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1

关键词:篮球运动;基本技能;因材施教

篮球运动是世界文明的一种体育运动,是强身健体的非常全面的锻炼方式,也是增进友情首选的娱乐方式。经常参加篮球训练的学生,会不同程度地提高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交往能力。而且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健康,陶冶情操。那么提高篮球课堂教学的策略有哪些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与同行商榷。

一、注重日常培养,激发篮球兴趣

随着篮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学校的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篮球教学了,为了让篮球运动有序、有计划地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积极培养训练,使学生保持对篮球兴趣的长期性和稳定性。鼓励学生多看美国篮球职业联赛以及其他联赛的比赛,足不出户却能感受到篮球赛事的刺激,感受到篮球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多向学生介绍著名篮球运动巨星与篮球的情结:像乔丹,科比,詹姆斯等,让学生在他们的事迹中受到感染和影响,通过明星和榜样效应来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没事的时候与朋友多聊聊篮球,经常出去走走,哪怕是看别人打篮球,也很享受这个激情的运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做好基本功训练,保证健康发展

篮球是学生十分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教师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要以基础为主,循序渐进地、有规范地、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最好按照一个系统进行,切忌盲目开展。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基本功的练习:抓关键,传运球;明保障,巧训练;懂技术,是保证。把握适量的度,强化基本功训练,注意动作的规范性,保证学生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精心组织教学,掌握基本技能

教师在篮球教学中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实施教学,制订可行的篮球教学目标,我们不是专业篮球队,所以篮球教学应侧重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尽量让学生通过投篮和防守的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我们知道掌握篮球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锻炼和练习,教师设计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和锻炼,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球、运球有规律可循,投篮也要讲求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初步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进而提高反应能力。

四、教学方法灵活,做到因材施教

篮球教学是一门学问,体育教师若能运用灵活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学生必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会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那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做到因材施教。即教师要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开展篮球训练,了解学情这是第一手材料,对于那些有篮球基础的,接受能力较好的,我们要高标准,严要求;对于那些尤其是女生对篮球运动毫无热情可言的,我们要多鼓励,多引导,帮助学生消除厌烦、排斥篮球的心理,树立学习篮球的信心。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以便在教学中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优者更优,差者进步。

如对那些有篮球天赋的学生,我们教师要努力营造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篮球意识。积极为他们创设发挥才能的舞台,提高竞技水平。教师要做好临场指挥工作,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意识训练,像接球意识、投篮意识、防快攻意识、协同配合防守意识、抢篮板球意识等,鼓励学生寻找战机,把握投篮时机,创造进攻之机,巧妙掩护同伴之机,只有把握这些机会,才能使自己具备真正的篮球运动员的素质,实现自己的篮球梦。

对于那些对篮球没有兴趣的孩子,教师要着重培养其兴趣,可针对差异制订可行的训练方法,关心他们的学习,呵护他们的情绪,哪怕为进步所付出的一点点努力,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及时总结,给学生足够的信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喜欢篮球,并以之为乐的。

篮球运动是一项能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开展好篮球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可以培养学生的精神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体育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业务水平,并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相应的教学规律,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篮球运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真正提高篮球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同磊.浅谈篮球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的结合.学周刊:A版,2011(02).

[2]林晗.浅谈高校篮球技能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06).

篇2

【摘 要】新课程提出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高效课堂的实施是有效途径。本文阐述地理高效课堂的含义,高效课堂的提出,浅谈地理高效课堂实施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中学地理;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量地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它不是死板教条的课堂,是师生交流、探究活动开放的课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有效教学为基础,高效率、好效果完成三维目标。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把地理知识与实践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现代地理教学中,不仅要完成知识的讲解,更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这样使得当代地理教师的责任更加艰巨,需要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完成三维目标的培养。教师要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实现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浅谈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几点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转变角色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打消学生的积极性。现今的教育目标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地理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不同层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流,讨论研究得出结论。教师要由传统教育中的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标准还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现代地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发言,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进而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高中地理教学和学习,现今仍有大部分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主,课堂效率不高,效果不好,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地理学科内容繁多,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更大程度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及时对学习过程做出客观评价,适当对知识进行应用和拓展,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实现高效课堂。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自然现象,区域的经济和人文的发展变化状况等内容,知识结构复杂,内容繁琐,需要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空间思维能力。简单的靠教师的语言、粉笔、教具根本不能满足高中地理教学,而且效率低,还浪费时间。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优点突出,很受各科教师的欢迎。当今的信息时代,教师要适应时代的步伐,必须积极学习和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由于初中升高中的学生还不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所以对于一些抽象的、繁杂的知识,学生无法感知,不能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形式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内容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读图、阅读、空间思维能力。同时,多媒体可以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模拟运动问题,图像直观化等优化课堂效果,加强师生交流,打造高效课堂。

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上下推行,这次教育的改革,不仅仅是换了一套教材,而是对教育观、学习观、授课观、评价观等做了全方位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幽默的语言、版图版画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等,还要有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课堂是“开放”“创新”的还是“封闭”“保守”的,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全面适应教育改革的教学模式。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主要有两种途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使教师的素质真正的提高。以胜任新时代的优秀教师,更好地开展高效教学和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也为我国高中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是同时也给一直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的地理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不断的反思教学实践,以制订出更适合学生学习,并能够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增强高效课堂和高效学习的意识,努力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快高效课堂的构建,积极促进地理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6-37

[2]袁孝亭.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3]曾永翠.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途径探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3(12)

篇3

一、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小学生天性好奇,对一切未知都充满兴趣,如果在写字教学中能正确引导,那么,原本枯燥的练字就不是苦,而是乐了。我在平日就收集了大量的书法家为习字发生的有趣的事如:王羲之、王献之的故事,让其中故事情节来感染学生。另外,利用课件放映文字的起源、演变及作用,用动画效果表现出古代文字的出现及向今文字的转变过程,使学生不仅了解到汉字的发展过程及不同时期文字的书写区别。同时,还知道了不同时代的出写工具及材料的不同选用,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由于汉字大多是合体字,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对汉字的偏旁写法及笔顺进行演示,使笔划众多的字在屏幕上一笔一划地建构起来,这样就直观、清晰地展现了一个汉字的书写过程。同时,讲解书写时要注意的笔划布局特点,并且对学生的作品也及时予以客观的评价、展示。最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我还鼓励学生多看他人的书写作品及时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达到事半功倍。

二、注意执笔姿势,写字心理

我发现许多小学生书写时执笔已养成几种不良习惯,最为突出的一是执笔过低,造成写字时划动的跨度小,线条短。字小,为了能看到笔尖,在书写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移动手腕向左下偏移,写出的字笔画就会向下斜。二是执笔向里倾,笔杆用笔力度大,横划生硬且倾斜,这样握笔的学生大多自我观念强,易灰心,由于握笔姿势的不灵活,书写效果也无从谈起。俗话说“心手相通”,写字可以说是最为直接的心手相通的时候,但如果手不巧,那心又怎么会灵?甚至成了一种内耗,这对小学生来说必将影响他们的个性和心理发展。因此,要写好字,必须要有正确的姿势和握笔方法,坐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在每次书写练习中,我都会强调写字姿势对一个人发育的重要性,并时时做示范,发现坐姿及执笔不正确的现象及时指出,并重复告知学生:正确的执笔姿势是把笔杆后部紧贴在食指第二节的外侧面,而不是搁在虎口上,因为若搁在虎口上,大拇指的骨节突出部位遮住视线,要看到笔尖和纸的接触点,势必把头向左侧或引颈过指,久之就会造成眼睛近视或斜视,脊柱骨扭曲歪斜的后果。

三、将枯燥的写字儿童化

大智的古人早已将汉字基本笔画归结为一个“永”字,点、横、竖、撇、捺、勾、提、折,百变不离其字,举返三,绝大多数汉字不也正是由此“繁衍”而来的吗?当然,对小学生大可不必那么讲究章法、结体。你满口的“结构、取势、结体法度”不如一个“上、下、左、右、内、外”来得更易学易懂,把授教语言儿童化、游戏化,将更适合小学生学写汉字。如教学生写“林”字,如只讲它是左右结构,木字偏旁,大多数学生会将两个“木”字并排放置,毫无变化,这就是因为小学生往往更注意字的大概形状而不注意变化。因此,我使用儿童易懂的语言讲解:“写‘林’字时,让左边的‘小树’低些,右边的‘小树’高些,两棵‘小树’紧挨着,和其它‘小树’共同生长就成了树林。因为左边的‘小树’低,所以它里面的树叶也略小,而右边的‘小树’高些,所以两片树叶十分舒展”。同时让学生比较二种不同理解下写出的“林”字。

这样一来,善于想象的小学生看着这两个相象却有区别的“木”字组合在一起,就能想象它们像是两个手拉手的好朋友,甚至能想象出一片小树林在风乍起时那满耳的树叶沙沙声。

四、结合儿童特点因字施教

小学生模仿力强,我们在教学写汉字时可以积极主动地利用这一特点,教师范写时首先应做到正确无误,字体均匀、规范,结构合理、美观。结合较为实用的临摹方法,安排各部分笔画,将字的主体部分安排在中间,外延适当伸展,整体合理,疏密得当,即所谓的“疏可走马,密不过针”。小学生的书写整体来说只要达到正确,规范即可,每个字的结构不同就要求学生对字形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我采用了用基本图形辅助教学,独体字如“日”可用长方形概括外形;“火”可用三角形概括,写合体字时可根据字的不同用此例图形法概括。如“故”左右均分;“滁”左中略小右略大;“品”上小下大;“等”上下略大中略小;“努”上大下小。通过自己对字形的观察、比较,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一切就好办了。多引导学生练习用眼观察,用心分析,用手书写,心手相结合,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做到字的重心平稳、疏密均匀、灵活多样。临摹时先求形似,再示神似,不能好一阵,乱一阵,锻炼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书写习惯。根据小学生耐心不足和自身生理特点,在书写时,我安排学习内容坚持由少到多、由简到难,深入浅出。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既符合学生实情,又能为今后的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4

关键词: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造性学力

如何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已成为当今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因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怎样优化教学过程,自然需要进行新的探索。现在,我从教学过程的性质、特征方面入手,就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优化的问题提出一些见解,愿与同行共享。

一、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发展提高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用传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过程,传授知识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它坚持“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习得,重分数、轻能力”的观点。因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求异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新教育不仅注重能力培养,并且认为学生的认识是以自己现有的需要、现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为基础,能动地、自主地对知识客体进行选择、加工、改造,从而实现教学、教育和发展三大功能并进行知识建构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新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要让学生自主“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深刻理解、自觉掌握知识并获得充足而有效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互动的过程

从人文角度上讲,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生命对话、相互交往与互动从而实现动态生成、“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与互动是人类社会的特征。课堂教学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有机部分,必须注重交往与互动,没有交往与互动,就没有课堂教学,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从动态生成、促进创新与提高教学效益的角度看,师生间的交往与互动,必须遵循下述规则:

1.互相尊重,互相关爱

爱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纽带。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只有互相尊重,互相关爱,才能形成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促进师生正常、高效地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

2.开放时空,自主参与

即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能自主地参与学习。

3.资源共享,多向互动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不仅要善于收集和开发学生的学习资源,而且要善于重组和利用学习资源,用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促进教学过程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动态生成。

4.差异互动,差异发展

由于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不同,同班级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域和学习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师生间的互动应该因材施教,注重差异,通过有差异的互动,达到有差异发展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是学生情感激发、维持的过程

学生的认知活动、交往活动和经历科学发现的探索活动与学生的情感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学习本身就包括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所以,优化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情感的激发、维持与发展的过程。为了实现教学过程的真正优化并促进创新,一定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下面谈几点我的认识。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尊重和关爱学生,要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能在“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2.认真采用情感化的教学方法

课堂引入新知,要激起学生大疑大惑;教学新知要生动、形象、有趣;练习新知,要多练趣题、妙题、开放题;小结新知,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快,使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情趣昂然,智力振奋。

例如,“有余数除法”的教学,在“习旧”的基础上,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多媒体屏幕上出示大象、马、熊猫、小猴、狗五个栩栩如生的动物,学生从1~5,再从6~10,依序一遍一遍地数,无论数到几,只要学生报出数,教师都能准确无误地猜出学生数到的是哪个动物。学生十分惊奇,迫切想知道教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而快。教师趁势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余数的特征,并用此来解释教师猜动物的诀窍。紧接着,变换动物的顺序与个数,让学生互相报数、猜动物,并说明猜的方法,最后进行评估小结。整个课堂洋溢着乐学的激情,充满着对学习的热爱,教学过程优化效果十分理想。

篇5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多方位的智能开发转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培养揉和在一起,是新课程下英语教学的亮点。针对小学生心理、生理及学习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唱、玩、演等活动形式进行英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教学策略。

一、多种教法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需要掌握的句型很多,每类句型用怎样的方式教授最合适,还需要教师积极思考,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有所提高。教师在教课本时,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除添补,可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推后。比如说,在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暂且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学会什么单词、句子,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如把“stand up, sit down”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有趣。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中教学方法:表演法。小学生表现欲望很强,在英语课堂上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适时地让学生表演,在表演的同时加深印象,能够使英语课堂事半功倍。比如,在教学hungry、thirsty时,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I am hungry.”(可以做饥饿状);“I am thirsty.”(可以做口渴状)。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领读句子。游戏法。根据儿童“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造新颖多样、富于启发性、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和游戏,来唤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游戏是小学生最乐意接受和参与的活动。比如,学习了有关颜色的单词后,我准备了一些彩色铅笔和其他各种颜色的物品放在一个大盒子里,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来。我说:“Show me a green pencil.”这个学生按听到的从盒子里拿出相应颜色的东西,全班同学说“Yes”或“No”。儿歌说唱法。有一次学习关于颜色的单词,学生很容易混淆。于是,我教了学生这样一首儿歌:“小黑熊,真顽皮,手里拿着大画笔。画片天空是蓝色,blue、blue是蓝色;画朵白云是白色,white、white是白色;画片草地绿油油green、yreen是绿色;画串香蕉是黄色,yellow、yellow是黄色;画个茄子是紫色,purple、purple是紫色;最后拿起黑色笔,black、black是黑色;对着镜子画自己,黑不溜秋不美丽,哭着闹着找mummy。”我也曾让他们根据歌曲的意思自己编动作,学生更是喜欢,有些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动作编得比我还要好。

二、指导学法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活动常开常乐,让学生在规定的课堂教学中做到学有收获,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外,另一主要方面就是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学习方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是主导,教师的任务是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精讲多练、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言简意明、能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是受教育者,是主体,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质量都有赖于教师的教导,教师要让他们“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记笔记,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复功课,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任务是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精讲多练、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言简意明、能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只有将讲授、阅读、听说和练习有机结合巧妙搭配起来,才有利于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做到懂、熟、会,并在课堂上基本解决问题。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质量都有赖于教师的教导,教师要让他们“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记笔记,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复功课,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介绍一些具体有效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及时总结学习经验,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记忆单词。我们可以利用谐音记忆,此外还可引导学生把单词分类记忆,如分音节记忆(com-pu-ter,computer)、同音词(two,to和too)、反义词(tall―short等)、形近词(tomato ,potato 等)、构词法(egg-plant等)。学生通过掌握这些规律,记忆单词会变得轻松很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忆课文。关于课文的记忆,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充分创设会话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如特殊疑问句: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I?蒺d like some …我在黑板上画了 Food shop,画面是美食节的情景,里面摆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回答正确的给他相应的食物。在发展部分还让学生四人小组到别人家做客,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教师与学生就可以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并且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根据图示把课文背出来。课后,我会布置学生回去“放电影”――回忆简图和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不用死记硬背,取得很好的效果。找规律。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时进行归纳小结,或通过分析比较,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揭示规律,使知识更加巩固,并为扩展新知识创造条件。如be动词的用法,我会引导学生把该知识点编成小口诀:I是am,you是are, she he it后面is,复数句子都用are。

三、巧制教具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精巧有趣的自制教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优化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加快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内化,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的运用教具,能够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记忆理解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因而教具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并能起到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例如,将家里的家具都贴上英语单词,让他们见物即读,见物即想,见物即记。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家里都能讲英语,为进一步学好英语做准备。又如,在学习句型“where are you from?”时,教师可以先制作一些国家的国旗,教会学生这些国旗代表的国家的英语名称,并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些自己知道的国家的国旗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了各国的国旗,开阔了视野。自制教具有着巨大的优势,它不用像正规教具那样“正规”,可以不拘一格从身边寻找素材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并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励他们主动探索、锲而不舍的求知欲望。

篇6

1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新颖、有趣的新课的导入,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1.1古诗词导入

运用猜歇后语、谜语、填成语、古诗词的方式导入,如请学生猜一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学生沸腾了,导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1.2故事导入

比如在讲“运动和静止”这一课题时,我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学生听了十分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由此导出“运动和静止”这个问题。”

1.3实验导入

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节时,教师做“覆杯实验”时,看到一杯水竟然给一张纸给托住了,真是不可思议!这样自然引出了“大气压强”。

1.4游戏导入

在介绍“什么是力”时,请两位学生上台做游戏:两人面对面站立半蹲,互相击掌,看谁能使对方后退失去平衡。结果一位抬手不动者获得胜利,而另一位主动进攻者却反而被震了回来。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参与乐趣的同时进入了新的知识的学习!

2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1激励式

这类提问方式可用于新课教学中,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可以用讲授新知识,快速给出旧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惊异中急于探个究竟。例如:表演气功的大师,为什么在胸前放一块石板后,再用铁锤敲打?或躺在布满铁钉的木板上睡觉,这时可让学生想,若是一根铁钉,这位大师他还敢睡在上面吗?这些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的思维及进带入活跃状态。

2.2启发式

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或较复杂的问题,教师给学生以知识或方法上的启发,引发学生联想,沟通新旧知识之间或新问题之间的联系。启发要启到学生的困惑点上。例如:我们在实验教学“物质的密度测量”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这样的启发。提问:若用纸将体积不同的铝和铁包起来,有谁可以把它们辨别出来?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争论,有的认为用轻重来判断,认为大的那一个就重等等,意见不一。此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得出:不能单凭质量或体积来判别究竟是哪种物体,而要讨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用它们的关系来区分物体。

2.3引岐式

这是在学生对知识或问题的理解认识趋于一致,但不够全面,甚至错误时,教师故意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分歧通过讨论,使学生获得更全面、更正确,更深入的理解,从而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平面镜成像时,提出如下问题,如图所示,求在平面镜MN上能看到光源S的范围。有的同学开始的时候,想当然地认为镜子有多宽,就应是多宽的范围内看到。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系用作图的方法,引导学生根除这一错误认识。

3课堂教学的语言策略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物理教学语言的文学艺术性,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物理学的许多内容给我们提供了幽默风趣的材料,许多概念和规律都可以用一些对联、口诀、谜语、成语和俗语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应当充分的加以利用。譬如,在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将定律改成诗:

惯性不姓牛,宇宙万物有。迷津牛顿识,写在定律首。

再如《欧姆定律》,我也让它诗化:

篇7

一、 重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传统的、比较死板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多种多样的新的教学探究模式所替代,学生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课堂中的引路人、控制者。教师必须控制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措施,使学生充分调动起自身的各个细胞,让整个教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教师课前可以讲一些幽默的课堂导入语或做一些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游戏,让学生全体参与,快速调动起大家的兴致,让学生精神饱满地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用真情去打动学生,让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教师也要随时控制好课堂氛围,做到收放自如。例如,在教学牛津版第二单元中的词汇cold时,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正好是冬天,就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 “It is cold today. You should put on thick clothes in order not to have a cold.”又如,在教学“What do you do?”这一单元时,文章中出现了go swimming这一词语,教师可以对学生说: “Don??t swim in the lake in summer; it??s very dangerous.”学生一听,心中就会倍感温暖,觉得老师是十分关心他们的,学生从情感上就很容易接受这个老师,也就会对英语这门课慢慢地感兴趣,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会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用真诚去感染学生,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气氛,要经常性地举办英语朗读、英语单词听写或英语写作比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来参加活动,建立起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活动环境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 精心挑选教学题材,进行日常口语训练

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是运用比较广泛的语种,所以十分重要。而英语学习中,英语的实际应用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才是重中之重。在初中阶段,教师就要让学生养成用英语口语进行交际的习惯,使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去运用英语,尽可能做到大声说、说好、说对。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教师在英语口语训练选题上就要多下功夫,要做到精挑细选,对选题要严格地做到层层把关。例如,在英语课堂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变换过于单调的问候语象“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因为学生回答的方式都是同一种模式“I am fine, thank you.”。 这种古老的、枯燥乏味的问答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练习的习惯,所以,要想让学生得到良好的英语口语的锻炼,教师的语言功底和其自身的口语习惯是不可忽视的。教师挑选的教学题材也应起到一个良好的传授媒介的作用,要让学生根据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和说话的方式,寻找一种更贴近生活或更纯正、更地道的回答方式。例如,当教师问及“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时,学生可以用“Can not be better.”来回答,这样,后面的话题就会有很多,教师再问“Why?”, 学生就会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讲述一些深刻的话题,学生的英语口语在不断的交谈中无形地得到了锻炼。在每天的英语课堂教学前,教师挑选好不同的教学题材,试着用不同的、新鲜的问候语来和学生交谈,例如可以选用“How is it going?”或是“How is everything with you?” “Hi! Are you having fun?”等这些新的句型。每天不需要过长的时间,也不需要繁琐的过程,时间一长,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就会逐渐得到提高,纯正的英语口语传递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中,那么,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就指日可待了。

三、 善于在课堂中扮演不同角色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课堂提问作为最常用、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之一,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依旧被广大教师所青睐。如何进行恰当有效的提问,做到“思在质疑时,问在关键处”,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一、斟字酌句,提高语言的精确性

语文课堂存在着这样一种“伪问题”现象,教师满口的“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学生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即可,这种不需要动脑筋、不需要阅读文本的课堂提问,是低效而且没有意义的。一节高效的语文课,教师的提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提问的过程中“提问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进行提问”都是应该认真研究的。

我曾听三年级的一节作文课,执教内容是《写校园里的一处景物》。在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天花板上的物体时,教师这样提问一位学生:“你的头上是什么?”生答:“头发。”师又问:“你头发上面是什么?”生答:“帽子。”一看提问了两次回答都不到位,老师明显生气了,但因为台下坐了很多听课老师,他压了压火气,接着追问道:“你帽子上面是什么?”现在的学生多聪明呀,察言观色那是强项,这孩子显然也发现了老师的生气,这次很用心地进行了思考,然后答道:“是两个毛线球。”台下哄堂大笑,这节课的效果显而易见。课下评课交流时,老师连连埋怨学生基础差。然而,静下心来认真审度这节课,真的是学生基础差导致的吗?

二、因势利导,保护参与的积极性

美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我们要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少批评,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有意识地留取“垦荒区”,给予学生自主质疑、参与知识生发生成的空间,培养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以及勇于提问的意识。

近些年苏教版语文统考试卷在“课外阅读”部分总可以看到一道发散题:“请你设计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进行解答。”这样的题型总让语文教师煞费苦心,有提前预设答案的,有教给学生应试技巧的……为什么让教师越俎代庖来做这样的事情,原因只有一个,我们的学生不会提问。

外国人嘲笑我们说:“中国的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会提问?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社会发展需求、学生成长需要的大环境下,我想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需要自省,是不是我们做教师的没有这样的引领意识?是不是我们太过于苛责?我们的孩子究竟是不会问,还是没有宽松的环境,不爱问,不习惯问呢?

三、因材施教,关注个性的差异性

“分清对象,因材施教”是每位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教学中应该首先具备的素养。什么样的问题让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每位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好的提问艺术应该是分层的艺术。“提问分层”“对话分层”,设计难易不同的提问主题,难的问题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回答,容易的问题则让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回答;巩固新知以较好的学生为主,复习检查以基础差的学生为主。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课堂提问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具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诱惑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大多数学生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的积极性,同时亦可以很好地起到启发学生思维、调节课堂气氛、夯实知识、提升素养的作用。

篇9

根据本人在这方面的教学尝试,经梳理、归纳为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课堂准备宜充分。在备课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导是为了主体更好地表达、更好地发挥、更好地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备课者在思想意识上要充分体现出开放性,将教情、学情与开放性问题、开放性课堂练习设计融为一体,使开放性教学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置创新机制,满足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文的需要,俗语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也许就是这个理,通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中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从而游刃有余地应对开放性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特殊情况,使课堂的开放性更富有教育机制、更富有教育激情、更好地面对每节课的教学和教学中的每个学生。

二、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里、环节中,体现出老师教学的匠心独运。如语文课的导入,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都应体现出开放性,使学生在开放性的语文学习中学习到创造性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体会到创新带来的乐趣,带给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把握好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出开放性的教育机制,所以教师要善于学习、善于提问、善于设计好开放性的问题,是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成败系于此。可以说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它可以是一个开放性问题的展开,也可以是多个开放性问题的环环相扣,当然,开放性问题可以是基础性的,也可以是阅读性的,或者是思想性的、思考性的。教师要善于创设相适的语言情境和生活情境,努力使开放性问题与开放性课堂教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逐步达到自然融合。

三、教师要充分用好教材中的开放性题材,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新教材中有许多开放性题材的教学内容,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失物招领》、《夏夜多美好》,二年级下册的《充气的雨衣》、《最大的“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三个儿子》……甚至连《学习园地》中都有许多开放性题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使用这些开放性题材,就能给学生打开一扇思维的门窗,为他们插上奋飞的翅膀。同时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源头活水,真正体会到以教材为凭借带给课堂的新变化,感受到新课程的奥妙。

四、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不囿于课堂,同时也很重视对课堂的延伸。具体来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外开放性语文作业的布置,它包括对作业开放度的契入点的选择,根据经验应适合教情、学情适度延伸,如教学《养花》这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你养花或赏花后的感受是什么。”学生选择其一回答得井井有条,反映出学生通过学习再结合实际问题的回答上确有一定创见。当然这种训练不可能靠一朝之功,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二是课外开放性作业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切忌不切实际地拔高。学生学习了《桂林山水》这课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语文课堂的开放度,需要语文教师有一个开放性地学习、运用机制。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不能仅靠自己学到的一桶或半桶水,那样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肘,因此作为教师应有长流水,它取之不竭,学生方能从中真正受益,我想这也是古人说“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师在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有一种大眼光、大语文的理念去吸纳知识,达到在课堂教学中的厚积薄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入角色,把握主线,逐步把课堂学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链,并在实践中应用自如,升华自身。

篇10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班化教学;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农村教育小班化产生的缘由

随着县级“撤乡并镇”和“普九”撤点并校、集中办学的发展,农村大部分学生都到城里或较大的乡镇中心学校就读,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农村小学的生源日益减少,教学班级的学生人数在逐年递减,大部分农村中心小学一个班的学生人数都在20人以下,自然就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班化”。在小班化的学生中,大部分都是因家庭经济条件差,无力进城上学的学生,而且留守儿童较多,他们来自不同的乡村撤并点,基础各不相同,行为习惯各异。这就为中心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就是教师所面临的新的课题。在教师队伍里,年轻的教师相对较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掌握得不全面、不系统,而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又知之甚少,再加上陷入课改的误区不能自拔,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

二、百分百的课堂教学模式

“百分百”的课堂教学,指的是确保师生课堂上百分百互动、学生百分百发言、教师百分百关注学生,教师对学生作业百分百面批面改。百分百课堂教学中应重点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百分百互动”中教师要创设学生互动的空间,最大限度营造学生参与的内容和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始终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体现活动的实效性,凡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通过互动交流解决的全部放给学生,在互动中分享各自的经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灵感和创意。第二,为体现学生“百分百发言”,教师应充分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学生至少有一次发言机会,调动学生积极发言、善于争辩的热情,养成倾听他人发言习惯,学会评价、学会争辩,发展学生的思维、口头表达能力。第三,为体现课堂中“百分百关注”,教师要心中有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课堂上的变化,及时引导、表扬、鼓励,努力唤醒学生学习的需求、兴趣,使他们的身心处于最佳学习状态。第四,为做到教师对学生“百分百作业面批”,教师对课堂上的作业采取多种训练形式可设计文字式,也可设计操作式、实物式和口头式的训练项目,可以教师面批也可以是同桌、小组内互批互改。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小组之间合作,处理“导学提纲”,将不懂、不会、理解不到位的问题画出来或批注出来,以便在教师讲课时吸收消化,融会贯通。然后进入当堂训练环节,本环节要注意几个方面:第一,确保训练时间。教师每一堂课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训练时间,严格执行“10+15+15”的时间分配制,10分钟学生自学,15分钟教师讲解,15分钟学生的训练。第二,精心挑选训练内容。教师要在课前根据课堂学习目标,精心准备相关训练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提高训练质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第三,发挥学习小组长作用。组长是教师的助手,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既能提高他们的能力,又能提高教师的掌控面,还能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发挥“生教生”的优势。以学生调动学生,以学生考查学生,这是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很好方式,比之教师不厌其烦地讲上几遍,效果似乎更突出更长久些。而这也只有在小班化的课堂里才能真正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