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0:46:41

美术专业论文

美术专业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美术专业色彩写生教学方法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美术院校招生比例逐年扩大,学生色彩基础差且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正不断困扰着美术院校的基础教学。色彩写生是美术专业的重要课程,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的一个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大学美术专业在色彩写生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诸如:忽视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对色彩的观察与理解不够重视;教学方法简单,模式陈旧;教师教学随意,缺乏针对性;缺乏对教师进行行之有效的评价与监督的体系等。其产生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对色彩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普遍偏低,依赖心理强,缺乏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这些都在制约着色彩写生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近年来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色彩写生能力,进而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美术人才的呼声日益高涨。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很少受过色彩写生的专业训练,加上艺术鉴赏能力不高,色彩知识欠缺,观察方法不正确,因此,在色彩写生教学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地改进与提高。

美术鉴赏具有艺术再创造的性质,作为艺术鉴赏对象的艺术作品,既是艺术家认识生活的成果,也是鉴赏者再认识的对象。要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对色彩写生课的重要性,通过美术鉴赏课教学,参观美展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的魅力,理解绘画色彩的表现规律。在鉴赏作品时,要尽量选择原作,原作的笔触清晰,肌理层次分明,色彩效果生动,印刷品无法取代。如果为条件所限,也可以选择画幅大、拍摄清晰、印制精美、色彩还原准确的作品。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聚精会神地反复观赏、品味,有的作品细节生动,有的作品整体和谐,有的作品技艺精湛,因此,要通过鉴赏别人的表现手法,汲取画面中的精华部分。通过对作品线条、色彩、形体、构成的琢磨,体验和谐、平衡、对称带给我们的美感因素,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鉴赏过程要有针对性,例如:针对学生写生时出现的色彩单一、色彩冷暖意识模糊、片面强调固有色的通病,可以着重欣赏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印象派在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上的大胆创新,在画面光与色上的大胆突破,对学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色彩写生时他们不再只盯着对象的固有色,而是在光线、环境和固有色中去寻找色彩变化。

自然界的色彩虽然变幻莫测,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地与实践相结合,就能正确地掌握色彩规律。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没有光就看不到色彩,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同是阳光,在不同的时辰也会有不同的变化。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莫奈,面对同一景物,每隔一段时间画一张画,生动地表现了不同时辰、不同光线下同一景物所产生的微妙变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印证了一般情况下,早晨和傍晚的阳光、火光为暖光;中午的阳光、天光、月光为冷光;光源的冷暖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同为暖光,傍晚的阳光就比早晨的阳光要暖;同为冷光,月光就比天光要冷。理解了光与色的关系,学生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环境色与固有色的相互关系,画色彩时不再一味从固有色出发,而是充分考虑了光源色和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例如:画绿树不再只用纯绿色去表现,而是用不同的颜料调和成不同冷暖、深浅的绿色,使它跟特定的光线、环境相协调。

其次,色彩的三要素也是理论学习的重点,它包括色相、明度、纯度。写生中学生们对原色、间色、复色的相貌较容易识别,而对混合次数增多产生的色相就难以识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去加以识别。色彩往往由于其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产生了无穷的魅力。教师在上理论课时,要特意布置相应的练习,让学生用画色表的方法掌握色彩的明度、纯度变化规律。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在写生中,学生们大都能用单纯的颜色,经过调配、组合,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色彩写生中的一些难题在理论学习中得到了化解。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在《遗嘱》一文中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都是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出宝贵的艺术精华。没有观察就没有齐白石笔下游动的虾、跳动的蛙、横行的蟹……就没有莫奈笔下变幻的教堂、多彩的睡莲……

人的眼睛都能观察物体,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画好色彩的重要前提。在训练色彩的观察能力时,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先天条件、接受能力各异,所以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生对色彩感受较敏锐,一旦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有的学生对色彩的感觉能力较弱,又没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尽管付出很大的努力,仍然进步不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统一的要求,也要考虑个体的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要让学生明白,在对色彩的辨别上,既有先天性,也有后天性,先天不足的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获得较好的色彩辨别力。有的人虽然对色彩的感觉更具有天赋,但不进行科学的训练,只会局部地辨别色彩,一旦从整体的角度来辨别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色彩的微妙差别时就感到束手无策了。

在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如何从复杂的色彩中找出其规律性,就必须首先学会整体观察,观察中要善于发现造型的优美、色彩的和谐,把握物体的主要特征和大的色彩关系。有些学生在观察中往往容易犯孤立地看某一部分、不与其他部分进行整体比较的错误,结果画出来的色彩基本上是物体的固有色,缺乏光源色和环境色所带来的变化,这是色彩写生时最忌讳的。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反复强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物体的局部应该服从整体的需要,局部的色彩再丰富,也不能影响整体的色彩关系。观察时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鉴别,注意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不进行物象间明度的比较,就无法获得黑、白、灰的变化关系;不进行色彩的冷暖比较,就无法获得正确的色彩关系;不进行色彩的纯度比较,就无法感知物体的色相特点。四

色彩写生技巧的训练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全面熟悉这门课的教学,掌握该课程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只把课前画好的范画、作画步骤图展示给学生,而应该在课堂上加以演示,从构图、落幅,到铺大色块,深入刻画,调整完成,都要边示范,边讲解,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些常见的技法,如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画法、刀画法,以及如何用笔、如何用色,也应该进行示范。教师的直接演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学生通过观看教师作画,对写生的方法步骤和表现技法一目了然,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激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具体示范时,范围要大,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对重点、难点问题要反复强调。当写生过程遇到障碍时,要及时演示。例如,有的学生画面上常出现脏、灰、粉的毛病,教师就要对其进行调色和用笔的示范,并指出产生这些毛病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具备其他画种的知识,加强画种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作业的相互观摩,也是直观性教学的有效形式。教学中要及早发现优秀的作业,指出画面的精彩处,使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对于有典型问题的作业,应提示大家注意,使类似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一张作业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地发表意见,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小结,肯定成绩,提出不足,或进行作业展示,对下一阶段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程序和方法,加深对重点、难点的体会和理解,是确保色彩写生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一)单色画练习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单色画是素描的另外一种形式,学好单色画,对熟悉工具、材料的性能,丰富色彩写生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较大益处。为了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可以先进行色彩的明度变化练习,以培养学生辨别色彩明度的能力,接着便可进行室内单色静物和室外单色风景的练习,为色彩写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了单色画的基础,在光感的表现、空间层次的处理、色度的变化、水分的掌握、笔触的运用上也就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色彩写生中的一些难题,在单色画中得到了化解,为画好色彩铺平了道路。

(二)大色块练习

刚开始作画时,学生的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对色彩的感觉也较敏锐,这时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大笔触准确地表现出物体大的色彩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因长时间作画,感觉迟钝,或过多地表现细节,忽略整体的现象。这种大色彩稿可以保留下来,画长期作业时,用它来比较大的色彩关系会很有帮助。

(三)色彩冷暖练习

冷暖是构成色彩的重要因素,因为有了冷暖,色彩才更生动。在写生过程中,学生往往注意物体的明度和色相,忽略了冷暖,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色彩冷暖的训练。在室内作画,物体的亮部偏冷,暗部偏暖;在阳光下作画,亮部偏暖,暗部偏冷。一般情况下,物体的暗部如果偏冷,亮部就必须偏暖;暗部偏暖,亮部就必须偏冷。同样的色彩,离我们近的暖、远的冷。

教学中可以依靠画色表的方式进行冷色和暖色、色彩的前进与后退的练习,也可以通过画不同光线下不同距离的物体,来达到练习的目的。

(四)循序渐进的练习

如何使课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顺应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这是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我国古代,墨子曾提出:“量其力所能及”的教育方法。在循序渐进向前发展的同时,就要考虑量力性。在色彩写生刚进行时,应该先画结构清晰、色相明确的物体,由于它简明易画,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成功的体验,再画结构复杂、色彩微妙的物体时就不觉得太费力。例如掌握了室内静物后,再去表现室外景物,这也是循序渐进。室内静物稳定不变,较少受时间、气候的影响,作画条件相对舒适,学生可以反复推敲画面,潜心研究物体的色彩关系。而室外景物变幻莫测,受时间、气候的影响较大,作画条件又相对艰苦,难度也就更大。所以,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室内作画经验后,才能更好地表现室外景物。

对于初学色彩的学生来说,写生中可能还会碰到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奚传绩.美术鉴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美术专业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实践;美术专业

平面设计是一门艺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学科,设计出来的作品以最直观的表现方式展现在人们眼前。平面设计方式丰富多彩,可以通过文字、图像或某些符号来传达信息。在教学中,平面设计对于美术专业来说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不仅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还需要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学生如果能很好地掌握平面设计的知识,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以后的就业也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对平面设计课程重视度不够,在教学和理论研究上也不够深入,教学方法老套。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有实用价值的课程。这些问题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系统地探讨这门课的教学实践问题能够让平面设计教学者更清晰地了解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

1平面设计教学实践问题的“病灶”

1.1学校教学不能实事求是

现在学校里开设的平面设计课程大多是概论课,虽然讲解了很多概念,但主要是学生被动接收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在记录大量的概念后根本不能及时消化,导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只能了解到零散的专业知识。这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对于一门刚刚接触的课程,学生还需要一定时间去了解,一味追求课程进度只会导致学生对课程一知半解,可能有的学生能够记住老师讲授的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练习,还是不能熟练运用平面设计知识。设计类课程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而现状是很多高校延续了中学的考核教学模式,还是一种应试教育的状态。

1.2新型教学工具的局限性

随着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我们可以很简便地运用软件来完成设计任务,计算机设计的便利和快捷是传统美术所不能匹敌的,它可以进行多维度的创作,可以快速引用现有资源。这对于平面设计的创造本应该是件益事,但现在很多高校只教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技术,反而减少了传统美术设计的教学。所以,现在学设计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只是各种设计类的软件,离开这些软件后就不知道如何画图了,完全被工具所限制。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设计需要大量的积累,需要自己动手去赋予作品生命,而不是复制粘贴计算机里的资源,所以老师不能只注重计算机软件的教学,还要教授设计的理念,不能丢掉传统的美术设计,让学生脱离工具的束缚。

1.3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轨

平面设计需要走出课堂,学生不仅要学习好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活学活用,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现在很多学校是在闭门造车,教授的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差太远,没有构建很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学生没有足够多的机会去设计一线工作,严重缺乏社会实践能力,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变成有社会价值的作品,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延长了学生工作时与企业的磨合期。

2改善平面设计教学效果的“治病良方”

2.1改进教学理念

不能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还需要积极地进行沟通交流,老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的想法能够运用到学习和实践中,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设计的魅力。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创作作品,让课堂上的设计理念活生生地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设计的魅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将学生平常的实践表现放到成绩考核中,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寻找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2.2加强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的训练

设计软件让设计变得简便、快速,设计作品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互联网上能够伸手拿来的东西太多了,设计的过程变得越来越简单,导致设计作品抄袭问题严重。学生要具备自主设计作品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构思设计出一份优秀的作品,如何通过设计作品向别人传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就需要在平时进行大量练习。老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学生自主练习的机会,减少设计软件的使用,让学生使用传统的设计方法,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积累知识,让学生脱离工具给设计带来的束缚,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设计师,而不是只会使用软件的制图员。

2.3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

平面设计必须要走出课堂,在学生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创造条件让学生与社会需求接轨,进入需要平面设计人才的企业或者单位合作,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设计工作的完整流程和实际成品的制作过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眼界,掌握平面设计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走出课堂了解社会对平面设计的需求,给需要平面设计人才的企业和单位培养输送平面设计人才。学校要制定出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

3结语

平面设计本身具有艺术被认同的偶发性,平面设计作品是长期积累的专业知识与生活需求所结合的产物。一般情况,平面设计是一种以改造具体事物和影响人们的生存行为来增进社会转变的因素,它在新的流行文化的发现和推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设计对生活中一些边缘化和非主流的文化保持了一定的关注。事实上,平面设计是一门与其他领域有高度联系的学科,其特性使它具备了很多学科不具有的中心性,而设计者在这种属性下得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不是权威性。如今,平面设计在实践教学中还没有引起足够多的重视,教师应当身先士卒积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给学生创造合适的实践环境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推动平面设计进一步发展。

作者:温宇君 单位:广东省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

美术专业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核心素养;应用型本科;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体系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影响下,许多国家都把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改革的重心。2014年,教育部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指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是我国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培养应用型院校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工艺美术学科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工艺美术领域更是有着辉煌的成就,对各地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乡村振兴和文化创新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各界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极其重视,而工艺美术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设工艺美术专业的不多,其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因此,核心素养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工艺美术专业发展背景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工业化程度日渐增强的条件下,工艺美术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导。而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发展相对缓慢。随着社会的进步,工艺美术领域不断发展壮大,其门类与领域逐渐拓宽,设计的理念和施工技艺也有了质的飞跃,工艺美术专业逐步扩大并形成规模。工艺美术专业具有污染小、促就业等特点,能够串联城市与乡村,带动就业。此外工艺美术专业还能通过高科技人才的智慧汇入,逐渐增强自身的生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手工艺,传统艺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工艺美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工艺美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艺术教育凸显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基于核心素养视域,教师积极创新教学实践,始终将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符合当今时代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在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勇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如灵活运用虚拟技术、注重智能化模块发展等。教师要带动学生动手动脑、多看多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长春科技学院视觉艺术学院的工艺美术教育就秉承“知行合一、以是为实”的教学理念,大胆尝试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以组群式项目教学为构架,为学生搭建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企互动、职业竞赛等综合能力培训平台。

(二)有助于提高全民审美水平

美育是当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审美教育。相对于校园教育、社会教育,社会美育在理念与实施上存在诸多缺失。社会美育的实质是终身教育,这就需要在社区、博物馆、美术馆、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对人们进行“浸泡式”“零散式”的审美教育,以此提升全民审美水平。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精美的传统工艺品能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工艺美术人才的技能水平对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工艺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人才培养不符合时展需要、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滞后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

(一)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

近年来,文创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高校开设了工艺美术专业,但是很多高校的工艺美术专业存在着培养模式单一、教学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方面,很多高校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素养的培养。高校要对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多思考多创新。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使得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传统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体系繁杂而庞大,需要学校、企业、家庭、社会等集体力量的参与。就算是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工作室和学徒制的培养机制也还远远达不到其发展要求。国家技能人才大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国工艺美术技能水平,但是各省发展不均衡,有的省份工艺美术技能型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高校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基本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更需要高技能人才。一些企业的人才已经明显出现缺口,尤其是吉林省人才流失严重,传统工业优势逐渐减弱。因此,在社会对于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工艺美术的发展更需要高校和相关部门在专业建设和师资力量上加大投入。

(三)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滞后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工艺美术培养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案也出现滞后现象,不能很好地与社会接轨。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存在同质化现象。例如,一些高校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只注重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学生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很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乡村振兴,与社会实践相脱节,影响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社会效益。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艺美术

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创新模式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建设,高校要注重创新融合,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参加相关比赛,发扬地方文化,不断创新优化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方案。

(一)融合创新,促进工艺美术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工艺美术的发展要注重与地域性的结合,尤其要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相融合,与地方企业和乡村振兴、文创旅游相融合。高校要以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为前提,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与工作方案,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优秀、能够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工艺美术人才。高校要积极组织师生参与企业调研,参与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培训学习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人才创新,实现政府、企业、校园的深度融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当地文创产品的优化。此外,相关部门还要不断完善产业标准,促使学生掌握科学技术和实践技能,促进产业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

(二)加大科研新设备的投入力度

工艺美术种类多样,且不同种类的工艺美术需要不同的教研设备。例如,陶瓷人才的培养就需要一定的教学场地和一定的教学配套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设备也在更新换代。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大对科研设备的投入力度,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根据工艺美术专业的规律,实行工作室教育模式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和科研场所,这些相关场所的投入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专业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需要科研设备的投入,也需要工作场所的投入。只有这样,其才能更好地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促进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

(三)强化师资力量,促进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在不断提高,工艺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更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因此,高校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服务社会,真正发挥学术的作用,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水平。高校要注重工艺美术专业的平台建设,尤其是线上“金课”建设。高校可以通过与兄弟院校串联互动、共享优秀教学课程资源、线上平台的互动交流,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拓展。建设线上平台能够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能够很好地发挥课堂改革和教学改革的作用。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新教学体系

工艺美术的教学内容要紧跟国家课程建设指标体系,促进各高校间的优质资源共享,加强高校和优秀工匠间的交流,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金课”建设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学校要倡导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和内容,不辞辛苦、甘于奉献;学生要专注学习、勤勉笃行。学校可以通过把课堂融入企业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企业的工作氛围和岗位职责,使二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实现教学环境生动化、教学成果转化有效化,促进工艺美术专业优秀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建设。

(五)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布局

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为艺术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智慧源泉。高校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进行工艺美术专业内涵建设的同时,更好地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中。高校要加强与政府、乡村等的互动沟通,积极参与乡村调研,带领学生投入乡村建设,将创意运用到乡村的实际生活中,从而促进学生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使其从中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比如,浙江宁海在启动“艺术振兴乡村”计划时,就以艺术家驻村的形式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共建的积极性,村民齐心协力,共同探索出了一条既“富脑袋”又“富口袋”的艺术振兴乡村之路,截至2021年7月,已有19个村进行了艺术改造。利用工艺美术能够激发村民改造乡村的内生动力,能够唤醒乡村的“沉睡资源”,推动村庄的发展,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共创共享、艺术振兴、共同富裕。同时,实现多元一体的工艺美术介入乡村振兴的共同富裕之路,能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六)重视人与自然环境,使艺术与自然环境相融共存

在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的基础上,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尤其要强调其在实现2035年的碳中和目标中有重要的意义。工艺美术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对材料及自然生物原料的需求,目前呈上升态势。这就需要在培养体系制定过程中,促使师生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唤醒全民生态意识,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学生制作的作品也应该凸显生态主题,为保护人类美好的家园而努力。比如,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长苏丹发起的“设计再造”绿色生活艺术创意展,每年吸引相关高校积极参与,倡导用废弃的垃圾和材料进行重新组合架构,再造一种具有新的视觉体验和功能主题的新艺术品或产品,最终将具有优秀生态环保理念的作品展出。市民在参观展览的同时,会不知不觉地受到低碳环保的理念的影响。核心素养视域下建设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体系,能提高工艺美术人才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改革创新,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工艺美术作品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自身民族的审美习俗与文化心理结构,从而增强文化自信。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体系,培养学生优秀的艺术审美能力,带动社会美育,提高工艺文创产品的整体质量,从而提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高校还要注重人才培养中人才价值的体现,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其实践技能提高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意。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培养工艺美术人才要不断融入地域文化,注重与企业合作,使学生能够出色地完成工艺美术作品和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国宏,罗宇晨.重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目标取向及要素结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8):126-129.

[2]丁鑫铭.工艺美术设计的科学创新路径研究[J].艺术品鉴,2021(23):83-84.

[3]袁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调研报告[J].山西青年,2021(6):40-41.

[4]张卫亮,王婷婷,孙嘉伟.室内印染艺术创意产品在多元化时代的设计美学研究:评《生活尽染:印染织绣艺术》[J].印染助剂,2021(4):65.

[5]张卫亮,王月,李博文,等.正能量活力场在吉林省高校公共空间中的作用:基于场所精神的实践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0):64-65.

[6]张卫亮.在乡村振兴生态美学设计中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的再现思考[C]//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中外设计研究院,中国创意同盟网.中国创意设计年鉴·2018-2019论文集.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20:40-44.

[7]孙健.新时代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的走向[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1(6):27-31,52.

美术专业论文范文篇4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也有了日新月异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人民对民生、教育的日益迫切需求。这样以来,我国的高校美术教学自然也飞速发展了起来。现阶段我国高校美术专业有了相当的拓展,从以往传统的美术教学种类又增加了很多新的专业和学科。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是传媒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动漫专业等等。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进入高校美术专业的人数逐年递增,学生的基础性能力以及对学校各项专业设施和教学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新问题、新状况的出现为我们现代化高校美术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现阶段,如何满足越来越多的学生需求,努力为培养现代化有用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中的问题所在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美术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还不是十分健全

不同于其他教育类学科,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独特的教学特点。因此,美术教育在进行教学考核或是评估的时候也要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不能照搬同一套考核体系。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因为教师在现场而失去自己独立的绘画精神。他们在确立自我风格之前就先学会了察言观色,往往去观察教师的判断,有的只是去模仿教师的绘画模式和绘画思维。这样的美术教学无疑是失败的。首先,各高校的美术教育体系教学质量评估措施落后或不完善。美术教育是种有别与其他教育门类的教育体系,必须借助相对全面具体的评估措施来进行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因为老师在场而不能真正的将自己投入到绘画实践中,很多学生在完成其绘画操作的时候,往往去观察老师的判断,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按照教师的绘画模式和绘画思维走。这样就造成美术教学失去了真正的含义。

(二)忽略了高校美术教学的本质所在,无法真实的对学生水平进行检测

我们在实际进行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常常会发现这种情况。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是进行美术的人体结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高校的做法是只采用理论考试来监测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这显然是毫无养分和营养的。人体结构课程开设的初衷是教导学生掌握人体的各种结构组织,这是美术人体素描的基础所在。而我们在实际考核中,根本没有一套完善的检测方法,这使得高校对于该项课程的投入可以说是全然白费。

(三)关于高校美术教学的毕业方法也完全不适合以实践为核心的美术教学理念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美术教学都以毕业论文为终极测试。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高校中关于美术教学无论是做科研还是毕业检测都只是凭借着一纸论文。这显然是与美术教学的核心相违背的。要知道美术教学实质性目的是对艺术作品的创造而理论创造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教导出来的学生没有艺术创造思维,只是单纯具有理论素养,这样的教育无疑也是失败的。

三、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学完善性策略分析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美术教学理念

现如今教育提倡能力本位说,这种观点下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核心和主体所在,而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咨询并解决实际生活所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以学生为主体”观点的提出符合现代人本理论观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要求了我们彻底颠覆以往传统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真正实际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法推到到底。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管能动性,加强现阶段课堂互动教学。

(二)从实际出发,创新高校美术教学体系

新的美术教学体系的创建应从充分考虑本专业的教学特点来出发。具体到高校美术教学,我们首先要从对美术教学的要求和实际出发,进一步系统的调整并有选择性的开设各项美术相关课程。重新设计新的高校美术教学大纲和具体目标要求,深化调整高校美术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比例,既要满足学生的理论学习要求,又要将美术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为高校美术专业学生重新选配一条符合时代气息和特征的配套教材。我们在进行选择的时候要注意三个原则权威性、专业性、实用性。辅助性教材也应当尽量做到配套性选择,一般来讲,拥有大量习题、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资料为好。

(三)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

1、在美术教学中,可以用素描的结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比如要实现所画线条的轻重、浓淡、宽窄在透视的过程中实现空间的丰富变化,激发学生想象空间变化的细节美、节奏美、层次美。

2、积极训练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因势利导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好处。

(四)加强高校美术教学实践性

高校美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美术学习过程之中,如果不能够勤思考、勤动脑、勤动手,则很难把握美术学习的基本规律。同时,在高校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如果仍然像传统教育那样,教师不停的演示操作,学生单纯的进行枯燥模仿,则会使得高校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日益降低。反之,如果在教师科学理论地细心指导下,让学生成为高校美术教学的主体,在此过程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思想表达、个性的抒发,在沟通之得以升华,进而可以更好的促成我国高校美术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提高我国高校学生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合格的主力军,这也正是我国高校美术课堂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

四、结束语

美术专业论文范文篇5

一、班子自身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

1、加强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把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通过学习贯彻学校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危机感和责任意识。2、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3、巩固美术系团结干事的大好局面。系领导班子率先垂范,顾全大局。同志们之间友爱互助,在全系形成了一个祥和、民主、团结、求实的人际环境4、做到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学生评优、入党、评定奖助学金等方面的不正之风。强化学风,量化管理,民主评议,从渠道上杜绝不良风气的产生。

二、加强专业建设,增设美术学专业书画学习方向

根据美术系“规划”,我们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积极创办新专业方向;随着中小学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在教学中愈来愈重视对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并加强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书法教育教学在中小学得到了愈来愈普遍的开展。基于此,在美术学专业原有的两个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本学期又申报了“书画专业”学习方向。我们地处脚下,书法课程与的历代碑刻结合起来,依托丰富和深厚的书法碑刻人文财富,开展书法人文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开设有文化特色的课程,为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大门类,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美术系发挥专业优势,将文化与美术学、艺术设计课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自然和文化资源,用当代美术语言解读,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建设逐步呈现特色。本年度我们开设了山水画创作学习与研究、油画风景画学习与研究、花鸟画学习与研究、旅游纪念品开发与研究、岱庙壁画临摹、书法碑刻学习与研究等6门专业选修拓展课程,将作为艺术大课堂和教学基地,特别是教师们将研究课题及成果与课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岱庙壁画、碑刻书法、古建筑和古松柏等资源,传承和发展中国艺术文化,正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每次课程完成之后,都举办作业展览,并进行点评和总结,收到良好的效果,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响应学校的公开教学活动,我们从上学期末开始,利用暑假,先后在系内进行了三轮集中公开教学。全系教师集体听课,课后立即集体评议,对老师们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及时的给予反馈。互相取长补短,结合美术专业特点,重点研讨了专业技法辅导课的教学方法,努力探讨适合美术专业特点的课堂教学规律和教学新方式、方法。通过此举,老师们不仅对于常规的新授课程在教学过程设计、教态、教学语言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范画示范等等教学环节的把握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收获。在第一轮公开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对部分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的青年教师,又进行了第二轮、第三轮公开教学,甚至于逐字逐句的帮助他们。有付出必有回报,在本学年下学期学校组织的公开赛课抽测活动中,本学科的老师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学术交流领域广阔

围绕年的教学,组织了多次学术活动。先后邀请台湾教育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简英智先生等七位专家教授,分别为师生作了《从汉隶线条美谈中西美学理念》《文化与山水画研究》等学术报告;我系教师王文君为师生作了《装置艺术研究》的学术报告。我们还利用“讲坛”让学生聆听了著名书法大师欧阳中石学术报告《经石峪研究》和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岱庙壁画研究》的学术报告。这些学术交流活动,极大的活跃了师生的艺术创作思维,开阔了师生的学术眼界,有力地推动了我系师生的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的开展。

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支持教师们参加学术研讨会,参加了“省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等8次;成功举办了“学院50年校庆书画展”、“届艺术设计视觉传达毕业创作展览”等展览20余次。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了我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激发了师生创作及教研热情,对我系的教学科研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六、科学研究成果丰富

年我系的科学研究成果丰富多彩,出版画册专著3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5篇(其中核心2篇);多位教师在专业杂志发表美术作品30余幅;美术作品入选全国画展8幅,其中卢东作品《访荷》入选“和谐家园全国工笔画展”获优秀奖并被收藏。

在今年省教育厅主办的“省首届高校美术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中,我系教师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八项,三等奖六项及优秀奖12项,学生获奖25项,总成绩在省同等高校美术专业中名列前茅,并获得优秀组织奖。获省文化厅艺术科研立项3项;获学院科研立项2项;1项课改立项顺利结题。

七、加强教学条件建设

美术专业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职称改革,美术教学,理论科研,技能科研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作为高校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对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的影响,也事关教学的质量和学校的发展。2009年8月28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了修订后的《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实验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对高校教师评审条件进行了较大修订,基本思路是: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各种评价因素,强化教学,注重实绩,着力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力争标准具有较强的导向性、科学性、前瞻性,实现对申报人的更全面、更科学、更合理的评价。

其中,新的文件对艺术学科评审条件的修订和补充最为明显,本文就从此次新修订的几个主要方面来谈一谈职称评审改革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一、突出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对美术教学有着积极影响

“重科研轻教学”一直是社会和高校热议的话题,因为以前的高校职称评审条件中对教师教学成绩没有给与应有的重视,没有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结果出现了科研数量泛滥但质量不高的同时教学质量也随之下滑的问题。这样不仅对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没有多大提高,科研对教学应该起到的良性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质量怨声载道。

美术学科因其技法科目较多且技法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学有其特殊性。一是技术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技术性的知识用语言方式进行准确而清晰的表达——必然具有较高难度,所以教师必须进行大量的教学语言、方法的学习和操练;二是直观性,教师在课上对美术技法进行演示,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教授——这是美术专业学生学习的最好方式和必要环节;三是差异性,学生个体对艺术的体悟和表现差异较大,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指导,且指导方式要多样化,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心思。如果上述方面出现问题,将会对美术教学的效果和成绩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在坚持科研,不断完善自身学术水平的基础上更要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把对教学相关方面的研究也作为科研的一方面。

修订后的职称评审条件将教学作为业绩条件的首要必备内容,并就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考评(年度考核)、教学技能竞赛、教育教学荣誉称号等方面,对教学业绩进行了合理量化。同时,在科研业绩条件“项目与奖励”中,增加了“教研(教改)项目”以及国家和河南省开展的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五项内容,以便进一步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引导和鼓励高校教师以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中心,把重点放在内涵建设上来。

还有,为鼓励教师搞好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一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主要目的是要引导教师回归教学,把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学术创新和搞好本职工作上来。

二、对高职、高专院校条件实行单列对其美术教学的积极导向性

因于美术专业的实用性较强、招生情况良好、就业形势乐观,高职、高专院校都普遍设置有美术专业,一般多为电脑艺术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实际操作技能较高,因此对高职、高专教师自身技能性和操作能力的要求也就相对严格。所以,这次新修订文件把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评审副教授职称的条件单列出来,并对具有相关技能资格证书的教师,适当降低论文要求。引导了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教学方向和目的,鼓励了教师对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的提高,从而提升实际的教学能力。

三、增设美术学科评审的补充条件体现和认可了美术教学的特殊性

美术学科在教授美术理论知识、提升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等教学目的同时,对于美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也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一个优秀的美术工作者和一幅完美的美术作品,均是思想性和技术性的统一体。因此这就对美术学科的教师提出了两方面的教学能力要求,一是理论能力、一是技能水平,当然这两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的。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直接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和教学理论水平,也能使教师具有将自身美术技轻松转化成语言和文字方式的能力,从而更利于知识的教授、传播和交流,而且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指导其美术技能的实践;美术技能的物化表现形式一般是美术作品,它可以体现一个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基于理论能力之上的文化修养的高低。这就是美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以前的职称评审条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在各个学科中使用一刀切的方式,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评审,出现了错误的引导趋向。结果使得美术学科教师为了追逐职称晋升而一味的将经历投入到理论科研之中,而忽略甚至放弃了对自身专业技能的不断研究和提升,严重影响了作为特殊学科的美术学科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从而导致教育目的的偏颇而不能全面实现。

本次评审条件的修订注意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新的评审文件中增设了美术学科评审的补充条件。把美术作品发表、参展及获奖等达到规定要求的,视为符合相应的工作业绩条件。如在申报评审副教授任职资格补充条件中,增加了“同时在艺术类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作品2件以上,或2件以上作品参加省以上有关部门举办的展览,其中至少件作品为省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举办的届展或中国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各专业艺委会展览。可视为符合工作业绩论文、著作条件”等规定,同时适当减少了要求的篇数,体现了美术学科的特殊性,也体现了各学科评审条件的多样性和公平性。这对美术学科教学的定位和美术学科教师的教学起到了良性的导向作用,也使得理论科研和技能科研和谐共进为教学服务。

美术专业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中国德国美术教育比较

一、美术学院的概况

我国自上世纪末艺术院校扩招以来,美术专业的在校学生大幅度增长。除原有的八大美院外,目前很多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美术专业或科系。一时间美术专业似乎成了社会上的热门专业。

八大美术学院集聚了中国最优秀的美术生源,自身的办学实力快速增强。除此以外,扩招的原因还在于很多学校和师资等的办学条件是欠缺的,国家希望中国教育有更广远的发展。但扩招速度过快,有的学校在大规模地扩招后,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都没有跟上。

这种扩招解决了以往教育资源闲置的问题,例如扩招前的中央美术学院,每年只招三四十个学生,而往往老师数目比学生还要多,但是扩招后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毕业生大大超过了社会的需求。

在德国没有所谓的美术高考热,基本上德国的每一个联邦州都有一个美术学院,有20所左右都是公立院校。艺术、电影和音乐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艺术的发展,培养大学生从事艺术和艺术教育职业的专业资质。目前有33000名学生在57所公立院校和获得国家承认的教育机构注册就学。

二、学前美术教育与入学考试

在我国,因高校美术专业的扩招而扩大的是考前的美术培训教育。规模扩大了,但入学考试的内容并无多大变化,基本与西欧美术学校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情况类似。由于人数的增加,体制的日益繁杂,使美术学院选拔学生变得越来越复杂。今天学生们的艺术气质和潜力已经被量化为一个个冰冷的数字——分数。这是一种无奈的尴尬。不仅对教师们是一种无奈,对学生们也是如此,究竟其中有几个学生是真心热爱艺术和准备投身艺术的?归根结底,升学是大部分学生学习艺术的目标,家长们俗称“曲线救国”。

在德国,基础教育阶段,并不是以应试为目标,美术课的重点在于用艺术陶冶学生们的情操。与普通专业招生名额充足相对的是美术专业、艺术专业招生名额的吝啬,这是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在德国只有艺术专业有入学考试。在其他各专业基本能保证适龄高中生入学的条件下,还如此吝啬艺术专业的招生,这和我国形成鲜明对比。以我就学的卡塞尔艺术学院为例,每年仅招收不到200名美术和设计专业的学生,其中学习造型艺术,也即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学生人数仅10余名。

就读艺术、电影和音乐学院的学生必须有突出的艺术才能。这个标准比入大学之前的学历更重要。

每年三四月份是德国美术学院入学考试的时间。每个学校的每个专业都会抽出二到三名教授主持入学专业考试。考试基本只有一个按照不同专业特点给出的命题作业。有的学校只需要考生提供一个专业作品集。接下来教授们通过现场作品的审核和口试现场决定录取名单。考查的重点是学生在相关专业的潜力和创造性,而不是基础能力,因为他们的考生在入学前都是“不会画画的”。

与我们美术高考之前,主考教师需要回避,相反的是德国的教授都需要开设接待日,来接待考生的咨询,通过作品了解考生的实力,这里不是走后门,而是通过双方接触增进相互了解,学生们选择适合的教授,教授选择适合自己方向的学生。录取完全是教授的个人选择或小集体的决议。德国的高校非常强调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在获得完整高中学历的前提下,只有一门专业考试。

三、艺术学院的办学目标

中国的国情是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并不需要如此数量庞大的大学生就业群体。另外,艺术的繁荣和社会的大环境有关,只有在社会物质资源极其丰富的情况下,才可能产生对艺术人才的大规模需求。现在的中国还在发展期,每年这么多人毕业,当然会形成恶性竞争,这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这种入学的目的性(就业)和毕业之后的失业的结果带来的彷徨,一定程度上源于扩招,源于没有明确办学目的。

德国的高校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大学是一种精神,在美术教育领域反映得更加明显。学习艺术是一个艰难的旅程。社会的需求毕竟有限,即使是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的德国。德国艺术学院的毕业生,尤其是学纯艺术的,大多数毕业之后靠打散工或者家里接济生活并维持创作。而与此相比,很多中国的艺术学院的毕业生是很失落的,因为和他们的期望值有差距。

四、课程的结构

我国美术学院的课程结构,虽然在不断地调整,然而整体上依然没有多大改变,还是延续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填鸭式教育。而学习的重点也倾向从理论入手,整体上还是以技术为课程的出发点。

德国的艺术学院采取的是教授工作室制,每一名教授主持一个工作室也是一个班级,学生不按严格意义上的专业方向和年级划分。

入学以后的第一个学年参加的是基础班,由一名教授主持这个班级,这里的基础并非只包括技术基础,而着重艺术思考方式、艺术创作理念的传达。通过教授的讲座,共同的作业实践,讲评和参观校内外展览的方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走入艺术之门。这里教授是一个引导者,帮助每一名学生确立他的专业方向。

第二学年开始进入教授工作室,往往要经过很多次碰壁学生才最终选择一个教授,所以即使注册了艺术学院,也并不一定有课上。

课程有的以专业为出发点,有的以一个概念为出发点。每一位教授有他自己的专业方向和与此相关的技术媒介,但是他工作室内的学生并非严格限定在此专业领域之内。所以可以看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同一个教授的工作室内不同的学生在作着不同的艺术媒介,比如一个主要作装置艺术的教授,他的学生有的在作装置,而有的在画画,有的有可能在搞摄影。教授主持的是一个艺术的思路和特点,而并非仅仅是一种技术。

在工作室的学习方式是教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由创作相结合,而其中又以学生的独立工作为主。在德国担任教授的大多是知名艺术家,一些大牌教授往往每个月就到校三五天。学生们也认为和教授的每一次谈话的内容都需要一个领会和在作品中消化的时间。过多的交谈也是一种干扰,所以每次谈话后,他们都习惯于一个阶段的独立工作,领会上一次教授谈到的问题,在自己接下来的作品中对这些内容有所反映。这不同于我们国内的教学方式:教师从早到晚盯着学生,而学生往往画两笔就要教师帮着看看。

工作室都是开放式的,除了本工作室的学习外,学生还可以去别的教授的工作室旁听,所以很多转专业换教授的情形也是很自然的。

学校还开设很多自选的技术课程,课程大多由工作室师傅来任教,例如卡塞尔艺术学院,包含以下工作室:木工,金属工艺,造纸和书籍制作,陶艺,凸版排字,版画,人造材料,凸版印刷,摄影,电影,服装裁剪,素描。这些车间的师傅大多具备德国高级技师资格并对专业领域有广泛的了解。

德国艺术学院中,学习分为两个层面,教授的专业指导和工作室技师的技术指导,这两个层面是互相补充的。这保证了学生在具备独立的艺术思考的同时掌握几门扎实的本领,这为学生将来的艺术发展打下了艺术思维的和制作技艺的基础。

五、学制

在我国的美术专业目前按照学历层次,从专到本,到研究生以至博士,这点和德国和欧洲各国是不同的。德国的艺术专业只存在一个硕士学位。在德国的艺术教育界基本也达成一个共识,即艺术是难以简单地按照学历水平来衡量的,甚至有的学校并没有学位,只有一个美术专业毕业证。不同于我国的美术专业,学生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应付各种考试上,德国学生则把精力放在作品和展览上。往往在大学期间都会有一些个人或者集体的画展。他们的学校往往条件比较有限,一般没有独立的展览场馆,但是整个社会上大大小小的机构、画廊、市政厅,甚至教会等民间机构都会义务给艺术学生们提供展览空间。因此,学生们在校期间不是限制在校园内,这也为学生们将来在社会空间内的艺术发展铺平了道路。

六、毕业考试

在我国美术学院的毕业考试分为实践部分和理论部分,这一点和德国是基本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在具体的执行方式上有所区别。我国美术学院毕业生往往要经过写开题报告,做作品,还有论文和答辩。在德国,每个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如果要准备毕业的话,要提前一个学期提出毕业考试申请,经过核准后就进入了毕业准备阶段,需要准备毕业作品和文字作品,其内容随学生个人而定,也不一定能成为一论,往往就是一篇千余字的小文章对自己的作品做一个诠释,也可以是一首诗,一篇日记,甚至一个记录自己思路的速写本。毕业考试就是自己布置一个个展,或者几个人的小集体展。考试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小的开幕酒会,教授们主持提一些问题,由考试者来和参观者做一个交流互动,形式轻松但有时也不乏尖锐的提问。

七、结语

这样一个硬性的比较,能看出一些差别。究竟哪一种教育模式更胜一筹,这些不需要谁来作答,因为两地的社会环境差别太大,中国经历了开放,我们也在技术上基本跟随了世界现代化的趋势,但是社会的人文结构依然是“当代中国式的”。德国的教育是一种开放教育和自由选择的结合。所谓开放的教育,是以软性的说理为基础的,很少加上强制性的干预。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没有强制,只有教导,孩子们在成长的环境中充分享有了自主权,这种教育模式相比我们的填鸭式成本大很多,因为被教育者是一个个的个体,教育者、家长甚至社会所需要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独立思想和特点的个人。这样成长起来的青年有极强的独立意识,这种独立不仅是生活独立、经济独立,更是一种独立的思考,也可以说是自由的选择。学生们在被充分教育启蒙的前提下有独立选择、判断的意识和能力。这种独立的意识造就的是一个真正属于学生的学校。德国高校对学生没有管理,只有服务,类似我国大学的学生管理机构,在那里被称为Studienservice,大学服务。这一切差异的实质是不同教育方法的结果。

参考文献:

美术专业论文范文篇8

中国“申奥”成功充分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正在世界上赢得广泛的肯定和赞扬。只有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家强大了,才能赢得尊严,“申奥”成功正是如此。现在中国又加入了wto,中国更是全面融入了国际社会,世界也会更全面更直接地接触、了解中国,中国全面走向世界,世界也大举进军中国。这是中国大力发展的好时机,虽然有风险有困难,但更多的是机遇和发展。作为跨世纪的大学生,在这千载难逢的时机走向工作岗位,肩负振兴中华的重任,并走向世界,这是很刺激和令人兴奋的。我想虽然前路不会是一帆风顺,但肯定是充满挑战和活力,我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努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母校争光,为国争光。

在大学期间,我由一个只知道读书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有着自己个性和思想的先进青年,国家让我幸福,大学让我自豪。我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思想不断进步。我积极向中国共产党靠拢,进校以后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参加了党课培训,在校期间一直热情向组织写思想汇报。

作为一个师范专业的学生,做一个老师是我的理想,我从小就想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妈妈是一名优秀教师,她丰富的知识、对学生的爱心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都深深的打动和感染了我。我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做一位优秀教师。

在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前夕,我心情十分激动、兴奋,因为我知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且我知道作为党培养出来的人民教师,必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思想上我早就做好了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准备,我很想走向讲台,用自己的热情、知识培养祖国新一代的花朵。当然我也知道教师是辛苦、清苦的,不过我不怕,我不在乎!我也做好了一切思想的准备!我会努力的工作,而且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反复钻研,认真学习,多与学生沟通,为学生考虑,为学生服务。争取每一天都是充实的一天,都是美好的一天,都是满意的一天,也都是学生快快乐乐、高高兴兴成长的一天。

在大学间,我尊敬老师,热爱母校,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校我都怀有很浓厚的感情。我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曾多次捐款帮助贫困学生,并参加献血,为同学打开水,参加义务劳动、打扫公共卫生……,受得老师与同学的好评。

我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没有违纪行为。而且在校期间我一直担任班上的团支部书记,积极配合老师搞好班里的、系里的组织纪律。因工作出色,领导有方,所在支部及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集体,98-99年度被评为“优秀团支部”,99-2000年度被评为“三好班级”。

在校期间,我努力学习各个科目,没有无故缺课,不懂就问,虚心学习,非常刻苦。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美术教育学、美术心理学、绘画基础(素描、色彩)、版画、三大构成、解剖学、透视学、艺术表现材料学和三维艺术表现学等各科成绩大都在80分以上,还有8科90多分,成绩优异。专业课(中国画)尤其出色,大部分都是90多分。我还有多幅中国画得到老外的欣赏,被老外购买收藏;版画《自画像》被辽师大留校收藏;并有多幅作品被老师收藏。

我对自己的专业无比地热爱,国画(中国画)是中国的国粹,我十分热爱美术,热爱中国画,可以说美术中国画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的特长也是我的爱好。我为此付出很多也得到了许多快乐。我快乐我是美术专业的,我高兴我学的是中国画。但是国画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学习好它,有所成就更是不容易。而且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加上中国画有时并不能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肯定,难以体现其价值和得到回报。可我一直都在十分认真的学习,努力钻研。用我的满腔热情,用我全身心的快乐都放到中国画的学习和创作中。我不但学习打好美术专业所应有的牢固的基储中国画的专业知识,而且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让自己学习中国画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我经常在学习创作中体会到那种胸有成竹、品味自然、感悟人生……,真的我觉得心满意足了。我想我能在98级国画班中取得优异(中上)的成绩,除了自己的不断努力外,也许就是因为我不断的思考,思考知识,思考专业,思考人生……。

美术专业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基础美术教育;社会文化;融合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而且要注重智、体、美、劳等方面,实现全面协调发展。随着教育实践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美术人才需求量急剧增长,美术教育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好势头。但是,基础美术教育事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美术的社会意识,让人们对特定时间段的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追求。这样才能充分展现现代社会文化形态,真正实现基础美术教育与现代社会文化的有机融合。

一、基础美术教育文化素养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础美术教育中存在重技能、轻文化的问题。没有文化气息和形态的美术创作是不完整的,是美术创作的重大缺失,也会让美术创作失去其生命意义,没有时代价值。笔者在基础美术教育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他们选择美术专业主要是因为升学压力较小。所以,这部分学生进入美术专业后,在文化素养方面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给教师开展基础美术教育实践带来一定的挑战。在基础美术教育中,教师很多时候容易忽视对文化的教育,不重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形成一种错误的教学观念,从而导致学生对文化课程也不够重视,直接影响美术教育实践。

二、基础美术教育与社会文化融合途径

美术教育是技能性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机统一体,因此,在基础美术教育中融入现代社会文化,是美术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一定要积极研究有效的融合途径,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真正将社会文化形态融入美术创作。

1.改变观念,强化社会文化素养

教师要不断研究基础美术教育的规律,认清美术教育的本质,认识文化素质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通过集中体现人文精神以及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帮助学生改变美术学习和创作的观念,使学生认识社会文化素养对自身创作与学习的重要性,将人文素养逐步融入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形成良好的人文意识形态。教师也应该不断改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彻底转变重技能、轻文化的教育思想,确定人文素养教育新理念,将技能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

2.不断强化课程设置,技能与文化素养并重

在基础美术教育课程设置方面,一定要将技能培养和文化素养培养相结合。教师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人文学科的分量,开设选修课和边缘学科课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素质的重要性,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深入了解人文精神。教师在美术基础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学习舞蹈、摄影、文学等,从其他艺术门类中汲取灵感,这对审美观的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可以完善知识结构,为美术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在现代基础美术教育中融入社会文化元素,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美术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在美术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全面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充分认识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最终意义,从而培养合格的美术人才。将社会文化融入美术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能让学生成为现代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从而推动基础美术教育事业的持久发展,让学生的美术创作具有社会文化气息,为构建现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俊丽.当代文化语境下对高师美术教育的反思.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2]盘莉娜.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地域特色的审美需求与文化共识.文化与传播,2016(2).

美术专业论文范文篇10

一、我市书画院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连云港市书画院为我市唯一的美术专业公益性事业单位,现有编制6人,财政差额拨款(2005年全年财政预算经费116000元,2006年全年财政预算156000元,包含人员工资等所有费用)。原有院舍500平方米,现已拆迁,将进入正在建设中的市文化艺术活动中心。

在市文化局党委领导下,市书画院认真贯彻开门办院的指导思想,团结全市书画家,积极争取政府及社会支持,充分开展创作、交流活动。近年来,在省文化厅组织的展览活动中,我市书画院组织创作的书画作品屡获金银铜奖,两次获得省文化厅颂发的优秀组织奖。2002年成立茶艺画廊,偿试以艺术生产与休闲文化产业交叉的方式经营文化阵地。2005年受市委统战部、海外联谊会委托成立海联会书画院,进一步开展海内外书画交流活动。

我市书画院的工作在现有条件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书画院的现状与城市的发展及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

(一)政府投入不足

作为全市唯一的美术专业公益性事业单位,政府投入起着决定性作用。全年10余万元的定补财政预算及6个人员编制,不具有规模效应,与事业发展需要相距太远,只能维持在一个最低的基础状态。

(二)书画市场发展滞后

书画市场的发展是城市美术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我市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书画市场,虽然整体上也处于上升发展阶段,但对于美术创作的支撑作用远远没有体现。书画市场发展滞后,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没有一定经济基础,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很难保证;其二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文化艺术产品商品属性的漠视,要画之风盛行,用钱买文化、买艺术的意识薄弱。书画市场发展滞后,使书画家的生存非常困难,也使得书画院的活动空间非常有限。艺术品市场发展是由城市社会整体发展状况决定的,长足的发展,需假以时日。

(三)创作队伍薄弱

政府投入不足及书画市场发展滞后所形成的生存危机,造成专业、业余书画家创作队伍薄弱。

近几年,我市的美术创作呈上升势头,一批中青年书画家具备较强的创作实力,并不乏拔尖人才,他们在省展中摘金夺银,在全国展中也屡有入选及获奖。他们不满足于本地发展状况,通过各种渠道向大城市发展。培养拔尖人才难,留住拔尖人生也难。我市的美术创作拔尖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作为唯一的专业美术创作机构,书画院几个差额编制,对本地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书画家也缺乏吸引力。美术院校毕业的专职书画师,待了几年,耐不住书画院的清贫,或南下,或北上,另谋出路。对在编的专职书画师的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创作型专业人才有其特殊性,其创造力呈波浪型,一生中不同时期时高时低,或经历过高峰期后,江郎才尽,归于平庸;或在占有一定专业高度后,丧失创造性而追求经济效益。在现有的以专业书画家为主体的国办书画院体制内,绝大多数情况下,无法认定一个专业画家不合格,无法实现编制内外、良性有效、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不能不说,我们这样的书画院,在现有条件下,无法维持一支创造力比较强的专业创作队伍。

(四)书画院功能单一,公益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书画专业创作是书画院的主要职能,还有研究、培训、收藏、展览、交流等基本职能。现有的小型国办市级书画院(编制10人以内),办院的指导思想及资源配置方面都是以书画创作为主,其它方面的职能很弱(没有展厅、教室等设施)。在专业队伍建设、专业创作方面难有大起色的情况下,书画院的社会功能,书画院的公益性都成了问题。从绝对值来讲,书画院占有的公共资源并不多,但在这种情况下,从效益角度、投入产出比角度来看,就是资源浪费的问题了。这种浪费不是投入方向上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及规模问题。资源配置不合理,投入规模太小,无法产生应有的效益,于是产生了浪费。

(五)书画院生存堪忧

以上几方面问题的存在,使我们对我市书画院的生存产生危机。在现有情况下,只进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增补个把书画家入编,小打小闹,无法产生实质性的改变。如果只是成为一个管理政府创作资金的机构,则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基本结构不相符。丢弃书画院?书画院是民族文化建设的珍贵品牌,不能丢!书画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不能丢!

面对困难,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必须冲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增强改革的自觉性,以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发展我市美术事业。

二、关于建立连云港市美术馆书画院复合体的构想

(一)发展美术馆事业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将国家兴办的美术馆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科技馆、群众艺术馆等,定性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将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为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要求加大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科学规划和配置公益性文化事业资源。

国办美术馆的职能是向社会提供美术方面的综合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为了加快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和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我市需要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发展美术馆事业。

(二)建立连云港市美术馆书画院是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

就我市目前情况而言,维持美术馆和书画院两个美术类公益性事业单位不是很现实。首先受制于城市经济发展制约,我市目前没有充分的公共财政及人力、物力方面的保证;其次受制于城市文化发展制约,社会及群众文化方面的需求还没有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纯创作机构生存困难,综合服务性事业单位更能直接满足社会需求。书画院与美术馆的基本功能一致,不同的工作侧重点相互补充。因此,适度加大政府投入,整合书画院现有单位建制、人员编制、事业经费、阵地及美术管理工作等资源,建立具有强势凝聚力、辐射力的连云港市美术馆书画院复合体,是现实的选择,也是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

首先,有利于提高有限的文化资源使用效益。目前的市书画院资源配置不合理,规模太小,无法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通过建立复合体,将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效益最大化。

其次,有利于建立美术创作激励机制。在复合体内将以具备综合服务职能的美术专业队伍取代原专业书画师队伍,为真正建立美术创作激励机制,实行签约画家制及实行动态目标管理创造条件。

第三,有利于放大书画院公益性。美术馆书画院复合体,以展览、培训、创作、研究、收藏、交流等综合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充分体现其公益性质;以普及大众和提高精品并举,为我市美术事业的发展起到应有作用。

(三)建立我市美术馆书画院复合体的具体操作程序

1、市书画院转制为连云港市美术馆,保留连云港市书画院名称,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将市书画院的财政拨款方式由差额改为全额,人员编制适度增加。

2、书画院在建设中的市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中的院舍和展厅作为复合体的阵地。为了保证综合服务功能,在可能情况下,保证其阵地规模。

3、建立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美术专业工作者队伍,原则上不设立不坐班的专业书画家岗位。美术专业工作者队伍应具备较强的美术综合管理能力,展览策划能力,美术创作设计能力(争取承担全市大型美术项目的设计工作),培训、辅导、鉴赏能力等。

4、建立美术创作激励机制,设立政府美术创作基金,实行签约画家制,实行动态的目标管理。同时,设立我市美术家画库,收藏我市籍当代书画家的优秀作品。

5、强化展厅功能,加强策展能力,以普及大众和提高精品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