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辩证关系

时间:2022-09-29 05:32:24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辩证关系

摘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在继承传统民族声乐悠久历史,又充分借鉴西洋传统声乐中的科学演唱技巧,不断成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艺术。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充分掌握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至关重要的。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是表现艺术风格的手段和途径,艺术风格的展现是演唱技法的目的和意义。本文就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技法;艺术风格;辩证关系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深厚传统基础,它受中华民族的情感、语言、音乐风格、民族文化以及审美的制约,以其独特的美学标准、丰富的曲目、科学的技巧、细腻的表现而独树一帜。它是声情并茂、字正腔圆、韵味浓郁、形神兼备的综合艺术。声乐演唱技巧和艺术风格应有机地统一在作品演唱中。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一、民族声乐演唱技法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民族声乐和世界其他各国声乐的互动更为广泛和深入。我国民族声乐吸取了西洋声乐科学的演唱技巧,将其与中国的传统有机融合,开拓了民族声乐的发展道路,完善了自身体系,促使民族声乐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一枝独秀。以下从呼吸、共鸣和语言三方面来介绍民族声乐演唱技法。

(一)呼吸方面

掌握科学的呼吸技巧是声乐演唱的基础环节。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目前普遍认可的最佳歌唱呼吸法。这种呼吸的吸气深、稳、快,呼吸从容易控制。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使胸腹两部分力量相互对抗,形成一种气息双向运动,对抗的感觉是上下贯以“气柱”式的感觉。在歌唱中要体会“半打哈欠”的状态,并要把这种状态贯穿始终,使各个腔体始终保持通畅,喉头保持相对稳定,气息保持流动和连贯。要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用“吸”的感觉去“呼”,在吸中叹,在叹中吸,保持好这种状态,才能有稳定的气息支持,并且灵活富于弹性。在演唱时,演唱者还需要正确了解气息与音准、音色及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和情感进行正确地气息调控,才能准确而生动地展现作品。

(二)共鸣方面

共鸣是扩展音响、支持音高、调节声区、美化音色的关键,没有良好的共鸣就谈不上有好的声音。歌唱的共鸣是指歌唱发声时,气息冲击声带产生声波,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和空气的传递,使各个腔体里的空气产生共振的现象。人体有口腔、鼻腔、咽腔和胸腔等共鸣腔体。共鸣腔可分为不可调节共鸣腔和可调节共鸣腔。不可调节共鸣腔是固定、不可变形的腔体,如胸腔、鼻腔、鼻窦等。可调节共鸣腔称作可变形的共鸣腔,如口腔、咽腔。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要充分展现艺术效果,就必须注重各部分发声器官的协调配合,始终保持整体共鸣,才能使歌声通畅、圆润、动听。

(三)语言方面

所谓歌唱语言,是指音乐化的歌唱性语言,它通过音乐的造型手段使语言音乐化,富于音乐的旋律节奏感与歌唱性。歌唱中的语言比生活中语言更具艺术化和美感,它是在规定的旋律中唱出来的,比生活中的“说”更夸张和放大。歌唱者要学习吐字咬字的技巧,要掌握“四呼五音”,“开齐撮合”的正确运用,学习掌握字的韵律和语气。在演唱中国传统民歌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作品时,还要学会所在地域的方言,抓住方言的韵味特点,放在演唱当中。歌唱归根到底是语言的放大、夸张和传送,演唱者应做到字头准确有弹性,字腹延长不变形,最后准确的收归韵,并要把字唱美、唱活、唱得有分寸,唱出字的意境和情感,要做到以字带声,依字行腔,依情唱字,字正腔圆,使声、情、字、腔相得益彰。

二、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辩证关系

(一)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矛盾关系

歌唱艺术的原则是艺术第一、技术第二。艺术是目的、方向,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工具和手段,二者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纯粹的卖弄演唱技法是无法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是没有任何艺术生命力的。当然,演唱技法的不足也必定会使演唱作品的艺术风格大打折扣。艺术第一必须要以精湛娴熟的歌唱技法为前提和基础,否则艺术第一就是一句空话。演唱者必须把握好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过于偏重任何一方,忽视另一方都是不可取的。演唱者应重视挖掘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风格,在艺术实践中,通过深入的揣摩与体验,把自己化为曲中之人,把心中所想艺术地转化为口中所唱,在演唱中恰当地运用演唱技法,充分地把歌曲的艺术形象表达出来,而不只是盲目追求高难度的演唱技巧。若只是一味卖弄技巧,而忽视了作品中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内涵,就不会使观众感受到艺术美,也无法与观众产生共鸣。

(二)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统一关系

1.声乐艺术风格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时代及其文风,不同题材和形式,不同的创作者和演唱者的个性化表达,反映在声乐艺术风格上都是各不相同。就声乐作品来看,其旋律、节奏、段落、层次、语势、语气都需要演唱者通过声音演绎出来,这本身就需要演唱者具备相应的演唱技法。因为民族本身就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此民族声乐作品往往有浓郁的地方风格,除了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的差异外,也体现在地方方言上的差异。南方的民歌细腻婉转、曲调悠扬,北方的民歌粗犷豪放、旋律刚劲等,这都需要演唱者在演绎不同作品时,要依据作品的不同风格和情感的需要,适当合理地调整演唱技法,来准确恰当地表现该作品。

2.为了可以更好的表现艺术风格,我们需要科学的演唱技法。科学性和民族性并不矛盾。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可以有更好的声音、更宽的音域,能充分发挥人声的潜能,让声音能高能低、能大能小、能强能弱、能虚能实,表现力也就更加丰富。演唱者所学习的一切演唱技法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演唱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内涵,演唱技法只是完成最终目的的手段。掌握了科学的演唱技法,才能将作品所包含的艺术特征充分表现出来,将其呈现给观众,让观众体会到作品的艺术美。

三、促进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有效融合的建议

一个优秀的演唱者只有将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有效融合,才能将充分展现民族声乐的艺术美。

(一)丰富生活体验

艺术源于生活,因此艺术是以生活为背景和基础的,是人类现实生活的缩影。情感以认识为基础,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认知,经历不同就有有不同的感受,要想获得丰富的情感积累,就要求演唱者要深入生活实践。对于演唱者来讲,只有当其具备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之后,才能更好、更深刻的理解声乐作品,也才能将声乐作品中的真情实感充分挖掘出来,再运用合理娴熟的演唱技法,将整首作品细腻完整的展现出来,才有可能实现二度创作,才能把各种风格、各种情感的作品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做好案头工作

深入挖掘作品内涵,是充分表达歌曲意蕴和主题思想的首要环节。有了理解,才有感受,有了感受才能有感而发,以情动人。作为演唱者,在演唱作品之前,就需要对作品的内涵有深刻认识,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地域风格、民族特色、内在潜语等都要深入掌握。首先要分析词曲作者已经规定好的主题、情感、意境,细心体味作品的层次、色彩、特色等,并由此深入下去,做一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工作,透过词曲的表面,深入到作品里去。只有深刻体味艺术形象的内心世界,深掘出潜台词的丰富内涵,才能通过种种艺术表现手段,细腻深刻地表现出丰富的艺术形象来,才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三)注重个性化表达

不同的声乐作品有着不同的思想情感,同样的声乐作品也会因演唱者演绎的不同而不同。对于歌曲关键句、关键字的挖掘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关键句、关键字是歌唱中情绪表达的关键点,是塑造艺术形象的精髓。演唱者要把纸上的词曲唱活,而且要精雕细琢,要使作品的处理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即符合作品本意,又能做到另辟蹊径,有自我的风格。为了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演唱者还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善于利用自己的特殊条件,促成超过别人的地方,形成独创的艺术成就。

四、结语

总之,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通过厘清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娴熟的演唱技法来充分展现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魅力,同时通过展现民族声乐艺术风格来促进演唱技法的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从而助推我国民族声乐进一步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4]郑璐.略论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之辩证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4).

作者:徐宏瑾 单位:天津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