二)“校园艺术节”阵地

利用“校园艺术节”这方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节”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三月“生态节”,让孩子学会保护生态平衡,自觉维护自然美;四月“读书节”,让孩子从阅读中感受中华民族的语言美;五月“科技节”,让学生动脑、动手,体验到做一个勤于探索、善于钻研的“小问号”的乐趣;六月“书画节”,为孩子搭建一个展示自己书画艺术才能的舞台。

(三)“微型社会”阵地

1.服务社区,走进社会

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的地理环境,积累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能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的问题,并能尽自己的能力给予帮助和解决,形成对社区生活环境的良好情感和积极态度。

2.珍惜环境,保护生态

通过亲自参与环保宣传、你丢我捡、绿色行动、爱鸟周等形式的活动,体验环境保护对于人类自身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提高环境责任意识。

3.善待自己,感恩亲情

通过校内外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奥妙。发现自己的优点与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了解自己的情绪特点和类型,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为适应各种社会角色,正确理解个人价值奠定基础。

三、以奖章引领德育内驱

(一)依托活动定奖章,让奖章引领“爱与美”的体验

根据浙江省少工委主编的《雏鹰争章手册》,确定有主题的基础章和特色章,让奖章作为育人的评价方法,使争章的过程体现在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努力构建教学的评价新体系。

如一、二年级的主题为:感受艺术文化,体验养成教育;三、四年级为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提问,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五、六年级的主题为在研究中学习、能够有所发现,提出独立见解引导学生在共同研究中探究、创新。

(二)规范雏鹰争章的操作过程,提升队员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积极性

根据操作过程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我们要规范雏鹰争章的过程,根据少工委提出的争章五步(定章,争章,考章,颁章,护章),在定章中体验选择中学自主,在争章中体验实践中求感悟,在考章中展示中强自信,在颁章中体验激励中有内化,在护章中体验持久中有品质,注意争章活动的完整性,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努力提升队员争章的积极性。

四、以社团内化道德行为

充分发挥社团的功效,各团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儿童在学习和时间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既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又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审美与艺术鉴赏能力。

如书法分团可以分为低、中、高段三个教学组:

低段小分团的艺术教师上课时不仅指导学生进行摹写练习,更多的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书写姿势和强调正确的执笔方法,并通过用毛笔画直线、压圆点等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段小分团,要求学生在临帖的基础上,用所学的书体进行创作。其次,艺术教师要创造学书法气氛,帮助学生形成专注心境,让学生临帖、创作时排除杂念,做到平心静气、专心致志。

高段小分团,则注重挖掘中国书法的艺术性、广泛的实用性,和自身蕴藏着的丰富的德育因素。艺术教师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如通过讲述书法渊源和字体演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书法艺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我们看到,许多艺术学校通过不断的摸索,与时俱进,立足现代教育,坚持先进文化和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全面构建学生德育文化,形成了富有个性化特点高品位的德育文化。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实践中,艺术学校更应坚持创设动态的德育,积极构建德育文化,用爱与美丰

富学生的德育体验,改善学生的生存状态,促进学生的协调持续发展。艺术学校的德育艺术化,既美化了学生的心灵,又完善了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了他们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