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歌曲关雎之水韵

时间:2022-10-23 09:57:12

浅谈艺术歌曲关雎之水韵

摘要: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的作品充满艺术的创造性,特点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创作技巧精湛。其艺术歌曲《关雎》让人印象深刻。诗经中的《关雎》遣词造句具有水的柔情和流波起伏的韵致,而赵季平的作品《关雎》用音乐语言传承了“水韵”式的韵律表达,体现出了传统的美感,通过歌曲的节奏表达出了词中的深意。

关键词:赵季平;《关雎》;水韵;诗经;传统文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以宏大的视角,细致地展现了西周到春秋中期周民的日常生活情感,成为我国学者和艺术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资料。《关雎》是《诗经•国风•周南》的首篇,体现《诗经》的艺术水平和艺术风格。当代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选择《关雎》作为自己传承国风的作品,他创作的艺术歌曲《关雎》旋律清新自然,回味悠长,朴素中充满了自然和流畅的节奏,旋律中自然流露出作曲家经过岁月沉淀后的艺术创作功底以及深厚的自身文化底蕴[1]。《关雎》一曲体现的审美趣味极高,通过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的乐曲将国学的经典之美重现,融入我国传统的曲调并结合戏曲的国粹经典韵味,让如同水波清澈荡漾的唯美旋律萦荡在听众耳中。本文从作曲家赵季平先生简介、音乐作品《关雎》的“水韵”词情意蕴、《关雎》的“水韵”式音韵表达三个方面,对《关雎》音乐作品作一探析。

一、作曲家赵季平先生简介

赵季平先生是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电影音乐史的里程碑式人物,是音乐配乐领域的巨擘,创作了近50部电影的配乐,由他所配乐的电影作品在国际上斩获奖项无数。其代表配乐作品有《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笑傲江湖》等[2]。他的配乐作品彰显出电影的灵魂,充分烘托了电影的气氛,为电影的意境表达提供了充足的保障。赵季平先生的配乐并不单一,其音乐特色为传统民乐与创作作品相结合,用音乐体现出我国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及国家民族文化情结[3]。这种鲜明的音乐创作特点以及奇妙的音乐组合打动了国际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人群,震撼着人们的听觉感受。赵季平先生的作品充满了亲和力,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在配乐过程中运用多种民族乐器和民族腔调展现出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现今,赵季平先生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和陕西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同时担任西安音乐学院院长。他的音乐作品《关雎》中体现了《诗经》雅致的特点,曲调婉转悠扬,起伏延绵,具有水的音律特点和波浪形的线条旋律,折射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追寻爱情时的内心冲动和自身含蓄的特点,是中国民族风和古风古曲的完美结合,是唯美爱情的完美描述和纯真美好的极尽体现[4]。

二、《关雎》的“水韵”词情意蕴分析

《关雎》作为《诗经•国风•周南》的开篇之作,从古至今文人雅士对其评价极高。孔子认为其具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特点,孔子的评价彰显了《关雎》在表达上的恰到好处。现代学者多认为《关雎》表现的是周民的封建礼教以及婚前礼仪等,但也有学者表示《关雎》体现的是为后为妃之德,是君主求贤若渴的表现。在研究《关雎》的过程中学者多专注对词义本身的分析探讨[5]。《关雎》本是歌颂美好爱情的作品,全文主体为在河洲之间不停鸣叫的鸟儿,也代表着全文美好意境的开端。在《关雎》一篇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传颂度极高,几乎成了男子在对女子表达好感时的专用语句,表达了千百年来异性之间的缠绵和倾慕[6]。全文以洲为发乎情之地,通过关雎鸟的叫声来传递情感,遣词造句中既有水之柔亦有水之韵味,充分体现出周民的质朴风情和柔软内心。诗作的本质和精神内涵在这种“水韵”中得到传承,委婉地表达了一位年轻男子对温婉女子的倾慕和相思愁苦之情,将恋慕之心与倾诉之欲表达得淋漓尽致。《关雎》从关雎鸟鸣叫转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和关注,以荇菜为全文意象主体而推进,从“寤寐求之”的“求”字表达爱的热烈之感。从“辗转反侧”中表现出“君子”求而不得的内心挣扎焦灼,以全文“在河之洲”的主体意象表现“窈窕淑女”的难求和“君子”对“窈窕淑女”的不懈追求。自古水是感情的载体,《关雎》中的遣词造句也具有水的柔情和流波的起伏。“水”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构成浩渺深瀚的中国水文化。《关雎》全文以与水有关的关雎鸟为题,将河洲和荇菜作为男女之间感情交流的意象而隐喻,古人因“水”为生命之源,所以在诗歌中多以“水”为依托,李白的《赠汪伦》与屈原的《离骚》亦是如此[5]。水利万物而不争,赋予万物生机与活力的气度和精神。《诗经•国风•周南》的开篇之作《关雎》以水为背景,在河洲这样一个环境下展开,也是对中华文化和精神的歌颂和赞扬。

三、音乐作品《关雎》的“水韵”式音韵表达分析

《关雎》全曲分为三部分,采用了经典的A+B+A三段式结构,以我国传统文化古音阶的D羽七声调为辅谱曲,曲调缓慢而不失节奏,婉转应和着充沛的感情,韵味深厚,意蕴十足,为歌词的吟咏创造了完美的背景条件。传统的三段式曲式将歌曲的感情和情感的表达阶段进行合理的规划,既体现出“君子”感情的深厚和疯狂,又体现出其中的无限期盼和悠思。作品的第一A段开头采用了八分空拍的音乐技巧,将“君子”遇到“窈窕淑女”时的激动和内心波动表现得淋漓尽致,丝毫没有感情上的轻浮之感,节奏处理到位。A段的力度主体为“弱”,以流畅的音乐节奏和婉转的旋律线条融入到曲调中来,为全曲的浪漫风格奠定了基础。A段的悠长婉转是“水韵”的精华所在,“水韵”的绵长悠远和厚重深刻通过乐曲的涓涓细流之感表现出来。A段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行曲平缓而回音利落,八度的波动给人以情感的波动和进程的分明之感。犹如一阵春风吹皱池水,为感情的变化提出条件。《关雎》一曲充分结合了我国传统戏曲的精粹以及民族传统乐器,将国风与国韵进行完美的结合,第一段中以空拍为切分,在词句中把“窈窕”两字进行分割,完美地连接后续词句。歌曲中穿插的戏曲感给歌曲以静谧之感。承接的流畅音符具有“水韵”的流畅平滑之感,犹如“君子”行舟推开水波。A段中以上三度十六分音符的“窈”字和下四度四分音符的“窕”字表现曲中的涟漪感和波动感,不仅充分体现出“窈窕淑女”的婀娜多姿和“君子”蠢蠢欲动的热烈感情,也烘托了“窈窕淑女”在“君子”眼中的圣洁形象。平缓的音调更加具备圣洁的意味。而“君子好逑”一句中一个八度的三个音将“好”字前后连接,不仅有同音回绕的美感,还具有“好”字的韵味,音长和节奏深化了“窈窕淑女”求而不得和“君子”的求之若渴,将爱慕之情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后以连绵的八分音符带动下节,从而对下节的感情激化和进程进行对应的强化,“寤寐求之”的吟唱时间长,音高且跨度大,更坚定了此句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强调了“君子”想求得“窈窕淑女”的坚定愿望。B段由B1和B2两个部分组成,B1段主要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音节变化和连续八分音符重复,辅以古代音阶中的商音和羽音烘托进行。其中“求”字和“服”字的音高起伏大,像是波澜壮阔的河洲之水,“辗转反侧”四字则以四分音符到二分音符变化音相接,节奏快,且拖长了“侧”字,完美地突出了“辗转反侧”的情态。一个因为相思而夜不能寐的“君子”形象通过乐曲体现出来,在重复中后半句与前半句的基调相同。“侧”字的向上大二度在八拍进行中强化,完美地转合了“君子”在感情上的强烈变化和感情迸发。赵季平先生用音高和音长刻画出“君子”内心的焦灼与克制,“辗转反侧”四字中的抑扬顿挫、短长得当更是在第二句中以长音托至巅峰,是音乐动力所在,音乐迸发前期的准备。整个B段都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以B2段为盛。全曲的高潮结合以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在四个短句和前后两句的重复变化关系中体现。B段的大旋律以演唱者的字音和语调体现。“参差荇菜,左右采之”两句“参差荇菜”语调轻,两句的顶针在“采”上,向上的大三度高音对动作进行夸张处理,力度强硬,表现“君子”情感的激烈迸发。在“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两句中第一句与上段相同,以“芼”字为两句重点,大二度的扬音和向下纯四度的二分音符对情绪收敛,体现了我国诗词的吟咏特点。B2段情感如同浪潮涌进回退,“水韵”的特点贯穿其中,强烈的情感爆发如同浪潮波动,而收敛的词句又像是海水退潮,深厚绵长,意味深远。最后的一段A段更像是对第一段A段的重现,“君子”在激烈的感情变化后回归平淡,对美好恋情的幻想和欣喜也从而平息,以呼应式表达形成余音绕梁的效果,让听众不由得回忆起第一段A段“君子”的小心翼翼和欣喜若狂,“君子”的自持和激荡皆是对“窈窕淑女”的深刻爱意。最后一段就在这样的回忆中结束,在最后一段的收音中听众眼前跃然而出一个男子傻笑着幻想着美好少女的画面,真正诠释了孔子那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综观整首作品的意境,可以用清新自然、纯净悠远、圣洁美好这几个词来形容。作品的曲调意境深远,感情递进清晰而不跳转突兀。曲调中表达的感情真挚,内敛中透露着热情,在大气的曲调中体现出“君子”的深情。短短的乐曲承载着《关雎》一诗的精华,对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好的作品犹如陈年佳酿,可反复品味,赵季平先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掌握也由此体现。

参考文献:

[1]薛敏.浅议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J].当代音乐,2016(15):87-88.

[2]刘杰.论古词新曲的演唱情感表现——以《关雎》与《长相知》为例[J].北方音乐,2016(3):141.

[3]黄东阳.赵季平电影音乐艺术特征之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21):93-94.

[4]刘倩.赵季平电影音乐的审美空间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17):95-96.

[5]陈新.弘扬大爱讴歌生命——赵季平先生六首声乐作品的分析与解读[J].音乐创作,2015(8):104-106.

[6]涂茜,匡勇胜.“山•水•人”之“风•雅•颂”——谈赵季平歌曲《请到我家看风景》[J].音乐教育与创作,2016(2):31-34.

作者:仝智倍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