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5:19:59

民族服饰

民族服饰范文篇1

一、民族服饰的起源及审美观

从现代追溯远古,最初猿人用树皮、草叶、兽皮披戴在身上,有着遮羞、护身和炫耀等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作服装逐渐由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的。当时,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于是原始人就借助巫术和图腾等宗教信仰来驱除灾害,保佑五谷丰登,以至于形成本民族的习俗流传至今。由于各地人们生活条件不同、环境不同,导致人们所推崇的信仰也不相同,这样才形成了各民族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如原始人的文身、涂绘,新几内亚部落男子的鼻栓,印度新娘的鼻饰等无不蕴含着人们对美的追求。

如果说人类最初对于服饰的要求并非出自明确的审美目的,或者古代服饰的发展是出自各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拜物教图腾,那么,伴随社会的发展,文化艺术便形成了一种避邪、护身或战胜自然的象征,如赋予服装以色彩的象征,白色代表着纯洁,象征着人们追求美好的愿望。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同政治分不开的,每一个时期、每一个民族的政治制度的不同,直接导致服饰穿着的不同。如我国西周服饰的等级制,赵武灵王倡导的胡服骑射,明朝朱元璋提倡的“六合一统帽”,这些都说明统治制度与民族习惯的不同对服饰的影响的不同。当人们真正从装饰艺术中体验而获得美感之后,服饰的美感才得以形成和深化。

二、民族服饰的代表性和象征性

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都有其独特的代表性,这种代表性主要指本民族服饰的特征,如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印度的沙丽、朝鲜的短袄长裙等都是本民族服饰文化的一种典型代表。

如何会存在这种特性呢?主要是因为各民族生存繁衍的地区的自然条件、劳动生产生活方式与发展历程不同造成的,比如居住在我国云南省丽江县的纳西族,由于冬冷、夏凉,因而服饰带有寒温地区的特色。相反在湿热的丛林中生活的土著人,由于气候关系穿得很少,除了一些头饰、胸饰外,几乎是裸体。这说明不同民族在其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服饰,也必然存在着不同的民族风格。

民族服饰很讲究象征性,象征性包括民族象征性和社会象征性两种。

民族象征性,即人们将自己的美好愿望注入服饰中,这种象征是同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分不开的。由于美已蕴含在服饰中,所以人们穿着时,不仅有着护身作用,而且在服饰中注入了自己所推崇的物品。如朝鲜族儿童的七彩衣,是用七色绸缎给儿童做的衣服,好像彩虹在身。朝鲜族认为彩虹是光明和美丽的象征,意在让儿童美丽幸福。

社会象征性,即服饰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和文化资料,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统治阶级划分尊卑、区分贵贱的附属品。正如贾谊在《新书·服疑》里所说的那样:“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势位。”服饰还往往作为识别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区分一个人等级高下的标志。如国外大选时,选民穿着带有被支持者标记的服饰,以示拥护其人,这说明一定环境下所产生的服饰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即社会象征性。三、民族服饰的演变

各民族的服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变化。尤其是现代信息的传递,各民族的文化都在与各方文化融会贯通,使得自己的文化更加完善,民族服饰也是如此。例如,最早出现在西方的裤子,经过文艺复兴的紧身连袜裤到法国宗教战争的骑士裤,一直到“二战”后,演变为宽大裤脚的男裤,裤片也从二片式、四片式发展到今天的六片式、八片式甚至十片以上等。

再如,中国的旗袍,它是从我国满族服装上演变而来的。随着历史的推移,到辛亥革命后,旗袍被不断改进,女式为直领右开大襟,紧腰身,衣长至膝下的形式。男子的旗袍则长及脚面,两侧开衩。以上两例证明,各民族的服饰都是在演变过程中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因而现代的服饰应多方去吸取营养。

当我们对民族服饰有了一定了解后,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对待这些民族服饰文化的问题,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四、对民族服饰的借鉴和应用

在当今的服饰设计思潮中,有两种思潮占主流,一种是现代艺术中的抽象主义、构成主义及新造型主义,特点是采用非理性的设计取得一种奇特的浪漫气息,这种设计与民族服饰关系不是很大。第二种是追求传统风格,提倡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这种设计思想将现代设计与传统风格熔为一炉,更多地运用吸收民族、民间服饰的精华,通过作品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和自然乡土风情的依恋。在这种设计思潮中,集中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的追求,是现代服饰与民族服饰的结合。

在借鉴民族服饰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服装的性能,即实用性和装饰性。在人类服装产生后,服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实用性一直是大于装饰性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服饰的装饰性已超过了实用性,这样具有浓郁装饰味道的民族服饰就显得重要。

在民族服饰中,也有许多烦琐的、野蛮的服饰,并不符合现代人生活的节奏。因而需要在借鉴的同时要注意考虑到服饰的实用性,应当与现代服饰结合起来,抛除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因素,吸取各民族优秀的服饰文化因素,创作出更加符合现代生活的民族服饰。

总体来说,民族服饰与宗教、审美、心理、实用功能、自然环境、民族文化是分不开的,它们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但却没有明显的国界和民族界限,不会一成不变,它以融合的形式不断改变自己的面貌。服饰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展现,它不仅表现出民族的尊严感和自豪感,而且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认同意识和民族精神,这需要我们认真探讨并吸取各民族服饰的精华,将人们生活装扮得更加艳丽多彩。

参考文献:

[1]李当歧编著《服装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华梅著《中国服装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民族服饰范文篇2

中华民族服饰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形成了富有中国气派、博大精深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它不仅体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以及审美主体内心炽热情感的外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中国特定社会文化结构下的特定民族生活习俗和民族审美理念,以纯真、质朴、平淡的符号化视觉语汇及独到的视觉审美视点,高度艺术化地概括反映了民族服饰文化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出我国民族服饰语言从审美意象到具体化艺术符号情和意的整合构筑与传达。

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反映在民族服饰情感语言文化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都体现着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统一,体现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民族服饰因接受了这许许多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便促使其生成了多种特色服饰语言文化,因此,民族服饰具有区域性和标志性的特性,并作为文化见证和信息传达媒体,展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精神,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形式和历史文化确证。

民族服饰历经数千年演变之后,除继续负载传递服饰文化信息和展示服饰文化信息的使命之外,还通过其凝聚着的特定历史文化语言,向人们诠释服饰自身诞生的历史时期或时代印记,表现出博大精深的社会历史文化涵义。

从审美意象到艺术符号的构建——论中国民族服饰情与意的整合传达来自:第一

回顾历史,先秦时期盛行的具有粗犷之感的粗亚麻布装,隋唐时期质地细腻的丝绸、锦缎等服饰,这些都从某一侧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我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纺织业及服装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以其特有的艺术气质及艺术表现语言,准确地传达服饰的结构美和纹饰美,以及服饰本身所蕴含着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思想语义。因此说,服饰不仅是形象化展示艺术的载体、人们情感意念的寄托物,而且具有文化概念和历史属性,具有承载历史文化、撰写历史文化的功能。

尽管民族服饰在人类文化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被人类历史所禁锢,被人们的观念所束缚,被生产工艺所限制,被文化、环境、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所制约,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及表现形式的不完整性。

中华民族服饰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造物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各族人民在这个过程中,依据本民族的习俗、思想、情感以及欣赏习惯,不断变更着式样、色彩、材质、结构等构成要素,满足探寻美、创造美的欲望,促进了情感的抒发和新的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

人类求新、求异、求变、求美的本性,决定了情感与形式之间的稳定性结合只是相对的、短暂的,人类的情感和形式语言间总是在相互交融的运动之中寻觅着一种新的结合与平衡,从而产生出诸多各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艺术视觉交流语言及服饰语义传达符号,这些语言和符号既构筑起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特定造物文化。

论文从审美意象到艺术符号的构建——论中国民族服饰情与意的整合传达来自

因此说,中华民族服饰是各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和记录,它的历史流变,记载下了一部广大劳动人民情感积淀、凝聚、物化、释放的演变史,是民族造物工艺文化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以最初的物质文化功能,即服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转向追求精神愉悦及阐释审美情感为主流的装饰欣赏功能,从朦胧意识的纷乱状态,走向视觉语言定位传达的历史性突破和划时代的变革,从一个侧面演绎出工艺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民族服饰美感本身是无形的、抽象的概念,只有将其转化成具体形态才能被人们所认同或感知。而且情感的视觉化、形象化表述只能依附于具体的形态。“造型是运用艺术手段依赖美的规律,将处于变化运动中的事物予以概括、综合、凝聚、固定的物化与升华的过程;创作过程中对形象的提炼,加工以至必要的夸张、变形,都是为了更有效地突出形象本身审美特点;造型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而是揭示艺术基本主题的手段”。[1]

民族服饰语言的造型传达是多层面的复合结构,可概括为内在本质和外在表象两大范畴。外在表象是根据民族传统理念、民族习俗、民族事象等选择的恰当艺术组成方式、造型元素,如廓型、色彩、装饰、材质等,为揭示民族服饰主题本质服务,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的客观具体存在,是依附载体体现出来的具体形象和形式特征。而内在本质的表达则通过外在表象发生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内在性格、精神、本质通过色彩及纹样等外在造型形式的反映;传达物化于其中的人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审美观念、文化传统等,则是将造型语言形式化、人格化,形、意交融于一体,抒发人的情感,展现实用功能和审美意念的和谐统一,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高层次的需求。

民族服饰展示的不仅仅是形体语言,而且通过形体语言,延伸了审美心理空间和审美心理感应,传达出形体所隐藏的情感语汇,将有限的形体物理空间转换成了无限的心理想象空间。换言之,外在表象因素的表情也起着重要作用,正确地把握其形体的性格特征,有利于更准确更恰当地传达视觉信息,从而减少与观众沟通的障碍,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

民族服饰与整个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民族审美、民族风格、生活习俗甚至民族的经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民族服饰的这些品格,均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设计及服饰图案设计呈现出来,通过特定的民族服饰形体语言和形式特征,使人们体味出它的舒适、美观和其中所隐喻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蕴和民族审美习惯,领略它的装饰美以及朴素纯真的艺术品格。

如我国广大农村的许多地方至今仍可见到小孩穿的“虎头鞋”,其造型稚拙、憨厚、质朴,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传统的装饰风格,它以情感为纽带,以事物固有性格特征为核心,通过特定的极度夸张的外形特征,张扬事物的真、善、美,舍弃老虎的威猛凶暴,以猫温柔可爱的品格取而代之,没有了“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机、活泼、纯朴、天真,是一派生机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2]在这里,老虎的形象被作为寄托情感的言情物,假借老虎的某些品格,倾吐内心的情感,希望自己的孩子虎头虎脑、无病无灾、健康快乐成长,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和护生的民俗心态。不仅如此,细心的母亲还常在老虎尾部加上了上翘的虎尾巴,方便孩子提鞋,这又将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有机完美地融合于一体。

在我国民族服饰中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充分显示出母爱的细致入微,博大无私。从艺术角色看,虎头鞋的造型,凝结的是情感审美艺术物态化的表现形式,整个造型交织着情和爱,体现出审美情感与实用艺术、平面装饰造型与立体空间造型完美结合的现代设计理念,透射出浓烈的民族情感和炽热的艺术激情,是我国劳动人民朴素、纯真、善良、憨厚优良品格的真诚流露。

从审美意象到艺术符号的构建——论中国民族服饰情与意的整合传达来自:第一

图案是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服饰乃至整个民间美术体系中都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它不是简单地模拟对象形体的外形,而是同民族服饰整体造型艺术一样,以舍形取意的方式,视对象为传达审美情感和文化的视觉信息符号,传达一定的社会文化信息和人的审美情感。不同民族的宗教信息、崇拜偶像均不相同,这些信仰和图腾文化在民族服饰文化体系中突出地表现出来。

贵州东南部地区的妇女,将多种图腾崇拜的形象融合于一体,以水牛的头和角、羊胡、虾须、蛇身、鱼尾等整合为意象中的“苗龙”形象,刺绣在自己的衣服和围裙上,表达自己的民族信仰。

这些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不仅对服装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使服装呈现千姿百态、靓丽夺目的艺术效果,同时更重要的是它以形象化的创造性语言,记录下了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民族情感世界的演变,为研究民族服饰艺术提供了极具史料价值的佐证。同时,这些信息符号也反映了勤劳智慧的苗族超凡的艺术概括和对装饰艺术的大胆追求。

民族服饰的图案造型设计,均与民族心态、民族习俗紧密相连,重在表达一种审美思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态崇尚吉祥、喜庆、圆满、幸福和稳定,这一理念反映在民族服饰图案上,则表现为追求饱满、丰厚、完整、乐观向上、生生不息的情感意愿,通过图案造型,向人们展示民俗文化理念的深层底蕴和生命情感。

我国北方民族喜欢在嫁妆的鞋垫、肚兜上刺绣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富贵白头、并蒂莲、连理枝、蝶恋花及双鱼等民俗图案,以隐喻的形式,将相亲相爱、永结同心、白头到老的纯真爱情注入到形象化的视觉语言之中,反映了朴素纯洁的民俗婚姻观,同时,赋予纹样造型以生命的律动,表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勃勃生机。而方胜、如意纹、盘长等造型符号和纹样,则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真诚期盼,表达朴素纯真的审美情趣。

色彩是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传达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民族服饰色彩语义的传达依附于展示媒体,通过视觉被人们认知,不同的色彩其色彩性格不同,作用于人的视觉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因而具有了冷热、轻重、强弱、刚柔等色彩情调,既可表达安全感、飘逸感、扩张感、沉稳感、兴奋感或沉痛感等情感效应,也可表达纯洁、神圣、热情、吉祥、喜气、神秘、高贵、优美等抽象性的寓意。民族服饰色彩多运用鲜艳亮丽的饱和色,以色块的并置使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美感,明亮、鲜艳、热烈、奔放,显示出鲜明的色彩对比效果。

民族服饰的图案色彩经营,完全脱离了事物原始图像的固有特征,自然界中的红花绿叶,在民族服饰图案中已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转变成为纯粹的色彩情感信息符号,一切为表现审美情感服务,“画画儿无正经,好看就中”,民间艺人们正是依据这一原则随心所欲地驾驭色彩,以满足人们的情感欲望。

民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受独特的人文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

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以“人—地—天—道—自然”五位一体的宇宙观,追求素朴天真的自然之道,成为民族文明的主流意识。这一哲学理念反映在对民族服饰色彩情感的感悟和表达上,常以青、白二色为服饰主色调,表达一种质朴浑厚、洁净爽朗、简朴素净的自然之美,再辅以红、黄、绿、紫等为装饰对比色,在使用面积、色彩冷暖和肌理纹饰等方面,既形成强烈的艺术对比,又协调统一,体现出承载实用文化精神意义上的审美品格。

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传达,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达方式。

民族服饰的表现材料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它的运用、发展和终结,均与各民族服饰的民族审美意识和民族心理密切相关。材料的更新替代,始终以审美信息传达为中心并为之服务,式样、色彩、纹理、结构等构成元素的变更,产生了诸多不同的艺术交流语言,这些艺术语言即构成了不同民族特定的造物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又与服饰文化、民族习俗、民族传统、民族意识等相互交织、渗透、聚积和综合反应,促进并形成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织花、刺绣、蜡染、挑花、银饰等多种材质及形式混合并置,传达着共同的主题思想。但无论采取何种材料或何种表达方式,都具有装饰和表意的双重功能,具有符号性的表征意义及明显的地域特征,甚至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重要标志。

民族服饰范文篇3

1.象征意义

民族服饰中色彩设计都有着极其强烈的象征意义且甚至于民族服饰当中。民族服饰在设计过程中的色彩应用具有象征意义主要来自于少数民族的崇拜或者图腾,这些缘故的崇拜中通常会以一些具体的颜色而体现出来,也是体现出民族服饰对生命、对生活的向往。除了以神灵等象征以外,在民族色彩的应用过程中还会存在以具体的自然现象、自然事物等为主,这种象征性的意义决定了在色彩表现的过程中人们喜欢用色彩来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意义且包含对自然或事物的理解[2]。民族服饰中的色彩设计象征意义非常强烈,在很多时候其对于颜色的理解和认识都会出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如红色,其象征意义通常会代表生命、活力这也与公众对颜色的认识有关系,但从民族服饰设计来看,红色的设计更体现出了一种渴望,特别是在民族服饰中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以藏族为例(如图1),红色在藏族服饰中应用非常的广泛,从其象征意义来看基本都是神圣且庄严的象征,这一点在藏族佛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很多藏族中的僧侣都会用大片的红色作为民族服饰中的内容,这是从神明的角度出发而产生的象征。除了神明象征以外,红色在藏族民族服饰中的应用也体现出了生活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红色代表着一种特定的指向,即红色代表鲜血、代表肌肉,会让人产生一种补偿饥饿的具体意象,也会让人产生一种欲望[3];另一方面藏族人们喜欢吃的肉类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而红色是血液和肉类的主要颜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藏族人们会自觉地将红色与饥饿等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意志,加深藏族人们对红色的认同。而且在古代红色也与火焰等有联系,因此在发展过程中红色会被认为是一种吉祥。事实上每一个民族服饰的色彩设计过程中对于颜色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都会与民族的生活、环境、图腾有关联,其大致的色彩设计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如森林民族崇尚绿色、海洋民族崇尚蓝色等。

2.文化意义

民族服饰的色彩设计与民族文化和特定的文化认知有着明显的关联性,这种关联决定了在民族服饰的色彩设计过程中呈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民族服饰的色彩设计文化意义一般包括内涵和外延两大方面,内涵是指色彩所表现出的民族内在价值观念,外延是指民族文化、社会伦理道德和主流社会观念等在色彩艺术上的具体体现[4]。民族服饰的色彩设计应用过程中可以看出民族服饰存在“大一统”的现象,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也是长期统一发展中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但从文化的色彩应用实践来看,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应用都有所不同,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色彩来分析其中的文化内涵甚至还可以通过服饰色彩看到其社会地位等具体内容,如红色,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红色基本都有喜庆的含义而且在结婚的时候都会用红色进行点缀。当然民族服饰的色彩设计文化属性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社会身份转变的信息,即通过颜色改变的方式展示出不同的社会身份包括年龄身份等,如部分民族十岁前的穿戴颜色与十岁后的有明显不同,例如瑶族,十岁之前只能佩戴四条丝带的黑皮毛然后头上带有银饰,但十岁以后则需要取下且换成其他颜色的配饰,由此可见不同的颜色设计体现在民族服饰中的应用有着不同的文化含义。除了代表特殊的年龄变化以外,民族服饰的色彩设计还体现了传统文化的融入和特有的文化认同,如皇帝的衣服,近些年因为明清两朝代电视剧的盛行,很多人认为黄色是尊贵的,代表皇家其根本是融入了五行学说,但事实上在汉朝甚至更早的朝代、黑色则具有明显的意义,这种文化认同也体现出了民族文化变化与发展的内涵。

二、民族服饰中的色彩艺术设计

1.色彩交叉使用

色彩交叉使用是民族服饰中色彩艺术设计的重要理念,从设计的思路来看,通过交叉使用的方式可以更好的体现出色彩的对比性,从而实现条理化的布局和表现,符合民族服饰的实际情况。民族服饰中色彩艺术设计过程中,通过色彩的交叉还可以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冲击感,从而减少服饰色彩的单调性,提升色彩的协调性。色彩交叉使用在很多民族服饰中都有着具体的应用,以苗族服饰为例,苗族服饰中基本上采用的是蓝色上衣、下身裙子则采用红色、黄色、绿色等颜色,在设计过程中两种颜色的对比非常的强烈且有视觉的冲击感,在设计过程中体现了色彩的交叉使用,当然在协调性方面民族服饰也充分考虑,在红色、黄色、绿色的下身裙子设计中通常还会用黑色打底,从而形成了上下颜色的对比同时也不过分凸显颜色。色彩的交叉使用在民族服饰中体现了其基本的理念,其着力于色彩的配色并强调出每一种颜色的协调性和条理性,在设计过程中着力于色彩的组合。事实上很多民族服饰中都强调色彩的应用而且在色彩设计过程中着力于色彩的合理性、协调性,如红色的使用通常会与其他的色调进行组合,如果红色是主色调那么通常会配上黄色:黄色是最适合红色的颜色之一,红色、橙色与黄色同为暖色系调的色彩,并且在色彩环上拥有邻近的共有色,且黄色明度高而红色明度低,因此在搭配上相当适合。要注意的是暖色系的大面积搭配容易让人觉得过度温暖、炎热的感觉。在中国传统中,常使用视觉感受接近黄色的金色,来搭配红色使用,容易让人感受到华丽、节庆的气息。总之注重色彩交叉使用与对比是民族服饰的艺术设计特征之一,在设计过程中着力于通过色彩展示出不同的内容选择,突出色彩交叉的应用优势和色彩条理性。

2.色彩构成设计

民族服饰中的色彩构成设计强调明度对比。强调线条的勾勒性并通过不同色彩的明度对比呈现出整个画面的亮丽并突出其在服饰中的应用价值和特点,此外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还强调基于色彩构成具体的画面与内容,实现基于色彩而形成的文化属性,在浓郁的传统文化艺术中渗透出强烈的现代构成色彩观念。以苗族服饰色彩构成为例,在色彩联想之春、夏、秋、冬的色彩构成训练中,不再仅仅联想到春天--草地、绿叶等,而是借用乌江流域苗族刺绣纹样造型十二生肖中的生肖“牛”为题材展开色彩构成训练,造型生动、简练,线条多采用短线,似苗族刺绣中的针脚线法,将刺绣图案利用几何抽象化的空间分割,运用色彩冷暖对比、面积对比,加强色彩构成的形式感在色调上运用了色彩联想的方法,体现一种颇具民间特有的气氛,还有的大胆地将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中的头饰、蜡染艺术运用到现代色彩构成作品设计中,阐释出全新的视觉样式。总之色彩的构成强调将色彩融入到具体的设计当中,通过构成的方式将色彩与纹样、服饰等合理的展示出来并通过色彩将民族服饰中的文化属性、自然属性挖掘出来,给其他人一种更好的视觉感受同时利用色彩突出构成的要素,强调民族服饰的特征。

三、民族服饰中的色彩艺术应用

1.图案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图案设计是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案是民族服饰的重点,在设计过程中每一个图案都有着其基本的代表意义,在这些图案设计中每一个图案都有特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在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多种色彩的设计与应用特征,因此图案设计中的色彩应用成为了民族服饰研究的重点。色彩是表达民族服饰图案内涵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色彩有着不同的寓意,而不同民族也用不同的色彩来代表他们的民族精神。由于色彩具有冷暖、情感表达等特性,各民族图案色彩应用也有部分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如黑色,汉族认为该颜色有一种神秘沉稳的感觉一般不用于婚服、庆典等服饰上,而凉山彝族认为黑色代表纯洁、高贵故而它们认为黑色是最好看的颜色(如图2),所以凉山彝族人无论男女都以黑色为基调配以其他靓丽颜色。相反民族服饰图案色彩也有一定的统一性,大多民族运用鲜亮饱和度高的色彩来增强视觉冲击力,明亮、鲜艳、喜气的色彩都能归纳出中华大民族的统一颜色。图案设计中的色彩应用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冷暖色调的对比,在图案设计过程中冷暖色调的对比就很有代表性,包括红色与蓝色、黄色与蓝色、红色和绿色的搭配,这些色调的对比可以很好地展示出民族服饰的特点;其次是明暗色调的对比,其主要包括黑白两色的设计和对比。黑白两色的对比在南方的民族服饰中比较常见,包括阿昌族、黎族等服饰图案中都有黑白两种颜色的对比,其目的是传递出一种洁净与稳重的内容。最后是互补色调的对比,互补色调强调协调性和明亮色彩,其目的是快速的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常规的补补色调主要是黄绿、绿和蓝绿三种颜色,在设计过程中着力于通过色调的设计和优化突出图案的特点并传递出一种特有的协调美,使其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总之结合民族服饰中的图案色彩设计思路,其特点通常具有对称性和鲜明性的情况,在设计图案过程中民族服饰设计者强调注重以上的方案且将颜色融入其中,通过每一种颜色的设计实现了整体的协调性,体现了色彩应用的思路。

2.平面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平面设计是色彩应用的重要方向,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积极吸收民族色彩应用的经验,在设计过程中强调民族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的思路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色彩的合理应用和表达。民族色彩设计过程中的理念与平面设计相融合需要进一步考虑到其实际情况,在设计过程中合理做好色彩的应用与丰富,实现多种色彩设计的叠加与内容的体现。平面设计中的色彩应用要积极吸收民族服饰中色彩设计的思路,注重层次性和统一性的内容。首先是层次性的设计。民族服饰中平面设计包括刺绣等都体现出了层次性的特点,其不是单纯的屏幕设计而是通过不同色彩构建出了一种特有的空间理念,这为平面设计与色彩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思路。事实上在民族服饰的设计中通过色彩构建了非常好的空间感,通过对服饰的研究利用色彩形成层次感增加了服饰的亮度,让颜色实现互补的基础上又不会过于突出但每一种颜色对比鲜明,明丽且不庸俗成为了民族服饰的色彩亮点,基于以上思路在实施过程中平面设计要积极吸收颜色设计的思路,构建起层次感。其次除了层次感以外民族服饰色彩强调视觉感受,突出体现特有的美感,如锡绣给人一种金属的视觉感受,具有条理上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应积极将此类设计的思路和理念融入其中,强调视觉感受,此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应突出色彩的自然、文化特点,将文化内容融入其中,强调通过设计展示出应有的文化内容,从而提升平面设计的效果。总之现代设计过程中应积极借鉴民族服饰的平面设计思路,在设计中利用层次感和空间感将色彩凸显出来同时利用色彩的优势实现整体效果的条理性,从而提升色彩效果。

3.产品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民族服饰中的色彩设计思路和原理日益受到现代设计的重视并融入到包括产品在内的多种设计当中,在设计过程中强调了色彩的合理应用与表达,为现代设计提供更多的色彩发展思路。民族服饰的色彩设计与色彩应用的理念为产品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效实现了产品设计的有效应用。产品设计中的色彩应用强调美感和地域性,在设计过程中其根本来自于民族服饰的内涵。以文创产品为例,近些年文创产品积极吸收了民族服饰的色彩与纹样,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了文化的渗透和多种色彩的使用,在设计过程中体现了色彩应用的设计效果,实现了产品设计的有效应用。以黎族文化创意产品为例,近些年黎族文创产品基于黎族服饰的色彩和纹样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创产品开发,基于民族服饰色彩实现了有效的应用,如黎族的盛装色彩强调华丽性,头饰以黑色为主、衣服以黄色为主且强调色彩的对称性,因此在其文创产品中油纸伞等产品都采用了服饰中的色彩及其色彩的对称性,即从民族传统服饰中汲取了相关色彩的内容又实现了现代的审美且在平面设计中突出了层次性的内容,如一些油纸伞用了黎族主色调,在设计过程中又注重了对称性,获得了大批消费者的重视和认可。事实上,以民族服饰色彩应用为主、纹样为辅的色彩设计理念日益成为包括文创产品的重要设计思路,符合现代审美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视觉感受盛宴,在设计过程实现了基于色彩构建的层次性,对色彩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总之民族服饰中的色彩构成与产品、商品形状融合呈现完美的艺术美感,在设计过程中应进一步掌握流行元素并融入到民族服饰的色彩应用当中,在设计过程中强调文化性、艺术性,从而最大限度体现出现代设计的价值。总结民族服饰中的色彩设计具有象征意义和文化意义,其具体设计过程中强调色彩的交叉与对比,符合现代人对文化、色彩的认同与审美理念,因此现代设计中色彩的应用需要积极借鉴其民族服饰中的色彩理念,积极将民族色彩的应用与现代商品、服饰、平面设计等进行整合,突出色彩的特征、分析色彩应用的逻辑,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基于民族服饰色彩而形成的产品,提供一种更好的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于易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表达研究[J].服装设计师,2021(08):136-141.

[2]周辰敏,刘欣悦.广西金秀坳瑶民族服饰色彩观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J].纺织报告,2021,40(07):77-78.

[3]李敏.民族服饰色彩构成研究—评《色彩构成》[J].印染助剂,2020,37(06):65-66.

民族服饰范文篇4

——论中国民族服饰情与意的整合传达

【英文标题】ConstructionfromAestheticImagestoArtisticSymbol

SUNYi1,SUNYan

(1.DepartmentofDressesDesigns,CraftandArtInstituteofShandong,Jinan,Shandong250014;2.SepartmentofDesigns,ChinesePeople''''sRevolutionaryMilitaryMuseum,Beijing100038

【内容提要】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体系,是各族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志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服饰构成要素的变更,促进了情感和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快速传达,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和图案设计等呈现出来,并体现民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摘要题】艺术广角

【英文摘要】TheculturalsystemoftheChinesenation''''sdressesandadornmentsisakindofstatementabouttheemotionsofthelaborpeopleofallnationalities.Itperspectivesethniclifecuston,ethnicaestheticconceptionandideologicalemotionbysymbolizedvisionvocabulary,alsoindicatessymbolizedculturalchoicesofeverynationslity.Thechangesofcomponentelementsofdressespromotethechangeanddevelopmentofemotionandaestheticforms.Theacuteandquicktransitionofvisionalemctionalsemanticalmeanings,mainlyappearsbycertaindressmodelingandpatterndesign,andembodiesthehistroicalcontinusofaestheticculturalsystemofethnictradition.

【关键词】民族服装/历史文化/情感/传达

ethnicdressesandadornments/historicalculture/emotion/transition

【正文】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575(2003)04-0141-04

中华民族服饰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形成了富有中国气派、博大精深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它不仅体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以及审美主体内心炽热情感的外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中国特定社会文化结构下的特定民族生活习俗和民族审美理念,以纯真、质朴、平淡的符号化视觉语汇及独到的视觉审美视点,高度艺术化地概括反映了民族服饰文化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出我国民族服饰语言从审美意象到具体化艺术符号情和意的整合构筑与传达。

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反映在民族服饰情感语言文化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都体现着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统一,体现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民族服饰因接受了这许许多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便促使其生成了多种特色服饰语言文化,因此,民族服饰具有区域性和标志性的特性,并作为文化见证和信息传达媒体,展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精神,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形式和历史文化确证。

民族服饰历经数千年演变之后,除继续负载传递服饰文化信息和展示服饰文化信息的使命之外,还通过其凝聚着的特定历史文化语言,向人们诠释服饰自身诞生的历史时期或时代印记,表现出博大精深的社会历史文化涵义。

从审美意象到艺术符号的构建——论中国民族服饰情与意的整合传达

回顾历史,先秦时期盛行的具有粗犷之感的粗亚麻布装,隋唐时期质地细腻的丝绸、锦缎等服饰,这些都从某一侧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我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纺织业及服装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以其特有的艺术气质及艺术表现语言,准确地传达服饰的结构美和纹饰美,以及服饰本身所蕴含着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思想语义。因此说,服饰不仅是形象化展示艺术的载体、人们情感意念的寄托物,而且具有文化概念和历史属性,具有承载历史文化、撰写历史文化的功能。

尽管民族服饰在人类文化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被人类历史所禁锢,被人们的观念所束缚,被生产工艺所限制,被文化、环境、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所制约,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及表现形式的不完整性。

中华民族服饰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造物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各族人民在这个过程中,依据本民族的习俗、思想、情感以及欣赏习惯,不断变更着式样、色彩、材质、结构等构成要素,满足探寻美、创造美的欲望,促进了情感的抒发和新的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

人类求新、求异、求变、求美的本性,决定了情感与形式之间的稳定性结合只是相对的、短暂的,人类的情感和形式语言间总是在相互交融的运动之中寻觅着一种新的结合与平衡,从而产生出诸多各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艺术视觉交流语言及服饰语义传达符号,这些语言和符号既构筑起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特定造物文化。

论文从审美意象到艺术符号的构建——论中国民族服饰情与意的整合传达来自

因此说,中华民族服饰是各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和记录,它的历史流变,记载下了一部广大劳动人民情感积淀、凝聚、物化、释放的演变史,是民族造物工艺文化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以最初的物质文化功能,即服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转向追求精神愉悦及阐释审美情感为主流的装饰欣赏功能,从朦胧意识的纷乱状态,走向视觉语言定位传达的历史性突破和划时代的变革,从一个侧面演绎出工艺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民族服饰美感本身是无形的、抽象的概念,只有将其转化成具体形态才能被人们所认同或感知。而且情感的视觉化、形象化表述只能依附于具体的形态。“造型是运用艺术手段依赖美的规律,将处于变化运动中的事物予以概括、综合、凝聚、固定的物化与升华的过程;创作过程中对形象的提炼,加工以至必要的夸张、变形,都是为了更有效地突出形象本身审美特点;造型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而是揭示艺术基本主题的手段”。[1]

民族服饰语言的造型传达是多层面的复合结构,可概括为内在本质和外在表象两大范畴。外在表象是根据民族传统理念、民族习俗、民族事象等选择的恰当艺术组成方式、造型元素,如廓型、色彩、装饰、材质等,为揭示民族服饰主题本质服务,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的客观具体存在,是依附载体体现出来的具体形象和形式特征。而内在本质的表达则通过外在表象发生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内在性格、精神、本质通过色彩及纹样等外在造型形式的反映;传达物化于其中的人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审美观念、文化传统等,则是将造型语言形式化、人格化,形、意交融于一体,抒发人的情感,展现实用功能和审美意念的和谐统一,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高层次的需求。

民族服饰展示的不仅仅是形体语言,而且通过形体语言,延伸了审美心理空间和审美心理感应,传达出形体所隐藏的情感语汇,将有限的形体物理空间转换成了无限的心理想象空间。换言之,外在表象因素的表情也起着重要作用,正确地把握其形体的性格特征,有利于更准确更恰当地传达视觉信息,从而减少与观众沟通的障碍,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

民族服饰与整个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民族审美、民族风格、生活习俗甚至民族的经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民族服饰的这些品格,均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设计及服饰图案设计呈现出来,通过特定的民族服饰形体语言和形式特征,使人们体味出它的舒适、美观和其中所隐喻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蕴和民族审美习惯,领略它的装饰美以及朴素纯真的艺术品格。

如我国广大农村的许多地方至今仍可见到小孩穿的“虎头鞋”,其造型稚拙、憨厚、质朴,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传统的装饰风格,它以情感为纽带,以事物固有性格特征为核心,通过特定的极度夸张的外形特征,张扬事物的真、善、美,舍弃老虎的威猛凶暴,以猫温柔可爱的品格取而代之,没有了“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机、活泼、纯朴、天真,是一派生机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2]在这里,老虎的形象被作为寄托情感的言情物,假借老虎的某些品格,倾吐内心的情感,希望自己的孩子虎头虎脑、无病无灾、健康快乐成长,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和护生的民俗心态。不仅如此,细心的母亲还常在老虎尾部加上了上翘的虎尾巴,方便孩子提鞋,这又将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有机完美地融合于一体。

在我国民族服饰中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充分显示出母爱的细致入微,博大无私。从艺术角色看,虎头鞋的造型,凝结的是情感审美艺术物态化的表现形式,整个造型交织着情和爱,体现出审美情感与实用艺术、平面装饰造型与立体空间造型完美结合的现代设计理念,透射出浓烈的民族情感和炽热的艺术激情,是我国劳动人民朴素、纯真、善良、憨厚优良品格的真诚流露。

从审美意象到艺术符号的构建——论中国民族服饰情与意的整合传达

图案是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服饰乃至整个民间美术体系中都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它不是简单地模拟对象形体的外形,而是同民族服饰整体造型艺术一样,以舍形取意的方式,视对象为传达审美情感和文化的视觉信息符号,传达一定的社会文化信息和人的审美情感。不同民族的宗教信息、崇拜偶像均不相同,这些信仰和图腾文化在民族服饰文化体系中突出地表现出来。

贵州东南部地区的妇女,将多种图腾崇拜的形象融合于一体,以水牛的头和角、羊胡、虾须、蛇身、鱼尾等整合为意象中的“苗龙”形象,刺绣在自己的衣服和围裙上,表达自己的民族信仰。

这些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不仅对服装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使服装呈现千姿百态、靓丽夺目的艺术效果,同时更重要的是它以形象化的创造性语言,记录下了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民族情感世界的演变,为研究民族服饰艺术提供了极具史料价值的佐证。同时,这些信息符号也反映了勤劳智慧的苗族超凡的艺术概括和对装饰艺术的大胆追求。

民族服饰的图案造型设计,均与民族心态、民族习俗紧密相连,重在表达一种审美思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态崇尚吉祥、喜庆、圆满、幸福和稳定,这一理念反映在民族服饰图案上,则表现为追求饱满、丰厚、完整、乐观向上、生生不息的情感意愿,通过图案造型,向人们展示民俗文化理念的深层底蕴和生命情感。

我国北方民族喜欢在嫁妆的鞋垫、肚兜上刺绣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富贵白头、并蒂莲、连理枝、蝶恋花及双鱼等民俗图案,以隐喻的形式,将相亲相爱、永结同心、白头到老的纯真爱情注入到形象化的视觉语言之中,反映了朴素纯洁的民俗婚姻观,同时,赋予纹样造型以生命的律动,表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勃勃生机。而方胜、如意纹、盘长等造型符号和纹样,则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真诚期盼,表达朴素纯真的审美情趣。

色彩是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传达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民族服饰色彩语义的传达依附于展示媒体,通过视觉被人们认知,不同的色彩其色彩性格不同,作用于人的视觉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因而具有了冷热、轻重、强弱、刚柔等色彩情调,既可表达安全感、飘逸感、扩张感、沉稳感、兴奋感或沉痛感等情感效应,也可表达纯洁、神圣、热情、吉祥、喜气、神秘、高贵、优美等抽象性的寓意。民族服饰色彩多运用鲜艳亮丽的饱和色,以色块的并置使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美感,明亮、鲜艳、热烈、奔放,显示出鲜明的色彩对比效果。

民族服饰的图案色彩经营,完全脱离了事物原始图像的固有特征,自然界中的红花绿叶,在民族服饰图案中已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转变成为纯粹的色彩情感信息符号,一切为表现审美情感服务,“画画儿无正经,好看就中”,民间艺人们正是依据这一原则随心所欲地驾驭色彩,以满足人们的情感欲望。

民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受独特的人文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

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以“人—地—天—道—自然”五位一体的宇宙观,追求素朴天真的自然之道,成为民族文明的主流意识。这一哲学理念反映在对民族服饰色彩情感的感悟和表达上,常以青、白二色为服饰主色调,表达一种质朴浑厚、洁净爽朗、简朴素净的自然之美,再辅以红、黄、绿、紫等为装饰对比色,在使用面积、色彩冷暖和肌理纹饰等方面,既形成强烈的艺术对比,又协调统一,体现出承载实用文化精神意义上的审美品格。

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传达,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达方式。

民族服饰的表现材料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它的运用、发展和终结,均与各民族服饰的民族审美意识和民族心理密切相关。材料的更新替代,始终以审美信息传达为中心并为之服务,式样、色彩、纹理、结构等构成元素的变更,产生了诸多不同的艺术交流语言,这些艺术语言即构成了不同民族特定的造物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又与服饰文化、民族习俗、民族传统、民族意识等相互交织、渗透、聚积和综合反应,促进并形成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织花、刺绣、蜡染、挑花、银饰等多种材质及形式混合并置,传达着共同的主题思想。但无论采取何种材料或何种表达方式,都具有装饰和表意的双重功能,具有符号性的表征意义及明显的地域特征,甚至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重要标志。

民族服饰范文篇5

一、民族服饰元素的含义

民族服饰元素指的是在我国传统民族服饰基础上形成一些形式上面的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有服饰的造型、色彩、图案以及工艺等。另外,在服饰的民族元素中,主要还可以分为视觉元素和精神元素,其中视觉元素是指视觉形象化,是一种比较具体的元素,重点表现了我国传统服装的审美意识,比如我国的旗袍、百褶大裙等,都是带有我国民族特点的服装,它们特殊的造型、工艺以及图案等都是视觉元素中的一种;而精神元素指的是民族服饰中具有的精神内涵,是一种无形的元素,主要包含了我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如儒家中提倡的规范、中庸的态度等,其中都包含了对一个民族在心理上的审美,体现了民族服饰元素的内在精神。

二、民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的交融

1.民族服饰造型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因为东方和西方在文化及审美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所以在传统服饰的结构设计和精神设计层面也会具有相应的不同,西方的服装体系认为人体是最重要的,在设计的过程中比较看重服装的立体效果;我国的设计师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与西方以人体为主的理念有所偏离,他们认为礼仪更加重要,再加上对中庸之道的关注,我国的传统服饰一直以来表现出繁冗、宽博的特点,而且通过查阅资料还可以得出,我国设计师设计的上衣基本上都是比较宽松的。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宽松的服装造型已经不能符合现代人对服装以及服装性能的需求,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现代服装时,如果想要融合传统服饰的元素,一定要在结构上进行全面的创新。目前,在设计现代服装结构时,除了应用民族造型元素中的一些特殊元素外,基本上还是利用现代服装设计中合体的造型手法来进行服装的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融合传统领域中的门襟、盘扣以及底摆等元素,还能将民族造型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造型元素结合在一起,在满足现代人对服装功能需求的同时,体现出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民族美。

2.民族服饰色彩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一件服装而言,色彩的搭配能够给人一种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充分体现出了穿衣者的审美以及自身的性格特点等,而在民族服饰中,其色彩的搭配就充分体现了相应的民族文化以及审美理念。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不仅要融入民族服饰的色彩元素,还要将色彩搭配作为一门服装设计的语言,使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很好的使用,从而体现出我国民族服饰的深层文化。比如,在现代服饰中,中国红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不单单是因为中国红的服饰效果非常好,而是因为中国红暗示民族精神的作用非常明显,充分表现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以及审美观念。

3.民族服饰图案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国家,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演变,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图案,这些图案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审美理念。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作为全新的民族服饰元素,图案不仅表现为形式上的精美,更多的体现在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等方面,也正是因为这些特性使其充分的应用到了现代服装的设计过程中。但是,面对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环境和方式,传统民族服饰的图案元素显得太过复杂,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将其简化,只要能够将民族图案元素所表达的精神和文化体现出来就可以。另外,还要懂得变通,为了实现现代服装设计的创新性,可以采取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加工,对民族服饰中的图案元素进行重新设计,留有它原本的民族文化色彩,删除一些复杂的格式,使其变的更加时尚,更能体现出现代服装设计的特点。

4.民族服饰工艺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的民族服饰工艺元素,就是在民族服装中大量使用的镶、嵌、绣等一些服装加工工艺,这些工艺都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色彩和装饰性,主要应用在民族服装的领口、袖口、裤脚以及下摆等位置。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大部分的作品也借鉴了传统的工艺手法,目的就是要展现出工艺的装饰效果和民族精神,而且这也是对传统工艺的简化,不必再使用复杂的加工手段,可以采用简单的镶边或者是刺绣来代替传统服饰中的镶、绣等,这样不仅能够保留传统的民族底蕴,还非常符合现代服装设计的审美理念。另外,通过传统民族服饰工艺元素的使用,对现代服装的外型进行点缀和装饰,彻底改变了现代服装设计的单调性,丰富了服装的造型,使现代服装变的更具美感。

三、结束语

民族服饰范文篇6

关键词:民族服饰;元素提取;创新创业能力

随着我国高校文化教育的迅速扩张,教学方式发生转变,各大高校的管理体制和教学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改革和发展,技能培养在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1]。目前,专业基础课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显著的问题,总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院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因此,需要加强改革。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教育理念符合国内院校的教学价值观和追求,可以将其直接融入专业基础课教学。本研究针对高校民族服饰类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从民族服装设计专业入手,通过民族服饰美术元素的提取来体现OBE理念的重要性,并增强学生的双创能力,使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中国民族服饰元素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创新运用的意义

中国历史悠久,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繁荣发展,民族服装设计元素已经成为民族服饰文化的主要载体,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情趣与思想感情[1]。将民族服装设计元素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既能展现企业文化,又能体现中国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课堂中运用OBE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完善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其学会提取民族服饰中的文化艺术元素,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不仅能提高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还能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2民族服饰设计现状与OBE教育理念的发展必然性

2.1民族服饰设计现状

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较多的国家,不同民族的服饰也各具特色,整体上色彩艳丽、图案简洁,是我国服饰文化的瑰宝[2]。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民族元素成为众多设计师热衷表现的主题,也是时尚舞台上不可或缺的流行元素。将民族服饰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通过提取民族服饰中的美术元素,结合现代时尚潮流,通过设计师的创意设计,重新演绎民族风格。在当前的设计行业,优秀的民族服装设计作品大多是设计师自己下功夫学习,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琢磨与尝试完成的,缺乏专业的教学与培养,因此,相关人才较少,而学校教育主要是传授基础知识,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设计灵感不足。

2.2OBE教育理念的发展必然性

目前,OBE教育理念逐渐融入民族服装设计专业中[3],在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满足经济与社会需求、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民族服装设计专业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达到基本能力指标。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每门课程都要承担学生毕业要求分解的部分指标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掌握技术指标为主,忽视了学生能否学以致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另外,传统教学大多按照书本顺序讲解知识,多强调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基本按照老师的意愿完成教学任务[4]。如果继续沿用现在的教学模式,就无法满足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OBE教学理念势在必行。就学生对民族服饰美术元素的提取来说,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了基础知识但没有实践,就不能学以致用,工作时就不能发挥专业技能。因此,OBE教学理念能帮助学生在受教育阶段掌握基本技能与专业知识,全方位培养学生相关技能。

3民族服饰美术元素的提取

我国有多个少数民族,民族服饰有不同的风格。根据地理位置划分,北方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蒙古族、满族、回族、壮族等,西南方有黎族、苗族、土家族等。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语言文化,服饰格局也不同。提取服饰中的美术元素并进行转化与联想,可设计成服饰、雨伞、丝巾、抱枕、披风等。

3.1苗族服饰元素的提取

苗族服饰刺绣有不同形式的花纹。(1)几何纹是苗族最古老的纹饰,运用蜡染、织花、挑花等工艺完成,可应用到丝巾、抱枕中,加入设计师的创意,通过不同的对比色进行展示。(2)动物纹样,比如牛纹、龙纹、蝴蝶纹、鸟纹、鱼纹,表现形式较为简单,大多勾勒外轮廓和动物的特征。学生可提取动物纹样,通过组合,以深色为主,加以创新,使纹样整体呈现和谐的效果。(3)植物纹,大多是向日葵、月季、野菊花等,是老年人喜爱的纹样。因此,提取植物纹后需要大幅度改动,可适当改变纹样造型,用白色线描,服饰整体呈黑色,这样既传承了苗族的植物纹样,又跟上了时代潮流。

3.2维吾尔族服饰元素的提取

维吾尔族服饰是维吾尔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产物,受宗教的影响,纹样以自然中的日、月、山川、雷电以及图腾为主,表现形式与众不同,主要采用简单的线条。例如用“M”来表示山脉、用圆形表示太阳等,在此基础上融入其他纹饰,例如人物头像等,呈现出新的画面。设计师可以提取简单的纹饰应用于地垫、丝巾上,具有民族气息,同时也可以学习他们的配色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颜色的深浅。

4民族服饰元素的双创运用

在信息时代,海量信息实现了我国民族服饰艺术元素的共享,如藏族服饰中神秘华美的项链、头饰,蒙古族服饰中的长袍等。这些民族服饰元素大多线条柔美、寓意美好、配色鲜亮且变化丰富,具有独特的韵味。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设立相关课程,将民族服饰元素结合现代时尚元素进行再设计,并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更能被现代人接受。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应从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设计出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形成独特的风格。

4.1苗族服饰纹样的运用

现今,苗族服饰元素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会对其纹样进行创新和改造,例如某设计大赛作品将苗族服饰改为生活装,设计出5款造型,并将系列作品命名为《蓝亭记》(图1)。该作品的设计灵感源于苗族各个支系的服装历史及文化内涵,主要采用凤纹、几何纹作为设计元素,款式上不拘于常规,多采用不规则、拼接、印花、镶嵌等设计,既体现了现代服装的时尚又不失民族风情,风格不同但整体上和谐统一,同时也宣传了苗族文化。服装设计专业开设双创课程,出现教学漏洞、失误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技术问题都是正常的。要想规避风险,就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考核机制,以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为主要支撑,并根据相关条件及时作出综合评价。随着改革的推进,民族服饰设计专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专业整体素养也会越来越高。4.2瑶族服饰中蝴蝶纹的运用瑶族很讲究服饰纹样,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服饰纹样。因此,在提取瑶族服饰元素时,大多只用一个元素—蝴蝶纹。以礼仪装《蝴蝶之歌》(图2)为例,设计灵感源于广西瑶族的蝴蝶纹。在作品中,蝴蝶在花草上自由自在地飞舞,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旗袍款式更显优雅,展现了女性的曲线美。通过服装设计让更多人了解瑶族服饰文化,实现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图2《蝴蝶之歌》作品在校期间,学生获得服装资源的途径有很多,但往往深度不够,需要实地考察,并发挥双创能力,设计出独特的作品,促进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的交融。

4.3壮族服饰技法的运用

系列作品《骆·越情》灵感源于日常生活(图3),设计者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和整理壮族传统元素,采用刺绣、拼接等手法将其运用于服装上,主要采用棉麻面料,借鉴壮族服饰的色彩搭配方式,以黑色、蓝色为主调,实现民族与现代的融合。学生在设计现代服饰时,可以提取民族服饰纹样,借鉴其配色和面料的选用方式,将民族服饰元素与设计作品完美融合,促进民族服饰文化的发扬。

4.4鼓励学生参与双创

2018年,北京艺术类学校通过举行全国性比赛激发学生的设计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文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白裤瑶服饰类文创通过产品定位、品牌故事发掘、新媒体等方法,在政策的指引下和市场的发展中得到成长;2017年,在北京举办的文博会中,展示了多个少数民族文创产品,从设计、研发到包装、销售,充满了民族特色,通过文创产品的销售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民族服饰的各类美术元素。由此可见,鼓励学生对民族服饰进行创新十分重要,能更深层次地展现中国文化。民族服饰设计的成功取决于消费者的认同。基于OBE教育理念,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创业,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在学生大三或大四时,学校可以安排相关课程,让学生通过合作制作一件民族服饰,或者独自设计完成。在校期间,学校大力宣传双创理念,并举办相关竞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其在服装设计中创新,形成独特的风格。在民族服饰设计中,通过提取美术元素可以产生独特的美。学校可以为创业的学生提供一定的补助,使其带动其他学生参加,壮大学校双创队伍。学校还可以建立双创工作室,并提供相关材料,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同时引导学生多去户外找灵感。

5结语

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能力,导致学校的就业率降低,而OBE教育理念能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瓶颈,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运用OBE教学理念并尝试进行改革和探索,发挥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对民族服饰产生兴趣并形成独特的风格,得到人们的认同。

[参考文献]

[1]程霞.论中国民族服饰元素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19):108-109.

[2]向璇.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在服装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大观,2020(3):93-94.

[3]张海涛,张景成.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职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以《商务礼仪》课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34):139-141.

民族服饰范文篇7

关键词:民族服饰;服饰元素;现代服装;服装设计;融合方法

随着现代服饰设计的不断更新,潮流方向逐渐走向民族风格。我国的民族服饰元素为服装设计者提供了广阔的设计思路,并且这种风格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民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融合不仅对服装设计进行了改革创新,还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弘扬和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1民族服饰元素的分析

民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元素出名,它在服饰的色彩搭配、图案构思、工艺材料等方面都有着其本身独一无二的特点。从视觉上来说,民族服饰很完整的体现出了我国人民的审美。就比如以前的旗袍、绣花裙、百褶裙等。刺绣工艺、图案设计等都是代表了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这些都是内在的精神元素[1-2]。

2民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融合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服装设计行业也逐渐成熟起来,单纯地引进西方设计文化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服装设计师必须要对现代服装设计进行全新的定位,积极地和民族服饰元素结合起来,为悠久的服饰文化提供更加完整丰富的创作素材,扩展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以及创作设计的空间。2.1民族服饰图案元素的借鉴。在服装设计当中图案的作用非常重要,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我国的56个民族在发展当中逐渐的生成了鲜明个性的服饰图案,寄托着56个民族的美好愿望。一种图案的设计可以将整个服装的风格进行定位,呈现出此设计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与民族服饰元素进行融合的过程当中,设计师应该进行合理设计,结合实际的设计服装款式等来选择。2.2民族色彩元素的结合运用。服装色彩的设计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作为关键的一步,它所呈现出的语言更加直观,是一种明显的视觉特征。每一种色彩在每一个民族当中有着不同的文化,每一种色彩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彰显着不同的风格品味。比如,佤族就偏向于黑色红色的元素多一些。而汉族就以红色的元素多一些,因为它代表着的是喜庆和吉祥如意。在服装中的运用显得更加青春。少数民族中的主要颜色可以分为清新型和端庄型的,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进行不同的选择。因此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更多的根据大众的审美理念进行设计,满足各种场合不同人类的需求。结合民族色彩元素设计出更加具有多元化、更加丰富多彩的现代服装。2.3民族服饰的传统面料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融合。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要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现代服装设计的面料更是多种多样,可供人们的选择更多。在民族服饰中,真丝面料较为高档,它作为身份的象征,以其独特的触感所出名,被人们广泛应用。在现代服装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师应该积极地和民族服饰面料进行融合,选用舒适度较高的面料进行设计,提升透气性和丝滑程度。将民族服饰的传统面料和现代服装设计的思路有机结合,为人们设计出更加高档时尚的服装,提升现代服装的质感。2.4民族服饰造型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我国服装设计的造型和西方服饰造型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审美和体型的不同,设计师的追求也不同,因此,服装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中国人来说,更加注重礼仪。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服饰都以宽博为主,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宽松的现代服装设计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设计师必须要将传统的民族元素和其结合起来,进行适当的融合,才能发挥现代服饰的优势。比如,现代服装设计的门襟、盘扣等都可以选择民族造型元素进行设计,在满足服装功能需求的同时向人们展现出民族的风格特色[3-4]。2.5传承民族服饰的配饰设计。自古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的人们就对服装的设计制作十分的重视,对服装的配饰也很关注。民族服饰中的各种腰带、项圈、背饰、手环脚环等都是民族服装的重要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和民族元素进行融合的过程当中,设计者应该积极的引入搭配饰品到其中,比如丝巾、帽子等,这种装饰物的搭配可以使现代服装设计更加精致。其次,如果可以科学合理地将民族服饰配饰设计风格引入到现代服装设计当中,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引领服装设计的文化潮流。这种色彩丰富、意味深长的民族服装设计元素作为一种新的方式[5],为现代服装设计打开了一条新的设计思路,促进了服装设计的稳定发展。

3结语

民族服饰范文篇8

【关键词】少数民族服饰设计;印花;应用

在少数民族服饰设计中,复古已经成为主流趋势,现代服装追求复古风。少数民族服饰设计逐渐将传统民族元素和现代元素相融合,可以形成独特的流行服饰,充分展示少数民族服饰的新趋势。因此,将印花运用于少数民族服饰设计中,可以使服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1服装印花的工艺

印花织物是具有较强艺术性的产品,结合设计的花纹图案,采用适合的印花工艺,常用的印花织物有拔染印花以及直接印花等。拔染印花是指在染色织物上印上消去染色染料的物质,在染色织物中获取花纹的印花工艺。直接印花是在浅色或者白色织物上印上染料,然后经过处理获取花纹,工艺流程简单,运用普遍。

2服装印花的常见种类

2.1拔染印花。拔染印花就是先染色后印花,在印花浆中含有能够破坏地色染料的化学药品,称为拔染剂,在适当条件下,可将地色破坏,经水洗得到白花称之为拔白;如果在印花浆中加入能耐拔染剂的染料,则在破坏地色的同时又染上另一种颜色,叫色拔(又称着色拔染)。拔白印花和着色拔染印花可同时应用于一个花样上,统称拔染印花。拔白能够做出衣服经过水洗的效果,衣服的颜色看起来像是洗退很多,其实就是所谓的拔印,拔印的基本原理是拔掉织物组织纤维的颜色,让其变成其他比较浅的颜色,类似于洗水效果,主要用于男装。2.2减量印花。此印花工艺采用交织物中各种纤维的耐化学腐蚀性质差异,利用印花方式添加烧拔剂,在织物部分去除纤维,让其他的纤维得以保留下来,形成一种半透明花纹,该印花工艺又可以称为烂花印花。2.3颜料印花。颜料印花又可称为涂料印花,因为颜料属于非水溶性着色物质,对纤维没有亲和力,其着色必须要依赖可以成膜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包覆实现,不管什么纤维纺织品的加工,都可以采用颜料印花,在混纺织物的印花上具有更强的应用性,而且工艺不复杂,色谱相当广,然而手感一般。

3新型印花工艺的介绍

3.1发泡印花。主要是指将热塑性树脂或者发泡物质添加到印浆中,在高温培烘过程中,因为发泡剂膨胀形成具有织绒效果的立体花型,而且利用树脂让涂料可以在织物的印花工艺上附着,发泡印花属于新型的印花工艺,它可以让织物有华丽的风格,改变平面印花的整体格局,具有一定的创意,给人以高雅的感觉[1]。3.2香味印花。此法主要是指将香料树脂运用在印花色浆中,在一定的压力下喷洒,让香味树脂可以附着在织物的印花上。织物进行香味加工后,在使用过程中将带有香味。

4印花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印花艺术在我国很早就已经出现,属于古老技艺,随着我国活字印刷术的发展而出现[2]。服装印花技术要求较高,包含很多专业知识,比如服饰的风格、面料以及尺寸等。为了可以确保印花操作具有可行性,服饰印花既要结合技术的特殊规律来进行,又对使用专门服装印花机械提出很高的要求。虽然服装印花有自身的内容以及价值,但是服装印花的发展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比如服装的款式造型以及面料选择等。同时,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也会导致每个民族和地区的服饰审美观不一样,服饰印花也很有可能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民族性,二是地域性,比如:我国西南地区有些少数民族喜欢采用扎染或者蜡染的手法。少数民族服饰的印花设计(一)如图1所示。图1少数民族服饰的印花设计(一)

5服饰印花的特性和服饰印花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服饰印花容易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男女性别差异等。服饰印花图案具有鲜明的性别特点,对于服装审美而言,女性服装更倾向于使用服饰印花,服饰印花对女性服装的装饰美化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女性服饰印花图案通常是由多个部分组成,比如圆形以及花卉等[3]。相对于女性服饰印花图案而言,男性服装很少使用服饰印花图案,每个人都有社会性,所以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认真考虑人的社会性因素,比如道德、政治以及经济等,这在古代社会服装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如宋朝民间的服饰品不能使用夹缴印花。并且在每个时期服饰印花的应用场合也有要求,通常有印花的服饰,适用于轻松的场合或者喜庆场合的穿着,比如民族服饰以及演出装等。如今,社会上开始掀起一股复古风,在服装设计中运用传统的印花技术,可以使服饰具有复古时尚风格,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6印花在少数民族服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6.1图案题材具有吉祥寓意可以显著提高民族服装的总体美。我国民间多样化的服饰印花图案,体现了各个民族人民的艺术气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层次也越来越丰富,开始喜欢追求一些印花的图案。就款式设计来讲,少数民族服饰设计中多数印花图案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一般是以小碎花以及几何形等图案为主,有些花卉的图案,其代表的意思是吉祥。比如丝绸印花,丝绸面料华丽,材质比较特殊,具有肌理之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印花图案具有更多的装饰性,最大限度上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就少数服饰印花来看,除了能够再现自然界的美,也能够将抽象的创意变成具体化,比如文字以及山水等,虽然形态不同,但集中体现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利用印花图案对服装进行点缀,可以将人们自身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整体来讲,印花在少数民族服饰设计中应用,能够加强民族服装的整体美感,让人们有一种美的享受。少数民族服饰的印花设计(二)如图2所示。图2少数民族服饰的印花设计(二)6.2全面发挥印花工艺技巧提高民族服饰设计的整体审美品位。当前,民族元素也开始广泛应用在服装设计中,然而很多设计只是加入中国印记,尚未将印花真正渗透到服装设计中。而少数民族服装设计引领了潮流,最近几年,印花在少数民族服饰设计中应用,其工艺是多元化的,传统的服装工艺获得迅速发展,有了重大的突破。现代手工印花的种类可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其可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手工印花工艺,以高效发挥印花工艺技巧,使民族服饰设计的审美层次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少数民族服饰设计过程中应该尝试融入传统印花图案元素,这样不仅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高服装设计的审美价值,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对时尚的需求,以更快更好地促进服饰设计发展。

7结语

将印花运用在少数民族服饰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加强产品的竞争优势。当前,我国民间服饰图案要积极创新与传承印花设计,这是服装行业普遍达成的共识。

参考文献

[1]樊一霖.印花图案在潮流男装中的运用[J].西部皮革,2020,42(9):67,71.

[2]王康媚.民族服饰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20,41(8):290-292,301.

[3]彭婷.民族服饰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纺织报告,2020(2):98-99.

民族服饰范文篇9

民族服饰是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之一,也是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的载体.服装与饰品不仅仅起到蔽体遮羞的作用,更主要地是向外人传达了民族的崇尚、风俗习惯、节庆等多元而复合的文化信息.

任何民族,其服饰大多分为两类甚或更多,一是平时生活劳动穿戴服饰,一是节庆或宗教祭祀仪式时穿戴服饰,个别民族其节庆与宗教祭祀仪式服饰按其性质又有严格的区别.这种在同一民族中的不同服饰传达的是不同窝意的文化内涵,尽管它是同一民族的文化表征,但在民族习俗伦理规范和有关禁忌的约束中,其表征的文化概念是需要严格区分的,绝不能有丝毫的棍同.在有的民族的平时衣着与装饰中,体现了一种对宗教禁忌或图腾崇拜的意蕴,因而即便在盛大的宗教节日中,多数普通族众仍可以穿戴平时的民族服饰参与典礼成仪式,并不因此而受到谴贵或惩罚.这是因为,在平时的民族服饰中,已寓含着这个民族最基本的文化语境,这种普象式的文化语境,能鲜明而准确无误地向外界传达民族历敬畏的神灵或所崇敬的生物图腾,抑或表达了本民族历经历的诸多艰辛或神奇故事,反映了民族的历史内核.而做为普通族众,只要坚持了对这些民族基本文化的传承,坚持这种民族精神续递,就能够保证本民族文化不致被外侵文化所湮灭.但是,对普通族众在服饰上的宽容,并不意外着这些民族没有更富特色且包含文化信息更浓的民族服饰。在宗教祭祀仪式、节日、婚嫁、丧葬等重大场合中,神职司仪人员、族老、长者和担任其族内职位、主管族内事务的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员与相关对象以及迎宾男女,则必须严格按自己的角色穿戴相关华贵的节日服饰,否则就会认为对民族、对祖宗、对鬼神的“大不敬”而受到特别严厉的惩罚,这使得民族的全体族众都不敢有丝毫怠慢.因为,在盛大节日或婚丧礼仪中,只是通过寓含着更深层次民族文化内涵的华美的节日服饰,才能恰如其分地使表演者更强烈地释放出民族文化信息,激发广大族众缅怀民族的光荣历史,承续民族文化传统,发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不断强盛.穿戴这种节日服饰,既表达了对民族祖先及历史传统文化的继承,又表达了振兴民族的责任,其文化离意非常丰富而深刻.

由此可知,服饰之别反映的是民族不尽相同的禁忌、敬畏和历史文化、祖宗文化、鬼神文化、道德文化.根据对多个民族服饰的比较分析,我们对其涵盖的文化寓意做出如下解读。

一、祖先英雄文化

祖先英雄文化是每个民族都有的共性主题.任何民族都将本民族远古重要发展阶段先人们的功绩叠加到某位祖先身上,塑造出一位无与伦比、神人共体的祖先英雄,成为全体族众的崇奉对象.如西南少数民族苗、侗、彝、瑶等共同尊祟盘古,回族穆罕默德,藏族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等等.这些英雄祖先的人格魅力,衍化为民族自立自强的梢神力量和民族道德伦理的最高境界;而英雄们的言行与衣着服饰,无疑也自觉成为规范和制约族众言行的尺度与标准;成为民族族众仿效、敬仰、怀念英雄祖先的象征,成为族众团结奋斗的最具感召力的抽象语言.在众多民族史诗中,英雄祖先的身世、形貌、衣饰、品德、言行、意志与杰出功绩,是史诗描绘的主要内容,而这些内容的任何一个方面都赋予了后世人们道德精神上的感召力量,为人们所景仰并仿效,即使经过千百年的流传亦永不褪色.然而,言行的记载往往因传承方式与载体的失传以及战乱、天灾等而走样,服饰传承的记忆则更为真实和纯正,这就让服饰承担着缅怀祖先英烈、记述宏大历史场境、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使服饰包容着气象万千、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演绎英雄祖先最为人展憾的英雄壮举的民族传统戏剧中,服饰的原始表现力更具代表性。如:湘西士家族的“茅古斯”,所穿的稻草服饰,忠实记载了土家民族尊崇的远古女英雄“梅”为保护民族而英勇献身时的穿着.

二、宗教禁忌文化

宗教禁忌是各个少数民族保持和发展民族个性的基本规则之一,尽管有些同源或邻源民族信仰同一宗教,但也因民族的不同风格而使其信仰体现出不同的格调,使宗教在继承基本教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多种教派形式(也有的宗教不同教派流入同一民族区域后却未能改变其民族个性,但其前提是不同教派所遵循的基本教义必须相统一).宗教禁忌文化对民族个体的约束体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如在西藏、内蒙古等地,由于信奉佛教,尽管其畜牧业仍占据着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但除对牛、羊等天赐或神赐食物的伤害外,对鸡、鱼、兔、驴等动物,往往是禁止食用的,其中有些动物被视为神的化身,有的被视为不洁动物。而在维、回聚居地区,猪、狗是被禁止虐待与食用的动物.而在衣物服饰方面,也明显地留下了宗教禁忌文化的烙印。回族、维吾尔族群众喜戴小圆帽,林现了他们对伊斯兰教的崇奉和信仰。回族做为伊斯兰教衣钵的直接继承者其所戴的小圆帽是纯白色的,既与伊斯兰教教堂屋顶圆弯相映照,又因白色是“素、洁”的代表色而备受祟敬。伊斯兰教强调人的修养纯洁,视白色为高尚,戴上白色的小圆帽是对天(胡大)盟哲,表明自己的心、言、行不负神谕,纯洁无瑕,同时戴上白色小圆帽后也给自己戴上了自律自禁的标志,时刻普诫自己不得犯禁,做一个心净、言雅、行洁的高尚的人,成为忠实履行伊斯兰教伦理道德规范的典范。而维吾尔族由于历史原因在饭依伊斯兰教前曾多次信仰其它宗教,且在发祥地吐每番用土坯砌就的清真寺圆弯顶都保持着自己特有的风格,砖梭花纹清晰,因而其小圆帽也一律用麻淡花格织物,既区别于回族的白色圆帽风格,其象征意义则彰显无遗.藏族从唐代开始信奉佛教,千多年来其它宗教都未曾涉足这片佛教的净土,佛祖释迩牟尼在菩提树下修行的形象,成为藏族人民心中圣洁的偶像,而其穿绷及饰也被广大藏族信徒所严循笃守。所以,上千年来西藏民族服饰总是沿袭这种着装习惯,无论男女,身穿藏袍必定脱下一只手有以长袖缠腰,有的甚至裸露手臂,虽三九严寒亦无所掩让。这是因为佛祖袒露手臂修成正果的自虐形象,深深地感动和激发他们克制已欲、珍爱众生。同时,也使他们产生了崇敬佛祖而效法佛祖的心愿,若拂逆佛祖即为大不敬,必遭魔鬼栽害而不受佛祖庇枯.这种观念和行为经过长年累月的沿袭,便成为一种惯性的习俗被一代代继承不级,最终成为民族个性的典型。西南苗族的服饰,客青蓝而恶红白,与宗教禁忌文化亦关系密切,因为苗族人认为青色、蓝色可以镶灾避祸,而红色白色则容易招惹鬼神附身,带来灾祸.这种宗教禁忌文化在服饰上的体现,反映了各民族尊祟天地、敬畏鬼神、祟拜图腾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民族的发展和保持自身独特个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生活习俗文化

服饰反映生活习俗文化,往往与民族所处的地域和当地的气候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其民族文化的彰显却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广大的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早严寒,其游牧生活的方式决定了当地的少数民族服饰以皮毛为原料的长袍为主。但也有例外,同样生活在西北高寒地区的回族却并未以长袍大褂做为主要服饰,而多穿着为上衣下裤的衣裤分离形式。即便是同着长袍大褂的藏、蒙、维等民族,服饰从原料到格式也各不相同.藏袍以宽怀大袖、不加边饰为主要特征,穿着时必定脱出一袖或缠腰或悬垂,大襟抄腰而在腰际捆扎腰带;帽子多以皮毛为质,帽沿外翻:藏靴有皮质与毛质之分,皮质以黑革为主,底亦为皮(现多为胶底或牛筋底),毛质则以毛纺织料为面料,着五彩(多数为红色杂以绿黄黑),底厚逾寸,以毛织品(或间以杂皮边料)用细毛绳密扎而成;藏族妇女都系一个用羊毛织成的五彩条围裙,用以兜物、擦手、抹碗之用;无论男女藏族同胞都佩藏刀与皮囊,用以生吃牛羊肉与揉糟耙之需。这套服饰,一览无余地体现了藏民族粗犷、蒯悍、豁达、豪放的民族风格,折射出其与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和勇气。相比之下,蒙袍则相对合体并在领口、下摆、袖口处镶边,展现出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骑射所向披靡的雄姿。而维族长袍没有藏、蒙长袍的厚重,腰间不系腰带,展现了维族人民开放、热情、自然、洒脱的风韵。公务员之家

而在同样地处严寒的东北,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人同样穿长袍.不仅与西北藏、蒙、维族不同,长袍用料多为棉、麻、丝织品(达斡尔族部分以兽皮为质),而且同处一地民族间长袍风格迥异,尤以满族之旗袍和朝鲜族亦袍亦裙更具特色。这就表明,除地域出产与气候的差异外,民族生活习俗文化在服饰上的表现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满族的干练严谨与旗袍的风格可谓丝丝入扣,而朝鲜族轻灵飘逸的裙袍则体现了该民族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的性格与气质。

民族服饰范文篇10

【关键词】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造型艺术

我国地域面积十分辽阔,在这辽阔的国土上,除了主体民族汉族之外生活着55个少数民族。在不同风俗习惯、衣着传统的影响下,各少数民族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差异性。尤其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其在特殊的历史文化和气候条件的双重影响下,创造出了复杂而特殊的服饰文化。这种民族服饰特征与地域民俗风情相互融合,使北方少数民族强调修德、追求完美、提倡宽容、崇尚和谐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表现

(一)构成方式。北方少数民族无论是西北地区的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等民族还是东北地区的满、蒙古、鄂伦春、鄂温克、朝鲜等民族,在追求幸福安康的民族意识上都是相同的。体现在服饰中,其在线条和图案上则力求做到饱满与对称,这些线条与图案大多由红、黄、蓝、绿、黑等不同颜色的丝线所刺绣而成,从不同颜色的刺绣中也能看出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总的来说,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造型艺术是其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晶,各民族传统服饰的造型和色彩也代表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有着很强的民族文化代表性和艺术性。(二)文化价值。服饰本身具有高度的实用性,而作为生活在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环境中的北方少数民族,其服饰也必须要拥有抵御寒冷气候的重要作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造型也逐渐具备了鲜明的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其也已经成为了各个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以赫哲族的鱼皮服饰制作艺术为例:其是赫哲族人民为了适应北方寒冷气候,利用其卓越智慧所设计出的一种兼具实用性、艺术性的造型文化。通过该服饰,既能够充分表现出赫哲族的民族艺术特色,也是对其民族历史的一种传承和记忆,因此其文化价值也十分重大[1]。

二、北方少数民族服饰艺术特征

(一)原始宗教文化艺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普遍信仰萨满教等原始宗教,萨满教讲求“万物有灵”,即一切事物都有灵魂,一切自然现象都是万物灵魂的表现。在这种信仰的驱使之下,北方少数民族制作了很多与萨满教有关的服饰:1.萨满神冠,其在萨满教中象征着不同派别和等级,主要包括鸟形冠、鹿形冠、尖顶冠、莲瓣冠等不同造型,不同造型的神冠代表着不同的神灵。以鹿形冠为例:这种神冠上耸立着一条条鹿角(有的是真鹿角,有的使用铁钉模拟制成),鹿角数量按照萨满身份的高低分为三、五、七、九、十二、十五等不同数量。萨满从鹿的角斗中获得了启发,高高耸立的鹿角仿佛可以让萨满与神灵相通,因此在做法时鹿角也成为了与妖魔相搏斗的利器。通常情况下,萨满神冠的后面还带有三条红、黄、蓝颜色的飘带,分别代表着火神、地神和天神;2.萨满神衣,其包括不同形式的上衣、围巾、裙子、手套、鞋靴等,主要用来在做法时所穿,以围巾为例,该服饰主要在萨满跳神时所穿,其上有各种形式的人物和动物图案,表现出了很强的驱除妖魔意义。其余上衣、裙子、手套、鞋靴等服饰上均绣着日月星辰和虎、鹿、蛇等动物图案,其在护身驱魔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很深的萨满文化审美意识。(二)兽皮文化艺术。北方少数民族普遍生活在气候寒冷的深山密林地区,生存条件较为恶劣,其日常服饰主要由狍子、马鹿、驼鹿等动物的毛皮缝制而成。整个毛皮需要通过鞣皮、剪裁、缝制等各种程序,其在服饰艺术表现上大致分为以下三类:1.毛皮类刺绣,该服饰艺术主要通过刺绣的方式,使毛皮上形成各种装饰纹样,其主要制作工艺包括板皮刺绣出各式各样的花纹、动植物图案等。以板皮刺绣花纹图案为例:其采用在毛皮服饰中间刺绣几何纹、卷云纹团的方式,运用周围表现形式粗糙的皮毛色块,来烘托出刺绣纹样的鲜艳秀丽,形成一种对比十分强烈的色彩表现形式;2.皮袋、皮包类服饰,这些服饰主要用来盛装一些日常用品,如筷子、勺子、子弹、火柴等等,其在纹饰上多采用卷云纹或鹿角纹、装饰色彩通常以红色为主色,同时搭配着绿色、蓝色、黄色的平行线纹饰,相互之间在色彩上形成了强烈的补充和对比效果;3.毛皮类镶嵌,北方以狩猎为主的少数民族如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会利用不同种类的动物毛皮在衣服领子、衣襟、袖口和下摆的边缘处进行镶嵌装饰,与刺绣类装饰不同,其主要是将花纹图案“镶”上去而不是“刺”上去。以其中的典型“狍头皮帽”为例:这种帽子用狍子的头皮制成,狍子的五官均得到保留,只是在眼部用黑皮子做镶嵌绣花处理,有着很高的伪装性,因此其常常在狩猎中得到使用[2]。(三)鱼皮文化艺术。北方少数民族中的赫哲族以捕鱼为生,因此其服饰多以鲟鳇鱼、大马哈鱼、鲤鱼、草鱼和鲢鱼的鱼皮所制成。其制作过程是首先将整张鱼皮剥下,去鳞晾干后用木棒对其进行敲打,使其变得像普通布匹一样柔软。接着将鱼皮上的粗糙、不整齐的边缘处进行修剪,最后再按照深浅度和纹理将不同的鱼皮拼接起来进行缝制、染色(以紫色为主),一件完整的鱼皮衣服就做成了。在鱼皮服饰的文化艺术上,赫哲族多采用在衣领、衣襟、袖口处刺绣各种花鸟、植物、山水等图案的方式,其下摆处以红色、粉色、白色等作为滚边,并配上由铜铃、鱼骨和珠子所制成的装饰物,使整件服饰在造型上呈现出一种很强烈的自然感、粗犷感、古朴感和奔放感。此外,鱼皮服饰还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其利用如尼龙丝一般粗细的鱼线进行拼接,这是其具备很高的轻便性、防寒性、防水性和耐磨性。在色彩表现上也体现的十分鲜明和优美,集实用和艺术表现于一体,为赫哲族人更轻巧的开展生产劳作提供了很大便利。(四)桦树皮文化艺术。除了使用兽皮或鱼皮制作服饰之外,还有一些北方少数民族利用桦树皮为底料来制作自身服饰。这种服饰制作方式十分古老,至少已经流传2到3千年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利用桦树皮创造出了很多独特的服饰文化造型,表现出以下特点:1.白桦树广泛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其表皮厚度约为5—8毫米左右,外表为白色,树皮质地十分光滑,利于制造各种器物。将其剥下之后,主要被制作成器皿、帽子、鞋、背包、乃至帐篷材料等各种生活器具和服饰,其有着耐用性好的优点。其多通过动物纹、植物纹、云纹、几何纹来进行纹样装饰。这些纹饰在造型上多采用动物、山水和人们的生产、狩猎过程为表现形式。在色彩上,桦树皮主要以黑色为纹样底色,通过在其上涂抹红色、蓝色或绿色等以植物果浆、花汁、叶汁为主所制成颜料的方式,使整个纹饰变得鲜艳明丽起来;2.除了采用纹饰对桦树皮进行装饰之外,各民族还会采用雕刻的方式来使不同服饰,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鄂伦春族会在桦树皮制成的家具、皮包和皮盒上采用镂空、点刺等手法,将卷云纹、吉祥纹、旋转纹等不同图案纹饰雕刻其上,在利用染料将其染成蓝、红、黄等不同颜色,体现出了鄂伦春族人民很高的色彩审美力和造型表现力[3]。

综上所述,本文集中研究了北方少数民族在服饰文化上的表现和艺术特征。认为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服饰艺术特征,在原始宗教、兽皮文化、鱼皮文化、桦树皮文化等四个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更多的相关人士,加深对北方少数民族在服饰上的认识和了解,以此来做出更深入的研究,从而为增进我国民族间的团结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关传宇.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造型和装饰艺术[J].黑龙江史志,2015(04):32.

[2]侯霞,潘春利.北方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中的萨满文化遗存[J].美术大观,2013(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