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民族化分析

时间:2022-10-23 09:55:15

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民族化分析

[摘要]姜嘉锵先生的演唱风格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领域可谓独树一帜,不仅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演唱生涯中征服了万千听众,还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认可。本文从姜嘉锵先生生平履历、演唱艺术追求出发,重点阐释其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民族化风格。

[关键词]姜嘉锵;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民族化

查尔斯西格在《规定性和描述性音乐书写》中指出:“我们至今仍未能明确地去界定音乐书写的规定性(prescriptive)和描述性(descriptive)两种应用类型,亦即为一首将要演唱的歌曲绘制的一幅蓝图和关于一首实际上已经完成了的歌唱表演的书面报告。”由此可知,演唱家是将符号化的“蓝图”转化为“完成了的歌唱表演”的重要环节。为深入解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演唱家的风格化这一问题,笔者于2018年2月2日采访了著名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家姜嘉锵先生。姜嘉锵先生的演唱风格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领域可谓独树一帜,不仅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演唱生涯中征服了万千听众,还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认可。

一、姜嘉锵的艺术简历

姜嘉锵,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政府津贴。姜嘉锵自幼向“莲花落”民间艺人学习演唱,中学时代便熟练掌握温州鼓词、道情等多种民间音乐演唱,在专业学习声乐之前已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音乐底蕴。他1956年从一名理科专业的大学生,经过层层严格选拔成为中央歌舞团歌唱演员,正式开启了其歌唱生涯。1957年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因领唱合唱《茶山调》收获一枚国际金质奖章。1958年起,赴全国各地学习,汲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传统民间音乐养分,演唱技艺得到极大的提高。1987年,姜嘉锵因演唱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为其量身创作的《枫桥夜泊》荣获“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金奖。正是这首作品使得古诗词艺术歌曲沉寂了几十年后,重回大众视野并走向了其在20世纪发展的巅峰。此后,姜嘉锵先生致力于推广古诗词艺术歌曲,发行多张古诗词艺术歌曲相关专辑,并参与录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多套节目,使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在全国听众心中生根、发芽。

二、姜嘉锵的演唱艺术追求

(一)扎根民间不拘泥民间。1956年姜嘉锵先生进入中央歌舞团后,前往各地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在学习民间歌曲期间,他深刻地认识到民间歌曲的唱词便是中国语言的美化的关键,各地方言直接影响着民间歌曲风格的变化,并最终造就民间歌曲各异的音乐变化。姜嘉锵先生多次强调民间歌曲的演唱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而言十分重要,需要扎根于民间,在其首唱的200多首歌曲,无不体现出中国文化之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又不可拘泥于民间,他提出歌曲的风格需要靠声音体现,而古诗词艺术歌曲最重要的是汉语言的诗词艺术,不仅仅是发声艺术,腔调固然很重要,但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首先要具有对语言的敏感性,更多要从语言出发,表现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美。他强调:“学习过程中就能感觉到古典诗歌的语言美,学了之后发现里面惊奇的东西越来越多,就要求不断深入,不断提问题,精益求精,从感性到理性的学习,给每个字生命,每个字都要推敲。”①(二)学习西洋不照搬西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风格才真正形成,以姜嘉锵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怀抱不忘初心的使命感,致力于推动中国声乐民族化的发展,以建立中国声乐学派为毕生志向。他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伊始,正处于声乐学界洋土之争时期,他从中国经济、文化实际出发,做出“学习西洋也要把民族的请进来,不能全搬,否则会成为文化殖民地”的历史选择。姜嘉锵先生自1957年正式开始学习古诗词歌曲,一直强调中国古典诗词自古有之,有很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亦很厚重。他说:“《云格调》我大量学习古典诗词歌曲也是从情歌开始学起的,我唱歌好听或许因为语言亲切,我很注重语言,很感性地学习到有意识学习,开始处理语言,阴平阳平都要注意,唱出律动。唱一首歌要不断积累,有民族的东西,无形的东西,感受都要表现出来。比如《枫桥夜泊》要编故事,善于运用想象,歌唱中要有场景,这首歌是摇出来的,弱起寓意微风钟声,声音中要唱出画面感,像画画一样,有环境、有人物,表现手段还要高级。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要善于变通琢磨,诗词中为什么用钟声烘托环境?从历史上来看唐代只有家里死人要敲钟,当这种情绪要用到歌里便增加了声音的张力。接触到一首作品,了解背景,基本功还要扎实,有工匠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洋为中用,学习各个领域的问题,考虑问题要全面,开阔思维。”①(三)注重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文化表达。古诗词艺术歌曲中蕴含着中国地域文化、审美情趣,对其演唱也不可局限于乐谱,而应该将声音与声调、声音与语言、声音与情感等关系协调统一。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决不能油腔滑调,要唱出雅乐的高贵的气质,文人音乐不能唱俗,要把人唱得掉眼泪,把古典诗词唱到心里,要唱文化、钻语言。歌唱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古典诗词更强调语言,不能只唱谱子。学习古诗词艺术歌曲要有钻研的精神,先朗诵,再唱歌,要唱出内涵,唱出功夫,尽量唱出创作者的感觉,尽量表现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姜嘉锵先生将其总结为:“弘扬民族文化这是古诗词艺术歌曲表达中最主要的,音乐是传播文化的、传播伦理道德的。我们是中国人,要唱中国的东西,唱中国的文化,突出中国民族文化,让世界人知道中国这个国家。”②

三、姜嘉锵对古诗词艺术歌曲民族化的贡献

姜嘉锵先生以精湛的声乐演唱技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及对古诗词艺术歌曲不懈的追求,成就了其“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第一人”的美誉。作为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领域杰出的代表,姜嘉锵先生所演唱的作品堪称时代经典,并在咬字行腔、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方面,为古诗词艺术歌曲民族化演唱体系的最终确立做出了开拓性的历史贡献。不仅如此,他还多次代表国家赴海外演出,同时应邀出国讲学,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赢得了国际声誉。众所周知,姜嘉锵先生是复合型演唱家,集传统、现代于一身的演唱风格,不仅征服了万千听众,还赢得了音乐界的高度评价。正因如此,姜嘉锵先生的演唱实践对古诗词艺术歌曲民族化演唱体系的完善影响深远。姜嘉锵先生成长于中国声乐历史上“土洋之争”的背景下,通过自身实践总结出:“中国唱法应具备自身民族化的演唱体系,不可全盘照搬西洋唱法。”为学习中国传统声乐精髓,他先后向古琴大师查阜西学习琴歌演唱,向昆曲大师傅雪漪学习昆曲演唱,向古汉语大师郑张尚芳学习古汉语知识,并深入全国各地积极向民间音乐学习,将琴歌、昆曲、吟诵、民间音乐等多种传统艺术精粹与自身演唱实践相结合。除此之外,他还向西洋美声唱法借鉴,经过不懈的努力解决了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音域窄、音量小等问题。姜嘉锵一面向中国传统音乐学习,一面向西洋美声唱法学习,博学专用创造出博采众长的“姜式”风格。著名音乐家李西安这样评价他的演唱:“妙在淡其形似尔得神似。”古典诗词语言精练,因此每一个字的意象的凝练,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中蕴藏跌宕起伏的丰富情感内涵,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姜嘉锵先生将中国文化之起承转合概念融于每一个音符的演唱过程,使得每一个字的演唱都成为独特的艺术表达。演唱过程中先生始终强调“欲善中国歌,先利中国话”,将中国语言的独有声韵系统视为民族化演唱的根基,并在准确的语言演唱基础上深刻理解古典诗歌作品的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以营造和谐的意境之美,将诗境、乐境、意境合而为一。字正腔圆的咬字发音,淋漓尽致的情感表达,为古典诗词增添属于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成就了中国传统审美的现代表达。著名音乐家田青曾这样评论:“现代民族声乐是‘千人一腔’,而姜先生是‘一人千腔’。”1996年中国声乐学会正式成立,学会成立之初便确立了以建设中国声乐学派为第一要义。姜嘉锵先生担任学会的副会长,他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决心将把中国音乐推向世界舞台视为毕生的抱负,并提出将演唱上升到传承与发展、语言与文化的宏观高度是建立中国声乐学派的必由之路。姜嘉锵先生曾前往苏联、美国、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并应邀前往新加坡、日本等地讲学,成功让古诗词艺术歌曲走出过门、传向世界。被誉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西班牙著名歌唱家多明戈称赞他为“中华民族声乐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姜嘉锵先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之所以能独树一帜,其根本在于他鲜活地将“中国味”上升到艺术层面,“中国味”的内涵包括中国传统的声韵、情韵、音韵等艺术境界。由此可见,正是对传统语言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才是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民族化的关键,才是建立中国声乐学派的必由之路。

姜嘉锵先生用“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总结自己的演唱生涯,一生坚持将中国文化融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从传统出发,立足时代进行创作。他的演唱已不仅是声乐技术技巧的展现,更重要的是其赋予艺术歌曲以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歌唱方法服务于歌唱艺术,歌唱艺术最终实现民族化的中国表达。正因如此,姜嘉锵先生所演唱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独具内涵魅力,这种魅力来源于技术上的炉火纯青与文化修养的殚见洽闻。换言之,正因为艺术家们的不懈追求,古诗词艺术歌曲民族化演唱体系逐渐走向完善,也为中国声乐学派的最终建立,中国唱法走向世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民康.以表演为经纬———中国传统音乐分析方法纵横谈[J].音乐艺术,2015(03):111.

[2]姜嘉锵.学习民族声乐的体会[J].中国音乐,1985(04).

[3]徐敦广.民族声乐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作者:李昱明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