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18 10:5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德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让道德重归心田,让生活中的真善美成为学生生命中的真善美,成为学生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同时又要让德育建设回归学生生活,让德育的内容充分融合生活,使学生过更美好,友善的生活。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传,所以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就会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第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搞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的鼓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第三、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
另一方面,高中生正处于一个特殊而又微妙的成长期,在学业上,高考的指挥棒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空前繁重;在生理上,他们适逢青春期,精神世界尚未成熟,情感上脆弱,心理上不稳定。而高中阶段是人一生的重要阶段,是为高中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学力、培养高中生适应社会变迁所需的终生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如何根据高中生的特点,认真研究德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对我们实施新课改,改善我们的德育工作,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实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目标有着一定的理论实践意义。
尤为重要的要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抵制崇洋思想的有力武器,是与社会主义教育相统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产
生的影响比较深远。展示历史上的我国科学成就,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古代科技的卓越贡献,除了四大发明外,还有做为现代文明基础的诸多的发明,例如:回音壁、地动仪、小孔成像、色散等都闪耀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火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技术,在短短四十年里走完欧美资本主义几百年走过的路程,这些成就说明我国有一大批热爱祖国的优秀物理学家和科学技术工作者。以这些事例教育学生会使学生自豪、自信,并坚定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志向。 与学生紧密相连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更明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科技兴国的意识。
其次培养学生宽容的心境和合作的品质:人具有群属性,不可能孤立地生存在社会上,要生活就必然有交往合作。当今中学生往往个性比较强,叛逆敏感,缺乏理智,喜欢一切从自我出发,对别人的不同意见、态度、性格难以容忍,这种情况极不利于自身发展,又会严重影响班集体的团结合作。作为教师,要结合正确对待父母、老师、同学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能站在他人角度思考,能宽容理解他人的想法做法,能与他人展开良好合作,相互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学生认识到宽容合作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是当今和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只有具有宽容心境和合作品质的人,才会理解他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他人展开团结合作,共同把事情做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篇2
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班主任要把尊重学生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把学生看作是与自己地位完全平等的人,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能体会到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进而产生对自己的信心和希望,积极地肯定自己,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懂得自尊,在各方面获得进步。如一个在小学被称为“刺头”、“ 小霸王” 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分在我班上,他的转变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个学生争强好胜,纪律松散,同学们怕他,老师讨厌他。到我班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喜欢体育,且不管跑、跳、投都比较好,我就推荐他当了体育委员,他积极性很高,每天都认真领好两操,还能协助体育老师上课,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在半学期后学校举办的体运会上,他拿了两个单项冠军,在一些集体项目中表现得也很突出。运动会结束后,同学们都夸他是好样的,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我也借此鼓励他、表扬他,告诉他好好努力,将来在体育这一块好好发展。打那以后这个学生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老师厌、学生烦的“刺头” 了。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调动起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虽然年龄小、幼稚,有些学生还不懂得自我尊重,但是,他们和成年人一样,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在学校里他们希望老师不要总把他们看作不懂事的小孩子,要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应有的权利,使他们能够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生活和学习,处处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主要靠班主任去营造,如果班主任采取一种看不起、讽刺、挖苦,甚至侮辱人格的态度和做法,就等于在师生之间筑起一道感情屏障,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自己的工作难以开展。记得有一年,我带的一个班中,有个学生三岁就没了母亲,只有一个很老实的父亲,刚到我班的时候,整天不说话,连老师喊他回答问题,都很少有声音,同学们都看不起他,都说他有点傻。有一次,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和他谈了足足有半个小时,和他谈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事情,以及如何和同学交往等,告诉他要自信、自强。大约过了两个星期后,我发现他有了小小的变化,如上课能举手回答问题、下课能和同学说说笑笑等。我趁热打铁,又把他叫到我家里,一表扬他的进步,二鼓励他,同时又拿了一些适合他穿的衣服送给他,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喜悦之情。一段时间后,我看到了他的变化,如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了等。我一直关心、注意他,他在初三参加化学竞赛还获得了二等奖,最后还以较好的成绩考进了一所高中。这应该是爱和尊重的结果吧。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因为这种信任,表明老师对他们各方面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他这个人的承认,实质上是对他的一种尊重。这样有助于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好学生。我们班上有一个学生,在小学从没有得到过老师的信任,甚至他做了好事,不仅得不到表扬,反而受到老师的猜疑,于是这个学生就“破罐子破摔”。 进了我班后,我试着改变他,我努力做到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他,他所做的事情该肯定的一定给予肯定。在一次运动会上,拿了自己的钱买来一件矿泉水给运动员们喝,同学们都觉得惊讶,觉得他变了。我抓住这个“闪光点”, 在全班表扬了他,这件事后,我发现他在许多方面都有了变化,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篇3
一、结合数学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构成渗透德育教育
虽然数学教学是以教学数学知识为主,但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发现很多知识点本身就包含有德育因素,所以我们要结合教学过程抓住德育因素有机自然、适时适量地进行渗透。例如在学习“圆周率”这一知识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南北朝时期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有关事迹,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的人,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再如:在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希望全班同学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能做到勤俭节约,合理地使用人民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练习也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们对于练是兴趣索然。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生性活泼,喜爱游戏,对自己的行为约束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如何提高他们的兴趣并保持住他们的兴趣,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紧扣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使德育理论系统化、具体化,同时,又可以使数学德育实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采取转化法。
所谓转化”就是指将未解决的或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途径转化为已解决的或易解决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最终使原问题获得解决的一种方法原则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在立体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拼拼摆摆,动脑思考,顺乎自然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和圆的周长以及圆柱圆椎的体积公式,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再如,教学正、反比例的知识时,引导学生从中悟出对立统一和联系、转化的观点,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这些都是运用转化法能达到的。
2、采取对比法。
所谓对比法,就是抓住事物之间逻辑联系,在教学应用题时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对比,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由此及彼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数学学科渗透德育,不光以教材为基础,必要时还要适当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德育活动,使之相得益彰。
3、采取联系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可结合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下册统计“白色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例如,在教学《比例尺》这部分内容时,练习中,我要求学生们找一张中国地图量一量:北京和台北之间的图上距离,算出实际距离。使孩子们了解北京到台北的实距距离与家乡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差不多远。我在此结合台湾的局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如一节数学活动课《节约能源》可以联系自然知识――能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使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学习的效率,而且逐渐树立起普遍联系、转化的观点。
三、结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内,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六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车流量;访问交警,把测算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使学生了解到随着城市的发展,车辆数量的巨增所涉及到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实际问题,让他们提出解决方案,提出建议。通过调查使自己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也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四、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摄取有关信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她是这样引入课题的:演示举世瞩目的中国“神舟五号”成功升空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五号”发射时间是几时?结束时,再演示“神舟五号”成功返回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五号”返回的时间是几时?教师通过联系生活中出现的振奋人心的大喜事来引出课题和收尾,这样既能及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又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又如,很多老师在教学统计的知识时,都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如调查改革开放前后家庭拥有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小轿车的数量进行教学;或者收集历届奥运会获奖的金、银、铜牌数进行教学,类似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摄取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紧密相关的新颖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听到经济飞速发展的心声,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报效祖国而奋发读书的热情。
四、结合训练渗透德育教育
篇4
在我自身体会中,发现家长的言传身教、举止行为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好坏榜样,我深刻感觉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在孩子眼中的行为的重要。有些家长在家庭中经常互相吵架,有些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吃喝穿,在这些方面,他们大手大脚,唯恐怠慢了孩子,但在心理教育方面、成长呵护方面、学习辅导方面往往是简单粗暴,甚至经常打骂。更有许多家长把孩子当做一个私有财产在进行教育,把自己的成人意志强加给孩子,这些成人意志包括各个方面,譬如,在穿着上、同学的友谊上、分数的攀比、对同学的看法上等等,这些家长往往把自己的意见甚至感受强加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判断。什么事都是家长不厌其烦做主,大包大揽,不知道,其实有多少考虑自己孩子是否真的愿意这样?有人形容孩子就像一个风筝,让他们自由在大自然中翱翔,我们只是用线把握它的方向不出现大偏差就行。但在实际教育中往往是家长越俎代庖做了一些本该孩子自己处理的事情。成人在工作中会犯工作错误,甚至由于习惯性违章导致安全事故。但有些家长不能容忍孩子的错误,稍有不慎打骂拳脚相加。在我身边的亲戚中就有这么一位,清晨起来抽背孩子单词或课文,个别默不出来的,自己着急上火,大骂孩子一顿,搞得孩子上学都眼泪汪汪,你想,这样的话孩子能把一天课上好吗?换了家长你在工作中被领导训,你这一天高兴吗?日久天长,你说孩子在担惊受怕中学习能好吗?还有一些家长自己本身日常行为欠缺,成天在外面吃吃喝喝,对孩子不管不问,寄希望于学校、老师,这些都失之偏颇的。
而在整个的人生学习阶段中,小学时期的教育是孩子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夯实基础的阶段,人生观启蒙的阶段,而好言传身教必然会给孩子在以后中学学习阶段起到过渡作用。一个好的班主任、好的代课老师,好的家长,必然会对孩子认知世界、感知世界、学习新知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我多次发现许多孩子的家长说话的方式、态度、和孩子们亲热程度都影响着孩子的行为,这让我感觉的教育的魅力,我和其他人谈这件事,他们都总结说这就是模仿的结果,试想如果一个不好的家长来教育孩子,那孩子会模仿成什么样呢?
这些是我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和体会,总结出的对教育的一点感受,我不想举太多例子来印证我的观点,也许对一些家长来说,他们已经是孩子很好的榜样了,但也许很多家长至今不明白这些浅显易懂的道理,我总结这些道理就是:孩子毕竟很小,当然要允许他们犯错误,不但要时常站在他们角度多考虑问题,同时要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要有耐心。做为家长当然允许有一些不足之处,譬如,有时还是急于求成,不能理智对待他们的错误,大声呵斥孩子,过后会很后悔等,这些都是在今后教育孩子中需要注意的。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要反思、要有幽默感,要会化解矛盾,因为孩子已经羽翼丰满,或许和你一般高大、或许比你都高大、或许懂的知识比你都多,你要谦虚面对他们,这样他们会走得更远!
三年级:刘洋
篇5
启迪;智慧;发展;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8―0056―01
艺术教育主要是指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它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修养,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艺术教育的独特性就在于:从艺术中学生可以得到对自身和世界的知识、信仰和价值,这些认知、观点、体验和意义是任何其他学科所不能提供和替代的。通过艺术教育可以训练学生用眼、耳或肢体去感受和观察事物的能力,能使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力得到拓展和发掘,并由此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而这些能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及追求,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艺术教育的功能就是培养人的道德情操,使人能怀着一颗积极、友善的心去对待一切事物。具有艺术修养的人,能够赋予客观事物以积极、艳丽的色彩,能够用爱心对待人和物,这就是艺术的美化功能。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和灵魂,例如中国油画家罗中立的《父亲》,就是表现了一位典型中国农民父亲勤劳、朴实、善良的形象;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表现的则是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波兰钢琴大师肖邦的《爱国乐章》带给人们的则是一种催人奋进、使人向善的震撼力量。因此,一部好的艺术作品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作用,它不但能教会学生怎样做事,而且能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艺术教育通过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有不同的情感体验而发生作用,它避免了枯燥的说教,能够有效地弥补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包括很多艺术家本人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还有另外一类艺术作品,以描绘祖国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为主要题材,虽然不是重大题材,也没有直接抒发爱国主义情感,但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以及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艺术教育正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感染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无论是美术、音乐,还是舞蹈、戏剧等都是通过具体可感知的艺术形象来再现社会的现实图景。这种艺术认识是富于理想和创造激情的,可以更容易地渗透到人们的大脑深处,而且会更加深入和持久。因此,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敏锐的眼光观察事物,学会用心体会和感受艺术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美、开拓新事物的美好愿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起到启迪他们的智慧、提高和发展他们创新思维的作用。
四、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
艺术教育关注的并非只是单纯的艺术知识或精湛的技能,而更重要的是极力追求一种对人类生存有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精神,它追求的是独特的思路、纯真的情感、广阔的胸怀和伸张正义的勇气。任何真正的艺术创造和表现都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和与众不同的特征,因此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艺术的不同理解,要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对周围世界的感受以及独特的看法,要使得学生的潜能能够得到开发,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展示。
篇6
如何布置预习真的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在预习指导中,作为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1.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预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预习,我们在乎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的掌握,格式化的预习要求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我们是否可以在预习的方式和预习内容上动些脑筋,让学生多点自主选择预习的权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2.注意预习作业设计的科学与合理性
预习要求不能太高,过高的预习要求让学生望而生畏,兴趣索然,要注意因材施教,好生学习困难生预习要求最好是有所区别,比如说,有四项预习要求,那好生可要求全做,而困难生则量力而行,做最基础的前两项,多做给予表扬,这样降低难度,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预习中来,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要求也不能过多,不要过多过细的预习要求不断会浪费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增加沉重的学习负担。在预习中我们要多鼓励,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发现大大表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
3.注意预习效果的检查与评比
篇7
一、中学语文阅读的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强调阅读主体运用分解、剥离手段,对阅读对象的信息进行识别区分、判定、筛选、组合,达到正确感悟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阅读就中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可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窨究竟如何搞好阅读呢? 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谈到阅读,往往会有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以为只有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课外阅读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 因此,我们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也应该放开视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文,让他们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貌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选择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是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阅读者对材料进行筛选,进行加工的过程,在阅读中如果缺乏系统性指导,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一定要注意阅读的目的性和恰当的阅读方法。 目的性是阅读的前提。在阅读时,我们要寻找一个思维的突破口。这种突破口常在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两个基本角度。阅读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或从内容(含思想感情)来理解感悟作品,也可以从作品形式(含文学样式、组材方式、语言特色)来理解作品,获取信息。总之阅读的目的性明确,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得,不至于使阅读变成一种散漫无边的行为活动。 方法是阅读牧师的保证。不同作品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记叙文有“六要素”阅读法,散文有“四要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阅读法。小说有“三要素”阅读法,散文有“形神”阅读法。这些基本阅读方法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的,我们应该努力寻找自己喜欢的,效果最佳的阅读方法来指导自己的阅读,充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以读带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现代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这一方面表现在词汇的比较贫乏,另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组织缺乏严密逻辑思路,语言材料显得零乱不堪。
通过阅读,感悟作品主旨,积累语言素材。
通过阅读,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地规范自己的逻辑思维,使语言条理清晰,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真正感受到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是一个优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贯主张以读带说,充分使每个学生“站出来”、“说开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适量的阅读,然后根据阅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两句。
另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情节编写故事,自编自演,还可以结合时事展开辩论、讨论、演讲比赛,使学生在不断的初中运用中,砥砺自己的语言,使之趋向完善。 以读促写,提高写作水平。南宋大诗人陆游有句名言:“工夫在诗外。”强调指出写诗方法、技巧之外的生活积累,对于我们的写作尤为重要,而读书是写作的基础,生活的源泉。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也唯有博览群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而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过重,沉重的考试压力使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去不涉猎课外知识。有些中学尽管开设阅读课,也是形同虚设。如此,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语言干瘪枯燥,索然无味,也是无足为怪的事了。
篇8
关键词:中职教育;赏识教育;关爱;鼓励
一、中职学生的现状分析
1.年龄特点
因为这些学生年龄小,心理正处于懵懂阶段,又由于成绩较差,对于各种知识都有排斥性,不爱学习、自我意识较强,对老师的教导特别反感,对家长的教育更是无心听取。初中毕业后进入中职阶段,这一时期是学生从天真无邪的少年进入到懵懂无知的青年阶段,这一时期也正是他们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步形成和建立的重要时期,家长和老师们对于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
2.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大都是因为小学和初中成绩不理想,中考失利之后无奈来到职校的,还有另外一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缺乏家庭的关爱。这些学生从小就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与肯定。所以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特别渴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和表扬,由此可见,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鼓励和正确评价对于他们健全心理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
3.学习特点
这些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较差,对各门学科都不感兴趣。来到职校后,开始学习专业知识不容易,因为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更侧重于专业性和抽象性。在课上,老师传授的信息量大,知识难度加深,所以大部分学生一开始上课时就对各个知识点一知半解,做起各种各样的题来一头雾水,学习能力越来越差,久而久之对待学习的兴趣就会逐渐减弱。这一阶段,老师的表扬和家长的认可能够帮助学生恢复对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且将自己的优势特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二、赏识教育对于中职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所以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在他们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们的肯定和认可。尤其是在中职学校的这些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收到最多的是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和指责,久而久之在他们心里就慢慢地认定自己的诸多不行,再加上中考成绩不高,自信心一下子就丧失了,随之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上课睡觉、玩手机、说话等等。总之,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这时赏识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就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因为赏识教育就是允许学生有缺点,肯定学生的优点,在表扬的过程中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发展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重拾自信,激发潜能
尽管中职校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但并不意味这些学生身上一无是处。可是在来到职校之前,某些老师对他们的否定,已经大大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在这些学生的心里,他们已经认定自己各个方面“不行”“很差”等,那么来到中职学校之后,这一阶段正是学生重拾学习自信心的重要时刻。在课上,教师应该依托教学内容,通过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此作为切入点,适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心。
2.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师生情感联系的纽带,爱是促进师生和谐的重要内容。老师从心底真正地关爱学生和认可学生,学生从心里更容易接纳老师,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的老师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表扬,很容易将教学关系中的“我”与“你”的师生关系,变成“我们”的师生关系。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去探究知识,欣然学习知识,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赏识教育,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积极行为的改变,最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确定奋斗的目标,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懈努力。
3.增强责任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责任感是一种态度,就是责任意识和负责精神,就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对自己所承担的事情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地完成。这些中职学生身上欠缺的就是这些,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有的甚至不顾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当自己承担的任务出现问题的时候,只知道推诿。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鼓励他们做好分内的事情,对自己的事认真负责,在鼓励中慢慢成长,为今后走上社会,成为一名有责任心的职业人打下基础。
赏识教育,就意味着老师对学生的包容、理解、关爱、鼓励。赏识教育,就是要求老师要允许学生的缺点,肯定学生的进步,表扬学生的优点。赏识教育,就是老师帮助学生正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用爱与包容去陪伴、用表扬和肯定去鼓励学生,让学生在青春岁月里找到自我,并发挥自己的潜能,让其有爱心、有责任心,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积极乐观地去面对生活,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
篇9
【关键词】 英语 预习 重要性 方法
课前预习是学生感知新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准备,就是提前进入情境,就是事先运筹。小学英语进行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拓展课外知识,为学生能灵活运用语言作好准备。而预习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通读和浏览,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知识,去锻炼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更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自学活动。因此可以说,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课前预习可增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提高听课效率。英语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由于知识的连续性和交际性,决定了预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要学习的新课内容,对新课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已经明白,哪些内容自己还不懂,听课时就有了针对性,能做到有的放矢。
预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通过预习时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地获得新知识,提高了能力。
以下是我在培养学生英语预习习惯上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1. 细化预习内容
在布置预习内容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少而精”的原则。让学生预习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解决下一堂课的重难点为主。如,在Unit 6 At animal land A部分,短语长且有很多个新词,如果要求学生一次性预习所有内容,学生会因为内容过于复杂,而不知该如何去操作,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的兴趣。所以我简单化并细化了预习内容,先布置了“收集你最喜欢的动物和你知道的动物的英语名称”。对于另一重点:句型,可在接下来的预习中再做要求。
2. 明确预习要求
明确要求,使预习有章可循。就拿上文所提到的预习内容为例,针对“neighborhood” ,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预习题目:
2.1为了了解什么是 “neighborhood”, 设计题目 “What’s yourneighborhood like? Where is the cinema? Where’s the park?”
2.2为了了解相关的动名词组,设计题目 “What can you buy in thesupermarket?”
通过一系列的查找工作,学生们在课前已基本了解“neighborhood”,从而大大缩短了课堂时间。与此同时,通过预习学生也变得有话可说了,当我开展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时,学生们的表现欲和学习热情不断高涨。
3. 提供预习方法
现行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会话练习,句型练习和阅读练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指导学生选用合适的预习方法。
3.1会话练习;可以采用查一查,补一补,说一说的方法。
3.2句型练习:可以采用找一找,归一归,比一比的方法。
3.3阅读练习:可以采用划一划,查一查,写一写的方法。
4. 强化课堂评价
课外预习效果,要通过课内检查来验证,检查后要给予正确评价,要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充分感到预习是和书面作业同等重要,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采用同组内自查,异组间互查,老师抽查的方式,人人都有为小组贡献的机会。一段时间后,评选出优秀小组,优秀个人,进步最大表现者,进行表彰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进步。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预习能力,兴趣是关键。只有采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激励方法激发学生进行英语预习的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
【参考文献】
篇10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
“关系”从词议上分析,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也表示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联系,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人际关系”。人们在协同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其中情感起主导作用,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深浅和稳定程度。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几乎天天上课与学生接触往来,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古今中外,教育家们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并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高度的评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信其道。”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到达这种“移情”心理效应,教师应注意做到: 1、用“爱、勤、博、范”要求自己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其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一字“勤”字。在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再次,知识上要追求一个“博”字,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当今社会的发展,以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显著标志,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交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最后,在道德上要树立一个“范”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周礼》中称:“师者,人之模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