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2:05:19

古诗教育

古诗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审美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对于培养综合、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情感发展,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其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让学生具有审美感知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当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做好对学生的美育教育。

一、引诗入画,营造视觉美

古诗词的语言精准凝练,并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古人在进行诗词创造时,仔细推敲,反复吟诵,力求通过最精练的语言来刻画出最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因此,我们目前看到的大部分古诗词,多是内容短小精炼,一句诗词就是一幅美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都需要引导学生来充分感受诗词当中的画面美,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视觉体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授古诗词的具体内容,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如让学生听诗词朗诵音频、诗词书法赏析、运用多媒体课件、欣赏同诗词相关的电影、电视、戏剧等,借助各种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词当中富含的意境之美和丰富情感,进而使学生强化对诗词审美方面的理解,使整个语文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同时让教学内容也更具生活情趣。例如在进行《蒹葭》古诗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词当中所表达的若即若离的美感,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蒹葭》相关配图和音频。在声音和画面相互融合的情境教学中,为学生呈现出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让诗歌教学同视频欣赏合二为一,使学生更为深刻的感受诗歌当中的画面之美,进而使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再比如进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王菲的作品《明月几时有》,让学生在音乐作品欣赏当中更快地融入诗词的意境当中,进而快速领悟诗词当中的离愁别绪。

二、引情入境,感悟情感美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对人类情感通过生动形象的词句进行表达。最初诗歌是人们演唱的歌词,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因此,在诗歌欣赏过程中,情感欣赏是无法回避的。而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情”,正是美育原则的外在表现。在语文诗词教学当中,要想将美育原则贯彻于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就需要帮助学生引情入境,引导学生深刻感悟诗歌当中的情感之美。例如,在讲授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引情入境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之美。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大声朗读诗歌,并采取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将诗歌中描写的人物、时间、地点找出来,随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描述的画面进行联想,明确诗歌中不同人物的身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环境,以及诗歌中所使用的典故;这时,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准备好的诗歌情境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其与学生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相互对照,为学生营造出塞外壮丽风光的教学情境,进而促使学生的情感同作者的情感能够更好融合。在《使至塞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还原出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还原出作者创作这首诗歌时的情境,进而将学生各项感官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使其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歌当中,作者所表达出来的对于边关将士由衷的赞美和边塞大漠的无限风光,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古诗词语言精准凝练,非常注重押韵、对仗和平仄,因此,古诗词读起来都是朗朗上口,具有音乐韵律之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感受诗词当中的意象美、情感美和意境之美,还应引导学生对诗词当中的音乐之美有所体味。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诗词当中的节奏、韵律有所感受,充分体会诗词当中所表达出来的浓郁情感;通过对诗词语言的感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对诗词当中鲜明、生动的形象进行理解;对诗歌中的意境之美进行品味,进而更好地领悟试吃的主旨。审美教育应以审美愉悦作为先导,将审美情感作为其内驱力,最终实现深入人心深层次的净化陶冶效应。朗诵古诗词,可以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吟诵。比如全班个人朗读、示范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在进行古诗词朗读时,要注意节奏切合、字正腔圆、感情起伏、音调和谐,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感受诗词当中的意蕴和情感之美,同时更好地体会到诗词的不同风格。比如《锦瑟》这首诗,诗的首联具有朦胧迷离的意境,颔联富有悲凄哀怨的情感,颈联当中有着丰富离奇的想象,尾联具有怅惘感伤的情感。学生只有通过对诗词进行反复的美读以及发挥其丰富的想象能力,才能对作者的心境有更深刻的体会,进而能够对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意蕴准确的把握。

三、引事入理,升华精神美

审美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在引导学生的诗歌审美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对诗歌描述的画面美、情感美进行深刻体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精神之美进行感悟。诗歌不仅是古人抒情的工具,还是用于言志的载体。古诗歌不仅寄托着古人伟大的人生抱负和政治理想,同时,诗歌当中还蕴含着高尚的精神品格和深刻的真理。因此,要想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将审美原则很好的贯彻下去,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就需要引事入理,帮助和引导学生来领悟诗歌当中的精神之美。例如,在讲授陶渊明先生的《饮酒(其五)》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不仅要带领学生充分感受诗词当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详细讲解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经典故事,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悟陶渊明在古诗中所提到的“真意”。在这堂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系统的对学生介绍陶渊明的人和事,进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安贫乐道、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从而使学生的精神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四、品析佳句,欣赏语言美

精妙的语言是文学作品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汉语言具有精准、形象、概括的表现能力,其语法修饰、声调韵律等都极富审美属性。那些优秀古诗词作品当中,其语言不仅精辟凝练,并且生动形象,往往通过这些语言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在初中古诗词教学当中,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自行品味诗词语言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当中,要求学生能够品味语言,对作品中丰富的内涵有所领悟,并深刻体会其中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让其品味、揣摩古诗词当中的语言之美,通过对这些优美文辞的感知,让学生作为审美主体,对各种审美对象的感性状貌得以更好地把握,进而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愉悦感和美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进行不断激发,帮助其更好地理解、鉴赏古诗词奠定感性基础。古诗词当中的用词都十分的凝练、含蓄、确切,一词一字当中,都包含的极其丰富的内涵。例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当中“无边”、“不尽”两词,使“萧萧”和滚滚”变得更加的形象,不但可以让人联想到长江汹涌澎湃,落木的窸窣之声,同时也在无形当中流露出朝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如此悲凉浓郁的对句,充分展示出诗人杜甫出神入化的笔力,不怪被前人赞誉是“古今独步”、“句中化境”。还比如在柳永的《雨霖铃》当中,这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通过白描的手法,将一对有情人、泪眼凝视、紧握双手、哽咽无语的离别情景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的脑海深处。这两句词将人物那种眷恋、悲痛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一对伤心失魄的有情人跃然纸上吗,可谓是“语不求奇,但意致绵密”。在初中古诗词教材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品味语言之美进行积极引导,可以帮助其加深对古诗词思想内容以及写作艺术的理解,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运用能力有所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美的载体,其中之美,美不胜收。但由于古诗词语言较为晦涩难懂,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古诗词。这也是由于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古诗词的美。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活动时,要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当中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和画面之美,通过对诗词的解读、分析,进而实现对学生审美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郑雪梅.让诗词之美烙入生命的成长——浅议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好家长,2018,(47).

[2]朱红.注重学生主体感悟,传古诗词神韵之美——初中古诗词教学刍见[J].新课程(教研版),2010,(4):65.

古诗教育范文篇2

古诗教学从小学开始,学生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古诗教学。那么,对于蕴涵着优良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历朝历代都有好多爱国诗人,他们的很多诗篇都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如南宋诗人陆游、抗金名将岳飞、爱国主义诗文文天祥等。唐代诗人杜甫一生爱国忧民,他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听闻收复河南河北后喜极而泣的心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王昌龄在《出塞》一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诗人和诗作还有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出力献策。

(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古诗有云:“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可见其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作《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传达的便是诗人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宋代诗人王安石在诗作《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炽烈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千古佳句进行深入解读,进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三)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身上散发着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因此,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这样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加强对学生情谊的教育

除了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情感的诗作之外,还有很多是表达亲情、友情的诗作。情谊是十分美好的东西,每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会产生或深或浅的情谊。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淡漠已成普遍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一)亲情教育

爱家才能爱国。家是亲情维系的一个团体,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是亲情的体现。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充满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读来使人颇为感动。诗人孟郊在《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至极。著名的《七步诗》虽然反映的是手足相残,但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间要和睦相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切体会亲人的关爱,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道德品质,使学生与父母、兄弟姐妹在家中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关系。

(二)友情教育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朋友交往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朋友学生才不会囿于自己的小圈子,才会博闻。而益友又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朋友的选择也大有学问。因此,对学生的友情教育不容忽视。古人就十分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在诗作中多有反映。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诗中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三、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才能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靠单纯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有所感知,有所体悟。

古诗教育范文篇3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审美意境

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形兼备,集声音、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于一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具象,更好地实现情景交融,充分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文情景之美。例如,在教学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大屏幕给学生播放深秋山间的画面,呈现农家、炊烟、云雾、红枫等美好景象,同时配以美妙的音乐,让画面与音乐和谐呈现,促使学生直观感受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让整个画面更加丰满,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

二、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发现美

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突出教师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拓展思维,放飞想象,引导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例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是对当前景物的描写,但实际上诗人是在借景抒情,意在通过对孤帆的描写,展现对好友孟浩然的不舍之情。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用语言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山坡上绿草茵茵,草丛中刚刚崭露头角的小花若隐若现,空气中弥漫着青草鲜花甘甜的香气,五彩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而这些美丽的景象都没有吸引诗人的目光,他只身矗立于江边,一直凝视着远方,直到江中一叶扁舟逐渐消失在天边,江水滔滔不绝的翻滚着浪花,似乎诗人心中有泪不停流下,因为他思念着逐渐远行的挚友,期待与他下次见面的时光……”通过富有感情的语言描述,可以让学生立即融入意境,深入体会诗人的心中所想,加深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自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意境美

由于历史时代的间隔,以及语言形式的演变,导致学生对于古代诗文的理解有所欠缺,为了让学生更好领略古代诗文之美,教师应带领学生反复诵读,首先要熟读诗文,然后对诗文中蕴含的情感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在熟读过程中对诗文情感达到准确把握的程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其中,理解诗文中蕴含的美感。例如,在教学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下作者所处的年代与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诗文情感基调形成基本认知,然后教师应着重讲解杜甫为国为民在安史之乱中所遭受的危害,引导学生感受杜甫报国无门的焦虑,以及对百姓生活的担忧之情。这样就可以为安史之乱之后杜甫情感的释放奠定基础。安史之乱平定后,诗人在成都草堂写下此诗,整篇诗文一字一句都各臻其妙,其中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都是轻快明亮之物,体现了诗人对于战争结束的喜悦之情;但是随着诗人情感的转移,寄托了他对仕途不达的失落之感,本诗表面虽然描写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是却充分展现了诗人一心为国为民却只能在家中耕读的落寞之意。通过情感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促使学生更加懂得杜甫崇高的情怀。

四、利用诗歌空白,丰富学生想象力

古诗教育范文篇4

一、通过背景介绍、知识短文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一篇古诗文前几乎都有背景介绍,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取舍或补充。而一些古诗文后还附有一篇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知识短文,教师在对背景及知识短文进行介绍时,也可不失时机地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如《醉翁亭记》一文的阅读提示中简介了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秆画地教读”,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那种自强不息、立志勤学的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文中太守能与民同乐的思想根源;《陈涉世家》一文后的知识短文介绍了陈涉违背“苟富贵,无相忘”的诺言,这正是进行诚实守信、见利思义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时机论文。

二、通过对学生的诵读训练书法家行传统美德教育

中学课本中的古诗文大多短而精,文章大都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宜于诵读。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常在文章的结构段落及句式等方面的安排上有所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领读、分读、齐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能突出显示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如《出师表》一文,文中大多为对称短句,且长短句结合,读来朗朗上口,结构条理分明,学生很容易掌握。在教学中,我让小组分读前五段,再由自己范读后四段。当我用恳切的语气、语重心长的口吻进行朗读时,教室里静寂无声,当朗读到末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我的声音低缓,表情沉重,而全体学生亦久久沉浸其中,无不为诸葛亮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诵读可以说是一种思想熏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在教学古典诗、词、曲时,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先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感悟作品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自然接受传统美德教育亦大有帮助。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可配《阳关三叠》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纯洁的友谊,增进同学间的团结友爱;教学《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可播放旋律急聚的琵琶曲,感受诗中反侵略的爱国感情;教学《望天门山》时,则可以配上气势磅礴的钢琴曲《黄河》,在音乐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三、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写人、写事的古诗文占很大比例,这些“事有人为,人因事显”的生动故事,最易诱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常规的讲解后,可让学生对故事进行复述,并畅谈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认识和看法。而这些历史上的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对后人具有警示和训诫作用,这正是教师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契机。如在讲授《愚公移山》一文时,学生对愚公的做法颇有异议,有的认为搬山不值得,有的提出可绕道而走,有的则认为可以打个隧道……当学生的讨论告一段落后,我及时发问:“寓公真蠢,实在太笨了,都年且九十了,还累什么呀。”引起同学更热烈的讨论。一些同学在讨论中提到学习上的困难也像一座大山,难道碰上了就绕开吗?我不失时机地表示了赞同,并且谈了自己对愚公那种下定决心、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无比的敬佩。学生们听后,多有感悟,在周记中大多表示只有具备不畏艰难、求索攻坚的品质,才能在学习上有更大的收获。又如在《伤仲永》、《为学》等课文中,所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立志勤学”等传统美德亦可在教学中渗透。公务员之家

四、通过对思想、精神的挖掘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年的丰富积累,其中关于人的道德修养的智慧总结,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要丰富和全面。初中古诗文中有很多文章是这一方面的曲范之作。如《论语》、《孟子》、《爱莲说》、《岳阳楼记》、《陋室铭》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疏通文章后让学生明确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主张,所提倡的主体精神及这种思想、精神在长期历史延伸中所铸就的民族性格特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表现了孔子的谦虚勤学品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表现了周敦颐的高洁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范仲淹先人后己,天下为公的旷达胸襟;“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表现了刘禹锡安贫乐道的节操……这些名言警语脍炙人口,起着劝诫、警示的作用,有着让人铭心刻骨、感念不忘的力量。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不知有多少人从这些名句格言中汲取营养,得到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力量。在一个学年结束后,可引导学生列表归类,这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让他们感悟出生活的哲理,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而且能够使学生积累十分可贵的写作素材。

五、通过课文阅读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古诗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审美教育;视域;小学;古诗;教学方法

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审美教育视域下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审美教育就要提高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视域下的语文教学需要具有美感的教学材料,古诗语言精练,蕴藏含蓄美;字句平仄押韵,具有音乐美;诗人真挚的感情使诗句流露着情感美。因此,古诗是审美教育视域下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推荐优秀诗文背诵篇目中古诗文有136篇(段),其中1-6年级有75篇。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审美教育视域下开展古诗教学,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采用“讲解法”,讲授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初探古诗美

教师采用讲解法讲授古诗的相关背景知识,能让学生对古诗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可以是诗人简介、诗作创作背景、诗作中相关意象的象征含义等。学生掌握古诗的相关知识,将为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体会诗人情感奠定基础。古诗教学要贯彻审美教育的理念,学生要对古诗内容有充分的理解,进而才能体会古诗的美感。1.讲解古诗背景,让学生熟悉古诗大意。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熟悉古诗大意,为学生感受古诗美奠定基础。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这一天游子会回到家乡,和亲人一起佩戴茱萸,登高饮酒。了解了古诗的背景后,学生就理解诗人为何会在重阳之日“倍思亲”了。教学《江雪》时,教师可以讲解诗人创作之际恰逢被贬,心中感到失落与压抑,于是借描写山水景物来歌颂在寒江中独自垂钓的渔翁,以此来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苦闷,因此诗作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孤傲精神。2.讲解古诗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古诗内容。教师讲解与古诗相关的基础知识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学生掌握了古诗中相关概念的基本含义后,才能把握古诗内容,感知意象与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例如,教师只有让学生了解意象“柳”既象征美好的春天,又与“留”同音,代表留恋,有伤感送别的意味,学生才能真正体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浓浓春意;才能感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中诗人送朋友出使安西时的离别感慨。教学《别董大》时,教师可以介绍诗人高适因为常年漂泊边塞,熟悉边塞生活,所以他的诗作多慷慨而苍凉。学生就不难想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边塞之景,不难感受诗句渲染的离别愁绪。这些基础知识是理解诗意的基础,更是感受古诗美的基础。

二、巧用“解读法”,引导学生解读古诗美

学生在熟悉古诗大意、初探古诗之美后,会对古诗内容有基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就会产生自己的感受。这个过程是学生学习古诗的进一步发展,是由“初探古诗美”到“解读古诗美”的过渡。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就能自主解读诗句,变古诗为白话文。在解读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眼”出发解读古诗,然后尝试运用“古诗新译”的方法,进一步发现古诗美。1.抓“诗眼”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诗意。“诗眼”是指古诗中最能凸显主题、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古诗教学可以从诗眼入手,让学生通过“诗眼”理解古诗基本内容,发现古诗美。《芙蓉楼送辛渐》前两联用满江的冷雨和孤独的远山渲染了离别的愁绪,但诗作不仅仅是写送别,诗人在后两联描写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对话:“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为何会在与友人离别的愁苦之际表达自己的“冰心”,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向学生点明“冰心”这一“诗眼”。“冰心”是指像冰一样澄明的心,从“冰心”这一诗眼出发,学生可以体会到诗人不为功名利禄而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2.运用“古诗新译”,让学生译出诗中图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古诗新译”的方法,尝试让学生译出诗中图景。古诗新译不是对古诗的逐句翻译,而是要求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教学中教师运用古诗新译的方法,让学生译出诗中图景,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开头两联便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先点出题目中的“送”字,引导学生解读诗眼“烟花”,让学生感受扬州柳如烟、花似锦的美景;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态地呈现后两联古诗的内容:诗人眺望帆舟漂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凝眸远望,看到的只是滔滔江水流向天际。学生不需要逐句翻译古诗,只需想象诗中画面,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图景,争取在古诗新译中感受古诗美。新课标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塞下曲》描写了将军雪夜追击敌人的情景。教学诗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时,教师不仅要点拨关键字词,还要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画面: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孤雁飞向夜空,单于趁着夜色逃窜。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这一场景。诗作后两联“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场景更需学生大胆想象:大雪纷飞,将军发现敌军潜逃,率领轻装骑兵追击,弓箭和配刀刹那间落满雪花。这两句诗营造了紧迫激昂的意境,学生运用“古诗新译”的方法会有更多创作余地,如对单于与将军的心理描写,对诗中紧迫环境的烘托,以及对人物动作的刻画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此展开想象,从而进行古诗新译。

三、借助“赏析法”,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附录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小学阶段推荐古诗词共75首。这些古诗内容丰富,既有写远行乡愁的,又有写田园隐居的;既有咏怀抒物的,又有介绍传统文化的。古诗选材的丰富可以让学习者感受到多样的诗意美,教师引导学生赏析风格各异的古诗,品味诗中具体的语句,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美。1.引导学生赏析表现手法,品味诗句美。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赏析诗作的表现手法,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想象古诗营造的美丽画面,感受诗人的真挚情怀。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点拨古诗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品味诗句美。新课标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枫桥夜泊》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诗人在夜晚停船于枫桥边的所见所闻:“月落乌啼霜满天”写出了夜晚枫桥边的凄清寂静;“江枫渔火对愁眠”流露出了诗人的愁寂。白描的运用勾勒出了夜晚枫桥边的寂静,烘托出了凄清的意境。融情于景的写法,更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寂情怀。教师点拨古诗的表现手法,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品味诗句之美,感受诗情画意,从而触发自己美的体验。2.引导学生感悟意象意境,体会情感美。诗中的意象与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感受与外界客观事物的融合,它们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古诗的意象与意境,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美感,体会古诗的情感美。《石灰吟》通过写石灰岩宁可失去生命,也要把清白留在人世的高洁品质,来表达自己为国尽忠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志向。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寄托在意象中的感情,体会诗作中的浩然正气与诗人的高尚品质,加深学生对情感美的体验。3.师生良性互动,触发美的体验。古诗教学中,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教学的引导者,又是学生学习的配合者。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让双方更好地感受古诗美,师生在思想与情感的交流碰撞中可以体会到古诗的美好意境,触发美的感受。教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发现古诗更多的美,这会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有了美的体验,学生才会有感而发,创造文学的美。师生在良性的互动中开展古诗教学,会触发学生美的感受,增强学生美的体验。4.鼓励学生自主表达,交流美的感受。诗人的创作通常是有感而发的,他们创作的灵感常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的产生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主观化,然后又以文字形式客观化的过程。学生感悟诗情、尝试自主表达的过程也是与诗人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读诗的感受,引导学生从感受古诗美过渡到创造文学美。例如,《饮湖上初晴后雨》先描写了西湖在晴日里和烟雨中的美妙景色,然后将西湖在晴雨中的景象比作西施的淡妆浓抹,从而写出了西湖无论是在晴日还是在雨天都具有神韵的美妙之景。这样的比喻既贴切,又生动形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探究比喻的精妙之处,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到的西湖美景,鼓励学生去想象西湖还能比作什么,以此来鼓励学生自主表达,交流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5.巧用多媒体教具,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为学生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现代教育技术在视觉、听觉等方面给学生感官的刺激,这与古诗常用的烘托、渲染、动静结合、描绘色彩等表现手法相通。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具,能增强课堂的诗意氛围,学生对古诗的感受就会更多。教学《绝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呈现诗中的阳光、江山、春风、鲜花树木等静景,同时利用幻灯片,动图等多媒体设备,呈现“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燕子围绕春泥飞翔筑巢、鸳鸯在沙滩上相互依偎的动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具不仅呈现了诗作中一动一静的春日风光,让学生对春天的感受更加真切,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春日里不同景物的美丽风光。教师不仅要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古诗,掌握基本多媒体教具的使用方法;还要积极结合古诗内容,决定是否要运用多媒体教具,或运用什么样的多媒体教具来配合教学。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古诗内容,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美,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意象、感知古诗意境、品味古诗感情奠定基础。

四、运用“练习法”,引导学生创造文学美

学习古诗要及时巩固,才能使古诗教学产生的审美教育具有持久的影响。教师可以运用练习法为学生布置练习,巩固所学的古诗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创造文学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争取做到有所感悟与思考。所以,教师布置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背诵与默写上,而应该尝试设计更有意义的练习形式。1.加强基础练习,增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古诗教学应与基础练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加深理解。教师从古诗的基础内容出发,设计练习内容。教学《咏鹅》时,教师可以提问:哪两句诗用色彩鲜明的笔触,写出白鹅游水嬉戏的生动情景?这样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教学《游园不值》时,教师可以提问:哪两句诗写出了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了满园热闹的春色?教师在公布答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还可以点拨深层次的哲理:新生事物会冲破困难,脱颖而出,蓬勃地发展。这样的问题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将“诗中哲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新的角度理解古诗。教师还可以从古诗的表现手法入手,设计练习内容。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教师可以提问:诗中哪两句诗用强烈的色彩对比,为读者描绘出一幅色彩艳丽,生机盎然的画面?学生自然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教学《敕勒歌》时,教师可以提问:诗中哪两句借助想象和比喻,写出了大草原特有的开阔景象?学生便自然地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通过这些基础练习,学生可以巩固古诗内容,加深对古诗的理解。2.鼓励学生围绕诗意写心得,抒发自己的感受。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感受诗意和体会诗情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心得,或是选择适合的诗句用在自己的文章里,借诗句抒发自己的感受。教学《回乡偶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练习:远离家乡的游子常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请你写一写你离家时的心情,并用上这句诗。学生在练习中会继续品味诗人的感情,同时产生自己的体会。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由感受美向创造美的层面发展,审美教育便向前迈进了。3.引导学生跳出古诗格式,围绕诗意展开写作。古诗作为传统的文学形式,具有含蓄精炼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将简短的古诗变为白话文的讲解,已经跳出了古诗格式的局限,为学生提供了更易接受的学习材料。学生掌握的内容不一定是以古诗的固定形式存在的,教师要发掘古诗内容,引导学生跳出古诗格式,让学生围绕诗意展开写作。教师可以借助古诗的主题来设计相关的习作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教材里选用的古诗很多是描写风景的,如教学杜甫的《绝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像诗人一样书写春天的景色,如除了写景的诗外,小学阶段也有很多状物类的古诗,如: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对夏日西湖荷花的动人描绘,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中对桃花争奇斗艳、靓丽色彩的描写。教学状物类古诗时,教师可以布置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东西,争取写出特点、写出感情。教师应鼓励中高段小学生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状物类文章,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作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照于谦创作《石灰吟》,模仿王冕书写《墨梅》,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写进文章。教师要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像诗人一样用文字记录生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模仿王安石创作《元日》,然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传统节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可以仿效高鼎在《村居》中描写乡村孩子放风筝一样,写一写自己玩耍的经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心理体验,就像李白创作《早发白帝城》抒发重获自由的喜悦一样。总之,在古诗教学中运用练习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贯穿“诵读法”,引导学生享受古诗美

古诗教学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身为引导者不能满堂解说,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朗读与品味,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意,增强美的体验。古诗教学可以运用诵读法引导学生享受古诗美。1.通过诵读激发学生学诗兴趣。学生对古诗感兴趣,学习古诗时就会注意力稳定而持久。古诗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完全理解诗中每一个字词的意思,而是让学生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让诵读贯穿始终,同时运用活泼多样的诵读方式开展古诗教学,比如教师自己范读、让学生自主读、小组合作读、学生竞争读等。古诗教学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开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配合使用多媒体教具,如播放视频、实物展示、出示图片等,以此来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在诵读中真正喜欢上古诗。2.通过诵读促使学生感受诗意。诵读应当贯穿古诗教学的始终。学生初读古诗,可以读准字音;学生再读古诗,可以理解古诗大意;学生进一步吟诵古诗,可以进入诗境,体会意象与意境的美感。当学生沉浸在古诗之中、徜徉于古诗的意境中时,诵读就会变成学生的有感而发。学生可以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产生自己的体会,这时的诵读就变成了学生自身情感的抒发,无论是声音的抑扬、语速的快慢,还是腔调的婉转变化,都会变成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时学生在诵读中便真正感受到了诗意。3.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美的体验。古诗教学可以在诵读中增强学生美的体验。古诗本身具有韵律之美,教师要做好朗读示范,让学生在听觉上享受古诗美。教师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还可以用音乐来烘托意境,营造诗意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美的体验。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强求学生诵读古诗的形式千篇一律,而要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力求每一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美的体验。学生诵读古诗时不断体会诗意,深入感悟,便会对古诗产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阅读古诗,品味古诗,进而发现古诗更多的美,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不断增强,审美教育视域下的古诗教学也会越来越成功。

参考文献:

[1]文卫国.浅析吟诵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4,(53).

[2]张歆沂.杨其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9).

[3]周敏.新课改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典诗词的特点[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4]黄孟玲.创设小学古诗教学别样的精彩[J].中华少年,2017,(3).

[5]刘莉.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

[6]李友琴.浅析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1).

[7]刘春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8).

[8]秦晓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J].学周刊(B),2013,(2).

[9]于伟丽.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

古诗教育范文篇6

(一)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初中课本中的《论语》六则、《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等。《扁鹊见蔡桓公》不但指出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同时也赞颂了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高明的医疗技术。《活板》是世界上有关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从雕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个飞跃,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及创造精神。《核舟记》中的“核舟”,用现在的眼光看,属工艺美术品,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

通过这些篇章的教学,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二)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暴、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陈涉世家》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重大影响和革命威力,赞扬了农民起义领袖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从而说明了“奴隶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

《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他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在政治上,他严明法度,开发边疆,注重农业,尤其擅长外交;在军事上,他出奇制胜,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的才干和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表”中向刘掸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亲贤远佞的建议,都是治国安邦之本,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观沧海》寓情于景,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出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奔放豪迈而又痛切,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

古诗教育范文篇7

1、朗读训练

古诗大多节奏鲜明,韵律优美,朗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要通过示范点拨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停顿、抑扬变化,可以配合着音乐、动作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读出古诗的味道,感受古诗特有的美。

2、想象说话

低年级选学的古诗多为五绝、七绝,语言精炼,浅显易懂,对于诗句的意思只要大概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意即可。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的古诗学习方法(运用工具书、借助图画、逐字理解后连词成句等等)之外,还可以抓住诗句中的留白创设情境,开展想象说话训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积累的语言描述想象出的画面,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例如本课中,“离离原上草”一句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春天草原上的美景,身处草原可以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触到什么,自己会有怎样的感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可以让学生想象小草面对熊熊的火焰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春风看到重生的小草又会说些什么?

3、写话练习

优秀的古诗往往诗中有画、诗中有文,给学生进行扩写、改写、续写等练习提供了很好的题材。低年级学生大都比较喜欢写想象出来的内容,教师适当地提示、指导能帮助孩子打开思路,在写话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古诗,与古人对话的乐趣。

以上的活动可以根据每首诗的内容、特点灵活安排,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学魅力的同时,也能提示现代汉语的运用水平。古诗教学一定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不能以背出诗句、说出诗意为主要目的,尽量避免串讲死记的教学方式,使古诗学习充满乐趣。

古诗文教学心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能在小学阶段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则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享有一辈子。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教学,传统的教师一般多停留在字面讲读上,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而要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老师的教法改革,探索一套有利推进素质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我尝试用“激兴趣──读诗文──明诗意──赏意境”四步古诗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

1、激兴趣: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教学,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将对学生学习古诗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比如:在教《望庐山瀑布》时,就可采用“激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用一个谜语“悬崖挂块大白布,千手万脚捉不住,远听千军万马吼,远看银泉飞下谷。”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瀑布的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2、读诗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此理。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教师的不厌其烦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力求做到:

⑴吟诵与自查自悟相结合,引发感悟:

自查自悟是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自行查阅资料,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等。学生可以在校内查,也可以在校外查,可以问老师、同学,也可以问家长、邻居。这样,学生在自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出一些个性化的感悟,受到古诗文的情意熏陶。

⑵吟诵与赏析相结合,丰富感悟:

利用专题课、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欣赏配乐诗朗诵的录象与录音,让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动情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从而增进了对诗文的朦胧的理解,并滋生出许多感悟。在欣赏的同时,主要在选材、立意、构篇、遣词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析,可以整体系统,也可以点点滴滴,不拘一格,广开言路,以增强对古诗文的感悟。

⑶吟诵与议论相结合,交流感悟:

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有的可能只是零碎片段,有的甚至还只是片言只语,所以特别需要在同桌、小小组之间充分议论。这样可以互相启发,激起“头脑风暴”,不仅会大大促进理解,而且会触发出许多感悟。

⑷吟诵与运用相结合,深化感悟:

首先,诗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文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在生活中运用诗文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赏景吟诗,观物吟诗,叙事吟诗,等等。其次,让古诗文运用于习作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学生在习作中用诗时,会给诗句赋予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和感受,从而使学生从更新、更广的角度去理解古诗文,感悟古诗文。这样就为萌生出许多个性化的感悟,创造了条件。如何引导吟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如何使学生“美读得其法”,教学可分三步进行:一是首先要确定基调。二是要分辨重音,掌握顿挫,读出节奏。三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掌握方法,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

②创设情境法:

古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吟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吟诵边表演,可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吟诵立意欢快的诗文,可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吟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怨低沉的曲子;吟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吟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加深对诗意的感悟,促进记忆。

③分类吟诵法:

根据诗的内容或诗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吟诵,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分类吟诵,背得多,记得牢。根据时令分类,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线索,从而达到流畅记忆,大地调动了学生吟诵的兴趣。

④综合吟诵法:

这是一种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吟诵方法。有时采取小组赛、男女组赛,有时采取限时背、师生背、接龙背,有时采取根据内容、根据时令分类吟诵,有时采取听记背、问答背等等。多种形式综合背诵,灵活且富有变化,给学生带来了吟诵古诗文的乐趣,避免了背诵的枯燥性。通过引导巧背,使学生储存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有效地实现了量的积累。

3、明诗意:

新的语文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古诗产生的年代较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而且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而明诗意是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是一个把一句句精炼的诗的语言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这个训练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逐一落实字词以后,通过对每个诗句的串连通释,在整体上把握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4、赏意境: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真正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我们要诗情画意地教古诗,学生要诗情画意地学古再现意境是关键。

古诗教育范文篇8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媒体都是以物质形式出现的,教学媒体的利用效果大大高于传统教学媒体,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正是教师所追求的。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教学《枫桥夜泊》古诗时,学生还未走进教室,我便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巳准备好的软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整个教室回荡着音乐,学生们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铃声响了。我站在讲台前扫视了一下教室,只见同学们静静地坐在那里,注视着我。此刻,我饱含激情地开始讲解:“说起唐诗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古诗发展的最高峰。许多作品虽然距离现在已有千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那经久不衰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首唐诗并结识他们的作者。”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这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的语言,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朗读训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弦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充满激情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有了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们在练习时都特别认真。一个同学读完了,其他同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主动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朗读表达给大家听。学生们积极地、主动地揣摩着、品味着诗句。这时,我悄悄地点击电脑,教室中再次响起舒缓的古曲。惊奇的是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情地朗诵起来。朗朗的书声,悠扬的乐声交融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动听。每位同学都在朗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古诗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1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对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作用

1.1古诗词中所拥有的人文思想和生命情感

很多伟大的古诗词作品都是历朝历代先闲流传下来的人文思想以及生命情感的精华所在,可以说所有的古诗词都是与社会、自然以及本人紧密联系的一种抒发。拥有人文思想和生命情感的古诗词也就能够容纳更加深刻的内涵。首先,古诗词表达的是一种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关系,人和自然密不可分,这也是人文思想中最为深层的意义。从大量的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趋势。一些古诗词的作者常常以景抒情,把自然的景物与人物本身的遭遇结合到一起来表达,恰恰说明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自身意义的思考和领悟

。1.2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上文已经提到了古诗词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进行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更加注重让学生们去体会和把握诗中的人文思想和生命情感,从而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另外一方面要在称赞友谊的诗当中让学生体会到友情的珍贵,同时也要在描绘自然的诗词当中体会到自然的美好,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人和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而学会爱护大自然,更加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更加注重对自然资源的节约使用,懂得自然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最终符合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起到了素质教育的作用。

1.3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让学生们学会为人处事

从培养学生为人处事能力的角度上来说,一些含有励志意义的古诗词就最有效的,例如苏變的《竹石》中就深刻的表达了这种永不放弃,励志向上的含义,同时也表达了不畏艰难的乐观态度,这种古诗词当中不但有着诗词的优美,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素质教育的作用。还有一些富有爱国情节的诗词,对于这种诗词的理解和感悟,比口头对学生的爱国教育有效的多,让学生们从诗歌中感受到作者的爱国之情,从而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感。另外一方面,一些古诗词当中也蕴含着各种人间的真情,亲情、友情和爱情,这一类的诗词对于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些人间之中美好的情感可以使得小学生们更愿意去爱和关心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感受人间情感的美好,从而提升小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素质教育的作用。

1.4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作用

一个国家的强大,体现在整个国民的素质。诚实守信,善良勇敢,这些美德对于一个国家人民来说非常的重要,这同时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本跟目标。在一次古诗词当中,许多对于国家荣耀的表达以及对于善恶的表达都会使得小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低贱。这也是非常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用这种古诗词当中的浓烈情感去感染学生们,比口头的教育来的更加有效,也更加深刻。

2如何利用古诗词教学来进行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

从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具体的古诗词教学方法。首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要适当的进行历史背景的介绍和讲解,让学生们能够站在当时历史背景的角度上来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体会那种人文的思想以及生命的情感。其次,要把一些意义抽象以及内容含蓄、暗有所指的诗词进行生活化,为了让小学生们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老师们可以把这类的诗词通过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讲解,从而加深学生们的理解,方面他们进行体会和感悟。用这种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不再觉得古诗词晦涩难懂,并且更加喜欢学习古诗词,这样一来也就提升了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和意愿。最后,要培养学生们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人文思想和生命情感,背诵的过程也是培养小学生记忆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欣赏高雅文化的过程。最终达到让学生们可以自行欣赏古诗词,通过自身的想象来把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表象化,并刻画在他们的脑海中。通过多次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逐渐的体会到诗词当中的韵律之美,从而加深对于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诗词当中的人文思想和生命情感,从而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结束语

从本文可以总结出,诗词歌赋对于学生们的教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特别是对于学生们的素质教育方面,通过古诗词当中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们的情感,提升学生们的情感感悟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品味,完善他们的人格,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效果。

作者:范红艳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中央东路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姜翠珍.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4,(6):40-40.

[2]支娟.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探析[J].考试周刊,2015,(2):43.

古诗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人文教育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予学生相应的语文知识,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小学生当前思想认识尚未成熟,极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古诗词当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为与新课标要求相符,也为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有必要利用小学语文古诗词进行人文教育。

1人文教育的意义

人文教育,即对人文的教育。人文教育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所有文化现象,包括好的文化现象和坏的文化现象,而我国要进行的人文教育主要是好的、积极的、先进的文化现象。相比于其他学科知识的教育,人文教育注重传授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法,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提升和解放的人文精神[1]。人文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人文教育是国家生存的精神支柱,是凝聚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第二,人文教育旨在教会人们明辨是非,是指导人们走向先进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力量;第三,人文教育是提高人们整体素质、完善人们人格、完成人生目标的重要环节。

2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定位

新课标是进入新时期我国教育部对于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指导文件。针对小学语文,新课标不仅对语文教育内容提出了新要求,而且还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另新课标还强调了小学语文当中古诗词的地位,明确指出了小学阶段所要掌握和背景的约150首古诗词[2]。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标不但加大了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当中的比重,而且也明确提出了古诗词的教育程度。对于小学语文古诗词的人文教育,新课标的定位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古诗词可加强小学生记忆力,并可通过画面想象让学生体会诗词当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其二,古诗词教学有利于陶冶小学生情操,开拓小学生思路,同时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

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措施

3.1体味意境,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古诗词多数是利用各种意境来表达自身的情感,教师在教学当中可利用这一点,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来引导学生体味诗中意境,感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体验的过程当中,学生可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情景交融当中提高自身审美,净化自身思想,以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如《悯农》,本诗体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面,作者旨在通过描绘农民的艰辛来抒发对劳动人民的怜悯和对粮食的珍惜之情。在学习此诗时,教师可带领小学生进入田间,让小学生学习种菜,通过自身的体验,学生可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劳,进而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深刻理解热爱人民、珍惜粮食的人文精神。

3.2理解内涵,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古诗词不但蕴含了深远的意境,而且也包含了诗词作者的深厚内心情感。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感受诗词当中的人文情怀,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思想。若古诗词所蕴含情感复杂,则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全面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如《示儿》,此诗为诗人绝笔,是作者陆游写给儿子的遗嘱,诗中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深刻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在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可先为学生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再进行深化,让学生理解本诗内涵,使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进而引导学生体会更为深远、广阔的爱国主义情怀。

3.3朗诵诗词,培养学生人文情感。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诗词多读,其义自明。古诗词极为重视韵律,具强乐感,平仄交错、跌宕起伏,具鲜明的节奏感,通过不断的朗诵,学生可慢慢品出诗词的韵味,想象出诗词当中所描绘的景象,从而古语诗词作者的情感,进而提高自身思想品德和审美能力[3]。若能在朗诵的同时放一些相对应的音乐,还可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诗词的情景当中,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如《敕勒歌》,教学时可让学生大声反复朗读本诗,同时教师利用录音机播放一点配乐。结合配乐,再加上反复朗读,学生就能很快想象出诗词当中的情与景,当学生慢慢进入诗中情景时,自然就能感受到诗中敕勒人民对于家乡、生活的热爱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同时也让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北方民歌的语浅情深、豪爽流畅的特征。

3.4鉴赏诗词,使学生深刻感受人文教育:鉴赏古诗词不仅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内化诗词中的知识点,而且还可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人文教育。如《游山西村》,整首诗:“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当地百姓的热情好客,表现了诗人对当地百姓的赞美;后两句表面是描写乡间景色,实质是借“柳暗花明”一词表达自身虽仕途不顺却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教这首诗时,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鉴赏此诗,让学生感受到百姓的淳朴、善良,同时也让学生学习作者锲而不舍、勇敢向前的决心,以让学生深刻感受人文教育。

4结语

总体而言,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古诗词进行人文教育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古诗词的人文教育作用,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内涵、朗诵和鉴赏等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古诗词当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人文情感和人文精神,加强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进而让其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

作者:刘爱华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谢坊镇迳桥小学

参考文献:

[1]余忠淑.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探讨[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20(3):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