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文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9-25 18:10:44

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篇1

一、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概略

民族音乐能够很好的反映各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及审美情趣。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伴随着壮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着汉、壮、瑤、苗、侗、仫佬、仡佬、毛南、水家等民族,他们能歌善舞,特别是壮、瑤、仫佬,其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广西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广西人民通常以唱山歌的方式交流思想,传达情谊,被誉为“民歌的海洋”,其中《八桂大歌》、《侗族大歌》等都具有世界影响力。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不仅表现在民歌器乐方面,还有多样的艺术形式。壮族人民不仅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同时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向世人展示它特有的民族文化艺术。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展示了广西人民文化生活的一种方式。当代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环境下,重视广西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与外来优秀音乐文化成果的交融,发挥高校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为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广西文化大发展。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外开放步伐的加速,西方音乐大量的流入我国各地区,使得我们在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环境下,对西方音乐进行学习、欣赏、研究,同时与我们的本民族音乐进行比较。

二、键钮式手风琴(巴扬)的传入与特点

手风琴大体分两大类别,即键盘式手风琴和键钮式手风琴,班多钮琴、六角手风琴等都属于键钮式手风琴家族。而现代键钮式手风琴也可以称为巴扬。键钮式手风琴,又称为半音阶手风琴,是以控制键盘及按钮为演奏方式的一种现代手风琴。通常我们称键钮式手风琴为“巴扬”。巴扬是个外来词。巴扬的音质上更加具有磁性,低音与高音层次更加分明,低音浑厚,高音圆润明亮清澈,自带深情体质,既复古又忧郁,狂野又热情,音色深沉又浪漫,就像诉说变迁的故事。自由低音式巴扬不仅可以演奏传统手风琴能演奏的乐曲,还可以演奏钢琴、管风琴等作品,各种音色的变换使音乐丰富,音域也广阔许多。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手风琴领域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国际化现象,就是键钮式(巴扬)手风琴在这个时期大量传入我国。到了当今21世纪,键钮式手风琴已成为学校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引入键钮式手风琴教学的高校有: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上海师大、天津师大、山东师大、烟台师大、山东大学、宁夏大学、西南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等。在各地的社会音乐教育的培训中,也有很多机构纳入键钮式手风琴的培训。随着我国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国内高等音乐院校手风琴教育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化进程脚步的加快、教学体系的日趋完善,在各地教育家、作曲家、演奏家的多年共同努力下,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手风琴专业对键钮式(巴扬)手风琴的教学与研究越来越多,传统手风琴教学中引入键钮式手风琴,完善了传统手风琴以键盘式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在现阶段,我国学习和演奏巴扬的主体主要是专业音乐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此类院校的青年教师。广西,作为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开展了键钮式手风琴的教学,但相比全国其它地区在专业教学研究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专业教学体系与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我们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键盘式手风琴与键钮式手风琴共存的局面,使当地手风琴的演奏和教学更趋全面和完善,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三、探戈音乐的民族性

阿根廷的民族文化以高乔文化而闻名于世。探戈在19世纪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代表欧洲白人移民在首都的民族融合。探戈音乐是阿根廷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阿根廷音乐文化的代表。因此,探戈音乐流行于百姓生活中的街头巷尾,同时随着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探戈音乐也成为了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的高雅的音乐形式。探戈是一种综合的艺术类型,它集音乐、舞蹈、歌唱、诗歌于一体。阿根廷民间舞蹈探戈及其流行并被视为国宝。探戈音乐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与极强感染力的音乐,节奏明快,独特的切分音是它鲜明的特点。在各种类型的手风琴乐曲中,探戈音乐欢快、热情、深邃、犹如一枝奇葩在乐坛独放异彩,诙谐的音乐表达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备受乐迷的尊索与喜爱!成为手风琴极具代表性的曲种之一。手风琴之于探戈,犹如京胡之于京剧,它那诱人的音色,与探戈情调贴切吻合,已成为探戈音乐的灵魂。在各种类型的手风琴乐曲中,对探戈音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拉丁美洲地区的音乐文化。阿斯托尔•皮亚佐拉是阿根延卓越的探戈音乐家,他创造性的把手风琴音乐与探戈音乐溶为一体。他创作了大量的探戈的作品,如歌剧、室内乐、器乐独奏、重奏等,他创作的大量的作品都是为手风琴而创作,大大开拓了手风琴的音乐表现形式和音乐表现力,丰富了手风琴的艺术表现力,为手风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探戈方面所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古典音乐、爵士音乐与传统的阿根廷民族特色的传统探戈音乐相融在一起,从而开创了"新探戈"音乐之风。作为一位非常优秀的班多钮手风琴演奏家与作曲家。皮亚佐拉所创作的作品形式多样、深刻、新颖,广为流传的作品如:《自由探戈》、《再见,诺尼诺》、《遗忘》、等。其中《自由探戈》被改编成各种乐器、各种形式在舞台上出现,这些作品以动听的旋律、动感的节奏以及新颖深刻内涵的创作被广大演奏者所喜爱,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皮亚佐拉的探戈音乐大多取材于真实平凡的生活,他的音乐让人由心而动,生动的刻画再现广大人民的生活,例如他创作的《再见,诺尼诺》即表达了他对已故的父亲的深切思念之情。作品真情实感的流露把听众带入思绪。他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古典元素与阿根廷民间音乐元素融合,从节奏、结构、旋律、织体、演奏模式等各方面都对探戈进行发展,形成了20世纪新探戈。他的音乐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象征,表达了人们真实的内心情感,受到大家的广泛喜爱。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如今的探戈已超越国界和艺术门类的限制,成为世界性的音乐艺术。

四、民族音乐的相通与融合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寄托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梦幻与理想。无论是西方音乐,还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都是在本民族文化土壤中生长,再不断更新创新。不管是西方探戈音乐,还是广西壮民族音乐,都是在本国、本民族文化土壤中发展与结晶,成长为本民族独具的音乐,其独有的音乐特点和风格,也同样反映出各国、各民族民族在各不同时期特有的民族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取向。同时也是该民族广大人民促成了本民族特有的音乐文化理念、风格特点的形成。纵观国际手风琴发展的趋势,键钮式手风琴以其特有的结构、音色特点,给我国手风琴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广西也在全国手风琴事业的影响下,有了新鲜的血液。随着世界各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的增多,以及民族音乐文化研究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手风琴专业作为众多乐器中的一个小成员,我们应将手风琴的研究融入大江中,把手风琴演奏的探戈音乐以及各民族风格的音乐进行研究,把键钮式手风琴特有的演奏特点与风格与其相应的民族音乐文化相融,把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在手风琴上进行创作、改编,让手风琴传播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做出特有的贡献。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从探戈音乐的本体分析出发,深入剖析音乐作品在键钮式手风琴中的演绎,亦在发现其背后的国际文化观念和民族融合意识,应在保留广西本地区特有音乐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在广西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氛围下,接受外来的因素,把民族文化与外来优秀音乐文化成果进行交融,而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为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广西音乐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杨秀昭.音乐学文集[J].接力出版社,1999:18-20.

[2]袁佳.阿根廷探戈初探[J].音乐探索,2004(04):68-70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篇2

中国人在制作民族乐器时,更多的采用了他们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的竹子、木头、芦苇等这些天然的材料上,比如乐器中常见的“八音”分类中,除了“金”之外的石、土、竹、木等均为纯自然材料。这些对于自然材料的使用本身就表明对于自然的尊重和保留,而这一过程的本身就意味着民族音乐中带有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比如仅胡琴类的就有二胡、板胡以及高胡、京胡等多种,从材料来说,也有红木、乌木、紫檀木以及竹子等,和西方经过工业化制作材料制作出来的具有音色共同性特征,差别明显。更为可贵的是,民族音乐对于大自然显然不是停留在简单的保留和还原上,而是再次基础上融汇了人的情感,使之成为一体。

二、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的艺术特质

对于民族音乐有所探究的学者都能够明显看出,我国音乐的艺术精神,从其功能角度人手,看以看做是一种娱乐活动。另外,汉语文字的造字法具有或象形或象意或象声等特征,而音乐的乐和娱乐的乐用了同一个字,表明二者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从历朝历代来看,无论是皇家庆典、庆宴中的音乐还是文人雅士中的轻歌曼舞、丝竹弹奏,音乐所起的作用也多是一种愉悦身心或者助兴的娱乐功能,因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音乐就是一种娱乐。民族音乐还具有一定的教育以及认识作用,在进行娱乐的同时,音乐还能够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一代大儒孔子就将音乐视为提高人身修养的有效途径,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音乐修养的提高,还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著名言论,认为诗、礼、乐能够帮助人完善修养。先秦著名的艺术理论作品《乐记》中,也有对音乐教育作用的经典阐释,认为“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并进一步总结道“以欲忘道,则惑而不铝”。也就是说音乐能够为人带来快乐,但是在君子和小人听来,效果截然不同,君子在音乐中感知到道理道理后就会非常J渝脱,而小人则只有在自身欲望得到满足后,才会快乐。因而在聆听音乐中,需要通过道理来制约欲望,从而才可以保证人们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不会在欲望的驱使下作出有违礼法的事情。在这种言论中,我们能够较为明显的感受到音乐中具有的寓教于乐特质。教育作用最为明显的民族音乐实践是齐国的《韶》乐,内容主要歌颂虞舜的功德,乐曲风格安泰祥和,古朴平和、悠扬悦耳,注重礼仪教化,被孔子称为“尽善尽美”,成为齐国及齐以后统治者的重要统治工具。

三、主观和客观统一的美学特征

我们所说的这种人与音乐的思辨,是指音乐相关的几个主体包括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和音乐作品这一客体的完全统一。而这种主客观统一的美学特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共有的一个美学原则,和西方提倡的主客分立截然不同。我国传统艺术具有明显的主体性,这也直接决定了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是和人关系密切、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特殊物品。不管是诗作、绘画还是音乐,我们都提倡艺品来自于人品,人品决定了艺品,所以在艺术领域中广泛存在着画如其人、诗如其人、字如其人等常见说法。自然,也会有乐如其人的说法,即一个作曲家的创作发风格、乐曲内容和思想等都反映着他的内心情感、价值观等。欣赏着对于同一首乐曲所体现出的不同情感,也是其内心态度或者情感的一种传达。春秋战国时期,韩国有一个著名的女歌手韩娥,当韩国被强大的秦国一举消灭后,失去了家园和土地的韩娥不得不流亡到齐国,靠卖唱谋生。她的歌声中充满了对故国的留恋不舍,歌声凄美动听,哀婉感人,感动了齐国的无数百姓,还留下了“余音绕梁”的著名典故。战国时,燕国著名的演奏家高渐离,在易水旁送别荆柯时,击筑传情,“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何其悲壮。后荆柯不幸刺秦失败,高渐离也隐姓埋名,以帮人佣保糊口。秦始皇得知其音乐才能极高后,就命人将高渐离的双目熏瞎,让他为自己击筑。高渐离为帮好友复仇,将筑内藏了铅块,试图趁击筑时刺杀秦始皇,然不幸被杀。“士为知己者死”是古人的孜孜追求,高渐离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彰显了对好友荆柯的友情,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为故国复仇的成分,高渐离本人也因此被视为“德艺双馨”的一个典范。还有唐代著名的宫廷乐师,被称为琵琶演奏的圣手,后来安禄山叛变,以刀剑逼迫他演奏。雷海清愤然扔掉琵琶,以示抗议,最终被安禄山残忍的肢解。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篇3

随着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文化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科技等硬实力,大力推进文化及其产品的输出,包括音乐、电影、图书、动画及其衍生产品在内的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开发与销售,使其成为展示国家实力、传播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在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过程中,美国不仅获取了巨额的经济利益,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增强了美国文化的吸引力与渗透力,极大地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形象,推动了美国文化在全世界各地的扩张,把美国塑造成全球化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表。而日本、韩国同样不仅重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注重和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日本在加强发展经济建设,推动科技产品创新的同时,还积极采取措施,把文化及其产品的出口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不仅在政策层面上积极鼓励并支持文化企业的发展,而且还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等方式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明确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制定并实施《文化产业振兴法》、《知识产权基本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实施“文化立国”战略,鼓励支持国民通过各种渠道,大力推介日本文化,努力建设并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近60%的动漫产品是由日本制作的,这些动画影片的播放时间超过世界各电视台播放总时间的半数以上,对不同国家的年轻人的影响不可低估。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已经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音乐市场不断发展,民族音乐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逐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探索民族音乐与文化市场、文化经济之间的联系。民族音乐与文化经济之间的联姻,正日益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民族音乐文化必将构成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类型和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必将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

二、当前民族音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发展经验以及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我们看到,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制约,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一方面,民族音乐在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珍贵的音乐历史遗产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从事民族音乐表演以及教育等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另一方面,民族音乐的受众群体以及文化环境还没有完全培育起来,而且受到了西方流行音乐的严重冲击。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市场化程度不高。当前,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民族音乐要想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能够走向市场,满足市场的需要。尽管有一些民族音乐,如《唱山歌》、《纳西古乐》等得到了音乐演出市场的肯定,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总体来说,民族音乐与市场之间还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不能满足音乐市场、演出市场的需求,也就不能创造出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毫无疑问,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被,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制约,没有将各种音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无法将资源优势转换成为规模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政策和措施不够完善。在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扶持作用。在当前阶段,由于民族音乐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亟待政府的政策和措施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行为与政策等是推动民族音乐健康发展的重要环境,民族音乐发展的相关政策会对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产生出直接的影响。在当前民族音乐发展的初级阶段,不仅需要资金、基金等的投入,更需要政府政策、制度以及措施等的扶持。应该看到,当前政府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的政策还缺乏整体宏观布局,许多地方虽然制定了扶持民族音乐发展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还缺少实质性的内容,主要停留在提出概念的环节。政策与措施的缺失,不利于民族音乐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民族音乐文化经营主体规模小。在当前阶段,由于对民族音乐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很多民族音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还有大量的民族音乐表演单位虽然存在,但是规模小,经营比较分散,社会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影响力明显不足,因此,普遍缺乏发展后劲。在对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方面,还比较粗放,造成对民族音乐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同时,由于规模小,在艺术创新以及市场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力度不够,很多民族音乐艺术只能在偏远农村表演和演出,市场空间比较狭小。

(四)专业技能人才较为匮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文化属于知识型产业,不仅需要掌握音乐文化发展规律的专业人才,而且需要熟悉市场环境懂得策划经营的技能人才,尤其是经营管理人才。而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条件的限制,民族音乐发展中人才匮乏现象极为严重,不仅缺少开拓音乐表演市场的营销人才,也缺乏对民族音乐资源进行开发和创新的经营人员和策划人员。

三、发展民族音乐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当前,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面临着各种问题,社会影响力还比较弱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民族音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认真做好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以及开发工作,努力凸显民族地方特色。在当前阶段,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民族音乐资源。因此,要高度重视做好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工作,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整理,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对民族音乐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全面整合的基础上,推动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创新,要结合现实的需要,创作出一批既体现时代特征又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音乐艺术作品。同时,要在政府机构、文化企业以及表演者等深入合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努力打造出一批贴近现实生活、凸显民族地方特色的精品音乐项目。

(二)积极创建民族音乐艺术品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构建民族音乐艺术品牌,通过特定的品牌经营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应该看到,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是我们发展民族音乐的独特优势。在推动民族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发挥这个资源优势,同时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积极培育创作出音乐艺术精品和文化品牌,形成强大的差异化优势。因此,要结合实际,通过举办区域性民族音乐文化节等方式,认真做好民族音乐的宣传推广活动。一方面,要积极邀请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媒体对民族音乐文化节进行广泛深入的报道,为民族音乐文化的推广提供有效的展示平台。另一方面,要借助报刊、网络、电台、电视等新闻对民族音乐文化节进行全程跟踪,以新闻、广告、专题、连载等方式全面展示民族音乐的魅力。通过集中有效的宣传,使民族音乐艺术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三)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资金支持力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音乐文化逐步得到社会的重视,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民族音乐发展中面临的融资渠道单一的局面将会得到有效扭转。民族音乐艺术也吸引了很多民间资本的参与,很多民间资本开始投资兴办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演艺企业。同时,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政府要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产业进行资金扶持的相关政策,在制定政府年度预算计划时,要对民族音乐文化项目的发展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逐步增强这些民族音乐文化项目自我发展的实力。同时,对于民族音乐文化项目,要在税收、管理、工商、金融、交通、城市规划等方面给与支持,通过“政府宣传,政策引导,多方配合,企业主角”的模式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增强民族音乐发展活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因此,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提高民族音乐文化人才的培养质量。一方面,建立民族音乐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大力培养既熟悉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又掌握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和市场运作方法的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民族音乐艺术人才的储备、管理以及激励机制,不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创作成果以及经营实绩为主要衡量标准的人才观,充分调动民族音乐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活力。

(五)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作用。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及研究,有助于培养出一大批从事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的人才,在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支持高校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同时,积极参与民族音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中,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使学校的民族音乐艺术的研究成果可以快速地转变为面向市场的舞台剧目,而且有助于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及学术研究工作与市场之间的有效结合了,促进民族音乐艺术的保存、传播和发展。

四、结语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篇4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音乐教育;创新

一、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异同

多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推崇儒家思想,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仁、义、礼、智、信,而音乐只能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被传承。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创立,代表着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开启。随后,受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的影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沿用“前苏联奥德音乐体系”,并呈现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特点。与高校音乐教育相比,民族音乐经历了更漫长的历程,民族音乐起源于人们的日常劳动,然后在一代代人的心口相传下,具有时代气息的民族音乐形成。可以说,民族音乐既体现地域文化,又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以河北的笙管为例,其代表了比较完整的礼仪习俗,因此,音乐传承是高校音乐教育以及民族音乐传承的共通点。但是,具体而言,民族音乐传承更讲究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是文化底蕴以及民族文化生活的传承,属于经验教育法。而学校音乐教育,通过构建一个整体的框架,形成抽象的音乐体系,对音乐进行分类,人们音乐创作灵感多来源于分散的知识点,这也是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之间的本质性差异。

二、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

高校音乐教育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完善与发展,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包括很多类型,但不论是中小学、音乐院校还是普通高等院校,都注重传承中西方传统优秀音乐文化。可以说,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材料来源,需要在日常的授课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只有这样,高校教育才能充分彰显自己的特色,也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每一位学生都要把民族文化的发扬作为自己的责任,高校音乐教育也需要着重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文化的传承离不开高校教育这一重要的途径。

三、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策略

首先,教材建设。教材是高校音乐教育的根本,教材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浓缩了民族音乐的精华,是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民族音乐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此,国家教育部相关政策制定部门要注重高校音乐教材的编写,教材内容不仅涉及面广,注重地域性,融合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而且要具备积极向上的力量,带给学生精神层面的愉悦。例如,教材既要涉及草原空阔的风格,还要引入蒙古族音乐腔调。当然,音乐教材也要有重点和次要之分。一般而言,本地区音乐的重要性大于整体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另外,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悠久的古国,在教材中要注重引入我国本土民族音乐,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其次,课程设置。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音乐作为人们精神层面的食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音乐为伴,充分发挥音乐舒缓心情、释放压力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注重把民族音乐与其他科目相结合,中西方音乐相结合,并注重从小学生入手进行音乐素养培训,调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发扬音乐文化。再次,师资培养。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音乐教育的核心力量,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音乐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高校要加大对音乐教师的培养,以考试考核和进修学习等形式,激励音乐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以及教学水平。此外,加大民族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为音乐教师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料,让教师真正地热爱上音乐,并且以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作为荣耀,把传承我国音乐文化作为一种使命与责任,进而提升学校的音乐教育水平。最后,体系建设。众所周知,高校音乐教育以及民族音乐传承都需要有一套民族音乐体系作为支撑,而民族音乐体系的构建需要各专业领域人士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而民族音乐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纷繁复杂的任务,大到高校音乐学科领导,小到每一位音乐学习者,都需要为音乐体系的构建贡献力量,为高校音乐教育学教材的编写献计献策。与此同时,高校也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为民族音乐教师的再学习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正能量,让民族音乐走上一条正规化道路。可见,我国也要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民族音乐体系,民族音乐的传承才会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刘舒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J].音乐创作,2017(12):167-169.

[2]王小青.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校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2017,37(17):121-122.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篇5

在“保护多元文化中的世界音乐”中,值得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政府借鉴和学习。总的来说,日本采取的是一种先封闭然后逐渐开放的措施。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成为最具西方化特征的亚洲国家。但是,日本民众和政府很快就发觉到了保护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并迅速退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法律法规,以尽可能的提高民族传统音乐的生命力。政府采取行政化的命令对于传统音乐及从事传统音乐的艺人实施了保护措施,将其和西方音乐完全隔离开来,成为两个互不相关的独立个体。后来,等到日本国内的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都逐渐发展成熟之后,又开始逐渐放宽对这两个体系之间的限制,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允许二者进行结合,而从其效果来看,这种模式的确是非常简单而有效的。

二、我国保护民族传统音乐的措施和教训

自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传统音乐就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部分音乐甚至在短时间内就消失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才开始着手进行一些列的保护措施,而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中西结合,但是当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仅未能起到对传统音乐的保护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其消亡。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在未明白传统音乐的概念之下就贸然行事了,许多“新音乐”反而被误认为是“传统”,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真正的传统音乐却被日渐遗忘和抛弃,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刘天华的二胡和琵琶音乐,事实上这些是属于在西洋理论上而进行的带有典型民族风格的音乐,应当是“新音乐”范畴,然而已经被看做了传统音乐的代表。这些也都加大了各界人士对于传统音乐保护的决心。

三、新时期多元文化下的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策略

(一)以开放性的视野来看待中国和其它国家的民族音乐和文化。信息化时代,每一种文化都难以避免的和其他文化进行相互交流、接触以及碰撞,所以民族音乐在发展中应对文化的多元格局有明确的意识。要以开放性的视野来看待上一切优秀音乐文化,以不断开阔我们音乐视野,提高我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正确看待弘扬民族文化和文化多元化之间的关系。

(二)加大对于民族音乐的抢救力度。各地的民族音乐艺术从事者,尤其是文化部门和高校,应当结合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生态的实际,自觉肩负起重建传统音乐文化生态的职责,积极吸收当地丰富而充实的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宣传,民族音乐教育工作,确立民族音乐文化在当地文化宣传中的重要地位。比如可以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以提高全民素质,使得群众都能够本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投入到建设代表先进性文化的民族音乐实践中。与此同时,还应当投入一定的物力、人力,加大对于当地音乐文化资源尤其是传统的民歌、说唱以及戏曲、器乐亟待抢救的民族音乐遗产保护力度,以确保民族音乐文化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本文来自于《大众文艺》杂志。《大众文艺》杂志简介详见.)

(三)注重吸收国外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多元化视角下不仅需要我们正确看待和世界其他文化的区别,更应当注意将其和我们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我们必须承认,民族音乐需要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不断创新和改革,才可能持续、长久发展。在内容上,不管是理论建设还是作品创作上都应当不断总结创新,在民族音乐形式上,也应当努力借鉴外国音乐的精华,赋予传统艺术以新的形式,从而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篇6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多维展现

音乐是人们生活状况的一种重要体现方式,人们通过音乐来传递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诉求,一个时期的音乐形式的形成往往要求文明高度繁荣且文明存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种类繁多,风格齐全并能极具特色地人们展示民族人民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情。民族音乐极大程度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民族意志[1]。对比国外的民族音乐及演奏形式,中国民族音乐似乎带有一种深层的文化内涵,这种能够反映出文化内涵的民族音乐的感觉不仅仅是因为其特色的演奏方式,更多的是因为历史和文化的沉淀才使得演奏出的音乐能够打动听众,感染听众,使听众感受到音乐身后的文化。通过文化的积累形成特色的音乐,又通过音乐的演奏来重现过去的文化,这种相互交错的关系也使得民族音乐呈现出多维的表现方式,即能够结合不同国家文化下的音乐共同演奏出精美绝伦的音乐。

一、民族音乐

什么是民族音乐?在讨论民族音乐的本质是应该跳出国界和宗教的限制,回归于民族本身。民族音乐的最初形成是由于一个部落进行打猎前歌颂上天祈求有好的收获,通过击打或吹奏来配合歌谣进行在部落中传递,这也是音乐最初的形成方式。民族音乐的形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人们对于现有的富足生活感到愉悦和满足因而有感而发,另一方面则是祭祀,虽然祭祀在现在人看来是一种愚昧落后的社会活动,通过念咒歌颂来达到与神沟通的目的,并希望神能够人们带来富足的生活,在对祭祀活动进行批评时并不能完全以现代科学来评判讨论,一个民族团体对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有感而发而产的特有音乐不正是现代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难以创造和形成的音乐形式吗。所以在讨论民族音乐时应跳出国家和宗教的限制才能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真正内涵。那么民族音乐的定义又是什么呢?对于民族音乐的界定通常而言是指音乐在演奏过程中带有民族特色的表演,演奏旋律符合民族特色,演奏内容反映民族生活状况,单独的使用民族乐器进行音乐艺术呈现则不能完成称作为民族音乐。讨论民族音乐和研究民族音乐的价值何在?民族音乐是民族多样性的有力证据,是判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否具备悠久历史的重要标准,是学习音乐,溯源音乐本真的重要方式。总的来说民族音乐对于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民族音乐就像是一部音乐史册记载着音乐的起源和发展,透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研究能够看到文化、音乐和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2]。

二、文化内涵

在定义民族音乐之后,研究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还需要对文化进行一定的解释。胡适先生对于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一种文明下的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所以民族音乐具有文化内涵则是指民族音乐是一个时代文明下,人们通过使用乐器进行音乐演奏来反映人们的思想生活,乐器和音乐演奏方式作为展现文化内涵的方式通过传承和发展,进过后人的重现跟演绎就能够了解到过去的历史人文。被广为传唱的《茉莉花》是民族音乐的典型,能够极具代表地反映出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茉莉花》采用的鲜花曲调是来源于清朝民间歌舞和民间说唱之中,后期的发展又融入了戏曲音乐,因此《茉莉花》集说唱、歌舞、戏曲于一身的表演形式展现的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说唱中的歌词以花喻人,表达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歌舞中表演者柔和的舞姿将茉莉花美不外现的姿态进行了完美的展现,而戏曲曲调的融入将说唱跟歌舞进行了完美的协调,中国的民族音乐正如中国文化一样是相互包容,共促发展的。国外的民族音乐则是重点体现在歌剧表演之中,不同于中国的民族音乐,外国人更为倾向于将音乐艺术融入到歌舞表演,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讲,国外人更为遵从唯物主义,认为音乐是一种配合事物和展现事物本真的东西,通俗来讲国外人认为音乐就是音乐,其产生的本质就是气流摩擦或物体相互击打,音乐更多的是作为提高人们生产生活效率的一种工具。国外的特色民族歌舞剧《图兰朵》中引入了带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茉莉花》旋律,认为《茉莉花》更能代表东方公主,使得东方公主在出场表演时能够让观众马上就能进行联想,中外文化的差距使得音乐的表达跟呈现也有所不同,中国人通过民族音乐对表达生活的寄托,外国人则将民族音乐象征化,但无论是生活寄托还是出场旋律,伴随民族音乐的演奏开始,人们都能立刻安静下来,去分别体会音乐带来的生活寄托和人物背景。所以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就是一种文明下的人们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体现,也许不能像史书一样记录朝代的发展,但能通过演奏使人们沉浸在旋律之中,用音乐的形式向人们展示朝代的繁荣跟兴衰。

三、多维展现

民族音乐的多维展现跟其特有的音乐表现形式有关,民族音乐不同于单一的传统乐器,民族音乐是通过其包容性来与其他种类乐器或演奏表演融合。民族音乐的包容性则是来自于民族本身。一个民族的出现就是因为人们相互团结、相互协作聚集生活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此环境之下产生的民族音乐具有足够的包容性。民族音乐的多维展现体现在民族乐器与民族乐器、民族乐器与传统乐器、民族乐器与传统乐曲、民族乐曲与传统乐器的相互转换融合间。利用民族音乐的包容性,将其融合或演奏传统的乐曲时常常会展现出极具民族色彩的音乐,使用传统乐器演奏民族音乐时,民族音乐的现代化演绎使得民族音乐更进一步。民族音乐的多维展现是文化沟通的桥梁使得文化交流更加繁荣跟密切。中国的民族音乐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其原因是由于古代的文化交流,古丝绸之路使得大量的印度民族音乐与西域音乐进行了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新疆、西藏、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族音乐[3]。随着新时代下中国新丝绸之路的展开,中国传统民俗音乐正如两千年前的古丝绸之路民族音乐传播一样不断向国外展示着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并改变着世界音乐的发展。民族音乐的多维展现使得各国的文化交流更为有效发展,文化的传播通过音乐的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音乐的本质正是如此,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的产物受文化的熏陶跟感染,而通过音乐的演绎和不断发展,音乐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影响着文化,回归于民族音乐,一种具有文化内涵跟多元融合性的音乐形式,在诸多文化迸发交融的今天,人们更应当注重民族音乐的多维展现,使其更加易于结合现代文明,通过与现代文明产物的结合使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民族音乐。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跟进步,音乐的表达形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跟多维展现使其在当今的时代浪潮中不被淘汰,民族音乐是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的一种音乐形式,在进行发扬跟推广时更应当注重民族音乐的传承,通过适当加强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促使更多的人来学习民族音乐,只有对民族音乐不断地探索和挖掘,才能真正感知到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民族音乐的多维展现才能更加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篇7

关键词: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软实力;高校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经历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内容和风格别具特色。音乐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有关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在强调软实力的今天,民族音乐和教学都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只是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较严重,民族音乐教学受到一定的挤压,很多学生对民族音乐没有足够的概念,所以,在高校中发展民族音乐传承非常必要。

一、高校民族音乐传承的必要性

高校承担着向社会输出人才的重任[1],因此,自然也存在传承文化的任务。高校在民族音乐教育方面也有着珍贵的资源,只是要想让民族音乐教育发挥出应有的价值,需要找到合适的途径和切入点。高校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传承非常重要的战场,很多高校已经把民族音乐设置为基础课程,教材和其他硬件也非常重视,因为全球化深入各个领域,在国际竞争中音乐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将民族音乐在高校中进行创新和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的价值

民族音乐中蕴含着复杂的文化内容[2]。其中包括一些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以及文化特征,在民间广为流传。之所以音乐成为国际舞台上竞争的主要领域,就是因为音乐可以打破语言和国界的限制,而作为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也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与延续,而音乐在历史上经过传承,与各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不断加入新的内容和形式,中华文化中很多价值和内容都是以民族音乐为基础。

三、民族音乐发展存在的问题

1.市场化程度低。民族音乐在市场上想获得发展,就要满足市场需求[3]。很多民族音乐虽然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但终究还是无法像流行音乐一样占据主要市场,也无法满足大多数的演出需求,所以,民族音乐现阶段还无法为社会创造出足够的经济价值。民族音乐虽然有着丰富的资源,却被各种因素限制,很多资源无法整合,所以,高校学生往往从职业发展的角度上并不看好民族音乐,各种音乐资源也无法进行整合转化为市场资源。2.政策措施不足。民族音乐类音乐形式并不是社会上占据主要市场地位的艺术类型[4],往往需要政策上的支持,而如今民族音乐发展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可以说政府提供的政策是决定民族音乐发展的重要条件,不仅是资金方面,其他方面的扶持也是非常关键的,目前,虽然政府表现出来对民族音乐发展的支持,却只是在宏观方面,一些地方政府虽然制定了一些政策,依旧还是缺少实质性的帮助,这就意味着高校民族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未来也需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3.经营主体弱小。当前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依旧没有在社会上普及[5]。很多音乐类型没有得到强有力的保护,一些单位虽然组织大量的民族音乐演出,但规模上却对其传承没有太大的作用,而且在社会上有关民族音乐的经营非常分散,社会影响力明显低于其他的艺术类型,民族音乐的发展表现出后劲不足的态势。在资源开发方面,如今还比较粗放,大量的民族音乐资源被浪费,且经营手段非常落后,对于信息时代来说,无论是宣传上还是艺术上的创新都不足,因此,很多民族音乐在偏远地区发展,这就导致高校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4.专业人才匮乏。民族音乐在市场上是知识型产业[6]。这就意味着只有音乐文化上的专业基础还不足与应对在市场上的推广和发展,还需要对市场环境以及经营具备一定能力的人才,也就是说经营管理和音乐基础双方面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却呈现出人才匮乏的现象,这是高校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明显矛盾的一点,缺少开拓音乐表演市场的人才,也就是导致民族音乐的开发和创新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措施

1.整合民族音乐资源。很多民族音乐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丢失[7]。因此,已经有一些音乐形式彻底消失了,对于文化传承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损失。高校则是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因为高校往往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对民族音乐资源进行整理和保护是非常有效果的。一些政府部门虽然负责对民族音乐进行保护,但却明显没有高校这么丰富的资源,而且高校可以对民族音乐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对某些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很多比较冷僻的音乐形式,缺少研究成果,也可以组织学者进行深层次的研究。2.营造良好文化环境。营造文化环境也是丰富教学资源的一种手段[8]。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可以让民族音乐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价值,高校应明确营造文化氛围的重要性,以各种有效的方法营造出文化环境。例如,可以在高校中组织各类民族音乐活动,可以选择民族歌唱赛、民族乐器演奏、民族音乐文化交流会等,让民族音乐的形式和内容都可以得到创新,也能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民族音乐的软实力建设中,当然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起到积极参与和引导的作用。3.增强学生文化意识。学生的文化意识素质是非常基础的教学目标[9]。民族音乐可以说是一个桥梁,让学生对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产生更大的兴趣以及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出民族自豪感。要想实现文化意识的提高,需要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民族音乐组织的方式。高校中有各种各样的社团,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或建立民族音乐相关的社团组织,由于是学生自发创建,所以,在管理和发展中更加主动,在此环境下,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程度会更深,同时对民族音乐传承的使命感也会不断提升。4.创新音乐教育课程。要想通过民族音乐教育提升文化软实力[10],最根本的还是在教学上进行突破,因此,课程创新非常必要。首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观念,将教学中心转移到文化传承中,如在一些经典音乐作品的教学中,可以融入当时背景和社会形态知识的渗透,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抒发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引入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更深入,教师也要经常开展调研活动,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不断加深,引导学生探究民族音乐真正的文化价值。5.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师素质是加强民族音乐教学的前提,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于两方面,首先是科研能力,也就是对民间音乐的挖掘和研究,这样才能让自身的知识体系不断加深并且不断完善。其次是教学能力,教师需要有在基础知识、教学经验以及创新能力上达到一定的水平,自身的教学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最重要的是要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目标。高校也应经常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让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五、结语

总之,民族音乐的发展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样才能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高校应该主动承担文化建设的职责,民族音乐则是良好的突破口,在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普及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打造高素质的民族音乐教师队伍,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在科研水平上也需要不断提升,整理民间的民族音乐资源,保护民间的传统音乐文化,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白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专业课堂的实践[J].劳动保障世界,2017(12).

[2]于玲.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中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内蒙古艺术,2016(2).

[3]王万君.中国音乐文化的主体重构研究[J].戏剧之家,2016(17).

[4]丁菲菲.传统音乐文化活态传承在地方本科院校的探索与展望——以潍坊学院为例[J].潍坊学院学报,2016(4).

[5]高海燕.刍议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教育现代化,2016(10).

[6]段小丽,刘海涛.高雅音乐进校园对贵州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J].艺术科技,2016(5).

[7]颜昭.高校声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J].黄河之声,2016(6).

[8]冯宇.学校音乐审美教育对音乐文化环境的影响[J].音乐天地,2016(3).

[9]易柯宇.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教学的探索[J].音乐时空,2016(3).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篇8

关键词:多元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保护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强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然有着众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极具多元化,更在国际间占据了尤为重要的位置。不过民族音乐文化的优秀独特性,并未在现阶段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得到重视[1]。由于对国外西方音乐的学习,就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现状而言,西方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了学习主体,而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却逐步呈现边缘化发展趋势[2]。基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来看,民族音乐文化是构成民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阶段社会的不断进步,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已经无法将其作为单一化的音乐教学,而应当重视在不同的音乐教学中,融入多民族音乐特色及人文内涵,同时更要将其作为一种新时代的音乐文化创新[3]。

一、少数民族音乐现状及其传承保护的迫切性

(一)宏观环境。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交通不便、生活方式比较单一及整体经济水平比较滞后的偏远地区。由于存在诸多方面的局限性,他们与外界之间所形成的联系相对较少,同时音乐文化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也存在较大限制。民族音乐文化所活动的空间相对较为固定,通常情况下会受到世代相传的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了明显变化,比如广播、电视、交通、网络等多方面的现代化技术[4],都能够让少数民族地区感受到外界音乐文化。而此种外来的音乐文化及音乐演唱方式,对少数民族音乐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及冲击。比较质朴的本土化音乐与外来音乐的技术制作相比,导致外来音乐的整体竞争力逐步提升,而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则受到冷落。(二)发展劣势。就民歌的演唱来讲,我国流传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歌种类尤其之多,整体数量也相对较为惊人[5]。但由于整体的生活方式、文化理念、社会思想认知等方面的变迁,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生存空间逐步造成较大的冲击,因而导致越来越少的人会唱民歌。而少数民族地区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也更加热衷于流行音乐,忽视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为了加大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及保护力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考察了我国贵州、甘肃、广西等省(区),发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现状均不容乐观。(三)发展潜力。在现阶段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民族音乐文化已经逐步引发我国诸多研究学者的关注。我国已经设立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就作为其中一项,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在当前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还专门设立了“原生态唱法”,从而鼓励人们多去传唱民族音乐。而民族音乐文化能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使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对其传承及保护的迫切性加以正确引导。

二、多元化音乐教育分析

(一)多元化音乐教育概貌。基于当前我国本身的音乐特性来讲,一直具备了较为明显的民族性及地域性特点,并且受到了绝大多数人们的喜爱。基于某种意义讲,我国的音乐本身就具备了多元化特色,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其实都反映了所在地区的文化内涵及精神[6],体现了所在地区的文化属性,更形成了所在地区的重要文化内容,同时也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民族音乐本身所依赖的社会宏观环境已经逐步变迁,因此其本身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发展路径,必然要重视进一步创新。在当前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民族音乐如果想要更好地传承,就必然要逐步扩大其自身的影响范围,同时还应当主动地与学校音乐教育相融合。通过借助当前的现有学校教学资源、平台、手段,实现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创新及传承,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们更加全面地对民族音乐文化内容加以了解。在现阶段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学生能够在民族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对其中所蕴含的音乐文化内涵及本质有所领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整体认同感,提高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创造力,激发学生能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音乐作品。由于音乐文化及教育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通过分析多元化音乐教育,必然会将其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及保护的重要途径。(二)音乐教育多元化传承特征。针对音乐教育的传承特征来讲,可以基于两方面着手,其一就是基于音乐本身的产生起源,其主要产生于语言类音调中,由此也必然决定了民族音乐文化在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将音乐风格加以统一,从而更加完美地体现于同一民族张闽赵洋洋:论多元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音乐文化的完整性及统一性。再者就是音乐符号是音乐文化传统所构成的基本要素,同时更是其尤为重要的组成内容,与此同时也表现了音乐语言的文化载体[7]。在此作用之下,基于一定层面,将音乐教育的独特价值观有所凸显;基于另一层面,也能够更好地塑造音乐教育方式,促进音乐思想的形成,从而对音乐文化形成更加深远的影响。由此可以发现,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背景的民族音乐,会由于音乐价值观的本身影响,从而呈现出多元化音乐文化特色。

三、多元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及保护的作用

(一)彰显民族音乐文化独特魅力。在多元化的音乐教育背景下,直接影响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种影响是具备双面性的,分为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积极影响能够更好地促进处于当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及融合[8]。而消极影响则会致使民族音乐文化无法正常地实现彼此沟通及交流。由此在多元化的音乐教育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参考其他地域性音乐文化的积极影响,对民族音乐文化体系逐步丰富,从而增强其自身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保持民族音乐的内在精神品质,不脱离其文化本质。(二)强化民族音乐文化凝聚力。基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态及存在依据来讲,无论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它的实现需要经由教育及社会生活才能更好地融为一体。对社会发展进程而言,更是加快了社会的生产进步,使得此种音乐文化意识形态逐步融入至社会文化体系中,同时也形成了愈来愈重要且明显的体系。相对来讲只有社会整体发展有所进步,才能更好地促进音乐文化发展。从另一层面讲,由于不同民族之间其民族文化自然具备一定差异性及独特性,比如音乐风格、题材、主题及文化载体,都是民族音乐文化与其他音乐文化形成区别的重要标志。(三)在文化借鉴中创新民族音乐文化。在多元化音乐教育社会背景下,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变迁是实现创新的重要维度,更是音乐文化传承的本质。基于音乐本身的教育过程来讲,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无论是对于施教者或者受教者,其本身的状况及价值观都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整体的音乐教育过程并非只是单纯地复制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更多的是实现了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从而衍生出新的音乐文化要素。

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及保护策略

(一)保护。1.重视制度建设,加强社会关注度。要想保护民族音乐文化,就需要构建一套完整性的传承、保护、发展的长效保护机制,并且在具体的贯彻过程中对其逐步完善。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也应当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整体关注度,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人预留一定的社会发展空间,予以其经济待遇及社会地位,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可以通过鼓励新一代青年群体投身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中,同时在艺术类教育、舞蹈教育、传播及艺评体系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宣传度。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避免打着保护民族音乐文化的牌子,一味地向相关文化管理部门索要保护资金投入;应当避免由于功利心过强,从而导致商业文化覆辙的出现;同时还应当尽可能地避免由于一时热情、文化猎奇而对民族音乐文化造成的人为性破坏。2.构建民族音乐陈列馆、民族文化保护园。通过构建民族音乐陈列馆,陈设来自民间所收集的诸多少数民族乐器,以及密切相关于民族地区生活文化、人文氛围的服饰及道具,并且通过民间音乐乐谱、影像资料等的收集保存,以及对民族音乐文献类历史资料的整理,以此充实民族音乐陈列馆。此种实物类的资料、乐谱、影像学数字资料,都具有尤为关键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非物质文化收藏价值。我们应当重视将音乐这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及多种形式,实现民族音乐文化至可长期保存资料的转换。另外,借助编写民族音乐的特色乐谱等方式,为其配上数字音像或者录音等;或者借助文字形式,客观地描述民族音乐生活的实际状态,撰写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习俗及人文氛围,从而实现以不同方式记录民族音乐文化档案,通过上述方式,保护民族音乐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园的构建,是在既定范围之内保留原有的生态环境,从而使得部分尤为珍贵的乐种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变迁中要想更好地得以保护,必须依赖于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通过构建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园,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更加集中化且多样化地保护,最终实现整体性文化保护。通过在民族地区构建民族文化保护园,从而更好地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做好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二)传承。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更是延续民族音乐文化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传承不仅作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的一种积极应对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保护的被动性。基于民族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来讲,由于年轻一代并未对其有较多的了解,因此一些专业人士在研究中就对其存在诸多忧虑。当前只有极少数的民族地区后辈,还对民族音乐文化感兴趣。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就是应将民族音乐文化引入学校音乐课堂,让青少年自小能够加大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度,否则就可能出现民间原生态的民族音乐文化断层。首先应当从小学生群体逐步抓起,通过将民族音乐文化纳入学校的音乐教材中,可以让民族地区小学生群体都够对所在地区或者其他地区的民歌有所了解熟悉,让他们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同时,还要始终保持科学传承的态度,做好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工作。我们应当加大对培养青少年民族音乐人才的重视程度,将文化艺术类学校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培养少儿民族音乐人才的培训基地;举办多样化、特色化、民族化的文化艺术活动,可以请民族音乐的老艺人重新开展民族音乐传唱,在传播及弘扬民族传统音乐的同时,肩负起向后辈传授音乐文化的重要指导责任。另外,也可以通过组织多种能够体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主题活动,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交流。除此之外,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及科研工作的开展,也应当更加积极地开发多种音乐类文化课程资源,重视满足民族音乐的表演、欣赏及教学需求。与此同时,需要重视文化艺术资料的发掘、民族唱腔的抢救以及戏曲的逐步开发利用等诸多方面的合作,并成立艺术研究所、艺术陈列馆、唱腔艺术团、艺术保护传承基地等。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层面,我们需要逐步学习部分民族地区音乐文化的传承经验,从而更好地将拥有技术及人才优势的高校及研究所,转变成为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重要传承力量。并且,通过借助现阶段的计算机设备软件,以及诸多硬件设备的支撑,从而使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应当重视合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有效保护民族音乐文化,长期规划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路径。同时,我们也要始终相信在民族地区广大有为青年以及音乐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配合下,必然会在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不断创新、保护、传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使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赵静.试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科研,2016,(8).

[2]张加贝.试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影响[J].北方音乐,2014,(10).

[3]邓文欢.试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5,35(11).

[4]陈自勤,王琳.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下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6).

[5]黄柯瑕.论壮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J].大舞台,2015,(5).

[6]郭强.多元教育理念对高校少数民族音乐运用的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16,(12).

[7]王育霖.试论少数民族多声部情歌的音乐特点及传承保护———以苗族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5,(10):112-115.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篇9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山西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山西民族音乐文化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特色性等特色,在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中可以说是独具魅力。基于山西地区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脉络,截止目前传承和发展了无以计数的民歌、说唱、戏曲、器乐、歌舞,为山西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产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也是山西文明和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有效见证。山西民族音乐文化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大多都是描绘劳动生活场景、社会生活、爱情故事以及革命斗争内容的,这些题材的运用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包含其中,所以传承与发展山西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可以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可以发挥积极有效的育人价值和功能。

一、确立山西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科学原则

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山西民族音乐中特色性文化的传承,必须体现出山西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气息,展现当地民族的风情,重点建设和传承的民族文化产品必须符合原汁原味的特点。为做到这一点,必须深挖各个山西民族音乐文化项目的历史,弄清其产生的原因,文化项目所表达的内涵等,在发掘出特色性的文化元素后,在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承和保护。另一方面,山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要强化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这是因为音乐文化的传承最终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内在文化需求的,因此在传承和保护时要充分了解音乐文化爱好者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更进步的整理、优化、建设和传承,使其可以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所服务,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因此,相关人员要做好市场调查并进行科学预测,及时了解文化消费市场的变化情况及当前的市场需求,在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同时,积极开发现代音乐文化产业,从而让山西民族音乐文化可以发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探索山西民族音乐文化形式多样的传承管理模式

山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管理,并不是单单依靠政府部门或个别社会组织就可以实现,它需要的社会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所以山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管理组织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生存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传统、习俗等很多方面,在对山西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传承时,必须保证传承、保护与开发并举,必须协调文化事业与旅游事业、教育事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综合文化、旅游、民族、工商等方面的工作活动,拓展山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途径,探索形式多样的传承管理模式。同时,良好、有序的管理是山西民族音乐文化得以有效传承的重要保障,所以有积极构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教育部门等共同参与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管理机构,对社会上各种力量进行充分的调动,从多个渠道提高山西民族音乐文化项目的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例如,山西的政府部门要发挥统筹引导作用,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进行统筹规划,对相关文化市场主体的运营管理行为进行统筹规划,对相关市场主体进行必要的监督、调控和约束;同时,山西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可以以当地的民族音乐为载体,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将山西民族音乐文化有效融入到高校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去。此外,在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上,可以实现与现代文化产业、旅游业的有效融合,使其在多个渠道可以实现潜移默化的宣传和传承。

三、提高山西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人员的整体素质

山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需要有高素质的从业人才队伍作保障,这是因为山西民族音乐文化的开发传承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和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和保护意识,拥有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熟知民族音乐的传统文化内涵等。因此,山西地区民族音乐文化项目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很多的教育、旅游、文化、民族民俗方面的专家,也需要一批市场运营与管理人才,还需要当地的社会公众提高民族音乐文化项目的保护意识,自觉投入到相关的开发与保护的监督工作中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此,一方面,山西地区的政府部门要加强与当地高校等教育部门的合作,加强民族音乐文化专业人才的对口培养,并对现有的市场服务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或者共建民族音乐文化人才的培训点;另一方面,要对山西的民族音乐文化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增强其市场服务观念,纠正行业人员的一些不当从业行为,净化行业工作环境,不断提高山西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总之,山西民族音乐文化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当代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志之一,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和社会意义。但是基于当前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冲击,需要对山西民族音乐文化制定相应的宣传措施和传承策略,让山西民族音乐文化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韩彦婷,尹爱青.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篇10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学校音乐教育文化传承

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中国历来重视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在普通教育中将音乐作为正规课程列入期间,则是清末才开始的。1898年康有为以“请开学校折”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废八股遍设学校的主张。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课。此后几年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而在普通学校中形成了以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至此,学堂乐歌成为我国一个新文化即将实行切换的关键时期。期间,蔡元培先生作为五四新音乐的代表人、中国现代新音乐教育体系建立的积极鼓吹者,他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思想观念;一些国外留学归来的音乐作曲家们,认为只有全面地学习西洋音乐文化才能救国,这些观点都为以后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音乐教育做了铺垫。1927年采用德国专业音乐教育体制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均依照德国音乐院校的课程内容上课,学生们演奏我国传统乐器也是用现代方法演奏。

当时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虽然对建立和发展近代中国音乐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学校中的音乐教育未能把传承中国音乐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因而对多数教育者来说,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阻隔和影响。虽然在各个方面做了一些有利措施,但从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来看,民族音乐尚未能取得其应有的主体地位。中国近百年的学校教育所遵循的主要是欧洲音乐理论体系,这样的音乐教育已经导致:在理论上,以欧洲音乐理论为普遍真理;在创作上,不仅以欧洲音乐体裁为仿效的楷模,而且在音乐思维上也是欧化的,在价值取向和感情上,一些人也以西衡中,重西轻中,甚至于以西否中,把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放到了从属的位置,这不仅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音乐文化的侵入,我国音乐除了在本土原生文化的传统音乐之外,又出现了两种新的音乐文化体系,即:属于本土次生的民族新音乐体系和属于外来文化的西洋专业音乐体系。1980年以来又增加了当代流行音乐体系。由此而构成了差异明显的几个音乐体系并存的中国音乐文化新格局。这几大体系中,流行音乐体系是源于西方的全球化模式,这种流行音乐和商品广告性、纯娱乐性的通俗音乐在人民生活中占了绝对优势,这种现象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阻隔作用,大大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而当今的大学生相对较少有人会唱自己的民歌、会演具有自己家乡地方特色的戏曲!

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教育体制和观念及外来文化的侵入,使得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教育传承之间存在割裂、脱节现象,这就造成了国民对民族音乐的不重视,而使民族音乐文化处于不断滑坡状态。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

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和,同时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这样说过:“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意思是说,作为文化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继承的价值,民族音乐教育同时也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意义。

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多种社会功能。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第一,学校教育是一种武器,是民族、人民解放的武器,是动员民众最可靠、最有效的武器。他强调用教育点燃中华民族生命的火焰,放出中华民族生命之光明;第二,学校教育要提高民族素质,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去;第三,学校教育要使中国实现民主和富强,“教人创造富有的社会,不创造富有的个人。”学校教育的功能还体现在它的延续作用上。通过教育,可以把老一辈优秀的行为、思想和感情传给新一代,并在这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因此,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最佳渠道。而民族音乐多姿多彩,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和历史内涵,见证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音乐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民族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教育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教育是不可行的,没有教育的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实际存在价值,教育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各种音乐文化以铺天盖地的气势滚滚而来,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面临着延续和生存的威胁,我们要意识到民族文化对培育我们下一代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要坚定弘扬民族文化精华的基本立场,只有加强民族音乐在教育中的地位,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才有利于创造与时俱进的新的民族音乐文化。

三、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学校不重视音乐课,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使得美育和德育在有些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一直没有占据有效地位,这就必然造成人们对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的理解产生严重偏差。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表明过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课作为审美教育的前沿阵地,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学校要正确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抓紧建设传统音乐教育课程,使之不要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在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价值、创造性价值及道德观念。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学生时教授的是“六经”,即“礼、乐、诗、书、易、春秋”,其中他把音乐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充分体现了音乐在教育中的地位。《乐纪·策篇》也说:“乐者,德之华也。”认为音乐是道德的精华,可见,音乐对道德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不仅仅在古代,在现代教育中,音乐作品同样渗透着德育教育的内容。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遗产和建国以来优秀的音乐作品中,大多蕴藏着进步的思想内涵。很多优秀作品是通过音乐来感染和教育学生,把思想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接受德育,在潜意识中提高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

音乐的独特之处在于能使人的心灵发出震颤,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情感变化。音乐的产生过程是全部的创作过程,无论学生的表演或欣赏都必然伴随着创造性的表现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音乐又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同一首作品,有多少听众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感受,这一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比其他学科较大的优势,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音乐课应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更加和谐文雅和充满爱心为教学目标。优秀的民族音乐不仅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创作思维,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也提高了自身的道德水平。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它以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在教育中将反映我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和聆听民族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民族音乐当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毋庸置疑,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几千年来的中国音乐史及现代的音乐教育现状看,我国音乐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以中华民族本土音乐为主,如果把西方或者其他流行音乐当成主流,而将民族音乐作为附庸的话,必然会带来民族音乐衰退乃至消亡。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要使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得以很好地传承,就要强调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改善教育措施是关键。

四、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基本措施

1.深入研究和总结“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

把现代音乐教育结合到传统音乐的教学中。中国传统音乐本质上属于口传文化,音乐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口传心授,因而古代的音乐教育体现了个体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虽然周代的大司乐曾集中上千名学生对他们进行包括音乐舞蹈在内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专门教育,但这只不过是为了培养王室和贵族子弟的文化修养而实施的贵族式教育。尽管孔子曾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但古代的音乐教育从来都没有普及到国民大众中去。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主要通过官方机构训练和民间自由传习等方式来培养。国家祭祀、典礼、宴享音乐所需要的职业音乐家,主要依靠官方设立的音乐表演机构,如乐府、梨园、教坊等进行训练。民间虽有乐馆、乐社、寺庙等形式的音乐传授方式存在,但并无正式的音乐学校。民众社会的音乐学习,或由于实用需要而拜师求艺,依靠师徒关系传授,或出于音乐爱好而相互自由传习。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特点和文化特征,正是在这样的教育方式基础上得以形成和不断传承的。

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属全新的学校教育,无论是专业音乐教育还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课,基本上是从西方引进的新式教育体制。这种教育体制打破了口传心授的教育方法而采用以写定乐谱为范本的书面式教育,具有集体性、规范性、统一性等特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体制对中国古代教育方式还存有否定态度,而在否定了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方式的同时,也影响了我们所希望的中国传统音乐的原样保存和不断传承的教育环境。音乐的传承不可能仅仅依靠乐谱传声,它更需要的是“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中国传统音乐的记谱法,只是作为一个音乐的书面信息载体,给后人提供进行演奏的、演唱的母体形式,是与传承音乐方式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的。“口传心授”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开放性的传承方式。这种“心授”的传习法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演奏学中的重要规范之一,也是东方音乐文化中重要的习乐手法之一。我们要重新认识包括音乐操作方式在内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精华”真正得到继承和弘扬。

2.采用社会大课堂的音乐教学模式

在现代音乐教学中无论是专业音乐教育还是普及音乐教育,通常以校内课堂为主要形式。而我国民族众多、地域宽广,民族音乐的精华大多在民间。所以传统音乐教育,更宜实施校外的教学模式。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上只是学到理论方面的知识,而在校外可以实践,深入到传统音乐实际环境中去主动接受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因为,无论是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还是音乐作品的创作与传承,都是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学生出校外可以深入了解和亲身体验各个民族的风俗,这是有利于学习民族音乐的。因为民俗是具体可感的一种社会现象,具有传承性特征和模式化特征,它是在民众中共同传承,被人们反复遵照、不断重复的事项。民族音乐往往就是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民俗,甚至是某种民俗的具体写照。因而,民族不同、风俗不同,各民族的音乐风格也就不同。学生深入民俗可以了解在民间社会生活中音乐与民俗的关系,就很容易理解什么是“俗中有乐”或者是“乐中见俗”。所以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中,不仅学校专职的音乐教师要定时定期地深入各民族采风,学生出校外采风也实属必要。这种教学方法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音乐教学中交融中西音乐文化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仍以欧洲音乐体系为主,多年来形成的教学体制和观念,使得我国民族音乐在教育中处于从属地位。中西方的历史背景、生活环境、政治、文化各有不同,因而教学体制和理念也是有区别的。我们要站在平等的角度去审视两者不同的音乐文化。在教学中,公平对待两者有利于保持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也有利于保持民族音乐文化的整体性,对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世界音乐文化是多元的,各种音乐文化都有其平等、独立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不能把西方某特定的音乐及音乐理论、技法看得高于一切,并作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衡量标准。我们应该站在新的角度,以开放和平等的态度重新审视世界各种音乐文化,在承认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只有观念得到改变,才会发现我们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实施中国传统音乐教育时,与现行的西方音乐体系应该是相对独立、平等和互补的。但是,就当前的实际状况,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基础理论仍以西方为主,声乐教学中也以西方唱腔为主要标准;在教学内容的分量和比例上,也以西方居多。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西方音乐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教育体系,它在中国的传播也是体系性的,经过近百年的教育,也已使受教育者完全地接受而习以为常了。中国虽然也有自己的音乐体系,但至今未能在理论上予以完整的总结和归纳。

目前,以音乐为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是用西方理论作为基础乐理的。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状态,当务之急就是要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去改变教学内容,对中国传统音乐予以重视,对已经设立的民族音乐有关的系科和课程加强建设,不仅要开民族声乐课、民族器乐课,而且最好把戏曲也搬上课堂,全面实行民族音乐教育课。除了汉族的音乐教育,对少数民族的音乐教育也应该重视。可以在音乐艺术类院校开设“少数民族音乐”课;在“中国音乐史”课程中,应当增加少数民族音乐史的内容和分量。各地方艺术院校的系科,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方特点和民族分布情况,有重点地加强地方乐种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和教学,这样就突出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各地师范学校和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在贯彻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时,也可因地制宜地编撰乡土音乐教材,加强音乐传统教学的分量。另外,要对已经设立的与民族音乐有关的系科和课程加强建设,例如历史、地理方面,使之从内容到教学方式更加完善和富有民族特色。

4.借鉴国外民族音乐教学经验,做好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我们在研究国外民族音乐的同时,也要吸取其他国家对“世界民族音乐”这门学科的建设经验,学习传授“民族音乐”这门学科的教育法。

(1)制定目标教学。在西方器乐教学中技巧不是最重要的,老师强调的是对作品和作曲家的理解,注重的是对学生全面音乐素质的培养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善于表现作品的内容,在广阔的音乐领域里学习和了解的方面非常广泛,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国民的素质,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创造性,这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陶冶情操。在我国,有部分人认为学习音乐是为学专业而学,只有学音乐的学生才会认真对待这门课程,而其他学生则认为学习音乐跟自己无关。这种思想观念是制约我国普及民族音乐教育的一大重要因素。所以,在学校老师应给学生灌输学音乐是为提高自己修养而学、是为提高自己素质而学的音乐思想。我国音乐教育应该把普及民族音乐、提高全民素质作为教学目标。

(2)美国的民族音乐教育。美国是一个教育行政权高度分散的国家。它有50个州,州以下为县。从教育体制上讲,州以下设学区。学区的教育权利机关是教育委员会,负责制订教育政策和教学计划。美国联邦教育部对各州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州可以制订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这样,地方在教育上掌握了自主权,而且极为受尊重。正因为教育行政权的如此高度分散,再加上多种民族、多种文化的背景,所以,美国中小学教育模式是多样化的,音乐教育模式也是多样化的。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而且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差异甚大,若想更有效地实施全民素质教育,我们则更有必要采用多种音乐教育模式来发展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让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都能找到适应本地或个人实际的模式。

当然,我们在学习外来音乐教育模式时,不要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本国实际,兼容、消化,变为自己的东西。

(3)匈牙利的民族音乐教育。匈牙利在受到外来文化侵入之后,柯达伊为拯救民族音乐文化而研究的教学法,为匈牙利民族音乐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这种教学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柯达伊教学法的音乐教育思想主要是一种民族的、全民的音乐教育思想,他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匈牙利的民族素质,主张通过音乐让孩子们形成创造性并丰富其生活。柯达伊指出:“我们一定要为优秀的外国作品敞开大门,无论它们属于哪个国家,它们只会丰富我们。一定要尽早引导儿童扩展世界范围的知识,学习世界上各种有价值的音乐。”

总之,我们对外来的先进音乐教育模式应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我们自己更新、更好的音乐教育模式,来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中华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潜在挑战,面对多种文化冲突的加剧,我们要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认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对民族音乐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而在发展的过程中,理智地借鉴国外的某些技术成分,与本民族的优秀成分融合,才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结语

民族音乐是关系到民族意识、民族兴旺的一个重要因素。音乐教育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中应竭尽全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通过有效的途径,在学校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施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教育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以此来加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学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历史赋予的使命,也是它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薛艺兵.在音乐表象的背后[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樊祖荫.中国现代音乐研究文集[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4]项阳.当传统遭遇现代[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5]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音乐教育研究中国音乐,2003(1).

[6]邹丽霞.学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杭州商学院学报(原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7]范立志.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6).

[8]网络采编.美国式的音乐教育模式[J].

/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734,2005-11.