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食堂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8-09 17:37:48

学生食堂管理

学生食堂管理范文篇1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新校区位于长沙市雷锋大道旁,占地33.3hm2(500亩)。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校区教学设施齐全,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园地。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学生食堂拟建在新校区内,用地西北临校区次出入口,南、北、东三面毗邻学生宿舍,西临校区主出入口、中心广场和中心水景学子湖组成的校园中心主轴,视野开阔,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项目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平面采用椭圆形仿“蛋”形布局,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占地面积5020m2,总建筑面积11200m2,建设规模可同时满足6500学生用餐和1000学生开会之用,总平面布置见图1。

2设计理念

校园建筑最重要的是要体现校园特色,既包括物质性的地域环境特色,公共空间特色、建筑风格与建筑空间特色、交通组织特色、也包括非物质的专业办学特色和历史人文精神特色等。

新建学生食堂面向校园中心主轴,与主入口(教学楼、办公楼)、中心广场(图书馆、实验楼)形成校园主轴及富有韵律的三个空间序列,校园的空间在由北向南流淌的学子湖、预留教学楼及本次设计的——学生食堂处达到高潮,新建的学生食堂成为承载校园文化和展示校园文化的一个窗口。为此设计中注重建筑景观一体化,结合现代大学生就餐特点及高校食堂竞争、管理模式,力求弘扬校园饮食文化,体现现代教育模式开放式与交互式的特点,综合考虑整体功能布局;同时注重不同建筑空间的连贯性与交互性,紧密结合地形和环境,获得以人为本的、生态的、易于体现校园文化内涵的校园空间序列。

3总平面设计构思

对于具有特色的校园,个性的空间是其必不可少的精髓,大学校园的个性,就是大学的特性,在设计时要强调校园复合空间的创造,对学校社区化氛围的营造,主要构思如下:

3.1融入环境,建构秩序

由雷锋大道校园主入口通过校园主轴、中心广场把教学主体——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紧密联系形成活力四射的教学核心区。主轴穿过中心广场东转,下台阶即到达由开阔的水面、绿化组成的中央生态区及学生生活区。学生食堂即坐落在这环境优雅、静谧的学生生活区中央,成为校园主轴末端的一大景观,见图2。由西向东的一条步行空间主轴和三个主要景观节点贯穿整个校园,将校园各功能分区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不同层次的绿化空间系统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精彩丰富的生态校园环境。

3.2顺应地形,围绕“园中园、景中景”主题力求创建景观生态的校园生活社区

教学核心区与中心生态区、学生生活区通过自然高差形成台地,形成功能分区,创造了良好的学生生活、休闲空间。学生生活区呈倒“L”形布置,与核心教学区包围着中央生态区,学生食堂布置在校园主轴的末端,地理位置优越,既能保证学生就餐有适宜的步行距离,同时又创造了良好的就餐环境。学生食堂东临校区东大门保证了食堂对外货流路线畅通便捷。

3.3单体平面造型融入建筑环境

作为校园的节点,学生食堂平面采用椭圆形仿“蛋”型布局,接合发散式反对称的弧形楼梯的造型,犹如一个被逐渐剥开的鸡蛋,勾起人们无限美好的食欲,见图3。同时,平面弧线形造型与学子湖畔紧密结合创造出流动的空间,满足了来自各个方向的人流都能获得较好的视觉冲击力。

4颇具特色的建筑单体设计

结合校园规划布局,食堂建筑的空间形态处理从外部空间体系和实体建筑形态二方面着手,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突出校园文教建筑内求实用,外求唯美的建筑风格特点,建筑单体设计如下:

5.1合理的平面布局

根据建设方要求、大学生就餐特点及高校食堂的管理模式,本设计方案一、二层共设计4个相对独立的学生食堂,三层为学生活动中心(兼报告厅)和屋顶花园。总体分为学生共享就餐区、独立的厨房操作区、学生活动区及屋顶花园,各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线顺畅。

5个学生食堂分别设置独立的操作间、小炒间、面包房、小超市等,学生就餐空间相互贯通,既有利于食堂之间开展相互竞争,又有利于各厨房的食品卫生和管理,同时有利于学生就餐的多样选择。餐厅的就餐区、面包房、小炒间、检测间等均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无对外窗口的房间安装了通风装置,见一二层平面图3、4。

5.2厨房布置工艺流程合理,充分体现高校食堂高标准的卫生要求

卫生是食堂的重中之重,如何创造良好的厨房空间成为设计的重点、难点。通过精心布局及推敲,厨房布置工艺流程合理成为本设计的最大亮点。

1)整个食堂的工艺流程按照生进熟出的顺序设立原料通道、员工通道、成品通道及回收通道,合理分为食品处理区,非食品处理区和就餐区三大功能分区。

2)各功能用房采取了单间分室一条龙的工艺,彻底打破了过去食堂设计中厨房一大间,洁污不分,生熟不分,粗加工和切炒混为一堂的传统布局,保证了食品的卫生,提高了食品卫生的安全度。

3)地面沿弧形走道、备餐间、小炒间、烹调间、洗消间、面点及加工间设置地面排水沟,便于清洗及排走油污。

4)设置员工更衣间及预进间,满足员工二次更衣要求,达到了高校食堂管理模式的先进水平。

5)设计充分考虑高校就餐的特点,设置了检测间以便留样检测以保护学生就餐安全。

6)设置小炒间以满足高校学生就餐的不同口味要求和小型聚会等不同需求。

5.3合理组织人流、货流

根据校园的总体规划及建设方要求,将学生食堂主出入口设计在西侧兼顾校区主、次出入口景观及人流,南北向分设次出入口兼顾学生公寓的人流,东向结合校园东大门设计后勤人员及货流出入口。建筑沿东西及南北向形成校园主通道,沿建筑四周及学子湖畔形成步行道,人流、货流交通流线组织明确清晰,互不干扰。

5.4富含校园文化特色空间的塑造

由于本食堂规模较大,一、二层设计了四个大型餐厅,还兼顾了小型餐厅与超市,因此良好的内部空间环境是本设计除厨房工艺流程合理布局之外的又一难点。

入口广场是食堂门户区域,主要强调了对人流的引导和大气、舒畅空间的塑造,分别设计了主出入口及东西二个次出入口,结合出入口内凹设置,减少了室内空间的进深;室外设计两部反对称渐变的半开敞式弧形楼梯将人流自然引向二、三楼,巧妙的成为一楼南、北出入口雨篷的同时解决了二楼就餐与三楼活动人流分流的问题,不仅有利于食堂的管理,也最大限度的确保室内空间的完整性,在确保安全疏散的同时避免了对房间的硬性分割。

内部空间强调功能多样性和可变性的要求,采用大空间少柱网的布置,方便内部空间使用;内部格调设计处理上不寻求过多复杂的线条和呆板的行进线路,而追求自然惬意通透的内部空间塑造,在平面空间功能设计上满足良好的校园就餐环境需求。整个餐厅内部空间布局将主要学生就餐出入口、学生餐厅、小超市等临水面设置,满足学生对就餐环境优雅舒适的要求。三楼学生活动中心采用扇形布局呈南北向布置,尽量争取良好的朝向和通风。设计通过借景手法的运用,近处餐厅、室外半开敞式弧形楼梯、亲水平台、学子湖水面等空间互为渗透,远处与校园中心广场景观等遥相呼应,互为借景,充分体现了人与环境、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

5.5竖向设计

本学生食堂功能较为简单,但人流量大且学生就餐人流集中,设计着重考虑疏散要求,设计五部楼梯,一部货梯,其中四部供学生使用,分布在南、北、西三个方向,东向的一部楼梯及货梯则为厨房的专用梯。室外设置的两部反对称发散的半开敞式弧形楼梯可直达三层的活动中心及屋顶花园,满足疏散要求。

5.6立面设计

学生食堂造型力求简洁大方,线条流畅,新颖,具有强烈的现代感,立面造型上突出几何形体的穿插与对比,主体采用椭圆体,配以弧形渐变的室外楼梯、逐渐升高的弧形片墙、玻璃梯顶等形成的“灰”空间,大面积玻璃与室外弧形墙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建筑体块之间多样的变化打破了冗长的空间序列带来的沉闷感,使建筑本身具有一种博大、内敛、谦逊的文化气质。西立面设计高耸的钟塔,配以弧线形的屋面飘板,大面积灰色铝板和玻璃相结合,丰富的弧线立面充分考虑新校区与城市道路的全方位景观,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既彰显学院实力又能从建筑风格上折射出学院的校园文化,形成耳目一新又耐人寻味的现代教育建筑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为了与现有建筑环境融合更好的成为文化载体,建筑以灰色基调为主,在南、北、西三个主要学生出入口处设计橙红色片墙,片墙上镶嵌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格窗”演绎成的现代玻璃小窗,在极具冲击力的暖色调色彩的刺激下,不仅突出了学生食堂的出入口,刺激了就餐人员的食欲,同时与室外楼梯弧形片墙上的小漏空方格互相呼应,共同构成了统一的整体,具体可见学生食堂效果图。

室外反对称的弧形楼梯配以螺旋式上升的弧形墙,创造出起伏变化的富有动感的天际轮廓线。室外弧形楼梯、弧形墙、透明的玻璃顶形成半围合空间效果,大面积玻璃的设置使室内外空间得以延伸,内外空间流动,互为交融。

6绿化景观设计

食堂周边的绿化景观以点带结合为主,形成尺度宜人的校园景观。由于食堂位于学子湖畔,设计时以乔木外加绿

化带使之与校园其它建筑很好的绾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在食堂山丘一侧密植树木,配以灌木、草地、植被自由穿插,使山、植被、建筑达到疏密相间的精致宜人的境界。

食堂周边景观设计注重边缘与空间节点的人性化设计,以曲水绿岛为形态特征,形成以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的多个景观中心,同时结合湖畔水边缓坡、亲水平台、入口广场等营造多形态、多层次的交流场所,入口广场、绿地水景面以及食堂建筑空间的位置、尺度完全与校园食堂的规模使用相协调,使行走在教学楼至食堂的校园道路上,让人时刻感受到绿地、水面带给人的愉悦心情,无形中也增强就餐的食欲和乐趣,也充分体现出了现代校园环境育人的设计理念。

7结语

综上所述,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学生食堂通过设计者别出心裁地采用“剥开的鸡蛋”外形设计,既与“食”加强了内在联系,又对建筑的“形”进行了深层的刻画,并通过一系列虚实对比和互借的设计手法的应用,使建筑整体与校园其他建筑及周围环境实现了高度融合与促进,外形隽永,寓意深刻,达到了文教建筑较好的建筑美学意境。

参考文献:

[1]郑明仁.大学校园规划整合论[J].建筑学报.2001(2):59-63.

[2]涂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规划·景观·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夏海山著.城市建筑的生态转型与整体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学生食堂管理范文篇2

为进一步规范本市中小学供餐管理及校内超市(小卖部)设立工作,确保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建立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要高度重视中小学供餐工作。做好中小学餐饮供应的质量、价格及卫生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切身利益和学校的稳定。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做好中小学供餐工作。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中小学餐饮供应的监督管理,明确具体职能部门,落实相关责任。学校要坚持学生在校用餐自愿的原则,处理好方便学生用餐和确保卫生安全的关系,努力改善供餐方式和餐饮质量,切实做好校内供餐组织工作。

二、要建立符合本区域实际的中小学供餐管理机制。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配合卫生、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认真做好对承办学校食堂、学生午餐配送和盒饭供应的企业资质审核工作,建立学校餐饮服务准入机制和不良企业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食堂质量评估、绩效考核等制度,积极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加强对学生价格、质量、食品卫生等情况的指导和监管。

三、要坚持学生食堂公益性原则。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对公办学校学生食堂的水、电、燃气费用实行公益性补贴;学校对学生食堂的场地、设备应实行“零租赁”,切实降低学生就餐成本;学校自办食堂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物价主管部门合理确定学生午餐价格。教职工就餐应做到与学生同质、同价、同餐,成本应单独核算,严禁将教职工用餐费用分摊到学生用餐成本。

四、加强对学生食堂的监管。学校要检查、督促学生食堂承办单位加强对食堂管理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力度。要高度重视学生食堂的卫生安全,严格规范主副食品原料采购渠道,严防不符合卫生和质量标准的原材料进入学校食堂。要建立健全原料采购100%索证、索票制度、晨检制度和台帐记录制度。

五、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学生教育工作。学校应结合主题教育,加强安全午餐、营养午餐,健康午餐的宣传与教育。学校可通过建立由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学生午餐民主管理委员会,召开座谈会,设立学生供餐质量反馈信箱,发放午餐质量调查表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供餐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学生食堂餐饮质量。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珍惜粮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六、加强中小学校内超市(小卖部)的监督管理。要规范中小学校内超市(小卖部)的设立,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原则上不设超市(小卖部),中心城区以外有住宿生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方便学生学习、生活确需设立超市(小卖部)的,须经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并按规定取得工商营业、卫生许可等证照后方可营业。本市高中是否设立超市(小卖部)以及具体管理措施,由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本区域实际,制定相应政策。区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允许开办的校内超市(小卖部)的监管,督促其规范经营,确保学生食品卫生安全。

学生食堂管理范文篇3

第一条学校必需建立主管校长负责制:

1.学校主要领导是学校食品卫生平安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负责全校食品、食堂与学生集体配餐卫生与安全;

3.指定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4.检查学校《食品卫生法》天津市〈学生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试行)落实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置;5.及时调研和了解学校食品、食堂与学生集体配餐卫生平安工作状况。

6.协调处置食品卫生投诉事件;

7.发生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

第二条学校食品平安和食堂、学生集体配餐的卫生平安管理必需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三条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饮食卫生教育宣传。劝阻学生不买街头无照(证)商贩出卖的盒饭及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

第四条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水源的管理。

第五条食品经营负责人、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上岗前必需经过食品卫生规范、食品卫生法规和食品卫生科学知识培训。

第六条学校要建立健全与食品平安相关的岗位平安责任制度:

每次有记录;及时解决学校食品、食堂呈现的各种问题,1.学校食品负责人岗位制度:认真学习《食品卫生法》天津市〈学生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试行)每周对各项卫生制度及食品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向主管校长汇报;制定学校食品、食堂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及食品卫生责任制并落实执行情况;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立即维护好现场,积极组织对病人进行抢救,及时上报。

并进行记录;对食品、食堂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培训;负责食品、食堂卫生管理档案的建立及保管(档案内容:各项制度、各种记录、个人健康、卫生知识培训、索证资料、餐具消毒自检记录、检验演讲、卫生监督文件等)2.食品卫生管理员岗位制度:学习掌握《食品卫生法》天津市〈学生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试行)全面掌握卫生管理的基本内容;按规定随时进行卫生检查。

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3.学校食品、食堂平安捍卫制度:严禁非食品、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

应严格进行登记验收。4.食品推销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推销验收制度;推销各类食品时要严格执行索证制度;推销各类食品原料应新鲜;推销定型包装食品的食品标识应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推销食品入库时。

及时注销使用的食品,5.食品库房保管岗位责任制度:严格执行食品库房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台帐。登记购入的食品;对贮存的食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逾越保质期的食品要及时处理,发现即将过期的产品,应及时请管理员及时使用;发现老鼠、蟑螂、苍蝇应及时杀灭并封堵洞口;对由于工作失误造成食品损失或丢失,应负责赔偿。

并符合食品贮存要求;上班前检查厨房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是否符合规定及工作中是否规范操作,6.食堂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安排制定菜谱;提出食品原料推销建议;检查食品原料是否新鲜;检查菜品的烹调过程是否规范;检查食品贮存是否生熟分开。对不符合规定和不按规范操作的人员提出处置意见。

不使用腐烂蜕变、污秽不洁、生虫及《食品卫生法》规定的禁止使用的食品;烹调时应根据菜品情况,7.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遵守卫生管理制度;依照规范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制做食品前检查食品原料的新鲜水平。将菜品烧熟煮透;由于工作失误造成食品卫生事件,进行责任追究。

第七条学校要建立食品留样制度:各种食品、菜肴和集体用餐的订餐应各取不少于250克的样品留置于冷藏设备中保存24小时以上。防止采样时污染食品,留样的容器、取样的工具必需消毒,一种食品一个容器,并由管理人员负责登记。

第八条不得订购和制售冷荤凉菜。

每年到期前一个月,第九条《各校食堂必需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并悬挂在明显处。《卫生许可证》有效期为一周年。应重新申请换证。严禁无证经营。

第十条食品、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需进行健康检查。凡出现有碍于食品卫生平安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第十一条学校分管学生集体配餐的订购人员在订餐时。不得订购隔餐的剩余食品,不得订购冷荤凉菜食品;订餐的运输车辆(密闭货车、冷藏车)专用,坚持清洁,防尘、防蝇,容器上盖下垫;参与分餐的人员必需进行健康检查,持有《健康证明》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出现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立即停止分餐工作。

第十二条学校食堂建筑、设备、环境卫生、食品推销与贮存加工的卫生要求。请各单位按照《教体[]3号》文中的有关规范、要求执行。

十三条食品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1.工作前、处置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不得戴戒指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饰物加工食品;2.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

3.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4.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厨房操作人员应当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5.服务人员应当衣着整洁的工作服。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6.药品、香烟等一切非生产用品一律不准带入操作间和食品原料贮存库。

第十四条学校必需建立食品中毒和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

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演讲;1.立即停止食品供应。

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

3.保管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的资料和样品;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

学生食堂管理范文篇4

学校勤工俭学工作是学校后勤工作的一部分。为了使学校勤工俭学工作能给学校开源节流目标达到最大化效益,同时培养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特制订本工作计划。

1、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勤工俭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联络人。

组长:

副组长:

联络人:

2、工作目标

(1)勤工:通过安排学生到学生食堂勤工俭学服务,锻炼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减少食堂付出2人的工资开支;通过适当的校内外劳动(如植树造林、创卫劳动、校建基础劳动)来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开源节流。

(2)俭学:规范管理学生食堂、校园超市,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建立健全统一校服制,倡导校园统一美,培养学生节俭思想。

二、活动计划

1、学生食堂择优选择一部分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参加食堂的相关劳动。

2、节假日安排部分学生到县立中学帮扶小区――糖厂生活小区参加创卫劳动。

3、一年一度的值树造林活动,可安排部分学生到指定地点参加义务劳动。

4、一周一次的校园卫生大扫除,政工处分配各班学生劳动任务。

5、四栋教学楼周边及楼道的卫生打扫工作改由学生值周包干,减少学校的经费开支。

6、适当安排学生参加校园建设劳动,如平基、工程运送货物、除杂草等。

7、建造学生饮用水工程,减少学生开支。

8、完善教工食堂管理,节约招待开支。

三、成果记录

1、各项勤工俭学活动要有计划,详细安排,过程记录,成果收集与展示。

学生食堂管理范文篇5

由陈学辉编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9年3月出版的《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一书,以增强读者食品安全意识为目标,系统介绍一系列实用的食品安全与健康知识,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一书共由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详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论述食品中毒的症状以及食源性疾病,并立足食品安全,分别介绍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以及转基因食品等相关内容。第二章指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包括相关监管体系、监管分工和法律法规等,列举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消费者投诉途径等。第三章围绕食品添加剂展开,涵盖食品添加剂的实际应用以及合理使用方法等。第四章详细论述食品营养搭配、饮食调养,帮助读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第五章介绍大米、食用油、肉蛋、水果、蔬菜、调味品、桶装水等常用食品的选购和保存。第六章是食品消费提示,全面解读保质期、食品成分、营养对比等消费者较为关心的各种问题,并贴心出示一些消费和风险提示、消费警示等,以期帮助读者避免消费误区。

近年来,在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中不乏大学生食品安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大学生选择的食品来源较杂以及高校监管不到位等方面。其一,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依旧会为了追求美味而放弃对食品安全性的考量,在选择食品时,不清楚应该通过哪些参数来判定食品安全性,并且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经常选择隐瞒不报,缺乏维权意识。其二,学校食堂本应是学生食品的主要来源,但学生难免会对学校食堂饭菜失去新鲜感,转而追求其他更多种类和味道的食品,使得学校周边的小吃餐馆以及附近派送的外卖都成为大学生的主要食品来源。由此,高校试图通过加强对食堂饭菜安全性的监管以避免大学生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一种奢望。学校除了对校园内食品安全的监管外,还应加强对学校周边餐馆等的监管。然而,考虑到外卖这一食品来源的不可控性以及学校周边餐馆服从监管的不确定性,高校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强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让学生从心底里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加强对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培养势在必行。为了有效培养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需要高校和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本文结合《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书中内容,提出以下创新策略。

其一,教学内容创新。现阶段,大学生并未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加之缺乏鉴定食品安全的常识,导致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对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兼具这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为提升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教师可选择大量与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的典型案例,尤其是一些校园内的食品安全事故,引导学生在真实案例的警示下重视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大学生鉴定食品安全的能力,教师需要向学生普及相关食品常识,包括食品中的常见成分、添加剂及其各自的主要功能、哪些食品成分是相克的、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不同食品生产日期、有效期的作用等。《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一书兼具全面性和实用性,涵盖所需普及的全部内容,帮助学生学会搭配健康营养的饮食,可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提供良好参考。除此之外,为避免学生出现食品问题时手足无措,教师在培养学生食品安全鉴定能力的同时,还可邀请专门的医务老师指导学生掌握必备的食品安全急救处理方法和医疗知识,提高学生自救能力。

第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一方面,高校作为学生长时间所处的大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为增强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高校应以身作则,加大对食堂、学校周围小吃店和餐馆等可控范围内食品的监管力度,并不断优化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后续处理方案。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积极开展相关食品安全宣传班会,并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并设置不同环节提升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以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展班会期间,教师可设置专门的食品常识分享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帮助学生丰富食品常识,正确选择食品,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

学生食堂管理范文篇6

改进学校食堂管理和运营机制是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安全和正常的学习,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学校的后勤部门应加强对食堂的管理,要从维护广大师生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食堂管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与监督始终是学校与后勤管理部门的责任。虽然改革了学校食堂的运营机制,但学校作为甲方,既承担管理与监督工作的权利和义务并没有改变,因此,常抓不懈,要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对食堂菜品质量安全卫生和餐厅环境卫生工作的管理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认真把好经营单位和人员的资质关以及各方面的素质相关合同关,严禁腐败行为,对违约违法经营、诱发事端的食堂经营单位和个人,学校及时与后勤管理部门进行处理。转变相关人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日常监督工作,坚决防止与杜绝诱发事故的苗头和隐患。加强内部管理,端正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学校食堂工作

学校食堂改革始终要坚持为教育,为师生服务的方向为原则,应注意结合具体情况。因此,因地制宜、积极稳定推进学校食堂改革方案,要特别注意纠正各种错误倾向。不能随意改进企业和个体经营人员承包食堂,以包代管,一包了之。注意纠正“随意涨价”的错误认识。经营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学生食堂的主要功能是为师生,更主要的是为师生服务,既要考虑经营者利益,又要讲究职业道德。学生食堂的主要功能是为师生,提供餐饮服务,是有明显的公益性。更要兼顾广大师生利益,决不允许不顾学生兼受能力,以涨价、质量差,在采购原材料时发生差别。来推动经营,来衡量食堂工作的标志,保质保量,价格适当,是搞好食堂改革的关键。学校食堂改革推进过程中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对食堂的就餐价格实行最高限制。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管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对学生的健康安全关心落到实处。

三、加强宣传教育、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学校食堂管理制度

学校及后勤部门要积极宣传《食品卫生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产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中规范管理,合法经营。按卫生程序操作,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在安全卫生管理和食品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食堂经营各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加强各食堂检查、评估。对食堂发生责任事故的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承包单位或个人的责任。确保食堂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同时为防止发生意外,建立健全学生食堂食物中毒和疫、病情况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制度。

四、严格学校饮食经营准入制度,实行食物招标和集中定点采购制度

对学校食堂经营者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是提高学校食堂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学校食堂经营部门要建立餐饮经营准入制度。全面审核投资方面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投资能力、资质信誉以及道德素质。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并择优选定,坚决杜绝有其他不正之风发生。切实保护师生利益,以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质量要求和处理处罚办法,严把卫生准入关。学校食堂在采购正常使用的主副食品时,必须要到合法的经营单位采购饮食物资。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验看有关饮食物资经营的执照。特别是要确认经营者持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采购畜禽肉类原料时,必须验看动物检疫部门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对大宗饮食物资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零星饮食物资也要实行集中定点采购。货比三家,对食品包装原料要验看他的生产日期、合格标志、保质期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卫生安全制度。选择的定点供货单位及采购品种应报学校后勤管理机构或饮食服务实体等有关部门备案。学校职能部门要通过各种办法,对采购的全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坚决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并制定严格的监督措施,发现问题,迅速、严肃追究处理。加强对食堂所选择定点供货单位生产加工、储备、配送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查,特别要重视在传染病多发季节的检查。切实从源头上控制学校食堂饮食物资的卫生、安全、质量。对学生食堂制定管理细则,加大管理力度,切合实际的提高学生食堂经营水平,确保万无一失。

学生食堂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等学校食堂采用了新的管理,经营机制。总的来看,就餐价格还算基本稳定,饭菜质量与食品安全已产生差异,花色品种有所变化,服务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推进学校食堂社会化的改革过程中思想认识与投入监督管理不到位。论文百事通一些经营食堂的单位或个人的经营思想有着偏差。致使诱发事端,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为保证食堂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广大师生的健康和学校的稳定,现就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工作,推进社会化改革的思路浅谈几点见解。

一、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工作

改进学校食堂管理和运营机制是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安全和正常的学习,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学校的后勤部门应加强对食堂的管理,要从维护广大师生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食堂管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与监督始终是学校与后勤管理部门的责任。虽然改革了学校食堂的运营机制,但学校作为甲方,既承担管理与监督工作的权利和义务并没有改变,因此,常抓不懈,要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对食堂菜品质量安全卫生和餐厅环境卫生工作的管理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认真把好经营单位和人员的资质关以及各方面的素质相关合同关,严禁腐败行为,对违约违法经营、诱发事端的食堂经营单位和个人,学校及时与后勤管理部门进行处理。转变相关人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日常监督工作,坚决防止与杜绝诱发事故的苗头和隐患。加强内部管理,端正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学校食堂工作

学校食堂改革始终要坚持为教育,为师生服务的方向为原则,应注意结合具体情况。因此,因地制宜、积极稳定推进学校食堂改革方案,要特别注意纠正各种错误倾向。不能随意改进企业和个体经营人员承包食堂,以包代管,一包了之。注意纠正“随意涨价”的错误认识。经营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学生食堂的主要功能是为师生,更主要的是为师生服务,既要考虑经营者利益,又要讲究职业道德。学生食堂的主要功能是为师生,提供餐饮服务,是有明显的公益性。更要兼顾广大师生利益,决不允许不顾学生兼受能力,以涨价、质量差,在采购原材料时发生差别。来推动经营,来衡量食堂工作的标志,保质保量,价格适当,是搞好食堂改革的关键。学校食堂改革推进过程中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对食堂的就餐价格实行最高限制。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管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对学生的健康安全关心落到实处。

三、加强宣传教育、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学校食堂管理制度

学校及后勤部门要积极宣传《食品卫生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产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中规范管理,合法经营。按卫生程序操作,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在安全卫生管理和食品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食堂经营各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加强各食堂检查、评估。对食堂发生责任事故的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承包单位或个人的责任。确保食堂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同时为防止发生意外,建立健全学生食堂食物中毒和疫、病情况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制度。公务员之家公务员之家

学生食堂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化;奖惩制度

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案件频繁发生,食品安全监管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已成为国内高校治理中较为突出的、关键的问题。由于学生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对劣质食物的识别能力不足,食用不卫生的食物后,会出现肠胃道发炎、甚至食物中毒的情况,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损害。因此,要做好高等学校食物安全管理,改善学校的食物安全管理条件,提升学校的食品安全监管意识,为学生们提供更安全的食品。

1食品安全概述

目前,食品安全的定义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标准。调查表明,生活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众多,可将食品安全分为绝对安全性和相对安全性。绝对安全主要指消费者食用某一食品后,发生危害身体健康的风险指数为零,但这种食品是不存在的。而相对安全是指通过合理食用食品,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目前的食品安全普遍是指食品的相对安全。

2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各高校逐渐开始重视后勤服务工作。近年来,虽然高校在学生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有所行为,但由于硬件设施设备不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不健全,导致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发展停滞不前,还会出现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因此,要构建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制订完备的、可持续性的方案,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从而化被动监管为主动防范。高校组织全体职工参与系统化的培训,提升全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减少因人为管控不当出现的安全隐患,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并将其贯穿于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流程中,从而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学生的饮食安全提供保障[1]。

3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食品安全管理意识差

由于高校学生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知识学习及参与实践活动中,未能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养成了不良饮食习惯,如不按时吃饭、饭前不洗手、经常使用快餐和街边小吃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有不少学生在购买食品时,不注意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可能会购买到三无产品,学生的维权意识弱,在处理这些不合格食品时,会选择直接丢掉。此外,学校在食品安全方面开展的教育课程较少,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不广泛,难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3.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由于不少工作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差,即使在既定的制度下,很多后勤管理人员也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导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难以推行。若高校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不够重视,没有抓好管理工作,缺少专业的指示和实际案例警告,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3.3加工环境及设备简陋

相比食品安全管理,高校在教育教学上投入的财力、人力更多。目前很多高校食堂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及环境建设缺少统一的标准,一些高校因建校时间久,未能及时对食堂和生产食品车间进行重建,部分高校生源较多,不得不扩建食堂,但在新建设的食堂中,未引进先进的设备,仍使用老旧设备生产和加工食品,因环境简陋、设备落后,卫生安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2]。

3.4周边食品安全有隐患

调查发现,高校食堂食品种类少、服务态度不好,且部分食品的价格偏高,学生不愿意在食堂就餐,更倾向于选择在学校周边的快餐店就餐,但这些小餐馆、流动商贩的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较差,商家无法做到每日进行卫生消毒,且大部分餐饮店没有卫生许可证,严重不符合卫生标准。此外,大部分路边摊都在马路两侧摆摊,缺少防护措施,食品易受到污染,学生食用这类食品,会对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3.5食品安全管理不到位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机制不完善、职能不明晰、分工不明确的问题,且对食物的购买、贮藏、加工和营销等环节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由于大部分从业者文化水平较低,不具备食品安全有关专业知识,对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关的规章制度掌握甚少,且这些工作人员缺乏严格训练,工作中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3]。而学校餐厅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相关人员若在其工作中出现失误,极易出现食品卫生安全事故。

4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有效对策

4.1增强食品安全管理意识

高校在注重学生常规教育的同时,还需设置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课堂或讲座,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有关知识的传播,使学生们了解到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引导其在食品方面进行合理地消费。此外,高校要致力于发挥学生社团的建设性作用,主要聘请或邀请卫生学专家,以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向在校学生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可利用信息技术,由师生共同搭建食品安全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社会上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提出个人见解,启发思考,使学校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高校也应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举报电话,提高学生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如果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食物,应立即拨打监管举报电话,维护校园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4]。

4.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后勤服务部门还需建设完备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征询多方面建议和意见,根据学校的实际服务情况,形成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严格限制学校食堂人员执行,可以不定时地突击检查每个员工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表彰,对表现不好的员工可以进行惩罚,追究有关员工的责任,以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等有关文件要求,立足预防,做好准备,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及时应对、妥善处理食品安全问题。若在校内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要保留现场,并在第一时间如实上报,对事态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搭建全面预防、积极控制、妥善处理的处置制度,不断优化应急程序,强化高校食品安全危机处理能力。此外,高校要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宣传周,对表现优秀的商户给予一定奖金,从而促进商户继续维护食品卫生安全,同时鼓励其他商户向表现优秀的商户学习。

4.3引进先进的食品生产设备

各个院校不能仅关注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需适当增加对院校餐厅的投入,购置先进的食品生产设施,为防止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必须要增加对院校餐厅的硬件投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好对餐厅的清洁消毒杀菌工作,保证室内空气清洁,无食品异味[5]。餐厅后厨必须实行每天“三杀”,对餐厅中过期的食品和饮食原料尽快进行处置,餐具、食品和食品设备均应放置整洁,以保证清洁卫生,可添购消毒柜、电子洗碗机、电冰箱等食品卫生安全设施,形成良好的食品生产环境。

4.4严格把控食品采购来源

学校缺乏对食物源头问题进行严格把控的能力也是高等学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高等学校食堂可建立购买责任人制度,将学校每批次购买的新鲜果蔬肉品的责任人记载到制度表中,实行集中式供应管理制度,将不满足学校卫生标准的食物原材料及时进行处置。同时,提升购买人的专业知识素质,督促其认真学习有关食物原材料的识别技能。此外,高校后勤机关工作人员也应避免出现购买人与市场供货商串通的现象,提高购买人的安全意识,不得与具有严重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市场供货商交易。可通过与有名的中国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企业联合合作,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通过加强与企业合作,确保食品安全[6]。

4.5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食品监管部门要强化对学校食堂、大型超市的管理与监察,定时对从业者开展体检活动,组织开展有关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增强从业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意识,做到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化和加工作业标准化。同时,高校应实行封闭式管理,从源头入手,推动高校食品卫生环境管理走向更健康和安全的发展轨迹。可以引入HACCP管理系统,使学校食堂的食品健康环境监管工作更精细、更全面,消除加工过程中每一环节的食物环境安全隐患,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确保食品卫生安全[7]。高校要尽快完善后勤改革管理服务机制,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手段,公开招用有经验的、专业的大型餐饮服务企业及相关人员,对其服务质量进行监督,促进学校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还要加大对校园周围商贩的整治,要求高校和工商部门共同协作,对不具备健康证照的商贩,学校不得准许其在校园附近经营摊贩。

5结语

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要做好食品安全管理管理,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高校要结合食品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扩大宣传,增强安全管理意识,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引进先进的食品生产设备,督促相关人员严格把控食品采购来源,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杨翠峰.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与学生营养管理体系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4):146-148.

[2]李梅.抓好食品安全教育提升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效能[J].广西教育,2020(19):129-130.

[3]张云轩,运丽媛.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9(3):22-24.

[4]李梅.新形势下高校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措施探究[J].广西教育,2019(3):142-143.

[5]安外尔•麦海提.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控制研究[J].现代交际,2018(9):185.

[6]闫莉,栾广忠.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与学生营养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食品,2021(11):117.

学生食堂管理范文篇9

进一步落实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督促学校食堂完善制度,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坚持预防为主,加大监管力度,全力防控学校食堂发生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学校食堂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大学校食堂日常监管力度。督促学校食堂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原料采购、索证索票、清洗消毒、人员管理、食品加工、食品留样等关键环节,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实现学校食堂监督检查全覆盖,对于曾发生过食物中毒、受过行政处罚、在监督抽检中发现过不合格样品,以及量化分级等级较低的学校食堂,要加大检查频次,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进行查处。

(二)开展重点时段食品安全大检查。春季及秋季新学期开学前,要求学校食堂按照《关于印发江苏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指南的通知》要求,进行自查自改。开学后,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检查内容应涵盖制度落实、设施布局、环境卫生、过程控制、台帐资料、应急处置等方面,对假期后食品仓库是否及时清理、餐用具是否重新清洗消毒、新进工作人员是否取得有效健康证等进行重点检查。同时要对各学校执行米、面、肉、油等大宗食品集中招标采购、蔬菜农药残留例行检测等工作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针对检查情况,督促整改到位,并于开学后三周内上报检查情况。

(三)继续推进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在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督促学校加大投入、提档升级、强化管理等措施,提高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分级“A”级比例,全面消除“C”级。推动学校食堂开展“透明厨房”、“眀厨亮灶”建设活动,逐步完善并落实原料采购透明、人员管理透明、加工过程透明、餐饮具消毒透明“四个透明”制度。鼓励学校食堂采用5S、6T等先进管理模式,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四)做好中高考食品安全驻点监督。中高考前,对中高考考点学校食堂、考生食宿点等餐饮单位进行逐一排查,落实保障措施,要对中高考供餐食谱严格审查;考试期间,要加大巡查力度,实行全程驻点监督,切实防范中高考期间各类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五)加强校外学生小饭桌的管理。全面排查校外为中小学生供餐的“学生小饭桌”,实施备案公示制度,与业主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引导有需求的学生到经过备案公示的正规“小饭桌”就餐,严厉查处违法行为依法取缔未经许可或备案的校外学生小饭桌。

(六)加强校园周边餐饮单位监督管理。开展校园周边200米内餐饮单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督促持证经营单位的提档升级,无证的整治达标,或依法取缔,统一校园周边餐饮服务单位标识,逐步规范其食品经营行为。

(七)积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要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制度,完善应急预案,规范应急程序,加强应急演练。对高风险时段、高风险品种加大风险预警和消费提示,全力防控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要迅速反应,科学处置。

(八)强化教育培训。加强对学校食堂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责任意识,规范日常行为。通过开展学校食堂开放日、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在校师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始终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学生食堂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就餐环境;卫生设施;采购途径;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为2386万人,而2019年底已达到3318万人。人数不断增多,群体不断扩大,这对高校后勤餐饮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严峻考验。当代大学生是国之栋梁,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建设的强劲后备军,强健体魄与满腹经纶同样重要。高校食品安全心系师生、心联家长,学校重视、国家关切。然而,近些年江苏、山东、河南、福建等地高校曾发生多起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在此之前,国家有关部门曾多次下达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各地高校与政府部门纷纷响应并积极落实。但为何部分高校食品安全问题依旧存在?其中又是何种因素在影响着高校食品的安全?

一、研究文献综述

早在2007年4月,蔡秀娟等人就提出应该加强高校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做好宣传,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1]2012年,吕春、曾海就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责任制,健全卫生制度,完善高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防范体系和机制,提出要加强关键环节的重点管理,确保各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2]2016年9月,张春生等人阐述了HACCP体系———“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点”在高校食堂中的应用,通过对食品加工过程的危害分析,确定食材采购、烹调加工、成品供应、餐具清洗和从业人员5个环节为关键控制点。[3]2017年2月,褚盼盼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学生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大学院校中存在的教育局限、校园内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的普及方式以及相关政策不够全面、落实不到位问题。[4]2019年,宋宇鸣则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外卖的监管。[5]同年,朱华南、林孝松在研究中表示,要加强学校食堂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6]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广大专家、学者关注,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二、高校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一)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中国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在教育部的领导下,专门制定了《中国高校餐饮行业准入管理办法》,欲进入高校的有关餐饮企业必须符合相关规定,才能获取高校餐饮行业的从业资格。该专项管理办法从餐饮行业的经营范围、从业资质、加工条件等多方面提出了严格、合理的要求,凡欲进入高校从事餐饮工作的社会餐饮企业,必须明确拟在校内经营的范围和品种,提交餐饮企业的营业证照、经营场所证明、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还从日常管理、就餐环境、制度实施等层面对高校食品安全做出了严格要求和政策指导。(二)大学生对校园饮食提出了更高要求。初步独立生活的大学生普遍希望自己所在校园的饮食丰富多彩、就餐环境宽松惬意,他们渴望在大学校园体验新奇、健康的美食。[7]然而,随着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扮演校园餐饮主要角色的高校食堂由最初的学校统一经营管理过渡到了个体承包经营,由于经营业主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虽有统一的标准,但执行效果却是大相径庭。此外,布局在校外周边的摊点、小吃或外卖的卫生情况更是令人堪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民以食为天,单调、传统的食品规划与设置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他们对校园饮食种类和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启示。近年来,许多省市高校校园多次发生食品安全事件。2015年1月,武汉某大学多名学生在食堂就餐后腹泻,卫生情况堪忧;2019年福建某技术学院食堂销售的豆腐中食品添加剂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过量;同年10月,福州某大学餐厅销售的上海青中有农药残留,其啶虫脒项目不合格。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事件时有发生告诉我们,食品安全是一项需要长期重视、长期坚持的重要且细致的工作,事关莘莘学子,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

三、福建省高校校园食品安全总体概况

(一)福建省高校总体分布情况。福建省统计局统计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共计高校89所,按行政区域划分:福州35所,泉州18所,厦门16所,漳州7所,南平4所,三明、龙岩、宁德、莆田均为2所。其中,本科院校总计39所,专科50所,含独立学院5所,民办高校32所。全省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在校生51.81万人,专科在校生34.31万人,专任教师4.91万人。(二)福建省高校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现状。1.校园就餐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高校由于建校时间较长,食堂建筑与卫生设施都未进行有效翻修。部分高校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虽然对食堂进行了扩建、翻新,但空间仍旧不足,造成就餐高峰的拥挤,卫生设备也没有及时跟进,甚至有部分高校食堂目前还没有配备公共水槽。部分高校食堂工勤人员不足,餐桌卫生无法及时清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就餐环境的舒适度。此外,部分高校在校内也有不少私营餐饮店,由于管制力度不够,监督不到位,就餐环境卫生不达标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店内有蟑螂、老鼠等出没,造成了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2.食品经营商家经营理念有待进一步转变。部分高校食堂或校内餐饮店食材采购途径与储存时间不透明,特别是实行外包模式的食堂,其食材采购途径五花八门,标准不一,部分商家为了微薄利益采购劣质食品进行加工售卖,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有学生就表示自己曾在食堂吃到过变质食物或饮料。[8]此外,校内餐饮种类较为单一,食堂食品主要以肉菜类为主,且每日菜品基本无较大变更,校内其他餐饮店也大同小异,导致一些学生去校外摊贩处消费,食品卫生安全更加无法保障。经统计,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有10.56%的学生觉得食品种类太少,有近48%的学生对食品种类认同一般,说明校园饮食已不能有效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精细化的需求,这对校园食品经营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经营理念的进一步转变势在必行。3.学生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绝大部分学生在校园零售店、超市选购有外包装食品时,都会查看保质期等相关信息,但在餐饮店就餐或订购外卖时,大部分学生不关注商家是否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相关证照,往往以价格、品种、口味、卖相为选择重点,容易忽略食品的卫生质量,饮食安全保护意识不足。随着校园饮食文化多样化的发展,传统的食堂就餐已不是学生的唯一选择,特别是外卖业务的兴起,外卖成为了某种时尚,逐渐成为学生校园饮食的组成部分,但大部分学生在订购外卖时很少主动索取发票等购物凭证,在发现食品质量问题时,并不会向有关部门反映,往往选择忍气吞声,维权意识薄弱。[9]

三、实证研究

本次调查研究总计发放问卷1350份,收回问卷1330份,剔除回答不完整及不能有效匹配问卷43份,共计有效问卷1287份,其中,问卷对象男性占比48.3%,女性占比51.7%,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学生最多,以本科生为主,占样本总量的62.1%。为了方便研究,对各个分类情况进行编码赋值,其中,每一个编码所代表的内容即为分类情况。如“是”为1,“否”为2;“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为1~5。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到就餐环境均值为3.36,处于3和4之间,即样本大部分对就餐环境的舒适度、宽松度和整体卫生表示基本满意或满意;硬件卫生设施的三个影响因子均值均接近1,说明大部分校园的硬件卫生设施较完备并能正常使用;食材采购途径的三个影响因子均值均超过2,且标准差偏离也较为集中,表明样本大部分对食材采购途径不认可,采购途径公示缺失,采购渠道信息不透明。从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四个影响因子分析,说明样本绝大部分对从业人员日常服务过程中的态度和卫生防护措施比较认同;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六个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不难看出问卷对象对学校的食品卫生反馈渠道、食品问题解决效率及外卖监管持不满意态度,三项均值均接近1。其次,食品安全监督执行和食品加工与存储等制度执行的满意程度均值分别为2.25和2.9,均大于2,评价为基本满意,说明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力度有待提高,要落地有声,行之有效;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四个影响因子中,是否有过向有关部门反映食品的安全问题或建议与是否清楚食品安全问题反馈渠道均值分别为1.65和1.55,接近2,表明学生对食品安全保护和维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1.主要影响因子信度分析。表3显示,通过克隆巴赫Alpha系数检验,样本研究总量中主项目的影响因子所得系数均大于0.6,说明研究量表的主要影响因子可以接受,具有较高的可信性。2.主要影响因子效度分析。为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在做相关研究分析之前对量表取得的数据进行KMO和巴特利特检验,进行主要影响因子效度分析。表4显示,主要影响因子的KMO值在0.610~0.713区间,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适合做因素分析;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卡方值与自由度均在合理范围之内,且p值均小于0.05,表示代表总体的相关矩阵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做因子分析。在KMO和巴特利特检验结果基础上,采用碎石图、最大变异转轴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将因素结构做正交旋转,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进行关联分析。在对主项目1、2、3、4、6的全部影响因子进行总方差解释后,数据处理结果均得到1个因数,且均与对应主项目相符合。主项目5进行影响因子总方差解释后,得到了两个因素:学生食品安全保护意识和学生食品安全维权意识,均为主项目“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具体表现。综上,检验表明: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主要影响因子的设立和提出具备有效性。根据表3的相关假设,对6个主项目中有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所有因子进行关联验证,如下所示:1.相关分析。就餐环境和食品安全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99,显著性0.025略大于0.01,但小于0.05,说明在0.01到0.05的置信水平区间,就餐环境与食品安全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并非显著相关,假设不成立。见表5。从表6看出,硬件卫生设施与食品安全程度相关系数为0.265,Sig值0.008<0.01,验证表明:硬件卫生设施与食品安全具有显著相关,假设成立。2.描述分析调查研究统计表明:调查对象在进行食品消费时,关注保质期等食品安全信息的有1148人,说明问卷对象大部分还是具备一定的安全保护意识。但是在真正遇到食品问题时,选择忍气吞声和向有关部门反映的人数分别为651人和636人,相差不大,基本持平,说明调查对象的维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随着调查对象安全意识的提高,食品安全事故出现的比例也在相应降低,说明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正向影响校园食品安全,假设成立。3.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得出:食材采购途径的显著性数值为0.044<0.05,说明食材采购途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较大,食材采购途径越正规,食品安全就越有保障,食材采购途径正向影响校园食品安全假设成立。另外,从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来看,显著性为0.026<0.05,说明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对食品安全也有着一定影响,即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越好,职业素养越高,卫生防护措施在过程服务中就越到位,食品安全就越有保障,综合素质正向影响食品安全,假设成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差异影响。显著性0.003<0.05,即管理制度完备程度对食品安全有显著影响假设成立。此外,在问卷的梳理和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人都觉得学校应加强食品安全制度实施的监管,增设相关信息或建议反馈渠道,并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和制度执行力度。因此,食品安全在管理制度方面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校方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推动食品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提高制度的透明性与可监督性,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五、提升高校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高校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先行是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完备的管理制度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校园食品种类以及餐饮经营管理模式的多样化,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建设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到在执行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不断健全,与时俱进,不落死角,特别是对食材采购、食品加工、食物存储等较为隐蔽的重要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是依据,是准绳,完善健全的制度使食品安全管理有条可依,有据可循。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还要让制度落地有声,执行有力,不能放低制度执行标准,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形同虚设,要让整个制度贯穿于校园食品服务的始末,从校园食品经营商家的准入,到提供食品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再到信息反馈与问题解决的绿色通道,不断地完善和建设一个高效、适用的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二)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监督力度与效度。在团队建设方面:校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下设或组建校园食品安全巡查小组,小组成员由校方、商家和学生共同组成,可有效地融合制度建设方、服务提供方和服务受益者。其中,商家和学生为非固定成员,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轮换的方式进行组队,科学制定巡查内容、巡查方式和其他巡查注意事项,在不影响商家正常经营、学生正常饮食的前提之下实行现场巡查与非现场巡查相结合,随机抽查与定期检查相配合的方式,做到巡查信息及时反馈———商家服务有效整改———后续监督持续跟进,达到监督有力、巡查有度、行之有效。在具体事务监督方面:首先,要加强对现有已准入经营商家的持续监督,对违反制度规定,整改不到位的商家予以及时清除,同时,严格把好新商家准入门槛。其次,现场巡查与监督从业人员在食品服务过程中的卫生防护措施,视频无死角监控、监督食材清洁、食品烹饪和食物存储等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隐蔽环节,有效降低危害食品安全的操作风险。再者,对就餐点的硬件卫生设备(含公用和商家私有)进行不定期检测,做到老旧设备及时更换、问题设备及时维修。在就餐高峰期对就餐人员进行有效分流、疏导,缓解因空间不足而产生的就餐拥挤问题,营造一个良好、宽松和卫生的就餐环境。最后,食品安全信息公示不应止步于用告示板公示的传统公示方式,应同时辅以信息技术在学校师生都能轻松获取的网络平台将食品经营的各类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和及时化,有效执行食材采购渠道和食品加工方式透明化,流程加工和后厨管理可视化,各类经营证件公开化,从业人员信息和食品留样、抽样检测结果透明化。在相关信息收集方面:积极重构可行、高效和绿色的意见反馈渠道,除在食品经营场所放置意见反馈箱或意见反馈簿外,同时推广使用网络平台反馈方式,方便师生的意见反馈,并定期对师生进行校园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或测评,及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及时改进不足之处,同时做好整改回头看工作。(三)加强学生食品安全保护与维权意识。首先,加大校园食品安全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学生食品安全保护意识,让学生主动学习、了解食品安全相关常识,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及时使用合理方式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校学生会、社团组织等学生团队优势,积极配合学校定期进行有关食品安全的常识宣传与普及,提高校园内的食品安全意识氛围,并使同学们了解、学会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的正确做法及维权路径。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食品安全意见反馈。进一步拓宽信息、意见或建议反馈渠道,增设电话反馈,增加网络反馈等渠道,并对学生的意见反馈及时处理、回复与解决。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或学生组织校园食品安全巡查的督导作用,积极配合学校管理部门和巡查小组在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方面的工作,并协助完成校园食品安全和食堂满意度调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的建设。(四)加强对校外餐饮店、外卖的科学管制。首先,校方应积极主动联系并配合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校外周边餐饮店的食品安全排查,依法、依规关停、取缔校园周边违法违规的食品经营单位(如学校周边无证经营的摊贩等)。同时,要教育并引导学生尽量不出校园就餐,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其次,要加强外卖监管,对于校园外卖问题,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放任不管,学校可尝试建立设置“外卖白名单”制度,积极寻求相关监管部门、外卖平台配合,防止有食品安全隐患的外卖送入校园,危害学生健康。

六、结语

高校校园食品安全关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向是国家重视、家长关心和学者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杜绝校园食品安全隐患,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细致工作。此次以福建省高校为例,从就餐环境、硬件卫生设施、食材采购途径等六个方面着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以上要素是主要影响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与校园食品安全息息相关。良好、宽松、整洁的就餐环境大大降低了学生校外就餐或外卖的次数和频度;硬件卫生设施的齐备与应用则降低了食品流转环节的卫生安全隐患;正规的食材采购途径在源头上把控,可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在道德行为上约束了食品加工和服务过程中不规范、不卫生和不安全行为;学生食品安全保护意识的提高代表了校园消费群体对校园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丰富多彩的校园饮食文化构建满足了学生校园消费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完善、健全的长效机制与监管制度更是校园食品安全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蔡秀娟,鲍金勇,唐军梅,等.广州大学生食品安全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J].学习月刊,2007(8):109-110.

[2]吕春,曾海.高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2(4):68-69.

[3]张春生,董良飞,石文,等.HACCP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2016(9):191-193.

[4]褚盼盼,陈月桃,任益平,等.大学生食品安全KAP现状及干预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7(4):88-91.

[5]宋宇鸣.高校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及监管策略研究[J].现代食品,2019(10):131-133.

[6]朱华南,林孝松.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调查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5(10):48-53.

[7]苑丽辉.高校食品安全与思政教育融合解析———书评《食品安全学概论》[J].肉类研究,2020,34(5):112.

[8]宋静.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培养研究———评《学生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J].中国酿造,2020,39(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