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4:39

美术鉴赏教学

美术鉴赏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自然美育;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承担着对学生的美育功能,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和发展自身的审美素养,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这一教学目标,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深入研究小学美术教材,充分借助其中蕴含的自然美育资源,借助一定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鉴赏教学中逐渐形成生态中心论、生态整体观,并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一、自然美育与小学美术鉴赏教学

1.自然美育内涵解析自然美育是生态美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自然美育精准地明确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外在的和谐统一关系,因为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小学美术教师要重新研究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热爱、亲近自然,最终满足其心理、精神的需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自然美育主要具有几个方面的功能,即喜悦忘我、唤醒爱心、感悟哲理。首先,从喜悦忘我的角度说,在自然美育的视角下,学生会与自然产生交集,并且在与自然发生联系的过程中信赖自然,产生一定的喜悦之感。其次,从唤醒爱心的角度说,学生在鉴赏自然美的事物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进入一种无意识、无防备的忘我境地。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真实地感受自然,也会受到自我意识的影响,进而回应自然。最后,从感悟哲理这一层面说,学生在接触不同形式的自然美的过程中,也会形成个人的感悟、理解等,这些感悟对于扩展自然美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2.自然美育融入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价值分析首先,自然美育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素养的重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立足于自然美育的功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自然美、探索自然美,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自然美独特的感受,最终实现美育的价值。其次,自然美育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生态意识。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通过自然美的渗透,使学生在与自然进行多层次、多方式接触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生态意识。最后,自然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素质教育理念下,美术教育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美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任务,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将自然美育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美术学习资源,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逐渐形成环保意识[2]。

二、自然美育视角下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1.探索校本美术鉴赏教学课程在自然美育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探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校本美术鉴赏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从几个角度加以考虑。首先,注重对美术鉴赏教学对象的选择。美术教师在选择美术鉴赏教学对象时,应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自然风光,并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其置于比较突出的位置。其次,在开展小学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择课程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其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然美育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最后,在自然美育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鉴赏教学时还应使教学回归现实,结合学生的学情开展教学活动。如,教师应摆脱以往美术鉴赏教学中过分追求华丽的形式主义,将自然界中的元素融入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在田野、水塘、树林中欣赏自然美,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3]。2.依托课程资源,多角度渗透自然美育小学美术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教育和启发学生,使学生在鉴赏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进而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目标。(1)利用自然意境美,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自然美育课程主要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即自然教育和审美教育。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将两者有机融合,可促使学生在对自然元素的鉴赏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审美素养。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和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时,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中蕴含的自然意境,获得感悟,提升审美素养。如,教师在让学生体会自然的意境美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借助关山月笔下的红梅形象,结合美术作品中的意境,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梅花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以此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2)巧用自然环境美,强化审美教育自然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必备物质,而且让人们的精神需求获得了满足,可以使人们从自然中获得美的感受。在自然美育的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和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时,应充分借助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净化情感并形成良好的品格。如,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人工景观,如城市中的园林、亭阁楼台等开展教学,带领学生尽情地感受自然中蕴含的美,最终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3)利用生态美强化审美教育在自然美育的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和开展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时,应立足于生命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引导学生在生态环境中欣赏美、感知美。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美术教师必须紧紧围绕生态伦理观的教学理念,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或者借助一定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分析、欣赏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美,最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如,教师可将麦秆画引入课堂教学,这一美术作品的制作原料是天然的麦秸秆,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作品,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其光泽、纹理、材质等,感悟其中蕴含的美感,最终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4]。3.因材施教,强化鉴赏教育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和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时,应立足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美术鉴赏教育。具体来说,虽然小学生的荣辱感、道德感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完善,但是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依然不够稳定,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鉴赏教育。一方面,教师可依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与自然界接触,在此过程中开展鉴赏教学。如,在《风景写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学校附近的公园,让学生观察自然,在观察中感受自然的魅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参加郊游、夏令营、与自然美相关的美术作品大赛等活动,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审美素养[5]。

结语

基于自然美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地位和应用价值,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素养培养目标,优化鉴赏教学策略,不断增强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迎花.基于审美能力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290-291.

[2]张古朴.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129.

[3]李一然.视知觉理论下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实践研究[J].风景名胜,2019(9):296,298.

[4]马宁.自然美育视角下小学美术鉴赏探索与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7:1.

美术鉴赏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小学美术;艺术鉴赏;培养途径

美术课程在小学审美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美术鉴赏能力,应该成为小学美育的核心,从美术鉴赏中来激发学习趣味,增强对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体验与认知。事实上,教师在美术教学上,往往忽视艺术鉴赏能力的渗透,缺乏对学生身心感官体验的关注,一味强调所谓的绘画创作,反而扼杀了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综合多种教学方法的改进,来融入艺术鉴赏教育,来提升学生对美术的综合感知与审美水平。

一、以生活为源头来渗透艺术鉴赏教育

小学生美术课堂教学,通常以美术教材为主线,鼓励学生从美术动手创作实践中来认识美术作品,领会美术的审美目标。然而,由于小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局限,很难从简单的操作中来体验审美,即便是教师的引导与说教,也依然存在认知距离。比如在学习潘鹤创作的《白求恩》浮雕时,对于浮雕中的人物,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雕塑中的人物吗”;很多学生诧异。由此,教师开始人物背景介绍,以引导学生了解白求恩。然后,结合人物刻画的神情、发型、五官特征,来挖掘其中的艺术内涵与表现力。事实上,这样在教学中的情节铺垫,反而难以让学生深切体味作品中的人物特色与精神。再如对于“画出你的想象”一节教学时,从美术创作基准点上,要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入手,来开动想象力,来进行课堂作画。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启发。通过让绘画技能高的学生为同学画肖像画,并从肖像画的观察、对比中来分析和评价,是否与真实学生相像。由此,来鼓励大家自己动手,将自己熟悉的学生进行作画,也可以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校园生活等方面来确定作画对象。

二、以多感官为体验来升华美术感染力

艺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评判的过程,基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发挥审美功能来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小学生自身感觉体验能力较差,在美术欣赏中,主要从视觉上来感知,降低了对作品的多重体验。为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丰富认知。比如对于学生绘画中的线条的使用,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的铁丝、毛线、麻绳、绒线等材质中进行感受变化。在学习《色彩的情感》时,对于色彩与情感的融合,就是从视觉与心理上来进行综合体验。在课前,教师通过对丙烯颜料、调色通、油画棒、水桶等教学器具进行整理,并从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歌唱祖国》视频伴奏下,来烘托学习氛围。教师提问:林妙可演唱时的衣服颜色是什么颜色?为什么选择红色?有什么寓意?这样一来,教师借助于视频画面不同色彩的解读,来挖掘色彩与人类之间的情感,并从这些色彩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色彩,来为自己的绘画创作增强色彩感染力。

三、以多参与方式来激活学生自主意识

美术鉴赏课在传统教学上,教师多从美术作品的讲解中,来传递相应的鉴赏方法及体验。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也对美术鉴赏缺乏应有的学习热情。事实上,美术课程中的艺术鉴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别是让学生参与其中,来体验艺术的奇妙变化,来感知艺术作品的丰富魅力,从而增强多思、多想、多动手的主体性。如何在美术作品与学生之间营造良好的欣赏氛围,如何让学生参与到鉴赏实践全过程?这些问题的解决,教师需要从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方案上进行规划,比如在“彩墨家园”学习时,对于该作品的欣赏,要让学生自主去体验,去发现,观察树、叶、不同景的画法,并从中来感受中国绘画的独特技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在欣赏中获得的心得体会,了解到了那些知识,从学生自我见解的发表中来深化绘画知识的理解,来欣赏中国水墨画的艺术境界。

四、从认知情境营造上来渗透审美教育

小学美术课堂与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不同的教学创新中,营造合理的认知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和交流,探究和学习。学生的审美教育与美术鉴赏能力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对话方式,来分析作品的视觉意义,再通过导入相关视频素材,让学生进行比较和感受,来探析各自的特点,来分析创作者所采用的技法;最后通过小组探讨方式,以汇报总结来进行综合评价。如此一来,学生能动性被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情境的热情高涨起来,也从不断地美术作品欣赏中提升审美能力。比如在学习“向日葵”时,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出“向日葵花海”,并从风格各异的向日葵造型、特征展示上来渲染氛围。然后,引出凡高的“向日葵”,来结合两者的对比,让学生从中对照和分析。比如从作品的构图、造型、色彩、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激发学生不同的艺术审美体验。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艺术鉴赏意识,要通过多种渠道,引领学生从观察、发现、实践、体验中,发散思维,陶冶情操,感知和欣赏美。

【参考文献】

[1]戈娟.小学美术鉴赏课有效教学策略实践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6(01):16

美术鉴赏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优化策略

高中美术鉴赏的学习课程是学生通过美术教师的教学引导,对作品产生视觉和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学习能力,最终形成自身独有的欣赏方式,由此,美术鉴赏对于高中美术教学有着深刻的意义。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先对作品自行观察、自行品鉴,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在进行学习创作,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主动学习意识,为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为提高艺术修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1.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

1.1教学理念不合理。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有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合理认识到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价值,导致阻碍了鉴赏课的系统化实施。首先,从教师角度来讲,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认为设置美术鉴赏课程并不具备较高的价值,而一些美术教师则认为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因此,导致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变成了单纯的欣赏课,教学价值大大降低。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传统考核体系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并不具备必要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参与实际教学活动时难以获得良好学习体验。再加上部分学生从自身认为美术鉴赏和高考间缺少关联,所以会抵触美术鉴赏课教学。1.2教学形式不生动。从当前美术教学情况来看,美术鉴赏课程虽在多数高中学校开展,但推行力度不够,部分美术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学模式,效果不容乐观。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中学业繁重,又因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主课成绩过于注重,而忽视美术课程,由此,使得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教师和学生面临难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原因是多数美术教师还保留着传统教育观念,不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老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学生传授知识,“一言堂”现象时常出现在教学课堂中。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忽视对教学技能的研究,一是缺乏让学生自行探究美术的学习能力,二是教师对自身美术教育目的了解不清,缺乏对学生学习美术的特点的认知[1],不能采取更加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丧失学习美术的兴趣,三是保留着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随时展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没有创新意识,让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1.3师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交流。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是对学生艺术素养、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的有效渠道,和简单的美术欣赏进行比较,美术鉴赏的开展依托于个人理解和感知的互动、交流和沟通。尤其是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更加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和情感认知能力。现阶段,大多数院校中的美术鉴赏课程还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沟通机制,课堂教学缺少立体性。首先,从教学评估的角度来看,一些教师缺乏完善的评估方法,这影响了他们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客观感知,并不利于有效应用教学反馈[2]。怎样利用教学评估系统为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提供正确的教学指导,已然成为开展高中美术鉴赏课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从沟通机制的角度来看,许多高中实行“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并不能保证给予每个学生充足的表达时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降低了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热情。

2.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优化策略

2.1融入体验活动,促进美术鉴赏学习。高中学生还不具备完备的审美能力,不能有效地鉴赏一些美术作品,这就要求高中美术教师要多融入体验活动,结合美术作品的背景和内涵进行品鉴,这样更有利于虚设感悟美术作品的含义、构思和要表达的意蕴[3]。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能使学生在学习美术中更加高效的提高学习能力,但是很多美术作品的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学生只有深入到实际的活动中才能对美术作品的美和韵味进行感知。例如,教师在教授《民族文化的瑰宝》一课时,欣赏中古代瓷器是这节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古代瓷的鉴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识,了解我国艺术瑰宝的发展。而古代瓷器学生是没有办法亲身体验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班级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瓷器照片或是专家的点评,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些陶瓷工艺品,让学生近距离的观看、触摸和欣赏,感受瓷器纹理和质感,更好的描绘古代瓷器的美,从而提升学生鉴赏能力。教师也能从瓷器的制作流程中感知美术带来的震撼,使学生从听觉、触觉、视觉三方面共同体会,增强对艺术品更加直观的感受。2.2优化教材,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中需针对学生学习理解能力和课本知识相结合,最后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感受美术的艺术魅力。例如,教师在进行《西方现代艺术》教学讲解时,可通过对意大利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进行学习了解,讲解其事迹和作品。米开朗琪罗大师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在雕塑、绘画和诗词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被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在学生了解米开朗琪之后在进行其作品的展示,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3创新教学模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传统高中美术鉴赏课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参与积极性不高,这样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缺乏主体意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失去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在《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的学习中,教师可在教学时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将教学知识以学习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并提出问题:古代皇家建筑是怎样的?大家对北京故宫有怎样的了解?让学生通过解决学习任务来探究古代建筑的精妙。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古代建筑的宏伟,突出学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所在。2.4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并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更好地在教师的情感熏陶下参与到鉴赏美术作品中。如此一来,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将大大提高。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问题和学生面临的困难,进行课堂的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浩.关于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6(31):201-202.

[2]邹琴.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159.

美术鉴赏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鉴赏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美术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与鉴赏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古今中外优秀艺术作品,逐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与文学知识。高中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在指导学生欣赏时渗透鉴赏能力的培养。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保证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在美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需要利用视觉进行观察与感知,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文化知识,对于艺术作品作出分析、体验、判断等欣赏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在美术鉴赏中获得美的享受,也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加强鉴赏,除了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能力,具体包括艺术成就、美术价值和内在涵义等。为了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效果,学生应该掌握各方面知识,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修养。只有具备多学科知识,如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和地理常识等,学生才能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此外,学生也要在艺术和美学上有独特的见解,熟悉社会背景与人文风俗等。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投入美术鉴赏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审美观,为学生传授各种有效的鉴赏方法,加强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在衡量学生素养与修养时,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美育。美术是一门艺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不断提升艺术素养,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当前,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部分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很少指导学生鉴赏艺术作品等方面。这样,部分学生对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精神与生命力理解不到位,教师不能达到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目的。对此,高中美术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开展鉴赏活动,促使学生审美情趣不断提升,增强学生对美的体会与感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重视程度不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文化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部分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鉴赏美术作品的积极性。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通过转变美术鉴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意识到美术学习对自身全面发展的意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学习的重视程度,也能保证高中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2.课时安排较少。高中美术教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鉴赏能力不断提升。教师在开展高中美术鉴赏课时,要注重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部分学校对美术课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美术鉴赏课时量较少。这样,学生缺乏足够的机会鉴赏美术作品,影响了高中美术教学的开展。3.教学方法落后。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只是单方面进行讲解,很少引导学生鉴赏,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对学生美术鉴赏产生了不利影响,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不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这就影响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效果。由于教学方法落后,一些教师不能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艺术情感的作用,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为了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兴趣,并指导学生深入欣赏与探究,使其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深入理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精神与内涵。要想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艺术作品欣赏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进行思考,让自身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与鉴赏能力。如,在《礼仪与教化》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与查阅资料,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观念。教师可简单介绍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并提问:“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学生在鉴赏中了解到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外部宏伟壮观,内部也被精心装饰,有许多壁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又让他们对青铜器艺术内涵有了充分理解。2.转变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感染力。高中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美术欣赏能力与感悟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形象展示抽象的描述,增强艺术感染力。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美术鉴赏过程更加直观、生动。要想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感染力,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这样能够保证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积极性。如,在《从传统到现代》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并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作品具有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教师通过各个方位与角度的图像展示,让图像变得鲜明,学生在观察课本图画后,其理解将更为深刻。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抽象教学转变为生动、形象的艺术感染,学生在美术鉴赏中将变得更加积极,对美术作品含义的掌握也更加牢固。3.加强课堂训练,传授鉴赏方法。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鉴赏一件美术作品,方法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应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感知和审美能力时,结合正确鉴赏方法的引导,使其较好地理解艺术美的内涵和真谛。教师可以把感悟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形势分析式鉴赏、比较式鉴赏等这些鉴赏方法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发挥想象力、充满激情地感知美术作品。如,在《光与色的世界》教学中,教师可介绍印象派画家莫奈,欣赏其作品《野罂粟》,让学生描述画面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感知到印象派画家和以往画家不同的是他们更喜欢走出画室,走进大自然,抓住瞬间的色彩变化进行创作。在感知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鉴赏美术作品,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4.建立和谐关系,营造课堂氛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鉴赏中积极、认真思考,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获得更多美的享受,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为了提升高中美术教学效果,确保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教师应该与学生维持平等、和谐的关系,共同鉴赏、探究艺术作品。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全身心融入美术作品意境,增强自身的审美体验。在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将逐步对艺术作品产生更深刻的感悟,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目标也能顺利实现。如,在《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中,学生已经对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次课是对已有知识的提升与延伸。对此,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谈,展示图片,与学生一起分析,注意多运用与形式美法则有联系的关键词,如重心平稳、左右对称、连续、重叠、平衡、大小比例、节奏等。教师与学生维持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掌握有效的鉴赏方法。5.采用对比教学,提高感知能力。对于知识结构层面而言,艺术知识是复杂的,对学生想象力、感受力和领会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与美术作品的对话能力,引导其通过进入直观的作品情境,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高中美术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讲解,学生对美术作品理解就不会太深入,也难以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如,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中,教师介绍《星空》和《月华图》这两张作品并让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分析两张美术作品后,总结两幅作品在形式语言上各自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鉴赏,了解两幅作品的相同点,即通过表现夜晚的景象,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细细品味与鉴赏两幅作品,通过对比掌握画面的特点,从而提升鉴赏效果,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鉴赏教学作为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意义,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正确指导,让学生在掌握美术作品特点与风格的同时,逐步实现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鉴赏中获取知识,有所感悟与启发。教师还要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顺利掌握知识,增强自身的审美体验,逐步具备更强的鉴赏能力。这样,高中美术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家振.审美观视域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课程资源,2018(10).

[2]高颖.如何提升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课程教育研究,2018(42).

[3]王瑞丽.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艺术科技,2018(6).

[4]吴国辉.高中美术课堂鉴赏教学探微.成才之路,2017(28).

美术鉴赏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鉴赏教学作为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部分,对学生具有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鉴于鉴赏教学对于学生内在修养提升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重视美术鉴赏教学,落实更多有利于学生综合性成长的鉴赏教学方法,丰富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与想象力等多项综合能力,进一步推动小学美术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生的鉴赏目的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经验相对较少,他们在美术作品鉴赏过程中很难抓住鉴赏的要点。所以为了进一步明确学生的鉴赏目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鉴赏时,可以依据美术作品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明确学生的鉴赏方向,达到保证学生鉴赏质量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寓言和神话”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及其展现方法,让学生熟悉其配画、插图的画法风格,进一步了解文学与艺术形式的联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向学生展现不同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如《盲人摸象》《守株待兔》《嫦娥奔月》等。为了保证学生的鉴赏质量,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时,可以给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鉴赏过程中进行解决。如从这些插图中自己都得到了哪些信息?这些插图具有怎样的特点?是否知道这些插图都出自哪个故事?这些插图都有哪些异同?等等。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运转学生在鉴赏学习中的思维,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绘画表现寓言与神话故事的方法,以方便学生接下来更高质量的进行绘画创作。同时,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能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寓言与神话故事的魅力,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寓言与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提升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以此,更高质量地完成鉴赏教学任务。[1]

二、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美的传递,更是精神的寄托,对于学习与生活经验都不足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在美术鉴赏过程中,仅仅只能感受到美术作品的美感,却无法抓住美术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对美术鉴赏作品进行内容的补充,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便学生抓住美术作品的内涵深意,进一步实现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例如,教师在教学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青铜艺术”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对我国优秀青铜器作品进行鉴赏。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青铜艺术的发展历史、青铜器皿的铸造方法、青铜工艺品的器形、纹饰和铭文的含义等相关信息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究周影(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里华中心小学江苏泰州225516)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对青铜器有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学会从多方面去欣赏青铜器的艺术特点,感受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的奇特与精美。同时,教师通过补充这些信息,还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领略青铜器艺术时,更深层次的去感受青铜器的内涵与意境,体会青铜器艺术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能够在青铜器作品鉴赏过程中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中华民族经典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化文化的态度。以此,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2]

三、进行学科的整合,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

以往传统的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观看鉴赏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仅很难实现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还无法让学生在鉴赏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抓住美术作品所传达的内涵。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在鉴赏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受与鉴赏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合理进行学科整合,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性。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鉴赏学习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意境,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水墨山水画”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名作的欣赏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演变、表现语言、风格特征,在鉴赏教学开展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走进画家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根据鉴赏作品合理的开展学科整合,让学生学会从多方面感知水墨山水画的意境。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富春山居图》时,这幅作品是我国著名的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所创作的,他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画作,感受其中的意境,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作品鉴赏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古风轻音乐,并为学生诵读吴融的诗词《富春》,让学生在音乐与诗歌的带动下放大自己的情绪,更好地融入该幅作品中,用心去感受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诗词可以响应这幅画作所传达出来的意境与情感,并通过将鉴赏内容与语文和音乐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生的鉴赏学习体验,让学生从多方面融入美术作品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以此保证学生的鉴赏质量,推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3]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美术鉴赏教学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的感知与体验艺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美术所散发的魅力,教师在落实鉴赏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从学生的综合性成长为出发点,既要帮助学生完成鉴赏学习任务,也要让学生在美术盛宴的享受中掌握相应的鉴赏学习方法。以此,发展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情操,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进而实现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从真正意义上推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王溢.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

[2]赵德权.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究[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四),2019.

美术鉴赏教学范文篇6

一、美术教育中的核心素养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让其具备终身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各位专家学者所探索出的核心素养教育,第一步就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为美术学科育人方式改革提供了依据。

二、情境式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创设问题情境是新时代美术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关键。“创设情境”这一方式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地位,从“可供选择的教学模式”提升到了“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关键”。其中,“问题情境可以看作美术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是将‘问题’贯穿于具有现实生活情境的教学过程中”。换言之,未来的高中美术教育将与“情境”形影不离。这意味着,高中美术教师和美术师范生应正确解读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情境教学,且掌握开展情境教学的基本能力,并积极从国内外优秀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中汲取养分。情境式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注重彰显学生的个性,强调发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如情境教学法“走进抽象艺术”案例研究中,第一级问题:辨识艺术形式。让学生辨识已学过的具象艺术、意向艺术及抽象艺术的图片,引入课题,接着通过蒙德里安《灰树》创作过程中树木的生长、色彩的变化,树木在四季里由繁到简的形态、色彩变化,体会具象作品如何提炼到抽象的过程,接着游戏的植入。第二级问题:给毕加索绘制的公牛系列作品排排序。这一设置将枯燥的学习和问题的植入由浅入深,增加趣味性和参与度。学生通过自我分析、小组讨论毕加索绘制牛的过程感受毕加索创作的过程,并学习抽象艺术的发展。紧接着将这一学习热情深化,图片展示各个时期的艺术发展,提出第三阶梯的问题: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当这三个问题解决之后,了解了抽象艺术的产生,提升学习动力,就到了本节课第四级问题的讨论与认识。具体知识点包含抽象艺术的两个类型、对代表人物的认识和其特征的理解,在理解其艺术特征时可引入音乐元素。如讲解蒙德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这幅作品时,以音乐情境热身,在爵士乐的感受下,讲解画家是如何利用色彩和线条的特性来描绘自己的感受的。学生在讨论画家创作意图的同时,理解了艺术语言的特性、规则,为下一步的自我创作打下基础。第五阶段,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与动手实践环节。要求听两种音乐,每一小组作两幅画。(贴纸片或油画棒)借助自己喜欢的色彩或运用美术的基本元素,点、线、面、色和语言规则来表达情感。通过学生的展示、表述,教师的总结,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抽象艺术,课程最后,通过问题的设置和一步步的解决,教师再展示抽象作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让课程中的美术素养在生活情境中得以应用和提升。所以,在当前的情境下,进行高中美术情境式教学,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势在必行。将“核心素养”与“高中美术鉴赏课”有机结合,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情境式教学策略,为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提供思路和方法,激励更多一线教师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才能真正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多种学习方法的应用促进情境式教学有效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根据新教材编写原则和活动建议,在基本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欣赏教育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运用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实现结构化学习,实施有效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核心是通过具体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索性,最终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学习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建立师生关系,增强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生命力建设。如在前面讲的抽象艺术实践学习中,在基本知识的讨论生成后,要通过课堂作品更好地展示所学,这时小组学生差异就会有所显现,每一个小组根据自身组员特点,通过前期作品主题讨论、材料技法运用、任务分工,设置小组长按时完工,展示发言,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输出,才能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

(三)结合课程性质进行选择性学科融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不仅仅在美术学科,也要同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历史、语文、生物学、音乐等,激发64--学生的创造力,使其通过了解作者的生活、创作的时代背景等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理解艺术作品。通过对同时代文学和历史等的充分理解,和不同的学科素养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就可以加入情境教学,深入挖掘更多的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创作环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和审美判断,从而扩展传统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学科学习的吸引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使学习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历史真实与美术真实的有机融合历史课中的朝代绘画、书法诗歌以及大量的艺术图片可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如高中历史中的青铜器和铭文,可以让学生欣赏。并且让学生动手制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2.艺术与文学的交融———油伞上的意境美美术让语言文字立体化,美术让语言文字更具趣味性,美术让语言文字更具意境美。古代文人墨客常在绘画作品上题字,“书”为“画”锦上添花。在当下的教学中,语文也丰富着美术课堂,使我们的美术课堂呈现出多彩的面貌。传统国画课程融合语文课程中的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人文底蕴,以融合式教学拓宽学习维度为导向,最终以国画作品的形式呈现。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力,提高审美素养,学会表达情感和思想,让美术课更有趣。3.细胞模型构建从一个细胞中感悟生命之美,别有一番意味,学生也能在富有创造力的实践作业中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展现了在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凸显学生主体,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立足美术学科,也兼顾跨学科的合作教学、情景体验教学等美术微创新,都在慢慢落地发芽,为学生创造更为丰富、有趣的学习体验,有趣、有意义。4.音乐与美术的融合音乐学科的《唱脸谱》可与中国传统京剧脸谱绘制相结合,借助泥塑工艺平台让兴趣指导美术创作,使学生聆听、感受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的流动,体会人物性格、形象特征,应用美术知识创作和开阔脸谱艺术的制作,指导学生关注并延伸京剧艺术。美术学科与多学科的联系,增强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了学科的界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联系,使各学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融合。它始终以美术教学本身为根基,广泛吸收其他学科教学的有益成分,开辟自己的教学新路,唯其如此,美术教学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5.诗、书、画、印的结合在鉴赏课中讲中国花鸟画时,将诗、书、画、印四者相融合,既要讲解文人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意趣,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象通过中国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又要讲解绘画中的笔墨意趣。如《墨梅图》中,梅花的桀骜不驯;笔墨寄情中“墨分五色的应用”;印章的位置,起到“压脚”的作用;“提款”里运用到了语文学科中的诗歌,再加以轻音乐的抒情,多方应用时更要把握好美术教学中学科融合的“度”,让语文、音乐、计算机应用更好地辅助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避免偏离美术学科特性。

三、情境式教学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课程标准在“教学设计”建议中提供了“创设引发探究行为的问题情境”的方法来实现五大核心素养的生成,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情境式教学在我国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目前处于理论阶段,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2021版《美术鉴赏》在陕西省即将运用于一线教学,学生通过情境学习能够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能够生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以情感为线

情感是艺术作品的主线,是学生心理的共鸣。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不仅要重视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还要重视与文化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作品对激发学生的艺术作品鉴赏和创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创设剧本,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情感表达,在美术作品和学生、教师之间建立“暧昧”关系,刺激学生的情感,与美术作品的内涵相呼应,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认知,有助于学生在认知艺术作品时进行不同的思考,丰富学生的情感。

(二)以美术核心素养为面

美术鉴赏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鉴赏教学;人文素养;实践

在高中教育中开设美术鉴赏课程顺应时代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通过众多美术作品的鉴赏,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相关知识和内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在高中阶段开设美术课程,其主要目的并不是将每名学生都培养成画家或者美术从业者,而是通过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美术课程教学形成全新的认知。美术鉴赏教学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与思维能力,让他们意识到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1]。因此,在高中阶段开设美术鉴赏课程,重点发掘人文资源,开展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长远的意义和价值。2.当前高中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部分地区,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美术课程安排较少,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动手能力和绘画能力,美术基础比较薄弱;部分学校对美术教育和人文教育不够重视,只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以致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广,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增强。如:有的学生知道绘画的种类,但不知道不同种类的绘画形式间的差别是什么;有的学生只对国内知名美术作品有所了解,而对世界知名画作认知不足;等等。

二、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1.思想上高度重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其一,高中要重视美术鉴赏教学,有意识地增加对美术鉴赏教学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尽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用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持学生的美术学习。其二,加强高中美术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做好美术教师的招录工作,适当提高聘用的标准和门槛,要求入职的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美术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较高的执教能力和美术素养,这样的高素质教师才能满足现代美术教学的要求[2]。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让他们全面掌握教育改革的相关内容,严格依照新课程标准开展美术教学。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不断满足现代美术教学的要求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好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促进他们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2.注重美术作品创作背景的学习。美术作品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都具有自身的特色,形成的文化也具有较大的差异。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特定的文化环境可以造就特定的文化作品。因此,在现代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能与作品当时的创作环境分割开。只有融入当时的文化背景,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表达的情感。在实际的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加强对美术作品背景环境的挖掘和讲解,将其中蕴含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了解和理解当时的社会人文环境,更深刻地领悟美术作品的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3]。如,人面鱼纹盆是一件非常有名的艺术作品,在课堂美术鉴赏中,教师首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细致地观察美术作品,然后鼓励学生就自己的观察发表见解,且不论对该美术作品了解多少,都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最后,教师向学生讲解人面鱼纹盆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逐步引导学生鉴赏该作品。在远古时期,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人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大自然充满了恐惧和敬畏。学生了解这样的历史文化环境,对他们鉴赏人面鱼纹盆具有很大的帮助[4]。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介绍,学生了解了原始社会的时代背景,更容易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以及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审美水平等。3.将美术鉴赏和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在现代高中教育中,教师要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美术作品鉴赏能力,就需要将美术鉴赏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如,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相结合。在丰富而多样的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接触人文素养知识,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权,让他们赏析自己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寻找其中蕴含的艺术成分和思想情感,并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知识的融会贯通中相互印证,共同提高。从实践看,与美术作品关联性较强的科目有历史、语文等,学生在选择鉴赏与这些学科相关的美术作品时,可以运用跨学科的赏析方式。如,在鉴赏《富春山居图》时,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融入鉴赏过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这幅美术作品,并从笔墨技法等方面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画家运用的是干湿画法,画面展现了富春江畔的美景,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水平[5]。其次,在学生欣赏作品后,教师可以将画家在创作《富春山居图》时的趣事讲给学生听,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这幅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内涵,扩充学生的人文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又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麦田守望者》这幅作品时,可以将作品和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让学生全面了解作品的内涵和当时的文化发展情况。4.注重美术作品的文化特色对提高人文素养的作用。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文化特点等,带领学生一步步地探索艺术作品的内涵,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在鉴赏水墨画时,教师可以对比不同国画的画法和内涵表达的不同,让学生通过感悟传统文化,逐步了解和掌握水墨画的画法与独特性,理解水墨画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技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获得艺术的熏陶。如,在《柳塘呼犊图》的鉴赏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这幅美术作品是宋代的佳作,其表现的是一位老人呼唤远处的小牛,而小牛对老人做出了仰头呼应的举动,表现了牛儿对老人的依恋。学生要想真正感悟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内涵,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历史知识基础。学生只有对作品中的柳树、水塘、牛儿以及人类和谐相处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才会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进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5.强化对名家名作的鉴赏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想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就需要做好美术作品的选择,尽量选择一些名家名作。这些名家名作大部分经过了长时间的积淀,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精华,具有较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美术赏析作品的选择,发挥优秀美术作品的教育作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如,凡•高的作品《向日葵》、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等都是世界著名的优秀美术作品,教师让学生鉴赏这些作品,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获得不同的鉴赏体验。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鉴赏世界名画,可以通过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画家的人生和不同作品的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水平,使其积累更多的审美经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6.探究美术作品的创作渊源。每一幅美术作品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具有一定的创作渊源。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探析作品的创作渊源,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一般来说,美术作品的创作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渊源、情感渊源、地域渊源等。如,画家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受到这些作品的感染,可以获得绘画创作的灵感。如,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洛神赋》,画家顾恺之深受感染,获得了创作的灵感,并创作了著名的画作《洛神赋图》,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获得了世人的认可和赞誉。

在高中阶段,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美术鉴赏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宽.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7(2):151.

[2]孙平.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5.

[3]王万娟.关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5):251.

[4]席国平,付振辉.关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6(25):41.

美术鉴赏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中学美术鉴赏;教学内容;方法

一、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中学阶段的学生思维相对比较活跃,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对于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探索,再加上中学生普遍都有一定的基础积累,他们在学习能力上比较强,这对于学习美术鉴赏内容而言具有一定的帮助。在当前中学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鉴赏教学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加强他们的艺术修养,结合当前实际的教学内容,引导他们对美术内容进行欣赏,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浓厚的美术兴趣。教师在实质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才能加强对学生们的艺术教导,从而让他们对美术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让他们明确各地区对于美术的差异。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学生们的美术进行引导,以此加强他们的审美体验,让他们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独一无二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更好的沉浸于艺术美之中,让学生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并与作品形成共鸣,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作用相对比较明确,是为了加强学生们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们的美术素养,以此提高学生们审美能力。美术鉴赏教学是当前美术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利用美术鉴赏教学能够让学生们对于美术存在的美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针对当前中学的美术教学而言,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帮助学生们对各方面形成正确的认知,包括帮助他们更正确的看待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而让学生以另一个切入点进入社会。美术鉴赏教学的作用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了解艺术,同时美术鉴赏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其他功能,美术鉴赏教学能够带动学生其他的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应该中学生们鉴赏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演变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完善,针对课本内容也进行了较大程度上的改革,从原本单一的美术图片进而发展成为色彩鲜明、层次分明的美术作品,这对学生来讲,无外乎是激发兴趣的好方法。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提高了很大程度的水品,借鉴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呈现出来的是教学内容是枯燥无味的,让本就不感兴趣的学生更加不感兴趣,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教材新增了大量的图片、动漫,让学生在畅想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也能深深的感受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人物形象。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有采用新媒体教学,不在局限于纸本教材,新媒体中蕴含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视频,极大程度的丰富了美术鉴赏的内容以及方法。另外,中学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时,也增加了科技元素,让学生在获得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不在局限于当下的教材以及参考书,教师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和体验教学等教学方法,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

三、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美术鉴赏兴趣。首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妥善利用。由于当今社会信息化不断的发展,电子教学也不断的进行进步,信息教学也成为了如今的教学新方向。教师在运用新媒体技术教学,一举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带来的不足,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中的图片视频技术等,为学生引入美术鉴赏教学,在这样的基础上,美术鉴赏教学更具有活力,比以往教学观念更具备观赏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把美术课堂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同时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及学习欲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创造美术艺术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如今的教学观念希望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可以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体,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落实国家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保证学生掌握美术功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及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索能寻找到美术的乐趣,继而实现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二)创设鉴赏环境。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可充分的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将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直观的展示出来,使学生借此可以感同身受,为其理解美术作品奠定了基础。例如: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展示人物肖像作品时,可以仔细的整理美术作品中文字以及数字,让学生在进行鉴赏时,方便掌握作品绘画的手法以及人物的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而达到最佳的美术作品效果。其次,教师在授课中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要总为学生传授美术作品的知识点,适当的传授学生一些绘画手法以及鉴赏习惯,让学生在独自鉴赏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作家在作品中表达的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也要大胆的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运用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力,对鉴赏作品提出不同的想法。最后教师可将授课内容与课外素材进行联系,产生新的教学方式与鉴赏的新方法,在立足与课内鉴赏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美术鉴赏范围,鼓励学生在课后阶段自行的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鉴赏问题,要及时的请教教师,避免在鉴赏的过程中出现思维漏洞。(三)将美术鉴赏课堂归还于学生。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参与进这场改革大军中来。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学生在进行美术鉴赏的过程中,激发不出兴趣,提高不了对于美术鉴赏的积极性,进而产生厌学的心理。针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机械化教学现象。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的不同,导致学生之间在进行美术鉴赏时存在着大量的差异性,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尽量的做到与学生打成一片,走进学生的内心当中,激发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乐趣,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进学习当中,为此,中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应将课堂归还于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继而使学生积极的进行美术鉴赏。(四)明确鉴赏重点内容。在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中的重点,并在实质的教学中重视重点内容的引导,从而加强学生们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这样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例如,“清明上河图”这一课程的学习中,许多学生们对于清明上河图的内容不够了解,从而使得学生们对于清明上河图含义不够了解,为此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引导,对图画中的每个人物形象以及行为进行细节的上的观察,从而更好的了解作者的用意,以此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加强他们自身的审美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学习《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过程中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欣赏,从而让学生们感受到端庄的内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们对眼睛的光差,从而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们的鉴赏能力。(五)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美术鉴赏知识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当前教师可以利用科学设备展开教导,从而提高教学手法,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导“田园风景”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一些比较美丽的景色,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了解景色和场景,从而给学生们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针对一些我国的自然景观进行欣赏。而且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打弥补一些存在的不足,从而打破空间和实践的限制,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景色含义,从而加强学生们对美术意境的理解,加强他们自身的审美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建筑配合科学技术为学生们进行展示,让他们明确一些建筑的存在意义,如艾佛尔铁塔的结构,它代表法国的浪漫气息等,根据区域的实质情况对学生们进行讲解,从而加强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让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以此促进他们不断成长。

综上所述,中学美术教师开展的美术鉴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陶冶现阶段学生的情操,对于落实国家新课改教学理念有着重要的意义,应该得到众位美术教师的高度重视。其次,中学美术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圆.美术鉴赏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5(13).

美术鉴赏教学范文篇9

一、任何教学,都要将完整统一的知识分解成不同的要素,并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框架中向学生加以传授,美术鉴赏教学也不例外。比如东西方绘画艺术的鉴赏教学,“具有不同文化意识、美学观念和审美风貌的中西艺术,当作用于欣赏者时,便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效应。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比较鉴赏法使学生既能与东方画家的审美意念共鸣,又能理解西方画家的情感与艺术语汇,以此达到一石二鸟之目的。

什么样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呢?又如何比较呢?教材中也给了一些提示,如同样以精美绝伦的人物形象塑造,表现贵族妇女生活的传世名作《簪花仕女图》和《蒙娜丽莎》。首先从表现内容上找出差异,前者于公元八世纪出自中国盛唐宫廷画家周昉之手,后者则为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晚年的不朽之作。两者作品产生年代虽有先后之分,但都产生于太平盛世,画家都以严谨的写实画风表现了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女性的端庄与安详。只是前者内涵着闲适与自得的心态,后者则表现得优雅而神秘。其次要主要引导学生花精力对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别进行探究。《簪花仕女图》是典型的中国画长卷,在高46厘米,宽180厘米的画面中,展示了采花、看花、漫步、戏犬四个情节段落,刻画的六位妇女或呼应、或独立、或聚、或散;散点结构的画面没有背景衬托,只画了两条狗、一只白鹤、一棵花树,作为点缀,并以此建立人物间的情节关联和画面结构。《蒙娜丽莎》则是典型的西方油画肖像,在高77厘米,宽53厘米的画幅中,截取主人公胸像,集中全力于人物面部那“神秘的微笑”以及那双富有青春气息的手的刻画。画面背景也是西方式的一丝不苟,明暗光影、空气远近,表现性的环境衬托,在再现的可视可感上,体现了典型的西方审美追求。常言到不比不知道,对于东西方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这下就了然了。所谓鉴赏我认为一定要有别于以前的欣赏教学模式,在感受,体验与识别方面狠下工夫,给学生提供多看和多比较的机会和正确的引导。

高中人教版美术新教材在编写时大多是基于比较的方式编写的,如将中西建筑的比较,中西造型观念的比较等。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够在未来的美术鉴赏中加以运用,等于教会了一种鉴赏的方法。

二、追根求源,亲身体验是中学生鉴赏美术知识的捷径。也使美术鉴赏教学由静态转向动态。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理解很肤浅,知道画家画了些什么,但不了解画家是如何画出的,只是看热闹,看不出门道来,对于艺术品的鉴赏仍然是个睁眼瞎。因此我在教学中先确定美术教学的脉络,把课程分为鉴赏、绘画两部分,赏、技同步推进,分阶段交叉授课,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中国画的鉴赏教学、书法艺术上更为可行,因为中国画的技法程式在创作中占有突出地位,无论花鸟、人物、山水,工笔还是写意所需的工具材料简单,教学内容亦可从临摹古画进行,从继承古人的“笔墨规矩”入手,体悟“古人之神妙”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千讲不如一练,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较大,美术教学改变知识讲授过多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生还是相当欢迎的。西方绘画油画技法的学习让学生亲身体会不太可能,但可通过素描临摹和写生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民间美术可选择剪纸这些简单易行的种类在教学中实施,总之,只要我们大胆去探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法总会找到。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随着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我校高中部都配有多媒体教室,这使的上美术课时可图、文、声、并茂,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但这需要老师课前作更多的准备,我和我校的另外一位美术老师一起,把美术知识分类做成了教学课件,虽然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现在上课只要课前做一些小的调整和补充,就可以了。多媒体教学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容易对知识理解和产生兴趣,有些教材内容可适当加入视频,比如一些名家绘画示范vcd,探索栏目出的《千年书法》等与美术有关的电视节目等.都可通过剪辑加入课件.使学生产生兴趣,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四:宿州是书画之乡,有很多书画名家,且有书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进行教学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我校的艺术展室有很多宿州书画名家的书画作品,和学生历届书画展、艺术节的作品,新生入学我们带领他们参观,并对学生们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此外,宿州展览馆不仅有很多名人字画,灵壁奇石,还有很多书画艺术展,带领学生去开阔眼界,拓宽学生的艺术、文化视野,努力去挖掘在我们身边可利用的美术资源吧!

美术鉴赏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高职;公共艺术;美术鉴赏课

中国的教育在过去的20年发展迅速,其中,职业院校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美术鉴赏课作为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职业学校教育课程中添加美术鉴赏课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开设艺术鉴赏课,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艺术教育,获得全面发展。然而,具体而言,在教育过程中,一些职业院校的艺术欣赏课程的教育效果不是特别令人满意。基于此,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研究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2020年,中国87.6%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系列课程,并把美术鉴赏作为其中的主要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不仅让在校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培训,达到掌握美术知识、理解美术现象并且看懂美术作品的基本要求,还帮助学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艺术修养与综合人文素质,进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全面适应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战略的客观需要。同时,美术鉴赏课程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能否取得既定的目标———培养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一线人才。因此,在当今了解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推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美术鉴赏教育的重要性

(一)增强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职院校开展美术鉴赏教育,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学习美术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概念,然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在培养综合素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正确价值观的熏陶。

(二)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

高职院校是作为人才培养机构,其美术鉴赏教育的开展将帮助更多的学生接触艺术。在学习和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素养。这将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与高职院校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三)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才能

美术鉴赏教育是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从艺术作品中得到许多的灵感。通过观察诸多绘画等艺术作品,学生加深了对艺术的理解,激发了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四)美术鉴赏教育是高职院校课程优化的重要内容

美术鉴赏教育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响应国家教育改革,许多职业学校实现了课程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优化课程内容,提高人才的整体素养。因此,美术鉴赏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重要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优化和改革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二、福建省高职美术鉴赏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不注重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

目前,在福建省多数高职院校中,艺术教育课程大多只针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设置,不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时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选择美术鉴赏课程的学生往往并不是为了学习相关知识,只是出于“好玩”的心态或好奇的心理。此外,各门课程在每学期通常设置18至36学时,各个学校有所不同。然而,在美术鉴赏课程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知识的时间不足的现象,导致学习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高职院校分配的美术鉴赏课课时较少,但又不能忽视其他教学,美术鉴赏课与其他课程教学中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二)美术鉴赏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不均衡

目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福建省高职院校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重专业强技能方面,单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注重专业课程的设置,凸显专业课的优势地位而忽略人文艺术课程的设置。如果学校不重视艺术课程,教师容易对课程教学产生敷衍的态度,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学生也会抱着混学分的心理来学习,难以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达不到教学目标,最终浪费了学校的教育资源。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美术鉴赏课不仅是一门由各个学科知识有机组成的课程,还是一门影响深远的课程。任何艺术作品都充满了知识,不仅是艺术专业的知识,还具有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内容。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将各学科结合起来教学,把不同学科的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美术鉴赏课课程真正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美术鉴赏教育教学模式不合理

目前,福建省高职院校内开设的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模式依然沿用过去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灌输重要性,而忽略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性。首先,教学方法过于教条。主要表现在美术鉴赏课中,对大部分作品的欣赏都是一个固定的套路,教师通常只是简单介绍艺术家的个人生平、生活背景、作品内容和表达情感等。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死板,不够灵活,也让学生觉得乏味。鉴赏缺乏情感,生动性不足,鉴赏的效果也会比较平淡,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这种固定的教学套路使教师教学方法得不到创新,教师综合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其次,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往往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师讲课就是一个人唱“独角戏”,独自一人完成整个课程;作为“观众”,学生只能被动录入课堂里教师所讲的内容,不能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去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的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任何提高。

三、高职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优化途径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意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艺术品的魅力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呈现出来往往更容易吸引学生。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可以放松身心,同时置身于艺术作品之中体验艺术之美,真正参与到艺术学习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结合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生动有趣的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工作,多方面收集素材,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从而优化教学效果。2.创设个性的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要想达到的目标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知道如何培养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体,真正投入课堂学习。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与学生们多多沟通交流,与学生交换想法,尊重与鼓励学生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如果教师教学带有盲目性,就会使学生觉得课程非常抽象,不愿表述自己的想法,时间久了会影响想象力的培养,最终教师也无法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此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不同想法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发展潜能。

(二)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1.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目前多媒体教学在各个高职院校广泛推广,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理解艺术、表现艺术和创造艺术等开创了教育新模式,多媒体教育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多媒体教育技术有许多优点:第一,多媒体教学技术从视、听、说三个方面转变了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地位,促进新的教育模式的发展;第二,其有利于创造教育的发展,改善了教育环境,为提高教育质量带来积极的影响。2.教材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除了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释外,教师还可以引入艺术的实物作品到条件允许的教室,对学生进行实物教学,使学生能通过视觉和触觉对作品有充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同时他们也会对作品有更深的印象。通过教材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直观欣赏地艺术作品,学生将会真正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鉴赏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三)注重美术鉴赏的人文性

美术作品有艺术气息,给人以美感,而且有培养和净化灵魂的作用。美术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艺术的影子,它总是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美术作品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与人类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对使用材料的要求较高,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内涵,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美术鉴赏课的教师必须学会肯定学生,不断推动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提升。

(四)培养教师的优良综合素质

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搞好教育的最重要的部分。教师职业能力对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教师不具备完整的专业基础知识,将无法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不仅需要有坚定的教育基础和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只有当教师具有优良的整体综合素质,才能将艺术的精髓教给学生。

四、结语

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程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高职院校要不断更新和优化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应琦.浅谈美术鉴赏课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J].青春岁月,2016(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