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8-20 15:17:54

企业税务服务

企业税务服务范文篇1

关键词:税务师事务所;税收筹划;涉税风险;规避措施

税务师事务所是依法设立,专职从事于税务的中介机构,主要承办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涉税服务和鉴证业务。其相当于企业的人,负责连接纳税人和纳税机关间的桥梁,在企业的税收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税务师事务所的税收筹划工作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税收意识,最大化地规避税收风险,为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纳税人也应该遵循国家法规,做到依法纳税,履行义务,这样才能减少业务风险。所以,目前税务师事务所税收筹划的能力重点体现在税收筹划是否合理化、法律化、科学化。税务师事务所的目标在于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财务管理,从而对税收进行全面筹划,规避税收风险。

一、税务师事务所税收筹划含义及重要性

税收筹划主要指的是纳税人在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在众多税收方案中通过投资、理财、经营、管理等过程提前规划预测出最佳方案,合理避税,降低税费,减少成本,从而使税后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税收筹划是公司整体经营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了纳税人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结果。企业在遵循“合法合规”的理念前提下,有利于通过税收筹划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税收筹划也是我国企业对税收政策的反应,有利于加强企业对税收政策的理解,更好地处理风险带来的问题。

二、税务师事务所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

根据税务师事务所税收筹划的具体情况来看其涉税风险主要分为三类。(一)法律层面上的风险。税务师事务所与税收筹划联系较为紧密的风险便是法律风险,主要在于其风险的发生具有不可预知性和较短时效性。国家经济政策的变更会产生“蝴蝶效应”,导致税收政策也发生一定的变化,以顺应经济的发展趋势。所以原来的税收方案可能由合法变得不合法,这样一来,政策法律的发展变化就迫使税务师事务所对现有的经营发展业务进行合理地调整。要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规避风险,应该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来调整企业的经营组织结构。除此之外,法律层面上所规定税务师事务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逐渐完善,而原来的税务方案并未得到调整,这样使税务师事务所面临着法律责任及法律义务上的风险。(二)行政层面上的风险。从税收筹划具体执行过程中来看,税收行政执法过程的不规范会引发行政风险。从其本质上来看,税收筹划与税收风险的规避在于是否合法,贴合立法人的意图和目的。但对这种“合法性”的鉴定,在现实中还需要根据专业的税收行政执法部门人员来确定。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由于税收行政行为不规范,导致出现行政风险这一结果。从税法内容来看,其在纳税范围上具有弹性以及可塑性。因此,在税法未进行明确的纳税内容中,由于行政执法人员主观性的存在,对相关税法的理解也不同,导致对税收行政执法存在认知偏差。除此之外,由于税务人员自身职业水平和道德素质参差不齐,也给税收执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也容易出现行政上的税收风险,给企业税收管理方向带来误导,成为税收筹划风险的导火索。对税收进行规范、科学的筹划有利于税务师事务所对税收政策进行正确的分析,从而形成系统完善的税收筹划体系,促进税收资源的合理分配,减少税收成本。税务师事务所对其服务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合理筹划以此来适应市场竞争,对潜在的行政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建立完整的框架,有助于减轻税收压力。(三)诚信层面上的风险。税收筹划的基础来源于税务师事务所人员的认知。由于税务师事务所人员自身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各有差异,所以在处理税收问题上存在着诚信风险。部分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而触犯集体利益,导致税收信息严重失真,误导税收筹划的方向,出现税收筹划基础不牢固问题。而处于法律条文下进行税务管理与服务可以增加税收的可信度与真实性,减少法律风险中的诚信危机。一方面,企业接受税收部门的监察和管理,遵守其管理过程中的申报制度。同时,税务师事务所根据税收政策分析,进行筹划与审核,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税收风险。企业与税务师密切联系,相互监察配合,为诚信税收带来双重保障。从另一方面来说,税务师事务所监督核实其服务的企业进行纳税工作的落实,不仅促使企业能够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还有利于税务师事务所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其社会影响力。这为税务师事务所服务的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企业对事务所的信任,从一定程度上规避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使效益最大化。

三、税务师事务所涉税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在税务师事务所进行税收筹划时,对其涉及到的风险可以做好风险管控和意识上的防范工作。而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有利于降低税收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使税收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税务师事务所要从国家最新的税收政策和经济制度上出发,把握企业管理全局,制定详细的税收方案,降低原有的税收成本。在这个过程中,事务所通过对涉税风险的了解与分析,可以提高自身税收筹划的水平,重视税收风险带来的影响,从这一角度看,这又推动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税收风险机制有助于对风险进行预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借助网络手段对企业业务活动、商业规划进行实时监督,防范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这种手段可以形成风险预警与控制,为合理调整税收方案提供准备时间,避免事务所服务的企业受到直接性的影响,为企业规划出最佳方案,提供更加优质化的服务。(二)优化税务师事务所的税收筹划方案。事务所想要减小、规避税收筹划涉及的风险就应该对税收筹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统筹优化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提高税收筹划的效率。未经过精确筹划的税收方案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按照税务所以往的税收筹划来看,经过合理分析的税收筹划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事务所应该遵循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进行科学规避税收风险,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制定具体措施。一方面,税务师事务所可以从纳税人的角度进行税收服务管理,这种方式可以完善纳税人经营业务活动,能够在国家税收政策发生改变时及时应对风险,调整税收方案以减少失误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扩展业务,顺应变化调整投资措施,把科学性和有效性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事务所对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进行合理评估。可以成立风险评估小组,选取高水平素质人才对税收方案进行讨论分析,从而选择最佳税收方案,做到最大限度的规避税收风险。(三)加强税收筹划的灵活性与综合性。税收政策具有不可预知性的特点。由于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以及经济环境的发展给税收筹划带来一定的难度。应该加强税收筹划的灵活性,提高应变法律风险的处理能力,及时有效地调整税收方案。同时,税务师事务所服务的企业也应该注意尽量避免大规模的税收调整,减少由于调整税收方案带来不必要的成本。此外,税收筹划涉及的具体工作内容比较复杂,需要事务所对其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和判断。所以,为了保障税收筹划的科学性,税务师事务所也应该在掌握大量税收信息的基础上,全方面多角度考虑税收问题,加强税收筹划的综合性。这样才能避免税收政策的遗漏,有效利用税收政策规避风险。(四)增加与税务机关的友好度从税收筹划涉及的行政风险上来看,其风险的发生与税务执行人员有关。由于企业人员和税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有偏差,其需要克服这一方面的问题就应该加强与税务机构的联系,增加与税务机关的友好度,多方面、多角度对不同税收政策进行交流。当税务机构进行审查工作时,对于不合理的税收方案要积极调整,规避税收筹划中涉税的风险。税收政策具有可塑造性,故税务师事务所所服务的企业要与税务机关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以规避认知不同带来的风险。税务机构对企业的税收筹划进行审查时,但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税务机关行政执法因素可能导致税务师事务所所服务企业涉税风险增加,这样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增加与税务机关的友好度不仅有利于减少税收筹划中涉及的行政风险,还能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所以税务师事务所所服务的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增加与税务机关的友好度。税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税务机关具体说明纳税人的意图,向税务机关咨询税收筹划中不明确的内容,使各种税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达到双方知己知彼的效果。税收机构为税务师事务所所服务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建议来解决税收风险问题,这样双方可以互惠互利,加强对税收政策的理解。有利于税务师事务所所服务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形成自己的发展优势,扩展自己的业务活动。而税务师事务所也能扩大影响力,对税收筹划涉及的风险进行较好地规避。

四、结语

税收筹划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让税务师事务所服务的企业选择最佳方案来规避税收风险,以此达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税务师事务所税收筹划中可能会涉及到法律、行政以及诚信方面的风险。事务所可以通过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优化税收筹划方案、增强税收筹划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及增加与税务机关友好度等几个措施来合理规避税收风险。税务师事务所和企业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遇到的税收风险,提出科学的方案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严洪然.关于税务师事务所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与合理规避分析[J].财会学习,2020(17):197-198.

[2]白朗东.税务师事务所在税收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05):64-65.

[3]缪国新.抓党建浓墨重彩促发展亮点纷呈——江苏大公税务师事务所党支部积极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J].注册税务师,2019(07):27-29.

企业税务服务范文篇2

一、德国纳税服务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纳税服务理念贯穿于税收管理的全过程

德国的日常税收征管环节科学严密、简便实用、重点突出,体现了税收管理上规范、有效,方便纳税人和确保税收收入的指导思想。其实施管理与服务的主要环节和程序是:

1.纳税登记。德国税法规定,所有纳税人(包括企业、公司、团体、个人等)一般在普通法院等部门办理营业登记,法律规定营业登记机关必须将资料传递给税务局。税务局在内部即可编码登记,不需纳税人再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2.纳税申报。各类纳税人在取得应税收入后,都应依照税法和当地税务局具体核定的日期,直接或委托税务人到税务局办理纳税申报手续。纳税人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如期申报的,必须在规定的申报期内,向当地税务局书面申述理由。经获准后,可适当延长申报日期。值得说明的一点是,德国有相当一部分纳税人,都是聘请专门人员代为纳税申报。

3.纳税认定。在每一个纳税期内,税务局都要根据审核后的纳税申报(在德国,只有特定的纳税申报表如增值税的申报是由纳税人自行查定申报的,其他税项一般由税务局负责评定)逐一向纳税人发出《纳税认定书》,纳税人应据此履行纳税义务。《纳税认定书》内容包括税款数额及计税法律依据、缴税时间、地点及纳税人不服时可上诉等有关事项。

4.税款缴纳。纳税人收到税务机关发出的《纳税认定书》后,不管有无异议,都要首先依照认定通知按时缴纳税款,如有异议,可申请税务机关复议,也可申请法院裁决。如确系税务局认定错误,税务局应退回多征的税款,但不负责赔偿纳税人由此而造成的损失。

5.纳税检查。德国的纳税检查和税款征收是分离的。除了税务机关内部一部分人员专门负责税务检查外,承担税收检查工作的还有税务审计院。

6.违法处理。德国对涉税违法者,特别对故意违法者的处理是相当严厉的,主要表现:一是罚款的倍数较高;二是对以往年度偷逃税的追征期比较长。

(二)征纳双方尊重法律是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基础

德国征纳双方基于对法律的尊重,形成了税务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纳税人依法办税、诚信纳税的良性循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是一种信赖、合作、平等、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为确保这种法律关系,还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上、执法上的保障。

1.规范、严格、有效的税务检查。德国在州和地方一级税务局内部一般设有税务检查机构,专门负责税务审计工作。其中,对商业、农业企业及特定的其他纳税人进行全面的税务审计,而且还可以对各类企业的增值税、预提税、交易税等进行特别审计。一般情况下,税务局根据企业人数、经营规模及利润额的大小确定重点审计对象,企业规模越大,被审计的频率越高,也更为彻底。目前,税务局对大型企业1年检查1次,对中小型企业3年检查1次,对小业主则实行随机抽样检查。

此外,税务局如怀疑某纳税人偷逃税,则由专门的侦缉部门负责稽查侦破。侦缉部门的权力很大,可入室搜集证据,可拘留审问疑犯。对那些不按时申报纳税的企业,税务局内部还专门设有强制执行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对这类纳税人进行控管。

2.简便严密的法律救济途径。纳税人对税务局评定的应缴税款或其他税务处理决定如有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税务局内部设有法律纠纷处理机构,专门负责处理征纳双方有关税务纠纷的问题。如纳税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则可在接到通知书后1个月内自行或委托人(税务师等)向所在地的税务法院申诉。税务法院根据纳税人的申诉,全面考虑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及税务局定税的依据,然后作出判决。但一般情况下,税务法院在收到纳税人的申诉书后,首先会进行听证,法官根据听证会上征纳双方的辩词进行讨论,然后对案情做出判决,以判决书的形式发给纳税人及税务局。另外,根据听证情况,法院也可提示征纳双方对问题自行达成共识,实行庭外和解。

如果纳税人或税务局对税务法院的判决不服,还可在1个月内上诉到联邦高级税务法院,由高级税务法院调查后做出相应的判决。但从实际情况看,纳税人或税务局上诉到高级税务法院的极少,一般都会服从当地税务法院的判决。如果纳税人对税务局核定的税款有异议而申请缓缴,而税务法院最终判决税务局核定的税款正确或超出最初核定的税款时,纳税人在15个月的宽限期后,须每月按税款额的0.5%交利息。相应地,纳税人支付的税款多于应缴税款,税务局也付给其相应利息。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纳税服务社会化

德国的纳税服务虽然寓于整个征收管理过程之中,但税务机关不是无所不包地搞无限度服务,而是与社会有关部门、中介服务组织等有明确的分工,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纳税服务体系。

1.税务咨询。法律规定,每个企业、公司都必须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查账,税务机关将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查账报告视作重要的参考性文件,借以确定纳税人的有关税收事项。这样,大量的涉税违法现象就会通过注册会计师查账被发现并加以纠正。由于德国的税制较为复杂,纳税人了解有关的税收政策一般都是通过税务人,因此,除极少数纳税人(包括企业和个人)自行上门申报或邮寄申报纳税外,更多的是委托税务人即执业会计(税务)师进行纳税申报,这样可以提高税务申报质量。纳税人也可委托会计(税务)师帮助做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并请其作为税务顾问为企业提供咨询参谋服务等。此外,税务局还发展税务密报员,动员有关人员进行税务举报,并给他们以重奖。

2.纳税人协会。德国的纳税人协会是中立的社会民间组织,独立于各党派之外,依照协会章程自觉地履行其职责。其经费来源为会员缴纳的会费。

协会的宗旨是:认真搞好税务研究,完全代表纳税人的利益,无私地帮助纳税人充分了解税收和税法,履行纳税义务,监督国家机关在财税方面的政策、法规、行为。目的是:使政府能够节约、有效地使用税款;税收的额度限制在必要的范围内;税收的立法和政策必须顾及纳税人的承受能力;税法必须简洁明了,使纳税人便于理解;国家的财政开支必须符合国家的经济能力和状况,必须符合国家承担的市场经济的原则和义务。

协会办有《纳税人》月刊,刊载有关税收知识、税收法规,并无偿地发给会员、图书馆、议员和政府部门。协会也通过新闻媒介开展宣传活动。会员在纳税事宜上如遇有麻烦,协会予以无偿帮助。对一些典型案例,协会还帮助雇请律师,并协助法院、检察院工作。协会现已建立了专业数据库,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为会员提供税务信息服务。

纳税人协会按其工作内容组成了收入法、税务总则改革、财政、税务改革(每年具体税种税目的修改案)、议员收入改革、政党经费改革等专业委员会,非常严格、认真地研究税法、财政预算,并发表意见和建议,同时将有关研究报告无偿提供给政府、图书馆及有关机构。

3.相关部门相互协作配合。法律规定,由工商部门、警察局、雇主等将企业开业、户籍和雇员等相关涉税信息传递给税务机关。

(四)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不断深化改革,确保纳税人合法权益

1.运用信息化为纳税人提供良好的服务。德国统一后,经过1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逐渐将税务管理的基本业务纳入计算机管理,通过网络与信息技术进行集中处理,为纳税人提供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利用计算机给所有开始生产经营活动或开始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建纳税编码和税卡;二是会计(税务)师通过信息数据处理中心及其分支机构为纳税人代行纳税申报;三是凭借电子计算机对纳税人的申报进行审核、征收和缴库;四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对税源实施监控和稽查。

2.设立纳税服务台。纳税服务台是为公民纳税提供导向性服务的一种方式。通过提供纳税热线服务和设立纳税服务导向台来改善服务形象以及提高服务实效。纳税服务热线主要是以电话、互联网等为载体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和下载纳税申报表及相关资料服务,此项服务近年刚刚开始,主要设在基层税务局,他们认为联邦没有必要设置。服务导向台也是从2002年开始设立,类似于我国的办税服务厅。场所一般设在基层局一层入口处。设置接待桌或窗口,一般有专门的等候区,并设有不公开交谈的房间。备有供纳税人使用的电脑、电话、复印机、传真机、因特网接口,还备有各种纳税辅导资料、表格等。接待人员由受过专门训练的税务人员担任。一般是中层领导,经过专门训练,知识面宽,善于同他人沟通。服务导向台的主要任务:一是发放报税表;二是发放各种税务材料;三是纳税人导向;四是受理纳税申报、初审纳税申报资料等;五是受理纳税人咨询电话;六是出具资信证明(德国一般由税务机关出具资产评估等资信证明)。其重点服务对象是雇员和自主经营者。从实施的效果看:纳税人80%~90%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缩短了纳税人的办税时间。

(五)专业培训与树立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素质,确保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税务人员培训专业化。德国税务系统目前共有12万名员工,其中包括有国家公务员、雇员(从事一般秘书工作的人员,有雇用合同)和工人(指从事技术性工作的人员,如司机等)。其中国家公务员分为四类:初级公务员、中级公务员、高级公务员及领导阶层公务员。在全国税务系统9.8万公务员之中,初级公务员为5000人,中级公务员为45000人,高级公务员为45000人,领导阶层公务员为3000人。

凡进入税务局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考试,经考试合格进入税务局后还必须接受为期3年的专业培训教育。其中,一年半时间到税务专科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一年半时间到税务局实习,两者交叉进行,做到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3年的学习培训结束后,所有人员必须通过5门科目的考试,包括:税收、财务会计、资产评估、国民经济及企业管理。如不合格者,税务局则会取消其上岗资格。此外,初级公务员被录用后还需经过6个月的试用期。

要成为领导阶层的公务员,则首先要有大学法律专业毕业文凭,并取得硕士学位,然后还要参加税收专业培训,时间约为13个月左右,其中9个月在地区税务局实习,4个月在联邦财政学院学习,但不用再进行考试。走上领导岗位的公务员,开始一般只负责比较单一的工作,待其实践经验和领导工作能力被证实后,再向上一级晋升或负责领导综合性工作。

为配合税务人员专业培训教育工作的开展,德国各州都有一个税务专科学校,联邦财政部则办有联邦财政学院,其培训的对象主要是高级公务员及领导阶层公务员。

德国税务机构采取的上述录用和培训税务人员的做法,确保了税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有效地促进了税收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开展。

2.改革组织机构,树立团队精神。目前德国正在进行征管体制的改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重组业务流程,相应调整机构,将原来各基层机构分工过于专业的工作流程和机构,改为综合性的相互协作的管理服务体制;二是改过去拉网式的全面检查为建立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实行人机结合的选案方式,对重点案件或重点企业进行审计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及原因,确定重点案件或企业审计的费用和时间,降低税收成本并减轻纳税人负担。这一改革受到征纳双方的好评。

此外,德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反腐败力度,加强廉政和队伍建设,对于保证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二、德国纳税服务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力戒形式主义,将纳税服务融入征收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德国纳税服务与管理结合紧密,相互融和为一个整体,将纳税服务的理念深深地植根于税务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意识和行动中,在整个征收管理过程中处处体现出程序简便、流畅,节约征纳双方成本,提高效率。避免了把服务仅仅看成是哪一个部门的职责和业务,也没有搞成形式上的服务。比较来看,我国纳税服务体系建设正在创建中,还没有从管理和执法的全过程去落实服务。我们需进一步将纳税服务的理念融入我们各项税收管理工作中,同时有必要对现行征管程序依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进一步优化,做到既便于管理,又便于纳税人办理纳税事务。

(二)依法公正、公开、规范、严格执法是纳税服务的基础

德国作为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的。德国税务机关把尊重法律表现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上。体现出公正、公开、规范、严格执法是税务机关最基本的权利义务,也是最基本的服务。德国纳税服务经验启示我们,尊重法律,就是尊重纳税人,就是取信于纳税人,是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先决条件。离开依法行政搞服务会造成失去工作基础的危险。我们当前尤为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畅通法律救济途径,在切实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方面采取更为实际的措施。

(三)明确纳税服务的界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好纳税服务

德国的纳税服务工作十分注意不超越税务机关的权利义务和承受能力,既尊重法律要求,也讲究效率。

在我国各类纳税人中,大企业、大公司少,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居多,对后者的管理与服务会耗费税务部门相当大的行政资源,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德国在这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他们不是特别强调税务机关在税法宣传和纳税辅导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而是重点强调规范化的执法和强有力的检查,还纳税的责任和权利予纳税人,让税务中介机构发挥作用,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纳税事项都是通过中介机构,税务部门集中精力管好大企业、大公司,这样既降低征税成本,又提高工作效率。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当前我们要做的:一是依照法律规定明确划分征纳权责,做好税务机关权责之内的工作。二是界定好税务机关与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界限。要还相关的权责予税务中介机构,给其相应的发展空间,加强监管,促其走上健康发展轨道。三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界定好税务机关与其他社会相关部门的纳税服务界限,如发挥工商联、科研机构院校、新闻媒体的作用等。四是界定好上下级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界限。各级机关各尽其责,共同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

(四)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征收管理和纳税服务

德国十分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税收管理与服务。德国尽管是联邦制国家,联邦下是州,州下有县、县级市及专区,州与地方(县、县级市及专区的总称)都有较大的行政管理、立法、财政空间,而且财税部门的设置也较灵活,但是税务信息化决策在联邦是统一的,信息管理架构相当固定,一个州就一个信息处理中心,各地方分局只能设信息站,各个信息站每天接受的数据都要传输到州信息处理中心统一处理使用,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政出多门、软件不兼容、数据不统一、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恰恰是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中最突出、最棘手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强化统一规划,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与银行等部门联网,提高信息共享度,方便管理和服务纳税人。

企业税务服务范文篇3

关键词:多元化;营改增;企业税务管理

伴随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逐步降低,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悄然发生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在专业化与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企业多元化发展成为企业发展主流趋势。在企业面对的宏观经济政策中,税务政策无疑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近年来,随着营改增的逐步扩围与最终完成,增值税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由于其计税与政策的复杂性,增加了企业税务管理的难度。在企业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加强营改增税务管理,成为企业多元化战略落地的重要基础。

一、营改增发展概况

(一)我国营改增背景

营业税和增值税一直是我国流转税中的两大税种,增值税主要针对有形动产销售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行为征收税款,营业税主要针对增值税以外涉及服务及不动产转让等行为征收税款。增值税与营业税泾渭分明,企业应税行为如适用增值税,即不再适用营业税,两者仅选其一。增值税由于采取进项税抵扣的方法计征税款,有效避免了重复征税的问题,要求核算清晰,发票管理严谨;而营业税只有少数行为规定了差额征税的做法,使得适用营业税的行业存在较多的重复征税现象,加剧了企业的税负,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国际上亦以增值税为主要流转税的征收税种。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深化我国税制改革,改善企业税收环境,降低企业税负,推进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二)我国营改增历程

我国营改增涉及全国所有区域和所有服务行业及不动产、无形资产转让行业。由于涉及区域和行业十分广泛,我国实施逐步扩围的方式实现营改增的全面推行。笔者从区域和行业两个维度分解我国营改增的主要历程。一是区域维度。2012年1月1日起,上海成为我国营改增的首个试点区域;之后于2012年8月1日起,试点区域扩围至8省市,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含宁波市)、福建省(含厦门市)、湖北省、广东省(含深圳市);2013年8月1日起,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二是行业维度。2012年1月1日起,营业税中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实施营改增试点;之后于2013年8月1日起,广播影视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2016年5月1日起,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至此,营业税涉及行业全部实现营改增,营业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企业涉及产品与服务流转的经济业务,全部适用增值税的相关规定。

(三)企业营改增税务管理难点

国家营改增政策涉及应税范围、税率、计税方法、跨境应税行为界定等相关政策。对于企业而言,营改增税务管理难点包括:一是计税方法的选择,应依据企业业务规模和上下游企业情况,选择抵扣计税和简易征收计税方法;二是兼营与混合销售区分与税务处理,应分别核算计税依据,特殊情况依据业务和企业性质确定适用销售货物或销售服务的税率;三是新老业务过渡税务处理,应根据政策规定,确定计税方法,正确计算税金;四是企业税务实务模糊问题频出和税收新规密集出台,为企业实时掌握用好税务政策带来一定难度。

二、营改增对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影响

按照资本论的基本理论,企业在经历原始积累之后,资本因大量集中而积聚到一定规模。企业主将积聚的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当规模达到足够大时,企业主为追逐利润,将进一步发挥资本的属性,将资本投资于其他产业,由此,企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多元化发展使企业同时经营多项业务,随着营改增的全面实施,不同的多元化业务使企业的营改增面临不同的政策环境,影响企业的多元化进程。笔者认为,企业多元化模式按照业务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横向多元化、纵向多元化和混合多元化。

(一)营改增对横向多元化的影响

企业最初经营的业务一般是企业实现资本积聚的基础业务。在此基础上,企业将扩张后的资本投资于与基础业务横向相关或非基础业务产业链的新业务,即为横向多元化。比如,企业基础业务为生产销售服装,资本积累后,企业投资于餐饮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可以称为较为普遍的多元化模式。企业的横向多元化一般涉及多个应税项目,涉及增值税中的兼营项目,需要分别核算,否则将面临从高征税的风险,导致税务成本大幅上升,增加企业负担。

(二)营改增对纵向多元化的影响

纵向多元化是企业以基础业务为中心,依托基础业务所占据的资源优势,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经营多项纵向相关业务,实现企业多元化。比如,港口企业以经营码头装卸业务为企业基础业务,借助码头资源优势,整合资源,向航运物流产业扩张,实现码头、物流、场站等多元化经营发展。纵向多元化一般涉及增值税和营改增中的兼营和混合销售税务事项,需要明确区分两类税务行为,并加强发票管理,注重产业上下游税收链条的建立,以有效降低税负。

(三)营改增对混合多元化的影响

混合多元化是企业将横向多元化与纵向多元化结合到一起,实现企业的进一步扩张,以促进资本创效,企业规模与竞争实力得以进一步提升。混合多元化使得企业经营更加复杂,税务处理也涉及更多的复杂情况,如混合销售中应税事项的区分选择和产业链税收筹划等事项,需要结合企业运营实际情况,使得营改增税务管理更加重要。

三、企业多元化发展中营改增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多元化发展包括新项目投资决策、资金融资、项目运营等重要环节,由于增值税核算复杂、发票管理严格等特点,加之税金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企业多元化发展中需要考虑营改增涉及的诸多问题。

(一)投资决策问题

企业多元化始于项目选择与论证,即投资决策。投资决策的主流方法为净现值法(NPV)和内部报酬率法(IRR)。两种方法中,要求企业对新项目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增值税属于价外税,税金由购买者或接受服务者承担,影响企业项目的现金流。同时,不同项目涉及的增值税税率有所不同,对项目现金流及项目的选择决策产生直接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增值税的预测将对项目决策产生重要作用。而大部分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往往忽略增值税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特别是营改增后,增值税对企业税务管理产生的积极或消极作用,从而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加强企业营改增税务管理,掌握运用税务政策,合理估算企业新增项目税负率及现金流,可以帮助企业准确测算多元化发展现金流量,为企业多元化决策补充有效信息,促进企业多元化战略正确决策和良性发展。

(二)筹资成本问题

筹资是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环节,筹资的关键在于控制并降低资本成本。多元化发展作为企业战略,筹资成本越低,股东的收益将越高,这也是财务管理追求的目标。目前,企业融资方式多样,除传统的银行贷款、股东增资等方式外,资产证券化、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保险资金支持计划等融资产品层出不穷。对于企业而言,在营改增的大环境下,由于金融贷款业务涉及的利息增值税不可抵扣,企业融资仅取得普通发票。一些企业往往认为营改增对于企业多元化的筹资行为并无影响。然而,对于金融企业而言,营改增使得贷款利息收入的税负由5%升至5.66%,也就是说,要保证金融企业的利润不变,需要提高贷款利率。因此,企业多元化存在融资成本提高的潜在风险。加强企业营改增税务管理,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提前锁定利率,将有效控制企业多元化发展的融资成本,保障多元化效益实现。

(三)经营绩效问题

经营绩效是企业多元化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关键环节。营改增既增加了企业多元化税务风险管理的难度,也给多元化税务筹划创造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在企业多元化进程中,往往存在管理层忽视税务管理和纳税筹划、单纯关注业务量增长的问题,从而造成企业税务机关检查成本骤增,降低企业盈利能力的后果。一是税务风险问题,伴随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各地财政增幅趋缓,税务稽查力度相应增强,一旦出现税务检查问题,将涉及补交税款、滞纳金与罚款,企业面临声誉受损和效益下滑的风险,制约企业多元化发展。二是税务效益问题,在企业多元化进程中,企业的业务及规模迅速扩张,业务生产链条进一步畅通,业务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有效实施税务筹划,拉长企业进项税抵扣链条,合理规划混合销售的税务处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税负,延长企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创造多元化税收筹划效益。

四、企业多元化发展加强营改增税务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税务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要求,企业多元化是企业发展的主流选择,营改增是国家深入推进市场化经济的宏观税收政策。企业多元化发展中,要通过加强税务政策动态研究,实时掌握税务政策,结合企业多元化战略规划,进行税收筹划,注重税务与业务的复合人才培养储备,以保证企业多元化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稳健进行,在多业务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实现税收创效,推进企业战略实施落地。

(一)加强税务政策动态研究,合法合规操作执行

加强营改增税务管理需要企业实时掌握税务政策,一是学习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基础政策文件,系统掌握营改增基本政策;二是关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中政策法规部分,掌握营改增税务新政策、新规定;三是关注各省市税务网站,学习其下发的营改增相关税务公告,掌握地方关于营改增的区域性细节规定。通过政策法规学习,掌握国家省市关于营改增税务政策动态,在企业多元化进程中,正确应用执行营改增税务政策,使业务税务处理合法合规,降低税务检查风险。

(二)加强多元业务关联结合,前瞻筹划业务模式

企业多元化发展中,税务筹划是必然选择。一是加强多元化业务前期研究,特别在前期调研中,应对业务上下游企业情况进行调研,确保增值税抵扣链条顺畅,结合业务规模选择进项税抵扣和简易征收等税务处理方法;二是加强多元化业务关联研究,对于同一业务类型的多个产品,可以根据不同产品业务量大小,通过设立独立法人或分公司的方式,选择适用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以降低税负;三是加强多元化业务产业链研究,对于同一产业链条的多元化业务,应分别研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通过统筹考虑税务政策,创新建立业务模式,实现税收筹划落地,创造货币时间价值。

(三)加强复合人才培养储备,推进多元战略实施

企业税务服务范文篇4

一、德国纳税服务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纳税服务理念贯穿于税收管理的全过程

德国的日常税收征管环节科学严密、简便实用、重点突出,体现了税收管理上规范、有效,方便纳税人和确保税收收入的指导思想。其实施管理与服务的主要环节和程序是:

1.纳税登记。德国税法规定,所有纳税人(包括企业、公司、团体、个人等)一般在普通法院等部门办理营业登记,法律规定营业登记机关必须将资料传递给税务局。税务局在内部即可编码登记,不需纳税人再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2.纳税申报。各类纳税人在取得应税收入后,都应依照税法和当地税务局具体核定的日期,直接或委托税务人到税务局办理纳税申报手续。纳税人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如期申报的,必须在规定的申报期内,向当地税务局书面申述理由。经获准后,可适当延长申报日期。值得说明的一点是,德国有相当一部分纳税人,都是聘请专门人员代为纳税申报。

3.纳税认定。在每一个纳税期内,税务局都要根据审核后的纳税申报(在德国,只有特定的纳税申报表如增值税的申报是由纳税人自行查定申报的,其他税项一般由税务局负责评定)逐一向纳税人发出《纳税认定书》,纳税人应据此履行纳税义务。《纳税认定书》内容包括税款数额及计税法律依据、缴税时间、地点及纳税人不服时可上诉等有关事项。

4.税款缴纳。纳税人收到税务机关发出的《纳税认定书》后,不管有无异议,都要首先依照认定通知按时缴纳税款,如有异议,可申请税务机关复议,也可申请法院裁决。如确系税务局认定错误,税务局应退回多征的税款,但不负责赔偿纳税人由此而造成的损失。

5.纳税检查。德国的纳税检查和税款征收是分离的。除了税务机关内部一部分人员专门负责税务检查外,承担税收检查工作的还有税务审计院。

6.违法处理。德国对涉税违法者,特别对故意违法者的处理是相当严厉的,主要表现:一是罚款的倍数较高;二是对以往年度偷逃税的追征期比较长。

(二)征纳双方尊重法律是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基础

德国征纳双方基于对法律的尊重,形成了税务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纳税人依法办税、诚信纳税的良性循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是一种信赖、合作、平等、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为确保这种法律关系,还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上、执法上的保障。

1.规范、严格、有效的税务检查。德国在州和地方一级税务局内部一般设有税务检查机构,专门负责税务审计工作。其中,对商业、农业企业及特定的其他纳税人进行全面的税务审计,而且还可以对各类企业的增值税、预提税、交易税等进行特别审计。一般情况下,税务局根据企业人数、经营规模及利润额的大小确定重点审计对象,企业规模越大,被审计的频率越高,也更为彻底。目前,税务局对大型企业1年检查1次,对中小型企业3年检查1次,对小业主则实行随机抽样检查。

此外,税务局如怀疑某纳税人偷逃税,则由专门的侦缉部门负责稽查侦破。侦缉部门的权力很大,可入室搜集证据,可拘留审问疑犯。对那些不按时申报纳税的企业,税务局内部还专门设有强制执行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对这类纳税人进行控管。

2.简便严密的法律救济途径。纳税人对税务局评定的应缴税款或其他税务处理决定如有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税务局内部设有法律纠纷处理机构,专门负责处理征纳双方有关税务纠纷的问题。如纳税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则可在接到通知书后1个月内自行或委托人(税务师等)向所在地的税务法院申诉。税务法院根据纳税人的申诉,全面考虑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及税务局定税的依据,然后作出判决。但一般情况下,税务法院在收到纳税人的申诉书后,首先会进行听证,法官根据听证会上征纳双方的辩词进行讨论,然后对案情做出判决,以判决书的形式发给纳税人及税务局。另外,根据听证情况,法院也可提示征纳双方对问题自行达成共识,实行庭外和解。

如果纳税人或税务局对税务法院的判决不服,还可在1个月内上诉到联邦高级税务法院,由高级税务法院调查后做出相应的判决。但从实际情况看,纳税人或税务局上诉到高级税务法院的极少,一般都会服从当地税务法院的判决。如果纳税人对税务局核定的税款有异议而申请缓缴,而税务法院最终判决税务局核定的税款正确或超出最初核定的税款时,纳税人在15个月的宽限期后,须每月按税款额的0.5%交利息。相应地,纳税人支付的税款多于应缴税款,税务局也付给其相应利息。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纳税服务社会化

德国的纳税服务虽然寓于整个征收管理过程之中,但税务机关不是无所不包地搞无限度服务,而是与社会有关部门、中介服务组织等有明确的分工,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纳税服务体系。

1.税务咨询。法律规定,每个企业、公司都必须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查账,税务机关将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查账报告视作重要的参考性文件,借以确定纳税人的有关税收事项。这样,大量的涉税违法现象就会通过注册会计师查账被发现并加以纠正。由于德国的税制较为复杂,纳税人了解有关的税收政策一般都是通过税务人,因此,除极少数纳税人(包括企业和个人)自行上门申报或邮寄申报纳税外,更多的是委托税务人即执业会计(税务)师进行纳税申报,这样可以提高税务申报质量。纳税人也可委托会计(税务)师帮助做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并请其作为税务顾问为企业提供咨询参谋服务等。此外,税务局还发展税务密报员,动员有关人员进行税务举报,并给他们以重奖。

2.纳税人协会。德国的纳税人协会是中立的社会民间组织,独立于各党派之外,依照协会章程自觉地履行其职责。其经费来源为会员缴纳的会费。

协会的宗旨是:认真搞好税务研究,完全代表纳税人的利益,无私地帮助纳税人充分了解税收和税法,履行纳税义务,监督国家机关在财税方面的政策、法规、行为。目的是:使政府能够节约、有效地使用税款;税收的额度限制在必要的范围内;税收的立法和政策必须顾及纳税人的承受能力;税法必须简洁明了,使纳税人便于理解;国家的财政开支必须符合国家的经济能力和状况,必须符合国家承担的市场经济的原则和义务。

协会办有《纳税人》月刊,刊载有关税收知识、税收法规,并无偿地发给会员、图书馆、议员和政府部门。协会也通过新闻媒介开展宣传活动。会员在纳税事宜上如遇有麻烦,协会予以无偿帮助。对一些典型案例,协会还帮助雇请律师,并协助法院、检察院工作。协会现已建立了专业数据库,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为会员提供税务信息服务。

纳税人协会按其工作内容组成了收入法、税务总则改革、财政、税务改革(每年具体税种税目的修改案)、议员收入改革、政党经费改革等专业委员会,非常严格、认真地研究税法、财政预算,并发表意见和建议,同时将有关研究报告无偿提供给政府、图书馆及有关机构。

3.相关部门相互协作配合。法律规定,由工商部门、警察局、雇主等将企业开业、户籍和雇员等相关涉税信息传递给税务机关。

(四)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不断深化改革,确保纳税人合法权益

1.运用信息化为纳税人提供良好的服务。德国统一后,经过1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逐渐将税务管理的基本业务纳入计算机管理,通过网络与信息技术进行集中处理,为纳税人提供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利用计算机给所有开始生产经营活动或开始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建纳税编码和税卡;二是会计(税务)师通过信息数据处理中心及其分支机构为纳税人代行纳税申报;三是凭借电子计算机对纳税人的申报进行审核、征收和缴库;四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对税源实施监控和稽查。

2.设立纳税服务台。纳税服务台是为公民纳税提供导向性服务的一种方式。通过提供纳税热线服务和设立纳税服务导向台来改善服务形象以及提高服务实效。纳税服务热线主要是以电话、互联网等为载体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和下载纳税申报表及相关资料服务,此项服务近年刚刚开始,主要设在基层税务局,他们认为联邦没有必要设置。服务导向台也是从2002年开始设立,类似于我国的办税服务厅。场所一般设在基层局一层入口处。设置接待桌或窗口,一般有专门的等候区,并设有不公开交谈的房间。备有供纳税人使用的电脑、电话、复印机、传真机、因特网接口,还备有各种纳税辅导资料、表格等。接待人员由受过专门训练的税务人员担任。一般是中层领导,经过专门训练,知识面宽,善于同他人沟通。服务导向台的主要任务:一是发放报税表;二是发放各种税务材料;三是纳税人导向;四是受理纳税申报、初审纳税申报资料等;五是受理纳税人咨询电话;六是出具资信证明(德国一般由税务机关出具资产评估等资信证明)。其重点服务对象是雇员和自主经营者。从实施的效果看:纳税人80%~90%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缩短了纳税人的办税时间。

(五)专业培训与树立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素质,确保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税务人员培训专业化。德国税务系统目前共有12万名员工,其中包括有国家公务员、雇员(从事一般秘书工作的人员,有雇用合同)和工人(指从事技术性工作的人员,如司机等)。其中国家公务员分为四类:初级公务员、中级公务员、高级公务员及领导阶层公务员。在全国税务系统9.8万公务员之中,初级公务员为5000人,中级公务员为45000人,高级公务员为45000人,领导阶层公务员为3000人。

凡进入税务局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考试,经考试合格进入税务局后还必须接受为期3年的专业培训教育。其中,一年半时间到税务专科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一年半时间到税务局实习,两者交叉进行,做到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3年的学习培训结束后,所有人员必须通过5门科目的考试,包括:税收、财务会计、资产评估、国民经济及企业管理。如不合格者,税务局则会取消其上岗资格。此外,初级公务员被录用后还需经过6个月的试用期。

要成为领导阶层的公务员,则首先要有大学法律专业毕业文凭,并取得硕士学位,然后还要参加税收专业培训,时间约为13个月左右,其中9个月在地区税务局实习,4个月在联邦财政学院学习,但不用再进行考试。走上领导岗位的公务员,开始一般只负责比较单一的工作,待其实践经验和领导工作能力被证实后,再向上一级晋升或负责领导综合性工作。

为配合税务人员专业培训教育工作的开展,德国各州都有一个税务专科学校,联邦财政部则办有联邦财政学院,其培训的对象主要是高级公务员及领导阶层公务员。

德国税务机构采取的上述录用和培训税务人员的做法,确保了税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有效地促进了税收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开展。

2.改革组织机构,树立团队精神。目前德国正在进行征管体制的改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重组业务流程,相应调整机构,将原来各基层机构分工过于专业的工作流程和机构,改为综合性的相互协作的管理服务体制;二是改过去拉网式的全面检查为建立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实行人机结合的选案方式,对重点案件或重点企业进行审计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及原因,确定重点案件或企业审计的费用和时间,降低税收成本并减轻纳税人负担。这一改革受到征纳双方的好评。

此外,德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反腐败力度,加强廉政和队伍建设,对于保证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二、德国纳税服务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力戒形式主义,将纳税服务融入征收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德国纳税服务与管理结合紧密,相互融和为一个整体,将纳税服务的理念深深地植根于税务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意识和行动中,在整个征收管理过程中处处体现出程序简便、流畅,节约征纳双方成本,提高效率。避免了把服务仅仅看成是哪一个部门的职责和业务,也没有搞成形式上的服务。比较来看,我国纳税服务体系建设正在创建中,还没有从管理和执法的全过程去落实服务。我们需进一步将纳税服务的理念融入我们各项税收管理工作中,同时有必要对现行征管程序依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进一步优化,做到既便于管理,又便于纳税人办理纳税事务。

(二)依法公正、公开、规范、严格执法是纳税服务的基础

德国作为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的。德国税务机关把尊重法律表现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上。体现出公正、公开、规范、严格执法是税务机关最基本的权利义务,也是最基本的服务。德国纳税服务经验启示我们,尊重法律,就是尊重纳税人,就是取信于纳税人,是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先决条件。离开依法行政搞服务会造成失去工作基础的危险。我们当前尤为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畅通法律救济途径,在切实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方面采取更为实际的措施。

(三)明确纳税服务的界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好纳税服务

德国的纳税服务工作十分注意不超越税务机关的权利义务和承受能力,既尊重法律要求,也讲究效率。

在我国各类纳税人中,大企业、大公司少,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居多,对后者的管理与服务会耗费税务部门相当大的行政资源,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德国在这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他们不是特别强调税务机关在税法宣传和纳税辅导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而是重点强调规范化的执法和强有力的检查,还纳税的责任和权利予纳税人,让税务中介机构发挥作用,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纳税事项都是通过中介机构,税务部门集中精力管好大企业、大公司,这样既降低征税成本,又提高工作效率。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当前我们要做的:一是依照法律规定明确划分征纳权责,做好税务机关权责之内的工作。二是界定好税务机关与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界限。要还相关的权责予税务中介机构,给其相应的发展空间,加强监管,促其走上健康发展轨道。三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界定好税务机关与其他社会相关部门的纳税服务界限,如发挥工商联、科研机构院校、新闻媒体的作用等。四是界定好上下级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界限。各级机关各尽其责,共同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

(四)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征收管理和纳税服务

德国十分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税收管理与服务。德国尽管是联邦制国家,联邦下是州,州下有县、县级市及专区,州与地方(县、县级市及专区的总称)都有较大的行政管理、立法、财政空间,而且财税部门的设置也较灵活,但是税务信息化决策在联邦是统一的,信息管理架构相当固定,一个州就一个信息处理中心,各地方分局只能设信息站,各个信息站每天接受的数据都要传输到州信息处理中心统一处理使用,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政出多门、软件不兼容、数据不统一、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恰恰是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中最突出、最棘手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强化统一规划,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与银行等部门联网,提高信息共享度,方便管理和服务纳税人。

企业税务服务范文篇5

关键词:税务会计;人才培养

税务会计已成为高职会计类专业就业的五大主要岗位之一,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税务会计工作岗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税务局岗位看,要求更多、一窗通办、最多跑一次;从税务软件开发服务公司看,从软件平台转到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平台上;从税务师事务所层面看,服务内容由以一般税务咨询为主转变为税务筹划、企业商业模式规划设计等高端服务为主,在税务咨询等服务方式上,依托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由原来单一的线下服务转变为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导致税务师事务所基层岗位工作方式更多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等向客户传递信息。

一、税务会计人才需求现状

(一)涉税中介公司大规模增长需要更多税务人才。2018年国地税合并、增值税税率下调、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等一系列税收政策的不断变化,涉税业务也错综复杂,导致纳税人无法快速适应税务行业发展,这就涌现了大量的涉税中介公司,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财税咨询公司,仅仅广州市番禺区就有300多家这类财税中介公司,这将对税务会计人才提出了极大的需求。(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涉外税收人才提出了更大需求。我国的税收服务行业进入市场相对比较晚,还不够成熟,行政机关是保姆式的服务,没有形成行业惯例,潜在的市场是很大的;而在国外主要是税务师,依靠社会中介力量完成纳税实务。税务中介的比例在德国是90%以上,而我国只有11%。伴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企业走出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国外开展经营,需要提前谋划或者聘用相关专业的涉税服务机构为其保驾护航,因此,涉税服务的行业需求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这就对涉外税收人才提出了更大需求。

二、税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税务会计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会计、税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中,这些专业在税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税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过于注重学生短期就业,培养规格不够具体明确;教师的“双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税务会计教师应下企业进行锻炼,更新税务知识,提升业务技能;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互联网+税务”给税务专业教学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必须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载体,在税友或者福斯特等税务软件中学税法、学纳税申报和缴纳流程,在财务核算软件中学习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做到税务与会计的紧密结合;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如缺乏真实项目或者仿真度极高的项目进行教学,学生做真账、报税、开发票等实操较少;校外专业顶岗实习无法事先安排每个学生到专业直接相关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实习集中程度和对口程度有待加强;在校生无法参加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前途和对专业的兴趣。

三、优化税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要面向未来税务发展趋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法治国以及一带一路政策下税务行业的新发展,都对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应确定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税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税、地税系统、税务中介机构和中小企业,为基层税务机关的管理服务、征收监控岗位培养具备精准的税收法律法规理解与贯彻执行能力,为税务中介机构的税务岗位培养具备严谨的涉税鉴证、纳税审查能力,为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纳税筹划岗位培养具备熟练的涉税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及纳税筹划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税务专门人才。(二)人才培养应适应“互联网+税务”的新形势。适应“互联网+税务”时代下的电子税务局办税特点,能够在线办理认定类、备案类税务管理业务,办理在线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办理在线退税手续,办理在线发票申领、开具、查验等业务的能力;能在信息化操作流程中体现税法精神,开发或应用许多与税务管理、税款申报、税额计算、税务咨询等有关的税务系统;熟练掌握电子税务局、自然人纳税服务系统、开票系统等。(三)以涉税服务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随着税制综合改革的推进,根据目前税务行政机关职能转变的需求,今后会有更多的功能要下放给涉税中介服务机构,税务中介机构发展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因此应将重点放在涉税服务上来,加大会计和税务类课程的设置,让学生能掌握会计知识和技能,也能懂得税务、税务咨询和税务筹划,增加学生就业的广度。(四)以一技之长为目标强化税务实践教学。税务会计人才培养应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室应配备税务实训平台、会计软件、高仿真企业业务,让学生能模拟操作;同时应加强与财税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财税咨询公司)合作,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在毕业前都有机会到财税中介机构实习,学习真实的税务操作,如开具增值税发票、增值税纳税申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等。(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决定着涉税毕业生发展前景,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学生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交能力、吃苦耐劳、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宏萍.高职税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4(12).

企业税务服务范文篇6

1.1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一直存在,“营改增”后,税法又出现新的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不断对其进行补充解释,不断调整、更新,使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更加复杂。在对财务、税收知识进行理解、认知、掌握和运用过程中,如何协调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给现代服务业的财务人员带来巨大考验,使企业税务风险进一步扩大。

1.2税收征管的消极影响

在新型税源管理模式下,我国税收征管按照“征收”“管理”“评估”和“稽查”相分离的原则展开,促进税收征收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精细化分工使税收征管活动纵向互动、横向联动不流畅,缺乏内在有机联系,使税务人员对本业务之外的业务流程缺乏足够了解。此外,不同税务执法机构和人员对同一企业的同一涉税行为的判断和裁定往往存在不同看法,尤其是我国现代服务业实行“营改增”时间较短,法规尚不完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大量解释补充文件,使纳税人和税务干部难以全面掌握,从而造成税企内外信息交流不对称。税务机关在涉税实务中具有的自由裁量权,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

2“营改增”后现代服务业纳税风险控制措施

“营改增”后,现代服务业纳税风险增加。因此,有必要制定控制现代服务业纳税风险的相关措施。“营改增”后,现代服务业纳税风险控制应该融入全过程控制的思想,即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控制。

2.1建立预警机制

为提前将现代服务业的税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尽可能使税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最小化,达到企业可接受范围,企业应该建立全面税务风险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控制税务风险。

2.1.1树立全面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实行“营改增”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带头树立税务风险防范理念,营造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气氛;其次,要制定与企业风险一致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将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深入到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明确责任,将涉税事项处理和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从而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1.2建立全面、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

部分现代服务业实行“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比营业税内容复杂,因此,税务风险提高。从内部来讲,应及时汇编“营改增”后的税法法规,并组织所有员工进行学习,建立并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更新系统,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系统的更改设置与“营改增”的变化要求同步,保证会计信息输出能够反映“营改增”的最新变化,消除由于会计工作没有进行到位给税务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从外部来讲,企业应与当地税务机关及其他相关单位建立良好互动关系,保持有效、及时的沟通,主动咨询并快速了解“营改增”的最新政策,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营改增”的信息。因此,全面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营改增”变化带来的税务信息理解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防患于未然。

2.2监控与评估

由于部分现代服务业实行“营改增”后,计税方法、税收缴纳及税收优惠等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面对新变化,企业应对税务风险控制进行监控,并定期进行评估,以确保其被控制在企业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内,使税务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

2.2.1税务风险监控

企业应设置税务风险管理机构或岗位,监控各个部门的设置及日常业务操作是否符合“营改增”变化的要求,监控各部门对“营改增”税收政策的理解是否出现偏差,从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着重跟踪监控重大事项的税务风险,因为重大事项带来的风险较高,关乎企业的存亡与兴衰。因此,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应认真分析,采取措施,尽量避免税务风险。此外,企业还可发挥税务部门、审计部门、行政机关、社会媒体等各个方面的监督作用,最大限度地对税务风险进行监控。

2.2.2税务风险的评估机制

部分现代服务业很难避免“营改增”给其带来的税务风险,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评定税务风险。分析税务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影响的大小,使税务风险水平合理控制在企业承受能力与可接受范围内,以便强化对风险控制。由于部分现代服务业实行“营改增”时间较短,税收政策还不完善,具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税务机关在对部分现代服务业的税收执法上拥有较大自由裁量权,为避免“营改增”后税务筹划给部分现代服务业带来税务风险,要对税务筹划方案进行合理评估,主动与主管税务机关进行联系和沟通,税务筹划方案经税务部门认可后,在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下,方可开展合法、合理的税务筹划活动。

2.3危机管理

受多方面影响,实行“营改增”的部分现代服务业并不是所有税务风险都是可控的,当税务风险转化为现实危机时,企业应该采取危机管理方法,及时解决这些风险。税务风险发生后,应在最短时间内采取适当补救措施,减少向税务机关可能支付的滞纳金和罚款,降低对企业声誉的负面影响。如果税务检查发现部分现代服务业会计核算部门因对“营改增”后的会计操作处理不当,导致偷漏税事实,其将面临高额罚款和滞纳金。因此,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税务风险,运用公关的方法说服税务机关,使税务机关相信企业的失误是“营改增”后,一下子难以适应造成的,而不是故意行为,尽量降低税务风险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此外,税务风险产生后,企业要及时查明原因,对于导致税务风险产生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据风险结果和性质,追究其责任,避免此类风险再次发生。

3结语

企业税务服务范文篇7

关键词:铁路税务;风险;营改增;管控;问题

新时期下,我国铁路已由国家管控的铁道部转变为以客货运输服务为主、多元化经营的国有企业,其承担着公益运输、民生运输、抗灾抢险等重要运输任务,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及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现阶段,铁路隶属职能转变后的涉税范围越发广泛,如何正确的理解国家的税收标准和税收政策,提高铁路企业的税收管理水平,保证国企资产的增值和保值,已成为时下铁路企业关心的焦点问题。然而,在税改及铁路企业高速发展的态势下,税务面临的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我们有必要系统地分析铁路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问题,以此来提高铁路企业税收和财务的管理水平,维护和促进铁路企业的健康发展。笔者从铁路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出发,阐述了新时期我国铁路企业税务面临的风险问题,并详尽地分析了铁路企业税务风险的管控措施。

1铁路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1税务管理的范围较大。受铁路企业自身特点的影响,税务管理的范围较大,容易产生税务风险。铁路企业与一般的运输企业不同,其管理机构横跨各省市,并且根据地方经济差异,在支出与效益上也有着极大的不同,因此整体的税务协调工作有相应的难度,工作中容易引发税务风险。1.2税务标准的不适应。“营改增”税收政策下,铁路企业表现出对政策的不适应,主要原因是铁路企业的税务核算模式过于落后,还是以三级审核为标准,即站、局、总公司,并且机构设置不够专业化,只依靠几名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税收的核算工作,难以满足税务管理的需求,这增大了税务管理风险的发生机率。1.3税务人员素质偏低。铁路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的现象。对于铁路财务管理人员来说,其具备了较高的财务管理专业素质,能够通过财务知识、管理经验、专业技能来圆满的完成财务工作,而涉及到税务管理、税收筹划、税改等问题往往不能胜任具体工作,因此就会引发一些税务风险管控问题的出现。

2新时期我国铁路税务面临的风险问题

2.1管控制度不健全引发的风险。在新的税务管理政策下,铁路企业没有把管理制度与新税务制度相结合,造成税务管理存在风险,如:物资采购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客货运输价格调整制度等,这些管理制度如果不与新的税务政策相结合,并做出调整将会引发多缴纳税金、少抵扣进项税等风险问题。2.2税率的审核风险。铁路企业在不同的税种和税率下应分别的进行核算,如果从高适用税率将会产生风险。依据现行的税法制度要求,企业纳税所提供的税率应与自身的经营内容及服务内容相一致,包括销售、加工、修理、服务、资产、不动产等,如果不进行分级审核和区别对待,从高适用税率将增加铁路企业的税收负担。2.3增值税风险。(1)增值税风险意识淡薄。早期我国铁路是以铁道部汇总营业税来开展税收工作的,随着铁路的企业化发展,站点与运输量的几何式增长,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税收上报流程的变化等因素的出现,各站段的管理人员没有对增值税进行了解和分析,造成很多经营性业务未能按着增值税进行上报,导致增值税存在风险,严重的还会引发刑事责任。(2)税务体制风险。“营改增”税务政策下,铁路企业的税务体制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增值税由收入部门提供预缴基数,并于次月向各单位和部门提供,而各单位则根据基数进行计算得出预缴税款,这使得各单位的税务工作量增大;其次,各站段和各部门对税务机关上报税务月报,并汇总到铁路总公司,流程过于繁琐,涉及的部门和数据量较大,容易引发风险问题;最后,逐级上报逐级汇总,最终由铁路总公司以各季度的总量计算增值税和进项税,数量如果出现问题,无法进行更正和处置,容易引发税款的迟交或少交。(3)专用发票风险。在增值税发票管理中,铁路企业经常遇到发货人、收货人、收票人不一致的现象,具体原因有运输部门的疏忽或客户自身的问题,并且在多种支付方式的环境下,为第三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会引发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风险。

3铁路企业税务风险的管控措施

3.1提高铁路企业税务操作能力。铁路企业应加强税务管理人员理论及风险的培训,提高税务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操作能力。培训中要加强增值税理论、税务风险、税法制度、税务政策知识的学习,提高管理人员规避税务风险的能力,促进铁路企业税务管理工作高速稳定发展。3.2控制和管理专用发票。依据国家和铁路企业颁布的各项发票管理规定,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专用发票,并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取、开具、保管、抵扣、作废进行规范化的制度管理,防范发票引发的税务风险,同时建立票据与帐目的明细薄,提高发票管理的时效性和可追溯性,以满足增值税发票的基础性管理。3.3协调税务管理制度。铁路企业应从自身工作特点和单位管理模式入手,协调税务管理制度,尤其是物资采购制度、工程建设制度、合同制度、税务管理体系等,要结合国家的税务政策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和改革,减化税务管理流程,明确权责义务,以此来提高税务管理的效能。另外,要加强税务内控机制的完善,对需要监督和核查的税务内容要强化控制与管理。3.4强化纳税筹划工作。铁路企业税收涵盖的内容较多,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筹划,将损害企业的自身利益,并且容易引发一些风险问题,因此必须对铁路企业的纳税进行系统的筹划。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各种税费的管理与审查,如:合同是否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要注意做好税务筹划与资金预算的管理工作,同时关注税法政策的变化与学习,深入的挖掘税法政策和筹划空间,以帮助铁路企业开展科学节税。

参考文献

[1]陈坚.铁路“营改增”税务风险及管控思考[J].财经界,2016(14).

[2]徐国虎,田萌.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税负成本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5).

企业税务服务范文篇8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及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特别是海外业务、国际化战略的推行,使得原始的、分散式的财务管理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以中兴通讯、海尔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为代表的财务共享中心的搭建已经走在行业的前列,为企业决策层、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了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也将财务人员从重复、人为出错率高的业务中解放出来,为智慧财税体系的建立迈出关键的第一步,也为同样重要的税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提供了方向指引。财务共享中心的成效显著,运行渐趋成熟,但是,税务共享中心因其服务主体以及税务管辖的特殊性都有别于财务体系,因此,并不适合直接嵌入传统的财务系统中,应当独立出来,在集成财务系统数据的基础上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内控,使企业更好的适应税收环境。

二、税务共享中心搭建的大环境分析

税务大环境的变革,从税务局端来说,原本国税、地税双重机构合二为一,使征管部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办税流程,降低企业遵从税务管理过程中的双重作业成本。在税务行政裁量权的规范方面,借此或许可以达到减少各地方政府与税务机构对市场主体的干预行为。从企业端来看,由于国地税的合并,将企业目前需要遵从两个征管机构的约束改为面对一个税收征管机构,此时,企业的涉税成本较低。从税务局与企业的数据交互层面来讲,如果企业建立税务共享中心并将部分数据与税务局的系统对接,那么,纳税申报系统的数据以及税务局其他系统(比如千户集团系统)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可为税务管理部门突破当前的数据瓶颈和指标体系的功能制约提供依据。因此,“国地税合并”事宜是当前企业筹划税务共享中心的最大利好,也是最佳的启动时机。

三、企业税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根据四大的相关统计,大部分中国企业的税务管理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借助Excel电子表格进行税务管理,甚至仅使用手工处理方式。在企业对业务系统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的同时,更显示出企业对税务管理系统的不重视。(一)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税务信息化系统。没有建立税务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大多面临以下的问题。1.企业涉税操作流程不规范,税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涉税事项多而杂、涉及面广且税务政策更新较快,使企业对于税务政策的整理及税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制定难度较大。同时,由于行业不同、涉税环境不一致,使企业在制定税务制度时无标杆企业参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地。2.税务风险管理模式落后,涉税风险提示不足。目前,很多企业虽然成立了税务部门或设置了税务岗位,但其职能倾向于最基本的开票、纳税申报等。对于日常经营活动风险的管理、监督不到位,对涉税风险的起点、合同签订环节没有把控也没有跟踪,对突发事件没有对应的应急程序,因此,企业应对税务风险的方式是被动的、应急的。3.信息不对称,沟通渠道不畅通。集团公司都存在诸多子、分公司,地理位置较为分散,经营范围、税种及税率多种多样。财务信息尚可通过财务软件以合并报表的方式传达,但其涉税信息最多通过一张报表来反映,或者通过特定的税务管理人员进行手工统计。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纳税主体之间的差别、集团公司整体性的筹划都不能直观的展现,了解情况仅限于税务管理人员,决策人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了解集团整体的情况。(二)已经建立税务信息化的企业,仅处理基础涉税业务。目前,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税务信息化平台,但仅局限于发票管理方面。比如,实现由纸质发票向电子发票的转移,由扫描认证发票向网上勾选认证发票转移。更先进的大型企业可能会与税务服务商合作,建立针对发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商以企业增值税发票为核心,为企业提供从销项开票、进项抵扣到纳税申报的涉税业务服务。以上税务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作为税务共享中心的雏形,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税务风险防控服务,也让企业对涉税风险的控制方式从“被动”逐渐转为“主动”,提升了对税务风险的监控能力。

四、税务共享中心职能框架的搭建构想

从涉税基石部分的开票、抵扣、申报及税务数据管理,到直接支持业务的税务筹划和税务风险管控,再到针对企业集团已发生的业务,利用大数据进行深度的税收政策研究,这些都是税务共享中心实现的职能。在与其他系统数据集成的基础上,将企业税务管理从线下移到线上,税务共享中心能够实现的不仅是流程共享、业务共享,更是含金量极高的大数据共享。税务共享中心职能框架的搭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税务专人专岗设置。依托“互联网+”思维及共享组织研究,在企业内部组建专业的税务组织,配备既懂得财务又熟悉税务的人员,并对其进行考核激励和财务、税务技能的培训,以此向企业提供全面的涉税服务,以横向专业化的思路提升企业的税务服务水平,对于企业集团可以实现纵向集中化的管理,以控制并服务于下属公司。(二)税基来源控制。税务共享中心体系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支持业务,既要实现管控,但更多的时候要倾向于服务。所有的涉税业务只有靠近业务前端,才有可能把服务工作做好,掌握一手的数据与资料。所谓税基来源控制即从业务流程的源头之合同签订环节控制涉税信息,每一份合同的签订,都需要在税务共享中心录入(或者通过OA、FSSC等企业的现有板块集成)甲乙双方的基本信息,合同涉及的资金流转、对账开票等其他信息。这部分工作可能需要在业务部门与财税部门之间流转完成,由税务专业人员从源头上把握和控制涉税风险。(三)涉税制度的建立和管理。税务专岗需要企业对税务法规有充分了解,熟悉各项纳税义务,这也是定期培训的意义所在。以此建立与企业自身情况相适应的税务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涉税事项符合税法的规定。在合同签订和录入环节,可供一线业务人员方便快捷的查询到。在符合税务要求的同时,也要求相关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会计准则。(四)建立税务会计理念。因为税收相关规律法规与会计法等存在诸多不一致的核算,比如企业所得税的汇缴,需要在财务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得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产生时点可能与会计上收入的确认时点不一致;企业并购可能会产生评估增减值的因素,由此导致计税基础与会计基础不一致。通过税务共享中心,从税务会计的角度实现税费自动计算,精确的反映业务的税务实质。税务会计的核算内容应当涵盖企业的经营收入、成本费用、经营成果、应纳税额、税收减免等。(五)税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税务共享中心的建立要具有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特点,同时,应当实现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的要求。对所有可能的涉税信息全面反应,支撑对各项风险进行的量化分析。与企业设置的相关指标比对后,能够实现对税务风险的预警提示。(六)税务全生命周期的流程设立。按以上关键节点的设置,企业税务管理要完成闭环,必须设置完善的传递流程。涉税业务的循环应当包括核算、开发票、认证抵扣、纳税申报、税务筹划以及税务局对企业的税务检查。税务共享中心应当包括企业涉税全生命周期所需的数据、组织关系。总体来讲,税务共享中心职能框架搭建之后,应实现信息的自动化和数据共享,将原来手工的税务计算和管理过程转化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为管理层提供直观、动态的涉税数据,对税务岗由保证税务合规性的基础职能转向面对企业战略的税务管理高级职能。

五、税务共享中心协同效应分析

随着数据共享的实现,税务领域交易环节产生的原始数据,可以实现多维度、各种交叉的比对。对企业来讲,可以获得更直观的运营分析和更有效的洞察能力,对税务局来讲,可以分析各行各业的税负、合理的费用水平以及抵扣或减免比例,以此规范新生行业,比如互联网公司;也可以规范行业内运行不够规范的行业,比如物流行业。(一)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同效应分析。以统计与税务部门的信息共享为例,可以利用双方部门提供的企业名录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实现对规模以上企业的查漏补缺,动态维护。税务信息的共享可以对统计数据的实效性、准确性提供数据校验或者取数工作,比如,GDP作为社会公众各层次最为关注的数据,被用来与税收收入进行联动分析,对全行业、某大类行业或者细分市场进行宏观分析。(二)对产业链金融附加协同效应。税务信息的共享会形成产业大数据库,由此形成的产业数据基础可以对产业数据的资产化提供依据。产业链金融作为产业链信息化过程中新的赢利点,早已被视为在产业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是,信息互联程度、数据规模的大小以及数据的准确性等各种原因导致风控薄弱、坏账频发。通过税务信息共享提供的产业数据库,税收的特征使得其具备天然的准确性,这就为产业供应链金融提供了风控模型的基础,为产业链金融附加了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田茂永.税务共享中心能否冲出“三峡”?[J].首席财务官,2018(08).

[2]赵金梅.走出互联网时代大企业税务管理困境--税务共享服务中心[J].财会学习,2018(17).

[3]中兴新云•财务云.FSSC视角下的税务共享[J].首席财务官,2018(08).

[4]陈仁,吴宗明.互联网+税务时代税务共享中心构建研究[J].发展研究,2018(02).

企业税务服务范文篇9

关键词:智慧税务;税收营商环境;5G;移动办税端

一、研究背景

2019年世界银行的《DoingBusiness2020》中,中国营商环境总体得分77.9分,排名比2018年提升15位,跃居全球第31位。“令人惊叹地快速且有效”改革让世界银行赞叹。PayingTaxes(纳税)是世界银行衡量营商环境的十项指标之一。近年来,中国通过实施多项改革措施优化营商环境,使“纳税”更便利,纳税次数从2004年的37次降为7次,纳税时间由2004年的832小时/年降为138小时/年。从“纳税”指标排名看,2017年我国排名130位,至2019年上升为105位。但是从横向对比看,190个经济实体中我国“纳税”排名竟未过半。“纳税”指标的排名在10项一级指标中排名最低。况且,世界银行报告研究的样本是上海和北京,而上海和北京的纳税环境相较于我国其他城市来说优势明显,如果扩大样本或者以其他城市为样本,那么我国的税收营商环境显得更为不足。基于此,研究将致力于基于“智慧税务”的税收优良营商环境的构建。“智慧税务”是税务大数据与“互联网+税务”的融合应用,以促进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建设作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进行顶层设计,构建可以完成各项管理与服务职能的电子化、智能化的现代化税收管理平台,以创新的税务管理模式,推动税收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二、税收营商环境衡量指标及我国得分情况

(一)世界银行税收营商环境指标。2001年,世界银行成立营商环境小组,构建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衡量全球经济体的营商环境。世界银行构建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中包括10项一级指标,41项二级指标。其中,考察税收营商环境的“纳税”指标中包括纳税时间、纳税次数、总税率和社会缴费率及税后流程4个二级指标。纳税时间是样本公司准备、申报、缴纳3种主要税费所需的时间。纳税次数是样本公司支付所有税费,包括扣缴税费的次数。总税率和社会缴费率则是样本公司经营第二年负担的全部税费占其商业利润的份额。而税后流程指标是企业在纳税申报之后发生特定事项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具体包括“增值税退税申报时间”“退税到账时间”“企业所得税审计申报时间”“企业所得税审计完成时间”4个三级指标。其中“总税率和社会缴款费率”体现了纳税人的直接税收负担;而“纳税次数”“纳税时间”“税后流程”则反映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成本。(二)我国“纳税”指标具体得分情况。根据世界银行近三年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我国“纳税”指标从2017年的130名提升至2019年105名。2019年,我国纳税次数为7次,对比亚太地区国家均值20次和OECD成员国的10.11次,有一定优势,但是,与变现最好的经济体(巴林、中国香港)仅3次相比存在差距。2020年,上海率先试点“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房产税”五个税种一张报表一次申报,将会有效减少企业申报负担,助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2019年纳税时间138小时/年,比亚太地区国家均值165.96低27.96小时,同时也比OECD成员国的均值低24.43小时。但是,与表现最好的经济体(巴林)23小时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总税率和社会缴费率指标,这两年有所下降,但是变化不明显。同时,税负率也明显高于亚太地区国家和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与表现最好经济体(文莱、瓦努阿图)相比,负担明显较重。税后流程指标,这两年间的几乎没有变化,以0-100分计算,我国为50分,同样劣于亚太地区国家、OECD国家的平均值,离表现最好经济体100分(土耳其、所罗门群岛)差距更大。

三、打造“智慧税务”,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

近年来,各地税务机关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办税便利化,提升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税务体系(图1)。图1“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办税服务体系(一)建立智慧电子税务局。根据《电子税务局建设规划》要求,2018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规范统一的电子税务局,实现“界面标准”“业务标准”“数据标准”和“关键创新事项”四个统一;具体规范了435项业务、301项技术和33项界面。各地税务部门着力打造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智慧电子税务局,提供更为高效便利的纳税服务,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河北省新启用的“电子税务局”具有320项功能,包括258项业务功能,62项服务功能,[2]在实现65个涉税事项网上一次办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网上办理涉税事项的范围。(二)建立智慧办税服务厅。办税服务厅是纳税服务体系中重要一环,各地税务机关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与纳税服务深度融合,打造“7*24”智慧办税服务厅。作为烟台市智慧税务综合体重要组成部分的“智慧办税服务厅”,提供了入口人脸核验、智能导税分流、移动办税体验、云桌面办税区、自助办税终端、VR虚拟体验以及全息影像体验7项智能服务,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化的办税渠道、全天侯7*24小时的办税服务、零接触的涉税咨询和全景式办税体验,[3]办税智能化程度在全国首屈一指。(三)建立智慧咨询体系。1.利用微信、QQ、钉钉软件建立智慧咨询体系北京通州区税务局开通“税务微信企业号”,集中税务局通知、税法学堂、税法答疑、纳税人需求调查、税企互动等功能。截至2019年4月30日,通州区税务局受理咨询业务4323次,其中通过“税务微信企业号”即时受理和答复咨询2470次,[4]减少纳税人咨询等待时间,也减轻了人工咨询压力。南京市税务局为打造“智慧税务”,进一步畅通税企沟通渠道,大力推广由钉钉开发的“丁税宝”征纳沟通平台。依托钉钉APP开发的“丁税宝”,纳税人有了24小时不打烊的智能税务专家“税小蜜”———随时为纳税人解答纳税方面的问题。税务机关不断优化创新纳税服务,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和获得感,优化税收营商环境。2.着力打造12366电话智能客服系统北京市海淀区在现有12366咨询热线基础上,着力打造电话智能客服系统。电话智能客服接听系统不仅效率更高,而且还能真正实现24小时不间断服务。截至2019年4月,电话智能客服系统已为30万人次提供咨询服务,解答咨询问题近56万次。(四)建立智慧移动终端办税。移动终端办税是电子税务局的延伸,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2018年12月31日,由国家税务总局推出的个人所得税APP正式上线使用。纳税人通过实名注册可以进行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采集和个人所得税的汇算清缴、退税等操作。各地税务机关创建微信公众号,用于税收宣传和移动终端办税服务。江苏税务的微信公众号设置了“微专题”,包括纳税咨询、个税汇算、青少年税法学堂;“微办税”中可以办理普票代开、发票申请、发票签收、专票代开、纳税查询、自然人发票代开、社保缴纳等业务。上海税务的微信公众号中设置了“税收法规”“涉税查询”“便民办税”模块,其中“涉税查询”可以实现大厅流量查询、一户式查询、房产税查询、完税证明查验、邮寄信息确认;“便民办税”直接链接上海市电子税务局,实现快捷申报、发票信息查询、证明信息查询,实现随时随地掌上办税。(五)利用税收大数据服务经济。税收大数据是座“金山银库”,如何利用好税收大数据,各地税务展开积极探索,以便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接纳税人需求,更好地让税收大数据为经济服务。福建省税务局开发的“复工复产开票监测系统”软件,每日更新发票数据,对开票户数、开票金额分地区、分行业、分经济规模、分所有制类型进行查询,助力复工复产。湖北省税务局在疫情期间搭建起“湖北税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信息平台”,帮助企业寻找上下游供应商、采购商。浙江省不断提高税收大数据在当地经济建设中的参与度,将大数据监测的“小微企业销售恢复率”“住宿销售恢复率”“餐饮销售恢复率”等指标纳入政府经济运行综合评价指数。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税务局与发改委、科技、财政、投资等部门合作,共同组建大数据中心,实现各部门大数据互通共享。

四、当前“智慧税务”存在的问题

(一)“智慧税务”不能满足5G时代的新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但我国“智慧税务”体系的信息化水平落后于5G时代。一是信息技术落后。金税三期征管系统是在Oracle基础上开发的,有的单项软件则是在Foxplo数据库基础上开发的。数据库的不统一不仅给数据共享带来技术障碍,同时也与5G技术不匹配。二是纳税服务平台仍有待升级。5G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万物互联”,彼时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必然向使用更快捷、便利、广泛的移动终端转移,这与当前“智慧税务”主要以为智慧办税服务大厅和电子税务局为主、移动终端为辅的格局不相符。(二)“智慧税务”的安全性问题。1.主体认证安全。智慧税务主要通过网络连接纳税人和税务机关,那么处于网络那一端的使用人是否就是纳税人呢?这直接决定智慧税务系统的安全性。一直以来,税务机关通过推广CA证书保证电子税务局操作的安全性,但是对于移动办税终端的安全性如何保证呢?一旦移动终端丢失被他人解密而恶意使用;或者使用移动终端的自然人从公司离职而恶意操作;或者移动终端被误操作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智慧税务带来安全隐患。2.数据安全隐患。互联网和税务的深度融合使得税收数据规模大幅度增长。根据《“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要求,税务部门需要推进数据开放,通过互联网渠道向社会开放业务数据查询接口,实现信息共享。海量数据在开发测试、大数据分析、外部共享中,暴露的途径越多,则其安全隐患就越大。3.网络安全隐患现如今的互联网安全事故比比皆是,各种黑客工具、病毒木马、蠕虫种类繁多,让人防不胜防。移动终端更是如此,也许点开一条短信就可能藏有木马病毒,这也给基于网络的智慧税务系统带来安全隐患。(三)“智慧税务”应用问题。1.部分移动终端异化为“面子工程”。根据《“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建立互联网+智能咨询、互联网+税务学堂、互联网+移动办公、互联网+涉税大数据、互联网+涉税云服务融合,因此,各地税务纷纷开发移动终端税务软件。在安卓应用市场粗略查询,找到了广东税务、湖北税务、四川税务、新疆税务、浙江税务、甘肃税务、内蒙古税务等13个当地税务部门推出的APP,开发时间均已超过3年,而安装次数比较多的如湘税社保(330万人次)、广东税务(323万人次),此外,税务机关还在微信开通公众号与软件APP互为补充,搭建移动办税体系。微信成本低、传播快、受众广,成为税务机关对外宣传和加强移动办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2.部分移动终端体验感差。根据表2数据,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推出的税务软件APP进行评分时,以5分为满分计,绝大部分省份的税务软件评分在2分左右。其中最高分4分,为内蒙古税务APP,但是评价人数过低,仅为4人,评价分数的公允性有待商榷。除甘肃税务无人评价外,最低是江西省电子税务局APP,评价分数仅为1分。通过亲身体验某省级税务微信公众号,在“纳税人学堂”模块包括了视频、培训、课件三个子系统,但是培训、课件中均无任何数据,仅仅在“视频”子系统中含有分别于2020年1月19日、2月28日和3月26日集中上传的7个视频。“纳税询问”模块,虽然可供选择的咨询途径包括当地税务机关、12366纳税平台、国家税务总局、自然人系统技术咨询,但是具体操作时12366纳税平台、国家税务总局、自然人系统技术咨询均不支持打开。(四)税收数据未能形成分析常态化。1.数据质量难以保证。传统数据采集方式下,税务系统的数据通常来自于纳税人的自行申报,如果纳税人申报不实则直接导致数据失真,难以保证数据质量。同时也存在税务部门多头采集数据带来的报送信息不一致的情况,或者税务部门录入数据时的失误状况。而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感知技术采集的数据,又往往因为数据量过大而导致质量难以保证。2.税务数据整合利用率低。究其原因,一是缺乏统一的数据处理中心。目数据来源:根据安卓应用市场下载数据整理注①:“评分”以5分计前税务信息中心的定位仍然是管理网络设备、技术维护,而不是对数据进行整合处理。二是缺少数据分析处理的具体规范。谁来处理,怎么处理,对应的工作职责权限均没有明确规定。三是数据采集不完整、不及时,对经济决策不能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四是缺乏专业人才对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筛选、加工。总体而言,我国当前对税收大数据的利用程度不够,虽然在疫情期间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能形成税收数据分析常态化。

五、优化“智慧税务”提升税收营商环境对策

(一)搭建起适应5G时代的新“智慧税务”。1.搭建集指挥、信息集中和业务处理于一身的5G集约处理中心这是《全国税务系统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中打造“集约化营商环境”的任务要求。5G集约处理中心作为智慧税务体系的中枢,一是利用5G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特点,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底图加数据形式展现纳税人涉税信息,利用先进算法进行分析,对税收工作进行全面统筹管理。[5]二是基于5G网络连接市场监管、政府行政审批、房产交易、办税服务大厅、办税终端,打通税务部门内部信息、政府部门共享信息、第三方信息交换通道,真正实现税收大数据模式。三是基于5G技术不断完善业务处理功能,使得税务管理更高效、反应更及时,充分发挥5G技术在智慧税务中的作用。2.促进5G技术在纳税人端的广泛应用一是基于5G的发展,将智能办税终端网络由税务机关内网升级为5G网络,避免当前网络不稳定对办税业务造成的不利影响,为真正实现“7*24小时”智能办税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基于5G的发展,对智能办税终端功能进行优化,增加资料传递、远程视频、缴纳税款等功能。三是基于5G的发展,进一步加强移动办税终端功能。当前各地税务机关的移动终端主要功能还仅限于在线咨询和部分简单业务的操作,还无法在移动终端实现大规模、大批量涉税业务处理。基于5G技术的发展,在移动终端实现一键链接5G集约处理中心,既可自助办理高频涉税业务,又可进行远程视频办理复杂业务。(二)加强顶层设计,解决移动终端应用问题。1.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税收信息化建设按照一体化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税收信息化建设,确保智慧税务整体架构科学,功能定位合理,资源配置优化。税务部门应集中力量对智慧税务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错位发展。鉴于电子税务局的稳定性和兼容性,应定位于办理线上综合纳税业务;而移动终端则由于其便利性更适用于进行线上咨询、发票申领和办理易于操作的业务;智慧纳税大厅应定位于线下综合纳税业务,作为线上业务的补充。税务机关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条不紊地开发和建设智慧税务系统,避免不切实际地跟风建设,造成系统重复建设而导致资源浪费。2.以需求为导向,拓展移动终端应用功能建设智慧税务系统,要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对纳税人的需求进行广泛调研,避免华而不实的应用功能。税务机关应了解这些纳税人的真实需求,积极拓展移动终端的应用功能。3.优化移动终端功能模块,提升纳税人体验感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节点,使用高效便捷,未来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纳税必然会成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业务的最主要的方式,因此,税务机关应不断优化移动终端功能模式,实现移动终端模块与电子税务局、智慧税务大厅的无缝链接,提升纳税人体验感。(三)建立云数据中心,加强税收数据的应用。1.建立云数据中心,推动税务信息公开与共享“智慧税务”应着力于建设云数据中心,将分散在不同系统的各类涉税数据及第三方税收数据进行整合汇总处理后,形成云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根据数据交换标准开放接口,根据不同使用对象的权限和要求进行税收数据的分享,推动税务信息的公开,实现税收数据的共享。2.规范数据采集,变革税收数据分析方式税务机关应建立数据标准,规范数据采集。一是保证税收数据采集的完整性,由“开票数据采集”和“申报数据采集”拓展为“交易及交易过程数据采集”和“交易相关数据采集”。二是拓宽税收数据采集的范围,不再局限于税务系统内容数据,可利用现代技术采集与税务相关的其他信息,包括来自第三方的信息。三是保证税收数据采集的时效性。税务部门采集数据通常以事后数据为主,在现代技术的支撑下,智慧税务可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变革税收数据分析方式,提高数据质量。税务机关依靠现代计算机的分析存储能力,变更税收数据分析处理方式。一是从抽样数据分析向全数据、全样本分析变革。二是用多因素相关性的动态分析方法取代单纯统计规划数据分析方法,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提高数据分析质量。(四)积极探索税收大数据分析应用常态化工作机制。税收大数据在应对2020年疫情,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助力经济复苏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地税务部门应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税收大数据分析应用常态化工作机制,让“税务力量”更持久有力,让“智慧税务”更精准长远。[6]一是数据分析常态化。“智慧税务”应积极探索将征管平台“一次性数据应用需求”转换成“常态化的平台数据分析功能”,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的应用,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二是打通产销常态化。税务部门应建立起长效机制,在保护纳税人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利用税收大数据开展上下游企业的供需分析,让税收大数据成为产销畅通的桥梁。三是服务发展常态化。利用税收大数据编制和税收经济指数、监测生产销售情况,客观反映生产效能,为经济运行“扫描画像”,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四是部门协作常态化。借鉴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税务局的先进经验,在税务、财政、投资、市场监管、海关、银行等部门之间建立起大数据中心,实现大数据互通共享,部门协作常态化能够进一步增强大数据的分析能力,提高分析的精准度。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智慧税务”初见规模,实现纳税人高效、便捷纳税,为我国营造了较好的税收营商环境。未来,为适应5G时代的到来,税务机关要继续以建设智慧税务为抓手推动我国税收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课题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纳税指标及我国得分情况分析[J].税务研究:2019(1).

[2]河北税务.新版“电子税务局”共有320项功能[N].河北日报,2018-11-30.

[3]烟台“智慧税务综合体”建成启用[N].齐鲁晚报,2019-04-29.

[4]刘威威,袁品涵,冷文娟.“智慧税务”花开京城[J].中国税务:2019(6).

[5]刘启星,张进.5G在智慧税务中的应用与探索[J].税务研究,2020(2).

企业税务服务范文篇10

【摘要】随着中介服务市场的开放和外国税务机构、税务人员的涌入,外国税务机构必将抢占我国税务业务的市场份额。传统、单一的税务业务显然已不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本文对我国注册会计师从事税务业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对策。

一、资料分析

在一次对124家地区分布涉及四川、山东、上海、陕西、山西、浙江、江苏等省市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问卷调查时,对收回的有效问卷的统计显示,有85家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非审计服务,占全部样本的68.55%。其中,微型会计师事务所27家,占微型会计师事务所有效问卷的57.45%;小型会计师事务所19家,占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有效问卷的57.58%;中型会计师事务所22家,占中型会计师事务所有效问卷的84.62%;大型及特大型会计师事务所17家,占大型及特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有效问卷的94.44%。具体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提供非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比重并不是很大,还有近三分之一的会计师事务所仍是以提供单纯的审计服务为主,这一现象在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尤为突出,而在提供非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又有多少家从事税务业务呢?

虽然税务业务一直以来都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传统业务之一,但由表2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税务注:微型会计师事务所:年总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会计师事务所;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年总业务收入200万~500万元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年总业务收入500万~1000万元的会计师事务所;大型及特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年总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的比重相对较小,在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和大型及特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比重则更小;相反,在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比重却相对大一些。

二、原因分析

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为什么从事税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占总体数量的比重较小;二是为什么规模相对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税务业务的比重偏大,而在规模较大甚至大型及特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其比重反而较小。

1.现行税务业务提供的层次较低,难以满足纳税人的需求,市场需求不足。据抽样调查测算,2005年全国委托税务的纳税人约占9%。在项目上,纳税申报占30%,纳税审查占25%,税务顾问占18%,税务登记等简单事项占13%,其他涉税事项占14%。由此可见,提供的税务服务主要局限于纳税申报、纳税审查、税务登记等传统业务,这些业务相对简单,技术性较低,纳税人一般自己都能完成,由此造成市场需求不足。

2.国内其他中介服务行业业务兼容的出现,使税务市场竞争加剧。根据《税务试行办法》规定,税务机构为税务师事务所和经国家批准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和税务咨询机构所属的税务部。提供税务服务并非会计师事务所一家独占。特别是注册税务师队伍不断壮大与迅猛发展,到2006年我国注册税务师已有5.6万人。他们在不断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提供具有较高质量的服务。这些行业的介入,必然使税务市场这块“大蛋糕”被瓜分。

3.一直以来税务业务都是注册会计师从事的传统业务,在长期的从业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良好的职业传统,因而由注册会计师从事税务业务,风险自然低一些。而基于审计业务的激烈竞争及其高风险的弊端和税务业务的优点,考虑到较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与发展,作为非审计业务的税务(尤其是较低层次、较简易的税务业务,如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等)无疑成为较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业务的首选,这对于较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及壮大是极为有利的。

4.虽然较小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但税务服务市场中税务业务的长期开展,却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相对充足且业务较娴熟的从事税务业务的人才储备。基于成本的考虑,较小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理所当然地会选择从事税务业务。

5.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相对于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在人力资源、专业技术以及资本方面具有优势,同时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和壮大,在同行业中更具竞争力,这使得他们不满足于现状,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求其他新型非审计业务中。相反,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尤其是缺乏专业人才),对提供其他非审计服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对策分析

1.充分肯定目前的税务发展模式。就以上分析来看,我国税务的发展模式选择的是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混合型发展模式,即选择由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共同从事税务业务的发展道路。

一方面,我国发展税务业务必须依靠注册会计师的力量。税务是与财务、会计、审计有内在联系的一项业务,注册会计师从事税务业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我国注册会计师出现的时间较早,现有制度以及人员数量、素质等方面都比注册税务师要健全和更有优势,从而成为开展税务业务的主要力量。

另一方面,仅依靠注册会计师从事税务又远远不能满足该业务的发展需求,还必须依靠专业化的税务机构,积极发展专门的税务中介机构如税务师事务所等也是一种现实选择。当前,注册会计师与注册税务师并存有利于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混合型的发展模式是适应我国现实国情的。

2.拓展税务业务的范围,转变税务业务的服务功能。要积极拓展税务业务的服务范围,使事务性业务向咨询性业务(如纳税筹划)转变,转变税务业务的服务功能。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国加入WTO时承诺将逐步开放中介服务市场。随着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国外税务机构和税务人员将进入我国市场。尽管这些机构和人员对我国的具体国情不太了解,对我国的税制还存在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认识过程,但是由于他们长期从事中介服务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制度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规范的运作模式,形成了国际服务的多元化和服务网络的一体化,因此国外税务机构和人员的涌入,势必分割我国涉税服务市场份额。同时,在我国加入WTO后的开放形势下,在华外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其在长时间的市场竞争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运作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有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和详尽的财务规划,在激烈的竞争中有强烈的税收成本控制意识,并通过各种先进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税务管理目标。对于日益扩张的全球化经营,为了保证企业在世界各地经营中税收风险的规避和税收成本的控制,聘请本地的税务中介和专业人士则成了企业税务决策的主要方式,而对税务业务的要求也转向纳税筹划等新型业务。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服务市场的巨大潜力,提升注册会计师在国内税务市场的份额,我们应该转变税务服务的职能,向咨询性业务转变,开展纳税筹划业务。

纳税筹划在国外早已普遍存在,其涵盖了对个人的纳税筹划、区域性的纳税筹划和跨国投资的纳税筹划。在欧美的税法理论中,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权利,是纳税人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享有的不交税或少交税的权利。同时,纳税筹划具有培养企业纳税观念,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为税收杠杆发挥作用提供条件,促进国家税收立法及政策不断完善,促进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等作用。世界上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都把纳税筹划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来开展。

开展纳税筹划的目的是使纳税人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强调在实际纳税义务发生之前,纳税主体对涉税经济活动做出系统的事先安排,主要是选择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资本结构、投资方式及交易时间等以达到减轻税负、获得最大税收利益的目的。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综合运用税收、财会、管理、法律等专业知识的能力,而目前注册会计师所能提供的服务与企业对纳税筹划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纳税筹划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业务量少,未形成规模效应,管理不规范,效率较低,人才缺乏。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将纳税筹划作为主要业务来抓,同时利用工作分工,由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来从事纳税筹划业务,不断开拓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