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琴心理疗法分析

时间:2022-11-01 03:21:30

中国传统古琴心理疗法分析

摘要:古琴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乐器,不仅具有较高的音乐审美价值,同时也具有着一定的心理疗愈功能。在《礼记•乐记》、《史记•乐书》等古籍文献中,记载了先民们运用古琴来维护心理健康的音乐治疗实践活动。古琴在平衡人体阴阳五行动态,调和人体气息,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古琴疗法;历史渊源;基础理论

中国是人类历史上运用音乐疗法最早的国家之一。古琴心理疗法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疗法的历史遗存,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被人们运用身心健康服务领域。探究古琴心理疗法的历史渊源、运用理论,对于当代对古琴心理疗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古琴心理疗法的历史渊源

中国运用古琴的传说历史久远,在《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了中国最早的古琴应用活动。其中提到朱襄氏(又称神农氏,是中华人文始祖之一)所在的地区,多风且干燥,草木都枯萎了,当地农作物结不出任何果实,直接影响到了百姓们的生存问题。因此,在当时有个叫故达的人就制作出了五琴(五弦琴,属于古琴的最初模型),并通过演奏五琴音乐来祈雨驱旱的故事。这一故事反映的中国古人在远古时期就已经知道古琴的心理慰藉功能,并通过古琴求雨的祭礼方式,开展了音乐疗法实践活动。古琴发展到尧、舜时期,基本形成了固定的琴型,到周朝已发展为宫廷伴奏乐器并逐渐形成独奏乐器。春秋战国时代的古琴音乐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平,乐曲已有了具体的曲名。《史记》中就记载了孔子运用古琴疗愈心灵的故事。汉代《说文解字》、《风俗通义》)、《尚书》、《礼记•乐记》、《史记•乐书》都有大量关于古琴的应用记载。唐代是古琴发展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不仅唐代古琴一直被后人所推崇和模仿。就连当时李白、白居易、王维等著名诗人诗歌创作都与古琴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白居易把古琴作为自己的良伴和知音。他认为,听琴和弹琴能让人心境远离尘嚣的社会,在聆听或演奏古琴的过程中,人的心理能够达到平静、祥和的美妙状态。到了宋代,古琴艺术已经能够具体反映出文人的思想和认知观念,特别是北宋的人文精神,更多的是渗透于古琴音乐的审美之中。当时的朱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名人都有相当的古琴修养。古琴的养心功能在他们的古琴音乐实践活动中,对于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都发挥出来了重要的作用。明清时期的古琴疗法实践中,人们更加注重古琴音乐的修心养性之本。特别是在古琴音乐的运用中,古琴艺术中所具有的辩证哲学思想,以及古琴音乐中所展现出来的“和心”之审美思想,为人们运用古琴养心提供了理论基础。古琴具有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表现丰富等特点,加上古琴简单易学的特性,所以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修心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乐器。《礼记•曲礼》曰:“君子无故不彻琴瑟”,由此可见,在古代人们把操琴、弄瑟的行为,已经看成是君子日常修身养性的一种生活习惯。在东汉应勋的《风俗通义•声音第六》中记载有:“琴之大小得中而声音和,大声不喧哗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适足以和人意气,感人善心。”从文字描述中可以看到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就意识到了古琴的声音大小适中,音色清、微、淡、远,弹奏间声音大而不喧哗,小而细腻有度,大小声音相互应和,具有平和心神、修心养性的作用。

二、古琴心理疗法的基础理论

中国传统古琴疗法理论是建立在传统中医养生理论基础之上的。古琴音乐哲学思想中“应和观”是中医阴阳平衡论的另一种体现形式。人的身体内部脏器运动如果出现阴阳失衡,人就出现身心上的不适,严重的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演奏古琴或聆听古琴音乐具有调节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功效,可以利用古琴音乐的阴阳属性来补偏救弊,来协和人体的阴阳平衡。在古琴疗法的实践中,古人依据传统中医五行与五脏的配属关系,在借鉴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的思想指导下,学会了运用不同五行属性的古琴音乐针对相应的脏腑经络进行调整,以维持人体阴阳五行动态平衡的关系。受到中国传统整体观哲学思想的影响,哲学中大宇宙和小宇宙的观念中,古代先民们把人体视作一个小的宇宙体,人体各个脏器功能协调平衡,机体才能处于身心健康状态。当代生物电子科技实验已经证实,古琴音乐的频率和人体脏器的运动频率相似,人体器官通过对古琴音频信号的接收会对组织细胞起到按摩作用,增强细胞新陈代谢。通过长期的演奏或收听古琴音乐可以使人精神放松、心情愉悦,在气血平和、心身松弛的状态下,人的心理健康就能够得到基本的保障。

从古琴的制作原理上,古人也已经指出了从演奏古琴时不同指法运用,以及不同琴弦与不同人体脏器相互对应的关系上,提出了古琴养身、养心的理论依据。古琴起初只有五根弦,后经不断改进生成七弦琴。主要体现在弹古琴时人的左右手分别对应手的太阴腑经和手的三阴焦经,通过手指的运动有促进经络之气运行的功能。弹琴时的正确坐姿也利于背部经络气息的畅通,促进全身血液流通,弹琴过程中再加上音乐和人意念的有机结合,便会产生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黄帝内经》里讲到古琴与人体的五脏对应保健理论,其中明确指出一弦音对应人体的脾,二弦音对应人体的肺,三弦音对应人体的肝,四弦音对应人体的肾,五弦音对应人体的心,不同琴弦演奏出的不同音乐与对应的脏器产生物理共振效应,从而产生较好的音乐养生效果。东汉秦时桓谭在《新论•琴道》写到:“琴七丝足以通万物而考至乱也。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大声不振华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八音广博,琴德最优”。由此得知,在中国古代,古琴兼具有修心养性、礼乐教化的重要功能。

古琴演奏涉及的演奏姿态和呼吸节奏,具有调和人的气息、血压等功效。气息的调整则可以促进调心,其作用是调控人的心理活动。古琴的练习强调意守丹田(指的是大约在肚脐下三寸的部位)在呼吸的过程中注重呼吸的节奏和音律的节奏融为一体。这类似于气功中的调息法,这种调整呼吸的方法,不仅有益于调心的过程,也能协助演奏者集中精神,摒弃杂念,在练习古琴时进入到一种所谓“人琴合一”的入定状态。人在弹琴时一旦达到这种境界,其内心里的各种情感体验,就能够被引导到至琴曲所描绘的意境之中,人的心理也会因此受到洗礼、净化与升华。

[参考文献]

[1]张勇.中国传统音乐治疗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李春源.古琴音乐养心[C].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3]边江红.古琴音乐与中医养生[M].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13.

[4]苗建华.古琴美学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作者:张勇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艺术治疗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