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的机遇和挑战

时间:2022-10-23 10:06:40

中国当代艺术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种与世界接轨的中国艺术,代表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必然与世界艺术发生联系,其联系的纽带就是符号。目前,全球化发展使得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其机遇反映在官方的认可和艺术市场的繁荣,而西方话语权和政治象征符号的过度使用则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必须面对的挑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艺术家对于当代艺术概念的理解失误,另一方面是唯市场论现象的结果。解决问题的关键还需要艺术家在艺术发展的规律中探寻原因,继承和发展乃是解决之道。

关键词:当代艺术;当代艺术符号;艺术话语权

一、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不同的学者对当代艺术的定义有不同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当代艺术是一种时间的概念。以中国发展进程看,我们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后到今天的艺术,都是“当代形态下的艺术”或者“当下时代的艺术”。“从狭义看,是指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注重艺术语言形式,包括观念艺术和艺术主题探索的部分艺术现象”[1]。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从“星星美展”算起已经有30多年了,逐渐发展成熟,这种成熟表现在艺术生产阶段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也反映在艺术消费阶段的艺术欣赏者、艺术市场和艺术批评层面。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启蒙阶段,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西方艺术形态如潮水般的涌入,一部分不满足于传统写实绘画和学院派艺术的艺术家找到了个人艺术语言的突破,在摆脱绘画叙事性上找到了个人艺术存在的价值。“星星画派”和85中国现代艺术展为他们提供了展示个人绘画实验的舞台。当然我们今天在谈到他们时或多或少会定性他们当时的艺术语言和观念主要是以西方现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为模板的模仿和参照,其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的存在为后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喜忧参半埋下了伏笔。当下,中国当代艺术一直受到艺术批评家的关注、讨论和评价。之所以当代艺术成为热点议题,一方面是中国当代艺术积极介入生活,获得了市场强烈反应,产生了一个又一个“高价”神话,塑造了一批“千万俱乐部”成员,得到了艺术批评界和大众的积极关注。另一方面无条件的紧跟西方流行样式,将日常生活等同于艺术,将艺术与历史、人文价值的联系切断,表现自我、咀嚼无聊、嘲笑严肃、调侃一切成为当代艺术作品的常态,艺术家向金钱看齐,艺术作品的内涵及深度在大众娱乐化的冲击下逐渐消退。

二、中国当代艺术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当代艺术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艺术主流地位,一种半官方的艺术现象。作为一种当下艺术,当代艺术和时代性紧密联系,是中国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下自我发展的结果,它凝聚着中国艺术家集体审美意识的体现,面临的机遇首先表现在展览的推广和收藏界的接纳。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这几届的主题多为探讨人类社会当下的现实问题,是中国当代艺术得到官方认可的标志。同时,私人艺术画廊和企业家也在争相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其次,200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当代艺术院”成立,著名油画家罗中立担任当代艺术院院长。该院聘请的创作人员都是著名当代艺术家,例如方力钧、邱志杰、王广义、张晓刚、曾梵志、周春芽等,可以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种“体制外”艺术正逐渐被中国官方所接纳和认可。第三,中国当代艺术的机遇体现在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和艺术区的迅速扩张上。当代艺术的特征就是市场性和商业性,在其大刀阔斧的攻城略地下,艺术市场的拍卖、画廊、艺术经纪人、线上销售也随之蓬勃发展。例如,北京798、宋庄艺术园、上海M50艺术区、深圳大芬村、厦门集美、重庆坦克库、成都的蓝顶艺术区等艺术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大陆上,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交流、销售、展示、讨论和参观的平台。这些现象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在官方和民间都有着较好的认同趋势。当然在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窘境。中国当代艺术在创下高价神话后,2008年经历了全球金融风暴,之后备受冷落,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没有复苏起来。2017年当代艺术家方力钧在拍卖市场上只拍卖了一张作品,价格为207万元。其中的原因与其作品在前几年被过度消费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近几年西方国家的经济处于萧条,一些西方收藏家卖掉了很多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并威胁要投资印度当代艺术。这种状况说明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化的当下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西方国家牵制,其实质是经济因素和意识形态的问题。表面上是经济起作用,但主要还是背后的西方意识形态操纵。西方国家一直努力的把自己的艺术形态强加于东方国家,尤其是与西方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中国,试图通过经济利益为驱动,使中国当代艺术成为西方话语权的表现途径,进而达到丑化和妖魔化中国的目的。王岳川在《当代艺术是西方文化危机的扩散》中对“玩世现实主义”提出“这样的集体假笑造成的精神波害”,如方力钧最初画了一些政治高压下痴呆的大头像,百无聊赖的打着哈欠,挤眉弄眼的嬉笑,这种情绪表达上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状况有着某种程度的挑战和回应,此种图像不断被西方误读和想象,并成功转变为西方辨认中国意识形态的条码”[2]。

三、问题的根源

中国当代艺术背后复杂性的原因是“全球”和“本土”机制之间形成的紧张关系。当下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种与全球化接轨的中国艺术,既代表了中国艺术走向世界,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其艺术意蕴作为一种符号在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起到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使中国当代文化符号变为可阅读的具有世界性中国文化形象语言,消除了中西方的阅读障碍。然而,与此同时,中国本土文化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西方文化的侵入和强烈冲击。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今天,一部分中国当代艺术的符号展现出的是西方人希望看到的符号或是西方符号的延续,如:天安门、、五角星、中山装等政治符号就是对于西方渴望中国符号的呼应。这些符号虽然代表了中国一个时期的状态,但不能代表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的进步和开放。这些符号是西方话语权和市场化作用下所形成的产物,也是中国部分艺术家价值观的扭曲和对于当代艺术概念的不理解,以为当代艺术的批判精神就是批判社会,就是批判当下,批判中国文化和中国政治体制,以丑为美,而不是充满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四、中国符号与中国精神的全面建构

中国当代艺术的机遇和挑战是时代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需要艺术家在艺术发展的规律中探寻原因,继承和发展乃是解决之道。当代艺术家应该有进步的思想和审美理想,正视艺术的商品化和全球化,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应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递“真善美”。“真”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提炼、加工,将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反映当代社会中的问题和人们的真实状态。“善”是艺术家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渗透到艺术作品中,化善为美,以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关怀人民。“美”是艺术美高于现实美,艺术家需要用创造性劳动将真、善、美凝结成艺术作品。在全球化语境下,艺术与政治、艺术与经济在中国当代艺术中表现的格外明显。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冷战思维并没有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出去而消失,当代艺术家只有在创作中融东西方于一炉,才能使中国当代艺术真正成为世界性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李倍雷,赫云.中国当代艺术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2]王岳川.“魔化中国”与当代艺术身份危机[J].美术观察,2008,(04).

[3]浦捷.为什么是当代艺术[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4]栗宪庭.重要的不是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5]丁月华,纪丙满.西方藏家关于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收藏的评估尺度分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03).

[6]魏于凡.略谈中国当代艺术的传统性和现代性———以书象艺术《天书》为例[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4).

作者:王超 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