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篇1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来实现,因此,教师专业素养、业务水平的高低,能够直接决定新课标下小学生音乐学习知识量的多少。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前提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教学相长,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音乐创新性。

二、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除了要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开展,还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把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能力水平、兴趣高低等方面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从而因地制宜地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出发。兴趣是做一切事情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着重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采用活泼有效的教学语言、教学模式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陶冶学生的情操

小学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陶冶学生的情操,使音乐艺术形式成为学生一生的基本素养。因此,在进行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时,要以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方向,积极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课堂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使音乐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中,要首先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音乐方面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调节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25-02

小学音乐教学是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都要求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们应该使学生们尽快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能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内容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来实现审美教育和音乐熏陶的目标,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

1.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大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小学音乐课几乎就是"唱歌课"。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对作品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教师方面,有些教师在教学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等。有些教师则对于学生们表现出的一些问题行为反应过于敏感,处处设防,甚至动不动就对学生进行训斥,使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有一种压抑甚至害怕的感觉,教师的这种反应非但无助于维护课堂秩序,反而还会降低在学生们心中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尤其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对教师产生害怕的情绪,不利于他们学习。

学生方面,小学生们的视听说等方面的学习能力还较差,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反应不够敏感,不够专心等行为;有些孩子在课堂上的自控力弱,可能会出现活动过于频繁、情绪不够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2.打造高效小学音乐课堂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1以兴趣切入,体验音乐的美。"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音乐教学必须生动与主动。讲故事、猜谜语、看图片、简笔画、歌表演、看课件、搞合奏等都是既能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又能穿插大量常规要求的互动活动。通过这些形式的活动穿插课堂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音乐学习。

2.2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开展情境教学。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比如:带领学生们在公园里漫步,风吹树叶沙沙沙,小河流淌哗哗哗,林间鸟儿啾啾啾,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音乐之声》吗?在美好的氛围中,学生们都随着这神奇的大自然乐章唱起来,他们会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生活的美好。

2.3利用多媒体、图画、录音的多种教学手段。小学生阅历浅,经验少,要让他们真正理解歌曲,就必须根据他们的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等形式,运用视觉和听觉同步感知的式方法来辅助孩子们理解歌曲。在教学《绿叶》这首歌曲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灿烂的阳光、葱苍的树林、依稀的茅舍、远处的牌坊、原野、河川、清新的花香,再配上背景音乐,学生的思维、视觉、听觉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接着给画面配上原歌词,制成简单的MTV让学生欣赏。看着优美的画面,倾听着悦耳的歌声,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们深刻地理解了歌曲的内涵,体会到歌曲的情绪,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学唱中将歌曲的情绪较好地表现了出来。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不但要具有符合要求的音乐素质以及音乐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掌握音乐教学的规律和方法,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少年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音乐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郑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3):163.

篇3

一、在教学中求乐

在教学情境中,要使学生产生快乐情绪的首要关键在于,教师要想方设法操纵各种教学变量去满足学生的有关需要,那么在音乐课中,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快乐情绪呢?

1. 从求知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卢梭也曾指出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我们要从教学内容上去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以产生快乐情绪。如:小学一年级教材《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刚从幼儿园或学前班来到小学的儿童,没有很强的学唱歌曲的求知需要,而有很强的听故事方面的求知需要。教师如果单单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自然不能满足其需要而引发快乐情绪。我在上这节课时,把准备好的一面国旗拿出来,问:同学们看看这面国旗是什么颜色的,中间有些什么东西?学生回答:红色。另一个同学说:还有五角星呢!教师说:对极了,但你们又知不知道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里面啊有个非常精彩的小故事呢!小学生顿时被吸引住了,睁大眼睛看看小国旗,又看看老师,都盼望着马上知道这故事到底讲什么,一团疑问在他们心中希望解答。在这种气氛下,老师开始讲故事。学生都高高兴兴地听着,引发了学习的快乐情绪。音乐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丰富课堂的现实内容,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不知不觉中获得音乐的情感体验,加深对生活的认识。

2 从成功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快乐情绪并不总是由求知需要的满足来激发的,有时候成功需要的满足也可以引发快乐情绪。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对成功某件事情的渴望和需求。它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体现为成功需要。满足成功的需要,不仅会产生快乐情绪,更有助于增强其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成功需要的满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多加表扬、多加鼓励,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音乐是唯一要求当众表现的课程,在音乐课上,我们要培养学生有勇气、有自信、有表情地歌唱。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使他们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开展音乐小擂台活动。新的课程中贯穿始终并强调的是要经常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因此,每节课利用前后23分钟,请同学上台表演。表演的内容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决定。可以是:独唱、小组唱、独奏、歌表演、诗朗诵、讲述音乐小故事、生活小品等。通过表演,每个同学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学生的胆量,表演能力都有了提高,同时开阔了视野,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二.在教学中求趣

在情感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快乐,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到兴趣,以便为教学活动创设快乐和兴趣相结合的最佳情绪背景。

如教学歌曲《小青蛙找家》时,先讲述一段故事:有一天,小青蛙对妈妈说:妈妈,我们都长大了,该自己去劳动了。于是小青蛙们高兴地到田里捉虫去了。它们跳着、捉着,捉着、跳着,不知不觉地离家越来越远。小青蛙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它急坏了,不停地叫着,好像在说: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此时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小青蛙找到家呢? 一下子学生的学习劲头被调动起来,纷纷表示能帮助小青蛙找到家。教师马上引导学生观看图形谱,各自踩着荷叶,听着歌曲,学习歌词,学起来轻松愉快,意犹未尽。学生们就在一个故事、一幅画、一段录音的激发下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以师情激生情

篇4

【关键词】音乐课堂;音乐教学;参与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49-01

一、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概念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推进的教学形式,受教育者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主动获取信息、质疑探索、思维加工、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

二、“参与式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W生的注意力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天生就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被外界事物给分散,而中学生在课堂上常走神,情绪波动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很大的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兴趣引导注意力,注意力引起兴趣。因此,培养学习兴趣就至关重要。

(二)教师观念及教育大环境。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缺乏内涵上的理解,有时课堂上完全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几乎不参与教学过程,课堂就是一团乱,忽略了教学内容,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都只是形式,教师无效的提问等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缺乏实际实施操作技能,对学生的回应方式、如何分组、如何组织学生参与等等,没有真正的灵活巧用。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小学生参与课堂的习惯不稳定,中学生表现为不愿参与,音乐课堂害怕、消极、怠慢,课堂氛围压抑,显然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三、“参与式教学”与音乐课堂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参与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丰富其情感。注意力的集中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对于学生来说,参与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想象力等。参与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丰富其多种情感。它实现了多种教学教学模式的结合,融合参与式、情境化、体验式的学习,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了轻松的消化。

(二)参与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性格不断完善和发展。参与式教学转变了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参与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到课堂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与掌握。参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向上地发展,塑造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

四、提升学生“参与”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一)游戏、实验、角色扮演。游戏、实验、角色扮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娱乐、玩耍的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完成课堂学习过程。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回到当时的情境中,自编自导自演某一角色,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二)课堂讨论、团队合作、竞赛。参与式教学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做一个实践者。课堂讨论是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课堂讨论、分组互动学习。团队合作中分工明确,给每个学生提供任务,让每个人很快进入状态。竞赛这种方式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间优势互补。

(三)目标激励、奖惩激励、民主激励、关怀激励。教师要利用非智力因素,调动积极性,培养学习动机。对学生而言,享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习的目的。目标激励是给学生设定一个小目标,在学习练习的过程后,逐步实现并增加目标难度。奖惩激励就是给学生口头或物质上的鼓励。教师要走进学生,在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完成知识的传授。教师要细心察觉每个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在认知、行动、思维、情感等方面关怀激励。

五、教师运用“参与式教学”的建议

(一)教师应设置适合学生参与的环境。教师应设置适合学生参与的必要条件、为学生创设参与的环境,备好让学生参与的形式和方法,把握好课堂的预设和生成。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回归教育本质。教师要注重体验,可用演唱、演奏、律动、创作等方式,留给学生音乐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二)教师要规划符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活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适合他们的接受方式,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音乐欣赏水平,让学生轻松参与到课堂当中。

(三)关键要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音乐来源于生活,教师要从生活体验入手,教学语言风趣,带有感染力,关键要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知觉,通过感知、体验、表达等活动,调动参与度,培养学生愿学、乐学、会学,让音乐富有魅力,让音乐课变成享受。能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让音乐课堂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应德梦.反思课堂音乐教学中的“参与”[J].中国音乐教育,2009,(7):17-19.

篇5

【关键词】有效教学;学习兴趣;提高效率

有效教学是充分重视教学过程的教学,是教师充满教育机智的创造性教学,是教学结果既有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又有有效生成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课前预案不过是课程实施的起点,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使课程实施由“执行预案”走向师生“互动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能整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所取得教学效果,以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增强教学实践的能力和效果。强调教学过程的有效,关注执行预设方案与课堂生成,师生互动及教师反思。

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上得成功,新课导入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导入方法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怎样导入新课才有效呢?

(一)导入要有针对性

导入新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能力基础、兴趣爱好设计等。由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听故事的特点,可以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导入。如我在每节课前设计“听听想想、说说做做”教学环节,让学生听一些小动物的叫声录音,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聆听欣赏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感受到了什么?。而高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想象能力比较强,可以采用联想类比、启发谈话等方法导入。同样的教材,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导入要有新颖性

新颖的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这样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强化他们的感知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如在教学《我是小海军》这首歌中,我戴上了一只借来的海军帽,学着“”走路的姿势神气地出现在音乐教室。孩子们顿时嚷开了:“哇,老师真神气,真像一位海军战士。”“我也要做一名小海军,我也要带海军帽。”我故意厥着嘴对学生质疑道:“这可不行,借给老师海军帽的海军叔叔说了要先学会《小海军》这首歌曲的小朋友,才能得到这只海军帽。”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我调动起来,他们你追我赶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学会了这首歌曲。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但在现有的音乐教育现状中,教师常常忽视孩子的感受: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让孩子反复练习演唱得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孩子感到乏味;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讲得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感悟的少,学生感到木然;在韵律活动中教师对动作到位要求得多,情感抒发与体验的少,学生感到紧张;在器乐演奏活动中,机械练习得多,激发引导兴趣的少,学生感到枯燥。在这样的“活动”中音乐的教育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只是被动的参与者,根本谈不上享受音乐的愉悦,“快乐”又从何而得?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提高课堂效率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鼓励创新

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寻找新点子。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声音、动画、高质量的视频激发学生的音乐细胞,使学生的音乐细胞不断活跃起来,调动各种因素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以一种自主探索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索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创作能力,使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其意志、情感、价值观念也得到提升进步,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

(二)创设情境,享受快乐

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在《闪烁的小星》一课中,我根据情境教学的原理,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太空世界:在大屏幕上是一片浩渺无垠的星空,有各种各样同学们熟知和未知的星星,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许多云彩和星星,天花板上则用荧光粉画上了一条美丽的银河,当学生走进漆黑的教室,漂亮曼妙的银河首先出现在大家面前引起同学们的无限遐想,紧接着同学们又注意到闪亮的大屏幕上出现了各种大家熟知和未知的星星,慢慢地教室里的星星灯亮了,月亮灯也亮了起来,学生看着四周的星云和星星仿佛置身于神秘的太空之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之后我带领大家一起领取太空飞船的“入场券”(能完整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之后教唱歌曲《闪烁的小星》。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学生学习歌曲的热情高涨了。

三、巩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巩固,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音乐,特别是对个别音乐素质不好的学生。作为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尽可能地表示出共鸣和欣赏,应多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的感觉,从而坚定信心,激发进一步学习兴趣。

巩固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一)语言评价

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积极评价,多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意见,少做批评或否定,比如“很好”、“你真棒”、“你一定能行”等等,极大鼓舞了孩子的积极性。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要清楚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方向,正确引导。看见微小的闪光之处都应及时鼓励表扬,重视学生音乐作为一种“生态现象”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独立存在的意义。

(二)肢体评价

教师对孩子表演情况表现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他们。比如:伸出大拇指、抚摸他的头、眼神饱含期待与其交流,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鼓励和肯定。

(三)物质奖励

发一朵小红花、一个小勋章、一件小饰物,学生都会很在乎的。在一次课上,我给发言积极、想象丰富的孩子发一朵小红花后,从此不爱发言的孩子也慢慢开始发言,发言的同学变得更多更积极。

(四)文字评语

在某些作业的后面写一些评语,比如一个笑脸、一段鼓励的话语等等,学生看了也很高兴,同时他们可以及时了解自己达到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教有定则,教无定法”,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努力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最大化,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加里・鲍里其.《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崔允.《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人民教育》2001年第6、7期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34-01

当下如何把握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一直是音乐教育群体不断热议的话题。新课标明确提出的理念是:音乐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为本。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的模式,要对课堂教学进行不断地提高和创新。最终达到的目标应该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音乐知识和技能上有收获;让学生在认知上,从少知到多知;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下面是针对怎样把握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这一问题,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教学重点突出

音乐教学中的教学重点是整堂音乐课的核心,教学重点必须突出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会罗列很多内容,短短的40分钟,因为内容多,往往会造成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过程混乱,学生不能掌握本节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而且,如果一味的罗列很多教学内容,学生的思路也会很混乱,这样也就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死板,教师也会觉得很累。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充分保证重点内容讲授的时间,其次是要以一种艺术性比较强的语言来简洁、明了地讲解。所以要想把握好音乐课堂教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学重点突出”,即先把握课堂的核心和主线。能做到这点,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二、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可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不仅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与纽带,而且也是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思维和展开学生音乐想象翅膀的钥匙。语言的作用是任何教学媒体所不能代替的,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这门学科的美。

音乐课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亲切温和,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温馨;教师的肢体语言优美、和谐,学生便能从中获得启发。我觉得好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和组织性,并且要注重教学语言的语速、语调和节奏的协调性。所以,想把握音乐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语言的表达。

三、准确的示范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经常需要教师亲自做示范,教师的准确示范往往比教师用语言来描述省时省力的多,既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对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要求。特别是现在的小学音乐教学,需要音乐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例如:声乐、钢琴、舞蹈、朗诵、形体、话剧等等,需要音乐教师掌握相当全面的才能。所以,要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让自己不断提高、全面、丰富。

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用教师亲自示范演唱或演奏来代替视频或音响资料,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当然,前提是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功底能驾驭课堂示范的需求。由此可见,音乐教师的好的示范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重中之重的一点。

四、教学环节层次化,教学方式新颖化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被吸引到课堂上,就必须设定好教学环节,环环紧扣。教学方式也应该不断地创新。比如,小学的音乐欣赏课,学生在还没有养成静静的聆听音乐的习惯时,往往会觉得欣赏课枯燥乏味。如果所有的乐曲欣赏都是一种套路,学生大概在上一两次课时还会有些兴趣,之后就会渐渐失去新鲜感,使得欣赏课越上越枯燥乏味。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自我创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创新出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是照搬教案或教学视频,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吸取别人教学中的精华,不断改进,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进步。

另外,“学生是主导,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要贯穿课堂的始终。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从内心形成对音乐知识真正的理解。比如,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如模唱乐曲主题片段,用肢体为音乐打节奏,或用自己的创造性的动作来表现音乐等等;在学唱歌曲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旋律、节奏或歌词的规律,自己来划分乐句等等。当然,在学生完成了这些任务后,教师要给予评价或总结,深入讲解怎样来划分乐句或怎样找出规律,是根据谱面上的特征还是歌词文学上的特征,让学生有更深入的准确的了解。

综上所述,我认为,音乐教师必须注意从教学重点、教学语言、教学环节、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来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在音乐认知、技能、审美和情感上获得协调发展和提高,最终有效达成音乐课程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篇7

摘要人的生活需要音乐,因此,音乐就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培养的孩子不是让他们成为音乐天才或音乐家,而是让他们在音乐中获得快乐,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快乐伴随他们一生。让他们变得文雅、充满爱心,有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因此,我们应重视孩子们对音乐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音乐;塑造;形象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每一首歌曲或乐曲,都为儿童塑造了完美的音乐形象。教师要把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美发掘出来,利用兴趣教学手段,创设音乐审美情境,使儿童如临其境,如见其景,置于美的氛围中,体验、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儿童就会思维活跃、联想丰富、兴趣盎然。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与教的过程始终伴随在快乐于活动之中,让孩子们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

(1)引导学生听,从听中感受音乐“听”便是听音乐、欣赏音乐;在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在听的过程中体验音乐。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而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聆听。任何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到认识字、会写字,都是从听觉开始,首先听会了才会认、会写。因此,孩子学习音乐也应该遵循这一认知事物的规律,从听觉开始,只有听之熟之才能够进一步认识音乐、感受音乐的内涵、体验音乐的美,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例如:在一个欣赏音乐的过程或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播放一段音乐———《小袋鼠》(欢快活泼跳跃),请孩子描述自己从音乐中听到、想到、“看”到的音乐形象,并说说为什么?目的是要求孩子关注音乐,把孩子带入音乐中,促使孩子在听的活动中熟悉音乐。再如:欣赏《狮王进行曲》,教师启发学生说说音乐描绘的是什么动物?并可边听音乐边用形体模仿,孩子也许会说这是小猫、乌龟、小狗、老虎、狮子等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时让孩子根据音乐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因为音乐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没有统一的答案。孩子尽情地表现之后,对音乐已加深了印象,再进一步启发:从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来看,音乐更注重表现什么动物呢?从而将孩子领入“狮王”的音乐中。让孩子们听音乐还可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感悟,比如:听辨音色、节奏、情绪、乐器、不同的生活中的声音等……这样,从听觉、感受等方法来完成音乐教学的目的。

(2)启发学生动,从动中体验音乐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教学也不可避免要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和音乐知识的学习。如何使这些内容的教学有乐趣、有创造性,并真正具有音乐性,能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音乐教学审美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们的教师也常常因为孩子们课堂上好动,不专心听讲而烦恼。为什么不将孩子的这种天性运用于课堂活动之中呢?在一节音乐课中,为了组织学生仔细听音乐并分辨出其中的主题音乐,我让学生每人手里拿着一张旧报纸,听着音乐,并随着音乐的节奏有规律地抖动手中的报纸,当听到重复出现的主题音乐时,则撕开手中的报纸,撕了几次则表明主题出现了几次,这时孩子会精神高度集中听音乐而完成手中的动作。这样的活动是孩子们生活中喜欢玩的游戏,将它运用于音乐课堂中,既让学生玩得高兴,又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启发孩子根据音乐结构,不同音乐段落的重复与变化及音乐的情绪,做相应的队形变换活动———通过各种各样的队形去反映对音乐的认识;通过各种活动———跳跃、步行、击拍等表现音乐不同的节奏型、不同的音色……启发孩子从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感受和表现不同的音乐节拍时值。这种通过孩子的亲身参与,自发地、自然地获得音乐的途径,比依靠教师外在的知识灌输、技术训练轻松得多,并具有趣味性。总之,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出发,贴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从先前的生活经验里获得音乐情感体验,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一定能碰撞出音乐情感的火花。

篇8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有效提问

在多年的中小学教学和听课评课实践中,我发觉教师在教案设计和课堂实践中有的缺乏精心设问的技巧,有的实施了精心设问却忽视了对学生回答的点评,当学生无法回答问题或回答错问题的时候教师缺乏有效又及时的牵引,有的课堂提问成了老师的“自问自答”……其实,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课堂提问更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预设和课堂实践中给予学生思考的过程和反馈,这样我们提问才能达到最好和有效。

一、提问要适时,注意及时反馈,有效牵引

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课堂提问是一种及时性的,非预见的获得与发展。这里的“非预见”,被一些老师理解为不可预测的,甚至不可预设的。不少优秀教师在公开课上都能把握那些非预见性的意外情况,巧妙地将那些不和谐的“音符”转化为课堂教学主旋律的“辅助音符”,甚至由此促进学生学习情感、学习能力等在课堂的的有机生成,这样的课堂教学就闪耀出了“无法预约的精彩”。

有一次,我在设计小学三年级执政党教学《萤火虫》的时候,我先和同学们交流了萤火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然后在征第一遍静听整首歌曲的时候,在媒体上打出了这样的设问:音乐带给我们的情绪是怎样的?在第一个班级试教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说:音乐的情绪是愉快的、安静的、幸福的……在第二个班级试教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说:音乐带给了我无限的惆怅和哀伤。我为了赶教学进度,就归纳说:原来这位同学考虑到萤火虫的生命周期很短,过了夏天萤火虫就直到了生命的尽头,所以感觉到音乐的伤感的。第二班级学生的回答有其思维和逻辑的道理,但这却是非预见性的意外情况,看似音符“不和谐”了,看似教师的归纳肯定了音乐是“伤感”的,教学片段似乎很顺利地过去了。然而我课后却悟出:《萤火虫》的音乐情绪真的是既愉快又伤感吗?伤感和愉快是两个反义词啊。其实,整个音乐静听下来,我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说哀伤可以在歌曲的连续下滑旋律“17 65 65 31| 2---”中稍有惆怅的意境,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捕捉旋律中的特别情绪的。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差异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发觉所谓的差生被提问的次数是很少的,教师为维持课内活跃气氛、防止冷场,往往将80%的思维灵活者来回答,而作为提问对象的学生,由于先天和环境不同,其学习基础、性格、志趣、爱好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三年级的某个班我试教《萤火虫》一课时,问:通过欣赏《萤火虫》,你们是否喜欢萤火虫这个小昆虫,如果喜欢就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有的说喜欢它是因为它能发光,有的说是因为生于腐草却身姿优美;有的说是因为它在夜晚默默为路人和怕黑的孩子带来了光明和快乐;有的说是是因为自己从来也没见过真实的萤火虫…….回答是真实且朴实的,他们用不同语言道出了萤火虫是个“爱的天使”,而老师的提问只是“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这多贴切孩子的年龄特征啊,如果这节课在初中二年级上老师就可以直接提问:萤火虫身上凝聚着怎样的人格精神?我想,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可设计不同的提问内容,甚至考虑提问的阶梯性、深浅度。

三、提问要环环相扣,并注重鼓励性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作答后,教师的反应也要因人、因答而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可重述、追问、评价,也可以用情感性的语言表示惊讶、喜悦、赞美、好奇等等。我在上到初中音乐教材《阿里郎》的教学导入时问:有谁知道阿里郎的故事?竟然有一个学生举手说知道。我用欣赏的目光指向学生,并邀请她讲故事:今天老师上了感觉同样内容的音乐课,你是唯一能讲述这个故事的同学,你的举手让我很惊讶,让我们给她一点掌声!当一个学生回答出“x·x |xx”的附点节奏是为了表达思念的音乐情绪时,我喜悦地说:“你的回答真是画龙点睛,道出了音乐中最典型的节奏,那么有没有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接着又有学生说“5-5|5 3 2| 3 23 16 |5 - - 这个节奏是舒缓加紧密再舒缓,这样的节奏比多次出现的附点节奏更能显现思念的高潮情绪。”我马上用疑惑的眼光看着她,说:这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她指出 的这段旋律,我们是否能在视唱中感受到那种思念的情绪?接着又问:我们能否在视唱的时候注意三拍子的强弱特征,更好地表现无限思念的情绪?一遍下来,学生真的能动情地视唱。看着学生们投入的样子,我心里,别提多乐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都在一连串的设问中迎刃而解了。

四、提的问题要新颖,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9

【关键字】:体态律动 低年段 兴趣 创新思维 欣赏力

“律动”是人体随音乐做各种有规律、协调的动作,是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它听起来并不陌生,但在音乐教学中却是一种较新的课程类型。它打破了传统单一坐着不动的上课模式,把“动”引进课堂,以一种全新的课堂形式出现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律动呢?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体态律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低年段孩子好玩,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的特征.在音乐课中,单纯的唱歌教学他们很快会觉得乏味,音乐课中让学生伸臂展腿,扭头摆臀,营造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如我在上广东歌曲《行花街》时,我设计了一首以广东儿歌《点虫虫》为背景音乐的律动,让学生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学生们投入在音乐中,为学习白话歌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对广东音乐充满了期待,让他们能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边唱边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态律动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低年段孩子有丰富的想象,而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学生们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心灵去表现这些动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通过听音乐有节奏的自由律动更是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学唱歌曲《小燕子》时,让学生从想像、模仿小燕子的飞舞的节奏及动作上感觉所描述的勤劳可爱的小燕子形象,让学生在唱唱、动动及过程中愉快地进入歌曲的美好境地。我先启发学生对“飞”的想象,想象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燕子,飞进了音乐的小天地里,自由自在快乐无比。只要求学生跟上音乐节奏互相之间不碰撞,别的不做任何限制。由于没有固定“飞”的模式,孩子们飞得各式各样,音乐一停,要求每个孩子摆一个造型,让老师猜猜“小燕子”在干什么?由于动作不受限制,每个发挥了主动创造性,孩子参与性提高,孩子们在实践中不只是学会了飞的技能,更重要是发挥了创造性,又如在《拍皮球》一课中,前面统一动作而在结尾处可自编表现球类运动的各种动作。

(3)体态律动可以发展学生内在的音乐感觉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律动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教师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课件、图片等去提示音乐蕴含的内在的东西,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感受和了解音乐。无论是歌唱、还是音乐游戏都是要在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进行的。歌唱可以有歌词帮助理解歌曲,游戏可以有游戏内容让熟悉游戏过程,而律动则是完全靠听觉、感受去理解旋律的。教师根据学生对音乐熟悉的程度,加以引导,逐步启发他们去做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随着对音乐理解的加深,可将一些简单的基本动作结合在一起进行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还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自觉的律动中。如:在一年级音乐课《骑马、挤奶》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了解蒙古风土人情的前提下,提醒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边听边感受。在听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奏做骑马、挤奶、奔跑以及人们在放牧时一些挥鞭的动作,在理解乐曲的内容和热烈、欢快性质的基础上,按音乐的快慢来充分感受和表现活动的特质,让学生进一步投入音乐的意境。但在这过程当中,每个学生通过动作所表现出对乐曲的理解不尽相同。能力强的学生能用较夸张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而个别学生则表现得胆小、拘谨,动作放不开,不知如何表达。教师适当地加以启发、引导,尽量让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在平时活动中,教师们见缝插针地抓住有利时机和孩子们玩《高人走、矮人走》、《大鞋和小鞋》、《勤快人和懒惰人》等节奏游戏,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域高低、节奏快慢的变化,使学生的感知节奏的能力得到提高。

(4)体态律动可以发展学生欣赏力

小学低年段孩子在欣赏一段音乐时,反复的聆听会让学生觉得单调。我便想办法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以简单的律动带动听觉欣赏,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达到手、脚、眼神等的协调。在欣赏《草原上》中,我让学生先听,然后用蒙古族最具代表的动作来表现乐曲,从而既掌握了蒙古族特有的律动,又能体会乐曲所带来的意境,充分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欣赏经典的音乐作品如《快乐的小熊猫》以活泼明快的旋律进入了第二部分,我就贴出第二幅画,启发学生想象:“我们仿佛看到了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熊猫来到池塘边打水,摇摇晃晃地抬着水桶,穿过森林,走过小桥,仿佛还与小鸟致意问好。”接着随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让学生戴好小熊猫头饰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律动。在整个欣赏过程中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还创造性地把音乐所表现的形象用动作表现出来。这样采用音画并用,声形结合,变无形的音乐为有声的图画,以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把欣赏和活动,感受和表现密切结合起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情感体验,又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也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

因此,在教学中我尤其注重体态律动这个环节。那么,这个环节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穿插在一节音乐课的各个时间里。如放在上课开始,可以调动学生的快乐情绪,集中注意力;放在课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片刻的放松休息;放在课尾,可以把教学推向高潮,使学生余兴未尽。

参考文献:

篇10

(1)体态律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低年段孩子好玩,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的特征.在音乐课中,单纯的唱歌教学他们很快会觉得乏味,音乐课中让学生伸臂展腿,扭头摆臀,营造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如我在上广东歌曲《行花街》时,我设计了一首以广东儿歌《点虫虫》为背景音乐的律动,让学生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学生们投入在音乐中,为学习白话歌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对广东音乐充满了期待,让他们能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边唱边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态律动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低年段孩子有丰富的想象,而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学生们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心灵去表现这些动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通过听音乐有节奏的自由律动更是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学唱歌曲《小燕子》时,让学生从想像、模仿小燕子的飞舞的节奏及动作上感觉所描述的勤劳可爱的小燕子形象,让学生在唱唱、动动及过程中愉快地进入歌曲的美好境地。我先启发学生对“飞”的想象,想象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燕子,飞进了音乐的小天地里,自由自在快乐无比。只要求学生跟上音乐节奏互相之间不碰撞,别的不做任何限制。由于没有固定“飞”的模式,孩子们飞得各式各样,音乐一停,要求每个孩子摆一个造型,让老师猜猜“小燕子”在干什么?由于动作不受限制,每个发挥了主动创造性,孩子参与性提高,孩子们在实践中不只是学会了飞的技能,更重要是发挥了创造性,又如在《拍皮球》一课中,前面统一动作而在结尾处可自编表现球类运动的各种动作。

(3)体态律动可以发展学生内在的音乐感觉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律动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教师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课件、图片等去提示音乐蕴含的内在的东西,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感受和了解音乐。无论是歌唱、还是音乐游戏都是要在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进行的。歌唱可以有歌词帮助理解歌曲,游戏可以有游戏内容让熟悉游戏过程,而律动则是完全靠听觉、感受去理解旋律的。教师根据学生对音乐熟悉的程度,加以引导,逐步启发他们去做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随着对音乐理解的加深,可将一些简单的基本动作结合在一起进行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还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自觉的律动中。如:在一年级音乐课《骑马、挤奶》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了解蒙古风土人情的前提下,提醒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边听边感受。在听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奏做骑马、挤奶、奔跑以及人们在放牧时一些挥鞭的动作,在理解乐曲的内容和热烈、欢快性质的基础上,按音乐的快慢来充分感受和表现活动的特质,让学生进一步投入音乐的意境。但在这过程当中,每个学生通过动作所表现出对乐曲的理解不尽相同。能力强的学生能用较夸张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而个别学生则表现得胆小、拘谨,动作放不开,不知如何表达。教师适当地加以启发、引导,尽量让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在平时活动中,教师们见缝插针地抓住有利时机和孩子们玩《高人走、矮人走》、《大鞋和小鞋》、《勤快人和懒惰人》等节奏游戏,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域高低、节奏快慢的变化,使学生的感知节奏的能力得到提高。

(4)体态律动可以发展学生欣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