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睡眠质量与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11-12 10:24:19

学生睡眠质量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睡眠质量现状,探讨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为采取措施改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班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医学院校大学生34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来评价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结果PSQI平均得分为4.423.89分,32.18%的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好,56.61%的大学生睡眠质量一般,11.21%的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差。男生女生睡眠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睡眠质量与个人情绪、学习压力、所学专业、人际交往、每周锻炼身体频次、恋爱状态、家庭经济状况、考试因素、入睡时间、睡前使用手机、睡眠环境等因素有关。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不容乐观,且影响因素多样。

关键词:大学生,睡眠质量,匹兹堡

睡眠质量指数,影响因素睡眠是一项与人类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命活动,它不但可以调节人体的激素分泌、葡萄糖水平和心血管功能,而且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和身心健康发展[1]。长期低质量的睡眠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会引起免疫力降低、抑郁,甚至会导致多种疾病[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低质量的睡眠已成为影响世界人口健康的主要问题。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了“睡眠日”活动,“睡眠质量”方面的研究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3]。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4-5]。为深入了解蚌埠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现状,探讨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为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依据,课题组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8年3-5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蚌埠医学院护理、临床、物联网和食品工程与质量专业的部分班级学生发放问卷367份,收回361份,剔除缺项、漏项13份,最终有效问卷348份(96.39%)。以此有效问卷的348人为研究对象,其平均年龄为(20.23±1.47)岁;其中男生152人(43.68%),女生196人(56.32%);一、二、三年级学生分别为132人(37.93%)、103人(29.60%),113人(32.47%)。1.2研究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蚌埠医学院一、二、三年级的本科生348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先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再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调查。调查时以班级为单位,调查员说明研究意义及填写时注意事项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回收问卷。对调研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使其熟悉调查内容,并统一调查方法;进行正式调查前,于2017年12月抽取了一个班57人进行了预调查;未选择刚开学的时间和正处在实习期间的学生进行调查以排除大学刚入学不适应和实习面临的环境变化和就业压力所导致的睡眠障碍;避开考试月调查以排除学生因考试压力而造成的睡眠问题。1.3调查内容。(1)基本情况与影响因素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每周锻炼身体频次、学习压力、恋爱状态、睡眠环境、睡前使用手机时长等资料。(2)睡眠质量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该量表由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将18个条目归纳到不同的7个睡眠评分因子,分别计算“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药物运用、日间功能障碍”7个得分因子。每个因子得分为0-3分,得分越高,说明该因子情况越差;再累计各因子得分构成PSQI总得分,PSQI总分范围为0-21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将PSQI总因子得分划分为3个等级,PSQI≤4分为睡眠良好,PSQI5-7分为睡眠一般,PSQI≥8分为睡眠差,即睡眠障碍。

2结果

2.1睡眠质量总体状况。调查显示,348名大学生的PSQI平均分数为(4.42±3.89)分。近1个月,无学生使用催眠药物,睡眠质量良好的有112人,占32.18%,睡眠质量一般的有197人,占56.61%,睡眠质量差的有39人,占11.21%。调查中,PSQI<8分的学生有309人(占88.79%),PSQI≥8分的学生共39人(占11.21%)。2.2睡眠质量性别差异比较。被调查学生的PSQI平均分数为(4.42±3.89)分,其中男生平均得分为(4.36±3.87)分,女生平均得分为(4.51±3.67)分。调查显示,男生睡眠质量较好、一般、较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1.89%、35.53%、12.58%,女生睡眠质量较好、一般、较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9.04%、39.84%、11.12%。其中,女生的平均得分稍高于男生,男生、女生的PSQI平均得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因在PSQI调查中,无学生使用催眠药物,故省去此项评分。其中,日间功能障碍和睡眠障碍平均得分较高,见表1。男生睡眠质量较好,一般所占的比例均低于女生。2.3不同专业学生睡眠质量比较。调查显示,临床专业学生的PSQI平均得分为(4.94±3.32)分,护理专业学生的PSQI平均得分为(4.51±3.63),物联网专业学生的PSQI平均得分为(4.15±3.92)分,食品质量专业学生的PSQI平均得分为(4.77±3.34)分,其中,临床、物联网专业学生较护理专业的学生相比在睡眠效率、睡眠障碍、PSQI平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不同年级学生睡眠质量比较。一年级学生平均得分为(4.44±3.72)分,二年级学生平均得分为(4.32±3.83)分,三年级学生平均得分为(4.22±3.94)分。一年级学生在PSQI平均得分及日间功能障碍因子上得分稍高于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学生在得分因子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上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2.5不同体育锻炼频次学生的睡眠质量比较。每周未进行体育锻炼或仅锻炼1次的学生的PSQI平均得分为(4.50±0.56),每周进行2-4次体育锻炼的学生的PSQI平均得分为(4.30±0.42),每周进行5次或以上的体育锻炼的学生的PSQI平均得分为(4.54±0.77)。从表4中可见,每周锻炼2-4次的学生的睡眠质量明显高于不进行体育锻炼或锻炼5次以上的学生,其在得分因子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PSQI平均分上均低于其他两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其他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研究显示,除上述因素可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外,还有如考试因素、抽烟、喝酒、睡前喝茶或咖啡、学习压力、同学交往、恋爱状态、个人情绪、家庭经济状况、睡前使用手机、睡眠时的光线、噪声干扰、温度、湿度不适宜等环境因素等都可对睡眠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p<0.05)。

3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某医学院校学生的PSQI平均分为(4.42±3.89)分,睡眠问题检出率为36.90%,总体睡眠质量高于其他人群[6-8],但与部分大调查结果有差异[9-10]在PSQI各得分因子中,大部分学生的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平均得分较高,表明睡眠问题已经对这部分学生的白天生活、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睡眠质量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性别的差异对睡眠质量无统计学意义,其结果与[11-12]存在差异,与李燕芬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睡眠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年级的差异对睡眠质量无统计学意义,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4-14]有差异。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睡眠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专业的差异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这与之前研究结论相似[15]。调查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与体育锻炼、同学交往、个人情绪、恋爱状态、家庭经济状况、学习压力、考试因素、睡前喝茶或咖啡、睡前使用手机、睡眠环境的温度、湿度、噪音、光线等多个因素有关。其中,每周进行2-4次体育锻炼、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人情绪较平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学习压力不大、近期无考试、睡前使用手机时间在1h以内、睡眠环境较安静且无光线干扰、温湿度合适的学生大多睡眠质量较好;而那些同学关系紧张、近期有考试等学习压力、睡前长时间使用手机(≥1h)、睡眠环境嘈杂或有光线干扰的学生多数睡眠质量较差;吸烟、饮酒或者是睡前喝茶、咖啡对睡眠质量有较大影响,但有这些现象的学生人数较少,对总体睡眠质量影响不明显。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方式,长期低质量的睡眠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调查在校学生的睡眠质量,对了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不仅与个人情绪、所学专业、同学交往、学习压力、恋爱状态、家庭经济状况、考试因素、睡前使用手机等因素相关,还与睡眠环境、体育锻炼等因素相关,这有助于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恋爱问题,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注重体育锻炼,高效科学使用手机,并对心理问题及时干预疏导,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使个人情绪保持稳定,以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谢 静 蒋秀林 单位:蚌埠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